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以引导学生的学习。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已经非常普遍,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所以,分析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功能、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通俗地讲,情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营造的教学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

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来重点分析教学情境的

功能、种类、常见误区和创设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三种功能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三种功能是相互递进的关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

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

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这是教学的第

一步,但是,仅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激活学

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质量的学习才能持续展开。当代学

习论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激发起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获得某种成

就的学习需求),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

方面,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的良性循环。其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

任务本身,是一种求知的欲望,由于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

的动机。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当一个

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就有可能以它来

推动自己的学习。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学习能力或工作能力

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它并非直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而把成就看做是

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是一种外部动机。如魏小山老师的《声音的采

集与加工》(见例1)中自己制作的女声版翻唱歌曲和变调的男声版歌曲,以及不同难度系数的学习任务的引入,激发了学生通过完成学习任务展示

自我风采和能力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辈(如家长、教

师等)或同伴的赞许、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和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

也是一种外在动机。当然,同一个教学情境可能同时具有激发三种成就动

机的功效。

例1.激发自我提高的内驱力的情境:魏小山老师《声音的采集与加工》节选

但是,激发学习动机也并非教学情境的全部追求,作为一个以培养学

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活动,教学情境还应有促进迁移的功能。传统的信息

技术教学常常是“去情境”的,即将知识和技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来,

进行概括性的知识学习或技能训练,使得学习结果难以自然地迁移到真实

情境当中。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

学习过程的“情境化”,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再适当“去情境”,获得一些抽象的技术思想和方法,然后再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所

学知识和技能去解决情境中所包含的问题。如此一来,在“情境化——去

情境——情境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才能得以自然地迁移与深化,从

而有效增强学习的实际效用,做到学有所用。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六种形态

根据不同表现形态,可以将情境分为悬念、问题、任务、演示、故事、游戏等。

1.悬念情境

悬念情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

科学性、新颖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探索活动的各种疑问。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悬念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新的思维境界,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层次思考与探究。

例2.刘卫青《复制和粘贴》节选

在教授“复制和粘贴”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谁能1

分钟打1000个字?”学生们一听,有的张大了嘴巴,有的无奈地摇头,

有的在凝神思考,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紧接着说:“其实,你们每个

人都能1分钟‘打’1000个字,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学生听了更惊奇,一个个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听讲,继而引出“复制和粘贴”的学

习内容。

2.问题情境

1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将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解决问

题的热情,目的在于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

例3.陈晓红《算法思维的培养与问题求解的结合——递推问题教学

设计》节选

一个人把一对小兔放在四面都围着围墙的地方,假定一对小兔子经过

一个月以后就能够长大成为一对大兔子,而一对大兔子经过一个月后又能

够生出一对小兔子。问一年后总共有多少对兔子?从问题出发,引导学生

以月为单位考虑每个月兔子的对数,并能画出兔子的繁殖情况图,进而引

出菲波那契(Fibonacci)数列和递推算法的学习。

3.任务情境

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

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

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

例4.潘吉光《出租车计价器程序的设计——IF语句的教学》节选

教师:“同学们坐过出租车吗?”

学生:“坐过”,学生异口同声。

教师:“注意过出租车的计价器吗?”

学生:“注意过!”

教师:“好,现在请一位同学描述一下我们当地的出租车是如何计费的。”

学生甲:起步价(2公里以内)5元;超出2公里外,每公里1.4元。

教师:“好,说明大家对计价器是比较熟悉的。那我们能否编一个计

价器程序呢?也就是当我们给它一个路程值,让它自动算出车费。”

4.演示情境

演示情境一般是通过教师或学生的操作演示,或者展示实物、播放多

媒体作品等,培养学生观察与思考的习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演示

过程中产生的现象及要领等产生好奇,并生成新的求知动机。

5.故事情境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经历,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情趣

和寓意的故事情境,以故事的形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不仅能够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发挥学生的想

