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和做 导学案及答案.doc

说和做 导学案及答案.doc
说和做 导学案及答案.doc

教(学)反思:

二、

2、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合作探究】

1.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

6.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7.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⑵、有吹嘘,自诩的意思。⑶、对

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8、①“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9、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大无畏,视死如归。

10、①“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③“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来探求救国的方法,也还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

④“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表现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

⑤“潜心贯注”和“心会神凝”意思相近,都是说用心极专极深,除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

【展示提高】

1.直接点题。不仅开门见山,而且引起悬念,使读者迫不及待地要读下去。

2.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刻画出闻一多先生研究古代文化时的钻研精神。

3.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说了再做,做了再说”

4.说明闻一多先生“做了”,自己也没有“说”。

5.除了学术研究外,没有别的任何事情使他分心。表现闻一多研究学术极专极深。

区域地理南方地区(超实用)

南方地区学案 【考纲解读】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南方地区国土资源整治与开发 【学习目标】 1.利用南方地区图,掌握南方地区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 2.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南方地区为例,学会某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的方法。 3. 激情投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与北方地区的比较,正确认识我国区域的差异性。【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依据预习案通读区域地理读本和地图册,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熟记基础知识。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和自主学习的收获做好标记 3.完成课后的读图训练。 【重难点】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特征。 【探究主题展示】南方地区的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发展方向和措施 第一课时 【目标一】区域位置和范围:(结合教材图3-12-1) 【读图指导】 1、描述南方地区的位置 特点和范围。 2、找出主要经纬线:北 回归线、30°N,100°E、 110°E、120°E 归纳一、位置和范围 1、范围:主要包括地区、地区和地区。 2、地理位置: (1)相对位置:位于以南,高原以东,东部和南部面临海和海。 位于东部季风区部。 邻国: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自西向东依次为:、、。(2)绝对位置:纬度范围:北纬度;重要纬线:北回归线、30°N (大部分地区)经度范围:东经度;重要经线:100°E、110°E、120°E 3、面积:约占全国。人口:占全国的%,是我国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区。 技巧点拨:重要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1、30°N和长江附近地理事物

2、北回归线附近地理事物 (一)、地形:(请结合地图册210页南方地区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1、地形特征: 地势: 地形: 2、主要地形区有——平原:高原: 盆地:丘陵:山地: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 设计:龙的故乡 【学习目标】 1、整体感悟文意,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 2、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学习闻一多先生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澎湃执着的爱国热情、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从中受到启迪,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 学习本文结构严谨、选材精当的技法;品析语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自主预习案】 积累词语 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初读课文,结合书注和读一读,写一写的相关内容,积累词语,并标示出疑难。 2、提出疑难,交流解决。 3、随堂检测,听写 A字音、字形: 衰微赫然(hè)迭起高标锲而不舍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心会神凝迥乎不同一反既往(jì)慷慨淋漓 弥高校补漂白(piǎo)目不窥园望闻问切 群蚁排衙炯炯目光潜心贯注 B词义: 衰微:衰落,不兴旺。 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迭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高标: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指超群、出众。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沥尽心血:用尽自己的毕生精力。沥:滴。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 心会神凝:指集中注意力。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一反既往:完全改变以往的作法。既:已经。既往:过去。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气冲斗牛:形容怒气很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天空。 整体感知文意,把握文章结构 1、教师范读课文或听录音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作者是从哪两种身份介绍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文章可依此分为几部分? 各部分之间是怎样衔接起来的?找出结构上起衔接作用的段落。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结果,概括各部分内容。 3、展示学习结果。

南方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第七章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 1、在地图上说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 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农作物。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自主学习】导学案一:阅读P44、45图文,完成下列问题: 1、位置:位于—以南、以东,东面、南面分别濒临海和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有高原盆地。东部为交错分布的、和,有平原丘陵。在沿江分布着面积较大的和,有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南方地区主要山脉有,期中和为二三阶梯的分界线。 导学案二:读P46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3、气候: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8—30℃,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以上。大部分地区为带,北回归线以南少部分地区为带。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 4、植被与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__”。四川盆地土壤为,因此又被称为“”。 【合作探究】导学案三:P46活动读图7.3认识南方地区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图7.3中,找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东南丘陵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原因? (2)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原因? 导学案四:读图7.3 在图中找出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汛期最长的河流珠江,以及怒江、澜沧江。五大淡水湖泊: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洪泽湖。 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合作探究】导学案五读P47课文,归纳总结 这样气候、地形等自然条件决定了南方农业为农业 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条件? 气候:地形: 。水源: 【自主学习】导学案六读P47图文,填空 主要种植,也种植等,盛产等经济作物。主要粮食作物,遍布在整个南方地区。糖料作物,分布在、。油料作物,分布在整个南方地区。经济作物棉花,分布在。南方水果。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导学案教案

