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与“太极”之辩参考word

“无极”与“太极”之辩参考word
“无极”与“太极”之辩参考word

“无极”与“太极”之辩

摘要:“无极而太极”是《太极图说》的首句,但这一句历来有着不同说法,主要有“无极而生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而太极”三说。本文主要从它的考证,以及从古至今的人们对它的看法来论述的。最后得出,“无极生太极”是一个“无能生有”的命题,周敦颐把“无”作为凌驾于事物“气”之上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创造者,因此,“无极生太极”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生成论。

关键词:无极太极周敦颐

一、《太极图》作者考

在探讨“无极”、“太极”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之前,应该首先弄清《太极图》是否是周敦颐所作。《太极图》是周敦颐自作还是另有渊源,这恐怕是周敦颐研究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个问题了。南宋绍兴时流行的周敦颐著作以《通书》为名,其中“程门本”的《通书》将《太极图》附之卷末,可见当时的人并没有将《太极图》看成一种独立的著作。南宋初年的经学家朱震首先提出《太极图》的授受源流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

”按照朱震的说法,《太极图》的传授谱系是陈抟一种放一穆修——周敦颐——二程,同时陈抟还有《先天图》和《河图》、《洛书》之传,这样北宋年间理学家凡涉及《周易》的著作,如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周敦颐的《通书》、程颐的《易传》、张载的《正蒙》等,从源流上都和陈抟《易》学有关。就周敦颐的学术来说,《太极图》是由陈抟系统流传下来的,他只是根据《太极图》所展示的义理创作了《通书》。《通书》从根本上来说是《太极图》思想的发挥,这和邵雍依据《先天图》创作《皇极经世书》是一样的。

朱震在《汉上易传》中只说《太极图》在宋初是由陈抟那里传播出去的,但他并没有说明陈抟从何处接受了这一《太极图》,这一谜底直到清初的黄宗炎才代为揭开。黄宗炎有《太极图说辩》一文,他在文章的序言中说:“《太极图》者,创于河上公,传自陈图南,名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也,与老庄之长生久视,又其旁门歧路也。老庄以虚无为宗,无事为用,方士以逆成丹,多所造作,去致虚静笃远矣。周茂叔得之,更为《太极图说》,则穷其本而反于老庄,可谓拾瓦砾而悟精蕴。”根据黄宗炎的说法,《太极图》的原型是《无极图》,《无极图》创自秦汉之际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河上公,而后在道教中辗转相传,经过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而后传授给陈抟,周敦颐由陈抟系统得到《无极图》后,又颠倒其次序为《太极图》,附以儒家之说,所以黄宗炎说他是“拾瓦砾而悟精蕴”。

清代初年的学者怀疑《太极图》出于释、道者不乏其人,黄宗炎之外,毛奇龄、朱彝尊都著文讨论过这一问题。毛奇龄还从《道藏》中找出一幅《太极先天之图》,认为是《太极图》的前身,而《太极先天之图》又是隋唐道士将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中的“水火匡廓图”和“三五至精图”合并在一起改制而成的。这就为《太极图》在历史中的出现和演变过程描绘讼了一幅清晰的轮廓。后来朱彝尊又作《太极图授受考》,基本上是综合黄宗炎和毛奇龄的说法,没有提供多少新的观点。

以上各家所论,其细节虽不尽一致,但共同的结论是周敦颐的《太极图》并非自己创作,而是来自道家或道教,它的直接来源是宋初的陈抟,间接则可推至河上公、魏伯阳等人。这些观点看似有理有据,但仔细探察,朱震和黄宗炎都是凭空提出一个《太极图》的“传授谱系”,并没有说明这一“传授谱系”的具体来历,《宋史》的作者就对朱震之说提出委婉的批评:“其论《图》、《书》授受源委如此,盖莫知其所自云。”朱震关于陈抟为宋代象数《易》学之祖的这一套说法,在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而《宋史》的作者居然也不知道其出处在哪里,这就成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了。黄宗炎将《太极图》的始源推至河上公,而传承者则有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等人,这就更有些荒诞了。一方面他没有说明自己的依据何在,有何历史文献为凭;另一方面这些人中的大多数是道教传说中的神仙人物,真伪且不可知,如何可以在没有确切证据的情况下把他们说成是《太极图》的创始者和传承者呢?因此这一所谓的

“传授谱系”是相当可疑的。

二、朱陆“无极而太极”之争

关于这个问题,早在南宋时期朱熹、陆九渊就有过争论。陆九渊在给朱熹的信中说,梭山认为《太极图说》“疑非周子所为”,如果确系周敦颐的著作,也当是“其学术成时所作”,抑或世人“传他人之文,后人不辩”而误认为是周敦颐的著作。梭山这种观点的根据是,周敦颐的《通书·理性命章》和《动垮章》中均讲到“太极”,而并未提及“无极”一词。陆九渊对梭山这一观点评论说: “此言殆未可忽也”。

《易传》说:“一阴一阳谓之道。”这里,道并不指阴阳之所以然,而是指一阴一阳的活动、流行,意思是说,道无处不在,阴阳的对立统一无处不在;所以道是“过程”。《易传》又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里器指形器,即具体的、有形的器物。道指理,指阴阳之所以然;但亦可指构成形器的实体(元素),用现代话说就是物质。形器是形而下,构成所有形器的“物质”,抽象而不可见,是形而上。因此,当淳熙十五年(1188年)陆与朱辩论“太极图说”时,关于道与阴阳,由于两人的理解不同,就形成了意见的尖锐对立。朱反复申说:“凡有形有象者器也,其所以为是器之理者则道也。来书所谓始终晦明之属,皆阴阳所为之器。独其所以为是器之理,如目之明,耳之聪,父之慈,子之孝,乃道耳。”(《文集》三十六)陆则说:“《大传》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又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一阴一阳已是形而上者,况太极乎。”(《象

山先生全集》卷二,《与朱元晦》)又说:“至如直以阴阳为形器而不得为道,此尤不敢闻命。易之为道,一阴一阳而已。先后始终,动静晦明,上下进退,往来阖辟,盈虚消长,尊卑贵贱,表里隐显,向背顺逆,存亡得丧,出入行藏,何适而非一阴一阳哉。”(同上,第二书)这里,陆象山显然是在近似于“物质本体”这一意义上使用“道”这一名词的,故与朱之理解不同。但朱的思想与用辞亦不是十分清楚,如说“语太极之流行则谓之道”。这里,道即是从阴阳的流行过程这一点而言的。理无形无象,不会经营造作,无所谓“流行”。“天地生物之心”,“人之爱人利物之心”,有发明流行。但这就不是新实在论意义上的“理”,而是价值之源,道德之理,即父之慈,子之孝了。这样的理,作为形上,陆象山不仅不反对,相反,正是其“心即理也”的思想所固有的。陆说尊卑是道,贵贱是道,上下是道,始终是道。这里尊卑、贵贱也就是朱熹讲的父慈子孝。故关于无极太极的辩论,两人所争,实质上也很难说是理学与心学的分歧。

三、周敦颐对无极、太极的诠释

无极和太极是周敦颐《太极图说》中的概念,这二者是隶属关系,还是同语反复,历来有很大的争议。南宋时期的朱熹和陆九渊曾就此问题反复论辩,迄无定论。朱陆之争主要是偏重于字义上的辩论,并没有接触到多少实质性的问题。周敦颐的原意,倘若是把“无极”说成为宇宙的无边无际、无声无色、广漠浩大、不可究极的话,那么“太极”就成为宇宙的组成部分,它已是有形有象、有迹可寻的东西了。这是周敦颐对汉、唐时代唯物主义者张衡、柳宗元等人思想的继

