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规范

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规范
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规范

新一代天气雷达(CINRAD-SA/SB)测试规范

1、范围

1.1本规范涵盖了新一代天气雷达测试内容、指标要求、测试方法、测试仪表的设置以及测

试程序的使用。

1.2本规范适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的SA/SB型号。

2、本规范引用文件

新一代天气雷达出厂、现场测试大纲

3、测试内容以及指标

3.1 发射机功率测试

要求发射机输出的峰值功率在650kW―750kW范围内。

3.2 发射机输出脉冲包络测试

发射机输出脉冲包络,窄脉冲脉冲宽度(50%处):1.57±0.1μs ,宽脉冲脉冲宽度(50%处):4.5―5.0μs;上升沿(10%―90%)、下降沿(90%―10%)大于120ns、小于200ns;纹波顶降小于5%。

3.3 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测试

用频谱仪测得发射信号的S/N,根据计算公式:I=S/N+10lgB-10lgF

式中:I为极限改善因子(dB)

S/N为信号噪声比(dB)

B为频谱分析带宽(Hz)

F为发射脉冲重复频率(Hz)

SA/SB雷达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I≥52dB

3.4 发射机输出频谱宽度测试

-40dB处谱宽不大于±7.26MHZ;

-50dB处谱宽不大于±12.92MHZ;

-60dB处谱宽不大于±22.94MHZ

3.5 接收机噪声系数测试

包含保护器,接收机模拟噪声系数≤3.0dB,数字端噪声系数≤4.0dB

3.6 接收机机内动态范围测试

采用机内信号源接收系统动态范围≥85dB

3.7 接收机机外信号源动态范围测试

采用外部仪表信号源 接收系统动态范围≥85dB 3.8 接收机机内发射率测试

用机内信号源注入功率为-95dBm 至-35dBm 间各档的信号,在距离5km 至200km 范围内检验其回波强度的测量值,回波强度测量值与注入信号计算回波强度测量值的最大差值应在±1dB 范围内。

3.9 接收机机外信号源发射率动态范围测试

用仪表信号源注入功率为-90dBm 至-35dBm 各档的信号,在距离5km 至200km 范围内

检验其回波强度的测量值,回波强度测量值与注入信号计算回波强度测量值的最大差值应在±1dB 范围内。 3.10 系统地物抑制能力测试

滤波前功率减滤波后功率≥52dB 。 3.10 系统相位噪声测试(I 、Q 相角)

I 、Q 相角法进行测试、计算相位噪声≤0.15°。 3.11 现场雷达天线水平测试

水平合像仪测得天线8个方向对角差值不超过50 "

3.12 现场雷达天线太阳法的指向测试 方位、俯仰角度误差≤±0.3° 3.13 现场雷达天线控制精度测试 方位、俯仰角度控制精度≤±0.1° 4、 新一代天气雷达各项指标的测试方法

4.1 发射机输出包络测试

4.1.1测试位置:

270°

90°

发射机的1D1定向耦合器输出端

4.1.2测试工具:

30dB衰减器,7dB衰减器(视检波器的最大承受功率选择大小)、N型头测试电缆一根、BNC头测试电缆一根、平衡检波器、示波器、转接适配器若干。

4.1.3测试方法:

30dB衰减器接在发射机的定向耦合器的输出端(平时不要取下),接上N头测试电缆,电缆接在30dB衰减器的后端,再接上7dB衰减器,连上检波器,通过BNC头的电缆接到示波器测试通道口。

4.1.4示波器设置(TDS3032B):

a. 将示波器测试通道直流耦合设置成50Ω匹配负载;

b. 参考电平下设成10%,中间设置为50%,上设置为90%;

c. 时间刻度设置为500ns,幅度刻度设置为100mv;(可视测试信号大小设置)

d. 选择好示波器的触发源,调整适当的触发电平;

e. 针对当前测试通道,在测量菜单中选中自动测量显示项,一般选正脉冲宽度、

上升沿时、下降沿时;

4.1.5 参数记录

4.1.

5.1 脉冲宽度(μs)

4.1.

5.2 脉冲上升沿时间、下降沿时间(ns)

4.1.

5.3 脉冲纹波顶降(%)

4.2 发射机输出功率测试

4.2.1 测试位置

同4.1.1

4.2.2 测试工具

30dB衰减器,10dB衰减器(视功率计探头的最大承受功率选择大小或不用)、N型头测试电缆一根、功率计,转接适配器若干。

4.2.3 测试连接方法

30dB衰减器接在发射机的定向耦合器的输出端(平时不要取下),接上N头测试电缆,再接上10dB衰减器,通过接头适配器连到功率计的探头上。

4.2.4 功率计设置(Agilent E4418B):

a.选功率计探头型号,在功率计探头表里找到功率探头的型号,并选中,有些探头

型号在功率的列表中没有,但能正常使用。

b. 设置测试频率,

c. 设置校准系数

d. 功率计标校

e. 功率计差损补偿offset,该值为定向耦合器的耦合度+固定衰减器+测试电缆的差

损+0.5dB(加波导、转接头差损)、脉冲占空比(%)、显示单位dBm/kW

4.2.5 参数记录:

峰值功率

4.2.

5.1 窄脉冲:重复频率分别为322、857、1282Hz的峰值功率;宽脉冲:重复频

率分别为322、446Hz的峰值功率。

4.2.

5.2 通过占空比计算上述各重复频率的平均功率,并记录。

4.3 发射机输入、输出频谱宽度测试

4.3.1 测试位置

同4.1.1

4.3.2 测试工具

频谱仪(Agilent E4445A)、30dB衰减器,10dB衰减器(视频谱仪的最大承受功率选择大小或不用)、N型头测试电缆一根、转接适配器若干。

4.3.3 测试方法

连接方法同4.2.3

4.3.4 频谱仪设置

4.3.4.1 打开频谱仪电源,预热仪表5分钟以上;

4.3.4.2 设置测试信号的中心频率,设置频谱仪扫描宽度(Span)为50MHz,扫描

频率(Sweep)为1S,分析带宽(Res BW )为30KHz,Detector/Demod 设为Peak

状态。

4.3.5 参数记录

发射机分别工作在窄脉冲、宽脉冲模式下,在频谱的两侧,找到距峰值功率点为-10dB、-20dB、-30dB、-40dB、-50dB、-60dB处的标志点,记录下此点距中心频率的带宽。

4.4 发射机极限改善因子测试

4.4.1 测试位置

发射机输入频谱测试点:速调管输入前(可调衰减器的输出)

