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线与三角形求交算法的硬件架构设计

一种光线与三角形求交算法的硬件架构设计
一种光线与三角形求交算法的硬件架构设计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

微服务框架的设计与实现① 张晶1, 黄小锋2, 李春阳3 1(北京中电普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100192) 2(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100048) 3(国网信息通信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100031) 摘 要: 相对于传统单块架构, 微服务框架具有技术选型灵活, 独立部署, 按需独立扩展等优点, 更适合当前互联网时代需求. 但微服务架构的使用引入了新的问题, 如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 对微服务框架引入的问题进行分析, 并给出了微服务框架的一种实现方案, 在框架层面解决服务注册发现、服务容错等共性问题, 使业务系统开发人员专注于业务逻辑实现, 简化系统开发的难度, 提高开发效率. 关键词: 微服务框架; 服务注册; 服务发现; 服务容错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ZHANG Jing1, HUANG Xiao-Feng2, LI Chun-Yang3 1(Beijing China Powe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Beijing 100192, China) 2(PowerChina International Group Limited, Beijing 100048, China) 3(State Grid Information & Telecommunication Industry Group Co. Ltd., Beijing 100031, China)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ingle block architecture,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has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flexible technology selection, independent deployment, and independent scalability more suitability for the current needs of the internet age, etc. But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also introduces new problems such as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for problems mentioned above, this paper proposes one implementation of microservice framework, which can solv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y, service fault tolerance and other common problems. Based on this, developers only need to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functions, so that it can simplify the difficulty of system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development effectiveness. Key words: microservice architecture; service registration; service discover; fault tolerance 传统信息化系统的典型架构是单块架构(Monolithic Architecture), 即将应用程序的所有功能都打包成一个应用, 每个应用是最小的交付和部署单元, 应用部署后运行在同一进程中. 单块架构应用具有IDE友好、易于测试和部署等优势, 但是,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单块架构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主要表现在维护成本高、持续交付周期长、可伸缩性差等方面[1]. 微服务架构(Microservices)的出现以及在国内外的成功应用, 成为系统架构的一种新选择. 很多大型宝等都已经从传统单块架构迁移到微服务架构[2]. 微服务架构提倡将单块架构的应用划分成一组小的服务, 互联网公司如Twitter、Netflix、Amazon 、eBay、淘服务之间互相协调、互相配合, 为用户提供最终价值. 1 微服务架构 微服务架构是一种架构模式, 采用一组服务的方式来构建一个应用, 服务独立部署在不同的进程中, 不同服务通过一些轻量级交互机制来通信, 例如RPC、HTTP等, 服务可独立扩展伸缩, 每个服务定义了明确的边界, 不同的服务甚至可以采用不同的编程语言来实现, 由独立的团队来维护[3]. 相对于传统的单体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具有单个服务易于开发、理解和维护; 复杂度可控; 技术选 ①收稿时间:2016-09-18;收到修改稿时间:2016-11-03 [doi: 10.15888/https://www.360docs.net/doc/b118522309.html,ki.csa.005796]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软件架构设计指南 一、软件架构设计 当对象、类、构件、组件等概念出现并成熟之后,传统意义上的软件概要设计(或软件系统设计),就逐渐改名为软件架构设计。所以说,软件架构设计就是软件概要设计。软件架构设计工作由架构师来完成,架构师是主导系统全局分析设计和实施、负责软件构架和关键技术决策的角色,他的具体职责为: 领导与协调整个项目中的技术活动(分析、设计入实施等) 推动主要的技术决策,并最终表达为软件构架描述 确定和文档化系统中对构架而言意义重大的方面,包括系统的需求、设计、实施和部署等“视图” 确定设计元素的划分以及这些主要分组之间的接口 为技术决策提供规则,平衡各类涉众的不同关注点,化解技术风险,并保证相关决定被有效传达和贯彻 理解、评价并接收系统需求 评价和确认软件架构的实现 二、软件架构基本概念 5.1软件架构定义 系统是部件的集合,完成一个特定的功能或完成一个功能集合。架构是系统的基本组织形式,描述系统中部件间及部件与环境音质相互关系。架构是指导系 统设计和深化的原则。 系统架构是实体、实体属性以及实体关系的集合。 软件架构是软件部件、部件属性以及客观存在们之间相互作用的集合,描述软件系统的基本属性和限制条件。 5.2软件架构建模 软件架构建模是与软件架构的定义和管理相关的分析、设计、文档化、评审及其他活动。 软件架构建模的目的: a)捕获早期的设计决策。软件架构是最早的设计决策,它将影响到后续设计、开 发和部署,对后期维护和演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b)捕获软件运行时的环境。 c)为底层实现提供限制条件。 d)为开发团队的结构组成提供依据。 e)设计系统满足可靠性、可维护性以及性能等方面的要求。 f)方便开发团队之间的交流。 5.3软件架构视图 软件架构视图是指从一个特定的视角对系统或系统的一部分进行的描述。架构可以用不同的架构视图进行描述,如逻辑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功能,进程视图用于描述系统并发,物理视图用于描述系统部署。常见的有RUP 的4+1视图;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 的连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1.1目的 [简要描述体系结构文档的目的。]

