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双套管接负压吸引冲洗操作流程及评分

腹腔双套管接负压吸引冲洗操作流程及评分
腹腔双套管接负压吸引冲洗操作流程及评分

腹腔双套管接负压吸引冲洗操作流程

及评分

1

腹腔双套管接负压吸引冲洗操作流程及评分

肠外瘘利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

肠外瘘利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7-13T13:27:28.10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作者:金玉萍杨晓燕杨爱慧 [导读]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 山东省安丘市兴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262100 肠瘘是指胃肠与其他空腔脏器、体腔或体腔外有异常的通道,肠瘘穿破腹壁与外界相通的称为肠外漏。肠外瘘一但发生,如何有效引流漏出物是控制感染、防治腹腔脓毒症,并进而治愈肠瘘的重要环节⑵。以往应用的乳胶管引流和烟卷引流都属被动引流,引流效果不佳,自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我中心收治肠外瘘患者8例,经采用腹腔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方法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效果满意。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8例,男性7例,女性1例,年龄15—80岁,平均47岁。其中小肠瘘3例,结肠瘘4例,回盲部瘘1例。 1.2 方法经临床诊断为肠外瘘后应尽早采取充分的引流措施。即在距瘘口1-2cm处放置多孔腹腔双套引流管,妥善固定于腹壁,内管连接负压吸引器后,双套管的滴水管再接上输液管,用生理盐水通过输液管持续冲洗,冲洗滴速以40-50滴/min为宜,也可根据瘘出液的性质和量适当调整滴数,同时打开负压开关,将负压恒定在10-20kpa,这样边冲洗边应用负压吸引器恒力吸引,将瘘出的肠液及时清除,达到控制感染,促进瘘口自愈或达稳定状态。 2 结果 应用腹腔双套管充分冲洗并吸引,及时引出肠液,未发生肠液漏入腹腔引起感染,同时避免了漏出液对瘘口周围组织的腐蚀和皮肤的刺激,本组4例病人达到瘘口自愈,2例病人瘘口达稳定状态,经确定性手术后治愈,2例病人瘘口未愈,未出现皮肤问题,但因年龄较大,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家属主动要求放弃治疗。 3 护理 3.1 正确固定双套管双套管的内管与滴水管用胶布缠紧,并留有一定的活动度,避免内管滑脱。外接的引流管长度适当,用粘和扣固定于床边,以防病人翻身、活动时压迫、扭曲和移动管道。 3.2 注意保持双套管的有效负压在持续负压吸引过程中,根据引流液的量,引流物的粘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一般负压为10- 20kpa,以能顺利吸引出引流物为宜,但引流液粘稠时负压可稍大些,同时加大滴入水的速度,以稀释稠厚的液体。负压过大,容易吸附导管周围组织导致吸引管堵塞,造成无效引流及损伤周围组织或出血等情况;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畅导致引流无效,肠液将会外漏,损害皮肤及污染床单元。 3.3 调节冲洗速度根据不同的引流目的,引流液的不同性质调整冲洗液的滴速。一般24h的冲洗液总量为3000~5000ml(即滴速40-50滴/min),不可过快过慢,过快则滴入的液体来不及吸出,聚集在腹腔内反而增加感染的机会;过慢,会造成干吸而导致出血和引流不畅。 3.4 及时清除内管的堵塞及溢出的肠液,保持引流的通畅双套管虽有液体持续冲洗以稀释肠内容物与清洗吸引管道,但有时仍会有引流管堵塞的现象,护理中一定要经常巡视、检查管道,使管道保持通畅,做到:①冲洗液滴完后及时补充,保持冲洗液的连续性,使管道能得到随时冲洗;②保持有效的负压吸引力;③听吸引声,通过听双套管的吸引声可判断引流管的引流量和导管位置是否正常。正常的吸引声为流水声与负压吸引声交织在一起的“呼呼”声,当发出细而尖的“鸣笛”声或听不到吸引声,可能是吸入了管周组织,形成堵塞或半堵塞,可先将双套管的内管取出用一块无菌纱布包住内管挤出堵塞物,若仍不通可松动外套管,将外套管作缓慢的顺时钟方向旋转360°,经以上处理无效时,应及时通知主管医生进行处理。 3.5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和量的变化因引流管与窦道组织摩擦或负压吸引力过大时,容易造成组织出血。护士应经常巡视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性状的变化,并准确记录冲洗量和吸出量,统计每天漏出液的量,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3.6 保护引流管周围皮肤敷料潮湿及时更换;引流管周围皮肤被侵蚀可用氧化锌软膏涂抹,以防引流液对皮肤造成腐蚀;如瘘口周围皮肤已经糜烂,可完全敞露瘘口,不加敷料包扎,有肠液瘘出时及时吸尽肠液并用水洗,亦可用红外线灯照射使其干燥。 4 讨论 肠外瘘发生后瘘口部肠液外溢,如在早期未能将漏出的肠液引流出腹腔外,可致肠液侵蚀瘘周组织或在腹腔内聚集、扩散,形成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等严重后果;还可侵蚀腹壁瘘口周围的皮肤,导致皮肤糜烂和疼痛。因此,及时、合理的引流是控制感染、保护皮肤完整性的重要措施。以往采用单腔被动引流,引流管容易被脓血块、坏死组织、粪渣等物堵塞,导致引流量小,引流不彻底。而我们采用双套管持续冲洗负压引流主动引流措施,早期有效地将漏出的肠液及时清除,使肠外瘘成为“被控制的瘘”,避免了腹腔内感染和由此引起的全身感染,促进了肠外瘘的自愈率,有效地保护了肠外瘘周围的皮肤,大大的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而有效,值得推广。

