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食盐含量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食盐含量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食品中食盐含量的测定作业指导书

氯化钠含量的测定方法

一.原理: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试样中的氯化钠,生成氯化银沉淀,待全部氯化银沉淀后,多滴加的硝酸银与铬酸钾指示剂生成铬酸银使溶液呈桔红色即为终点。由硝酸银标准溶液消耗量计算氯化钠的含量。

二、试剂

1.试剂名称

1.1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c(AgNO3)=0.100mol/L]

1.2铬酸钾溶液(50g/L):称取5g铬酸钾用少量水溶液溶解后定容至100ml。

2.试剂配制方法

2.1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与滴定

2.1.1配制

称取17.5g硝酸银,溶于1000ml水中,摇匀。溶液贮存于棕色瓶中。

2.1.2标定

称取0.22g于500℃~600℃的高温炉中灼烧至恒重的工作基准试剂氯化钠,溶于70ml 水中,加10ml淀粉溶液(10g/L),以216型银电极指示电极,217型双盐桥饱和甘汞电极作参比电极,用配置好的硝酸银溶液滴定。按照GB/T9725-1988中6.2.2条的规定计算V0。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c(AgNO3)],数值以摩尔每升(mol/L)表示,按下公式计算:

c(AgNO3)=m×1000/V0/M

式中:

M——氯化钠的摩尔质量的数值,单位为克每摩尔(g/mol)[M(NaCl)=58.442];

m——氯化钠的质量的准确数值,单位为克(g);

V0——硝酸银溶液的体积的数值,单位为毫升(ml)。

三、使用的设备与仪器

10mL微量滴定管、容量瓶、锥形瓶、分析天平(d:0.1mg)、烧杯、快速滤纸、铁架台、吸耳球。

四、操作方法:

1.样品溶解

精密称取2g左右试样,置于100mL烧杯中,加约50mL水,时刻用玻璃棒搅拌,使全部溶解(若不易溶解可用热水温热加速溶解)。将滤液通过恒量滤纸过滤,此液留作检测。

2.取150ml-200ml的锥形瓶,加入100ml蒸馏水及1ml铬酸钾(50g/L),混匀,再吸

取10ml的样品稀释液于三角瓶中;(吸样品前要润洗移液管)

3.用硝酸银标准溶液(0.1mol/L)滴定至初现桔红色为终点,记录消耗硝酸银的量V1

4.量取100ml蒸馏水,同时做试剂的空白试验,记录消耗硝酸银的体积V0。

三、计算:

X=(V1-V0)×C×0.0585×50/m×100%

X——样品中食盐(以Nacl 计)的含量,%

V1——测定用样品稀释液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V0——试剂空白消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ml

C——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的浓度,mol/L

0.0585——与1.00ml硝酸银标准溶液相当的氯化钠的质量,g

m——样品的质量,g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四、精密度:

在重复性条件下获得的两次独立测定结果的绝对差值不得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0%。

五、参照资料

食盐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42中的4.3

酱油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GB/T5009.39中4.3

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601中4.21

化学试剂电位滴定法通则——GB/T9725

六、注意事项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常压干燥法的原理、操作,使用范围及注意事项。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一般是指在100摄氏度左右直接干燥的情况下,所失去物质的总量。将样品置于常压恒温干燥箱内,在95~105℃下干燥至恒量。失去的重量为样品中水分的量。 三、试剂和材料 1.仪器 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分析天平、研皿、扁形铝制或玻璃制称量瓶 2.样品 面包:热狗面包墨西哥 蛋糕:柠檬水果 干点:牛奶饼 四、操作及实验步骤 取洁净玻璃制称量瓶两个,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盖于瓶口或放置在旁边,加热30~60分钟,盖好取出,置于干燥其内冷却30分钟,称量,并重复干燥至恒量。取切细或磨细的两份样品,放入这两个称量瓶中(以下以“瓶1”、“瓶2”标号)加盖,精密称量后,记下称量结果。再置于95~105℃干燥箱中,瓶盖斜盖于瓶口或放置在旁边,干燥2~4h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称量并记录结果。然后再放入95~105℃干燥箱中干燥1h左右,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30分钟后再称量。至前后两次称量差不超过2mg,即为恒量。 五、实验数据记录 整理数据

计算: X=[(M总-M总’)/(M总-m瓶)] ×100%式中: X ——样品中水分的含量(%) m瓶——称量瓶的质量(g) M总——称量瓶和样品的总质量(g) M总’ ——称量瓶和样品干燥后的总质量(g) 六、结果 1.热狗面包: =[ / – ] ×100%=% 瓶1: X 1 瓶2: X =[ – / – ] ×100%=% 2 平均值:X=%

2.墨西哥: =[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3.柠檬水果: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4.牛奶饼: =[ – ] ×100%=% 瓶1: X 1 =[ – / – ] ×100%=% 瓶2: X 2 平均值:X=% 七、结论 通过对两个样品水分含量的测量结果数据分析表明:两个称量瓶中所装样品一样,之所以得出的水分含量不同,除了实验仪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外,还与操作的的熟练程度产生的误差有关。可能是由于两个样品放进干燥箱中的时间快慢有差别,从干燥箱取出移入天平室干燥器的途中吸收了空气中的微量水分。因此取两个样品水分含量的平均值比较接近面包、蛋糕和干点水分含量的真实值,但永远达不到其真实值。

