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任务1-3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近年来,biochar一词不断地出现在科学期刊及媒体中,Biochar 是bio-charcoal的缩写,是指生物有机材料(生物质)在缺氧及低氧环境中经热裂解后的固体产物,大多为粉状颗粒,2007年在澳大利亚第一届国际生物炭会议上取得的统一命名,主要施用于农林业土壤。国内将biochar译为生物炭、生物质炭、生物质焦,为简便起见,本文-称之为“生物炭”。生物炭是粉状颗粒化的木炭,是活性炭的生产原料之一,在性质和特征上三者具有相似性,均属于黑炭(black carbon),黑炭涵盖了生物质略微炭化到燃烧后黑烟颗粒的炭化物质,包括自然野火或人为烧荒燃烧植物、化石燃料不完全燃烧形成的碳物质,黑炭对全球碳循环起着较大的作用。

实践任务

任务要求

1.了解生物炭与碳减排过程

2.理解生物炭的一举多赢战略

3.掌握生物炭生产与原料

4.了解生物炭国内外研究动态与方向

任务实施

目前全球对生物炭的科学研究重视源于对亚马逊盆地中部黑土(Terra Preta de Indio)的认识,在哥伦布进入南美大陆之前,南美洲土著人就用木炭作为改良当地高风化淋溶土壤的主要材料,这种黑土至今是全球最肥沃的土壤之一。然而,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

全球关于生物炭的科学研究论文仅有寥寥数篇,也尚未充分认识到生物炭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虽然日本人用生物炭作为盆景植物土壤的改良剂及作为生物菌肥的载体,并有研究论文发表。但是全球真正科学认识生物炭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了应对气候变暖,在寻求更有效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及化石燃料碳排放的技术过程中,科学家从Terra Preta研究中认识到了生物炭作为二氧化碳俘获和碳封存剂的重要性,从此有关生物炭改良土壤及改善肥料性能及效益的研究日益增多,全球关于生物炭的期刊科研论文数从2000年的2篇左右上升到2009年约80篇以上,且仍呈增长趋势。在google 搜索引擎上以biochar关键词搜索(截止2010年10月31日)可搜到约15.1万条结果。“生物炭”搜索到211万条结果,这充分说明生物炭成为全球科学研究和媒体关注的焦点。

一、生物炭与碳减排

众所周知,现有的化石能源利用过程是一个碳排放过程,全球每年因化石能源利用而排放的二氧化碳相当于60多亿t碳,二氧化碳

是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二氧化碳减排对减缓全球气候变暖意义重大。为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俘获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并通过地质工程方法将其加压贮存在地下或海洋底部是碳减排途径之一,但是即使将目前现有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以这种方式俘获和封存,其至多是碳中和过程。但是,俘获和封存所有化石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碳是不切实际的,也是耗资浩瀚的工程,几乎不产生经济效益。虽然生物能源可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也是最容易利用的新能源,但是,生物能源技术仅是碳中和的技术,因为通过生物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二氧化碳形成的生物有机物(也称为生物质)在转化为能源物质利用后仍会将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生物能源既不降低也不升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然而,以玉米生产乙醇的生物能源会危及粮食安全,而纤维素生产乙醇的技术使用大量化学试剂、污染风险大,生物质利用率低。而以生物质(主要是废弃生物质)慢速热裂解技术生产生物炭,同时可联产生物能源和化学品(生物油及合成气升级加工)。Terra Preta土壤及土壤黑炭研究表明生物炭在土壤中可保持长达百年至数千年,生物炭是稳定的碳固定载体,将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和肥料增效载体施入土壤可实现碳的固定及二氧化碳减排。因此,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及农用是一项碳减排的技术(图2)。Woolf等指出,在不危及人类粮食安全、生存环境及土壤保护的情况下,生物炭每年减排温室气体数量达目前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12%。因此,生物炭固碳潜力是巨大的。遗憾地是,截止目前生物炭尚未被列入联合国气候框架中的碳支付名单

中。为此全球许多科学家和企业家正在努力,力求将其列入碳减排技术和产品名单中。

二、生物炭农用与多赢战略

以生物炭农业应用为核心,可以解决农业、能源、环境及气候的多方面的问题,是一举多赢的战略(图3)。

1.生物炭与农业

生物炭富含有机碳,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以及土壤有机质

或腐殖质含量,从而可提高土壤的养分吸持容量及持水容量。

生物炭含有一定量的矿质养分,可增加土壤中矿质养分含量,如磷、钾、钙、镁、及氮素,特别是畜禽粪便生物炭具有较高矿质养分,生物炭通常对养分贫瘠土壤及沙质土壤的一些养分补充作用较明显。

生物炭大多呈碱性,或者具有较大石灰当量值,可以作为石灰替代物,通过提高土壤碱基饱和,降低可交换铝水平,消耗土壤质子而提高酸性土壤pH值,因此,可改良酸性土壤一些养分的有效性。

生物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尤其是氧化后的生物炭可提高沙质土壤的持水量,从而改善土壤持水能力。

生物炭具有离子吸附交换能力及一定吸附容量,其可改善土壤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交换量,从而可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或保肥能力的改善取决生物炭的CEC,pH及生物炭在土壤中氧化。

生物炭具有高的吸附能力、CEC及化学反应性,因此,生物炭可作为肥料缓释载体,可延缓肥料养分在土壤中的释放,降低肥料养分的淋失及固定等损失,提高肥料养分利用率。生物炭基肥料在其养分释放完后,仍可发挥土壤改良剂的作用。

生物炭的孔隙结构及水肥吸附作用使其成为土壤微生物的良好栖息环境,为土壤有益微生物提供保护,特别是菌根真菌,促进有益微生物繁殖及活性,增强泡囊丛枝菌根菌(vesicular-arbuscular mycorrhizae,VA M)对植物的侵染。

生物炭可作为微生物肥料接种菌的载体,增加接种菌在土壤中存

活率及对植物的侵染。生物炭用于农业可改良和培肥土壤,提高土壤作物生产率,促进土壤可持续利用及作物增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生物炭与环境