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复习精华[绝对精品]

2017系统架构:系统架构师是怎样炼成的 坦率的讲,除了少数对开发程序极其热爱并愿意为之奋斗终身的编程者来说,对于大多数开发人员,写代码只是他们未来获得职业提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积累阶段,在做开发的时间里,他们会积极学习各种知识,经验,培养自己的商业头脑,包括扩展自己各方面的资源,这些积累会为他们未来成为管理者或创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成为架构设计师是广大开发者职业发展道路之一,架构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职业?需要具 备什么基本能力?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架构设计师以及架构设计师需要关注哪些容? 针对有关问题,本期我们为您采访了(微软认证专家,系统分析员,希赛顾问团顾问,中国 计算机学会会员) 友邦,他会就相关问题与大家分享他的看法。 “在我工作的六年多时间里,除了第一年是纯粹编码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做和架构设计有 关的工作,当然也还一直在写各种各样的代码。”友邦认为架构设计可能看起来很神秘,新 入门或没有架构设计经验的程序员刚开始的时候会有种不知所措的感觉,但其实架构设计是 件很容易的事,它只是软件系统开发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整个软件系统的开发和维护以及变 更还涉及到很多事情,包括技术、团队、沟通、市场、环境等等。 同时,友邦表示,虽然架构设计是件容易的事情,但也不是大多数没有架构设计经验的程 序员想象中的画画框图那么简单。把几台服务器一摆,每一台服务器运行什么软件分配好, 然后用网络连接起来,似乎每个企业级应用都是如此简间单单的几步。但现实生活中的软件 系统实实在在可以用复杂大系统来形容,从规划、开发、维护和变更涉及到许许多多的人和事。架构设计就是要在规划阶段都把后面的事情尽量把握进来,要为稳定性努力,还要为可维护性、扩扩展性以及诸多的性能指标而思前想后。除了技术上的考虑,还要考虑人的因素,包括人员的组织、软件过程的组织、团队的协作和沟通等。 另外,架构设计还需要方法论的指导。友邦强调,这些方法论的思路包括,至上而下的分 析,关注点分离,横向/纵向模块划分等。有时候觉得架构设计决策就像是浏览Google Earth,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决策过程。对问题的分解是软件思维的基本素质,可以有横向分解、纵向分解以及两者的结合。能不能有效快速准确的分解问题,是软件开发人员需要 首先训练的项目。另外,架构设计中图形化的工具非常有用,它能把系统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以图形化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正因为这样才有了架构设计就是画框图的误会。再者,架构设计是一个工程性质的工作,对当事人的实际从业经验要求较高。只有对市场上的各种技术有 较全面的了解之后才有可能设计出一个尽可能满足各种设计约束的架构。 在谈到架构师需要具备的能力上,友邦认为架构师首先必须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是个技 术主管。因为他必须清楚什么是可以实现的,实现的方式有哪些,相应的难度怎么样,实现出来的系统面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等一系列指标。另外,需要对面向过程、面向对象、面向服务等设计理念有深刻的理解,可以快速的察觉出实现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重构)方案(也就是通常说的反模式)。这些都需要长期的开发实践才能真正的体会到,单从书本 上很难领会到,就算当时理解了也不一定能融会到实践中去。

医院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

医院网络架构设计与实现 [摘要]随着医院信息化进程的深入,医院信息平台的运行将越来越依赖基础网络的建设。网络成为医院各种关键数据的信息进行交互和传递的重要途径。多种网络架构拥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下面就我对其的认识作出阐述和选择一种合适的网络基础架构。 [关键字] 内外网融合,内外网分离,结合 医院的网络基础架构发展至今,主要分为三种架构,分别是内外网融合的网络架构、内外网分离的网络架构、以及最近几年刚刚兴起的基于业务的无线网络平台架构,这是和医疗信息化的发展阶段分不开的。(内网外网的概念为逻辑上的划分,两种实际的物理架构中,逻辑上均包含内网和外网两部分。划分主要根据业务系统的对内对外服务属性,医疗核心业务相关度等特性来进行。) 首先先来简单认识一下内外网融合的网络架构、内外网分离的网络架构和无线网络平台架构和基于业务的无线网络平台架构以及他们的优缺点比较。 内外网融合的物理架构:就是医院的内网业务以及办公业务都在一张基础网络上运行,在这一网络架构之上,无论是数据的类型、重要程度,还是对网络的要求,以及数据流方向都不尽相同,使得网络数据复杂度提高而可控性下降。从介绍可知,所有业务都在一张基础网上,缺点明显可知,两网仅逻辑隔离,外网对设备的攻击可能引起

