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政治著作总结

考研政治著作总结
考研政治著作总结

考研政治专题之著作总结

P318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

2《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6《矛盾论》1937年

7《论新阶段》1938年

7!《论持久战》1938年

8《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0《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1《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2《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13《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

14《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15《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16《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17《论十大关系》1956年

1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19《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20《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王稼祥1943年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2、《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

文章分为湘赣边界的割据和八月失败、割据地区现势、军事问题、土地问题、政权问题、党的组织问题、革命性质问题、割据地区问题共八个方面。

3、《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

文章初步回答了中国革命的具体道路问题。

毛泽东关于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

这是毛泽东思想开始形成的一个标志,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里程碑。

4、《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首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

①*进一步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初步形成)②*指出红军,游击队、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最高形式。③*批评了“城市中心论”

6、《矛盾论》

该书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经验,从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对立统一规律,发挥了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的思想。

*引述列宁的观点,指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于“具体的分析具体的情况”。

*指出矛盾的问题的精髓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7、《论新阶段》1938年

*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六届六中全会

7!、《论持久战》1938年

①*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②*阐述了抗日的特点、前途和发展规律(敌强我弱、敌退步、我进步、敌小我大、敌寡助、我多助)③*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④*科学的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反战进程: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俗阐明了抗日战争作战的形式上,主要是运动战,其次是游击战。

8、《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象(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提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思想。

9、《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0、《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11、《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论述了“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政体,并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归纳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第一次完整提出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毛泽东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与民族特点相结合。

12、《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

对“实事求是”作了新解释:“事实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认为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13、《论联合政府》1945年中共七大

指出只有经过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天经地义。

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由各党各派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对人民战争的思想作了概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充分依靠广大人民群众,有一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军队作为骨干,有一整套的正确战略战术,善于根据情况的变化,进行游击战和运动战,并以根据地为依托,实行“三结合”的武装力量制,进行人民战争。

*概括了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判。

14、《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

①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②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③保护民主工商业。

提出土改的两个原则:

①必须满足贫农雇农的要求。

②必须坚决地团结中农,不要损害中农的利益。

*人民军队的十大军事原则。核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十二月会议(陕北)发表

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指出人民解放军转入全面进攻,是一个历史转这点,这是蒋介石20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100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

15、《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

**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提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工业生产”

第一次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革命对象。

16、《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

**总结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基本经验,“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完整提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进一步完善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科学阐明新中国国家政权的性质及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与相互关系。

指出“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

提出新中国在政治上必须实行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构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基础

*强调“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的主要纲领,是民主与专政的集合

*规定1中国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2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3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4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完整,维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17、《论十大关系》1956年

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中国情况走自己道路的根本思想,*标志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

**阐述了正确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某些矛盾的基本原则,强调要处理好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论述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第一次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作为一个大问题提出。

*文化上提出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

*在论述我国工业化道路时指出: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处理好重工业、农业、轻工业的关系、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沿海和内地两方面的建设积极性。

18、《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

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学说:*认为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提出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途径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力量进行改革。*认为社会主义两类矛盾包括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认为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利益根本一致上的矛盾、分清是非的矛盾、要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来解决。在经济上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在党派关系上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在科学文化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论及了民主与专政,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辨证地论证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

*指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是我国具体的历史条件的产物

详尽论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不是首次提出)

阐述了知识分子问题

*提出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准则,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

*思想包括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思想。

19、《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

决议对建国以来党的重大历史问题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毛泽东的功过是非和毛泽东思想基本内容与指导意义作了总结和评价。*标志着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顺利完成《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20、《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王稼祥1943年

中共第一篇系统阐述毛泽东思想的文章

*在大革命时期,毛泽东发表的集中体现我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初成果的著作:《国民党右派》《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