以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还可以获得生物油和混合气,并可进一步升级加工为氢气及化学品,增加废弃生物质的附加值,从而可促进废弃生物质利用,实现对废弃生物质的有效管理。

生物炭可延缓肥料养分的释放,增加对土壤养分的吸附交换,可降低土壤养分淋失损失,减轻水域环境富营养化。

生物炭可增加对重金属、农药、除草剂及石油污染物的吸附,降低植物的吸收,同时由于生物炭提高微生物活性,活性增强的微生物促进土壤中有害物的降解及失活。

生物炭可将生物质固定的二氧化碳以生物炭形式固定于土壤,并影响土壤碳、氮转化,降低土壤温室气体(CO2,CH4及N2O)排放,有利于减缓气候变暖。

生物炭可以用于处理污水,净化水质,从而改善水质量及水域美观。

3.生物炭与能源

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过程中还可获得混合气及生物油,生物油或混合气经过蒸汽催化重整分离可得到氢气副产品,氢气可作合成氨原料,也可作氢能源。生物油精炼可得到生物柴油燃料,生物油也可升级加工为工业化学品。因此,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产生的生物能源及化学品可降低对化石能源或原料的依赖,可降低化

石原料的碳排放。

总之,生物炭是多功能、多用途的材料,既可以用作能源,也可作为还原剂,还可农用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二氧化碳封存剂。虽然生物炭作燃料可能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收益,但是用作能源的生物炭燃烧后仍会将生物质固定的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只能是碳中和过程。然而,生物炭的农用(土壤施用)无疑是功能最大化的用途,也是碳减排的技术或过程。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或肥料增效载体使用,不但对土壤起到改良培肥作用,还可增强土壤环境降解功能,并促进作物增产,降低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土壤肥料养分损失的环境危害。最重要的是生物炭在土壤中可长期固定生物质固定下来的碳,可降低大气二氧化碳浓度,有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作用。生物炭农用将会产生长远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全球应将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农用作为生物炭生产及利用的长期战略。

三、生物炭生产与原料

1.生物炭生产与热裂解

传统木炭是采用土窑、砖窑或钢制窑生产的,是隔绝氧气的闷燃烧,是慢速热解过程,目的是取得最大产量的木炭。然而,工业热裂解是生物炭生产的主流方向,热裂解是在缺氧气或有限供氧气环境中热分解有机材料,生物质在不同温度及升温速度下热裂解都可产生生物炭(图4),只是生物炭的产量、性质及特征有所不同,而慢速热裂解工艺的生物炭产率最大。生物质热裂解除了获得生物炭外,还可获得生物油及合成气,这些都可进一步升级加工为氢气、生物柴油或

其他化学品。快速热裂解(fast pyrolysis)或闪速热裂解(flash pyrolysis)及气化以获得生物油或混合气等生物能源为主,这也是目前大部分生物质热裂解与气化研究与开发的主要兴趣所在,但其生物炭产率偏低。生物质及生物质基前体(碳水化合物)在高温水蒸汽(160℃<T<220℃及高压作用处理后的炭化是热水炭化或热水热裂解,也称为湿法热裂解,其生物炭产率很高,但生物炭挥发有机物含量高。热裂解通常都是采用热能直接或间接加热生物质,而微波热裂解是采用微波能对生物质加热,由于微波加热速度较慢,温度较低,蒸汽驻留时间长,因此微波热裂解是典型慢速热裂解,但原料颗粒度较大,可用于生产大颗粒生物炭。此外,微波热裂解需要生物质具有一定的含水量,才可获得较佳的加热效率。热裂解装置或设备制造简单,成本低,适于在生物质原材料地附近建设小型热裂解厂。

生物炭生产工艺及工艺参数决定或影响生物炭的特征或性质,高温热裂解比低温热裂解的生物炭具有较高pH、灰分含量,生物学稳定性及含碳量,但高温热裂解保留原生物质中的碳要比低温热裂解要少。而生物炭的孔隙度及比表面积、CEC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热裂解方可获得最大值。生产生物炭的原料生物质种类及预处理也影响生物炭的性质或特征。通常木本植物生物炭具有较高的含碳量及较低灰分含量,而草本植物及禾本科植物生物质生产的生物炭具有较高灰分含量及较低的含碳量。而畜禽粪便生产的生物炭具有高的灰分含量及低的含碳量。酸碱处理或添加化学品后的生物质生产的生物炭的特征或性质显著不同于未处理生物质生产的生物炭,这是设计生产所需目标

性质或特征生物炭的基础。

2.生物炭生产原料

在生物炭研究的初期,利用耕地种植用于生产生物炭的原料作物或营造速生林作为生物炭生产原料的思路一度很盛行,但是这种思路很快受到许多人的质疑,因为集约化种植作物或营林会加剧土壤肥力耗竭,甚至会加剧地球荒漠化。但近年来以废弃生物质作为生物炭生产原料的思路得到重视(图4),许多企业及研究人员积极研究废弃

生物质生产生物炭的技术及设备。废弃生物质包括初级农林生产剩余物,如农作物秸秆、穗芯、种壳、果核、果皮、林木采伐废枝、果树修剪及换代枝条等。农林次级剩余物,如甘蔗渣、甜菜渣、果渣(苹果渣、梨渣、桃渣、草莓渣,猕猴桃、葡萄籽和皮),菜籽粕、棉籽粕、葵花粕、大豆粕、造纸黑液等。生物利用及转化废弃物,如畜禽粪便、发酵渣(沼气渣、味精渣、酒糟(高粱渣、大麦渣))、菌菇栽培废基质等。据估计,全球废弃生物质资源量可达1 400亿t,这是一个可再生和取之不尽的资源。尽管废弃生物质的收集及运输存在一些困难,但是固定厂房热裂解可用于利用大型养殖场、榨汁厂(如甘蔗糖厂、果汁厂)及易于长距离运输的废弃生物质,而热裂解移动设备可用于零散及难以长距离运输的废弃生物质资源热裂解利用。以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不但可获得生物炭,也可获得生物能源或化学品,使废弃生物质附加值提高,还可提高对废弃生物质的利用和管理,有助于解决废弃生物质弃置、焚烧、随意排放的环境污染问题。

