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路线

数学学习路线
数学学习路线

数学学习路线

大学数学基础课是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三门。

数学分析(或叫做高等数学,微积分)经典名著太多了,比如菲赫金哥尔茨的《微积分学教程》,柯朗的《微积分和数学分析引论》,卓里奇的《数学分析》,还有美国教材《托马斯微积分》,都是好书,不过这些都是惶惶巨著,需要下大功夫研读,如果想从很浅的基础开始看,可以看《普林斯顿微积分读本》。所有这些都比国内教材(比如同济的)好很多很多。如果英语基础好的话直接看英文版的,否则看中文的也行。

高等代数(或者叫做线性代数),可以看David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895606.html,y的《线性代数及其应用》,这本书入门级别,但是质量很高,掌握之后可以看《线性代数应该这样学》,看完线性代数后还觉得不过瘾,可以看高等代数,或者矩阵分析,矩阵理论等等教材,有了线性代数的基础,就有了免疫力,不至于被国内的枯燥教材弄恶心了。

概率论,看国外的最好

这三门学完后,就可以进阶了,首先是在这三门的基础上进阶,数学分析进阶可以看实变函数方面的书,比如《陶哲轩实分析》,不过这本书偏重数学分析的内容,算是对数学分析的深化理解。高等代数进阶刚才说过了,可以看矩阵分析方面的书。多个方向同时进阶可以看咱们华罗庚的《高等数学引论》。

数学的主要几个分支大概是:代数,几何,分析,概率,离散,计算,当然分类不是唯一的。进阶结束之后就可以向着这些方向进发了:

代数方面的,可以看Artin的《代数》,算是入门书,看完之后就可以看代数里的各个方向的著作,比如数论,群论,环,域,拓扑等等。这些方面也是经典著作云集,以国外的为主。

几何方面的,其实几何与代数到了最后好像要统一了。可以先看解析几何入门,然后进入微分几何,黎曼几何,流形,射影几何,画法几何,双曲几何等等。几何与代数统一叙述的著作,可以看代数拓扑,代数几何,代数曲线,同调论方面的书。

数学中最大的一个分支应该是分析吧,它主要包括:实分析,复分析,泛函分析,调和分析,向量分析,张量分析,场论,函数论,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积分方程,积分变换,变分法,特殊函数等等。分析这方面相比代数之类的方向来说,更加偏应用一些。这些方面好书实在太多了,首先就是stein的四部曲:《傅里叶分析》,《实分析》,《复分析》,《泛函分析》。这四部书不厚,但是内容多,不过只要懂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就可以学习了。

复分析还可以看拉夫连季耶夫的《复变函数论方法》,以及一本超级好书:《复分析:可视化方法》,前者讲复分析的方法(主要是共形映射)在各个物理,经济等学科里的应用方法,后者主要是把复变函数的抽象思想用非常美的图形表现出来,而且很深刻。

函数论方面可以看法兰西数学系列(蓝色封皮的)一些书,以及国内的两本:路见可的《解析函数边值问题教程》,闻国椿的《共形映射与边值问题》,函数论常常和奇异积分方程相联系,这方面有经典巨著:穆斯海里什维利的《奇异积分方程》

实分析常常和泛函分析相联系,可以看国内夏道行的《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以及俄罗斯柯尔莫戈洛夫的《函数论与泛函分析初步》,美国Rudin的《泛函分析》等等。

学完实分析与复分析之后就可以看调和分析方面的书了,先推荐一本,stein的超级名著:《调和分析》,很厚,牛人stein的专业就是搞调和分析方面的,细细品味吧。

向量分析,张量分析,场论,其实这三个学科说是分析也是分析,说是几何也是几何,他们和微分几何有着很多联系,可以先看点入门的,比如国内的两本,一本工程数学类的绿色封皮的《矢量分析与场论》,一本白色封皮的《向量分析与场论》,都很薄,不过可以同时看美国Matthews的《向量微积分》,这本书也不厚,但是它后面的内容会过渡到指标和张量,便于进入张量的学习。张量分析方面可以看国内黄克智的《张量分析》,绝对是好书,作者留学俄罗斯,数学推导功底深不可测,所以学习该书也需要亲自动手推导,不过讲的还是比较清楚的。如果还觉得不够,可以看国外的《张量几何》,谁写的名字我忘了。张量本来就是和微分几何一道由黎曼一手发展的,所以到了最后会偏向几何了。

