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

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

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是(并用“少量”、

“足量”等指明试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

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

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 B.磷酸氢二钙 C.硝酸钾 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

的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31.(6分)面疙瘩、手擀面、馄饨等常作为主食被端上人们的餐

桌,其主要原料是面粉,此类食品的美味程度除了与烹任手艺

有关外,另一重要因素就是面粉的新鲜程度,因为面粉久存后,

在空气中的氧气、水分、微生物等作用下、会生成有机酸而产生酸败的现象。要判断面粉是否新鲜,用很常用的化学试剂就可以作出结论,下面就是小张同学的实验过程:

步骤一:取甲、乙两只均盛有40mL自来水的锥形瓶,分别加入5g新鲜的面粉和5g待测的面粉,搅拌直至面粉液中不存在任何面团。

步骤二:在配好的面粉液中,分别加入3滴无色酚酞试液,此时,观察到锥形瓶中的液态物质不变色。

步骤三:如图所示,用滴管向锥形瓶内逐滴加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边滴边振荡,直到锥形瓶内的物质显浅红色;并且在1~2分钟内不再褪色为止。分别记下消耗掉的氢氧化钠溶液数量

(滴数)N甲、N乙。

(1)关于配好的面粉液,小张认为:该面粉液就是溶液,因为此时面粉液中已不含任何面团。

你认为小张的观点是的。(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33.(10分)小华对奶奶使用的“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如图1),产生了兴趣,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了它的原理(如图2):制氧剂甲剂是一种白色固体,催化剂乙剂是一种不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甲剂与乙剂在反应仓中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制造出氧气。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是白色颗粒状固体,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可用于制取氧气。

【提出问题】甲剂的化学成分是过碳酸钠吗?

【实验与结论】小华把甲剂和乙剂带到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验证出甲剂是一种钠盐后,接着进行以下实验:

(1)用甲剂和乙剂制取氧气。

(3)小华通过实验得出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他的方法是(要求写出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

(4)通过上述实验,小华得出结论:甲剂就是过碳酸钠。小华的结论表述不够准确,准确的结论应该表述为。

30.(8分)查阅资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位于氢后面的金属Cu,在常温下虽然不能与稀

盐酸、稀硫酸反应,但可以与浓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硫,且已知二氧化硫可以使品红溶液

褪色。某实验小组同学为了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进行了如下系列实验。

【实验】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实验步骤:

⑴如何检查图甲装置的气密性?。

⑶熄灭酒精灯后,B中的液体不会倒吸,其原因是。

⑷拆除装置前,不需打开胶塞,就可使装置中残留气体完全被吸收,应当采取的操作

是。

31.(12分)废干电池内的黑色固体含有MnO2、ZnCl2、NH4Cl、C,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一)流程操作:

⑶若称取5.0 g固体A进行实验,图中氢氧化钠试剂瓶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为1.1 g,则样品中二氧

化锰的质量分数为__ ___(填计算结果)。

33.(5分)春夏之交气候多变,温差较大,手足口病、风疹、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等传染

病流行因素不断增加,托幼机构与学校等人群聚集性场所是防控工作的重点。杭州市疾控中心专家提醒,预防季节性传染病的关键是做好个人卫生、保持室内通风,要勤晒衣被,抵抗力较弱的老人及儿童可到预防接种门诊有针对性的接种风疹、水痘、流感、肺炎等疫苗,增强对相关疾病的免疫力。

⑴从免疫角度分析,这里风疹、水痘、流感、肺炎等疫苗属于。免疫类型

为(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⑵保持室内通风降低疾病感染几率的原因是。杀灭病原体一般采用消毒液,常见的

消毒消毒剂有:84消毒液、过氧乙酸溶液、双氧水溶液、醋酸溶液等。对空气中的病原体除了消毒液可以直接杀死外,还有什么办法

⑶现有质量分数为1%的过氧乙酸C2H4O3的稀溶液7600g,则该溶液中所含氧元

素克(保留整数)。

30. (10分)已知在不同的温度下,

CO与铁的氧化物反应能生成另一

种铁的氧化物(或铁单质)和

CO2.现利用下图1的实验装置进

行实验,反应过程中管内的固体质

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

注:图1中的仪器甲是一种加热

仪器,图2中A、B点的固体组成分

别是铁的氧化物中的一种。

(1)查阅资料发现,酒精灯加热时玻璃

管的受热温度是400~500℃,酒精喷

灯加热时玻璃管的受热温度是800~

1200℃。实验室要利用图1来制取金属铁,仪器甲应选用的加热仪器是

_ __(填“酒精灯”或“酒精喷灯”);若完全反应后图1中可以观察到哪些现象

、。图l装置明显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 _____。

(2)利用图2显示的相关信息,回答如下问题.

①在0~400℃温度范围内,管内固体质量不变,其原因是_ ___.

②图中x=__ ___g.

