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指通过加热金属材料表面,改

变其表面组织结构和性质的一种工艺。其作

用主要在于提高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蚀性、抗疲劳性等,从而增强其使用寿命和性能。常见的表面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渗碳、氮化、电渗、喷丸等。

淬火是一种常见的表面热处理方法,其原理

是将金属材料加热到其临界温度以上,然后

迅速冷却至室温或低温水中,使其表面产生

高硬度、高强度的马氏体组织。淬火可以提

高金属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也会使其脆性

增加,因此需要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使其

具有一定的韧性。

渗碳是将含碳气体或固体加热至高温后,使

其在金属表面渗透并扩散,形成一层高碳浓

度的表面层。该方法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但也会使其变脆,需

要进行适当的回火处理。

氮化是将金属材料加热至高温后,将氮气注

入其表面,使其与金属表面反应形成一层氮

化物层。氮化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耐

磨性和耐腐蚀性,同时也能提高其抗疲劳性

和高温稳定性。

电渗是将金属材料浸入电解质中,并加上一

定的电压和电流,使其在表面形成一层氧化

物层。该氧化物层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

耐磨性和耐蚀性,同时也能提高其导电性和

绝缘性能。

喷丸是将金属材料表面喷射高速流动的磨料,使其表面受到冲击和摩擦,形成一层高硬度

的表面层。喷丸可以增加金属材料的硬度、

耐磨性和疲劳寿命,同时也能提高其表面质量。

总之,表面热处理是一种有效的金属材料加

工工艺,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制造、航空

航天等领域。

钢的表面热处理

第八章钢的表面热处理 知识要点:表面热处理的目的、分类;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和渗碳);了解表面热处理的典型零件。 一、表面热处理的目的 1.提高零件的表面性能,具有高硬度、高耐磨和高的疲劳强度。→保证高精度 2.使零件心部具有足够高的塑性和韧性。→防止脆性断裂。“表硬心韧”二、表面热处理的分类及工艺特点 主要有两大类: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一)表面淬火 1.工艺:将工件表面快速加热到奥氏体区,在热量尚 未达到心部时立即迅速冷却,使表面得到一定深度的淬硬层, 而心部仍保持原始组织的一种局部淬火方法。 工艺特点:(1)不改变工件表面化学成分,只改变表 面组织和性能; (2)表面与心部的成分一致,组织不同。 2.所用材料 一般多用中碳钢、中碳合金钢,也有用工具钢、球墨铸 铁等。 典型零件:如用40、45钢制作的机床齿轮齿面的强化、主 轴轴颈处的硬化等。 3.常用表面淬火方法 主要有:感应加热表面淬火、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和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原理:通以一定频率交变电流的感应线圈,产生的交变磁场在工件内产生一定频率的感应电流(涡流),利用工件的电阻而将工件加热;由于感应电流的集肤效应,使工件表层被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化,随后立即快速冷却,在工件表面获得一定深度的淬硬层。 感应线圈→交变磁场→感应电流→工件电阻→加热,集肤效应→表层加热,快冷→淬硬层。 工件淬硬层的深度与频率有关: A. 0.2~2mm,高频感应加热(100—500KHz),适用于中小型齿轮、轴等零件;