*在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毛泽东思想形成,其代表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到达陕北后毛泽东系统阐述党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著作有:《实践论》《矛盾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形成有一个历史过程,毛泽东在这方面做了杰出贡献,著作有:《少年中国》《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毛泽东科学的回答了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59年,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是明确指出我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认为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有不发达的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毛概第一章常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列宁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但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正确理论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是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2.毛泽东思想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产物 毛泽东思想在20世纪的中国出现不是偶然的。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主要是:第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第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推动,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比较广泛的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理论渊源;第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以及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第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深刻而复杂的人民大革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实践基础。这些因素与条件,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形成一种历史的合力,共同推动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3.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必然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靠背诵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和照搬苏俄革命经验,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毛泽东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是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和实事求思想路线的提出。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至40年代中期(即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的标志是新民主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形成。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极大地推进了中国革命事业。毛泽东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毛泽东思想进入曲折发展阶段,毛泽东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在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正确和错误两个发展趋向。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和科学体系 1.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而且十分落后,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显得十分重要。毛泽东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融入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形成了新鲜活泼和、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它的形成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党领导人民从事的丰富的实践及其在长期实践中所形成和丰富经验。 2.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与科学内涵 自从毛泽东思想这一概念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后,中国共产党在1945年的中共七大通过的党章和刘少奇《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曾对这一概念作出概括与说明。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1982年中共十二大通过的党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著作

考研政治:毛中特重要著作 凯程考研综观近几年研究生考试得出,2009年考到领导人重要著作有第8、9两题,2008年有25题,2007年有14、15题,当然此二题都与时政结合,还有26题,其他没有提到重要著作,但题干脱胎于著作且选项也来自重要著作的有 1925年12月1日《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中国当时社会阶级的分析,指明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这是当时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部分原文为:“中产阶级。这个阶级代表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1927年3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分析了农民的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1928年10~11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系统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一,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一基本国情是为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提供了根本原因。第二,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为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条件。第三,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客观条件。第四,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发展的必要的主观条件。第五,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及其各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和发展的前提和根本保证。其中,前三条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发生、发展的客观条件,后两条则是主观条件。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 1935年12月《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强调:“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里带出来的老毛病”。 1938年5月《论持久战》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分析了中日双方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科学地预见了抗日战争发展的三个阶段;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虑,阐明了积极防御理论;阐明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 1929年6月毛泽东写的一封信中分析红四军党内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想的原因时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1930年5月,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古田会议决议》的主要功绩是系统解决了党的建设问题,明确提出纠正主观主义的问题。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对党的思想路线作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1938年11月《战争和战略问题》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考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他指出:“没有抽象的马克思主义,只有具体的马克思主义。所谓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就是通过民族形式的马克思主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应用到中

考研政治马哲部分经典选择题汇总

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宇宙之砖”、“万物的始基”、“原初物质”的哲学是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庸俗唯物主义 C.近代唯物主义D.宗教哲学 答案:(A) 2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的关键是A.发现了阶级斗争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肯定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C.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D.把实践理解为对象性活动答案:(D) 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是 A.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 C.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同意 D.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答案:(D) 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 A.从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B.从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C.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D.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 答案:(C) 5.恩格斯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的重要方面是 A.思维对存在的能动作用问题 B.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C.思维主体和思维客体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问题 答案:(B) 6. 孔子提出“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7.我国古代哲人提出“土与金、木、火、水杂,以成百物”,“和实生物”,这是A.多元论观点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张矛盾调和的形而上学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 答案:(D) 8.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 A.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两种不同回答 B.对精神决定世界的两种不同理解 C.对世界是否可知的两种不同的认识 D.对世界怎样存在的两种不同观点 答案:(B) 9.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A.唯心主义B.经验主义 C.不可知论D.二元论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2020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

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卷1

考研政治(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试卷1 (总分:6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分数: 2.0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有( ) (分数:2.00) A.动力作用 B.激发作用 C.解释作用√ D.诱导作用 解析:解析: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它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第一,指导作用。人的认识活动是有目的地探求真理的活动,无论是认识课题的选择、认识工具的使用,还是认识结果的总结和概括,都离不开理性因素的指导;第二,解释作用。借助科学理论,可以对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现象作出系统的说明;第三,预见作用。以科学理论为依据的科学预见比起以日常经验为基础的经验推测,具有更大的可靠性。A、B、D都是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不符合题意,不选。 3.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这句话重在强调( ) (分数:2.00) A.直接经验的作用 B.间接经验的作用 C.理性因素的作用 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 解析:解析:“人的感情”与理性相对,属于非理性范畴,排除C,A、B与题干无关,是干扰项,故选D。 4.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是( ) (分数:2.00) A.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无限循环√ B.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C.感觉一知觉一表象 D.概念一判断一推理 解析:解析: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一再认识”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B选项是政治斗争中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与题意无关,不选。C、D分别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表现形式,也不符合题意,不选。 5.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 ) (分数:2.00) A.谬误 B.理论 C.真理√ D.相对真理 解析:解析: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真理具有客观性,凡真理都是客观真理。6.“有用即真理”是( ) (分数:2.00) A.主观真理论 B.实用主义真理观√ C.形而上学真理观 D.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观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考研政治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2

