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疗法学教学考试大纲复习

运动疗法学教学考试大纲复习
运动疗法学教学考试大纲复习

运动疗法学教学考试大纲复习

第一章-总论

运动疗法的概念:应用力、电、光、声、水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的方法叫做物理疗法。其中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的方法(主要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称为运动疗法,是物理疗法的主要部分。运动疗法是患者应用各种运动来治疗肢体功能障碍,矫正运动姿势一场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运动疗法的目的:总目标:通过运动的方法,治疗患者的功能障碍,提高个人的活动能力,增强社会参与的适应性,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主要目的:

①维持或改善关节活动度;

②增强肌力;

③增强耐力;

④改善平衡协调力;

⑤增强心血管功能;

⑥改善呼吸功能;

⑦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⑧增进患者的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

⑨预防或治疗各种临床并发症,如压疮、肌肉痉挛、关节挛缩、骨质疏松

物理疗法的概念:应用力、电、光、声、水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的方法叫做物理疗法。

常规运动疗法分类:从临床使用出发,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可分为一下几大类: 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主要包括:①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②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③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④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

⑤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⑥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⑦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neurophysiological therapy,NPT) NPT是主要针对治疗中枢神经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①Bobath疗法,

②Brunnstrom疗法,③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④Rood疗法等。

3.运动再学习法(MRP)。

4.其他另有一些运动疗法技术也较常用,如:水中运动,医疗体操,牵引疗法,按摩疗法,麦肯基力学疗法等,可根据单位具体条件选择应用。

神经生理学疗法包括的治疗方法:包括:①Bobath疗法,②Brunnstrom疗法,③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PNF),④Rood疗法等。

第二章-关节活动技术、软组织牵伸技术

影响关节活动范围受限的因素:生理因素和病理因素(神经性肌肉挛缩分类)㈠正常的生理因素

1拮抗肌的肌张力

2.软组织相接触

3.关节的韧带张力

4.关节周围组织的弹性情况

5.骨组织的限制

㈡病理性因素

1.关节周围软组织挛缩

2.神经性肌肉挛缩:神经性挛缩,痉挛性挛缩,失神经支配性挛缩

3.粘连组织的形成

4.关节内异物

5.关节疾患

6.疼痛/保护性肌痉挛

7.关节长时间制动后

RICE方法:防止组织粘连形成常用RICE方法

R:rest(休息),

I:ice(冰敷法),

C:compression(压缩)

E:elevation(抬高)

四肢主要关节的训练方法:P55

防止关节周围组织挛缩的训练方法:P58

1.保持良好的体位防止挛缩发生

2.体位转换

3.被动运动通过适当的关节被动运动,可保持肌肉的生理长度和张力,

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范围。

防止神经肌肉性挛缩的训练方法

1.利用等长运动、主动运动等方法扩大关节活动范围。等长运动:持续牵

拉,主动运动:放松训练;徒手体操或利用设备的训练。

2.被动运动

3.体位转换

防止软组织粘连的训练方法 CPM P65

1.改善软组织粘连挛缩

伸张训练;摆动训练;自动滑轮训练;持续关节功能牵引;利用器械

进行的持续关节被动活动(CPM)

(P66)CPM:是一种有效的预防关节活动受限的被动活动方法。此方

法能防止关节损伤、促进关节软骨再生和修复。该仪器由

活动关节的托架和控制运动的机构组成,治疗师可将患者

受限的肢体固定在托架上,设定所要求的条件,由仪器控

制关节的角度,速度,持续时间,进行关节的被动活动。

2.缓解肌痉挛保持-放松;收缩-放松;慢反向-维持-放松

第三章-关节松动术

关节的分型根据关节运动轴心数量或自由度大小可以分为:单轴关节;双轴关节;三轴关节。

关节运动的种类:1.摆动, 2.关节面之间的运动:转动,滑移,旋转的组合运动。3.其他的附属运动:挤压,牵引。

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其自身生理活动允许的范围内发生的运动,是患者能够主动完成的动作,如肩关节的前屈,后伸,外展,内收,内旋,外旋。P74

附属运动:是正常关节活动范围内具有的关节内或关节周围组织的动作,但是患者无法主动完成。

关节松动术的作用:

1.恢复关节内结构的正常位置或无痛性位置,从而恢复无痛、全范围的关

节运动。

2.关节固定时间过长时,会导致关节软骨萎缩,关节松动术可使滑膜液流

动而刺激生物活动,提供并改善软骨的营养。

3.关节固定后,关节内纤维组织增生,关节内粘连,韧带及关节囊挛缩,

关节松动术可维持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延展性和韧性。

4.关节受伤或退化后本体感觉反馈将减弱,从而以;从而影响到机体的平

衡反应。关节活动可为中枢神经系统提供有关姿势动作的感觉信息。

关节松动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适应症:用于任何因力学因素(非神经性)引起的关节功能障碍,包括:

关节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可逆性关节活动降低;进行性关节活动受

限;功能性关节制动等。

2.禁忌症:

a关节活动已经过度

b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渗出增加>

c关节的急性炎症

d恶性疾病

e未愈合的骨折

分级振动技术等级,分为5级:

第1级:在关节活动起始出做低幅有节奏的振动;

第2级:在关节活动范围内,尚未达到极限时,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第3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大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第4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抵抗组织的阻力做小幅度、有节奏的振动;

第5级:在运动范围极限处以小幅度、快速的推进技术打断粘连组织,这是一种高难度技术。

第1.2级技术主要是用于因疼痛所致的关节活动受限。第3.4级技术主要是牵张技术所采用的振动技术可以是关节生理性运动或关节内活动技术,如关节面的牵张,滑移,挤压,转动及旋转。

治疗平面、治疗运动的方向: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所谓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的线的平面。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骨骼位置来觉定的。关节牵引技术的运动方向垂直于治疗平面,从而使两个关节面分离开来。滑动技术的治疗方向是与治疗平面平行的。滑动的方向应朝向骨骼运动的正常滑移的方向。滑移的方向是由凸凹定律决定的。如果移动的骨端关节面是凸米昂,则治疗性的滑动方向与骨骼摆动的方向相反。如果移动的骨端面是凹面,则治疗性的滑动运动方向与骨骼摆动的方向相同。

·熟悉临床操作:周围关节松动术、脊柱松动术

第四章-肌力训练技术

肌力的概念: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耐力的概念:肌肉耐力是指有关肌肉持续进行某项特定任务(作业)的能力,其大小可以从开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了的总次数或所经历的时间来衡量。

肌力下降的原因:1.年龄增加; 2.废用性肌肉萎缩;

3.神经系统疾病;

4.肌原性疾病

肌肉收缩的形式:1.等长或静力收缩;2.动力或等张收缩

增加肌力训练的原则:根据训练目的的不同,负荷量的大小也不同。当训练目的为增强肌力时,应加大负荷量,加快运动速度及缩短训练的时间;而以增强耐力为目的时,则负荷量应相对较少,重复次数应增加,训练的时间应延长。

训练方法

(1)训练原则和处方:1.阻力原则;2.超常负荷原则;3.肌肉收缩的疲劳原则:即训练时应感到疲劳但不应过度疲劳的原则,也是控制超常负荷不至于过度的一个主观限制指标。

FITT注意实验题例(5个基本条件):1.训练强度;2.训练时间;

3.训练频率;

4.训练间期;

5.肌肉收缩的方式。

具体训练方法:

1.辅助主动运动;

2.主动运动;

3.抗阻力运动;

4.等长运动

1RM(1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试者能完成一次全关节活动范围的最大抗阻力重量。训练时,以1RM为基准作等长训练,一日一次,每周测定一次1RM,再逐渐增加运动的负荷量。

10RM(10次抗阻力运动的最大值)指受试者能连续运动10次时所能对抗的最大阻力。如果超过这个重量就做不了10次,此极限重量可作为基准。

每周测定一次10RM,逐渐增加重量。

1.选择适当的训练方法 6.姿势及体位

2.选择合适的地点 7.对患者进行讲解和鼓励

3.注意调节阻力 8.肌力强化训练中防止出现代偿运动

4.掌握正确的运动量 9.做好正确详细的训练记录

5.固定:固定主要作用肌的起点 10.注意心血管反应

渐进抗阻训练方法:

? DeLorme法

?第1组取10RM的1/2量,重复练习10次

?第2组取10RM的3/4量,重复练习10次

?第3组取10RM的全量,重复练习10次

?每组训练之间休息1分钟,每天训练1次

?一周后复试10RM量,如肌力有所进步,可按照新的10RM量进行下一周的训练

?Oxford 法同DeLorme法,但把负荷顺序颠倒,即先做10次全量10RM,再做10次3/4的10RM,最后做10次1/2的10RM。

?训练前先测出待训肌群连续10次等张收缩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称为10RM(10 repetition maximum )

第五章-牵引疗法

牵引疗法的定义:

牵引是应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原理,并将这一对方向相反的力量作用于脊柱或四肢关节,达到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和改变骨结构之间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康复治疗方法。

牵引疗法常用的方法和生理效应:

1.常用方法:脊柱牵引

2.生理效应(脊柱牵引):

① 脊柱机械性拉长;②关节突关节等椎体小关节的松动;

③脊柱肌肉的放松;④缓解疼痛;⑤神经生理效应。

熟悉脊柱牵引的分类:

(一)根据牵引部位分类:

1.颈椎牵引

2.腰椎牵引

3.胸椎牵引

(二)根据牵引的体位分类:P269

(三)根据牵引力来源分类:

1.自体牵引;

2.倒立牵引;

3.重力牵引;

4.悬吊牵引;

5.滑轮-重量牵引;

6.动力牵引;

7.水中牵引

(四)根据牵引重量大小分类:轻重量,中重量,大重量牵引

(五)根据牵引力作用的连续性分类:静态或恒定牵引(持久牵引,持续牵引);间歇牵引 P272-273

(六)根据牵引时间长短分类:短时间和长时间牵引

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症:

1.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①由椎间盘突出或脱出所致的脊神经根压

迫或刺激;②椎间孔狭窄所致的脊神经根刺激或压迫)

2.退行性椎间盘疾病

3.关节功能障碍

4.由症状性关节突关节疾患造成的关节疼痛

5.肌肉痉挛或紧张

6.椎间盘损伤造成的疼痛,椎体后压缩性骨折和其他问题

7.分类性适应症:颈椎牵引适应症;腰椎牵引适应症P282

(二)禁忌症:

1.任何运动均被禁忌的脊柱疾患或疾病过程

2.急性拉伤,扭伤和急性炎症,且在初始牵引后疼痛加重

3.牵引的牵伸重量导致脊柱处于过度活动状态

4.血管疾患

5.牵引过程中症状加重

6.分类禁忌症:颈椎牵引禁忌症,腰椎牵引禁忌症 P282

1.概述

(1)牵引的分类:部位,牵引力(见上)

(2)牵引装置:

①.颈椎牵引装置:

1.颈椎牵引带;

2.其他颈椎牵引用具:牵引弓,牵引绳,滑轮及固定架和牵引重物等。

②腰椎牵引装置:

1.腰椎牵引床

2.其他腰椎牵引用具:骨盆牵引带,固定带,其他腰椎牵引带如踝部牵引带

③其他牵引用具:1.衬垫和护垫;2.枕头,脚凳

2.颈椎牵引

(1)颈椎牵引的生理效应

1.颈椎椎间隙的增大

2.调节颈椎椎间孔大小

3.其他方面的生理效应:包括缓解由于损伤,退变或椎间盘突出造成的

神经根刺激或压迫性疼痛;解除肌肉痉挛;通过休息和制动消除炎症,

缓解症状等。

(2)常用的颈椎牵引方法:徒手牵引,机械牵引,家庭牵引,自我牵引,

单侧牵引,摆位牵引

(3)注意事项:

(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

1.亲眼重量过大加重疼痛,并可能造成颈椎结构损害

2.枕颌牵引带可能诱发颞颌关节疼痛

5.存在其他疾患时,易加重其他疾患的症状

3.腰椎牵引

(1)腰椎牵引的生理效应:

1腰椎椎间隙增大;2腰部肌肉的放松;3突出的椎间盘还纳

(2)常用的腰椎牵引方法:徒手牵引,机械牵引,摆位牵引,家庭牵引,自我牵引,其他类型的腰椎牵引如:自体牵引,倒立牵引,重力牵引,

悬吊牵引等。

(3)注意事项:1.遵循医嘱;2.加强自我保护和自我观察;3.根据牵引过程中症状,体征的变化调整治疗;4.其他注意事项:年龄较大患者应

以较轻重量的牵引为主;家庭牵引时重物放置的高度一般以40~60CM

为好;牵引后应继续休息30分钟再起床;在牵引疗程中不宜从事体力

劳动或可能加重症状的活动。

(4)不良反应及其预防:1.较大的牵引重量易产生晕厥;2.伴有呼吸系统疾病者可出现呼吸部适体征;3.倒立牵引可使患者血压升高。

第六章站立与步行训练体位的摆放,转移

各种步态的行走顺序

偏瘫患者的体位摆放

1.脊髓损伤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

(1)仰卧位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位时,在颈部垫上园枕)。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40°背伸位。

(2)侧卧位上侧的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体下均垫长枕。背后用长枕等靠住,以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40°~60°侧卧)。

2.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

(1)仰卧位患者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

(3)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位,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

偏瘫患者自我翻身的次序

(1)脊髓损伤患者的翻身动作

1.全辅助下翻身(急性期)

A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测,一人固定住患者头部。B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移向一侧,将翻向侧上肢外展。C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翻向一侧,在背后、头、双上肢、下肢间垫上枕头。

2.患者独立的翻身动作

A双上肢向身体两侧用力的摆动 B头转向翻身侧,同时双上肢用力甩向翻身侧,带动躯干旋转而翻身 C位于上方的上肢用力前伸完成翻身动作

3.利用布带进行翻身:

a将布带系于床栏或床架上,腕部勾住带子;b用力屈肘带动身体旋转,同时将另一侧上肢摆向翻身侧;c松开带子,位于上方的上肢前伸,完成翻身。

(2)偏瘫患者的翻身训练

A辅助下向健侧翻身:a将患侧下肢放于健侧下肢上,翻身时健侧肢带动患肢一起翻转。b由健手将患手拉向健侧。c治疗师于患侧帮助抬起患者肩胛,骨盆,翻身至健侧。

B向患侧翻身:a将患侧上肢向外展防止受止,屈起健侧下肢。b头转向患侧,健侧肩上抬,上肢向患侧转,健侧下肢用力蹬床,将身体转向患侧。

C向健侧翻身:a健侧手握住患侧上举,健侧下肢插到患侧腿下面; b健侧腿蹬床,同时转头,转肩,完成翻身动作。

第七章平衡与协调的次序

1平衡训练

(1)概念是为提高患者维持身体平衡能力所采取的各种训练措施。通过这种训练,能激发姿势反射,加强前庭器官的稳定性,从而改善平衡功能。

(2)种类:静态平衡、动态平衡

(3)维持平衡的条件

1视觉 2前庭功能 3本体感受效率 4触觉的输入和敏感度尤其是手部

和足部的感觉 5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 6视觉及空间感知能力 7主动肌

与拮抗肌的协调动作 8肌力与耐力 9关节的灵活度和软组织的柔韧度

(4)训练基本原则和顺序

原则:

1支持面由大变小

2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3身体重心逐步由低到高

4从自我平衡至破外平衡时维持平衡

5在注意下保持平衡和在不注意下保持平衡的训练

6从训练时睁眼过度到闭眼

7破坏前庭器官的平衡来保持身体的平衡。

顺序:P119

(5)临床案例的应用

2协调训练

(1)牵张反射肌肉被拉长的时候,对牵张显示收缩反应的反射称为牵张反射。(2)协调功能障碍的分类前庭性,感觉性,及小脑共济失调

(3)协调功能障碍的表现主要表现为辨距不良,即动作的幅度不是太大(辩距过度),便是太小(辩距不足);动作分解,即各肌群在时间不能很好地配合,圆滑流利的动作变成很多孤立的收缩阶段;肌收缩和松弛的不及时,在做来回重复性动作时最为明显,临床上称之为轮替动作失常。

(4)协调性训练的原理,要点。

原理 : 控制和协调能力和练习的目标是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二者存储在大脑中,进而产生动作。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可通过未受损神经元的侧枝生长,或者其他神经元或神经通路的替代,在受损区域外的其他地方重新形成感觉印象和运动程序。当神经系统未受损,而下神经元或软组织疾病导致运动障碍时,通过练习可重新启用正常情况下被抑制的神经通路。