发射机输出频谱测试点:同4.1.1。

4.4.2 测试工具

频谱仪(Agilent E4445A)、30dB衰减器,10dB衰减器(视频谱仪的最大承受功率选择大小或不用)、N型头测试电缆一根、SMA头测试电缆一根、转接适配器若干。

4.4.3 测试方法

发射机输出频谱测试连接方法同4.2.3,发射机输入频谱测试点在发射机射速调管输入点,直接用SMA头电缆、转接适配器将可调衰减器输出的信号连至频谱仪。

4.4.4 频谱仪设置

4.4.4.1打开频谱仪电源,预热仪表5分钟以上;

4.4.4.2设置测试信号的中心频率,根据测试信号的重复频率相应地设置频谱仪扫

描宽度(Span)为1KHz或2KHz,扫描频率(Sweep)为600mS,分析带宽(Res BW )、

视频带宽(VBW)为3Hz。分别测试644Hz、1282Hz重复频率的信号的极限改善因

子。合理地将中心频率移偏,在频谱仪上见到两根谱线为最佳;调整显示信号幅度

的参考值,能够充分显示信号的顶部和噪声底部;对测试信号取10次平均;找到

Peak Mark点,再找到另一标示点Delta Marker,设置为半重复频率处,这两个标

示点的幅度落差值为发射信号的信噪比。

4.4.5 测试数据记录

根据仪表测试,读取重复频率为644Hz、1282Hz的S/N,根据公式计算出极限改善因子。

4.5 接收机噪声系数测试

4.5.1 测试位置

模拟噪声系数测试点在数字中频A/D模块前,即模拟中频输出端;仪表噪声源注入点:雷达出厂测试,保护器输入端,现场测试,在场放的输入端,需要从保护器(SB 是打火管)上拆下场放。

4.5.2 测试工具

噪声系数表、仪表自配噪声源、BNC电缆、SMA电缆、接头适配器若干。

4.5.3 测试方法

将噪声源连到测试点,噪声系数表通过BNC电缆提供28V直流电给噪声源,测试时要将控制程序关掉,以防系统其它信号漏入接收通道,测试模拟噪声系数时,用SMA

电缆将接收机末级模拟中频输出端连至噪声系数表,从仪表上读出噪声系数值;测试接收机数字终端后的噪声系数,不需用噪声系数表测量,只需设置噪声仪表功能码控制噪声源的冷态、热态,用公司自带测试程序读取数值,经计算得到整个系统的噪声系数,即数字端噪声系数(数字中频输出)。

4.5.3 仪表设置

现噪声系数表一般用Agilent 8970B,噪声源一般用Agilent 346 B,使用前对仪表进行设置和标校,根据仪表的功能代码设置测试信号的射频、中频频率。

4.5.4 测试数据记录

模拟噪声系数直接从噪声系数表上读取,出厂时测试通道一般包括保护器或打火管,现场测试时只能从;数字端噪声系数由测试程序读取。

4.6 机内信号动态范围测试

通过运行系统自带测试程序,控制接收机内的射频衰减器,在103―0dB范围内依次衰减,频综输出的测试信号从大到小依次增强,程序自动生成对应每个衰减信号在5Km处的反射率值,高低端为不超过1dB压缩点处。用Excel 表制出动态曲线图,同时画出拟合直线,拟合直线的斜率不超过1±0.015,拟合均方根差≤0.5。

4.7 外部信号源接收机动态范围测试

用外部信号源输出连续波信号注入接收机保护器,通过手动控制信号输出步进,信号从-110dBm至-15dBm递增,运行系统自带测试程序取5Km处的发射率值,高端、低端要求每隔1dBm取一个数值,中间线性段每隔5dBm取一个数值。用Excel 表制出动态曲线图,同时画出拟合直线,拟合直线的斜率不超过1±0.015,拟合均方根差≤0.5。4.8 接收机发射率标定

分别用外接信号源和机内信号源注入功率为-90dBm至-40dBm的信号,在距离5km至200km范围内检验其回波强度的测量值,回波强度测量值与注入信号计算回波强度期望值的最大差值应在±1dB范围内。

4.8.1 接收机发射率期望值通过下面公式计算:

10lgz = 10lg[(2.69×1016λ2)/(P tτG2QФ)]+P r+20lgR+LΣ+R×L at

= C + P r + 20lgR + R×L at

C =10lg*(2.69×λ2)/ (P tτQΦ)]-2G+160+LΣ

式中:λ:波长(cm)、G:天线增益(dB)、P t:发射脉冲功率(kW)、τ:脉宽(μs)、θ:水平波束宽度(°) 、φ:垂直波束宽度(°)、L0:匹配滤波器损耗(1.56dB)、

Lrt:收发支路馈线总损耗(dB) 、LΣ:系统除L at外的总损耗(dB)、P r:输入信号功率(dBm)、R:距离(km)、L at:大气损耗(dB/km):S段取0.011(双程)。

4.8.2 测试工具

信号源、功率计、测试电缆、衰减器(30dB、20dB各一个)、转接适配器。

4.8.3 测试要求

1、做接收机发射率定标要求适配参数准确,用功率计实测频综CW测试信号、保

护器耦合注入信号大小,将两信号的差值合理分配给RDASC适配参数表;根据厂

家提供的天馈系统参数,合理分配到RDASC适配参数表的Transmit2 项里。

2、用功率计、信号源准确标校测试电缆的差损,以便能够得到精确的P r值。

3、所有S波段雷达在注入功率P r相同的情况下,在同距离上测得的发射率值应该

基本相同,不超过±1dB范围。

4.9系统地物抑制能力、系统相位噪声(I、Q相角)测试

运行RDASC程序,标定完成后,查看性能参数(Performance)里德Clibration check,记录下滤波前功率、滤波后功率值,地物抑制(dB)=滤波前功率(dB)―滤波后功率(dB);打开RDASC目录下IQ62文件读取相噪值并记录。以上过程连续做十次。

4.10 天线指向、控制精度测试

运行RDASOT程序,调整RDA计算机精确北京时间,输入正确的经纬度参数,

5、测试参数记录表

5.1 脉冲宽度记录表

5.2 发射功率记录表

定向耦合器耦合度(dB):

固定衰减器(dB):

测试电缆(dB):

其他(dB):

测量点至速调管输出端总损耗(dB):

测量数据:

5.3 发射频谱宽度记录表

频谱宽度测试图

5.4 极限改善因子、及相噪记录表

见下图644Hz重复频率的信号相噪:

相位噪声

5.5 接收机动态范围记录

略。

5.6 接收机发射率标定

软件测试计划书

文档标识:01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软件测试计划书 编写者 校对 小组成员 数据库07-3班 二O一O年七月 第01小组

目录 1.引言 1.1.目的 测试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是否满足用户要求,并测试是否存bug。预期达到能够使系统进行快速的改进和系统的提高。为了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的错误。 1.2.背景 a.本项目测试的背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是一个教育单位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而计算机的应用便解决了以上问题,它带来更加科学,有效,正规的管理方式,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界面简洁,操作简单,满足了学校对学生信息管理的需要。 b.该开发项目的历史,列出用户和执行此项目测试的机构或人群;该项目前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前期设计阶段,然后是开发阶段,最后是软件的测试阶段。项目的用户针对的是学校的广大学生和管理员,系统的功能测试主要由专业的软件测试人员进行测试。 1.3.范围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试采用的是黑盒测试的方式来对系统进行测试。主要测试软件的功能是否满足客户的需要,性能是否优越以及系统所存在的问题。对系统的各个模块进行详细的测试,并记录测试的结果,对测试的结果进行细致的分析处理。测试时对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拆分测试,并以每一个模块都要测试到。对所有可能的结果进行测试,以及测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提交测试的记录。最后,对软件存在的问题以及性能的测试进行全面分析,并给予记录。 在测试的过程中需要提出各个问题的假设,以及根据需求报告文档中存在的项目功能模块和用户的需求来改善系统。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风险或意外事件。列出可能会影响测试设计、开发或实施的所有约束。 1.4.定义 信息(Information):有关学生个人的详细数据,如姓名、性别、家庭住址等 管理(Manage):对学生信息进行操作,如增删改查等基本功能 统计(Account):对学生信息的统计,如人数等 1.5.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及测试整个过程中所要参考的文件、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时需查阅的Intenet上杂志、专业着作、技术标准。

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计算机软件测试文件编制规范 1 引言 目的和作用 本规范规定一组软件测试文件。测试是软件生存周期中一个独立的、关键的阶段,也是保证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为了提高检测出错误的几率,使测试能有计划地、有条不紊地进行地进行,就必须要编制测试文件。而标准化的测试文件就如同一种通用的参照体系,可达到便于交流的目的。文件中所规定的内容可以作为对测试过程完备性的对照检查表,故采用这些文件将会提高测试过程的每个阶段的能见度,极大地提高测试工作的可管理性。 适用对象及范围 本规范是为软件管理人员、软件开发人员和软件维护人员、软件质量保证人员、审计人员、客户及用户制定的。 本规范用于描述一组测试文件,这些测试文件描述测试行为。本规范定义每一种基本文件的目的、格式和内容。所描述的文件着重于动态测试过程,但有些文件仍适用其它种类的测试活动。 本规范可应用于数字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它的应用范围不受软件大小、复杂度或重要性的限制,本规范既适用于初始开发的软件测试文件编制,也适用于其后的软件产品更新版本的测试文件编制。 本规范并不要求采用特定的测试方法学、技术及设备或工具。对文件控制、配置管理或质量保证既不指明也不强制特定的方法学。根据所用的方法学,可能需要增加别的文件(如“质量保证计划”)。 本规范既适用于纸张上的文件,也适用于其它媒体上的文件。如果电子文件编制系统不具有安全的批准注册机制,则批准签字的文件必须使用纸张。 2 引用标准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3 定义 本章定义本规范中使用的关键术语。 设计层design level 软件项的设计分解(如系统、子系统、程序或模块)。 通过准则pass criteria 判断一个软件项或软件特性的测试是否通过的判别依据。 软件特性software feature 软件项的显著特性。(如功能、性能或可移植性等)。 软件项software item 源代码、目标代码、作业控制代码、控制数据或这些项的集合。 测试项test item 作为测试对象的软件项。 4 概述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第二版)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 (第二版) 综合观测司 二○一八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本规定是在《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见气测函〔2005〕81号)基础上,为适应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发展,进一步加强对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的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和《气象设施和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而成。 第二条新一代天气雷达是指中国气象局布网的S波段、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其主要观测目的是监测和预警灾害性天气,特别是热带气旋、暴雨、冰雹、雷雨大风、龙卷、雪暴以及其它天气系统中的中小尺度结构等。 第三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业务是气象观测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存储、传输、质控、整编、归档和雷达系统的维护维修、定标及气象探测环境保护等内容。 第二章岗位要求与职责 第四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了解雷达基本结构和原理,掌握雷达维护维修、定标及回波分析等技能。 第五条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人员主要职责: (一)按照本规定开展观测工作,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观测无遗漏和资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时性及真实性。 (二)填写、保管各种电子和纸质记录、表簿及技术档案。

(三)执行雷达运行、监控和其他有关规章制度。 (四)负责雷达系统运行保障、工作模式选择、雷达系统适配参数和元数据参数管理、软件维护。 (五)负责雷达系统定标,以及雷达系统和附属设备的维护、保养与检修,保证雷达系统和附属设备稳定运行。 (六)负责雷达观测资料的整编、刻录(拷贝)、归档、存贮、可靠性检查。 第三章探测环境与保护 第六条雷达站址环境及相关要求如下: (一)在雷达主要探测方向,包括重点服务地区和重要天气过程的主要来向,其遮挡物对雷达电磁波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0.5?,其他方向的遮挡仰角不应大于1?,孤立遮挡方位角不应大于1?,且总的遮挡方位角不应大于5?,邻近雷达能覆盖该遮挡区域的则可适当降低要求。 (二)雷达站周边不能有影响雷达工作的电磁干扰,一旦出现干扰,相关管理部门应及时向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提出申请,协调解决。 (三)建站时应绘制四周遮挡角分布图,以及距测站上空1千米高度和海拔3千米、6千米高度的等射束高度图,观测环境发生变化时应重新绘制遮挡角分布图、等射束高度图,并上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 (四)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确定雷达天线馈源的经度、纬度、海拔高度,并作为雷达位臵报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经、纬度误差应小于1秒,海

