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少数民族建筑特色

广西少数民族建筑特色
广西少数民族建筑特色

住房最具特色的是“干栏”式房子,称为“干栏”建筑。干栏建筑是用木料(或竹〕柱作成离地面相当高的底架,再在底架上建成住宅,楼上住人,楼下关养牲畜和堆放农具的一种住宅形式。这种住房形式适应于潮湿多雨、地势不平的南方山区。在广西,除了壮族地区还较多地保留有这种干栏建筑的住房外,还有瑶、苗、侗、彝等民族也有部分人家住这种“干栏”式房子。壮族的干栏建筑比较具有代表性,它可分为全楼居式、半楼居式、地居式等几类。全楼居式多见于比较偏远的山区。

半楼居式多见于丘陵、半山区,地居式多见于平原地区。无论哪一种居式的“干栏”,一般分为上、下层及阁楼三部分。上层住人,多数为三开间,也有五开间和七开间,进门是厅堂,厅后就是火塘间,用于煮饭和取暖。底层用作关牲畜、厕所及放农具和杂物,阁楼起于上层,多用于存放粮食。居住层的四周往往顺势伸延,另建成望楼、排楼等,以增加使用面积。有的还设有晒排,供凉晒物品和纳凉之用。整个结构比较合理、实用。瑶族:地区大都盛产木材,房屋也大多是木结构,以瓦或杉皮、茅草盖顶,房屋形式各地不同。建在山坡的房子,叫吊脚楼,是一种近似干栏式的房子,利用山坡的斜度,山坡下方竖较长的木柱,上坡竖较短的木柱支撑,上面铺板盖屋,吊脚楼下一般用来关家畜和放杂物,住房在楼上。这种吊脚楼,苗、侗、彝等苗族均有。

侗族:多依山傍水,聚族而居,大的村寨有数百户,小的二、三十户。侗族村寨多干栏式的木楼,有二、三层的小木楼,也有四、五层的木楼。三江、龙胜等地的侗族聚居区,几乎寨寨都建有雄伟壮丽的鼓楼,是侗族人民娱乐和集会议事的场所。还有风雨桥,风雨亭等著名建筑。侗乡逢河有桥,逢坳有亭,村里的道路大都用青石板和小卵石砌成,整齐清洁。

仫佬族:仫佬族多在同一村寨内聚族而居,只在一些圩镇以及大村寨,才有别的苗族杂居。仫佬族的住房一般是泥墙瓦顶,三间并列的平房,屋内左侧门边挖地砌炉灶,适于烧煤。仫佬族这种“掘地作炉“的习惯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牲畜圈栏一般与住房分开,室内比较整洁。

毛南族:一般是同族同姓的聚居在一起,山区以数户、十数户人家的村落居多,最大的村屯也不过百余户。住房一般是瓦屋泥墙,上下分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中国建筑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建筑文化:少数民族传统民居建筑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乡土文明历史悠久,各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化。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正是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明进程中形成的民族建筑文化的结晶,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基因,以建筑的形式记载和描画着各民族壮丽的历史诗篇,直接反映着各历史时期不同民族的生活状况及经济、体制、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 在中国快速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民族传统文化遭到破坏。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中,政府主导的大拆大建,村民自发的随意改造,屡见不鲜。许多传统民居被风格迥异的新兴建筑替代,民族与乡村特色逐渐消失,民族特色村寨建筑文化亟待保护。 历史建筑与历史风貌的保护和村民要求改善传统落后的居住环境与生活方式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是当前中国传统村落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保护与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对特色村寨进行博物馆式的保护,得不到村民的响应和支持,最终会使村寨文化的传承陷入无人承担、无物承载的困境。时代的发展变迁,使满足乡村振兴主体生产生活需要的创新成为必然。如何在建筑文化创新中,汲取民族文化的精华,新老建筑景观风貌的协调性显得尤为重要。 民族村寨建设在国家大力扶持下,迅速地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面貌,民生问题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新时期国家持续的扶持和社会资本的注入,加上村寨发展主体自身的资本积累和改善需求,更加量大面广的村寨环境建设即将全面铺开。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理念要求建筑者们在满足当代人生产生活需求的同时,确保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1.对乡土材料的应用和现代材料的取舍。 需要原样风貌传承的建造,乡土材料是最佳的选择。现代建筑中回归应用传统材料的做法,既可以满足人们怀旧和寻根的心理情结,也有环保的需求。而在新型大空间建造和内藏承重结构时,现代材料无疑具有不可代替性。对建造时间、性能和造价的综合考量,最终以是否符合村寨建筑文化的场所精神和风貌传承为依据。所以在大力倡导使用乡土材料来传承地域建筑文化的同时,必须加强乡土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热工性能、抗震性能的改良和提升,尤其是乡土材料的可再生利用,能够避免造成资源的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恶化。

东兴

东兴 求助编辑百科名片 东兴 广西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东南濒临北部湾,西面于越南接壤,是广西乃至中国通往越南以及东南亚最便捷的通道,也是中国与东盟唯一海陆相连的口岸城市。 东兴是国家一类口岸,是国家沿海开放城市。1992年,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4.07平方公里的边境经济合作区,陆地边境线长27.5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总面积540.7平方公里,总人口11万人,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市人民政府驻东兴镇,邮编:538100。代码:450681。区号:0770。拼音:Dongxing Shi 。 中文名称: 东兴市 外文名称: d ongxing 别名: 东兴市 所属地区: 中国 广西 电话区号: 0770 邮政区码: 538100 地理位置: 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 面积: 548.8平方公里 人口: 11万人(2007年) 著名景点: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 机场: 东兴机场 目录 区域概况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状况 工业 气候与农业 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 西部大开发 旅游资源 金滩 雨林公园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 白鹤园 罗浮天主教堂 旅游路线 京族三岛 哈节 独弦琴 京族拉大网 高跷捕鱼 京族服饰