吸引器操作规程

吸引器操作规程 目的: 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流程: 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2、调节负压:根据病人情况及痰粘稠度旋转调节阀控制作用于病人的最大负压。一般吸痰的负压值:0.027—0.053KPa(调节旋钮顺旋负压大,逆转负压小);急救吸痰的负压值最大不超过0.08KPa。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形,开机使负压达到所需范围再插入患者痰阻部位,立即将橡胶管恢复原状进行吸痰。 4、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按需要作好记录。 5、吸痰后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浸泡,把贮液瓶及时清洗,吸一次清洗消毒一次,以备下次使用。 6、使用结束后,要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从电源插座上拨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应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并做好口腔护理。 2、定时吸痰,当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时,应及时抽吸。 3、操作中应注意病情变化,为病人提供指导。 4、贮液瓶的贮理,一般是瓶容量的1/3,最多不超过500ml,超过时要立即停止吸痰,并倒去污液,处理后以备再用。 5、若病人有舌后坠时应将下颌托起,再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后再插入导管吸痰。 6、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持续使用时每周更换2次。 7、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

入泵体,损坏机器。 8、使用结束后,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低至0.02KPa以下。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图

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引流效果的比较.

作者:孙新华孔月华董卫红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腹腔双套管连接方式在肝胆胰手术后腹腔引流的效果。[方法]将60例肝胆胰术后放置双套管引流患者随机分A、B 两组,A组外套管接负压引流瓶,内套管接0.9%氯化钠冲洗,B组与A组相反,观察两组的引流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A组患者双套管引流通畅,堵管机率降低。[结论]A组引流效果优于B组。 【关键词】引流效果双套管引流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 本文拟比较本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0月中60例腹腔双套管两种不同连接方式的引流效果,为双套管的正确护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20~76岁,平均年龄51岁,其中右肝叶切除18例,左肝叶切除22例,左肝外侧叶切除8例,急性胰腺炎,胰腺脓肿切开引流术12例。双套管制作:本组所放置的双套引流管在术中制作,制作方法与周敏[3]、贺健[2]等报导的方法基本相同。取事先已灭菌处理普通橡胶引流管(直径0.8~1.0cm)作为外套管,长度30~40cm,内套管选用输液器(直径0.3cm),长度60cm,分别在前端的管壁修剪2~3个侧孔,用丝线将内外套管固定。 1.2 方法用抽签方法随机将60例患者分成两组,A组(n=30)患者回病房安置好体位后,按无菌要求将腹腔双套管的外套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积血积液,内套管接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B组(n=30)患者采用外套管接0.9%生理盐水持续冲洗,内套管接负压吸引器,持续负压吸引引流积血积液。两组患者护理方法基本一致。 2 结果 A组患者没有发生术后引流管阻塞,2例引流不畅经挤管后通畅,平均拔管时间5.5天,1例拔管后B超发现肝区积液自行吸收。B组9例患者发生术后引流管引流不畅多次,1例经挤管后通畅,3例经50ml注射器冲管后通畅,5例更换内套管,平均拔管时间6.5天,拔管后B超发现肝区积液3例,1例自行吸收,2例肝区积液经B超引导下抽液后自愈。 3 护理 术前对患者和家属详细解释双套管的冲洗引流的目的、意义和术后配合注意事项,取得患者和家属的理解和配合,避免计划外拔管。固定:应妥善固定引流管,并预留活动余地。术后及时连接引流导管与吸引、冲洗装置,冲洗管、引流管标志清晰,并将冲洗装置与输液通路分开放置,采用醒目标志加以区别。麻醉恢复期患者适当约束,防止双套管脱出或意外拔管。有效引流:为有利于引流和减轻腹部伤口张力,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通常取半卧位。引流管保持通畅和持续有效负压吸引,压力一般维持在0.03MP。定时巡视,避免管道受压、扭曲、打折。每2小时挤压引流管1次。冲洗:冲洗液一般选择0.9%生理盐水,手术当天持续冲洗量为3000ml,以后根据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逐渐减少,冲洗持续时间为3天。观察与判断: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进出量,同时根据患者的神志、血压、脉搏、末梢循环、尿量以及腹部体征判断病

