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钡性质介绍

氯化钡性质介绍
氯化钡性质介绍

BaCL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氯化钡

化学品英文名称: barium chloride

技术说明书编码: 799

CAS No.: 10361-37-2

分子式: BaCl2

分子量: 208.2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氯化钡

含量≥98.0%

CAS No.10361-37-2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

口服后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脉缓、进行性肌麻痹、心律紊乱、血钾明显降低等。可因心律紊乱和呼吸肌麻痹而死亡。吸入烟尘可引起中毒,但消化道症状不明显。接触高温本品溶液造成皮肤灼伤可同时吸收中毒。

静脉注射:造成机体心律失常因为氯化钡可以增加蒲肯野纤维的钠离子内线电流,使其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变快,自律性增高,引起室性心律失常

慢性影响:长期接触钡化合物的工人,可有无力、气促、流涎、口腔粘膜肿胀糜烂、鼻炎、结膜炎、腹泻、心动过速、血压增高、脱发等。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本品不燃,高毒。

氯化钡中毒什么症状?

氯化钡是剧毒品。可引起大脑及软脑膜的炎症。中毒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同时伴有出血及水肿;抑制骨髓并引起肝脏疾患,脾硬化。

经口中毒引起胃痛、恶心、呕吐、腹泻、血压升高、脉搏坚实而无规律、呼吸困难等。

食入0.2~0.5g可引起中毒,致死剂量为0.8~0.9g。

如发现中毒,速服硫酸镁或硫酸钠,采取洗胃、灌肠、催吐等措施。

对口服中毒病儿,立即探咽导吐;或插入胃管,速将钡剂吸出,并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如无呼吸抑制,也可用硫酸镁),直至澄清为止;

继给牛奶、生蛋清等。同时将硫酸钠(或硫酸镁)10~30g(根据年龄调整剂量)溶于100~250ml水中,1次灌入胃内(或在洗胃前内服1次),1小时后酌情重复1次,使与可溶性钡盐形成不溶性的硫酸钡。严重中毒病例可用10%硫酸钠溶液5~10ml由静脉徐缓注入,每隔15~30分钟1次,直至症状减退,病情好转时改用5%硫酸钠100ml口服,每日2次。如无静脉注射的硫酸钠溶液,可用5%~10%硫代硫酸钠溶液按10~20mg/kg静脉注射或肌注,每日1~2次。解毒药物中还可酌用二巯基丁二酸钠、二巯基丙磺酸钠或青霉胺等,但疗效都不如硫酸钠确切。在中毒过程中,根据缺钾情况,适当补钾甚为重要。必要时供氧和进行人工呼吸。

危险特性:未有特殊的燃烧爆炸特性。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腐蚀性物质,潮湿环境下能腐蚀某些金属。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钡、氯气

稳定性:基本稳定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酸类、强氧化剂。

灭火方法:不燃。火场周围可用的灭火介质。如果该物质或被污染的流体进入水路,通知有潜在水体污染的下游用户,通知地方卫生、消防官员和污染控制部门。

危险性类别:第6.1类毒害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 13

包装类别:Ⅰ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工原料分开存放。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分装和搬运作业要注意个人防护。 ERG指南:154 ERG 指南分类:有毒和/或腐蚀性物质(不燃的)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2%~5%硫酸钠溶液洗胃,导泻。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与三氟化硼接触剧烈反应。

有害燃烧产物:氯化氢、氧化钡。

灭火方法:本品不燃。灭火剂:水、泡沫、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小量泄漏:避免扬尘,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大量泄漏:用塑料布、帆布覆盖。然后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戴橡胶手套。避免产生粉尘。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密封。应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合适的材料收容泄漏物。应严格执行极毒物品“五双”管理制度。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 0.3

TLVTN: OSHA 0.5mg[Ba]/m3; ACGIH 0.5mg[Ba]/m3

TLVWN: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硫酸钡比色法

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防腐蚀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含量: 工业级特级≥98.0%; 一级≥97.0%; 二级

≥95.0%。

外观与性状:白色粉末,无臭。

pH:7

熔点(℃): 965

沸点(℃): 1560

相对密度(水=1): 3.86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有α型和β型。α型为无色单斜结晶,β型为无色立方结晶。密度:(α型)3.856g/cm3;(β型)3.917g/cm3。熔点(α型)962℃(转变成立方结晶);(β型)963℃。沸点1560℃。溶于水,微溶于盐酸、硝酸\乙酸、硫酸,极微溶于醇,不溶于丙酮、乙醇。

主要用途:制造钡盐的原料。也用作杀虫剂、人造丝的消光剂及制造色淀等钡颜料。

其它理化性质: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稳定性:

禁配物:酸类、强氧化剂。

避免接触的条件:

聚合危害:

分解产物:

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

急性毒性: LD50:118 mg/kg(大鼠经口)

LC50:无资料

亚急性和慢性毒性:

刺激性:

致敏性:

致突变性:

致畸性:

致癌性:

生理反应:低浓度氯化钡溶液即可使小肠平滑肌发生强直收缩。

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

(无资料)

生态毒理毒性:

生物降解性:

非生物降解性:

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

其它有害作用:无资料。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中和后,用安全掩埋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 61021

UN编号: 1564

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O52

包装方法:塑料袋或二层牛皮纸袋外纤维板桶、胶合板桶、硬纸板桶;塑料袋外塑料桶(固体);塑料桶(液体);两层塑料袋或一层塑料袋外麻袋、塑料编织袋、乳胶布袋;塑料袋外复合塑料编织袋(聚丙烯三合一袋、聚乙烯三合一袋、聚丙烯二合一袋、聚乙烯二合一袋);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螺纹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镀锡薄钢板桶(罐)外满底板花格箱、纤维板箱或胶合板箱。

运输注意事项:铁路运输时应严格按照铁道部《危险货物运输规则》中的危险货物配装表进行配装。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严禁与酸类、氧化剂、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1.化工空间-氯化钡的物化性质.