京族渔村 东兴口岸 展开 区域概况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经济状况 工业 气候与农业 基础设施 对外贸易 西部大开发 旅游资源 金滩 雨林公园 中越人民友谊公园 白鹤园 罗浮天主教堂 旅游路线 京族三岛 哈节 独弦琴 京族拉大网 高跷捕鱼 京族服饰 京族渔村 东兴口岸 展开 编辑本段区域概况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东兴于1996年建市,为防城港市所辖的县级市。东兴市下辖东兴、江平、马路三镇,有31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面积54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47万人(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流动人口5万多人。主要居住有汉、京、壮、瑶等民族,是京族在我国唯一的聚居地,现有京族人口约1.5万人。 东兴是中国与东南亚各国来往的便捷通道,距离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178公里。市区与越南芒街市相隔一条数十米的北仑河,距越南广宁省会下龙市180公里,距离越南首都河内308公里,距防城港市39公里。市内的竹山港、潭吉港、京岛港可与中国和越南各大港口通航。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东兴市

东兴市旅游情况介绍

东兴市旅游情况介绍 一、东兴概况 东兴市位于祖国大陆海岸线最南端,与越南芒街市仅 一河之隔,是我国与越南唯独海、陆相连的国家一类口岸都市。陆地边境线长27.8公里,海岸线长50公里,行政区域面积549平方公里,辖东兴、江平、马路三镇,有31个行政村、10个社区。2007年末总人口为116461人(可不能流淌人口),常住的流淌人口有6万人左右。居民要紧有汉、京、壮、瑶等民族,其中京族人口1.5万人,是我国唯独的京族聚居地。建市以来,我市积极开发市内游、境外游等旅行资源,逐步形成了〃上山下海又出国"的特色旅行品牌。 2007年,全市出入境人员达382万人次共接待游客214.70 万人次,增长16.92% ,其中市内游客97.68万人次,增长23.21% ;出境游客7.89万人次,增长12.55% ;入境游客99万人次;全年旅行总收入3.54亿元,增长8.16%0 二、旅行资源状况 东兴市面向北部湾,背靠十万大山,又与越南一河之隔, 海洋文化、边境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交错””边、海、山、民族风情独具韵味,蕴藏着边境探秘、通江达海、金滩碧浪、

红树金花、候鸟湿地、飞瀑幽谷、民俗民风等丰富的旅行资 京岛风景名胜区是东兴市久负盛名的滨海旅行胜地,其 中的金滩久负盛名。金滩沙金黄、滩平长、浪柔、水净,空 气负氧离子含量高,是天然优良的海边浴场和海上运动场 所。 十万大山余脉造就了专门多山谷溪流,红石谷便是其中 之一。红石谷位于十万大山余脉。景区内群山围绕,绿树掩 质量好,负氧离子含量高,气候舒服宜人z 自然生态环境优 良,是观光游憩、休闲度假、康体保健之理想旅行胜地。 沿海湿地是东兴最具竞争优势的旅行资源中。沿海红树 林和滨海候鸟湿地便是代表。北仑河口国家自然爰护区核心 区有红树林面积8100多亩,其中属东兴市辖区的有6100 多亩。北仑河口国家自然爱护区去年已成为国际重要湿地。 东兴沿海红树林连接成片,是全国最大的连片红树林带。红 树林将是海洋观光体验、旅行与资源爱护教育的良好资源。 京族三岛之一的巫头岛有座万鹤山,栖息着4万多只各类 最好的_片滨海湿地。 另外,都市丘陵溪谷带也是东兴市爰护较好、较有开发 价值的旅行资源。东兴城区及城区边沿的水系十分发达, 水 映,溪瀑跌宕起伏、 !1! 季长流,林茂谷幽,植物丰富,空气 鸟”是广 EC 不可多得的滨海湿地生态旅行资源,是广西沿海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 一说到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最为有名建筑有丽江古城、红河哈尼梯田、金马碧鸡坊、云南大学图书馆等云南标志性建筑。云南,简称云(滇),位于中国西南的边陲,省会昆明。云南的简称是滇或云,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生活在距今170万年前的云南元谋人,是截至2013年为止发现的中国和亚洲最早人类。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云南建筑资料,具体内容如下: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简介: 金马碧鸡坊位于昆明市中心三市街与金碧路汇处,高12米,宽18米,雕梁画栋精美绝伦,东坊临金马山而名为金马坊,西坊靠碧鸡山而名为碧鸡坊,是昆明的象征。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宣德年间,至今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 当太阳将落,余辉从西边照射碧鸡坊,它的倒影投到东面街上;

同时,月亮则刚从东方升起,银色的光芒照射金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边街面上;两个牌坊的影子,渐移渐近,最后互相交接。这就是60年才会出现一次的金碧交辉的奇观。相传,清道光年间,这个奇观曾经出现过一次。由于地球、月亮、太阳运转的角度关系,这样的景,要 60年才能出现一次。金马碧鸡坊的设计体现了古代云南人对数学、天文学和建筑学方面的造诣。原金马碧鸡坊于10年动乱中被拆毁,现有的金马碧鸡坊是1998年在原址按原风格重建的。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文化象征: 明末担当和尚曾赋诗: 一关在东一关西,不见金马见碧鸡。 相思面对三十里,碧鸡啼时金马嘶。 金马、碧鸡二坊曾是昆明城内人文景观和城市的标志。位于昆明城传统中轴线的南端,即今天金碧路与正义路交叉口,始建于明代宣

