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报告

一、研究背景:

常州市红溪实验幼儿园是江苏省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的重点实验基地,我们根据陈鹤琴环境教育思想的理念,引进当今风靡世界的意大利瑞吉欧方案教学的方法,并结合我园自身实践进行研究,我们将来自不同地区的三条小溪汇成一条小河,努力形成我园的园本课程——开放性教育活动。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技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在这种综合性竞争中取胜,教育必须致力于社会全员素质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同时,国际合作对人的全面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育机会均等,实现教育的民主化、个性化、国际化、终身化是人类共同的心声。因此,迫切需要实行面向全体的全面的开放性教育。

基于对幼儿个体学习潜能的再认识,及时对当前幼教改革面临的种种问题的思考,本课题试图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上探索研究,找到陈老的理论与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结合点,找到瑞吉欧教育与我国、我园实际的结合点,站在儿童的角度关注儿童的学习,研究幼儿园开放性教育活动中幼儿主动学习的模式及教师指导幼儿主体性发展的行为策略,在实践操作层面上,进行实证性的探索研究,努力形成具有先进性和超前意识的园本课程,以影响和带动本地区及其它地区幼儿园。

二、理性思考

“开放教育”一词,根据莫利生(G.S.MORRISON1984)认为是“一种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及学习的活动,允许幼儿选择学习内容,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的学习方式。”而瑞吉欧教育理念很好地体现了开放性教育这一概念。它树立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是幼儿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引导

者,幼儿是通过主动学习来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而我们在多方学习中也认识到,孩子应该在实践中学习,听会忘记,看能记住,做才能学会。孩子学习不是教会的,而是自己学会的,而这一点也在我们这三年的实践中得到很好的科学验证。

所以,我们的开放性教育活动采用较开放的形式来贯彻新《纲要》所体现的教育目标,具体开展形式采用了瑞吉欧方案教学的主题网络开展,并吸收了陈鹤琴教育思想,将幼儿的学习环境指向了大自然、社区,让孩子不再被动地、机械地钻教师设定的“圈套”,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收集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观察,调查访问、动手实验、小组讨论、学习记录、表达表述……并在教师帮助下进行归纳升华,上升已有经验,幼儿的思维亦从被动到主动,从封闭到开放,从单向到多元,呈螺旋型上升。

开放性教育活动,关注幼儿主动学习,培养幼儿全面发展,还包括关注幼儿八大智能发展,加德纳博士认为,这一理论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教育要求,在开放性教育活动中,更要注意挖掘幼儿潜能,以多元化的方式去评价儿童,并关注幼儿特长发展,帮助幼儿以其特长树立信心,促进其他方面的发展。开放性教育活动,在新《纲要》理念指导下,在陈鹤琴、瑞吉欧教育思想影响下,还要吸收各方面思潮,善于吸纳有价值的教育理念,为我所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让开放性教育成为一个先进的教育模式。

三、研究意义

1、本课题旨在引导教师在教育实践中提升教育理念,改善教育行为,吸收陈鹤琴教育思想与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念,真正关注教育对象,做到观察幼儿,了解幼儿,欣赏幼儿,成为幼儿真正的伙伴。

2、通过研究,切实改变幼儿教育中孩子被动学习,教师机械指导的局面,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及良好的学习态度。

3、本课题以研究各种环境对幼儿学习的影响为切入口,充分挖掘环境的隐性课程资源,结合整合教育观的思想,将幼儿、教师、家长、社区这四种教育资源紧密结合,产生互动,促进幼儿基本素质的形成。

4、通过三年由点到面的研究、探索,逐步构建我园的园本课程,并向本地区及其它地区幼儿园推广。

四、研究内容

1、研究陈老的教育思想,吸取精华,古为今用。

2、研究瑞吉欧教育思想理念及方法,吸收其先进之处,“洋为中用”,并努力将瑞吉欧教育经验中国化、园本化。

3、对开放性教育活动即园本课程的目标、内容、组织实施,评价等方面的分析研究。

4、对开放性教育活动中幼儿活动的动机、情感及学习方式的研究。

5、对开放性教育活动中多方互动关系的研究。

6、对在开放性教育活动中教师专业成长的分析与研究。

五、研究方法:

以行动研究与述说研究为基本研究方法,综合运用观察法、个案分析法、档案法等多种方法。

六、研究措施

(一)研究步骤

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0.5——2000.12)

1、确定科研课题、人员和研究方案。选择敬业负责、专业素质高、有一定教科研水平的三名教师进入大中小课题实验班,进行第一轮的实践,课题活动常规化,及时商量、及时总结、及时调整。

2、制定目标,收集资料,研究现状。

3、多方学习、更新观念。

第二阶段(2001.1——2002.8)

1、开展第二轮的实验。在教师中以竞聘方式加入并扩大实验班。

2、研究开放性教育的结构和特点。

3、开放性教育活动的现场开放、观摩活动。

4、参加培训与科研之间的交流和研讨活动。

5、撰写研究论文及中期研究报告。

6、课题

总结出第一本课题资料。

第三阶段(2002.9——2003.12)

1、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开放性教育活动研究。

2、完成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

3、总结成果,汇编第二本课题资料,正式出版第三本园本课程。

(二)课题组成员

组长:杨霞英

副组长:徐璋莉顾文琴

组员:朱利文李丽娜邹建美张丽华周吉黄海波毛莉娜

彭云娟孙惠芬胡云霞陈萍臧纯朱雅萌

七、研究成效

在三年中,我园努力实践,将观念落实于教育行为,在瑞吉欧教育经验与五大领域八大智能结合、环境教育功能方面,构建多元和谐关系方面、组织形式方面颇有成效。

1、瑞吉欧教育经验与八大智能、五大领域的有机结合瑞吉欧,一种以“儿童本位”及“经验导向”的哲学观,实施趋向于“综合化”的教育经验,其典型

意义是将不同的内容混合成有主题且有问题焦点的研究,鼓励幼儿用一百种语言去探索环境,表达自我。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的语言、科学、社会美术等方面得到很好的发展,但音乐方面结合不够,体育方面有时也不够紧密。但新《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幼儿教育课程整体观念的导向引导着我们在瑞吉欧实践中与五大领域、八大智能如何有机结合进行着研究,经过研究,我们有如下经验:

(1)活动中各领域的整合研究。

(2)主题中各领域的整合研究。

(3)多个主题的各领域整合研究。

在研究后,我们认识到,不管实施什么主题,促进幼儿发展是硬道理。由于主题活动与以往的分科教学不同,目标存在整合性,长远性,而且由于主题活动随时可能生成转换,目标存在及时性,内隐性,所以活动目标的包容性强,可能涉及了方方面面,包含了许多智能与领域,一个个隐藏在活动过程中,需教师活动后好好反思,在这种活动中完成了多少目标,促进了孩子哪些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这种生成与预成相融合的课程中,我们每个教师都记住,一定要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儿童,将瑞吉欧教育经验与五大领域、八大智能紧密结合,使瑞吉欧中国化、园本化。

2、环境与档案记录有机结合

环境是一种隐性课程,是第三位老师。陈鹤琴教育理论与瑞吉欧教育理念都非常强调了这一点。我们在实践中以陈鹤琴与瑞吉欧两者的环境教育理论为指导,走出了一条新路子:环境与档案记录有机结合。(这里仅指班级及园内环境)

首先,我们将传统墙饰的美化、童趣、认知等功能转换为让环境与孩子对话的功能。我们不再将教师精工细做的作品贴在墙上,紧跟活动主题,随着主题的变换和深入而随时变换墙饰。其次,我们将墙饰作为过程性墙饰,不仅让每堵墙都会说话,还将墙面连接起来,成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向孩子们述说着。它记录着孩子们在活动中的过程表现,记录着孩子们的闪光点。再次,墙饰也作为一个重要的互动在促进孩子们的成长,孩子们在墙饰上会看到自己的作品一次比一次好,看着自己的进步,欣喜在每个孩子的脸上,自信扎进每个孩子的心田,良性循环促进孩子更努力,成长更快。在这样互动而生动的环境中,教师将墙饰看成是一种档案记录,它记录着主题的成长与发展,供教师反思及时调整下一步主题发展。它记录着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供教师们用心去了解每个孩子,从而,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帮助孩子的眼睛跃过围墙。所以,现在,我们真正发挥了环境的作用,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让环境成为孩子的老师,成为其亲密的伙伴。

3、主题活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

瑞吉欧教育理论中,还有一个基本要素,“以小组为单位的共同进行较长期深入的主题探索。”在我们初期的开放性教育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仅以传统的集体教育形式开展活动是不利于幼儿个性发展的,因此我们吸纳了瑞吉欧小组合作的理念,尝试将集体教学与小组合作教学、区域活动结合起来,根据活动的需要多样性开展。

在尝试中,我们发现,可在不同的主题、同一主题、游戏活动中、区域活动中进行小组合作,而小组、区域活动是随主题的开展应运而生的,随着主题的深入不断更新小组、区域活动内容,而主题也是随小组、区域活动的丰富而逐步深入。

在进行主题活动与小组活动、区域活动有机结合的研究中,我们感悟到,一些内向、能力弱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往往缺乏自信,而显得胆怯、被动、无助,关闭心灵之窗,而小组活动、区域活动能使孩子在自由的活动与选择中使心灵开

放起来,无须畏惧、无须等待,小组、区域活动还能使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间的互动充分活跃起来,互相合作、互相学习,平等讨论,共同分享,让孩子在充分的体验中学习、成长,同时,不可否认,主题与小组、区域活动的有机结合尝试,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教师的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尊重孩子”这一层面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准确的判断能力与灵活的教学机制,只有这样,才能推动活动不断向前发展。所以,我们还将继续研究与完善。

4、教师、家长、社区、幼儿等多方面关系的有机结合

瑞吉欧教育理念非常强调家长、社区与幼儿园的合作,强调多方面关系的互动。陈鹤琴老先生也非常强调这一点。我们吸纳了这一精华,在开放性教育活动中注重教师、家长、社区等多方面关系的融合。

首先,表现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教师不再是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站在与幼儿平等的位置与幼儿对话,作为幼儿的引导者、支持者、帮助者,教师与幼儿好比是一场乒乓球赛,为了使球赛顺利进行,教师需及时接发球。其次,教师与家长也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将家长请进来,教学活动做助教、公开活动做评委、体育活动做裁判、外出活动做义工、活动设计做参谋,在教师的影响下、实践下一点点提高参教水平,再次,教师与园长的关系也改变了,由害怕园长听课到主动邀请园长听课,共同分享活动中的快乐。所以,在这种充分互动的多方关系之中,互相促进,教师的专业在成长,幼儿的情感、能力得到发展,家长的教育水平在提高,园长的管理水平也提高了。

八、研究反思

在开放性教育活动开展的同时,我们发现,由于全园教师进入课题班时间不同,对开放性教育活动的认识与开展活动的能力也不同,需要加大力度,缩小距离,整体提高。其次,在瑞吉欧与五大领域、八大智能相结合的层面上,开放性教育活动如何更好地兼顾到音乐智能等方面的挖掘,需要我们更深入地研究。最后,我们还认为,要吸收多方早教理念、早教方法,充实到开放性教育活动中来,

使我园园本课程开放得更绚丽多彩。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含多图)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中开放性骨折发生率日趋上升,但在其处理上目前仍存在许多问题。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复杂,通常是非常严重的骨与软组织损伤,其早期处理决定预后。 近年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针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进行经验总结,余斌教授受邀于2017CAOS 创伤大师讲堂对「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原则」进行深度讲解。余斌教授首先从两个开放性骨折处理的病例讲起: 病例1:7 岁,女,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于当地医院急诊行清创、血管吻合及骨折内固定。三天后发现远端血运差,急诊切开减压后转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 患者当地医院处理术前及术后X 线片患者转入南方医院时大体照片 转入南方医院后急诊探查发现:组织广泛坏死,血管栓塞,钢板外露。最终结局是左小腿截肢。转入南方医院后行急诊探查 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 对于这样的一个病例,我们是非常心痛的,余斌教授指出,假如患者在早期的处理上,能够在神经血管修复后进行外固定架固定而非钢板螺钉内固定,可能结局就不是这个样子。