象力。

例5.施慧《用智能工具处理信息》节选

讲述几种与智能工具应用有关的故事。第一:用电脑播音王播放霍金

的故事;第二:展示田甜及其作品《再生翼》。

6.游戏情境

游戏活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好形式。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

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例6。也

可以采用计算机小游戏的方式,如让学生玩《找字母》游戏,然后分析这

个游戏,提出循环的概念。

例6.边楚女《对分查找算法及程序实现》节选

(1)热身:游戏(2分钟)。教师展示一件特色物品,让一个学生来

猜这个物品的价格,其他学生只需要根据这个学生猜出的价格提示“高了”或是“低了”,如果学生能在五次内猜对这个物品的价格,就把这件物品“赠送”给他……

(2)讨论:你觉得怎么样猜可以猜的快一点呢?有什么技巧吗?你从

这个游戏当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钟)

(3)教师引导:这个世界不是缺少问题,而是缺少发现,其实在这个

游戏的背后,含有一个非常经典的算法。引出对分查找的概念。

当然,上述教学情境的分类只是相对的,在具体的运用中,我们可以

根据教学需要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从而有效实现情境的功能。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三个误区

1.离

离,指创设的教学情境游离于教学主题、教学过程之外,喧宾夺主,不仅不能发挥情境的功能,甚至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干扰因素。实践中有三种层次的游离,一是“形离神也离”,这是比较低层次的游离,在教学中较易避免;二是“形离”,指情境内容的表现形式与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兼容”,无法进行迁移,如例7;三是“神离”,形式上好看,但貌似神离。

例7.一堂递归算法课

某位教师在上递归算法课时,通过列举和演示“镜子里照镜子”等诸多生活事例试图让学生理解递归的含义,但是,要理解递归算法,需要的是可以数学模型化的情境事例,而“镜子里照镜子”等事例并不能数学模型化,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递归的含义,不能发挥其教育功能。因此,情境创设在贴近学生经验的同时还特别需要贴近教学内容的特点。

2.假

从情境表现形式的真实性角度看,教学情境还可以分为现实情境与虚拟情境两类。现实情境主要是指以实实在在的物体原型或真实事情为主的情境。教师在课堂上所展示的教学实物、讲述的真实故事、播放的真实视频等都是现实情境,学生凭借自己的视听感官可以直接感知。虚拟情境主要是指将一些由于成本高、难度大,或者真实世界难以观察到的微观世界的内容以仿真的方式直观展示给学生的一类情境。两类教学情境都有各自的适用对象和使用价值,但是,一旦两类情境出现错位,假情境便不可避免。其一,如果创设的现实情境不是现实,脱离生活实际,甚至有悖生活

常理,是教师生硬编造的,那么,这样的虚假情境不但不能有效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这是为人师者精心设计出的“谎言”。其二,如果创设的虚拟情境无需虚拟,即虚拟情境原本完全可以用

现实情境替代,将导致虚拟情境异化为虚假情境。

例8.某教师《递归算法的实现》节选

师:上课之前我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平时你们上体育课是怎么报数的?

生:1、2、3、4、5……

师:除了队列中第一位同学报1以外,每一位同学报出的数字是怎么

得出来的?(推算!)(请看报数视频1,问你们报数是不是这样?)师:黑板板书“推算→最后一位同学所报的数是前面同学一步一步推

出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用的递推算法。

师:今天我给同学们介绍一种你们没见过的报数方式(请看报数视频2)