德年间。东为金马坊,西为碧鸡坊,二坊相隔约数十米,均为门楼式木构牌坊,飞檐翘角,与忠爱坊鼎足而立形成品字三坊。金马、碧鸡二坊建成后,屡遭兵燹,又多次重建。光绪十年(1884年)云贵总督岑毓英主持重建的金马碧鸡坊,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被拆除。旧时,金碧交辉曾是昆明的八景之一。1998年,在金碧路改扩建过程中,昆明市人民政府再次重建金马碧鸡二坊。 云南少数民族的建筑金马碧鸡坊 金马碧鸡坊建筑历史: 有关金马碧鸡的神话传说,最早见诸于史籍记载的是汉代班固的《汉书》。据《汉书》王褒传记载:汉宣帝五凤三年,有方士盛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祭祀而致。于是汉宣帝封当时四川的著名文人王褒为谏议大夫,持节前往求之。由于诸蛮叛乱,道路闭塞不通,王褒并没有到达云南而只到了川西一带,写了一篇《碧鸡颂》进行遥祭,颂词为:持节使王褒,遥拜南崖,敬移金精神马、缥碧之鸡,处南之荒,深溪回谷,非土之乡。归来归来,汉德无疆,广乎唐虞,泽配三皇。黄龙见兮白虎仁,归来归来,可以为伦。归兮翔兮,何事南荒。王褒企图凭借汉德无疆,写一篇祭文,就将金马碧鸡召唤到内地

民族特色建筑

客家围屋: 客家人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和平\幸福\安宁的象征. 傣家竹楼: 结构简单,款式大方,设计独特. xx民居: 窑洞,在山里打洞住宿,据说xx. 新疆少数民族的住房可以说千姿态,样式繁多,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咱是牧区的房屋,另一种是农区的房屋牧区的房屋大都以毡房为主,也有木为房,这要和他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房子便于搬迁,拆装方便,很适于牧民。 哈萨克族民居: 哈萨克的毡房大多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房屋高约三米,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左右,周是环形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牧区的哈萨克一年至少搬家十几次,降冬季外,其他三季都用毡房,毡房盖的十分快两个小时就可盖好,所以很受当地牧民喜爱。 锡伯族民居: 锡伯族的住房比较多,兼游物民族和农区特色,他们有帐篷草房,马架子,正房等。现在锡伯族人多住正房,这种游牧房顶大都有一个“气眼”。住宅一般是三间,东边称东屋,西边称西屋,中间为外屋,东西住人,外屋做饭、院子内的东、西侧有圆形或长方形的小仓库,储备粮食等物品。 塔吉克族民居: 塔吉克族住在世界的帕米尔高原,住屋比较矮小,入内必须躬身,大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筑材料多用石块和草皮,屋顶用树枝,麦草再压上泥,

墙厚而坚,房子四周均有围墙,围墙内有一间较大的房子称“赛然衣”,另外还有畜棚和库房。“赛然衣”内部分上下左右,上处为做饭和放炊具的地方,下处放置其他用品,左右是住房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 “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 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重庆的吊脚楼是巴渝的文化遗产。如今,大片的吊脚楼已不复存在,吊脚楼作为山城特色的巴渝民居已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吊脚楼文化,是繁华城市中的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石板坡旧房改造,洪崖洞城市阳台等等,无不体现出重庆吊脚楼的魅力和文化。木条变成了条石,竹墙变成了砖壁,飞檐斗壁雕龙画凤,犹如镶嵌在现代化都市脖子上的一串项链,放射出一道道闪亮光芒。这些建筑,或依附悬崖,或临坎吊脚,有“凌空飞绝壁”之感,犹如一座人文艺术博物馆,构成了婀娜多姿的山城重庆独特的民居风貌,充分展现了重庆人的智慧,使巴渝特有的古老建筑得到合理保护,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在现代生活中得到有效延续与传承。

精品解析:2020-2021学年广西东兴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原卷版)

2020年秋季学期教学质量检测 四年级数学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在括号里填合适的单位。 (1)一间教室的面积约是42()。 (2)一小瓶滴眼液是15()。 2. 3时=()分;1个平角=()个直角;4000毫升=()升。 3. 长方形的两条对边互相_____,相邻的两条边互相_____. 4. □38÷53,如果商是两位数,那么□里最小填();如果商是一位数,那么□里最大填()。 A÷=……□,余数最大是(),这时被除数A是()。 5. 如果237 6. 在括号里填上“>”“<”或“=”。 420÷40()10360÷6÷3()360÷(6÷3)1500÷500()15÷5 7. 过一点能画()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8. 如图,已知∠1=105°,那么∠2=()°,∠3=()°。 9. 一个盒子里有同样大小的红球7个,黄球4个,绿球4个。从这个盒子里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 球和()球的可能性相等。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每小题1分,共5分) 10. 340÷80=4……20。() 11.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不为0的数,商不变。() 12. 一条射线长3厘米.() 13. 大于90°的角是钝角。() 14. 连续抛一枚5角的硬币20次,出现正面朝上的次数一定是10。()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10分) 15. 3点整,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为()。 A. 锐角 B. 直角 C. 钝角

16. 从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可以画()条。 A. 1 B. 2 C. 无数 17. 转动下边的转盘,指针落在()区域的可能性最大。 A. 黄色 B. 蓝色 C. 红色 18.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 A.相交 B. 互相垂直 C. 互相平行 D. 不确定19. 如图中共有()条线段。A. 4 B. 7 C. 10 D. 9 四、计算题。(共27分)20. 直接写出得数。17×2=20×6=7×11=100÷20=4×25=80×5=630÷70=3×200=21. 用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486÷81=512÷16=☆570÷90=22. 计算下面各题。73-40×6÷8(23+12)×(42-18)480÷[6×(84-79)] 五、操作题。(10分)23. 画出下面立体图形从前面、右面、上面看到图形。 24. 过点A画直线l的垂线。