电动吸引器使用常规及注意事项

电动吸引器使用常规及注意事项 1、原理:接通电动吸引器的电源后,用吸引器的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贮液瓶及安全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使两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 2、用物:电动吸引器1台,治疗盘内盛无菌有盖主盘2只,(一只盛灭菌生理盐水,另一只盛12-14号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消毒液浸泡无菌绀1把、床栏上系盛有消毒液的瓶,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 3、方法:接通电源,衔接吸痰器后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畅。使病人面向操作者,头略后仰,昏迷病人可用开口器帮助张口,再将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当插入到适当位置后再接通电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上移,向上提出,将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尽。吸引过程中,应随时吸水冲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过深不易汲出,可借助吸痰管插入的机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动作,待咳嗽停止后再吸。吸痰完毕冲洗痰管,最后将下端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注意事项: 1、监测吸引器及管道的性能。使用吸引器前须检查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接是否正确;贮液瓶的痰液应随时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至马

达内损坏吸引器;吸引器用后应随时消毒各管道及贮液瓶,放置在干燥处,定期维修保养。 2、熟练操作,严格无菌,防止交叉感染。吸痰运用应轻稳,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气管粘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气管内吸痰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管须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所有物品每日灭菌1次;自气管导管内吸痰的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套管口径的1/2。 仪式负责人:高辉

电动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1)

电动吸痰机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1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图 2 经口/鼻吸痰操作流程 6 电动吸痰机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 【目的】 能吸净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重点】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痰液的量和粘稠程度,听诊湿罗音的部位和程度。根据患者咳嗽有痰,听诊有湿罗音,动脉血氧分压下降及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指征,按需吸痰,减少不必要的操作。 选择粗细合适(小于气管套管内径的二分之一),长短合适,质地适宜的吸痰管。普通吸痰管一用一换。 掌握正确的吸痰方法。吸痰管插入合适深度,调节合适的吸痰压力。左右旋转,自深部向上提吸净痰液。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每次吸痰不超过15s,间歇3-5min 吸痰后肺部听诊,判断是否吸净痰液。若有痰液,隔3-5min,待血氧饱和度回升后再吸。吸痰时应注意监测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如出现心动过缓,期前收缩,血压下降等应停止操作,给予吸氧或连接呼吸机辅助呼吸。 【结果标准】 清醒患者了解吸痰的必要性并配合操作。 患者的气道通畅,无黏膜损伤。 便携式吸痰机吸痰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口腔、鼻腔情况、合作程度、心理反应;解释、问二便 准备 用物准备:电源、便携式吸痰机,无菌治疗盘、治疗碗(盛有无菌冲洗液)、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吸痰管数根、医疗垃圾袋(垃圾桶)、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接通电源、将导管连接吸引器上、打开开关 安装、检查、调压检查性能、电压、各管连接 压力:成人0.04-0.053MPa(300-400mmHg) 小儿0.033-0.04MPa(250-300mmHg)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吸痰试吸:戴手套,试吸引力、冲洗吸痰管 一手持吸痰管连接处,另一手夹持无菌管插入口腔咽部,先吸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分

吸引器操作规程

? 吸引器操作规程 目的: 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流程: 1、检查吸引器各管道连接是否正确,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 2、调节负压:根据病人情况及痰粘稠度旋转调节阀控制作用于病人的最大负压。一般吸痰的负压值:—(调节旋钮顺旋负压大,逆转负压小);急救吸痰的负压值最大不超过。 ~ 3、未吸痰前使橡胶管折成V形,开机使负压达到所需范围再插入患者痰阻部位,立即将橡胶管恢复原状进行吸痰。 4、在吸痰过程中,随时擦净喷出的分泌物,观察前后呼吸频率的改变,同时注意吸出物的性状、量及颜色等,按需要作好记录。 5、吸痰后吸痰毕,吸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取下吸痰管放进消毒液内浸泡,把贮液瓶及时清洗,吸一次清洗消毒一次,以备下次使用。 6、使用结束后,要先关掉吸引器上的开关,再从电源插座上拨下电源插头,以切断电源。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天应更换1—2次,吸痰管每次更换,并做好口腔护理。 2、定时吸痰,当发现喉头有痰鸣音或排痰不畅时,应及时抽吸。 3、操作中应注意病情变化,为病人提供指导。 [ 4、贮液瓶的贮理,一般是瓶容量的1/3,最多不超过500ml,超过时要立即停止吸痰,并倒去污液,处理后以备再用。 5、若病人有舌后坠时应将下颌托起,再用舌钳将舌轻轻拉出后再插入导管吸痰。

6、停止使用时,清洁、浸泡消毒贮液瓶及橡胶管,干燥备用。持续使用时每周更换2次。 7、缓冲瓶起缓冲气流作用,严禁当作贮液瓶使用,避免液体进入泵体,损坏机器。 8、使用结束后,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低至以下。 电动吸引器吸痰法操作流程图 、 。 ~ ·

