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纤维的阳离子化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棉纤维的阳离子化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棉纤维的阳离子化改性及其在天然染料染色中的应用

染色面料染整工艺流程

染色布- 染整工艺流程 练漂去除天然纤维里含有杂质,以及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 2)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 3)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 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

几种主要染料的染色报告

几种主要染料的染色报告 1.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的构型具有线型、共平面的特征,具有较长的共轭系统平;按化学结构分,绝大部分直接染料都属于偶氮类染料,其他结构(如酞箐结构)的品种很少。偶氮类染料又分为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直接染料的结构母体上带有许多可溶性的磺酸基和少量羧酸基,使直接染料可溶于水,其溶解度的大小与亲水基团的多少有关;从其结构上看,有许多可形成氢键的基团;分子大,且具有较长的共轭键,故具有直接性;水溶性和直接性是直接染料的共同特性。直接染料在水溶液中常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聚集,聚集现象随着染料浓度和电解质用量增加而增加,随染浴温度升高而降低,直接性大的染料其聚集倾向也大;直接染料在水溶液中带阴电荷,染色时只能和阴荷性或非离子型助剂同浴使用,并要防止Ca2+、Mg2+和任何阳荷性助剂(要与直接染料结合)进入染浴;直接染料染色后固色处理时的固色剂就带阳电荷,与纤维上的直接染料相结合,使染料失去水溶性,从而提高产品的皂洗牢度,减少褪色和防止白布沾色。 直接性:是指直接染料对纤维直接染色的能力,常被用来定性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上染百分率高称之为直接性高。直接性没有确切定量的慨念。 亲和力:是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的染料标准化学位的差。它是定量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直接染料按染色性能可分为三类; 甲类:直接性低、匀染性好,它的上染百分率往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直接冻黄G,直接嫩黄5G。 乙类:直接性较大,匀染性较差,中性电解质对它们有明显的促染效果。如直接湖兰5B,直接黄GR。 丙类:直接性大,匀染性很差,中性电解质对它的促染效果不明显,其上染百分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如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R,直接绿B。 2.接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原理: 直接染料染棉织物是通过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直接上染,即通过分子间力和染料与纤维形成氢键而结合上染在织物上。 经过练漂处理的棉、粘胶和蚕丝等亲水性纤维制品浸入染液后,水就很快透入纤维内部,产生膨化现象。膨胀的纤维出现许多充满着水的孔道,染料分子(或阴离子)通过这许多曲折而又相互连通的孔道扩散到纤维内部(通常是纤维的无定形区,即纤维组织结构结晶区疏松的部分)。在染色过程中,染料与纤维之间由于亲和力的作用不断发生吸附,同时因染料的水溶性又存在解吸,致使纤维空隙里游离状态的染料和吸附状态的染料最终保持动态平衡。这就是直接染料染色的实际过程。 直接染料主要用于棉、粘胶等纤维素纤维及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染色,也可以对蛋白质纤维、锦纶等进行染色。染色方法有浸染和卷染,常用的是浸染。加入电解质有利于上染百分率的提高,起促染作用。分子结构较大的染料,分子聚集倾向较大,必须在较高的染色温度下才能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分子结构较简单的染料,在较低的染色温度下就能获得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染色温度升高反而会使上染百分率下降。因此,在染色过程中要根据染料的染色性能,选择合适的染色条件,以获得理想的上染百分率。拼色时必须选择同类型的、上染性能基本一致的染料。 2.活性染料染色 性染料根据其活性基因不同,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1.普通型(或称冷染性)活性染料国产X型活性染料属此类。这类染料的活性基因为含有两个活泼氯原子的三聚氯氰。它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反应能力较强,但染液的稳定性较差,能在低温(20~30℃)下与纤维发生化学反应而染色,同时也只需在低温和较弱碱剂(pH =10.5左右)的条件下完成固色。

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阳离子染料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目录 一、前言 (3) 二、方案制定原则 (4) 三、方案编制的依据 (4) 四、采用规范及标准 (5) 五、水质水量及涉及范围 (5) 六、废水处理工艺 (6) 七、主要构筑物及设备参数 (10) 八、工程估算 (10) 九、环境与经济效益分析 (12) 十、设计单位简介 (14)

一、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13个贫水国家之一,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300 m3,为全球人均拥水量的四分之一。据水利部统计,2010年后,我国将进入严重缺水期,我国将缺水400--500亿m3。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严重困扰我国经济社会跨世纪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是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社会经济发展,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一项基本国策,对污水的净化治理是防治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水的净化回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项目工艺设计待处理废水主要为阳离子染料设备清洗水、水膜除尘器溢流水和生活污水。 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将会不定期的对车间设备、地面进行冲洗,而产生设备及地面冲洗废水。设备清洗水中主要污染物为少量残留的阳离子染料和元明粉,主要特征为COD浓度相对较高,可生化性差,色度较高。 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生活杂质较多,如毛发、残渣等,可生化性好,B/C较高,水量总体稳定,但在一天中分时间段有高峰和低谷。 废水排放量为m3/d,污水站采用混凝沉淀- 微电解反应- 多效蒸发器-兼氧反应-生物接触氧化+过滤组合工艺处理该废水,出水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级标准。 企业领导本着一次投资永久收益的原则,在发展企业规模的同时投资建设一座日处理量300m3的废水处理站,并要求处理后水质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2002)一级标准,这样既降低了生产成本,也增强了市场竞争力,又节省了水资源,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举措。 受该企业委托,我公司设计、技术人员考察了现场并根据该企业的实际情况,精心研究、设计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设计方案。本方案力求节省,合理安排各

