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人、法律关系的发生;8、法律关系的变更;

做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口、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口、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应当适用()。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

人,一律适用本国法。”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规定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

()。

A、属地主义原则;

B、属人主义原则

C、保护主义原则

D、折衷原则

14、社会主义法同社会主义道德具有共同点,表现在()。

A、规范内容相同;

B、要求相同;

C、指导思想相同;

D、调整范围相同。

15、在法律意识系统中,可以自发形成的是()。

人、法律心理;8、法律思想体系;

C、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D、社会法律意识。

16、按照我国《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属于()。

A、义务性规范;

B、禁止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17、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8、法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的意志。

A、最高统治者;

B、统治阶级内部的国家工作人员;

C、全体人民;

D、整个统治阶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系特点的描述中,属于英美法系的特点的是()。

A、法院的判例没有正式的法律效力;

B、在法的基本分类中有普通法与衡平法之分;

C、在诉讼程序上采取当事人主义;

D、成文法是法的主要渊源。

2、下列关于法与政治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政治是法的性质的根本决定性因素;

B、政治要影响法;

C、法不过是政治家手上被政治家随意玩弄的斗争工具;

D、法可以确认和捍卫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

3、法在人类社会起源需要()。

A、出现私有制;

B、出现根本利益相互对立的阶级;

C、出现国家;

D、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4、在我国当代,人民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

5、法对人行为的规范作用表现在()。

A、指引;

B、评价;

C、教育;C、强制。

6、下列关于法系特点的描述中,体现了成文法的缺点的是()。

人、法律的发展变化速度快;B、不利于很好地体现司法公正;

做法律的适用比较简单;D、是法律专家制定的法。

7、下列关于法与科技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法都对科技事业发展都有正面影响;

B、科技活动要影响法的发展变化;

做法律必然对科技创新制造障碍;

D、科技成果可能会对法提出挑战。

8、下列说法中,属于法制统一之内容的是()。

A、合宪性原则;

B、下位法服从上位法;

做法律文件之间不应当冲突;

D、地方法之间可以完全不同。

9、下列关于法与法律意识的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必要的积极法律意识是法治的必要条件;

B、法治的发展必然会提高社会成员积极的法律意识;

C、只有具备健全的法制,才有可能培养人们的积极的法律意识;

D、所有法律意识都对法治有益。

三、判断分析题

1、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不能用法律调整。()

理由:

2、法律规范就是法律条文。()

理由:

3、法治与民主无关。()

理由:

4、熟悉法律的人必然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理由:

5、法是衡量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理由:

6、最高司法机关作出司法解释时不能创制法律规范。()

理由:

7、法学只不过是法律条文的解释学。()

理由:

8、中国各政党的党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党法,可以在其中设定诸如“双规”

之类限制党员人身自由等的法律制裁措施。()

理由:

9、自杀是违法行为。()

理由:

四、问答题

1、简述人治和法治的区别。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法律文件形式)。

3、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4、简述法对科学技术的主要作用。

5、法律为什么具有继承性?

6、简述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7、简述我国法律对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

8、简述司法解释的作用。

9、简述法律监督的内容及其重点。

五、实例分析题

1、某公司职工小王在学习刑法时产生了如下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者,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一个人被判处死刑,那么执行死刑的人也是故意杀人者,难道也要被判刑,如果执行死刑的人要被判刑,还有谁会去执行死刑?如果执行死刑的人不被判刑,岂不是有法不依、违法不纠。