四、国内、外动态与方向

1.国外动态

全球有关生物炭的国际组织、地区组织、协会及学会、企业、研究机构网站已逾千家,这为生物炭的知识传播和研究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推动了全球生物炭的研究、生产与推广,推动了生物炭测试方法标准化。全球有数百个大专院校、公司和企业开展生物质热裂解转化生物炭的研究、小试及中试,有些单位具有中试车间、示范厂。个别单位拥有生物炭移动生产设备,如美国佛吉尼亚理工大学,加拿

大西安大略大学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生物炭研究与中试工艺先进。美国爱普利瑞达公司的生物炭与肥料联产工艺是最先进的工艺之一。在全球生物质热裂解研究与开发企业中,大部分以生物能源为中心,生物炭是副产物,甚至将生物炭作为能源物质使用。虽然以生物质热裂解获取生物能源的技术是碳中和技术,但由于生物能源生产需要能源植物,种植能源植物又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导致能源作物与粮食生产争夺土地,且能源植物生长快、产量高,易于导致土壤肥力衰竭,不利于土壤可持续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而以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为主导产品,并将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和肥料缓释载体是全球气候问题可持续的、综合的解决方案。但目前全球仅有少数企业以生产生物炭为主导产品。有理由相信,随着对生物炭固碳、土壤改良及肥料增效研究深入及推广,这种状况会逐渐改变。

全球有关生物炭的会议已经举办过多次,最著名的国际生物炭倡导组织(international biochar initivative,IBI)自2007年在澳大利亚召开第一届会议至今,已召开了3届。许多国家也成立了全国生物炭学会,一些国家还成立了地区协作研究网络、工作组,并相继召开了有关生物炭的研究及示范专题会议。中国也于2010年6月12日在中国农大成立了中国生物炭网络中心。这些为生物炭名词统一、测试内容及测试方法、生物炭质量标准制定、相关政策制定及立法起着积极的作用。IBI向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及联合国沙漠治理委员会提交了建议报告,建议将生物炭作为气候变化控制及适用性工

具,并为将生物炭列入碳减排贸易产品进行着积极的努力。

2.国内动态与方向

中国具有丰富的废弃生物质资源,且由于地理跨度大,生物质种类具有较大差异,如林木、果树及水果废弃生物质具有多样性。中国每年仅作物秸秆可达8 亿t之多。然而,中国废弃生物质利用率较低,尤其生物炭生产尚在起步。

中国生物炭的科学研究是伴随着中国生物能源研究而开展的。20世纪90年代中期沈阳农业大学从荷兰引进了一套生物质热裂解装置,之后国内许多大学,研究院所开展了生物质热裂解的研究,但大多以生产生物能源为主,生物炭为副产物,并且大多数将生物炭用作燃料,特别是机制炭。中国竹炭研究较为先进,主要用于空气净化剂和纺织品中。近年来通过与国外合作研究与交流,中国生物炭农用研究开始起步,并举办过涉及生物炭的学术会议,并且对生物炭改良土壤、肥料增效的研究获得了一些初步结果。但是,中国对废弃生物质热裂解生产生物炭工艺及参数与生物炭性质、特征缺乏系统研究;对生物炭性质和特征对全国不同生态区不同土壤的改良效果缺乏系统的、长期的研究;对生物炭与肥料复合及肥料效益改善也缺乏系统研究;对生物炭的碳固定及碳减排的作用还未足够重视。因此,中国应尽快转化生物质(尤其是废弃生物质)利用观念或方向,尽快转向以生物炭为主导产品,并将其农用的观念及方向来,加强全国生物炭联合研究,促进生物炭多赢效益的发挥,促进中国废弃生物质综合利用,土壤可持续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

目前,全球面临气候变暖、环境污染、化石能源资源枯竭及碳排放、以及土壤功能退化的诸多问题,而工业热裂解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并将生物炭农用于土壤可为这些问题提供综合的、平衡的解决方案。然而,目前生物炭商业化的生产与农用尚不多见,因此,中国应加强生物炭的研究及开发,为上述问题的综合解决提供技术和产品。

练一练:

1.生物炭的一举多赢战略主要在哪些方面?

2.生物炭生产原料有哪些?

3.生物炭国内外研究动向如何?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生物医药产业园建设状况分析 在政策和资本的双重刺激下,近年来,作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基地、助推器和加速器的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园也呈现出井喷之势。 在2015年4月10日起开始施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15年修订)》中,将生物医药列为“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的范畴之内。外资准入门槛的松动有望缓解长期困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钱荒”,同时将加快产业市场化竞争的进程,提升企业开放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事实上,从2010年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生物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至今,国家连续出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生物产业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生物类似药研发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一系列推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监管、审批、市场准入机制及创新的支持等配套政策不断成熟,为产业发展扫清了政策障碍。 随着政策刺激的逐步深化,各级政府及企业对生物医药领域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大量的资本投向了生物医药类产品的研发与生产制造领域。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生物产业产值的年增长率将高达20%,在相关领域的投资额将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这一领域也被业内视为利润回报最为丰厚的投资领域之一。 截至2014年6月,我国共设立215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114家国家高新区,其中很多园区都涉及生物医药领域,而省级以上的生物产业园数量则超过400个。 由于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在区域上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园区及企业形成了向经济发达地区、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发展的态势。 以上海、浙江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以北京、天津、山东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珠三角地区,凭借其强大的产业基础、研发技术、金融支撑、人才储备优势,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也是后发园区进行定向产业招商的重点区域。 海洋生物产业园区化趋势加快 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一、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 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到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a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y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陆续上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在基础设备,特别是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缩小,涌现出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最近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管理,已经有正式生产文号的企业正在按国际接轨要求准备GMP认证,目前已有4家通过了GMP现场认证。企业通过GMP认证不仅有利于产品在国内销售,而且有利于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全国约有80多家基因工程产品开发研究单位,通过大量生产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出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的骨干,为我国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突出的问题表现在研制开发力量薄弱,技术水平落后;项目重复建设现象严重:企业规模小,设备落后等几个方面。目前国内基因工程药物大多数是仿制而来,国外研制一个新药需要5~8年的时间,平均花费3亿美元,而我国仿制一个新药只需几百万元人民币,5年左右时间:再加上生物药品的附加值相当高,如PCR诊断试剂成本仅十几元,但市场上却卖到一百多元,因此许多企业(包括非制药类企业1纷纷上马生物医药项目,造成了同一种产品多家生产的重复现象。我国生物技术制药公司虽然已有200多家,但真正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30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二、“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一)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20%;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2010年内将减到6.5%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面对如此严峻的挑战,我国的生物制药业不能悲观消极地等待“狼来了”,而应把握机遇,利用我国的科研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多渠道筹集项目开发基金,增加科技风险投资,加强技术改革与创新能力,重视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新产品。