二氧化氯性质介绍

二氧化氯性质介绍 根据浓度的不同,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到橙黄色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分子量67.45,具有与氯气相似的刺激气体,760mmHg时沸点11℃,熔点-59℃,比重为3.09g/L。空气中的体积浓度超过10%便有爆炸性,但在水溶液却是十分安全的。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20℃、10kpa分压时达8.3g/L,在水中溶解成黄色的溶液。与氯气不同,它在水中不水解,也不聚合,在PH2-9范围内以一种溶解的气体存在,具有一定的挥发性。二氧化氯无法压缩后用钢瓶或容器储运,所以必须在使用时就地生产. 二氧化氯(ClO 2 )中含氯52.6%,Cl-1→CL+4的氧化过程中有5个电子转移,故其 当量有效氯为52.6%×5=263%,这表明ClO 2氧化能力是Cl 2 的2.5倍左右。ClO 2 与Cl 2 很大的不同是ClO 2 是一种强氧化剂,而不是氯化剂,不产生氯代反应。因此,二氧化氯与酚反应不产异味很大的氯苯酚,二氧化氯与腐殖质及有机物反应几乎不产生发散性有机卤化物(TOX),不生成并抑制生成有致癌作用的三卤甲烷(THM),二氧化氯不与氨及氨基化合反应。二氧化氯作为一种强氧化剂,它能有效破坏水体中的微量有机污染物,如苯并芘、葸醌、氯仿、四氯化碳、酚、氯酚、氰化物、硫化氢及有机硫化物、氧化有机物时不发生氯代反应。 一、二氧化氯的消毒灭菌性能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1、高效、强力。在常用消毒剂中,相同时间内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ClO 2 浓 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 2浓度仅为Cl 2 的1/2。ClO 2 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 杀灭效果比Cl 2 高5倍以上。二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2、快速、持久。二氧化氯溶于水后,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它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突出。当 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的ClO 2 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养菌; 而0.5ppm的Cl 2的杀菌率最高只能达到75%,试验表明,0.5ppm的ClO 2 在12小时内对 异养菌的杀灭率保持在99%以上,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杀菌率才下降为86.3%。 3、广谱、灭菌。 ClO 2 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除对一般细菌有杀死作用外,对芽孢、病毒、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和真菌等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对伤寒, 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ClO 2 对病毒的灭活比O3和Cl2更有效。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4、无毒、无刺激。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积累性试验结论为弱蓄积性物质。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5、安全、广泛。二氧化氯不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 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ClO 2 对还原性阴、阳离子和氧化效果以去毒为主(H2S、SO32-、CN-、Mn2+),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 因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这些产物到目前的研究为止,均证明是无毒害用的,并且ClO 2

二氧化氯的杀菌性能与消毒作用.

二氧化氯的杀菌性能与消毒作用 自1911年问世,1944年首次作为消毒剂用于处理美国纽约州尼加拉大瀑布城的饮用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二氧化氯稳定剂后,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纸浆的漂白、食品加工领域的杀菌消毒及水净化处理等领域以来,经过漫长的各领域的开发与研究,二氧化氯的如下特点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1,二氧化氯在含有机物较少的水中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 2,二氧化氯与次氯酸的消毒效果同属于一个数量级,但是它比次氯酸根、一氯胺、二氯胺要强的多; 3,在不同的PH 值与不同的接触时间时,二氧化氯与次氯酸的比较情况见表1所示(表中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均为99%); 4,二氧化氯能灭活细菌和同速同效的灭活病毒。对灭活病毒而言,比液氯、臭氧更有效。它也不受PH 值升高的影响。但是在浊度较高的水中,病毒被灭活量会明显下降, 这与浊度较高悬浮物固体保护了病毒有关; 5,当水温从20摄氏度降低至5摄氏度时,二氧化氯的消毒效果也随之下降。它与温度的关系见表2所示(二氧化氯投量在表中的条件下,投入0.25mg/l时大肠菌的灭活率99%); 6,二氧化氯杀灭内生孢子的能力比氯强。在含氨水中,杀灭芽孢杆菌孢子所需二氧化氯量低于液氨量,并且须行折点投氨时才能杀灭孢子; 7,二氧化氯对水路系统中的异养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都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它对微生物的作用机理是:对细胞壁有较好的透过性,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巯基的酶,很快地抑制了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8,二氧化氯对饮用水中肉毒杆菌毒素的去除是卫生学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投入0.20~0.25 mg/l的二氧化氯,在数分钟内可将肉毒杆菌杀灭,它远胜过液氯的杀灭效果; 9,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10,使用0.5 mg/l的二氧化氯就能杀灭水虱,而使用液氯则要6~7mg/l; 11,用二氧化氯进行滤前消毒,对杀灭藻类也有较好的效果、1995年美国费城曾以二氧化氯取代硫酸铜作为处理水库的藻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二氧化氯对苯环有一定的亲和性,它能使苯环发生变化而无臭无味。叶绿素中的吡咯环与苯环非常类似。因此,用二氧化氯氧化叶绿素,植物的新陈代谢很快被终止,蛋白质合成被中断,植物细 胞原生质脱水,使细胞液形成高渗收缩,细胞质和细胞壁被分离。这个过程也是不可逆的,最终会导致植物死亡; 12,二氧化氯能成功地控制霉味、鱼腥味,以及放线菌带来的异味。自1911年问世,1944年首次作为消毒剂用于处理美国纽约州尼加拉大瀑布城的饮用水,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研制成功二氧化氯稳定剂后,作为漂白剂和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纸浆的漂白、食品加工领域的杀菌消毒及水净化处理等领域以来,经过漫长的各领域的开发与研究,二氧化氯的如下特点逐渐被人们所熟知: 1,二氧化氯在含有机物较少的水中是一种有效的杀菌剂; 2,二氧化氯与次氯酸的消毒效果同属于一个数量级,但是它比次氯酸根、一氯胺、二氯胺要强的多; 3,在不同的PH 值与不同的接触时间时,二氧化氯与次氯酸的比较情况见表1所示(表中条件下对大肠杆菌的灭活率均为99%); 4,二氧化氯能灭活细菌和同速同效的灭活病毒。对灭活 病毒而言,比液氯、臭氧更有效。它也不受PH 值升高的影响。但是在浊度较高的水中,病毒被灭活量会明显下降,这与浊度较高悬浮物固体保护了病毒有关;