师: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视频(这个报数方式,被问的同学将问题推

下去→一步一步地推→底端→答案一步步地返回一直到结束),这就是本

节课我们学习的递归算法思想。

【评析】这是一堂优质课中的演示情境,应该说教师是花了心思认真

思考的,他把报数的两种方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进行比较,从而引出递归

的概念。遗憾的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思路由于采用视频录像演示,使得教

学情境的效果大打折扣。如果教师在课堂内随机选择四、五位学生演示两

种报数方法,学生的感受将更真实、生动、深刻,也能节省情境创设的成本。

3.繁

“繁”常有两种表现:其一,从教学情境的内容看,所设计的情境情

节冗长、复杂,出现了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直接增加了学生的认

知负担,且冲淡了教学的主题;而教学情境冗长会挤占过多的课堂时间,

导致课堂教学效益下降,又间接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二,从教学情

境设计过程看,教师花费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编造情境,直接增加了教师

的工作量,如录像制作等。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四个原则

要充分发挥情境的功能,避免情境创设过程中常见的误区,如下原则

值得遵循。

1.真实性原则

传统的技能训练式的教学,其最大的不足就是将知识和技能从实际应

用的情境中剥离出来,成为抽象、空洞的概念、规则、操作方法。而脱离

真实情境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常常“沉淀”为不具备实践作用的“惰性知识”或“惰性技能”。创设教学情境正是为了避免传统教学脱离真实生活的窠臼,强调按照真实的生活情境来改造教学,使学生对情境所涉及的人和事

产生移情作用,产生学习的沉浸效果,主动地建构知识。可以说,真实性

是教学情境的生命所在。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留心收集、积累能

设计或利用成为教学情境的事件、信息,把生活融入教学,使教学面向生活。由此可见,真实性原则必然要求情境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这样才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已有经验,唤起学生的学习愿望,并以此作为出发点,

更好地改造和拓展学生的已有经验。切不可片面理解“真实性”的含义,

选取来自实际但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实例,导致学生在理解情境的过程中,要补充过多的相关知识,浪费时间和精力。

2.针对性原则

3.经济性原则

创设教学情境本身并不是教学的终极目的,因此必须充分考虑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恰当把握情境设计和运用的时间。过于繁琐复杂的教学情境不仅占用过多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易造成课堂教学内容主次不清,扰乱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的选择性知觉;在创设情境时,也要考虑投入产出比,避免增加教师自身的负担。

4.趣味性原则

一个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引起学生愉悦的学习感受,保证有质量的学习过程。因此,趣味性也是情境创设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当然,不同的年龄阶段,思维水平和兴趣点都有很大变化,例如,对于小学生来说,一个动画片场景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对于高中生来说,却不免有小儿科的嫌疑,因此,需要在贴近学生经验的同时,抓住他们感兴趣的事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情境创设是一种教学策略,通过设计真实或虚拟的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真实情境创设 1. 模拟真实生活场景: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场景,如购物、餐厅点餐、制作海报等,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运用信息技术知识解决问题。 2. 制作产品或解决现实问题:可以给学生一个任务,如制作一份电子课件、设计一个网页、寻找解决某个实际问题的方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知识。 3. 利用校内资源: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如图书馆、实验室、电脑房等,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1. 使用虚拟实验: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使用模拟软件或在线虚拟实验平台,让学生进行虚拟实验,如模拟电路实验、计算机网络配置实验等,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实践和探索。 2. 利用模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如利用Word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文档编辑、Excel 模拟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等,通过模拟操作,加深学生对软件功能和操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3.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查询、数据收集和分享交流等活动,如通过搜索引擎查找相关资料、利用平台进行在线协作等,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跨学科情境创设 1. 结合语文:可以将信息技术和语文教学相结合,进行课文的电子化编辑和排版、作文、诗歌创作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语文素养。 2. 结合数学:可以将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相结合,进行统计、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是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发展方向。在语文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研究,符合他们求知、求参与的心理需要,符合儿童好玩,好表现的心理特点,符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探索创造精神、促进学生主动性发展的需要。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教学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根据少年儿童乐于接受形象化教育的特点,恰当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鲜明的画面构图、逼真的形象、丰富的色彩、美妙的音响效果,再现具体感人的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从而激发他们产生共鸣,接受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利用信息技术参与语文课教学,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利手段。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创设对话情境,借助信息技术创设关联的对话情境,使学生由情入境,情境交融,在情境出现

