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晶粒大小的控制

17.晶粒大小的控制
17.晶粒大小的控制

六,晶粒大小的控制

晶粒度:

晶粒的大小称为晶粒度,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

不同材料的金属所需要的晶粒大小:

●在常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但是,对于在髙温下工作的金属材料,晶粒过于细小性能反而不好,一般希望得到

适中的品粒度。

●对于制造电机和变压器的硅钢片来说,晶粒反而越粗大越好。因为晶粒越大,则其

磁滞损耗越小,效应越高。

表2-3列出了晶粒大小对纯铁机械性能的影响

由表可见,细化晶粒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常温机械性能作用很大。

细晶强化:

这种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改变晶粒大小的手段:

此外,除了钢铁等少数金属材料外,其它大多数金属不能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晶粒度大小,因此通过控制铸造及焊接时的结晶条件,来控制晶粒度的大小,便成为改善机械性能的重要手段。

影响金属结晶时的晶粒大小的因素及原因

●金属结晶时,每个晶粒都是由一个晶核长大而成的。

●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相对大小。

●形核率越大,则单位体积中的晶核数目越多,每个晶粒的长大余地越小,因而长成

的晶粒越细小。同时长大速度越小,则在长大过程中将会形成更多的晶核,因而晶

粒也将越细小。反之,形核率越小而长大速度越大,则会得到越粗大的晶粒。

● 因此,晶粒度取决于形核率N 和长大速度G 之比,比值G

N 越大,晶粒越细小。 ● 根据分析计算,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目v Z 为43

9.0???

? ??=G N Z v ;为单位面积中的晶粒

数目s Z 为211.1???? ??=G N Z s ● 由此可见,凡能促进形核,抑制长大的因素,都能细化晶粒,相反,凡是抑制形核

促进长大的因素,都便晶粒粗化。

根据结晶时的形核和长大规律,为了细化铸锭和焊缝区的晶粒,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控制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搅动

过冷度对晶粒大小影响原理:

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与过冷度有关,增大结晶时的过冷度,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均隨之增加,但两者的增大速率不同,形核率的增长率大于长大速度的增长率,如图2-32所示。

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越大,则比值G

N 越大,因而晶粒越细小。 如何提高过冷度:

● 增加过冷度的方法主要是提高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在铸造生产中,为了提高铸件

的冷却速度,通常采用金属型或石墨型代替砂型,增加金属型的厚度,降低金属型的温度,采用蓄热多散热快的金属型,局部加冷铁,以及采用水冷铸型等。

● 增加过冷度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低的浇注温度、减慢铸型温度的升高,或者进行慢

浇注,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铸型温度不致升高太快,另一方而由于延长了凝固时间,晶核形成的数目增多,结果即可获得较细小的晶粒。

增大过冷度的方法只对小铸件有效:

用增加过冷度的方法细化晶粒只对小型或薄壁的铸件有效,而对较大的厚壁铸件就不适用。因为当铸件断面较大吋,只是表面冷得快,而心部冷得很慢,因此无法使整个铸件体积内都获得细小而均匀的晶粒。

两类变质剂并举例:

1.变质处理是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又称变质剂),促进形成大量的非

均匀晶核来细化晶粒。

2.例如在铝合金中加入钛和锆,在钢中加入钛、锆、钒,在铸铁中加入硅铁或硅钙合

金就是如此。表2.4说明某些铸造铝合金中加入B、Zr、Ti等变质剂后晶粒细化的情况。

3.还有一类变质剂,它虽不能提供结晶核心,但能起阻止晶粒长大的作用,因此又称

其为长大抑制剂。

4.例如将钠盐加入Al—Si合金中,钠能富集于硅的表面,降低硅的长大速度,使合金

的组织细化。

振动搅拌细化晶粒原理:

对即将凝固的金属迸行振动或搅动,一方而是依靠从外面输入能量促使晶核提前形成,另一方面是使成长中的枝晶破碎,使晶核数目增加,这已成为一种有效的细化晶粒组织的重要手段。

振动搅拌的4种方法:

进行振动或搅动的方法很多,例如用机械的方法便铸型振动或变速转动;便液态金属流经振动的浇铸槽;进行超声波处理;在焊枪上安装电磁线圈,造成晶体和液体的相对运动等等,均可细化晶粒组织。

XRD晶粒尺寸计算

XRD晶粒尺寸分析 很多人都想算算粒径有多大。 其实,我们专业的术语不叫粒径,而叫“亚晶尺寸”,它表征的并不是一个颗粒的直径。 A。这么说吧,粉末由很多“颗粒”组成,每个颗粒由很多个“晶粒”聚集而成,一个晶粒由很多个“单胞”拼接组成。X射线测得的晶块尺寸是指衍射面指数方向上的尺寸,如果这个方向上有M个单胞,而且这个方向上的晶面间距为d,则测得的尺寸就是Md。如果某个方向(HKL)的单胞数为N,晶面间距为d1,那么这个方向的尺寸就是Nd1。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的衍射面测得的晶块尺寸是不一定相同的。 B 如果这个晶粒是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晶粒,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测试单位,但是,如果这个晶粒有缺陷,那它就不是一个测试单位了,由缺陷分开的各个单位称为“亚晶”。比如说吧,如果一个晶粒由两个通过亚晶界的小晶粒组成(称为亚晶),那么,测得的就不是这个晶粒的尺寸而是亚晶的尺寸了。 C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抛开专业的解释而用“粒径”这个词呢?都是“纳米材料”惹的祸。纳米晶粒本来就很小,一般可以认为一个纳米晶粒中不再存在亚晶,而是一个完整的晶粒,因此,亚晶尺寸这个术语就被套用到纳米晶粒的“粒径”上来了。实际上,国家对于纳米材料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表征是有标准的,需要用“小角散射”方法来测量。比如,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做这个就做了很长时间。但是呢,一则,做小角散射的地方还不多,做起来也特别麻烦(现在好一些了,特别是对光能自动一些了),所以,很少有人去做,而且,用衍射峰宽计算出来的“粒径”总是那么小,何乐而不为呢?我私下地觉得吧,这些人在偷换概念。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接受了。 为了这个事吧,有些人就问了,既然做出来的纳米材料的“粒径”是这么小,那么有没有办法在做SEM或TEM时将团聚在一起的小晶粒分开呢?确实分不开,分得开的是一个个的晶粒,分不开的是亚晶。 D 至于为什么通过衍射峰宽测出来的“粒径”为什么总是那么小,还有一个原因。实际上吧,使衍射峰变宽的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晶粒变小了,另一个原因是晶粒内部存在“微观应变”。打个比方吧,甲乙两个人同时做一件事,结果把功劳算到甲一个人头上,当然这个人的功劳就大了(功能劳大就峰宽,峰越宽晶粒就越细)。有时候发现,有个别人在有意无意地避口不谈乙的功劳。 E 为什么允许将亚晶尺寸称为“粒径”呢?称为径,必假定晶粒为“球形”,从而假定了不论从哪个晶面去测都会是相同的,即忽略了A 所说的那种差别。事实上,这种不同方向的尺寸差异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忽略。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是不可以的。下面我们再谈。 注意这两个假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XRD测出来的粒径不可靠,总是小于SEM和TEM量出来的值。因为概念都不相同,它们怎么可能相同呢? 既然大家都说是粒径,那么要怎么样来算粒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怎么做拟合?