3 一、从自由竞争资本主认到垄断资本主义 1.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19世界70年代以前: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生产集中与资本集中 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和自由竞争的结果,也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社会化的重要表现 3.垄断的形成及本质 形成:自由竞争——生产集中——垄断 垄断组织的本质:通过联合来操纵并控制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操纵垄断价格,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 4.垄断条件竞争的特点 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而是凌驾于竞争之上,与之并存 垄断条件下的竞争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程度更加激烈,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5. 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6.垄断利润和垄断价格 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且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垄断价格长期偏离生产价格和价值,但它的产生没有否定价值规律。

4 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1.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一战前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至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广泛而迅速的发展。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 一是国家所有并直接经营的企业;二是国家与私人共有、合营企业;三是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参与私人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国家向私人垄断企业订货、提供补贴等;四是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积极作用:首先在一定程度中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其次,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再次,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最后,加快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进程。 要注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 4.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三种形式:借贷资本输出、生产资本输出和商品资本输出。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的扩展,对资本输出国和资本输入国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当代国际垄断同盟的形式:跨国公司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 各种国际垄断组织,同盟等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但它们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他们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 5.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

2018年-2019年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人民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考研参考书目 本课程适用于报考中国人民大学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所有考生,该专业考研的基本情况是: 本专业考试科目为:105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619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844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本专业考研报考录取情况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每年统考录取5人,保送录取5人左右,统考与保送比例基本上为1:1。 本专业考研情况介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目前拥有四名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建军、王易、邱吉、靳诺),副教授及讲师若干,综合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近年来考研竞争力不断增加,对初试分数要求较高(本人估计最低380,但也要结合每年的具体情况)。 本专业考研考试特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考试题目与人大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其他各专业考题相同,由马院自主命题,各专业老师均参与命题,最后以抽题制的形式形成最终的试卷。马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各专业均只招收学硕,无专硕。政治、英语一均为全国卷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自2008年起不再指定考研的参考书目,但多数考生在初期准备阶段若时间充裕或基础较为薄弱依然会参照以下书目,为下一步复习奠定基础。下列11本参考书均以最新版为主: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导读》人民出版社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毛泽东思想概论》庄福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张耀灿等人民出版社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张雷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徐志宏秦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张耀灿高等教育出版社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央文献研究室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梁树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思想道德修养》夏卫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某某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某某年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 和谐世界是继走和平发展道路之后,我国在国际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念。XX年4月,******参加亚非峰会时第一次提出这个理念。同年7月,******出访莫斯科,“和谐的世界”被写入《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XX年9月,******在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时,系统阐述了和谐世界的理念。在他发表的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重要讲话中,对建立和谐世界提出四点基本主张。此后“和谐世界”这个新名词,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理解和赞同。 和谐世界理念的内涵主要包括: (1)政治上,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相互借鉴,建设各国和谐共处、公正、民主的世界。 (2)经济上,提倡进行互利合作,实现全球经济和谐发展。 (3)文明方面,提倡不同文明开展对话、取长补短,倡导开放、包容的精神。 (4)安全方面,提出实行全球新安全观,建立和平、稳定的世界。 二、和谐世界理念的依据 1.建立和谐世界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进入新世界“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国际局势总体稳定,经济全球化的深化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的加快。为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提供了机遇,也建立和谐世界提供了条件。我国提出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就是要争取和抓住世界和平与发展自己,又以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 2.推动建立和谐世界,是为了适应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进入新世纪,和平与发展遇到了新问题,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在增多,新挑战新威胁在增加。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我们应该重视和谐,强调和谐,促进和谐。 3.和谐世界是和谐社会在外交领域的延伸 我国在建设高水平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在经济领域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经济与社会不能协调发展,出现了地区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拉大、教育和医疗卫生发展滞后,甚至人民群众利益受到损害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也存在着同样问题,石油价格高涨、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等,中国与世界遇到共同挑战。 三、和谐世界理念的重大意义 (1)丰富了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深化了我国对外战略的基本主张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总结(58个) (一)、唯物论(三观、两原理、一方法论)10个原理 ●三观: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①物质观: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运动的物质与时间、空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时空的有限性与无限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相互依存)。 ②意识观:意识的能动性原理: 第一,在认识世界过程中,意识不仅可以反映事物的现象,而且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意识具有指导性。意识可以通过实践把观念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意识的这一能动作用具有两种不同的性质:(a)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获得成功;(b)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使人们的实践活动遭到失败。意识的这一作用是意识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 第三,意识能够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的生理过程。人的精神是否愉悦,对于其身体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 ③实践观: 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自在世界与人化世界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原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属)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是指统一于所有物质形态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客观实在性;世界的统一是无限多样的统一,是包含着质的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运动和发展的充满联系的统一。 ●一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辩证法(一个一,两个二,三个三,四个四)23个原理 ●一个一是指一个核心——矛盾 ①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②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③矛盾的不平衡性原理: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④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 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使每一方在相互统一中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包含,使任何一方都从对方那里吸收到了有利于自身的因素,从而在相互利用、相互促进中共同地得到发展。 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四,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矛盾的斗争性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⑤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并列,都有)。 ●两个二是指两大总特征:联系和发展

