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A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

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就是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就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作篇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与礼乐初制, 氏姓篇就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与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就是宓宫,《国风》中的第一长篇就是七月。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就是三国吴人韦昭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国语集解。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

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通慈; 大 4

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叫鸣; 灭亡9

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修理; 足趾18

4、国老

..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国内退休的老臣; 38

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住下来休息; 吃楚国的粮食; 41

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羞辱; 步入正轨49

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抄小路; 借着68

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快; 把、做成肉干

9、余于就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编排; 起点,头绪; 104

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受苦于原因就是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

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

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3、越王勾践灭吴的具体措施。

4、《史记》三家注。

5、《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矣平原君曰胜也何敢言事百万之众折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就是胜也何敢言事鲁连曰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平原君曰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东国有鲁连先生其人在此胜请为绍介而见之于将军辛垣衍曰吾闻鲁连先生齐国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职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平原君曰胜已泄之矣辛垣衍许诺

2、凡编户之民富相什则卑下之伯则畏惮之千则役万则仆物之理也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通邑大都酤一岁千酿酰酱千瓨浆千甔屠牛羊彘千皮贩谷粜千锺薪藳千车船长千丈木千章竹竿万个其轺车百乘牛车千两木器髤者千枚铜器千钧素木铁器若巵茜千石马蹄躈千牛千足羊彘千双僮手指千筋角丹沙千斤其帛絮细布千钧文采千匹榻布皮革千石漆千斗糵曲盐豉千荅鲐鮆千斤鲰千石鲍千钧枣栗千石者三之狐鼦裘千皮羔羊裘千石旃席千具佗果菜千锺子贷金钱千贯节驵会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此亦比千乘之家其大率也佗杂业不中什二则非吾财也

五、翻译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子玉使宛春告于晋师曰:“请复卫侯而封曹,臣亦释宋之围。”子犯曰:“子玉无礼哉!君取一,臣取二,不可失矣。”先轸曰:“「子与之!。定人之谓礼,楚一言而定三国,我一言而亡之,我则无礼,何以战乎!不许楚言,就是弃宋也;救而弃之,谓诸侯何!楚有三施,我有三怨,怨仇已多,将何以战?不如私许复曹、卫以携之,执宛春以怒楚,既战而后图之。”公说,乃拘宛春于卫,且私许复曹、卫。曹、卫告绝於楚。

2、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忤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低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后征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

六、论述下列问题(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试论《大孟鼎铭》的史料价值。

2、《史记》与《汉书》的比较。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B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

1、甲骨文集大成的著作就是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辑的甲骨文合集。郭沫若的《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首创科学地划分金文时代以便应用的方法。

2、清代学者闫若璩撰写的尚书古文疏证,惠栋撰写的古文尚书考,都就是考辨《古文尚书》的力作。

3、我国周代各国都有编年体史书,鲁、燕、齐、宋等国称《春秋》,晋国则称就是,楚国则称。

4、《战国策》就是西汉人刘向校录的,东汉人高诱最早为该书作注。

5、《汉书》较为著名的唐颜师古注汇集了隋朝以前的家注,清朝王先谦汇集了唐宋以来六十七家成果,作汉书补注。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

1、敏.朝夕入谏,亨奔走,畏天畏.。疾; 威 4

2、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诸侯。拿着,持; 指挥13

3、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通扑; 长寿18

4、若爱重伤

..,则如服焉。重创; 头发斑白33

..,则如勿伤;爱其二毛

5、晋侯围曹,门.焉多死,曹人尸.诸城上。进攻城门的士兵; 陈尸39

6、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不患.其志行之少耻也,而患其众之不足也。十万; 害怕,担心49

7、鲁连曰:“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请为君责而归.之”。代指魏国; 回去68

8、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为天下笑。您; 最终69

9、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

..。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兵器大宴饮85

10、自今以来,操国事不道如嫪毐、不韦者藉其门

..。”

...,视此

将她全家编入薄册作为徒隶; 83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

1、夏商周三正。

2、《左传》与《国语》的主要区别。

3、鲁仲连帝秦论的四大危害。

4、《史记》五部分的内容及相互关系。

5、列举前四史的书名、作者、写作时代。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冬楚子及诸侯围宋宋公孙固如晋告急先轸曰报施救患取威定霸於就是乎在矣狐偃曰楚始得曹而新昬於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於就是乎搜于被庐作三军谋元帅赵衰曰郤縠可臣亟闻其言矣说礼乐而敦诗书诗书义之府也礼乐德之则也德义利之本也夏书曰赋纳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君其试之及使郤縠将中军郤溱佐之使狐偃将上军让於狐毛而佐之命赵衰为卿让於栾枝先轸使栾枝将下军先轸佐之荀林父御戎魏犨为右

2、古者税民不过什一其求易共使民不过三日其力易足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说从上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又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荒淫越制逾侈以相高邑人君之尊里有公侯之富小民安得不困又加月为更卒已复为正一岁屯戍一岁力役三十倍于古田租口赋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重以贪暴之吏刑戮妄加民愁亡聊亡逃山林转为盗贼赭衣半道断狱岁以千万数汉兴循而未改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并兼之路盐铁皆归于民去奴婢除专杀之威薄赋敛省繇役以宽民力然后可善治也

五、翻译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命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取,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必哭泣葬埋之如其子。令孤子、寡妇、疾疹、贫病者,纳宦其子。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句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无不歠也,必问其名。非其身之所种则不食,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十年不收于国,民居有三年之食。

2、今秦杂戎翟之俗,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君子惧焉。及文公

踰陇,攘夷狄,尊陈宝,营岐雍之闲;而穆公修政,东竟至河,则与齐桓、晋文中国侯伯侔矣。就是后陪臣执政,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诸侯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田与亦灭齐而有之,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比于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然卒并天下,非必险固便、形埶利也,盖若天所助焉。

六、论述下列问题(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尚书》的体例及内容。

2、试论《晋楚城濮之战》一文中晋胜楚败的原因。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下册A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