染色工艺流程标准

染色工艺流程标准 1、前处理:去污﹑煮炼。常用助剂:枧油﹑去污精,808﹑去锈水﹑枧粉﹑双氧水﹑纯碱等。 2、染色:根据毛料质地,选用染料助剂,按客户来样颜色要求染色,常用染料:阳离子染料﹑活性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常用助剂:渗透剂﹑枧油﹑冰醋酸﹑纯碱﹑草酸﹑双氧水﹑1227分散剂﹑ 匀染剂等。 3、过软:根据毛料选用软油软片,按客户手感要求过软。常用料:羊毛软油﹑棉麻软油﹑晴纶软油﹑ 晴纶软片﹑全能软片﹑硅油﹑澎松剂等。 4、烘干:棉纱﹑棉麻一般用高温烘干,40-50分钟;羊毛﹑羊仔毛﹑兔毛﹑混纺一般用中温洪干,20- 30分钟;人造毛用低温烘干,15-20分钟,过冷风10分钟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 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纯棉织物染整工艺流程的选择,主要是根据织物的品种、规格、成品要求等,可 分为练漂、染色、印花、整理等。 1. 练漂天然纤维都含有杂质,在纺织加工过程中又加入了各浆料、油剂和沾染的污物等,这些杂质的存在,既妨碍染整加工的顺利进行,也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练漂的目的是应用化学和物理机械作用,除去织物上的杂质,使织物洁白、柔软,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能,以满足服用要求,并为染色、印花、整理提供合格的半制品。纯棉织物练漂加工的主要过程有:原布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 1) 原布准备:原布准备包括原布检验、翻布(分批、分箱、打印)和缝头。原布检验的目的是检查坯布质量,发现问题能及时加以解决。检验内容包括物理指标和外观疵点两项。前者包括原布的长度、幅度、重量、经纬纱线密度和密度、强力等,后者如纺疵、织疵、各种班渍及破损等。通常抽查总量的10%左右。原布检验后,必须将原布分批、分箱,并在布头上打印,标明品种、加工工艺、批号、箱号、发布日期和翻布人代号,以便于管理。为了确保连续成批的加工,必须将原布加以缝接。2) 烧毛:烧毛的目的在于烧去布面上的绒毛,使布面光洁美观,并防止在染色、印花时因绒毛存在而产生染色不匀及印花疵病。织物烧毛是将织物平幅快速通过高温火焰,或擦过赤热的金属表面,这时布面上存在的绒毛很快升温,并发生燃烧,而布身比较紧密,升温较慢,在未升到着火点时,即已离开了火焰或赤热的金属表面,从而达到烧去绒毛,又不操作织物的目的。3) 退浆:纺织厂为了顺利的织布,往往对经纱上浆以提高强力和耐磨性。坯布上的浆料即影响织物的吸水性能,还影响染整产品的质量,且会增加染化药品的消耗,故在煮练前应先去除浆料,这个过程叫退浆。棉织物上的浆料可采用碱退浆、酶退浆、酸退浆和氧化剂退浆等方法,将其从织物上退除。碱退浆使浆料膨化,与纤维粘着力下降,经水洗从织物上退除。酶、酸、氧化剂使淀粉降解,在水中溶解度增大,经水洗退除。由于酸、氧化剂对棉纤损伤大,很少单独使用,常与酶退浆、碱退浆联合使用。4)煮练:棉纤维生长时,有天然杂质(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等)一起伴生。棉织物经退浆后,大部分浆料及部分天然杂质已被去除,但还有少量的浆料以及大部分天然杂质还残留在织物上。这些杂质的存在,使绵织布的布面较黄,渗透性差。同时,由于有棉籽壳的存在,大大影响了棉布的外观质量。故需要将织物在高温的浓碱液中进行较长时间的煮练,以去除残留杂质。煮练是利用烧碱和其他煮练助剂与果胶质、蜡状物质、含氮物质、棉籽壳发生化学降解反应或乳化作用、膨化作用等,经水洗后使杂质从织物上退除。5) 漂白:棉织物经煮练后,由于纤维上还有天然色素存在,其外观不够洁白,用以染色或印花,会影响色泽的鲜艳度。漂白的目的就在于去除色素,赋于织物必要的和稳定的白度,而纤维本身则不受显著的损伤。棉织物常用的漂白方法有次氮酸钠法、双氧水法和亚氯酸钠法。次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左右,在常温下进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但对织物强度损伤大,白度较低。双氧水漂白的漂液PH值为10,在高温下进行漂白,漂白织物白度高而稳定,手感好,还能去除浆料及天然杂质。缺点是对设备要求高,成本较高。在适当条件下,与烧碱联合,能使退浆、煮练、漂白一次完成。亚氯酸钠漂白的漂液PH值为4~4.5,在高温下进行,具有白度好,对纤维损伤小的优点,但漂白时易产生有毒气体,污染环境,腐蚀设备,设备需要特殊的金属材料制成,故在应用上受到一定限制。次氯酸钠和亚氯酸钠漂白后都要进行脱氯,以防织物在存在过程中因残氯存在而受损。6) 丝光:丝光是指棉织物在室温或低温下,在经纬方向上都