承,其中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素。但是一旦谈到人生等有关问题,周敦颐的观点就转为唯心主义。他以五性为

“五常之性”,所谓“五常”是指儒家所提倡的伦理思想和道德观念,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周敦颐将之解释为抽象的、具有普遍形式的思想观念,这无疑是站在了唯心主义的立场上。

四、结论

当代学者张立文主要辨析了周敦颐学说中的“无极”和“太极”两个概念,并由此对“自无极而为太极”作出了自己的界说。《太极图说》的首句是“无极而太极”还是“自无极而为太极”,这是一个争议颇多的问题,作者认为,按照朱熹在《记濂溪传》中的记述,洪迈所修《国史·濂溪传》中所载《太极图说》首句为“自无极而为太极”,朱熹认为“自为”二字是史官妄增,但清代毛奇龄认为以洪迈的史学和史识,不会犯“讹错”与“益损”的错误,因此“自无极而为太极”也许就是《太极图说》的原本。同时作者指出,南宋时的其他版本如周敦颐家藏的“九江故家本”、祁宽所得的“二程传本”首句均应为“无极而生太极”,与《国史·濂溪传》所记首句意思相通。朱熹之所以要将“无极而生太极”或“自无极而为太极”改为“无极而太极”,其依据有二:一是承自朱震的《汉上易卦图上·周子太极图》;二是为了与《太极图》本身相适应,因《坎离图》上只有一个圆圈,难以表示“无极生太极”的关系。朱熹的改动或有所本,但周敦颐《图说》的原意应为

“自无极而为太极”或“无极而生太极”。

因此作者作了如下的推断:第一,“自无极而为太极”的句式,是自“无”而为“有”的意思。第二,《周易,系辞上传》云:“易有太极”,汉以来将其理解为“太极”之前还存在有“易”这个观念性范畴,这与周敦颐“无极生太极”的思想相通,汉代纬书都认为无形的“太易”产生有形的“太极”,即与“无极生太极”相似。第三,如果“太极生两仪”比喻为老子的“一生二”,那么“太极”则为“一”,如此“道生一”就犹如“无极生太极”。周敦颐无疑在《太极图说》中融人了道家思想,“无极生太极”就是“从无之有”。第四,周敦颐的《太极图》承自《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中的《太极先天之图》和陈抟的《无极图》,特别是与《太极先天之图》有着明显的思想承袭关系。周敦颐以此为依据,并结合《系辞传》,构成了“无极而生太极”的思维模式。

最后作者认为,“无极生太极”是一个“无能生有”的命题,周敦颐把“无”作为凌驾于事物“气”之上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创造者,因此,“无极生太极”(或“自无极而为太极”)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生成论。

参考文献:

[1]《太极图说通书义解》梁少辉海南:海南出版社 1991

[2]《心体与性体》牟宗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9

[3]《中国哲学史稿》孙叔平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4]《宋明理学研究》张立文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

[5]《新编中国哲学史》劳思光台北:三民书局 1984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是太极拳内功中的一种养生桩法,也是进入太极高境界的一种功法。如果说无极桩是静桩,那么太极拳架就是一个活动的太极桩,无极桩所具备的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都要具备,所以练习无极桩不论是养生,还是打太极拳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时无极桩不易自学,有明师或者练成者带习最好。 起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全脚踏地,双手自然下垂,松腰松胯,立身中正,全身放松!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 要点如下: 1、百会穴虚领顶劲(百会上领的感觉就像一个挂勾挂着你一样,身体其他部位全部放松,百会上领不能用力往上顶,切记!) 2、松颈部,松两个肩、两个肘,放松两个手,手指要自然的伸展开,不要卷曲。 3、放松胸和背部,在胸、背放松的基础上,由内向外,胸腔要自然舒展开。 4、放松腰和腹部,腹部尤其注意丹田(肚脐下三指是丹田)的放松,腰部注意命门(肚脐正对着的腰部是命门)的放松。 5、从命门、骶骨、尾骨向下松垂,百会上领、尾闾下垂全部用意识,不能用力!(脊柱上有很多的神经,百会、尾骨这么一拉,督脉的气血就容易畅通,而且脊柱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调理作用!) 6、松两个胯(髋关节、腿窝之处),胯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之处,可以说如果胯不放松,整个身体都会处于不放松的状态。 7、膝关节在髋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膝关节不要内扣,不要外撑,更不能前跪,自然的舒展开就好。 8、身体的重量在整个脚掌上,脚趾抓地也要用意识,不能用力。 9、眼睛闭起来,耳朵听身后,舌尖抵着上颚,牙齿合,嘴唇闭,你的意识就是检查你的身体哪里还没有放松,没有放松的地方就要放松下来。 收式 一松胯,双手慢慢放下来,身体不要起来,全身放松,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与丹田相对,然后转丹田。转丹田的时候双手随着重心的转移在腹部转动,胯不能有起伏,这样就可以收势了。(站半个小时以内的话,左右各转26次,半小时以上,左右各转36次,转动的时候双肩、双胯一定要注意放松,立身要中正)

张三丰太极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张三丰太极拳及内功理论 一、大道论 (一)上篇 夫道者,统生天、生地、生人、生物而名,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化玄微之理,统无极,生太极。无极为无名,无名者,天地之始。太极为有名,有名者,万物之母。因无名而有名,则天生、地生、人生、物生矣。 今专以人生言之。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虚,托诸于穆,此无极是也。无极为阴静,阴静阳亦静也。父母施生之始,一片灵气投入胞中,此太极是也。太极为阳动,阳动阴亦动也。自是而阴阳相推,刚柔相摩,八卦相荡,则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矣。故男女交媾之初,男精女血,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嗣后而父精藏于肾,母血藏于心,心肾脉连,随母呼吸,十月形全,脱离母腹。斯时也,性浑于无识,又以无极伏其神,命资于有生,复以太极育其气。气脉静而内蕴元神,则曰真性。神思静而中长元气,则曰真命。浑浑沦沦,孩子之体,正所谓天性天命也。 人能率此天性,以复其天命,此即可谓之道,又何修道之不可成道哉!奈何灵明日著,知觉日深,血气滋养,岁渐长成,则七情六欲,万绪千端,昼夜无休息矣。心久动而神渐疲,精多耗而气益惫,生老迫而病死之患成,并且无所滋补,则疾病频生。而欲长有其身,难矣。 观此生死之道,人以为常,诚为可惜。然其疾病临身,亦有求医调治,望起沉疴,图延岁月者,此时即有求生之心,又何益乎?予观恶死之常情,即觅长生之妙术,辛苦数年,得闻仙道。

