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天含答案

14秋天含答案
14秋天含答案

第14课秋天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日期:使用人:

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 2 第 1 课时导学案编号:17 班级:小组名称: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结合作者感情,揣摩一些词语与句子的精妙;学习作者多角度写景的手法,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培养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析法、资料助读法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shuò)青鳊.鱼(biān )栖.息(qī )乌桕.(jiù)

丁丁.(zhēng)肥硕(

..

mèi)寥.阔(liáo)芦篷.(péng)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

..

3、理解词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导学过程(七环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感知诗歌内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我国着名女诗人秋瑾诗中写道“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天是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秋天是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天是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秋天是“碧云天,黄叶地”。在我国文人墨客的眼里,秋天往往是忧伤的,凄婉的,令人惆怅的。不过也有一些喜秋颂秋的诗章,如刘禹锡就有“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今天在诗人何其芳的眼里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秋天,去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自由朗读课文,有感情地读给你的学习伙伴听(挑感受最深的语句或章节进行诵读;准确流畅,感情真挚,把握节奏;圈点批注你的感悟)。(节奏划分详见课件)

1、试着标出每个小节的中心句

第一节: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第二节: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第三节: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诗中,作者通过描绘三幅图画为我们展示了秋天的美,你能用一句简洁的话为每幅图拟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吗?

第一幅图:农家丰收图

第二幅图:霜晨归渔图

第三幅图:牧女沉思图

3、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景?

明确:由远及近

4、全诗蕴涵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对劳动生活的赞美,对秋天的赞美、喜爱。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在小组长的组织下,针对上述问题,组内展示、矫正,组员及时记录问题要点,完善导学案。

四、展示反馈、班级交流(展)

问题理解,看哪个小组理解深刻有新意。

五、补充、点评、精讲(评)

根据展示情况,同学相互评价,补充、纠正,教师相机点评。(不要忘了进一步完善你的导学案)

六、组内互帮(助)

如果你还有没解决的问题,请尽快向组内其他人请教,导学案所有问题得以清理。

七、课堂检测。

反思纠错:

1、这节课我最大收获是什么:

2、存在问题有哪些(或需要纠错的内容):

3、解决办法有哪几种(必须记住已纠正的内容):

下次课预习内容:品味《秋天》诗句

导学过程(七环节)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品味秋天诗句,体会语言美。

2、培养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二、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思)

1.“满披”形象生动。从感官上属于什么描写?

答:从感官上属于视觉。

2. “飘”字贴切传神,让我们体会到了伐木似有似无的感觉。”丁丁“从感官上属于什么描写?

答:从感官上属于听觉。

3. “稻香”使人满口生香。从感官上属于什么写?

答:从感官上属于嗅觉。

4.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应用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拟人,作用是形象、生动、自然。

5.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什么?

答:运用了比喻,作用是形象、生动、自然。

6. “归泊”妙处是什么?

答:既写景,又暗示时间,与上文“清晨”呼应。

7. “游戏” 妙处是什么?

答:一词虚实相生,体现了秋天的活泼和渔人收获的喜悦。

8、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原因?

例: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拟人丰收之景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拟人松弛、悠闲的气氛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比喻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问句耐人寻味

三、组内合作探究(议)

合作的力量无穷大(小组长带领组员讨论上述问题,寻求正确理解和答案并做好记录。)

四、展示反馈,亮出你的风采(展)

(看哪个小组展示更快、更准、更全面。)

五、精讲点拨(评)

根据展示情况,同学们互相评价、补充和纠正,老师稍作点评。

六、组内帮助(助)

你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帮助的吗?在小组中提出来,请其他同学帮忙解决,如果小组不能解决,请求组外同学帮忙解决。

七、课堂检测(测)我肯定能达标(测试题目见课件)

反思纠错:

1、这节课我最大收获是什么:

2、存在问题有哪些(或需要纠错的内容):

3、解决办法有哪几种(必须记住已纠正的内容):

下次课预习内容:文章从哪些方面来刻画王几何的形象?