生物制药在中国之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生物制药在中国之现状、问题及解决策略 F1640201 瞿清辉716401910019 1国内外生物制药产业的现状 1.1国外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自1971年世界上第一家生物制药公司诞生以来,国外很多国家和地区都在发展生物制药产业,从目前来看,生物制药产业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目前已有超过1000家从事生物制药的企业,约占世界总量的2/3,每年的科研经费也超过了50亿美元,已经成功研发和正式投放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也有40多个,总的来说,美国在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面遥遥领先世界其他国家。欧洲在生物制药方面虽然整体落后于美国,但其发展势头迅猛,在生物制药的某些领域可以和美国平起平坐甚至超过美国。日本在生物制药产业上的发展速度也比较快,研发经费投入较多,部分公司的实力甚至超过美国和欧洲。除此之外,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印度等在国家政策引导下,不断吸纳世界范围内的投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生物制药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1.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现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经过了将近20年的发展,目前以基因工程药物为核心的研制、开发和产业化已经初具规模。据统计,目前全国注册成立的生物技术公司已经超过了200家,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吉林、山东、辽宁等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发达的地区。 虽然我国生物制药产业起步比较晚,但是我国非常重视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目前国家发展规划已经将生物制药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建设行业和高新技术的支柱产业来发展。许多地区已经建立了生物制药产业基地,有效地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总体而言,我国的生物制药产业未来充满希望,发展形势良好,必将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存在的问题 2.1产业结构不合理 截至目前,我国虽然已有200多家从事生物制药的公司,但是这些公司大多规模较小,大多是一些民营企业和外商企业,无法与国际大鳄相竞争,此外,市场陷入同质化竞争格局,另一方面,虽然这些公司打着生物制药的旗号但实际生产的生物药物所占比重并不高。更重要的是,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在整个制药产业中所占的比重约为7.36%,远低于全球生物制药业在整个制药行业所占的比重。 2.2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发达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经费用于生物制药的研发和生产,相比而言我国的投入远远不够。另外,从申请的生产专利来看,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申请的生物技术专利可以达到全部专利的50%以上,而我国申请的生物技术专利不足全部专利的1%。此外,由于我国生物制药缺乏核心技术,至今没有一个在技术和市场上有明显优势的产品,目前所畅销的药品还是十几年前开发的旧品种,新上马的生物制药企业还处于低水平重复建设阶段。 2.3生物医药系统平台建设不足 生物制药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长期性的平台建设和大环境建设的问题[4]。如国内资本市场不完善,生物制药技术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困难,限制了生物制药企业的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新研发的技术无法很快投入实际应用;专利保护不到位,生物制药领域浮躁作风现象严重;现行药品招投标机制、流通体制等不适应快速发展的生物制药产业等。所有这些问题都与生物医药系统平台建设水平不足有关,都严重制约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2.4产业规模小 2002年,美国30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的净销售额就达到5670亿美元。而我国生物产业规模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汇总

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格局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7-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深度分析及发展规划咨询建议报告》资料显示:目前,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现集聚发展态势,主要集中分布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中国等地区。其 中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占据主导地位。 图表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示意图 资料来源: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 1、美国 美国生物医药产业已在世界上确立了代际优势。即比最接近的竞争对手如英国、德国等生物医药强国,在技术和产业发展上,要至少先进两代以上。目前,美国已形成了旧金山、波士顿、华盛顿、北卡、圣迭 戈五大生物技术产业区。其中,波士顿、华盛顿和北卡罗来纳研究三角园分布在东海岸,旧金山和圣迭戈 分布在西海岸。 2、英国 英国是仅次于美国的生物医药研发强国,产业的科学基础是其他欧洲国家无法比拟的,在这一领域, 英国已经获得了20多个诺贝尔奖。在园区发展方面,英国剑桥生物技术园区现已成长为世界最大且从事最尖端科研的生物技术园区之一。目前,英国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伦敦、牛津、剑桥、爱丁堡等高等院

校及科研机构密集的地区。 3、印度 印度目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将生物医药与信息学不断融合,是印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一 大特色,已成为亚太地区五个新兴的生物科技领先国家和地区之一。印度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重视生物技术的研发,出台了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国内外的投资。目前,印度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班加罗尔、 浦那、海德拉巴、新德里、勒克瑙等地区。 4、日本 日本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起步晚于欧美国家,但发展非常迅猛。日本在2002年12月提出生物技术产业立国的口号,经济产业省出台了产业园区计划,积极推进产业园区的形成。形成了包含各种高科技的主 题园区18个,而其中的11个都是以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为重点的产业园区,如大阪生物技术产业园区、 神户地区产业园区和北海道物技术产业园区等。目前,日本的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京、北海道、关 西等地区。 5、竞争力分析 2016年10月,一项关于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国家)的生物制药行业竞争力及投资环境指标(Biopharmaceutical Competitiveness &Investment,BCI)的研究报告出炉,该报告是由PhRMA委托咨询公司Pugatch Consilium进行的。他们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方面不同的政策是影响生物制药竞争能力和投资环 境(BCI)的主要因素,那些出台支出鼓励创新的国家走在了生物制药领域的前列。 这项研究报告是从5个方面对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的BCI进行评分,满分是100分。5个方面包括:科技实力及基础设施,知识产权保护情况,临床研究情况和框架体系,监管体系,市场准入及资金供应。他们 的问卷的调查对象是各个国家生物制药公司的高层,这些人显然对生物制药的行情了解比较深入。问卷涉 及到上述5个方面共计25个问题(考虑到经济历史的原因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问题略有不同),每个问题的答案分四个等级可供选择,他们就是根据这些答卷来对各国的BCI进行评分。 图表主要经济体生物制药行业竞争能力及投资环境排名