仙道者,长生之道也,而世人多以异端目之。夫黄老所传,亦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之理也,而何诧为异端哉?人能修正身心,则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圣经曰:“安而后能虑”,富哉言乎!吾尝论之矣,有如子房公之安居下邳,而后能用汉报韩;诸葛君之安卧南阳,而后能辅蜀伐魏;李邺侯之安养衡山,而后能兴唐灭虏。他若葛稚川之令勾漏,赵清源之刺嘉州,许真君之治旌阳,是皆道成住世,出仕安民者。彼其心,不皆有君父仁义之心哉? 予也不才,窃尝学览百家,理综三教,并知三教之同此一道也。儒离此道不成儒,佛离此道不成佛,仙离此道不成仙。而仙家特称为道门,是更以道自任也,复何言哉!平充论之曰:“儒也者,行道济世者也;佛也者,悟道觉世者也;仙也者,藏道度人者也”。各讲各的妙处,合讲合的好处,何必口舌是非哉?夫道者,无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而已矣。孔子隐诸罕言,仙家畅言之、喻言之,字样多而道义微,故人不知耳。 人由天地而育,亦由父母而生。含阴阳动静之机,具造物玄微之理。人能体生身之道,顺而用之,则鼻祖耳孙,嗣续而成;逆而用之,则真仙上圣,亦接踵而出,同其理也。《悟真篇》云:“修身之事,不拘男女。此金丹大药,虽愚昧野人得之,立登仙位”。不拘贵贱贤愚、老衰少壮,只要素行阴德,仁慈悲悯,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又须洞晓阴阳,深参造化,察其真伪,得阴阳之正气,觅汞铅之真宗,方能换骨长生,居不夜之天,玩长春之景,与天地同久,日月同明,此正大丈夫分内事也。至于旁门邪径,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饵八石,是旁门无功也。又有以按摩、导引、吐纳、呵嘘,修服药草为养生之方者,虽能暂去其疾,难逃老衰命尽,而被达人耻笑也。伯端翁云:“闭息一法,若能忘机绝念,亦可入定出神”。奈何精气神属阴,宅舍难固,不免有迁徙之苦。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五行、无极及太极

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五行、无极及太极 五行学说把客观世界归纳为金、木、水、火、土这五种最基本的构成。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 相生指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为什么五行会相生呢?这是因为古人认为:水能滋润树木,木燃烧后能产生火,火燃烧后能生成灰土,土里面能找到金属、矿物,寒冷的金属表面润泽,能产生露水,而且五行中唯有金属遇热熔化后变成液体状态。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链。 相克指的是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为什么五行会相克呢?古人认为:水能够灭火,火能够熔化金属,金属制品能够砍伐树木,树木的根能够穿透土壤,土能够吸收水分使之消失。 古人认为五行相生相克,构成一个循环链,周而复始。五行与阴阳结合,产生了“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风水学,乃至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诸如:中医、天文、地理、军事、政治、经济等学科的总原则。有了阴阳五行的平衡与协调,才能推动和维持一切事物的生长、发展、变化与消亡。 八卦也具有五行的属性,他们分别是: 乾、兑属金,霞、巽属木,坤、艮属土,离属火、坎属水。 外一篇:风水理气基础知识之无极和太极 无极是无,用于象征道体本源(实物发展的本源),这是混沌的境界,也是最完美最有秩序的状态,一切的可能性,都可以从无极中

爆发。完美以一个没有内容物的圆形代表无极最完美,由于尚未划分,这自然不能和风水学有什么关系。 当无极发色很难过变化衍生,由一变二,就成了太极,这时尚未正式一变成为二,只是在一之中,含藏有既矛盾又统一的两个对立。如《道德经》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太极。 太极图的形象,是圆形二分为阴阳,以白象征阳,以黑象征阴,但白色的部分中有一点黑,黑色的部分中有一点白,这有如两尾鱼互相拥抱和合,但又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关于太极图之含义,一种认为:太极是指宇宙最初浑然一体的元气。再一种是“虚无本体为太极。”认为“一”为太极,此“一”不是数,而是“无”。还有一种,认为阴阳混合未分为太极,“天地阴阳,古今万物,始终生死之理,太极图尽之。”如图2-2所示: 这即是说,阴和阳不可以绝对的区分,在阴的部分,可以划分为一对阴和阳,在阳的部分,又可以同样地划分为另一对阴阳,如是可以无穷二分,永无尽头。 风水学最基本的,是把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八就是

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可参造化先天妙, 无极由来太极生 ——品极品月饼?金月娘?,谢80后美丽女孩的情谊 初五,离中秋还有十天。然,好友的太太——一个美丽的80后女孩(比我儿子大两个月),出差台湾回来,送我一盒宝岛王师父的极品月饼——金月娘。 早在八月中旬,王师父饼铺就在网上致歉:……预购额满,无法再接受预订。在此对没预订到的顾客,致最深的歉意,祝大家中秋佳节愉快! 且不用说这月饼不易得,就是这入口即化的月饼娇气的碰不得,实难携带。然而,这小姑娘硬是穿洋过海,毫不走样地平托着送给了我,只叫我如何舍得独自享用?! 我母亲的父母兄弟姐妹都是在台湾定居后再移民去了美国。文革后,舅舅每年都托人带或邮寄台湾食品给母亲品尝,母亲也总是要与我们晚辈们共享的。舅舅去世后,没人再寄送了,我就去台湾食品展销店去买母亲喜欢的凤梨酥。可母亲说,总没舅舅寄过来的新鲜可口。我有点失落,但很理解母亲,却无可奈何。就如,鲁迅先生在结束他的《社戏》时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那夜的豆是饱含着再也回不来的童趣和情谊的。 自然,这次来之不易的?金月娘?,我也是要与父母亲共享的。 我的闺蜜都去过台湾,唯独我一直想去都没去成(签证都办好了)。她们都对我说,你是研习易经,爱好国学的,去台湾是最值得当的旅行,因为在台湾,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很真很纯很美很浓很有韵味儿! 来自宝岛的王师父饼铺是这样介绍自己的产品美味的:?……正如隔着重重历史静静观赏传世青花瓷不变的美丽。清代龚轼在他的《陶歌》中这样称赞青花

瓷:‘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细细品尝王师父用心制作的糕点,入口即化,溢满馨香滋味,生活中最满足的时刻,源于品尝美食的刹那,生活中最幸福的滋味,全都藏在私房极品——金月娘?。 品尝着金月娘,不由想起上周日,儿子和儿媳冒雨驾车,给我父母和我们送?无糖果素冰激凌月饼?,并再三吩咐?冷藏,三天内享用完。?敏感的我,除了感动,除了感觉出两代人生活水准、能力、要求的差异,我还觉察到:这个中秋节,孩子有他们自己的安排了。我一个电话追过去,果然,他们得应邀去赴儿媳家亲戚家的婚宴。得知此情,我心疼他们了——长辈太多了。心疼之余却充满着欣慰:他们非但不啃老,还很顾老、敬老、爱老。 其实两代人的关系融洽,是要不断交流沟通,增进相互理解,坚持相互扶持的。我儿子的母亲做了一辈子的教师,虽然是被迫的,但却是尽心尽责。送我?金月娘?的小姑娘的父亲是做基础教育工作的,而他的夫君是出生于书香门第的?金陵一支笔?。我一直是坚信因果报应的。这是种美的追求和坚持,就如炼就青花瓷的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品尝着金月娘——入口即化,溢满馨香滋味,生活中最满足的时刻,源于品尝美食的刹那,生活中最幸福的滋味,全都藏在私房极品——金月娘。此生,不会再吃到这种滋味的?金月娘?了,我细细品,深深藏,永远惜! 由衷感谢带给我这美好享受的那位好友和他的太太——美丽的80后女孩。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 无极太极拳的练拳方法 要练好太极拳,于理须明无极、太极的含义,于拳则须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 太极者,无极而生,阳之母也。无极之义,无形无象,无声无臭、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含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机,遂太极 生焉。无极一动即是太极,太极成时必分阴阳,动静便是阴阳,阴 阳便是太极。 若将太极之本义引伸开去则无处不在,广之堪比宇宙,狭者可喻人身,均无不恰如其分。古之学者将太极之形状虚拟为一硕大无朋 的圆球,其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滋生万物,并将其形诸于图,这便是相传至今的太极图的由来。 若将无极、太极之理借喻人身,则人身亦为一小太极,这小太极中的阴阳代表即为心、肾。心属火在上为阳,肾属水在下为阴,通 过太极拳的.练习,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阴阳调和则百病不侵。 宇宙之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济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将此三才之义借喻人体则有三身之谓。三身即精、气、神。精足、气满、神聚方为健康之相。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丹田为天门(百会穴),下丹田为地户(会阴穴),中丹田为气海。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乃生 命之根,造化之源。当太极拳练到功形圆满时,凌神于天门则身轻 如羽,凝神于地户则沉重如山,注神于气海则可得其中和之道。 练太极拳必先求无极。这是修炼太极内功的基础。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练拳之前站无极桩,可渐使自 己心定神安,继而便可感觉到体内如同虚空无物地一般,两腿负载