即使不进行内外固定,神经血管修复后单纯的石膏支具固定二期手术也可能会是个好的结局。所以说早期的正确、规范处理非常重要。 病例2:38 岁,男,车祸致左胫腓骨开放性骨折(ⅢA 型),于外院急诊行清创及钢板内固定,5 天后左小腿缺血坏死。转南方医院院急诊手术探查,广泛的软组织坏死及动静脉栓塞与第一个病例的小女孩一样,由于感染、组织坏死严重,患者最终进行截肢。通过两个令人心痛的病例,余斌教授指出开放性骨折的早期处理一定要引起骨科医生的重视:国内现状是开放性骨折多在急诊处理,而急诊骨科医生多为低年资住院总、研究生、进修生甚至本科实习生进行早期的处理;而在欧美,这样的开放性损伤一定要有高年资医生进行。 南方医院创伤骨科回顾大量文献及临床病例总结出开放性 损伤在早期处理的陷阱及教训: 1、全程关注骨筋膜室综合征,正确把握切开减压时机 2、充分考虑软组织损伤情况 3、重视分期治疗原则 4、早期治疗决定预后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 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既往的「5P 征」(疼痛、苍白、麻木、无脉、感觉异常)诊断原则,余斌教授指出其并不可靠,5P 征出现时缺血已经发生,不能用于早期判断。出现症状时未必发生筋膜间隙综合征,筋膜间隙综合征很少导致无脉,无

各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各学科教学常规管理细则 东门塘小学 各学科教学常规管理制度细则 一、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 ㈠学科定位: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在课程目标、内容、形态、实施方式等方面与幼儿园课程衔接,同时又为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的“品德与社会”、“科学”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打下基础。 ㈡管理细则: 1、有进度表。 2、备完整的教案,可以是简案。 3、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严格按课表上课,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要尊重学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4、根据教材要求组织相应的活动,有活动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次。 二、品德与社会(社会) ㈠学科定位: 本课程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涉及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等儿童生活的不同领域;综合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㈡管理细则: 1、有进度表,专任教师还应制订计划表。 2、备课:根据教材备完整的教案,专任教师应备详案。 3、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严格按课表上课,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要尊重学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4、辅导:坚持个别辅导,提倡组织学习兴趣小组,根据教材要求组织相应的活动,有活动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次。 三、语文 ㈠学科定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㈡管理细则: 1、有较具体的学科计划、进度表。 2、备课:备完整的详案,一般包括: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手段、板书设计、教学步骤、作业布置等;周备课时不少于4课时;每学期教学反思不少于8篇。 3、上课:教师在课堂上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严格按课表上课,准时上下课,并举行必要的仪式;要尊重学生,不做与教学无关的事。 4、作业:一课一练,按教材要求完成课后练习,按进度完成《学法大视野》。 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不少于8篇;提倡低年级每周练习1次造句(写话),中高年级写日记、周记。 作业设计应力求体现科学性、趣味性、针对性。 5、辅导:坚持个别辅导,提倡组织学习兴趣小组,周辅导1次。 6、有期中阶段测试分析和期末复习计划。 7、每学期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不少于10节。 四、数学 ㈠学科定位:《课程标准》以全新的观点将小学数学内容归纳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特别突出地强调了6个学习内容的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 ㈡管理细则: 第2页

最新小学科学3443课堂模式

小学科学3443课堂 模式

小学科学“3443”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根据“3443”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科学课上应当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公地位,通过导学案的设计,让学生进行有效的预习,带着问题进行预习。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的探究性活动。 通过导学案设计一些有效的预习问题或是课堂的检测练习,让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预习或检测,让学生进行课前的预习工作。然后学生可以在课内针对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以小组合作为形式的课内探究活动,然后,在导学案上,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从而做到课后训练,完成“3443”中的“三步”。 (1)课前预习:根据课前预习的一系列要求,在课前要让学生预习所学内容,以便于掌握将要学习的大概内容,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通过导学案,设计一些预习的习题,让学生完成,这样可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我们在上课时,就会节省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课内探究:首先,在讲课前要吃透教学重难点。其次,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体现“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探究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还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明确哪些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哪些问题让学生合作探究。要给学生做出正确有效的指引作用,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而乐学,好学。 (3)课后训练:课后的训练是重点,是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在作业的布置时,要体现作业的分层布置,这样,能照顾到那些程度不

太好的同学,设计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习题,能够很好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作业的设计,既要保证大面积学生扎实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又要保证部分发展力较强的学生得到拓展提升。同时,在布置作业时,还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对程度较好的可以布置一些拔高性的作业,或是一些实践性的,或是一些需要合作探究的问题,这样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课内探究过程,应当采用“预习检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训练”四个环节。 1、预习检测:采用查看导学案、课堂提问等形式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反馈检测,然后,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调整本堂课的教学内容。 2、自主学习: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或导学案上设计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让学生把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在小组内交流。 3、合作探究:学生把自主学习中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提交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探究,共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然后,由小组进行问题讨论结果的汇报。最后,在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老师进行讲解。 4、精讲点拨:根据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中发现的问题,对重点、难点、易错点进行重点讲解,交给学生做题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以后再见到就能够举一反三,力求做到“三讲三不讲”的原则。 5、当堂训练:针对本节课学习目标,精编精选当堂检测内容,进行当堂达标测试。这样做可以当堂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达到熟练掌握所学的目的。

最新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小学科学教学常见的几种方法 宝塔区中石油小学龚增杰方法是在任何一个领域中的行为方式,是用来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的总和,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式和手段。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针对小学科学课堂的种种现象,以及在新课程标准颁布以后,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归纳总结出在新课程标准视野下,科学课实施的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是科学的,必须符合科学教育的规律,符合学生的任知规律。 ----主体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活动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须有利于学生各种探究活动的开展。 ----过程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必须有利于学生亲身经历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获得过程的体验。 ----创新性原则教学方法的确定,应当在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立足创新,重视创造出一些与传统教学方式不同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依据的特征 ----具有明确的活动目标,教学方法是实现活动目标的手段;

