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的治疗规范

弱视的治疗规范

一、前言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5%。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影响立体视觉。

二、定义

(一) VonNoordenMD ( 1985 )

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二 )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 2003 )

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

(三)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 CPG )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2004)。

(四)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

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

(五 )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 2010 )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三、病因

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一)视觉剥夺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二)双眼相互作用

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四、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一)斜视性弱视

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00D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未经配镜矫正,虽经调节,仍无法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影像,引起双侧弱视,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以逐渐提高.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远视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近视6。0D致使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融合困难,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的一眼,日久形成弱视.

(四)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尤其在生后头3个月,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或遮盖一眼过久,妨碍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形觉剥夺可形成严重弱视,其视力预后较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更为严重。

五、弱视程度根据矫正屈光不正后的远视力分为:重度弱视:≤ 0。1 ;中度弱视:0.2-0。5;轻度弱视:0。6-0。8.

六、临床特征

(一)光觉

弱视眼的视功能在许多方面有异常,如视力减退,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和对比敏感度下降,但它的中心凹和周边部视阈正常,能察觉最暗淡的光亮。

(二)视力

1.~ 2 岁视力评价法:

(1)定性检查:对光反射,固视反射,瞬目反射,追随运动,视动性眼震等;

(2)定量检查:视动性眼震法(OKN),EOG,视觉诱发电位,条栅视力卡,PL法;

(3) 视力评价:新生儿视力约为 0。03 ~ 0.05 , VEP 客观检查结果 :6 个月就达到了 1。0 , OKN , PL 检查等心理物理检查是 0.1 ~ 0。3 。

2.2~4岁视力检查方法:

图画、E字及环形单视表检查.

3.5岁或更大儿童视力检查方法:

(1)Snellen视力表等.此年龄视力称为幼稚型视力,其特征是分读困难;

(2)注重双眼视力差别的定性检查。

4.各阶段的儿童视力:儿童的视力发育不是由异常到正常,而是由低常到正常.

(1)2—3个月:0。01—0.02 (2)4-5个月:0.02-0。05

3)6—8个月:0。06—0。1 (4)9-12个月:0。1-0.15

(5)1岁:0。2-0。25 (6)2岁:0。5 (7)3岁:0.7 (8) 4 岁: 0。8

(9) 5 岁以上: 1。0

(三)对比敏感度

(1)对比敏感度是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眼视觉系统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是重要的形觉功能定量检测指标;

(2)研究表明,弱视均有CSF功能的缺损;

(3)正常人与弱视者比较,CSF曲线较正常低,峰值左移.

(四)拥挤现象

对单个视标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

拥挤现象. 拥挤现象的原理是因为侧方抑制不完全,人眼在辨别物体时,除了集中于该物体,周边物体对其干扰应该排除,此为侧方抑制。若侧方抑制不完全处于失抑制状态,兴奋会扩散,旁边物体对被注视物体的干扰不能排除,此为拥挤现象。

拥挤现象临床意义:

1.发育性弱视患者应做单个字体和行列字体两种视力表检查;

2.弱视治疗的目的是使行字体视力正常;

3.单个字体视力正常而行字体视力仍不正常者预后不佳;

4.二者差别越大,预后越差。

(五)注视性质

1.中心注视-1°以内。 2.旁中心凹注视-1~3°。

3.黄斑注视-3~5°。 4.周边注视-5°以外.

(六)电生理研究

1.P—VEP:弱视眼的VEP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刺激双眼时振幅不明显增高.

2.P-VEP和P—ERG: 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提示弱视眼的病理改变不仅在视中枢,视网膜的神经节细胞也受到影响,尤以分辨精细图形结构的X—细胞受损明显。

3.多导VEP地形图:正常儿童双眼或单眼全视野刺激多导VEP呈对称分布;内斜视弱视眼有半视野刺激效应,分布非对称分布,其对侧眼亦为半视野刺激的效应;屈光参差性弱视的弱视眼与对侧眼的评价结果呈对称分布。

七、诊断

视力检查、屈光检查: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眼位检查:斜视性弱视;外眼、屈光间质检查:形觉剥夺性弱视;注视性质检查:中心注视性弱视、旁中心注视性弱视.

(一)弱视筛查年龄

建议筛查开始年龄为1岁。1-3岁儿童采用眼底瞳孔反射照相法检查,发现高度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或屈光间质混浊等弱视危险因素。大于3岁儿童开始视力筛查。

(二)弱视诊断标准

对不同年龄儿童采用不同视力参考值的下限: 3 岁为 0.5 , 4—5 岁为 0.6 , 6—7 岁为 0.7 。如果幼儿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两行,但临床未发现形成弱视相关的危险因素,诸如:单眼斜视、屈光参差、上睑下垂、屈光间质混浊,以及双眼高度屈光不正等因素,不宜诊断为弱视,可随访观察。

八、治疗

临床实践和动物试验证明,人类视觉系统的敏感期与猫、猴相比,开始较晚但持续时间长.视力发育在 2 岁以内为关键期, 2 ~ 5 岁为敏感期, 6 ~ 12 岁为可塑期, 12 岁以后不再发育。在敏感期内存在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较长期遮盖一眼、屈光参差、高度远视和斜视,均可能引起不同程度的弱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治疗弱视的最佳年龄.

(一)矫正屈光不正

早期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和先天性完全性上睑下垂等视觉剥夺因素;正确的屈光检查及合理地配戴眼镜.

1.遮盖法:改变视环境,促进弱视眼使用、发育;单眼弱视,遮盖健眼;双眼弱视,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交替遮盖。

2.压抑法:压抑健眼看近:健眼上阿托品并全部矫正,弱视眼过矫以利看近;压抑主眼看远:健眼上阿托品并过矫以便看近,弱视眼戴矫正镜片以便看远; 矫正屈光不正和遮盖是弱视治疗的两大支柱;在此基础上可以辅助其他方法,但是绝不能仅仅进行辅助治疗,忽视主要治疗方法。

(二)弱视训练

弱视的疗效与治疗的年龄和注视性质有关,年龄越小,中心注视者,疗效越好,成人后则治愈无望。方法如下:

1.增视法(旁中心注视):

训练黄斑注视能力、弱视眼有中心注视及旁中心注视两类、将旁中心注视转变为中心注视.

