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室上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但若使用不当,亦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静脉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增加病人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极为重要。现就我院急诊科采用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且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3±13.5)岁。

1.2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加5% GS 20 mL,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心电图变化,若室上速复律,立即停止推注,记录用药剂量;若用药无效,则用胺碘酮300 mg加5% GS至50 mL以1 mg/min持续泵入。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收治的患者均为急诊患者,突然发作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初次发作的患者,由于发生突然、心律太快,患者常有恐惧感和濒死感,并可导致心律进一步加快,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我们必须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尽快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用药前准备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给予床边输氧及持续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T3、T4等。按照安全用药程序,查看病历,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和方法,另外还需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药品、仪器设备,如除颤器,以便抢救时使用。

2.3用药时护理由于胺碘酮静脉给药对血管刺激大,易致静脉炎[1],因此应选择上肢较粗直、较固定的静脉或中心静脉[2],遵医嘱将胺碘酮150 mg加5% GS 至20 mL充分溶解后静脉推注,速度宜慢,不能超过10 mg/min,全程约为15~20 min。同时要监测血压情况,避免出现低血压。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活动力度,如有皮肤发红、苍白、肿胀,应立即停止,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50%硫酸镁湿敷。经常询问患者感受,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一旦室上速复律,立即停止推药,如果仍未复律,则用胺碘酮300 mg加5% GS至50 mL 以1 mg/min持续泵入。使用微量泵时,应严格遵循微量泵的操作程序。经常巡视病房,避免出现由操作者使用失误引起的不良反应。

2.4用药后观察用药后加强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听取患者对不适症

室上速治疗指南

室上速治疗指南 窄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如果QRS波窄(<120ms),心动过速几乎都是室上性的.看不见P波而RR周期规则的最常见于AVNRT(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可在V1导联出现假R波或在下壁(2.3,AvF)出现假S波.如果P波出现在S_T段,而且R_P>70ms,最可能是AVRT(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如果RP>PR,最可能的诊断是非典型AVNRT,PJRT(永久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或AT(房性心动过速). 宽QRS波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分三类, 1,室上性伴束支阻滞 2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房室旁路传导 3室性心动过速 治疗: 1.尽管经过仔细检查,仍不能明确宽QRS心动过速的诊断时,就应将患者按室性心动过速治疗。 2.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SVT,不管宽QRS的还是窄QRS的,首选电复律。若条件不允许, 要用药物终止稳定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建议静脉注射普鲁卡因胺和(或)索他洛尔。对于左心受损或有心力衰竭体征的患者,可首选胺碘酮。要终止不规则的宽QRS波心动过速(如预激性AF)建议用直流电复律,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适合用inutility,普鲁卡因胺或氟卡尼(氟卡尼)进行药物复律. 3 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窄QRS的SVT,指南推荐迷走刺激、腺苷、唯拉帕米、地尔硫卓都是I类执征,其中,迷走刺激是B类证据,而后三者是A类证据,显然后三者更优于第一者,除严重哮喘外,腺苷是首选药物(但个人认为那种不花钱不费力而且又合“法”的事为什么不先干呢?所以,血流动力学稳定患者,先鼓励他自己刺激迷走,这是活用指南,并非IA 就一定>IB的)。而对于β阻滞剂、胺碘酮、地高辛则都是IIb指征。三把板斧就是:迷走刺激、ATP、食道调搏 ATP可能会导致本身存在窦房结病变的患者加重,潜在的不良反应是诱发AF,对室性预激的患者可能构成一定危险。对于有频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可以促发[PSVT 的早期复发]患者,长效药物(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或美托洛尔)是有效的。但静脉注射钙离子拮抗剂,并与B阻滞剂合用时应特别小心,因为可能出现低血压和(或)心动过缓。 注意:腺苷具有起效快和半衰期短的优点,但须注意应快速静注,有哮喘病史者不选用,同时使用茶碱类药物者,腺苷应增量,腺苷作用会被双嘧达莫加强,在合用卡马西平时,易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用法 2016-03-10 心在线用药参考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虽然射频消融和器械治疗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药物治疗仍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胺碘酮作用广谱,适应证多,是抗心律失常药物中的一枝独秀,但临床使用不规范的问题较为常见。下文为您盘点了胺碘酮在各类心律失常紧急处理中的常用方法。 1.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经刺激迷走神经仍无法终止,或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应用腺苷、维拉帕米、地尔硫?等药物 存在禁忌证时可改用胺碘酮。 