内外网络全面瘫痪。优点则是:可以保护投资,并且可以根据需要让某部分终端可以同时访问两个区域,而且内外网融合所需设备相对较少,在维护和购买设备方面都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成本。 内外网分离的网络架构:就是将医院的内网和外网业务分别放在一张单独建立的网络上来运行,两网物理隔离,最大限度的保障内网业务及数据的安全。内网主要承载医疗核心业务,如HIS、PACS 等。外网作为行政办公、对外发布、互联网医学资料查询的主要平台,对于稳定性和保密的性的要求低于内网,并且接入终端及数据流特点也更为复杂。优点:内外网无共用设备和链路,两网之间互不影响。此种网络架构设计,能够最大程度保证内网安全。缺点:由于内外网完全物理隔离,两张网络单独建设,投资规模增大;灵活性稍弱,一台终端只属于一张网,不能同时对两网资源进行访问,也不能自由切换;需要管理两张网络,增加管理成本 无线网络与上述两种相比大大不同,它是采用无线传输媒介的计算机网络,结合了最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首先,无线局域网是有线局域网的延伸。使用无线技术来发送和接收数据,减少了用户的连线需求。由于采用无线信号通讯,在网络接入方面就更加灵活了,只要有信号就可以通过无线网卡完成网络接入的目的;同时网络管理者也不用再担心交换机或路由器端口数量不足而无法完成扩容工作了。但是无线网络初次建设成本较高,很多条件不是很好的医院都无法实现;部署时需要改动现有网络结构,对原网络进行调整,增加初次部署复杂度,随着无线网络带宽以及传输数据

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高级)学习笔记

2011年软考系统架构设计师学习笔记第一章 1.1.1 系统架构师的概念 现代信息系统“架构”三要素:构件、模式、规划;规划是架构的基石,也是这三个贡献中最重要的。 架构本质上存在两个层次:概念层,物理层。 1.2.1 系统架构师的定义 负责理解、管理并最终确认和评估非功能性系统需求,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对整个软件架构、关键构建、接口进行总体设计并澄清关键技术细节。 主要着眼于系统的“技术实现”,同时还要考虑系统的“组织协调”。 要对所属的开发团队有足够的了解,能够评估该开发团队实现特定的功能需求目标和资源代价。 1.2.2 系统架构师技术素质 对软件工程标准规范有良好的把握。 1.2.3 系统架构师管理素质 系统架构师是一个高效工作团队的创建者,必须尽可能使所有团队成员的想法一致,为一个项目订制清晰的、强制性的、有元件的目标作为整个团队的动力; 必须提供特定的方法和模型作为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必须避免犹豫,必须具备及时解决技术问题的紧迫感和自信心。 1.2.4 系统架构师与其他团队角色的协调 系统分析师,需求分析,技术实现 系统架构师,系统设计,基于环境和资源的系统技术实现 项目管理师,资源组织,资源实现 由于职位角度出发产生冲突制约,不可能很好地给出开发规范,搭建系统实现的核心架构,并澄清技术细节,扫清主要难点。 所以把架构师定位在项目管理师与系统分析师之间,为团队规划清晰的目标。 对于大型企业或项目,如果一人承担多个角色,往往容易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1.3 系统架构师知识结构 需要从大量互相冲突的系统方法和工具中区分出哪些是有效的,那些是无效的。 1.4 从开发人员到架构师 总结自己的架构模式,深入行业总结规律。 几天的培训不太可能培养出合格的软件架构师,厂商的培训和认证,最终目的是培养自己的市场,培养一批忠诚的用户或产品代言人,而不是为中国培养软件架构师。

DSRC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DSRC通信系统架构设计与实现 【摘要】本文通过对DSRC系统的架构分析,设计了车车与车路信息交互平台的通信软件与MFC通信显示界面,在平台架构基础上进行了实车传输车身信号数据测试,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通信系统平台架构合理,并且能够满足包括车辆安全所需求的通信标准。 【关键词】DSRC;MFC;socket;车路通信 0 引言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ITS是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的简称,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1-2]。 DSRC 采用专为车间通信的WA VE规范以及根据IEEE802.11标准修改制定的IEEE 802. 11p 标准。目前许多文献针对DSRC所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通信协议或者交通系统某一项参数设置不同时所得出的通信系统实时性与延迟性的研究,但是并没有针对整个ITS系统的架构角度来考虑对DSRC通信系统的实现。 本文针对DSRC在ITS环境下的系统架构,提出了智能通信平台的整个设计,对于DSRC系统的通信软件架构的编写与实车试验,揭示了DSRC在ITS 道路环境下架构设计流程与实车通信效果。 1 DSRC通信平台系统架构设计与仿真 1.1 DSRC系统架构之间的关系 DSRC系统主要包括三个部分:车载单元(OBU)、路边单元(RSU)以及专用短程通信协议。通过车载OBU收发器与路侧RSU收发器,可实现车辆与道路之间的信息交互。DSRC协议是在OSI的基础上提出的三层协议结构,即物理层、数据链路层(LLC与MAC子层)、应用层,如图1所示。 图1 调制方式系统架构的关系 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dulation and system architecture 1.2 智能交互系统平台通信socket编写(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IT架构规划方法论