B.2~10mm,中频感应加热(0.5—10KHz),大中型齿轮、轴; C.〉10—15mm,工频感应加热(50Hz),用于大型轴、轧辊等零件。 特点:淬火质量好,表层组织细密、硬度高、脆性小、疲劳强度高;生产频率高、便于自动化,但设备较贵,不适于单件和小批量生产。 应用:主要零件类型是轴类、齿轮类、工模具,最常见的有: 齿轮,如机床和精密机械上的中、小模数传动齿轮,蒸汽机车、内燃机车、冶金、矿山机械等上的大模数齿轮。 轴类,如花键轴、汽车半轴和机床主轴轴颈、凸轮轴、镗杆、钻杆、轧辊、火车轮等。 工模具,如滚丝模、游标卡尺量爪面、剪刀刃、锉刀等。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利用气体燃烧的火焰加热工件表面(乙炔—氧、煤气—氧、天然气),使工件表层快速加热至奥氏体化,然后立即喷水冷却,使工件表面淬硬的一种淬火工艺。 淬硬层深度:2~8mm 特点及应用:操作简便,设备简单,成本低,但质量不稳定;适于单件、小批量生产。 典型零件:轧钢机齿轮、轧辊;矿山机械齿轮、轴;普通机床导轨、齿轮。 (3)激光加热表面淬火 激光加热表面淬火是利用激光对工件表面的照射和扫描,依靠工件的自激冷却而淬火。 激光是一种具有高亮度、方向性和单色性强、能量密度高的强光源。目前应用于热处理的大多是CO2气体激光器,提供的激光波长为10.6μm。 硬化层深度:1~2mm 特点及应用:加热和冷却极快,淬火后组织细小、硬度高、淬硬层薄、工件变形小、不需回火,生产效率高,属绿色制造,已成功应用于汽车和拖拉机的气缸和缸套、活塞环、凸轮轴、机床导轨等零件的表面处理,前景广阔,但设备昂贵,大规模应用受到限制。 4.表面淬火零件一般工艺路线 下料→锻造→退火或正火→机加工→调质处理→表面淬火→低温回火→精磨

表面热处理技术

表面热处理技术 在生产中,有不少零件(如齿轮、曲轴等)都是在弯曲、扭转等变动载荷、冲击载荷及摩擦条件下工作的。零件表面比心部承受更高的应力,且表面由于受磨损、腐蚀等,失效较快,需进行表面强化,使零件表面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疲劳极限和耐受性等;而心部仍保持足够的塑性、韧性,防止脆断。对于这些零件,如单从材料选择入手,进行整体热处理,都不能满足其性能要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采用表面热处理或者化学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是指不改变工件的化学成分,仅为改变工件表面的组织和性能而进行的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是最常用的一种表面热处理方式,它是通过快速加热,仅对工件表层进行的淬火。 根据加热方式不同,表面淬火可以分为感应淬火、火焰淬火、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电解液加热淬火等。 一、感应淬火 (1)感应淬火的原理感应淬火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使零件在交变磁场中切割磁力线,在表面产生感应电流,又根据交流电的趋肤效应,以涡流形式将零件表面快速加热,而后急冷的淬火方法,其原理如图4-2所示。它在热处理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技术已经在我国被广泛采用。 (2)感应淬火的特点感应淬火与普通加热淬火相比有如下优点: 1)热源在工件表层,加热速度快,热效率高。 2)工件因不是整体加热,变形小。 3)工件加热时间短,表面氧化脱碳量少。 4)工件表面硬度高,缺口敏感性小,冲击韧性、疲劳强度以及耐磨性等均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发挥材料的潜力,节约材料消耗,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5)设备紧凑,使用方便,劳动条件好。 6)便于机械化和自动化。

图4-2 感应淬火的原理 7)不仅用于表面淬火,还可用于穿透加热与化学热处理等。 8)加热速度极快,可扩大奥氏体转变温度范围,缩短转变时间。 9)淬火后工件表层可得到极细的隐晶马氏体,硬度稍高(2~3HRC),脆性较低,具有较高的疲劳强度。 10)经该工艺处理的工件不易氧化脱碳,甚至有些工件处理后可直接装配使用。 11)淬硬层深,易于控制操作,易于实现机械化、自动化。 12)适于中碳钢35、45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40Cr及65Mn、灰铸铁、合金铸铁的火焰淬火。用乙炔-氧或煤气-氧混合气燃烧的火焰喷射快速加热工件,工件表面达到淬火温度后,立即喷水冷却。淬硬层深度为2~6mm,否则会引起工件表面严重过热及变形开裂。 感应加热设备较贵,维修、调整比较困难,形状复杂零件的感应器不易制造。 (3)感应淬火的分类感应淬火的分类见表4-1。 表4-1感应淬火的分类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汇总】