请为小王解答上述疑问。

2、张三与李四(两人均是化名)共同供职于我国某建筑工程公司科威特海外工程部,1990年元月某日,两人因琐事发生争执,进而发展到持械殴斗,张三凭着人高马大,用砍刀把李四砍成重伤,李四被送回国内治疗,张三被科威特警方拘留。案发后中国外交、司法机关同科威特外交、司法机关协商后同意张三由科威特司法机关适用科威特刑法定罪量刑。后张三经科威特司法机关审判后被判处有期徒刑14年,被关押在科威特监狱服刑。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十几万军队在坦克大炮掩护下向邻国科威特发动了猛烈的进攻,在狂轰滥炸的过程中,关押张三的监狱被炸的只剩下残垣断壁,所有犯人四散而逃,张三也随其他犯人逃出监狱。此时,我国政府派出民航飞机在约旦接中国公民回国,张三也搭上该航班,安全抵达中国。1990年10月6日,李四在北京城闲逛,发现张三。他秘密跟踪至张三住的旅馆,然后到北京市公安局报案。北京市公安局经过讯问,证明李四所述事实真实,经北京市检察机关批准,将张三依法逮捕。

问:科威特法律对我国公民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我国对犯罪人在国外执行刑事处罚后的情况应如何处理?

3、村民刘某于某夜12点左右到离村子有3公里远的集体所有树林里盗伐树木,同村村民李某深夜回家,途经树林边时听到树林中的伐木声,出于好奇,偷偷走近刘某处,被伐倒的大树当场砸死。刘某在次日看到木头上的血迹,才发现出了人命。

问:刘某伐倒树木砸死人的行为是不是违法行为?为什么?

4、某公安局给某酒店发放了《营业执照》,有记者问该局一副局长:“我国法律规定,营业执照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哪一个法律文件规定,公安部门可以发放营业执照?”该副局长说:“没有法律规定公安部门可以发放营业执照,但也没有法律禁止公安部门发放营业执照”,即该局长认为公安局的作没有违法。

问:“该副局长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六、论述题

1、论法的本质。

2、论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

3、论法的局限性。

4、试论在我国现阶段如何理解和贯彻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法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A;

5、D;

6、C;

7、D;

8、B;

9、C;10、C。

11、D;12、D;13、A;14、C;15、A;16、D;17、A;18、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BD;

3、ABC;

4、ABCD;

5、ABCD;

6、BC;

7、BD;

8、ABC;

9、ABCD。三、判断分析题

1、错误,中国共产党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方针。

2、错误,法律规范要通过法律条文表现,但法律条文并不等于法律规范,有时,几个

条文构成一个规范,并且条文中关于原则、术语、要领的规定并不是法律规范。

3、错误,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基本内容。

4、错误,熟悉法律的人不一定就有积极的法律意识。

6、错误,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创制法律规范。

7、错误,法学的研究对象涉及立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司法的全部法律现象及规律,解释条文只是法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8、错误,未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不具有法律效力。

9、错误,对国家、集体、他人不构成直接危害的自杀行为不构成违法。

四、问答题

1、人治和法治的含义。第一个区别:治理国家主要靠什么?是法律还是道德?人治论者认为国家主要应有道德高尚的圣君、贤人通过道德教化来治理。法治论者则认为主要应由掌握国家政权的人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第二个区别:对人的行为的指引,主要靠一般性的法律规则还是依靠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指引?人治论强调具体规则的指引,而法治论者则强调一般性指引。第三个分歧:在政治制度上应实行民主还是专制?法治论者主张民主共和政体,人治论者主张君主制、君主专制或寡头政治。

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有: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④地方性法规与政府规章;⑤军事法规与军事规章;⑥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⑦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⑧司法解释。

3、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1)有法可依,这是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社会主义国家要求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使需要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的比较合理、符合实际需要的法律规定,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2)有法必依,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3)执法必严,指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要有法律上的依据,并且符合法律规定的程序。

(4)违法必究,指凡是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不允许任何人或组织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4、(1)法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引导、组织和管理的作用。(2)法对科学技术发明创造发挥鼓励作用,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合理使用和推广发挥保证和促进作用。(3)法对科学技术发展发挥保障作用,对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消极后果具有抵制和防范作用。(4)法对国际科技合作发挥推动和协调作用。

