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颗粒剂辅料筛选的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筛选的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筛选的研究

中药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水溶性颗粒剂的制备方法 [一]提取方法 因中药含有效成分的不同及对颗粒剂溶解性的要求不同,应采用不同的溶剂和方法进行提取。多数药物用煎煮法提取,也有用渗漉法、浸渍法及回流法提取。含挥发油的药材还可用“双提法”。 1.煎煮法系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一般操作过程如下:取药材,适当地切碎或粉碎,置适宜煎煮容器中,加适量水使浸没药材,浸泡适宜时间后,加热至沸,浸出一定时间,分离煎出液,药渣依法煎出2-3次,收集各煎出液,离心分离或沉降滤过后,低温浓缩至规定浓度.稠膏的比重一般热测(80-90℃)为1.30-1.35。 为了减少颗粒剂的服用量和引湿性.常采用水煮醇沉淀法,即将水煎煮液蒸发至一定浓度(一般比重为1:1左右),冷后加入1-2倍置的乙醇,充分混匀.放置过夜,使其沉淀,次日取其上清液(必要时滤过),沉淀物用少量50%-60%乙醇洗净,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后,待浓缩至一定浓度时移置放冷处(或加一定量水.混匀)静置一定时间,使沉淀完全,率过,滤液低温蒸发至稠膏状。 煎煮法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且对湿、热均较稳定的药材。煎煮法为目前颗粒剂生产中最常用方法,除醇溶性药物外,所有颗粒剂药物的提取和制稠膏均用此法。 2.浸渍法系将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条件下浸泡,使有效成分浸出的一种方法。其操作方法如下:将药材粉碎成粗末或切成饮片,置于有盖容器中,加入规定量的溶剂后密封,搅拌或振荡,浸渍3-5天或规定时间,使有效成分充分浸出,倾取上清液,滤过,压榨残液渲,合并滤液和压榨液,静止24小时,滤过即得。 浸渍法适宜于带粘性、无组织结构、新鲜及易于膨胀的药材的浸取,尤其适用于有效成分遇热易挥发或易破坏的药材。但是具有操作用期长,浸出溶剂用量较大,且往往浸出效率差,不易完全程出等缺点。 3.渗漉法系将经过适宜加工后的药材粉末装于渗漉器内,浸出溶剂从渗漉器上部添加,溶剂渗过药材层往下流动过程中浸出的方法。其一般操作方法如下:进行渗漉前,先将药材粉末放在有盖容器内,再加入药材量60%-70%的浸出溶剂均匀润湿后,密闭,放置15分钟至数小时,使药材充分膨胀以免在渗漉筒内膨胀。取适量脱脂棉,用浸出液湿润后,轻轻垫铺在渗漉筒的底部,然后将已润湿膨胀的药粉分次装人渗漉筒中,每次投入后均匀压平。松紧程度根据药材及浸出溶剂而定。装完后.用滤纸或纱布将上面覆盖,并加一些玻璃珠或石块之类的重物,以防加溶剂时药粉浮起;操作时.先打开渗漉筒浸出液出口之活塞,从上部缓缓加入溶剂至高出药粉数厘米,加盖放置浸渍24-48小时,使溶剂充分渗透扩散。渗漉时,溶剂渗入药材的细胞中溶解大量的可溶性物质之后,浓度增高,比重增大而向下移动,上层的浸出溶剂或较稀浸出溶煤置换其位置,造成良好的细胞壁内外浓度差。渗漉法浸出效果及提取程度均优于浸渍法。 渗漉法对药材粒度及工艺条件的要求较高,一般渗漉液流出速度以1kg药材计算,慢速浸出以1—3ml/min为宜;快速浸出以3—5ml/min为宜。渗漉过程中,随时补充溶剂,使药材中有效成分充分浸出。浸出溶剂的用量一般为1:4—8(药材粉末:浸出溶剂)。 4.其它 (1)动态温浸工艺:将原药材破碎到规定粒度.使药材与溶媒有效接触面积扩大.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恒温;用机械搅拌促进流动,实现药材界面内外浓度差,有利于有效成分快速浸提,而低温温浸,药液不沸腾,避免了淀粉的过分裂解糊化.既方便了固液分离和离心除杂,又避免了水蒸气共沸蒸馏成分的损失。因此,动态温浸工艺与传统的静态沸腾提取工艺相比,具有提取效率高,保存有效成分多,缩短工时,降低耗能等优点。 (2)超速离心除杂与超滤除杂技术:与传统的醇醉沉除杂工艺相比,超速离心与超滤(采用微孔滤膜,经加压滤过)除杂技术,避免了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多糖和肽类成分的损失,天然成分保留较完全,既使中药汤剂的特色得到发挥,同时又缩小了剂量,制得的颗粒质量高.稳定性好”。 (二)浓缩、干燥技术 药材中指标成分提提取后,制成原颗粒之前应得到流动性粉末为宜,因此提取液必须浓缩与干燥,需要一定温度除去水,伴随有效成分的损失与破坏。如长瓣金莲花的水煎液常压浓缩1小时、16小时及26小时,总黄酮含量分别降低6.25%、20%及39%,时间越长有效成分破坏越多。又如采用常压浓缩或减压浓缩制备三黄泻心汤干浸膏,结果成品中番泻苷、黄芩苷的含量降低了23%-94%,改用逆渗透液缩和喷雾干燥技术,含量仍降低1%—6%,当归芍药汤的汤液作成软膏后.其仓术醇和β-桉醇含量分别只有原药材的0.04%和0.14%。 通常浓缩最简易是采用真空度1.33kPa(即10mmHg),温度约40℃即可,若采用薄膜浓缩、离心薄膜浓缩则效率可提高,且可降低对有效成分的影响。 浓缩液一般浓缩到20%—50%,进行干燥,喷雾干燥操作简便、速度快,产品细度均匀,干燥过程液滴干燥的实际温度仅35-50℃,在几秒或十几秒钟完成,被干燥物料不致发生过热现象,不耐热或对热不稳定的成分不致破坏,如大黄浓缩液以进风温度20℃、出风温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筛选 [摘要] 目的:优选中药颗粒剂的处方组成,通过对中药颗粒剂的5种指标的考察,筛选出最优辅料。方法:考察不同辅料对颗粒剂成型性、堆密度、休止角、吸湿性和临界相对湿度的影响,并用综合评分法筛选出制备颗粒剂的最优辅料及处方组成。结果:筛选出最佳制备颗粒剂的辅料为乳糖,最佳处方组成为1份浸膏粉与1份乳糖混合制粒。所制颗粒成型性好,溶解性好,且不易吸湿,较为理想。 [关键词]中药颗粒剂;综合评分法;辅料筛选 1.中药颗粒剂的辅料的概述[1],[2] 中药颗粒剂的处方组成中除主药外,常需加入各种作用的辅料,如降低吸湿性的辅料,具有粘性成分的主药则只要加入润湿剂,粘性差的主药应加入粘合剂使之成粒,为了能及时崩解应加入崩解剂等等。随着新辅料的不断涌现,逐步代替冲剂中的蔗糖,制成外观成粒的低糖或无糖颗粒剂。 辅料的加入,应与提取物主药混匀,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吸湿性低,易成型,有润滑性,有利于溶出和崩解,应不影响指标成分的检出(TLC),应不影响指标成分的含量测定,不与指标成分起相互作用,最终不影响疗效为原则。 常用的辅料:乳糖、淀粉、可压性淀粉、羧甲基淀粉、微晶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羟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微粉硅胶、木糖醇及其他(无机钙、铝、镁盐或中药材粉末)。 根据提取物主药的性质,服用量,辅料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种辅料的组合,在处方中起填充、稀释、润滑、润湿、粘合以及崩解等作用。 2.仪器与试药 2.1.1 仪器电热恒温干燥箱(湖北省黄石市医疗器械厂);Sartorius(北京赛多斯天平有限公司);KUDOS超声波清洗器-SK3300H(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2.1.2 试药干浸膏粉以及制成的颗粒、辅料(糖粉、乳糖、淀粉、微晶纤维素、木糖醇、甘露醇)、乙醇(70%、80%、90%、95%)、坩埚。