第四章第一节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导学案 年级:八年级科目:地理课型:新知探索时间:序号:【学习目标】 1、了解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等基本情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主要山脉、平原、高原、河流、半岛及长城的分布 3、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及森林分布 4、了解北方地区的重要农业区及森林资源的分布 5、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特征和主要农作物及分布 6、了解北方地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 7、了解北方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的分布 【学习重难点】 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自主互助合作学习】 一、概况(自主学习) 1、位置:我国部以北的地区,东 临、 2、范 围:、、、 、、、 全部地 区,、、 大部, 东北部,、东南 部,、北部 3、面积:占全国 4、人口:占全国

二、自然地理(合作学习)新课标第一网 在图4-7中找出下列内容 ①山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 (和分界线)、秦岭、长城(西 起,东至) ②地形:以、为主,主要有东北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华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黄土高原、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③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半岛 ④河流:黑龙江(结冰期最长)、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含沙量最大)、淮河、京杭运 ⑤资源 (1)煤:山西大同、阳泉、西山陕西神府河北开滦、峰峰黑龙江鸡西、鹤岗 是我国产煤最多的省份 (2)铁:辽宁鞍山、本溪河北迁安 (3)石油:黑龙江大庆(第大油田) 山东胜利(第大油田)河北华北 辽宁辽河山东、河南交界处中原 (4)水资源不足,水土资源配合 (5)森林:东北林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 ⑥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省)、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 ⑦气候:(气候特 征 ) 三、黄土高原(合作探究) 1、水土流失的原因

说木叶导学案

《说“木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能力。 2、引导学生抓关键信息,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作者通过对实例比较分析的说理方法。 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比较同一意象在不同诗作中的细微差别,提高诗歌赏析的能力。 【自主学习】 一、作者作品简介 林庚(1910--2006),字静希。我国现当代著名学者、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同年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历任厦门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及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史》等。 二、自练自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袅.袅()照浦.()褒.扬()灼.灼() 亭皋.()寒砧.()涔.阳()万应锭.() 言筌.()窸窣 ..()()迢.远() 2、词语释义。 (1)万应锭: (2)不落于言筌: (3)相去无几: (4)一言难尽: 3、积累名句。 (1)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九歌》) (2)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 (3)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萧纲《折杨柳》) (4)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陶渊明《拟古》) (5)日暮风吹,叶落依枝。(吴均《青溪小姑歌》) 4、质疑问难 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

【课堂导学】 一、解题 文题为“说木叶”,速读课文,弄清楚什么是“木叶”?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找出文中难懂的诗句和段落中的关键句,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段段意并划分层次。 三、重、难点突破。 1、潜心默读课文,摘录出课文中所引用的诗句,并揣摩老师分列排列的用意:(板书或多媒体显示)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洞庭始波,木叶微脱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木叶下,江连波,秋月照浦云歇山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皎皎云中月,灼灼叶中华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处征戍忆辽阳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午阴嘉树清圆 2、引导学生理解上述诗句,体会总结“木”与“树”的区别,初步领会作者引用诗句阐明问题的写法: (1)比较一下,看上面两列诗句按什么规律排列? (2)、上述左边一列运用了“木叶”或“落木”的诗句,有什么共同特点?(3)、上述右边一列运用了“树”、“绿叶”、“落叶”的诗句,有什么共同特点?