食品生产作业指导书

篇一:作业指导书(食品类生产) 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规定 1、每个项目所有的生产工作完成后,进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2、固定设备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3、所有生产用的工具必须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擦干。分别送入各区域所设置的消毒间消毒30分钟备用。 、无菌灌装间和炒制间使用的工具送入2#消毒间消毒. 、配料间、精加工间、粗加工间使用的工具放入1# 消毒间消毒。 4、清点器皿、工具数量,消毒时不能有遗漏。 5、设备由专管人员定期维护。 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1、目的:有效去除或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杀菌参数的选择选用一定要适当,不能缺少也不能超标,一定 要达到最佳效果。控制条件一般为: 、安装紫外线灯电压:40v-240v,消毒间是专门用于杀菌消毒包装物的,室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 、消毒杀菌时,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必须同时打开。 、开启时间为30分钟。 3、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同时打开后严禁人员进入消毒间,以免人员受到紫外线伤害和臭氧中毒。 4、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杀菌效果。当发现杀菌效果达不到要求时,需立即查明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杀菌效果达到规定要求。 5、当措施无效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上报质量负责人,作好记录。 6、更衣室内安装不绣纲衣架。安装紫外线灯6个,电压为40v—240v。衣架离紫外线高度不超过一米。 包装物的质量控制 1、目的:对所使用包装物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验收:采购的包装物,除了按《产品验收准则》进行验收外,还须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破损、污染、数量、感官质量、印刷、 、只有检验合格的包装物,才能入库和使用。 3、库存 、分类存放 、配置要求(消防装置) 4、瓶子、瓶盖的质量控制要求 、挑选出不合格的瓶子、盖子如:瓶口破损、盖口破损、图案不清、盖子变形等。 、清水冲洗瓶子,除出内外部污渍后,将洗干净的瓶子进行臭氧或高温消毒后放入1号消毒间待用。 、消毒间采用臭氧发生器及紫外线消毒杀菌,杀菌时间为30分钟,臭氧器工作时禁止人员入内。 、内、外袋的包装物放入洁净的筐内,进行臭氧、紫外线的杀菌消毒30分钟。 操作人员的卫生管理 1、操作人员,包括新上岗人员必须经过卫生部门体检,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上岗。 2、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消化道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皮肤病及其它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不得在车间工作。 3、所有员工上岗前,必须先经过卫生培训后方可上岗工作。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食品中亚硝酸盐的检测方法 方法一:亚硝酸盐快速检测管使用说明: 方法原理:按照国标GB/T 做成的速测管,与标准色卡比较定量。 操作方法: 1. 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快速检测及食盐与亚硝酸盐的快速鉴别:用袋内附带小勺取食盐1平勺,加入到检测管中,加入蒸馏水或纯净水至1ml刻度处,盖上盖,将固体部分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食盐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国标规定食盐(精盐)中亚硝酸盐的限量卫生标准应≤2 mg/kg)。当样品出现血红色且有沉淀产生或很快退色变成黄色时,可判定亚硝酸盐含量相当高,或样品本身就是亚硝酸盐。 2. 液体样品检测:直接取澄清液体样品1ml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找出与检测管中溶液颜色相同的色阶,该色阶上的数值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L(以NaNO2计)。(牛乳及豆浆也可直接检测,结果不得超过L ,有颜色的液体样品可加入一些活性炭脱色过滤后测定)。 3. 固体或半固体样品检测:取粉碎均匀的样品或至10ml比色管中,加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纯净水)至刻度,充分震摇后放置,取上清液(或过滤或离心得到的上清液)加入到检测管中,盖上盖,将试剂摇溶,10分钟后与标准色板对比,该色板上的数值乘上10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mg/ kg,L(以NaNO2计)。如果测试结果超出色板上的最高值,可定量稀释后测定,并在计算结果时乘上稀释倍数(如从10ml比色管中取出转入另一支10ml比色管中,加水至刻度,从中取加入到检测管中测定,测试结果乘上100(倍稀释)即为样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方法二:通过镀铜镉粒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并测其吸光度来计算牛奶中硝酸盐与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可以检测市售牛乳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方法三:检测硝酸盐有试纸条法,检测亚硝酸盐可应用硝酸根与无水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再与奈胺偶合呈紫红色染料,根据颜色深浅来判定牛奶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但是两种方法准确度低,因而该方法还不够完善。 方法四:光度法 测定亚硝酸盐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目前,光度法测定亚硝酸盐的方法除经典的格里斯试剂比色法及其改良法外,又有一些报道如催化(褪色)光度法流动注射系统-分光光度法顺序注射系统-分光光度法导数光度法等分光光度法主要有3种:可见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 方法五:示波极谱法 示波极谱分析法是指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电解分析以测定电解过程中所得到的电流- 电压曲线来做定量定性分析的电化学方法示波极谱法是新的极谱技术之一,该方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适用范围广检出限低和测量误差小等优点示波极谱法的原理是将样品经沉淀蛋白质去除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在弱碱性条件下再与8-羟基喹啉偶合成染料,该偶合染料在汞电极上还原产生电流,电流与亚硝酸盐浓度成线性关系,可与标准曲线定量在示波极谱仪上采用三电极体系,即以滴汞电极为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辅助电极进行测定测定时要注意显色条件的严格控制8- 羟基喹啉