训练的要点:1一定要完成具体的联系任务 2单个动作练习3相关动作练习

影响协调性训练的因素

运动,感觉控制与存储中枢,联系中枢和终末效应器官的完整的神经通路;心理年龄,集中力,注意力,洞察力及调动性

第八章 Brunnstrom技术

主要观点:早期充分利用一切方法引出肢体的运动反应,利用各种运动模式(正常/异常),包括原始反射、共同运动、联合反应,再从异常模式中引导、分离出正常的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的运动模式,向正常、功能性模式过渡。

1、概述:Brunnstrom技术特点:在脑损伤恢复过程中的任何时期均使用可利

用的运动模式来诱发运动的反应,以便让患者观察到瘫痪肢体仍然可以

运动,刺激患者康复和主动参与治疗的欲望。强调在整个恢复过程中逐

渐向正常`复杂的运动模式发展,从而达到中枢神经系统的重新组合。

2、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的类型和概念:

(一)联合反应:在某种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的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表现。脑损伤患者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力运动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阻力或患侧出现相应的动作。

(二)共同运动: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当患者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不能做单关节运动,邻近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可以出现一种不可控制的共同运动,并形成特有的活动模式。

(三)原始反射:新生儿出生后具备许多运动反射,随着婴儿神经的发育及不断完善,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一岁以后逐渐消失。当脑部受损后,这些反射又会再次出现,成为病理反射。

共同运动、联合反应概念上下肢共同运动的模式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1)定义—由于颈部关节的肌肉受到牵拉所引起的本体感受性反射。(2)表现—颈屈曲—上肢屈肌张力↑,下肢伸肌张力↑。

颈伸展—上肢伸肌张力↑下肢屈肌张力↑

?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定义:是由于颈部肌肉和关节的本体感受器受刺激而引起的影响人的肌张力及肢体姿势。

表现:颈部扭转→面向侧上、下肢伸肌张力↑对侧屈肌张力↑?紧张性迷路反射:定义:由头在空间的位置改变而触发。

表现—仰卧位—全身伸肌张力↑(上、下肢伸肌占优势)俯卧位—全身屈肌张力↑(上、下肢屈肌占优势)

3、偏瘫恢复的恢复阶段

I.弛缓:急性期发作后,患侧肢体失去控制,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Ⅱ.痉挛:随着病情的控制,患侧开始出现运动,而这种运动伴随着痉挛 `联合反应和联带运动的特点。

Ⅲ.联带运动: 痉挛进一步加重,患肢可以完成随意运动,但由始至终贯穿联带运动的特点,因联带运动达到高峰。

Ⅳ.部分分离运动:痉挛程度开始减轻,运动模式开始脱离联带运动的控制,出现了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

Ⅴ.分离运动:运动逐渐失去联带运动的控制,出现了难度较大的部分分离运动的组合

Ⅵ.正常:由于痉挛的消失,各关节均可完成随意的运动,协调性与速度均接近正常

第九章 Bobath技术

主要观点: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患者常表现为异常的姿势和运动模式,这将严重干扰肢体的正常运动。应控制异常运动和异常的姿势反射,利用正常

感觉反馈输入,诱发正常的运动反应输出,出现正常运动后,再按照

患者的运动发育顺序,从低级到高级进行训练,促进正常运动功能的

恢复。先学习并掌握基本的姿势与运动模式,逐渐转变为功能性、技

巧性动作。

1、训练特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体的恰当摆

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发其平衡反

应,再让患者进行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异常运动模

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过渡到日常生活

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2、常用治疗技术:

(1)反射抑制性模式:偏瘫患者常见的痉挛模式?、上肢的抗痉挛模式、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2)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翻正反应:是为了维持在空间的正常位置(面部与地面呈垂直位),头与躯干共同为保持这种位置关系而出现的自主反应。

平衡反应:

(3)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移

(4)关键点控制

人体关键点:中心控制点:即胸骨柄中下段,主要控制躯干的张力;近端控制点:即头部、骨盆、肩部等,分别控制全身、骨盆和肩胛带部位

的张力;远端控制点:即手指、足,分别控制上肢、手部、下肢及足

等部位的张力。

(5)推--拉技巧

(6)拍打和肢体置放与控制

(7)患侧负重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计划:

一,弛缓期目标:预防肌肉痉挛的出现计划:良好肢位的保持

预防关节挛缩畸形的出现床上体位转移训练

预防并发症与继发性损害关节被动运动

加强患侧肢体的控制能力患侧肢体主动运动

诱发正常的运动模式

二,痉挛期目标:抑制痉挛计划:关节被动运动

抑制异常的运动模式肌肉持续牵拉训练

促进关节分离运动,以正肢体负重训练

常的运动模式完成基本躯干控制训练

动作矫正异常姿势

三,恢复期目标:加强肢体运动功能的协调性计划:双侧肢体协调训练

加强身体耐力运动协调性训练

加强动态平衡稳定性提高运动速度训练

加强步态能力精细运动训练

步行训练

第十章PNF技术的运动模式及训练方法

1. PNF技术的理论依据和特征

答:PNF技术的理论依据为:①每个人都有发育和再发育的潜力;②正常的运动是由头向足或由近端向远端发展的;③早期的运动由反射活动所控制,成熟的运动可由姿势反射增强或维持;④运动功能的发育具有周期性倾向,屈肌优势和伸

肌优势可以变换,并且二者之间可以相互影响;⑤功能活动是由一些方向相反的运动组成;⑥运动取决于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协同作用;⑦正常运动功能的发育有一定顺序;⑧在整体运动模式发育过程中,四肢和头颈躯干相互影响,并且还包括了肢体的”联合反应”; ⑨运动功能的改善取决于运动的学习;⑩像发展肌力和耐力一样,不断的刺激和重复的活动可促进运动的学习和巩固所学的技能;⑾通过有目的的“活动”促进自理活动和行走功能的学习。

其特征是:躯干和肢体的螺旋和对角线助动,主动和抗阻运动,类似于日常生活中的功能活动,并主张通过语言和视觉刺激以及一些特殊的治疗技术来引导运动模式,促进神经肌肉的反应。

2、PNF 技术的基本操作的具体方法要点

答:具体方法有十:①阻力②扩散和强化③手法接触④体位及生体力学⑤言语(指令)⑥视觉⑦牵引和挤压⑧牵张⑨节律⑩运动模式

3、PNF 技术的运动模式(组合表)

(1) 头颈模式

(2) 上肢模式

(3) 下肢模式

(4) 组合模式

第十一章 Rood 技术

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特征是在皮肤区域施以温和的机械刺激或表面温度刺激,改变该皮肤区域下面的肌肉张力与促进其收缩

1、Rood 技术的特点 Rood 疗法在治疗中d 四个内容

本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强调有控制的感觉刺激,根据人体个体的发育顺序,利

用运动来诱发有目的的反应。P401

2、诱发部位和工具

诱发部位P407

工具:刷子,振动器,冰,橡胶物品,纺锤体筒,圆棒,手膝位支撑器,压舌板,婴儿舔弄的玩具,各种诱发嗅觉的物品,音乐刺激,沙袋,球

3、8种运动模式、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

8种运动模式:1。仰卧屈曲模式 2。转体或滚动模式 3。俯卧伸展模式 4。

颈肌协同收缩模式 5。俯卧屈肘模式 6。手膝位支撑模式 7。站立 8。行走运动控制发育的4个阶段:1。肌肉的全范围收缩 2。关节周围肌群的协同收缩 3。远端固定,近端关节活动 4。技巧动作

4.治疗原则、方法和技术P410

治疗原则:1。由颈部开始尾部结束 2。由近端开始向远端开始 3。由反射运动开始过度到随意运动 4。先利用外感受器,后利用本体感受器 5。先进行两侧运动,后做一侧运动 6。颈部和躯干先进行难度较高的运动,后进行难度较低的运动。四肢是先进行难度较低的运动,后做难度较高的运动 7。两侧运动之后进行旋转运动

方法和技术:1。应用皮肤、本体等刺激来诱发肌肉反应(1)触觉刺激包括快速刷擦和轻触摸(2)温度刺激(3)轻扣(4)牵拉(5)挤压(6)特殊感觉刺激

2.利用感觉刺激来抑制肌肉反应(1)轻轻地压缩关节以缓解痉挛(2)在肌腱附着点加压(3)用有效的、轻的压力从头部开始沿脊柱直到骶尾部(4)持续的牵张(5)缓慢地将患者从仰卧位或俯卧位翻到侧卧位缓解痉挛(6)通过中温刺激、不感温局部浴、热湿敷等使痉挛肌松弛(7)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十三章运动再学习

