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I;K;K;U;W;Y;[;;0;>;D;G;I;K;U;W;Y;[(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11)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3." />

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思维导图

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思维导图
2015年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教育学、心理学)思维导图

%:"' *01234 *07 ;<7 7=>.?@AB

*07"'

;0< )3=)3&

;>< )3=?@ABC

;D< )3=EFABC

;G< )3HA

;I< )*=&J

;K< LM

;K<;GN OPQR)3LMST

;U< )& V

;W< )& X

;Y< Z3

;[< \]^_=\`(ab

;<7"'

;0< c_&defghi

;>< j7kM

;D< lm=no

;G< Epc_=?@c_

;I< &JAc_BC=)3

;K< &q_r

;U< &qc_

;W< 67=stA&q

;Y< &quv=wxyz{|}~A

;[< Zc_=c_ )3

(完整版)教师招考教育学知识点大全(超详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产生于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11) 1.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2.“教育”一词最早提出的是孟子的《孟子·尽心上》,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对“教育”作出解释。 3.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4.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属性(11) 1.本质属性——育人,即教育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时代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12) 教育者——教师的主体 受教育者——学习者,具有主观能动性 教育影响——教育内容、材料、教科书、教育手段、教育方法 四、教育的起源(12) 五、教育的发展历程(13)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特征:

(1)非独立性,与社会社会、劳动相连接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阶级性、平等性 (3)原始性(内容简单、方法单一) (二)古代(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 1.奴隶社会、出现教师,产生学校教育 特征: (1)阶级性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 2.封建社会(与生产劳动脱离)—-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4.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 其他国家 古代印度把人分为四个等级:僧侣祭祀、刹帝利、吠舍种姓、普陀罗种姓。婆罗门教的经典《吠陀》是主要的教育内容。 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是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古代雅典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和商人,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教育内容比较丰富,教育方法比较灵活。 古代巴斯达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法严厉。 中世纪西欧: (1)教会教育——培养教士和僧侣,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2)骑士教育——培养骑士,骑士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 中国 1.五帝时期——“成均”“庠”教育场所,萌芽状态的学校 2.夏——“序”和“校”

教育学第三章教育目的思维导图

第三章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概念: 广义: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 狭义: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的总的要求。 教育方针:反映了一个国家教育的根本性质、总的指导四思想和教育工作的总方向等。 教育目的的意义: 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宿;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贯穿教育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教育目的的作用(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选择功能、调控功能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国家:总体性的、高度概括的 培养目标——学校 教学目标——教师(课堂):课程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 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要;人的教育理想; 理论依据: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个人本位论:代表: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

洛齐、马斯洛、赫钦斯;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出发,使人的本性得到高度发展。 社会本位论:代表:孔子、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孔德、凯兴斯泰纳等; 观点:确立教育目的要从社会需要出发。 教育无目的论:代表:杜威 观点: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之外再没有什么教育目的。 马克思辩证统一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考虑人的身心发展的各个要素。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坚持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培养独立个性: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本宗旨,重要使命。 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 德育:思想基础、灵魂、前提、保障、动力; 培养要求:政治方向:良好思想品德、道德品质 正确价值观:健康的心理品质 智育:智力基础、为其他各育奠定基础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题库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选择题 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从学科性质来看,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A.行为 B.自然 C.社会 D.边缘 D【解析】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边缘的交叉学科。 2.人的心理活动包括下列哪两个部分() A.心理过程和个性 B.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 C.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 D.个性倾向性与个性心理特征 A【解析】考查心理现象的组成部分。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所以选A。3.表达人的心理过程的内容的是() A.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 B.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C.认知、情绪、情感、意志过程 D.个性、认知、情绪情感以及意志过程 C【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心理过程包括()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D【解析】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心理过程的是() A.意志 B.能力 C.气质 D.兴趣

A【解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部分,心理过程又分为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以选择答案 A。其他都是个性心理的成分。 6.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指() A.感知、记忆和思维 B.情绪、思维和意志 C.动机、需要和兴趣 D.能力、气质和性格 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心理学研究对象及心理学内容方面的知识。答案 A 是认知过程,答案 C 是个性心理倾向性,答案 D 是个性心理特征。 7.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是() A.认知 B.需要 C.客观现实 D.个性 C【解析】客观现实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 8.在人的认识、情感、意志行动方面表现出来的、经常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的 心理活动称之为() A.心理状态 B.心理特征 C.心理过程 D.个性心理 A【解析】略。 9.人类特有的最高级的心理现象是() A.认识 B.情感 C.能力 D.意识 D【解析】人类才有意识现象,动物没有。 10.下列心理现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是() A.意识 B.信念 C.性格 D.理想 C【解析】个性心理分为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又包含能力、气质和性格,所以选 C。11.在情绪和认知的区别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认知反映客观事物本身的属性,情绪则反映主体和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 B.认知活动随意性强 C.情绪活动随意性弱 D.认知活动比情绪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D【解析】情绪活动比认知活动有更强和鲜明的集体表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育知识与能力》考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 专题一教育与教育学 ◆考点 1:“教育”一词的由来:“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 ◆考点 2:教育的概念 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和品德的活动都称之为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考点 3:学校教育的三要素 1.教育者(主导) 2.受教育者(主体) 3.教育影响(中介)--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 ◆考点 4:教育的属性 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 (1)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