时,教师伴以语言描绘,这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着一定的导向性作用。教师可借助声音、视频等多媒体形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与文本内容、教师进行对话,提高他们感知的效应。例如,在组织学生研究《静夜思》时,教师会先让学生欣赏《静夜思》课件中的朗诵,充分利用多媒体元素,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然后让学生自主诵读,既可以根据多媒体提供的材料进行自主研究,也可以通过《静夜思》课件欣赏、诵读。此课件具有良好的互动性,学生可选择配图、配乐朗诵欣赏或对照古诗内容配乐朗诵。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诵读比赛,让学生自由发挥。如此一来,研究效果自然能得到大幅提高。 教师还可以创设故事情境,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生动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研究欲望。例如,在研究《小兔子乖乖》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式呈现小兔子的形象,再现小兔子的成长历程,让学生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意识地营造情境、创造学习氛围的教 学策略。它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和场景,引导学生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的效 果和趣味性。以下是几种情境创设策略的介绍: 1. 角色扮演策略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我们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将学习的内容与实际生活情境相 结合。比如,可以设定一个虚拟的办公场景,在这个场景里,学生会扮演公司的员工,学 习如何使用办公软件、电子邮件等工具。这样,学生们将在真实的情境下体验办公室工作 流程,增强他们对信息技术应用的理解和熟练度。 2. 任务驱动策略 任务驱动策略是通过提出任务来打破传统信息技术课的枯燥乏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这样的任务可以是找到一位历史名人的照片,制作一本菜谱,或者是 设计一个行业广告海报等。在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搜索、组织、分析信息、进行创意 设计等,从而深化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3. 游戏化策略 游戏化策略是将游戏元素与信息技术课程相结合,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比如,通过设计类似于“猜图谁是我”、拼图等游戏活动来增强学生对于数码图像的认知。也可 以借助信息技术领域的知名游戏,如“Minecraft”或“Scratch”,让学生利用游戏工具 实现创意、探索信息技术。 4. 个性化学习策略 个性化学习策略是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方法。通过了解学生的兴趣、特长和需求,为他们设计针对性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及满意度。这个 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可以实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一些有音乐、延展性较强的学生,可 以用音乐软件学习音频处理,也可以让他们通过网络流行歌曲的剪辑来实践音频处理的技能。 总之,情境创设策略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非常实用的一种方法。在应用时,需 要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创造出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场景,使学生能够深入 了解和实践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 创设教学情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学习兴趣;思维能力;情感共鸣;语言文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大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激起学生与文本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能营造轻松、自由的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对学习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内容,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针对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知识转化成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寓教于乐,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每一位教师探索的永恒主题。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特点,结合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创设新颖、巧妙的情境,积极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主动性学习提供多种多样的启发性空间,引导学生实践、思考、探索、交流。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要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所谓思维空间和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学生引入与问题有关的思维情境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要精心设计和选择能力培养的迁移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思维训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三、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能激起学生与文本情感上的共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将文本中的问题、故事等情境变得直观,学生如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课文所描述的意境,以此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与文本情感上的共鸣。对小学生来说,情感在认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刺激和激发作用,丰富的情感刺激对其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更能够给学生以直接的教育。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可以通过“小壁虎向谁借尾巴和借到尾巴没有”这两个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小壁虎断尾巴的过程,然后边看大屏幕边听课文配乐录音,激发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情感共鸣。这样,学生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懂得了小鱼、老牛、燕子为什么不借给小壁虎尾巴的原因,从而明确了不同动物的尾巴有不同的作用以及小壁虎的尾巴具有易断性和再生性的特点。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需要创设一个学习情境,以引导学生的学习。目前,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已经非常普遍,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 所以,分析信息技术教学情境创设的功能、问题就显得非常重要。通俗地讲,情境就是为学生参与学习营造的教学环境。一个优化的、充满情感和 理智的教学情境,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教学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 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教学案例来重点分析教学情境的 功能、种类、常见误区和创设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三种功能 一个理想的教学情境应具备三种功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促进迁移。三种功能是相互递进的关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 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状态,就急于传授,那么这 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活动就会带来疲倦。” 因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感官上的愉悦或惊奇,这是教学的第 一步,但是,仅停留于这一步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激活学 生的学习动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有质量的学习才能持续展开。