1、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撰有两部史论名著,一部就是。另一部就是。

2、《史通·二体》系指、而言。

3、宋末元初为《资治通鉴》作注,名曰。

4、清代主持编撰《续资治通鉴》,共卷。

5、《中西纪事》就是一部体史书,作者为。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

1、故其书受嗤当代,良.有以.焉。

2、三.、五.之代,书有《典》、《坟》。

3、谢安石

...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

4、栅准

..。

..以遏东兵

5、欲厚.生民而丰.其食者。

6、比及

..秋成,乃令偿直.。

7、所谓生死

..也。

..而肉骨

8、殿前副点检自就是

..云。

...亦不复除

9、会.部落破散,与延偃兄子

..思顺俱逃来。

10、或请之.河陇,或.请之灵武。”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

1、列举四部中国古代地理名著

2、史才三长说

3、乾嘉三大考史名著

4、纪事本末体史书的优缺点

5、续三通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大凡学有宗旨就是其人之得力处亦就是学者之入门处天下之义理无穷苟非定以一二字如何约之使其在我故讲学而无宗旨即有嘉言就是无头绪之乱丝也学者而不能得其人之宗旨即读其书,亦犹张骞初至大夏不能得月氐要领也就是编分别宗旨如灯取影杜牧之曰丸之走盘横斜圆直不可尽知其必可知者就是知丸不能出于盘也夫宗旨亦若就是而已矣尝谓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doc

历史文选期末考点整理 一、甲骨文卜辞的构成 前辞、命辞、占辞、验辞 前辞(叙辞):记载占卜的时间和贞人 命辞(贞辞):记载占卜所问的内容 占辞:记载国王看了卜辞后的吉凶判断 验辞:记载验证的结果 二、八卦 亦称经卦,《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我国古代的一套带有象征意义的符号。用“一”代表阳,用“-■”代表阴,用三个这样的符号,组成八种形式,叫做八卦。八卦互相搭配又得到六十四卦,用来象征各种自然现象和人事现象。 各卦名称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坎代表水,离代表火, 震代表雷,艮(g4n)代表山,巽(xM)代表风,兑代表沼泽。在《易经》里有详细的论述。八卦相传是伏羲所造,后来用于占卜。坊间亦用汉字“三求平未,斗非半米”来记八卦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卦的代表符号由三爻演变而成。 乾兑离震巽坎艮坤 (一)八卦歌诀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 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二)八卦代数 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三)八卦方位 先天八卦:乾南,坤北,离东,坎西,兑东南,震东北,巽西南,艮西北后天八卦:震东,兑西,离南,坎北,乾西北,坤西南,艮东北,巽东南 (四)八卦所对应的五行: 金?乾、兑乾为天,兑为泽 木.震、巽震为雷,巽为风 土-坤、艮坤为地,艮为山 水-坎坎为水 火-离离为火 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克:水火金木土 三、尚书真伪之辩 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西汉文帝时晁错根据济南伏生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东晋初,豫章内史梅瞭所献《古文尚书》,经唐宋明清以来学者考证,实为伪书。 四、尚书今古文之争 汉武帝末年,《古文尚书》献于朝廷。哀帝时*,刘歆校书时■发现,倡议立学官,引起今古文之争,但遭到金文家反对,刘韵的倡议未被采纳。东汉末《古文尚书》散亡。当时的今古文之争纯属地位之争,真伪还无法定论。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A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 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是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作篇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宓宫,《国风》中的第一长篇是七月。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吴人韦昭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国语集解。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 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通慈; 大 4 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叫鸣; 灭亡9 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修理; 足趾18 4、国老 ..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国内退休的老臣; 38 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住下来休息; 吃楚国的粮食; 41 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羞辱; 步入正轨49 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抄小路; 借着68 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快; 把.做成肉干 9、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编排; 起点,头绪; 104 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受苦于原因是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 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 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3、越王勾践灭吴的具体措施。 4、《史记》三家注。 5、《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

中国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1、金文:又称“钟鼎文”或“吉金文”,是铸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其内容记录了战争、争讼券书、祖先颂 词、天子册命、结盟誓约等,多为西周和春秋时的铭文,是研究西周春秋的第一手文字资料。其代表有西周的大盂鼎上的铭文,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著作有,罗振玉的《三代吉金文存》、郭沫若的《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3、先秦史籍对后市的影响:第一、保存了丰富的历史资料;第二、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史书编写体 例;第三、开创了私人修史的先例(如孔子《春秋》);第四、“直笔与曲笔”的写作思想,为后世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尚书》:是一部综合性的历史文献,它记录了上起尧舜下到春秋中叶的秦穆公期间1400多年的历史, 其内容与甲骨文金文相参而证,是研究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不可多得的史料。其包含的体例有典、训、谟、诰、誓、命,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也开了编年体的先河,其中的《禹贡》关于九州的记载是后世大一统思想的根源。 5、编年体:是以时间为中心,按年月顺序编写的一种史书体裁。其优点是便于比较、了解各史事之间的 关系,使读者对史事发生经过的时间十分清晰;缺点是同一事件发生和延续的时间过长,对历史人物的生平和典志等史事,也无从详其原委。如起居注、实录体等。我国第一部正规的编年体史书是孔子编修的《春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完善的编年体通史。 6、孔子编《春秋》时“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并运用“寓褒贬、别善恶、以定名”的春秋笔法。 7、《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一部杰出的编年通史。其记事起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止于后周世宗显德 六年,共1362年。全书采用编年体形式,用翔实的史料完善了编年叙事法,还通过史论表明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全书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对礼乐、文学、地理也有较详记录,对经济文化等典制基本未涉及。其目的是从政治上总结历代统治经验教训,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一部教科书。后世多有仿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司马光:北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字君实,宋陕州夏县人,谥号“文正”。司马光自幼好学, 二十岁考中进士,他曾立志要编一部编年体史书,总结历代统治经验,于是博览众史书,删削冗长,举辑机要,到宋英宗时,司马光写成战国秦历史共八卷,宋英宗看后十分赞赏,并命他继续写下去。 后来王安石为相,推行变法,司马光反对,受到排挤,遂退居洛阳潜心编史,前后共用19年,《资治通鉴》全书告成。司马光集前世史学之大成,无愧“文正”这一称号。 9、纪传体:即由纪、传(世家)、表、志(书)组成,已记录人物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创始于西汉司马迁 著《史记》。其优点是有大量人物,言事结合,结构完整,典章制度记录全面。缺点是以人物为中心,记事不完整,不便了解人物在事件中起的作用。纪传体被后世历代政府定为正史的主体,二十四史包含了丰富的史料,由于官方编写,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但纪传体的创立,对后世记史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0、《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含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记述了上起 黄帝、下讫汉武帝三千多年间的诸多方面的历史,其内容丰富,堪称为一部体大思精的百科全书。《史记》开创了纪传体史书的先河,让历代学习。其记录的时间、范围广泛,事迹全面,人物丰富,涉及典籍面广,在史料搜集取舍上,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司马迁编写《史记》时,尊重史实,秉笔直书,重视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重视用社会经济生活来探索历史发展的原因,这些进步思想对史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1、司马迁: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西汉左冯翊夏阳人。司马迁出生于史学世家,其父任太 史令多年,他幼年师从董仲舒、孔安国等名师,二十岁开始壮游全国,此间探访历史遗迹,考察风土民情收集了史料。元封三年,司马迁升任太史令,他秉承父亲遗愿,开始准备撰写《史记》。天汉三年,司马迁遭李陵之祸,被捕下狱,处以腐刑。出狱后他任中书令,忍辱负重,发奋撰写《史记》,前后有15年以上时间才写定成书。《史记》成书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司马迁注定名留青史。 1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沿用《史记》的纪传体例,并改本纪为纪,改书为志,取消 世家,由纪、表、志、传四部分组成,共一百篇。它为断代史,记载了西汉高祖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