IT架构规划方法论

项目方法及成果 项目方法 完整的IT战略包含三个基本层面:IT战略方向、IT架构和IT管控。 无论是对于一家企业,还是对于政府机构,IT战略总是与业务战略紧密相关的。一方面,业务战略决定了IT的战略方向,而另一方面,IT战略则为业务战略的实现提供支持。因此,在确定客户的IT战略方向时,既要看业务发展对IT提出了哪些要求,也要看IT能在哪些方面促进业务的发展。具体来讲,确定IT战略方向时要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IT愿景、IT发展的目标、IT在业务发展中的角色以及应该具备的IT能力。

IT架构包含流程和数据、应用系统以及IT基础设施(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网络等)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流程和数据部分解决的是IT与业务的接口问题,对于客户而言,如有必要,在制定IT战略时有可能需要对部分的业务流程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优化。 IT管控也是IT战略中很重要的、但常常会被忽视的一个组成部分。IT管控包括IT部门的业务流程、IT部门的组织模型、IT部门与人员的业绩目标和考核方法以及各种IT业务规范和业务标准。 总的来讲,在项目启动之后,整个规划项目将划分成四个关键的步骤:分析业务与IT现状、确定IT战略方向、设计未来IT蓝图以及制定IT战略实施计划。各个阶段将分别完成一系列任务,并提交相应的工作成果。

在整个项目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是未来IT蓝图设计阶段。项目组将在理解了用户的业务战略、业务现状、IT现状以及已有的IT项目计划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对行业的业务发展趋势以及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刻理解,参考国外机构在实施信息化过程中的各种先进经验,设计出未来的IT蓝图。 研究方法说明 项目启动 本阶段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与客户项目负责人的深入沟通,进一步明确并确定项目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理的项目计划。同时,与客户双方均需尽快为项目配备相应的资源。

结构设计新手的七种学习方法(免费分享)

结构设计新手的七种学习方法 第一种武器:熟悉结构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结构设计,了解民用建筑结构设计的深度很重要,起码要知道结构设计不同阶段的不同设计内容,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如果连起码的设计内容都不是这里缺一点就是那里漏一点,想不被审图办打回来都难! 结构新手必看--民用建筑结构设计深度及图样 https://www.360docs.net/doc/b118522309.html,/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5189&fromuid=991887 05G104民用建筑结构初步设计深度及图样 04G103民用建筑结构施工图设计深度及图样 第二种武器:扎实的结构理论基础知识要用结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忌盲目上阵: 大学本科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混凝土设计原理、工程结构抗震设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等等这些和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主干课程务必要重视。真正的高手一定是具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素质,但如果这些理论不过关的话何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呢?很多学生在学校的时候总是觉得学校的课程枯燥无味,不知道学这些知识和实际的设计有什么样的联系。其实当你真正地涉足设计的时候却往往发现:原来我们90%的设计总是可以从我们的大学课程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很多学员都是在开始设计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大学的主干课程学得不扎实然后恶补,与其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如果你的职业规划是结构设计,这些和结构设计紧密相关的主干课程务是一个必须跨过去的坎,任何抱着侥幸心理而又想做好结构设计的思想都是不切实际的,在这个原则问题上是无法妥协也是没有捷径而言的。比如结构新人在画楼梯大样配筋时经常容易犯图一的错误,之所以犯这样的错误就是因为对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特性不了解。

系统(erp)架构设计方案

房产物业管理信息系统架构设计方案 2015 年7月 版本控制

一、前言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2.2架构定义 2.3架构说明 2.4软件逻辑结构 三、具体功能简述 3.1自定义工作流解决方案 3.2多语言解决方案 3.3消息发布/订阅系统方案 3.4报表&打印方案 四、系统平台&支撑组件 五、系统网络结构 六、开发管理层面