考研政治毛中特知识点综合总结

2013考研政治总结一毛泽东著作汇总 1.关于革命道路的文章 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28年10月和11月,强调“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为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的观念,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③《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首次明确反对教条主义,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阐述了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奠定了理论(哲学)依据。 ④《战争和战略问题》 1938年11月,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2.关于思想路线的文章 ①《反对本本主义》 1930年5月,针对当时党和红军内部普遍存在的教条主义倾向,指出本本主义是完全错误的,完全不是共产党人从斗争中创造新局面的思想路线”,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②《实践论》、《矛盾论》 1937年夏,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揭露和批评党内的主观主义尤其是教条主义错误,深入论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科学地阐明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对思想路线做了系统的哲学论证。 ③《<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这个完整的概念,标志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已经形成。 ④《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5月,对“实事求是”这个概念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3.关于抗战的文章 ①《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该报告。瓦窑堡会议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地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②《论持久战》 1938年5、6月间,毛泽东发表该讲演,集中全党智慧,系统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考研政治毛概各种会议各种著作经典总结版免

经典:2010年考研政治毛概常考的25篇著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 1. 分析了中国资产阶级的特殊情况,科学地划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指出各自的政治态度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提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阐明认清对象对革命胜利的极端重要性 《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 1. 是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 是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 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4. 认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开始形成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思想 5. 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6. 基本形成了包含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基本思想。基本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1. 指出“半殖民地的政治和经济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这是“他们从娘肚子带出来的老毛病” 2. 阐明了与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分析了买办资产阶级发生分裂和比那化的可能性 3. 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即革命性和动摇性、妥协性是由软弱性决定的 《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 1. 提出党在革命中的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2. 第一次提出“马列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3. 把党的建设称为“伟大的工程” 4. 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中国革命的两个武器,党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5. 分析了革命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对帝(帝、封)、革命动力(无、农、城、民)、革命的形式(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 1.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科学概念,即“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2. 强调认清中国国情的重要性“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依据” 3. 分析了社会性质,提出革命对象、革命动力 4. 指出中国革命如果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就必然不能胜利 5. 提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论持久战》 1. 分析了中日双方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关键)、敌寡助我多助 2. 批驳“速胜论”和“亡国论” 3. 预见了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防御、相持、反攻 4. 阐明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即要依靠人民来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5. 把抗日游击战争放在战略地位考察,依据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处于进步时代的大而弱的国家” 6. 阐明了战略防御理论,应承认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 总结辛亥革命失败原因:“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所以失败了。” 2. 指出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3.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 4. 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 1. 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考研政治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1)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根本制度基础,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制度保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理论指导和学理支撑,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 2.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的治国方略。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1)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地位。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基本方略。 (2)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作用。法治发挥作用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 (3)正确认识法治和德治的实现途径。 4.加强宪法实施,落实依宪治国 (1)深刻认识宪法实施和依宪治国的重大意义