ASTM E112(版本未知) 平均晶粒尺寸测试方法(中文)(非官方)

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1 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金属组织的平均晶粒度表示及评定方法。这些方法也适用晶粒形状与标准系列评级图相似的非金属材料。这些方法主要适用于单相晶粒组织,但经具体规定后也适用于多相或多组元和试样中特定类型的晶粒平均尺寸的测量 1.2 本标准使用晶粒面积、晶粒直径、截线长度的单峰分布来测定式样的平均晶粒度。这些分布近似正态分布。本标准的测定方法不适用于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双峰分布的晶粒度参见标准E1181。测定分布在细小晶粒基体上个别非常粗大的晶粒的方法参见E930。 1.3本标准的测量方法仅适用平面晶粒度的测量,也就是试样截面显示出的二维晶度,不适用于试样三维晶粒,即立体晶粒尺寸的测量。 1.4 试验可采用与一系列标准晶粒度图谱进行对比的方法或者在简单模板上进行计数的方法。利用半自动计数仪或者自动分析晶粒尺寸的软件的方法参见E1382。 1.5本标准仅作为推荐性试验方法,它不能确定受检材料是否接收或适合使用的范围。1.6 测量数值应用SI单位表示。等同的英寸-英镑数值,如需标出,应在括号中列出近似值. 1.7 本标准没有列出所有的安全事项。本标准的使用者应建立适合的安全健康的操作规范和使用局限性。 1.8 章节的顺序如下:

2、参考文献 2.1ASTM标准 E3 金相试样的准备 E7 金相学有关术语 E407 微蚀金属和合金的操作 E562计数法计算体积分数的方法

E691 通过多个实验室比较决定测试方法的精确度的方法 E883 反射光显微照相指南 E930 截面上最大晶粒的评估方法(ALA晶粒尺寸) E1181双峰分布的晶粒度测试方法 E1382 半自动或全自动图像分析平均晶粒度方法 2.2 ASTM附件 2.2.1 参见附录X2 3 术语 3.1 定义-参照E7 3.2 本标准中特定术语的定义: 3.2.1 ASTM晶粒度——G,通常定义为 公式(1) N AE为100倍下一平方英寸(645.16mm2)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也等于1倍下一平方毫米面积内包含的晶粒个数,乘以15.5倍。 3.2.2=2.1 3.2.3 晶界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与晶界相交或相切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3点相交认为为1.5各交点) 3.2.4晶粒截点法——通过计数测量线段通过晶粒的数目来测定晶粒度(相切认为0.5个,测量线段端点在晶粒内部认为0.5个) 3.2.5截线长度——测量线段通过晶粒时与晶界相交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3.3 符号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代码: 学分 / 学时:3/48 适用专业:工业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运筹学、概率论、统计学 后续课程:无 开课单位: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需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 课程性质:生产计划与控制是工业工程、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专业课程,是工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专业必修主干课。 教学目标:生产计划与管理的目的在于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安排物料、设备、人力资源和资金等,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期和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 的运行效率,使生产系统实现最佳化的功效,最终满足顾客的需求。本课程 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生产计划与控制的重要性,了解其具体操作过程, 并增强生产计划与控制的运用能力。通过该课程学生将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 的基本原理与思想,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1.5.3),具备基本 的管理能力(2.2.4,2.2.1,2.2.3)及算法设计与分析能力(2.2.7)。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含实践、自学、作业、讨论等的内容及要求) 1、绪论-战略与竞争(4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目前的制造业竞争形势,掌握竞争优势。 2、需求预测(5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预测的基本概念。掌握预测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主要的定性分析方法有:一般预测方法,市场调研、小组共识、历史类比和德尔斐法。重点掌握预测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和因果预测,时间序列有简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时

间序列分解和指数平滑,掌握可用于时间序列分析和因果预测的线性回归分析方法。 3、综合生产计划(2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综合生产计划得基本概念。掌握综合生产计划的直观试算法、运输方法(图解法)。了解综合生产计划的线性规划方法。 4、库存分析与控制(8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库存控制得基本概念,掌握库存ABC分析基本思想,重点掌握已知需求条件下库存分析的模型:定量订货模型、数量折扣模型、定期订货模型、混合系统模型和其它订货模型。掌握需求不确定下的一些数学模型。 5、期中考试+考试内容讲解(4学时) 6、供应链管理(3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供应链的基本概念,掌握牛鞭效应,重点掌握资源计划方法DRP。 7、生产计划(6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主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和物料需求计划,包括计算逻辑,批量计算方法等。8、车间作业计划(6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车间作业计划的基本概念。掌握车间作业的排序问题、作业调度的方法和车间作业控制基本技术。 9、准时制生产(2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推动生产系统与拉动式生产系统。掌握准时化生产的实现手段——看板管理,包括看板的功能和规则、看板的运作流程和看板数量的计算。了解准时化生产和物料需求计划相结合的方法。 10、项目调度(3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项目管理的基本定义,掌握项目调度的主要方法,包括AOA和AON等。 11、生产计划与控制前沿(3学时/课堂教学) 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前沿内容,包括基于数学规划的生产计划,基于约束理论的生产

xRD晶粒尺寸分析

xRD晶粒尺寸分析

XRD晶粒尺寸分析 注:晶粒尺寸和晶面间距不同 计算晶粒大小:谢乐公式:D=kλ/βcosθ D—垂直于反射晶面(hkl)的晶粒平均粒度D是晶粒大小 β--(弧度)为该晶面衍射峰值半高宽的宽化程度 K—谢乐常数,取决于结晶形状,常取0.89 θ--衍射角 λ---入射X射线波长(?) 计算晶面间距:布拉格方程:2dsinθ=nλd是晶面间距。 此文档是用XRD软件来分析晶粒尺寸,用拟合的办法,而不是用谢乐公式 很多人都想算算粒径有多大。 其实,我们专业的术语不叫粒径,而叫“亚晶尺寸”,它表征的并不是一个颗粒的直径。 A 这么说吧,粉末由很多“颗粒”组成,每个颗粒由很多个“晶粒”聚集而成,一个晶粒由很多个“单胞”拼接组成。X射线测得的晶块尺寸是指衍射面指数方向上的尺寸,

