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上)

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上)
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上)

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上)

京东方8.5代TFT(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生产线,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超过280亿元。

自从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贝尔德(J.L.Baird)在穷困潦倒中,发明世界第一台机械扫描式黑白电视机以来,电视已经从实验室走入了千家万户,并从最原始的机械扫描式电视机,发展出黑白球面显像管电视机(1929年)、彩色球面显像管电视机(1954年)、彩色纯平显像管电视机(1998年),直至现在流行的液晶/等离子电视机;屏幕尺寸也从最初的几英寸发展至205英寸。技术进步给消费者带来了视觉享受,也为显示器产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掀起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小小的显示屏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兴衰荣辱。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早在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时,由于缺乏彩色显像管核心技术,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由银行出资近200亿美元,从日本成套引进17-21英寸彩电生产线,在全国建成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7家合资)和八大玻壳厂,同时引进113条彩电装配生产线,遍布于全国各地,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彩电巨头。到1987年,中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迅速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大规模的重复引进,在让中国电视工业崛起的同时,也使得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局面。各大彩电集团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利润严重下滑甚至亏损,失去了进一步推动核心技术升级的能量。到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至2009年的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花费20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彩色显像管工业,被技术换代风暴彻底摧毁。八大彩管厂中的7家合资企业全部倒闭,只剩下没有合资的咸阳彩虹劫后余生。世界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商河南安彩,因错误判断产业形势,继续扩大玻壳产能而最终倒闭。(至此除了电信工业外,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发展的轿车、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技术能力。重引进轻吸收,成为产业发展之耻。)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0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甚至台湾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这一局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为了突破产业困局,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封锁联盟。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湾奇美、广达等厂商,纷纷

宣布放弃封锁策略,要在中国大陆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中国各地计划上马的7.5代以上生产线一度达到8条,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全球已经投产的7.5代以上生产线,总共也不过12条。

这场液晶狂潮背后,是中国液晶面板厂商与外资厂商的生死角逐。谁能率先填满中国市场需求,谁就能成为行业霸主,而落败者只有衰亡一途。进口关税将导致韩国、日本、台湾的进口液晶面板,完全失去中国市场的竞争力。这就是外资厂商瞬间扭转封锁态度,抢着在华设厂的根本原因。

在叙述这场“液晶战争”之前,我们需要简单了解一下液晶产业的发展脉络。液晶自发现以来,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其中1883年至1968年为材料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阶段,主要由德国人和美国人在推动,研究出了动态散射(DSM-LCD)和扭曲向列(TN-LCD)液晶显示器雏形。1973年至1985年为产业化初期阶段,日本厂商在获得TN-LCD技术后,将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子表、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中,为液晶技术奠定了产业基础。这一时期的液晶屏尺寸主要在2英寸以下,黑白色阶显示。1985年至1992年是STN-LCD(超扭曲向列)液晶推广应用阶段。这种(伪)彩色液晶显示屏,开始应用于掌上游戏机、笔记本电脑等电子产品,屏幕尺寸主要在10.4英寸以下,分辨率只有640×480像素。1992年至2003年是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的成长期,随着2-27英寸彩色TFT液晶屏,在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显示器、手机、掌上游戏机等电子产品上应用,液晶产品逐渐取代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屏,并战胜PDP等离子显示技术,成为市场主流。液晶产业也迅速成长为年产值超过300亿美元的产业新贵。2004年至今,是大尺寸液晶产品的成长期,随着27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对传统彩电的市场替代效应,世界液晶产业规模超过了1000亿美元,其生产线规格也发展到了第10代,出现了对角线尺寸为108英寸的巨型液晶电视。

世界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发展简表————————————————————————————————————

