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性总结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

姜振东;金粉淑;张立国

【期刊名称】《医药前沿》

【年(卷),期】2012(000)031

【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精神疾病的早期有效识别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162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40例无精神疾病且体检正常的人作为对照组E组。根据精神疾病的不同类型可将实验组患者分为四组:A组为精神分裂症组95例,B组为焦虑症组10例, C组为抑郁症组41例,D组为神经症组16例。取各组患者的静脉血进行心肌酶谱测定,比较测定结果。并在A组患者经治疗3周、5周、7周后,再按照相同的方法进行心肌酶谱测定,再比较测定结果。结果A组各项心肌酶含量高于其他组,而B、C、D组测定的心肌酶含量与E组测得结果相近,A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测得的心肌酶含量明显下降。结论诊断早期精神分裂症时可用心肌酶谱测定的方法,此方法有效准确。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总页数】2页(247-248)

【关键词】回顾性总结;分析;精神疾病;早期有效识别方法

【作者】姜振东;金粉淑;张立国

【作者单位】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武汉430063;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武汉430063;武汉市武昌医院湖北武汉 43006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精神病英文名汇总

阿尔茨海默(Alzheimer)病Mental disorders due to Alzheimer is disease 匹克(Pick)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ick is diseasf 享廷顿(Huntington)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Huntington is disease 帕金森(Parkinson)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arkinson is disease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hepatolenticular degeneration(Wilson is disease) 颅内感染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intracranial infection 急性病毒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acute virus encephalitis 克—雅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Creutzfeldt-Jacob disease 脑炎后综合征Postencephalitic syndrome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hysical diseases 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hysical infection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内脏器官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visceral organdisease 内分泌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endocrine disease 营养代谢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nutritional and metabolic disease 结缔组织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disease of connective tissue 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 染色体异常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chromosomal abnormality 物理因素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physical factors 以上未分类的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Mental disorders due to other diseases,or unspecifide

精神病防治知识

精神病防治知识 1、什么叫精神病? 精神病是一种疾病,犯病时有害因素侵犯的部位是大脑,使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表现为:人的精神生活异常,如思维混乱、情感失常、意志和行为的异常,即为精神病。 2、与精神病发病有关的致病因素? 遗传因素:精神障碍中的几个常见病症,如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癫痫性精神障碍及某些类型的精神发育迟滞等均与遗传有着密切关系;素质因素: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心理素质与躯体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社会心理素质:社会心理包括个体心理与家庭、学校、社会以及每个人所处的社会习俗与文化背景等之间的联系;年龄与性别因素:如精神分裂症好发于青壮年时期,45-50岁的更年期所特有的精神障碍、甚至精神病,癔病一般多见于女性。 3、什么是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患病率为5.69‰,占精神病院人数的60-80%。本病开始发病于青少年阶段,以16-30岁为最多。病因未明。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精神疾患。其临床特点是病人的情感、思维和行为与实现脱节。一般没有意识和智能障碍。 4、精神分裂症有什么表现? 起病常潜隐,开始表现懒散,不修边幅。对各种日常活动失去兴趣,情感淡漠,对外界事物无动于衷,逐渐丧失了与亲人和外界的正常联系。思维贫乏,联想松散,讲话内容杂乱无章,或令人费解。常有各种妄想,无端猜疑别人用各种方式害他(她),配偶对他(她)不忠实,周围的人和事都与他(她)有关连,对他(她)不利。或怀疑自己想的事情别人都知道,被人控制。常有幻觉,以幻听多见,总以为周围的人在议论他(她)。有时由于妄想幻觉支配做出攻击性行为。 5、精神病复发有什么征兆? (1)突然无故睡眠不好。 (2)在无其他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头晕、头疼。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不良反应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发展历史 (一)概念 抗精神病药物(antipsychotic drugs)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发作和其他具有精神病性症状的精神障碍。 (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靶症状 ⒈ 焦虑抑郁; ⒉ 阳性症状 ⒊ 阴性症状; ⒋ 认知症状; ⒌ 攻击敌意。 (三)多巴胺假说 ⒈ 苯丙胺致精神病; ⒉ 溴隐亭致精神病; ⒊ 早期抗精神病药均有 D2,受体拮抗作用; ⒋ 无 EPS(锥体外系反应),无疗效; ⒌ 高效价药物也具有较高的 EPS 发生率。 四)背景 氯丙嗪(1952)问世是精神病药物治疗史上的一次变革,但分裂症治疗仍面临着许多困难,包括疗效不佳(尤其是对阴性症状),药物不良反应(过度镇静、植物神经系统症状、运动障碍等)。 (五)精神病性障碍药物治疗的发展 ⒈ ECT(电抽搐治疗) ⒉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氟奋乃静、甲硫达嗪、洛沙平。 ⒊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利培酮、齐哌西酮、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 二、作用机制、分类、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传统)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主要作用机理为阻断中枢 D2 受体; ⒉ 治疗中可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和催乳素水平升高; ⒊ 高效价:氟哌啶醇; ⒋ 中效价:奋乃静; ⒌ 低效价:氯丙嗪。 (二)(新型)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 ⒈ 5-羟色胺与多巴胺拮抗剂(serotonic dopamine antagonists,SDA),同时拮抗DA 与5-HT 而产生抗精神病药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利培酮(risperidone)、齐拉西酮(ziprasidone)、舍吲哚(sertindole); ⒉ 多受体作用拮抗剂:氯氮平、奥氮平(olanzapine),喹硫平(quetiapine)等; ⒊ 选择性 D2/D3 拮抗剂:阿米舒必利(amisulpride);⒋ 多巴胺受体部分拮抗剂:阿立哌唑(aripiprazloe)。