6、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

第六部分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周长青)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图像识别;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 第一章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 一、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功能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主用户处理器(PUP)。 二、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折射 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遇到空气分子、大气气溶胶、云滴和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衰减: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造成衰减的物理原因是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时,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另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折射: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折射率分布的不均匀性(密度不同、介质不同),使电磁波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折射。 三、了解雷达气象方程 在瑞利散射条件下,雷达气象方程为: 其中Pr表示雷达接收功率,Z为雷达反射率,r为目标物距雷达的距离。Pt表示雷达发射功率,h为雷达照射深度,G为天线增益,θ、φ表示水平和垂直波宽,λ表示雷达波长,K表示与复折射指数有关的系数,C为常数,之决定于雷达参数和降水相态。 四、了解距离折叠 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是指一个发射脉冲在下一个发射脉冲发出前能向前走并返回雷达的最长距离,Rmax=0.5c/PRF, c为光速,PRF为脉冲重复频率。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雷达回波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当距离折叠发生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但是可预计它的正确位置)。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以外时,会发生距离折叠。换句话说,当目标物位于Rmax之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Rmax以内的某个位置,我们称之为‘距离折叠’。 五、理解雷达探测原理。 反射率因子Z值的大小,反映了气象目标内部降水粒子的尺度和数密度,反射率越大,说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的尺度大或数量多,亦即反映了气象目标强度大。 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 即反射率因子为单位体积内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总和。 意义:一般Z值与雨强I有以下关系: 层状云降水 Z=200I1.6 地形雨 Z=31I1.71 雷阵雨 Z=486I1.37 新一代天气雷达取值 Z=300I1.4 六、了解雷达资料准确的局限性、资料误差和资料的代表性 由于雷达在探测降水粒子时,以大气符合标准大气情况为假定,与实际大气存在一定的差别,使雷达资料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雷达本身性能差异及探测方法的固有局限,对探测目标存在距离折叠及速度模糊现象,对距离模糊和速度模

软件测试计划编写规范

软件测试计划编写规范 文件编号: NW507101 生效日期: 2000.3.20 受控编号: 密级:秘密版次:Ver1.0 修改状态:总页数11 正文 5 附录 6 编制:龚兵审核:袁淮、孟莉批准:孟莉 沈阳东大阿尔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翻版必究)

文件修改控制

目录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3. 术语和缩略语 4. 规范要求 5. 引用文件 6. 质量记录 附录:测试计划模板

1.目的 《测试计划》用于明确软件产品确认测试过程中测试设计、测试执行及测试总结工作的具体任务分解、人员安排、进度及输出结果。以使整个测试工作有计划地顺利进行。本文规定了测试的编写格式及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软件项目与软件产品的功能测试与系统测试。 3.术语和缩略语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4.规范要求 1)按照《开发计划》的要求,由测试负责人编写《测试计划》; 2)《测试计划》由项目经理PM审核,项目管理部门负责人批准; 3)《测试计划》由测试负责人TL组织测试小组和开发部门进行评审。 5.引用文件 本程序采用NQ402100《质量手册》中的术语和缩略语及其定义。 6.质量记录 6.1 NR507101A“测试计划评审记录” 附录:测试计划模版

测试计划评审记录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评审部门与人员: 测试负责人TL签字: 评审总结: 评审结论: 填表审核批准 2.此页不足记录结果时,可以有附页,总页数包含所有附页。 第页/共页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测试种类)测试计划 (部门名称) 总页数正文附录生效日期:年月日编制:审批:

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文档编制规范

目录 文档编制规范 (1) 一、文档的分类 (2) 二、文档的编号 (2)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 3.1、页面布局 (3) 3.1.1、页边距 (3) 3.1.2、页眉页脚 (3)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3) 3.3、目录 (4) 3.4、正文 (4) 3.4.1、正文内容 (4) 3.4.2、小标题级别 (4) 3.4.3、图片与表格 (5) 3.4.4、功能点与列表 (8) 3.5、附件 (8)

一、文档的分类 将文档分成如下几类: 1、规章制度类(编号:GZZD):公司、部门的各项规章制度; 2、工作规范类(编号:GZGF):各部门的工作规范; 3、项目管理规范类(编号:XMGL):项目管理规范、药监项目管理规范、招投标系统开 发与实施指南等; 4、项目类文档(编号:XM):包括项目各个过程的产出物,如合同(HT)、建设方案(FA)、 需求文档(XQ)、设计文档(SJ)、操作手册(CZSC)、测试报告(CSBG)等; 5、体系类(ISO9001、ISO27001、CMMI3); 6、知识类(编号:ZS):各类技术经验总结等; 7、产品类(编号:产品名称缩写):如OA、Mis平台、电子招投标产品的介绍资料/操作手 册等 8、其他类(不需要编号):上述7个类别之外的其它文档。 二、文档的编号 文档的编号是文档唯一标识,主要用于文档的检索和版本控制。 文档编号规则如下: 文档编号=文档所属部门代码+文档类别代码+文档流水号+版本号 示例如下: 例如:QYGL-GZZD -001V2.1

企业管理部 说明: 1.部门代码为各部门的拼音首字母(公司的部门代码为GTXD)。 部门编码示例: 企业管理部-QYGL、人力资源部-RLZY、行政部-XZ、开发部-KF(子部门为KF1、KF2类推)、实施部-SS(子部门SS1、SS3类推)、测试部-CS等; 2.版本号使用2位数字进行声明,数字间使用英文标点“.”隔开。首位数字表示第几个 版本,末尾数字表示版本内的第几次修改。例如:v1.0表示第一次正式发布的版本; v1.2,表示在第一次发布后进行第二次修改后的文档。 3.其它类的文档(各种表单、ppt等),无需编号、页眉页脚,如《培训记录表》等。 4.EXCEL类文档按WORD文档编号方式编号。 5.其他各类外来文件,包括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顾客资料等,均按各自的原本编号, 也不需要另外修改。 三、文档编写的格式要求 3.1、页面布局 3.1.1、页边距 上下页边距:2.54厘米,左右页边距:3.17厘米(默认)。 3.1.2、页眉页脚 页眉:加入公司logo图片左对齐;后面加上文档名称,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文件编号和版本号,如“GTXD-GZZD-001 V1.0”右对齐;页眉顶端距离0.8厘米。 页脚:加入公司名称及联系方式居中;加入页码/总页数右对齐页面底部;用小五号宋体字(Times new Roman),页脚底端距离1.2厘米。 首页如果是封页,则不显示页眉页脚。 3.2、首页标题及公司基本信息 公司基本信息:顶格、两端对齐,以图片形式放置公司logo及公司基本信息。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绝对实用)