一、前言 一个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能够满足用户需要、正常运行、易于维护、易于扩展,必须拥有一个良好的软件架构支撑。本文主要是分析和构建一个企业级商业软件架构。 二、架构设计 2.1架构分析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架构在技术层面的要求主要体系在高性能、健壮性和低成本。 ●高性能 对于企业级商业软件来说,软件架构需要尽可能地使软件具有最高的性能,支持最大的并发性。 ●健壮性 企业级的商业软件要求软件是可靠的和无缺陷的。现在的架构一般是,服务器模式的。软件的可靠和健壮主要依赖与服务器。服务器的稳定通过良好的代码和完备的测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低成本 企业级商业软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要求:低成本。软件架构要求简单、易掌握,复杂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易于测试。 2.2架构定义 本架构以XML为整个系统的交互接口,包括系统架构内部和外部。整个系统分为界面展示层,流程控制层和数据存储层。 2.3架构说明 系统架构 图 Erp架构中各核心服务之间满足松散耦合特性,具有定义良好的接口,可通过拆分与组合,

可以有针对性地构建满足不同应用场景需求的Erp应用系统。 2.3.1 适配器 在集成环境中需要复用已有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通过适配器可以将已有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接入到ERP应用系统中。 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已有资源与ERP系统中其它服务实现双向通讯和互相调用。首先通过适配器可以实现对已有资源的服务化封装,将已有资源封装为一个服务提供者,可以为ERP应用系统中的服务消费者提供业务和数据服务,其次通过适配器,也可以使已有资源可以消费ERP应用系统中的其它服务。 2.3.2 资源仓库 资源仓库主要功能是提供服务描述信息的存储、分类和查询功能。对于广义的资源仓库而言,除了提供服务类型的资源管理外,还需要提供对其它各种资源的管理能力,可管理对象包括:人员和权限信息、流程定义和描述、资源封装服务、服务实现代码、服务部署和打包内容、以及环境定义和描述信息。 资源仓库首先需要提供服务描述能力,需要能够描述服务的各种属性特征,包括:服务的接口描述、服务的业务特性、服务的质量特征(如:安全、可靠和事务等)以及服务运行的QoS属性。 2.3.3 连通服务 连通服务是ERP基础技术平台中的一个重要核心服务,典型的连通服务就是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ESB),它是服务之间互相通信和交互的骨干。连通服务的主要功能是通信代理,如服务消费的双向交互、代理之间的通信、代理之间的通信质量保障以及服务运行管理功能等。 连通服务还需要保证传输效率和传输质量。连通服务一般应用于连接一个自治域内部的各个服务,在自治域内部服务都是相对可控的,所以连通服务更多应该考虑效率问题。 2.3.4 流程服务 流程服务是为业务流程的运行提供支撑的一组标准服务。业务流程是一组服务的集合,可以按照特定的顺序并使用一组特定的规则进行调用。业务流程可以由不同粒度的服务组成,其本身可视为服务。 流程服务是业务流程的运行环境,提供流程驱动,服务调用,事务管理等功能。流程服务需要支持机器自动处理的流程,也需要支持人工干预的任务操作,它支持的业务流程主要适用于对运行处理时间要求不高的,多方合作操作的业务过程。 2.3.5 交互服务

软件架构设计方法理论

1. 软件架构概述 1.1 什么是软件架构 ◎软件架构的概念很混乱。如果你问五个不同的人,可能会得到五种不同的答案。 ◎软件架构概念主要分为两大流派: 组成派:软件架构 = 组件 + 交互。 决策派:软件架构 = 重要决策集。 ◎组成派和决策派的概念相辅相成。 1.2 软件架构和子系统、框架之间的关系 ◎复杂性是层次化的。 ◎好的架构设计必须把变化点错落有致地封装到软件系统的不同部分(即关注点分离)。 通过关注点分离,达到“系统中的一部分发生了变化,不会影响其他部分”的目标。◎软件单元的粒度: * 粒度最小的单元通常是“类”。 * 几个类紧密协作形成“模块”。 * 完成相对独立的功能的多个模块构成了“子系统”。 * 多个子系统相互配合才能满足一个完整应用的需求,从而构成了软件“系统”。

* 一个大型企业往往使用多套系统,多套系统通过互操作形成“集成系统”。 ◎软件单元的粒度是相对的。同一个软件单元,在不同场景下我们会以不同的粒度看待它。◎架构(Architecture)不等于框架(Framework)。 框架只是一种特殊的软件,框架也有架构。 ◎可以通过架构框架化达到“架构重用”的目的,如很多人都在用 Spring 框架提供的控制反转和依赖注入来构建自己的架构。 1.3 软件架构的作用 ◎如果一个项目的系统架构(包括理论基础)尚未确定,就不应该进行此系统的全面开发。 -- Barry Boehm,《Engineering Context》 ◎一个缺陷充斥的系统,将始终是一个缺陷充斥的系统。 -- Timothy C. Lethbridge,《面向对象软件工程》 ◎软件架构设计为什么这么难? 因为它是跨越现实世界与计算机世界之间鸿沟的一座桥。 软件架构设计要完成从面向业务到面向技术的转换,在鸿沟上架起一座桥梁。 需求 -> 架构设计 -> 软件架构 -> 系统开发 -> 软件系统 ~~~~~~~~ ~~~~~~~~