1.主要观点: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训练视为一种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为理论基础,以脑损伤后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为理论依据,以作业或功能为导向,在强调患者主观参与的前提下,按照科学的运动学习方法对患者进行教育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一套方法。

2.易化模式与运动再学习比较:(1)正常运动控制:易化模式强调姿势和运动依靠反射;运动再学习模式认为大多数熟练的运动靠反复学习而在脑中形成运动程序;(2)技巧获得:易化模式是引发正常运动的刺激方式来学习运动,学习模式则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反复改善技术,不断解决问题;(3)运动失控:易化模式运用神经生理学来解释运动障碍学习模式认为运动障碍是神经组织的缺失及代偿造成的;(4)功能恢复:易化模式认为脑损伤后的恢复从近端到远端的顺序,学习模式则认为近端和远端的控制是平行的,是不分前后顺序的。

3.运动再学习疗法的训练要点:(1)目标明确,难度合理,要及时调整难易度,逐步增加复杂性;(2)要练习与日常生活功能相联系的特殊作业;(3)开放性技术和闭合性技术相结合;(4)整体训练和分解训练相结合;(5)指令要明确简练;(6)避免错误的训练,注意健侧的代偿;(7)患者要参与,注意力集中;(8)训练安排;(9)疲劳的处理:

4.运动再学习疗法的步骤:(1)了解正常的活动成分并通过观察患者的动作来

分析缺失的基本成分;(2)针对患者丧失的运动成分,通过简洁的解释和指令,并配合语言,视觉反馈及手法指导,反复多次练习;(3)把所掌握的运动成分与正常的运动结合起来,不断纠正异常,使其逐渐正常化;(4)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练习已练掌握的运动功能。

5.运动再学习方法的七部分组成:(1)上肢功能;(2)上面部功能;(3)从仰卧到床边坐起;(4)坐位平衡;(5)站起与坐下;(6)站立平衡;(7)步行

Vojta技术是的原理,生理基础

第十四章麦肯基技术

1:椎间盘模型:

(1)动态间盘模型

(2)椎间盘结构、作用与运动

2:三大综合征:

(1)姿势综合征

(2)功能不良综合征

(3)移位综合征

3:心化现象:在进行某个方向的脊柱运动后,脊柱单侧方或单侧肢体远端的脊柱源性的疼痛减轻,疼痛部位向脊柱中线方向移动的现象。

4:姿势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1)姿势纠正

(2)健康教育

功能不良综合征的治疗原则:

(1)姿势纠正

(2)有效牵伸的原则

(3)安全牵伸原则

移位综合征治疗原则

(1)复位

(2)复位的维持

(3)恢复功能

(4)预防复法

(5)力的升级

4、熟悉治疗技术和诊疗步骤:p589---p601

心功能康复

1、理解心功能分级法(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制定 170

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是目前最常见的分级方法,此心功能程度分级主要根据症状,参考呼吸困难和乏力等症状。最大的缺点是依赖主观表现分级,评估者判断变异较大,同时受患者表达能力的影响,但由于已经应用多年,评估方法已被广泛接受,所以目前仍然有较大的价值,具体功能分级如下:

一级:体力活动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不引起过度的乏力、心悸、气促和心绞痛。

二级:轻度体力活动稍受限,一般的体力活动即可引起心悸、气促等症状。

三级: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时尚正常,但低于日常活动量即可引起心悸、气促。

四级:体力活动完全丧失,休息时仍有心悸、气促。

2、了解运动试验的类型 171

类型有:(1)低水平运动试验

(A)平板试验方法

(B)踏车试验方法

(2)次极量及极量运动试验

3、代谢当量的概念-梅脱 172

MET或按音称之为“梅脱”,系指机体在坐位休息时,摄氧3.5ml/(kg.min),将此定为1个MET。

4、最大心率的简易公式: 220-年龄靶心率的简易公式:180-年龄

5、有氧运动耐力训练的目的 177

有氧耐力训练旨在提高机体心肺功能,调节代谢,改善运动时有氧供能能力,是以身体大肌群参与、强度较低、持续时间较长、以规律的运动形式为主的训练方法。

6、掌握耐力的种类和耐力训练的概念 177

耐力是指人体持续进行工作的能力,包括力量耐力、速度耐力、专门耐力和有氧耐力4种。通常所说的耐力训练,一般是指有氧运动或有氧耐力训练。

7、有氧训练的强度最高心率的百分比 60~90%

8、理解有氧耐力训练的过程3部分 180

训练包括三部分即:准备活动、训练活动、和结束活动

1、准备活动:主要目的是热身,让肌肉、关节、韧带和心血管系统开始逐步适应。运动强度较小,确保身体主要肌肉、关节、韧带都有所活动,运动方式包括等张运动和大肌群活动,一般采用医疗体操、太极拳等,也可选择小强度耐力训练,如步行等,准备活动时间为10~15分钟。

2、基本训练活动:目的是产生最佳心肺和肌肉训练效应。高强度训练可刺激心肌侧支循环的生成,运动时间一般30~60分钟,其中达到靶心率得训练强度的时间不宜小于10~15分钟。

3、结束活动:目的是“冷却”,让高度兴奋的心血管应激逐步降低,并适应运动停止后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运动方式可以语训练方式相同或采用放松体操、自身按摩等,时间一般5~10分钟。充分的准备与结束活动是防止训练以外的重要环节。

9、心血管抗阻训练的特点和原则 183

抗阻训练的特点是对抗阻力较小(多为轻~中度),运动次数较多。

原则是:1、抗阻或力量运动训练应是低水平的抗阻训练。

2、急性发作至少7~8周后才能进行这种训练。

3、通过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排除参加抗阻或力量运动训练的禁忌症。靶心率是力量运动训练强度的限制指标。宜用心率、血压乘积(RPP)监测力量训练中的心肌摄氧量。

4、力量训练处方包括3组运动,每组重复12~15次,每组形式间以30秒运动和30秒休息。

5、冠心病患者应保持正确呼吸节奏,应避免用力屏气。

肺功能康复194

1、理解FVC-用力肺活量概念:深呼吸后以最大用力、最快速度所能呼出的气量。FEV1概念:用力呼气时第一秒钟的用力呼气量,正常时大于用力肺活量的75%

2、呼吸训练的技术要点 197

建立膈肌呼吸,减少呼吸频率,协调呼吸(即让呼气不在呼气完成前开始),调节吸气与呼气的时间比例。

3、理解呼吸训练的目标 197

改善换气;增加咳嗽机制的效率;改善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及协调性;保持或改善胸廓的活动度;建立有效呼吸方式;促进放松;教育患者处理呼吸急促;增强患者整体的功能。

4、呼吸肌训练的三种形式 197

横膈肌阻力训练;吸气阻力训练;诱发呼吸训练

5、理解膈肌呼吸的优点 198

深而慢的呼吸可减少呼吸频率和分钟通气量,增加潮气量和肺泡通气量,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膈肌较薄,活动时耗氧不多,又减少了辅助呼吸肌不必要的使用,因而呼吸效率提高,呼吸困难缓解。缓慢膈肌呼吸还可以防止气道过早萎陷,减少空气滞积,减少功能残气量。

6、理解体位引流技术的原理207

呼吸道疾病时,呼吸道内粘液分泌量明显增多。由于重力影响,使分泌物多积聚于下垂部位,因此,改变患者的体位既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又有利于改善肺通气和血流的比例。(详请见书P207第一二段)

7、理解有效咳嗽的目的 204

有效咳嗽的目的是产生具有高呼气流的暴发性呼气。(详请见书P204第二段)

运动疗法专业技术学重点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应用力、电、光、声、水、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功效: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常规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平衡训练技术心肺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临床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疏松、肌营养不良,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安静时舒张压在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压在180mmHg以上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体位性低血压 –高热 –剧痛?相对禁忌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心室室壁瘤 –心传导异常 –严重骨质疏松 常用运动方法 ? 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实施,多用于肢体肌肉瘫痪或肌力极弱时,能够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本体感受器。 ? 2.主动辅助活动(助力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能够收缩但不足以对抗重力时,可增强肌力和改善肢体功能。 ? 3.主动活动: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又不给予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的动作,能够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的目的。 ? 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 5.牵张运动: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拉的活动,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致关节挛缩,可恢复或缓解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关节活动度评定 ?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测量工具:量角器,方盘测角计 ?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掌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脊柱 ?注意主动和被动ROM的差异 肌力评定 ?目的:判断有无肌力下降及肌力下降的程度与范围 ?器械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拉力计,等速测力计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 定义:系根据受损肌肉或肌群功能,使病人处在不同受检位置,让其做一定动作,对动作分别给予助力和阻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第二章晶体结构 2.1 结晶学基础 1、概念:晶体晶胞晶胞参数七大晶系晶面指数晶面族晶向指数晶向族 2、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计算 2.2 结合力与结合能 按照结合力性质不同分为物理键和化学键 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 物理键包括范德华键氢键 晶体中离子键共价键比例估算(公式2.16 离子晶体晶格能 2.3 堆积(记忆常识 1、最紧密堆积原理及其使用范围:原理略 适用范围:典型的离子晶体和金属晶体 原因:该原理是建立在质点在电子云分布呈球形对称以及无方向性的基础上的 2、两种最紧密堆积方式:面心立方最紧密堆积ABCABC 密排六方最紧密堆积ABABAB 系统中:每个球周围有6个八面体空隙 8个四面体空隙