方程类的(常微分,偏微分,积分),前面两者好书太多了,常微分的可以入门可以看俄罗斯庞特里亚金的《常微分方程》,以及钱伟长的《微分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国内的在这方面写得还行。然后进阶的可以看美国人写的教材,一般

都会过度到微分流形。偏微分方程,美国人写的好书很多,就不说了。物理里面的《数学物理方法》,《数学物理方程》之类的书也会涉及偏微分方程的内容。微分方程的求解常常引出特殊函数,这方面可以看一本我们伟大的先进的文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上唯一拿得出手的一本数学书:王竹溪的《特殊函数概论》,不过这本书虽说是概论,但内容很多,而且习题超难,据说王竹溪说过“我从来不查积分表”,不知道真的假的。如果觉得该书太难,那么可以看刘适式,刘适达两人合著的《特殊函数》。积分方程与泛函分析联系紧密,主要分为两类,奇异积分方程与非奇异的,前者在函数论方面已经说过,后者入门的可以看沈以淡的《积分方程》,李星的《积分方程》,魏培君的《积分方程及其数值方法》,进阶的可以看陈传璋的《积分方程论及其应用》。路见可的《积分方程论》,不过积分方程搞得好的还是前苏联的,所以可以看看维库阿等人的书。

积分变换属于比较小的分支,但是应用却及其广泛,可以看复变函数,积分方程方面的书,里面一般会介绍傅里叶变换,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汉克尔变换,梅林变换,离散傅里叶变换,快速傅里叶变换,小波变换等等。小波变换一般在小波分析方面的书里有详细介绍,小波分析主要是法国数学家发展起来的,很复杂啊。

三大分支介绍完了,再介绍一点别的分支。

概率论的书看完之后,可以看随机过程,统计学等等后续的书。

离散数学主要在计算机相关专业应用较多,主要包括集合论,数理逻辑,关系代数,逻辑代数,图论等等,每一门都是一个方向,有很多书。

计算数学又叫做数值分析,主要是讲插值,逼近,拟合,矩阵计算,线性方程组求解,非线性方程求根,数值积分,数值微分,广义最小二乘等等,随便看哪本书都可以,重在编程计算。

我也是初学数学,希望可以帮到你

历年中考真题分类汇编(数学)

第一篇基础知识梳理 第一章数与式 §1.1实数 A组2015年全国中考题组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湖州,1,3分)-5的绝对值是() A.-5 B.5 C.-1 5 D. 1 5 解析∵|-5|=5,∴-5的绝对值是5,故选B. 答案 B 2.(2015·浙江嘉兴,1,4分)计算2-3的结果为() A.-1 B.-2 C.1 D.2 解析2-3=-1,故选A. 答案 A 3.(2015·浙江绍兴,1,4分)计算(-1)×3的结果是() A.-3 B.-2 C.2 D.3 解析(-1)×3=-3,故选A. 答案 A 4.(2015·浙江湖州,3,3分)4的算术平方根是() A.±2 B.2 C.-2 D. 2 解析∵4的算术平方根是2,故选B. 答案 B 5.(2015·浙江宁波,3,4分)2015年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收入将超过6万亿元,其中6万亿元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A.0.6×1013元B.60×1011元 C.6×1012元D.6×1013元 解析6万亿=60 000×100 000 000=6×104×108=6×1012,故选C.答案 C 6.(2015·江苏南京,5,2分)估计5-1 2介于() A.0.4与0.5之间B.0.5与0.6之间C.0.6与0.7之间D.0.7与0.8之间解析∵5≈2.236,∴5-1≈1.236, ∴5-1 2≈0.618,∴ 5-1 2介于0.6与0.7之间. 答案 C 7.(2015·浙江杭州,2,3分)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23+26=29B.23-26=2-3 C.26×23=29D.26÷23=22 解析只有“同底数的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故选C. 答案 C 8.★(2015·浙江杭州,6,3分)若k<90<k+1(k是整数),则k=() A.6 B.7 C.8 D.9 解析∵81<90<100,∴9<90<100.∴k=9. 答案 D 9.(2015·浙江金华,6,3分)如图,数轴上的A,B,C,D四点中,与表示数-3的点最接近的是 () A.点A B.点B C.点C D.点D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欣资料讲解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 欣