之感也随之尽消。待至虚至静时,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气动则太极生。要息气宁神地在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中择其中和之道而行之,在无形之中渐渐感而遂通,则功力、灵气与日俱增。意念、感应灵通一气,渐臻妙境。综观练习无极站桩的益处如下:一能静养灵根,培植本元;二能养气养性,气满丹田实;三能内外严整,沉力重生,固若磐石;四能身心共静,周身虚灵,绷劲自然而生。 练习太极拳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练拳时尤要注重以心行气,以气运身,逐步达到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若能细细体察其中奥秘,功必大进。 2.用劲要刚柔相济、阴阳参半。太极拳的用劲要符合太极拳刚柔相济的练功原则,既不能过于柔软,也不可偏于坚刚。柔软无力难以长功,坚刚过度则难养气血。故此必须循阴阳中和、刚柔参半之路径习练方可得“太极劲”。 3.不可用拙力。周身肌肉紧张,对于用力部位和着力点不加选择的盲目用力为“拙力”。练太极拳绝不可用拙力。若用拙力,则周身血脉不能通顺,筋骨不能舒畅,以致全身拘谨,四肢不活。身为拙气所滞,滞于何处绝密件何处成病,当时不觉,必于后发。在推手中若用出力,必为能手所乘,以致倾跌。若双方均用拙力,必发生顶抗的毛病,不能体现太极拳沾、连、粘、随之特点。 4.练拳亦不可努,努则力刚易折,且气易阻隔于胸,肺被排挤,久之必得胸憋肺炸之病。 5.练拳不可挺胸、收腹、突臀。否则气逆行而上,不能归丹田。气血上冲则双足似萍草无根,心肾不交,水火不济,阴阳不和。久之会影响健康。 6.练拳不可心存打人之念,以示速成。否则必为神气所拘,好勇斗狠而失心和。更有每日苦下功夫练数十遍拳者,亦不知已变运动为劳动,变养中长为疲中伤,久之五劳七伤与身俱存,稍有病痛便

太极拳真谛

太极拳真谛 作者:冯志强 寓太极理论于拳术之中,故名为太极拳。欲练好太极拳,于理则须明无极、的指导太极的含义;于拳则又需在理的指导下运动手足,经过长时间的锻炼,方能成功。我青年时从太极拳陈公发科学艺,即深爱此拳理精法密,本于太极正理。四十年来,虽每日细玩太极图,犹觉“太极”二字奥秘难穷,故我与太极拳之点滴认识,甚觉肤浅,仅为太极拳之皮毛耳。在此公诸于众,诚恐贻笑大方,尚祈有识个中真窍之同道不吝赐教是幸。 首先,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明白太极拳是怎样一种拳术?它具有什么样的内涵和性质?我认为,概括为一句话:太极拳是一种性命双修的内功拳术。性命双求也可称为心肾双求,心主性,肾主命;心象火,肾象水。性命双修就是要通过练习太极拳达到身体内部水火既济,阴阳调和从而健康长寿的目的。 太极理论,可以说是东方哲学中的一种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在我国,从它出现到现在的二十多个世纪中,吸引了无数学者对之进行研究,使这个理论日趋完善而严密。太极拳的创造者,也正是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加以延伸和推广,使它和武术运动相结合;使练武者通过练习这种拳术既可以防身自卫又可以祛病延年。 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无极之义,空空洞洞,混混沌沌,无一物而包万物。由无极而现有极,遂太极生焉,阴****焉。所形象喻,太极为一大皮囊,内中阴阳旋转,互相调济以生万物。古之学者形诸于图,即太极图的由来。古代的求道之士,又以无极太极之理而象诸于人身,则人体亦为一太极;既为太极必有阴阳,而阴阳的代表即为心、肾。心属阳,阳中有阴,肾属阴,阴中有阳,上为阳,下为阴,阴阳相济,太极为真,人始得以长寿。 宇宙中阴阳相生以至生生不息。阴阳互调又生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上天下地人居其间,行之于人体则有三身,三身的含义即为精、气、神。精气神之舍为三丹田,上为天门(百会穴),下为地户(会阴穴),中为气海(丹田穴)。天门主神,地户藏精,气海蕴气。精气神充足,即为性命之根,造化之源,生死之本。 明白了这些含义,练太极拳时必先求无极。“拳诀”云:“练拳先从无极始,阴阳开合认真求。”学者练拳之先必站无极势,使自己心定神安,空洞无物,以至绝象觉明,复有一点灵犀生于气海之中,则太极生焉。随则两仪、四象、八卦、三才、五行皆在于其中。动则为阳,静则为阴,一动一静,一开一合之间拳术已具。开始练习时,尤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以达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虚至虚灵的效果。精气神为人身至室,习练得法功必大进,实为练拳之最紧要处! 其次,练好太极拳还必须明白拳术的法则。过去有句话叫“宁传十手,不传一口。”由此可见拳术理法的重要。练拳者千千万,大成者实寥寥无几,其不成者多为不明理法之故。孟子说:“大匠诲人,必以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拳虽小道,亦本乎正理。学者练

(陈皇福)再论太极拳之【无极、太极、阴阳】---以【黑洞】为例。

(陳皇福)再論太極拳之【無極、太極、陰陽】---以【黑洞】為例。 (2012-02-25 01:47:38) 太極拳以[陰陽相濟]為基,其用則何? 無極、太極、陰陽,在[虛實靈變、空中妙有]之中,生滅者何? 性質上,鬆空所致,靈動所生者為先天之能(如,炁、勁),由於負陰抱陽的運作結果所生,惟人為動物,常受環境所左右(如,肉體之接觸、精神之交通),靈動之出一旦遭受環境影響,則易以負陽抱陰之態隨動,此時,先天之能轉為後天之能,[靈]性漸失,、、、 故,為武者雖以求先天之能為要,然如何修煉人從初生之娃因成長過程中所失去之靈性,使運作人體從後天狀態返先天狀態之過程縮短,效率提升,繼之,在先天靈動重生時,如何延緩先天狀態再受環境影響,而轉變成後天壯態之時期;較之,使修習者,始終嘗試浸淫於,提升與環境(或人我)互動中,永遠維持先天靈動之能力,對[修煉]而言,或者更為重要。(此或為[拳]與[純氣功]在修練上重要的差異之一) 此一來,陰陽既濟者,皆為先天之能的互生,適可逐漸降低我輩藉由收透合一的操作,試圖創造靈動之意念,則收順其勢,透順其靈,則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空無之境界,步步可躋! 我以黑洞說明,即是重視其吞吐之無為與無不為之能力,由於,其中元素複雜,難以在此一一言明,僅勉力以其一【黑洞之物理性】來說: 1.黑洞之生來自質能的[重],此與人體操作上之[沉]類似。 2.黑洞之吸(吞)的流程,初而直線,繼而螺旋,末而弦動(關於[弦動],請兄查閱關於[弦論]之典籍,此處不詳談),此與人體操作上,纏絲(抽絲&螺旋)而動,神意而躍之[氣勁]類似。 3.黑洞能量的狀態,吞(吐)←→虹橋中→吐(吞)中,物質可於臨界外抽身,於臨界點暫留,於臨界內失重,於虹橋中產生物理性或化學性之暫留、生滅、變形等各種現象,時間在其中無用,於此,吞何時吞,吐何時吐,能量是積累、消失、或爆發,法無定形,此與人體操作上,頂於外,停(吞、轉、變)於接點,引進(勁)落空,能量之生、滅、蓄、留、合、發或形態之轉變等(如直來直往、直來曲去、曲來曲去、隨屈就伸等)類似。 故,收透同時的作為,須視我人意欲何為而定其性,可於接點運作,可於對手身