----体现师生共同参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体现多种方法的综合施教,一个活动主题,往往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有利于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体现开放性,很多方法的实施,都不是单独在课堂上可以完成的,校园、社会、大自然才是学生们活动的更广阔的天地。 三、常用的几种教学方法 为了落实新课程标准,小学科学课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整合、总结、归纳如下: ----探究发现法----实验探索法----小组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现状调查法;----作品制作法;----信息搜集法;----模拟创造法。 (一)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究和学习,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在经历探究和发现的过程中,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在科学课中,运用探究发现法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在探究活动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探究发现的过程学会发现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探究发现过程的活动一般包括以下过程:(1)提出问题引出课题,让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意义、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探究的准备;(2)学生自行提出问题的假设和猜想;(3)指导学生分

外伤及骨折的处理流程

外伤及骨折的处理流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外伤及骨折的处理流程 注意要点: 1、止血:包括敷料加压包扎压迫止血法、指压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法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止血带法应用时需注意计时并定时松开止血带(必要时可重复使用),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2、骨折发生后,固定是创伤救护的一项基本任务。正确良好的固定能迅速减轻病人的疼痛,减少出血。如上肢受伤,则将伤肢固定于胸部;前臂受伤可用书本等托起悬吊于颈部,起临时保护作用。下肢骨折时不要试着站立,将受伤肢体与健侧肢体并拢,用宽带绑扎在一起;脊柱骨折应将病人放于担架上,平卧搬运,不要让病人在弯腰姿势下搬动,以免损伤脊髓。防止损伤脊髓、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也是搬运的基础。有利于转运后的

进一步治疗。如不固定,在搬运过程中骨折端容易刺破血管、神经甚至造成脊髓损伤、截瘫等严重后果。 3、固定方法:可以用木板附在患肢一侧,在木板和肢体之间垫上棉花或毛巾等松软物品,再用带子绑好。松紧要适度。木板要长出骨折部位上下两个关节,做超过关节固定,这样才能彻底固定患肢。如果家中没有木板,可用树枝、面杖、雨伞、报纸卷等物品代替。 4、皮肤有破口的开放性骨折,由于出血严重,可用干净消毒纱布压迫,在纱布外面再用夹板。压迫止不住血时,可用止血带,并在止血带上标明止血的时间。完成包扎后,如伤者出现伤肢麻痹或脉搏消失等情况,应立即松解绷带。如伤口中已有脏物,不要用水冲洗,不要使用药物,也不要试图将裸露在伤口外的断骨复位。应在伤口上覆盖灭菌纱布,然后适度包扎固定。如伤口中已嵌入异物,不要拔除。可在异物两旁加上敷料,直接压迫止血,并将受伤部位抬高,在异物周围用绷带包扎。千万注意不要将异物压入伤口,造成更大伤害。 注意事项:大腿骨折时,内出血可达1000毫升(人体总血量大约4000毫升)。包扎固定过紧也能引起神经麻痹,铸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当用夹板、绷带固定后,每隔30分钟用手指插进去查看一下以确认是否松紧适当。

重点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学指导常规要求

精心整理附: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品德教学常规要求 备课 备课必须具备的环节: 一、全册教材简析:全册共有多少内容,分多少单元,需要多少课时完成。各单元主题、内容、特点、重点、难点。 二、单元教材简析:本单元主题、内容、特点、重点、难点。需要多少课时完成。 三、课文教材简析:简析教材的内容、特点、地位与作用。如果加上教师个性化的 据课堂生成进行随机引导、启发、点拨。 (二)互动:一是学生与教材(或学习内容)的独立互动,在教材(或学习内容)上批注自己独立学习的收获和困惑;二是学习小组内成员之间的互动,一般表现为小组交流或讨论,在小组内成员之间互动时要做到任务具体、分工明确、落实到人;三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小组之间的互动,主要目的是个别具体指导,了解学生学习现状,为启发、点拨学生的动态生成做到心中有数。 (三)展示:展示只有与互动、评价相互融合才能创设更加生态的学习氛围,也才更加高效。展示要以小组为主体(六人至少要有“中、优”二名代表,根据各

自的学习实情分别展示不同的内容),以师生参与互动、评价为两翼。做到主体生两翼,两翼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变化万千,生成不断,学无止境。 (四)评价:一是小组展示中的随机评价;二是学习环节中的归纳小结性评价;三是当堂达标测评;四是总结本节课学习收获。 十、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做到学习内容的高度浓缩、学习能力(或体会感悟)的高度提炼、学习过程与方法的高度总结(或揣摩表达方法后的灵活运用)。 作业与批改 作业要求: 1、作业选择:一课(或一课时)一练作业,可根据学科特点及实际自编练习题, 230 3 4 1 2 3 4 改。 语文: 1 2 3、课外作业一节一次。 三至六年级作业类型: 1、一课一练; 2、习作每学期不少于8次; 3、课外作业一节一次。 数学: 作业要求:规范、整洁、美观。要求书写规范、美观,1、2年级用铅笔,3-6年级用钢笔或中性笔,统一笔芯颜色;作图一律用铅笔;整体干净、整洁。 作业布置:

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手术内固定治疗 发表时间:2016-10-24T16:15:46.5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8期作者:左毕1 和丽琴2 [导读] 两组的差异也比较明显。因此,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选择手术内固定治疗,临床效果比较满意。 1.怒江州人民医院外二科云南怒江 673199; 2.怒江州人民医院康复神经内科云南怒江 673199 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外端开放性骨折患者,观察患者术后骨折治疗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结果:通过临床治疗资料和随访情况,可以看出,在骨折愈合情况,手术内固定治疗组优于保守治疗组,从并发症情况来看,前者比后者的发生率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总优良率方面,手术内固定治疗组高于保守治疗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式,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的总优良率,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手术治疗;手术内固定 股骨远端骨折是指股骨下端15cm以内的骨折。近年来,随着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情况不断增加,而且病情越来越复杂、治疗更加困难[1]。由于股骨远端的骨折临近膝关节,如果处理不当,致残率会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对骨折而言,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达到复位和固定的要求,为了满足结构损伤修复和早期功能锻炼的需求,目前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式。本文主要就在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中采用手术内固定的方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总结相关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股骨外端开放性骨折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17~84之间,平均年龄39.5±11.4岁。在骨折的侧向上,右侧35例,左侧25例。骨折原因:交通事故伤40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压伤9例。20例患者出现发热症状,10例患者出现休克症状。 1.2 手术治疗 1.2.1 治疗方法 在治疗开放性骨折时,多选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方法,但是一些情况不适合此种治疗方法。(1)患者确诊为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且患者的骨折程度为Ⅰ度和Ⅱ度。符合此标准者45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2)患者确诊为股骨远端开放性骨折,但是伴随以下情况:①合并其他部位、脏器严重创伤者;②创伤程度为Ⅲ度。符合此标准者15例,采用保守治疗方式。 1.2.2手术治疗 ①接诊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治疗,对于出现高热和休克的患者,先进性基础性的治疗,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进行手术。对于意识清醒、生命体征正常的患者,直接进行手术;②对患者行全身或硬膜外麻醉;③清创伤口。清创术的步骤为:肥皂水刷洗→3%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0.1%新洁尔灭、碘伏清洗→清除异物、无生机的组织,保留有生机的肌腱神经→清洗骨折端,保留骨质;④根据患者骨折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固定材料,比较常用的有逆行交锁髓内钉、髁支持钢板、DCS等[2]。 1.2.3 术后护理 ①手术后,为避免并发症的出现,应使用抗生素治疗;②12-24h拔除引流管;③48h后,逐渐开始进行主动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④6-8周后尝试行走,借助双拐逐步负重,只有骨痂通过骨折端、骨折线模糊后才可独立负重。 1.2.4 保守治疗 首先,对患者创伤口进行清创处理(操作步骤同上①②③),在次基础上采用传统的外固定治疗方式。在骨折的上下端,皮肤相对健康的位置,插入固定针,连接固定器。术后行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1.3指标评定 通过临床治疗资料和随访情况,对比手术内固定组和保守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包括平均骨折愈合情况、并发症情况等;根据HSS 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分,临床疗效为优≥85分,70≤良<84分,60≤可<69,差<60分。总优良率=(优+良+可)/患者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主要使用SPSS19.0软件对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主要用()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以x2检验, P<0.05则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对比 6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0个月,平均11个月。手术内固定治疗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50.5±20.1)天,经过X线检查2例出现延迟愈合,在并发症方面有2例患者出现感染。保守治疗组,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0.5±23.7)天,经过X线检查4例患者骨折线未愈合,其中3例患者由于固定针、固定器出现松动引起,1例患者由于过早负重引发,在并发症方面,4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手术内固定组治疗情况优于保守治疗组,组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 当前,各种外力因素引发的锁骨骨折的病发概率增加,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上,众多学者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本文按照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对锁骨骨折的治疗进展进行了论述。 标签:锁骨骨折;保守治疗;手术治疗 锁骨是连接人体躯干和上肢带的唯一骨结构,位置表浅,形状狭长,生理解剖位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在遭受直接外力的打击时,十分容易出现骨折现象[1]。锁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5%~10%,临床上用于治疗锁骨骨折的方法众多,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2]。 1 保守治疗 适应证:适宜青枝骨折婴幼儿、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无异位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传统保守治疗方法中包括石膏背心固定、双圈法固定、工字型夹板固定等多种治疗方式,应用最广泛的有“横8”字绷带固定法、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治疗等。 1.1 “横8”字绷带固定法 “横8”字绷带固定法属于传统的保守治疗法,具备操作简单、固定效果好和价格低廉等优点。随着对锁骨骨折临床治疗方法研究的深入,树脂绷带、棉纱绷带被引入,并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石膏固定。“横8”字绷带固定法对于不适宜手术治疗的患者而言,疗效可靠,但该法固定强度不高,治疗后骨折再移位、畸形愈合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长久固定对患者的正常活动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导致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3]。 1.2 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治疗 临床上,手法整复外固定架疗法常用于有严重合并伤或开放性锁骨骨折的早期治疗及创伤较小的锁骨骨折,疗效显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不会出现伤口感染等优势,但固定效果并不理想,固定完成后,有效的挺胸固定状态难以长久保持,进行整合的骨折端也容易发生错位[4]。当前,在治疗存在严重并发症及对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不耐受的患者上,手法整复外固定架疗法还处于临床研究阶段[5]。研究证实,在治疗开放性骨折、感染性骨不连上,手法整复外固定架治疗具有不可取代的优势。但总的来说,在锁骨骨折临床治疗上,外固定架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 2 手术治疗 适应证:不存在非手术指征的锁骨骨折患者均可以采用手术治疗,特别是以

小学科学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学科有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在科学课上,像《保护植物》这样传统的环保类型的课程无非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教法刻板,课堂容量小,并且说教的味道比较浓厚,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简单的说教没有使学生真正意识到保护植物的重要性、必要性。课上说得好好的,课下该怎么做还照样怎么做。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其它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就表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知识获得的方法是学生去发现,教师的任务是为学生获得知识创设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网络环境来学习科学知识、技能。教学设计主要侧重指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处理、分析、汇报展示网络信息进行知识的建构。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为学生创设资料丰富、详实,图、文、视频相结合的网络环境,教师指导学生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有机结合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最优。 一、个人学习与小组合作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合作学习又叫协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课堂中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中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频度与效率,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 合作学习的特点是学习者的个人目标和小组目标之间是积极的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只有小组所有成员都完成各自的目标,自己才能获得成功,这是一种“荣辱与共”的交互方式。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和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并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合作学习对于学习者将来建立和维持稳定和谐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模板