软件架构与设计复习资料

软件架构与设计复习资料 1.组成派和决策派两种流派的软件架构概念的相同和区别 相同:1)组成派和决策派是站在不同角度的软件架构概念 2)在具体的软件架构实践中,总是同时体现两派的架构概念区别:组成派的观点更关注软件,倾向于“组件+交互”的思想;决策派的观点更关注人,倾向于重大决策集合的思想,除了结构和行为,还关 注一些非功能的因素。 2.分离关注点的三种方法 1)通过职责划分来分离关注点 2)利用软件系统各部分的通用性不同进行关注点的分离 3)通过不同粒度级别分离关注点 3.框架和架构的联系和区别 联系: 1)框架和架构的出现,都是为了解决软件系统日益复杂所带来的困难而采 取“分而治之”思维的结果。先大局后局部,就出现了架构;先通用后 专用,就出现了框架。 2)为了尽早验证架构设计,可以将关键的通用机制甚至整个架构以框架的 方式进行实现。 3)软件架构可以借助框架来构造。 区别: 1)框架是软件,架构不是软件。 2)引入软件框架之后,整个开发过程变成了“分两步走”,而架构决策往 往会体现在框架之中。 3)架构是问题的抽象解决方案,他关注大局而忽略细节;而框架是通用半 成品,必须根据具体需求进一步定制开发才能变成应用系统。 4.简述软件架构的作用 软件架构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新产品开发的作用:完成从面向业务到面向技术的转换,在鸿沟上架 起一座桥梁,具体包括:上承业务目标,下接技术决策,控制复杂性, 组织开发,利用迭代开发和增量交付,提高质量。 2)对产品线开发的作用:固化核心知识,提供可重用资源,缩短推出产品 的周期,降低开发和维护总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支持批量定制。 3)对软件维护的作用:软件架构是软件维护的基础。 4)对软件升级的作用:软件架构会限制软件的升级力度。 5.理解视图的概念以及多种视图多种角度进行架构设计的意义 视图概念:一个架构视图是对于从某一视角或某一点上看到的系统所作的简化描述,描述中涵盖了系统的某一特定方面,而省略了与此方面无关的实体。 多视图多角度架构设计的意义:基于多视图的架构设计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将各类需求分别对待,通过不同的架构设计视图分别满足它们,从而确保重要的需求一一被满足。 6.概念性架构和实际架构的区别和共同点 接口:在实际架构中,借口占据非常核心的地位;而概念性架构中没有接口的概念。 子系统:实际交媾忠实通过子系统和模块来分割整个系统;并且子系统往往有明确的接口;而概念性架构中只有抽象的组件,这些组件没有接口只有职责,一般是处理组件、数据组件或连接组件中的一种。 交互机制:实际架构中的交互机制是“实在”的,如基于接口编程、消息机制或远程方法调用等等;而概念性构架中的交互机制是“概念化”的。 共同点:该娘型架构和实际架构都满足软件架构的该娘,无论是“架构=组件+交互”,还是“架构=重要决策集”。 7.软件架构设计四条策略的策略内容、针对问题和关键点 策略一:全面认识需求。内容:弥补非功能需求的缺失。关键点:是否遗漏了至关重要的非功能需求。针对问题:对需求的理解不系统、不全面,对非功能需求不够重视。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完整版

软件架构设计说明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架构设计说明书 版本1.0.0

目录

1.引言 [对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架构设计(构架设计)、组件高层设计、组件详细设计。对于由单个进程构成的简单系统,系统设计阶段可以分为:系统概要设计、系统详细设计。本文档适用于由多个进程构成的复杂系统的构架设计。] [架构设计说明书是软件产品设计中最高层次的文档,它描述了系统最高层次上的逻辑结构、物理结构以及各种指南,相关组件(粒度最粗的子系统)的内部设计由组件高层设计提供。] [系统:指待开发产品的软件与硬件整体,其软件部分由各个子系统嵌套组成,子系统之间具有明确的接口; 组件:指粒度最粗的子系统; 模块:指组成组件的各层子系统,模块由下一层模块或函数组成;] [此文档的目的是: 1)描述产品的逻辑结构,定义系统各组件(子系统)之间的接口以及每个组件(子系统)应该实现的功能; 2)定义系统的各个进程以及进程之间的通信方式; 3)描述系统部署,说明用来部署并运行该系统的一种或多种物理网络(硬件)配置。对于每种配置,应该指出执行该系统的物理节点(计算机、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节点之间的连 接方式、采用何种通信协议、网络带宽。另外还要包括各进程到物理节点的映射; 4)系统的整体性能、安全性、可用性、可扩展性、异常与错误处理等非功能特性设计; 5)定义该产品的各个设计人员应该遵循的设计原则以及设计指南,各个编程人员应该遵循的编码规范。 ] [建议架构设计工程师与组件设计工程师共同完成此文档。] [架构设计说明书的引言应提供整个文档的概述。它应包括此文档的目的、范围、定义、首字母缩写词、缩略语、参考资料和概述。]