表面热处理分为哪几种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把金属或合金加热到给定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然后用选定的速度和方法使之冷却,以得到所需要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的操作工艺,被称为热处理。 热处理有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等. 退火: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1或Ac3)以上某一温度,停留一定的时间(保温),然后进行缓慢冷却(同炉子一起冷却),这种操作过程叫做退火. 退火的目的: 1.降低硬度,便于工件易切削. 2.改善材料的组织及机械性能. 3.改善组织结构,为以后的淬火做好准备. 4.消除内应力. 5.得到细小的结晶. 正火:将工件加热到Ac3或Acm以上30-50℃,经保温后,从炉中取出放在空气中冷却的一种热处理操作.(正火的冷却速度要比退火快的多). 正火后其强度和硬度较退火的高一些,塑性稍低,使珠光体数量增加,改善组织保证得到较高的机械性能,由于在空气中冷却,生产率高. 淬火是将工件加热到临界点(Ac3或Ac1)以上,经保温后急速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也有一定量的残余奥氏体),这种热处理操作称之为淬火.钢经过淬火后在性能上的突出特点是硬度很高而塑性很低. 淬火的目的: 1.增加钢制工件的硬度及耐磨性. 2.通过淬火和随后的中温或高温回火能使工件获得良好的综合性能. 回火:是将淬火后的工件加热到Ac1以下的

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在水,油或空气中冷却下来.(回火是紧接着淬火以后进行的,回火有低温回火,中温回火和高温回火) 回火的目的:减少或消除工件在淬火时造成的内应力,提高塑性和韧性,以得到工件在使用时所要求的和可能达到的机械性能。 1. 对固态金属或合金采用适当方式加热、保温和冷却,以获得所需要的组织结构与性能的加工。 2.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放在一定的介质内加热、保温、冷却,通过改变材料表面或内部的金相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 3. 与热处理有关的名词解释 金属 具有不透明、金属光泽良好的导热和导电性并且其导电能力随温度的增高而减小,富有延性和展性等特性的物质。金属内部原子具有规律性排列的固体(即晶体)。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组成,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相:指金属或合金中化学成分相同、晶格结构相同,或原子聚集状态相同,并与其他部分之间有明确界面的独立均匀组成部分。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Surface Heat Treatment)是一种在工件表面加热或冷却的工艺,通过改变表面材料的组织和性能,提高工件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等特性。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表面热处理方法: 1.渗碳(Carburizing):将工件加热至高温,并与碳源(如固 体、液体或气体)接触,使碳在工件表面扩散渗入。渗碳 可以增加工件表面的碳含量,形成具有高硬度和耐磨性的 表面层。 2.淬火(Quenching):将工件在加热后迅速冷却,使其表面 经历快速的相变过程,从而形成具有高硬度和强度的马氏 体组织。淬火处理通常与热处理剂(如水、油或聚合物) 的使用相结合。 3.氮化(Nitriding):将工件加热至高温并在氮气气氛中进行 处理,使氮在工件表面扩散,并与金属元素反应形成氮化 物层。氮化可以提高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抗腐蚀性。 4.碳氮共渗(Carbonitriding):结合了渗碳和氮化的特点, 将工件在含有碳和氮的气氛中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方法可 在单次处理中同时增加碳和氮的含量,达到较高的硬度和 强度。 5.火焰或电火花硬化(Flame/Induction Hardening):使用火 焰或电火花进行局部加热,使工件表面迅速升温。然后通

过淬火或喷水冷却,形成坚硬的表面层,改善抗磨和耐冲击性。 6.钝化(Passivation):对钢材进行酸洗和电化学处理,以去 除表面氧化和其他杂质,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层。 这可以提高钢材的耐腐蚀性能。 这些表面热处理方法可以根据工件材料、要求和应用环境选择和应用。它们能够改善工件的表面性能,并使其适应更苛刻的工作条件。表面热处理通常与其他热处理方法(如回火、退火等)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材料性能和组织结构。