食品中水分测定方法

方法有如下几种: 1、有损检测 则是指在测量的过程中待测物粉碎或发生了化学变化,致使其不能保持原有的形状、结构或组分。在这两类中,无损检测的方法更经济、快捷,发展也最为迅速,是当今世界水分检测的主流。 2、直接干燥法 直接干燥法是指将待测样品置于烘箱中,根据ASAE标准,在130℃的温度下保持19h,测量前后的质量差,即为其水分含量。 3、红外线加热干燥法 红外线加热干燥法是利用红外线加热样品使其失水,从而达到测量水分含量的目的。代表仪器为SFY-20,测量精度为±0.1%,测量时间为1200s,测水范围为0~10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加热时间。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 4、微波加热法 微波加热法是利用微波炉的磁控管所产生的2450MHz或915MHz的超高频率微波快速振荡粮食中的水分子,使分子相互碰撞和摩擦,进而去除粮食中的水分。代表仪器为MMA30,测量精度≤0.01%,测量时间为100s,测水范围为12%~100%,主要影响因素为微波炉的功率、谷物质量、密度和介电特性。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与传统干燥法相比,这两种方法缩短了测量周期、减少了能耗。其中,红外法不需加热介质,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微波法操作方便,并可同时测量多种样品,但它存在温层效应和棱角效应,造成微波的不均匀,从而影响测量精度。 5、电容法 电容法是根据水分的介电常数远远大于粮食中其它成分的介电常数,水分含量的变化势必引起电容量变化的原理,通过测量与样品中水分变化相对应的电容变化即可知粮食的水分含量。代表仪器为SCY-1A,其测量精度≤0.3%,测量时间为5s,测水范围为10%~2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品种和紧实度。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以上两种方法的测量原理非常简单,技术相对来说也比较成熟,但都存在不足之处:直接干燥法. 测量周期较长,人为干扰因素多,并且不能进行在线测量;电容法的影响因素较多,在精度和重复性等方面难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随着人工智能和数据融合技术的发展,为数据综合处理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结果。 6、介电损失角法 研究表明:谷物含水率不同,介电损失角也不同,并且呈单值分段线性关系。该方法经济实用、测量精度高,尤为适合测量高水分谷物。代表仪器为MSA6450,测量时间为0.1s,测水范围为1%~30%,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和品种。该法可进行在线测量。 7、复阻抗分离电容法 复阻抗分离电容法通过复阻抗分离电路的设计,有效消除电阻参量的影响,而只保留电容参量的变化。这种方法对提高电容式水分计测量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8、高频阻抗法 高频阻抗法是依据在敏感频带(100k~250kHz)施以外加电场的情况下粮食水分与其交流阻抗呈现对数关系这一理论来测量其水分的。代表仪器为LSK-1,测量精度≤0.5%,测量时间为1.2s,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品种、紧实度与电极间距。该法不能进行在线测量。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要点

实验一、食品水分活度的测定 1、目的要求 1.1 水分活度的概念和扩散法测定水分活度的原理。 1.2 测定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操作技术。 1.3 水分活度仪法测定食品中水分活度的方法。 第一法坐标插入法(康威微时扩散法) 1、实验原理 食品中的水分,都随环境条件的变动而变化。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中的水分向空气中蒸发,食品的质量减轻;相反,当环境空气的相对湿度高于食品的水分活度时,食品就会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使质量增加。不管是蒸发水分还是吸收水分,最终是食品和环境的水分达到平衡为止。据此原理,采用标准水分活度的试剂,形成相应湿度的空气环境,在密封和恒温条件下,观察食品试样在此空气环境中因水分变化而引起的质量变化,通常使试样分别在A w较高、中等和较低的标准饱和盐溶液中扩散平衡后,根据试样质量的增加(即在较高A 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和减少(即在较低A w标准饱和盐溶液达平衡)的量,计算试样的A w值,食品试样放在以此为相对湿度的空气中时,既不吸湿也不解吸,即其质量保持不变。 2、实验器材 2.1 分析天平 2.2 恒温箱 2.3 康维氏微量扩散皿 2.4 小玻璃皿或小铝皿(直径25mm~28mm、深度7mm) 2.5 凡士林 2.6 各种水果、蔬菜等食品。 3、实验试剂 至少选取3种标准饱和盐溶液。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值(25 ℃)见表-1。 表-1 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值(25 ℃)

4.1 在3个康维皿的外室分别加入A w高、中、低的3种标准饱和盐溶液 5.0mL, 并在磨口处均匀涂一层凡士林。 4.2 将3个小玻皿准确称重,然后分别称取约1 g的试样于皿内(准确至毫克数,每皿试样质量应相近)。迅速依次放入上述3个康维皿的内室中,马上加盖密封,记录每个扩散皿中小玻皿和试样的总质量。 4.3 在25℃的恒温箱中放置(2±0.5)h后,取出小玻皿准确称重,以后每隔30 min 称重一次,至恒重为止。记录每个扩散皿中小玻皿和试样的总质量。 5、结果处理 5.1 计算每个康维皿中试样的质量增减值。 5.2 以各种标准饱和盐溶液在25 ℃时的A w值为横座标,被测试样的增减质量Δm为纵座标作图。并将各点连结成一条直线,此线与横座标的交点即为被测试样的A w值。图 中A点表示试样与MgCl 2·6H 2 O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质量减少20.2 mg,B点表示试样与 Mg(NO 3) 2 ·6H 2 O标准饱和溶液平衡后质量减少5.2 mg,C点表示试样与NaCl标准饱和 溶液平衡后质量增加11.1 mg。3种标准饱和盐溶液的A w分别为0.33、0.53、0.75。3点连成一线与横座标相交于D,D点即为该试样的A w,为0.60。 6、注意事项 6.1 称重要精确迅速。 6.2 扩散皿密封性要好。 6.3 对试样的A w值范围预先有一估计,以便正确选择标准饱和盐溶液。 测定时也可选择2种或4种标准饱和盐溶液(水分活度大于或小于试样的标准盐溶液各1种或2种)。

gb5009.3水分检测方法

标准介绍 GB 5009.3-2016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第一法(直接干燥法)适用于在101℃~105℃下,蔬菜、谷物及其制品、水产品、豆制品、乳制品、肉制品、卤菜制品、粮食(水分含量低于18%)、油料(水分含量低于13%)、淀粉及茶叶类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第二法(减压干燥法)适用于高温易分解的样品及水分较多的样品(如糖、味精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 的样品(糖和味精除外)。第三法(蒸馏法)适用于含水较多又有较多挥发性成分的水果、香辛料及调味品、肉与肉制品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1g/100g的样品。第四法(卡尔?费休法)适用于食品中含微量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含有氧化剂、还原剂、碱性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硼酸等食品中水分的测定。卡尔?费休容量法适用于水分含量大于1.0×10-3g/100g的样品。 本标准于2017年3月1日代替GB 500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T 12087-200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B/T 18798.3-2008《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T 21305-200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常规法》、GB/T 5497-1985《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第一法105℃恒重法、GB/T 8304-2013《茶水分测定》、GB/T 12729.6-2008《香辛料