2.说和做 导学案答案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整体把握课文,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严谨的结构,理解过渡段的作用,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3、理解文中艰深语句的含义,深层体会闻一多先生的思想品格。 学习过程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 “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零乱,他是无暇及此的。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 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 “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导学案(新 版)新人教版 【基础要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 1、范围:南方地区位于以南,以东,东临海,南临海。 2、地形: O东部和西部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和,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和。即有四大地形区、、、。 3、气候:纬度较低,一月气温在以上,降水量在以上,属于气候,气候特征是。 4、土壤:人们常把南方地区称为“ "o但四川盆地被称为“",云贵高原地形发育典型 5、植被类型: O 【南方地区的农业】 6、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主要种植、也种植、、等。盛产、、、以及、香蕉、菠萝等热带、亚热带水果。 7、找到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在书中做标注) 【合作探究】 1、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及对气候的影响。见课本P46活

2、认识自然环境对日常饮食的影响。见课本P48活动 【会考预测】 1、南方地区东临()A:渤海B:东海C:黄海D:琼州海峡 2、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地形区的是()A:内蒙古高原B:四川盆地C:黄土高原D :青藏高原 3、下列属于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有利因素的是()A:平原面积大B:水热条件优越C:降水偏少D :耕地集中连片 4、下列不属于南方地区主要作物的是()A甘蔗B茶叶 C苹果D水稻 5、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气候温暖,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因素 B、海陆因素 C、地形因素 D、洋流影响HG (1)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山脉: A ,它是江西省与的分界山脉;C ; D ;地形区: ④,有“”之称;⑤,有之称;③,其特点是。(2) 河流⑥是;濒临海洋G , 11 ;岛屿①。(3)本区气候,耕地多为,粮食作物以为主,经济作物有、、。(列举三种即可)【基础要点】 【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特征】 2、范围:主要包括、南部和省北部地区。重点。

南方地区学案

南方地区(学案)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连结的山脉环绕而成,面积约16万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着四川、重庆的绝大部分人口,是中国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摇篮。号称“天府之国”。蜀相诸葛亮曾赞其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横断山地,北靠秦岭山地与黄土高原相望,东接湘鄂西山地,南连云贵高原。这里的岩石,主要由紫红色砂岩和页岩组成。这两种岩石极易风化发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丰富的钙、磷、钾等营养元素,是我国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国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称。盆地边缘多低山和中山,山势陡峻,地表崎岖,故历史上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气候四川盆地地形闭塞,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盛夏连晴高温天气又造成盆地东南部严重的夏伏旱。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 300毫米,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巴山夜雨”自古闻名,夜雨占总雨量的60~70%以上。盆地区雾大湿重,云低阴天多。故有“蜀犬吠日”之说。四川盆地周围的群山,强有力地阻挡了冬季从北方吹来的冷空气和寒潮侵袭。盆地内部冬季较温暖。各种植物和农作物可四季常绿。夏季盆地内部气温高,炎热的时间也长,再加上盆地内河湖众多,水道河汊遍布,雨量充沛,湿度很大,极利于农作物的快速生长 四川盆地的地带性植被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动物种类最多、最齐全的地区之一。属于一类保护动物的有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灰金丝猴、白唇鹿等。四川素称“天府之国”,既有山川俊美的自然风貌:地势多样,青峰竞艳,丹壑争流;又有秀冠华夏的历史人文:巴蜀文化源远流长,名人文豪竞相辈出。在这里,自然、人文与社会风俗多种景观相生相依,情景交融,造就了得天独厚、品位极高的天府之国。 昔日的“天险”,今日已变通途。 思考:1、请用简炼的话语概括四川盆地最典型的自然地理特征。 2、根据材料和图片具体阐述四川盆地的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等特征。

《说木叶》导学案

高二语文编号: 19 编制:小组:姓名:评价: 《说“木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征,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重点)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分析诗歌中的同类现象。(难点)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唤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法指导】本文的学习用二课时。第一课时:在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以预习案为序,完成知识积累;然后,按121课堂模式,进行讨论探究,进行展示交流与点评,完成学习目标。 预习案 一、背景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文学常识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起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