2.红色滤光片疗法(旁中心注视):

黄斑中心凹仅含视锥细胞,由中心凹向周边移行,视锥细胞急骤减少,视杆细胞逐渐增多.视杆细胞对光谱的红色末端不敏感,红光下看不清,而视锥细胞则敏感,红光下可看清。可将旁中心注视眼转变为中心注视眼。 ,红光治疗的原理跟红色滤光片相同。

3.后像疗法(旁中心注视):

原理:利用强光刺激黄斑周围的视网膜,产生后像,使旁中心注视点受到抑制,提高

中心凹视力.

方法:后像镜照射30秒~1分钟后,产生后像。在亮环境中为正后像(中间点黑,周围亮),在暗环境中为负后像.配合手眼反射(令患儿指点注视目标,并将后像与视标重和).

4.视觉刺激疗法(中心注视):

CAM 仪疗法(视生理刺激法),利用反差强、空间频率不同的条栅作为刺激源,来刺激弱视眼以提高视力,刺激仪的条栅可转动,使眼的视细胞在各个方向上都能接受不同空间频率条栅的刺激,患儿训练时可同时在塑料圆盘上描画。

5.精细作业(中心注视):穿珠器、插图板、描图册。

6.双眼视训练:双眼视觉训练器,训练同时视、融合功能;立体描图册。

7.增视能系列训练软件:同时视光盘、视觉刺激光盘、视觉精细光盘、融合视光盘、立体视光盘。模仿CAM仪的视觉刺激,精细视觉如找数字找小动物. 弱视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当视力达正常后可进行双眼视觉训练。。

(三)药物治疗

1.左旋多巴:多巴胺是中枢递质儿茶酚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前体。左旋多巴易通过

血-脑屏障,增加脑组织中多巴胺的浓度。弱视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多巴胺,加重了对弱视眼的抑制有关,补充了多巴胺,可缓解对弱视眼的抑制.

2.神经化学疗法:目前这些研究仍处于动物实验阶段,对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的研

究有可能推动弱视的神经化学治疗。微量元素铜、锌与视网膜和视神经代谢关系密切,可对弱视患者视觉系统微量元素进行研究。

(四) 弱视并伴有斜视者的手术治疗首先治疗弱视,待视力提高后再进行手术治疗。

(五)弱视治愈的标准

1.视力≥ 1。0 ; 2.固视状态:偏心固视变为正常稳定的固视;

3.斜视治愈,拥有双眼视; 4.自觉症状消失。

(六)弱视治疗疗效的评价标准

1.无效:包括视力退步,不变或提高一行者;

2.进步:视力增进二行及二行以上者;

3.基本痊愈:视力恢复≥0。9者;痊愈:经过三年随访,视力保持正常者;

如有条件,应同时接受双眼视功能训练,以期恢复双眼单视。

(七)弱视的复发

1.原因:家庭、患儿、环境.

2.防止措施:保持双眼视力的平衡;坚持配戴眼镜;立体视的训练;眼位的矫正;坚持门诊随访。

九、结束语

弱视是儿童发育期的常见病。在视觉发育的可塑阶段,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治愈。弱视诊断延误、治疗不当,将导致终生视力低下.对年幼儿童进行有效的弱视筛查,提高民族健康素质。

儿童弱视的治疗

儿童弱视的治疗(转) 2011-03-19 20:22:32| 分类:百科知识|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1、什么是弱视的具体内容 眼球内外部无器质性变而矫正视力不到正常(小于0.9 )。 2、弱视有哪些最常见表现视力减退;拥挤现象;眼位偏斜;异常固视;眼球震颤。 家长指导孩子治疗弱视 (1 )要充分了解弱视治疗过程是缓慢的,视力是逐渐提高的,因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有耐心、恒心。 (2)要耐心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除洗澡、睡觉之外,一定要坚持戴眼镜,尤其是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 要,镜腿要用链条连起来,防止眼镜打碎。 (3)引导孩子在看近物时,一定要戴镜,尤其是绘图、写字时,这样常可达到事办功倍的效果。 (4)对中、重度弱视的儿童,除戴镜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治疗,应用弱视刺激仪(cam )的 家长要鼓励孩子认真画图,尽量画得准。 (5 )坚持及时复诊。2?3岁的儿童每两周一次,更大一些的儿童每一个月一次,请医生检查眼底,视力 等,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总之,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耐心指导孩子治疗,是非常重 要的。 传统的治疗办法,由于不对路,往往疗程长,贻误治疗时机,有的几年,有的治不好.这些办法包括: 1. 配镜法 2.手术矫正斜视法 3.单纯遮盖健眼法 4.精细目训练 5.中药内服法 6.仪器治疗. 以上方法的实践结果均不甚理想. (1)弱视按照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先天性弱视。 (2)弱视按程度可分为:轻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6?0.8;中度弱视:原始矫正视力0.2?0.5;重度弱视: 原始矫正视力小于等于0.1。 屈光不正矫正以后,远视力 <0.1者为重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2-0.5者为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6-0.8者 为轻度弱视。 治疗儿童弱视的方法有很多,但不管哪一种,都有适应症及局限性,应根据弱视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方法,目的在于提高视力,恢复双眼视功能。一旦发现孩子患有弱视,首先应散瞳验光,了解屈光 状态,配戴合适的眼镜,先矫正其远视、近视或散光。合适的眼镜对矫正斜视眼有利。弱视治疗方法很多,有的方法因条件限制需定期去医院治疗。但治疗儿童弱视的疗程长,所花的费用也较多,所以 优先选择家庭治疗最为方便与经济,既可以减轻家长的负担,也能坚持治疗。目前家庭用小治疗仪和方法