③试据图计算并推断A点固体的合理化学式(要求有计算过程)

31.(8分)中和

反应是放热反

应吗?甲同学

取10mL 10%的

NaOH溶液于试

管中,逐滴加

入10%的稀硫

酸,随着硫酸

的加入,烧杯

中溶液温度与加入硫酸体积之间的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当加入硫酸至10mL 时试管中溶液的温度最高,其根本原因是。乙同学按乙图装置实验,澄清的饱和石

验:

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反应后的气体通入石灰水中,有时会有在开始一段时

间内未发现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⑵实验室通常不选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生成的微溶物硫酸钙会阻碍反应的进一

步进行。某小组经研究,用右图所

示方法成功制得了大量CO2(反应

物为稀硫酸和石灰石)。

①当稀硫酸和石灰石反应,在硫酸

溶液中加入的氯化铵和对溶液

31.(8分)小刚同学在实验室帮老师整理废弃药品时发现一瓶没有标签的绿色粉末,对其组成很好奇。

征得老师允许后,设计了以下实验进行探究。

⑴第一次实验:取少量样品置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发现产生大量气泡,将产生的气体通入

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同时样品全部溶解,溶液呈蓝色。此实验证明绿色粉末中含

有离子(填符号)。

⑵为了进一步确定该物质的元素组成,在老师的提示下,小刚同学又设计了如右图所示的装置进行

了第二次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如右图搭建实验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在A装置中装入一定量的绿色粉末。关闭K1,打开K2、K3,持续通入适量N2。

③关闭K2,点燃酒精灯加热绿色粉末,观察到装置A中绿色粉末变黑色,装置B中的白色粉

末变蓝色,装置C出现了白色沉淀。继续加热

直至装置C中无气泡产生时,关闭K1和K3,

熄灭酒精灯。

④待A冷却后,打开K1、K3,持续通入适量

CO,再次点燃酒精灯加热。装置A中黑色粉

末变红色,装置B无明显变化,装置C沉淀

量又增加了。……

⑤当A中粉末全部变红后,熄灭酒精灯。试管

冷却后,关闭K1。

实验步骤②通入氮气的目的

是:;根据第二次实验可知,绿色粉末中一定含有元素。

⑶实验分析与反思:从环保的角度来看,上述装置有一个缺陷,老师建议装置C后还应添加一个

酒精灯,并在做实验步骤 (选填实验步骤的序号)中点燃。

33.(10分)某同学设计了一个验证“生长素能阻止叶柄脱落”的结论的实验。(说明:生长素是一种植物激素,与植物的生长有关。)

实验材料:健壮植物若干,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含生长素的羊毛脂,剪刀等

实验步骤:

①取两盆长势相同的植物,去除顶芽(顶芽、嫩叶能产生生长素并向下运输),分别标号甲、乙。

②用剪刀剪去甲盆植物叶片C,在叶柄断口敷上不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乙不作处理。

③甲、乙两植物置于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叶柄C的情况。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问题:

⑴实验中去掉顶芽有无道理?为什么?。

小强同学认为用叶片C作研究对象不当,你认为他应选谁做研究对象?

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题汇总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

(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七)研究问题: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气垫汽车”能开动吗?为什么? (1)我的假设:气垫汽车能开动。 (2)实验设计: ①实验器材:剪刀、纸杯、餐盒等。 ②操作步骤:剪下纸杯的杯底,按同样的大小,在餐盒上剪下一个圆圈,把纸杯插进餐盒的圆孔内,做一个“气垫汽车”。用力往纸杯里吹气,观察“气垫汽车”能否开动。 ③我的结论: 气垫汽车能开动。 (3)“气垫汽车”能行驶的秘密是什么?请解释。(3分) 答:气流进入杯中后受纸杯壁的阻挡向后下方吹出,向下方的力托起气垫汽车,向后方的力推动气垫汽车前进。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教科版三年级下期末科学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四) 学校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一) 1、从表中信息可以看出,不同动物的一生的相同点是()。(多选题) A.无论寿命长短,都会死亡 B.动物都会通过繁殖的方法让自己的种类得以延续 C.动物的一生都会经历“出生一生长发育一繁殖一死亡”四个阶段 2、从表中信息也可以看出,不同种类动物的一生不同的是()。(多选题) A.出生方式不同,有胎生和卵生之分 B.生长发育过程不同,有的会变态,有的不会变态 C.寿命的长短不同 3、从图表中判断,人的一生特征与_____更相似。 4、生命是有周期的。 (1)你想对动物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对自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题(二) 下面是某同学根据一天中铅笔影长变化的数据制作的柱状图。 1、从柱状图中,我们可以知道该地区一天中铅笔影子最长的时间大约是_____;铅笔影子最短的时间大约是______。 2、说一说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是怎么变化的?