常用150mg加入20ml葡萄糖,10min内静脉注射,若无效后10?15min可重复静注150mg。完成第一次静脉推注后即刻使用1mg/min,维持6h;随后以0.5mg/min维持18h。第一个24h内用药一般为1200mg,最高不超过2000mg。终止后即停止用药。 2 .房性心动过速 对于持续性房速,普罗帕酮、胺碘酮可终止房速。胺碘酮负荷量5mg/kg ,0.5?1h 静脉输注,继之以 50mg/h 静脉输注。 3. 房颤 快速心室率和心律不齐易导致房颤患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临床症状,因而,快速 心室率的房颤患者常需要积极控制心室率。 对于合并左心功能不全、低血压者应给予胺碘酮或洋地黄类药物。可使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 ,继之50mg/h静脉泵入。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房颤患者,控制房颤心室率首选静脉胺碘酮,用药方法同上。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新发房颤或症状明显者、且不存在转律的禁忌证,可考虑进行复律治疗(包括电复律和药物复律)。为提高电复律的成功率和防止房颤复发,若时间允许,推荐复律前给予胺碘酮,用法同上。 采用药物复律时,对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新发房颤患者,推荐静脉应用胺碘酮。5mg/kg ,静脉输注1h,继之以50mg/h静脉泵入。可以持续使用至转复,一般静脉用药24?48h。若短时间内未能转复,拟择期转复,可考虑加用口服胺碘酮(200mg/次,每日3次),直至累 积剂量已达10g。 4.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与房扑 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房扑可以使用普罗帕酮或胺碘酮(方法同房颤),但效果一般不理想。若应用一种药物后效果不好,不推荐序贯使用其他药物或联合用药,而应使用电复律。 5. 血液动力学稳定的单形室速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用药效果探究

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用药效果探究 发表时间:2017-05-04T14:13:54.013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4期作者:陈卫祖 [导读] 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 湖南省新化县人民医院湖南娄底 417600 摘要:目的: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发挥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经普罗帕酮开展治疗,实验组通过胺碘酮实施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93.0%,稍优于对照组的90.7%(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转复时间为31.3±9.9分钟,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8.1分钟(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9%(P<0.05)。结论:普罗帕酮以及胺碘酮均能在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中发挥较好疗效,但是普罗帕酮在起效时间上更短,而胺碘酮引发的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普罗帕酮;胺碘酮;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用药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propafenone and amiodaro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 in effect. Methods:choose between April 2014 and April 2015 in our hospital 8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giving an average group,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43 cases,control group by propafenone in treatment,the experimental group by amiodarone treatment,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the treatment group total effectiveness 93.0%,treatment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90.7%(P > 0.05),but no obvious difference,does not hav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Experimental group converting time was 31.3 + / - 9.9 minutes on average,12.1 + 8.1 minutes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control group(P < 0.05);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11.6%,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34.9%(P < 0.05). Conclusion:propafenone and amiodarone can on cure 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treatment play a good curative effect,but propafenone on working time is shorter,but amiodarone cause less adverse reaction,high security. key words:propafenone;Amiodarone;Paroxysmal room sex on the room tachycardia;Effect of medication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属于临床多发疾病之一,被纳入急性心血管病范畴。该疾病发病急,病情恶化迅速,同时具备严重的危害性。现阶段,临床上针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手段以药物治疗为主,普罗帕酮和胺碘酮治均属于常用药物[1]。为了探讨普罗帕酮和胺碘酮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发挥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选择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给予普罗帕酮治疗和胺碘酮治疗,对比其疗效,详细过程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2014年4月至2015年4月本院86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平均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3例。