表面热处理技术

表面热处理技术 通过对钢件表面的加热、冷却而改变表层力学性能的金属热处理工艺。表面淬火是表面热处理的主要内容,其目的是获得高硬度的表面层和有利的内应力分布, 以提高工件的耐磨性能和抗疲劳性能。 有些在工作时经受摩擦、表面容易磨损的零件,其表面应有抗磨损能力。有些工件在反复弯曲的作用下工作,易产生疲劳断裂,需要有抗疲劳能力,而抗疲劳能力又与零件的表面强度和内应力状态有关。表面强度高,又存在压缩内应力时,抗疲劳能力就强。机床、矿山机械等的齿轮经表面淬火后耐磨性明显提高。 汽车后半轴经高频感应加热淬火后的抗疲劳能力远高于整体调质者。 最常用的表面热处理工艺有感应加热热处理和火焰淬火,此外还有接触电阻加热淬火、电解加热淬火、激光热处理和电子束热处理等。 接触电阻加热淬火 通过电极将小于 5伏的电压加到工件上,在电极与工件接触处流过很大的电流, 并产生大量的电阻热,使工件表面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把电极移去,热量即传入工件内部而表面迅速冷却,即达到淬火目的。当处理长工件时,电极不断向前移动,留在后面的部分不断淬硬。这一方法的优点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工件畸变极小,不需要回火,能显著提高工件的耐磨性和抗擦伤能力,但淬硬层较薄(0.15~0.35毫米)。显微组织和硬度均匀性较差。这种方法多用于铸铁做的机床导轨的表面淬火,应用范围不广。 电解加热淬火 将工件置于酸、碱或盐类水溶液的电解液中,工件接阴极,电解槽接阳极。接通直流电后电解液被电解,在阳极上放出氧,在工件上放出氢。氢围绕工件形成气膜,成为一电阻体而产生热量,将工件表面迅速加热到淬火温度,然后断电,气膜立即消失,电解液即成为淬冷介质,使工件表面迅速冷却而淬硬。常用的电解液为含 5~18%碳酸钠的水溶液。电解加热方法简单,处理时间短,加热时间仅需5~10秒,生产率高,淬冷畸变小,适于小零件的大批量生产,已用于发动机排气阀杆端部的表面淬火。 激光热处理 激光在热处理中的应用研究始于70年代初,随后即由试验室研究阶段进入生产应

表面热处理包括( )。 碳氮共渗

表面热处理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它通过改变金属表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从而提高其硬度、耐磨性和耐腐蚀性。在表面热处理的范畴中,碳氮共渗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它能够使金属零件表面形成高硬度的碳化物和氮化物层,在不改变零件整体组织的情况下提高其表面性能。 一、表面热处理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1. 表面热处理的定义:指的是在金属零件表面局部加热或改变其表面组织,从而提高其表面性能的工艺。表面热处理可以分为化学处理和物理处理两大类。 2. 化学处理:包括渗碳、渗氮、渗硼等,能够在金属表面形成化合物层,提高硬度和耐腐蚀性。 3. 物理处理:包括火焰淬火、感应淬火等,通过局部加热和快速冷却改变表面组织结构,提高硬度和强度。 二、碳氮共渗的意义和原理 1. 碳氮共渗的定义:是指将含有碳、氮元素的气体或液体介质,使之渗入金属表面并在其表面形成碳化物和氮化物的过程。 2. 碳氮共渗的意义:能够在不改变零件整体性能的情况下,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延长零件使用寿命。 3. 碳氮共渗的原理:在高温下,碳和氮原子能够渗透金属晶界,与金属原子结合生成碳化物和氮化物,形成高硬度的表面层。

三、碳氮共渗的工艺流程和影响因素 1. 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加热、渗碳渗氮、淬火和回火等环节,需 要严格控制温度、气氛和时间。 2. 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渗体、气氛、时间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 渗层的厚度和性能。 四、碳氮共渗的应用领域和发展趋势 1. 应用领域:碳氮共渗广泛应用于机械零部件、汽车零件、工具等领域,提高了这些零件的表面性能和使用寿命。 2. 发展趋势:随着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碳氮共渗技术也在不断完善,未来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自动化。 总结回顾:通过对表面热处理中碳氮共渗技术的全面介绍,我们可以 看到这一技术在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在不改变金 属整体性能的前提下,显著提高其表面硬度和耐磨性,对延长零件使 用寿命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碳氮 共渗技术的应用,并不断完善其工艺流程和控制方法,以满足不同材 料的加工需求。 个人观点与理解:作为一种重要的表面热处理技术,碳氮共渗在工程 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加强对这一技 术的学习和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企业的技术进步 和产品质量提升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与表面处理的区别