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教(学)反思: 二、 2、目不窥园:窥,从小孔或缝隙里偷偷地看。眼睛从不暗中看一看家里的园圃,即专心致志。诗兴不作:“作”,起的意思。诗兴不作,不是不做诗,而是写诗的兴致不起、不发。 一反既往:既,已经。既往,过去。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衰微:(国家、民族等)衰落,不兴旺。 潜心贯注:用心专注而深刻。赫然:形容令人惊讶的事物突然呈现的样子。 慷慨淋漓:形容情绪、语调十分激动,说法十分畅快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穷:尽。 迥乎不同:形容相差很远。迥:远。 【合作探究】 1.学者方面和革命家方面 2. 第一部分(1-7)记述前期闻先生作为学者方面的“说”和“做”。 第二部分(8-20)记述后期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方面的“说”和“做”。 两部分之间用了七、八、九三个段落过渡。第七段承接上文小结,第八、九段开启下文。这样连缀紧密,脉络清楚,过渡自然,把两个方面的情况简明地并列提出,给读者以深刻印象。 3. “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4. 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目的:“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5. 明确: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目的:争取民主 6. 是卓越的学者,大勇的革命烈士 7.⑴向人家宣告自己要干什么或告白自己干了什么的意思。⑵、有吹嘘,自诩的意思。⑶、对 革命的宣传和动员,对反动派的揭露和斥责。 8、①“目不窥园,炯炯目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作用:这些形象描写, 表现了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和高大的形象。②“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作用:表现出闻一多先生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 9、作为学者的方面:做了再说,做了不说。热爱工作,持之以恒,默默无闻。 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说了再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大无畏,视死如归。 10、①“诗兴不作”是文言说法。“作”,起。“诗兴不作”就是写诗的兴致减少了。20年代,闻一多写了许多爱国诗篇。从20年代末起,转入对我国古典文化的深入研究。 ②“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 ③“望闻问切”是拟人的说法,把我们的民族比成一个病人,说明闻先生当时从文化研究上

【精】《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教案两课时全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自然概况。 (2)了解北方地区的农业差异,分析形成的原因。 (3)掌握北方地区的主要资源及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图、析图、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资料、图片、音频等了解北方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北方地区的地形、资源及工农业发展现状。 【教学难点】 北方地区的资源特点。 【教学方法】 读图析图、探究合作、多媒体辅助 【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复习提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什么?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什么?秦岭---淮河线是哪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个地理区域的分界线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线;秦岭---淮河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二、新课学习 北方地区(一)自然概况 1.指导学生找出北方地区主要的半岛和濒临的海洋,说出本区的范围与地理位置特点。 明确: 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主要的半

岛有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东临渤海和黄海。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 北方地区的范围及其主要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山西、陕西、河南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和江苏、安徽北部。 2.提问:找出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本区主要位于中国地势的第几级阶梯?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生读图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关中平原、黄土高原。北方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在图中找出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和太行山。由此判断出黄土高原位于第二级阶梯,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位于第三级阶梯。 播放音频:东北平原的黑土地 提问:北方地区的主要林区分布在哪里?(学生回答) 明确: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东北林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气候: 从温度带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 从干湿地区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 从气候类型来看,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表现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北方地区(二)农业 展示“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图” 提问:北方地区的作物熟制是一年几熟?种植的农作物分别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 明确: 北方地区位于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以古长城为界,古长城以南,秦岭---淮河线以北是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主要种植冬小麦、玉米、棉花、荞麦、甘薯、谷子等;古长城以北是一年一熟,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春小麦、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甜菜等。 提问:北方地区的特产有哪些?(学生回答) 明确:北方地区盛产温带水果,如苹果、桃、柿、梨、杏、枣、葡萄等;地方特产丰富,著名的有洛阳牡丹、兰州白兰瓜、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等。 拓展延伸: 梅花鹿全身都是宝,所以古时候人们把鹿称作神兽。鹿身上最珍贵的东西要算鹿茸了。鹿茸能温肾壮阳,生精益血,强筋补髓,主治虚劳赢疲,血虚眩晕,腰膝酸痛,虚寒血崩等病症。 鹿茸主要有产于大兴安岭的马鹿茸和长白山的梅花鹿茸两种,质地上,梅花鹿茸要优于马鹿茸。 活动1:

必修5《说木叶》导学案

语文必修五编号YW-BX--0301--09 《说“木叶”》导学案 编写人:阮景荷审核:刘凤时间:2013.4.6 班级:组别:姓名: 【学习目标】 1、积累诗词名句,理解古诗词语言富有暗示性的特点。 2、根据诗歌语言特点,领略诗歌的精妙之处,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木”与“树”、“木叶”与“树叶”、“落木”与“落叶”、“落木”与“木叶”的不同意味。【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法指导】: 1、朗读法 2、举一反三,迁移应用 第一学时 一、走近文本 1、导入新课: 学生共同背诵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阐述个人对诗句的境界的感受。 杜甫的这两句诗历来以境界阔达闻名,在极其萧飒荒凉的景象中又充满着一种雄浑奔放的气势,重要的因素是“落木”传递出了这种意境。让我们一同走进林庚的《说“木叶”》,详细探究其中的奥妙。 二、走近作者 林庚先生是现代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1933年出版了他的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此后,林庚陆续出版了《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林庚诗逊等诗集和诗、论合编的《问路集》及诗性哲理随笔《空间的驰想》。学生们这样回忆自己的老师:80年代初,林庚先生给那时的师兄师姐上了一堂“告别课”。为了这一堂课,林先生整整准备了一两个月。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本来已经不用备课,可是先生说要讲出最高的水准来,必须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好教案。讲完这节课,先生回家后大病一场。 人物评价: 燕园,少了一位良师;天堂,多了一位诗人。 ――载自北京大学校园网静希先生首先是一位诗人,是一位追求超越的诗人,超越平庸以达到精神的自由和美的极致。他有博大的胸怀和兼容的气度……他有童心,毫不世故;他对宇宙和人生有深邃的思考,所以他总能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袁行霈学生活动:利用有关资料,对作者自然情况以及文学成就、创作主张进行自学了解 三、知识积累: 诵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基础自测(运用工具书自行解决识记字词,做好读书笔记) 1、注音: 万应锭()桅()杆接踵()而至寒砧()迢()远窸窣()沈佺.期()门闩 ( ) 心有余悸()姣姣()袅袅 ..()柳恽.() 2、阅读文本整体把握 思考:文题“说‘木叶’”表明了作者的论题,作者就此论题阐述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阅读文本,抓住关键语句。思考讨论并作出回答。 思路点拨:论题只是表明了论述的范围,并不是作者的观点体现。依据说理的思维格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再结合关键性的语句,可以很快的梳理出文章的脉络层次,便于理解作者的真实写作目的。

(完整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答案

《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导学案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积累语言,培养语感,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2?抓住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把握人物的品格和精神。 3?学习闻一多严谨,谦逊的治学态度,言行一致的做人原则。 二、了解闻一多,臧可家 本名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青年时代是新月派诗人,出版过诗《红烛》、《死水》,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中年时代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抗战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成为青年所爱戴的,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在李公朴追悼大会上,横眉怒对国民党特务的手枪,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在回家途中,遭反动派暗杀,英勇牺牲! 臧克家----- 是闻一多的学生和知己,两人友情深厚。著名诗人,代表作《老马》, _______ 诗集《烙印》,被誉为"农民诗人”。 2000年获首届“中国诗人奖一一终生成就奖” 。2003年获由国际诗人笔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诗魂金奖”。2004年2月5日去世,享年99岁。 三、字词积累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以及闻一多先生的精神。(朗读 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2、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地壳()仰之弥高()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 赫然()沥尽心血()炯炯目光()函寄()群蚁排衙() 漂白()目不窥园()迥乎不同()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3、词语积累 诗兴不作 目不窥园 一反既往衰微 潜心贯注赫然 慷慨淋漓 四、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6、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 7?体会下面句中加点的“说”的含义: (1)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2)“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3)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 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

人教八下7.1 南方地区 自然特征与农业导学案

南委泉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导学案7.1 自然特征与农业 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以及主要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学习 方法 问题学习法、归纳学习法、合作学习法 预习【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位置:位于-- 以南、以东||,东、南面分别濒临____海和____海||。 2、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西部以和为主||。东部为交错分布的、和||。在沿江分布着面积较大的和||。 3、河流:该区河湖众多有中国第长河江和汛期最长的江流过||。 4、气候: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找到描述气候特点的词句||,标注在书中) 5、植被与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四川盆地有||,因此又被称为“”||。 重要的水田农业区 学生自读47页内容||,总结归纳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及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等||。1、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1)期与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 (2)平原、三角洲地势||,土壤||,河流密集||。(3)农业生产悠久||,生产水平高||。 2、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1)江淮地区的||,南部沿海地区的影响大||。 (2)红壤分布区强||,土地||。 (3)云贵地区的地貌||,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填写下表: 南方 地区 耕地 类型 农作物 熟制 粮食 作物 经济作物 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水果 展示【合作探究】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 探究1:读图7.3认识南方地区的地形差异对气候的影响||。 (1)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 (2)西双版纳地区不受寒潮影响||,而广州却受寒潮影响||。 探究2:阅读教材47-48页||,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地形:平原地区||,地势_________||,耕地多为_________||,且集中连片||,山区的_________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2)气候: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_||,发展农业的__________条件优越;(3)灌溉:河湖_________||,