电动吸引器使用说明书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 1、插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指示灯亮,按下“起动开关”或脚踏开关,机器 运转,进入工作状态。 2、吸引器在手术前,应先堵住储液瓶胶管吸气口,调整“负压调节”旋钮, 并观察负压表,在调至所需的负压值即可,“负压调节”顺时针旋转负压升高,旋紧时将达到极限负压值,逆时针旋转负压下降。 3、吸引时,如机器停止运转,由于有止逆阀仍可保持储液瓶内吸引力,因此, 在吸引过程中可选定极限负压范围内的任何压力点上,在停机吸引过程中,如感觉负压不够,可随时开机,提高负压。 4、使用时请注意,不要使储液瓶的液面超过吸液管,如因疏忽将液体吸入防 倒流阀时,将无法继续吸引,此时需停机将储液瓶内液体倒掉,洗净重新装上上即可。 5、机器脚踏开关和起动开关可任意选用。 6、如无特殊需要,请勿将负压调节旋钮旋紧,以免负压达到极限负压,吸引 力过大,造成事故或使机器带载起动。 7、机器没有切断电源时,勿打开后盖。 8、术后应对储液瓶进行清洗,与患者接触的胶管用去离子水清洗后应进行高 温煮消毒。 9、与患者接触的吸引管清洗后应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建议医院使用一次性吸 引管,以杜绝交叉感染。 10、吸引器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防止强力冲击,雨淋和曝晒。 11、吸引器应储存在相对湿度不超过8%,无腐蚀性气体和通风良好的室 内。 12、用户在使用和维护过程中,需要电原理图,接线图等技术文件时请与 我公司联系,我们将及时提供。 一三0团医院 电除颤的操作规程 1.将病人摆放为复苏体位,迅速擦干患者皮肤。 2.选择除颤能量,单相波除颤用360J,直线双相波用120J,双相指数截断(BTE)波用150~200J。若操作者对除颤仪不熟悉,除颤能量选择200J。确认电复律状态为非同步方式。 3. 迅速擦干患者胸部皮肤,手持电极板时不能面向自己,将手控除颤电极板涂以专用导电糊,并均匀分布于两块电极板上。 4.电极板位置安放正确;(“STERNVM”电极板上缘放于胸骨右侧第二肋间。“APEX”电极板上缘置于左腋中线第四肋间)电极板与皮肤紧密接触。 5.充电、口述“请旁人离开”。 6.电极板压力适当;再次观察心电示波(报告仍为室颤)。 7.环顾病人四周,确定周围人员无直接或间接与患者接触;(操作者身体后退一小步,不能与患者接触)。 8.双手拇指同时按压放电按钮电击除颤;(从启用手控除颤电极板至第一次除颤完毕,全过程不超过20秒钟)。 9.除颤结束,报告“除颤成功,恢复窦性心律”。 10.移开电极板。 11.旋钮回位至监护;清洁除颤电极板。 12.协助病人取舒适卧位,报告: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继续做好后续治疗;病人病情稳定,遵医嘱停用心电监护。取下电极片,擦净皮肤。 13.电极板正确回位;关机。 一三0团医院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规程 1、打开电源开关后系统会发出“嘟”声,同时,报警灯不同颜色各 闪亮一次。 2、将所需的传感器连接到监护仪和病人监护部位。 文案大全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定稿版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及 维护保养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 一制定目的 完善科室设备使用流程,规范设备操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安全,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适用范围 使用科室 三操作流程 1.使用前检查时检查负压吸引器及相关管路消毒状况,是否受到外界污染或其他生物污染,当检查发现未消毒或受污染时,应按清洗维护相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2.先将档位选择开关拨到“关闭”档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将负压吸引器及真空终端插头插入真空终端插座内孔,待听到咔哒声响后表示安装到位。 3.负压吸引器应垂直安装,角度误差10%以内,否则将影响溢流保护环境的正常工作。 4.通过“设置”档位设置输出负压值,旋转调节旋钮,顺时针负压增大,逆时针负压减小。。 5. 拨到“运行”档位负压吸引器进入工作模式。注意“运行”档位模式下不允许调节或设定负压值,必须在“设置”档位模式下方可调节 6.使用完毕后,拨到“关闭”档位,关闭负压、停止吸引工作。 7.负压吸引器使用完备后,应按安装相反的顺序拆下。 四、维护保养 1、一级维护保养 1)清洗溢流保护杯,先将医疗保护杯从负压吸引器中卸下,然后拆开杯子子,去除浮子,密封座,用84消毒液将各零件洗净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2)相关管路及废液桶用84消毒液洗净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3)一次性用品(如过滤器)报废后应处置,不允许重复使用;

4)消毒后,档位开关调整到“关闭“档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挥发残余消毒剂,并避免跌落; 5)吸入器为国家法定计量工具,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标定。 2、二级维护保养 1)医学装备科每半年对负压吸引器进行性能检测,若发现问题及时做好预防性维护: “关闭”性能检测 档位选择开关置于“关闭”位置,将负压旋钮顺时针转到满负荷。捏紧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真空表针不应活动。 调节性能检测 (1)档位选择开关分别置于“设置”与“运行”位置,将负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捏住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真空表针应指示零位。 (2)档位选择设置于“设置”调节负压值时,出口不应有输出。在“设置”档位调节负压完成后,转到“运行”档位后,捏住出口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负压值应与“设置”档位设置的数值一致。 (3)捏住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档位选择开关置于“运行”档位,转动负压调节旋钮将负压调整量程的1/3至2/3范围内,慢慢放开和捏紧软管,是通过调节器流量产生波动。再捏住软管堵住时,负压值应能恢复的设定值。