(3)存在教育的基本三要素。 2.教育的社会属性 (1)永恒性(2)历史性(3)相对独立性 ◆考点 5:教育的起源 ※巧记:“本能生利息(西),心源美梦(孟)” ◆考点 6: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

(1)无等级性; (2)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融洽在一起----紧密集合;(3)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考点 7:古代社会的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1)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2)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3)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4)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考点 8:20 世纪以后的教育 1.20 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的现代化。 ※巧记:“全民多现终”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第一,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第三,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第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第五,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教师招聘教育学复习资料(供参考)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七天背完《教育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

七天背完教育学 最新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民族性。 4、教育起源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1)古代中国: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 馆)。 ……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第二节:心理学的历史发展与流派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长远历史但又很年轻的科学。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理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2、特点: 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三、实验法 1、定义: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2、变量种类:自变量、因变量、控制变量 3、种类 (1)自然实验:也叫现场实验,指在实际生活情景中,有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2)实验室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于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问卷法和谈话法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考点汇总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最根本的任务是促进受教育者身心的发展。 4、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的影响。 5、教育的起源: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6、教育的发展阶段: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近代教育、现代教育(20世纪以后的教育)。 近代教育特点:教育的国家化、初等教育的义务化、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 现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普及化程度越来越高。 (2)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 (3)教育内容更趋丰富与合理。 (4)教学组织形式、方法、手段越来越多样化、有效化。 (5)从阶段性教育走向终身教育。 第二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现存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礼记》中的一篇),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和个体的发展 第一节教育社会的发展 1、教育与社会生产力 (1)教育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和制约。 经济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促进教育发展的动力,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和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与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决定和制约教育的目的以及学校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还对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2)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科学知识再生产的的重要手段。(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与政治制度 (1)政治制度制约着教育的性质和目的、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以及教育内容和教育制度。 (2)教育可以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促进政治体制的变革与完善,推动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在关键时候形成社会舆论、影响政治时局。(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与社会文化 (1)文化对教育有制约作用,社会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人的教育观念以及各种非正式形式的社会文化对人的态度、观念、行为、道德品质的不同程度的影响。 (2)教育具有传承文化、传播文化、选择文化以及创造和更新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 (3)学校文化:包含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等,其中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办学的指导思想、教育观、道德观等,校风则是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 4、教育与社会人口 (1)人口对教育有着制约的作用,人口的数量和增长速度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人口的质量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部分简答题一级考点知识汇总(山香版,全国通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简答题 一、学校产生的条件? 答:1.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基础。 2.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的活动的知识分子。 3.文字的创造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 4.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二、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 答: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答:1.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掌握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 2.有利于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掌握教学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3.有利于掌握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规律,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4.有利于教师构建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和实际技能。 5.培育创新精神,积极投身教育改革。 此外,学习教育学有助于了解教师职业及其工作环境。 四、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1.遗传(前提条件) 2.环境(动力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和促进作用) 4.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性作用) 五、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答: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综上所述,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 六、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答:1. 学校教育对于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 2.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 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七、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拔苗助长、陵节而施)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

2019年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参考题库及答 案(共175题) 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 B.认知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行为学派 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 D.认知学派 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 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 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 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 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 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 A.反映 B.刺激 C.联结 D.强化 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

A.意识 B.无意识 C.前意识 D.都不对 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 A.精神分析 B.人本主义 C.行为主义 D.格式塔心理学 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 A.运动表象 B.一般表象 C.记忆表象 D.想象表象 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 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 B 第二天 C 第三天 D 第二周 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 11、梦属于哪种想象(B) 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 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 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天津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复习资料