生物制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物制药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生物制药技术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张溢峰 班级生物技术132 专业名称生物技术 学院名称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指导教师李文兰 提交日期 2016年1月15日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疗(使用γ- 干扰素基因对骨髓瘤的治疗)。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NMPs)可抑制肿瘤血管生长,阻止肿瘤生长与转移。这类抑制剂有可能成为广谱抗肿瘤治疗剂,已有3种化合物进入临床试验。 2 神经退化性疾病 现在利用生物技术治疗老年痴呆症、脑中风、帕金森氏病及脊椎损伤的药物,如胰岛素生长因子rhIGF- 1 目前已开始Ⅲ期临床实验。神经生长因子(NGF)和BDNF(脑源神经营养因子)用于治疗末稍神经炎,肌萎缩硬化症,均已进入Ⅲ期临床。全国每年中风患者大概60 万,每年死于中风患者达15 万。中风症的有效防治药物不多,尤其是可治疗不可逆脑损伤的药物更少,CerestaL已被证明能对中风患者的脑力有显著改善和稳定作用,已经进入Ⅲ期临床试验。 3 自身免疫性疾病 许多炎症由自身免疫缺陷引起,如哮喘、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狼疮等。我国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达4000 多万,每年花费巨额医疗费,很多制药公司正对这类疾病进行研究。如 Genentech公司研究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免疫球蛋白E用于治疗哮喘,已进入Ⅱ期临床;美国Cetor′s 公司开发出一种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TNF- α抗体,治疗的有效率达80%。还有的公司在应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如将胰岛素基因导入患者的皮肤细胞,再将细胞注入人体,使工程细胞产生全程胰岛素供应。 4 我国每年有接近一百万人死于冠心病,每年都要花费高额的治疗费。今后10年,防治冠心病的药物将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增长点。Centocor′s Reopro 公司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和恢复心脏功能取得成功,这标志着一种新型冠心病治疗药物的延生。随着基因组科学的建立以及基因操作技术的迅速发展,目前基因治疗与基因测序技术正在进行商业化开发,推动了治疗学的发展。转基因技术用于构造转基因植物和转基因动物,已逐渐进入产业阶段,用转基因绵羊生产蛋白酶抑制剂ATT,用于治疗肺气肿和囊性纤维变性,已进入Ⅱ,Ⅲ期临床。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动、植物将成为未来制药工业的另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二. 生物制药分类 生物药物的原料以天然的生物材料为主, 包括微生物、人体、动物、植物、海洋生物等。所以说,生物药物(或称生物技术药物)是集生物学、医药学的先进技术为一体,以化学、药学基因等高技术为依托,以分子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突破为后盾所形成的产业。生物药物按它的用途不同可分为三大类: 生化药物、生物工程药物和生物制剂。 然而也可以用别的方式来进行分类。其一,重组蛋白质和重组多肽药物:即利用DNA重组技术,将重组对象的基因插入载体,拼接后转入新的宿主细胞,构建成工程菌(或细胞),实现遗传物质的重新组合,并使目的基因在工程菌内进行复制和表达,最后将表达的目的产物纯化并做成制剂,得到重组多肽、蛋白质类药物。其二,重组DNA药物:基因治疗是指向靶细胞或组织中引入外源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 景 Revised at 2 pm on December 25, 2020.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 。 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讲解

课程名称:化学前沿 题目: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年级: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前言 (3) 1、生物炭的生产原料 (4) 2、生物炭的生产过程及其理化特性 (4) 3、生物炭对土壤的作用机理。 (5) 3. 1 生物炭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5) 3. 1. 1 生物炭对土壤容重的影响 (5) 3. 1. 2 生物炭对土壤孔隙度的影响 (6) 3. 1. 3 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的影响 (6) 3. 2 生物炭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7) 3. 2. 1 生物炭对土壤pH 的影响 (7) 3. 2. 2 生物炭对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影响 (8) 4、生物炭对土壤污染物环境风险的消减作用 (9) 4.1生物炭对土壤中N、P的持留 (9) 4.2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和固持 (9) 5、生物炭在农业上应用的模式 (10) 5.1炭基有机肥模式 (10) 5.2炭基有机-无机复混肥模式 (10) 5.3改良土壤的模式 (11) 5.4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模式 (12) 6、生物炭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价值分析 (13) 7、发展与展望 (13) 8、参考文献。 (14)