如果这个方向上有M 个单胞,而且这个方向上的晶面间距为d ,则测得的尺寸就是Md 。如果某个方向(HKL )的单胞数为N ,晶面间距为d 1,那么这个方向的尺寸就是Nd 1。由 此可见,通过不同的衍射面测得的晶块尺寸是不一定相同的。 B 如果这个晶粒是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晶粒,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测试单位,但是,如果这个晶粒有缺陷,那它就不是一个测试单位了,由缺陷分开的各个单位称为“亚晶”。比如说吧,如果一个晶粒由两个通过亚晶界的小晶粒组成(称为亚晶),那么,测得的就不是这个晶粒的尺寸而是亚晶的尺寸了。 C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抛开专业的解释而用“粒径”这个词呢?都是“纳米材料”惹的祸。纳米晶粒本来就很小,一般可以认为一个纳米晶粒中不再存在亚晶,而是一个完整的晶粒,因此,亚晶尺寸这个术语就被套用到纳米晶粒的“粒径”上来了。实际上,国家对于纳米材料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表征是有标准的,需要用“小角散射”方法来测量。比如,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做这个就做了很长时间。但是呢,一则,做小角散射的地方还不多,做起来也特别麻烦(现在好一些了,特别是对光能自动一些了),所以,很少有人去做,而且,用衍射峰宽计算出来的“粒径”总

deform中晶粒模拟

晶粒模拟 1.输入变形主要文件 2.输入与晶粒有关的材料参数 3.输入最初的晶粒变量 4.运行模拟 5.准备及运行空冷模拟 6. 准备及运行水中淬火模拟 7.后处理 8.改变条件 介绍 本章的目的是介绍如何采用DEFORM2D晶粒模拟模拟锻 造过程及热处理过程中微观组织的变化。 再结晶度及平均晶粒尺寸是使用者最关心的参数,该模型中共有16中晶粒变量,他们都放在数据库中。 静态再结晶、中间动态再结晶、动态再结晶的演化机理和结晶成长都在模型中被计算。在每一个时间步里,基于时间、温度、应力、应力速率、演化历史,变形机制被定义,晶粒的变化被计算和更新。关于该模拟完整的解释在用户文档中有。 注意: 1)由于锻造过程的复杂性,对动态再结晶的同步模拟几乎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动态再结晶的计算是在变形过程之后。中间动态

再结晶,动态再结晶也是如此。这就是说,用户将看不到任何的 结果除非一个非变形的模拟(例如:热处理)跟在一个变形模拟的后面。 2)要完成一个完整的晶粒变化模拟,用户必须确定一个完整的热处理过程。特别是坯料必须在模拟结束时彻底的冷却。 问题摘要 空冷水中淬火是一个既简单又让人头疼的过程,该问题 使用SI单位,轴对称。材料IN718,模具材料H13钢。 1.输入变形主要文件 做一个工作路径,打开DEFORM 2D,用Problem ID GRAIN_LAB, 打开前处理,装载KEY文件UPSET.KEY. 这个KEY文件包含了该模拟的所有信息。 2.输入与晶粒有关的材料参数 点击模拟控制按纽,激活“晶粒”,到材料中选择IN718,点击晶粒窗口,窗口显示如下: 激活meta-dynamic、grain growth,不激活其他俩个,输入以下数据到相应的矩阵。 最高应力 应变速率极限 中间动态再结晶动力 中间动态再结晶晶粒尺寸

jade分析物相与晶胞参数和晶粒尺寸计算过程

《无极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作业 对编号 01N2009534 的样品 XRD 测试数据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其平 均晶粒尺寸大小与晶胞参数。 1. 物相分析过程 使用 MDI Jade5.0 软件对样品 XRD 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以定性分析样品的物相。 1.1. 数据的导入 将测试得到的 XRD 测试数据文件 01N2009534.txt 直接拖动到 Jade 软 件图标上,导入数据,得到样品 XRD 衍射图(图 1-1)。 图 1-1 数据导入 Jade5.0 后得到的 XRD 图 1.2. 初步物相检索 右键点击 键,弹出检索对话框,设定初步检索条件:选择所有类 型的数据库;检索主物相( Major Phase );不使用限定化学元素检索( Use Chemistry 前方框不打钩)(如图 1-2 所示)。点击“ OK ”开始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见图 1-3。 从初步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最可能的物相有四个: 5 8 323(图 1-3 )、 CaB 6 O 10 · 5H 2 O ( 图 1-4a )、 CaB O (OH)B(OH) (H O) 2.62 Al 9.8 Si 26.2 O 72 H 4.56(图 1-4b )和 C 20 20 16 8 4(图 1-4c )。其中前 Ca H N O S Th 三个均为无机物,第四个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从结果分析,由图 1-4b、c 中可以看出,这两种物相的标准衍射峰没有与样品衍射峰中的最强峰匹配,因此样品中不含有第三、四中物相或者其主晶相不是第三、四种物相。而从图 1-3 以及图 1-4a 中可以看出,两种 物相的衍射峰与样品的衍射峰几乎都能对上,并且强弱对应良好,因此样品中主晶相可能为 CaB5O8(OH)B(OH) 3(H 2O) 3或 CaB6 O10·5H2O 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图 1-2 初步物相检索条件设定 图 1-3 经过初步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