中药学记忆口诀

一、解表药 01、发汗解表(发表) 麻黄: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宣肺平喘【麻黄——水肿宣传(蚂蝗发表水中宣传)】 香薷:发汗解表利水消肿和中化湿【香薷——水肿和化(相如发表水中荷花)】 浮萍: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透疹止痒【浮萍——水肿透痒(浮萍发表水中偷羊)】 桂枝:发汗解表温经通脉温阳化气【桂枝——经通温化(鬼子发表精通文化)】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生姜——温止呕咳(生姜发表闻之OK)】 02、祛风胜湿止痛【风湿痛】 防风:解表解痉祛风胜湿止痛【防风——表痉【防风宝镜】】 藁本: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羌活——表寒(搞本枪火彪悍)】 03、祛风散寒通窍止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细辛:温化(细心学文化)】 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白芷:湿带肿脓(柏芝十代中农)】 苍耳子:祛风散寒通窍止痛除湿止痒【苍耳:湿痒】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04、解表透疹 西河柳:解表透疹祛风除湿 西河:风湿 荆芥:解表透疹散风止痒止血 荆芥:风痒血【警戒风扬雪】 紫苏:安胎行气宽中发表散寒解鱼蟹毒 紫苏:胎中寒毒【自疏胎中寒毒】

05、疏散风热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蔓荆:清头风痛 薄荷:疏散风热疏肝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薄荷:疏肝利头咽疹【北河树干里头演阵】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透疹解毒消肿疗疮 牛蒡:肺咽疹毒消【牛蒡飞烟疹毒消】 06、明目 蝉蜕:疏散风热明目退翳透疹止痒息风止痉 蝉蜕:风痉疹痒目【残颓风景真养目】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退血【木贼退学】 桑叶:平肝明目清肺润燥凉血止血平凉止肺燥【桑叶屏幕两只肥皂】 菊花: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菊花屏幕死】 07、升阳解热 葛根:升阳止泻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泻疹津【哥根谢枕巾】 升麻:升举阳气解表退热透疹解毒【升麻透疹毒】 柴胡:升阳举陷解表退热疏肝解郁举陷疏肝【柴胡锯树干】 淡豆豉:解表除烦【吃豆解表烦】 二、清热药 08、清热泻火 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湿敛疮生肌止血烦渴收疮肌血【石膏烦渴收藏鸡血】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知母淫灶】