对照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52-75岁,平均年龄62.5±5.7岁。实验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3.5±6.2岁。两组患者均接受心内科相关检查,均被确诊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其临床诊断与世界卫生组织关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标准相符。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对比上无明显区别,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择70毫克由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制造的普罗帕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3021670),将其溶解于2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针对患者开展静脉推注治疗,持续注射时间不短于5分钟,严格监测患者变化,如果20分钟后患者仍没有转复,按照上述剂量给予再次注射。观察组选择5毫克由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胺碘酮(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9993254),将其溶解于100毫升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中,给予患者静脉滴注治疗,滴注时间应控制在半小时内,实时观察患者临床反应,详细进行记录。 1.3临床疗效观察 本次研究将患者临床疗效划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1)显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率水平处于80次/分钟至100次/分钟范围内,彻底百威窦性心律,所有临床症状均彻底消失;(2)有效:患者接受治疗后,其心率得到一定改善,彻底变为窦性心律,患者相关临床症状大幅缓解,但是持续时间短于10分钟;(3)无效:心率水平未得到有效控制,仍存在心率异常的问题,或者出现病情恶化[2]。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0%。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通过SPSS19.0数据软件包实施数据统计学分析和处理,以例数和%表示组间计数数据,计数数据对比采用X2检验,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组间计量数据,计量数据对比采用T检验,若P<0.05,意味着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 实验组显效28例,有效12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0%;对照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7%。实验组总治疗有效率稍优于对照组(P>0.05),但对比差异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见表1.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查房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时间: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陈燕燕石慧李澍君李楠韩佳蓓孙京京李阳王晓瑞韩金兰 霍清娟李淑芳宁鹏茹任玲李孟娟张美娟李芳芳 护士长: 今天护理查房以病人33床邵文帅为例,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今天组织大家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有三,第一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希望通过此次查房,让大家对所学的本疾病知识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护理相关内容第二发现护理过程中还有许多疾病知识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第三加强护士对专科疾病的业务学习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基垫。下面请责任护士李阳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李阳: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管医生顾国平,以“间断心慌不适1月余”为主诉与 08:00自行步入病房,来时神志清,精神尚可,来时生命体征℃ P74次/分, R20次/分 Bp100/70mmHg,给予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心肌酶、肌红肌钙蛋白等,提示异常化验结果:白细胞g, 心电图:A型预激综合症医嘱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口服药:阿司匹林100mgPo qd 莲花清文胶囊 Tid Po等。经过以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诉心慌较前减轻;

现住院第8天,情绪稳定,心慌较前减轻,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 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有: 舒适的改变:心慌与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3.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并使其处于启用状态。 4.避免诱发因素,如饱餐,受凉,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 5.护理操作时要轻柔,及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及不适感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医源性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 1.因患者术后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所以需及时巡视病房,听取患者主诉,及时满足其合理需要。消除其紧张心理。 2.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取用。协助患者进餐等。 3.把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得的地方,及时了解患者需要。 