弱视

弱视 中文名称:弱视 英文名称:amblyopia 定义:儿童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 弱视增视综合治疗仪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或者有器质性改变及屈光异常,但与其病变不相适应的视力下降和不断矫正或矫正视力低于0.9者均为弱视,可以发生于一眼或两眼。弱视(amblyopia)中最重要的为斜视性弱视,半数以上的弱视与斜视有关,从症状上来看,斜视为眼位异常,弱视是视力异常。两者关系如马车的两个轮子,屈光不正则象车轴,它粘结着两个车轮。 目录 概述 分类斜视性 屈光参差性 先天性 形觉剥夺性 屈光不正性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 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 要做的治疗 治疗方法 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 食疗与方剂 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的仪器 治疗注意事项 与近视的区别 危害 危害程度 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 并发症概述 分类斜视性

屈光参差性 先天性 形觉剥夺性 屈光不正性 临床表现 诊断 预防 治疗措施要做的检查 要做的治疗 治疗方法 四压抑疗法penalization 食疗与方剂 治疗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的仪器治疗注意事项与近视的区别危害危害程度与微量元素缺乏的关系并发症 概述 弱视是指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9(0.9适用于5岁和5岁以上者,低于5岁者应下调至:4岁0.8,3岁和3岁以下0.6)的视力状况,可分为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形成的弱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造成的弱视。 1.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患有诸如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先天性角膜混浊、先天性玻璃体混浊、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无虹膜、全色盲、白化病、眼球震颤等明显的眼科疾病。患者除患有上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外,也可能同时患有的屈光不正或屈光参差、斜视,不在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列。尽管在通过现有的医疗手段解决或部分解决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之后,最佳矫正视力如果仍然不能达到0.9,则形成弱视。 2.无明显的器质性病变,是指患者并不患有上述罗列的明显器质性病变,患者可能患有屈光不正、屈光参差、斜视,也可能不患有,甚至眼球结构为平光。 3.矫正视力:矫正视力就是进行光学配镜后的视力。统计学分析,对儿童弱视眼患者而言,大多数儿童是远视眼结构,少数是近视结构,还有很少的一部分是平光或正常的生理性远视(儿童先天生来就是远视眼,大概300度左右,随着年龄增长,远视度数逐步减小,最后发育为正视眼结构;3-6岁儿童分别存在200、150、100、50度左右的远视,都是正常的,无需配镜矫正,称为生理性远视)。

弱视训练指南

眼视光弱视训练指南及培训方案 弱视概述 一、弱视定义: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的所引起的远 视力小于0.9,且不能矫正者。 二、弱视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斜弱视组2010年制定的最新的 弱视诊断标准,弱视是指发生在视觉发育期间,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由于存在斜视、未经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下限,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各年龄阶段的最佳矫正视力下限分别为:3岁以下儿童0.5、4岁至5岁0.6、6岁至7岁0.7。 三、弱视分类: 按弱视程度分: 1、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8-0.6 2、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0.5-0.2 3、重度弱视:矫正视力≤0.1 按弱视性质分: 1、斜视性弱视:患者有斜视或曾有过斜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双眼的屈光度相差球镜≥1.50D,柱镜≥1.00D。 3、屈光不正性弱视:双侧,未矫正过,双眼视力接近,远视≥3.00D,近视 ≥6.00D,散光≥2.00D。 4、形觉剥夺性弱视:婴幼儿期由于屈光间质混浊,上睑下垂遮挡瞳孔、不 适当遮盖等引起的视功能障碍。 5、其他:先天性、子午性、中毒性、营养性、癔病性等 弱视治疗及训练 一、弱视治疗 1、中心注视性弱视治疗 ①屈光矫正,配戴眼镜

②遮盖疗法 ③压抑疗法 ④视刺激疗法 2、旁中心注视弱视治疗 ①后像疗法 ②红光滤光片疗法 ③海丁格刷疗法 ④传统遮盖法 3、综合疗法 ①视近训练 ②弱视治疗仪辅助训练 ③视频图像疗法 4、药物治疗 ①左旋多巴 ②胞二磷胆碱 ③药物压抑法 ④神经化学疗法及微量元素 ⑤中医药 5、弱视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①同时视训练 ②融合训练 ③立体视训练 ④其他:固视训练、异常视网膜对应矫正、手描立体镜、视-听训练、红绿 立体图片、实体镜等。 二、弱视训练方案 1、远视性弱视: 如某患儿阿托品散后屈光度数为 OD:+7.00/+1.50*90°;OS:+1.00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2017弱视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PPP)精要——梅颖 注: •因为原文是全英文,我翻译还不够细致,如有纰漏或不容易理解的,可以查看原文对照。欢迎在评论区提出翻译不当之处。 •同时由于原文非常长,内容非常多,我按自己的理解选择了和临床最相关最重要的内容做了精简,所以本文并非原文的一一对应翻译。 图1 美国眼科学会的弱视临床指南2017

图2 2017年的弱视临床指南PPP网站 一、弱视的定义和分类 弱视是单侧,在少见情况下为双侧,的最佳矫正视力的下降, 这种情况发生于其他方面均正常的眼中,或有累及眼部或视路 的结构性异常,而这种视力的下降不能只归因于结构异常的作用。弱视眼也会伴有对比敏感度和调节缺陷。对侧眼常常也不 正常,但只有细微的缺陷。 弱视是由于生命早期的异常视觉经验而引起的,传统上依据对弱视的发生起作用的疾病或多种疾病的联合而进行如下分类:斜视性 持续的、非交替性斜视(内斜视最典型)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 屈光性(包括屈光参差性和双侧高度屈光不正性) 弱视可以作为未矫正的单眼或双眼屈光不正的结果而发生。当双眼的屈光明显时,引起一只眼的视网膜影像相较对侧眼发生长期地光学离焦,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这种类型的弱视可以联合斜视发生。