我国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大法,是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 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 (2)全面实施宪法的基本要求 一要在全社会树立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二要加强宪法实施;三要加强宪法实施,要坚持党的依宪执政,自觉在宪法法律范围内 活动。 (3)准确把握宪法实施的正确方向 加强宪法实施,坚持依宪治国和依宪执政,要注意与西方国家宪政划清界限。 培养社会主义法治思维 1.法治思维的含义和特征 第一,法治思维以法治价值精神为指导,是一种正当性思维; 第二,法治思维以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为依据来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是一种规范性思维; 第三,法治思维以法律手段与法律方法为依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纠纷,是一种最可靠的逻辑思维; 第四,法治思维是一种符合规律、尊重事实的科学思维。 2.法治思维的基本内容 (1)法律至上。尤其指宪法至上,因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体表现为:法律的普遍适用性、法律的'优先适用性、法律的不可 违抗性(即法律的权威性所在,通过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来实现)。 (2)权力制约。具体体现为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2019-2020年考研政治真题及解析 单选题 1、1948年,南斯拉夫对从苏联照搬来的“行政命令式的国家集权式”体制进行改革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其核心是()。 A.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 C.人民自治制 D.人民代表大会制 答案:A 暂无解析 单选题 2、20世纪中国共产党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答案:D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 单选题 3、20世纪中共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______。 A.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答案:D

[解析] A、B、C三项分别是在十三大、十二大、十四大上提出的,D项是1997年十六大提出的。 单选题 4、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命名为“邓小平理论”,是因为 A.邓小平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命题 B.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C.邓小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邓小平是其主要创立者 答案:D [解析] 考查对邓小平理论科学涵义的掌握。解答本题要注意题型。本题是单项选择题,答案只能是一个。 ABCD都能说明为什么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以邓小平理论命名的原因,其中D予以概括说明。 单选题 5、党的报告在党的文献中第一次提出了“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概念,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指导意义、科学体系和时代精神作了新的阐述。 A.十五大 B.十三大 C.十二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A 1997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主题,也是十五大制定跨世纪发展战略的核心。十五大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这个科学称谓,把这一理论作为指引党继续前进的旗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

考研政治学习心得

考研政治学习心得 看到成绩的那一刻,我百感交集,兴奋、辛酸、欣慰…… 兴奋,383分的成绩远远高出我的目标,而其中86分的政治分数足以让我所有的同学惊叹不已。 辛酸,激动的同时让我想起整整十个月艰辛付出的辛酸。如今“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得此成绩,颇感欣慰。 回首过去一年,读书、做题、早出晚归……所有的事都历历在目,说到考研政治的复习,作为过来人,我觉得还是有些经验可寻的。不敢说是金科玉律、灵丹妙药,但作为肺腑之言,相信对学弟学妹们多少有些帮助。 要学好政治,我认为以下几点需要重视。 第一,分清主次,抓住重点。政治考试内容庞杂,四本书,五个部分,让人不知从何看起,当初我也经历了同样的困惑,四本教材全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枯燥无味。但在海天考研政治辅导班上,老师明确的告诉我们,政治教材可以扔掉,只需看辅导班发的强化班教程即可。当我看到教材时,感觉确实不一样,内容相对精简浓缩,重要的句子、段落已用各种符号标出。一本书就涵盖了考研政治的全部内容,且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宏观内容上抓重点,具体知识点也是如此。比如:毛邓三部分中中共中央的全会、代表大会特别多,难以分清。对此,我们不必害怕,只需将那些辅导班老师讲过的,或者说