N个等径球体做最紧密堆积时系统有2N个四面体空隙N个八面体空隙八面体空隙体积大于四面体空隙 3、空间利用率:晶胞中原子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要学会计算 两种最紧密堆积方式的空间利用率为74.05﹪(等径球堆积时 4、影响晶体结构的因素 内因:质点相对大小(决定性因素 配位数(概念及计算 极化(概念,极化对晶体结构产生的影响 外因(了解:同质多晶 类质多晶 同质多晶转变 2.4 单质晶体结构(了解 2.5 无机化合物结构(重点每年必考 分析结构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晶胞分子数,何种离子做何种堆积,何种离子添隙,添隙百分比,正负离子配位数,正负离子电价是否饱和,配位多面体,添隙半径的计算(刚好相切时,隙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1、NaCl型:4个NaCl分子 Cl离子做面心立方密堆积,Na离子填充八面体空隙,填充率 100﹪,正负离子配位数均为6,电价饱和。【NaCl6】或【ClNa6】八面体结构与性能:此结构在三维方向上键力均匀,因此无明显解理,破碎后呈颗粒状,粒为多面体 形状。离子键结合,因此有较高的熔点和硬度

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课稿

物理疗法与作业疗法概论 第一章物理疗法概说 1、物理疗法(PT)的定义(P3): 英国-指利用物理手段,在预防、治疗疾病和损伤的同时,改善和恢复包括日常生活动作在内的各种功能。 美国-指在医院、诊所、疗养院、个人诊所利用物理手段进行的健康保健和康复治疗。 公认-包括运动疗法和理疗运动疗法是指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改善患者各种功能的运动疗法(包括体位变换、姿势改善,关节活动度和肌力的维持与增强,改善或增强运动的协调性,改善机体平衡等)理疗是指利用电、光、声、磁、冷、热和力等物理因子对患者疾病 2、物理疗法服务是指在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的过程中,物理治疗师所做的工作,分为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其他工作等三个方面。 3、直接服务是与患者物理治疗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包括评定、制定治疗计划、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与指导、开展治疗、辅助具的使用等。 4、康复目标分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是阶段性目标,指经过一个阶段的物理治疗和训练,在某些问题上可能取得的康复治疗效果;远期目标是在院康复治疗结束或出院是所达到的目标,也就是康复对象通过物理治疗可能达到的最好效果。 5、间接服务是指与患者物理治疗间接相关的工作内容,如各种会议、工作记录、器械和卫生管理等。 (一)会议包括康复评定会、专业讨论会等一些与康复医疗活动有关的会议。 康复评定会是康复流程中的重要内容。康复医疗的特点是要组织由各专业人员共同组成康复治疗组的形式完成治疗工作。康复治疗组由康复医师、康复护士(RN)、物理治疗师(PT)、作业治疗师(OT)、言语治疗师(ST)、心理治疗师、假肢与矫形器师(P&O)和社会工作者(SW)等组成。 (二)工作记录是康复医疗工作中的法律文书,包括各种诊疗记录日报和月报记录等。(1)诊疗记录包括治疗师对患者检查结果、康复评定、康复目标、治疗方案、治疗经过以及病人的反应等,应做认真如实记载。诊疗记录要按照有关规定,保存足够的法律年限。(2)日报与月报指每日、每月向医疗管理部门提供的有关信息,是康复医疗管理的重要依据。要求按照时间及时、准确记录并上报,上报者签字,注明时间。 第二章作业疗法概说(P9) 1、作业疗法是美国George Barton于1914年提出,提出依据是:许多疾病与患者的职业或某种环境影响有关,即所谓的职业病。 2、定义作业疗法occupational therapy,occupational由occupy而来,有利用时间、空间、场所做某些事情的意思(在一个人的生活里有独特的意义和目的的活动)。广义上作业有三个方面的含义:①工作②活动③通过躯体和精神活动产生物理的、生理的或心理的效果。 3、(1)1972年美国作业疗法协会提出的定义是:作业疗法是以恢复、提高、顺应生产必需的诸功能,减轻和矫正障碍及保持、增进健康的目的,选择作业活动,指导患者进行这些活动的一种技术和科学。

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干空气:大气中除了固,液微粒及水汽以外的空气 2.湿空气:含有水汽的空气 3.对流层:从地面至约12km高的大气层。其下垫面为地面,上界高度随纬度 和季节而变。集中了大气质量的80%和全部水汽,云、雾、雨、雪等也都发生于其中。 4.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大约55Km左右的大气层; 5.虚温:在气压相等的条件下,具有和湿空气相等的密度时的干空气具有的温 度。 6.单位气压高度差:指在垂直空气柱中气压相差一个单位值(通常指1百 帕)所对应的高度差。用它来表示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快慢程度7.位势高度:动力计算中由某参考[零]面(重力位势零面)至计算等压面之间的 位势差 8.等压面:空间各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9.等高线:等高线是某一特定等压面(850hPa、700hPa、500hPa等)上高度相 等的点的连线 10.等高面:高度相等的点所组成的面 11.等压线:等压线是同高度的水平面上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12.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水汽压(e)。单位也用hPa; 13.饱和水汽压:一定温度、体积空气中的水汽含量达到最大时的水汽压称饱和 水汽压(E),其大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14.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质量,即水汽密度 15.相对湿度:实际水汽压(e)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E)的比值(用百分 数表示), 16.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其单位是g/g 或g/kg 17.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即单位为g/g 18.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称露点温度,简称露点(t d)。其单位与气温相同 19.风、风向、风速:空气的水平运动称为风;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地面用16 方位、高空用方位度表示,即0°(或360°)表示正北,90°表示正东,180°表示正南,270°表示正西等。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流动的距离就是风速。 20.辐射通量密度、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任一表面的辐射能称为辐射通量; 辐射通量除以辐射所通过的面积则称为辐射通量密度,用F 表示。在单位时间(△t)、单位立体角(△ω)内,沿一定方向垂直通过任意单位面积的辐射能(△F),称为该方向的辐射强度 21.太阳常数:地球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单位面积上,单位时间内获得的 太阳辐射能。 22.太阳总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直接辐射与散射辐射之和 23.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其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的概念 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康复的治疗过程 3、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1、运动疗法的定义 2、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常规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3、运动再学习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20、掌握肌力的概念 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20210127022213)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气象:大气中时刻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出现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如风、云、雨雪、霜等物理现象,俗称气象。 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气候:是在一较长时间阶段中大气的统计状态。一般用气象要素(包括太阳辐射、温度、大气压力、湿度、风、云、降水)的统计量来表示。 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和变化规律,综合分析、评价各地气候资源及其与人类关系的学科。 天气:在一定地区和一定时间内,由各项气象要素一定的结合所决定的大气状态。天气学:是研究天气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并运用这些规律预报未来天气的学科。 天气是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天气的总和;天气是短时间内的大气过程,而其后是长时间的天气状况,气候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气象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与天气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 2、各种农作物每个发育阶段都要求一定量的光照时数、热量和水分条件; 3、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气象因子的配合; 4、光热水分条件决定地区气候资源,而这些资源又决定了作物在地理上的分布界限,种植制度与耕作方法; 5、 各种自然灾害都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和损失;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气象与农业生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运用气象科学为农业生产服务,促进农业高产、稳产、优质的科学。 气象学常用研究分法