宁波大学2018年人文学院《中国历史文选》复试考试大纲_宁波大学考研论坛

宁波大学2018年人文学院《中国历史文选》复试考试大纲科目名称:中国历史文选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题型结构 ①名词解释 ②简答题 ③材料题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中国历史文选》归根到底是一门语言工具课,这就决定了它的教学目的,只能是通过对字、词、语、句及语法的讲解和训练,培养、提高学生阅读古代史第一手文言史料的兴趣和能力,使之了解和掌握传世典籍的数量、性质及功用,以便在今后从事史学研究时,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古代文献中的文言史料。 三、考查范围 1、经部文献 ①《诗经·七月》 ②《尚书·牧誓》 ③《左传·晋楚城濮之战》 2、史部纪传类 ①《史记·货殖列传》 ②《汉书·武帝本纪》 ③《后汉书·党锢列传序》 ④《宋书·谢灵运传论》 3、史部地理类 ①《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②《水经注·鲍邱水》 4、史部史评类 ①《史通·二体》 ②《文史通义·书教下》 5、史部政书类 ①《通志·总序》 ②《通典·田制》

6、史部编年类 ①《资治通鉴·秦晋淝水之战》 ②《续资治通鉴·宋太祖收兵权》 7、史部纪事本末类 ①《资治通鉴本末·安史之乱》 ②《宋史通鉴本末·王安石变法》 8、史部学案类 《明儒学案·凡例》 9、子部文献 ①《日知录·宋世风俗》 ②《廿二史劄记·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10、集部文献 ①《潜研堂文集·经世子集之名何昉》 ②《新史学·史学之界说》 四、参考教材 《中国历史文选》(上下),周予同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8月第3版文章来源:文彦考研

中国历史文选精编

中国历史文选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一、名词解释 1、刘知几:字子玄,唐代着名的史学家,在经学上偏向“古文”。《史通》是他一生精力所萃的名着,在中国史学史上享有很高地位;刘知几第一次提出了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实的“三长”论点,并坚持直书,反对曲笔。 2、《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专着,唐刘知几撰,共二十卷,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外篇论述史官制度、史籍源流并杂评史家得失。 3、纪传体:史书体裁之一,以人物传记为中心,是记言、记事的进一步结合,能更好表现人物性格,创始于司马迁的《史记》;用“本纪”叙述帝王事迹,“世家”记述王侯封国,“表”排比大事,“书”记载典章制度的原委,“列传”记人物。 4、编年体:史书体裁之一,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的特点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但即使前后分隔,首尾难以连贯。《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编年体史书。 5、《大唐西域记》:我国古代历史地理、中外交通和宗教史的名着,十二卷,唐玄奘述,辩机编。本书是游记

体,对于研究我国古代西域边疆历史、南亚古代史等具有重要价值。 6、《文献统考》:是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专着,可与《通志》《通典》相媲美,宋末元初马端林撰,共三百四十八卷,分为二十四门,后世学者对此颇多贬词,但其不仅史料丰富,分类详细,体例多所创新,保存了大量史料,而且在历史认识上也颇有可取。 7、典制体:政书的体例之一,以典制为中心,记述历代典章制度及其因革损益;它以分门别类为表述的特点,曾被称为分类书;中国史学上第一部有影响的典制体政书是唐代杜佑的《通典》。 8、“三通”:包括唐代杜佑的《通典》,元初马端林的《文献统考》,南宋郑樵的《通志》,《通典》和《文献通考》都是典制体政书,《通志》是纪传体政书。9、“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十通”是这十部政书的总称。 10、郑樵:字渔仲,宋代人,人称夹漈先生,撰《通志》《尔雅注》等书;他学识渊博,对经学、礼乐、天文、地理、文字、虫鱼草木各方面都有研究。

中国历史文选第一学期期末本科B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B) 政法系历史专业本科 一、列举题(每题2分,共10分) 1、举出“四书五经” 2、举出《史记》三家注 3、举出《汉书》新创四志 4、举出《后汉书》新创列传七篇 5、举出两晋南北朝方志地理书三部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古文尚书” 2.《史记》“三家注” 3.《汉书.艺文志》 4.《三国志注》 5.郦道元

三、简答题(每小题8 分,共16分) 1.简述《三国志》对正统问题的处理方法? 2.《汉书》与《史记》相比较在体例和内容上有何继承、发展和创新?