XXX项目软件测试计划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1资源需求 (4) 1.1 硬件资源 (4) 1.2 软件资源 (4) 1.3 人力资源 (4) 2测试详述 (4) 2.1 测试范围 (4) 2.2 测试目标 (5) 2.3 风险和约束 (5) 2.4 测试进度 (5) 3测试策略 (5) 3.1 整体策略 (5) 3.2 测试类型 (6) 3.3 测试技术 (6) 4测试提交文档 (6) 5测试进入准则 (7) 6测试通过准则 (7)

说明:蓝色说明文字,文档编写完成后,请删除。 1资源需求 1.1硬件资源 说明:描述建立测试环境所需要的设备、用途及软件部署计划。 机型(配置):此处说明所需设备的机型要求以及内存、CPU、硬盘大小的最低要求。 用途及特殊说明:此设备的用途,如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后台开发等;如有特殊约束,如开放外部端口,封闭某端口,进行性能测试等,也写在此列; 软件及版本:详细说明每台设备上部署的自开发和第三方软件的名称和版本号,以便系统管理员按照此计划分配测试资源; 1.2软件资源 1.3人力资源 说明:列出项目参与人员的职务、姓名、职责。人员包括开发人员,Qa,配置,测试以及 2测试详述 2.1测试范围 说明:本计划涵盖的测试范围,比如功能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测试项目涉及的业务功能与其它项目涉及的业务接口等。要说明哪些是要测试的,哪些是不要测试的。哪些文档需要编写,哪些文档在什么情况下不写等。

2.2测试目标 说明:测试人员根据项目的目标和公司质量目标转换成本次测试的目标。做到完成测试目标同时实现项目的目标和公司的质量目标。测试目标转换成可衡量和实现的东西,必须有固定的视图和目标。 2.3风险和约束 说明:列出测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和制约因素,并给出规避方案。如: ●由于客观存在的设备、网络等资源原因,使得测试不全面。明确说明哪些资源欠缺, 产生什么约束 ●由于研发模式为项目型产品,且工程上线时间压力大,使得测试不充分。明确说明 在此中约束下,测试如何应对。 ●由于开发人员兼职其它他工作,造成的所提交代码质量以及不能及时修改BUG的 2.4测试进度 说明:在此章节,对各阶段的测试给出里程碑计划,包括阶段、里程碑、资源等。如果项目 3测试策略 3.1整体策略 说明:说明计划中使用的基本的测试过程。使用里程碑技术在测试过程中验证每个模块,测

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word 关于印发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质量 考核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气象局: 《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质量考核办法(试行)》已经中国气象局审定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请遵照执行。 二○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 气测函〔2011〕202号

word 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质量考核办法 (试行) 一、目的和要求 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质量考核工作的目的:通过对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各项业务工作的考核,进一步规范全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基本业务,促进雷达整体业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本办法依据《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规定》、《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管理和运行保障职责》、《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业务职责流程(试行)》等规定制定,用于对中国气象局布局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各项业务工作的考核。 业务质量考核工作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考核工作严禁弄虚作假。 二、考核内容 本办法考核的雷达业务是指以单部新一代天气雷达为单位开展的台站级雷达观测业务和雷达保障业务。其中,台站级雷达观测业务包括:数据采集,产品生成,数据产品传输,观测分析联防,数据产品存储、整编、归档和质量报表编制等内容;台站级雷达保障业务包括:日、周、月维护以及参与年维护、巡检工作情况,故障维修,维护维修信息在综合气象观测系统运行监控平台(以下简称“ASOM”)中的填报,防雷检查,消防检查,雷达备件、仪器、仪表保管及保养等内容。 为反映雷达业务人员个人和雷达台站整体的工作情况,本办

word 法对雷达业务人员个人和雷达台站业务分别进行考核;为反映雷达业务各项工作情况,本办法对考核内容实行分项统计。 三、基数与错情统计 新一代天气雷达业务基数及错情由雷达观测业务和雷达保障业务基数及错情组成。各新一代天气雷达台站应建立雷达业务交接班制度,雷达业务交班人员应统计每日工作基数和错情,接班人员要对上一班的工作基数和错情进行校对,并及时纠正,接班人员未校对出错误,后期审核发现后出错人按实际错情计算,接班人员按实际错情的一半计算。 (一)雷达业务基数统计 ⒈雷达观测业务个人基数统计 (1)数据与产品 雷达观测业务人员值班期间应确保雷达基数据正常采集和存储,确保雷达产品正常生成。 ①数据采集基数 按规定要求,雷达正常采集存储基数据的每小时计0.5个基数;基数据采集存储不满1小时的,该小时内基数据正常采集存储时间大于30分钟的计0.3个基数,小于30分钟的计0.2个基数;未采集存储的不计基数。采集的基数据应及时存储,未存储则不计基数。 ②产品生成基数 按规定要求,雷达正常生成业务要求所有产品的每小时计

自动测试系统ATS2.0操作指导

自动测试系统操作指导1.双击桌面上的图标打开自动测试系统的功能选择界面。

2.在功能选择界面单击(自动测试)按钮进入测试系统。 3.点击测试主界面的蓝色字体按钮(模块名),选择所需要的测试程序4.测试界面右面有4个小标签,在第1个小标签 (模块)的栏中将显示出程序中使用的波长参数: :起始波长 :终止波长 :步长 5.单击主界面右下角的绿色文字按钮进入归零界面。 6.在归零界面右侧的栏中从上到下依次输入以下参数对应的数据: :起始波长

:终止波长 :步长 归零的起始波长要小于步骤4中显示的起始波长;终止波长要大于步骤4中显示的终止波长; 除了CWDM系列产品的步长可以设定为大于0.01的值以外,其他产品的步长要设定为0.01。7.在归零界面右侧的栏中,从上到下依次选择以下参数对应的数据: :设备(选择64 Only) :通道(暂不选,见步骤8) :选择激光源(选择Low) :测试次数(如果参数要求在50dB以上应设置为2,否则只要设定为1即可) 8.将可调节激光器的光源与通道1接好,点选第二个下拉列表,选择“1”,单击右侧的深蓝色按钮对通道1进行归零。 9.这时会出现一个红色的提示框:,等待提示框消失即可给下一通道归零。 10.用同样的方法给其他各个通道归零。 11.将所有通道都归零后,单击右侧第一个淡蓝色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输入要保存的文件名来保存归零数据,然后单击右侧淡绿色按钮应用归零结果,返回到测试界面。 12.单击右下角的深蓝色字体按钮准备测试,这时右下角栏位变成深蓝色界面,显示的是一些提示信息,提示该如何接线。 13.把所有连接头都按照正确的接法连接完毕,单击按钮深蓝色界面的按钮,系统开始测试。 14.测试结束后,各个通道扫描得到的曲线显示在主界面下面的图像区,数据显示在主界面的表格中,不合格的参数将显示为红色。