作者:周欣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传时间:2013-09-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侧重于数和形,这是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下面是对数学认知领域三条目标的解读。 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第一条目标尽管与数学内容有关,如涉及了形状和模式,但它最后落实在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上。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数学内容本身,但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数学内容的同时,开始关注数学学习中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学前和中小学的数学标准分为内容标准和过程性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标准提出了

儿童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过程性标准则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数学的表征。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标准的提出反映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局限于数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能促进综合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正是这样的学习才能保证儿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1.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这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让儿童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是和许多具体的情景相连的,但他们最初在不同的情景中并不会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整合。如儿童学会数数以后并不能马上就运用数数的方法去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或理解数数与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还包括儿童的感性经验和正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2.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 第一条目标期望儿童能发现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以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解决问题”是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之一,也是一种综合性能力。它需要儿童在实际的问题情景和已有的数学知识经验之间建立联系。 3.强调感性经验和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策略

提高数学认知能力策略 1、着眼于学生的自我计划,明确学习目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弄清要学什么,然后制订计划,思考如何去学。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复习了长方形面积计算,然后引入课题。接着,教师提问:“这节课中,你想学什么?”让学生说一说。有学生说:“我想知道三角形面积是怎么计算的?”有学生说:“我想知道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的?” ...... 学生能够提出问题,表明他们对学习任务有了自我意识,产生想了解的渴望。在此基础上激励学生:“你们有信心去解决这些问题吗?你能不能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你想怎么去解决?”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制订好计划,为下一步的学习作好准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初步培养其认知能力。 2、命题背景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启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儿童的数学认知的起点是他们的生活常识,根据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时要注意教学命题背景的生活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首先是学习需求和学习情感的主人,然后才是掌握知识的主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科学、有效地创造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熟悉的数学生活情景中愉快地探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规律。 如:一年级下册“生活中的数”单元采用的情景图就是学生所熟知的“数铅笔”;第六单元“购物”呈现给学生的是文具商店货架;三年级“对称、平移和旋转”单元则出示了许多美丽的剪纸……,教学情景图的作用体现在数学知识生活化,创设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觉到在课堂上学习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数学问题一样。不知不觉中由内在兴奋转化为外在兴奋,将参与欲望外化为参与教学活动的行为。 在教师教学手段采用上也要关注生活化。如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起始课时有位老师是这样处理的: 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教师举起粉笔盒)它的表面在哪里?你能指一指吗?师生共同指出粉笔盒的6个面。书本封面呢?你感觉到它们有大小吗?请你摸一摸课桌上物体的表面,(四人小组准备橘子,树叶,文具盒等)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比较说一说哪个物体的表面大,哪个物体的表面小。 (学生汇报)

中班数学活动《小小测量员》.doc

中班数学活动《小小测量员》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抛物型方程的计算方法

分类号:O241.82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一类抛物型方程的计算方法 作者单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作者姓名 专业班级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创新2班 指导教师 论文完成时间二〇一五年四月