实验探究题(三) A B C 1、物体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速度按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A>B>C ②C>B>A ③B>A>C 2、增加斜面的坡度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小木块 B.减少小木块 C.往里推动小木块 3、立方体在斜面上静止不动的可能是() ①A ②B ③C 4、小球在A、B、C三个斜面上的运动方式() ①始终不变②A是不动,B和C是滑动③A是不动,B是滑动,C是滚动 5、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情况与____________有关。 实验探究题(四) 根据提示,写出方向。 (1)一个人面向东,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2)一个人面向南,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3)一个人面向西,他的右面是______,背面是______,左面是______。

浙教版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中考实验探究题复习(1) 一、探究题(共20题) 1、(2014·台州)小明发现:每天晚上7点至9点左右,小区处于用电高峰期时,家中的电灯相对暗些;而到了晚上11点以后,过了用电高峰期,电灯又会变得亮一些。这是为什么呢?爸爸这样提示他:“不同时段,电路中使用的用电器数量不同,其总电阻也不同。可以把某一时段小区内正在使用的所有家用电器看做一个整体,用一个小灯泡来模拟。通过比较小灯泡两端电压(相当于家用电器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变化,你就能知道原因了。”于是,小明根据如图电路进行了探究。 【进行实验】 第1步: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读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在表格中。记录数据后发现小灯泡突然熄灭,电压表指针指在3伏处。 第2步:查明故障并分别换上两个不同规格的小灯泡后继续实验,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第3步:计算小灯泡的电功率和电阻值并记录在表格中。 【数据分析】每次实验,电压表的读数都小于电源电压,说明实验中导线等其他元件也有电阻,会“分走”一部分电压。 【反思解释】 (1)实验中小灯泡突然熄灭,可能是发生了________(选填“短路”或“开路”)。 (2)过了用电高峰期,家中的电灯功率变大,亮度增加,其原因是________ 。 (3)在输电线路中,为了减少电能的损耗,应尽量选择________ 的导线。 A .长而细 B .长而粗 C .短而粗 D .短而细 2、(2013·金华)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 2CO 3与稀H 2SO 4反应产生CO 2 , 通过CO 2 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1)【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 路,设计了如图甲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装置中,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

_初中科学实验探究题__问题详解

1、探究实验题: (1)是获取科学知识和生物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A、调查 B、分类 C、实验探究 D、观察 (2)探究温度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发现生活现象:夏天馒头或面包保存不当很容易长霉菌,在冬天或在冰箱里的馒头或面包比较不容易长霉菌。 ①提出问题:霉菌的生活受到的影响吗? ②作出假设:。 ③设计对照实验:一组是温暖潮湿,另一对照组是潮湿 ④实验结论:。 2、请你探究植物细胞的失水原因。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设置实验:先在甲乙两块萎蔫的萝卜中间挖洞,然后,往甲洞倒入蒸馏水,往乙洞倒入20%的食盐水,经过30分钟后测得甲洞的蒸馏水减少,乙洞的食盐水增多了。设计的变量的值是 和。 (4)得出结论:。 3、将饱满、活力旺盛的玉米种子随机分成甲、乙两组,两组种子所处温度、空气条件相同,甲组种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乙组种在贫瘠、潮湿的土壤中,你认为两组种子是否会同时萌发 __________。而若将空瘪或煮熟玉米粒种在上述两种环境中,你认为会不会萌发__________。该探究实验表明:种子萌发所需的自身条件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界条件是适量(一定的)________,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 4、某小组在“探究环境条件对叶绿素形成的影响”的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光照能影响叶绿 (1)全班同学们讨论后认为:按上述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不能对“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进行探究,因为该实验方案中变量有_______个。 (2)请根据“光照能影响叶绿素形成”的假设写出你的实验方案: ①环境条件的设计:甲组___ ____ ,乙组_____ __。 ②实验材料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请写出支持假设的实验结果预期: 甲组植株________ _ ,乙组植株________ _。

中考科学实验探究题科学(经典汇总情况)

杭州各区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 30.(8分)铁粉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现 有m 1g生锈的铁粉样品,某兴趣小组同学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定该样品中氧 化铁的质量分数(CO气体极难溶于水,铁 锈按氧化铁处理)。 (1)装置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某同学欲通过乙装置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测定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乙中的最佳试剂是。(选填序号)。 ①水②稀盐酸③氢氧化钠浓溶液④澄清石灰水 (3)上述实验过程中,CO气体除作为反应物外,还能起到的作用是:实验开始时,排尽装置中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停止加热后,防止甲中生成物被氧化,防止乙中的溶液倒吸入甲中等。请你再写出一点CO气体在上述实验中起到的作用。 (4)完全反应后,该同学称得铁粉的质量为m2g,同时测得装置乙增重m3g,则铁粉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 31.(8分)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常伴随有明显的现象,但有些化学反应却看不到明显的现象。 以下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为证明某些反应确实发生而从不同的角度设计的实验方案。 (1)为研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反应,甲小组的同学设计的下列四种方案,你认为不可行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2)为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中和反应,乙小组同学和丙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两个不同的实验方案。 ①乙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证明二者之间确实发生了反应,所用的试剂有NaOH溶液、 H 2SO4溶液、CuSO4溶液。乙小组同学选择的试剂A的名称 是(并用“少量”、“足量”等指明试 剂的用量);CuSO4溶液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为。