适配体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适配体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王巍 贾凌云* (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大连116023) 摘 要 利用指数富集配体进化技术(SELEX )可获得与目标靶具有特异性结合能力的适配体(寡核苷酸)。经过近20年的研究,适配体被证实可在科研及临床应用中部分取代抗体,是有很大发展前景的技术领域。适 配体技术发展的关键在于对目标靶具有高选择性吸附能力的适配体的筛选和获得。十几年来,以提高筛选效 率和效果为目标的适配体筛选技术不断改进,产生了如消减筛选、复合靶筛选、基因组筛选、毛细管筛选等新 方法,推动了这一技术的发展。本文对现有适配体筛选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评述。 关键词 适配体,指数富集配体进化技术,筛选方法,评述 2008-09-08收稿;2008-10-26接受 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 o .20435020)资助项目 *E-m ai:l l y j 81@dlut https://www.360docs.net/doc/b211250525.html, 1 引 言 适配体的概念在1990年由Tuer k 等[1]首次提出,是指利用指数富集的配体进化技术(syste m atic evo l u tion o f li g ands by exponentia l enr i c hm en,t SELEX )从特定的寡核苷酸库中筛选出对目标靶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寡核苷酸(DNA 或RNA )。与传统的抗体相比,适配体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1)对目标靶分子具有与抗体相当甚至更高的亲和性;(2)可以大量、快速的在体外合成,制备方法更为简单快捷; (3)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目标靶进行筛选,包括生物毒性的分子以及只具有半抗原性的分子,拓宽了其应用范围;(4)稳定性优于抗体,利于储存。基于适配体的上述优良特性,其在疾病检测、药物研发、临床治疗、分析化学、蛋白质组学以及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研究等多个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限制适配体技术应用的瓶颈问题仍是适配体的有效筛选技术。希望通过本篇对现存适配体筛选方法的分析与评述,为进一步解决适配体筛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参考。 2 适配体筛选的总体策略 适配体筛选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确立筛选方法。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研究对象,明确所获得适配体应具有的特性,以便以此为依据设计具体的筛选方法;(2)建立筛选文库。根据设计的筛选方法建立用于筛选的具有足够数量和适宜长度的RNA 或DNA 组合文库;(3)实施具体筛选策略。根据确立的筛选方法,利用固定化或自由态的目标靶从RNA 或DNA 组合文库中筛选出符合预期目标的适配体。 在步骤(1)中,首先需要根据适配体的用途确定筛选出的适配体应具有的特性。如用于医疗检测目的,为避免假阳性,要求适配体对疾病标志物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在筛选过程中就需要尽可能地排除相似物所带来的干扰。若用于生物物质的分离,为增加普适性,则希望作为亲和配基的适配体对一类结构相似的物质具有较好亲和性,在该过程中需要利用多个相似物的目标靶进行反复筛选。在步骤(2)中,为了使筛选过程中获得的寡核苷酸链能够扩增以便反复筛选,RNA 库或DNA 库中的分子均须在两端加上一定长度的引物。影响筛选效果的因素包括随机区域寡核苷酸的类型、长度以及引物区域核苷酸长度。寡核苷酸的长短不仅直接影响到库容,也影响到构象的多样性。实验证实,长度在20~80个寡核苷酸较适于适配体的筛选。此时,初始筛选库中含有超过1010 种分子,理论上包含寡核苷酸能够形成的全部构象。虽然随着寡核苷酸长度的增加,其构像的丰富程度增加,理论上有利于适配体的筛选,但实际上也不尽然。如一种凝血酶适配体只有15个寡核苷酸,虽然筛选伊始使用的寡核苷酸库的随机第37卷 2009年3月 分析化学(FENX I HUAXU E) 评述与进展Ch i nese Journal o fA na l y tica lChe m istry 第3期454~460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 快速记忆版