染整工艺原理二复习题样本

第一章染色的基本知识 <一> 名词解释 1、上染 2、上染百分率 3、上染速率曲线 4、平衡上染百分率 5、半染时间 6、盐析 7、双电层 8、zate电位 9、吸附活化能 10、直接性 11、浴比 <二>问题 1、简述染料上染纤维的三个阶段? 2、指出上染速率曲线的实际意义? 3、简述影响染料聚集的因素? 4、染料与纤维的结合力有哪些形式, 举例说明? 5、简述纤维在染浴中带电学说? 6、简述影响zate电位的各种学说? 7、分析纤维表面各种离子浓度的分布情况。 8、分析纤维带电与实际染色的关系。 9、解释”上染平衡属于动态平衡”这个结论。 10、分析纤维的两相结构及纤维的吸湿溶胀对染色的影响? 第二章染色热力学 <一> 名词解释: 1、化学位

2、染料对纤维的染色标准亲和力 3、吸附等温线 4、有效容积 5、染色分数 6、吸附层容积 7、染色热( △H) 8、染色熵( △S) <二> 问题 1、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哪几种形式? 举例说明各种吸附等温线所表示的染 色机理及其特点。 2、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出朗格缪尔吸附等温式: 3、从亲和力定义式推导弗莱因利胥吸附等温式: 4、根据染色热, 分析温度对染色工艺的影响。 5、假设一个分子量为500的分散染料染锦纶纤维时, 浴比为1: 20, 在60℃ 时, 亲和力( -μ°) 为3000kcal/mol,染色热( △H°) 为10kcal/mol, 试计算80℃下每升染液里加入多少克染料才能使每公斤纤维获得1%的吸 收( 注: 每升染液按1kg计算, 染色热可视为不随温度变化的定值) ? 6、用直接染料染两块试样, 在温度为T1下染色达到平衡时, 染液的浓度为 [D]S 1, 在温度为T 2 ( T 2 ≠T 1 ) 下染色达到平衡时, 染液浓度为[D]S 2 , 假设 达到平衡时, 两试样上染料浓度相等, 即[D]f 1=[D]f 2, 试推导出染色热的 表示式〈设染色热不随温度改变〉。 7、判断下列各种说法是否正确: (1)( a) 当[D]s=[D]r时, 上染达到平衡态。 ( b) 当V 吸=V 解 时, 上染到达平衡态。 ( c) 当染料停止向纤维吸附时, 染色达到平衡态。 ( d) 当[D] r >[D] s 时, 上染达到平衡态。 (2)( a) zate电位就是纤维和水的界面电位。