5、(1)人类物质生产的历史延续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2)法的相对独立性决定法在发展过程中的延续性和继承性。(3)法作为人类文明成果的共同性决定了法的继承性。(4)法的发展历史事实证实了法的继承性。

6、法律体系是一个国家部门法有机联系共同构成的法的整体。宪法是第一层次部门法,第二层次部门法包括国家法、特别法、立法法、行政法、经济法、民法、刑法、程序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军事法。

7、(1)正确。首先要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其次要定性正确;再次要处理正确,宽严适度。

(2)合法。首先要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判决要依据实体法作出;其次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

(3)及时。首先在正确,合法的前提下,要及时办案,及时结案;其次要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再次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案件,在法定期限内,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办案时间,尽快结案。(4)合理,公正。要求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执法,其审判结果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和发展,满足人民的公正要求。

8、司法解释的基本作用是为司法机关适用法律审理案件提供说明,通过解释活动,弥

补立法的不足。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法律规定不够具体而使理解和执行有困难的问题进行解释,赋予比较概括、原则的规定以具体的内容。2)通过法律解释使法律适应变化了的新的社会情况。3)对适用法律中的疑问进行统一解释。4)对各级各类法院之间应如何依据法律规定相互配合审理案件、确定管辖以及有关操作规范问题进行解释。

9、我国法律监督的内容包括:(1)国家立法机关行使国家立法权和其他职权的行为;(2)国家司法机关依法行使司法权的行为;(3)国家行政机关依法行使国家行政权的行为;(4)共产党依法执政和各民主党派依法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行为;(5)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以及普通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社会生活的行为等法律活动。法律监督的重点是国家司法机关的司法行为和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执法行为。五、实例分析题

1、一个行为人,同时具备某个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对象要件时,其行为才能构成违法行为。侵犯了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才算是具备了违法行为的客体要件,一个人被判处死刑,一旦经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复核核准,其生命权关系不再受法律保护,执行死刑的人依法剥夺死刑犯的生命,没有侵犯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故不是违法行为。

2、张三、李四均为中国公民,但是张三砍伤李四的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领域外的科威特国,根据以属地原则为主,与属人主义、保护主义相结合的原则,在维护我国利益,坚持我国主权的同时,也要尊重科威特国的主权,因为该案件发生在科威特国,因此科威特对发生在本国领域的犯罪案件有刑事管辖权,另外也为了照顾法律适用中的实际可能性,所以我们通过与科威特协商,由科威特行使对该案件的管辖权。但这并非是我们放弃管辖或没有管辖权,因为我国现行刑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第七条)。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本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本法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对于在国外接受过审判,在监狱服过刑的人,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其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体现了法律规定的以人为本的精神。

3、不是违法行为,不具备违法行为的主观要件。

4、错误,对国家机关来说,法律没有授权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六、论述题

1、参考答案要点:法的含义,法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体现;法归根到底决定于当时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法深受当时社会上层建筑的影响。

2、参考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产生的依据,只有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通过国家机关把自己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②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力量源泉;(2)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障;①社会主义法治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体现和保障;②社会主义法治是人民运用国家权力实现自己意志的体现和保障;③社会主义法治是公民民主权利与自由的体现和保障。

3、参考答案要点:要点:法不能调整全部社会关系;法的实施需要各方面要素;成文法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关系;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法对人的思想不能直接发挥作用。(每点2分)

4、依照我国宪法和相关的法律规定,司法机关独立依法行使职权的基本含义是:(1)司法权的专属性。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此项权力。(2)司法权行使的独立性。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独立行使各自的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3)司法权行