水的热力学性质介绍

物质常用状态参数:温度、压力、比体积(密度)、内能、焓、熵。(只需知道其中两参数)比容和比体积概念完全相同。建议合并。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占有的容积称为比容,用符号"V" 表示。其数值是密度的倒数。 比热容(specific heat capacity)又称比热容量,简称比热(specific heat),是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比热容是表示物质热性质的物理量。通常用符号c表示。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和物质的种类有关。 三相点是指在热力学里,可使一种物质三相(气相,液相,固相)共存的一个温度和压力的数值。举例来说,水的三相点在0.01℃(273.16K)及611.73Pa 出现;而汞的三相点在?38.8344℃及0.2MPa出现。 临界点:随着压力的增高,饱和水线与干饱和蒸汽线逐渐接近,当压力增加到某一数值时,二线相交即为临界点。临界点的各状态参数称为临界参数,对水蒸汽来说:其临界压力为22.11999035MPa,临界温度为:374.15℃,临界比容0.003147m3/kg。 超临界流体是处于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由于它兼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即密度接近液体,粘度又与气体相似,扩散系数为液体的10~100倍,因而具有很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流动、输运性质。 当一事物到达相变前一刻时我们称它临界了,而临界时的值则称为临界点。 临界点状态:饱和水或饱和蒸汽或湿蒸汽 在临界点,增加压强变为超临界状态;增加温度变为过热蒸汽状态。 为什么在高压下,低温水也处于超临界?(如23MP,200℃下水状态为超临界?)应该是软件编写错误。 超临界技术: 通常情况下,水以蒸汽、液态和冰三种常见的状态存在,且是极性溶剂,可以溶解包括盐在内的大多数电解质,对气体和大多数有机物则微溶或不溶。液态水的密度几乎不随压力升高而改变。但是如果将水的温度和压力升高到临界点 (Tc=374.3℃,Pc=22.1MPa)以上,水的性质发生了极大变化,其密度、介电常数、黏度、扩散系数、热导率和溶解性等都不同于普通水。水的存在状态如图:

二氧化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二氧化氯(CLO2)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化学品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中文别名: 英文别名: 技术说明书编码: 分子式:ClO 2 分子量:65.5 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主要成分:纯品 CAS No.:10049-04-4 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侵入途径: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致死。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 环境危害: 燃爆危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对热、震动、撞击和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有害燃烧产物: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迅速切断气源,用水喷淋保护切断气源的人员,然后根据着火原因选择适当灭火剂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从上风处进入现常尽可能切断泄漏源。用工业覆盖层或吸附/吸收剂盖住泄漏点附近的下水道等地方,防止气体进入。喷雾状水稀释。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等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容许浓度:中国MAC: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AC: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酸性紫R比色法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PH: 熔点(℃):-59 沸点(℃):9.9(97.2kPa,爆炸) 相对密度(水=1):3.09(11℃) 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2.3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意义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无意义 引燃温度(℃):无意义 爆炸上限%(V/V):无意义 爆炸下限%(V/V):无意义 溶解性:不溶于水。 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剂等。 其它理化性质:

第三章流体的热力学性质习题

第三章 流体的热力学性质 一、选择题(共7小题,7分) 1、(1分)对理想气体有( )。 )/.(??T P H B 0)/.(=??T P H C 0)/.(=??P T H D 2、(1分)对单位质量,定组成的均相流体体系,在非流动条件下有( )。 A . dH = TdS + Vdp B .dH = SdT + Vdp C . dH = -SdT + Vdp D. dH = -TdS -Vdp 3、(1分)对1mol 符合)/(b V RT P -=状态方程的气体,T P S )(??应是( ) A.R/V ; B.R ; C. -R/P ; D.R/T 。 4、(1分)对1molVan der Waals 气体,有 。 A. (?S/?V)T =R/(v-b) B. (?S/?V)T =-R/(v-b) C. (?S/?V)T =R/(v+b) D. (?S/?V)T =P/(b-v) 5、(1分)对理想气体有 A. (?H/?P)T <0 B. (?H/?P)T >0 C. (?H/?P)T =0 6、(1分)对1mol 理想气体 T V S )(??等于__________ A R V - B V R C R p D R p - 二、填空题(共3小题,3分) 1、(1分)常用的 8个热力学变量 P 、V 、T 、S 、h 、U 、A 、G 可求出一阶偏导数336个,其中独立的偏导数共112个,但只有6个可通过实验直接测定,因此需要用 将不易测定的状态性质偏导数与可测状态性质偏导数联系起来。 2、(1分)麦克斯韦关系式的主要作用是 。 3、(1分)纯物质T-S 图的拱形曲线下部称 区。 三、名词解释(共2小题,8分) 1、(5分)剩余性质: 2、(3分)广度性质 四、简答题(共1小题,5分) 1、(5分)简述剩余性质的定义和作用。(5分) 五、计算题(共1小题,12分) 1、(12分)(12分)在T-S 图上画出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途径(注明起点和箭头方向),并说明过程特点:如ΔG=0 (1)饱和液体节流膨胀;(3分) (2)饱和蒸汽可逆绝热膨胀;(3分) (3)从临界点开始的等温压缩;(3分) (4)过热蒸汽经冷却冷凝为过冷液体(压力变化可忽略)。(3分)