染料废水的特点及危害

染料废水特点及危害 1.1 染料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工业废水也在不断地增加。染料废水是主要的有害工业废水之一,主要来源于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生产行业,由各种产品和中间体结晶的母液、生产过程中流失的物料及冲刷地面的污水等组成。随着染料工业的不断壮大,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根据美国 C.I.(Color Index),目前染料已有数万种之多。我国是染料生产大国,纺织染料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各种染料产量已达90 万吨,染料产量占世界的60%左右。根据染料的不同特性可对染料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可将染料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旋染料、硫化染料、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杂环染料;根据染料染色时应用特性可将染料分为: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酸性络合染料、反应性染料、冰染染料、氧化染料、分散染料、碱性染料;在环境工程领域经常根据染料分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态而分为:阴离子染料,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如碱性染料;非离子型染料,如分散染料。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染料中的发色基团大多都是含氮基团或者是蒽醌类,含氮基团中氮键的还原断裂容易在废水中形成具有毒性的胺,而蒽醌类的染料由于其中的芳香结构很难被降解从而使得这类染料废水更难脱色。活性染料是典型的发色基团中含有氮键的染料,发色基团和各种活性基团相连接,如烟磺基团、二氯均三嗪活性基团、乙烯砜基等,这类染料在染色和印花过程中,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纤维分子形成共价键结合,使得染料和纤维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其色泽鲜艳、水溶性好、应用技术简单等优点,活性染料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工业。然而,含有这些水溶性的活性染料的废水也是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染料处理效果不是很好。碱性染料由于其色泽非常鲜艳使得水中碱性染料浓度即使很低时,水体的色度也非常高。含有重金属的染料大都含有铬,而铬具有致癌性。分散染料在溶液中不以离子形式存在,许多分散染料具有生物积累性,且分散染料化学结构稳定,生物可降解性差,因此,传统的水处理生物处理系统对分散染料的去除效果很差。 1.2 染料废水的特点 在染料生产过程中如磺化、硝化、重氮化、还原、氧化以及酸(盐)析等工序中都有大量的污染物产生。据估计,在染料生产中有90%的无机原料和10%~30%的有机原料转移到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盐份,具CODCr高,色泽深,酸碱性强等特点,一直是废水处理中的难题,已成为环境重点污染源之一。染料废水有如下特点: (1)废水中的有机物绝大部分是以苯、萘、蒽、醌等芳香团作为母体,且带有显色基团,颜色很深,色度达500~500000,有很强的污染性。 (2)由于生产过程及分子结构的需要,染料物质及中间分子往往含有极性基团,增强了水溶性,使物质流失量大。废水中通常含有许多原料和副产品,如卤化物、硝基物、氨基物、苯胺、酚类等系列有机物和氯化钠、硫酸钠、硫化物等一些无机盐,浓度高,毒性大,一般COD 可达1000~73000mg/L 。(3)染料废水多呈酸性,也有的呈碱性,一般含盐量都很大。 (4 )由于人们对五彩缤纷的色彩需要越来越高,染料的品种越来越多,并朝着抗光解、抗氧化、抗生物降解的方向发展,使得这些废水越来越难以用一般的水处理系统处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料染色的前世今生 天然染色历史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 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就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复兴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我国是最早使用天然染料染色的国家。早在4500多年前的黄帝时期,人们就能够利用植物的汁液染色。多个古籍文献中记录了色彩的名称,东汉《说文解字》中有39种色彩名称,明代《天工开物》、《天水冰山录》则记载有57种色彩名称,到了清代的《雪宦绣谱》已出现各类色彩名称共计704种。明清时期,我国天然染料的制备和染色技术都已达到很高的水平,染料除自用外,还大量出口。中国应用天然染料的经验跟随丝绸一同传播到海外各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旧石器时代 人类使用天然染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五万年到十万年的旧石器时代。北京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石制项链,已用矿物质颜料染成了红色。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能够用赤铁矿粉末将麻布染成红色。居住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诺木洪地区的原始部落,能把毛线染成黄、红、褐、蓝等色,织出带有色彩条纹的毛布。 西周时代 西周时代,已经设置了专门负责印染纺织品的专职官吏,称为“染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记录的纺织品与服装的颜色有暗绿、红、黄、白、碧绿、绯红及玄黄等,春秋战国时,已经出现了许多专门染色的染坊,发现了多种植物染料,其中以蓝草最为多用。