生物炭在农业中的运用 摘要 生物炭(Biochar)是在限氧或隔绝氧的环境条件下,通过高温裂解,将小薪柴、农作物秸秆、杂草等生物质经炭化而形成的,是一种碳含量极其丰富的炭。这种由植物形成的,以固定碳元素为目的的炭被科学家们称为“生物炭”。生物炭作为土壤改良剂、肥料缓释载体及碳封存剂备等运用越来越广。其农用的效益是多元化的,将生物炭农用已作为当前农业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生物炭、性质特点、农业、改良、应用现状、发展前景 Abstract: Biochar is an insoluble solid matter with high aromatization produced by biomass pyrolysis in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hypoxic conditions. In recent years,biochar is widely used in agriculture as a soil amendment and controlle release carrier for fertilizers. In order to boost the study and utilization of biochar in agriculture,this study summarized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properties of biochar and its effects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amount of microorganisms in soil,and growth and yields of crops. The fu-ture research issues were also suggested.Biochar has showed important roles in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mproving soil quality, increasing soil production, alleviating climate changes, and maintaining agro-ecosystem sta-bility. The prospect of biochar industria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was also proposed. Keywords:Biochar;Character;Agriculture;Improvement;Application status;Development prospect 前言 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年产作物秸秆8×108 t以上[1],而以作物秸秆为主的广泛存在的生物质Cbiomass)是制备生物质炭(biochar)的主要原料。生物质炭是由生物质在完全或部分缺氧的条件下经热裂解、炭化产生的一类高度芳香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概况 (2010-10-21 18:00:05) (一)国内外生物技术发展动态 1、国际生物技术发展现状生物技术是近 20 年来发展最为迅猛的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农业、医药、轻工食品、海洋开发、环境保护及可再生生物质能源等诸多领域,具有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特征,对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影响。近 10 年来,生物技术获得突破性发展,生物技术产业产值以每 3 年增长 5 倍的速度递增,以生物技术为重点的第四次产业革命正在兴起,预计到 2020 年,全球生物技术市场将达到 30,000 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生物技术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其增长速度大致是 25%-30%,是整个经济增长平均数的 8-10 倍。在生物技术制药领域,包括基因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医用诊断试剂、活性蛋白与多肽、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药用动植物细胞工程产品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生产的生物保健品等研究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其中与基因相关的产业发展最强劲。全球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占生物技术产品市场的 70%以上,占药物市场的 9% 左右,以高于全球经济增长 5 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发展,仅单克隆抗体市场销售额就达 40 亿美元。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已经成为各国政府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高新技术培育的农林牧渔新品种、兽用疫苗、新型作物生长调节剂及病虫害防治产品、高效生物饲料及添加剂等已推广运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996 年,全球转基因作物才 170 万公顷,以后逐年直线上升,到 2004 年已经达到 8100 万公顷,8 年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增加近 48 倍。照此增长速度预计 2010 年世界范围内 50%的耕地将种植转基因作物,2020 年将增至 80%。尤其是抗虫、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推广,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经济效益极为显著。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 1995 年仅 7500 万美元, 1997 年达 6.7 亿美元,2002 年为 45.2 亿美元,预计到2010 年将达 200 亿美元。本文章来自生物科学博览网站,欢迎您的光临食品生物技术产业产值约占生物产业总产值的 15-20%,目前国际市场上以生物工程为基础的食品工业产值已达 2500 亿美元左右,其中转基因食品市场的销售额 2010 年将达到 250 亿美元。此外,保健食品行业是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市场增长迅速。环境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工程学、环境学和生态学交叉渗透形成的新兴边缘学科,是 21 世纪国际生物技术的一大热点。环境生物技术兼有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的特点,在环境污染治理与修复、自然资源可持续再生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能源生物技术主要目标是利用生物质能源。生物质能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能源,是仅次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而居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第四位的能源。目前,全球储量为亿吨,相当于 640 亿吨石油。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开发研究计划,如日本的阳光计划、印度的绿色能源工程、美国的能源农场和巴西的酒精能源计划等,主要是开发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汽油。尽管生物质液化燃料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市场份额还不大,但由于岂疫有环保和再生性特点,前景非常广阔。 2.国内生物技术发展现状我国政府一直把生物技术作为重点支持的战略高技术领域,提出了“加强源头创

生物制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生物制药发展现状及未来方向 生物制药就是把生物工程技术应用到药物制造领域的过程,其中最主要的是应用基因工程方法(利用克隆技术和组织培养技术),对DNA进行切割、插入、连接和重组,从而获得生物医药制品。生物药品是以微生物、寄生虫、动物毒素、生物组织为起始材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高纯化技术制备并以生物学技术和分析技术控制中间产物和成品质量制成的生物活化制剂,包括菌苗、疫苗、毒素、类毒素、血清、血液制品、免疫制剂、细胞因子、抗原、单克隆抗体及基因工程产品(DNA重组产品、体外诊断试剂)等。目前,生物制药产品主要包括3大类: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其在诊断、预防、控制乃至消灭传染病,保护人类健康延长寿命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 生物制药发展状况 生物医药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国内外制药企业纷纷进军生物制药行业。目前,美国有1300多家生物技术公司,占全世界总数的三分之二,生物技术市场资本总额超过400亿美元。年研究经费50亿美元以上,正式投入市场的生物工程药物功多个,已成功地创造出35个重要治疗药物。欧洲在发展生物药品方面进展较快。英、法、德、俄罗斯等国在开发、研制和生产生物药物方面成绩裴然,在某些生物技术领域甚至超过美国。日本在生命科学领域亦有一定建树,目前已有65%的生物技术公司从事生物医学研究,日本麒麟公司在此方面处在世界前列。新加坡最近宣布划出一块科技园区并投入大量资金。默克、盘山都、葛兰素-威康等一批实力雄厚的超大型跨国公司也开始加盟生物药品的开发。199 9年化学制药公司通过并购形式将资本输入生物技术领域后,使生物技术领域的购并金额达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了一倍。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小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目前,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有乙肝疫苗、干扰素、IL2、GCSF、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重组人胰岛素等16种。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IL3等十几种多肽药物正在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单克隆抗体研制已进入临床,B型血友病治疗已取得初步疗效。重组凝乳酶等40多种基因药物正在进行研发。国产α干扰素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γ干扰素已具备向国外技术转让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据有关部门预测,未来我国生物技术药物,年增长率不低于25%,年总产值将超过20亿元人民币,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生物技术药物研究的领域主要有反义药物、凝血因子、集落刺激因子、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治疗药物生长因子、人生长激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单克隆抗体、重组可溶性受体、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疫苗等。 2 生物医药的发展方向 在欧美市场上,针对现有的重组药物进行分子改造的某些第二代基因药物已经市,如重组新钠素、胞内多肽等;另外,重组细胞因子融合蛋白、人源单克隆抗体、细胞因子、反义核酸以及基因治疗、制备抗原的新手段、新技术、转基因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现代生物制药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探讨 通常研究人员会将各个领域的学科进行综合,对他们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和深究,这样可以研制出许多新的药物,用于解决医学尚不能解决的疾病问题。因此,可以有效地延长人们的生命,使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了。另外,也可以使人们的生活环境得到改善,减少对人类的影响。研究出来的新的技术将会加快医学对药物的快速鉴定,将传统的医学技术和药物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的新的医学技术,将会非常利于制药业的发展,前景也会非常的广阔。 标签:生物制药技术;发展现状;医学技术 1 引言 与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生物制药业相比较下,我国的生物制药工业起步还是比较晚的,发展也相对而言比较滞后。不过,我国的市场非常的庞大和完善,在这种背景的影响下,我国生物制药业也将会面临着可观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政府一直关注在生物制药这一领域,并给于了政策和经济上的扶持。所以,未来我国的生物制药业将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非常重要的行业。在传统的发展情形中,我国生物制药业已经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但是,目前正处于一个发展平稳期,所以目前的问题是我国生物制药业面领着一个非常严峻的考验,若想突破这一瓶颈,得到更加美好的发展,就应该乐观的面对这样的考验,对问题进行深度和广度的研究,并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才会取得更加美好的成绩。 2 生物制药的原理和技术 对于“生物制药”这一名词,或许大家会感到陌生,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生物的活体进行生产药物的方法。有时候也可以利用转基因的动物或植物的活体来作为反应器,进而加工药物。比如利用转基因的玉米活体来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源抗体。但是生物制药具体指,用微生物学,医学,化学,生物学等不同学科领域所包含的原理和技术方法,来制造出能够治疗,诊断或者预防的药物产品。之所以大家对生物制药感到陌生是因为生物制药是一种新的技术,不过生物制药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规模也在逐渐扩大。生物制药的发展已经经历了半个世纪左右,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生物制药技术组成是DNA重组,现在是抗体,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为人类的健康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到目前为止,生物制药依然是医学领域最高的技术水平,专家预测,未来会有非常好的发展空间。我国的生物制药技术起步相对比较晚,因此与国际的领先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我国正在加大这个领域的投入,并且建立生物制药基地。以我国目前的药物生产情况来看,将近百分之五十以上的药物属于生物制药,生物制药简单的操作和高效率,经济成本低的特点将会有良好的市场发展空间。 3 生物药物的分类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我国生物医药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一)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863”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到了国外有的我们也有,目前已有15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制中的约有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随着国产生物药品的陆续上市,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不仅在基础设备,特别在上游、中试方面与国外差距缩小,涌现出大批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最近我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GMP 管理,已经有正式生产文号的企业,正在按国际接轨要求准备GMP认证,目前已有四家通过了GMP现场认证,通过GMP认证的企业在软件和硬件方面又上了一个台阶,不仅有利于产品的销售,而且有利于产品开拓国际市场。全国约有80多家基因工程产品开发研究单位。通过从上游、中试、正试生产过程的大量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培养和锻炼一大批从事生物技术的骨干,为我国21世纪生物技术领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目前,国内市场上国产生物药品主要是基因乙肝疫苗、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G-CSF (增白细胞)、重组链激酶、重组表皮生长因子等15种基因工程药物。T-PA(组织溶纤原激活剂)、白介素--3、重组人胰岛素、尿激酶等十几种多肽药品还进行临床Ⅰ、Ⅱ期试验,单克