1.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 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2. 药物:凡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的物质称为药物,包括原料药与药品。 3.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 4. 剂型: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5. 制剂:根据《中国药典》、《卫生部药品标准》、《制剂规范》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 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品。 6.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7. D值:微生物减少90%所需的时间。 Z值:降低一个lgD所需升高的温度数(℃)。 F值:杀死全部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Fo值:一定灭菌温度(T),Z值为10℃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 Z值10℃产生的灭菌效力相同时所相当的灭菌时间。也可认为是相当于121℃热压灭菌时杀死容 器中全部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8. 串料: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糖分、树脂、树胶、粘液质的 中药陆续掺入,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 9.串油: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含有大量油脂性成分的中药陆续掺入, 逐步粉碎成所需粒度,或将油脂类中药研成糊状再与其他药物粗粉混合粉碎成 所需粒度。 10.蒸罐:先将处方中其他中药粉碎成粗粉,再将用适当方法蒸制过的动物类或其他中药陆续掺 入,经干燥,再粉碎成所需粒度。 11. 休止角:粉体堆积层自由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12.打底套色法:所谓“打底”系指将量少的、质重的、色深的药物先放入研钵中(在混合之前 应先用其他量多的药粉饱和研钵内表面)作为基础;然后将量多的、质轻的、色 浅的药粉逐渐分次加入轻研混匀即是“套色”。 13. 等量递增法: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不易混合均匀时采用此法。其方法是:取量小的组分及 等量的量大组分,同时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组分 混匀,如此倍量增加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为止。 14.低共熔现象:两种或更多种药物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这现象称为低共熔

功能基因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精品文档

功能基因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摘要: 功能基因的筛选研究可为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药物作用机制,建立新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策略奠定基础,因而正在成为当今药物及药物靶点发现的重要途径。该领域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技术方法的不断提高和发展。本文对功能基因筛选研究策略及主要技术方法,如表达谱分析法、高通量细胞筛选技术、反义核酸技术、转基因/ 基因敲除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初步完成,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等研究的深入开展给药物发现领域带来了革命。基因组庞大规模序列的可利用性、高通量基因表达检测方法的发展及大规模数据分析能力的提高,为药物发现展现了广阔的前景。然而,新基因不等于新药靶点或新药物。目前,药物发现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是要快速估测和了解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确定该基因是否能够成为药物靶点或直接作为治疗药物(基因药物或蛋白质药物) ,即进行功能基因的筛选研究。功能基因的筛选研究正在成为当今药物及药物靶点发现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药物作用机制以及新的疾病诊断、预防、治疗策略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一领域的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众多技术方法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对其中一些主要方法及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功能基因筛选的基本策略 目前,国内外进行功能基因筛选研究的基本策略包括: (1) 通过表达谱差异分析、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基因克隆等途径获得候选基因; (2) 对候选基因进行功能评价(identification of function ,可在基因组、转录、蛋白质组和代谢产物等水平进行); (3) 基因功能确证(validation of function); (4) 决定开发战略。 1. 1 差异表达筛选功能基因 获得候选基因的研究路线之一是通过正常和疾病组织的表达谱差异分析 (expression profiling of normal and diseased tissues) 获得疾病的相关基因,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的筛选研究(图1) 。该筛选策略与疾病过程密切相关,较多地应用于新药及治疗靶点的发现[1~3 ] 。 1. 2 生物信息学分析 确定候选功能基因获得候选基因的另一研究路线是通过生物信息析 bioinformatic analysis) 预测、选定基因序列、克隆获得候选基因,进一步进行基因功能的筛选研究(图2) [4 ] 。该研究策略筛选范围广,多用于新基因的功能探索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现状研究

中药颗粒剂辅料的研究现状 中药颗粒剂是在汤剂和散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剂型,由于保持了汤剂作用迅速的特点,且体积小,服用、存储及运输较方便,在80年代曾以年递增40.9%的速度发展,可谓近年发展最快的一种中药固体制剂。1996~1999年间批准的443种新中药品种中,颗粒剂占17.2%,排列第3位。随着药物制剂朝着“三效”(高效、速效、长效)和“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剂量小)的方向发展,以及高速搅拌制粒法、喷雾干燥制粒法、滚动凝聚制粒法等新工艺的应用,中药颗粒剂出现了无糖型、泡腾型、包衣型、吞服型等新类型,新辅料在中药颗粒剂中的应用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就此现状作一概述。 1 稀释剂(填充剂) 蔗糖、糊精和淀粉是传统的稀释剂,但蔗糖有吸湿性,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冠心病、龋齿等患者不宜长期服用,糊精和淀粉的冲

溶性不甚理想。为开发性能优良的稀释剂,药学工作者作了许多研究。 1.1 乳糖易溶于水,性质稳定,无吸湿性,与大多数药物不起化学反应,对主药含量测定的影响较小,是很好的稀释剂。如:复方芩柏颗粒剂的最佳辅料比为浸膏粉:乳糖=8:2;清喉消炎冲剂的辅料比则以β-环糊精:糊精:乳糖=1:3:5为佳。《中国药典》2000版一部首次收载了4种乳糖型颗粒剂。 1.2 甘露醇、木糖醇、甲壳胺、双岐糖抗病毒颗粒的辅料糊精改为甘露醇后,在冷热水中均可溶解,经临床观察发现改变辅料不影响疗效,对需控制糖摄入的患者增加了一种选择。对续春冲剂的研究表明:以易溶的甘露醇、木糖醇和完全水不溶的甲壳胺为辅料的制剂效果均不好,而双岐糖溶于水,有一定的水吸附能力,溶解速度较慢,无论单独与浸膏粉制粒或与淀粉等混合制粒,其制粒效果均好,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浸膏粉:双岐糖:淀粉=10:3:2。本类辅料中,蔗糖、乳糖、甘露醇、木糖醇、双岐糖等兼有矫味的功能。另外,用可溶性淀粉或水溶性糊精作稀释剂,其溶解性比淀粉好 2 润湿剂与粘合剂 2.1此类辅料能使药物细粉湿润、粘合,以便制成合格的颗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