单纯的屈光不正性弱视被认为是部分由于受累眼的视觉影像模糊对视力发育的直接作用所导致的,部分是由于双眼间的竞争性和抑制性作用而造成的,这种情况与斜视性弱视发生的情况类似。 较大的屈光参差和散光导致弱视发生的危险和严重程度增加。 双侧屈光性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的类型,会导致幼儿双眼的双侧性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到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在幼儿中未矫正的双侧的散光可以导致对于持续模糊的子午线的分辨能力丧失(子午线性弱视、散光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被完全或部分阻挡,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早年获得性白内障,但是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症、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与视觉剥夺性弱视相关。形觉剥夺性弱视虽然不常见,但是常常比较严重,也很难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阻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丢失的倾向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威胁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新生儿,如能在1~2个月时摘除白内障和进行光学矫正,则预后较好。 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Occlusion (reverse) 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是在弱视治疗中被遮盖眼或使用睫状肌麻痹剂药物压抑眼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性弱视。有1%每天遮盖超过6小时的儿童,和9%每天用阿托品药物压抑治疗的儿童,在连续治疗6个月后视力下降2行或更多。被遮盖或药物压抑的眼在停止治疗后视力都会恢复到最初的水平。在减少遮盖/药物压抑剂量的研究中,遮盖性弱视(可逆性弱视)的发生率也随之降低。 在年龄小于6岁的儿童中,还需要考虑到位于晶状体中央3毫米或更大的致密的先天性白内障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弱视。在6岁以后获

2020年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2020年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课件) 2020年弱视的诊断和治疗(课 件) 弱视的诊断和治疗 一、概述 弱视的患病率为2%~4%,为视觉发育相关性疾病,所以了解视觉发育对弱视的诊断、治疗及预防有重要意义. 1、弱视: 是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异常视觉经验(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2、儿童视觉发育: 儿童视力是逐步发育成熟的,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为0~3岁,敏感期为0~12岁,双眼视觉发育6~8岁成熟。不同的发育阶段不仅视力有差别,不同检查方法检出的视力正常值也不同(表17—3)。从不同阶段视力发育的标志,可以看出在弱视诊断时应注意年龄因素.......感谢聆听 3、弱视诊断标准: 我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曾在1987年提出以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出的0.8为弱视诊断标准,并提出诊断弱视 应注意年龄因素。国外同时期也有类似的标准。近年来不少国家根据临床研究提出了与视力发育相关的弱视诊断及转诊标准。我国弱视防治实践也存在类似问题,即有些医生或保健人员不分年龄大小,只用0.8一个标准,又未注意是否存在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等),对凡是最佳矫正视力低于0.8者均诊断为弱视并给予治疗,出现了弱视诊断泛化的倾向。......感谢聆听

弱视诊断时要参考不同年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3岁儿童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为0.5,4~5岁为0.6,6~7岁为0.7,7岁以上为0。 8.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差2行或更多,较差的一眼为弱视.如果幼儿视力不低于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双眼视力相差不足2行,又未发现引起弱视的危险因素,则不宜草率诊断为弱视,可以列为观察对象。......感谢聆听 4、弱视的筛查与预防: 国外以人群为基础的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加强筛查组(在出生后~37个月间筛查5次)弱视患病率低于对照组(在37个月筛查1次),分别为0.6%和1.8%,差异有显著性;加强组较差眼平均视力优于对照组,3岁前到眼科门诊治疗弱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48%和13%),这些数据有力支持了早期强化筛查可以降低弱视的患病率和减轻弱视的程度。......感谢聆听 二、分类 1、斜视性弱视:发生在单眼性斜视,双眼交替性斜视不形成斜视性弱视。由于眼位偏斜后引起异常的双眼相互作用,斜视眼的黄斑中心凹接受的不同物像(混淆视)受到抑制,导致斜视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 2、屈光参差性弱视:由于两眼的屈光参差较大,黄斑形成的物像大小及清晰度不等,屈光度较大的一眼存在形觉剥夺,导致发生屈光参差性弱视。两眼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即可以使屈光度较高一眼形成弱视。 3、屈光不正性弱视: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高度远视或散光,常为双侧性,两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D S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 4、形觉剥夺性弱视:多发生在有屈光间质混浊的儿童(如先天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上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或遮盖等情况。由于形觉刺激不足,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而形成弱视。剥夺性弱视可为单侧或双侧,单侧较双侧更为严重。形觉剥夺性弱视形

弱视的治疗规范

弱视的治疗规范 一、前言 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5%。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弱视影响立体视觉。 二、定义 (一) VonNoordenMD ( 1985 ) 由于形觉剥夺或双眼相互作用异常导致单眼或双眼视力下降,眼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经恰当治疗后视力提高者. (二 )美国眼科学会临床指南( 2003 ) 由于视觉中枢异常导致最好矫正视力下降,儿童早期由于光学性、物理性或眼位异常引起视觉发育异常。 (三)美国视光学会临床指南( CPG ) 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1。0,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发病年龄上限是6—8岁(2004)。 (四)美国眼科学会眼科基础与临床教程斜视与小儿眼科分册 不能直接归因于眼部或视路的任何结构异常所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下降,是由生命早期异常的视觉经验引起的,常发生于眼位偏斜、未矫正的屈光不正和各种造成视觉图像质量下降的疾病. (五 )中华眼科学会斜视弱视学组( 2010 ) 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和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以上。 三、病因 弱视的根本原因是视觉发育的敏感期:视觉剥夺和双眼相互作用异常。 (一)视觉剥夺 由于先天性或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进入眼内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形成清晰物像的机会.