晶粒大小对于金属机械性能的影响

晶粒大小对于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 晶粒大小对金属材料性能有很大影响: 晶粒之间的“边界”叫晶界,晶粒越大-则晶界也越大,而“晶界”又类似 于材料中的“裂纹”;那么晶粒越大则材料中的“裂纹”越大。其次,晶粒部的 原子排列较为规则,容易产生“滑移”;而晶界上的原子排列较为凌乱,存在许 多“位错”和“劈间”,使得原子面之间不易滑移和变形。那么晶粒细小时,其 的滑移变形就小且能被晶界有效抑制。第三,晶粒、晶界都越细小,外来的总重 荷及变形将分散到更多的晶粒上,岂不更好。所以,晶粒越细--则金属材料的性 能越好。 控制晶粒大小方法很多,主要原理有两个: 1.增大金属结晶时的过冷度。 2.增加结晶晶核。 第一节: 金属材料液态成形基础 (二)金属的结晶 1.结晶的条件 纯金属液体缓慢冷却过程的时间—温度的关系曲线,即纯金属的冷却曲线。 冷却曲线 分析冷却曲线可知,液体纯金属冷却到平衡结晶温度Tm(又称为理论结晶温度,热力学凝固温度,熔点和凝固点等)时,液体纯金属并不会立即自发地出现结晶,只有冷却到低于Tm后,固体才开始结晶,而后长大,并放出大量潜热,使温度回升到略低于平衡结晶温度,而在冷却曲线上出现一个温度平台。当凝固完成后,由于没有潜热释放,因此,温度又继续下降。理论结晶温度Tm与实际结晶温度Tn之间的温度差称为过冷度,写作△T=Tm-Tn。 由图可知,金属结晶必须在一定的过冷度下才能自发的进行。从热力学观点来分

析,任何引起系统自由能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的过程。在金属结晶前后的两个状态下,金属是由两个不同的相所组成,即液相和固相。两种不同聚集状态自然有两种不同的自由能。 图2-1-29所示是同一金属材料液相和固相的自由能—温度变化曲线。图中显示,两条曲线有一个交点,其对应的温度即为理论结晶温度Tm。在温度Tm时,液相和固相处于两相平衡状态,自由能相等,可长期共存。高于温度Tm时,液相比固相的自由能低,金属处于液相才是稳定的;低于温度Tm时,金属稳定的状态为固相。 因此,液态金属如果要结晶,就必须处于Tm温度以下。金属在液态与固态之间存在有一个自由能差(△F),这个能量差△F就是促使液体结晶的驱动力。 2.结晶的过程 液态金属结晶是由形核和长大两个密切联系的基本过程来实现。 液态金属结晶时,首先在液态中形成一些极微小的晶体(称为晶核),然后再以它们为核心不断地长大。在这些晶体长大的同时,又出现新的晶核并逐渐长大,直至液体金属消失。如动画2-1-8所示:

生产运作管理chapt11制造业作业计划教案

第11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Scheduling and Controlling for Manufacturing 11.1 作业计划问题的基本概念 11.2 流水作业排序问题 11.3 单件作业的排序问题 11.4 生产作业控制 教学要求: 1. 了解排序问题的术语、假设条件基本符号、分类和表示法; 2. 掌握流水作业排序问题最长流程时间F max的计算和n/2/F/F max问题的最优算法,理解 n/2/P/F max问题的启发式算法;理解相同零件不同移动方式下加工周期的计算; 3. 掌握单件作业排序问题的能动作业计划和无延迟作业计划及其构成方法,理解三类启 发式算法; 4. 了解生产作业控制,理解不同生产类型生产控制的特点和“漏斗模型”。 教学重点: 1. F max的计算和n/2/F/F max问题的最优算法(Johnson算法); 2. 能动作业计划和无延迟作业计划的构成方法 11.1作业计划问题的基本概念 11.1.1基本概念 ●编制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 编制作业计划实质上是要将资源分配给不同的任务,按照既定的优化目标,确定各种资源利用的时间问题。 由于每台机器都可能被分配了多项任务,而这些任务受到加工路线的约束,就带来了零件在机器上加工的顺序问题。 ●有关的名词术语 编制作业计划或日程安排(Scheduling) 排序(Sequencing) 派工(Dispatching) 控制(Controlling) 赶工(Expediting) ?“调度”是作业计划编制后实施生产控制所采取的一切行动,“编制作业计划”是加 工制造发生之前的活动 ?“机器”,可以是工厂里的各种机床,也可以是维修工人;可以是轮船要停靠的码 头,也可以是电子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单元、存贮器和输入、输出单元。一句话,表示“服务者” ?“零件”代表“服务对象”。零件可以是单个零件,也可以是一批相同的零件 ?“加工路线”是零件加工的工艺过程决定的,它是零件加工在技术上的约束 ?“加工顺序”则表示每台机器加工n个零件的先后顺序,是排序和编制作业计划要解 决的问题 11.1.2假设条件与符号说明 为了便于分析研究,有必要做以下假设和符号说明 1)一个工件不能同时在几台不同的机器上加工 2)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采取平行移动方式,即当上道工序完工后,立即送下道工序加工

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尺寸(XRD数据计算晶粒尺寸)

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尺寸(XRD数据计算晶粒尺寸) 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尺寸(XRD数据计算晶粒尺寸) Scherrer公式计算晶粒尺寸(XRD数据计算晶粒尺寸) 根据X射线衍射理论,在晶粒尺寸小于100nm时,随晶粒尺寸的变小衍射峰宽化变得显著,考虑样品的吸收效应及结构对衍射线型的影响,样品晶粒尺寸可以用Debye-Scherrer公式计算。 Scherrer公式:Dhkl=kλ/βcosθ 其中,Dhkl为沿垂直于晶面(hkl)方向的晶粒直径,k为Scherrer 常数(通常为0.89),λ为入射X射线波长(Cuka 波长为 0.15406nm,Cuka1 波长为0.15418nm。),θ为布拉格衍射角(°),β为衍射峰的半高峰宽(rad)。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从一张普通的XRD图谱中获得上述的参数来计算晶粒尺寸还存在以下问题: 1) 首先,用XRD计算晶粒尺寸必须扣除仪器宽化和应力宽化影响。如何扣除仪器宽化和应力宽化影响?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简化这一步骤? 答:在晶粒尺寸小于100nm时,应力引起的宽化与晶粒尺度引起的宽化相比,可以忽略。此时,Scherrer公式适用。但晶粒尺寸大到一定程度时,应力引起的宽化比较显著,此时必须考虑引力引起的宽化, Scherrer公式不再适用。