赵冀龙无极太极带你走进全国第一家线上武术教学

在如今网络发达的年代,我们看多了网络上各种外语、舞蹈的在线课程,却一直没看到一家线上武术教学课程,这让不少武术爱好者们长期以来都苦于无处学习。直到赵冀龙老师创办了全国第一家线上武术教学平台,打破了线下武馆时间、地域的限制,学员们能够随时随地的学习武术。 赵冀龙老师创办的太极无极是全国第一家互联网功夫授课平台,面向各行各业的全年龄功夫爱好者,如今已经有25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爱好者参加了无极太极的课程,目前,赵冀龙老师的无极太极有两个微课程——实战养生课程以及实战短兵课程。从基本功开始,循序渐进,让无极太极的学员们能够系统地、专业地学习实战功夫。赵冀龙老师的教学课件也在不断得到改进更新,教学服务质量也不断予以提升。在教练团队用心的传授下,学员们都体验到了真功夫带给自己的身心变化,使得老学员忍不住要介绍周围亲朋好友来习练。 赵冀龙老师之所以创办无极太极线上教学武馆,也是因为他深知当代人生活节奏快,没有过多的时间去线下武馆学习。所以,无极太极便顺应时代趋势,将功夫融入生活,无极太极的学员可以利用零碎的时间来练习实战养生功夫,简单方便且功效巨大,节约了习练者大量金钱、时间和精力。同时,配合一定的情景练习,极大地增加了功夫的趣味性,使练功变为一种享受,而非是传统印象中的汗流浃背、肌肉酸痛、效率低下的盘练套路。 在无极太极的微信教学中,通常以视频、图片和语音为主,配合赵冀龙老师专业的讲解,比去线下武馆来的更加方便快捷、清晰直观。而且课程内容可以自己保存珍藏,不用担心上课的时候记不全,亦或者是课后忘记,使得学习者无论是姿势还是心法都能全面记忆了解,不用担心出错。 在无极太极的实战养生课程中,每节课程都是赵冀龙老师亲自设计以及传授的。此外,还有资深班主任和助教老师跟踪指导,学员有任何关于实战功夫的问题都可以去询问赵冀龙老师和助教,无极太极的微信课程可以真正的实现一对一的辅导,不限时间和地点,即便平时太忙没有时间,只需要在业余时间就可以实现微信上课,专业的助教可以帮助学员一对一学习,为学员解决一些不明白的姿势和问题。无极太极就是这样,坚持用心地呵护武者的需求。

线下武馆没有的在无极太极都有

中华武术作为我们国家的精髓之一,拥有不少粉丝,这些武术爱好者中有不少人因为工作的关系长期待在办公室内,或多或少都会患上一些慢性疾病,像是颈椎病、关节炎、脂肪肝等,他们迫切的想要学习一套系统的武术,其中不乏一些学员去线下武馆报名,但总是坚持没多久就没去了,有的人是因为时间关系,有的人则是因为线下武馆的教学达不到自己心目中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武术爱好者抱怨很多线下武馆打着教真功夫的口号,实际上教授的是套路功夫,不仅没有实战经验甚至无法达到养生功效,不少线下武馆已经开始没落。面对线下武馆的失败,赵冀龙老师踏着互联网的阶梯,创办了线上武术教学平台——无极太极。 无极太极是一家线上武术教学平台,已经上线就有超过2500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报名参加,并在网络上获得十几万的关注。无极太极线上教学武馆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他拥有线下武馆没有的。 赵冀龙老师深知当代人生活节奏快,便顺应时代趋势,将无极太极功夫课程的学习融入到生活之中,学员在日常的行、走、坐、卧中皆可练习,节约了学员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线下武馆的学习时间没有无极太极灵活,而且线下武馆的功夫教学会导致汗流浃背、肌肉酸痛,而且线下武馆教授的大多数是套路功夫,速食化的功夫。而无极太极的线上课程都是有赵冀龙老师根据自身多年所学,提取其精华而制定,具有实战养生功效。 线下武馆的教学模式通常是多人共享一个武术教练,跟着教练的动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模式很容易在课后忘记,而无极太极的课程均是在微信中利用视频、图片和语音为主,比传统的面对面教学方式更方便快捷直观清晰,学员还能保存课件,在课后又不记得的地方还能重温进行全面的复习,不用担心记错招式,拥有极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赵冀龙老师也会在课程中给大家布置课后练习,有资深班主任和助教老师跟踪辅导,遇到不懂的直接微信询问,每天有不少于3小时的的答疑时间,保证学员对课程内容真正的理解,这样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目前任何一家线下武馆都做不到的。

太极养生桩功

太极养生桩功 道家太极养生功法流传至今,桩功姿势各异,心法口诀各不相同,诸多功法虽流布于市井,但其精华仍秘传与道家。 太极养生桩功是太极养生的基本功修炼,在太极养生修炼体系中,各种桩功训练是都对练习者起着不同作用,而针对每种桩功安排的辅助心法,每种桩功都有特定的训练手段;不同桩功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也不同; 太极养生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桩功可以提高人体体能及发放能力,还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增强人体各器官机能。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中内气相互作用时,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意念的收放则来自于各种桩功独特的心法。 桩功综述 一, 精神论 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二, 太极论 太极,无极而生,阴阳和合而成。(即:一气分为二气为阴阳,阴阳二气合为一气为太极) 何谓太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乃是混沌,混沌者,元气,原始祖气,此一气,先天而生於阴阳,后天而藏於阴阳, 即,生於先天而藏於后天,为阴阳未分之象,万物元始之极点,故谓无极。无极者,虚无静极之意也。混沌初开,乾坤始奠,阴阳道合而成象,是谓无中生有,"有,名万物之母",谓之太极。 如:天地阴阳上下相合为一气而万物生,日月阴阳来往相交为一气而寒暑顺。男女阴阳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此一气是为太极,故为万物之母,太极。乃太和静极之意。 三, 俩仪论