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T 9695.15-2008《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测定》、GB/T 8858-198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SN/T 0919-200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相关公告:关于发布《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磷酸氢钙》(GB 1886.3-2016)等243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2项标准修改单的公告 该标准文本已根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网站发布的标准勘误进行更正。点击查看勘误具体内容 标准变化 新版标准代替了GB5 0 0 9.3—2 0 1 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水分的测定》、GB /T1 2 0 8 7—2 0 0 8《淀粉水分测定烘箱法》、GB /T1 8 7 9 8.3—2 0 0 8《固态速溶茶第3部分:水分测定》、GB /T2 1 3 0 5—2 0 0 7《谷物及谷物制品水分的测定常规法》、GB /T 5 4 9 7—1 9 8 5 《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 /T8 3 0 4—2 0 1 3《茶水分测定》、GB /T1 2 7 2 9.6—2 0 0 8 《香辛料和调味品水分含量的测定(蒸馏法)》、GB /T9 6 9 5.1 5—2 0 0 8《肉与肉制品水分含量测定》、GB /T8 8 5 8—1 9 8 8《水果、蔬菜产品中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方法》、SN/T0 9 1 9—2 0 0 0《进出口茶叶水分测定方法》。

果蔬汁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果蔬汁饮料生产作业指导书 (ISO9001-2015/GMP) 1、目的 指导生产人员生产操作,使果汁饮料生产操作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果汁饮料的生产操作。 3、职责 3.1生产车间负责果汁饮料的生产操作,并负责进行记录。 3.2检验室负责在制品质量检查,并负责不合格品的处置。 4、作业过程 4.1工艺流程 见文件《生产工艺流程图》。 4.2作业流程 4.2.1工艺水制取 4.2.1.1每天生产前,对砂滤罐、碳滤罐进行5~10分钟“反、正”冲,直到排出之水无杂质。 4.2.1.2经砂滤、碳滤制取初滤水入水罐中备用。 4.2.1.3生产时打开初滤水罐底阀,并开启紫外线灭菌器,启水泵经5u和1u 精滤和紫外线消毒器消毒以制取精滤工艺水,供生产备用。 4.2.2原辅材料购进验收

4.2.2.1选用符合产品标准的各类食品用原辅料,已实行生产许可证管理的浓缩果汁、果葡糖浆、白砂糖和食品添加剂等,必须采购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经第三方检验合格并有合格证的产品,按《进货查验及记录规范》进行验收,不合格品严禁投入生产。 4.2.2.2原辅材料按先入先出原则,并确保在保质期内无变质现象才能投入生产。不得使用来历不明的原料进行生产。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添加量应严格按照GB2760的规定。 4.2.2.3浓缩果汁必须保存在5℃冷库存中,随用随取,用后即送回,防止变质。 4.2.3溶糖 根据配方要求,准确称取并经复核无误之相应份量之果葡糖浆(或白砂糖),同时将溶糖缸加入约300kgRO水,通蒸汽开搅拌将RO水煮至80℃左右,再加入已称量好之糖浆或白砂糖,使之完全溶解,并继续加热至90±否2℃。保温20分钟。 4.2.4配料调配 将溶化之糖浆经过滤器泵入配料缸内,然后将浓缩果汁用工艺水充分溶解,加入到配料缸内,再根据配方要求,称量并复核好所需添加的食品添加剂,并按①原糖浆②果汁③山梨酸钾或苯甲酸钠④甜味剂⑤抗氧化剂⑥酸味剂⑦香精⑧色素等加料顺序边搅拌边加入配料缸内,最后加水定容至1.8吨之刻度处,,继续搅拌15分钟,再由检验室检测糖、酸度及外观,符合要求即泵出经过滤器至暂贮缸。 4.2.5UHT灭菌、冷却 4.2. 5.1检查UHT设备、管道、阀是否畅通,温度表、蒸汽、压力表是否正常。