科学设计小学语文开放性作业 颍泉区三义九年一贯制学校张允礼 语文学科的作业布置,正在向内容丰富,形式多变的开放性作业转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我在研究小学语文作业的布置为立足点,就好何优化布置作业,希望见教于大方之家。 教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就是最好的形式。传统的语文作业,禁锢了学生的活动空间,限制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影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开放性作业的布置,适合时代发展的要求,训练学生思维的开阔性,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特长,提高人的综合素质。 对语文作业的布置最优化,必然要对语文作业的设计进行探索。应理清以下几种关系: 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延续 教学过程中包括着课堂教学与作业等几部分。平凡的作业来配合一个精彩的开放性课堂教学,其整个教学进程是不统一的,不完善的。所以,布置小语开放性作业,是对小语开放性课堂教学的延续。它应继承和发扬小语开放性课堂教学的灵魂与宗旨。它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形式有所不同,目是却是一致的。其实质都表现在"四重:重能力,重情趣,重习惯,重素质。其外部特征表现为:注重生活;注得实际应用;内部特征表现为;注重思考;注重想象。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落脚点

在语文学习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是件好事。我认为,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在义务教育阶段就应该介导,并着手实施。作为一种学习理念,必须贯穿孩子的整个教育之中,应当认识到从小就培养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会使孩子终身受益。小语开放性作业正好给小语研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可实施的最佳场所,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一落脚点。但是,语文研究性学习也是能成为小语开放性作业的一部分,并不能替代全部。 大语文教育的辐射点 "大语文教育"实际上是语文的素质教育。它要把师生语文知识的徽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如果学生个个都能在语文课堂之外的广阔天地里学习语文,训练自己对于语言现象的敏锐感受力,那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小语开放性作业是实施大语文教育的有途径,是其一个辐射点。因为,就目前的情况看,虽然同行们对大语文教育作了很大的努力,但它毕竟受到教学内容,教育目的,时间,任务的牵制,不可能太出格,更不能离开语文这个"谱"。所以,我们何不将以往单一的纯语文作业变为大语文教育的家庭作业,成为小语开放性作业,真正全方位的,立体的,广视角的培养学生素质,使作业成为架设课堂教学与素质教育的桥梁,真正体现大语文教育的无限魅力。 小语开放性作业的内容特点及形式 针对性

开放性骨折的不正确处理方法为

开放性骨折的不正确处理方法为 开放性骨折是骨折的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出现骨折断裂,出现和外界相通等等,这都属于开放性的骨折。开放性骨折要及时采取一些正确的处理方法,要清理伤口,避免出现感染的情况,比如说可以用生理盐水来反复的冲洗,要及时的进行止血,及时的接骨,避免出现接骨不当,对于未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开放性骨折的正确处理方法1、开放性骨折的处理原则是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地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2、清理伤口:用生理盐水冲洗2~3次,创口内部一般不冲洗,无菌纱布覆盖创口,如污染严重,可用无菌纱布轻柔清洗,再用生理盐水冲洗。然后可用络合碘冲洗创口或用纱布浸湿络合碘敷于创口,再用生理盐水冲洗。3、止血:迅速判明出血性质,选择有效的暂时止血方法。一般开放伤口用无菌纱布或干洁的布单局部加压包扎。如有大血管活动性出血时,一般伤口加压止血,以免肢体坏死。4、骨折要临时固定:并根据骨折的类型选择适当的内固定方法将骨折固定。固定方法应以最简单、最快捷为宜。可选用外固定器固定,否则易导致感染。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又要避免伤口的感染,还要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这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及抗菌素的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 ★康复护理 功能锻炼应根据患者的总体情况由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范围可由小到大、由浅到深、由单关节到多关节,由床上到床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逐步适应。骨牵引患者也应尽早开始局部按摩。功能锻炼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愈合、促进功能康复的重要措施。正确的功能锻炼可矫正复位后的残余畸形,所以医护人员应耐心向患者讲解其重要性,以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建立治疗信心,在医护人员的正确指导和帮助下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早日康复。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小学科学教学常规 (一)制订教学计划 、制订教学计划前,要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明确各项要求,正确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 、通读全册教材,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以及本册教材在学段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学期教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根据各单元内容科学地制订教学计划。 、关注学科信息,了解小学科学教学改革的动态及相关资源,为制订教学计划作参考。 、教学计划内容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学重点、教学进度、教学措施、科学探究实验以及学期教改研究专题等内容。 .小学科学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科学实验是学生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因此,平时必须切实抓好实验教学。 (二)备课 、备课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教师用书等相关资料,弄清教材编写意图及思路,明确“观察”、“实验”、“思考”、“制作”等活动要求。 、分析学情,确定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一般应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按照教学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明确本节教材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教材的重点、难点;充分利用和开发学校、家庭、社区等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科学加工。