天津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资料 第一部分教育学原理 1、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构成教育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 3、教育活动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以一定的教育影响为中介 4、教育的起源: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否认了教育是一种自觉的、有意识的活动 5、教育起源于劳动 (1)首先,人类教育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推动人类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2)其次,教育也起源于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教育的起源一方面与其他社会现象有共同之处,即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出于人类谋求社会生活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独有特质,即教育也起源于个体发展的需要,是人的社会需要和人和自身发展需要的辩证我们要注意 (1)经济上,由于铁制工具的使用,奴隶制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2)政治上,在体脑分工的基础上,社会出现了阶级和国家 (3)文化上,到了奴隶制社会,人类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且其中不少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系统化、抽象化,形成了分门类的知识和学问,如天文、地理、水文、医学、数学、建筑等。 8、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非独立性(2)教育的原始性(3)教育的平等性、普及性 9、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古代教育)的特点: (1)教育已经从社会生活特别是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分离,学校轻视体力劳动,鄙视体力劳动者,轻视生产知识的传授 (2)学校教育为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等级性,学校成了统治阶级培养统治人才的场所 (3)基本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灌输和被动接受的过程 10、现代教育是以科学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现代社会教育 11、现代教育的主要特点: (1)教育同生产劳动从分离走向结合(2)教育的日趋普及性和多样性 (3)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日益提高 20世纪中叶以来,教育又不断出现新的特征:教育逐渐走向民主化,教育的服务性、可选择性、公平性和公正性成为学校改革的基本价值诉求 12、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从大量的教育现象和问题中,总结出教育规律,从而指导我们的教育实 践。 13、教育学所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专门组织的、以教与学为主体形态的教育问题和教育现象,是 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受教育

教师招聘教育学章节知识重点

1、教育得起源: 神话起源说:教育目得就是体现神或天得意志,另外朱熹支持这观点 生物起源说:法国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她教育就是一种生物现象,第一个教育学说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得模仿。 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学说,起源于人类特有得生产劳动。 2、教育得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及其联系得总与。 3、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原因: 教师承担人类文明与促进社会发展重任;教师受过专门训练;青少年处在身心迅速发展时期4、教育得功能 作用对象:个体发展(本体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方向:正向与负向功能;呈现方式:显性与阴性功能 5、教育得历史发展:①古代教育:原始社会教育+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初期有了学校;夏代,我国有了学校教育形态; 埃及:文士学校,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印度:婆罗门,佛教;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欧洲: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②现代教育: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 ③古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有阶级性与等级性;内容重人文知识 ④现代学校教育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无阶级性与等级性;教育科学化水平提高 6、二十世纪以后得教育(现代教育发展得特点): (1)教育得终身化(2)教育得全民化:人人都有接受教育得权利而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得教育。 (3)教育得民主化(平等、公平)非专制(4)教育得多元化(5)教育技术得现代化 7、孔子得教育思想:①教育目得:培养贤人与君子②教育对象:有教无类③教学内容:仁礼为中心④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启发诱导⑤重视学习与思考得结合 8、西方萌芽阶段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得产婆术,问答法;柏拉图得《理想国》;亚里士多德得《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与谐教育主张;古罗马昆体良西方第一个论述教育问题得教育家《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得教育,”模仿,理论,练习“得学习过程理论 9、教育学得独立形态阶段,产生与发展 ①夸美纽斯:1632年《大教学论》,教育学独立发展道路标志。1、教育适应自然2、泛智思想3、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教学原则4、学年制思想,论证班级授课制 ②赫尔巴特:1、1806年《普通教育学》标志规范教育学建立。2、传统教育学: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3、“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4、第一个提出使教育学成为科学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得奠基人 ③杜威:1、《民主主义与教育》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得改造与改组。3、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儿童中心,活动中心,中学特色教学思想4、活动课程论 ④卢梭:《爱弥尔》,自然与自由教育思想,人性本善另外还有孟子;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绅士教育;康德: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讲授得第一人 ⑤布鲁纳结构课程,早期学习,发现学习;赞可夫实验教学;布卢姆掌握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全面与谐教育,活得教育学;朗格朗《终身教育引论》;瓦·根舍因范例教学。裴斯泰洛齐教育遵循自然;马克思思想:凯洛夫《教育学》,杨贤江《新教育大纲》

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 思维导图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一词来源于《孟子.尽心上》  孟子是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  2.教育的概念  广义  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都称之为教育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狭义  主要指学校教育  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促使他们朝着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3.(学校)教育构成的三要素  教育者  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  受教育者  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  是连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和中介  包括:教育内容(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客体。e.g.教科书,讲义);         教育手段(呈现形式,  e.g.网络授课)  4.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特点)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 人的社会活动  (是教育区别于其它事物现 象的根本特征)  人类的教育活动与动物的 教育活动存在本质区别, 表现为人类的教育具有社 会性,而动物只是一种生 存本能  1.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具有社会性;  2.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 养的过程;  3.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 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具有历史性;  (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形式不同内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但是)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5.教育的起源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1)