②丙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H2SO4溶液,并不 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H2SO4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请简述该实验方案中强调“测得pH小于7”的理由 是。 33.(10分)天平两端托盘上的烧杯内各培养一株植物,烧杯中是全营养液。调节天平两边平衡,此时游码的位置恰好与支点正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全营养液中添加了很多营养物质,下列物质中,所含植物生长需要的主要营养元素种类最多的是。(选填字母编号) A.硝酸钠B.磷酸氢二钙C.硝酸钾D.硫酸镁 (选 (4)某同学移动游码将上述倾斜了的天平重新调节平衡,因横梁标尺上的读数无法看清,该同学测出了游码移动的距离为s,若游码的质量为m,天平的臂长为L,则光照后天平两边的质量差为。 30.(8分)泡菜,佐餐的小菜,烹饪的调料。自制泡菜,原料随意挑,卫生有保障,原料配比随意。但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即保存时间稍长,味道变酸,刺激肠胃。那么酸味何来,可有解法? 【原料准备】新鲜的红辣椒、大蒜头、生姜、大白菜。 【制作过程】将原料与适量的食盐、白糖等混合均匀,装入泡菜坛,盖上坛盖,再向荷口装水至一半高度,这一过程叫腌制。 【提出问题】腌好的泡菜时间一长,味道就逐渐变酸。这酸味哪来?怎么控制? 【建立猜想】科学探究小组的同学经过分析判断, 认为该酸味物质可能是碳酸。理由为 坛内蔬菜是以C和H元素为主的化合 物,与久放菜窖的白菜一样,在密封 的有限空间里CO2浓度大。生物学知 识告诉我们,通过盐、糖腌制的蔬菜 细胞会失水。因此,坛内会出现少量 的液体(主要成分是H2O)。 【评价检测】 (1)坛顶荷口内装水至一半高度的目的是。 (2)请设计证明在做泡菜过程中,坛内CO2浓度大的实验(用 图示或文字表达均可):。 (3)通过探究,你觉得可以如何控制酸味。 (4)有酸味的物质不一定属酸性物质。要测定物质酸性的 强弱,最常用、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正确的 测定方法是,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最新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实验探究题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复习实验探究题 第一章电与磁 1.如图所示的奥斯特实验中,闭合开关,原来静止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造成小磁针偏转的原因是什么呢? 猜想一:可能是通电后导线产生的热量使空气对流引起。 猜想二:可能是通电后导线周围产生的磁场引起。 (1)小柯看到小磁针偏转,认为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他判断的理由是。 (2)为了验证猜想一,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可多选)。 ①将整个装置放在玻璃箱中进行实验 ②将小磁针罩在烧杯中,导线置于烧杯上方并平行于小磁针进行实验 ③改变导线中的电流方向 (3)如果实验中小磁针偏转不明显,请提供一条改进的建议:。 2.如图所示,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研究“影响通电螺线管磁性强弱的因素”的实验电路图。 (1)增大通电螺线管的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2)下表是该组同学所做实验的记录:同学们发现无铁芯组实验中没有吸引起大头针,那么通电螺线管到底有没有磁性呢?他们通过其他方法验证了这几次都是有磁性的。他们采用的方法可能是。(写出一种即可) 通电螺线管中有无铁芯无铁芯有铁芯 线圈匝数50匝50匝 实验次数 1 2 3 4 5 6 电流(安)0.8 1.2 1.5 0.8 1.2 1.5 吸引大头针的最多数目(枚)0 0 0 3 5 8 (3)在与同学们交流讨论时,另一组的同学提出一个新问题:“当线圈中的电流和匝数一定时,通电螺线管的磁性强弱是否还与线圈内的铁芯大小(粗细)有关?”现有大小不同的两根铁芯,请根据你的猜想并利用本题电路,写出你验证猜想的简要操作方案: 。3.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跟哪些因素有关,小丽同学作出以下猜想:

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2010年浙江省科学中考实验探究题集锦 1.小明同学为了探究“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对斜面的压力跟斜面倾斜程度的关 系”,进行了实验,步骤如下:① 用双面胶将一个200克的钩码固定在1米 长的塑料直尺的中间,将直尺的一头固定在桌子的一端,如图甲所示;② 缓 缓抬起右端,让直尺与水平方向有一定的夹角,如图乙所示;③ 继续抬高右 端,增大直尺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如图丙所示。 (1)该实验中,小明是通过 ▲ 来判断物体对斜面压力的大小; (2)分析三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2. 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体。某兴趣小组为确 定这种固体产物,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 2O),也可能是 ▲ 。 资料:Cu 和Cu 2O 都是红色固体。 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如 右图),观察到蓝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推测:该黑色粉末是氧化铜,依据是质量守恒定律和 ▲ 。 验证:取少量黑色粉末放入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硫酸,若出现 ▲ , 证明上述推断是正确的。 3.小岳同学在复习气体的性质时,阅读到以下资料: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前的药品状态和反应条件,收集气体的装置取决于气体能否与水反应、在水中的溶解性以及该气体相对于空气的密度大小。现有甲、乙、丙三种气体的反应前的物品状态、反应条件以及有关性质如下表,有关装置如下图。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能用发生装置A 制取的气体是 ▲ (填“甲”、“乙”或“丙”); (2)收集丙气体应选择的装置是 ▲ (填字母序号); (3)实验室要制取和收集甲气体,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 ▲ 。 33. 中 央 电 视 台 曾 4。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一、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斜面是否省力? 1、实验题目:斜面是否省力? 2、我的猜测:利用斜面可以省力。 3、变量:是否利用斜面。 4、常量:物体提升的高度、提升的重物、测力计 5、实验过程: ①用测力计测出直接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②测出利用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高度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两次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6、结论:斜面可以省力 二、斜面的坡度大小(倾斜角度)是否对省力多少有影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研究这个问题。 1、我的猜想:斜面的的坡度大小对省力多少有影响,坡度越小越省力。。 2、需要改变的条件:斜面的坡度大小 3、不改变的条件:斜面的高度、测力计、小重物。 4、操作方法: ①用长度不同的四块木板搭在同一高度的木块上,形成四个相同高度不同坡度的斜面; ②分别利用不同的斜面提升重物到相同的高度,并用测力计测出所使用的力的大小; ③比较四次提升重物所使用的力的大小,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 三、要比较报纸和普通白纸哪一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要求写出题目,材料,实验步骤。 1、实验题目:报纸和普通白纸,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2、我的猜想:普通白纸的抵抗弯曲能力更强。 3、实验材料:宽度和厚度都相同的报纸和白纸各一张、两本字典、垫圈 4、需要改变的条件:纸张的材料(白纸和报纸) 5、不改变的条件:纸张的大小、桥墩的距离、桥墩的高度、垫圈的大小 6、实验过程: ①用两本字典做成桥墩,把报纸放在上面做桥面,看能放几颗垫圈。 ②把普通白纸放在桥墩上,看能放几颗垫圈。 ③比较哪一种纸放的垫圈多,哪种纸的抵抗弯曲能力就更强。 四、检验电磁铁磁力与线圈圈数关系的研究计划。 1、研究的问题:电磁铁的磁力与线圈圈数多少有关系吗? 2、我的假设:线圈圈数多,磁力大;线圈圈数少,磁力小。 3、检验的因素(变量):线圈的圈数。 4、怎样改变这个条件:①20圈;②40圈;③80圈。 5、实验要保持哪些条件不变(常量):铁芯的大小、电流强度、导线、大头针。 6、实验过程: ①把导线在铁芯上绕2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②把导线在铁芯上绕40圈,接上电池后,能吸引多少根大头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集合 (一)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 加热前加热后的变化结论 白糖白色晶体 颗粒首先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 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然后 继续加热, 白糖的颜色逐渐 变深,直至全部炭化,如果继 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加热白糖的过程 中.先发生物理 变化————白 糖的熔化. 随后发生了化学 变化————白 糖的炭化.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气化厚燃烧是化学变化. (二)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凉了一些. (2)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 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 (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 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

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三)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颜色光泽空隙手感敲击导电磁铁 铁片灰白 色有无光滑较韧能导 电 能吸 引 铁锈红褐 色无有粗糙较脆不导 电 不能 吸引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四)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 空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有点生锈 水盘子水变色生锈锈多了绣更多了 菜油盘子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无变化 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铁生锈与水和空气的关系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2020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期末分类训练:实验探究题(5)教师版 一、实验探究题 1.2019年春节起,常州大部分地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开启了龙城环保新时代。 (1)“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标志是。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爆竹中常含有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型酸雨,酸雨的pH (填序号)。 A.小于5.6 B.等于7 C.大于7 【答案】(1)C; (2)可吸入颗粒物; (3)S+2KNO3+3C K2S+N2↑+3CO2↑;硫酸;A。 【解析】【解答】解:(1)图C标志白色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可以滅少噪声污染、火灾等,还以少SO2和可吸入颗粒物等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提升空气质量。 (3)硫、硝酸钾和木炭的混合粉末,点燃后生成硫化钾(K2S)、氮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 K2S+N2↑+3CO2↑。 含硫燃料燃烧产生的SO2会形成硫酸型酸雨,酸雨的pH小于5.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如图所示为玩具小风扇里的小直流电动机。 (1)小明同学将电池接到该直流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转动起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______;小明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______(选填:原方向旋转、不转动、反向旋转)。 (2)学习了电磁感应知识后,小明同学想到:“直流电动机线圈转动时也切割了磁感线,那么线圈中是否也会产生感应电流呢?”于是小明将一个小灯泡连在直流电动机两端,用手搓动转轴,发现小灯并未发光。小红同学认为,这说明直流电动机不会产生感应电流。你是否同意小红的看法:______;若小明要继续研究,应该使用什么仪器比较妥当:______。 【答案】(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解析】解:(1)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线圈受力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所以将电池反向接到电动机两端,看到电动机反向旋转; (2)用手搓动电动机的转轴,线圈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因此在线圈中也产生感应电流,但小灯泡需要较大的电流才能工作,应该用灵敏电流表代替小灯泡。 故答案为:(1)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反向旋转;(2)不同意;灵敏电流表。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及六年级科学上册复习题