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_山梨酸和糖精钠方法的探讨

[作者简介] 吴燕(1976-),女,大学本科,主管技师,主要从事食品理化检验研究。【化学测定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方法的探讨 吴 燕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336) [摘要] 目的:探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钠的方法。方法:样品经去蛋白、调节酸碱度、超声提取、过滤等处理,采用HP LC测定。结果:方法的检出限均为110mg/kg;相对标准偏差为0184%~1120%;平均回收率为9211%~9719%。结论: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易于掌握、便于推广。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食品;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 [中图分类号] O657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8685(2007)03-0465-03 S i m ult aneous determ i n a ti on of benzo i c ac i d,sorb i c ac i d and s acchar i n sod i u m s a lt i n foods W u Yan (ShanghaiMunici pal Center f or D isease Contr ol and Preventi on,Shanghai200336,China) [Abstract] O bjecti ve:To discuss a method of detecti on for benzoic acid,s orbic acid and saccharin s odiu m salt in f oods by HP LC1M ethods:food sa mp les were dep r oteinized,adjusted pH,ultras onic extracted,filtered and analyzed by HP LC1Results: The detecti on li m its were110mg/kg1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 on range of sa mp les added standard substance was0184%~1120%1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9211%~9719%1Conclusi on:The method is si m p le,rap id,reliable and accurate1So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wide-range app licati on1 [Key words] H igh perf or mance liquid chr o mat ography;Food;Benzoic acid;Sorbic acid;Saccharin s odiu m salt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苯甲酸和山梨酸作为防腐剂,糖精钠作为甜味剂被广泛使用于食品中。由于它们都是人工合成的,过量摄入会对人体造成一定损害,为此,我国对它们在食品中的最大使用量及使用范围进行了严格限制,并制定了相关的卫生标准[1]和检测方法[2,3]。 国家标准方法G B/T5009128-2003[2]及G B/T5009129-2003[3]规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的检验方法为气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 LC)。前3种方法多采用取样后先酸化,然后用乙醚等有机溶剂反复提取浓缩后再进行测定。这种方式存在着费时费力,有机溶剂消耗量大,工作强度高等缺点。而HP LC法具有分离效率高、快速、准确度高、灵敏度高、样品前处理简单等特点,并且可同时测定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糖精钠。但目前,国标HP LC法仅规定了测定汽水、果汁、配制酒类等样品的前处理方法,而对G B2760[1]规定的其他类食品未作规定。为满足分析工作需要,我们参考文献报道[4~6],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对部分不同种类的食品前处理方法进行摸索,经过去蛋白、调节酸碱度、超声提取、过滤膜等处理,结果准确、干扰少、峰形好,还可以减少色谱柱的污染,减低柱压,延长使用寿命。将检测范围在G B法基础上得到扩展,增加了果冻、冷饮、酱醋、酱制品、糕点、蜜饯、肉制品、口服液等样品的测定。方法准确可靠,简便快速,便于推广。1 材料与方法 111 仪器 Aglient11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超声波清洗器,酸度计。 112 试剂 甲醇(色谱纯);乙酸铵溶液(0102mol/L):称取1154g乙酸铵,用超纯水溶解至1000m l,经0145μm滤膜过滤(临用新配、脱气);亚铁氰化钾溶液(106g/L);乙酸锌溶液(220g/L);稀氨水(1+1);苯甲酸标准溶液(1100mg/m 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研制G B W(E)100006;山梨酸标准品(9910%±1%):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研制G BW(E) 100007;糖精钠标准溶液(1100mg/m l):国家标准物质研究中心研制G BW(E)100008。 113 样品前处理 11311 乳及乳制品、月饼、肉制品、冷饮等高蛋白高油脂样品 称取5100g(精确至0101g)均匀样品于50m l具塞比色管中,加30m l水,再加人亚铁氰化钾和乙酸锌溶液各2m l,震荡混匀后用稀氨水调pH710~810,加水定容至刻度,超声提取20m in,用滤纸初滤,滤液过0145μm微孔滤膜后待测。对于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先加80℃左右的热水浸泡30m in,并不时振摇。冷至室温后再按上述步骤进行预处理。 11312 果汁类、酱油、醋、口服液、酱腌菜类等 一般情况下,样品加水稀释后,用稀氨水调pH710~810,再定容至刻度,超声提取20m in,离心,上清液过0145μm微孔滤膜后待测。但有些样品的干扰物质较多,杂质峰和被测物质峰达不到基线

作业指导书(食品类生产)

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规定 1、每个项目所有的生产工作完成后,进行设备、设施的清洗、消毒工作。 2、固定设备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用毛巾擦干。 3、所有生产用的工具必须用餐具洗涤剂清洗干净,擦干。分别送入各区域所设置的消毒间消毒30 分钟备用。 3.1 、无菌灌装间和炒制间使用的工具送入2#消毒间消毒. 3.2 、配料间、精加工间、粗加工间使用的 工具放入1# 消毒间消毒。 4、清点器皿、工具数量,消毒时不能有遗漏。 5 、设备由专管人员定期维护。

杀菌设施的控制和杀菌效果的监测 1、目的:有效去除或防止细菌污染,确保食品质量安全。 2、杀菌参数的选择选用一定要适当,不能缺少也不能超标,一定要达到最佳 效果。控制条件一般为: 2.1 、安装紫外线灯电压:40V-240V ,消毒间是专门用于杀菌消毒包装物 的,室内设有臭氧发生器和紫外线杀菌灯。 2.2 、消毒杀菌时,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必须同时打开。 2.3 、开启时间为30 分钟。 3、紫外线灯和臭氧发生器同时打开后严禁人员进入消毒间,以免人员受到紫外 线伤害和臭氧中毒。 4、工作人员要随时检查杀菌效果。当发现杀菌效果达不到要求时,需立即查明 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杀菌效果达到规定要求。 5、当措施无效时,应立即停止生产,上报质量负责人,作好记录。 6、更衣室内安装不绣纲衣架。安装紫外线灯6 个,电压为 40V —240V。衣架离紫外线高度不超过一米。

包装物的质量控制 1、目的:对所使用包装物的质量进行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 2、验收:采购的包装物,除了按《产品验收准则》进行验收外,还须对其外观质量进行检验: 2.1、破损、污染、数量、感官质量、印刷、 2.2、只有检验合格的包装物,才能入库和使用。 3、库存 3.1、分类存放 3.2、配置要求(消防装置) 4、瓶子、瓶盖的质量控制要求 4.1、挑选出不合格的瓶子、盖子如:瓶口破损、盖口破损、图案不清、盖子变形等。 4.2、清水冲洗瓶子,除出内外部污渍后,将洗干净的瓶子进行臭氧或高温消毒后放入 1 号消毒间待用。 4.3、消毒间采用臭氧发生器及紫外线消毒杀菌,杀菌时间为30 分钟,臭氧器工作时禁止人员入内。 4.4、内、外袋的包装物放入洁净的筐内,进行臭氧、紫外线的杀菌消毒30分钟。