(二)双眼相互作用 两眼视觉输入不等引起清晰物像与模糊物像之间发生竞争(两眼相互作用异常)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减退。 四、分类 按病因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 (一)斜视性弱视 由于斜视引起的复视和视混淆,使病人感到极度不适,大脑视皮质中枢主动抑制由斜视眼传入的视觉冲动,使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弱视。单眼性斜视形成弱视。 (二)屈光不正性弱视 多发生于未戴过屈光矫正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患者。主要见于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双眼的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相近。一般认为远视5。00DS,散光2。00DC,近视10。00D会增加产生弱视的危险性。未经配镜矫正,虽经调节,仍无法获得清晰的视网膜影像,引起双侧弱视,佩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可以逐渐提高. (三)屈光参差性弱视 两眼远视球镜相差1。5DS,柱镜相差1。0DC,近视6。0D致使两眼视网膜成像大小不等,,融合困难,视皮质中枢只能抑制屈光不正度数较高的一眼,日久形成弱视. (四)形觉剥夺性弱视 在婴幼儿期,尤其在生后头3个月,由于角膜混浊、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或遮盖一眼过久,妨碍外界物体对视觉的刺激,视功能发育受到抑制,形觉剥夺可形成严重弱视,其视力预后较斜视性或屈光参差性弱视更为严重。 五、弱视程度根据矫正屈光不正后的远视力分为:重度弱视:≤ 0。1 ;中度弱视:0.2-0。5;轻度弱视:0。6-0。8. 六、临床特征 (一)光觉 弱视眼的视功能在许多方面有异常,如视力减退,拥挤现象,旁中心注视和对比敏感度下降,但它的中心凹和周边部视阈正常,能察觉最暗淡的光亮。

儿童弱视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

儿童弱视有效的治疗方法介绍 一、早期治疗弱视的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最早可从1-2岁开始治疗,6岁前的弱视容易治到1.0以上;上述难治性弱视,如超过 6岁才治疗,很难治到1.0以上,12岁以上的弱视一般认为基本无效。 二、早戴眼镜 当弱视伴有远视、散光或近视时,应按医生要求尽早配镜。戴镜是治疗弱视的基础, 如果该戴镜的而不戴镜,治疗效果较差,甚至无效,造成更大的危害。 三、弱视治疗仪与电脑软件联合治疗 弱视可以看成是一种“视力萎缩”或“视细胞睡觉”,比较重的弱视必须加用弱视仪 锻炼“萎缩”的视力,或唤醒“睡觉”的视细胞才能治愈。可利用现代最新科研成果,将 传统的弱视治疗仪与现代多媒体智能软件相联合使用,通过间接增视如光刷、后像、红光 闪等与直接增视如精细作业、视觉刺激等配合治疗,可使用弱视患者视力得到有效提高。 四、遮盖健眼 当双眼视力相差2排以上时,盖眼治疗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免健眼视力下降。 五、巩固治疗 视力恢复正常了,还要进行融合视、立体视等视觉功能训练,如果就此中断治疗,以 后你小孩子视力还可能减退。弱视患儿的视觉训练是一个长期过程。 弱视治疗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视力是逐渐提高的,因此家长不能操之过急,要耐心 劝导孩子坚持戴眼镜。除洗澡、睡觉之外,其他时间都要坚持戴眼镜,尤其遮盖健眼时,这点很重要。在看近物时,如在绘图、写字时戴镜常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重度弱 视的儿童,除戴境外还要坚持到医院进行弱视训练。2~3岁的儿童每两周复诊一次,大一些的儿童每月复诊一次,每年要散瞳验光一次。总之,由于儿童年龄小、自制力差等因素,家长要耐心指导孩子治疗。 1、斜视性弱视 斜视性弱视有斜视的小儿,常因视觉紊乱如两眼看一物为两物而不适,为消除此不适,大脑的视中枢主动抑制斜眼所传入的视觉冲动,久而久之,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弱视的定义及治疗

弱视的治疗 弱视是在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受到形觉剥夺和(或)异常双眼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单眼或双眼视力低下。其治疗方针恰与弱视形成原因相反,主要靠矫正屈光异常、给予弱视眼中心凹清晰的形觉刺激;改善屈光参差和/或斜视造成的双眼视觉输入不等,及其引起的清晰物像和模糊物像间发生的竞争;遮盖优势眼和(或)矫正斜视来减轻异常双眼相互作用的影响。其次还可以对难治性弱视进行辅助性训练。 治疗弱视不能忽视患者的治疗环境,例如患者的智力,父母的重视程度,学校及幼儿园的通力合作等。应当强调对3岁儿童普查视力,进行积极筛选,以及对弱视患儿早期治疗是今后我国少儿保健和眼科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一)屈光矫正 一般情况下屈光矫正的目的是为了增视,而弱视患者除了增视之外更重要的目的是辅导患儿视觉发育,所以屈光矫正是弱视的治疗基础。注意事项如下: 1、正确诊断弱视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的偏远视,但是这种偏远视不等于病理性远视(表9-2);正常儿童4岁前矫正视力若达不到0.8时可能属于低常视力(表9-3),视力低常不等于视力异常,不一定必须进行过多视觉干预或“治疗” 表9-2 7岁前儿童屈光生理值 年龄(岁)屈光生理值年龄(岁)屈光生理值 4 +2.19±0.40D 6 +1.65±0.45D 5 +2.17±0.44D 7 +1.40±0.59D 表9-3 各月/年龄幼少儿童的视力 月/年龄视力月/年龄视力 2~3月 0.01 2岁 0.5 4~5月 0.02 3岁 0.7 6~8月 0.06 4岁 0.8 9~12月 0.1 ≥5岁 1.0 1岁 0.2 2、必须戴镜矫正的非生理性远视眼视觉发育期儿童,如果远视眼:①屈光度及散光度超过了生理值;②存在明显的屈光参差;③睫状肌充分麻痹后内斜视消失或减轻;④完全矫正后视力达不到正常值时,属于非生理性远视,必须进行屈光矫正。 3、儿童眼屈光参差一般教科书均认为双眼屈光度相差2.00D以上为屈光参差,但是临床经常见到屈光度相差小于2.00D,但是两眼的矫正视力却相差较大,而且遮盖优势眼