第14课《秋天》同步自助餐作业

1. 仿照下面的例句,请你也写一句。

1)我爱冬天,我爱她的千锤百炼,我爱她的孕育生命。

我爱秋天,我爱她的金黄灿烂,我爱她的收获幸福。

秋天很美,美在

2.请你写出关于四季的诗句,并背诵。

①关于春的诗句

②关于夏的诗句

③关于秋的诗句

14《秋天》教学设计

14《秋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设计: 一、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 二、朗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准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2、生自由朗读课文。 三、合作探究(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 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

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 ①展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a 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的一节诗。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据图画,展开想像,描绘画面。 b学生描绘画面(参考内容): ?农家丰收图:清晨朝露未唏的时候,有位农人来到幽谷,丁丁的伐木声震荡山谷;田野里发散出稻香的气息,金黄的波浪此起彼伏,稻田中有个身影在挥镰割稻,晶莹的汗珠湿透衣衫;果林中还有采摘瓜果的人,瓜果飘香,沁人心脾,摘下这些沉甸甸的秋天的礼物,放进背篓,这份喜悦要与亲友一起分享............................ ?霜晨归渔图:清晨的江面还弥漫着冷冷的雾气,能够感受到些许的凉意。远远地有个渔人摇着船桨向岸边驶来。依稀可见船篷上挂着层白霜,渔人熟练地撒下鱼网,网上的青鳊鱼就像乌桕叶,闪着银色的光泽。归航了,江面上传来动人的渔歌,还有阵阵爽朗的笑声…… ?少女思恋图:原野上一片蟋蟀的呜叫声,溪水清澈见底。羊儿的咩咩声阵阵传来,秋天的美景让人赏心悦目,牧羊女却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夏日里的笛声悠远、绵长,怎不见了那吹笛的少年?姑娘的心事谁能猜得透? b.由远及近的顺序。 c.优美语句赏析: ?先找出优美的语句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诗,体会、分析感情、语言的精妙之处。

14《秋天》导学案

14《秋天》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语言,把握作者的感情 2?感知诗歌内容,揣摩品味语言。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先熟读诗歌,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 2?规范书写,认真限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案。 【自主学习案】 一.走近作者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诗作采用直陈其事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意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摄住读者心魄的东西。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 肥硕( ) (2)栖息( ) (3)寥阔( ) (4) 枯涸( ) (5)清洌( )(6)梦 寐 2.本诗作者,四川万县人。现代、,代表诗集_______________ 。

3.根据诗歌内容,概括说说每一小节表现的是具有什么生活特点的秋景图,填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幽谷、农舍、瓜果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江面、圆网、渔船 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蟋蟀、牛背、牧羊女 【合作探究】 一. 脉络梳理 1.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二. 语言品析 4.本诗语言准确,生动传神。找出你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并做好批注。 学法链接(一): 我最喜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因 为它运用____________ ■勺修辞,写出了 __________________ (词语),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想象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出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14秋天

一、说教材 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2、教学目标说明 1)、知识与技能: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做到熟读成诵。 2) 、过程与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要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 、教学重点与难点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二、学生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法学法。我的教学对象是一所城镇中学的初一年级学生,《秋天》所表达的丰收的喜悦与我们城市学生的生活很难贴近,但我所任教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好。很多学生在图画音乐方面不仅有兴趣,而且还很有特长,因此我只需创设他们感兴趣的情境,引导他们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心胸,这样必定会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高涨,收到好的效果。 三、教法 1、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2、诵读法 3、启发式教学法 四、学法指导 1 、诵读品味法 2 、鉴赏现代诗歌的方法。 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 1>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 3>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五教学程序

基础版14秋天教学教案

基础版14秋天教学教案Basic Edition 14 autumn teaching plan

基础版14秋天教学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教学目标 ①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 的感情,14秋天。 ②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③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①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②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①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②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③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与赏析 ①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 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 ②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14秋天》。

14秋天含答案

第14课秋天 主备人:审核人:使用日期:使用人: 课型:新授课总课时数: 2 第 1 课时导学案编号:17 班级:小组名称: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结合作者感情,揣摩一些词语与句子的精妙;学习作者多角度写景的手法,并用于指导自己的写作实践; 3、培养热爱自然、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学习重点】反复吟诵,感悟诗句含义,体味诗歌清远、闲静的意境美。 【学习难点】揣摩诗歌的清丽的意象和质朴晓畅、情景交融的特色。 【学习方法】诵读法、品析法、资料助读法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何其芳:(1912~1977)现代诗人、散文家、评论家。早期诗作艺术精致,色彩绚丽,以清新柔婉见长。参加革命后诗歌变为平易朴实,乐观豪放。主要作品:诗集《预言》、《夜歌》,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等。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shuò)青鳊.鱼(biān )栖.息(qī )乌桕.(jiù) 丁丁.(zhēng)肥硕( .. mèi)寥.阔(liáo)芦篷.(péng) 枯涸.(hé )清冽.(liè)梦寐( .. 3、理解词义。 丁丁:形容伐木、弹琴等声音。肥硕:文中指果实又大又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寥阔:高远空旷。也作“寥廓”。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梦寐:睡梦。 幽谷:幽深的山谷。 导学过程(七环节)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扫清字词障碍,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感知诗歌内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3、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一、精心导入,明确目标(导)