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及手术缺乏信心有关 护理措施: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室性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4.0%,显著优于对照组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在心率及PR 间期方面,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血管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在各类的心脏病中都较为常见,且容易对患者健康造成较大威胁[1]。我院采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取得良好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100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41~80岁,平均年龄(56±8.3)岁;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0~79岁,平均年龄(55±7.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行心电图、24h动态心电图、血尿常规、肝功能检查。两组患者均对原发病进行综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胺碘酮片200mg,口服,3次/d,第2w改为2次/d,剂量不变,第3w起改为1次/d,剂量不变。疗程为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停用原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10d。 1.3疗效判定以《全国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标准》为依据进行判定。显效: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以上;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以上;短阵室性心动过速减少90%以上,室速大于15次,运动时大于5次的室速完全消失。有效:连发性早搏数量减少90%以上,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以上。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律失常无显著改善或者出现加重。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设定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心律失常改善的总有效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观察与护理 胺碘酮是一种强有力的广谱抗心律失常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各种室上速及室性心律失常,但若使用不当,亦可发生严重心律失常、低血压、静脉炎、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纤维化等不良反应,增加病人的烦恼和痛苦。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和护理极为重要。现就我院急诊科采用胺碘酮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8例的护理措施和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为我院急诊科自2006年10月~2007年10月经心电图检查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且胺碘酮静脉给药治疗的患者48例,其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30~59岁,平均年龄(43±13.5)岁。 1.2方法所有病例均在心电监护下缓慢静脉注射胺碘酮150 mg加5% GS 20 mL,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及心电图变化,若室上速复律,立即停止推注,记录用药剂量;若用药无效,则用胺碘酮300 mg加5% GS至50 mL以1 mg/min持续泵入。 2护理措施 2.1心理护理收治的患者均为急诊患者,突然发作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初次发作的患者,由于发生突然、心律太快,患者常有恐惧感和濒死感,并可导致心律进一步加快,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因此我们必须关心体贴患者,给予心理安慰,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尽快使患者情绪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最平和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2用药前准备将患者安置在单独病房,给予床边输氧及持续心电监护,测量生命体征,抽血查血常规、肝功能、电解质、T3、T4等。按照安全用药程序,查看病历,严格掌握用药剂量、浓度和方法,另外还需准备好急救所需的药品、仪器设备,如除颤器,以便抢救时使用。 2.3用药时护理由于胺碘酮静脉给药对血管刺激大,易致静脉炎[1],因此应选择上肢较粗直、较固定的静脉或中心静脉[2],遵医嘱将胺碘酮150 mg加5% GS 至20 mL充分溶解后静脉推注,速度宜慢,不能超过10 mg/min,全程约为15~20 min。同时要监测血压情况,避免出现低血压。密切观察穿刺处皮肤情况,皮肤的颜色、温度,肢体活动力度,如有皮肤发红、苍白、肿胀,应立即停止,更换部位重新穿刺,局部予50%硫酸镁湿敷。经常询问患者感受,注意观察心率、心律的变化,一旦室上速复律,立即停止推药,如果仍未复律,则用胺碘酮300 mg加5% GS至50 mL 以1 mg/min持续泵入。使用微量泵时,应严格遵循微量泵的操作程序。经常巡视病房,避免出现由操作者使用失误引起的不良反应。 2.4用药后观察用药后加强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流,耐心听取患者对不适症

室性心动过速的抢救与护理

室性心动过速的抢救与护理 时间:2012年10月20日 地点:急诊科办公室 主讲:聂娜 参加人员:王子欣张倩江菲刘欢王箐陈小倩 记录人:王子欣 聂娜:各位同学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急诊科实习,今天我们的查房 主题是室性心动过速。首先请王子欣同学讲我们的案列资料说一下。 王子欣:陈二毛,女,八十岁。患高血压病四年左右,患者主诉由于 停服降压药物,2012年10月17日下午突感心慌,头晕,全身冷汗 不止,于16:00分被紧急送至我院急诊科抢救。患者来时神智叫清楚, 光反射良好,无皮肤黏膜破损,生命体征:心率205,脉搏:206次 /分,血压:190/122,血氧:96%。初步诊断为室性心动过速。遵医 嘱给予心电监测,心律平70mg+NS20ml经脉推注。 16:30 16:40 17:50 17:00 17:10 17:20 17:30 HR 190 185 170 160 153 113 106 BP 180\130 180\125 170\124 143\103 138\108139\77 120\70 病人与17:30分心率血压恢复正常,医生给予舒血宁,丹参,门冬等 药物维持治疗,并做血生化检查,嘱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聂娜:很好,这位患者是以为很典型的突发性室性心动过速,那么什