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加工与表面处理的区别 一、金属表面处理的概念及作用 1. 金属表面处理是指对金属材料表面进行加工、修饰,以改善其表面 性能、保护和美化的一种工艺。它是金属加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之一,能够提高金属零件的使用寿命、使用性能和外观质量。 2. 金属表面处理的作用主要包括防腐、防锈、提高表面硬度、改善耐 磨性、改善电化学性能等。通过表面处理,可以使金属零件在使用过 程中具有更好的耐磨、耐蚀和耐高温性能,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二、热处理加工的概念及作用 1. 热处理加工是指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加热、保温和冷却等工艺过程,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一种加工方法。热处理加工能够提高金属 材料的硬度、强度、韧性和耐磨性,从而提高材料的使用性能。 2. 热处理加工的作用主要包括改善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提高耐热性 和耐磨性、消除材料内部应力和变形等。通过热处理,可以实现对金 属材料的精密控制,使其具有更加优质的力学性能和使用寿命。 三、金属表面处理与热处理加工的区别

1. 目的不同:金属表面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表面性能,如耐腐蚀、耐 磨等;而热处理加工旨在改善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如硬度、强度等。 2. 方法不同:金属表面处理多采用化学处理、机械加工等方式,以在 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或改变表面状态;而热处理加工则通过加热、保 温和冷却等工艺过程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 3. 范围不同:金属表面处理更偏向于表面的零部件加工和改良;热处 理加工则涉及到整体材料的加工和性能提升。 四、个人观点及总结 在金属加工领域,金属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加工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金属表面处理能够改善金属零件的表面性能,从而提高其使用寿 命和稳定性;而热处理加工则能够提升整体材料的力学性能,使其在 各种特殊条件下都能够保持优质的性能特性。两者相辅相成,为金属 加工领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在以后的工程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金属材料的综合加工处理,同时 加强对金属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加工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应用,以提高自 己在金属加工领域的专业技能和水平。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知识详解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知识详解 钢的表面化学热处理将金属工件放入含有某种活性原子的化学介质中,通过加热使介质中的原子扩散渗入工件一定深度的表层,改变其化学成分和组织并获得与心部不同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叫做化学热处理。 和表面淬火不同,化学热处理后的工件表面不仅有组织的变化,而且也有化学成分的变化。可以说,钢的化学热处理即是改变钢的表层化学成分和性能的一种热处理工艺。化学热处理后的钢件表面可以获得比表面淬火所具有的更高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心部在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的同时,还可获得较高的强度。通过适当的化学热处理还可使钢件表层具有减摩、耐腐蚀等特殊性能。渗层的组织类型有固溶体、化合物。 一、化学热处理种类 化学热处理种类很多,根据渗入元素的不同,可分为渗碳、渗氮(氮化)、碳、氮共渗、多元共渗、渗硼、渗金属(如铝)等等。 化学热处理方法如下: (1)气体法:应用最广 (2)液体法:熔融液体,热浸锌 (3)固体法:粉末、膏剂,渗硼 (4)等离子法:低真空中辉光放电产生的离子轰击表面 化学热处理三个基本过程:

(1)介质的分解:形成活性原子; (2)表面吸收和溶解:形成固溶体或化合物; (3)原子扩散:形成一定的扩散层。 二、钢的渗碳 将低碳钢件放入渗碳介质中,在900~950℃加热保温,使活性碳原子渗入钢件表面并获得高碳渗层的工艺方法叫做渗碳。齿轮、凸轮、活塞、轴类等许多重要的机器零件经过渗碳及随后的淬火并低温回火后,可以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耐磨性以及高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而心部仍保持低碳,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因此,渗碳可使同一材料制作的机器零件兼有高碳钢和低碳钢的性能。从而使这些零件既能承受磨损和较高的表面接触应力,同时又能承受弯曲应力及冲击负荷的作用。它增加钢件表层的含碳量和形成一定的碳浓度梯度,将钢件在渗碳介质中加热并保温使碳原子渗入表层。