14秋天

14*《秋天》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品味诗歌语言、体会诗的意境,培养自己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3、能以自己的方式(诗、文、画)展示自己心中的秋。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难点: 目标(2)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秋: 一年四季,春夏冬秋,各具风韵,前面我们领略了朱自清充满活力的“春”,感受到老舍安祥的“冬”今天我们来细细品昧一下何其芳笔下的秋又具有怎样的神韵。 二、诵秋: 1、集体诵读(注意:节奏、重音) 2、教师范读(学生画出重音) 3、抽读 4、学生品点并用自己的方式,读出情感节奏 5、齐读 三、品秋 1、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描写秋天? (提示:露珠、伐木声、瓜果、冷雾……,这些景物都是秋天里最具代表性、典型性的景物,这对我们的写作也有很大的启示: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事件表达文章主题。) 2、给诗人描绘的三幅秋景图分别起上名字。

(提示: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3、诵读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说明理由(好在什么地方?)抓住关键性字、词。 (如:满、飘、饱食、栖息、游戏等等。) 4、以4人为一组探究全诗,提出疑难并互问互答。 5、各组就重点质疑,大家共同解决、品味 6、师读(学生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诗人笔下的秋) 四、绘秋 1、请同学根据自己对秋的认识也以“秋天”为题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心目中的“秋”(诗、文、画都可以) 2、请同学展示自己心中的“秋” 五、赏秋、颂秋 1、教师展示有关秋图片 2、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描写秋、赞美“秋”的诗文 3、朗读全诗。 4、小结: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只要我们有颗热爱大自然的心,走进大自 然感受大自然,我们一定会有更多的诗情,写出更好的诗篇。 附板书设计: 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满披…露珠视 冷雾……撒网 …寥阔… 伐木声飘幽谷听山谷伐木 乌桕叶…收渔 枯涸……清列 饱食…稻香…嗅篱间背瓜果白霜…… 笛声何处……牛郎 背篓…肥硕的硕的瓜果视篱间背瓜果轻轻……归渔……摇桨 满流……香与热……笛孔 栖息…… 游戏…… 梦寐……牧羊女 秋天 备注:学生如将“品秋”中的第3步完成的很好,4、5就可删除。

14 秋天

14.秋天 教材分析: 《秋天》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一首现代诗。这个单元的诗文都是文情并茂的优美篇章,多数出自名家之手。前几篇文章的学习能使学生体会《春》的语言美、《济南的冬天》的空灵美,《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课文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学习这首诗,既可以巩固前几篇文章引领着学生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的任务,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现代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与思路,从而为学习其它现代诗歌铺平道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积累“栖息、寥阔、枯涸、清洌、梦寐”等词语。 ②初步把握诗文基调,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 ③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④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培养学生解读、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⑤能以“秋天”为题,学写一首小诗。 过程与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通过品味语言、描绘画面、诵读改写来体会诗歌的情感.。 2.要求学生在自主学习,扫清文字障碍,初通文章后,能通过反复涵咏朗读品味,读出诗歌的韵味,还课堂以朗朗书声。通过读可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阅读欣赏爱好,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精神。①把握韵律,感受诗歌的音乐美。②视觉再现,欣赏诗歌的绘画美。③身临其境,体会诗人的情感美 3.诵读法;品析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比较阅读法。 4.联想想像法。用于对诗中意象含义的把握。全诗以“秋”为线,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每一句诗都是一幅诗意的画面,学生通过对意象及组合的想像联想,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秋天,赞美秋天,热爱秋天,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学重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进而背诵全诗;感知课文内容,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把握作者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2.品味诗意,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课时:二课时 课型:综合新授课 课前准备: ①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 ②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 ③准备多媒体PPT课件、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预习,查生字、词。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丁丁(zhēng zhēng)肥硕(shuò)栖(qī)息鳊鱼(biān)乌桕(jiù)寥阔(liáo)梦寐(mai)清洌(lia)枯涸(h?)镰(lián)刀蟋蟀(xī shuài)廖阔(liáo kuò) 2.解释词语 丁丁:伐木、弹琴等声音。肥硕:这里指果实又大双饱满。 栖息:停留,休息(多指鸟类)。寥阔:高远空旷。 枯涸:干涸,没有水了。清洌:水清。 梦寐:睡梦。幽谷:幽深的山谷。 一引秋:创设情境,感受美。 (设优美、宁静的气氛,使学生置身于秋的意境中,建立起学生学习课文的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导入新课: 1.导语设计: 背景音乐:《秋日的私语》的钢琴曲,突出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更是洋溢着欢乐的季节)。提及秋天,我们会自然联想到硕果挂枝、粮仓满溢、农人慰心的笑容。的确,秋天是一个成熟和收获的季节,因为土地是真诚、公允的,“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是秋天用收成证明着播种者的品质;秋天又是宽容博大的,是秋天用慈母般的心肠去孕育勃勃生机的满园春色。现代诗人何其芳以他敏锐的诗心捕捉,绘写出了秋天的风彩,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秋天》,体味动人的秋魄。(板书课题、作者) 2.简介作者:何其芳(1912~1977) 四川万县人,,现代散文家、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14《秋天》