弱视

弱视 定义:凡眼部无器质性病变、矫正视力低于0.9者称为弱视。弱视是眼科临床常见的儿童眼病,是婴幼儿时期,由于各种原因如知觉、运动、传导及视中枢等原因未能接受适宜的视刺激,使视觉发育受到影响而发生的视觉功能减退的状态,主要表现为视力低下及双眼单视功能障碍。 简述:弱视是较为常见的儿童眼病,患病率约为儿童的1.3%-3%。弱视仅发生在视觉尚未发育成熟的幼儿期。弱视的治疗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小治愈率越高,3-7是治疗弱视的最好时机。发病机理:在视觉发育早期,双眼视觉刺激失去平衡,占优势的就成为主眼,劣势者则发展成为弱视眼。 弱视的分类: 1、斜视性弱视斜视儿童患者,由于一眼视轴偏斜,同一物体的物像不能同时落在两眼视网膜对应点上,影响黄斑中心注视,引起复视和视觉混淆。复视和视觉混淆,使患者感到不适,脑皮层主动抑制由斜视眼输入的视觉冲动,该眼黄斑部功能长期被抑制,形成弱视。单眼斜视易发生弱视。 2、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也就是两只眼的眼轴长度不同。同一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清晰度不等,致使双眼物像不能融合。视皮层中枢抑制来自屈光不正较大眼球的物像,形成弱视。 3、形觉剥夺性弱视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角膜混浊、完全性眼睑下垂、医源性眼睑缝合等均可引起弱视。因为以上原因,使进入眼球的光刺激不够充分,剥夺了黄斑接受正常光刺激的机会,产生视觉障碍,形成弱视。 4、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高度远视性屈光不正,散光眼,双眼视力相等或相近。由于调节所限,患者看近看远都不能获得清晰物像,形成弱视。散光眼角膜相互垂直的两条子午线的角膜曲率半径不等,外界物体的影像通过屈光系统,特别是角膜,不能再视网膜形成焦点,而是形成焦线,无论如何调节,视网膜上始终不能形成清晰的影像,日久就会形成弱视。 5、先天性弱视机制不清,先天性微小眼球震颤。微小斜视。 弱视的程度:轻度弱视:视力为0.8-0.6 中度弱视:视力为0.5-0.2 重度弱视:视力为<=0.1 检查及诊断: 1、视力主观视力检查:点状视力表、儿童形象视力表、E视力表。客观视力检查:斜视眼注视稳定性的观察、视动性眼球震颤、选择性观看法、激光干涉视力(IVA)、对比敏感度检查、VEP视力。 2、屈光检查散瞳检影验光,具体方法:3岁以下用0.5%阿托品眼膏,3—12岁用1%阿托品眼膏电眼,3次/d 3、注视性质检查需用眼底镜,弱视眼注视性质分两种,一种是中心注视,另一种旁中心注视分3种:第一种旁中心凹注视,注视点位于中心凹附近;第二种旁黄斑注视,注视点位于中心凹以外的黄斑区;第三种周边注视,注视点位于视乳头和黄斑之间或更远的地方。 4、眼球位置检查:斜视定性检查有遮盖-去遮盖试验、交替遮盖试验、马氏杆查隐斜、4棱镜度三棱镜试验。定量检查有角膜映光法、三棱镜法、同视机法、隐斜计法。 5、拥挤现象弱视眼的体征之一是对单个字体的识别能力比对同样大小但排列成行的字体的识别能力要高的多,这个现象叫拥挤现象。Hilton发现弱视患儿对单个字的视力可能正常或接近正常,只有用排列成行的字体检查,才能发现弱视。因此用单个字体的检查结果不能反映弱视的真实情况。 6、光敏感度检查视觉的敏感度可从绝对阈强度和辨别阈两方面来测量。绝对阈强度指在生理条件下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光量,而其倒数即光敏度。 7、立体视觉检查分别有Titmus立体视检查图、TNO立体视检查、Frisby立体视检查、随机点立体图和同视机检查。

儿童弱视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儿童弱视的早期识别和治疗 儿童弱视,即视觉功能发育不良或受到各种原因影响而导致的视力 减退。如果不及时进行早期识别和治疗,儿童弱视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社交能力产生长期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关注儿童 弱视的早期识别和治疗方法,以确保他们能够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1. 弱视的早期识别 儿童弱视的早期识别非常重要,以便在视觉系统发育期间采取适 当的干预措施。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早期识别方法: A. 视力筛查 视力筛查是最常用的早期识别方法之一。通过简单快捷的测试,可以初步判断儿童的视觉状况是否正常。这一方法非常适用于日常的 学校视力检查,可以帮助发现弱视迹象并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B. 家庭观察 家庭观察也是早期识别的重要手段之一。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 可以密切观察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的视觉表现,如眨眼频率、眼睛注视 的方向等。任何异常或异常明显的症状都应该引起重视,并及时寻求 专业医生的帮助。 C. 专业诊断

如果存在视力问题的迹象,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的诊断非常重要。只有专业的医生才能通过详细的眼部检查和视力测试,确定儿童是否患有弱视,以及确定弱视的程度和类型。 2. 弱视的治疗方法 早期识别是为了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弱视治疗方法: A. 矫正视力 对于屈光不正导致的弱视,矫正视力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戴眼镜、隐形眼镜等方式,可以纠正儿童视力问题,帮助他们重新获得清晰的视觉。 B. 阻碍视力 目前有一种称为"阻碍视力"的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儿童弱视的治疗中。这种方法通过遮挡健康眼睛的方式,迫使弱视眼承担更多的视觉任务,以促进其视觉功能的发育。 C. 特殊训练 特殊训练是一种常用的弱视治疗方法。通过使用特殊的眼部运动和视觉刺激,可以帮助儿童弱视眼的视觉功能得到改善。例如,进行视觉训练、眼睛运动训练等。 D. 手术