一类抛物型方程的数值计算方法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创新2班) 指导教师 摘要: 抛物型方程数值求解常用方法有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等。差分方法是一种对方程直接进行离散化后得到的差分计算格式,有限元方法是基于抛物型方程的变分形式给出的数值计算格式.本文首先给出抛物型方程的差分计算方法,并分析了相应差分格式的收敛性、稳定性等基本理论问题.然后,给出抛物型方程的有限元计算方法及理论分析. 关键词:差分方法,有限元方法,收敛性,稳定性 Numerical computation methods for a parabolic equation Yan qian (Class 2, Grade 2011,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Advisor: Nie hua Abstract: The common methods to solve parabolic equations include differential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etc. The main idea of differential method is to construct differential schemes by discretizing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irectly. Finite element scheme is based on the variational method of parabolic equations. In this article, we give some differential schemes for a parabolic equation and analyze their convergence and stability. Moreover,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the corresponding theoretical analysis for parabolic equation are established. Key words: differential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convergence, stability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教案】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 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 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 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 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中班数学活动《测量》 活动目标: 1.学习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识别物体的长、宽、高。 2.激发幼儿进行测量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1只空纸盒、1把自制多用尺(见图7—12)。图7—12自制多用尺 活动过程: 1.教师介绍 (1)教师以空纸盒、桌子、教室为直观演示教具,让幼儿分别感知它们的长、宽、高。 (2)用什么方法能知道它们的长、宽、高? 在幼儿议论后教师归纳:用测量的方法。 目测法:用自己的眼睛看,可大致比较,但不精确。 测量法:用尺子来量一量。 幼儿人手一把多用尺,教师提醒幼儿数一下,多用尺上有几个小格子,幼儿数后发现多用尺由10个彩色小方格组成:红一黄一蓝一绿一橙五色相间。教师再提示幼儿,这把多用尺可用来量物体的长、宽、高。 2.演示 (1)教师用钢卷尺或木尺量桌子的长、宽、高。 (2)个别幼儿用多用尺量空纸盒的长、宽、高,说出长、宽、高分别是几个小方格。 3.操作 (1)幼儿用各自的多用尺测量空纸盒,分别量出空纸盒的长、宽、高各是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2)幼儿合作用多用尺测量小桌子,量小桌子的长、宽、高是几尺(10个小格为1尺)或几尺零几个小方格,并记录在纸上。 (3)幼儿尝试进行自然测量,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活动建议: 1.启发幼儿在使用多用尺测量时,可以1个小方格作单位,也可以1尺作单位(10个小方格为1尺)。量同样长的物体,单位小,测量的数大;单位大,测量的数小。例如,空纸盒的长可以说是2尺长,也可以说是20个小方格长。 2.可再让幼儿想想,除了用多用尺测量外,还可以用什么作为度量工具?(小棍、绳子、筷子、脚步、手等)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幼儿教育:________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第 2 页共 6 页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青蛙过河》【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十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按照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并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第 3 页共 6 页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转变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教师要走出演讲者的角色,成为全体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激励者、引导者、协调者和合作者。 总体说来,两堂课都很真实,实在,课件从制作到应用都能很好地服务于教学,发挥着抽象问题具体化,突破难点的作用,教态大方,语言流畅,板书工整,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用各自的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思想方法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 具体说来,两堂课又各有特色。*老师的课:(1)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如动手画一画环节让学生绘画测量得结论。(2)注重及时总结梳理知识,本堂课共总结了3次,这样能让学生易清楚记忆众多定理。(3)注重学生推理能力的培养,如应用2题用两种不同形式表达,体现了由合情推理向有条理推理的转化。(4)注重分层指导和分层作业。(5)缺憾是缺乏一道有难度的题,若把选做作业移到前面则更好。*老师的课:(1)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如实行加分制。(2)注重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如开头的文字题学生列完式后问学生是由哪句话可得。(3)注重好习惯的培养,如做笔记的习惯,回答问题过程严谨叙述的习惯,一题多解的习惯。(4)抓住难点和疑点仔细剖析,如增长率的意义。(5)课堂气氛轻松愉快,得益于教师语言风趣幽默,体现出老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很强。(6)所选例题习题有梯度。 点点建议,有以下几点: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不仅要生动更应该准确精炼。 这节课教师在学生通过12人的排队总结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后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用什么规律方法排又不容易犯错误?”。接着让学生讨论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学生感到很模糊,不知怎么回答,在此也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关键是教师的语言不够精炼,在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非常地注意这个问题,以免学生走进一个误区。 2、教学过程应该层层递进,不应该重复倒置。 教师在学生总结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后又问学生用什么规律方法排又不容易犯错误?这使学生又回到了刚才的问题。我觉得如果老师在学生总结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后立即追问:按照刚才的结论你能很快说出48人应该怎么样排吗?这样既让学生利用了刚才的规律来解决问题又调动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教学重难点没有很好的突破。 整节课学生先是活动,后通过讨论得出每行人数、行数和总人数之间的关系,但老师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结论来解决以下的问题,在以下的解决48人应该怎么样排队时不是让学生利用已得出的结论解决问题而是更多地让学生计算探索,因此也浪费了一定的时间,使到后面的教学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学生的也未能形成本节课所要求的知识体系。 1 / 1