四.翻译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 2.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皆起于王道衰微,诸侯力征,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说,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候。 3.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4.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于道最为高。

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 1.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有学法令以吏为师 给上面一段文字加上标点并回答 ①焚书令中哪些书烧哪些书不烧? ②对违背法令的人如何处理?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 一、字词解释 圩顶:形容人头顶四周高,中间低。圩,洼田四周的埂 礼容:礼制仪容俎豆: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俎,置肉的几。豆,盛乾肉一类食物的器皿 要铚:古丧服,束于腰间的麻带。要通腰。又“要经”偻、伛、俯:表尊敬 当世:执政、当政料量平:(做人公正)非常公平。料,称量。 陵轹中国:欺压,干犯。中国,此指中原地区累世:绑人用的绳索,引申为拘禁 崇丧遂哀:趋详之节:走路有节奏的样子 及齐平:平,和解参乘:陪乘和陪乘的人 方贿:土特产属文:擅长写文章领:兼任微(言绝):微妙,深渊 邉豆:礼乐,代指祭祀介胄:披甲戴盔稍:颇,甚事:量词,件 依违:模棱两可,不偏向一方同力:同心协力 罪责:深深自责,责备刻意:克制意欲

志流:志向放荡淫欲舆:参与 偏:偏爱效己:贡献一己之力 济功:成就功业遗尘:遗迹 不期:没有约定(未约定)清称:美誉 师资:,犹师生,师徒了了:聪明伶俐 琢钉戏:一种儿童游戏混混:同“滚滚”,滔滔不绝 正自:只是志存:思念,怀念延誉:传播美名陈结:叙述自己的心意,并与之结交 群下:下属明达君子:开明通达的君子 风声:名望,声望。声誉书迹:文字,文章书翰:书信,文书经略:经营,治理,筹划谋略 折衡之臣:忠勇之臣。折衡:使敌战车后撤,制敌取胜 匡维:匡正维护删:选,节取 浅末:短浅,肤浅恒:平常,平庸之文 浑秽:污秽,污浊龟镜:借鉴往事 良以有焉:是在是有道理啊准:准则

英雄角力:起第:建造府第闲:熟悉蔑不胜: 以老其师:老,使〃〃〃疲劳折书:把书折起来 二、名词解释 史记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撰。 2、《史记》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事上起传说中的皇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3、《史记》取材广泛,内容丰富。保存了许多珍贵史料 4、A《史记》的注本今存三家:裴骃的《史记集解》八十卷、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三十卷、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三十卷。B《史记》的旧版本,以百衲本为最善。此外,中华书局刊印《史记》点校本。 汉书 1、《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东汉班固撰。 2、《汉书》所记上起汉高祖,下终王莽之诛,包括西汉一代二百三十年的史事,共一百篇,其中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 3、《汉书》在体例上继承《史记》,但有所变更;在内容上继承袭入《史记》,但有所增加 4、十志不拘泥于断代 5、《史记》注本有王先谦的《汉书补注》

中国历史文选上5

十三、《晋书》 重点:选文的翻译,重点词汇的掌握。 难点:胼文的特点以及胼文的翻译。 解题: 《晋书》是记载晋代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著作。唐朝以前的正史,虽然大多由史官撰成,但绝大多数成于一人之子,作者的史学观点贯穿到全书。从唐朝官府修撰《晋书》、五代史起,绝大部分正史几乎都是由封建王朝设立史馆,任命宰相检修,遴选许多史官担任篡修官,集体分工编篡而成。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撰写了《宣帝纪》、《武帝纪》和陆机、王羲之的传论,所以题名“御撰”。 唐代贞观20年(646),唐太宗下达了《修晋书诏》,“令修国史所更撰《晋书》”。诏书对《史记》、《汉书》以下以至“五代史”历代正史,但是对唐朝以前的晋史都不满意。两晋南朝时期出现了26种晋史,到了唐朝初年还存有18种。这些书,只有一、二种兼具两晋历史,大多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晋史。《修晋书诏》批评它们“烦而寡要”、“劳而少功”,或者“滋味同于画饼”、“略记帝王”,所以下令重新修撰《晋史》。 重新修撰《晋史》以房玄龄、褚遂良为监修,参与撰述的有许敬宗、令狐德棻、敬播、李淳风、李延寿等21人。其中令狐德棻为首,他和敬播在制订《晋书》的体例上起了重要作用。《晋书》的重修以臧荣绪的《晋书》为蓝本,参酌其它众多的晋史以及晋人的文集予以补充,重新修撰。《晋书》包括帝纪10卷、志20卷、列传70卷、载记30卷,叙例、目录各1卷。叙、目已经佚失,今存130卷。 《晋书》的记事,起于泰始元年(265),迄于元熙二年(420),包含西晋4帝、东晋ll帝一共156年的历史,并追叙了晋朝先世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在东汉末年和曹魏时期的活动,还包括了与东晋同时并存的北方十六国的历史。《晋书》对于这样的纷繁的历史格局,能从容的表述出来,显示了当时史学家的组织力量和创造才能。 《晋书》的成就首先在于它写出了两晋历史的全貌,弥补了以前史学著作的不足。内容也很充实。因此,《晋书》问世以后,其它的晋史都亡佚了。《晋书》的另一成就就是还突出地表现了他对民族关系以及其它割据政权的历史的撰写。