当代学 习论认为,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激发起学习者的成就动机(获得某种成 就的学习需求),包括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三个 方面,形成主动学习、自主建构的良性循环。其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 任务本身,是一种求知的欲望,由于满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 的动机。认知内驱力既与学习的目的性有关,也与认知兴趣有关,当一个 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就有可能以它来 推动自己的学习。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学习能力或工作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现代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科技创新能 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能够让 学生在一个具有真实感和参与感的情境中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本文将介绍一些小 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1. 创设真实场景情境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有关的真实场景情境,来增强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例如,在教授计算机基础操作时,可以以学生的家庭或课堂环境 为背景来进行操作演练,让学生通过实践掌握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 堂中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学科有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在具体实例中感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 2. 引入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情境创设的重要一环,它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 教师可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设定一些与情感相关的任务,如制作一张生日贺卡、制作一个 小小宣传手册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情感的渲染,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3. 利用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资源是信息技术课堂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教授多媒体制作时,可以引入一些具有趣味 性和创新性的视频素材,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从而更好地掌握 技术操作。 4. 借助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一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与学科相关情境的教学策略,教师可以借助角 色扮演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例如,在教授网络安 全知识时,可以让学生扮演网络管理员或黑客等角色,通过实践来掌握和应用相关知识。 综上所述,情境创设是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有利于增 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 活运用情境创设策略,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学习环境。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兴趣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绪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引导学生对数学具有良好的兴趣和动机,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和享受,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创设情境就是教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据教学目标创设形象生动、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情境的创设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它能将有时难以表达甚至根本不能用语言完整而准确地表达的图形、图象的运动信息以及一些抽象的理论、复杂的空间结构,通过文字、图形、三维动画、视频图像、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创设生动直观的情境,给学生带来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 比如,在认识“角”一课时,可以以“大雁南飞图”入手来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从大雁不断变换的队形中,放大大雁的“人”字形轮廊线,引入本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角”,为学生认识“角”提供了生动的可感知的原生态材料。教学实践证明,用图文并貌、生动形象的信息技术,创设现实情境,比单调的教学手段,更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因此,在课堂的导入环节,精心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在兴趣的驱动下,主动获取知识。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往往被学习兴趣所左右,而数学本身是枯燥无味的,很多学生怕上数学课就是因为数学课太单调。信息技术具有特殊的声、光、色、形,通过图像的翻滚、闪烁、定格、色彩变化及声响效果等,使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枯燥的数学生动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可使学生对客观情境获得具体的感受,激起相应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例如:教学《认识左右》时,一开始就展示一段动画: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走到一交叉路口,不知如何走。这时,唐僧叫孙悟空与猪八戒去问路,孙悟空上前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右”走;而猪八戒回走问路,行人告诉他向“左”走。两人回来时,孙悟空向唐僧说“右”走,猪八戒向唐僧说“左”走,两人为“应走哪一边才对?”展开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问学生:他们俩谁说的对呢?同学们能用什么知识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呢?就这样,整个课堂顿时活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学生有意注意。可见,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不仅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它涉及的知识内容广泛,应用领域广泛。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的教学任务是为学生提供对计算机知识和信息技术技能的基本理解,并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情境创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营造一个仿真的真实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和情景中应用所学知识。 一、课堂背景和情境创设 本次情境创设将围绕一个虚拟企业——“智慧学校管理系统”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引入、情境创设、实践应用和总结四个阶段。 1.引入阶段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阶段,向学生展示智慧学校管理系统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娓娓道来,讲解智慧学校管理系统的定义、功能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引入阶段,引导学生进入到整个情境创设的学习氛围中。 2.情境创设阶段 在情境创设阶段,教师将带领学生建立一所虚拟企业——“智慧学校管理系统”,学生将扮演不同的角色,如企业经理、开发工程师、市场营销负责人等。每个学生将根据所扮演的角色,按照团队合作的方式,展开一系列与智慧学校管理系统相关的任务。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创设任务,如制定智慧学校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规划系统界面的设计,采集用户需求并设计相