2) 通常获得的XRD数据是由Kα线计算得到的。此时,需要Kα1 和Kα2必须扣除一个,如果没扣除,肯定不准确。 3) 扫描速度也有影响,要尽可能慢。一般2°/min。 4)一个样品可能有很多衍射峰,是计算每个衍射峰对应晶粒尺寸后 平均?还是有其它处理原则? 答:通常应当计算每个衍射峰晶粒尺寸后进行平均。当然只有一两 峰的时候,就没有必要强求了! 5) 有的XRD数据中给出了width值,是不是半高宽度的值?能不能 直接代入上面公式吗?如果不能,如何根据XRD图谱获得半峰宽? TOP 20 β为衍射峰的半高 峰宽时,k=0.89 β为衍射峰的积分 宽度时,k=1.0。其 中积分宽度=衍射峰 面积积分/峰高 如何获得单色Kα1: 1)硬件滤掉Kβ:K系射线又可以细分为Kα(L层电子填充)和Kβ(M层电 子填充)两种波长略有差异的两种射线。而X射线衍射仪要求使用单色X射线,因此,需要在XRD实验时把后者除掉。 a). 传统的方法是在光路上加入一个滤波片(如Ni)。 b).现在一般使用铜靶,在光路上增加一个石墨晶体单色器来去除Kβ射线。通常的做法是在衍射线的光路上,安装弯曲晶体单色器。石墨单晶体单色器是一块磨成弯曲面的石墨单晶体。由试样衍射产生的衍射线(称为一次衍射)经单色器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模板

目录 1 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2) 2 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图 (2) 3 制定某月主生产计划 (6) 4 制定机加工车间粗生产能力计划 (6) 5 制定物料需求计划 (10) 6 制定机加工车间生产能力精平衡 (11) 7 制定某月机加工车间作业计划 (13)

螺杆泵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 1确定生产车间的生产类型,选择合理的生产组织方式 1.1 车间生产类型 由于该产品为一系列产品,总共有八种品种,且有多种自制零部件,可视为产品种类多,且从订货情况来看,每类产品的需求量并不大,综合这两方面,选择的生产类型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 1.2 生产组织方式 生产组织方式一共有两种,一种是以产品为中心,一种是以工艺为中心。 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多用于大批量生产,需要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设备和不同工种的工人,对工人能力要求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运输距离较短。该种生产组织方式单位成本低、批量大、效率高但柔性低。 以工艺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多用于小批量生产,集中了同种类型的生产设备和同工种的工人,对工人能力要求高,只完成产品的部分工艺阶段或部分工序的加工。该种生产组织方式柔性高。 综合以上,由于生产类型为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对柔性的要求较高,故选择以工艺为中心的生产组织方式,可以避免过多的设备以及生产能力闲置造成的浪费现象。 2 列出车间设备明细,画出机加工车间平面布置图 2.1车间设备明细 根据每类产品的订货情况,以最大生产能力来计算设备规模,则各零件的数量如下表所示: (假设易损件能力:主杆700 从杆1400 轴套700)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试验中影响晶粒大小因素的研究

摘要:本文综合了大量文献资料,就钢中酸溶铝含量、加热方式和奥氏体晶粒的显示方法对奥氏体晶粒大小、粒粗化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研究。 关键词:酸溶铝加热方式晶粒显示方法奥氏体晶粒度晶粒粗化温度 0引言 钢的奥氏体晶粒度试验方法很多,国家标准GB6394-86《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1〕规定可使用渗碳法、氧化法、网状铁素体法、网状珠光体法、网状渗碳体法和晶粒边界腐蚀法等。1922年麦克奎德(Mac2quid)和爱恩(Ehn)首先采用渗碳法检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到现在己近八十年的历史〔2〕,1938年托宾(Tobin)和肯洋(KenYon)开始采用氧化法检验钢的奥氏体晶粒度以来也有六十多年历史〔3〕。冶金部1964年制订的YB27-64标准中列出了七种试验方法,其中有渗碳法、氧化法和晶粒边界腐蚀法。1977年修订后的YB27-77标准中强调了晶粒边界腐蚀法。1978年7月,冶金部下发了通知,规定某些合金结构钢应采用晶粒边界腐蚀法〔4〕。自此,人们才认真地比较了各种试验方法〔5-10〕。试验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不同的试验方法所得结果相互间可以出现很大的差异。钢的冶体晶粒度试验中影响晶粒大小的因素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1钢中酸溶铝含量的影响 奥氏体晶粒度试验中所采用的钢试样,同一钢种,因冶炼方法、冶炼工艺、炉次不同,钢中酸溶铝含量有较大差异。钢中酸溶铝含量将对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带来很大影响。文献〔5〕的作者采用电炉钢和电炉冶炼再经电渣重熔的30CrMnSiA钢加热到900℃保温3h,电炉钢奥氏体晶粒细小均匀,而电渣钢则为严重混晶,电渣钢的粗化温度比电炉钢要低。电渣重熔过程中,熔渣成分在不断地变化,对于1吨电渣锭(长1.3m)来说,渣中的SiO2含量由电极投入前的百分之零点几逐渐增高到补缩后的百分之四左右,即钢中的铝将按下列反应被烧损:4〔A1〕+3〔SiO2〕=3〔Si〕+2〔Al2O3〕。结果分析表明,电渣钢锭中的残余铝减少了。文献〔11、12〕的作者指出,电渣重熔的合金结构钢,由于铝的烧损和偏析,在实验条件下检验奥氏体晶粒度时,电渣重熔钢易出现混晶,它的晶粒粗化温度较电炉钢低。 文献〔13〕的作者研究了影响20Cr2Ni4A钢晶粒长大的因素,认为钢中酸溶铝的影响最大。酸溶铝含量为0.042%的钢,在930℃,保温100h后也不发生晶粒粗化,奥氏体晶粒平均弦长也没有变化酸溶铝含量低(0.003%)的钢,在930℃保温1h~3h后奥氏体晶粒迅速粗化,粗大晶粒所占面积达40%,且随保温时间的继续增加而粗化。钢中酸溶铝含量由0.003%增加到0.042%时,奥氏体晶粒粗化温度可由850℃提高到1050℃,相差达200℃。

Jade 是如何计算晶粒尺寸的

Jade 是如何计算晶粒尺寸的? 不止10次有人问到这个问题,让我有兴趣去了解。看了看这个软件的帮助,也没有得到答案。只好一种一种方法去试,好象还真是得到了解答。今天,把它写出来供大家验证。 Jade 按照谢乐公式来计算。 θ βλcos k D = λ 是辐射的波长,按K α1的波长计算,如铜靶,则λ=0.154056nm 。 D 就是晶块尺寸,单位可以是纳米,与波长λ的单位相同。 k 是一个参数,可以取0.89,0.95或者1,一般人都愿意取1。但是,软件是按0.89计算的。 θ是半衍射角,单位可以是度或者弧度,只要你能正确计算出它的余弦就可以。 β是衍射峰的加宽。一般按两种方法来计算,即b B ?=β,22b B ?=β一般人愿意用b B ?=β。但是,Jade 却用后者。确实,一些教科书中都提到,后者更符合实际情况。 这里的B 就是FWHM ,即样品的衍射峰宽,b 则是仪器宽度。 好了。让大家来看看我的试验过程。 有这么一个衍射峰,我们先来做拟合:

通过Report----peak profile report菜单,查看到拟合的结果: 通过菜单Edit-----Preferences,可看到下面的窗口:

单击View FWHM Curve,你看到: 你可能看到的不一样,这是因为你没有做仪器校正,而使用了软件自带的某个“标样”,如Constant FWHM。这里看到的是我在07年12月19日做的硅标数据。 移动你的鼠标,并定位于116°处,你可看到FWHM=0.140°。这就是仪器宽度,即b。

在这个窗口中,你还看到了仪器波长是 1.54056埃,即0.145056nm。 怎么样?把这些数据代入到公式,得到14.40902nm。 这里讲的是单峰处理时的晶块尺寸。要注意,除非你的样品是分散单体纳米晶,否则,这个数据是不可信的。 关于晶块尺寸计算与微观应变更详细的解释,请访问我的QQ空间,也许会有些帮助。

17.晶粒大小的控制

六,晶粒大小的控制 晶粒度: 晶粒的大小称为晶粒度,通常用晶粒的平均面积或平均直径来表示 不同材料的金属所需要的晶粒大小: ●在常温下,金属的晶粒越细小,强度和硬度则越高,同时塑性韧性也越好。 ●但是,对于在髙温下工作的金属材料,晶粒过于细小性能反而不好,一般希望得到 适中的品粒度。 ●对于制造电机和变压器的硅钢片来说,晶粒反而越粗大越好。因为晶粒越大,则其 磁滞损耗越小,效应越高。 表2-3列出了晶粒大小对纯铁机械性能的影响 由表可见,细化晶粒对于提高金属材料的常温机械性能作用很大。 细晶强化: 这种用细化晶粒来提高材料强度的方法称为细晶强化。 改变晶粒大小的手段: 此外,除了钢铁等少数金属材料外,其它大多数金属不能通过热处理改变其晶粒度大小,因此通过控制铸造及焊接时的结晶条件,来控制晶粒度的大小,便成为改善机械性能的重要手段。 影响金属结晶时的晶粒大小的因素及原因 ●金属结晶时,每个晶粒都是由一个晶核长大而成的。 ●晶粒的大小取决于形核率和长大速度的相对大小。 ●形核率越大,则单位体积中的晶核数目越多,每个晶粒的长大余地越小,因而长成 的晶粒越细小。同时长大速度越小,则在长大过程中将会形成更多的晶核,因而晶

粒也将越细小。反之,形核率越小而长大速度越大,则会得到越粗大的晶粒。 ● 因此,晶粒度取决于形核率N 和长大速度G 之比,比值G N 越大,晶粒越细小。 ● 根据分析计算,单位体积中的晶粒数目v Z 为43 9.0??? ? ??=G N Z v ;为单位面积中的晶粒 数目s Z 为211.1???? ??=G N Z s ● 由此可见,凡能促进形核,抑制长大的因素,都能细化晶粒,相反,凡是抑制形核 促进长大的因素,都便晶粒粗化。 根据结晶时的形核和长大规律,为了细化铸锭和焊缝区的晶粒,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控制过冷度、变质处理、振动、搅动 过冷度对晶粒大小影响原理: 形核率和长大速度都与过冷度有关,增大结晶时的过冷度,形核率和长大速度均隨之增加,但两者的增大速率不同,形核率的增长率大于长大速度的增长率,如图2-32所示。 在一般金属结晶时的过冷范围内,过冷度越大,则比值G N 越大,因而晶粒越细小。 如何提高过冷度: ● 增加过冷度的方法主要是提高液态金属的冷却速度。在铸造生产中,为了提高铸件 的冷却速度,通常采用金属型或石墨型代替砂型,增加金属型的厚度,降低金属型的温度,采用蓄热多散热快的金属型,局部加冷铁,以及采用水冷铸型等。 ● 增加过冷度的另一种方法是采用低的浇注温度、减慢铸型温度的升高,或者进行慢 浇注,这样做一方面可使铸型温度不致升高太快,另一方而由于延长了凝固时间,晶核形成的数目增多,结果即可获得较细小的晶粒。 增大过冷度的方法只对小铸件有效:

XRD晶粒尺寸分析

很多人都想算算粒径有多大。 其实,我们专业的术语不叫粒径,而叫“亚晶尺寸”,它表征的并不是一个颗粒的直径。 A。这么说吧,粉末由很多“颗粒”组成,每个颗粒由很多个“晶粒”聚集而成,一个晶粒由很多个成。X射线测得的晶块尺寸是指衍射面指数方向上的尺寸,如果这个方向上有M个单胞,而且这个为d,则测得的尺寸就是Md。如果某个方向(HKL)的单胞数为N,晶面间距为d1,那么这个方向的此可见,通过不同的衍射面测得的晶块尺寸是不一定相同的。 B如果这个晶粒是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晶粒,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测试单位,但是,如果这个晶不是一个测试单位了,由缺陷分开的各个单位称为“亚晶”。比如说吧,如果一个晶粒由两个通过成(称为亚晶),那么,测得的就不是这个晶粒的尺寸而是亚晶的尺寸了。 C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抛开专业的解释而用“粒径”这个词呢?都是“纳米材料”惹的祸。纳米晶般可以认为一个纳米晶粒中不再存在亚晶,而是一个完整的晶粒,因此,亚晶尺寸这个术语就被套用径”上来了。实际上,国家对于纳米材料的粒径及粒径分布的表征是有标准的,需要用“小角散射如,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做这个就做了很长时间。但是呢,一则,做小角散射的地方还不多,做起来好一些了,特别是对光能自动一些了),所以,很少有人去做,而且,用衍射峰宽计算出来的“粒何乐而不为呢?我私下地觉得吧,这些人在偷换概念。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接受了。 ?为了这个事吧,有些人就问了,既然做出来的纳米材料的“粒径”是这么小,那么有没有办法在做团聚在一起的小晶粒分开呢?确实分不开,分得开的是一个个的晶粒,分不开的是亚晶。 D至于为什么通过衍射峰宽测出来的“粒径”为什么总是那么小,还有一个原因。实际上吧,使衍能有两个,一是晶粒变小了,另一个原因是晶粒内部存在“微观应变”。打个比方吧,甲乙两个人果把功劳算到甲一个人头上,当然这个人的功劳就大了(功能劳大就峰宽,峰越宽晶粒就越细)。别人在有意无意地避口不谈乙的功劳。 E为什么允许将亚晶尺寸称为“粒径”呢?称为径,必假定晶粒为“球形”,从而假定了不论从哪