三大理由帮你解答无极太极赵冀龙真的管用么

南拳和北腿,少林武当功,太极八卦连环掌,中华有神功……就和歌词里唱的一样,我们中国功夫自古以来就有着高深莫测的文化底蕴,但是这些年由于小说、电视等虚构文化的流行,导致了中华功夫披上了花架子的虚名。实战武术大师赵冀龙先生,为了发扬中华武术的精髓,让更多的人能参与功夫的学习,因此开办了无极太极的养生功夫课程,结果也引来多方关注,那么赵冀龙的无极太极是真的管用么?我们一起从以下三个方面知晓。 理由一:无极太极师出名门 无极太极的创始人,是非常知名的实战武术大师赵冀龙先生。他被媒体誉为“当世武侠”和“殿堂级武学名家”,是当代以“行走江湖”的传统方式进行武道修行的唯一一人。自2014年他开设了无极太极的微信功夫课程,截止目前已有2500多名学徒,学生遍布世界各地,其中也不乏大学教授、企业总裁、银行高管乃至拳击运动员,可以说赵冀龙先生桃李满门,加入了无极太极就相当于加入武学名门。 理由二:所学功夫高效稳健 很多人对于学习功夫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想法,觉得都是高手切磋的事情,和普通老百信无关。而无极太极的功夫教学模式,却是面向所有武学爱好者,初学者都能快速掌握的方法。无极太极的实战养生功夫,通过外在实战功夫锻炼,提升元气,增长精力,加强体质精髓;内在实战过程中的肢体锻炼,包括站、行、坐、卧等训练元素,相辅相成,在短期内解除亚健康等问题,并为一生的健康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理由三:微信上课方便快捷 赵冀龙大师的功夫教学虽然是通过微信平台授课,但是每一个流程都是超越传统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相比起传统武馆来说,无极太极微课程教学更为轻松自由,足不出户就能享受最高档次的VIP课程,平台老师全程为教员1对1辅导,上课时百分百吸收老师精髓,不为琐事伤神。如此一来,即便是初学者学习功夫也省时省力,只要勤加修炼,自然能达成修身养性的效果了。 荚痋耶

太极桩功密旨

太极桩功密旨 站桩口诀 站桩功,极容易:自然立,脚平行, 脚距宽,与肩齐,膝关节,微弯曲, 小腹松,腰背直,胸微含,眼平视, 眼半闭,也可以,两手抬,腋半虚, 手高处,不过肩,手低处,不过脐, 手离胸,一卡距,两手间,一卡齐, 手指间,夹烟似,嘴微闭,鼻呼吸。 先定神,后立意,麻热胀,手部起, 守住它,莫着急,感觉到,再用意。 顺肢延,走遍体,全身有,不为奇。 桩功是拳术中主要的功法之一,不同的拳种有其不同练法,但目的是相同的,都是求它的根基功夫。要想使桩功练好,必须有内功功法的辅助,不可分割。内功在过去都是不对外传授的,必须得身传口授。所以太极拳协会的提高,桩功、内功是必修课。古语讲“练习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这时原功就是指桩功、内功而言,同时也说明了练习功的重要性。 太极拳桩功,是练习知己的功夫,是心静求动,以动求整,以圆培势,自我改变,自我优化的功夫。桩功有调呼吸,蓄吐纳、固精气、壮神色,益气血之功能。通过锻炼,丹田内气充实,充盈于四肢百骸,使躯干、骨架增强绷力、弹力,而且固精壮骨,也能增进元气,如此则精气足、筋骨壮、元气充,能神采飞扬,精神倍增,能增拳艺,装气势,所披床靡。 桩法的基本要求 调身:口诀极简单,一共十四个字:“两会一点一垂线,全身体重到涌泉。”“两会”指人身穴位“百会”和“会阴”,“一点”指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操作上使这三点位于一条与地面垂直的假想直线上,久而自然能全身贯通。“全身体重到涌泉”基本上属于假想的,或者称感觉上的。因为根据人体的几何外型,重心无论如何不会在身体的最下部。但是长期在这种意识引导下,很快可以进入上轻下沉的稳定感觉,进而达到脚下双轻。此后即有一阳发动,排除“妄动”的可能。 操作时,姿势略同于太极拳的预备式,因而老辈拳谱中,预备式又称为无极式。两脚放平,略窄于肩,全身各大关节自上而下放松,不可使一处僵硬,且要注意,各骨节间须是松张状态,不宜软塌。唯初学很难辨识,因此这一阶段必须经明师校正,否则难得其形。百会、会阴、两脚涌泉穴连线的中点要在一直线上,自然松垂落地。感觉全身体重落入两脚涌泉处。全身无一处挂力为最佳。如果桩式正确,身体不自觉地出现无方向的摆动是很正常的现象,无须刻意保持不动。要牢记“道法自然”的道理。 调心:这个环节十分重要,口诀有八个字:“无念无欲,毋妄毋助。”这对很多人来说显得很不可思议,怎么可能什么也不想呢?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就是会在某一时间头脑中出现片刻空白。也许站桩十五分钟只有一秒是这样的,也许连一秒也没有,但随着日积月累这样的时候越来越多,渐渐连在一起,站桩的质量也就提高了。有人主张“一念代万念”,但我师曾教我,这一念最终也必须除掉。习惯了一念代万念以后,要除这一念反而难上加难。这也是要注意的。

太极拳论(王宗岳)

转载《王宗岳太极拳论浅谈》 《太极拳论》为清代太极名家王宗岳所著,其论点精辟,文字生动,言简意晐,字字珠玑,被历代太极拳家奉为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要练好太极拳不可不仔细研读,深刻理解其中的内容。下面谈谈自己对这篇拳论的粗浅认识,供各位拳友参考,不对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什么是太极。有不少人,打太极拳多年,你问他什么是太极,却说不出来,也就是说,是在稀里糊涂地打拳。俗话说,“练拳须明理,理通拳法精”。练太极,不明理,就难入太极之门,当然,就更谈不上练好太极功夫了。这里需要弄清,什么是“无极”,什么是“太极”。 所谓“无极”,其本义是“太虚之初,天地未开,混沌未分,动静无始,元气混而归一。”也就是宇宙的最初状态。无色无象,无声无臭,无形无端,空空洞洞,混混沌沌。古人将此名之“无极”,并以“o”表示。其基本含义是“空”、“无”,但此时却是“无一物而包万物”。对于人体来说,无极即是虚静,心中一物无所着,一念无所思,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太极”,生于“无极”。“无极一动生太极,太极动静阴阳分,阴阳开合万物生,生生不息理循环。”古人在代表无极的圆圈之中画上一对旋转对称,首尾相合的黑白鱼,代表阴阳,黑者为阴,白者为阳,黑鱼中有一白眼珠,代表阴中有阳,白鱼中有一黑眼珠,代表阳中有阴,阴阳互交,动静相倚,周祥活泼,妙趣自然,这就是太极图。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无极生太极,太极分阴阳。阴阳的高度融合就是太极。 明白了“无极”、“太极”、“阴阳”,三者之间的关系,就为我们练习太极拳指明了方向。“不入无极圈,难成太极图”,要练好太极拳,首先要“静”,使自己进入“无极”状态,全身心地放松, 然后静极生动,在意念的指导下,气沉丹田,主宰于腰,由内而外地按照拳架套路的要领进行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注意体会“静极

“无极”与“太极”之辩

?无极?与?太极?之辩 摘要:?无极而太极?是《太极图说》的首句,但这一句历来有着不同说法,主要有?无极而生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而太极?三说。本文主要从它的考证,以及从古至今的人们对它的看法来论述的。最后得出,?无极生太极?是一个?无能生有?的命题,周敦颐把?无?作为凌驾于事物?气?之上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创造者,因此,?无极生太极?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生成论。 关键词:无极太极周敦颐 一、《太极图》作者考 在探讨?无极?、?太极?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之前,应该首先弄清《太极图》是否是周敦颐所作。《太极图》是周敦颐自作还是另有渊源,这恐怕是周敦颐研究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个问题了。南宋绍兴时流行的周敦颐著作以《通书》为名,其中?程门本?的《通书》将《太极图》附之卷末,可见当时的人并没有将《太极图》看成一种独立的著作。南宋初年的经学家朱震首先提出《太极图》的授受源流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按照朱震的说法,《太极图》的传授谱系是陈抟一种放一穆修—