考题- 染色基本知识

第一章染色基本知识 1. 什么叫染色?它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 2. 物体为什么会有颜色?物体具有颜色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3. 什么叫染色牢度?常见的染色牢度有哪些? 4. 什么叫浸染?什么叫轧染?各适用于何种织物的染色? 第二章染色基本理论 TOP 1. 亲和力和直接性有何不同? 2. 酸性染料染羊毛或聚酰胺纤维有无饱和值?用什么法其求出它? 3. 何谓平衡吸附等温线?它分为哪几种类型?有何特点,方程式如何? 4. 什么叫上染?上染过程分哪几个阶段?它和染色过程是否相同? 5. 什么叫上染百分率?平衡上染百分率?它们在上染速率曲线上各有何特征? 6. 染料在纤维中的扩散与染色效果有什么关系?影响扩散速率的因素有哪些?染料的扩散活 化能大小对扩散有什么影响? 7. 试从染料的扩散速率、扩散活化能以及平衡吸附等方面说明温度对上染的影响。 8. 什么扩散边界层?染色时染液的流动对其有何影响? 9. 染料在水溶液中有几种存在形式?染色时染料是以何种形式上染色? 10. 浓度、温度及中性电解质对染料在溶液中的聚集有何影响? 11. 在一般上染过程中,△H0和△S0为何是负值?根据△H0、△S0和T的关系式,讨论染色温 度T对平衡上染百分率的影响? 12. 试说明某些酸性染料上染蛋白质纤维时,△S0为正值,即整个染色体系混乱度增加的原 因。 13. 什么叫稳态扩散、非稳态扩散?写出对应的Fick扩散方程式及其物理意义。 14. 什么叫无限染浴、有限染浴?它们在染色过程中各有何特点? 15. 什么叫半染时间?在不同的染色条件下,其变化和哪些因素有关? 16. 何谓孔道扩散模型和自由体积扩散模型?根据其基本理论简述纤维微结构的差异对染料扩 散速率的影响。 17. 什么叫初染率、移染性?染料的标准亲和力及染料的扩散性能对其有何影响? 18. 为获得满意的染色效果,一般可通过哪些工艺条件来控制染料的上染速率。 19. 什么叫泳移、半匀染时间? 第三章直接染料的染色 TOP 1. 直接染料染色时加入中性电解质的作用是什么?说明其作用原理。 2. 直接染料分为哪几个类型?各类有何特点?分别用什么方法来控制上染过程以纠正染色不 匀的现象。 3. 直接染料为何须进行后处理,常用的固色剂及其固色原理如何?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常用染色剂的配方 (一)天然染料 1、苏木精(Hematoxylin)苏木精是从南美的苏木(Haematoxylon campechianum)干枝中用乙醚浸制出来的一种色素,是最常用的染料之一。苏木精不能直接染色,必须暴露在通气的地方,使他变成氧化苏木精(又叫苏木素)后才能使用,这叫做“成熟”。苏木精的“成熟”过程需时较长,配置后时间愈久,染色力愈强。被染材料必须经金属盐作媒剂作用后才有着色力。所以在配制苏木精染剂时都要用媒染剂。常用的媒染剂有硫酸铝按、钾明矾和铁明矾等。苏木精是淡黄色到锈紫色的结晶体,易溶于酒精,微溶于水和甘油,是染细胞核的优良材料,他能把细胞中不同的结构分化出各种不同的颜色。分化时组织所染的颜色因处理的情况而异,用酸性溶液(如盐酸—酒精)分化后呈红色,水洗后仍恢复青蓝色,用碱性溶液(如氨水)分化后呈蓝色,水洗后呈蓝黑色。 2、洋红(Carmine)洋红又叫胭脂红或卡红。一种热带产的雌性胭脂虫干燥后,磨成粉末,提取出胭脂红,再用明矾处理,除去其中杂质,就制成洋红。单纯的洋红不能染色,要经酸性或碱性溶液溶解后才能染色。常用的酸性溶液有冰醋酸或苦味酸,碱性溶液有氨水、硼砂等。洋红使细胞核的优良染料,染色的标本不易褪色。用作切片或组织块染都适宜,尤其适宜于小型材料的整体染色。用洋红配成的溶液染色后能保持几年。洋红溶液出现浑浊时要过滤后再用。 3、靛蓝洋红(Indigo carmine)是由木蓝(Indigofera)提出的靛蓝(Indigo)加上亚硫酸钠而成。为蓝色酸性染料,作为细胞质的染色剂。常与苦味酸合成苦味酸靛蓝洋红(picro-indigo-carmine),呈绿色,可与碱性品红作对比染色。 4、地衣红(Orcein)是由地衣(Lecanora parella)中取得的染料,可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染色。植物细胞学中应用较多,尤其对于某些植物的染色体染色,效果比醋酸洋红更好。配制方法与洋红相似,通常也多溶入醋酸中(2.2%)染色。现在已多用其人工合成染料。 (二)人工染料 人工染料,即苯胺染料或煤焦油染料,种类很多,应用极广。它的缺点是经日光照射容易褪色,苯胺蓝、亮绿、甲基绿等更易褪色。在制片中注意掌握酸碱度,并避免日光直射,也能经几年不褪色。 1、酸性品红(Acid fuchsin)酸性品红是酸性染料,呈红色粉末状,能容于水,略溶于酒精(0.3%)。是良好的细胞制染色剂,在动物制片上应用很广,在植物制片上用来染皮层、髓部等薄壁细胞和纤维素壁。它跟甲基绿同染,能显示线粒体。组织切片在染色前先浸在带酸性的水中,可增强它的染色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印染废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染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染料的大量使用,进入环境的染料与日俱增。本文论述了染料废水处理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态势,介绍了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方法处理印染废水的过程,为处理方法最优化提供了参考。并且,对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通过废水回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进生产工艺,积极开展清洁生产,树立资源观,争取从源头解决印染废水的污染问题。关键词: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发展 Abstr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dyestuff industry and the use of various dyes, dye growing into the environmen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dye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method of using the physical chemistry of biological and other kinds of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process, provides reference for process optimization. And direc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was discussed, through the waste water reuse, industrial structure adjustment, improve production technology, actively carry out clean production, sets up the resource view, to solve the pollution problem of the printing and dyeing wastewater from the source. Key words: Print to dye waste water;ways of handling; development 1.引言 印染废水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一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为废水。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法,以下就对其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概述。 2.我国印染废水现状、特点 2.1印染废水现状 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长。纺织工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天然染料与合成染料 摘要:现在是讲究环保的时代,和谐社会,合成染料因为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毒无知污染环境,而且合成染料的原料石油也日渐减少,所以合成染料不符合现在的需求了。天然染料重新回到人们的视线。 关键词:合成天然发展 一染料的历史 染料具有悠久的历史,古代采用天然物质作染料。古人从植物动物矿物中提取出染料来进行布料的印染和作画。但是因为天然染料的来源少而且技术有限,所以天然染料的色彩单一,应用也不广泛,价格昂贵,只能是贵族们使用。 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染织物的技术。约公元前25世纪印度用茜草和蓝草染色。与此同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已掌握媒染技术,用植物染料染成黄、红、绿等色。在远古时期,就有价值昂贵的著名泰尔紫,可能由克里特人首先制出,后来腓尼基人掌握了其制作技术,从海螺中提取的泰尔紫,牢度较好。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中国曾利用多种矿物和植物,染出黄、红、蓝、绿、紫、黑色。黄色使用石黄、荩草、地黄、黄栌;红色使用赭石、朱砂、茜草;蓝色使用石青、靛草;绿色作用空青、荩草;紫色使用紫草;黑色使用皂斗等。1972年,中国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的西汉纺织品,色彩仍很清晰,利用近代分析技术,确证朱红色为硫化汞,银灰色为硫化铅,粉白色为绢云母,蓝色为靛蓝。由此可见当时的染料应用技术水平(见彩图唐代用多种彩色颜料绘制的墓室壁画、西汉印花敷彩纱(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533~544年,中国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卷五中,详细记载了多种植物染料的提炼方法如“□红花法”、“造靛法”等,所制成的染料可较长期使用。中国染料和染成的织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 自炼焦工业发展后,从副产品煤焦油中分离出苯、萘、蒽等芳烃化合物,为合成染料提供了原料,染料生产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856年,英国化学家帕金(W.H.Perkin,1838-1907)在制取奎宁的试验中意外地发现一种紫色染料——苯胺紫。1857年苯胺紫投入生产,这标志着合成染料工业的开端。 二.合成染料的发展 19世纪西欧有机化学的研究工作得到发展,以及从煤焦油分离和制取有机芳香族化合物,开创了合成染料时期。 初期1856年,英国化学家W.H.珀金用重铬酸钾氧化苯胺硫酸盐,得到一种黑色沉淀物,发现它能把丝染成紫红色。次年设厂生产,取名为苯胺紫或冒肤,供染色使用。从此,化学合成的染料碱性品红、碱性品绿、碱性品紫等碱性染料相继出现,这些都是由苯胺及其衍生物为原料进行生产的,所以,合成染料被称为苯胺染料。 德国化学家J.P.格里斯在1858年发现了苯胺的重氮化反应;1861年Ch.曼恩发现芳香胺重氮盐能与芳香胺或芳香酚偶合,从此得到第一个偶氮染料苯胺黄;1868年,德国化学家C.格雷贝和C.李卜曼将蒽醌溴化和碱熔制得茜红,稍后将茜素磺化制得染毛的染料,1870年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投入生产,从此开发了蒽醌染料,并进一步制取蓝色和绿色染毛用的酸性蒽醌染料品种。德国化学家A.拜耳进行了长期关于合成靛蓝的研究工作,在1870年,他将从天然靛蓝氧化得到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染色三种常见方法 棉织物是染整加工常见的面料。常采用:直接染料、活性染料以及硫化染料的染色加工方法。 一、棉织物直接染料染色 特性: 1、直接染料是一类能在中性染浴中,直接上染纤维素纤维的水溶性染料。 2、直接染料色谱齐全,应用方便、价格低廉、耐洗牢度不好,日晒牢度欠佳。常需要采用固色剂处理。