二氧化氯与含氯制剂的对比

一、概述 含量消毒剂或者含氯制剂包括有氯(液氯,次氯酸钠,漂白粉等)、二氯异氰尿酸钠、三氯异氰尿酸钠,这三种含氯消毒剂分别称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消毒剂,它们溶于水后均会产生HClO,或次氯酸盐,这些产物均会与水中三卤甲烷THMs的前驱物质发生氯取代反应,而产生对人体有害的三卤甲烷THMs 等有机卤代物。 二氧化氯杀菌与氯制剂杀菌对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是有区别的:由于细菌、病毒、真菌都是单细胞的低级生物,其酶系分布于膜表面,易于收到二氧化氯的攻击失活。人和高等动物细胞酶系藏于细胞器之中而受到保护系统的保护,二氧化氯难以与酶系直接接触,即使二氧化氯能透过细胞膜,也很快因细胞的保护系统提供的电子使二氧化氯的到电子而失去氧化功能,从而避免了二氧化氯对酶系的攻击破坏。泡腾片溶解后,在水中含有的离子有钠离子,硫酸根离子,氯离子,亚氯酸根离子,氢离子。 氯制剂的氯化作用,既能破坏细胞膜的渗透性,又能抑制细胞内的呼吸酶系,是磷酸转移酶失活。这些作用在微生物和高等动物细胞之间无明显差异,显示了氯化作用在杀菌的同时也可以对任何动物的健康造成危害。 二、比较

比较了在一定的pH值下,氯、二氧化氯以及过氧乙酸对孢子的杀灭效果,结果见表2: 对比表2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杀菌效果相同的情况下,二氧化氯所需浓度最低,而过氧乙酸所需浓度最高,氯和过氧乙酸杀菌效果受环境因素(pH)影响较大。 对比表3可知,稳定性二氧化氯具备了腐蚀性弱,对皮肤粘膜刺激弱,稳定性好的特点。

表4中消毒剂1分钟内对三种细菌杀灭率为99.999%时,所需稳定性二氧化氯浓度是最低的,表明二氧化氯杀菌能力最强。 综上所述,二氧化氯较含氯消毒剂其优势主要体现在: 1、安全性 二氧化氯消毒剂本身无毒,而且在消毒时也不会产生有毒的物质,特别是‘三致’物质,是绿色环保类消毒剂; 氯制剂消毒剂本身属中等毒性的消毒剂,而且在消毒过程中,还会和有机物反应,生成‘三致’物质,如三氯甲烷、三氯乙酸、呋喃等,且有残留。 2、杀菌效果 二氧化氯为高效类消毒剂,可以杀灭所有的微生物,它的理论杀菌力是氯气(或次氯酸盐)的2.6倍,实际杀菌力是氯制剂的5-10倍,且温度、pH、有机质对其杀菌效果影响较小; 氯制剂属中效消毒剂,仅对某些微生物起作用,还有抗药性,而且杀菌效果受温度、pH、有机物影响较大并且有致癌的二次污染。 3、使用过程 二氧化氯消毒剂使用浓度小,气味柔和,对设备几乎无腐蚀,对皮肤不刺激,使用后可以不冲洗; 氯制剂消毒剂使用浓度大,气味强,对设备有强腐蚀性,对皮肤也有强刺激作用,使用后需用大量冲洗用水,易残留。 4、稳定性(保质期) 二氧化氯消毒剂保质期长,可达24个月以上; 氯制剂稳定性差,次氯酸盐产品如次氯酸钠半衰期仅三个月。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作用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作用 二氧化氯的性质 物性参数 学名:二氧化氯 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分子式:ClO2 相对分子质量:(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沸点:11.0℃ 熔点:-59.0℃ 相对密度:(空气=1) * 有效氯:(氯气有效氯=1) 有效氯是衡量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 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黄红色气体(低浓度黄绿色),在外观和气味上与氯气相似。当空气中ClO2浓度大于10%易于爆炸。 受到阳光照射、遇高温物体、接触有机物、也可发生爆炸。若有铁锈、油脂、以及较多的有机粒子存在时,即使在安全体系和浓度(8%~12%)下,也会自发地分解。 二氧化氯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的眼、鼻、喉和呼吸道有较强的侵蚀作用,当空气中ClO2浓度为14mg/L时,就可使人察觉,45mg/L 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二氧化氯在水溶液中较稳定,几乎全部是以单体自由基的形式存在。 二氧化氯腐蚀性很强,一般常见金属、不锈钢都可腐蚀(指高浓度)。 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 二氧化氯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lO2+4H++5e=Cl-+H2O ψ=+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 ClO2+e=ClO2- ψ=+ ClO2-+2H2O+4e=Cl-+4OH-ψ=+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取决于水中还原物质的强弱。 与无机物反应 水中少量的S2-、SO32-、SnO22-、AsO32-、 SbO32-、S2O32-、NO2-和CN-等还原性酸根均可被氧化去除。水中一些还原态的金属离子Fe2+、Mn2+、Ni2+等也能被氧化,如: 2ClO2+5Mn2++6H2O=5MnO2+12H++2Cl- ClO2+5Fe(HCO3)2+13H2O=5Fe(OH)3+10CO32-+Cl-+21H+ 8ClO2+5S2-+4H2O=5SO42-+8Cl-+8H+ 2ClO2+2CN-=2CO2+N2+2Cl- 在中性溶液中,碘化钾、亚硫酸钠、亚砷酸钠及氧化铅,能把二氧化氯还原成亚氯酸盐。 在酸性溶液中(pH=1),氢化硼、碘化物及亚硫酸可将二氧化氯完全还原成氯离子。 水溶液中的歧化反应 二氧化氯水溶液的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慢。 2ClO2+2OH-→ClO3-+ClO2-+H2O 6ClO2+3H2O→5HClO3+HCl ClO2+Cl2+2H2O→2ClO3-+2Cl-+4H+ (酸性溶液) 2ClO2+HOCl+H2O→2ClO3-+Cl-+3H+(中性溶液) 与有机物反应 易于与二氧化氯进行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是指肪烃的叔胺和酚类及芳香胺类。 a. 二氧化氯和酚反应较快,产物包括:1,4-苯醌;2-氯-1,4-苯醌;2,5-二氯-1,4-苯醌;2,6-二氧化氯-1,4-苯醌;2-氯酚;草酸和顺式丁烯二酸。 b. 二氧化氯与对苯二酚反应时,很快将其氧化成相应的苯醌,不发生环上的取代反应。 c. 二氧化氯和硫的化合物(包括硫胺素、硫代硫胺素、硫醇、有机二硫化物以及硫脲)发生反应。 判断二氧化氯与其它有机物反应应实验确定。