伪装精神病的识别

伪装精神病的识别 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 2013年5月24日 所谓伪装就是指掩盖事实真相,表现出与实际情况不相符的行为。在司法精神病鉴定工作中,识别被鉴定人是否伪装,还事实真相,维护司法公正,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由于伪装是一种特殊的心理行为,其表现形式极其复杂,又缺乏实验室客观检查支持,所以识别,检测伪装是一项长期而困难的工作,有关伪装的识别技术在实践中逐渐得到了高度重视。一些方法如:二项必选检查,简易精神症状自陈量表评定,测谎仪,简单常识检查,心理测评,生理生化测验等。但是在司法鉴定实践中还是要司法鉴定人综合被鉴定人有无家族史,作案时和作案后情况及诊疗史,临床表现,精神检查,其他医学辅助检查等各方面资料(综合法,是金标准),才能作出相对正确的诊断意见,其主观成分仍然比较突出。在精神检查中,给把鉴定人一些简单指令,如令其张嘴,伸手等,看其执行情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判断其是否伪装,或者判断其是否伪装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这为指令执行检查方法。 符合《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暂行规定》的鉴定条件。使用指令执行检查工具,对被鉴定人进行检查,5项内容。1、让被试者回答自己的姓名(叫什么名字),2、令被试者张嘴伸舌,3、令被试者伸手让检查者摸脉,4、令被试者将检查者述说的一个5位数倒着说出来,5、令被试者用自己的右手小拇指经过脑后摸一下自己的左耳朵。记分5级,0-4分,对指令完全服从0,大部分服从1,部分服

从2,大部分不服从3,完全不服从4.满分20,分数高到低为伪装,部分伪装,无伪装。<7分无伪装,<14分部分伪装,≥14分为伪装。开始指导语是:刚才两个医生询问了你一些情况,现在我再向年了解一些情况。 二项必选检查(刘仁刚版)。有比较不合作,不合作,欠合作为伪装,合作为无伪装。 金标准是ccmd-3诊断无病和诈病标准为原则和依据。1、存在装病的动机和目的(凡是接受司法鉴定都考虑),2异常表现是否符合精神疾病的规律,3、起病、发病、病程、转归、异常表现的变化是否符合精神疾病的特点,4、既往有没有精神疾病史,包括家族史,5、作案过程,目的,动机,是否有精神病理性内容,6、精神检查是否有不合作,做作,夸大,装傻,伪装的情况,7、是否存在明显的因疾病获益的心理行为,8、是否能用原有疾病解释其症状,9、精神检查时的表现是否与其他资料上的内容和其社会功能相符合,10、被检查者是否承认伪装,11、不参照任何其他检查内容,如二项必选检查等,12、其他识别伪装精神病的方法。 主要标准是敏感性,就是金标准确诊为伪装,指令执行检查被诊断伪装的比例。特异性,就是金标准确定为无伪装组,指令执行检查被诊断为无伪装的比例。 伪装是一种有目的的掩盖事实真相,提供不真实信息的行为。伪装不是一个诊断,是一种没有确定诊断标准的行为,伪装是人的一个复杂的认知心理过程,是一个尚未被阐明的高级神经功能。从对周围环境不