食品中氯化物的测定 标准文本(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食品中氯化钠含量的佛尔哈德法、电位滴定法、摩尔法(银量法)测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氯化钠含量的测定。 本标准的佛尔哈德法和银量法(摩尔法)不适用于深颜色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电位滴定法适用于各类食品中氯化钠的测定。 第一法佛尔哈德法 (间接沉淀滴定法) 2 原理 水或热水溶解样品、沉淀蛋白质,试液经酸化处理后,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以硫酸铁铵为指示剂,用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过量的硝酸银。根据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消耗量,计算食品中氯化钠的含量。 3 试剂和材料 注:除非另有规定,本方法所用试剂均为优级纯,水为GB/T 6682规定的二级水。 3.1 试剂 3.1.1 亚铁氰化钾[K4Fe(CN)6·H2O]。 3.1.2乙酸锌[Zn(CH3CO2)2]。 3.1.3冰乙酸。 3.1.4 硝酸。 3.1.5乙醇(95%) 3.1.6硫酸铁铵[(NH4Fe(SO4)2·12H2O)]。 3.1.7 硝酸银(AgNO3)。 3.1.8硫氰酸钾(KSCN)。

3.2 试剂配制 3.2.1沉淀剂I:称取106 g亚铁氰化钾(3.1.1),溶于水中,加水定容到1L,摇均匀。 3.2.2沉淀剂Ⅱ:称取220 g乙酸锌(3.1.2),溶于水中,加入30 mL冰乙酸(3.1.3),加水定容到1L,摇均匀。 3.2.3硝酸溶液(1+3):将1体积的浓硝酸(3.1.4)缓慢加入到3体积水中,混匀。 3.2.4乙醇溶液(80%):80 mL95%乙醇(3.1.5)与15mL水混匀。 3.2.5硫酸铁铵饱和溶液:称取50 g硫酸铁铵(3.1.6),溶于100 mL水中,如有沉淀物,用滤纸过滤。 3.3标准品 3.3.1氯化钠标准品(NaCl)。 3.4 标准溶液配制及标定 3.4.1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0.1 mol/L):称取17 g硝酸银(3.1.7),溶于水中,转移到1000 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转移到棕色瓶中储存。 3.4.2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0.1 mol/L):称取9.7 g硫氰酸钾(3.1.8),溶于水中,转移到1000 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3.4.3 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和0.1 mol/L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标定 称取经500℃-600℃灼烧至恒重的氯化钠(3.3.1)0.10 g,精确至0 .2 mg,于烧杯中,用约40 mL 水溶解,并转移到100 mL容量瓶中。加入5 mL硝酸溶液(3.2.3),边剧烈摇动边加入25.00 mL (V1) 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3.4.1),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在避光处放置5 min,用快速滤纸过滤,弃去最初滤液10 mL。准确取滤液50. 00 mL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2 mL硫酸铁铵饱和溶液(3.2.5),边摇动边滴加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3.4.2),滴定至出现淡棕红色,保持1 min不褪色。记录消耗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V2)。 3.4.4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与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体积比的确定 取0.1 mol/L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20. 00 mL (V3)于250 mL锥形瓶中,加入30 mL水、5mL硝酸溶液(3.2.3)和2mL硫酸铁铵饱和溶液(3.2.5),边摇动边滴加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3.4.2),滴定至出现淡棕红色,保持1min不褪色,记录消耗0.1 mol/L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的体积的数值(V4)。 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浓度和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计算 按式(1)、式(2)、式(3)分别计算硝酸银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c1)和硫氰酸钾标准滴定溶液浓度的准确的数值(c2)。

食品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参考式样

说明:以下内容从互联上下载,不对内容的科学性负责,其格 式可供企业参考 月饼生产工艺流程(关键控制点)、作业指导书 工艺流程:配料(※)→和面→成型→烘烤(※)→冷却→包装→检验→入库 ※---为关键控制点 使用设备:和面机、压面机、不锈钢锅。 工具:操作台板、台秤、擀面杖、月饼模、烤盘、不锈钢盆、蒸笼、筛子、勺子、漏勺等。 控制糖含量40﹪左右,油脂含量12﹪左右,鸡蛋、枧水含量0.8﹪左右、水含量10﹪左右,添加剂符合GB 2760的要求、盐含量0.1﹪左右。 质量要求:达到月饼外形圆润饱满,印纹清晰,没有焦糊,四周饼腰微微凸,饼面不凹陷,没有毛边,爆裂、露馅等现象。饼面棕黄色,金黄油润,缘边乳黄色,底部棕黄而不焦黑,皮馅厚薄均匀,皮质松软,甜度适当,爽口不腻。 操作:

一、配料:(※关键控制点) 1、原料验收合格。根据产量按比例准备好原辅料。 2、将生产所需物料运到配料室,把鸡蛋打好放在不锈钢盆里,再用筛子把面粉过筛,油脂、糖、枧水、盐、添加剂称量好备用。 原料称量的顺序:根据产品标准由小到大进行称量,500g以内物料用天平称量,5kg以内物料用案秤称量,5kg以上用台秤称量。 3、配料过程工作人员要填写好工作记录。 二、和面: 1、先把白糖熬成75℃糖浆备用,再把面粉用蒸笼蒸熟,备用。 2、皮:先把面粉、油脂、糖浆、枧水、盐、添加剂、鸡蛋放入和面机内搅拌成面团,备用。 3、馅:先把熟面粉、小料(瓜子仁、花生米、芝麻、冬瓜糖、青红丝等)、油脂、糖浆放入和面机,和成能捏成球状为止,备用。 四、成型: 1、先把皮分成所需重量、再把馅分成所需重量备用。 2、先把皮按扁,再把馅料团成球状包进去,包好后,再放入月饼模具中,挤压成型. 五、烘烤:(※关键控制点烘烤温度上火230℃左右,下火180℃左右烤制时间10-15分钟)