东兴,一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

东兴,一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 文/王忠(TUL国际联合机构董事、励锐顾问总经理) “东兴,一个价值被严重低估的城市”,在东兴锦绣华庭售楼处正式开业午宴上,我对工商银行的杨经理说。 2008年1月,国家正式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今年3月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时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这是广西加快发展千载难逢的重大历史机遇……北部湾地区是中国沿海最后一片处女地,过去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开发。这一次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它的建设对于带动推动西部大开发、推动东盟与中国的合作发展,将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使它成为我国首个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对国内外企业来说意味着实实在在的商机,对中国与东盟来说则是一个谋求合作共赢的平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正越来越多地引起世界的关注,越来越多地引起投资者的关注。

北部湾经济区在中国的区位 那么,北部湾经济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东兴市意味着什么呢?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新格局的形成,国家把东兴单列为北部湾开放开发的重要部分。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东兴市按照中等城市规模规划建设,依托边境贸易、加工和旅游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发展。2020年城市建成区人口发展到18~20万人,城市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0平方公里以内,东兴市房 地产投资发展环境因此广受外界瞩目。 东兴市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图

目前东兴市引人注目的几点如下: 一、建设对接东盟的商贸物流加工基地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步伐加快,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区新格局的形成,国家把东兴单列为北部湾开放开发的重要部分,东兴紧紧抓住发展机遇,全力打造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和进出口加工基地。 二、打造影响广泛的中越边境会展平台 中越边境(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是根据2006年4月15日中越双方在越南河内签署的《中国东兴市人民政府与越南芒街市人民委员会联合举办“中越边境商贸旅游博览会”合作协议书》精神,从2006年起,东兴和越南芒街轮流在两市联合举办“中越边境商贸旅游博览会”的协议而举办的国际区域性展会。 三、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跨境旅游带旺边境市场 上山下海又出国,是东兴丰富旅游资源的真实写照,既有美丽的山海风光、浓郁的京族风情,又有京岛风景名胜区、大清国1号界碑、三圣宫、妈祖庙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东兴市以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资源的开发,带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最明显的是一些专业市场的兴起。像木材加工、红木家具、中草药、服装等一批专业市场纷纷崛起,而现有的轻纺、海产品等专业市场以及各大型商场、超市,均随着旅游人数的增多而不断扩大。 据统计,今年前10个月经东兴口岸出入境人数为384.49万人(次),增长30%;口岸进出口货物达1.87亿美元,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东兴市海产品、红木家具和服装等专业市场。 四、“贸工互动”,使全市经济由以前单一通道型贸易向加工型贸易和工业经济发展 东兴市经济多年来以贸易为主,讲到发展工业经济,很多人曾经不理解,认为发展一个新产业,不如把原有贸易做强做大。然而通过学习科学发展观,大家逐步认识到必须发挥东兴独特的区位优势,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充分利用好“贸工互动”政策,全面推进工业经济建设,使全市经济由以前单一通道型贸易向加工型贸易和工业经济发展。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服饰

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服饰 阿昌族: 男子多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下穿黑色裤子,裤脚短而宽。小伙子喜缠白色包头,婚后则改换黑色包头。有些中老年人还喜欢戴毡帽,青壮年打包头时总要留出约40厘米长的穗头垂于脑后。男子外出赶集或参加节日聚会时,喜欢斜背一个“筒帕”(挎包)和一把阿昌刀,更显得英俊而潇洒。妇女的服饰有年龄和婚否之别。未婚少女平时多着各色大包或对襟上衣、黑色长裤,外系围腰,头戴黑色包头。 梁河地区的少女也喜欢穿筒裙。已婚妇女一般穿蓝黑色对襟上衣和筒裙,小腿裹绑腿,喜用黑布缠出类似尖顶帽状的高包头,包头顶端还垂挂四五个五彩小绣球,颇具特色。 每逢外出赶集、做客或喜庆节日,妇女们都要精心打扮一番。她们取出珍藏的各种首饰,戴上大耳环、花手镯,挂上银项圈,在胸前的纽扣上和腰间系挂上一条条长长的银链,此时的阿昌族妇女,全身银光闪闪,风采万千。 当你走进阿昌族山寨,你还会发现阿昌族青年男女都喜欢在包头上插饰一朵朵鲜花。这朵朵鲜花,不仅美观,而且他们还视之为品性正直、心灵纯洁的标 志。 白族:

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绣花鞋)。男子为白衣裤、黑背心、白或蓝布包头,绣花挂包;高寒地区常穿羊皮披肩。 保安族: 女穿高领大襟花短衣、镶花边长背心,罩盖头,穿双梁鞋。盖头还是回、东乡、撒拉等族的女子头饰,通常披垂及腰,婚前用绿色、婚后黑色、老年白色。男子冬季穿斜襟皮袄、春夏为白衬衫,黑背心,白布便帽,挂保安刀。保安刀挂于腰左边,刀把叠嵌“十样景”图案。十分惹人喜爱! 布朗族: 女穿黑色或红绿纹相间的统裙,扎大包头。男穿无领上衣、黑色宽大长裤,黑或白布包头。 布依族: 女穿大襟上衣、长裤、绣花围腰,或蜡染百褶长裙;黔南地区穿传统栏干服。栏干服是衣裤套装,衣襟、领口、衣袖、裤脚均镶花边。男子为对襟衣或大襟长衫,蓝或白地蓝方格头巾。 朝鲜族: 尚素白,有“白衣民族”之称。女子穿传统的襦裙套装,上襦称则高利,为小灯笼袖斜襟短衣,以花结襻带系合;下裙称契玛,是高腰长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名录 一、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三、陈公馆(陈济棠陈列馆、中越友谊馆) 四、中越友谊公园(中越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东兴市第一党支 部成立纪念碑) 五、国门口岸(中越友谊大桥、大清国五号界碑、胡志明亭)