生物炭

化学前沿论文 论文题目:生物炭的应用(综述) 课程名称:化学前沿 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 学生姓名:陈枭 学号:1208110312 指导老师:张朝 2015年7 月28 日

生物炭的应用(综述) 摘要 近年来,随着南美亚马逊流域考古发现黑土(black earths)及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了解到生物炭不仅能改变土壤的pH、改变土壤的有机质及土壤的水分,还能改变不同农作物的形态特征,并且能提高全球粮食安全保障,它更能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本文将从生物炭的元素组成及其物理化学性质;生物炭的制备和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生,物炭对作物物态特征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人们对生物炭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重视,从而减少因对生物炭的生产及农用重视程度不够而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并且用废弃生物质生产生物炭,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关键词:生物炭、物化特征、影响、展望。

Application of biological carbon (review)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South American Amazon River Basin earths black (black earths) and its in-depth study,To understand the biological carbon can not only change the soil pH, soil organic matter and soil moisture, it can also change 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crops, and can improve global food security, it can mitigate global climate change. The from the biological carbon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 prepared and on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ffects, carbon on state characteristics of crops and nutrient absorption effect were reviewed, so that people of biochar has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recognition, thereby reducing the result of biochar production and agricultural utilization degree of attention is not enough to cause resources wasting. And the use of waste biomass production of biological carbon, to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ath. Key words: biological carbon, physical and 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and Prospect.

中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及前景

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现状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年代初才开始将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在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国家“”高技术计划的大力支持下,使这一领域发展迅速,逐步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差距,产品从无到有,基本上做至了国外有的我国也有,目前己有种基因工程药物和若干种疫苗批准上市,另有十几种基因工程药物正在进行临床验证,还在研究中的药物数十种。国产基因工程药物的不断开发生产和上市,打破了国外生物制品长期垄断中国临床用药的局面。目前,国产干扰素α的销售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了进口产品。我国首创的一种新型重组人γ干扰素并已具备向国外转让技术和承包工程的能力,新一代干扰素正在研制之中。 我国目前登记在册的生物技术企业共有家,但其业务真正涉及到基 。 取得基因工程药物生产文号的不足家。全国生产基因工程药物的公司总销售额不及美国或日本一家中等公司的年产值。企业规模过小,无法形成规模经济参与国际竞争。 “入世”以来对我国生物制药行业造成的冲击 ⒈进口生物药品的冲击 从进口关税的角度看,以前制剂药品进口的关税为目前关税已经逐步下调,估计年内将减到的水平。关税的下调使得国内的生物制药企业将失去靠关税政策保护下的竞争力。 ⒉外资企业直接进入带来的冲击 世界上很多生物制药企业都已直接或间接进入我国市场,它们不仅将自己获得批准的药品迅速来中国注册,同时将生产线建在中国境内生产,有的还将新药开发的临床试验移到中国境内来完成,这对国内相关企业造成很大的威胁。 ⒊国外新药开发的冲击 生物制药是一个需要高投入的新兴行业,年美国对生物工程的风险投资已超过亿美元,而且每年追加的投资都在亿美元以上。我国在生物制药研究上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新产品的研究上极其缺乏竞争力,新药开发进程缓慢。在国外,一项基因工程药物的研制就需耗资亿美元甚至更多,而我国十几年来对生物制药的总投入还不到亿元人民币。一但国外竞争对手抢先申报药品专利权,就会使国内的前期开发投资落空。 ⒋外国公司市场开发的优势 一个基因工程新药的市场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资金投入。由于欧美一些公司强大的资金实力,可以在市场开发上投入巨额资金,做大量的产品宣传,并可以在长时间不盈利的情况下继续生存,这是中国公司所无法相比的。 ⒌知识产权的纷争 由于我国国力有限,对新药研究开发资金投入不足,目前除科兴生物技术公司干扰素外,国内生产的大部分基因工程药物都是模仿而来,这将潜伏着巨大的危机。年以来,随着国外高科技产品在国内申请专利,欧美国家来我国申请专利越来越多,如、、、等。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发展方向 ⒈中草药及其有效生物活性成份的发酵生产。 ⒉改造抗生素工艺技术。 在目前各类药物中,抗生素用量最大,应研究采用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技术和传统生产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优良菌种,研究并尽快使用大规模生产技术——表霉素酰化酶固定技术工艺生产半合成表霉素。还应加快应用现代生产技术生产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生素。 ⒊大力开发疫苗与酶诊断试剂。 这方面我国已有一定基础,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 ⒋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