APP物理学2-第一部分流体和热力学慕课答案.docx

APP物理学2-第一部分流体和热力学慕课 答案 问: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答:国家的文化实力 问:文化性原则是指文化具有相对性,且不能区分出先进和落后 答:√ 问:文化宣传类的现代园林不包括() 答:剧院 问:文化宣传类园林建筑不包括()。 答:溜冰场 问:文化研究的学者基本上都是新左派。 答:正确 问:文化研究兴起之初就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答:错误 问: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研究各自区分各自的研究领域,所以在文化研究内部非常少见性别问题。() 答:错误 问:文化研究与女性主义研究各自区分各自的研究领域,所以在文化研究内部很少见性别问题。

答:错误 问:文化研究与下列哪种理论意识相对较接近? 答:文化相对主义 问:文化要素包括哪几项? 答:产业与消费 政治因素 文字语言 学术思想 宗教信仰 问:文化也可以像技术那样用先进和落后来评论。() 答:× 问:文化一词,至少包括“识文断字”、“知书达礼”和“生活方式”这三层含义。 答:对 问: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语,是()的意思。 答:耕作 问:文化遗产按时空方式分为古代、近代、现代、当代四大类。() 答:对 问:文化遗产包括有形文化财富、无形文化财富和自然遗产。() 答:对 问:文化遗产本身所具有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保护工作涉及许多部门,如:农业部、建设部、宗教局等。 答:正确

问:文化遗产不包括以下哪种类别? 答:苏州园林 问:文化遗产不是只有有形的这一类。() 答:√ 问:文化遗产的分类方式有( )。 答:联合国方式 中国方式 类别方式 时空方式 问:文化遗产的类型分为下面哪两类?()答:有形遗产;物质文化遗产

二氧化氯的制备与注意事项

二氧化氯的制备及注意事项 一、原理:氯酸钠+盐酸法(全盐酸法或开斯汀法)。 反应方程式: NaClO3+2HCl= ClO2+1/2 Cl2+NaCl + H2O 副反应为: 2NaClO3+6HCl= 3Cl2+2NaCl+3 H2O 通过理论计算可知: NaClO3+2HCl= ClO2+1/2 Cl2+NaCl + H2O 106.5/1.56 +74/1.1= 67.5/1+ 35.5/.53+ 58.5/.87+ 18/.27 产生1吨二氧化氯需用1.56吨氯酸钠、1.1吨氯化氢同时产生0.53吨氯气、0.87吨NaCl和0.27吨水。 换算成氯酸钠溶液(1吨氯酸钠固体配2吨水),比重为1260kg/m3(20℃)体积为3.67m3。氯化氢换算成盐酸(31%),比重为1160 kg/m3 (20℃)体积为3.45m3。 二、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1、反应温度:因为现场发生二氧化氯为化学反应,反应为吸热反应,所以对反应釜温度要求较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反应釜反应温度在50℃时原料转化率为50%。在71℃时,原料转换率86%。当80℃时反应速度过快以副反应为主,氯气量大于二氧化氯量。在现操作面板显示的温度为88℃—85℃为水浴温度不能真实代表反应釜温度,特别在秋、春季当未点炉时,夜间氯库温度在-4—-5℃,点炉后氯库

白天温度9℃,夜晚5℃。而反应釜与水浴加热间隔着厚厚的PVC塑料板和聚四氟涂层(传热性不好),这一时期的加热如不及时,出液管温度会明显下降(反应效率特别低)。建议对原料和进气加热,以弥补发生器加热量不足的问题,提高反应效率,降低副产物的产生量。 2、进气量的控制: 进气的作用主要四个方面: (一)使原料充分混合,提高原料转换效率。 (二)进气可降低二氧化氯的浓度,防止二氧化氯在发生器上部聚集发生爆炸。 (三)进气量的大小决定反应釜的液位,据厂家提供的资料,反应时间不应低于30min,但反应30min后,原料转换没有明显提高。在实际运行中应根据生产条件,适当延长反应时间以提高转换效率。 (四)二氧化氯具有遇曝气即从溶液中逸出的特性,可降低反应液中的二氧化氯含量,防止因反应液二氧化氯含量超30%发生的爆炸。 3、原料的进料量: 通过理论计算可知: 3.67 :3.45 (溶液体积比)。 但厂家规定1:1。酸过量,主要提高氯酸钠转换率,防止未反应的氯酸钠进入出厂水污染水质。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掌握原料进料比例,防止因进料比例不当,而导致的原料转换率低,并产生大量副产物污染水质和生产成本的不必要增加。 三、关于二氧化氯在水厂使用的建议

习题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第六章 流体混合物的热力学性质 6-1实验室需要配制1500cm 3 的防冻液,它含30%(mol%)的甲醇(1)和70%的H 2O (2)。试求需要多少体积的25℃时的甲醇和水混合。已知甲醇和水在25℃、30%(mol%)的甲醇的偏摩尔体积: 131632.38-?=mol cm V , 132765.17-?=mol cm V 25℃下纯物质的体积:1 3 1727.40-?=mol cm V , 1 32068.18-?=mol cm V 解:混合物的摩尔体积与偏摩尔体积间关系: 132211025.24765.177.0632.383.0-?=?+?=+==∑mol cm V x V x V x V i i 需防冻液物质的量:mol V V n t 435.62025 .241500 === 需要甲醇物质的量:mol n 730.18435.623.01=?= 需要水物质的量: mol n 705.43435.627.02=?= 需要甲醇的体积: 3 183.762727.4073.18cm V =?= 需要水的体积: 3183.762727.4073.18cm V =?= 6-2 某二元液体混合物在固定T 和p 下的焓可用下式表示: )2040(600400212121x x x x x x H +++= 式中H 的单位为Jmol-1。试确定在该温度和压力下: (1) 用x 1表示的1H 和2H ; (2) 纯组分焓H 1和H 2的数值; (3) 无限稀释下液体的偏摩尔焓∞ 1H 和∞ 2H 的数值。 解:(1))2040(600400212121x x x x x x H +++= )]1(2040)[1()1(600400111111x x x x x x -+-+-+= 21311211120202020600600400x x x x x x --++-+= 31201180600x x --= 322)1(20180420x x --+=