最新1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

1多普勒天气雷达原 理与应用

第六部分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应用(周长青)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天气雷达图像识别;对流风暴的雷达回波特征;新一代天气雷达产品 第一章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原理 一、了解新一代天气雷达的三个组成部分和功能 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处理器(PUP )。 二、了解电磁波的散射、衰减、折射 散射:当电磁波束在大气中传播,遇到空气分子、大气气溶胶、云滴和雨滴等悬浮粒子时,入射电磁波会从这些粒子上向四面八方传播开来,这种现象称为散射。 衰减:电磁波能量沿传播路径减弱的现象称为衰减,造成衰减的物理原因是当电磁波投射到气体分子或云雨粒子时,一部分能量被散射,另一部分能量被吸收而转变为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量。 折射:电磁波在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在大气中由于折射率分布的不均匀性 (密度不同、介质不同),使电磁波传播路径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折射。 2 /3730/776.0T e T P N +=波束直线传播 波束向上弯曲波束向下弯曲000=>

雷达波长,K 表示与复折射指数有关的系数,C 为常数,之决定于雷达参数和降水相态。 四、了解距离折叠 最大不模糊距离:最大不模糊距离是指一个发射脉冲在下一个发射脉冲发出前能向前走并返回雷达的最长距离,Rmax=0.5c/PRF, c 为光速,PRF 为脉冲重复频率。 距离折叠是指雷达对雷达回波位置的一种辨认错误。当距离折叠发生时,雷达所显示的回波位置的方位角是正确的,但距离是错误的(但是可预计它的正确位置)。当目标位于最大不模糊距离(Rmax )以外时,会发生距离折叠。换句话说,当目标物位于Rmax 之外时,雷达却把目标物显示在Rmax 以内的某个位置,我们称之为‘距离折叠’。 五、理解雷达探测原理。 反射率因子Z 值的大小,反映了气象目标内部降水粒子的尺度和数密度,反射率越大,说明单位体积中,降水粒子的尺度大或数量多,亦即反映了气象目标强度大。 反射率因子(回波强度): ?=dD D D N Z 6)( 3 60/1m mm Z = 即反射率因子为单位体积内中降水粒子直径6次方的总和。 意义:一般Z 值与雨强I 有以下关系: 层状云降水 Z=200I1.6 地形雨 Z=31I1.71 雷阵雨 Z=486I1.37 新一代天气雷达取值 Z=300I1.4 六、了解雷达资料准确的局限性、资料误差和资料的代表性 由于雷达在探测降水粒子时,以大气符合标准大气情况为假定,与实际大气存在 一定的差别,使雷达资料的准确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由于雷达本身性能差异及探测方法的固有局限,对探测目标存在距离折叠及速度模糊现象,对距离模糊和速度模糊的处理等,均增大了雷达资料的误差。虽然如此,由于径向速度是从多个脉冲对得到的径向速度的平均值,为平均径向速度,雷达反射率因子通过对沿径向上的四个取样体积平均得到的,其径向分辨率相当于四个取样体积的长度,这也使雷达探测的资料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第二章 天气雷达图像识别 一、掌握多普勒效应 多普勒效应为,当接收者或接受器与能量源处于相对运动状态时,能量到达接受者或接收器时频率的变化。多普勒频率,是由于降水粒子等目标的径向运动引起的雷

软件开发技术文档编写规范

软件开发技术文档编写规范 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应该按要求编写好十三种文档,文档编制要求具有针对性、精确性、清晰性、完整性、灵活性、可追溯性。 ◇可行性分析报告:说明该软件开发项目的实现在技术上、经济上和社会因素上的可行性,评述为了合理地达到开发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可能实施方案,说明并论证所选定实施方案的理由。 ◇项目开发计划:为软件项目实施方案制订出具体计划,应该包括各部分工作的负责人员、开发的进度、开发经费的预算、所需的硬件及软件资源等。 ◇软件需求说明书(软件规格说明书):对所开发软件的功能、性能、用户界面及运行环境等作出详细的说明。它是在用户与开发人员双方对软件需求取得共同理解并达成协议的条件下编写的,也是实施开发工作的基础。该说明书应给出数据逻辑和数据采集的各项要求,为生成和维护系统数据文件做好准备。 ◇概要设计说明书:该说明书是概要实际阶段的工作成果,它应说明功能分配、模块划分、程序的总体结构、输入输出以及接口设计、运行设计、数据结构设计和出错处理设计等,为详细设计提供基础。 ◇详细设计说明书:着重描述每一模块是怎样实现的,包括实现算法、逻辑流程等。 ◇用户操作手册:本手册详细描述软件的功能、性能和用户界面,使用户对如何使用该软件得到具体的了解,为操作人员提供该软件各种运行情况的有关知识,特别是操作方法的具体细节。 ◇测试计划:为做好集成测试和验收测试,需为如何组织测试制订实施计划。计划应包括测试的内容、进度、条件、人员、测试用例的选取原则、测试结果允许的偏差范围等。 ◇测试分析报告:测试工作完成以后,应提交测试计划执行情况的说明,对测试结果加以分析,并提出测试的结论意见。 ◇开发进度月报:该月报系软件人员按月向管理部门提交的项目进展情况报告,报告应包括进度计划与实际执行情况的比较、阶段成果、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以及下个月的打算等。 ◇项目开发总结报告:软件项目开发完成以后,应与项目实施计划对照,总结实际执行的情况,如进度、成果、资源利用、成本和投入的人力,此外,还需对开发工作做出评价,总结出经验和教训。 ◇软件维护手册:主要包括软件系统说明、程序模块说明、操作环境、支持软件的说明、维护过程的说明,便于软件的维护。 ◇软件问题报告:指出软件问题的登记情况,如日期、发现人、状态、问题所属模块等,为软件修改提供准备文档。 ◇软件修改报告:软件产品投入运行以后,发现了需对其进行修正、更改等问题,应将存在的问题、修改的考虑以及修改的影响作出详细的描述,提交审批。 1可行性分析报告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阐明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目的,提出读者对象。