应的数据库等。每个任务都有具体的要求,学生需要根据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完成相应的任务。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在一个虚拟情境中,亲身体验到信息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实践应用阶段 在情境创设任务完成后,学生将进入到实践应用阶段。学生可以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工具和资源,根据任务要求,实践所学知识。例如,学生可以运用网页设计工具设计系统的界面,利用数据库管理工具设计系统的数据库,运用编程工具开发系统的功能模块等。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其实际应用的能力。 4.总结阶段 在实践应用阶段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将自己所做的工作进行整理和展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成果。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激励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这种情境创设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理解信息技术的定义和重要性,认识信息技术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掌握智慧学校管理系统的功能需求、界面设计、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等基本知识和技能;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多角色的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作为基础教育的信息技术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初中 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仅限于书本知识, 缺乏真实情境下的应用能力。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技能和知识的应用,我将进行一项关 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研究。 一、问题意识 在当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往往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他们对于所学的知识往往只是停留在纸面上,缺乏对于真实情境下的应用能力。如何在信 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行知识的应用和理解,是一个迫切需 要解决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 1. 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脱节:目前的信息技术教学往往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 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往往无法真正转化为实际能力。 2. 缺乏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而学生 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单一的接受知识点,缺乏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由于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 趣不高,无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解决方案 为了改变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将提出以下解决方案: 1. 创设问题情境: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问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 进行知识的应用和理解。在学习网页设计时,可以设置一个情境,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设 计一个真实的网页,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引入项目式教学:将信息技术教学由传统的教师讲解式改变为项目式教学,让学 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设计一个小程序,从项目中学习知识, 提高技能。 3. 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入信息化技术,例如虚拟仿真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下 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四、解决方案效果的评估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策略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了现代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对于小学学 生来说,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如何引导他们积极探究,适应信息时代的快速变化, 提高信息素养和实际能力。而情境创设作为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 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其学习兴趣和成就感。下面从情境创设的定义、特 点和实现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情境创设的定义 情境创设是指教师利用语言、肢体、视觉等多种手段,设计情境,营造氛围,使学生 身临其境地与所学知识或技能联系起来,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帮助学生 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识。情境创设可以创建多种形式的情境,可以是真实环境、虚拟环境、文学作品、漫画影视等。情境创设主要通过“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引导学生、辅助学生”四个方面来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 1、提高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兴趣。一个生动有趣、情景逼真的情境可以让学生获 得强烈的体验感,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情境创设中的情景、化身、情感等 元素会让学生参与其中,感觉自己是个重要的角色,从而快乐地学习。 2、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情境的展开,学生需要运用学 习内容的知识或技能,解决在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宣称学生主动学习,参与 集体合作、互动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3、突破传统教学方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情境创设不同于传统的以听讲课件 为主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更好地提供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教育者会设计不同类型的情境, 以达到不同的学习效果,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源,唤醒学生多种感知与思考的方式。 4、创造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情境创设能够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教学环境,营造沉浸感,并借助形象、视频、动画等现代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更 好的学习。 三、情境创设的实现方法 1、主题情境创设 教育者可以在大量的实践中寻找切入点,注重主题式的情境营造,学以致用。此依据 当前学生的热点、兴趣点,用课程的知识点延伸成为一个相关的体验,使学生身临别样的 生活,开启创造力思考。 2、情感体验情境创设