如何早期识别精神病

与学校和学生一起成长作者:程方平班主任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体现的能力主要是领导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表达能力、亲和能力等)、教育教学能力和个人魅力。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力的形成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天形成的。班主任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与学校和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所有的班主任都是从年轻、从新手开始的,既便是老班主任也会遇到许多新的学生教育问题。因此,班主任之间的相互学习、相互交流非常重要。不仅新手要向老班主任学习,老班主任也要注意从新班主任那里汲取新鲜的感觉和思想。特别要注意班主任群体和整个学校文化氛围对自己工作的影响,其中的丰富内涵是不可限量的,只要用心观察和思考,必定会有所进步和成长。但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可以学的,一方面教师本人的学科背景、性格性别等因素,都是形成教育教学风格的重要基础,切不可东施效颦,心须要有自主化的改造;另一方面,“有效的”教育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靠年龄、资历、阅历等强势对学生进行“收拾”,只能一时表面有效,难以令学生品服心服。所以,对他人的经验要能判断和选择,不可轻易效法,不能只从教师的角度单向推测。如此,积数年,班主任就能很快地

成长和成熟起来,并能形成适合自己的带班风格,在工作中得心应手。班主任的成长要靠亲身实践,也要靠读书学习,思考和感悟,这两大方面缺一不可。不可否认,班主任成长需要不断学习,除了向真实的工作和生活学习外,理论的学习、书本的学习也非常的重要。特别是结合工作中的困惑和问题学习,不公体会更深,受益也会更长远,能够积累真正有用有效的知识和能力。建设利于班主任成长的环境、土壤,既要靠学校领导的开明管理,也要靠全体教师的共同营造,还要有广大学生的响应和配合。应该说,与朝夕相处的学生在一起,班主任也可以向学生学到比其他教师更多的东西。即便是面对小学生,他们没有被尘世污染的天真、坦诚、想象、热情和朝气,都是能够长久影响班主任心态、情绪、理想、作为的积极动力。从古到今,有思想、有作为、有创新的教育家都知道“教学相长”的价值和作用,而这正是我们今天倡导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学校”“学习型班级”的重要生长点和有力支撑。 班主任的成长需要与学校、教师和学生一起成长,但最主要的还是教师的自我成长,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意识的提升、目标的明确、教育的丰富、内省能力的提高、

(完整版)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大学生常见心理疾病的识别 及心理危机干预 一、大学生常见心理异常的识别 (一)判断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的三原则 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无一明确的界限,正常人在某个时期也会有异常心理活动,精神病人哪怕是最严重时也有正常心理活动。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心理学家为正确地区分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制定了不少测验工具和量表,并应用现代化的仪器去处理数据,使心理测量有了很大进步。但是,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极其复杂,简单的量表测得的结果只能是起参考作用,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异常及异常的程度,主要还靠认真观察。 1、主客观是否相一致。主要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协调性。一个人正常的心理及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应与外界相协调,而不应发生矛盾和冲突,他们的言谈和举止行为,应该受到正常人的理解。比如说,一个同学在班级里唱一支一般化的歌曲,可引起大家的掌声,但如果在一个会议上突然引吭高歌,就会引起人们的惊讶。我们说前者为正常心理,后者为心理异常,因为和外界环境不协调。 2、知、情、意是否相统一。就是观察其心理活动与情感和行为的一致性。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应与受它支配的情感和行为是一致的,人们常说:人逢喜事精神爽,闷来肠愁睡