《说木叶》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说木叶》导学案学生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 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初步感悟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提高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重点: 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学习难点: 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学习课时二课时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诗歌鉴赏知识,鉴赏诗歌的意象 概念:意象就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景物形象。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方法:

时空(远近、俯仰、早晚、四季等) 感官(嗅觉、触觉、听觉、味觉、视觉) 动静(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虚实(虚写、实写、虚实相生、化虚为实) 色彩 (色彩鲜明、色彩斑斓) 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 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结合诗歌分析意象特征。 (找意象并概括意象特点) 景 第二步、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组合的特点。 (概括景象(意境)的氛围特点) 境 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剖析作者思想及其情感) 情 二、快速阅读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汉字注音。

袅袅陆厥王褒橘徕服兮 淮南皎皎灼灼 陇首秋去飞柳恽寒砧征戍 沈佺期庾信涔阳 万应锭不落于言筌桅杆窸窣 歧路冉冉卢纶 照浦亭皋迢远 2、看拼音写汉字: 征shù()jú()颂得鱼忘quán()cén ()阳无fánɡ() lǒnɡ()首寒zhēn()wéi ()杆shū()朗xī()窣 秋风niǎo niǎo()tiáo()远zhuózhuó()其华piānpiān()起舞 洗lian( ) 万应ding( ) 干zao( ) 词zao()典故甜mi() 三、认真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整篇文章作者从传统的意象“”入手,论述了古代诗歌语言具有的特点。 第1自然段:提出文章阐述的对象,即。

(完整版)说和做导学案及答案

环节一:激趣导入,目标领航(明标) 1、给划横线的字注音。 衰微()赫然(迭起()窥视()酗酒()无暇( )疏懒()弥坚()校补()诗兴()地壳()仰之弥高() 兀兀穷年()校补()锲而不舍() 赫然() 沥尽心血() 炯炯目光(函寄()群蚁排彳显 () 漂白() 目不窥园() 迥乎不同(警报迭起()气冲斗牛() 2、解释下列词语及加点字 年开始发表新诗,以一篇成名。解放后出版的诗集 有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闻一多,原名,著名、、。湖北浠水人。著作收在_________________ 中。 环节三: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互学-查) 1、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的? 2、据此脉络,文章可分为几部分?是怎样衔接起来的? 3、作为学者闻一多是怎样说的?(引用原文)

4、作为学者闻一多做了哪些主要成就?目的是什么?(引用原文) 5、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做了哪些?目的是什么? 6、把这两方面综合起来看,闻一多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课文原话回答)环节四:精讲点拨,释疑解难(导学-查) 1、概括闻一多先生的形象。 作为学者:作为革命家: 2、说说下列句子的含义,注意其中划横线部分的意思。 ①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 ②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③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 ④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的四壁”。 ⑤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 环节五:学以致用,巩固拓展(测评) 1.文章①②自然段引用闻一多先生的话为开头有何作用? 2?③自然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③段中和⑦自然段中“精神食粮.”和“这”分别指代什么? “精神食粮”: “这”: 4?⑥自然段中“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和“他又向古典主义迈进了”的事例说明了什么? 5?“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这句话的含义。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导学案 设计:北洛初中王慧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比较图,明确两大区域的主要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2.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差异。 3.通过学习学会用比较法和归纳法学习区域地理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人地观。 学习重点: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差异。 学习难点: 自然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老师想说:学习区域,我们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特征两大方面分析。自然环境可以从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方面进行分析。那么就让我们慧眼识图,共同来品读两大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吧。 品读“地形”: 读图说出南北方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及主要的地形区,并能在图中定位。 北方地区-----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 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地区-----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面积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人口约占全国的___________。 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气候”: 读“中国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图”以及“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四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南、北方地区在气候方面的差异。 北方地区——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湿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地区——温度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干湿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南方地区导学案