性能和方法: 1、染色性能: 1.1 直接染料都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 1.2 直接染料染色中经常使用的促染剂为食盐和元明粉。选用元明粉作促染剂能得到较鲜艳的色泽。 1.3 直接染料不耐硬水,必须采用软水染色。 2、染色方法 2.1 一般在普通绳状染色机上进行,染色浴比为1:15-30浅色的浴比要比深色的大些。 2.2 染色温度一般采用近沸点染色,以获得良好的移染性,(所谓移染是指染料从纤维上浓度高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以及良好的色光和牢度。染色一般由常温开始(深色的可由60℃-80℃开始)。

3、直接染料的固色处理 1、利用阳离子固色剂,以固色剂Y 和固色剂M处理,来提高其牢度。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二、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 特性: 1、活性染料能溶于水,分子结构中含有活性基因,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纤维上的羟基,发生共价键结合。

2、活性染料具有色泽鲜艳,湿处理牢度和摩擦牢度较好,匀染性好,色谱较齐,应用方便,耐晒牢度较好。 影响活性染料染色的主要因素: 1、亲和力的影响 1.1 在使用亲和力很大的染料进行染色时,具有比较高的上染百分率,有利于提高染料的利用率,但必须加强洗涤,否则会影响染色物的水洗和摩擦牢度. 2、浴比的影响 2.1 活性染料染色时,在不影响匀染的条件下,应尽量减少浴比,这一方面提高了固色率,同时也减少活性染料在染浴中的水解。 3、温度的影响 3.1 K型活性染料,就有必要在较高温度下染色。 X型活性染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可促进染料的水解,则不能在高温