中药学记忆口诀汇总—执业中药师 1、辛温解表药 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麻黄发汗治伤寒,利水痹痛与咳喘。桂枝温胃善助阳,温经通络化水强。紫苏散寒兼中宽,气胀解毒胎能安。荆芥祛风解肌表,痒疹出血及感冒。防风辛散表里风,胜湿疗痹止痛痉。羌活祛风寒湿气,太阳头疼上肢痹。白芷通窍阳明疼,燥湿止带消痈脓。细辛祛风通鼻窍,诸班寒痛肺饮消。 2、辛凉解表药 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牛蒡散热利二便,解毒透疹消肿疮,宣肺利咽痄腮强。蝉蜕疏风透痒疹,明目息风痉开音。桑叶清肺兼平肝,止血燥咳目昏眩。菊花疏散外感热,明目平肝热毒解。柴胡解热又疏肝,升举阳气治下陷。葛根解肌治颈项,透疹生津升泄阳。升麻发表又透疹,清热解毒升陷阳。蔓荆清利头目热,止痛祛风在经络。 3、清热泻火药 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栀子泻火除烦湿,凉血解毒肿痛止。夏枯草清肝散结,高压消瘿珠痛解。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决明益肾又清肝,明目润肠通大便。 4、清热燥湿药 三黄苦胆 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苦参燥湿又杀虫,疮疹癣麻痢尿淋。 5、清热凉血药 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凉血活血有紫草,解毒消斑水牛角 6、清热解毒药 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山豆土苓鸦胆子,秦皮射干穿心莲,鱼熊牛蛇青半边。