腹腔冲洗

+-腹腔冲洗 腹腔双套管黎氏管 目的充分稀释瘘出液,保持引流通畅;减轻瘘出液对周围组织的刺激;促进局部炎症消散,肉芽组织生长; 适应症1,吻合口瘘:引流液中的淀粉酶含量﹥1000U/L 2,腹腔引流管造影 3,引流液和引流液颜色、形状、气味等 黎氏引流管为三腔管,是多孔的引流管封闭其顶端,固定一根红色导尿管,为进水管;内置输血器管,前段离黎氏引流管0.5cm,并于距顶端2cm处剪1-2个侧孔,外接持续负压吸引装置。 用物准备负压瓶一次性连接管一次性引流袋冲洗液输血皮条玻璃接头铁架子腹腔冲洗标识安尔碘 S形钩 腹腔冲洗标识 护理 1,体位:生命体征平稳后,取斜坡卧位(30°~45°)或半坐卧位,每1- 1.5h变换体位,以利于引流。根据腹腔双套管放置的不同部位,外

接的引流管长度适当,以防病人翻身,活动时压迫扭曲管道。选择左侧或右侧不同卧位,并经常更换卧位,以利于充分引流。 2,冲洗压力:在负压引流过程中,根据引流液量、引流物的黏稠度进行负压的调整。一般负压为10-20KPa,以能顺利吸出引流物为宜。 负压过大,容易吸扁内吸管引起双套管堵塞。负压过小会使引流不畅导致引流无效。 3,保持引流通畅,注意听双套管的吸引声,发出流水声与负压声交织在一起的“呼呼”声为正常。保持腹腔持续负压,冲洗的频率和量根据引流液的颜色性状调节。一般每隔1h冲洗一次,少量,确定通畅即可。如有胰瘘,吻合口瘘等情况,可增加冲洗频率和量。 4,观察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准确记录出入量,发现堵塞通知医生处理。 5,拔管指征:如吸出颜色变清,冲入量与吸出量基本平衡,生命体征稳,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引流液淀粉酶测定值正常,无腹痛,无腹胀,可停止冲洗压吸引,改为单腔引流管接普通引流袋。 6,黎氏管冲洗为持续负压冲洗,冲洗速度以80-100ml/h为宜,其他护理同上。 注意事项 1,定期更换连接管,连接病人的连接管每日更换,连接负压器的连接管每周一周四更换 2,负压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如引流量较多,及时更换,并将出量记录在每组的护理记录单上。 3,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 4,保持腹腔冲洗通畅,维持一定的负压 5,更换连接管及引流袋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6,保护切口及瘘口周围皮肤护理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

目录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 (1) 负压吸引器维护保养规程 (2) 高频电刀操作规程 (3) 高频电刀维护保养规程 (4) 腹腔穿刺术操作规程 (5) 胸腔穿刺术操作规程 (6) 高级综合穿刺术与叩诊检查技能训练模拟人保养维护 (7) 心电图机使用流程 (8) 心电图机保养维护 (9) 超声诊断仪操作规程 (10) 超声诊断仪保养维护 (11) 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标准化病人操作规程 (12) 心肺听诊和腹部触诊标准化病人保养维护 (13)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操作规程 (14) 人工流产负压吸引器保养维护 (15) 新生儿暖箱操作流程 (16) 新生儿暖箱保养维护 (17) 全自动标本冷藏解剖实验台操作流程 (19) 全自动标本冷藏解剖实验台维护规程 (20) BL-420S操作规程 (21) BL-420S安全维护流程 (22)

721分光光度计操作规程 (23) 721分光光度计安全维护流程 (24) HW-400E恒温平滑肌槽操作规程 (25) HW-400E恒温平滑肌槽安全维护流程 (26) 离心机操作规程 (27) 离心机安全维护流程 (28) 呼吸机使用流程 (29) 呼吸机维护规程 (30) SIMMAN二代高级模型人使用流程 (31) SIMMAN二代高级模型人的维护规程 (32) 超短波治疗仪使用流程 (34) 超短波治疗仪维护规程 (35)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操作规程 (36) 低频电子脉冲治疗仪维护规程 (37) 焚烧炉使用流程 (38) 焚烧炉维护规程 (39) 通风柜操作规程 (40) 通风柜的维护保养 (41) SHZ-ⅢA循环水式真空泵操作规程 (42) SHZ-ⅢA循环水式真空泵的维护保养 (43) 101系列电热鼓风干燥箱操作规程 (44) 101系列电热鼓风干燥箱的维护保养 (45)