染料废水特点及危害

1.1染料 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工业废水也在不断地增加。染料废水是主要的有害工业废水之一,主要来源于染料及染料中间体生产行业,由各种产品和中间体结晶的母液、生产过程中流失的物料及冲刷地面的污水等组成。随着染料工业的不断壮大,其生产废水已成为主要的水体污染源。根据美国 C.I.(Color Index),目前染料已有数万种之多。我国是染料生产大国,纺织染料工业近年来快速发展,目前我国各种染料产量已达 90 万吨,染料产量占世界的 60%左右。根据染料的不同特性可对染料进行不同的分类,根据染料的化学结构可将染料分为:偶氮染料、蒽醌染料、靛旋染料、硫化染料、菁染料、三芳基甲烷染料、杂环染料;根据染料染色时应用特性可将染料分为:直接染料、硫化染料、还原染料、酸性染料、酸性络合染料、反应性染料、冰染染料、氧化染料、分散染料、碱性染料;在环境工程领域经常根据染料分子在水溶液中解离出来的离子态而分为:阴离子染料,如直接染料、酸性染料;阳离子染料,如碱性染料;非离子型染料,如分散染料。离子型和非离子型染料中的发色基团大多都是含氮基团或者是蒽醌类,含氮基团中氮键的还原断裂容易在废水中形成具有毒性的胺,而蒽醌类的染料由于其中的芳香结构很难被降解从而使得这类染料废水更难脱色。活性染料是典型的发色基团中含有氮键的染料,发色基团和各种活性基团相连接,如烟磺基团、二氯均三嗪活性基团、乙烯砜基等,这类染料在染色和印花过程中,染料的活性基团与纤维分子形成共价键结合,使得染料和纤维形成一个整体,由于其色泽鲜艳、水溶性好、应用技术简单等优点,活性染料被广泛应用于印染工业。然而,含有这些水溶性的活性染料的废水也是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传统的水处理工艺对这些染料处理效果不是很好。碱性染料由于其色泽非常鲜艳使得水中碱性染料浓度即使很低时,水体的色度也非常高。含有重金属的染料大都含有铬,而铬具有致癌性。分散染料在溶液中不以离子形式存在,许多分散染料具有生物积累性,且分散染料化学结构稳定,生物可降解性差,因此,传统的水处理生物处理系统对分散染料的去除效果很差。 1.2染料废水的特点 在染料生产过程中如磺化、硝化、重氮化、还原、氧化以及酸(盐)析等工序中都有大量的污染物产生。据估计,在染料生产中有 90%的无机原料和 10%~30%的有机原料转移到水中,污染物浓度高,废水成分复杂,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盐份,具CODCr 高,色泽深,酸碱性强等特点,一直是废水处理中的难题,已成为环境重点污染源之一。染料废水有如下特点:

棉纤维的直接染料染色要点

实验21 棉纤维的直接染料染色 一:目的 1.要求掌握直接染料的一般染色方法和基本的工艺条件。 2.观察分析电解质,温度对不同类型直接染料染色效果的影响。 二:原理 1.直接染料的结构和性质: ①:按化学结构分,绝大部分直接染料都属于偶氮类染料,其他结构(如)的品种很少,偶氮类染料又分为单偶氮、双偶氮、多偶氮结构。直接染料的结构母体上带有许多可容性的磺酸基和少量羧酸基。例如|: ②接染料可溶于水,从其结构上看,有许多可形成氢键的基团;分子大,且具有较长的共轭键,故具有直接性。 ③直接染料按颜色性能可分为三类; 甲类:直接性低、匀染性好,它的上染百分率往往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直接冻黄,直接嫩黄5G。 乙类:直接性较大,匀染性较差,中性电解质对它们有明显的促染效果。如直接湖兰5B,直接黄GR。 丙类:直接性大,匀染性很差,中性电解质对它的促染效果不明显,其上染百分率通常随温度升高而上升。如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枣红GR,直接绿B。 3、直接染料与纤维反应的原理: 直接染料染棉织物是通过染料对纤维素纤维的亲和力直接上染,即通过分子间力和染料与纤维形成氢键而结合上染在织物上。 三:仪器、药品和材料 染杯、吸管、量筒、温度计、烧杯、台称、电熨斗、洗耳球、玻璃棒、钥匙。 Nacl、直接冻黄G、直接耐酸大红4BS,直接湖兰5B,丝光漂白棉布八块每块2克。 四:操作: 一:染色温度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及工艺条件: 见下表 直接染料:没有确切定量的慨念。它常常被用来定性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上染百分率高称之为直接性高。

亲和力:是染液中染料标准化学位和纤维上的燃料标准化学位的差。它是定量说明染料对纤维的上染能力。 1 2 3 4 试样编号 用剂及工艺条件 直接冻黄 G 2% 2% 直接耐酸大红 4BS 2% 2% 染色温度60 95 60 95 浴比 1 : 40 1 : 40 1 : 40 1 : 40 织物重 2 2 2 2 2。染色操作步骤: 按处方计算用量→吸取规定量染料→染杯→至规定溶液体积—加热—→至40℃→ 投入润湿并挤干的织物—→升温至染色温度—→染色30min—→取出—→水洗— 晾干—→贴样。 (二)、电解质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1、处方及工艺条件 试样编号 1 2 3 4 用剂及工艺条件 直接耐晒翠蓝 GL 2% 2% 直接耐酸大红 4BS 2% 2% Nacl ( g )0 0.5 0 0.5 染色温度95 95 95 95 浴比 1 : 40 1 : 40 1 : 40 1 : 40 织物重 2 2 2 2 2、染色操作步骤