心理学复习主要内容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动态过程,它包括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与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观察法―在自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了解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自然实验法―是在日常活动中,适当控制某些条件以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活动。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抑制过程-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管的机能由相对活动状态转向休息状态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是指当大脑皮层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而是身周围神经细胞传布开来。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第一信号系统-就是动物和人的大脑在客观现实的影响下所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是指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和集中。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的,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指一种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特性。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不同。 感觉阈限-就是刚刚引起感觉的最小的刺激量 适应-就是由于刺激物作用而引起的感觉性变性变化。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记忆表象-就是被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时,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来。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遗忘-就是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重现。 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以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的干扰作用。。。 思维-就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想象-就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同样的情况,然而不同的意念,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思想是何等奇妙的事,如何去想,决定权在你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

教师招聘教育学最全复习资料

教育学 第一章 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关系与社会经验的一种途径。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教育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构成的。 狭义的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2.教育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3.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成不平衡关系。 教育的功能包括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教育的起源论:生物起源论(错)、心理起源论(错)、劳动起源论(对)。 原始社会教育特征:1.有社会性无阶级性。2.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3.主要的教育方式是言传身教和有意识的模仿学习。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 二馆指的是:弘文馆和崇文馆。 宋代时,程朱理学成为国学。依据是《四书》。明代,八股文被列为科举考试固定格式。 古埃及开设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点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欧洲奴隶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西欧封建社会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是:骑士教育和教会教育。 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教会教育的内容是: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四学(几何、算数、天文、音乐)。 古代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近代社会教育的变化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教育的世俗化。 3.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教育的现代化特征: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教育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独立形态阶段、发展多样化阶段、理论深化阶段。 教育学著作: 朱熹《四书集注》王守仁《传习录》韩愈《师说》无名氏《大学》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 孔子学说的核心“仁”“礼”。强调“学而知之”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因材施教”。 名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墨翟主要思想“非攻”“兼爱”认为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有:“亲知”“闻知”“说知” 史上第一部教育学文献是:《学记》。 产婆术出自“苏格拉底”。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是:亚里士多德。 卢梭《爱弥儿》裴斯泰洛奇《林哈德与葛笃德》 福禄贝尔《人的教育》斯宾塞《教育论》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洛克《教育漫话》(白板说)凯洛夫《教育学》

教育学的思维导图_整理版

>矚的”辽卜 蜜典阻丽+ ”1狀需,"?*tar¥.+ H s' M 沱门亠 規艸胡怪叫?耳It ? g > ^.- J* M3 *餾严椀 BI 怎肛H4肖学* 当牝枕育学 教育学 ,教育评价 护朋上任工件. 瘁课外活动 ?-— 工教育F1的 : (S? 衮学校教育制 度 微观教育实践 中观教育蔡统卜“教师与学生 ?詁ffBim ,rs.TJ-' t& fj 怦乩卜3 T 山点吟€?三轨也 .;Wni ?辭Mf ◎載什窃也 养门丨界宦 丸子中国 匹- ■B^a 舫 ? 1■丽 4汁: 一虺 II K" N 料闿.讨学祐崛.听靶 1 1心朝「比学 frawtat 両:只荻 nfti-Wi ■氐 花bit 帝■世 ?近世阿坤IHWW L ?件加t [全尺代 20啊担£莎了花 TpiLft [??敬育常] ?L * 冲 A1\*a- y-r 置:_, ■砒 nat 蜀艸 *Uft

也出纯点tt 革孚曲卜{?相对独立性 jdt 1 I'T tit *?;:吃dr. 丈化 学罠*化— L l.-MIE “才” 丿 二人丹強木同论 护政治汁济制度 锻址我[称豪甘权 [决朮粧菽肖*权楷 (盘龍Hfrn的北% 决盅胆拗此聘贰丘内落 用界人扌 i站尿卜 瞪直啊论我育与社佥捉魚 M 计圮’ 菽A内详和『負 再牢产知说 力山牛产劳询力 r 「- -- T~ZrTZT7Z7 身右境醍啊嚴直 I也極论 ?炭展胡囚 .外抵论 盂子 找洛忻德 虞翌L 博 叙」;单 子 华牛. 猊倶可能 牛用畔帯愎理点;锻皆诀出世逵拽 洛克 外凶 tft溟现点,环境总訂耳墟 教育与人的发展上辱作用融 出社会现范injfit#jftfi5 丨亠.”」 o.-;-T. lt T'^77 肚扌力龍E!卩时*延时卅值…-…….ntfr 1 4毎响人绘展的阂羸 、爭因鷲幅互傑用论 顺序性 .阶段fl:不丫預 卄 :吒补卄 牛刖遂养仕 0财笈血严燧基 1>岌區规弹 生理活动右用 话动托螢塞岀 涌曲' 一主规能动件 妲T: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