通过巧设情境来打造精彩信息技术课堂

通过巧设情境来打造精彩信息技术课堂 一、设计情境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来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比如,在教学素描时,可以将画笔比作一位“魔法笔”,启发学生探索其中所隐藏的秘密; 在教学Word时,可以将Word软件比作一位“文字大师”,教导学生掌握如何运用Word软件进行文字排版。 二、运用情境 在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巧设情境,还要深入运用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立足于学生的学习需求,结合现实生活情境,设计各种经典案例或者问题情境, 比如通过讲述企业在动态分析中运用Excel软件,帮助学生理解Excel表格中的公式;又 比如,在教学PowerPoint时,可以从学生的课堂演讲需求出发,设置一个情境,鼓励学生自主探究PowerPoint中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是否加入动画效果等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对PowerPoint的操作技能和全面能力。 三、情境创新 在情境创新方面,教师可以对已有情境进行创新,并融入其他学科知识、跨学科工作 等因素,以达到提高学科综合素养的效果。比如,在小学生电子琴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教Xmind思维导图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同时通过创新情境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 四、情境展示 在情境的展示上,教师不仅要注意情境的适用性和实际效果,还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 生的学习水平,有效地展示情境。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PPT呈现情境的图片、运用绘 图工具对情境进行图形展示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把握情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巧设情境是一种针对学生发展需求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它能够调动学生的积 极性,使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取得更多更好的学习收获,因此值得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在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5)

信息技术在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它对教育工作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情境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优点和不足,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以便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 情境教学强调教学应贴近生活实际,以生活情境为依托,通过情境创设,以真实情境形象化、实物形象化等多种形式,再现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信息技术在创设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多媒体教学 图像多媒体教学是指将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运用到教学中来,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记忆,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美术作品、书画、摄影等形式的图片,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审美素养。 2、网络资源教学 网络资源教学是指将网络资源(包括互联网内容、电子书、电子课程、网络课程资源等)应用到教学中来,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领域。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上的故事、诗歌、歌曲、历史文章等相关文章,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3、交互式教学 交互式教学是指教师利用电子媒介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通过音频、视频、文字等形式,进行互动式教学。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网络电话、视频、即时通讯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语言表达和参与交流。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中的优点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和生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资源进行情境创设,可以让学生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创设方法和策略。 首先,创设教学情境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到许多实际应用场景,如网页设计、程序开发等。通过创设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相关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属于自己的个人网站,或者开发一个简单的手机应用程序,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将学习变得更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其次,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信息技术课程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当的情境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加强实际操作和应用的训练。例如,在学习数据库管理时,可以引入一个虚拟的企业管理系统,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实际的数据库设计和管理操作,这样的情境创设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管理的知识和技能。 第三,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信息技术课程涉及到许多团队合作的项目,如网站设计、多媒体制作等。合理的情境创设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网站设计时,可以组织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负责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站。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学生可以共同解决问题、相互协作,并最终