么又叫室性心动过速呢,它又有哪些典型的临床表现呢?请张倩回答。 张倩:三个或三个以上成串的室性搏动,室率≥120次/分。 1.轻者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心悸、胸闷、乏力、头晕、出汗;2.重者发绀,气促、晕厥、低血压、休克、急性心衰、心绞痛,甚至衍变为心室颤动而猝死; 3.快而略不规则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区第一心音强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颈静脉搏动与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见“大炮波”; 4.基础心脏病的体征。。年长儿可诉心悸、心前区疼痛、严重病例可有昏厥、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等。体检发现心率增快,常在150次/min以上,节律整齐,心音可有强弱不等现象。 聂娜:好的,那么当病人在发生室性心动过速时,应该做哪些抢救呢?江菲:药物治疗:①利多卡因100mg静脉注射,如无效则按 0.5mg/kg每分钟重复注射1次,30分钟内总量不超过300mg,有效维持量为1~4mg/min;②普鲁卡因酰胺50~100ng静脉注射,每5分钟重复1次,1小时内总量可达1g,维持剂量2~5mg/min;③溴苄胺5mg/kg10分钟内静脉注射,然后以1~2mg/min;④乙胺碘呋酮150mg 静脉注射;⑤心律平70mg静脉注射;⑥如心电图示室速由R-on-ST 段性性室早引起可先用异搏定5~10mg静脉注射;⑦由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室速可选用苯妥英钠和钾盐治疗;⑧如系青壮年无明显原因,常以活动或情绪激动为诱可获得明显疗效。但某些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预防室性心动过速复发和降低心脏性猝死方面的作用不明显,甚至有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摘要】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tachycardia)简称室速,是指发生在希氏束分叉以下束支、蒲肯野纤维及心室肌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多发生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最常见为冠心病,尤其是发生过心肌梗死的患者,其次为心肌病、心衰、二尖瓣脱垂及心瓣膜病等[1]。室速临床分类较多,可根据心电图表现可分为早搏型、单形、双向性、双重性、并行性及多形室速六类;可根据心动过速发作的持续时间分为持续性、非持续性及反复性室速三种;可根据发作方式分为阵发性及非阵发性室速两类等等。室速一旦发生,病人多有血流动力学障碍,导致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如心慌、气短、胸闷、呼吸困难、黑蒙甚至晕厥等,严重者可转变为心室颤动致心源性猝死[2]。因此,室速患者需要立刻给予积极有效的处理,消除症状,挽救患者生命。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速方法,总结临床经验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4月—2011年11月我院收入的50例室速患者进行治疗,记录相关资料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静脉注射胺碘酮积极治疗,50例患者中成功复律者43例;5例不能转为窦性心律而使用同步直流电复律,转复成功;1例因胺碘酮及直流电复律均不成功致心室颤动而死亡;1例发生尖端扭转性室速,静脉给予异丙肾上腺素,抢救成功。结论:胺碘酮是治疗室速有效的药物,患者大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对于效果不明显或者无效者,应该积极进行其他有效处理,病情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应该引起临床重视。 【关键词】胺碘酮;室性心动过速;临床诊断;心电图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46—80岁,平均63岁。50例患者中原发性心脏器质性疾病者46例,其中冠心病2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5例,瓣膜病5例,扩张型心肌病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余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按NYHA分级标准)Ⅱ级24例,Ⅲ级20例,Ⅳ级6例。 1.2临床诊断室速的可靠性临床诊断方法之一便是心电图,尤其是完整的十二导联对诊断的具有重要意义。室速的心电图特征如下:a、连续出现3个或3个以上室性期前收缩;b、QRS波群宽大畸形且时限>0.12s,多数>0.14s,平均心电轴在+180°—-30°间,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c、心室率100—250次/min,节律规则或轻度不齐,但若QRS波形态为单形性,则节律基本规整;d、多是突然发作;e、心动过速时存在房室分离及室房逆行传导;f、可发现心室夺获及室性融合波;g、一些患者发作前或终止后可发现有与室速图形基本一致的室性早搏。短阵发作室速或者晕厥反复发作者可行动态心电图检查。 2治疗方法 50例患者经心电图确诊后、立即行心电监护。治疗开始阶段,胺碘酮3—5mg/kg+生理盐水20ml,以10—15 min的速度缓慢静脉推注,然后以8—20ug/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伴心律失常 李倩雯运动医学系09级中医2班2009510237 【摘要】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预后不良,成为世界范围重要健康问题。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神经内分泌激活以及心脏扩大后心室重塑等原因易于发生心律失常,二者互相影响,临床上治疗较困难。Ⅲ类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可抑制心律失常且不增加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危险性,故优于Ⅰ类或其他Ⅲ类药物,而推荐应用于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它具有独特而良好的抗心律失常作用,用于室上性和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其静脉注射制剂可有效地终止预激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或室性心动过速。胺碘酮可用于复律后维持窦律的治疗,由于其较小负性肌力作用而相对安全。 【关键词】胺碘酮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 心力衰竭是指心脏当时不能搏出同静脉回流及身体组织代谢所需相称的血液供应。往往由各种疾病引起心肌收缩能力减弱,从而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不足以满足机体的需要,并由此产生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心肌缺血、神经内分泌激活以及心脏扩大后心室重塑等原因易于发生心律失常,其病情危重,且病死率高。