放线菌分离与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2010年20(4)生物技术 制了其应用范围,如真菌漆酶蛋白分子需要糖基化,不能用原核表达系统来高效表达,真菌漆酶只在pH偏酸性条件下具有活性而且热稳定性差,不能直接处理工业废水,因为大多数工业废水排放时温度高、pH呈碱性,而大多数细菌生长在碱性环境中,其漆酶在碱性条件下仍具有活性,而且热稳定性好,可以直接用于处理工业废水,在环境的生修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细菌漆酶的基因可以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进行高效表达,为获得更多的细菌漆酶蛋白提供可能,但细菌漆酶的研究还比较少,产漆酶细菌的筛选方法、细菌漆酶的结构特征、催化机理及细菌漆酶基因的克隆及外源表达方面的研究还有待加强。随着筛选方法的不断改善,将会有更多的产漆酶的细菌菌株被分离到,克隆到的细菌漆酶的基因中,将会有水溶性强、易于大量表达的蛋白被发现。另外,漆酶的氧化作用在介体的参与下会增强,如1-羟基苯并三唑(HBT)或ABTS作为介体应用于纸浆脱木素,但是对处理纸浆和造纸废水的介体研究得很少,有待于开发出高效的介体应用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生物修复等众多领域中。 参考文献: [1]Baldrian P.Fungal laccases-occurrence and properties[J].FEMS Microbiol Rev,2006,30:215-242. [2]Steevensz A,Al-Ansari M M,Taylor K E,et al.Comparison of soy-bean peroxidase with laccase in the removal of phenol from synthetic and re-finery wastewater samples[J].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Bio-technology,2009,84:761-769. [3]Younes S B,Mechichi T,Sayadi S.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laccase secreted by the white rot fungus Perenniporia tephropora and its role in the decolourization of synthetic dyes[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7,102:1033-1042. [4]Rodríguez-Couto S,Osma J F,Toca-Herrera J L.Removal of syn-thetic dyes by an eco-friendly strategy[J].Engineering in Life Sciences,2009,9:116-123. [5]Witayakran S,Ragauskas A J.Synthetic Applications of Laccase in Green Chemistry[J].Advanced Synthesis&Catalysis,2009,351:1187-1209. [6]Khlifi R,Sayadi S,Belbahri L,et al.Effect of HBT on the stability of laccase during the decolourization of textile wastewaters[J].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Biotechnology,2009,84:1828-1833. [7]Alexandre G,Zhulin IB.Laccases are widespread in bacteria[J].Trends Biotechnol,2000,18:41-42. [8]Givaudan A,Effosse A,Faure D,et al.Polyphenol oxidase in Azospi-rillum lipoferum isolated from rice rhizosphere:Evidence for laccase activity in non-motile strains of Azospirillum lipoferum[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1993,108:205-210. [9]Solano F,Garcia E,Perez De Egea E,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train MMB-1a novel melanogenic marine bacterium[J].Appl Environ Microbiol,1997,63:3499-3506. [10]Susana CS,Gloria MD,Yaacov O.Laccase activity in melanin-pro-ducing strains of Sinorhizobium meliloti[J].FEMS Microbiology Letters,2002,209:119-125. [11]Aoife MM,Evelyn MD,Sarah B,et al.Biochem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coexisting tyrosinase and laccase in the soil bacterium Pseudomonas putida F6[J].Enzyme and Microbial Technology,2007,40:1435-1441. [12]Brown NL,Barrett SR,Camakaris J,et al.Molecular gene and trans-port analysis of the copper resistance determinant(pco)from Escherichia coli plasmid pRJ1004[J].Mol Microbiol,1995,17:1153-1166.[13]Niladevi K N,Sukumaran R K,Jacob N,et al.Optimization of lac-case production from a novel strain-Streptomyces psammoticus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J].Microbiological Research,2009,164:105-113. [14]Endo K,Hosono K,Beppu T,et al.A novel extracytoplasmic phenol oxidase of Streptomyces:its possible involvement in the onset of morphogen-esis[J].Microbiology,2002,148:1767-1776. [15]Hullo MF,Moszer I,Danchin A,et al.CotA of Bacillus subtilis is a copper-dependent laccase[J].Bacteriol,2001,183:5426-5430.[16]Christopher Rensing,Gregor Grass.Escherichia coli mechanisms of copper homeostasis in a changing environment[J].FEMS Microbiology Reviews,2003,27(2-3):197-213. [17]Ruijssenaars H J,Hartmans S.A cloned Bacillus halodurans multi-copper oxidase exhibiting alkaline laccase activity[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4,65:177-182. [18]黄俊,王行国.Klebsiella sp.601细菌漆酶的鉴定及性质[J].化学与生物工程,2006,23(3):31-34. [19]Diamantidis G,Effosse A,Potier P,et al.Pur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irst bacterial laccase in the rhizospheric bacterium Azospiril-lum lipoferum[J].Soil Biol Biochem,2000,32:919-927. [20]Senan R C,Abrahamt E.Bioremediation of textile azo dyes by aerobic bacterial consortium Aerobic degradation of selected azo dyes by bacterial consortium[J].Biodegradation,2004,15:275-280. [21]沈萍,范秀容,李广武.微生物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26-35,116-120. [22]武波,蒋承建,陈以涛,等.一株产耐高温碱性蛋白酶菌株的筛选[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6):16-20. [23]Lan G Q,Ho Y W,Adbullah N.Mitsukella jalaludinii sp.nov.,from the rumens of cattle in Malaysi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ysta-matic and Evolutional Microbiology,2002,52:713-718. [24]Morio I,Shihomi I,Yasushi Y,et al.Paraliobacillus ryukyuensis gen.nov.,a new Gram-positive,slightly halophilic,extremely halotoler-ant,faculantative anaerobe isolated from a decomposing marine alga[J].Journal of General Applied Microbiology,2002,48:269-279.[25]王远亮,杨瑞红,毛爱军,等.采用未培养技术对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多样性进行初步分析[J].微生物学报,2005,45(6):915-919. [26]黄正根,刘昕,高玉梅,等.细菌16S rDNA基因T碱基特异的PCR产物片段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4):317-319.[27]Held C,Kandelbauer A,Schroeder M,et al.Biotransformation of phenolics with laccase containing bacterial spores[J].Environ Chem Lett,2005,3:74-77. [28]李旭.大肠杆菌漆酶(CueO)的结构与功能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 [29]Lu L,Zhao M,Liang,S C,et al.Production and synthetic dyes de-colourization capacity of a recombinant laccase from Pichia pastoris[J].Journal of Applied Microbiology,2009,107:1149-1156. [30]Jun H,Masako N,Haruhiko Y.Reaction of substituted phenols with thermostable laccase bound to Bacillus subtilis spores[J].Biotechnology Letters,2003,25:1609-1612. 放线菌分离与筛选方法的研究进展 冯轶男,杨润清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摘要:该文综述了放线菌的分离筛选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放线菌分离筛选方法众多因素优缺点进行比较。 关键词:放线菌;分离;筛选 中图分类号:Q93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311X.2010.04.144 59

片剂制备中常用辅料介绍

从总体上看,片剂是由两大类物质构成的,一类是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物(即主药),另一类是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物质,它们所起的作用主要包括:填充作用、粘合作用、崩解作用和润滑作用,有时,还起到着色作用、矫味作用以及美观作用等,在药剂学中,通常将这些物质总称为辅料(Excipients 或Adjuvants)。根据它们所起作用的不同,常将辅料分成四大类。 (一)稀释剂(Diluents) 稀释剂(或称为填充剂,Fil1ers)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由压片工艺、制剂设备等因素所决定,片剂的直径一般不能小于6mm、片重多在100mg以上,如果片剂中的主药只有几毫克或几十毫克时,不加入适当的填充剂,将无法制成片剂,因此,稀释剂在这里起到了较为重要的、增加体积助其成型的作用。 1.淀粉 比较常用的是玉米淀粉,它的性质非常稳定,与大多数药物不起作用,价格也比较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在实际生产中,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这是因为淀粉的可压性较差,若单独使用,会使压出的药片过于松散。 2.糖粉 糖粉系指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后而成的白色粉末,其优点在于粘合力强,可用来增加片剂的硬度,并使片剂的表面光滑美观,其缺点在于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会使片剂的硬度过大,崩解或溶出困难,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外,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3.糊精 糊精是淀粉水解中间产物的总称,其化学式为(C6H10O5)n·XH2O,其水溶物约为80%,在冷水中溶解较慢,较易溶于热水,不溶于乙醇。习惯上亦称其为为高糊(高粘度糊精),