东兴市红色旅游资源概况 一、大清国一号界碑 清光绪十一年,清政府和法国在天津签订《中法越南条约》。次年(公元1886年),清政府派员与法国勘界使臣狄隆会勘中越边界。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官员共同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故称“大清国钦州界碑”。大清国钦州界界碑在东兴市内共有八块(广西境内共有33块,碑文“大清国钦州界”,系清界务总办、四品顶戴钦州直隶知州李受彤所书)。位于北仑河口的竹山界碑所在的位置正好处在中国大陆海岸线与陆地边界线的交汇点,系光绪十六年(公元一八九0年)所立的第一块界碑,故称大清国一号界碑。100多年来,位于竹山村的大清国一

号界碑历尽沧桑,屹立于北仑河口岿然不动,显示了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故竹山一号界碑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大清国一号界碑

二、竹山村(竹山战役遗址、寇井) 竹山村,位于东兴的母亲河——北仑河的出海口,是祖国大陆最西南端的边海小渔村,因盛产竹子得名。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49年12月8日,解放中国大陆最后一战在东兴的竹山上演。白崇禧集团残部、国民党防城县政府要员及县警察大队、驻东兴镇的国民党海南特区警备司令部特务团、保安第九团等共2000余人汇集于竹山口岸,准备渡海向海南岛逃命。为了不让国民党部队逃掉,防城南区交通站长苏积辉派出两名交通员连夜把这一重要情报及时向粤桂边纵二十团政治处主任中共防城县工委书记黄志英报告。为了阻击敌人,黄志英率领40余名地方党政干部及200多名游击队和民兵,火速行动赶到竹排江阻击,紧紧地拖住了敌人。我英勇的南下大军挥师直下,二野十三军三十七团率先赶到,在松柏村的西灶,竹山村的马路坳、白沙头与敌人展开激战,除少量残敌抢先登船逃离外,大部分都没能逃走。战斗持续到9日拂晓,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疾速赶到竹山,部队会师后,和本地的游击队和民兵、前来支援的越北中团战士一道,奋起追击,激战一天。竹山战役,以歼敌近千的战绩,歼灭了溃逃海南的最后残敌,在解放战争史上画下了壮烈而炫丽的一笔。每年清明节,当地人民都聚集在革命先烈纪念碑前缅怀英烈,人民革命英雄永垂不朽!

少数民族建筑

竹民俗:云南少数民族竹楼建筑 竹楼是最具代表性、最富有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特色的竹制民居建筑,在云南省境内的傣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德昂族、哈尼族、独龙族、怒族、傈僳族、白族、景颇族、拉祜族等聚居区,竹楼是主要的民居建筑形式。 竹楼是采用干栏式建筑形式,房屋离开地面,建筑在柱桩上,下部架空。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和放置东西。竹楼都背负青山、依山而建,具有防潮、通风散热、卫生舒适、防避虫蛇之害的特点。因就地取材、以竹为楼,梁柱、墙壁、屋面、楼梯、楼面都是取竹而建,俗名竹楼。云南不同民族的竹楼大小、内部设置有差异,但以傣族竹楼最具有代表性。竹楼分上下层,上屋顶呈四面坡形,犹如“孔明帽”,下层呈方形,极富立体感;竹楼与竹楼之间高低起伏不平,富有层次感。

历史文献对云南民族竹楼有明确记述,《唐书?南平獠传》有“多瘴疠,山有毒草、沙虱、蝮蛇,人楼居,梯而上,名曰干阑”之载,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称“上设茅屋,下豢牛棚。棚上编竹为栈,下施椅桌床榻。”元?李京安《云南志略?诸夷风俗》也有“金齿百夷……风土下湿上热,多起竹楼,居濒江,一日十浴”之载述,说明其历史源远流长。云南少数民族竹楼的起源和诞生存在有许多的传说和故事,反映了云南少数民族人因地制宜、旧地取材、适应环境的聪明智慧和创造精神。用竹建造的傣家竹楼充分体现出轻盈、灵巧、别致、实用,极富民族特色和风情。傣家人于村寨旁种植许多高大茂密的竹丛,生机盎然,掩映着土灰色的竹楼建筑,富有诗情画意。 现今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竹楼用纯竹建造则较为少见,竹柱、竹地板、竹梯、竹隔板多被木制品替代,但仍然保留着“竹楼”的形状和名称,“竹楼”无疑已成为云南民族民居的符号,展示着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 到云南民族村最大的收获是每个民族的建筑风格各异,区别非常明显,就是现在大多数少数民族的人口大多在1~2万人左右,但是却能形成自己鲜明的文化传统,真是感叹祖先的智慧和历史长河留下的文化脉络。