电动吸引器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操作流程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动吸引器操作流程 1.护士准备: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一套,治疗盘内备一瓶生理盐水,无菌纱布、 压舌板、弯盘、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电插板等。 3.评估患者:理解并愿意配合操作。 4.操作流程: (1)携用物至病人窗前,核对床号及姓名。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 (3)连接吸引器导管末端接吸引瓶长管,撕开一次性吸痰管的末端。(4)检查患者口鼻腔,有义齿者取下活动义齿。 (5)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6)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以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同时润滑吸痰管前端。 (7)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脚踩脚踏板使其产生负压,边吸边提,左右旋转,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得超过15s,若气管切开吸痰,注意 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 (8)吸痰管退出时,用生理盐水抽吸。 (9)拭净脸部分泌物,体位舒适,整理床单位。 (10)整理用物:按一次性用物处理吸痰管。

(11)洗手后记录。 注意事项: 1.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 3.吸痰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4.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助 张口。 5.吸痰时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 等;吸出液的色、质、量。 6.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

吸引器使用方法

(1)原理:接通电动吸引器的电源后,用吸引器的马达带动偏心轮,从吸气孔吸出贮液瓶及安全瓶内的空气并由排气孔排出,这样周而复始转动,使两瓶内产生负压将痰液吸出。 (2)用物:电动吸引器1台,治疗盘内盛无菌有盖主盘2只(一只盛灭菌生理盐水,另一只盛12-14号吸痰管数根)、弯盘、纱布、消毒液浸泡无菌绀1把、床栏上系盛有消毒液的瓶,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拉舌钳。 (3)方法:接通电源,衔接吸痰器后打开吸引器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吸引管是否通畅。使病人面向操作者,头略后仰,昏迷病人可用开口器帮助张口,再将吸痰管插入口腔颊部、咽部。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插管至咽部,当插入到适当位置后再接通电源,并使吸痰管左右旋转,缓慢上移,向上提出,将咽部及口、鼻分泌物逐段吸尽。吸引过程中,应随时吸水冲洗汲痰管,以免痰液堵塞。如痰液过深不易汲出,可借助吸痰管插入的机械刺激,使病人作有效咳嗽动作,待咳嗽停止后再吸。吸痰完毕冲洗痰管,最后将下班接头插入床栏上盛有消毒液的瓶中。 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病人吸痰时,护士应洗手,最好应戴无菌手套,送管时,应中断负压,当达到一定深部时再进行负压吸引,并将吸痰管左右旋转,边吸,边上提。当听到痰声后稍停数秒钟,以便吸净该处痰液。在吸痰前后,应加大氧气流量或呼吸机吸入氧浓度1-2分钟,以提高病人的血氧浓度,防止缺氧。痰液粘稠时,可反复用2%碳酸氢钠或生理盐水加糜蛋白酶5ml,在病人吸气时注入气道进行气道冲洗,以刺激病人咳嗽及稀化痰液。待药物注入1-2分钟后,再给吸痰。一次吸痰吸引管在气道内停留时间不超过10-15秒,停止给氧时间不超过20秒。对有自主呼吸的病人,应在深呼吸5次后,生命体征恢复到原有水平时再进行第二次吸痰。 (4)注意事项: ①监测吸引器及管道的性能。使用吸引器前须检查电源电压与吸引器电压是否相符,进气管与出气管的连接是否正确;贮液瓶的痰液应随时倾倒、清洗,以免痰液逆流至马达内损坏吸引器;吸引器用后应随时消毒各管道及贮液瓶,放置在干燥处,定期维修保养。 ②熟练操作,严格无菌,防止交叉感染。吸痰运用应轻稳,吸引时负压不可过大,以免损伤气管粘膜;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气管内吸痰按无菌操作进行,吸痰管须每次更换,不得重复使用,所有物品每日灭菌1次;自气管导管内吸痰的吸痰管外径不得超过套管口径的1/2。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电动吸引器操作规程操作规程: 1、连接电源 2、检查并确认各管道连接紧密 3、开电源开关,检查吸引压力是否合适 4、连接吸疾管或其他吸引管道 5、使用完毕,关电源开关,断开电源,引流瓶内污物按规定消毒处理 日常维护: 1.定期开机检查,各项功能是否正常。压力是否达到设定要求。如果机器有故障,应及时报修。 2.定期清洁各管路,如管路有破损应及时更换。 3.定期检查泵油位,并及时换油或注油到油位线。 注意事项: 1.电源必须可靠接地。 2.按顺时针方向旋紧负压调节阀,用手指或滴管胶皮头堵塞吸气口,或 折叠并捏住吸引软管道。开启吸引器开关。机器运转,真空表上指针将迅速上升至极限负压值;放开吸入口,表针将回到0.02MPa以下。 以上情况说明管路连接正确。 3.堵住吸入口,开启吸引器开关,调节负压调节阀(负压调节阀顺时针 方向旋转负压增加)来控制吸引所需要的负压值,真空表的度数应在 0.02MPa~极限负压值范围内变化。

4.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低到0.02MPa以下。 5.使用中要经常注意液瓶中的液位的高度,目测贮液瓶液面高度,及时 倒空清理。 6.设备不使用时应放在干燥、清洁的地方,定期(一般情况下为半年) 开机运转一次。 7.如果空气过滤器吸入泡沫或塞满尘埃,将导致滤膜由浅变黑,吸力明 显减小或消失,真空表上负压不断上升至0.04MPa以上,应及时替换空气过滤器。 8.空气过滤器需要经常更换,并集中销毁。 9.注油换油前,必须断开电源由专业人员进行。