中国历史文选宋世风俗翻译 石大曲政编译

《宋史》上说,当官的忠诚和豪义的气概,到了五代的时候,都改变得差不多了;宋朝刚建立时,范质、王溥仍有遗憾。赵匡胤最褒奖韩通,挨下来就是卫融了,用来表达他的意愿。宋真宗、宋仁宗的时候,田锡、王禹偁、范仲淹、欧阳修、唐介众位贤能的人才,在朝廷倡导正直的言论,从此之后,朝廷内外的缙绅,知道用高尚的名节、正直而知耻崇尚对方,完全消除了五代的丑陋的风气。因此靖康之变时,有志之士奋发而起义为皇帝献身,面临危难也不屈服,所在的各地都有这样的人。等到宋朝灭亡,忠义有气节的人士互相指望扶持。啊!我看西汉哀帝和平帝可以被王莽所灭并定都东京,五代可以灭亡变为宋朝,就知道了世上没有不可以改变的风俗了。《周易》《剥》卦上多次说炼丹时,上面的火星灭了,那么又会在下面重燃。 皇帝统治人民的方法,不过就是抑制轻浮的举动,制止竞争的行为。宋朝自从仁宗在位以来四十多年,虽然任用的也许并非是人才,然而风俗纯朴,崇尚品性端正,谈论时代的人士,称这是君子之道发扬。等到了宋神宗统治时,王安石主持朝政,过分奖励谄媚的小人,排除不支持自己的人,邓绾、李定、舒亶、蹇序辰、王子韶这些奸险小人,一时得到提拔重用,而那些士大夫便迎合王安石这些人。钻营禄位的人,趁机抨击他人缺点。到了宋哲宗、宋徽宗时,朋党的祸乱大举窜起,国家的形势一天天变坏,国家的祸患就像已入膏肓的疾病,最终不可治理了。后代的人,只说“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法律是百姓的祸害,却不知道改变人心、变更官员的习性,是朝廷的祸患。祸害百姓的,可以在一天之内改变;而祸患朝廷的,历经数百年,它滔滔不绝的势头,一旦触发便不可回头了。李应中说,自从王安石被任用,使人心沉沦,至今自己还没有察觉;人只趋向法令条文而不明白义节,那么势力就会一天天孤立。——他可以说是懂得言论的人了。《诗经》说,“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意为不要教唆人做坏事)。使得仁宗庆历年间官员的风气完全改变而成为宋徽宗崇宁年间那样的,不是王安石教猿爬树的结果吗?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中国历史文选考点总结 一、甲骨文 前言简述部分:定义: 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因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而得名,又称为契文(刀刻 文字)。内容主要是商代后期王室占卜的记录,故又称卜辞。最初在河南安阳的殷都废墟中出土,故又称殷墟文字。甲骨文已经脱离图画文字形态,文字构型以象形为基础,辅以形声 和假借字,是一种相当成熟的汉字,证明了汉字产生在此之前,并使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到商代。 填空重点: 1、甲骨总数在十五万片以上。 2、单个文字大约在五千左右,已被认知的尚不足两千字。 3、一条完整的甲骨卜辞,应包括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4、王国维《殷卜辞中所见先公王考》 5、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版的《甲骨文合集》(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中科院出版社)为总结性著作。 课外补充: 1 、1899 (光绪25年),金石学家王懿荣发现甲骨,被称为“甲骨文之父”。 2、甲骨的发现以及殷墟性质的推定导致1928年开始的殷墟发掘,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开端。 3、甲骨四堂:罗振玉(雪堂)、郭沫若(鼎堂)、王国维(观堂)、董作宾(砚堂)。 4、六书: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二、金文 前言概述部分: 定义: “金文”现代涵义有二,一是指商周(或含秦汉)时期刻铸在铜器上的整篇铭文文献,此义约始于清吴式芬的《捃古录金文》;一是指甲骨文之后的一种字体或书体,此义约始于 容庚的《金文编》。 填空重点: 1、金文内容多反映战争、社会动乱等重大历史事件。 2、容庚《商周彝器通考》、《金文编》。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 4、金文的学术价值是多方面的,为古文字学研究和先秦史中周代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三、诗经 前言概述部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删订。原本称《诗》经博士后,始称 ,汉武帝立五《诗经》,为儒家经典之一。

中国历史文选(同等学力)

《中国历史文选》考试大纲(同等学力) 一、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中国史硕士学位入学考试中国史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即从距今200万年到1949年。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中国通史及其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与方法分析、解决历史问题。 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3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古代史约180分 中国近现代史约120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8小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史料标点及分析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 论述题: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 三、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一、考查目标 1、系统掌握中国史的基本知识,把握中国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经济措施、思想文化。 2、认真阅读和准确理解有关的基本史料,掌握学习中国史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评价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治、经济、文

化现象。 4、通过对中国历史的认识和分析,培养人文精神、民族自豪感和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 二、考查内容 (一)史前时期 1、中国境内的远古人类 直立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古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新人及其代表性古人类;北京人、丁村人、山顶洞人的文化特征。 2、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新石器时代及其文化特征;北粟南稻及其起源;早期的原始聚落;仰韶文化、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的文化特征;文明曙光的出现。 3、传说时代 华夏集团;东夷集团;苗蛮集团;禅让制;传说的历史学意义。 (二)夏商西周时期 1、夏朝 文献记载中的夏朝;考古探索中的夏文化;王权世袭制的确立;二里头文化;“九州”;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商朝 商的起源与建国;盘庚迁殷;武丁中兴;“百辟”;“五服”;青铜冶铸;甲骨文。 3、西周 周的起源与建国;周公制礼作乐;封邦建国;宗法制度;厉王弭谤;国人暴动;宣王中兴;平王东迁;井田制。 (三)春秋战国时期 1、春秋 列国争霸及其实质和意义;管仲改革;弭兵之会;三桓专鲁;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铁器、牛耕与耕地拓殖;“履亩而税”;儒道学派的思想及其产生的背景;“六艺”。