架构设计说明书

架构设计说明书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 项目代号:[项目代号] 编制人:[编制人] 编制日期:[编制日期]

目录 架构设计说明书 (1) 1. 引言 (5) 1.1. 编写目的 (5) 1.2. 系统目标 (5) 1.3. 术语和缩写词定义 (5) 1.4. 参考资料 (5) 2. 需求规定 (5) 2.1. 系统功能 (5) 2.2. 系统性能 (5) 2.3. 故障处理要求 (6) 2.4. 软硬件要求 (6) 2.5. 其他需求限制条件 (6) 3. 总体结构设计 (6) 3.1. 系统体系结构 (6) 3.2. 系统开发的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6) 3.2.1. 外部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6) 3.2.2. 内部基础平台和关键组件 (7) 3.3. 总体结构 (7) 4. 子系统设计 (7) 4.1. 功能结构图/类图 (7) 4.2. 功能定义 (7) 4.3. 功能需求与系统模块的关系 (7) 5. 接口设计 (8) 5.1. 用户接口 (8) 5.2. 外部接口 (8) 5.3. 内部接口 (8) 6. 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8) 6.1. 逻辑结构设计 (8) 6.2. 物理结构设计 (9) 6.3. 配置文件结构设计 (9) 6.4. 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9) 7. 算法设计 (9) 8. 运行设计 (9) 8.1. 运行模块组合 (9) 8.2. 运行控制 (10) 8.3. 运行时间 (10) 9. 系统安全 (10) 9.1. 8.1 系统安全 (10) 9.2. 8.2 数据安全 (10) 9.3. 8.3 备份与恢复 (10)

完整的推荐系统架构设计(精)

完整的推荐系统架构设计推荐系统是移动互联网时代非常成功的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场景之一。 本文我们将从架构设计的角度回顾和讨论推荐系统的一些核心算法模块,重点从离线层、近线层和在线层三个架构层面讨论这些算法。 1 架构设计概述 架构设计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本文这里只讨论和推荐系统相关的部分。更具体地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算法以及其他相关逻辑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关系——这样一种逻辑上的架构关系。 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架构层面的最佳实践,以及对这些最佳实践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分析。除此之外,还希望能够通过把各种推荐算法放在架构的视角和场景下重新审视,让读者大家对算法间的关系有更深入的理解,从全局的角度看待推荐系统,而不是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算法。 架构设计的本质之一是平衡和妥协。一个推荐系统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数据环境、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会选择不同的架构,在选择时本质上是在平衡一些重要的点。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平衡点。 ▊个性化 vs 复杂度

个性化是推荐系统作为一个智能信息过滤系统的安身立命之本,从最早的热榜,到后来的公式规则,再到著名的协同过滤算法,最后到今天的大量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其主线之一就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程度越来越高的体验,让每个人看到的东西都尽量差异化,并且符合个人的喜好。为了达到这一目的,系统的整体复杂度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使用的算法越来越多、算法使用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越来越多、机器学习模型使用的特征越来越多,等等。同时,为了更好地支持这些高复杂度算法的开发、迭代和调试,又衍生出了一系列对应的配套系统,进一步增加了整个系统的复杂度。可以说整个推荐逻辑链条上的每一步都被不断地细化分析和优化,这些不同维度的优化横纵交织,构造出了一个整体复杂度非常高的系统。从机器学习理论的角度来类比,如果把推荐系统整体看作一个巨大的以区分用户为目标的机器学习模型,则可以认为复杂度的增加对应着模型中特征维度的增加,这使得模型的VC维不断升高,对应着可分的用户数不断增加,进而提高了整个空间中用户的个性化程度。这条通过不断提高系统复杂度来提升用户个性化体验的路线,也是近年来推荐系统发展的主线之一。 ▊时效性 vs 计算量 推荐系统中的时效性概念体现在实时服务的响应速度、实时数据的处理速度以及离线作业的运行速度等几个方面。这几个速度从时效性角度影响着推荐系统的效果,整体上讲,运行速度越快,耗时越少,