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测量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遵义建工(集团)务川有限公司

二?一六年^一月 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1) 二、等级水准测量(含等外)作业指导书 (6) 三、地形测量(采集)作业指导书 (10) 四、线路测量作业指导书 (14) 五、沉降观测、变形监测作业指导书 (19) 六、基坑监测作业指导书 (22) 七、GPS/RTK作业指导书 (35) 八、工程测量用仪器设备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39) 3.1全站仪使用、维护保养 (39) 3.2全球定位系统使用、维护保养 (40) 3.3水准仪使用、维护保养 (42) 4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计划 (43)

九、水准仪器的校验 (44) 十、水准仪I角的核查方法 (45)

一、等级控制测量(平面)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是针对等级控制测量的特点和作业需要编写的,服务范围是三等导线、一级导线、二级导线、三级导线以下平面控制网、平高控制网、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控制点加密。使用本指导书进行测量作业,应遵守《城市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等规程规范。在遵循务川珍珠大道项目的设计要求下进行作业。 1.0任务接收 项目测量组长接受任务后,明确任务的技术要求和作业工期。 2?作业前准备工作 2.1项目测量组长获得任务后,立即收集相关资料到实地进行踏勘。编写技术设计书。 2.2项目测量组长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作业准备。组织相关作业人员认真学习有关测量规范 和技术指示或技术设计书,确定作业任务的性质和要求。继续完善测区资料的收集(包括测区所在地点、范围、道路、交通、控制点等)。 2.3项目测量组长根据平面控制等级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并对仪器进行相关的检校,包 括全站仪、电子手簿或一般记录手簿、脚架、觇牌、棱镜、气压计、温度计等的完好状态,是否处在检定期内,有不合格项目不得用于作业。 2.4项目测量组长组织相关人员熟悉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对仪器进行参数设置如气压、温 度和加乘常数。进行气压、温度改正。 3. 选点、埋石 3.1按《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选点密度按P8 2-2条实施。 3.2选点注意事项 3.2.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实的地方或坚固稳定的建筑物顶面上,邻点之间通视良好。测线 离开障碍物和地面距离在1米以上,离开高压线宜大于5米。点位应选取在便于架设仪器和便于观测作业。标混凝土桩便于长期限保存的地方,同时应保证方便低等级加密。 3.2.2选点埋桩时除考虑工作因素外,还要考虑到人身安全的因素。 3.3埋桩

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实验一食品中水分和灰分含量的测定 水分含量的测 一、目的及意义 通过测定食品中的水分含量,可以研究食品的最佳保存条件,食品的成熟程度,以及食品所含有的营养素浓度等一系列有关食品的问题。 二、试剂与药品 奶粉 三、实验原理 利用食品中水分的性质,在101.3Kpa (一个大气压),温度在101℃~105℃下采用挥发方法测定样品中干燥减失的重量,包括吸湿水、部分结晶水和该条件能挥发的物质,再通过干燥前后的称量数值计算出水分的含量。 四、仪器及设备 铝盒、电热恒温干燥箱、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电子天平 五、分析步骤 1. 取洁净铝盒,置于101℃~105℃干燥箱中,铝盒盖斜支于铝盒边,加热1.0h ,取出盖好,置于干燥器内冷却0.5h ,称量,并重复干燥前后两次质量不超过2mg ,取为恒重 2. 称取奶粉2g 左右放入铝盒中,置于101℃~105℃干燥箱中,盒盖斜支于盒边,干燥2h~4h 后,盖好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称量。然后再放入101℃~105℃干燥箱中干燥1h 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0.5h 后再称量。并重复以上操作至前后两次质量差不超过2mg ,即为恒重。 六、结果分析与讨论 食品中(水分%+干物质%=100%) 水分%= %100%100103?--m m m 3m --------干物质与铝盒的总重 3m =18.2208g 0m --------铝盒恒重的重量 实验数据 0m =16.2665g 1m --------奶粉的称量重量 1m =2.0084g

计算可得 水分%=2.694% 由此可知奶粉中水分的百分比为2.694% 灰分含量的测定 一、 目的及意义 检测食品中矿物质的含量,是食品有机物破坏的方法之一。 二、 试剂与药品 奶粉 三、 实验原理 食品经灼烧后,所残留的无机物称灰分,灰分数值系用灼烧、称重后计算得出。 四、 仪器及设备 马弗炉、电子天平、坩埚、干燥器(内附有效干燥剂)。 五、 分析步骤 1. 取大小适宜的石英坩埚或瓷坩埚置于马弗炉中,在550℃下灼烧0.5h ,冷却至200℃左 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0.5h ,准确称量。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2. 称取2g 左右奶粉,放入瓷坩埚,然后先在电热板上以小火加热使试样充分碳化至无烟, 然后置于马弗炉中,在550℃灼烧4h ,冷却至200℃左右,取出,放入干燥器中冷却30min 。重复灼烧至前后两次称量相差不超过0.5mg 为恒重。 3. 注意事项; 把坩埚放入高温炉或从炉中取出时,要在炉口停留片刻,使坩埚预热或冷却。 防止因温度剧变而使坩埚破裂. 六、 结果分析与讨论 计算 灰分%=%1001 02?-m m m 2m --------灰分与瓷坩埚的总重 2m =51.4785g 0m --------瓷坩埚恒重的重量 实验数据 0m =51.3679g 1m --------奶粉的称量重量 1m =2.0004g 计算可得 灰分%=5.528%