、设计教案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借鉴《小学科学同步探究》设计的教学活动,精心设计科学学习及科学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活动赋予科学的内涵与价值,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经历科学学习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对教学过程可能遇到的问题要有预见,有相应的对策。 、写好教案。教案要详略得当,过程清楚。教案一般应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内容,课时安排、教学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以及教学反思与后记。。 、根据教学内容,做好课前教学仪器、材料(如:实物、模型、标本、图片、仪器、实验报告表、多媒体课件等)的准备。上课前要熟悉教具、学具及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熟悉实验操作程序等。有些器材可能存在某些问题,上课前一定要事先进行演练,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提倡教师自己开发教具和学具,鼓励学生自己带些与教学有关的实物和材料。 (三)上课 、严守上课时间,上课带齐、带足实验材料和必要的教学资料。 、课堂上教师的着装要得体整洁,精神要饱满。教态要自然、亲切。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语言准确、生动,简练、流利,富有感染力。 、上课期间禁止携带通信工具,中途不得随便离开教室或从事与教学无关的活动。 、课堂上要围绕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板书及时、规范。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造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和宽松、和谐、教学开放、鼓励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开展小组学习,为每个学生提供参与学习、展示自我的时间、空间。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进展 发表时间:2011-04-15T14:28:09.7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期作者:常克武1 马良2 于波3 刘曼丽4 [导读]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常克武1 马良2 于波3 刘曼丽4 (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骨外科硕士研究生 150001) (2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医学院微创胆道外科硕士研究生 150001) (3黑龙江省七台河市第一人民医院 154600) (4吉林省梨树县妇幼保健院 136525)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01-0132-03 开放性骨折是创伤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社会的发展, 现代化高速工具的使用, 所造成的开放性骨折日趋严重, 病情越发复杂、治疗更加困难。现根据国内外文献, 对开放性骨折的分类与治疗进展做一浅要综述。 1 开放性骨折的分类 国内外学者对开放性骨折的分类都十分重视, 它关系着治疗方法的选择和评估预后。Anderson 依据软组织损伤的程度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型。Ⅰ型: 伤口不超过1cm , 伤缘清洁; Ⅱ型: 撕裂伤长度超过1cm , 但无广泛软组织损伤或皮扶撕脱; Ⅲ型; 有广泛软组织损伤包括皮肤或皮瓣的撕裂伤, 多段骨折, 创伤性截肢以及任何需要修复血管的损伤[1]。1984年Gust ilo在临床应用中发现此种分类的不足, 又将Ⅲ型分为3个亚型; 即ⅢA : 骨折处仍有充分的软组织覆盖, 骨折为多段或为粉碎性, ⅢB: 软组织广泛缺损, 骨膜剥脱, 骨折严重粉碎, 广泛感染; ⅢC: 包括并发的动脉损伤或关节开放脱[2]Anderson-Gustilo的分类法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国学者王亦璁认为这种分类方法参照因素太多, 彼此又并不一致, 容易造成误导。他推荐根据创伤机制分类, 按开放伤口形成的原因将开放性骨折分为: (1)自内而外的开放骨折;(2)自外而内的开放骨折; (3)潜在性开放骨折[3]。朱通伯则按创口大小, 软组织损伤的轻重, 污染程度和骨折端外露情况,将开放性骨折分为3度。Ⅰ度开放性骨折: 皮肤被自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 创口在3cm以下, 软组织挫伤轻微, 无明污染和骨折端外露; Ⅱ度开放性骨折: 创口长3-15cm , 骨折端外露, 有中等程度的软组织损伤, 污染明显; Ⅲ度开放性骨折: 创口在15cm以上, 骨折端外露, 软组织毁损, 常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污染严重[4]。作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 将新鲜开放性骨折按骨折局部伤情特点进行3级分类, 以3级分类制定了四肢开放性骨折的程序疗法[5]。Ⅰ级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伤口小于3cm , 伤口污染轻; Ⅱ级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伤口大于3cm , 伤口污染重, 或有骨折端外露, 或有皮肤撕脱、皮肤缺损;Ⅲ级开放性骨折: 开放性骨折合并有血管、神经损伤。总之, 不论如何分类, 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因此只有准确地掌握开放性骨折临床上不同特点, 才能做出合理的治疗方法选择。 2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 开放性骨折的治疗既要保证骨折的愈合, 又要避免伤口的感染, 还要尽快地恢复肢体的功能。这一直是创伤骨科的难题。开放性骨折的治疗包括: 清创、骨折固定、伤口闭合及抗菌素的应用等几个主要方面。 2.1 彻底清创清创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基础, 彻底清创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对污染的新鲜开放性骨折, 在细菌繁殖和侵入组织的潜伏期内(伤后6-8h) 施行清创术, 彻底切除染菌的创面、失活的组织和异物, 清洗干净后将创口闭合, 可以避免发生感染。遗留少数细菌通常能被健康组织消灭。因此, 朱通伯提出清创术时限问题。他指出: 在6-8h以内的新鲜伤口经过彻底清创闭合术后, 绝大多数可以一期愈合; 在8-10h 时以后, 感染的可能性增大; 24h后感染就难以避免了。因此必须努力争取在6-8h 内施行清创闭合术; 在8-24h之间的创口仍可做清创术, 但早期是否闭合应根据创口情况而定; 超过24h的创口通常不宜做清创术。因为这时细菌已大量繁殖, 创口已感染, 清创可摧毁已形成的肉芽组织屏障使感染更加扩散, 有害无益。可敞开创口换药, 清除明显坏死组织和异物, 使引流通畅, 严密观察, 根据情况再决定处理方法。现代清创术特别强调应用喷射生理盐水或喷射脉冲冲洗法冲洗创面, 它可使异物和污染物松动, 容易清除, 清创效果要比其它方法高出数倍。冲洗后创口还应先后使用术毕泰, 双氧水浸泡, 以利进一步杀灭致病菌。预防性深筋膜纵行切开, 也是现代清创术要求之一, 它可以防止术后可能发生的骨筋膜室综合征。 2.2 骨折的处理骨折固定是治疗开放性骨折的中心环节。骨折固定除具有维持骨折复位, 保障骨折愈合, 实现肢体早期锻炼, 促进功能恢复的一般目的外, 对开放性骨折来说更具有消除骨折端对皮肤的威胁, 减少污染扩散, 便于重要软组织(血管、神经、肌腱) 修复, 利于伤口闭合的特殊意义[6]。开放性骨折的固定, 60年代以前基本上是以外固定为主,主要是石膏固定; 60年代初以后开始逐渐使用内固定, 但当时被视为违反原则。由于内固定所取得的良好疗效, 使人们信服。 到70年代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已被人们接受。但内固定治疗开放性骨折也同时出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70年代中期以后金属架外固定器治疗开放性骨折如雨后春荀迅速发展起来[7], 它大大地充实了治疗开放性骨折的手段, 明显地提高了开放性骨折的治愈率。治疗开放性骨折不同于闭合性骨折, 它容易发生感染和坏死。因此处理开放性骨折要求迅速, 尽量减少对组织的再损伤。骨折的固定方法应以简单, 迅速, 有效为原则。李文锋[8]、梁进等[9]指出: 石膏、夹板、骨牵引虽然简单、迅速, 但不能达到骨折的有效固定, 骨折端的异常活动不仅威胁伤口皮肤的愈合, 更能增加污染扩散的机会; 内固定方法由于操作复杂, 对严重污染创伤者感染的发生率也将因内固定手术而大大增加。外固定器操作迅速简便、固定可靠, 调节容易且便于局部创面的处理, 故在处理开放性骨折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李起鸿[10]认为: 骨折固定方法的选择, 应根据患者全身情况, 伤口能否安全闭合及骨折类型来判断:Ⅰ型骨折可考虑Ⅰ期闭合伤口和骨折内固定;Ⅱ型和Ⅲ型骨折应优先选用外固定器行骨外固定, 后者具有方法简便, 创伤小, 并兼有骨折固定和便于观察处理伤口的优点。朱通伯在开放性骨折的处理中强调, 若未在6-8h内做清创术, 则污染的细菌已经渡过潜伏期, 而到了按对数增殖阶段, 清创术已不可能做到非常彻底; 对软组织损伤和污染严重的Ⅲ度开放性骨折清创也难有绝对把握。在这种情况下, 内固定手术将异物植入损伤区内, 对其异物表面的细菌,机体抵抗力和有效的治疗都难以充分发挥作用, 因此增加了发生感染的危险。如果发生感染, 这些金属固定物都将成为与机体难于相容的异物, 形成感染不愈的因素, 异物不除,感染不止。应用外固定架能兼顾骨折固定和方便创口治疗。他主张: Ⅲ型开放性骨折; 超过6-8h清创的Ⅱ度开放性骨折; 严重的粉碎性骨折或有骨缺损的Ⅱ、Ⅲ度开放性骨折及已感染的开放性骨折应采用外固定架治疗。作者对开放性骨折进行3级分类及以3级分类为标准制定了开放性骨折的程序疗法。Ⅰ级开放性骨折: 稳定型, 彻底清创后手法整复伤口一期闭合, 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不稳定型, 彻底清创后内固定,伤口一期闭合。Ⅱ级开放性骨折: 采用金属架外固定器治疗; Ⅲ级开放性骨折: 因合并血管、神经、肌腱损伤, 一般采用髓内针内固定或金属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模式(修订) 主讲人:王 强 在小学科学课中探究和研讨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为了更好地体现这两方面,以及方便和指导广大科学课教师教学,现把“探究——研讨”教学法与法国科学课“做中学”教学模式相融合,形成一套清晰的教学环节,为打造我市小学科学课的高效课堂提供依据。本模式具体内容体现如下: 一、模式界定 我市现如今所使用的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是以美国兰本达教授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发展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的“探究——研讨”教学模式。它的思想是:“通过对自然事物的观察、描述、相互交流感受和解释,在思想上形成解释认识对象的模型,然后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找出纷繁复杂的现象之间的关系和联系,形成对自然界的有秩序的理解。”其中“探究”既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又是知、情、意的统一,还是“手脑并用”的过程。这里的“探究”是指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观察与实验的设计、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搜集、实验的操作与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搜集证据及实验结果的分析、科学结论的归纳与概括、科学现象的解释与科学知识的应用等实践性学习的活动。“研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机会,通过这一过程他们可以将大量的事实连接成新的整体。这种通过集体的努力最后形成的整体的作用,远远超过了对各部分的简单总和的作用,它使学生在研讨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让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全面提高。本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五个环节,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动手探究——合作交流(集体研讨)——拓展延伸(巩固应用)。它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充分的活动、有着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表现的