清帝罪己诏讲解

清帝罪己诏 读清史,常见皇帝下诏“罪己”。开例的是庙号世祖的顺治帝。他于二十四岁那年患天花濒死,命人草成“遗诏”,对自己亲政十年,背离满洲旧制,“渐习汉俗”,表示忏悔,历数己“罪”多达十四条。无论这道诏书是否经过满洲顾命四大臣修改,却因顺治帝被奉为清入关后第一祖,而垂训后世。 所谓罪己诏,相传始于夏禹、商汤。它在中世纪的经典模式,所谓“万方多难,罪在朕躬”之类,在汉武帝晚年发布《轮台罪己诏》以后,已成列朝某些君主被迫检讨自己胡作非为而殃民祸国的套语。北宋苏轼在论陆贽劝唐德宗下诏罪己时说出这类做法的奥妙:“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不过顺治帝虽有临终示范,他的子孙未必乐于效法。其子康熙帝偶而做点自我批评。其孙雍正帝已特好斥骂满汉异己以彰显其英明。其曾孙乾隆帝非但破了权力独裁的历史纪录,而且创了纵容权力腐败的最新纪录。谁知皇天不佑,就在他自封太上皇的第二年(1797),乾清宫大火,藏在交泰殿的“天子御宝”,全遭回禄之灾。八十七岁的老皇帝慌了,这才破例“下诏自省”。 比较起来,嘉庆帝似乎很会学其高祖。他亲政伊始,便将和珅捉拿治罪,岂非如《易》经所示“干父之蛊”,替太上皇晚年昏德遮丑?他服丧期满,便恢复“经筵”,与满汉大臣讲经论史,且每年率八旗亲贵赴木兰围场狩猎习武,岂非恪守祖制?可惜神灵似乎对他并不垂青。他将和珅抄家处死,立即学顺治元年大赦,宣布“咸与维新”,却招来翰林院编修洪亮吉上书批评,说他没有改革诚意。他顿时忘记才“下诏求直言”,将洪亮吉充军伊犂。不想没几个月,京师就大旱。他一再亲自祈雨,旱情反而更烈,哀鸿遍野。他唯恐天灾再度诱发民众造反,被迫下罪己诏,说大旱是上天不满他“以言罪人”的惩罚,于是下旨释放洪亮吉回原籍常州,交地方官管制;同时将洪亮吉谏书公布,“使内外诸臣知朕非拒谏饰非之主,实可与言之君;诸臣幸遇可与言之君而不与言,大失致君之道,负朕求治之苦心矣。”我曾说,这道谕旨既是嘉庆帝在天象示儆后被迫下达的罪己诏,也是这位天子向上天求恕的陈情表。据帝国官方记载,嘉庆帝的诚意感动了上天,当天中午由皇帝硃笔亲书的谕旨颁发中外,午后便彤云密布,甘霖普降。(详见拙文《洪亮吉案》,前揭《音调未定的传统》,页 159-172。) 显然,学习顺治帝下罪己诏,使嘉庆帝感到这一招,的确可以“收人心”,可以“应天道”。他在做皇子时,就很留心中唐历史。据说他抓捕和珅,便是唐太宗在唐肃宗死后暗杀权阉李辅国得到的启发。他在吞没和珅大部分财产以后,怒斥一名满洲副都统关于追查和珅隐匿财产的建议,是将他比作将贪官财产转入皇帝私人内库的唐德宗,可知他也十分熟悉陆贽要唐德宗下诏罪己以掩饰世人耳目的真实意向。