片剂的常用辅料记忆口诀-执业药师药剂学考点(钱韵文老师)

片剂的常用辅料记忆口诀-执业药师药剂学考点(钱韵文老师)执业药师药一药剂学考点:片剂的常用辅料记忆口诀(钱韵文老师) 片剂的辅料属于《药学专业知识一》药剂学的知识点,该知识点在2015年大纲调整之前是每年必考的知识点,2015年大纲调整后该知识点的重要性依然不容小觑。对于这个知识点考试大纲要求如下: 大单元小单元细目要点三、药物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一)固体制剂 3.片剂(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3)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4)片剂包衣目的、种类(5)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6)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7)典型处方分析片剂的常用辅料主要包括: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四大类,每一类下面又包括很多具体品种。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的钱韵文老师是怎么讲解这个知识点的吧。 为了方便学员记忆片剂常用辅料这个知识点,钱韵文老师给大家编写了一组口诀: 四大辅料 填充吃饱靠淀粉,糖精乳盐也得补 润湿用水浆黏合,聚胶纤维少不了 崩解破坏干淀粉,火眼金睛用排除 润滑得擦镁粉油,聚乙二醇多面手 这段口诀的意思是:填充表示填充剂,淀粉指淀粉和预胶化淀粉,糖指蔗糖,精指糊精和

微晶纤维素,乳指乳糖,盐指无机盐。润湿指润湿剂,黏合指黏合剂,浆指淀粉浆,聚指聚乙二醇和聚维酮,胶指明胶,纤维指纤维素衍生物。崩解指崩解剂,识别崩解剂用排除法。润滑指润滑剂,镁指硬脂酸镁,粉指微粉硅胶,油指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多面手指的是,聚乙二醇作用多样,既可以做润滑剂也可以做黏合剂。 有了这样的口诀,采用联想记忆的方法,片剂的常见辅料这个抽象的考点是不是就很容易记忆了?更多精彩口诀和记忆方法,请登录小编学习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相关课程。 附:官方教材内容 片剂由药物和辅料组成。辅料系指在片剂处方中除药物以外的所有附加物的总称。片剂的常用辅料主要有四大类:稀释剂、黏合剂、崩解剂和润滑剂。除此之外,还可根据需要加入着色剂、矫味剂等。 1.稀释剂(填充剂) 一些药物的剂量有时只有几毫克甚至更少,不适于片剂成型及临床给药。因此,凡主药剂量小于50毫克时需要加入一定剂量的稀释剂(亦称填充剂)。 理想的稀释剂应具有化学惰性和生理学惰性,且不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生物利用度。常用的稀释剂主要有淀粉(包括玉米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以玉米淀粉最为常用。性质稳定、吸湿性小,但可压性较差)、乳糖(性能优良,可压性、流动性好)、糊精(较少单独使用,多与淀粉、蔗糖等合用)、蔗糖(吸湿性强)、预胶化淀粉(又称可压性淀粉,具有良好的可压性、流动性和自身润滑性)、微晶纤维素(MCC,具有较强的结合力与良好的可压性,亦有干黏合剂之称)、无机盐类(包括磷酸氢钙、硫酸钙、碳酸钙等,性质稳定)和甘露醇(价格较贵,常用于咀嚼片中,兼有矫味作用)等。 2.润湿剂和黏合剂 润湿剂和黏合剂是在制粒时添加的辅料。 润湿剂系指本身没有黏性,而通过润湿物料诱发物料黏性的液体。常用的润湿剂有蒸馏水和乙醇,其中蒸馏水是首选的润湿剂。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答案

《中药制剂技术》习题集 一.单选题 1.《中国药典》现行版一部规定儿科和外用散剂应是( )A A.最细粉 B.细粉 C.极细粉 D.中粉 E.细末 2.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 C A.《佛洛伦斯药典》 B.《纽伦堡药典》 C.《新修本草》 D.《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E.《神农本草经》 3.热原致热的主要成分是()。B A.蛋白质 B.脂多糖 C.胆固醇 D.磷脂 E.鞣质 4.气雾剂常用的抛射剂是( )E A.N2 B.CO2 C.丙二醇 D.乙醇 E.氟里昂 5.浸提药材时( ) E A.粉碎度越大越好 B.温度越高越好 C.时间越长越好 D.溶媒pH越高越好 E.浓度差越大越好 6.颗粒剂“软材”质量的经验判断标准是( )C A.含水量充足 B.含水量在12%以下 C.握之成团,触之即散 D.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 E.黏度适宜,握之成型 7.干燥时,湿物料中不能除去的水分是( )C A.结合水 B.非结合水 C.平衡水分 D.自由水分 E.毛细管中水分 8. 单糖浆的含糖量为()(g/ml)。E % % % % % 9.不能作为化学气体灭菌剂的是( ) A A.乙醇 B.过氧醋酸 C.甲醛 D.丙二醇 E.环氧乙烷 10. 制备煎膏剂时,除另有规定外,加入炼蜜或糖的量一般不超过清膏量的()倍。E 11.乳香.没药宜采用的粉碎方法为( ) C