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项目总结

附件: 总结 计算机在线考试系统项目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促进了人们很多传统的工作手段和方法也随之改变。“在线考试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和网络平台结合软件技术,把在教学中可实现标准化考试的课程由传统的纸张考试模式转变成为无纸化考试模式,以实现试题管理、考务管理、随机生成试卷、在线监考、自动阅卷和成绩统计等功能,达到节约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考试结果客观公正性的目的。 一、系统可行性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课程的考试题型通常为判断、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填空和文字录入等,而这类题型的答案通常又具有单一性、确定性或有限枚举性等特点,所以便于计算机编码和标准化,以实现无纸化考试。 二、系统需求 目前,学院每年学习《计算机文化基础》人数约3000余人,根据以往惯例,该课程的考核方式采用闭卷笔试,由此产生的试卷印刷、装订、分袋、回收试卷、阅卷、成绩统计等工作量非常庞大,且由于考核方法的落后,基本上难以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具有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素质,其结果是培养的学生,懂理论多些,会实践操作少些,从而偏离了高职学院培养高技能专业人才的目标。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探索与之相适应

的,将考核和实践过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较为准确、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具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技能和素质的考试方式,减少成绩考核中的片面性,真实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技能水平,提高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促进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朝着提高自身基础技能的方向发展。 三、系统设计 1.系统功能设计 根据系统需求可知,该在线考试系统应具有以下主要功能,包括考务管理(考生管理、考场安排)、题库管理(试题录入、删改)、试卷管理(定义试卷模板)、考试管理(在线监考、异常处理)、成绩管理(自动阅卷、成绩报表)和系统管理等。其系统构成如下图。 2.系统运行环境

多普勒天气雷达原理与业务应用思考题

1 多普勒天气雷达主要由几个部分构成?每个部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主要由雷达数据采集子系统(RDA ),雷达产品生成子系统(RPG ),主用户终端子系统(PUP )三部分构成。RDA 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和发射射频脉冲,接收目标物对这些脉冲的散射能量,并通过数字化形成基本数据。RPG 的主要功能是:由宽带通讯线路从RDA 接收数字化的基本数据,对其进行处理和生成各种产品,并将产品通过窄带通讯线路传给用户,是控制整个雷达系统的指令中心。PUP 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存储和显示产品,预报员主要通过这一界面获取所需要的雷达产品,并将它们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在监视器上。 2 多普勒天气雷达的应用领域主要有哪些? 答:一、对龙卷、冰雹、雷雨大风、暴洪等多种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和预警;二、利用单部或多部雷达实现对某个区域或者全国的降水监测;三、进行较大范围的降水定量估测; 四、获取降水和降水云体的风场信息,得到垂直风廓线;五、改善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的初值场。 3 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主要采用的体扫模式有哪些? 答:主要有以下三个体扫模式:VCP11——规定5分钟内对14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强对流天气进行监测;VCP21——规定6分钟内对9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主要对降水天气进行监测;VCP31——规定10分钟内对5个具体仰角的扫描(使用长脉冲),主要对无降水的天气进行监测。 4 天气雷达有哪些固有的局限性? 答:一、波束中心的高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二、波束宽度随距离的增加而展宽;三、静锥区的存在。 5 给出雷达气象方程的表达式,并解释其中各项的意义。 答: P t 为雷达发射功率(峰值功率); G 为天线增益;h 为脉冲长度; 、 :天线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波束宽度; r 为降水目标到雷达的距离; :波长; m :复折射指数; Z 雷达反射率因子。 6 给出反射率因子在瑞利散射条件下的理论表达式,并说明其意义。 答:∑= 单位体积6i D z ,反射率因子指在单位体积内所有粒子的直径的六次方的总和,与波长无 关。 7 给出后向散射截面的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答: 定义:设有一个理想的散射体,其截面面积为?,它能全部接收射到其 上的电磁波能量,并全部均匀的向四周散射,若该理想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处的电磁波能流密度,恰好等于同距离上实际散射体返回雷达天线的电磁波能流密度,Z R C Z m m r h G p p t r ?=?+-=2 2222223212ln 1024λθ?πθ?λi S s R S 24πσ=

软件测试计划模板参考文档

XXX项目 软件测试计划 编号: xxxx公司 20xx年xx月 目录

1文档说明 (2) 1.1文档信息 (2) 1.2文档控制 (2) 1.2.1变更记录 (2) 1.2.2审阅记录 (3) 2引言 (4) 2.1编写目的 (4) 2.2项目背景 (4) 2.3参考资料 (4) 2.4术语和缩略语 (5) 3测试策略 (5) 3.1整体策略 (5) 3.2测试范围 (7) 3.3测试交接标准 (8) 3.3.1单元测试交接标准 (8) 3.3.2集成测试交接标准 (8) 3.4测试通过标准 (8) 3.5测试类型 (8) 3.5.1功能测试 (8) 3.5.2性能测试 (9) 3.5.3容量测试 (9) 3.5.4安全测试 (9) 3.6风险分析 (9) 4测试方法 (10) 4.1里程碑技术 (10) 4.2测试用例设计 (10) 4.3测试实施过程 (11) 4.4测试方法综述 (11) 4.5测试团队结构 (11) 5资源需求 (12) 5.1培训需求 (12) 5.2运行环境 (12) 5.2.1软件运行环境 (12) 5.2.2硬件运行环境 (13) 6各阶段时间分配 (13) 7测试过程管理 (13) 7.1测试文档 (13) 7.1.1测试文档管理 (13) 7.2缺陷处理过程 (14) 7.3测试报告 (14)