电动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

电动吸引器吸痰操作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规范、洗手 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呼吸道分泌物情况、口腔、鼻腔 情况、合作程度、心理反应;解释、问二便 准备 用物准备:电源、电动吸引器,无菌治疗盘、治疗碗(盛 有无菌冲洗液)、手电筒、听诊器、无菌手套、 吸痰管数根、医疗垃圾袋(垃圾桶)、必要时 备压舌板。开口器、舌钳 接通电源、将导管连接吸引器上、打开开关 安装、检查、调压检查性能、电压、各管连接 压力:成人0.04-0.053MPa(300-400mmHg) 小儿0.033-0.04MPa(250-300mmHg) 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吸痰试吸:戴手套,试吸引力、冲洗吸痰管 一手持吸痰管连接处,另一手夹持无菌管插入口腔咽部, 先吸口咽部的分泌物,再吸深部分泌物 动作轻稳准快、由深部左右旋转、负压向上提拉吸痰管, 间歇冲洗、保持通畅。每次吸痰不超过15s 吸毕:脱手套及反套吸痰管、关闭开关 随时擦净面部分泌物 观察观测患者的面色、呼吸是否改善、吸出物的形状, 粘膜有无损伤 吸痰器的贮液瓶不可过满 整理床单位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 整理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洗手 记录 注意事项:1、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 2、吸痰顺序:先气管内分泌物,再吸口腔、鼻腔的分泌物。 3、插入深度:经鼻约20-25cm;经口约14-16cm,经鼻/口气管 插管、气管切开者以插至导管内口为宜。 4、记录吸痰次数,吸出物的性状、量,呼吸改善的情况。

注意事项: 1.密切观察病情及呼吸道是否通畅,以及面色、生命体征的 2.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先将口启开,在进行吸痰。 3.吸引器在使用过程中,如果负压瓶吸满时,必须立即倒掉,禁忌污物液体流入泵内,造成机器损坏, 4.机器使用后,应及时消毒处理。 5.吸引器的电源插座必须可靠接地, 6.吸痰管粗细适当,特别是为小儿吸痰,吸痰前后,增加氧气吸入,每次时间<15秒,以免造成缺氧。 7.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用物应每天更换1-2次。吸痰导管应每次更换,并作口腔护理。 8.储液瓶内的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一般不应超过2/3,机器最大工作时间不应超过40分钟。

电动吸引器操作流程定稿版

电动吸引器操作流程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电动吸引器操作流程 1.护士准备:着装规范、整洁,洗手、戴口罩。 2.用物准备:电动吸引器一套,治疗盘内备一瓶生理盐水,无菌纱布、压舌板、弯盘、 一次性吸痰管数根,必要时备开口器、舌钳、电插板等。 3.评估患者:理解并愿意配合操作。 4.操作流程: (1)携用物至病人窗前,核对床号及姓名。 (2)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 (3)连接吸引器导管末端接吸引瓶长管,撕开一次性吸痰管的末端。 (4)检查患者口鼻腔,有义齿者取下活动义齿。 (5)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面向操作者。 (6)连接吸痰管,试吸少量生理盐水以检查吸痰管是否通畅,同时润滑吸痰管前端。(7)一手持吸痰管前端,插入口咽部(10—15㎝),脚踩脚踏板使其产生负压,边吸边提,左右旋转,先吸口咽部分泌物,再吸气管内分泌物,每次吸痰的时间不得超过15s,若气管切开吸痰,注意无菌操作,先吸气管切开处,再吸口鼻部。 (8)吸痰管退出时,用生理盐水抽吸。

(9)拭净脸部分泌物,体位舒适,整理床单位。 (10)整理用物:按一次性用物处理吸痰管。 (11)洗手后记录。 注意事项: 1.吸痰前,检查电动吸引器性能是否良好,连接是否正确。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吸痰一次应更换吸痰管。 3.吸痰动作轻柔,防止呼吸道粘膜损伤。 4.若口腔吸痰有困难,可由鼻腔吸引;昏迷患者可用压舌板或开口器助张口。 5.吸痰时观察气道是否通畅;患者的反应如面色、呼吸、心率、血压等;吸出液的色、 质、量。 6.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不得超过2/3.