使的合法性。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遵循法律规定,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实行这项原则是发扬民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和保证司法机关正常行使职权的需要;是正确适用法律的前提;也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条件。在我国现阶段条件下,要贯彻这一原则应当着重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正确处理司法机关与党组织的关系。①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与党对司法机关的领导是一致的,不能借口司法独立否定党的领导。②党对司法工作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重大方针原则的领导,而不是包办具体司法业务。党应当指导和督促司法机关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第二,在全社会进行有关树立、维护司法机关权威、尊重、服从司法机关决定的教育。由于历史上长期的"人治"传统和建国以来极左思想、无政府主义和法律虚无主义的破坏,司法机关的权威受到严重损害,因此必须在全社会范围内大力加强法治教育,才能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提供广泛的社会基础和思想保障。第三,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必须把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的各项要求和措施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保证其通过制度的规定排除非法干涉,实现审判公正。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I. 选择题 1. 法律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制度化表达,其基本特征包括()。 A. 普遍性 B. 可强制性 C. 反映社会上层利益 D. 适用于所有社会阶层 答案:A、B 2.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主要有()。 A. 同一性 B. 相互依存 C. 相对独立 D. 相互排斥 答案:C 3. 法的生命力来源于()。 A. 立法者的权威 B. 社会公众的接受 C. 法官的判决 D. 律师的辩护 答案:B 4. 法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法的起源 B. 法的性质 C. 法的效力 D. 法的制定 答案:B

5. 法律适用过程中,由于法律的一般性表述和具体案件的差异性, 因此需要()。 A. 法律解释 B. 法律裁判 C. 法律补充 D. 法律条文修改 答案:A II. 简答题 1. 请解释法的正当性原则,并举例说明其运用情况。 答案:法的正当性原则指法律应当符合公正、理性的要求,它是法 的一个重要价值特征。法的正当性原则要求法律不仅要符合道德观念,也要符合理性的实践需要。例如,在刑法中,法律对于某一犯罪行为 规定了刑罚的种类和具体数额,这些法律的规定应当是公平合理、公 正合理的,才能符合法的正当性原则。 2. 解释法律责任的要件,并简要说明其运用情况。 答案:法律责任的要件包括主体、客体和法律关系。主体是指犯罪 行为的实施者或者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是指犯罪行为或违法行为的 客观方面,即行为的对象;法律关系是指主体通过违法行为与客体产 生的相互法律联系。在实际运用中,法律责任的要件需要综合考虑主 体的故意或过失、客体的法律规定以及法律关系的要求,来确定具体 的法律责任。 III. 论述题 请根据法理学的相关理论,对以下观点进行论述:

山东师范大学《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教育期末考试复习题 搜题方法:输入题目题干部分文字,按键盘快捷键Ctrl+F查找题目答案。 一.判断题 1.就法律部门而言,在我国,劳动法是属于行政法的。() 参考答案:错误 2.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政策不能作为法律渊源。() 参考答案:错误 3.权利和义务是对应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参考答案:正确 4.澳大利亚属于大陆法系国家。() 参考答案:错误 5.国际法是中国法的一种渊源。() 参考答案:正确 6.立法是一种永恒的现象。() 参考答案:错误 7.法律渊源就是法律形式。() 参考答案:错误 8.在我国,有效的法律解释只有司法解释。() 参考答案:错误 9.法制和法治都主张法律在社会中具有最高权威。() 参考答案:错误 10.我们没有一部与行政法同名的轴心法律。() 参考答案: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11.(1.5分)法律正义是()。 A.一种高层次伦理规范 B.基本正义 C.一种常见的制度规范 D.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 参考答案:A 12.(1.5分)有选择地借鉴吸收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法律的方法,在法学上一般称为()。 A.法的全球化 B.法的移植 C.法的现代化 D.法的国际化 参考答案:B 13.(1.5分)认为法与正义没有关联的法学流派是()。 A.自然法学 B.功利主义法学 C.分析法学