RD晶粒尺寸分析

R D晶粒尺寸分析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很多人都想算算粒径有多大。 其实,我们专业的术语不叫粒径,而叫“亚晶尺寸”,它表征的并不是一个颗粒的直径。 A。这么说吧,粉末由很多“颗粒”组成,每个颗粒由很多个“晶粒”聚集而成,一个晶粒由很多个“单胞”拼接组成。X 是指衍射面指数方向上的尺寸,如果这个方向上有M个单胞,而且这个方向上的晶面间距为d,则测得的尺寸就是Md。如单胞数为N,晶面间距为d1,那么这个方向的尺寸就是Nd1。由此可见,通过不同的衍射面测得的晶块尺寸是不一定相同B如果这个晶粒是一个完整的,没有缺陷的晶粒,可以将其视为一个测试单位,但是,如果这个晶粒有缺陷,那它就不是陷分开的各个单位称为“亚晶”。比如说吧,如果一个晶粒由两个通过亚晶界的小晶粒组成(称为亚晶),那么,测得的寸而是亚晶的尺寸了。 C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抛开专业的解释而用“粒径”这个词呢都是“纳米材料”惹的祸。纳米晶粒本来就很小,一般可以再存在亚晶,而是一个完整的晶粒,因此,亚晶尺寸这个术语就被套用到纳米晶粒的“粒径”上来了。实际上,国家对于径分布的表征是有标准的,需要用“小角散射”方法来测量。比如,北京钢铁研究总院做这个就做了很长时间。但是呢,地方还不多,做起来也特别麻烦(现在好一些了,特别是对光能自动一些了),所以,很少有人去做,而且,用衍射峰宽总是那么小,何乐而不为呢我私下地觉得吧,这些人在偷换概念。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接受了。 为了这个事吧,有些人就问了,既然做出来的纳米材料的“粒径”是这么小,那么有没有办法在做SEM或TEM时将团聚在确实分不开,分得开的是一个个的晶粒,分不开的是亚晶。 D至于为什么通过衍射峰宽测出来的“粒径”为什么总是那么小,还有一个原因。实际上吧,使衍射峰变宽的原因可能有了,另一个原因是晶粒内部存在“微观应变”。打个比方吧,甲乙两个人同时做一件事,结果把功劳算到甲一个人头上,大了(功能劳大就峰宽,峰越宽晶粒就越细)。有时候发现,有个别人在有意无意地避口不谈乙的功劳。 E为什么允许将亚晶尺寸称为“粒径”呢?称为径,必假定晶粒为“球形”,从而假定了不论从哪个晶面去测都会是相同那种差别。事实上,这种不同方向的尺寸差异在很多情况下确实可以忽略。但是,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是不可以的。下面我注意这两个假定,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都说,XRD测出来的粒径不可靠,总是小于SEM和TEM量出来的值。因为概念都不同呢? 既然大家都说是粒径,那么要怎么样来算粒径呢? 我们先来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怎么做拟合? 我们并不需要对所有的峰都做拟合,也不能用“全谱自动拟合”,正确的方法是做单峰拟合。 今天有同学发过来一个数据,看看。 当晶粒细化时,衍射峰就会变宽,随之而来的是强度降低,峰就不那么好看了,做拟合时有三点要注意: 1)并不需要选择全部的峰来参与计算,如果某个峰长得不好,宁可不要这个峰的数据; 2)做单峰拟合,有的同学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拟合按钮按下去,自动去算吧,结果当然是错误的; 3)如果有重叠峰,可以先将重叠峰分离,但最后最好将其去掉,软件自动分解重叠峰的效果可能并不是令人满意的。 这里,拟合分作两段,只用到六个峰。特别是一些背底不平的情况,尤其要如此。 看看拟合结果,每个晶面计算出来的晶粒尺寸差不了多少,说明: 1)确实不存在微应变; 2)晶粒基本上是球形。 既然这样,那么计算粒径的时候只要一个峰不是也差不离吗确实是这样的,如果能假定样品中不存在微观应变,用一个低尺寸就可以了,没有必要用很多峰,很多峰算出来不就是“平均粒径”吗 按下上面那个窗口中的“Size&Strain”按钮,弹出上面的窗口,发现这些数据点基本上落在一条水平线上,那么选择“S “平均粒径”。 我们再来玩玩这个样品。将这个样品做一点处理,比如加热烧一会,会得到怎么样的衍射谱呢? 这个图比上面那个图好看多了,为什么呢?因为峰明显变窄了,窄了也就高了,高了也就掩盖误差了。 注意,尽管这个图长得这么好,我们还是做单峰拟合,不厌其烦地,任劳任怨地一个峰一个峰地做拟合。 有点意思了,看看XS下面的数据,从衍射角由低到高的顺序,XS值是由大到小(除了最后两个例外)。点下“Size&Str 据点落在一条斜线上。而且还不过原点。在纵坐标上的截距大于0,这就说明,这个峰变宽,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计算的结果可以从图上看得清(吧) 那么,最后两个点,为什么会突然变大了呢?都是重叠峰惹的祸。注意,上面的谱图可以清楚看到,最后两个点的数据是怎么办呢?去掉呀,在图上的红点上用鼠标点一下,红点就消失了,这个数据点被舍弃。如果舍弃一个点还不满足,干脆什么大不了的。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设报告

课程设计资料标签 资料编号: 题目 姓名王梦泽学号3080571002 专业工程081 姓名田元博学号3080571005 专业工程081 姓名兰萌学号3080571004 专业工程081 姓名杨冬学号3080571019 专业工程081 指导教师刘晨光蒲国利成绩: 资料清单 注意事项: 1、存档内容请在相应位置填上件数、份数,保存在档案盒内。每盒放3-5名学生资料,每份按序号归档,如果其中某项已装订于论文正本内,则不按以上顺序归档。各专业可依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保存内容。 2、所有资料必须保存三年。课程设计论文(说明书)装订格式可参照毕业设计论文装订规范要求。 3、资料由学院资料室统一编号。编号规则是:年度—资料类别代码·学院代码·学期代码—顺序号,顺序号由四位数字组成(参照《西安理工大学实践教学资料整理归档要求》)。 4、各院、系应在课程设计结束后一个月内按照规范进行资料归档。 5、特殊情况请在备注中注明,并把相关资料归档,应有当事人和负责人签名。