冀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及六年级科学上册 复习题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 实验目的: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原理:观察法 实验器材: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实验步骤: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2、画出轮廓图;3、找出小草的相同点;4、观察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并画出轮廓图;5、找出大树的相同点;6、比较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现象:1、能够观察到小草的相同点;2、能够观察到大树的相同点;3、能够比较出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结论:1、小草的相同点:茎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较弱;2、大树的相同点:茎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 实验名称:鸟喙与取食 实验目的:验证鸟喙的形状与功能特点是否相符 实验原理:模拟实验法 实验器材:钳子、汤匙、镊子、起钉器、米粒、葵花子、橡皮虫、泡沫塑料颗粒、兔子娃娃 实验步骤:1、准备好器材;2、按书13页表格要求,逐一进行实验;3、把实验结果填写在书上表格中;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现象:在实验过程中,发现不同形状的工具可以拾取不同的物品。可是如果进行交换拾取,有的就非常困难,有的根本不能进行拾取。 实验结论: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实验名称: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实验目的:学会使用显微镜观察物体 实验原理:利用显微镜的放大作用观察如细菌一样微小的物体,得到微观物体最直接的认识 实验器材:显微镜、细菌玻片等 实验步骤:1熟悉显微镜的使用方法(五年级学过,进一步熟悉)2把细菌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3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供学习使用。 实验现象:1、在显微镜下能够观察到平时肉眼看不到的细菌;2、不同的细菌有不同的形态。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精修订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汇总(一)研究鱼颜色的保护作用的实验。 (二)科学探究:通过实验寻找仙人掌耐旱的原因。

(三)完成点燃花生米的实验,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研究内容:点燃花生米,研究能量是如何转换的。 实验材料:火柴(打火机)、细铁丝、花生、小烧杯、软木塞、水等。 实验方法:(1)用细铁丝或针将一粒花生米固定在软木塞或橡皮泥上;(2)点燃花生米,加热适量水;(3)花生米燃烧完后,测一测水温。 实验结论:燃烧一粒花生米,加热了水,花生米中的化学能就转换成光能和热能。 (四)比较能量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五)实验内容:用尺子挑报纸的实验。 实验材料:报纸,尺子等。 实验方法:(1)在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2)轻而慢的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3)快而重地向下压尺子时,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1)慢压时,能翘起报纸;(2)快压时,报纸哪怕是破裂,也不会轻易被抬起。

我的解释:向下压尺时,尺成为一根杠杆。在慢压时,空气能进入纸下,是上下大气压相等,从而能翘起报纸;而在快压时,空气来不及大量进入纸下,作用在纸上的向下气压远大于纸下向上的气压,所以报纸哪怕破裂,也不会轻易抬起。(六)研究问题: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冷水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金鱼会有生命危险吗为什么 我的假设:小金鱼不会死。 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小金鱼、试管、试管夹、蜡烛、水等。 (2)操作步骤:把一条小金鱼放进一个装了三分之二的试管里,用试管夹夹住试管的底部,把试管的上半部分放在蜡烛上烧,观察小金鱼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我的结论:小金鱼没有死。 (4)为什么会这样?请解释。 答:金鱼不会有生命危险。试管内的小金鱼之所以能够存活。一是由于水是热的不良导体;二是加热的位置在试管的上端;三是热的传递方向主要是向上。小金鱼虽然能存活,但能持续的时间不长。如果改变加热的位置,或者将试管尽可能平置,金鱼就会处于危险境地了。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科学测试六年级科学上册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一、单项选择题。10% 1、改变材料的(),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A、颜色 B、亮度 C、硬度 D、形状 2、()具有稳定性,利用()可以加固框架结构。 A正方体框B 长方体框架C三角形框架D四边形框架 3、()的物体稳定性好。A上小下大、上轻下重 B上小下大 C上重下轻D上大下小、上重下轻 4、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横卧桥墩的巨大框架都是由横切面为“()”形的钢材构成的。 A、“V” B、“L” C、“U” D、“T” E、“工”字 二、多项选择题。8% 1、()等有和拱形相似的特点,可以承受很大的压力。 A圆顶 形 B圆锥形 C圆柱形 D 球形 2、把薄板形材料弯折成()等形状,实际上都是减少 了材料的宽度而增加了材料的厚度。减少材料宽度虽然降低了一些抗弯曲能力,但增加了厚度,就大大增强了材料的抗弯曲能 力。 A、“V” B、“L” C、“U” D、“T” E、“工”字 三、填空题。19% 1、房屋、桥梁结构中有“()”和“()”, ()比()容易弯曲。 2、拱形可以向()和向()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

能够承受很大的重量。 3、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的材料(柱子)和 ()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它们受压时, ()比()容易弯曲和断裂,所以,如何增 强()抗弯曲能力是建筑上很重要的问题。 4、像这样弯曲的纸的形状叫()。 5、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的力,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6、()可以看成拱形的组合。它有拱形承载压力大的特 点,而且不产生向外推的力。 7、()在各个方向上都可以看成拱形,这使得它比任何形状都要坚固。 8、人体的结构非常巧妙。人的头骨近似于(),可以很好地保护大脑;()的肋骨护卫着胸腔中的内脏;人的足骨构成一个( ),足拱可以更好地承载人体的重量。 9、像铁塔这样骨架式的构造叫做()。 四、连线题。4% 1、增加梁的宽度可以大大增加抗弯曲能力 增加梁的厚度可以增加抗弯曲能力 五、判断题。24% 1、桥梁有多种不同结构,有的桥梁把多种结构合为一体。 () 2、桥的形状和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的。() 3、设计和建造桥需要综合考虑许多因素,如造桥的要求,材料的特性和数量、形状和结构等。()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题