甜味剂--糖精钠的测定

甜味剂--糖精钠的测定 糖精及其钠盐是使用较广的甜味剂之一,它的化学名是邻磺酰苯亚胺(O-sulfobenzolcacidimide)。分子式为 C7H5SO3N。白色结晶或粉状,无臭或微有酸性芳香气,在水中溶解度极小,味极甜。糖精钠进入人体后不分解,不供给热能,无营养价值,随尿排除体外。 测定糖精的方法较多,有薄层色谱法、纳氏比色法、硫代二苯胺比色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等,下面简要介绍两种测定方法。 一.紫外分光光度法 1. 原理 样品经处理后,在酸性条件下用乙醚提取食品中的糖精钠,经薄层分离后,溶于碳酸氢钠溶液中,于波长270nm处测定吸光度,与标准液比较定量。 2. 试剂与仪器 (1) 2%碳酸氢钠溶液 (2) 4%氢氧化钠溶液 (3) 6mol/LHCL溶液

(4) 乙醚(不含过氧化物) (5)10%硫酸铜 (6) 无水硫酸钠 (7) 0.02mol/L氢氧化钠 (8) 硅胶GF254 (9) 聚酰胺,200目 (10) 糖精钠标准溶液 (11) 展开剂:苯-乙酸乙酯-乙酸(12:7:3),硅胶薄层用。 (12) 展开剂:正丁醇-浓氨水-无水乙醇(7:1:2),聚酰 胺薄层用 (13) 显色剂:0.04%溴甲酚紫的50%乙醇溶液,用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调至PH值为8 (14) 紫外分光光度计 (15) 薄层板10*20cm;展开槽 (16) 微量注射器 3.测定方法

(1)样品提取 1)饮料、冰棍、汽水类:取10ml均样置100ml分液漏 斗中,加2ml6mol/L盐酸,用30、20、20ml乙醚提取 三次。合并乙醚提取液,用5ml盐酸酸化的水洗涤一次,以洗去水溶性杂质,弃去水层。乙醚层通过无水硫酸钠 脱水后,挥发干乙醚。加20ml乙醇溶解残渣,密封保 存,备用。 2)酱油、果汁、果酱、乳等:称取20.0g或吸取20.0ml 均样置100ml容量瓶中,加水至约60ml,加20ml10% 硫酸铜溶液,混匀,再滴加4.4ml4%氢氧化钠溶液,加 水至刻度,混匀。静置30min后过滤,取滤液50ml置 150ml分液漏斗中,以下同1)中后序操作。 3)固体果汁粉等:先称取20.0g磨碎的均样,置200ml 容量瓶中,加100ml水,加温使其溶解,冷却后再按上 述方法进行提取。 4)糕点、饼干等蛋白质、脂肪含量高的样品:均应采用 透析法处理,使分子量较小的糖精钠渗入溶液中,以消 除蛋白质、淀粉、脂肪等的干扰。 称取捣碎、混匀的样品25.0g置透析玻璃纸内,置于大小合适的烧杯中。加50ml0.02mol/L氢氧化钠溶液于透析

《食品分析》题库(I)

《食品分析》题库(I) 一、填空题 1.索氏提取法测得的脂肪含量主要成分是游离脂肪,故其最后定量的脂肪是⑴。 2.在一定温度下,用同一密度瓶分别称量等体积的样品溶液和蒸馏水的质量,两者之比称为该样品溶液的⑵。 3.直接干燥法测定食品中的水分的一般温度围是⑶。 4.灼烧法测定果蔬、动物组织等含水分较多的试样中的粗灰分时,先要制备成均匀的试样,再准确称取适量试样于已知重量坩埚中,炭化前先要⑷。 5.准确量取溶液2.00mL时,应使用⑸(以下四个选项中选择:A量筒,B 量杯,C移液管,D滴定管)。 6.提取固体样品中可溶性糖以水作提取剂时,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⑹℃。 7.样品经沉淀蛋白质,除去脂肪后,在弱酸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再与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在538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与标准比较定量测定⑺含量。 8.总酸度的测定,样液颜色过深或浑浊,则宜在滴定前用与样液同体积的不含CO2⑻或采用⑼。 9.蛋白质的凯氏法定量测定时,加碱蒸馏出的氨用⑽吸收后再以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 10.食品分析根据分析的原理和所用仪器的不同可分为⑾、和⑿。 11.食用油脂中脂肪约占⒀。

12.电化学法测定pH值用玻璃电极作⒁,用饱和甘汞电极作⒂。 13.脂类总量的测定方法有⒃、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碱性乙醚提取法、氯仿-甲醇法、罗紫哥特里法等。 14.乳品脂肪的测定方法有⒄、巴布科克氏法和盖勃氏法。 15.灰分的测定容包括总灰分、⒅、⒆、⒇。 二、判断题 1.检验用水在未注明的情况下可以用自来水。 2.分析检验操作过程中加入的水可以用去离子水。 3.标准试剂是用于衡量其他物质化学量的标准物质。 4.高纯试剂主要用于常量分析中试样的分解及试液的制备。 5.采样时必须注意样品的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6.干法灰化时为缩短操作时间,应尽快升温,大火进行加热,直到样品灰化至无黑色炭粒。 7.消化操作应在通风橱中或通风条件较好的地方进行。 8.消化的同时,应作空白试验,以消除样品中杂质的干扰。 9.准确称取是指用精密天平进行的称量操作,其精度为±0.1mg。 10.仪器误差、试剂误差、方法误差和操作者的失误均属于系统误差。 11.偏差越小,平行测定的测得值越接近,准确度越好。 12.灵敏度是指检验方法和仪器能测到的最低限度,一般用最小检出量或最低浓度来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