如何改善新功能及抗心律失常是治疗中的关键,大部分抗心律失常药因其负性肌力作用在用于此类患者时受到限制,而胺碘酮适用于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一些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用胺碘酮治疗心衰的患者,可有效降低心律失常死亡率和心脏性病死率。 一、药理作用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对心脏多种离子通道均有抑制作用,降低窦房结、普肯耶纤维的自律性和传导性,明显延长APD和ERP,延长Q-T间期和QRS波。主要电生理效应是延长各部心肌组织的动作电位及有效不应期,有利于消除折返激动。抑制心房及心肌传导纤维的快钠离子内流,减慢传导速度。减低窦房结自律性。对静息膜电位及动作电位高度无影响。对房室旁路前向传导的抑制大于逆向。由于复极过度延长,心电图有Q-T间期延长及T波改变。静注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但通常不抑制左室功能。对冠状动脉及周围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此外,胺碘酮尚有轻度非竞争性的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和扩张血管平滑肌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减少心肌耗量,且具轻度Ⅰ及Ⅳ类抗心律失常药性质。 二、体内过程胺碘酮在组织内转运缓慢,亲和力高。口服吸收迟缓且不规则。生物利用度因人而异,在30%~80%(平均约为50%),表观分布容积大约60L/kg,主要分布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 https://www.360docs.net/doc/b15453237.html,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9-29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2期供稿文/纪建君 (大兴安岭图强职工医院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3 [导读]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 【中图分类号】R541.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2-0142-0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治疗,应包括:①终止发作;②预防复发;③根治治疗。任何方法和药物的选择均应把PSVT发生的机制和选用方法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结合起来考虑。此外,还应根据不同类型的PSVT选择药物治疗。 1 终止发作 大多数患者常呈短阵发作,可自行终止发作或用兴奋迷走神经的方法终止发作。持久发作而症状明显者可用药物治疗,极少需要直流电转复或电起搏治疗。 1.1兴奋迷走神经的治疗 1.1.1适应证兴奋迷走神经可使房室结内慢径路传导减慢直至终止发作,或使频率减慢。由于迷走神经刺激后房室结前向传导阻滞,使前传型房室旁路折返中断。适应证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无高血压病史、窦房结功能良好的年轻人,在室上性心动过速开始发作时可采用此方法。 1.1.2方法(1)乏氏动作:嘱患者关闭声门后用力呼气,最好能使胸腔内压保持在 40mmHg正压,并维持10~20s。成功率可达54%。(2)压迫眼球:嘱患者眼往下看,露出占大部分的巩膜,用拇指加压于一侧眼球的巩膜,以刺激球后副交感神经末梢,持续压迫时间不超过15s。切忌过分用力压。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禁用。老年人不宜应用。(3)按压颈动脉窦:让患者取卧位,触及颈动脉搏动,用手向颈椎横突方向加压并按摩。一般先压右侧,一次加压时间不能超过15s。在按压过程中应同时听诊或进行心电监护,如心动过速终止或出现室性早搏或出现窦性停搏时应立即停止按压。切忌同时按压双侧颈动脉。有颈动脉病变者、颈动脉区有血管杂音者、有颈动脉过敏史者及老年人不宜采用。(4)注射升压药物:通过升压反射使迷走神经兴奋。适用于发作时血压降低并且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年轻患者。常用的升压药有新福林(去氧肾上腺素)0.5mg稀释于20ml5%葡萄糖液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美速克新命20mg加入5%葡萄糖液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或用阿拉明10mg加入5%葡萄糖液100ml中静滴,开始为25μg/min,逐渐增加剂量至血压达160/100mmHg左右水平。用药过程中必须连续监测血压,也即边测血压边增加浓度,也应监测心电活动。如出现头痛、恶心、血压达预定水平时(舒张压为90~100mmHg,收缩压不超过180mmHg)或心动过速终止应立即停药。严重不良反应有颅内出血、心室颤动、肺水肿等。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者及老年人禁用。切忌快速注射,这类方法已较少应用。 1.2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1.2.1普罗帕酮(心律平) 为首选药物。文献报告心律平对AVNRT的转复律为100%,北京阜外医院报告为54%;有文献报告AVRT的转复率为81%,北京阜外医院为94%。剂量1.5mg/kg静脉注射后,10min后血药浓度达高峰,20分钟后即下降一半,药效可持续3~4h。一般成人使用首剂70mg,或1.0~1.5mg/kg,用5%葡萄糖液20ml稀释后缓慢静脉推注,注射时间应大于5min,通常在5~7min。当10min后无效可再重复第2剂量,总量不超过350mg。有效后可改为静脉滴注,0.5~1.0mg/min,或改为口服150mg,一日三次。应在心电监护下用药。如果心律平未能转复,其平均心率也会被减慢。QRS时间延长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并评价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胺碘酮治疗6周,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显效49例(53.3%),有效36例(39.1%),无效7例(7.6%),总有效率92.4%,5例患者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低于60次/min,4例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2例低血压,1例纳差,通过降低剂量或停药均缓解,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胺碘酮;室性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safety of amiodarone for treatment of ventricular arrhythmia. method clinical data of 92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ventricular arrhythmi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2.4%(85 cases) after the treatment. 5 cases sinus bradycardia, 4 cases thyroid dysfunction, 2 cases hypotension and 1 case anorexia. conclusion amiodarone for ventricular arrhythmia is effective, reliable and safe. 