地理播种法;地理移植法或小气候栽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气候分析法;(此外还有卫星遥感和计算分析的一些新方法,如聚类分析;线性规划;模糊数学;系统论;决策论等。) 第一章地球大气干洁大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杂志后混合气体叫干洁大气。其成分主要是N、O Ar,约占干洁大气总容积的%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臭氧和其他气体。干洁大气中几种气体在气象学上的作用 (1)二氧化碳:具有较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其含量的增减能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的变化。温室效应。 (2)臭氧:能对紫外线辐射的吸收比较强,一方面可使得40-50km 高度上的气温显着增加,同时对地面生物起着保护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产生温室作用。 (3)水汽:具有很强的吸收长波辐射的能力,与二氧化碳共同对地面温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外,水汽三种形态的变化,伴随着潜能的吸收和释放,不仅引起大气中湿度的变化,同时,也引起热量的转移。 (4)杂质:能削弱太阳辐射能量;能成为水汽凝结的核心,促进水汽的凝结。 对流层的意义:集中了大约80%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水汽含量,因此主要天气现象的发生都在这一层。其特点有:(1)气温虽高度增加而减小。(2)

上海大学2018年硕士《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

上海大学2018年硕士《材料科学基础》考试大纲复习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解金属材料的结构、组织、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基本变化规律。 二、主要复习内容: (一)晶体学基础 理解晶体与非晶体、晶体结构与空间点阵的差异;掌握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标注方法和画法;掌握立方晶系晶面与晶向平行或垂直的判断;掌握立方晶系晶面族和晶向族的展开;掌握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密排六方晶胞中原子数、配位数、紧密系数的计算方法;掌握面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的堆垛方式的描述及其它们之间的差异。 重点:晶体中原子结构的空间概念及其解析描述(晶面和晶向指数)。 (二)固体材料的结构 掌握波尔理论和波动力学理论对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轨道的描述。掌握波粒两相性的基本方程。掌握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分子键和氢键的结构差异。了解结合键与电子分布的关系和键合作用力的来源。掌握影响相结构的因素。了解不同固溶体的结构差异。 重点:一些重要类型固体材料的结构特点及其与性能的关系。 (三)晶体中的缺陷 掌握缺陷的类型;掌握点缺陷存在的必然性;掌握点缺陷对晶体性能的影响及其应用。理解位错的几何结构特点;掌握柏矢量的求法;掌握用位错的应变能进行位错运动趋势分析的方法。掌握位错与溶质原子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与位错的交互作用。掌握位错的运动形式。掌握位错反应的判断;了解弗兰克不全位错和肖克莱不全位错的形成。 重点:位错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 (四)固态中的扩散 理解固体中的扩散现象及其与原子运动的关系,掌握扩散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适用的场合及其对相应的扩散过程进行分析的方法。掌握几种重要的扩散机制适用的对象,了解柯肯达尔效应的意义。掌握温度和晶体结构对扩散的影响。 重点:扩散的基本知识及其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五)相图 掌握相律的描述和计算,及其对相平衡的解释;掌握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包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等转变的图形、反应式;掌握二元典型合金的平衡结晶过程分析、冷却曲线;掌握二元合金中匀晶、共晶、共析、二次相析出的平衡相和平衡组织名称、相对量的计算;掌握铁-渗碳体相图及其典型合金的平衡冷却曲线分析、反应式、平衡相计算、平衡组织计算、组织示意图绘制;掌握简单三元合金的相平衡分析、冷却曲线分析、截面图分析;定性的掌握单相固溶体自由能的求解方法,掌握单相固溶体自由能表达式,掌握固溶体的自由能-成分曲线形式,掌握混合相自由能表达式,了解相平衡条件表达式,掌握相平衡的公切线法则。

气象学复习资料(00001)

气象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地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 色? 4.为什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

运动疗法学教学大纲--运动人体科学

运动疗法学课程理论教学大纲 一、内容简介(300字以内,包括编写依据、学时和学分、教学内容和目的、课程衔接关系等) 本课程教学大纲是按照纪树荣主编的《运动疗法技术学》设计,2005年华夏出版社出版,高等医学院校康复治疗学专业教材。 本课程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种类、对象、基本理论、评定、治疗方法以及特点等方面的知识,并熟悉常见疾病的运动治疗技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临床运动治疗的方法,并能做到熟练操作。通过实践,巩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强化基本操作技能并在临床中灵活运用。运动疗法技术学是研究运动疗法技术的基本理论、常用的各种治疗技术以及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方法的科学,是康复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 二、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 理论教学,我们采取理论讲授为先导,PBL教学为主、模拟演示为辅,灵活借助多媒体、录像等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观察、自主思考、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注意给学生更多的思维活动空间,发挥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运动疗法学》课程实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学进度表,统一

教学内容。统一阅卷和评分标准;阅卷时流水作用,规范阅卷标准。《运动疗法学》课程考试管理达到了规范化、标准化。 三、参考教材 四、学时分配

五、具体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运动疗法概论 教学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概念和特点,运动疗法在康复治疗中对人体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和制定方法。 3.熟悉运动疗法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常规运动疗法技术 第一节维持与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的训练 教学要求 1.掌握关节的运动方向、运动类型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原则。 2.掌握上肢、下肢各关节被动运动技术。 3.熟悉关节的分类、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4.熟悉上肢、下肢各关节辅助主动运动和主动运动技术。 5.了解关节的构成和关节活动范围。 6.了解上肢、下肢各关节的解剖及运动学概要。 教学手段、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与实训练习相结合。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学分(72学时)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理论基础课。本课程围绕材料化学成分、组织结构、加工工艺与使用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系统介绍材料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弹塑性变形及回复和再结晶、材料中的扩散、结晶与凝固、材料中的相变、相结构与相图等内容及其相互联系。 目标与任务: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认识材料的本质,了解金属、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化学成分、热加工工艺、组织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学习和工作中如何控制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以提高材料的性能、改进和发展各种热加工工艺以及合理地选材打下系统而坚实的理论基础。 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 先修课:数学、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等。 后续相关课程:其他相关专业课程。 (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1) 石德柯,材料科学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第二版。 (2) 胡赓祥,蔡珣,材料科学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二版。 主要参考书: (1) 赵品,材料科学基础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2) 刘智恩,材料科学基础,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年第二版。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 绪论1学时 第一章材料结构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合建 第三节原子排列方式 第四节晶体材料的组织 第五节材料的稳态与亚稳态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掌握】:熟悉金属键、离子键、共价键、范德华力和氢键的定义、特点。 【了解】:了解原子结构及键合类型;掌握物质的组成、原子的结构、电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般了解】:对什么是材料科学、材料的结构与内部性能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进行概论。 第二章晶体结构 第一节晶体学基础 第二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 第三节离子晶体的结构 第四节共价晶体的结构 (一)教学方法与学时分配 讲授,10学时。 (二)内容及基本要求 主要内容: 【重点掌握】:熟悉晶体的特点、空间点阵、晶胞、晶系和布拉菲点阵,晶向和晶面的表示方法,晶体的对称性。 【掌握】:掌握材料的结合方式、晶体学基础、三种典型的金属晶体结构,致密度和配位数,点阵常数和原子半径,晶体的原子堆垛方式和间隙,多晶型性。

气象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10×1.5=15 二、多选:5×2=10 三、名词解释:5×3=15 气象学大气污染照度太阳常数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差额容积热容量导温率干绝热直减率湿绝热直减率相对湿度露点温度干燥度逆转风季风气团气旋大陆度 四、计算: .......... 五、问答题:6×6=36 1.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对流层有什么特点? 2.天气和气候的关系如何? 3.什么叫分子散射和漫射?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成成蓝色,浑浊的天空成乳白色? 4.为什 么晴天的夜晚比阴天的夜晚温度低? 5.为什么干燥土壤表面昼夜温差比潮湿土壤表面昼夜温差大? 6.为什么地面最高温度不出现在正午,而出现在13时左右? 7.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有哪几种类型?它们各具什么特点? 8.为什么湿绝热直减率比干绝热直减率小? 9.气温直减率、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有何区别? 10.如何判断大气静力稳定度? 11.为什么相对湿度和日温变化相反? 12.大气中水分凝结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满足其条件? 13.为什么形成雾和霜的有利条件是晴朗无风的夜晚? 14.罗风压定律(定律名字不清楚好象是这样) 15.在三圈环流中北半球的气压带、风带有哪些? 16.锋分为哪几种类型?缓行冷锋的天气特点? 17.气候的形成有哪些因素?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18.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主要特点? 名词解释 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包括各种物理的、化学的遗迹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大气污染: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局部、甚至全球范围的大气成分发生对生物界有害的变化。 照度:单位面积上接受的光通量。 太阳常数:当地球位于日地平均距离时(约为1.496×108km),在地球大气上界投射到垂直于太阳光线平面上的太阳辐射强度。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辐射与被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 地面辐射差额: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地面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 容积热容量:单位体积的物质,温度变化1℃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导温率:单位容积的物质,通过热传导,有垂直方向获得或失去λ焦耳的热量时,温度升高或降低的数值。 干绝热直减率:空气是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的这种干绝热升降运动而引起气块的温度随高度的变化率。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运动疗法技术学重点