—周敦颐——二程,同时陈抟还有《先天图》和《河图》、《洛书》之传,这样北宋年间理学家凡涉及《周易》的著作,如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周敦颐的《通书》、程颐的《易传》、张载的《正蒙》等,从源流上都和陈抟《易》学有关。就周敦颐的学术来说,《太极图》是由陈抟系统流传下来的,他只是根据《太极图》所展示的义理创作了《通书》。《通书》从根本上来说是《太极图》思想的发挥,这和邵雍依据《先天图》创作《皇极经世书》是一样的。 朱震在《汉上易传》中只说《太极图》在宋初是由陈抟那里传播出去的,但他并没有说明陈抟从何处接受了这一《太极图》,这一谜底直到清初的黄宗炎才代为揭开。黄宗炎有《太极图说辩》一文,他在文章的序言中说:?《太极图》者,创于河上公,传自陈图南,名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也,与老庄之长生久视,又其旁门歧路也。老庄以虚无为宗,无事为用,方士以逆成丹,多所造作,去致虚静笃远矣。周茂叔得之,更为《太极图说》,则穷其本而反于老庄,可谓拾瓦砾而悟精蕴。?根据黄宗炎的说法,《太极图》的原型是《无极图》,《无极图》创自秦汉之际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河上公,而后在道教中辗转相传,经过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而后传授给陈抟,周敦颐由陈抟系统得到《无极图》后,又颠倒其次序为《太极图》,附以儒家之说,所以黄宗炎说他是?拾瓦砾而悟精蕴?。 清代初年的学者怀疑《太极图》出于释、道者不乏其人,黄宗炎之外,毛奇龄、朱彝尊都著文讨论过这一问题。毛奇龄还从《道藏》中找出一幅《太极先天之图》,认为是《太极图》的前身,而《太极

“无极”与“太极”之辩参考word

“无极”与“太极”之辩 摘要:“无极而太极”是《太极图说》的首句,但这一句历来有着不同说法,主要有“无极而生太极”、“自无极而为太极”、“无极而太极”三说。本文主要从它的考证,以及从古至今的人们对它的看法来论述的。最后得出,“无极生太极”是一个“无能生有”的命题,周敦颐把“无”作为凌驾于事物“气”之上的精神实体,是事物的创造者,因此,“无极生太极”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宇宙生成论。 关键词:无极太极周敦颐 一、《太极图》作者考 在探讨“无极”、“太极”两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之前,应该首先弄清《太极图》是否是周敦颐所作。《太极图》是周敦颐自作还是另有渊源,这恐怕是周敦颐研究历史上争议最多的一个问题了。南宋绍兴时流行的周敦颐著作以《通书》为名,其中“程门本”的《通书》将《太极图》附之卷末,可见当时的人并没有将《太极图》看成一种独立的著作。南宋初年的经学家朱震首先提出《太极图》的授受源流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许坚传范谔昌,谔昌传刘牧。穆修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颐传程颢、程颐。是时,张载讲学于二程、邵雍之间。故雍著《皇极经世书》,牧陈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敦颐作《通书》,程颐著《易传》,载造《太和》、《参两》篇。

”按照朱震的说法,《太极图》的传授谱系是陈抟一种放一穆修——周敦颐——二程,同时陈抟还有《先天图》和《河图》、《洛书》之传,这样北宋年间理学家凡涉及《周易》的著作,如邵雍的《皇极经世书》、周敦颐的《通书》、程颐的《易传》、张载的《正蒙》等,从源流上都和陈抟《易》学有关。就周敦颐的学术来说,《太极图》是由陈抟系统流传下来的,他只是根据《太极图》所展示的义理创作了《通书》。《通书》从根本上来说是《太极图》思想的发挥,这和邵雍依据《先天图》创作《皇极经世书》是一样的。 朱震在《汉上易传》中只说《太极图》在宋初是由陈抟那里传播出去的,但他并没有说明陈抟从何处接受了这一《太极图》,这一谜底直到清初的黄宗炎才代为揭开。黄宗炎有《太极图说辩》一文,他在文章的序言中说:“《太极图》者,创于河上公,传自陈图南,名为《无极图》,乃方士修炼之术也,与老庄之长生久视,又其旁门歧路也。老庄以虚无为宗,无事为用,方士以逆成丹,多所造作,去致虚静笃远矣。周茂叔得之,更为《太极图说》,则穷其本而反于老庄,可谓拾瓦砾而悟精蕴。”根据黄宗炎的说法,《太极图》的原型是《无极图》,《无极图》创自秦汉之际传说中的神仙人物河上公,而后在道教中辗转相传,经过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而后传授给陈抟,周敦颐由陈抟系统得到《无极图》后,又颠倒其次序为《太极图》,附以儒家之说,所以黄宗炎说他是“拾瓦砾而悟精蕴”。

24式太极拳练习方法讲解

24式太极拳练习方法讲解 一:预备式 拳名释义:练拳前的起始姿势。传统太极拳谱中,没有单列预备势,以后有的人称“无极势”或“太极势”,由原国家体委颁布的《 24 式太极拳》版本,均没有两脚并立的预备式,但是,在实际的练习和表演中,以及有的教学书如《太极拳人门》,都习惯从两脚并立开始练习,这和人们的练习习惯、比赛表演的要求有关,我们认为这样做较为规整,拳论说:“无极形者,即寻常不动之立正姿势也。”暗合“太极者无极而生”之理,表明太极拳中静为无极,动为太极。也暗合传统哲理,故增加此势。并步站立:身体自然直立,两脚跟并拢,两脚尖也向前自然并拢,两腿自然伸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掌成自然状态,掌心向内,轻贴大腿两侧腿中线;实腹、宽胸、阔背;脖颈后突,头顶虚领,下颊微收,口闭齿扣,舌抵.上愕,精神集中,表情放松;目视前方。 【外形要求]保持正确的身型技术要求,做到头顶虚领,项部松竖,肩松肘垂,腕朦,手指微屈,掌心含空,手掌轻撑,胸含背拔,腰松臀敛等。此要求贯穿始终,以后不赘述。要求百会穴与会阴穴及两脚涌泉穴连线中点成一直线,两耳垂、两肩峰、两胯根、两脚底构成的截面平行,称为“四平一竖”,即拳中要求的“中正安舒”。【内意活动1 思想活动平缓,注意力集中在拳上,排除其他杂念。,可以默想动作外形要求,或者想丹田部位,达到心静。待心静后,意想从百会穴到脚底涌泉穴及至两手指尖即“四梢”, 似有一股暖