第二部分实验题 第二学期六年级《科学》重点实验题(10 道) 1、用蒸发法制作晶体(P8)(掌握) 制作材料:食盐、碱面或味精、水、滴管、玻璃片。 制作方法:制作一些浓的食盐、碱面或味精的溶液,用滴管滴几滴在玻璃片上,待水分自然蒸发后,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就是它们的晶体。 2、自制简易显微镜(P10)(了解) 制作材料:两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纸筒和胶带。制作过程: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用纸筒和胶带把两个凸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3、观察白糖的变化(P28)(掌握) 用长柄的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继续加热呢? 现象:在加热过程中,白糖逐渐熔化,继续加热,会产生气泡,白糖的颜色逐渐加深,直至全部炭化,能闻到焦味,如果继续加热,黑色的炭还会燃烧。 实验结论;白糖在加热过程中,先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4、在米饭上滴一滴碘酒,会发生什么现象?(P30)(掌握) 颜色发生了变化,产生了一种蓝色的物质。 5、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P32)(掌握) (1)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看到什 么现象?(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有气泡冒出,产生了大量的气体。)(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把玻璃片盖上,用手触摸玻璃杯的外壁,能够感觉到稍微比原来凉一些。)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像到水一样,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会有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燃着的火焰熄灭了。推断小苏打和白醋反应后产生的气体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和比空气重。)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不

八下科学实验探究及答案.doc

实验探究 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我市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对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进行探究。现请 你一同参与: [提出问题]:呼吸作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雪:在试管中加入2印1,蒸馅水,用一?支玻璃导管插入水中吹气,结果未发现明显的现象, 但小雪去请教老师后知道它们也发生了反应,只是现象不明显。那么小雪方案中的实验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1): 小宁:在试管中加入2mL 澄清石灰水,用玻璃导管向试管中的溶液吹气,产生的现象是: 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⑶。 [解释与结论] 根据他们的方案和实验,小宁的结论为:⑷。 2.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 止 水夹,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体积的70%。 ⑴右图A 仪器的名称是,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能进入集气瓶的原因 是 O (2) 如果镁条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则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最多 不超过其容积的%o 现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其容积的70%, 根据空气的组成可推出减少的气体中有氮气。 该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想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究其中的奥妙。 【发现问题】氮气是怎样减少的呢? 【假设一】氮气与镁条反应而减少。 [假设二]O 【查阅资料】镁条在氮气中能燃烧,产物为氮化镁(Mg3N 2)固体。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 为°镁条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气体中燃烧生成碳和氧化镁。 (3) 通过以上探究,你对燃烧的有关知识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点即可)。 3. 根据下列数据及实验装置图(所有夹持仪器均省略),回答下列问题: (1)在铜片上,A 和C 为白磷;B 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 加热,最先发生燃烧的 是 ;一定不会发生燃烧的是 。(填字母) 物质 着火点 酒精灯的火焰温度 白磷 40° C 5OO°C 红磷 240° C 41条兰匚 炳沙 (写出一 C 热水 B 、. . 铜片 (2)将一支装满氧气的试管倒扣在(1)中“一定不会燃烧”的物 质 上面,现象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 式 O 4.根据下图所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科学中考实验探究--好题难题--已整理

VIP学员个性化教案教师学生姓名上课日期 学科科学年级初三教材版本华师大版类型知识讲解□:考题讲解□:授课时段 学案主题化学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化学实验在学习和研究化学中的作用。 2.掌握物质的常见分离方法,了解各分离方法适用的混合物状态;学会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题的解法 考点及考试要求 教学过程怎么教一、复习及导入 二、本节课重点内容 1.(5分)甲、乙两个实验小组利用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做了一个兴趣实验,证明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产物中有碳酸钠生成。他们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在玻璃管中加入一定量碳酸钙,关闭K1、K3,打开K4,从 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并收集二氧化碳 ②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并用清水冲洗 ③关闭K1,从分液漏斗向玻璃管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④使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充分反应 ⑤关闭K3,打开K4,从分液漏斗放入稀盐酸 ⑥打开K1,使玻璃管中的液体流入烧杯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步骤④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 (3)整个过程中注射器的作用是__________。 (4)在步骤⑥中,甲乙两组观察到了不同的现象。甲组发现烧杯中液体变浑浊;乙组发现烧杯