数字励志公式

数字励志公式:1.01的365次方 【更新时间:2014-02-02 | 字体:大中小】 [导读]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 > 11.01=1+0.01,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1的365次方=11是指原地踏步,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 1.01的365次方=37.78343433289 > 1 1.01=1+0.01,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以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大于“1”。 1的365次方=1 1是指原地踏步,一年以后你还是原地踏步,还是那个“1”。 0.99的365次方= 0.02551796445229 <1 0.99=1-0.01,也就是说你每天退步一点点,你将在一年以后,远远小于“1”,远远被人抛在后面,将会是“1”事无成。

与时俱进,不进则退。请警惕,每天只比你努力一点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太远。 故事虽小,但寓意很大,一起分享互相激励吧! 数字励志公式据说源于日本某小学贴的一张海报,目的是让孩子们懂得努力。 2013年1月,网友在微博及微信中转载了这个数学公式,并做出了励志解释,引起了中国年轻人的共鸣。1、等差数列小故事:

高斯是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被誉为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之一,和阿基米德、牛顿并列,同享盛名。 高斯1777年4月30日生于不伦瑞克的一个工匠家庭,1855年2月23日卒于格丁根。幼时家境贫困,但聪敏异常,受一贵族资助才进学校受教育。1795~1798年在格丁根大学学习1798年转入黑尔姆施泰特大学,翌年因证明代数基本定理获博士学位。从1807年起担任格丁根大学教授兼格丁根天文台台长直至逝世。 高斯7岁那年,父亲送他进了耶卡捷林宁国民小学,读书不久,高斯在数学上就显露出了常人难以比较的天赋,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是高斯十岁那年,教师彪特耐尔布置了一道很繁杂的计算题,要求学生把1到 100的所有整数加起来,教师刚叙述完题目,高斯即刻把写着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彪特耐尔起初并不在意这一举动,心想这个小家伙又在捣乱,但当他发现全班唯一正确的答案属于高斯时,才大吃一惊。而更使人吃惊的是高斯的算法,他发现:第一个数加最后一个数是101,第二个数加倒数第二个数的和也是101,……共有50对这样的数,用101乘以50得到5050。这种算法是教师未曾教过的计算等级数的方法,高斯的才华使彪特耐尔十分激动,下课后特地向校长汇报,并声称自己已经没有什么可教高斯的了。 2、等比数列小故事: 根据历史传说记载,国际象棋起源于古印度,至今见诸于文献最早的记录是在萨珊王朝时期用波斯文写的.据说,有位印度教宗师见国

幼儿园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模板范文

幼儿园中班数学《自然测量》教案模板范文.docx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以结果就不一样。