多;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都说明这种一致性。比如一个同学面带笑容地讲述他的不幸遭遇,我们说他对痛苦的事件缺乏相应的内心体验。知觉、情感、意向不协调,也是一种异常心理。 3、人格是否相对稳定。即观察当事人心理活动的相对稳定性。一个人受遗传素质、家庭教育、环境影响,使他们对现实有个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模式,这就是人的性格特点。它相对稳定,如果一个人几年来一直寡言少语,不明原因突然变得话多而爱交往,给人一种判若两人之感,这就说明心理异常了。 (二)高校常见异常精神障碍的识别 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大多是成长中的一般问题,通过自身的调节、朋友家长及老师的相助,一般都可以顺利度过。但也存在着极少数较严重的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如神经症、人格障碍、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等,这些精神疾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严重阻碍了其成长成才和发展。特别是重性精神疾病,对自身和他人都存在着极大地破坏性,是校园潜在的危险和危机。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认识和学会识别这些精神疾病,做到及早识别,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 1.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念与流行病学 (一)精神分裂症的概念 一种病因复杂的常见精神病,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特征,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通常无意识和智能改变。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病人有慢性化倾向或发展为精神衰退。 (二)概念的分析 1.何谓“分裂” (1)精神活动本身的不协调,表现为统一性和完整性受损(2)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表现为脱离现实 2.诊断的目的就在于寻找这些不协调 (三)概念的衍变 1.早发性痴呆(dementia praecox)(1)Morel(1857):将无外界原因而在青春期发病的精神衰退称为“早发性痴呆”。(2)Kahlbaum(1874):将具有特殊精神障碍并伴有全身肌肉紧张的病例称为“紧张症”。(3)Hecker(1871):将发生于青春期具有荒谬、愚蠢行为的病例称为“青春痴呆”。(4)Kraepelin (1896):认为上述描述并非独立的疾病而是同一疾病的不同类型。多发于青年,最终发展为衰退,称为“早发性痴呆”。 2. 精神分裂症 E. Bleuler(1911):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精神分裂”的概念。因本病的结局并非皆以衰退告终,因此建议命名为“精神分裂症”。 (四)流行病学:患病率 1. 终生患病率(1)比较公认的是10‰左右(1%);(2)我国 1982 年 12 地区调查:5.69‰;(3)我国 1993 年 7 地区调查:6.55‰;(4)美国 1988 年调查:13‰。 (五)流行病学:患病率分布特征 1. 女性高于男性:女性7.7‰、男性 5.4‰; 2.与家庭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3. 与文化水平呈负相关; 4.城市高于农村; 5.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六)流行病学:发病率 1.发病率:确切资料很难得到;0.2‰~0.6‰之间,平均0.3‰。 2. 年龄与发病率:多发于 16~35 岁,即多为青壮年起病。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病因学:遗传因素 1. 双生子研究:单卵双生子比双卵双生子高 4~6 倍。 2.寄养子研究:证实遗传因素的作用大于环境因素。 3.遗传方式研究:精神分裂症可能是一种多基因疾病。 (二)病因学:神经病理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 发表时间:2019-03-08T10:31:13.157Z 来源:《心理医生》2019年第4期作者:刘慧慧陈志恩 [导读] 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 (浙江省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科教科浙江丽水 323000) 【摘要】目的:探讨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的早期评估与干预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比两组患者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结果:发生组SDSS评分、PANSS评分及量子共振检测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严重,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识别意义重大,根据早期评估结果采取针对性措施能有效降低危险行为发生率。 【关键词】精神疾病;危险行为;评估;干预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4-0107-02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到2020年将占到疾病总负担的四分之一以上[1],而精神病患者危险性的评估也一直备受关注,谢斌1994年就指出虽然危险行为的预测准确性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该项领域的研究却是一项意义重大而深远的策略[2]。部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病状态下存在暴力行为,包括冲动伤人和自杀自伤等,达到法律上的伤害程度则称为精神病人肇事肇祸,涉及到患者的社会关系、心理以及社会因素,都有可能是患者发生肇事肇祸的危险因素[3,4]如何科学预测评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危险性并开展针对性管理,是公共精神卫生服务亟待解决的问题[5]。就当前针对精神疾病患者入院的标准而言,是否存在危险行为是强制性入院的唯一标准,因此针对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危险行为做出早期正确评估显得十分重要。本院针对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评价SDSS量表、PANSS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对其的早期评估价值,取得肯定研究结果,下面进行详尽汇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精神疾病患者57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所入选患者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6]中相关标准。其中男性27例,女性30例;年龄11~73岁,平均年龄39.7±4.6岁;病程0.5~11年,平均2.0±0.3年。病种分布情况:精神分裂症45例,双相障碍7例,分裂情感3例,脑器质性精神病2例。本次研究经由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开展,所有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研究方法对5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在院期间是否出现危险行为分为对照组39例(未发生)与发生组18例(发生)。对两组患者临床评估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1.2.2评估方法[7] 采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对患者危险行为进行评估。SDSS量表合计10部分,评分越高代表社会功能缺陷越严重;PANSS量表合计7个级别,评分越高代表病情越严重;量子共振检测仪(重庆天基权量子医学发展研究院,TJQQ-QRS)选取其中攻击性、病态违拗、联想散漫、自知力缺失4项为检测指标,总分>-29分表示病情平稳,总分≤-29分表示危险行为风险性高。 1.3 统计学处理 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处理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SDSS、PANSS、量子共振检测评分情况(分,x-±s) 注:两组间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早期评估 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57例精神病患者中住院期间发生危险行为39例,发生率68.42%,说明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率较高,临床必须引起重视。本次对对照组与发生组采用SDSS量表、PANSS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进行危险行为评估,发现发生组相关数据都明显比对照组严重,说明SDSS量表、PANSS量表及量子共振检测仪用于评估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发生风险具有较好价值。 3.2 精神病患者危险行为的干预 (1)药物干预[8],对精神疾病患者危险行为进行干预意味着其临床症状要得到有效控制,其中药物干预是必不可少的环节。(2)心理干预[9],在接触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科学教育,进行解释性的心理治疗与积极性的心理暗示,让患者增强自信心,对治疗保持积极与配合的态度。(3)认知与行为干预,对患者讲解示范平静情绪的方法与手段,提高其自控能力。(4)康复训练与健康指导[10],指导患者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可以先从家务劳动开始,根据自身爱好做一些事情或工作,转移其病态注意力,向患者发放宣传手册与进行健康指导,让其尊医行为,并对其自身病情加重或者好转表现进行讲解,让其能够通过自身征兆做出简单评估,及时就医。