钢的表面热处理

————————————教学过程————————————❖回顾上节内容: 上次课钢的整体热处理讲了钢在加热、保温、冷却过程中其组织、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钢的性能,冷却方式是热处理的关键,四种热处理的目的、工艺各有不同,集中在加热的温度和冷却方式两方面。 ❖导入新课: 在扭转、弯曲等交变负荷、冲击载荷作用下的机械零件,它的表面层承受着比心部更高的应力,加上摩擦,因此对零件的表面层提出了强化的要求,要求具有更高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疲劳极限。而心部仍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 ❖新课

2.2.3 钢的表面处理(或表面热处理) 表面处理是做什么的? 哪些零件需要做表面处理? 钢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 表面淬火——只改变组织结构不改变化学成分 化学热处理——既改变组织结构又改变化学成分 一、表面淬火 •工艺(概念):对零件进行快速加热,在表面层迅速达到淬火温度,而心部 未被加热的情况下立即淬火冷却,使表面层得到高硬度的马氏体,而心部仍保持原来较好的韧性和塑性。 •特点:快速加热,立即冷却 •适用于中碳钢(0.25~0.60%) •分类: 按加热方式可分为感应加热、火焰加热、电接触加热和电解加热等。 最常用的是前两种: (1)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分“高频,中频、工频”三种。 (2)火焰加热表面淬火 (一)感应加热表面淬火: •原理: 线圈通以交流电→产生交变磁场→工件产 生感应电流; 感应电流在工件表层密度最大,而心部几 乎为零(这种现象称为集肤效应); 工件表面由于存在电阻而被迅速加热,几 秒钟之内迅速加热到远高于Ac3以上的淬火温 度; 迅速喷水冷却工件,在零件表面获得一定 深度的硬化层(淬硬马氏体);心部保持低温, 仍为原始组织。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 表面热处理分类 表面淬火:只改变表层的组织而不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 包括火焰加热表面淬火、高中频加热表面淬火、 接触电加热表面淬火、电解液加热表面淬火、 激光电子束加热表面淬火等; 化学热处理:既改变表层化学成分又改变表层组织。 包括渗碳、氮化、氰化、渗硼、渗金属等。 表面涂覆技术: 复习: 1、钢的普通热处理包括哪些工艺? 正火、退火、淬火和回火,统称“四把火”。 2、什么是调质?调质处理后钢的组织和性能怎样? 淬火后高温回火的复合热处理工艺称调质。 调质后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具有综合力学性能。 3、什么是钢的淬透性? 钢在淬火条件下得到M组织或淬透层深度的能力,是钢的固有属性。 截面较大、形状复杂以 及受力较苛刻的螺栓、 拉杆、锻模、锤杆等工

中频感应加热500~10000 2~8 中大型,如直径较 大的轴,大中等模 数的齿轮 工频感应加热50 10~15 以上 大型零件,如直径 大于300mm 的轧辊及轴类零 件 1、一般用于中碳钢和中碳低合金钢,如45、40Cr、40MnB 钢等。用于齿轮、轴类零件的表面硬化,提高耐磨性2、为零件心部的性能,感应加热淬火的预备热处理常采用正火或调质。 3、感应加热淬火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为: 下料-----锻造-----调质或正火------切削加工-----感应加热淬火+低温回火-----精加工-----检验 4、高频感应加热时,钢的奥氏体化是在较大的过热度(Ac3以上80℃~150℃)进行的, 因此晶核多, 且不易长大,组织细小。 5、表面层淬得马氏体后, 由于体积膨胀在工件表面层造成较大的残余压应力, 显著提高工件的疲劳强度。 6、因加热速度快,没有保温时间,工件的氧化脱碳少。另外,由于内部未加热,工件的淬火变形也小。 7、加热温度和淬硬层厚度(从表面到半马氏体区的距离)容易控制,便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