2021中国儿童弱视防治专家共识(全文)

2021中国儿童弱视防治专家共识(全文) 弱视是视觉发育期由于形觉剥夺和(或)双眼异常的相互作用所致,根据病因分为斜视性、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和形觉剥夺性弱视。弱视需要正确诊断、尽早干预。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斜视与小儿眼科学组以国内外循证医学研究成果为基础,汇总与弱视治疗相关的专家意见,经过充分讨论制定本共识,以期为眼科医师提供参考,规范我国临床弱视诊疗工作,共同提高我国弱视诊疗水平。 治疗 弱视一旦确诊,应立即治疗。弱视的治疗原则包括3个方面:(1)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2)矫正屈光不正。(3)单眼弱视者遮盖非弱视眼;双眼弱视者,若双眼视力无差别、无眼位偏斜,则无需遮盖。弱视治愈后可能复发,治愈后仍需追踪观察2~3年。 (一)消除形觉剥夺的原因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最严重的弱视类型,治疗困难,预后差。对于危及视觉发育的先天性白内障,应尽早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并进行光学矫正,以获得相对较好的预后。在患儿全身麻醉条件允许情况下,可考虑单

眼致密性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后6周内、双眼致密性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后10周行白内障摘除手术,并于术后进行光学矫正,预后较好。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摘除手术间隔时间应尽量不超过1周。导致形觉剥夺性弱视的重度上睑下垂须尽早手术治疗。 (二)矫正屈光不正 规范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和准确矫正屈光不正是弱视治疗的基础。 1.伴发内斜视者:首次配镜应充分矫正远视性屈光不正;配镜后须定期复查视力;根据年龄每半年至1年重新给予睫状肌麻痹后检影验光1次。调节性内斜视在维持眼位正、视力好的情况下,酌情降低球镜度数,保留一定的生理性远视。近视性屈光不正根据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或复验结果,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较低度数进行矫正。 2.伴发外斜视者:远视性屈光不正按获得最佳矫正视力的较低度数进行矫正;3岁及以下尚不能配合视力检查的儿童,可依据检影验光的屈光度数减去生理性远视屈光度数。近视性屈光不正根据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或复验结果进行矫正。 3.不伴斜视者:远视性屈光不正根据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酌情低矫配镜(低于实际验光结果配镜)。近视性屈光不正根据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或复验结果进行矫正。

弱视病因症状和治疗选择

弱视病因症状和治疗选择 弱视病因、症状和治疗选择 弱视,也被称为“懒眼”,是一种常见的视觉障碍,特别常见于儿童。如果未及早诊断和治疗,弱视可能会对个体的视觉发育和日常生活造 成长期的影响。本文将重点讨论弱视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选择。 一、弱视的病因 弱视的病因可以分为两类:器质性和功能性。 1. 器质性弱视 器质性弱视是由于眼部结构畸形或眼屈光参差引起的。常见的原因 包括斜视、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以及其他眼部疾病(如 白内障、视网膜病变等)。 2. 功能性弱视 功能性弱视是由于视觉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出现问题所致,与眼球结 构正常。这种类型的弱视通常导致儿童在进行视觉刺激时产生偏好, 使他们选择较强的眼睛来获取视觉信息。常见的功能性弱视包括屈光 异常引起的反复视觉模糊,以及单眼模糊或单眼偏斜引起的单眼视觉 发展不良。 二、弱视的症状 1. 视力模糊

弱视的最常见症状是视力模糊。患者可能会感到视物模糊或不清晰,尤其在远距离或小尺寸物体上更为明显。 2. 斜视 斜视是弱视的常见症状之一,即眼睛的注视轴偏离真实物体。这可 能会导致视物的变形或双视。 3. 惰性眼 弱视通常会导致眼球的运动不协调,使得其中一只眼睛更加“偷懒”,即惰性眼。患者倾向于以强势的眼睛来看物体,而对弱势眼的使用较少。 三、弱视的治疗选择 1. 验光和矫正屈光 对于器质性弱视引起的屈光不正,矫正屈光异常是非常关键的治疗 措施。通过验光,眼科专家可以确定恰当的矫正方法,如配戴眼镜、 隐形眼镜或进行屈光手术。 2. 强化使用弱势眼 功能性弱视的治疗主要是增强使用弱势眼的能力。这可以通过一系 列的治疗手段来实现,包括眼罩疗法、视力训练和视觉刺激等。眼罩 疗法是通过遮盖强势眼来迫使患者使用弱势眼,从而加强其视觉能力。视力训练通过一系列的眼球运动和视觉刺激来改善眼部肌肉协调和对 视觉刺激的敏感性。

弱视、近视治疗方案及视功能训练

弱视治疗方案 1、+4.00以上弱视,做CAM,光刷,红闪(可加做同视机) 2、+2.00-+3.00弱视,矫正视力在0.2-0.3,做:CAM,光刷,红闪(也可加做同视机),需半月查一次视力,调整治疗方案 3、+2.00到+1.00弱视,矫正视力在0.2-0.3,同上 4、+2.00到+1.00弱视,矫正视力在0.4-0.6,做光刷,红闪,同视机(视情况) 5、-1.00至-3.00弱视,如伴有+1.00散光,做光刷,红闪,离导(买眼贴) 6、-1.00至-3.00弱视,亦可为矫正视力在0.4-0.6,做红闪,离导(买眼贴) 7、-1.00至-3.00弱视,矫正视力为0.1-0.3,做CAM,光刷,红闪,离导 8、-4.00或以上,矫正视力为0.1-0.3,同上,红闪时不加针刺 9、-4.00或以上,矫正视力为0.4-0.6,如伴有+1.00散光,做光刷,红闪,离导,红闪时不加针刺。 10、远视+近视散光,防近视训练,大量叶黄素,氦氖激光、红闪、光刷、离导。 近视治疗方案 1、-1.00—-3.00做28光上选择近视档(红闪)加离导,眼肌调节融合训练,按摩仪(眼周边穴位刺激) 2、-4.00以上同上,做红闪时不加针刺