流贯注之感,引导全身做到体松。根据学练者不同情况也可以选择其他内意活动,不需强求。 【呼吸配合】采用腹式深呼吸,调整呼吸做到细、深、匀、缓。在练习中大家可以根据白身情况选择不同呼吸方式,一般宜从自然呼吸到腹式深呼吸,从只注意呼气不管吸气,到完全的拳势呼吸。其中,可以采用顺、逆两种呼吸法,这些都以自然舒适为标准,不要过分强求。 【技击作用1 “拳艺以沉着为本”,此为意在调整身心状态养成良好心理素质,以静御动,待机而动。 [教学要点】此势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包括了诸多太极拳要求,并将贯穿全套路始终,应引起重视。建议教学时应先做一些太极桩功练习,如“意功”、“气功” 二:起势 拳名释义:由身体未动到身体开始动的第一个动作,称为起势。本势代表由静到动的开始,象征由无极到太极,暗合天地由无极开始。在拳术上代表“以静御动”, “拳艺以沉着为本”,传统套路又称‘’太极势”、“开门势”、“初势”,表示动即为太极,分出阴阳,露出虚实:,有拳打“开关起势”之说,以开始动作判别流派。在太极拳中,往往以第一个动作的速度、高低来决定整个套路的练习速度(分快、慢架),架势(大、中、小三种架势)的大小,因此起势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动作。

太极拳桩功

太极拳桩功 《杨式太极拳》练功秘诀 太极园地 一套完整的太极拳是由无极桩,站桩,、拳架、推手组成的。无极桩,站桩,历来是许多流派门派秘不外传的重要功法。 一、无极站桩,1, 1、沉肩垂肘~两臂自然下垂~手指松开~中指轻贴“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即两手中指贴大腿裤缝处。中指贴风市穴~是让内气接通。沉肩即松肩~可使气沉丹田~重心稳固。保持虚腋是因为腋下有心包经通过。初学者~两手可放在最舒适的位置~不强求两手贴风市穴。 2、涵胸拔背~松腰松胯。涵胸就是胸部要放松~涵胸自然能拔背~拔背则气 贴背~劲容易通过。太极拳十大要领之一~就是要涵胸拔背。腰要松而直~胯微向里收~不要凸臀。收胯是一个重要的要领~就是胯向内松~使上下气能通。胯犹如水闸~一松则气沉丹田~松到脚底。腰胯放松~气才容易通“天柱”透阳经,脖子后面两条筋~术语称为“天柱”,头是诸阳之会~百脉所通,。 3、两膝微曲~使身体重心投影落在脚掌前面三分之二的两脚“涌泉穴”连线 的中点上~即膝盖大概对正涌泉~这时 1 可再意想~从脚下这点向上引一直线对正“会阴穴”~上述两点再向上对正头顶的“百会穴”,在头的顶端~位于两耳尖连线与头面正中线的交叉点上,。一边对一边放松~身体保持中正不偏。站好后~全身自感舒适稳健~轻松自然~身体便从脚跟到头顶~整体的稍向前倾,约2?角,。

“三点一线”是无极桩的精粹~这样既能使无极桩稳定~也是导引内气畅通的重要因素。许多人此线一经调正到位~便可感到内气充盈。 该式要求:1、“五趾齐地”~即五个脚趾要轻轻地贴住地面~既不上翘~也不抓地,2、“五心齐意”~即两个脚心的涌泉穴、两个手心的劳宫穴和头顶百会穴均要有意贯注, 3、“五指齐气”~即两掌手指平均的有气贯到。 二、无极站桩,2, 1、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 2、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 3、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意守丹田。 三、马步站桩 2 1、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 2、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向前视。 3、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 4、两臂弯屈~双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 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即身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两手掌稍合~为呼气~沉于丹田。 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分为上下二层。呼时上层气~亦即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沉入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为气通。

太极无极混元桩分析

无极桩是基础,包括太极桩在内的很多桩法,都要以无极桩站立为基础。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养生运动。 无级桩能使使习练者可有效地调节自律神经,增强大脑皮质的健全,使运动神经系统和植物神经系统得到改善,同时还使人反应灵敏,是训练高功能神经系统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还能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太极桩又名混元桩,是指在无极桩站立的基础上,腹部内气较前段时期充盈,配合束肋合腹,小腹的关元、中极二穴共同内敛纳气,冲震命门穴。 “太极桩”具有现代“仿生学”的鲜明思想特征。“太极桩功”模仿了外静内动的“树”,它强调“以意运气,以气运身及内外协调”。“太极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保健作用。“太极桩”是一种有氧静止的耐力运动,有利于新陈代谢及气血通畅,对膝关节有明显保健作用。 太极入门必练混元桩练习方法 站桩的种类很多,习太极拳的人,常练浑元桩较好。混元桩,一作“浑圆桩”,又有“抱云桩”、“云门桩”、“养气桩”等异名。其裆步成二字马步,或作八字马步。 具体方法如下: 两足并行开立,与肩同宽,或比肩稍宽。两足尖指向正前方,或略成八字。 两腿屈膝下蹲,初学或体弱者,可采用稍微屈膝的“高桩”;久练者应采用大、小腿之间弯成135度角左右的“半桩”。重心放在两腿之间,足心含虚,全足踏实。上体自然正直,头顶起、裆落下,精神提起,含胸拔背,沉肩坠肘,尾闾中正,立身安舒,其身法基本要领与太极拳架全然相合。 在屈膝下蹲的同时,两手由两侧回环于胸前。使两掌心与乳心遥遥相对,中间相隔一横拳半。两手十指和掌心也遥相对应,两手指尖之间,相距一横拳左右。两掌心朝里而略为朝下,腕根塌沉,掌心含虚。两肘须略低于腕部,并用意里裹。全身务须有下沉的气势。 这种两臂环抱的站桩姿势,在技击意义上含有“守中”的意思。即:以头顶百会穴至裆下会阴穴一线为中心线,使全身重心自然地落在两足之间的中心,这样,身法与裆步自然正中安舒,稳定性好,其所以置两臂、两手于圆周线上,乃是含有防御和待机反击、抢攻之攻守意识。因此,腋窝要虚,而两胁空隙相对地要实。两腋虚,臂部弹性充足,伸缩余地较大;两胁实,则边门不易受侵。 但腋虚胁实是结合两臂、两肘来说的。两臂既要用意外撑,又要用意里裹,这是有意识在锻炼两臂的掤撑之劲,兼含待机掤发击敌,以及守中防护心窝、胃脘、胁腋等部的职责。这与太极拳“掤劲不丢”之义恰合。在此姿势的基础上,若一旦化静为动,那只须以肘为轴,举手向上即可护及头面,落手向下又可防守裆膝。 如此站定后,两眼向前平视,不怒不闭,息心静气,无思无虑。先轻轻摇晃一下身躯,觅得最适中的重心垂直点。然后大口吐出浊气,以鼻深纳清气三五度。继而气敛神凝,舌抵上颚,以鼻缓缓呼吸。一般可采用腹式呼吸法,久练者也可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吸气时气贴脊背,呼气时沉于丹田。 “气沉丹田”一词,通常泛指腹式呼吸法,而这里也借指腹部鼓荡的自我感觉。但切忌做得过份,尤其不宜仿效硬气功表演者那样把大、小腹肌者都收紧贴到脊背上去,须知太极拳主张取法自然,而不应强硬造作。 初练站桩的人,只须纯任其自然地练习,每日一次,每次三五分钟;然后根据各人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逐步递增至15到20分钟,这样持之以恒地练习,就会自觉下盘日趋稳实,腰腿有功,丹田之气充盈,四肢内劲也相应增加。 与此相类似的,而仅仅在手势上稍有变化的桩式很多,都可统称为“浑元桩”。例如: (一)抱月桩:在上述“抱云桩”的基础上,使两手成握拳式,此即为“抱月桩”。 (二)抱球桩:在抱云桩的基础上,两手心转腕外翻,使手心稍向外并遥相对应,如双手合抱一足球,此即为“抱球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