强化班教程上提到的记住就行了,绝没有必要专门查阅历次会议内容,那样只能是既费精力又费时间。特别是对最后一部分——当代世界形势与政治,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天天花时间看新闻,正如辅导班常红利老师所说“这部分与其说是在考学生,不如说是在考老师”,关注老师指出的时政就足够了。当然,我们不能被动地学习,看强化班教程时,在熟练掌握老师划定的重点的情况下,应当把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名词术语、句子圈下来,只有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多批次、多等级将所有内容“蚕食”掉,使复杂、繁多的知识条理化、简单化。 第二,看书、做题、总结相辅相成。看书是前提和基础,书没看透,做题和总结只是空谈。做题能强化重点,查漏补缺,找出看书时被忽视的东西。总结是升华,可以把握复习的大方向,是获得高分必须养成并坚持的习惯。 看书是指看强化班教程,不是教材。这本书我们应该至少看三遍,第一遍我称之为“地毯式轰炸”,仔细看,不怕慢,注重质量。以每天3小时1节的速度进行,每天看新内容之前,花上15分钟把前一天的内容复习一遍。关于怎样读,我不主张声嘶力竭的“一路吼读”,要站在一定的高度,重点语句要精读、多读,次要部分快一点。每读完一节、一段内容回头看看,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将主要内容概括出来。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应当注意学思并重。

考研政治考点总结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毛泽东最早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文章 1、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2、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是中国革命的敌人; 3、资产阶级分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性、妥协性; 4、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最接近的朋友,农民是最可靠的同盟军; 5、工业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农民问题丛刊》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 三、《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中共领导农民运动的伟大纲领

1、肯定农民的作用及党领导农民革命的重要性; 2、论述了建立农民革命领导权和农民革命武装的必要性; 3、分析了富农、中农、贫农三个阶层,认为贫农是农民中最革命的力量; 4、相信群众、依赖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分析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四、《井冈山斗争》、《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11月 对工农武装割据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探索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1、建立红色政权的必要性及其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 2、阐述了中共领导的红军和小块红色区域存在发展的可能性; 3、明确地提出巩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与政策; 4、提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六、《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坚持调查研究,洗刷唯心精神 1、是中共党内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文献; 2、是中共党内第一篇提出"思想路线"的文章; 3、第一次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强调调查研究的重要性); 4、提出从实际出发的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要考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标志着党的独立自主思想的初步形成;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明确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5、阐明了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目的及调查方法即阶级分析方法。 七、《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 阐明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政策,批判党内的关门主义和对于革命的急性病,系统的解决了党的政治路线上的问题。 八、《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

2017考研政治新中国成立前重要会议总结

2017考研政治新中国成立前重要会议总 结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一大”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各地代表共12人。 (1)内容:①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②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党纲: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斗争目的是消灭阶级,废除资本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③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④大会选举产生了由陈独秀、张国焘、李达组成的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以陈独秀为书记。 (2)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就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就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2.“二大”制定了党的革命纲领。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 内容——①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它在当前阶段的纲领应当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②开始采取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政党和政治派别没有采取过、也不可能采取的革命方法,即群众路线的方法。③中共二大提出“联合全国一切革命党派,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 3.“三大”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召开。 中共三大正式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 (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以后,在关系党和革命事业前途和命运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 (1)内容: ①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②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③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重要思想。 ④还提出“整顿改编自己的队伍,纠正过去严重的错误,而找着新的道路”。 (2)意义: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2.遵义会议是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1)内容: 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复习笔记考研政治理论知识点总结

毛泽东思想概论 1. 第一次提出反对教条主义的是毛泽东《反本本主义》 2. 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定为党的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上 3. 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中共二大上 4. 第一次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是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5. 第一次提出“人民民主专政”的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6. 第一次完整的提出中共新民主主义论的三大经济纲领的是《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 务》 7. 第一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整概括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8. 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初步形成《星星之火》 9. 全党探索中国自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论十大关系》 10.第一次提出执政党的建设问题毛泽东七届二中全会2个务必 11.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经济兼顾3者利益;政治共存监督;文化200 12.领导权问题是区别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必须由无 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应注意十六大党章中新的

表述:“中国共产党是 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可能在分析题中有考 查的要求。 13.两个先锋队:1)代表依靠工人阶级;2)不排斥其他阶级和阶层,代表人群,代表民 族利益3)本质一致的,统一的整体: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自觉成为后者是前者的必 然要求,体现性质。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农民是无产阶 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和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也是 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15.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6.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 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17.中国共产党内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两种错误倾向:一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二次革 命”论,把革命两个阶段割裂,只看区别,没看联系,要横插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