物理疗法(physical therapy, PT):应用力、电、光、声、水、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疾患的方法 物理因子治疗(理疗)的功效: 运动疗法: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伤、病、残患者,恢复或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常规运动疗法技术(关节活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 、平衡训练技术心肺功能训练),神经生理学疗法,运动再学习法 临床应用范围 ?神经系统:脑血管意外、脑瘫、脊髓损伤 ?运动系统:创伤、关节手术、关节炎、骨质疏松、肌营养不良,体育外伤后功能障碍 ?心肺系统:高血压、冠心病、慢阻肺 ?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肥胖 运动疗法禁忌症 ?绝对禁忌 –危重病需绝对休息者 –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持续发作的冠心病 ?安静时舒张压在 120mmHg以上者及收缩 压在180mmHg以上 ?重症的心律不齐 ?动脉瘤 –体位性低血压 –高热 –剧痛?相对禁忌 –运动时血压急剧升高者。 –心室室壁瘤 –心传导异常 –严重骨质疏松 常用运动方法 ?1.被动活动:由治疗师实施,多用于肢体肌肉瘫痪

或肌力极弱时,能够预防挛缩和粘连,刺激本体感受器。 ?2.主动辅助活动(助力活动):在治疗师帮助或借助器械的情况下,患者自己主动的肌肉收缩,适用于肌肉能够收缩但不足以对抗重力时,可增强肌力和改善肢体功能。 ?3.主动活动:在既不施加外来辅助,又不给予阻力的情况下,由患者主动完成的动作,能够增强肌力,改善肢体功能,达到改善心肺功能和全身状况的目的。 ?4.抗阻活动:在治疗师用手或器械对人体施加阻力的情况下,患者主动地进行对抗阻力的活动。 ?5.牵张运动:用主动或被动的方法,对身体局部进行强力牵拉的活动,适用于软组织病变所致关节挛缩,可恢复或缓解肢体活动范围受限,减轻对局部组织的压迫。 ☆关节活动度评定 ?ROM:关节运动时所通过的运动弧 ?测量工具:量角器,方盘测角计 ?肩关节、肘关节、桡尺关节、腕关节 ?掌指关节、指间关节、腕掌关节 ?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

2018——803材料科学基础考纲——南京工业大学

803《材料科学基础》复习大纲 一、考试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掌握晶体结构、结晶化学、晶体结构缺陷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掌握玻璃体、表面与界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熟悉相平衡图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图的应用,能进行相图的分析,能进行材料配料区的选择;掌握扩散、固相反应、相变和烧结等高温过程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概念;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方式和考试时间 闭卷考试,总分150,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参考书目(仅供参考) 《无机材料科学基础》,张其土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 《材料科学基础》,张联盟等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年 四、试题类型: 主要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是非题、计算题、论述题、相图分析等类型,并根据每年的考试要求做相应调整。 五、考试内容及要求 第一部分晶体结构基础 掌握:晶体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单位平行六面体的划分原则,晶体的对称要素、点群、结晶符号,晶体化学的基本原理,晶体的宏观对称,晶体的微观对称,晶胞的概念,空间群的概念,球体紧密堆积原理;以及NaCl结构、萤石结构、金红石结构,刚玉结构、钙钛矿结构、尖晶石结构,硅酸盐结构与分类,层状硅酸盐结构等典型的晶体结构类型。 熟悉:晶体的宏观对称,晶体的微观对称,晶胞的概念,空间群的概念,球体紧密堆积原理,NaCl结构、萤石结构、钙钛矿结构、尖晶石结构和层状硅酸盐结构,离子晶体结构中负离子的堆积方式、正离子的配位数、正离子占据的空隙位置。

第二部分晶体结构缺陷 掌握:点缺陷的概念与类型,热缺陷的分类,热缺陷浓度的计算,固溶体的概念与分类,能熟练书写缺陷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相应的固溶式,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条件,组份缺陷的形成原因,非化学计量化合物的概念与分类,间隙型固溶体的形成规律,固溶体的研究方法,位错的基本概念,刃位错与螺位错。 熟悉:点缺陷的概念与类型,固溶体的概念与分类,能熟练书写缺陷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相应的固溶式,形成连续置换型固溶体的条件,组份缺陷的形成原因,刃位错与螺位错。 第三部分非晶态固体 掌握:熔体的概念,粘度的概念,玻璃的通性,玻璃态物质的形成方法,玻璃形成的热力学观点和动力学手段,形成玻璃的结晶化学条件,玻璃的结构,硅酸盐玻璃的结构特征和玻璃结构参数的计算,硼酸盐玻璃。 熟悉:玻璃的结构,粘度的概念,形成玻璃的结晶化学条件,玻璃结构参数的计算。 第四部分材料的表面与界面 掌握:固体的表面力场、晶体的表面结构,固体表面的双电层对表面能的影响,弯曲表面效应,润湿与粘附的概念与特点,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界面行为,晶界结构与分类,多晶体的组织;粘土的荷电性,粘土的离子吸附与交换,粘土胶体的电动性质,粘土泥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粘土泥浆发生触变性的条件,粘土具有可塑性的原因。 熟悉:固体表面的双电层对表面能的影响,润湿与粘附的概念与特点,表面粗糙度对润湿的影响,粘土的荷电性,粘土泥浆的流动性和稳定性。 第五部分相图 掌握:相图的基本知识,水型物质与硫型物质,单元系统相图,可逆与不可逆多晶转变的单元相图,二元系统相图的特点,二元相图的分析,三元系统相图的特点、杠杆规则、连线规则、切线规则、重心规则、三角形规则等,三元相图的分析与析晶路程。 熟悉:可逆与不可逆多晶转变的单元相图,三元系统相图的特点,三元相图的分析与析晶路程。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考试题型:题型一、名词解释 5个,每个2分,题型二、判断 15个,每个1分,题型三、填空题25-27个 1空1分,题型四、完成题(画图) 4个,每个2分,题型五、计算(辐射、积温、压高公式、湿度四选三)、题3个,12分,题型六、问答题6个,25分-29分 老师平时留的作业题也要看。此资料仅供参考,有争议的地方查找课本或向他人咨询。 第一章大气 1.概念:光化学氧化剂、酸雨、可吸入颗粒物、飘尘、降尘、天气、气候 光化学氧化剂:是由天然源和人工源排放的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的(主要的是O3,PAN) 酸雨:是指PH<5.6的降水 可吸入颗粒物: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粒子。 飘尘:是指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 降尘:是指粒径大于10μm的微粒。 2.简述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大气组成:a、干洁空气:除去水汽和各种杂质以外的所有混合气体统称干洁空气,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和二氧化碳。b、大气中水汽: 大气中水汽主要来自地表海洋和江河湖等水体表面蒸发和植物体的蒸腾,大气中水汽含量自地面向高空逐渐减少,水汽水汽是低层大气中的重要成分,含量不多,只占大气总容积的0%~4%。c、气溶胶粒子: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植物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气溶胶粒子来源分为人工源和自然原 垂直分布:从下到上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 对流层:特点①有强烈的上下对流运动②层内集聚3/4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③在同一地点的同一时间里,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④该层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⑥地面看到的天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内,它是天气变化最为复杂的一层 平流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②该层空气较稳定③该层温度受地面影响小,水汽含量很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臭氧含量较多 中间层:①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下降②该层空气较稀薄 热层:①这一层的厚度是从中间层顶到500KM的高度②随高度的升高,温度也升高③该层的厚度和最高温度值都与太阳活动有关④该层空气极其稀薄。 散逸层:(热层顶以上到3000km的高度)①该层内温度不连续,难以确定温度曲线②该层空气分子受地心引力的作用极小,因此运动速度极快 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见题2) 4.大气污染物分哪几大类?并举出具体污染物 A、含硫化合物:SO2、SO3、H2SO4、H2S硫醇、亚硫酸盐、硫酸盐和有机硫化物等,其中危害最大的是SO2、H2SO4、H2S B、含氮化合物:NH3、N2O、NO、NO2等,通常以NO,NO2危害最大 C、碳氧化合物:CO、CO2 D、碳氢化合物: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等,其中CH4、C20H12是主