【keywords】amiodarone; ventricular arrhythmia; clinical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15453237.html, 室上性心动过速自救法 作者:张海澄 来源:《大众健康》2001年第03期 一位多年不见的小学同学近日来访,称自己被确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两年中已被急诊抢救过5次,每次发作都是突然发生,莫名其妙地感到心慌、胸闷,觉得“心脏快要跳到嗓子眼儿了,怎么呆着都不舒服”。实在坚持不住时,就到医院急诊室,每次都是反复做心电图,静脉输液,折腾半天才能恢复正常。 老同学拉着我的手,让我给他详细讲讲,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发作时有没有自救方法? 我告诉他,临床上像他这样的病人并不少见,平日不犯病时心电图可以完全正常,也可以有特异性改变。引起这种病症的原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传导系统多了一条“旁道”,就像人们抄近路走的捷径一样;另外一种是传导系统分成了两部分,一条快道一条慢道,临床称其为“双径路”。总之都是心脏的传导系统多了一条路,这样心脏电激动就会在正常传导径路与多余的路之间反复打转转,形成心动过速,心跳可达150~200次/分,甚至更快。因一般来说这类病人的心电图都是呈窄波形,又呈阵发性发作,即突发突止,所以临床上统称其为“室上性心动过速”。 引发心动过速最常见的诱因是早搏,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间歇”或“停跳”。发生早搏时,患者会感觉心慌、胸闷,落空感,自己摸脉搏可有停跳的感觉。早搏既可引起一阵心动过速发作,也可引起持续发作。当然每个人的感觉不尽相同,同是早搏,有人感觉十分难受,而有人可一点儿感觉都没有。 应用心律平、异搏定等药物抑制早搏是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的关键。但有些患者一年也就发作一两次,或几年才发作一次,而用每天服药来预防这偶而的发作显得有些得不偿失。那么,有没有其他办法呢? 一旦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不必着急。可尝试一下下面的自我急救法。首先,可试用深吸气后屏气或深呼气后屏气的方法,可反复多次。目的是刺激迷走神经兴奋,使心动过速终止。这种方法最简单,且常可奏效。如反复几次无效,可试用压迫眼球法,即双眼向下凝视,用食指压迫眼球的上部,手法宜轻,按压10~15次后休息2分钟,再行按压。两只眼睛应交替按压,切忌同时按压两侧眼球。有高度近视或其他眼部疾病的患者禁用此法。 除上述两种方法外,还可试用手指刺激咽后壁,引发恶心,这样也可通过刺激迷走神经使心动过速终止。此外将面部浸入水盆中数秒,或用湿毛巾蒙脸等方法也可能奏效。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2.03.20 地点:医生办公室 参加人员:陈燕燕石慧李澍君李楠韩佳蓓孙京京李阳王晓瑞韩金兰 霍清娟李淑芳宁鹏茹任玲李孟娟张美娟李芳芳 护士长:今天护理查房以病人33床邵文帅为例,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今天组织大家进行护理查房的目的有三,第一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希望通过此次查房,让大家对所学的本疾病知识进行复习,同时结合实践更加深入的了解疾病的护理相关内容第二发现护理过程中还有许多疾病知识的不足及时改进,为病人提供更加全面的优质护理服务第三加强护士对专科疾病的业务学习为今后的护理工作做好基垫。下面请责任护士李阳汇报病史。 责任护士李阳:邵文帅男,15岁,室上性心动过速,主管医生顾国平,以“间断心慌不适1月余”为主诉与 3.12 08:00自行步入病房,来时神志清,精神尚可,来时生命体征36.6℃P74次/分,R20次/分Bp100/70mmHg,给予急查血常规、血凝四项、心肌酶、肌红肌钙蛋白等,提示异常化验结果:白细胞105.1/g, 心电图:A型预激综合症医嘱给予心内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普食,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口服药:阿司匹林100mgPo qd 莲花清文胶囊1.4g Tid Po等。经过以上抗血小板聚集,抗凝,3.19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诉心慌较前减轻;现住院第8天,情绪稳定,心慌较前减轻,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及对症治疗。 患者现存的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有: 舒适的改变:心慌与心输出量的减少有关 护理措施:1.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如半卧位,告知患者卧床休息的重要性。 2.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环境,严格限制探视,保证充分休息和睡眠。 3.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及心电图变化,观察心率、心律等变化,备齐各种抢救药品及设备,并使其处于启用状态。 4.避免诱发因素,如饱餐,受凉,情绪激动及用力排便。 5.护理操作时要轻柔,及时安慰患者,减轻患者痛苦及不适感 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与医源性制动有关 护理措施: 1.因患者术后需要沙袋压迫6小时,右下肢制动24小时,所以需及时巡视病房,听取患者主诉,及时满足其合理需要。消除其紧张心理。 2.将常用物品放在患者床头,方便患者取用。协助患者进餐等。 3.把呼叫器放在患者伸手可得的地方,及时了解患者需要。 焦虑与心律失常反复发作、对治疗及手术缺乏信心有关 护理措施: 1.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病区环境,护理人员应态度和蔼,各项操作要熟练,取得患者的信任,减轻其恐惧心理。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汇总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ICD-10:I47.113)。 行药物复律或直流电复律治疗。 (二)诊断依据。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病史: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常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50%以上为预激综合征患儿),也可见于心肌炎、心肌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如Ebstein畸形等。多数发作时有心悸、胸闷、气短、乏力等。小婴儿表现可不典型,无特殊症状或仅有纳差等。持续发作较久者可有休克、心力衰竭。