偏执性精神病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偏执性精神病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述 (一)偏执性精神障碍的概念 ⒈ 意识清晰; ⒉ 有较固定的持续性妄想为主要临床症状; ⒊ 人格保持相对完整; ⒋ 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良好的一组精神疾病; ⒌ 妄想结构较为系统,但内容可能变异很大; ⒍ 少数情况可能伴有幻觉; ⒎ 症状呈迁延性,甚至可能是终身的; ⒏ 较少出现精神衰退; ⒐ 患者不认为自己有病,没有求医意愿。 (二)DSM-5 诊断标准 妄想障碍(297.1) A. 存在 1 个(或多个)妄想,时间持续 1 个月或更长; B. 从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A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A:存在 2 项(或更多)下列症状,每一项症状均在 1 个月中相当显著的一段时间内存在(如经成功治疗,则时间可以更短),至少一项必须是⑴、⑵或者⑶:⑴ 妄想;⑵ 幻觉;⑶ 言语紊乱;⑷ 明显紊乱的或紧张症的行为;⑸ 阴性症状(情绪表达减少或动力缺乏)。 C. 除了受妄想或其结果的影响,功能没有明显损害行为没有明显的离奇或古怪; D. 如果出现躁狂或重性抑郁发作,则这些发作对于妄想的病程而言是短暂的; E. 这种障碍不能归因于某种物质的生理效应或其他躯体疾病,且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来更好的解释。 (三)ICD-10 诊断标准 妄想性障碍(F22.0) 妄想是最突出的或者唯一的临床特征,妄想必须存在至少三个月,必须明确地为病人的个人观念,而非亚文化观念。可间断性地出现抑郁症状甚至完全的抑郁发作,但没有心境障碍时妄想仍持续存在。不应存在脑疾病的证据;没有或偶然才有幻觉;无精神分裂症性症状(被控制妄想、思维被广播)的病史。 二、偏执性精神障碍的表现与鉴别 (一)偏执性精神障碍的分类 ⒈ 偏执性精神障碍究竟包括哪些疾病,目前仍无共识, ⒉ 将以较为公认的观点,讨论三种疾病: ⑴ 偏执狂;⑵ 偏执状态;⑶ 急性妄想发作。 (二)偏执狂 ⒈ 临床表现⑴ 日常活动无异常;⑵ 可显露奇怪、多疑、偏执或敌意;⑶ 主要症状为缓慢发展的系统妄想;⑷ 人格保持较完整;⑸ 若不涉及妄想内容,患者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 ⒉ 诉讼狂⑴ 患者坚持认为自己受到了威胁和迫害,名誉被玷污,权力被侵犯; ⑵ 因得不到公正的解决,而诉诸法庭;⑶ 威胁和迫害可能来自某个人,也可能是某个组织;⑷ 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的信念愈来愈坚定,情节趋于复杂;⑸

如何识别精神障碍(课件)