二氧化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二氧化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方法 一、二氧化氯在各种行业中的应用 (一)水处理行业 1、饮用水消毒: 美国和西欧几乎所有的水厂均已用二氧化氯取代氯气进行消毒,其特点是:消毒后水口味好、安全无毒,既能降低毒性物质,又不产生致癌物,使用便利、安全、综合费用较低。由于我国生产工艺落后、产品质量差、以及技术开发目前难以形成产业化,而进口的成本又高,为此二氧化氯在我国水处理应用上远远落后发达国家。 目前随着国家建设部相关扶持政策的出台,各地水厂必将强制性淘汰传统消毒剂在饮用水的应用,这就给稳定二氧化氯在饮用水行业的迅速推广带来契机。可以预见,对于生活质量快速提高13亿人口的中国,稳定二氧化氯作为饮用水消毒剂是最佳替代品,其消费量将是巨大的。 2、在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方面: 工业循环水PH值呈碱性,氯制消毒剂在应用中受PH值影响杀菌能力大大降低,长期应用产生抗药性,不仅用量越来越大,而且还需要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即使如此,也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二氧化氯是靠强氧化能力破坏微生物细胞赖以生存的酶,阻止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从而将其分解杀死。因此二氧化氯没有抗药性,且杀菌广谱。如在华北制药总厂终试后,现年用量已超过六十吨。因投加量小,药效维持时间长、不产生抗药性、消毒费用低,克服了用几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带来的麻烦及对环境污染等缺点,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显著。 3、在游泳池水处理的应用: 游泳作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成为人民最喜爱的项目。而水质的好坏是游泳者最关心的问题,氯系消毒剂在消毒游泳池水的同时,产生很大的刺激性气味,特别是室内游泳池,游泳者往往眼发红、头发变黄,而且二氧化氯消毒游泳池水,则不产生刺激性气味,而且参祛除异味,净化水质,还有增氧效果,使游泳池室内空气清新池水湛蓝,我公司生产的稳定二氧化氯在九运会的实际应用,结果再次表明,其优良效果是其它消毒剂无可比拟的,且降低了综合运行费用。 目前我国游泳池大量使用的消毒产品是:三氯异氰尿酸钠,市场价9千元/吨,一个标准室内泳池一年水处理药剂费用在4~8万元。而二氧化氯消毒剂在水中稳定,不挥发,药效时间长,加药次数大大减少。因此水处理费用可省1.5~3万元,随着2008年申奥成功,我国将有更多、更高档游泳场馆对外营业,传统的消毒剂必然淘汰、而绿色无毒的二氧化氯消毒剂必然是首选,用量很大。 4、工业污水、医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

二氧化氯生成

二氧化氯生成 二氧化氯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沸点11℃,凝固点-59℃,易溶于水。液态或气态的二氧化氯都不安定,易挥发,易爆炸。早在1811年就由英国化学家Humphrey Davey 制得,但由于二氧化氯的不稳定性使得大规模的应用受到了限制。直到近十几年来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国外正在积极开发和研制各种新产品,扩大应用范围。目前国际上公认二氧化氯很有开发和应用的价值,市场前景广阔。但是,二氧化氯在我国的应用尚不够广泛,为此本文将介绍有关二氧化氯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在各领域中的应用。 1 二氧化氯及稳定性二氧化氯的制备 二氧化氯的制备 1.1.1化学法 ⑴氯酸钠还原法 以氯酸钠为原料制备二氧化氯时,常用的还原剂和发生的化学反应如下: 方法 还原剂化学反应 Mathieson法 SO2+H2SO4 2NaCLO3+SO2+H2SO4══2CLO2+2NaHSO4 R1法 SO2+H2O 3NaCLO3+4SO2+3H2O══2CLO2+Na2SO4+3H2SO4+NaCL R2法 NaCL+H2SO4 NaCLO3+NaCL+H2SO4══CLO2+?CL2+Na2SO4+H2O Solvey CH3OH+H2SO4 2NaCLO3+2H2SO4+3CH4OH══2CLO2+2NaHSO4+HCHO+2H2O R5法 无水HCL NaCLO3+2HCL══CLO2+?CL2+H2O+NaCL 有机酸法 H2C2O4+H2SO4 2NaCLO3+H2SO4+H2C2O4══2CLO2+2CO2+Na2SO4+2H2O NO2 NaCLO3+NO2══NaNO3+CLO2 Na2SO3+H2SO4 2NaCLO3+Na2SO3+H2SO4══2CLO2+Na2SO4+H2O ⑵亚氯酸钠氧化法 A.与氯气反应 2NaCLO2+CL2══2CLO2+2NaCL B.与盐酸反应

二氧化氯性能

二氧化氯性能 二氧氯化物 1815年美国人汉费莱·戴维(Humphrey Davy)首次发现了二氧化氯。1843年米隆用盐酸将氯酸钾酸化获得了一种黄绿色气体,并将这一气体吸收在碱性溶液里获得了亚氯酸盐和氯酸盐,鉴别出这种气体是二氧化氯和氯气的混合物。 1.二氧化氯的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chlorine dioxide)[10049 -04—4],(2102,相对分子质量67.452,是氯的2.4倍重。在常温下是黄绿色至橘黄色气体,有类似氯气般窒息性臭味。当温度在100℃以下时为液态,呈红褐色。温度低于-59℃时为固态结晶,呈橙黄色。若有结晶水,成为水合结晶[ClO 2·(8H 2O±H 2O)],呈黄色二氧化氯的其他物理性质见表1。 二氧化氯的分子由一个氯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分子结构式为0-Cl —O ,呈“V”字结构,角度大约117.5。,Cl —O 键距147nm ,分子外层含有19个电子。有双键特征,偶极矩5.64×10-30cm 。氯原子以两个配位键和两个氧原子结合,其外电子层共结合19个电子,外层键域还存在一个未成对的自由电子,氯原子化合价为+4,但却有奇数价性质,是典型的奇电子化合物。由于该分子的电子结构呈不饱和状态,其氧化性能表现在对富电子或供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如氨基酸内含硫基的酶和硫化物、氮化物等)进行攻击,强行掠夺电子,使之成为失去活性或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达到消毒杀菌的目的。 表1二氧化氯物理性质