高等数学公式题大全

高等数学公式 导数公式: 基本积分表: 三角函数的有理式积分: 222 2 12211cos 12sin u du dx x tg u u u x u u x +==+-=+= , , , 参考资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0895606.html, a x x a a a ctgx x x tgx x x x ctgx x tgx a x x ln 1)(log ln )(csc )(csc sec )(sec csc )(sec )(2 2 = '='?-='?='-='='2 2 22 11)(11)(11)(arccos 11)(arcsin x arcctgx x arctgx x x x x +- ='+= '--='-='? ?????????+±+ =±+=+=+= +-=?+=?+-== +==C a x x a x dx C shx chxdx C chx shxdx C a a dx a C x ctgxdx x C x dx tgx x C ctgx xdx x dx C tgx xdx x dx x x )ln(ln csc csc sec sec csc sin sec cos 2 2 2 2 2 2 2 2 C a x x a dx C x a x a a x a dx C a x a x a a x dx C a x arctg a x a dx C ctgx x xdx C tgx x xdx C x ctgxdx C x tgxdx +=-+-+= -++-=-+=++-=++=+=+-=? ???????arcsin ln 21ln 21 1csc ln csc sec ln sec sin ln cos ln 2 2 2 22 22 2 ? ????++ -= -+-+--=-+++++=+-= == -C a x a x a x dx x a C a x x a a x x dx a x C a x x a a x x dx a x I n n xdx xdx I n n n n arcsin 2 2 ln 2 2)ln(2 21cos sin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0π π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量一量 一、活动目标: 1、乐于参加测量活动,感受动手操作的快乐。 2、知道记录测量结果。 3、学习用自然物测量图形的边长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学会用自然物测量物体的边长。 2、活动难点: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三、活动准备: 1、幼儿认识正方形,对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2、若干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和小长方形。 3、幼儿没人一张记录表。 四、活动过程: 1、出示正方形卡片导入。 (1)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图形宝宝,你们看看它是谁?(正方形) 正方形有几条边?(四条) 四条边一样长吗?你怎么知道的?(看的) (2)用眼睛看也可以,但是不够准确。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边的准确一点的长度呢?(尺子量) 2、教师示范操作方法,提出操作要求。 (1)师:是的,我们可以有很多方法进行测量,今

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小帮手,你们看看是谁?(长方形)它也可以量正方形的边长。 (2)师:如果我们要测量这条边的长度应该从哪里开始测量呢?到哪里结束呢?(幼儿举手回答) 师:用小长方形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对齐)嗯,第二个小长方形的头要和第一个小长方形的尾巴接在一起,一个接着一个,一直到正方形边的另一头。 (3)师:每个边量的结果应记录在对应的格子里,用了几个小长方形就画几个圈。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将一条边完整的量出来。 (2)把长方形一个接着以首尾相接,再数数用了几个长方形,然后记录下结果(画圈)。 4、交流、评价幼儿的记录结果。 师:有哪位小朋友愿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请幼儿上台发言)师:你们的发现都是这样吗? 5、教师及时小结及延伸。 师:原来正方形的边是一样长的。小朋友知道刚才 的测量方法还可以用来测量什么呢?(幼儿举手回到)好,小朋友回家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去量一量物体。

励志人生感悟-每天进步一点点

[标签:标题] 篇一:励志感悟每天进步一点点 励志感悟:《每天进步一点点》读后感 每天进步一点点,会让我们每天都充满信心。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进步一点点,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点,似滴水穿石,那么今天与昨天就有了大不同。在平静和从容中,只要我们默默地努力,不虚度每一天,不妄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无数个这样的“一点点”累计起来,将会是极为辉煌的胜利。成功就是简单的事情得重复着去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简单的,之所以有人不成功,不是他做不到,而是他不愿意坚持,不愿意做一些简单重复枯燥的事情。因为越简单,越容易的事情,人们也越容易不去做它。人与人之间没有聪明与笨之说,只有坚持与不坚持,一个人,如果每天都能坚持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试想,有什么能阻挡得了他最终达到成功? 有一天,朋友送了我一本书,书名很特别—《每天进步一点点》,很朴实的名字,不像现在那些“速成”、“大全”、“经典”、(励志文章网)“绝技”之类的畅销书。这是一本浓缩人生精华的书,也是一本饱含浓厚母爱的书,更是一本对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寄予殷切希望的书,一个艰难的下岗工人,一个贫苦的单亲妈妈,一个负笈东欧学习钢琴的16岁孩子的普通母亲,为了远离身边的孩子不误前程自强自立,不被花花世界销蚀斗志,在含辛茹苦的打工之余,在以出 卖自己劳动力所换来的阅读各种报刊的机会里,采英撷华,周复一周,年复一年的给孩子准时邮寄“每周一信”,这些写有“母亲心语”的精神 食量,滋养着孩子在异国他乡慢慢长大,几年过去了,昔日的中学生成了“来自中国的钢琴天才”,成了被中国使馆誉为“最优秀的中国留学生”… 这本书主要突出了下列七点:第一,不怕吃苦,要经受住各种磨难的考验:第二,踏实肯干,并且要干别人不愿干的事,干别人没想到干的事:第三,勇于面对新的环境,善于交际、沟通,学会化陌生为熟悉,化敌为友;第四,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因为人脉资源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它有时甚至比能力更为重要;第五,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打好手中的牌;第六,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放过任何一个稍纵即逝的机遇;第七,全副精力经营自己的事业,经营自己人生,为自己打造人生品牌. 篇二:励志公式每天进步一点点 数学励志公式:每天进步一点点 勤学如初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数学公式1.01的365次方等于37.8, 0.99的365次方等于0.03。 这个公式被网友解读为:“每天进步一点点,屌丝一年变富帅;每天退步一点点,富美一年变挫矮。” “365次方代表一年的365天, 1代表每一天的努力, 1.01表示每天多做0.1, 0.99代表每天少做0.1, 你看差别太大了,365天后,一个增长到了37.8,一个减少到0.03!”近日,这条微博引来了许多网友的围观,大家纷纷感叹:这就相当于人生的路程,每天多做一点点,积少成多,就会带来巨大的飞跃。 对于这个数学公式,还有网友举一反三: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小小测量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小小测量员》 活动目标: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 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 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 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 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 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 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欣