浅谈生物制药行业现状与就业前景

题目:浅谈生物制药行业现状与就业前景 班级:12G20专 姓名:赵蕾 学号:12130902014

摘要:生物制药技术(biotech drugs)又称为生物药物技术(biopharmaceutice)本文较为简略的介绍了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和我国生物制药产业与国际的差距以及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趋势,及就业前景。 关键词生物制药产业现状发展方向就业前景 一、何为生物制药 生物制药是指运用微生物学、生物学、医学、生物化学等的研究成果‘从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体液等’综合利用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生物技术、药学等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制作的一类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的制品。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联合生物伦理中心日前进行的一项研究列出十大改善人类健康的生物技术,其中便有四项与生物制药密切相关。我国863和973计划都将生物技术纳入重点资助领域,生物制药产业化步伐正在加快,生物制药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将来制药领域20%-30%的化学工艺过程将会被生物技术过程所取代,生物技术产业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之一,生物制药将成为21世纪的重要化工产业。 二、我国生物制药现状 2.1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生物技术创新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使中国生物制药行业保持强劲发展势头。前瞻产业研究院2013-2017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2003-2010年中国生物制药行业销售收入年复合增长率达21.52%,2013年行业产销规模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速超过47%。 2.2 .我国生物制药企业格局 中小型生化制药企业。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主要生产脏器制品和生化药物,如从猪胰脏中生产胰酶和胰岛素,从猪脑垂体中生产后叶针、缩宫素和加压素等。代表企业为生产肝素钠和各种治疗酶的常州干红生化制药公司。 大型微生物制药企业。以发酵工程和酶工程为主体,大批量生产抗生素、有机酸、维生素和氨基酸类药物,代表企业为生产青霉素、72ADA和万古霉素等的华北抗生素制药厂。现代生物工程制药企业。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有300多家单位从事生物工程研究,有200余家现代生物制药企业,50多家生物工程技术开发公司,如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三九宜工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原料药产业。主要从事生物药物原料药的大宗生产,主要产品有: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抗生素和核酸类原料药。天然生化药品及其制剂产业。主要从事天然存在的生化试剂生产。生物制品制造业。主要经营生物技术药物、一秒和血液制品以及临床诊断制剂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2010-12-06;修回日期2010-12-13 [作者简介]陈温福(1955—),男,辽宁法库县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稻作科学研究和生物炭技术开发与 应用研究;E -mail :wfchen5512@yahoo.com.cn 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 陈温福,张伟明,孟 军,徐正进 (辽宁生物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沈阳110866) [摘要]对生物炭研究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产业化前景进行了综合分析与评述,重点阐述了生物炭在能源、 环境、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与重要作用。认为生物炭在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固碳减排、保障能源安全和粮食安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提出了以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基础的生物炭研究发展方向、建议和产业化开发与应用的技术途径。为推动生物炭工程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生物炭;气候变化;能源替代 [中图分类号]TK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742(2011)02-0083-07 1前言生物质炭化技术是公认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 可行技术措施之一,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生产成本低、 生态安全、无污染、可大面积推广等显著特点。生物质炭化后产生的生物炭应用于生态与环境领域,可以固碳减排,是一种有效的“碳汇”技术,与农、林业相结合,可解决农林废弃物污染与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生物炭施入农田,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应用于能源领域,可成为替代煤、石油、天然气的清洁能源。生物炭进一步加工成活性炭,可用于重金属污染吸 附、 水质净化等。生物炭的综合利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解决可持续发展、节能降耗、环境保护与治理等领域面临的复杂问题,有助于构建低碳高效经济发展模式,对保障国家环境、能源、粮食安全意义重大。适逢国家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笔者针对现阶段生物炭在农业、环境、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与开发进展作简要的综述,以期为促进生物炭产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 2生物炭应用技术研究概述 到目前为止,“生物炭”还没有十分确切的定 义。但广义上可以认为是黑碳的一种,通常是指以 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质资源为基础, 利用特定的炭化技术,由生物质在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炭质。国外将其定义为biochar [1] , 一般指生物质如木材、农作物废弃物、植物组织或动物骨骼等在缺氧和相对温度“较低” (<700?)条件下热解而形成的产物[1,2] 。常见的生物炭包括木炭、竹炭、秸 秆炭、稻壳炭等。它们主要由芳香烃和单质碳或具有石墨结构的碳组成, 含有60%以上的碳元素,还包括H 、 O 、N 、S 及少量的微量元素[3]。生物炭可溶性极低,具有高度羧酸酯化和芳香化结构[4,5] ,拥有 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6] 。这些基本性质使其具备了吸附力、抗氧化力和抗生物分解能力强的特性,可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能源、环境等领域。图1为生物炭微观结构,采用“颗粒炭化炉”生产新工艺制备的生物炭保留了完整的孔隙结构。炭的制备是人类在长期生产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项古老的实用技术,历史悠久,应用广泛。最常见的制炭方法是将杂草、秸秆、枯枝、落叶等堆积起来, 3 82011年第13卷第2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