中国历史文选下册课文翻译

《史通·二体》译文 在三皇五帝的时代,书籍曾经有《五典》、《三坟》,可距离现在太久远了,没办法闹得一清二楚。从唐尧、虞舜以下直到周朝,这些记载组成了《古文尚书》。但是当时的世道仍旧很淳朴,文字奉从简略,要索求完备的史书体裁,原本上就不存在。此后左丘明给《春秋》作解释,司马子长编写《史记》,史书体裁到这时才完备了。后来接续的作品,相互遵照着写出来,即便有改动扩大,也仅仅变换一下各自的书名篇目,范围本来就有限,谁能超出这个范围呢?大致上说,荀悦、张璠属于左丘明的一派;班固、华峤,属于司马子长的同类。只是这编年、纪传两大史书流派,各自看重夸耀本流派,一定要辨明他们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够说出个究竟来。 像《春秋》这样的史书,缀联日期和月份形成编排次序,标列季节和年份来互相接续,中原国家与边疆各部族,在同一年同一时期,没有不完整地记载那些事件,显现在读者的眼前。道理全都包括在一桩记载中,语句没有重复出现的现象。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贤能的士人,贞烈的女子,才华出众的人,品德美好的人,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有关系,必定予以高度注意观察而完整地加以记载,如果他们的事迹与国家政治关系不大,只有坚持正直的原则的才详细地加以述说。例如绛县的老翁、杞梁的妻子,有的是晋国的国卿才获得记述,有的是因为答对齐国的国君才被记载的。他们中存在着贤惠像柳下惠,仁德像颜回那样的人,最终也没能够彰显他们的姓名、显扬他们的言行。所以论起编年体史书细小内容的处理,就连最细微的事情都不遗漏;说起编年体史书重要内容的处理,就连十分重大的事情都给抛弃掉。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 像《史记》这样的史书,本纪用来包举朝廷大事,列传用来曲折详细地记载小事,表用来按表格形式标列年代和爵位,志用来总括本纪、列传和表所遗漏的内容。至于天文地理、国家法典、朝廷规章,明显的和隐微的,必定都完备地包括进来;重要的和次要的都不遗漏:这是它构成长处的地方啊!至于同是一桩事件,分散在好几篇里,断断续续,彼此分离,前后多次重复出现。在《高祖本纪》里就说事件叙述在《项羽本纪》中,在《项羽本纪》里就说是事件详载在《高祖本纪》中。又编排同类的人物,不讲求年月的先后,时代在后的人却选出来位于前面,时代在前的人却压下去归入后面,于是致使西汉贾谊与楚国屈原在同一行列,春秋鲁国的曹沫与战国燕国的荆轲编在一起,这是它构成短处的地方啊! 考察这二种史书体裁的长处与短处,相互存在着得失,而晋朝干宝编著史书,竟大力称赞左丘明,却深深贬抑司马子长。他的主要意思是说:左传能用三十卷的简短篇幅,包括二百四十年的史事,没有遗漏。探究他这种说法,称得上是有力的论断吗?查验春秋时期发生的史事列入左氏所记载的,大致上获得三分之一罢了。左丘明自己也清楚他那书的缺漏,所以又编撰《国语》来增广它,可是除《国语》记载的以外,还有很多缺漏,怎么能说《左传》包罗无遗了呢?假设左丘明世世代代担任史官,都仿照《左传》写编年史,至于前汉的隐士严君平、郑子真,后汉的名士郭林宗、黄叔度,晁错、董仲舒回答帝王询问的书策,刘向、谷永的献纳奏章,这些人物全都是品德在各类人中占第一,名声传布天下,识见能洞察细微和明显的地方,言论上能把军国方面的道理讲得十分透彻,他们有的因为自身隐遁,地位低下,不参与朝政;有的因为文章冗长,事迹很多,难以进行次序编排,全都省略而不记载的话,这还勉强说得过去。如果必定是真实情况而有舍不得的地方,不加以删除的话,那么记载西汉一代历史的包括志和列传在内的一百卷汉书的内容,全部列入十二帝纪中,将恐怕成为既琐碎又很杂乱、力尽疲乏毫无力量的东西了。因而班固知道结果会像这样,就设立帝纪、列传来区分,使它们历历可观,主次有区别。荀悦厌烦班固的编排不切实际,又依照左氏的编年体另成一书,对《汉书》进行剪裁压缩,才为数三十,历代却称赞他这部新著,认为超过了《汉书》。既然如此,那么班固、荀悦为代表的纪传、编年两种史书体裁,比试生命力争占上风,想废弃其中的一种流派,压根也就很困难了。后来写史书的人,超不出这两种写史书的途径,所以晋朝的国史有王隐、虞预先后写成纪传体《晋书》,却又用干宝的编年体《晋纪》来相配;《宋书》有徐爰、沈约先后写成的纪传体《宋书》,却又分化出裴子野的编年体《宋略》,它们各自是有本身的优点,在世上一起流传。看来干令升(宝)的说法就太偏激了,它只是墨守编年体一家而已。 《通志·总序》译文 各条河流流经地域不同,但必定汇聚到海洋,然后天下才能免除洪水的威胁;各国开辟的道路不同,但必定都通向中原,然后边区才去掉阻隔的苦恼。由此来看,会通的意义大极了!自从文字发明以来,著书立说的人虽然很多,只有孔老夫子因为是天生的圣人,所以才总括《诗经》、《尚书》、《礼》、《乐》而融会在一人手中,然后能够整齐厘定天下的各种记载,贯穿二帝三王,而连接成一个系统,然后能够彻底弄清古今的变化。因而他所创立的理论大放光辉,无论百代以上还是百代以下都不能企及。孔老夫子死后,诸子百家兴盛起来了,各自仿效《论语》用空洞的言词撰写著作。至于历代的史实,却无所记述和编排。直到汉武帝建元、元封之后,司马谈和司马迁才出来写史了。 司马迁父子世代掌管典籍,擅长著述创作,所以,能够往上继承领会孔子的意图,会通《诗经》、《尚书》、《左传》、《国语》、《世本》、《战国策》、《楚汉春秋》的言论,贯通黄帝、尧、舜,一直到秦、汉时代,写成一书,分为五种体裁:本纪用来记载年代,世家用来代代相传,表格用来订正历法,书志用来排比史

中国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中国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经部文献 (一)《周易》 《周易》:是编录上古筮辞以及解释筮辞内容的书。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是周人所作。 “易,”学者认为有变易、不易、简易之义。《周易》包括经、传两个部分。经的内容即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卦画、卦名、卦辞、爻(yáo)辞四部分。传是经的最古解释,共七种(10 篇), 汉代人称为“十翼,”意为《易经》之羽翼。今文学家认为“十翼”出自孔子之手。今天看来,传的成 文约在战国时期或更晚至秦汉 朱熹:字元晦,后改为仲晦,号晦庵,别号考亭、紫阳。南宋著名理学家,儒家学术史上标志人物。在经学方面,除了有《周易本义》外,有影响的还有《四书集注》等。 《周易本义》:宋代朱熹所撰写的为《周易》作注的书。朱熹撰,正文共二十卷。汉代以前,《周易》的经、传各自单行,后来经、传合一而编。但宋代经学家吕祖谦和朱熹却认为应该恢复《周易》本来面目,即经、传分编。朱熹解《易》,最重要的是有两点:一是强调《周易》“本为卜筮而作”;二是把经、传分开,要让学人在读“经”时不要为《易传》所束缚。《周易本义》旨在解说卦爻辞中的义理,故名“本义”。朱熹易学不排除象数。 (二)《尚书》 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史迹著作的汇编。其记事上起尧舜,下记春秋 中期的秦穆公。多数篇章重在记言,记述君主训誓臣民和近臣告诫君主之词,另有少数叙事之篇。《尚书》分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周书》部分大都是当时作品;《商书》部分,

有不少篇章应是后世拟作;《虞书》和《夏书》都是成文于后世,尤其像其中的《禹贡》,可能晚至秦朝。《尚书》六种文体:典、谟、训、诰(gào)、誓、命 《今文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史迹著作的汇编。《今文尚书》即汉初伏胜所传尚书,共28 篇。传抄过程中用当时通行的隶书传写。汉代中期用战国文字的尚书出土后,伏胜所传尚书被称为《今文尚书》。 《古文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史迹著作的汇编。汉初流行的尚 书是用当时隶书写成的,汉代中期不断有由六国文字写成的尚书出土,为以示区别,称《古文尚书》 《伪古文尚书》:《尚书》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上古史迹著作的汇编。《伪古文尚书》即今传尚书。这种尚书是东晋初年由梅赜(zé)献给朝廷而流传开来的。共58 篇,加上孔安国的序,共59 篇。宋朝已有学者怀疑“古文尚书”的真实性,直到清代阎若璩撰写《尚书古文疏证》,列出一百二十八条证据,标出“古文有,今文无”的25 篇为伪作;另有33 篇“今古文皆有”的,是由伏胜所传《今文尚书》拆成,非真古文尚书 《伪孔传》:即今传尚书最早、最完整的经典注释。东晋初年,豫章内史梅赜献给朝廷的《古 文尚书》,内有孔安国作的注,称“孔传”,宋朝开始就有人怀疑其真实性,清代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 证》,证实非孔安国所注。因此孔传为伪作成为定论。 尚书正义》: 即唐代孔颖达编纂的尚书注解。孔颖达主要是根据南北朝刘炫、刘焯等经学学者原有的 著作基础上编成。(“疏”是南北朝发展起来的一种注解体例。) 孔颖达:字冲远(亦作仲达),唐代经学家(学者),主持编写《五经正义》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清代学者。学识渊博,除经学外,天文、地理、历算等学著述颇丰,撰写《经籍籑(zhu àn)诂》、《十三经注疏校勘记》