光学治疗及视功能训练 ●近视 ①角膜塑形镜配镜(戴镜)远用镜近用镜 ②调节功能训练远近字母卡远点近点(直线机)或灯点训练仪 ③调节灵敏度训练双面镜 ④融合功能训练双眼合像仪同视机 ⑤眼底营养补充叶黄素增光片 ⑥眼睛周边穴位刺激按摩仪 ●弱视 ①配镜(戴镜)远用镜近用镜 ②调节功能训练远点近点(直线机)或灯点训练仪 ③红光闪烁 ④CAM描图 ⑤光刷 ⑥负后像 ⑦同视机 ⑧氦氖激光 ⑨精细目力训练(针抠图片) ⑩叶黄素左旋多巴胺金维他复方丹参片枸菊地黄丸

弱视诊治指南2021

弱视诊治指南 国卫办医函〔2021〕393号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标准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历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正确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交融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互相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响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时机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

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活力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正确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慎重,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局部不透明,导致视网膜上影像模糊而引起的。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或生后早期获得性白内障。角膜混浊、感染性或非感染性眼内炎、玻璃体积血以及上睑下垂也会造成形觉剥夺性弱视。形觉剥夺性弱视是不太常见的弱视类型,但是比拟严重且难以治疗。由单眼瞳孔区的遮挡所导致的弱视性视力丧失要比同等程度的双眼剥夺性弱视所产生的视力损失更大。对于患有影响视力的单眼白内障的患儿,假如在生后2个月前进展白内障手术并进展光

眼科弱视中医诊疗方案

眼科弱视中医诊疗方案 一、中医思路 中医认为,弱视是由于人体气血不足、肝肾阴虚、脾胃失调等原因导致眼睛功能失调而引起的。因此,治疗弱视应从调理气血、滋养肝肾、健脾胃等方面入手,以促进眼球血液循环,提高眼睛的营养供给能力和自愈能力。 二、辨证论治 (一)肝肾阴虚型 症状:视力模糊、夜盲、眼干、视物眩晕、视物虚浮。 治疗方法:滋肝肾阴,通络明目。 方剂:六味地黄丸(改良版),由熟地、黄精、山药、山茱萸、桑螵蛸、川牛膝等组成。可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二)气血不足型 症状:视物模糊、眼睛干涩、视物昏花、容易疲劳。 治疗方法: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方剂:四物汤,由当归、熟地、白芍、川芎等组成。可口服,每次10g,每日2次。 (三)脾胃失调型 症状:视物不清、眼睛疲劳、食欲不振、腹胀、大便溏泻。 治疗方法:调理脾胃,补益脾气。

方剂:理中丸,由人参、茯苓、白术、陈皮等组成。可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三、养生保健 (一)眼保健操:定期做眼保健操,以促进眼球血液循环,增加眼睛的营养供给能力和自愈能力。 (二)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盯着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适当休息和放松眼球。 (三)合理膳食:保证摄入富含维生素A、C和E等对眼睛有益的食物,如胡萝卜、柠檬、橙子、草莓等。 (四)适当运动:定期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以增加眼球运动量,促进血液循环。 四、临床研究 目前,中医对于弱视的临床疗效尚未有明确的统计数据支持。中医治疗弱视的方案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和大样本的临床验证。 五、注意事项 使用中医诊疗方案治疗弱视时,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病情的变化,并及时向医生汇报。同时,患者还需遵守医生的用药、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指导,以加快康复进程。

2018年弱视诊治指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弱视诊治指南 弱视是儿童常见眼病,常造成视力低下并影响双眼视功能,需要尽早积极治疗。为规范弱视的诊断治疗,制定本指南。 一、弱视的定义 视觉发育期内由于单眼斜视、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以及形觉剥夺等异常视觉经验引起的单眼或双眼最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正常儿童,且眼部检查无器质性病变,称为弱视。 不同年龄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年龄为3~5岁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5,6岁及以上儿童视力的正常值下限为0.7。 二、弱视的分类 〔一斜视性弱视 恒定性、非交替性斜视最有可能引起弱视。斜视性弱视被认为是来自于双眼的输送非融合信号的神经元之间竞争性或抑制性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情况会导致注视眼的皮层视觉中枢占优势地位,而对非注视眼的输入信号的反应呈慢性下降,造成弱视。交替性斜视因双眼获得视觉刺激的机会均等,一般不会引起弱视。 〔二屈光性弱视

1.屈光参差性弱视 当双眼的屈光度数不等时,可以引起屈光度较大眼的视网膜影像与对侧眼相比发生长期地离焦,从而导致屈光参差性弱视。屈光参差的程度与弱视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双眼远视性球镜屈光度数相差≥1.50Ds或柱镜屈光度数相差≥1.00Dc,屈光度数较高眼易形成弱视。 2.屈光不正性弱视 双侧屈光不正性〔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弱视是屈光性弱视中的一种少见类型,表现为幼儿的双眼视力下降。它的发生机制只涉及模糊的视网膜影像作用,多发生于未配戴矫正眼镜的双眼屈光不正程度相等或相近的中高度屈光不正患者。 屈光不正主要为双眼高度远视或散光,且双眼最佳矫正视力相等或接近。远视屈光度数≥5.00Ds、散光度数≥2.00Dc,可增加发生弱视的危险性。近视性屈光不正由于患儿可以获得近处景物的影像而较少引起弱视,只有大于6.00Ds的高度近视才有可能导致弱视的发生,因此近视性弱视的诊断需谨慎,大于10.00Ds的高度近视尚需排除高度近视性视网膜病变。一般在配戴屈光矫正眼镜3~6个月后视力不能恢复正常可确诊。 〔三形觉剥夺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是由于眼的屈光间质完全或部分不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