D.儒学 参考答案:C 14.(1.5分)关于法的溯及力,刑法上,人们通常采用()。 A.从旧兼从轻 B.从新兼从轻 C.从旧兼从重 D.从新兼从重 参考答案:A 15.(1.5分)调整公法关系的法律有()。 A.保险法 B.行政许可法 C.海商法 D.破产法 参考答案:B 16.(1.5分)在法律对人的效力问题上,我国采用的原则是()。 A.属人主义 B.属地主义 C.保护主义 D.以属地主义为主、以属人主义和保护主义为补充 参考答案:D 17.(1.5分)下列选项中,关于法的基本特征的表述有错误的是()。 A.法的适用对象具有普遍性 B.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 C.法的内容只有权利没有义务 D.法是以国家政权意志形式存在的社会规范 参考答案:C 18.(1.5分)首先提出“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的是()。 A.马克思 B.孟德斯鸠 C.亚里士多德 D.恩格斯 参考答案:C 19.(1.5分)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可称为()。 A.法规体系 B.立法体系 C.法律部门 D.法律体系 参考答案:C 20.(1.5分)以下主张属于法的本质问题的是()。 A.法具有国家强制力 B.法具有确定性 C.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D.法是立法机关制定、认可的规范 参考答案:C

法理学》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法理学》2021-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 卷号2094) 1.正确答案:C。法制的稳定和变革并不矛盾,相反它们 是相互依存的,法制的变革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2.正确答案: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而非授权性规范。 3.正确答案:C。该规范是确定性规范,因为它明确规定 了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徕、诱导顾客。 4.正确答案:A。行政法部门属于公法部门群,而非私法 部门群。 5.正确答案:D。该原则有助于克服具体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因为它可以为具体规则提供一个更加灵活的框架。 6.正确答案: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因为它们可以为法官提供一个更加广阔的思路和判断空间。 7.正确答案:B。该处罚属于行政处罚,而非刑事处罚, 因为罚款和拘留都是行政处罚的形式。

A。刑事制裁、B。行政制裁、C。经济制裁、D。民事制裁。 8.一国两制的前提是(C)两种制度。 9.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 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于(B)系统解释。 10.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 行的重复性的调整是(B)规范性调整。 11.社会监督的形式主要有(C)新闻舆论的监督和(D) 社会团体和人民群众的监督。 12.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B)法规清理、(C)法规汇编和(D)法典编纂。 13.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A)法律、(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和(D)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 行条例。 14.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A)正确、(B)合法、(C)及时、(D)合理、公正。 15.我国某省人大常委会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关于该法规的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该条例属于我 国法的正式渊源和(C)该条例的效力高于地方政府规章。

XXX《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XXX《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 2094) XXX《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试 卷号:2094) XXX《法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 1.《民法通则》中的“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信用”原则是( )。 A.公理性原则 B.政策性原则C.专门法律原则 D.自然公正原则 2.“公民”是( )。 A.法律渊源 B.法律规范C.法律原则 D.法律概念 3.《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

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该条文的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该条规定属于命令性规范 B.该条规定属于相对确定性规范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4.关于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律解释不能独立于法律推理,有推理才有解释B.法律推理完全独立于解释,有推理未必需要解释C.司法过程中必须运用推理,也必然涉及到解释 D.法律推理和法律解释都不受人的价值观影响 5.关于法系问题的如下表述,错误的是( )。 A.法系的概念首先是西方法学家提出的 B.法系是从形式特点及历史传统等方面对法制所做的划分C.法的阶级和社会本质不同,便不克不及归属于同一法系D.法系不等同于法令体系和法学体系