生产计划与控制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 王梦泽田元博 兰萌杨冬 指导教师:刘晨光蒲国利 2010年 2 学期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工作报告 具体活动: 2011年6月27日我们小组开始了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小组成员有王梦泽,田元博,兰萌和杨冬。我们当天就开始了课设的工作 6月27日,上午我们对老师给的题目进行研究讨论,通过讨论和上网查阅资料我们确定了大体的做题方向,兰萌和杨冬负责在网上查询相关的资料。王梦泽和田元博负责整理和进行简单的翻译。下午我们继续整理资料。 6月28日,上午我们进行了具体的分工王梦泽,田元博,负责对题目的研究。杨冬对相关运筹学知识进行赛选。兰萌负责对遗传算法的相关知识进行研究。下午王梦泽,田元博对第一题的各种情况进行具体列举。对5以下的个中年情况进行列举分类、归纳。兰萌负责起草报告开头。 6月29日,上午我们对建立模型进行了讨论,并对不懂的地方向蒲国利老师进行了咨询。蒲老师给我们解答一些不懂得地方。下午我们继续进行讨论,确定了第一个题目使用叠代的方法进行求解。并且建立模型,进行验算与列举法所得的各种情况相符和。 6月30日,上午我们开始了对第二题的求解。根据遗传算法进行简化建立的模型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了补充讨论和有针对的上网查阅资料,同时继续编写报告。下午确定使用遗传算法的简化方法,使用线性代数的方法进行求解。通过参考资料列出模型然后进行计算。将问题简化成2台机器四种产品的情况。由王梦泽和田元博进行具体计算。同时兰萌和杨冬继续对编写课程设计报告。 7月1日,上午我们根据第二问的结果总结通式解决第三问的问题并继续编写了运筹学课程设计报告。下午我们编写了运筹学课程设计工作报告。 完成质量: 我们给出的方案只是基于理论上的方案。而且有些地方理解的并不到位。只在理论上满足小批量的问题,和现实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只能为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参考,并不能实际满足需求。在进行过程中对个别数据和问题的分析也进行了具体简化。 收获与体会: 通过一周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让我们对生产计划与控制这门课有了

jade分析物相及晶胞参数和晶粒尺寸计算过程

《无极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作业 对编号01N2009534的样品XRD测试数据进行物相分析,并计算其平均晶粒尺寸大小与晶胞参数。 1.物相分析过程 使用MDI Jade5.0软件对样品XRD测试数据进行分析,以定性分析样品的物相。 1.1.数据的导入 将测试得到的XRD测试数据文件01N2009534.txt直接拖动到Jade软件图标上,导入数据,得到样品XRD衍射图(图1-1)。 图1-1 数据导入Jade5.0后得到的XRD图 1.2.初步物相检索 右键点击键,弹出检索对话框,设定初步检索条件:选择所有类型的数据库;检索主物相(Major Phase);不使用限定化学元素检索(Use Chemistry前方框不打钩)(如图1-2所示)。点击“OK”开始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见图1-3。 从初步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最可能的物相有四个:CaB5O8(OH)B(OH)3(H2O)3(图1-3)、CaB6O10·5H2O(图1-4a)、Ca2.62Al9.8Si26.2O72H4.56(图1-4b)和C20H20N16O8S4Th(图1-4c)。其中前三个均为无机物,第四个为有机金属化合物。

从结果分析,由图1-4b、c中可以看出,这两种物相的标准衍射峰没有与样品衍射峰中的最强峰匹配,因此样品中不含有第三、四中物相或者其主晶相不是第三、四种物相。而从图1-3以及图1-4a中可以看出,两种物相的衍射峰与样品的衍射峰几乎都能对上,并且强弱对应良好,因此样品中主晶相可能为CaB5O8(OH)B(OH)3(H2O)3或CaB6O10·5H2O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图1-2 初步物相检索条件设定 图1-3 经过初步检索得到的检索结果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学大纲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学大纲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学 分: 2 总 学 时:32 适用对象:管理工程等方向研究生 先修课程:运筹学;管理学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 课程性质和目的 本课程为管理工程方向的研究生选修课。 生产计划与控制是生产管理的主体内容。随着企业资源计划 (ERP) 、精益生产、大规模定制、供应链管理 (SCM) 等与现代生产管理相关的概念的出现,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课程不仅包括经典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基本原理与方法,还包括先进生产计划与控制原理与方法,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生产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了解生产管理的各项做法,增进生产管理的执行或运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下几点: (1)了解制造业企业的基本概况,帮助学生认识生产管理的概念与重要性。 (2)掌握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生产计划意识和应用本课程所介绍的方法编制基本的生产计划,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解决企业基本的生产管理问题。 (3)了解生产计划与控制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二) 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课堂授课为主,并辅助以企业实习、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安排 该课程每周2学时,16周,共32学时,其中课外实习和课堂讨论6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1章绪论(3课时) 1.1 生产系统与生产活动 1.2 生产管理与生产类型 1.3 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 1.4 企业竞争力与生产战略

1.5 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 第2章生产预测(3课时) 2.1 统计预测简介 2.2 回归预测 2.3 时间序列法 第3章库存控制(3课时) 3.1 库存定义 3.2 确定性需求下的库存控制 3.3 时变需求下的库存控制 3.4 随机需求下的库存控制——报童模型3.5 建立安全库存 第4章生产计划(6课时) 4.1 生产计划概述 4.2 生产计划的指标体系 4.3 生产计划的编制 4.4 产品出产进度计划 4.5 物料需求计划 4.6 能力需求计划 4.7 MRPII及ERP 4.8 ERP的实施及典型系统介绍 4.9 应用案例 第5章作业计划与控制(6课时) 5.1 生产作业计划概述 5.2 均衡生产 5.3 大量大批生产作业计划 5.4 成批生产作业计划 5.5 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 5.6 生产控制 5.7 加工顺序安排 5.8 生产调度与生产进度控制 5.9 在制品管理 第6章项目计划与控制(3课时) 6.1 项目管理 6.2 网络图与网络计划技术 6.3 网络时间参数的计算 6.4 网络计划优化 6.5 案例:仓库扩张 第7章精益生产(3课时) 7.1 丰田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