负压吸引器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

操作流程及维护保养 一制定目的 完善科室设备使用流程,规范设备操作,确保设备运行的可靠、安全,降低故障率,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二适用范围 使用科室 三操作流程 1. 使用前检查时检查负压吸引器及相关管路消毒状况,是否受到外界污染或其他生物污染,当检查发现未消毒或受污染时,应按清洗维护相关要求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2. 先将档位选择开关拨到“关闭”档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将负压吸引器及真空终端插头插入真空终端插座内孔,待听到咔哒声响后表示安装到位。 3. 负压吸引器应垂直安装,角度误差10%^内,否则将影响溢流保护环境的正常 工作。 4. 通过“设置”档位设置输出负压值,旋转调节旋钮,顺时针负压增大,逆时针负压减小。。 5. 拨到“运行”档位负压吸引器进入工作模式。注意“运行”档位模式下不允许调节或设定负压值,必须在“设置”档位模式下方可调节 6. 使用完毕后,拨到“关闭”档位,关闭负压、停止吸引工作。 7. 负压吸引器使用完备后,应按安装相反的顺序拆下。 四、维护保养 1、一级维护保养 1)清洗溢流保护杯,先将医疗保护杯从负压吸引器中卸下,然后拆开杯子子,去除浮子,密封座,用84消毒液将各零件洗净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2)相关管路及废液桶用84消毒液洗净消毒,最后用清水清洗干净; 3)—次性用品(如过滤器)报废后应处置,不允许重复使用; 4)消毒后,档位开关调整到“关闭“档位,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置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挥发残余消毒剂,并避免跌落; 5)吸入器为国家法定计量工具,应按国家相关规定定期进行标定。 2、二级维护保养

1)医学装备科每半年对负压吸引器进行性能检测,若发现问题及时做好预防性维护: “关闭”性能检测 档位选择开关置于“关闭”位置,将负压旋钮顺时针转到满负荷。捏紧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真空表针不应活动。 调节性能检测 (1)档位选择开关分别置于“设置”与“运行”位置,将负压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归零。捏住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真空表针应指示零位。 (2)档位选择设置于“设置”调节负压值时,出口不应有输出。在“设置”档位调节负压完成后,转到“运行”档位后,捏住出口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负压值应与“设置”档位设置的数值一致。 (3)捏住连接软管或将其堵住,档位选择开关置于“运行”档位,转动负压调节旋钮将负压调整量程的1/3至2/3范围内,慢慢放开和捏紧软管,是通过调节器流量产生波动。再捏住软管堵住时,负压值应能恢复的设定值。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共3页

电动吸引器的操作流程 连接电源,电源指示灯亮为电源接通 检查管路,顺时针方向旋紧负压调节阀,堵塞吸气口或折叠并捏住 吸引软导管,开启吸引器,机器运转,无异声,真空表上指针将迅 速上开至极限负压值,放开吸入口,表针将回到0.02MPA以下,说 明管路连接正确 松开缓冲瓶和储液瓶的瓶塞,注入2/3——1/2的生理盐水,继续旋 紧瓶塞,在吸入口接上吸引软导管 调节负压:调节负压调节阀,负压调节阀顺时针方向连续旋转负压 增加 连接吸引导管到吸引软导管,运作吸引器,按照操作流程吸引,将 吸引液吸入储液瓶中。 吸引完毕,将吸引导管伸入盛有生理盐水碗中,洗吸引管内残渣。 冲洗完毕,旋紧调节阀,让负压降低到0.02MPA以下,关闭吸引器 开关,松开吸引导管与吸引器软管,开启储液瓶塞,倒空储液瓶, 将其及吸引导管洗净,放回原处,盖紧瓶塞,将吸引器归置原位。 电动吸引器的维护与保养 1.调节负压前要检查管路,可用手指堵塞吸气口或折叠已连接的吸引软导管,开启吸引器,真空表上指针迅速上开至极限负压,放开吸引口,表针回到0.02MPA以下,说明管路连接正确。 2.定期消毒,电动吸引器表面用有效氯消毒液擦拭。 3.关机前一定要先让负压降到0.02MPA以下。 4.开启储液瓶,必须是关机后,放掉负压,才可开启。 5.严禁在拆除溢流瓶装置和导向管的情况下使用吸引器,定期保养,若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应请专业人员进行维修。

电动吸引器的故障分析与排除 故障现象原因分析排除方法备注 负压极限值小于 0.075MPa ⑴瓶口漏气 ⑵管路连接处漏气 ⑶调节压阀松动或松开 ⑴清洗瓶口污物,盖紧瓶盖或更 换瓶盖 ⑵重新塞紧各连接处 ⑶旋紧调压阀 箱体内部零件的检修 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⑵吸引软管裂开应更 换 负压值大于 0.04MPa,但管道口的吸力明显减少或 消失 ⑴溢流装置关闭 ⑵管路堵塞 ⑶空气过滤器堵塞 ⑴关机后,逆时针方向旋松调节 阀,放掉管内负压后再旋紧 ⑵疏通、清洗或更换软管 ⑶用本厂的空气过滤器更换 ⑴及时倒空贮液瓶 ⑶空气过滤器有蓝色 标记端为进气口 电源电压正常指示灯不亮 ⑴插座松 ⑵熔断丝熔断 ⑶指示灯损坏 ⑴修理或调换插座 ⑵更换熔断管 ⑶更换指示灯 断丝熔断 ⑴电压超压 ⑵内部线路故障 ⑶继电器故障 ⑷泵阻扎,电流增大 ⑴检查线路,排除故障 ⑵调整或更换继电器 ⑶检查泵及电机健康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