1文档说明 1.1文档信息 文档基本信息参看表1-1文档信息表。 表1-1文档信息表 1.2文档控制 1.2.1变更记录 文档变更记录在表1-2中详细记录。

1.2.2审阅记录 表1-3中详细记录了审阅记录。

自动测试系统 复习总结

第一章、自动测试系统 1.1 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 自动测试系统:以(计算机)为核心,在(程控指令)下,能完成某种测试任务而组合起来的(测量仪器)和(其它设备)的有机整体。简称ATS(Automatic Test System) 1.2 虚拟仪器概念、组成和分类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简写为VI):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硬件平台上,由用户设计定义的具有虚拟面板、测试功能由测试软件实现的一种计算机仪器系统。 是计算机硬件资源、仪器与测试系统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三者的有效结合。 1.2.3 虚拟仪器组成 虚拟仪器组成:通用仪器硬件平台和应用软件 硬件平台:计算机、总线与I/O接口设备 总线:连接计算机与各种程控仪器与设备的通路,完成消息、命令、数据的传输与交换。 I/O接口设备:完成被测信号的采集、放大、A/D转换。当然也包括机械接插件、插槽、电缆等。 1.3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 自动测试系统的组成:控制器、程控仪器及设备、总线与接口、测试软件、被测对象 自动测试系统包括五大部分: 1. 控制器:系统的指挥、控制中心。包括小型计算机、个人计算机、DSP、单片机。 2. 程控仪器、设备:能完成一定测试或控制任务的硬件。程控多用表、信号源、控制开关、伺服系统… 3. 总线与接口:连接控制器与各种程控仪器、设备的通路,完成命令、数据的传输与交换。包括机械接插件、插槽、电缆等。 5. 被测对象:如坦克、飞机、导弹、卫星、雷达、大型通讯交换机、手机等,需要通过电缆、接插件等与程控仪器、设备相连。 总线标准:VXI总线标准、PXI总线标准、LXI总线标准(重点)、GPIB(IEEE488)总线标准、PC总线 软件规范:VPP规范、IEEE488.2标准、SCPI标准 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 第一代:专用 第二代:GIPB 、CAMAC、PC-DAQ等 第三代:VXI、PXI、LXI等 第2章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 2.1 软件开发平台概述 虚拟仪器系统的一大核心技术是软件技术,系统性能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软件的设计。 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主要有两大类: (1) 通用软件开发平台 各种版本的C/C++(包括Visual C++等),Visual Basic,Delphi,Java等。 (2) 专用的虚拟仪器软件开发平台 美国NI公司的LabWindows/CVI、LabVIEW和Agilent公司的VEE。 LabWindows/CVI属于可视化的文本型开发平台 LabVIEW 与Agilent VEE属于图形化的软件开发平台。 补充:LXI测试平台 A.2.3 LXI的仪器功能类(重点) LXI标准定义了三种仪器功能类:C、B、A 1) 功能类C 提供符合LXI标准的LAN和Web浏览器接口。

21世纪电子测量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的新概念和新趋势

21世纪电子测量仪器及自动测试系统的 新概念和新趋势 汪晓东 (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电子仪器与系统事业部亚太区业务发展经理) 摘要:本文综合分析了电子测量仪器的总体发展趋势,特别是由于测试技术的突破带来的电子测量仪器的革命性变化.同时,针对业界自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并介绍了业界的最新进展和最新标准,为关心测试技术和自动测试系统的业内人士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LXI;ATE;自动测试系统;电子测量仪器 New Concept and New Technology Trend of Electronic Test Instruments and Automatic Test Systems in21Century Wang Xiaodong (Asia Pacific Business Development Manager of Electronic Product and Solution Group,Agilent Technologies Co.,Ltd.) Abstract: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general development trend of Elec tronic Test Instruments,especially explained the innovation of Electronic Test Instrument based on the breakthrough of test&Measurement Technologies.In the mean-time,some personal points of view for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Automatic Test Systems are men-tioned,and the latest progress of industry and the latest industry standard is introduced.The paper c ould be as reference for those people who concern about test technology and automatic test systems. Keywords:LXI;ATE;automatic test system;electronic test instrument. 1前言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已难以用日新月异来描述。新工艺、新材料、新的制造技术催生了新的一代电子元器件,同时也促使电子测量技术和电子测量仪器产生了新概念和新发展趋势。本文拟从现代电子测量仪器发展的三个明显特点入手,进而介绍下一代自动测试系统的概念和基本技术,引入合成仪器的概念,以供读者参考。 2现代电子测量仪器的发展趋势 211仪器性能更加优异 仪器的性能更加优异,测量功能更加强大,仪器的测量精度,测试灵敏度,测量的动态范围等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例如,Agilent公司的PSA频谱分析仪的测量灵敏度高达)169dBm(接近物理界热噪声)174dBm),PNA网络分析仪的动态范围高达143dB,Agilent83453A高分辨率分光计分辨带宽= 0.0001nm(亚皮米)(突破皮米分辨带宽的壁垒),Ag-ilent86107A精密时基参考模块,对小于100ns的时延,抖动为 1.7ps RMS(突破皮秒抖动瓶颈), DSO80000系列的示波器,其单一A/D芯片具有20GSa/s实时高采样率,使之成为世界上采样率最快的示波器(40GSa/s实时采样率,13GHz带宽)。另外,更多强大的测量功能被赋予单台仪表中,如Ag-i lent公司的8960系列无线综合测试仪(集移动手机和基站的射频测试与协议测试于一身);ESG/PSG 矢量信号源可以灵活产生包括连续波/调幅/调频/调相/脉冲调制,全制式通信协议(GSM/EDGE/W-CD MA/TD-SCDMA/CD MAOne/CDMA2000/CDMA2000 第19卷第1期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Vol119No11 JOU RNAL OF E LEC TRO NIC #78#MEASURE ME NT AND INSTRU MENT2005年2月

软件测试计划文档

测试计划

目录 1.概述 (1) 1.1产品简介 (1) 1.2围 (1) 1.3限制条件 (1) 1.4参考文档 (1) 2.约定 (2) 2.1测试目标 (2) 2.2接收标准 (2) 2.3资源和工具 (2) 2.3.1资源 (2) 2.3.2工具 (2) 2.4送测要求 (2) 2.5编号规则 (2) 3.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3) 3.1测试种类 (3)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3) 3.2.1功能测试 (3) 3.2.2业务测试 (3) 3.2.3压力测试 (3) 3.2.4安装测试 (3) 3.2.5验收测试 (3) 4.测试重点及顺序 (4) 4.1预测风险 (4) 4.2测试重点 (4) 4.2.1功能测试 (4) 4.2.2业务测试 (4) 5.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5) 6.测试任务和进度 (6) 7.测试提交物 (7)

1.概述 1.1产品简介 本次开发是在销售助手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开发,包括新增客服功能模块、解决一期遗留的售前部分问题、完成必要的库房管理功能。二期结束后产品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销售管理软件。 1.2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销售助手二期概要设计说明书>中规定容的测试计划,包括: ?改进后的报价书 ?改进后的客户关怀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反馈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组织分析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竞争管理(待定)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联系人 ?改进后的产品和价格配制器 ?新增的销售知识库 ?新增的联系活动管理 ?新增的客户请求模块 ?新增的客服活动模块 ?新增的客服合同模块 ?新增的客服计划模块 ?新增的客服知识库模块 ?新增的完成关联任务模块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日历浏览数据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报表功能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个人事务中心 1.3限制条件 本测试计划受限于产品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的容和时间的事实。根据开发人员提交模块的实际情况,本计划会做出相应修改。 1.4参考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