初中语文试卷 马鸣风萧萧 练习题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丁丁()(2)肥硕() (3)鳊鱼()(4)乌桕() (5)栖息()(6)寥阔() (7)枯涸()(8)清洌() (9)芦篷()(10)梦寐() 2.解释加点的字 (1)栖息()(2)肥硕() (3)枯涸()(4)寥阔() 3.《秋天》选自,作者何其芳,现代、。4.品味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下地飘出幽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揣摩文意,注意句式,把下面这段话补写完整。 古人对牡丹和荔枝有过这样的评论:“花之艳为牡丹,然而不实;果之绝为荔枝,然花不艳。”话中贬大于褒,我很为它们鸣不平。如果我们用宽厚的态度去看待事物,应把古人的评论改为。 二、阅读分析 (一)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旁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了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6.给全诗分三层,并简要概括层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7.诗中的“无心”隐喻的是。 8.“无心”的“我”和“无心”的“你”指的是什么? 9.影儿和小河彼此邂逅倒映,表现了什么? 10.“小河”最终归入无情的大海,暗喻了。11.本诗前半部分的感情是,后半部分的感情是。

14秋天(七年级上人教版)

14秋天(七年级上人教版) ● 教学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写出生字并正确注音。师生合作制作秋景图的图片或课件。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设计 整体感悟 导人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在诗中说“秋风秋雨愁煞人”。 宋玉也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怅……但是秋天也有绚丽的 色彩、丰收的喜悦。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

的秋天。(板书课题)。 9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a.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b.学生正确划分诗歌的停顿。 0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显示) 问题组:a.为什么说这是一幅乡村秋景图? b.诗中刻画了几幅图画?(给它们命上整齐、漂亮的名字) c.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你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 朗读之后,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 [明确] a.因为露珠、冷雾、白霜,表明秋天的天气特征;提到农家:稻香、镰刀体现农家特色;有秋虫低鸣:蟋蟀声使田野更辽阔;溪水干涸、更清冽,暗示这是在秋天。 b.三幅图: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 c.对秋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 研读赏析出示学生绘制的图画或课件。(学生对照图片展开想像,描绘自己喜欢的画面。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想像每幅画面中人物的身份、活动、心情,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你喜欢的一幅图画,并说 说为什么喜欢这幅图。b.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c.找出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写得好在哪儿?学生四人小组讨论明确三个问题。a.先请几名同学朗读最喜欢

14秋天

平凉十中七年级语文导学案第14课《秋天》 主备人:包丽娟参与教师:侯占平李葆华白静叶红红李德银 二次备课记录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授课班级:审核: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栖息、寥廓、枯涸、清冽、肥硕、梦寐”等词语,了解作者的基本情况。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课文。 3、能概括诗歌内容,品味佳词丽句,把握诗歌意境。 4.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能概括诗歌内容,品味佳词丽句,把握诗歌意境。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著名诗人秋瑾曾在诗中咏叹“秋风秋雨愁煞人”;宋玉也曾在《九辩》中言“悲哉秋之为 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在文人墨客的笔下,秋天是忧伤的、哀婉的,让人顿生惆 怅……(这是中国古代诗人的一种典型的悲秋气节)。但是秋天也是有绚丽的色彩、丰收的 喜悦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秋天,感受一个别样的秋天。(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预习检查 1、本诗节选自《》,作者是(代)诗人(人名),他 的原名是__,该诗人的代表作是文散文集。本诗作于20世纪_ _年代初。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 丁丁 ( ) 栖息()背篓()肥硕() 乌桕()满载()归泊()梦寐() 寥阔()枯涸()清洌()青鳊鱼() 3.根据词语的意思,填写相应的词语。 (1)停留,休息(多指鸟类)。()(2)高远空阔。() (3)干涸,没有水了。()(4)水清澈。() (5)睡梦。() 四、朗读感知,理解诗歌的内容 1、一读诗歌你把握了诗歌节奏。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 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 ∕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 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 2、二读诗歌你了解了诗歌内容 思考:本文描绘了一幅()图,从哪些意象可以看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