关于振兴东兴边贸的几点建议

关于振兴东兴边境贸易的几点建议东兴(凭祥)组团是国家批准实施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的五大功能组团之一。为了进一步发挥东兴在组团中的作用,提升东兴的地位、知名度和影响力,振兴和壮大东兴边境贸易,提高东兴的竞争力。根据办领导的指示,我们到东兴进行了调研,与防城港市政府、东兴市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并实地考察了东兴边民互市点、口岸二期改造工程、北仑河二桥桥址、江平工业区以及谭吉港。 一、xx基本情况 东兴沿边、沿海、沿江,区位优势十分突出。1958年,国务院把东兴列为国家一类口岸。1992年,国务院把东兴列为边境开放城镇,先后批准设立边境经济合作区,东兴经济开发区。1996年设立县级东兴市,辖东兴、江平、马路3个镇,总面积549平方公里,陆路边境线27.8公里,海岸线50公里。目前东兴市户籍人口11.97万人,外来常住人口近6万人,是我国京族的唯一聚居地,京族人口1.65万人。 2008年,东兴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0.19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下同),增长24.4%;工业总产值17.25亿元,增长35.44%;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4亿元,增长4.75%;全 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7亿元,增长71.71%;外贸进出口总额3.02亿美元,增长4.42%;边贸成交额61.34亿元,增长 30.96%;财政收入4.22亿元,增长31.53%。东兴已经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变成了今日的对外开放前沿。 二、目前东兴已有以及拟申请的对外开放平台 (一)国务院批准的xx边境经济合作区 1、基本情况1992年6月,国务院批准东兴镇为沿边对外开放城镇,允许在具备条件的市(县、镇)兴办边境经济合作区,举办出口加工企业和相应的第三产业。同年9月,国务院特区办批准设立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核定面积为4.07平方公里,享受西部开发政策、工业园区优惠政策、生产性企业鼓励政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分布特点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富于创造性的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对东方文化曾发挥过重大作用,对全人类的文明有过巨大贡献的民族。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团结的、统一的社会主义大家庭。有五十六个民族,汉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除外,全国还有五十五个少数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 我国少数民族虽然人口少,约1.1亿,但分布地区很广,居住的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百分之六十。主要分布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和黑龙江、吉林、辽宁、甘肃、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东、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台湾等省区。我国边境线约有2.1万公里在少数民族地区,涉及到123个边境县,有约30个少数民族与境外的相同民族毗邻而居,这些民族是,朝鲜、赫哲、鄂温克、蒙古、回、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柯尔克孜、塔吉克、塔塔尔、俄罗斯、藏、门巴、珞巴、仡佬、水、壮、傣、布依、苗、瑶、彝、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独龙、佤、德昂、布朗、京族等。许多在国界线两侧的同一民族往来密切,进出频繁,包括探亲访友、通婚、互市、朝庙拜佛、节日聚会,甚至过境耕种放牧。近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少数民族地区与邻国的边境贸易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人口最多的汉族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虽然相对人口较少,但是居住地区广阔,主要聚居在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和一些省的部分地区。以内蒙古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是蒙古族,新疆是维吾尔族等,西藏是藏族,广西是壮族,宁夏是回族。云南、贵州、青海、甘肃、吉林、四川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面积较大。其中,云南省的少数民族数量最多。以云南省为主要聚居地的少数民族,如白、哈尼、傣等族就达15个;如果加上不是主要聚居,但又世代居住在这里的民族,如藏、壮等族,数量达到20几个。黑龙江、辽宁、广东、湖南、湖北、浙江、福建、海南、台湾等省少数民族聚居地的面积相对较小。总的说来,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边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新疆、西藏,再到云、贵、川、两广、海南和台湾省,大体上呈“U”字型分布。其主要部分在中国西部地区,重心在西北和西南。所以,我国东部人口稠密、西部人烟稀少的人口分布,是与我国的民族分布密切相关的。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般特点是: 一、地域广大,人口稀少。许多少数民族住在山区、高原、牧区和森林地区。 二、物产资源丰富。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三、大都位于我国的边疆,属于国防要冲。由于历史上多次的民族迁徙屯田,移民戍边,朝代更迭等原因,而引起的人口变动,使我国的民族分布形成了各民族又杂居又聚居互相交错居住的状况。有些少数民族既有一块或几块聚居区,又散居在全国各地。大约有一千多万人口散居在全国各省、市的大小乡镇和乡村。各少数民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方面,不仅相互影响,而且都和汉族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边疆,担负着保卫边疆和建设边疆的双重任务。少数民族地区在政治上、国防上、经济上和对外关系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们说少数民族主要聚居边疆地区,并把那里称为少数民族地区。但是,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的居民并非全是少数民族,还杂居着很多汉族人口。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大都是与汉族杂居或交错聚居。据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在内蒙古、广西、宁夏3个自治区,汉族人口都超过少数民族人口。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汉族人口虽未超过少数民族人口,但也接近全区人口的40%。而且,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也不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仅与汉族杂居,还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杂居。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除维吾尔族和汉族外,还有十几个少数民族杂居其中。云南省更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全省共有20多个民族。西藏自治区民族成份较少,但仍有汉、回、门巴、珞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西部民居采风 (三) 辛克靖 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艺术 云南历史文化悠久,在旧石器时代有元谋猿人。新石器时代,云南大部分地区就有各族的先民活动。公元前1260年左右商代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当时已形成一个较大的村落,人们已会建造简单的木构架房屋。 风格各异的建筑结构 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木结构,有抬梁、穿斗、井干、人字木屋架,密梁平顶五种。抬梁,穿斗式木构架为白族,彝族,纳西族所采用,如白族,纳西族的 三坊一照壁 即三合院, 四合五天井 ,即由四坊组成的四合院。较大住宅则由几个三合院或四合院纵向或横向组成重院,彝族、哈尼族也大体相同。人字木屋架为傣族竹楼中所用,密梁平顶用于土掌房,受汉族影响的白族、彝族、纳西族、哈尼族民居,与汉族建筑一样能做到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的统一。傣族、景颇族、德昂族、布朗族、基诺族为干阑式建筑结构,呈现出通透,灵活的建筑风格。彝族、哈尼族,全部或局部采用土掌房,用毛石脚,夯土或土坯墙,密梁铺草抹泥楼面,平屋顶结构,房屋组合符合地形,高低错落,朴素优美,富于变化。呈现出深厚朴实的建筑风格。采用平房的佤族、拉祜族民居用土坯墙或竹笆墙草顶,呈现出原始粗犷的建筑风格。 井干式民居建筑,是古代井干式建筑形式的残余,多为居于高山林区的少数纳西族、傈僳、普米族、独龙族、藏族和彝族采用。可就地取材,不受经济条件限制,施工简单,利于 抗震,是一种用木头叠起来的木楞房,如张衡 西京赋 , 井干叠而百层 ,这种建筑具有原始、古朴、粗放的建筑风格。 一颗印 民居建筑,是以天井为中心,由正房、东西厢房(俗称单房)及入口门廊组成封闭的四合院。瓦顶、土墙平面和外观方方如印,故称 一颗印 。正房三间,两层,前有单层廊(称抱厦),构成重檐屋顶。两边耳房为二层,吊厦式,称 三间两耳 ,主房屋顶稍高,双坡硬山式。厢房屋顶为不对称的硬山式,分长短坡,长坡坡向内院,在外墙处,作一小转折成短坡,坡向墙外。所有房间均朝向天井采光通风,外墙多不开窗,仅在 云南彝族一颗印民居 二楼有个别小窗,形成封闭式的外端,前围墙颇高,常达厢房上屋檐口,围墙正中立一大门。无侧门或后门。平面及空间布局非常紧凑,形成灵巧内向,封闭式的外观特点。在昆明及滇中、滇南等地区的彝族常采用此种建筑结构和造型。 奇特的民居造型 各少数民族民居,在造型上最为典型的如景颇族倒梯形悬山屋面,德昂族歇山屋面呈半圆形如同毡帽的造型,元阳地区哈尼族民居中的脊短坡陡屋面,远望似菌子(蘑菇),哈尼族奇特的住房群 即一个家庭要盖一幢干阑式 大房屋 母房称 拥戈 ,为中心房屋。依照大家庭内成 41 ARCHITECTURE AND C ONS TRUC TION 2000-11