如何识别精神障碍 彭智勇 精神障碍又叫“精神病”,在非专业人士看来,精神病是一组十分怪异的疾病。我们生活当中说谁是“神经病”,就是暗指“精神病”,而不是指“神经病”或“神经症”。从身心医学上分类,至少有3个关于“神经”和“精神”的概念需要澄清: 第一个概念是“神经病”,临床上指大脑神经系统的生理疾病,它既包括神经内科疾病,如脑溢血、脑梗塞,也包括神经外科疾病,如脑肿瘤。 第二个概念是“神经症”,临床上指一类由心理因素导致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俗称“神经官能症”,包括焦虑神经症、癔症神经症(分离型、转换型)、强迫神经症、疑病神经症、恐惧神经症、抑郁神经症、神经衰弱、创伤后应激障碍等等。神经症的临床分类标准常在变化,因心理学流派和治疗体系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神经症与心理、性格、情感、经历等方面的“创伤因素”直接相关,但一般没有器质或生理方面的病理原因,属于典型的心理疾病。 第三个概念是“精神病”,临床上指一类有器质性损伤或病变的,或者有遗传和家族病史的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偏执性精神病、癫痫等等。精神病的发病率虽然低于神经症,但其类别众多,较为复杂,主要依据症状表现进行分类。 心理学将人的精神(心理)活动划分为认知过程、思维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行为过程,精神病在这些方面存在一系列区别于其他疾病的典型症状: 1、认知过程障碍:即感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 ——感觉障碍。可能表现为: ①躯体感异常(躯体或内脏器官的流动、游走、虫爬感等); ②错觉(恐怖对象、谵妄状态等); ③幻觉(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幻内脏觉、主观幻象、思维转化成像、思维转化成声及知觉综合障碍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正常人只是在某些特定的情形下(如催眠、睡眠态)才可能出现上述感觉歪曲,但是,精神病患者往往在清醒的时候出现这些感觉障碍。 ——注意障碍。可能表现为: ①注意增强,对微小细节都保持高度注意和警惕; ②注意涣散,主动注意明显减少,注意力不能够持久集中于某一事物上,注意力涣散或易分散; ③注意减退,常常需要强刺激才能唤起注意力; ④注意转移,注意力随环境而被牵动和变化,话题和活动内容不断变动。 ——记忆障碍。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识记、保存和再现三个阶段,按时间分为瞬时记忆、近期记忆和远期记忆。精神病患者的记忆障碍主要表现为: ①遗忘,以往的人生经验部分或全部的不能再现,出现病理性记忆丧失,可表现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时期内的经历不能回记; ②记忆错误,回忆再现的事情不真实甚至完全“莫须有”,但当事人对错误记忆的内容却深信不疑; ③虚构,患者以想像的、未曾经历过的事件来填补自身记忆的缺损,并信以为真;

精神病试题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 地区:姓名:总分100分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50分) 1、对应管理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每年至少随访次,每次随访应对患者进行。 2、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主要包括6种,分别是、、、 、、。 3、病情稳定患者,若无其他异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执行上级医院制定的治疗方案,个月时随访。 4、根据患者的、是否消失、是否完全恢复,是否恢复,以及患者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干预。 5、在患者病情许可的情况下,征得监护人与患者本人同意后,每年进行1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内容包括、、、、、、。 6、《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规范》中开展管理服务的对象为辖区常住居民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 7、病情基本稳定患者,分别采取在规定剂量范围内调整现用药物剂量和查找原因对症治疗的措施,时随访。若处理后病情趋于稳定者,可维持目前治疗方案,时随访;未达到稳定者,应聘请精神专科医师进行技术指导,时随访。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重性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分级中1级为( ) A、口头威胁、喊叫,但没有打砸行为 B、有打砸行为,局限在家里,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止

C、明显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D、持续打砸行为,不分场合,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 2、重性精神疾病是指()为代表的精神病 A、抑郁症 B、躁狂症 C、精神分裂症 D、嗜睡症 3、发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危险性评估在3级以上时() A、继续观察,随访即可,不需要精神科医师会诊 B、继续观察,随访,必要时请精神科医师会诊 C、继续观察,随访即可,不需要向个案管理组组长报告 D、对症处理后立即转诊到上级医院 4、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稳定描述错误的是() A、精神症状基本消失 B、自知力基本恢复 C、社会功能处于较差状态 D、躯体疾病稳定 5、对自知力完全描述错误的是() A、患者精神症状消失 B、真正认识到自己有病 C、能透彻认识到那些是病态表现 D、认为不需要治疗 6、防止精神分裂症病情复发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病情稳定可以不定期复查 B、坚持维持治疗 C、识别复发先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