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 最后,如何创设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情境?首先,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结合课程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情境创设。其次,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教学资源和工具,如多媒体教学软件、模拟软件等,来帮助创设教学情境。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实验室、课外活动、实习实训等形式,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和技能。 综上所述,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动机、实践能力和协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够给教师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让他们能够更好地创设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动手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研究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教育领域,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和技能,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将探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研究,以期为信息技术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1.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环境中,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知识和技能,这样的学习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问题,要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能够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让他们学会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确定教学目标和问题情境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中,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然后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并且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解决这个问题。 2. 通过案例教学引入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引入问题情境,以真实的案例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通过分析案例中的问题,让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 在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需要一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比如相关的资料、设备等,教师应该及时地为学生提供这些支持,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浅谈信息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浅谈信息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教育领域也有着深远的影响。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语言文字、文学知识和表达能力的重要场所,如何结合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是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将就浅谈信息技术下语文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进行探讨。 一、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巨大潜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和资源,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可以应用于多个方面: 1. 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表现形式有机结合,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和艺术表现力。在讲解古诗词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音频,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跟着音频诵读古诗词,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词的意境。 2. 网络资源利用: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取到丰富多样的语文教学资源,比如名篇名著的文本资料、相关背景知识的解读、相关书籍的在线阅读等。这样的资源可以极大地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深度。 3. 电子板书和电子书籍:传统的黑板书和纸质书籍已经难以满足当今学生的需求,而通过电子板书和电子书籍,可以将学习资料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更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和学习。 以上仅仅是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应用方式,只要教师灵活运用,还可以有更多的创新和发挥空间。 为了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更具活力和魅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情境,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探索: 1. 打造多媒体展示课堂 2. 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堂内容 教师可以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网络资源查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丰富资源,比如相关的图片、视频、名家讲解视频、名著在线阅读链接等。在课堂教学时,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将这些资源展示给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 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情境创设及应用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任务驱动式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通过讨论情境创设及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应用,确立了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小组合作、情境创设以及任务设计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为信息技术课程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支持。 关键词:信息技术;任务驱动式教学;情境创设;小组合作;任务设计 1. 引言 信息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信息处理、网络技术等多领域的学科,其在拓展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实际应用和任务解决的训练。因此,任务驱动式教学成为了推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 2. 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概念与特点 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实际问题和任务设置,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和实践应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以问题为导向:教学 活动围绕实际问题展开,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灵 活角色分配:学生在合作中扮演不同的角色,拥有不同的任务和责任,培养团队协作意识。(3)融合知识与技能:任务驱 动式教学注重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境创设在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3.1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常用的合作形式。情境创设通过将学生分为小组,设置合作任务,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解决问题。小组合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小组内部的互助和互相学习也有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3.2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是任务驱动式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设置具有实际背景和情景的任务,创造一个真实、有挑战性的学习情境。情境创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索。 3.3 任务设计 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式教学的核心,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来引导学生学习。任务设计要具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紧密结合课程目标和学生实际需求。任务设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任务的评价也应当体现实际应用和能力培养的要求。 4. 实践案例分析 通过对某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式教学实践的观察与分析,发现情境创设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能力培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小组合作中,学生能够通过互相协助、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在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中,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并能积极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5. 结论与展望 任务驱动式教学以情境创设和任务设计为支撑,使学生能够在

信息技术课堂的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如何设计信息技术教学情境提出两种方法。 1、创设问题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设障立疑,将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教师创设情境的重要原则是激起兴趣,即通过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知识、对科学的兴趣和联想。问题情境是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英语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英语思维的能力,和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师则要抓住时机,依据问题情境所提供的各种线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对情境内容进行分析、比较、综合。比如“如何选购计算机”这一课,很多学生可能都有买计算机的经历,但是如何买到合适自己的电脑呢?电脑里究竟有些什么配置呢?这些都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很想知道的问题。这样就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设问题情境,提供学习资源,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可以为进一步的讨论和协作学习提供依据,让学生创作实践,培养创新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多种多样,它可以在其它创设情境的途径中交叉使用。可以通过故事,图象,音像,活动等多种途径设置问题。 2、创设协作情境 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情境,可以利用网上多种交流工具如BBS、可视化语音聊天室、电子邮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过竞争、协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学习,针对某一个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情况下,在教学设计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对信息资源的整合;对学习任务和目标的确定;小组学习;小组学习成果的交流;教师总结与评价。

协作情境与外部世界具有很高类似性,容易实现知识向现实世界的迁移,有利于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信息化环境中创设协作学习情境,实现了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同时,交互变得更加容易控制,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转变,他们要掌握的不仅仅是教学内容的逻辑序列和目标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学生的协作情况、学习过程的规划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