南方地区 【考点预览】 1.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南方地区的农业生产与灾害防治。 3.南方地区的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及主要工业基地和城市。 4.南方地区低山丘陵地区农业开发面临的问题及综合开发途径。 【考点突破】 (读图训练)读下图,填写相关内容。 (1)填写出下列字母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①山脉:A_____,B______,C_____,D_____,E________, F________,G______,H________,I__________。 ②平原:J______平原,K___________平原,L_____三角洲,M______________。 ③盆地:N__________。④高原:O__________。⑤丘陵:P__________。 (2)填出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河流和湖泊的名称。 河流:①,②③。 ④⑤⑥⑦ 湖泊:⑧⑨⑩一.自然地理特征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位于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地区和西南地区。与南方地区陆上相邻的国家是缅甸、老挝、越南。主要的岛屿和群岛有台湾岛(第一大岛)、海南岛、崇明岛和南海诸岛等 2、气候及植被: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具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冬季低温少雨的特点 1月均温在0℃以上,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1月均温大于15°C;7月均温在30℃以上; 年降水量>800毫米; 梅雨和伏旱:自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地区,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间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 云贵高原东部“天无三日晴”之说: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 南部部沿海夏秋台风影响大;春季低温阴雨; 四川、广东、海南、贵州、云南、台湾受寒潮影响小 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3、地形:以低山丘陵和平原为主 长江中下游平原含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巢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均为商品粮基地)。 东南丘陵,云贵高原岩溶地貌,坝子为农业区,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 山地主要有南岭、武夷山、大巴山、雪峰山、大别山、巫山、等 长江以南的广大丘陵地区分布着有机质少,酸性强, 4、土壤:土质黏重的红壤。 长江中下游平原分布有肥沃的水稻土 四川盆地分布有富含磷、钾的紫色土 红壤改良的方法:增施有机肥,补充熟石灰,种植耐酸性植被马尾松在土壤中掺入砂子,改良土壤结构等。 5、河湖:淮河、长江、钱塘江、岷江、珠江 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 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 水文特征:①水量大,汛期长;②水位变化小;③含沙量小;④无结冰期 6、资源:森林:西南、东南山区,茶、油桐、毛竹、杉树、樟树繁多;②水资源丰富; ③矿物能源缺乏,水能资源丰富;④有色金属资源丰富 有色金属:主要矿种及产地有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

导学案:说木叶

《说木叶》学案 编者审核 课堂导学 【学习目标】 1.品味文中诗句,理解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比较“(落)木(叶)”与“树(叶)”的不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点,明确本文写作目的。 3.初步培养学生感悟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丰富意蕴,提高诗歌的阅读欣赏能力 【预习导学】 一、背景知识 “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木叶”即“树叶”,但是古代诗歌中有用“树”的,有用“叶”的,就是用“树叶”的十分少见。由于作者是一个学者,也是诗人,有着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联想力,因而对“树”与“木”、“树叶”与“木叶”、“木叶”与“落叶”、“木叶”与“落木”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做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使我们对古诗词艺术中的精微之处有了更深的体察,值得我们借鉴。学习这篇课文需要我们逐字逐句认真、细致地读,把整篇文章贯穿起来,各个部分融会贯通,就可以把握文意。 二、文学常识 林庚(1910年2月22日-2006年10月4日),字静希。1910年2月22日生于北京。福建闽侯人。诗人、文史学家,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后留校任教,编文学刊物。1933年初出版了第一本自由体诗集《夜》,以后又先后出版了《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1937年到厦门大学任教十年,1947年为燕京大学教授,1952年至今为北京大学教授。曾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早年以诗闻名于世,与戏剧家曹禺、小说家吴组缃,并称“清华三才子”,是著名的唐诗楚辞研究专家。对明清小说也很关注,并提出颇多精辟的创见。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获国家教委教材一等奖。出版过《春野与窗》《问路集》等六部新诗集。他数十年如一日,谆谆教导后学,桃李满天下。2006年10月4日林庚先生病逝于北京,享年97岁。 三、整体感知 1.“木”在形象上有几个艺术特征? 2、前三段“引子”中说,古代诗人多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第7段说,“木”与“树”在艺术形象上一字千里;而4、5、6这三段是解说原因的。那么,你认为解说清楚了吗?用自己的话解说。 四、课内纵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