A.串料法 B.串油法 C.低温粉碎法 D.蒸罐法 E.串研法 12. 渗漉法的正确操作为()。 A.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排气→渗漉 B.粉碎→润湿→装筒→浸渍→渗漉→排气 C.粉碎→装筒→润湿→浸渍→排气→渗漉 D.粉碎→润湿→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E.粉碎→润湿→浸渍→装筒→排气→渗漉 13.精滤中药注射液宜选用( )A A.微孔滤膜滤器 B.1号垂熔滤器 C.2号垂熔滤器 D.滤棒 E.滤纸14.下列关于干胶法制备初乳叙述正确的是()。E A.胶与水先混合 B.乳剂要用水先润湿 C.分次加入所需水 D.初乳不能加水稀释 E.用力沿同一方向研至初乳生成 15.《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是( ) A A.GMP B.GSP C.GAP D.GLP E.GCP 16. 当处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C A.过筛混合 B.湿法混合 C.等量递加法 D.直接搅拌法 E.直接研磨法17.注射剂按下列给药途径,不能添加抑菌剂的是( )E A.肌肉注射 B.皮内注射 C.皮下注射 D.穴位注射 E.静脉注射 18.用于肛门的栓剂,最常见的形状是( )C A.圆锥形 B.圆柱形 C.鱼雷形 D.球形 E.鸭嘴形 19.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1ml相当于原药材( )B A.~1g B.1g C.1~1.5g D.2~5g E.1~2g 20.眼膏剂中的常用基质为黄凡士林.液状石蜡.羊毛脂,其应用比例一般为()。D :3:2 :2:2 :2:1 :1:1 :: 21.软胶囊囊材中明胶.甘油和水的重量比应为( )E A.1::1 B.1::1 C.1::1

颗粒剂常用辅料及包衣材料

颗粒剂常用的辅料及包衣材料 一、颗粒剂常用的辅料 1、填充剂 常用品种:淀粉、乳糖、糊精、糖粉、硫酸钙、蔗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葡萄糖。 2、粘合剂 常用品种: 1、天然的:淀粉浆、预胶化淀粉、糊精。 2、合成:聚维酮、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纤维素。 3、润湿剂 常用品种:蒸馏水、乙醇 4、崩解剂 常用品种:淀粉、羧甲基淀粉钠、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枸橼酸、聚山梨酯80 5、润滑剂 润滑剂的分类: 1、疏水性及水不溶性润滑剂:硬脂酸、硬脂酸钙和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 2、水溶性润滑剂:聚乙二醇、十二烷基硫酸钠。 3、助流剂:微粉硅胶、滑石粉。 4、润滑剂常用品种:硬脂酸镁、滑石粉、氢化植物油、氢氧化铝凝胶、氧化镁、石蜡、白油、甘油、甘氨酸。

二、颗粒剂常用的6种包衣材料 目前常用的颗粒剂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参照中西药片剂的包衣材料, 因此中西药颗粒剂的包衣材料也具有通用性。薄膜包衣材料主要分为水溶性材料、肠溶性材料、不溶性材料。现仅就目前常用及有发展前景的包衣材料的发展现状综述如下: 1、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 为目前应用较广、效果较好的一种包衣材料, 其特点是成膜性好。它既可溶于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也能溶于水, 衣膜在热、光、空气及一定的湿度下很稳定。为解决便通胶囊吸湿问题、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对便通胶囊中药颗粒进行薄膜包衣。以吸湿率为考察指标, 研究了包衣过程中影响包衣颗粒吸湿率的各因素, 用均匀设计和计算机模拟实验选择了最优包衣工艺。结果在25℃、相对湿度75% 及相对湿度100% 的条件下, 包衣颗粒较未包衣颗粒吸湿速度慢, 包衣颗粒的临界相对湿度较未包衣颗粒临界相对湿度大。因此便通胶囊中药颗粒采用HPMC 薄膜包衣对防吸湿有较好的效果。在研究适于吞服的中药颗粒剂制备方法时, 以HPMC 包衣制备的颗粒剂, 不仅可掩盖苦味, 易于吞服, 而且具有优越的防潮性能, 利于中药稳定性的提高。因此, 制备吞服型颗粒剂可选HPMC 作为包衣材料。琥珀消石颗粒用60RT 50HPMC 包衣后保证了其在储运过程中的质量。 新型的薄膜包衣材料——欧巴代(Opadry) 即由HPMC、增塑剂和着色剂组成, 英国卡乐康公司采用电脑配方研制, 能满足各种颜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