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化工三废处理工(论文) 题目:染料废水的处理技术 院系:材料工程院 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班级: 11级精化班 姓名:徐兴旺 学号: 110303219 2013年 11 月 07日

目录 摘要 (3) 1前言 (3) 2 物理化学法 (3) 2.1吸附法 (3) 2.1.1 活性炭吸附 (4) 2.1.2 树脂吸附法 (4) 2.1.3 矿物、废弃物 (4) 2.1.4 矿物吸附 (5) 2.2膜分离技术 (6) 2.3 萃取法 (7) 3 化学法 (8) 3.1 Fenton法 (8) 3.2 光催化氧化法 (8) 3.3 电化学氧化法 (9) 3.4 超声波降解技术 (10) 4 生物法 (11) 4.1微生物处理法 (11) 4.2好氧法 (12) 4.2厌氧法 (12) 5 其他方法 (14) 5.1辐射法 (14)

6存在问题及展望 (15) 7结论 (16) 8参考文献 (17)

染料废水处理技术 徐兴旺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摘要】介绍了染料废水的处理现状,目前国内外主要的处理方法有物化法(常用的有吸附法、混凝法、膜技术萃取法等)、化学法(如Fenton法氧化法、电解法超声波降解技术等)、生物法(微生物处理法、好氧法、厌氧法)和其它方法,介绍了各种工艺方法处理染料废水的实例并指出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和技术的关键,最后对今后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染料废水;物化法;化学法;生物法; 1. 前言随染料和印染工业的迅速发展,每年要向水体环境排放大量含染料的工业废水,此类废水色度深、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组分复杂、水质变化和生物毒性大、难生物降解,且染料抗光解、抗氧化性强,用常规的方法难以治理,给环境带来了严重污染[1]。近年染料废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2. 物理化学法 2.1.吸附法 在物理化学法中应用最多的是吸附法。吸附法是利用吸附剂表面的活性,将分子态的污染物浓集于其表面而达到去除目的,目前主要采用活性炭吸附法。近年来,活性炭纤维用于对废水中染料的吸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ClO2氧化与活性炭吸附相结合处理印染废水,与单独用ClO2氧化或活性炭吸附处理相比,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有较大提高。粉煤灰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因而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有较大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中国古代的颜色、染色及植物染料 2011-11-29 13:42:34 资料来自网络,搜集整理后形成 中国的历史悠久,影响深远,虽然几经挫折磨难,很多书籍工艺等因为历史原因没有流传下来,但活在我们生活之中的文化依然有很多,我们在使用汉字、汉语,还有我们的民族服饰—汉服等,而中国的丝绸、陶瓷、茶等对世界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中国有“丝国”、“瓷国”等称呼。中国人很早就使用丝绸制作衣裳了,而汉服的制作也与很多工艺、审美有关,汉服上的图案、色彩、印染、织绣等在诗词文献中都有记载。由于历史的原因,汉服的消失,使得今天人们读到汉服相关的诗词文献时,犹如“盲人摸象”出现了很多错误,也不利于我们的理解,如今我们重新穿上了汉服,但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汉服有关的诗词文献,就简单介绍下染色、植物染料及颜色方面的常识。?天然染色? 中国古代染色用的染料,大都是以天然矿物或植物染料为主,天然染色中使用植物染料为最多,用途也最为普遍。如树皮、树根、枝叶、果实、果壳;花卉的鲜花、干花、花叶、花果;水果的外皮、果实、果汁,及草本植物、中药、茶叶等很多都可以用来染色。矿物类染料,如朱砂、赭石、石青等,动物染料,如胭脂虫,紫胶虫、墨鱼汁等。

远在周朝就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古代原色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将原色混合可以得到“间色(多次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 青色,主要是用从蓝草中提取靛蓝染成的(荀子.劝学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宋应星.《天工开物》:“凡蓝五种,皆可为靛”),能制靛的蓝草有好多种,古代最初用的是菘蓝,后来逐渐发现了蓼蓝、马蓝、木蓝、苋蓝等诸种可以制靛之蓝。 赤色,中国古代将原色的红称为赤色,而称橙红色为红色。中国染赤色最初是用赤铁矿粉末,后来有用朱砂(硫化汞)。用它们染色,牢度较差。周代开始使用茜草,它的根含有茜素,以明矾为媒染剂可染出红色。汉代起,大规模种植茜草。但茜草不是正红而是暗土红色,后世逐渐发明了红花染色技术,得到了鲜艳的正红。 黄色,早期主要用栀子。栀子的果实中含有"藏花酸"的黄色素,是一种直接染料,染成的黄色微泛红光。南北朝以后,黄色染料又有地黄、槐树花、黄檗、姜黄、柘黄等。用柘黄染出的织物在月光下呈泛红光的赭黄色,在烛光下呈现赭红色,其色彩很眩人眼目,所以自隋代以来便成为皇帝的服色。宋代以后皇帝专用的黄袍,既由此演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