2.临床特征:突然发作与突然终止,心率常在160–250次/分之间,心律绝对规则,刺激迷走神经的机械方法和药物可终止发作或使心率减慢。 3.心电图检查。 (1)快而规则的QRS波群。 (2)心律规则,频率在160–250次/分之间。 (3)可见直立或倒置的异位P波,或难以辨认。 (4)部分病例S–T段下移,T波低平或倒置。当伴有预激发生逆传型室上速、心室内差异传导或束支阻滞时,则QRS波宽大畸形。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年第33卷第1期)、《ACC/AHA/ESC 2003年室上性心律失常指南》(JACC 2003,42卷,1493-1531页)和《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等国内外治疗指南。 1.查找引起室上速的病因,确定治疗方案。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0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ECG显示在102例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中,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患者有88例,有没有改善的患者10例,继续经静脉滴注胺碘酮治疗3个疗程以后,最终恢复为窦性心律,其中只有4例没有达标,有效率96%。结论胺碘酮在抗心律失常上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 标签:室性心律失常;胺碘酮;疗效 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等。室性心律失常可以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心绞痛、加重心功能不全、低血压等,有时还可以引发致命性心律失常甚至最终导致心源性猝死[1]。胺碘酮作为一个在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药物,了解其对于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安全性在临床实用上尤为重要。为探讨关于胺碘酮在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上的疗效,该研究分析了我院收治的102例使用胺碘酮治疗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9年2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男55例,女47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8岁。所选取的102例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全部为通过体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所确诊,其中室性期前收缩72例。包括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32例,频发室性期前收缩40例。室性心动过速30例,包括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6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4例。 1.2 方法 全部患者均通过口服或静脉滴注胺碘酮进行治疗。胺碘酮口服:200 mg/次,3次/d,1周以后根据病情可改为200 mg/d维持,1个疗程为7天,老年人用量可酌减。对于胺碘酮口服疗效不明显者,可以采用胺碘酮静脉滴注来进行治疗,有40例患者,按0.5~1 mg/min 静脉泵入。胺碘酮的用量需随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及时的调整,老年人宜适当减量。在服用胺碘酮或静脉滴注胺碘酮期间。应该复查心电图,注意血压、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定期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动态心电图、肺部X线片、甲状腺功能,包括T3、T4及促甲状腺激素等。将胺碘酮临床治疗有效的标准设定为:无持续性室速,短阵室速减少95%以上,室性早搏减少85%以上。仔细观察分析在治疗以前、治疗期间以及治疗半年后102例患者的心律失常、QT间期的变化情况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

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技巧

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技巧 作为心内科常见急症——室上性心动过速,在临床上主要采取射频消融治疗。射频消融治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介入治疗,但相较于药物治疗进展慢、复发率高的缺点,其对于室上性心动过速治疗的成功率较高,是治疗的首选之策。 射频消融术 该方法为微创治疗法,对身体的伤害较小。经皮穿刺右股静脉或者左锁骨静脉下进行局部麻醉,在X线辅助下,将标测导管放入,并实施电生理检测以诊断心动过速发生机制;经穿刺动脉或静脉,选取合理的消融电极,并予以相应功率的射频消融治疗,射频电能10~50W持续放电时间60~90s,直到患者的心动过速全部消失,当多次刺激后未发现诱发时,可证实射频消融完成。一般,手术患者除了手术这一关,术后护理的好坏对术后恢复也至关重要,怎样的护理可以促进术后的恢复呢? 术后护理: 心理护理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常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在缺乏疾病了解的情况下,使得多数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担心、恐惧等不良心理。对于此类情况,护理的重点在于心理疏导,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症状。 病情监测对射频消融治疗后的患者进行心电血氧检查,并且随时记录患者的主诉内容,关注患者的面色、精神状态、皮肤温度及颜色、双肢感觉、心律及血压情况。 体位护理术后应选择平卧体位,并根据治疗的实际情况安排适当的运动。①穿刺静脉者应下肢制动6h;②穿刺动脉下肢者应制动24h。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千万

不可以让髂关节发生弯曲。当患者出现咳嗽现象时,应用手轻轻按住穿刺部位,以免发生出血情况。对于出现腰背部麻木患者,可增加软垫,并进行按摩,以缓解腰背部不适。另外,对于第一次下床活动者,应特别注意动作应缓慢,因为长久的平卧后,突然的大幅度动作往往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出现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等症状。 血肿、出血护理这种情况的出现,通常是术中药物或者过早下床活动引起的,这就体现了术后制动的意义。对于大腿部有明显肿胀者,可先用卷尺测量腿部大小以确定皮下出血情况。此外,需更换弹力绷带并加压包扎,增加沙袋压迫的时间,并时刻关注腿部有无液体流出。 并发症护理①迷走神经反射护理:因身心不适出现迷走神经反射现象,即出现脸色发白、意识不清、出虚汗、血压及心率降低等症状,应及时予以输液处理。同时,服用多巴胺药、阿托品以及含低分子右旋糖酐等药物,并进行心理护理; ②下肢动脉血栓护理:下肢动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术中对血管组织的损害以及术后绷带过紧造成的,术中难以把握,术后可观察患者的面色以及足背动脉搏情况。若出现异常,应立即放松绷带,并予以抗凝药物的治疗;③急性心脏压缩护理:这主要与术中操作有关,仍旧应该密切观察术后病情,一旦发生,应协助医生快速建立静脉通道,配血操作一级实施心包穿刺引流手术,放出心包积血。若情况严重应实施开胸手术。 总之,对于患者应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尊重并关爱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