东兴情况数据

东兴情况数据 一、基本情况 1、地理位置 东兴市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最西南端、广西南部,东南濒临北部湾,西南与越南接壤。东兴既沿边、沿江又沿海,与越南北方最大的经济特区芒街市仅一河之隔,地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两廊一圈”的海陆交汇点、泛北合作“一轴两翼”的核心地带,是连接我国西南腹地与边境沿海地区的重要节点和出边的咽喉重地、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五大功能组团之一,是我国本部地区乃至全国与越南等东盟国家开放合作最便捷、最理想的陆海大通道,具有辆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势。 2、行政区划 东兴市下辖东兴、马路、江平三镇,有31个行政村,10个社区,总面积548。8平方公里。 3、人口民族 东兴市常住人口11万人,流动人口5万多人。主要居住有汉、京、壮、瑶等民族,是京族在我国唯一的聚居地,现有京族人口约1.5万人。 4、自然资源 二、经济基本情况

三、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四、相关政策 东兴投资优惠政策 东兴享受国家给予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沿边开放城市优惠政策、边境经济合作区优惠政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优惠政策、少数民族地区扶贫优惠政策、侨务优惠政策和边境贸易优惠政策。此外,东兴市根据实际情况还制订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多重优惠政策叠加,使东兴成为中国开放政策最富集的经济区域,成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投资的热土。 (一)产业支持政策 支持重点产业发展,为建设区域性物流基地创造条件:对进出东兴口岸的国际标准集装箱(20尺箱、40尺箱)运输车辆减半收取车辆通行费。对纳入自治区层面统筹推进的物流业重大项目,用电、用水价格参照工业园区和相关政策执行,报建费、配套费可按各地、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减免政策的规定收取,电价、水价经报批后按普通工业使用价格给予支持。 (二)财税支持政策 1、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经济区内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15%税率以及“两免三减半”中减半征收期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除国家限制和禁止的企业外,免征属于地方部分的企业所得税。 2、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经济区内经批

少数民族特色建筑手抄报

傣族固有的典型建筑。下层高约七八尺,四无遮栏,牛马拴束于柱上。上层近梯处有一露台,转进为长形大房,用竹篱隔出主人卧室并兼重要钱物存储处;其余为一大敞间,屋顶不甚高,两边倾斜,屋檐及于楼板,一般无窗。若屋檐稍高则两侧开有小窗,后面开一门。楼中央是一个火塘,日夜燃烧不熄。屋顶用茅草铺盖,梁柱门窗楼板全部用竹制成。建筑极为便易,只须伐来大竹,约集邻里相帮,数日间便可造成;但也易腐,每年雨季后须加以修补。 客家土楼(民居),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 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 客家民居【辛亥遗址】何子渊故居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林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缺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蒙古包 蒙古族特有民居。其建筑方法是用驼 绳绑扎固定,成为一固定圆形墙壁。圆顶陶敖直径为1.5m ,上饰美丽花纹。包顶外形均是圆锥体,通常用一层或二层乃至多层毛毡或帆布覆盖,最后用一块矩形毛毡把陶敖覆盖以过夜或防雨雪。将哈那和乌乃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拆卸时将哈那折叠成束,又能当牛、马车的车板。一顶蒙古包只需要两峰骆驼或一辆双轮牛车就可以运走,两三小时就能搭盖起来。蒙古包的造型、轮廓、比例等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一种规范的形式美,近年来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蒙古包的结构、材料等又有新的发展变化。有些地区出现了钢架结构的蒙古包,包的前后加开了窗,使采光和通风性能更好。室内还增加了床、电视机、收音机等各种现代生活用品。 羌 族 碉 楼 傣家竹楼 客家民居 明通小学北辰二部 五(5)班 余俊骐 12号