软件架构设计策略

架构设计则为满足架构需求的质量属性寻找适当的战术。对如何实现特定的质量属性感兴趣。质量需求指定了软件的响应,以实现业务目标。我们感兴趣的是设计使用设计模式、架构模式或架构策略创建设计的“战术“。 是什么使一个设计具有了可移植性,一个设计具有了高性能,而另一个设计具备了可集成性?实现这些质量属性依赖于基本的设计策略。我们将对这些称之为“战术”的设计决策进行分析。战术就是影响质量属性响应控制的设计决策。战术集合称为“架构策略”。架构模式以某种方式将战术打包在一起。 系统设计是由决策集合组成。对设计师来说,每个战术都是一个设计选择。例如,其中一个战术引入了冗余,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这是提高可用性的一个选择但是不是唯一选择。 我们将每个系统质量属性的战术组织为层次形式,但是每个层次只是为了说明一些战术,而且任何战术列表都肯定是不完成的。 1.可用性战术 恢复和修复是可用性的重要方面,为了阻止错误发展成故障,至少能够把错误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使修复成为可能。维持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包括某种类型的冗余,用来检测故障的某种类型的健康监视,以及当检测到故障时某种类型的恢复。有些情况下,监视或恢复是自动进行的,有时需要手动。 我们事项考虑错误检测,然后分析错误恢复,最后讨论错误预防。 1>错误检测 用于识别错误的3个战术是命令/响应、心跳和异常

⑴命令/响应。一个组件发出一个命令,并希望在预定义的时间内收到一个 来自审查组件的响应。可以把该战术用在共同负责某项任务的一组组件内。客户机也可以使用这种战术,以确保服务器对象和到服务器的通信路径在期望的性能边界内操作。可以用一种层级形式组织“命令/响应”错误探测器,其中最底层的探测器对与其共享一个处理器的软件进程发出命令,较高层的错误探测器对较低层的探测器发出命令。与所有进程发出命令的远程错误探测器相比,这种战术所使用的通信带宽更少。 ⑵心跳。一个组件定期发出一个心跳消息,另一个组件接收听该信息。如 果心跳失败,则假定最初的组件失败,并通知错误纠正组件。心跳还可以传递数据。例如,自动柜员机定期向服务器发送一次交易日志。该消息不仅起到心跳的作用,而且传送了要处理的数据。 ⑶异常。识别错误的一个方法就是遇到了异常。 命令/响应和心跳战术在不同的进程中操作,异常战术在一个进程中操作。 异常处理程序通常将错误在语义上转换为可以被处理的形式。 2>错误恢复 错误恢复由准备恢复和修复系统两部分组成。 ⑴表决。运行在冗余处理器上的每个进程都具有相同的输入,它们计算发 送给表决者的一个简单的输出值。如果表决者检测到单处理器的异常行为,那么就中止这一行为。表决算法可以是“多数规则”或“首选组件“或其他算法。该方法用于纠正算法的错误操作或者处理器的故障,通常用在控制系统。每个冗余组件的软件可以由不同的小组开发,并且在不同平台上执行。稍微好一点情况是在不同平台上开发一个软件组件,但是这

3.结构设计基本步骤、方法及相关概念

结构设计基本步骤、方法及相关概念 PKPMCAD 邹军 一、常用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混凝土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地基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二、基本资料及信息 1.建筑需求:建筑外观、平面布局及使用功能要求,建筑重要性。需要相应阶段的建筑图纸、审批文件。 2.使用荷载:一般民用建筑可查看可在规范,普通住宅、办公室为2.0kN/m2,阳台2.5kN/m2;电梯机房等效8kN/m2;消防车等效20kN/m2。 工业厂房需要业主提供文件,指定使用荷载。 3.风信息:(荷载规范、高规) a.基本风压:一般用50年一遇,深圳为0.75kN/㎡,对应风速约120公里 /小时;高度大于60米的结构,承载力计算用100年一遇的 风压,深圳为0.90 kN/㎡) b.地面粗糙度:一般城市市区可选C c.体型系数:一般建筑取1.3

d.基本周期:简单估算(0.1x楼层数),用于计算风振 e.其他相关概念: Wk=βzμsμzW0 用于主要承重结构 Wk=βgzμsμzW0 用于围护结构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风振系数(基本自振周期大于0.25s,高度大于30m且高宽 比大于1.5的房屋,考虑顺风向风振系数;横向 风软件没有考虑) 阵风系数:计算围护结构风荷载 群体效应:群集的高层建筑,相互间距较近时,风力相互 干扰,体型系数应增大。 4.地震信息:(抗震规范、高规) a.设防烈度:按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划分,分为6度(0.05g)、7 度(0.10g)、7度(0.15g)、8度(0.20g)、8度(0.30g)、 9度(0.40g),具体取值由政府规定(可查抗规附表),。 深圳为7度(0.1g) b.设计地震分组:按震中的近、远划分,分为第1组、第2组、第3组。 深圳为第1组 c.场地土类别:按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土层厚度划分,分Ⅰ、Ⅱ、Ⅲ、 Ⅳ四类,大部分为Ⅱ类。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可以理 解为Ⅰ类场地土最结实,Ⅳ最差。 d.其他抗震相关概念: 抗震设防三水准: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