机会,相信学生能行。 二、适用原则 该模式适用于小学三至六年级的所有探究类科学课。为保证模式的科学运行,避免出现模式化的弊端,在使用中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任何一种成功的教学都是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的,对“探究——研讨”来说,这一特征尤为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自己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进行再创造,研究过程的独立性越强,研究价值就越大,教学效果就越明显。 2、综合性原则 在探究某个研究专题时,应采取多种相关的方法,开展多种探究活动。为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甚至生成更多的新的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3、探究性原则 学习过程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主发现新知的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向学生提供探索和发现的真实情境,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将科学发现的过程、学生认识过程与教学过程相融合,体现三过程的统一。 4、创造性原则 一方面表现为学生学的创造性,要鼓励学生进行多向思维,能从多角度更全面地认识同一事物,并善于把它们综合为整体性认识,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去发现和解决新问题,适应和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表现为教师教的创造性,课堂教学不再为预先设计的教案所左右,要关注课堂的生成和学生的生命状态,给学生广阔的思考、实践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去想,放手去做。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doc

小学科学教学的指导意见意见 1.重视课前准备。小学科学教师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堂教学准备上,精心设计课堂实验,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和设计实验材料,为课堂实验做好准备;力戒无准备上课,以枯燥的讲解取代实验的教学行为。 2.在民主的氛围实施开放的教学。教师是科学教学活动的调控者,应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成为师生民主对话、多向交流、充满活力的过程,成为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引领他们到校园、家庭、社会、大自然中去学科学用科学。树立开放的课程理念,开放性教学的时间、空间、过程、内容、资源、结论等,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做教学的起点和终点,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不要拘泥于学生唯一的答案,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3.提高探究活动的有效性。能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合理安排各个教学环节,做到主次分明,条理清晰,教学要在一定的情

景中展开,学生会提出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需要教师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中实际发生的事件,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性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以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欲望,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4.加强教学反思。教师要及时总结和反思课程实施中的教学亮点、困难与困惑,提出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备下阶段调整和改进教学设计提供丰富的感性素材。 5.开展教研活动。各校教研组在按计划完成学校规定的公开课、研究课任务的同时,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使听课、评课成为一种常态下的、全程化的校本教研机制。通过听课、评课等活动,每个教师不仅要博采众长、为己所用,还要通过交流、研讨,不断完善课堂教学设计、及时调整教学安排,就如何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达成一致的共识。 6.加强课题研究。本着立足课堂、立足实际的原则,扎实开展省教育科学“xx”实验课题《课外科学探究有效性指导研究》,实验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制订课题实施计划,确定研究内容、时间安排、组员分工、成果呈现方式等。广大教师要以“课内科学探究”、“课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