作者:周欣??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传时间:2013-09-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侧重于数和形,这是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下面是对数学认知领域三条目标的解读。 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第一条目标尽管与数学内容有关,如涉及了形状和模式,但它最后落实在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上。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人们关注

较多的是数学内容本身,但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数学内容的同时,开始关注数学学习中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学前和中小学的数学标准分为内容标准和过程性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标准提出了儿童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过程性标准则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数学的表征。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标准的提出反映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局限于数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能促进综合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正是这样的学习才能保证儿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1.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这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让儿童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是和许多具体的情景相连的,但他们最初在不同的情景中并不会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整合。如儿童学会数数以后并不能马上就运用数数的方法去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或理解数数与加减运算之间的关系。这种联系还包括儿童的感性经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小鱼的长度-【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数学活动(自然测量):小鱼的长度-【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能用回形针、吸管、雪花片测量小鱼的长度,尝试记录测量结果。 2、了解物体的长短是相对的。 【活动准备】 课件、回形针、吸管、雪花片若干、卡片鱼、记录单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图,引发幼儿测量的兴趣。 (1)出示课件。 师:夏天的池塘真热闹呀,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今天池塘里举行运动会,青蛙、大白鹅、小乌龟都来了,我们小朋友就做鱼宝宝也去参加吧!大家想请我们小鱼作裁判,愿意吗? 2、探索测量工具、测量方法。 (1)比赛开始前,先量一量鱼宝宝有多长吧! (2)你准备用什么来测量?从哪儿开始量? (活动实录:幼儿一:我想用铅笔。 幼儿二:我想用回形针 幼儿三:我想用牙签。 幼儿四:用吸管。从鱼头开始量……) (评析:孩子们都能想到用自然物来测量,可能看到老师为他们准备的操作材料才想到说的,但这并不影响活动效果,孩子们的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3、幼儿操作 (活动实录:幼儿一:把回形针一个搭一个连在一起量。 幼儿二:量鱼的周长。 幼儿三:虽然把回形针一个接一个,但没有按一条直线量。 其余幼儿的方法基本正确。) (评析:本环节我没有把测量方法抛给孩子们,而是让他们自由 探索测量方法,然后再纠正改错。有的幼儿方法不正确在情理之中。) 4、请个别幼儿示范测量小鱼。谁愿意来试一试?让我们看他量的 对么?有没有从头开始量?回形针之间连接的好吗? 5、老师示范。 6、继续操作 师:瞧,青蛙和龙虾比跳远,大白鹅和乌龟比游泳。比赛结果出 来了,那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呢?请各位裁判,用吸管、雪花片 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 7、展示测量结果 (1)谁是跳远冠军、游泳冠军? (2)为什么同样的长度,用不同工具量,结果不一样呢? 小结:同样的物体,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因为工具不一样长,所 以结果就不一样。 【活动延伸】 1、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手、脚或者身边的自然物作为测量工具,来 测量活动室的面积、桌椅的高度。 2、玩“量身高”的游戏。请幼儿两两结对,互相为对方描画出身 体的轮廓,然后再用回形针测量出各自的身高有多少个回形针的长度。