中产生了大量气泡。两组产生不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6分)甲同学在做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的气体有刺激性气味,于是进行了探究。【提出问题】铁与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为什么有刺激性气味? 【查阅资料】(1)6H2SO4(浓)+2Fe △ Fe2(SO4)3+6 H2O +3SO2↑ (2)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SO2与二氧化碳相似,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3)点燃充满氢气的小试管,会有轻微的爆鸣声。 【进行猜想】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中可能有二氧化硫。 【实验探究】小明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将E中收集到的气体进行如图乙所示的爆鸣实验。 请帮助小明完成下表: [来源:学+科+网]A中硫 酸浓度 实验现象A中生成气 体成分 B中品 红溶液 D中品 红溶液 爆鸣实验 实验一98% __________ 不褪色无爆鸣声只有SO2 实验二45% 稍有褪色不褪色有爆鸣声SO2、H2都有 实验三25% __________ 不褪色_________ 只有H2 【实验结论】铁与不同浓度的硫酸溶液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可能不同,当硫酸浓度达到足够大时,生成的气体产物中有二氧化硫。 【反思】(1)写出实验三中铁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一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实验结束后甲同学先撤去了酒精灯,请你预测会发生什么后果___ _____。 3.(6分)雯雯在自学碳酸钠性质时,查到了以下资料: ①CO2+ Na2CO3+ H2O === 2NaHCO3,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CO2不溶于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②碳酸钠、碳酸氢钠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10℃20℃30℃ Na2CO37.1 12.2 21.8 39.7 NaHCO3 6.9 8.1 9.6 11.1 【进行实验1】验证CO2通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 ①配制碳酸钠溶液:取100 g 20℃的水,加入35 g碳酸钠固体,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 ②利用装置一进行实验,连续5分钟向新制得的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

教科科学六年级上册测试题答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工作中,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叫做()。螺丝刀、钉锤、剪子这些机械构造简单,又叫()。 A、机械 B、复杂机械 C、简单机械 D、工具 2、杠杆上有三个重要的位置: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 A、中心点 B、支点 C、用力点 D、阻力点 3、用力点距支点远,阻力点距支点近,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近,阻力点距支点远,这种杠杆是();用力点距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距支点的距离,这种杠杆是()。 A、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B、有时省力有时费力的杠杆 C、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 4、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像塔吊的吊钩上可以随着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A、滑轮组 B、动滑轮 C、定滑轮 D、滑轮组合 5、在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有一位科学家叫()。他发现了杠杆和滑轮的使用原理和浮力定律,在数学方面也有很多研究成就。他不仅是一位大科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工程师,他发明的许多机械装置,如滑车、螺旋抽水机等,用于当时的农业生产。 A、牛顿 B、爱迪生 C、亚里士多德 D、阿基米德 6、()的特点是:秤杆上挂砝码的一边和挂物品的一边长度相等,因此放的砝码必须与被称物品重量相等。 7、()的特点是:秤杆上有尺寸刻度,挂物品的绳子和挂秤砣的绳子都可以在秤杆上滑移。 8、大约到了一千五百年前,人们发明了(),它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直接从秤星上(刻度)读出物品的重量,至今仍在使用。A、提系杆秤 B、不等臂秤 C、等臂杠杆秤 D、指针式弹簧秤 二、多项选择题。 1、()等都是机械。A、杠杆 B、滑轮 C、斜面 D、平面 2、杠杆有三个点:()。A、用力点 B、中心点 C、支点 D、阻力点 3、杠杆可以分为()。A、省力杠杆 B、费力杠杆 C、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D、有时省力有时费力杠杆 4、自行车运用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A、平面 B、轮轴 C、斜面 D、杠杆 三、填空题。 1、()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 2、()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3、()固定在一个地方,不能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4、()不固定,可以随着重物的移动而移动。 5、定滑轮和动滑轮合在一起构成(),()能够改变力的方向,而且可以成倍的省力。 6、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单机械叫(),()可以省力。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操作题

科学实验题 第二单元 1、白糖加热变化实验 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也在不断地燃烧,它也同时发生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液体的蜡烛油汽化后燃烧是化学变化。 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 小苏打的特点:白色粉末或细微结晶,无臭、味涩,易溶于水。白醋的特点:无色的液体,闻上去有一股酸味。 (1)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现象: 取一只玻璃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小心地倒入(一)匙小苏打。我们会听到(嗤嗤的响声),看到( 冒气泡 ),说明(有气体产生)。 (2)、盖上一块玻璃片。用手触摸玻璃壁外壁,感觉(有点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新物质——二氧化碳,这个变化是化学变化。 3、探究的问题: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什么气体? 我的假设:可能是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方法: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观察发生的现象;(以上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产生的气体 是二氧化碳) 3、将产生的气体导入一个装有澄清石灰水的透明玻璃杯中,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实验现象: 1、往杯子里插入燃烧的细木条,火焰立刻熄灭。 2、把玻璃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蜡烛火焰熄灭。 3、将气体导入澄清的石灰水时,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分析和实验结论: 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发生化学变化。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看一种新物质————二氧化碳,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4、铁片和铁锈比较记录表 通过观察比较,我们得出了什么结论吗?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答: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确定,铁锈和铁不是相同的物质,即铁锈是一种新生成的物质,所以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5、铁生锈与空气的关系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 铁钉在木板中的部分没有生锈。 实验材料:3个同样大小的盘子,3枚同样的铁钉、水、菜油 实验方法: 1、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 2、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一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 4、 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5实验结果:铁钉在空盘子里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菜油盘子中没有生锈;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的速度很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很明显。 原因分析: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并且铁生锈是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6、硫酸铜溶液也铁钉的反应 (1)、配制一杯硫酸铜溶液,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看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的物质附着 ),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 (2)、过一会儿,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 浅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成(红褐色)。 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