中国历史文选名词解释

1、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以记录历史事件和表彰祖先功德的内容居多,是研究先秦历史的最珍贵的资料。 3、《尚书》又称《书》、《书经》,为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尚书》相传由孔丘编选而成,但有些篇是后人追述补充进去的,如《尧典》、《皋陶谟》、《禹贡》等。西汉初存二十八篇,用当时通行文字书写,即《今文尚书》。另有相传汉武帝时在孔丘住屋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已佚。东晋梅赜(一作梅颐、枚颐)又伪造《古文尚书》。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上分为赋、比、兴。 5、《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悼公十四年(前453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6、《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国语的作者是谁,自古至今学界多有争论,现在还没有形成定论。司马迁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6、《世本》相传为战国时赵国史官所作,内容主要是记载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列国诸侯大夫的氏姓、世系、居(都城)、作(制作)等。据《汉书·艺文志》记载,世本原为十五篇。 7、《战国策》(Intrigues of the Warring States)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原师道作《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注》。 8、“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并且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9、《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

中国历史文选Ⅰ考试大纲

《中国历史文选Ⅰ》课程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中国历史文选课程代码:30202008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总学时: 72学时 适用对象:历史学专业 一、考试目的 检查历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对历代史籍的作者、体例、内容及成就等方面知 识的了解情况。考察学生对历史文献的阅读能力和古文今译的水平,培养分析问 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依据该课程大纲的要求,全面考察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中历史要籍部分的命题,以史学名著为主。历史文选部分的命题,除课堂讲授 的内容以外,要有一定比例的课外内容,但难易程度宜适当。 考察方式有平时作业、课程论文、期末考试。期末考试为闭卷笔试,命题类 型有填空、名词解释、问答题、解释字词、古文标点、古文今译、材料分析等题 型。期中考试可以有开卷笔试或闭卷笔试等方式。 考试要用百分制,按标准答案评分。学期成绩折合为百分制,平时成绩占30%, 期末考试占70%,相加得出总分。 根据考试时间110分钟掌握出题量,试题覆盖面广:占各章节内容的80%以 上;题量适当:客观题和主观题各占50%;难度适中:没有偏题、怪题,90%以 上的题都是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6) 一、考核知识点 1、历史文献汇编史书介绍 2、文章选讲 二、考核要求 1、识记:(1)《尚书》(2)《逸周书》

2、领会:(1)《尚书》成书时代、内容及特点。 3、应用:《牧誓》的标点、今译及大意。 第二章编年体史书的产生 一、考核知识点 1、编年体史书介绍 2、文章选讲 二、考核要求 (一)编年体史书介绍 1、识记:(1)编年体(2)《春秋》(3)《竹书纪年》 2、领会:(1)编年体史书的产生、发展及特点。 (2)《春秋》的产生、特点及传注。 3、应用:通过对编年体史书的学习了解并掌握该类史书的概况 及价值。 (二)文章选讲 1、识记:(1)《左传》 2、领会:(1)《左传》作者、成书经过及成就。 3、应用:《城濮之战》、《晏婴叔向论齐晋季世》标点、今译 及大意。 第三章国别体的出现 一、考核知识点 1、国别体介绍 2、文章选讲 二、考核要求 (一)介绍 1、识记:(1)国别史 2、领会:通过学习了解并掌握该类史书的概况及其价值。 (二)文章选讲 1、识记:(1)《国语》(2)《战国策》。 2、领会:(1)《国语》成书时代与内容。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个人能力提升计划 新的学年开始了,一个不算太长的假期后,我成为了一名大二学姐。暑假不长,却使我成长不少,收获不少,对自己、专业都有了更深的了解,对自己个人能力的提高方面有了更好的认知。 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凡是必须有计划,那样事情才能做得得心应手井井有条给自己制定一个隔热能力提升计划是十分必要的,提出方法,以使自己更好的提高自己,加强自身实力。 一、学校经验 1.老师指导 在上学期的“大学生职业规划”课中,我们的上课老师在每节课都会跟我们讲相关的职业数据,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获取最新的就业信息,并且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明确自己的定位,给自己制定正确的职业方向,而在随后的职业规划这一作业中,老师又教了我们相关的信息查询的方法,让我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充分的掌握最近的就业信息,全面的了解自己,从多角度对自己进行评估,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2.自我学习 大学有一个天然的优势——能及时的了解到任何的就业信息以及各类企事业单位的招聘情况,我进入大学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个人在这方面特意的搜集、学姐学长的介绍以及曾经在院就业创业部的工作经验,让我对自己的在个人能力提升方面有了更好的计划。 二、暑期经验 1.社会实践的体会 暑假里,我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真实的体验了一把当老师的滋味,跟着我的老师学习各种上课的技巧和能力,收获很多。通时在实践的过程中,我知道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也明白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老师还有很多要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先说说这个暑假我获得的东西: 因为我将实践地点定在高中,所以我选了自己的高中母校,跟着自己的历史老师进行实践学习。老师在暑假所教的年级是高一新生,因此我也体验了一次与高一新生一起学习生活的日子。我的老师是一位十分认真的老师,上课前她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