中国少数民族民居论文

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傣族竹楼 说到竹楼自然会让人联想到建造这么独特有魅力的建筑的民族,也自然让人联想到建造者是在什么条件下什么情况中在什么气候里有了建造这种建筑的想法,还有在课本中听到过宁可食无肉,但不可居无竹楼的名句,还有发生在竹楼中种种的美丽故事和传说,以上这些都给我无限的憧憬与遐想,真的想亲身探求一下这个有特点的民族和它那神秘的竹楼,由于地理原因我不能亲自到那亲身经历,但通过书和一些资料还是窥豹一斑,下面是我通过查资料和自己的理解对傣族和竹楼的一种体会和心得吧。 下面让我们先了解一下建造这神奇又充满神秘感的竹楼的民族------傣族人民的一些情况把吧. 傣族,现有人口102.5万。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各县市。傣族自称“傣仂”、“傣雅”,后定名傣族。 傣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傣文为传统的拼音式文字。 傣族信仰小乘佛教。 傣族历史悠久,公元前1世纪汉文史籍就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设置益州郡,傣族地区属益州郡管辖。公元69年,傣族地区属永昌郡。至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废除世袭土司,改由临时官员(即流官)统治的“改土归流”政策起,傣族地区渐归朝廷直接统治。民国时期在傣族地区成立了县,设置了局。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筑。竹楼近似方形,以数十根大竹子支撑,悬空铺楼板;房顶用茅草排覆盖,竹墙缝隙很大,既通风又透光,楼顶两面的坡度很大,呈“A”字形。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方。 傣族男子一般上穿无领对襟袖衫,下穿长管裤,以白布或蓝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各地有较大差异,但基本上都以束发、筒裙和短衫为共同特征。筒裙长到脚面,衣衫紧而短,下摆仅及腰际,袖子却又长又窄。 傣族人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的是竹筒饭。其制作方法是将米装进新鲜的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普洱茶是云南西双版纳的特产,在唐代就已远销中国各地,清代时远销东南亚及南亚,现已进入日本和西欧等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中外驰名的名茶。 傣族有自己独特的历法。傣历和公历纪元相差638年,即公历的639年为傣历元年。傣历的年是阳历年,月却是阴历月。傣历分为三季,一至四月为冷季,五至八月为热季,九至十二月为雨季。 傣族人民十分喜爱诗歌,尤其是叙事长诗。叙事诗《召树屯与楠玛诺娜》、《娥并与桑洛》等作品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 傣族舞蹈种类很多,动作及内容主要模拟当地常见的动物的活动,在此基础上加以人格化。孔雀舞既来源于孔雀优美动作的模仿,也来源于傣族美丽动人的传说。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因表演孔雀舞而闻名中外。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泼水节是傣历的新年,节期在六月六日至七月六日之间,相当于公历4月。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相互祝愿。起初用手和碗泼水,后来便用盆和桶,边泼边歌,越泼越激烈,鼓声、锣声、泼水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

民族特色建筑

客家围屋:客家人崇尚圆形,认为圆是和平\幸福\安宁的象征. 傣家竹楼:结构简单,款式大方,设计独特. 陕北民居:窑洞,在山里打洞住宿,据说冬暖夏凉. 新疆少数民族的住房可以说千姿态,样式繁多,不过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咱是牧区的房屋,另一种是农区的房屋牧区的房屋大都以毡房为主,也有木为房,这要和他们生活有密切的关系。这种房子便于搬迁,拆装方便,很适于牧民。 哈萨克族民居: 哈萨克的毡房大多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房屋高约三米,占地面积约二三十平方米左右,周是环形毡墙,上面是圆形的屋顶,毡房的骨架是戈壁滩上的红柳木做的,牧区的哈萨克一年至少搬家十几次,降冬季外,其他三季都用毡房,毡房盖的十分快两个小时就可盖好,所以很受当地牧民喜爱。 锡伯族民居: 锡伯族的住房比较多,兼游物民族和农区特色,他们有帐篷草房,马架子,正房等。现在锡伯族人多住正房,这种游牧房顶大都有一个“气眼”。住宅一般是三间,东边称东屋,西边称西屋,中间为外屋,东西住人,外屋做饭、院子内的东、西侧有圆形或长方形的小仓库,储备粮食等物品。 塔吉克族民居: 塔吉克族住在世界的帕米尔高原,住屋比较矮小,入内必须躬身,大都建在地势较高的地方,建筑材料多用石块和草皮,屋顶用树枝,麦草再压上泥,墙厚而坚,房子四周均有围墙,围墙内有一间较大的房子称“赛然衣”,另外还有畜棚和库房。“赛然衣”内部分上下左右,上处为做饭和放炊具的地方,下处放置其他用品,左右是住房 重庆依山而建、两江环抱。由于地势的缘故,所有的建筑都需沿着山坡依次建造。说到重庆人的“房”,就不能不说到闻名遐迩的特色建筑--吊脚楼。 由于长江、嘉陵江横跨城区,造就了两江四岸。因此,重庆的江边沿山坡处,到处都有几根杉杆撑着的一间间四四方方的木楼,这就是吊脚楼。吊脚楼作为重庆地区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目前,重庆市内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老重庆人都不会忘记,临江门、石板坡、化龙桥、厚慈街、川道拐等那些颇具西南地区民居特色的吊脚楼。 重庆的吊脚楼具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背靠高山,面向江水,正是重庆吊脚楼的独到之处,是最美丽的地方。记得儿时记忆中的吊脚楼,傍晚,夕阳西下,金色柔和的阳光照在高低错落、起伏跌宕的楼房上,加之点点灯火,远望看去:山坡上,有时明亮,有时眩目,有时隐约,恰似一幅流动山水写意画,浓淡暗明;江水中,波光粼粼,宛若珍珠,一组组闪烁的光芒连接两岸,浇活整座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