6.出租车司机XXX因送一个危重病人就医而闯红灯,受到交警处罚。有人认为,XXX虽然涉嫌违法,但情有可原,不应予以处罚。这种意见的推理方式属于( )。 A.演绎推理 B.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 D.辩证推理 7.XXX窃听其邻居XXX的隐私。公安构造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其罚款400元,拘留5日。这种处罚属于( )。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C.经济制裁 D.民事制裁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主要包括( )基本的法律部门。 A.六个 B.七个C.八个 D.九个 9.关于法律规则的如下理解,错误的是(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 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3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 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20分) 1.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 )。 A. 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2.我国《刑法》规定:“有 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其 中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就是该规范的( )。 A.假定部分 B.处理部分 C.制裁部分 D.后果部分 3.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 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 )。 A.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B.命令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与相对性 规范 D.命令性规范与逻辑性规范 4.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可能发生冲突 B.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关 系密切 C.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方面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 D.法与各阶级的道德在实 践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5.《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 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 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 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 性规范 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6.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A.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 的保障 C.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7.以 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 )。 A.赔偿损失 B.罚款 C.法人登记 D.追缴税款 8.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 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律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 于( )。

烟台大学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单选题 (共40题,总分值80分 ) 1. 徒法不足以自行说的是()(2 分) A. 法律万能 B. 法律可有可无 C. 法律不能自己行走 D. 法律有局限性 2. 一个法律条文()表述一个法律规范(2 分) A. 必须 B. 应当 C. 可能 D. 不可能 3. “法治”一词的概念是指()(2 分) A. 与人治对称 B. 执法者严明 C. 法律和制度 D. 与专制对称 4. 法对人们的行为可以反复适用,这体现了法的什么特征?()(2 分) A. 强制性 B. 国家意志 C. 规范性 D. 普遍性 5. 法律义务是指主体()(2 分) A. 可以自己作出一定行为 B. 可以要求他人作出一定行为 C. 必须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 D. 可以要求他人不作出一定行为 6. 法律解释是()(2 分) A. 对法律制定机关的说明 B. 对法律表现形式的概括 C. 对法律调整对象的表述 D. 对法律内容含义的阐明 7. 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私法”范畴?()(2 分) A. 行政法 B. 人民法院组织法 C. 婚姻家庭法 D. 刑法 8. 关于法律原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2 分) A. 法律原则是法律的最基本要素 B. 法律原则类似于政策,不如法律规范稳定 C. 法律原则不具有适用性 D. 法律原则也有规范性 9. 罚款和没收财产()(2 分)

A. 均属行政制裁 B. 均属刑事制裁 C. 前者属行政制裁,后者属刑事制裁 D. 前者属刑事制裁,后者属行政制裁 10. 划分部门法的主要依据是()(2 分) A. 法律调整的对象和方法 B. 法律调整的效率 C. 法律规范的数量 D. 法律调整的后果 11. 关于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案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有()(2 分) A. 一般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决 B. 其中有的案例属于规范性司法解释的一种 C. 是我国法律渊源之一 D. 从功能上看它是一种造法例 12. 下面关于法的制定的说法正确的是()(2 分) A. 法的制定是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的程序进行的活动 B. 仅包括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不包括修改、废止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C. 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法律规范成为不成文法 D. 通过这种方式创制的主要是习惯、判例 13. 我国宪法规定的有权解释宪法的机关是()(2 分) A. 全国人大 B. 全国人大常委会 C. 国务院 D. 最高人民法院 14. 法律规范的三要素不包括()(2 分) A. 前提条件 B. 行为模式 C. 法律后果 D. 原则规定 15. 我国法律关系的客体不包括()(2 分) A. 自然人 B. 与人身相联系的非物质财富 C. 物 D. 行为 16. 行政执法的特点是()(2 分) A. 一般具有单方面性 B. 具有被动性 C. 不告不理 D. 稳定性 17. 根据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标准,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法?()(2 分) A. 民事诉讼法和刑事诉讼法 B. 宪法和组织法 C. 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 D. 侵权法与公司法 18.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法的规范作用()(2 分) A. 指引功能 B. 评价功能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doc