C10 2遇光分解,分解后的产物很复杂,但是干燥状态的C10 2 气体分解后的 产物比较单纯,一般最终生成氯和氧。 2.二氧化氯在水中的特性 C10 2 易溶于水,在水中的溶解度是氯的5倍。将其溶解于水时,二氧化氯的 水溶液为6~8mg/L。但是其水溶液不稳定,会逐渐分解为C1 2 逸出。 当pH值在4~7范围时,二氧化氯在水中的氧化电位为0.95V,在碱性溶液中可被过氧化氢还原。 2C10 2+H 2 O 2 2NaOH—— 2NaCl0 2 +0 2 +2H 2 O (1) 或 2C10 2+H 2 O 2 2NaCO 3 —— 2NaCl0 2 +0 2 +2H 2 O (2) 反应式(1-1)的标准自由焓为-167.1kJ/mol小于零,表明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 C10 2 水溶液歧化反应很慢,在碱液中则生成氯酸盐和亚氯酸盐。 2C10 2+20H一一2C10 3 -+2C10 2 -+H 2 0 (3)

二氧化氯性能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二氧化氯性能及其安全防护措施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际编号—— CAS号10049-04-4 中文名称二氧化氯 英文名称Cho1rine dioxide;Chlorine oxide 别名 分子式CLO2外观与性状黄红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能沿地面扩散,一般稀释为 10%以下的溶液使用、贮存 分子量67.45 沸点9.9℃/97.2kPa(爆炸) 熔点-59℃溶解性不溶于水 密度相对密度(水=1)3.09(11℃); 稳定性不稳定 相对密度(空气=1)2.3 危险标记主要用途用作漂白剂、除臭剂、氧化 剂等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健康危害:本品具有强烈刺激性。接触后主要引起眼和呼吸道刺激。吸入高浓度可发生肺水肿。能死亡。对呼吸道产生严重损伤浓度的本品气体,可能对皮肤有刺激性。皮肤接触或摄入本品的高浓度溶液,可能引起强烈刺激和腐蚀。长期接触可导致慢性支气管炎。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危险特性:具有强氧化性。能与许多化学物质发生爆炸性反应。受热、震动、撞击、摩擦,相当敏感,极易分解发生爆炸。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 4、实验室检测方法 甲基橙比色法《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方法》(第二版)杭士平主编 5、环境标准

美国车间卫生标准0.3mg/m3 前苏联(1975)水体中有害有机物的最大允许浓度0.4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处,并隔离直至气体散尽。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切断火源。铁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切断火源,喷洒雾状水稀释,抽排(室内)或强力通风(室外),漏气容器不能再用,且要经过技术处理以清除可能剩下的气体。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正压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带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腐工作服。 手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误服者漱口,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灭火方法:切断气源。喷水冷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

二氧化氯的消毒原理 一、二氧化氯的消毒灭菌性能 二氧化氯是国际上公认的含氯消毒剂中唯一的高效消毒灭菌剂,它可以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细菌芽孢,真菌,分枝杆菌和病毒等,并且这些细菌不会产生抗药性。二氧化氯对微生物细胞壁有较强的吸附穿透能力,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巯基的酶,还可以快速地抑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来破坏微生物。 1、高效、强力。在常用消毒剂中,相同时间内到同样的杀菌效果所需的ClO2浓度是最低的。对杀灭异养菌所需的ClO2浓度仅为Cl2的1/2。ClO2对地表水中大肠杆菌杀灭效果比Cl2高5倍以上。二氧化氯对孢子的杀灭作用比氯强。 2、快速、持久。二氧化氯溶于水后,基本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也不以二聚或多聚状态存在。它在水中的扩散速度与渗透能力都比氯快,特别在低浓度时更突出。当细菌浓度在105~106个/mL时,0.5ppm 的ClO2作用5分钟后即可杀灭99%以上的异养菌;而0.5ppm的Cl2的杀菌率最高只能达到75%,试验表明,0.5ppm的ClO2在12小时内对异养菌的杀灭率保持在99%以上,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杀菌率才下降为86.3%。 3、广谱、灭菌。 ClO2是一种广谱型消毒剂,对一切经水体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二氧化氯除对一般细菌有杀死作用外,对芽孢、病毒、异养菌、铁细菌、硫酸盐还原和真菌等均有

很好的杀灭作用,且不易产生抗药性,尤其是对伤寒,甲肝、乙肝、脊髓灰质炎及艾滋病毒等也有良好的杀灭和抑制效果。ClO2对病毒的灭活比O3和Cl2更有效。低剂量的二氧化氯还具有很强的杀蠕虫效果。 4、无毒、无刺激。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二氧化氯消毒灭菌剂属实际无毒级产品,积累性试验结论为弱蓄积性物质。用其消毒的水体不会对口腔粘膜、皮膜和头皮产生损伤,其在急性毒性和遗传毒理学上都是绝对安全的。 5、安全、广泛。二氧化氯不与水体中的有机物作用生成三卤甲烷等致癌物质,对高等动物细胞、精子及染色体无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ClO2对还原性阴、阳离子和氧化效果以去毒为主(H2S、SO32-、CN-、Mn2+),对有机物的氧化降解以含氧基团的小分子化合物为主,这些产物到目前的研究为止,均证明是无毒害用的,并且ClO2使用剂量极低,因此用ClO2消毒十分安全,无残留毒性。其安全性是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AI级。 二氧化氯作为一个强氧化剂,它还具有除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氯化及漂白色等多方面的功能,用途十分广泛。 二氧化氯灭菌消毒剂经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和美国环境保护(EPA)的长期科学试验和反复论证,考验了ClO2对饮用水的处理效果后,被确认为是医疗卫生、食品加工中的消毒灭菌、食品(肉类、水产品、果蔬)的防腐、保鲜、环境、饮水和工业循环及污水处理等方面杀菌、清毒、除臭的理想药剂,是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