行测数学规律答题技巧

行测数学规律答题技巧 20天,行测83分,申论81分 (适合:国家公务员,各省公务员,村官,事业单位,政法干警,警察,军转干,路转税,选调生,党政公选,法检等考试) ———知识改变命运,励志照亮人生 我是2010年10月15号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是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的青年外事工作科员,报名之后,买了教材开始学习,在一位大学同学的指导下,大约20天时间,行测考了83.2分,申论81分,进入面试,笔试第二,面试第一,总分第二,成功录取。在这里我没有炫耀的意思,因为比我考的分数高的人还很多,远的不说,就我这单位上一起进来的,85分以上的,90分以上的都有。只是给大家一些信心,分享一下我的经验,我只是普通大学毕业,智商和大家都一样,关键是找对方法,事半功倍。 指导我的大学同学是2009年考上的,他的行测、申论、面试都过了80分,学习时间仅用了20多天而已。我也是因

为看到他的成功,才决定要考公务员的。“人脉就是实力”,这句话在我这位同学和我身上又一次得到验证,他父亲的一位朋友参加过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组,这位命题组的老师告诉他一些非常重要的建议和详细的指导,在这些建议的指导下,我同学和我仅仅准备了20天左右的时间,行测申论就都达到了80分以上。这些命题组的老师是最了解公务员考试机密的人,只是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都不方便出来写书或是做培训班。下面我会把这些建议分享给你,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在新员工见面会上,我又认识了23位和我同时考进来的其他职位的同事,他们的行测申论几乎都在80分以上,或是接近80分,我和他们做了详细的考试经验交流,得出了一些通用的备考方案和方法,因为只有通用的方法,才能适合于每一个人。 2010年国考成功录取后,为了进一步完善这套公务员考试方案,我又通过那位命题组的老师联系上了其他的5位参加过命题的老师和4位申论阅卷老师,进一点了解更加详细的出题机密和阅卷规则。因为申论是人工阅卷,这4位申论阅卷老师最了解申论阅卷的打分规则,他们把申论快速提高到75到80分的建议写在纸上,可能也就50页纸而已,但是,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周欣

《指南》“数学认知”目标解读 作者:周欣来源:华东师范大学上传时间:2013-09-06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将科学领域分成了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这是因为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角度看,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尽管有着密切的联系,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系都很密切,但它们作为两个不同的学科和学习与发展的领域,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内涵。 儿童早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是指他们在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自发地或在成 人的引导下习得数的知识、技能,发展数学认知能力的过程。它强调儿童对自己周围环境中的数学问题的关注和兴趣,强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感知、体验和操作活动理解数的抽象关系,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逐步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指南》数学认知领域的目标侧重于数和形,这是儿童早期数学认知发展的最核心的内容。下面是对数学认知领域三条目标的解读。 一、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第一条目标尽管与数学内容有关,如涉及了形状和模式,但它最后落实在对数学的态度和体验的重要性以及数学学习的过程性能力上。在以往的数学教育中,人们关注较多的是数学内容本身,但近年来人们在关注数学内容的同时,开始关注数学学习中过程性能力的培养。如美国的学前和中小学的数学标准分为内容标准和过程性标准两个部分,内容标准提出了儿童应该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过程性标准则提出了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方法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包括解决问题、推理和证明、交流、联系、数学的表征。数学学习的过程性标准的提出反映了数学学科在促进儿童的思维能力方面所起到的特殊作用。它使我们认识到,数学学习并非局限于数的知识、概念和技能的习得。而是能促进综合性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正是这样的学习才能保证儿童真正理解和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1.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 与儿童的生活经验建立联系,这是有效的数学学习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发现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让儿童看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数概念之间的联系是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中的难点,也是重点。研究表明,儿童早期数知识的习得是和许多具体的情景相连的,但他们最初在不同的情景中并不会融会贯通地理解数,只有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整合。如儿童学会数数以后并不能马上就运用数数的方法去比较两个集合的多少或理解数数与加减运算之 间的关系。这种联系还包括儿童的感性经验和正式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不同的数学内容之间的联系、数学和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