《法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我国的规范性文件中,表现法律原则时,法律一词一般作() A.狭义解释 B.广义解释 C.中义解释 D.普通解释 2.中国历史上关于法的本质的学说中,接近自然法思想的学派是( ) D.儒家和法家 A.儒家和墨家 B.墨家和道家 C,道家和法家 3.在阶级对立社会中,法的本质属性首先是指() A.法的客观性 B.法的阶级性 C.法的规范性 D.法的强制性 4.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统治阶级意志B.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 5 .法的关系根源于()o A.思想社会关系 B.人与人的关系 C.物质生活关系 D.财产关系 6.在西方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法治的经典性论述即“法治应当优于()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 . 孔子 D.韩非子 7.法制一词的词义在我国历史上,特别是在( )后不断演 变。 A. 1949 年 B. 1982 年 C . 1992 年 D. 1997 年 8.资本主义社会出现法治的时间是( )o A. 17世纪后期 B. 18世纪后期 C . 19世纪初 D. 19世纪末 9.在法与经济的关系中其中与()的关系尤为密切和重要。 A.生产力 B.生产方式 C.经济关系 D.经济体 制 10.法决定于经济基础,是在( A.直接 B,最终意义 )意义上所说的。 C.基础 D.阶级意 义 11.把利益分为多数利益与少数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等的标准是() A.利益存在的不同领域 B.计算角度的不同 C.利益主体不同 D.是否为法律所承认 12•.主张“恶法亦法”的学派是( A.自然法学 B.分析法学 )o C.社会法学 D.政策法学 13.原始社会最基本的社会组织是( A.氏族 B.胞族 )0 C.部落 D.部落联盟 14,法的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阶级冲突激化 B.生产力发展 C.社会分工发展 D.人文因素影响 15.法与国家() A.二者同时产生 B.二者产生没有内在联系 C . 先有国家后有法 D.先有法后有国 家 16.法理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概念出现于(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 . 19世纪初 D. 20世纪初 17.在西方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一种法学思想是( ) A.自然法思想 B.经济分析法学 C . 批判法学 D.分析法学 18.法理学概念从西方传人中国的中转站是( ) A.香港 B.澳门 C . 日本 D.新加坡 19.先秦时期与“法学”近似的知识是()。 A. 律学 B.经学 C.刑名之学 D.儒学 20. 科技法和证据学属于()

最新《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资料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 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 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 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 C、“有配偶而重婚的”; 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A、法律关系的发生; B、法律关系的变更; 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 D、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 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 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 B、应受法律制裁性; C、违法性; 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 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 C、违法行为的客体; 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 B、立法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 A、个别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 A、唯一标准; B、次要原则; C、主要标准; 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 )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 B、德国民法典; C、罗马法; 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 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 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 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应当适用()。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 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13、“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律适用本国法。”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规定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在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 A.民主党派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 C.中国共产党的监督D.法学家的监督 2.关于违法的正确表述是〔〕 A.首先是指思想违法B.必须是以违反法律为前提 C.一般不需要行为人的故意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 A.严格解释B.自由解释 C.历史解释D.逻辑解释 4.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 A.实质推理B.演绎推理 C.归纳推理D.形式推理 5.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 A.历史解释B.体系解释 C.文义解释D.逻辑解释 6.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 A.法律解释的主观说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C.法律解释的主、客观兼容说D.解释学循环理论 7.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 A.法律原则B.法律概念 C.法律标准D.标准性法律文件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标准的总称是指〔〕 A.法律体系B.法律部门 C.法律标准D.法律制度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 A.执法机关B.司法机关 C.合法程序D.合法权力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 A.物质社会关系B.思想社会关系 C.抽象的权利义务关系D.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的是〔〕 A.法律效果B.法律实效 C.法的制定D.法的实施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 A.法的执行不具有主动性和单方性 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C.法的执行不需要依照法定程序 D.法的执行不具有国家强制性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法理学》题库及答案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題2分,共20分) 1.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0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 •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 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3.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 A.类比法律推理 B.归纳法律推理 C.演绎法律推理 D.设证法律推理 5.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 A.字面解释 B.正式解释 C.文义解释 D.法律解释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