APP物理学2-第一部分流体和热力学考试答案.docx

APP物理学2-第一部分流体和热力学考试 答案 问:14世纪,()导致农业秩序危机,从而导致了贵族领地经济变化。 答:黑死病 问:陆军按其担负的任务还划分为()、海防部队、()。 答:第一空:野战机动部队第二空:边防部队 问:Super的生涯理论是: 答:发展论 问:《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组成。() 答:正确 问:据《素问· 上古天真论》所述,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答:肾气盛衰 问:女性在感性方面的表现有( )。 答:情绪化 易犯愁 易感到 面部表情明显 问:古希腊自然哲学的核心是始基演化说。

答:正确 问:严监生是《水浒传》中塑造的一个吝啬鬼的典型人物形象。()。 答:错误 问:以下正确描述平行蒙太奇的是()。 答:平行蒙太奇是一种结构剧情的方法 问:泰山石不是图纹石 答:× 问:据《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内容,违逆夏季“养长”之道则伤 答:心 问:艾尔弗雷德?斯隆发明的管理模式被称为 答:斯隆模式 问:罗马人非常重视知识,且会学习各种方面的知识,因此他们的排水管道工程非常好。 答:错误 问:杜甫的《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采用了()的表现手法。 答:赋 问:60、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 答: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保护民族工商业 问:昆曲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答:2001年

问:尼尔斯·博林发明的汽车安全带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有哪些?() 答:很多国家交管部门开展各种各样的公共宣传活动 立法立规强制规定 汽车配置进行改进只要有人没系安全带就给出信号 问:《素问·五脏生成》篇通过举例反证“谨和五味”临床意义,认为“多食”哪种“味”,可发生“脉凝泣(涩)”的病理变化 答:咸 问:《红楼梦》家班女伶中相貌神韵颇似林黛玉、并与贾蔷相好的是? 答:龄官 问:细读身体时需要注意()。 答:舞台调度 表情 姿势 动作

2021年二氧化氯的性质及作用

二氧化氯的性质及作用 欧阳光明(2021.03.07) 二氧化氯的性质 物性参数 学名:二氧化氯 英文名称:Chlorine dioxide 分子式:ClO2 相对分子质量:67.45(按1989年国际相对原子质量) 沸点:11.0℃ 熔点:-59.0℃ 相对密度:2.33(空气=1) * 有效氯:2.63(氯气有效氯=1) 有效氯是衡量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的标志。是指与含氯消毒剂氧化能力相当的氯量(非指消毒剂所含氯量)。 物理性质: 二氧化氯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黄红色气体(低浓度黄绿色),在外观和气味上与氯气相似。当空气中ClO2浓度大于10%易于爆炸。 受到阳光照射、遇高温物体、接触有机物、也可发生爆炸。若有铁锈、油脂、以及较多的有机粒子存在时,即使在安全体系和浓度(8%~12%)下,也会自发地分解。 二氧化氯具有刺激性气味,对人的眼、鼻、喉和呼吸道有较强的侵蚀作用,当空气中ClO2浓度为14mg/L时,就可使人察觉,45mg/L时,明显地刺激呼吸道。 二氧化氯在水溶液中较稳定,几乎全部是以单体自由基的形式存在。 二氧化氯腐蚀性很强,一般常见金属、不锈钢都可腐蚀(指高浓度)。

化学性质: 强氧化性 二氧化氯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ClO2+4H++5e=Cl-+H2O ψ=+1.511V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 ClO2+e=ClO2- ψ=+0.95V ClO2-+2H2O+4e=Cl-+4OH-ψ=+0.78V 氧化还原反应的程度取决于水中还原物质的强弱。 与无机物反应 水中少量的S2-、SO32-、SnO22-、AsO32-、SbO32-、S2O32-、NO2-和CN-等还原性酸根均可被氧化去除。水中一些还原态的金属离子Fe2+、Mn2+、Ni2+等也能被氧化,如: 2ClO2+5Mn2++6H2O=5MnO2+12H++2Cl- ClO2+5Fe(HCO3)2+13H2O=5Fe(OH)3+10CO32-+Cl-+21H+ 8ClO2+5S2-+4H2O=5SO42-+8Cl-+8H+ 2ClO2+2CN-=2CO2+N2+2Cl- 在中性溶液中,碘化钾、亚硫酸钠、亚砷酸钠及氧化铅,能把二氧化氯还原成亚氯酸盐。 在酸性溶液中(pH=1),氢化硼、碘化物及亚硫酸可将二氧化氯完全还原成氯离子。 水溶液中的歧化反应 二氧化氯水溶液的歧化反应进行得非常慢。 2ClO2+2OH-→ClO3-+ClO2-+H2O 6ClO2+3H2O→5HClO3+HCl ClO2+Cl2+2H2O→2ClO3-+2Cl-+4H+ (酸性溶液) 2ClO2+HOCl+H2O→2ClO3-+Cl-+3H+(中性溶液) 与有机物反应 易于与二氧化氯进行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是指肪烃的叔胺和酚类及芳香胺类。 a. 二氧化氯和酚反应较快,产物包括:1,4-苯醌;2-氯-1,4-苯醌;2,5-二氯-1,4-苯醌;2,6-二氧化氯-1,4-苯醌;2-氯酚;草酸和顺式丁烯二酸。 b. 二氧化氯与对苯二酚反应时,很快将其氧化成相应的苯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