材料科学基础Ι课程教学大纲

材料科学基础Ι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 所属专业:材料物理,材料化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8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材料学科本科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材料的生产、科研、应用以及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初步了解,以及对材料科学与工程有一个较全面而又概括的了解同时,使学生掌握较完整全面的材料科学基础知识。本课程的覆盖面较宽,要介绍工程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生产制备,科研和应用的概况,材料的发展历史,目前状况和发展趋势。各章节除介绍有关材料的基本知识外,尽可能反映该领域的新成果、新发展及其在新技术中的应用。用必要的例子生动地描述出该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趋势。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不是一门传统的导论课,而是学生掌握材料科学基础知识的基础课。它让学生了解这一领域的基础、现状和前景。课程对材料研究的若干方法也做一些简介。 目标与任务: 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对材料科学基础知识以及材料的生产过程有一个较全面、较概括的了解;对当前材料科学研究的前沿有初步了解;培养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各类工程材料的基本概念,包括组织结构、性能、生产过程和应用等;初步了解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以及我校材料学科的科研工作简况。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内容衔接; 本课程是材料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作基础,同时又是材料专业的专业课(如金属材料学、陶瓷材料学、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等)的基础。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W.D. Callister, Jr.,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 Introduction,6th edition,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New York,2003.

运动疗法、作业疗法

运动疗法 运动疗法,运用bobath,rood,vojta等神经发育疗法,通过核心训练技术,关节松动技术,姿势控制技术,筋膜牵张技术和肌力加强训练等训练技术降低患儿肌肉紧张度、纠正异常姿势,为患儿输入正确的运动模式及运动认知,从而提高患儿头颈、躯干、骨盆的核心控制能力,提高患儿肌肉力量及耐力,最终改善患儿的头控、翻身、坐起、爬行等粗大运动功能,以使其生活自理,尽早回归家庭,拥有快乐童年! 运动疗法的基本知识 训练原则:因人而异,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主动参与,全面锻炼。 基本方法:肌力训练、增强肌肉的耐力训练,维持关节活动度训练,提高平衡协调性训练,提高和恢复步行功能的训练,增强心肺功能的训练。 功能训练: 1、头部控制训练 2、诱发由仰卧位到俯卧位和俯卧位到仰卧位的翻身训练 3、坐位训练(侧坐位、长坐位、端坐位) 4、腹爬和四点爬行训练 5、跪位保持和跪走训练 6、站立和步行功能训练 7、体位转移训练(从仰卧位到坐位,坐位到四点跪位,四点跪位到跪立位,跪立位到单膝跪位以及到站立位) 8、平衡协调训练(仰卧位、俯卧位、坐位、跪位、站立位) 9、利用助行器和矫形器提高和恢复步行功能训练。 作业疗法 作业疗法主要针对各种发育障碍,肢体障碍以及有其他方面疾病的患儿,主要通过双上肢活动度训练,肌力的增强,耐力训练,双手精细动作与协调性的训练、感觉、认知及知觉的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娱乐游戏训练。如:穿衣进食等,从而促进患儿身心发育,提高涵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肌电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是生物反馈技术与电刺激方法的结合,通过对无任何主动运动肌肉的电刺激引起微弱的肌电信号,或将患者有意识的肌肉收缩引发的肌电信号转化为放大了的反馈电流,再刺激肌肉收缩,使瘫痪肢体运动幅度加大。这种较大幅度的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想中枢神经系统提供了大量的、本体的、运动的、皮质感觉的输入冲动,传入病影响相应的大脑中枢,是大脑中枢逐渐恢复对瘫痪肌肉的控制,促促使脑损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形成新的连接,重塑神经通路,动员相关的神经组织承担病变组织所承担的某些功能,促使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恢复。 主要作用:1、增强肌力,纠正错误的运动模式。诱发分离动作。 2、防治肌肉萎缩,增强肌力。 3、保持、增加关节活动度,进一步诱发分离动作。 4、增强大脑对于肢体的控制能力。 神经肌电促通仪作用原理 1、促通疗法:通过3-1000HZ的7次不断变化,气道防止肌肉僵硬,以敲打的方式放松肌肉,减轻疼痛,缓解疲劳,促进血液循环,激活神经活性,对神经和肌肉起到全面促通的效果。 2、痉挛肌疗法:以3-100HZ的频率反复刺激肌肉,适用于肌张力过高的病人,缓解肌肉疲劳,调节肌肉紧张,增强肌肉运动收缩。 3、兴奋肌疗法:以3HZ的固定频率,对肌肉反复刺激,达到提高肌肉力量,修复收缩手机

运动疗法题库.

运动疗法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PT:应用力、电、光、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学因素来治疗患者疾患的方法。 2.运动疗法:运动疗法是根据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和(或)治疗者的手法操作以及患者自身的参与,通过主动和(或)被动运动的方式来改善人体局部或整体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的一中疗法之一。 二、填空: 1.常规运动疗法技术一般包括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恢复平衡功能的运动疗法、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 增强心肺功能的运动疗法。 2.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称为抗阻运动;助力运动的完成,部分借助于器械帮助,部分由患者来完成;被动运动是由外力完成的运动。3.运动疗法根据动力的来源分为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 4.被动运动是由外力完成的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界阻力才能完成的运动,称为抗阻运动。 三、问答题: 1.简述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及临床应用范围。 答:治疗作用 (1)维持和改善运动器官的功能。 (2)增强心肺功能。 (3)促进代偿功能的形式和发展。 (4)提高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5)增强内分泌系统的代谢功能。 临床应用范围: (1)神经系统疾病如脑血管意外、颅脑外伤。 (2)运动器官疾病如四肢骨折或脱位。 (3)内脏器官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4)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糖尿病。 (5)其他:肿瘤经药物或手术治疗后,艾滋病、戒毒后等。 2.简述运动疗法的实施原则。 (1)运动治疗的方案目的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2)制定治疗方案时,应根据患者情况个别对待、明确运动强度。 (3)运动训练既要重点突出,又要与全身运动相结合。 (4)治疗活动内容要有新鲜感,能调动患者主动训练积极性,提高训练效果。 (5)坚持长期训练,不可随意间断,提高训练效果。 (6)治疗中要密切观察病情,看是否有不良反应,是否已达到治疗要求,对不能达到要求的要查明原因。(7)工作中要做好记录,定期总结。

2018年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学院959材料科学基础考纲

发布时间:2017/9/28 17:55 浏览次数:113 次本考试大纲由粉末冶金研究院教授委员会于2017年9 月27日通过。 粉末冶金研究院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材料科学基础》试题形式分为3个专业特色模块,分别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考生根据自身优势选择其中1个模块答题即可,每个模块均为150分。 I.考试性质 《材料科学基础》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及相关学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专业基础考试课程。材料科学是研究材料内在结构、性能和制备工艺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科学学科。《材料科学基础》考试成绩是评价考生是否具备从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能力的基本标准。 II.考查目标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主要探讨材料组成-制备工艺-组织结构(电子、原子和微观结构等)-性能-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材料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材料的性能。本课程考试通过重点考察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理解基础上,旨在评估考生运用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材料工程问题的能力。 I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本试卷分为3个模块,分别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特色模块,每个模块均为150分。考生可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3个专业特色模块中的任何1个模块答题即可。

IV.试卷题型结构及比例 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和综合分析论述等不同形式的题目。 名词解释约20% 简答题约40% 计算和综合分析论述题等约40% V.考查内容 (1)金属材料模块考点: 一、晶体结构 金属材料中的原子键合方式、特点及其对材料性能的影响; 晶体学基础:空间点阵与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晶向指数与晶面指数;常见典型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特征、晶体材料的多晶型性; 合金相结构: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的概念及分类、影响固溶体溶解度的因素、合金相与材料性能的关系。 二、晶体缺陷 晶体缺陷的概念及分类; 点缺陷:点缺陷的类型、平衡浓度、产生及其运动、点缺陷与材料行为; 位错:位错的基本类型和特征、柏氏矢量、位错的运动、位错的应力场及其与其他缺陷的相互作用、位错的增值、位错反应、实际晶体中的位错、位错理论的应用; 表面与界面:表面与表面吸附、晶界与相界的概念和分类、界面特性、晶体缺陷在材料组织控制(如扩散、相变)和性能控制(如材料强化)中的作用。 三、凝固 金属结晶与凝固的概念、金属结晶的基本规律、金属结晶的热力学条件、均匀形核、非均匀形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