代数投产时间玻璃基板尺寸经济切割尺寸第一家量产厂商————————————————————————————————————

1代线1991年10月320×400mm8英寸4片夏普奈良天理第1工厂

2代线1994年2月370×470mm10英寸4片NEC鹿儿岛工厂

2.5代线1994年8月410×520mm11英寸4片夏普三重多气町第1工厂

3代线1996年5月550×650mm12英寸6片DTI滋贺县野洲工厂

3.5代线1997年11月600×720mm14英寸6片LG龟尾P2工厂

3.75代1997年10月650×830mm15英寸6片日立茂原工厂

4代线2000年9月680×880mm17英寸6片夏普三重多气町第2工厂

4.5代线2000年10月730×920mm18英寸4片三星天安工厂

5代线2002年5月1000×1200mm27英寸6片LG龟尾P4工厂

6代线2004年1月1500×1850mm37英寸6片夏普三重龟山第1工厂

7代线2005年4月1870×2200mm40英寸8片三星牙山工厂

7.5代线2006年1月1950×2250mm47英寸6片LG坡州工厂

8代线2006年8月2160×2460mm52英寸6片夏普三重龟山第2工厂

8.5代线2007年8月2200×2500mm55英寸6片三星牙山工厂

10代线2009年10月2880×3130mm65英寸6片夏普堺市工厂————————————————————————————————————液晶生产线以玻璃基板尺寸规格,作为划代标准。玻璃基板尺寸越大,能在同一块玻璃

上切割出越大的液晶屏,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其中5代线以下为中小面板生产线,主要切割3-27英寸的电脑、电视、数码相机、手机液晶屏。6代线以上为大尺寸面板生产线,主要切割37-65英寸的液晶电视屏。由于技术原理相似,各代线在工艺流程上并没有太大迥异;只是随着玻璃基板尺寸增大,工艺难度、设备投资也成倍增加。以5代线作为分水岭,小尺寸面板生产线的投资额只有几十亿元,而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额暴增至数百亿元。由于需要建设大面积无尘洁净车间,购置大量自动化精密机械,液晶面板厂也就成了世界上最昂贵的工厂。

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屏的构造,简单来说如同夹心饼干,由下至上分别为:背光板、下偏光片、玻璃基板、薄膜晶体管、液晶层、彩色滤光片、上偏光片。整个液晶屏里包含了上百万个像素单元(例如1280×1024分辨率,共计131万像素),用以显示图像。背光板负责为液晶屏提供基本光源,由背光板送出来的散乱光线,经过下偏光片(印有极细的水平细线)送往液晶层工作。再上面就是由两层玻璃(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夹着的薄膜晶体管和液晶材料层。晶体管是控制每个像素的开关,用气相沉积设备在玻璃基板上沉积出性质不同的半导体薄膜(如介电层、电极层),再用光刻、刻蚀工艺制成上百万个薄膜晶体管。通过共同电极层,就可以精确控制每一个晶体管的电压变化。每个晶体管用封框胶围成一个子像素单元,再向其中滴注液晶(仅几微米厚度)。通过控制晶体管的电压变化,就可以控制液晶材料的长棒状分子(扭转)排序结构,以遮断或者透过背光板射来的光线。液晶层上面是印刷了大量红绿蓝三原色微型方块的彩色滤光片玻璃。每3个薄膜晶体管对应彩色滤光片上的3个红绿蓝小方格,就可以组成一个像素。光线经过彩色滤光片后,从上偏光片(印有极细的垂直细线)透出,在屏幕上显示出精细的彩色图像。不过,LCD屏由于工艺复杂,上百万个像素单元很容易出现瑕疵,也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坏点”。

德国物理学家奥托·雷曼(Otto Lehmann),和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茨尔(F.Reinitzer)

□液晶研究起源

液晶研究已有上百年历史。早在1850年,普鲁士医生鲁道夫·菲尔绍(Rudolf Virchow)等人就发现神经纤维的萃取物中含有一种不寻常的物质。1883年,奥地利布拉格德国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斐德烈·莱尼茨尔(F.Reinitzer),在加热安息香酸胆固醇脂时发现:当胆固醇脂加热到145.5℃时熔化,会经历一个不透明的呈白色粘稠浑浊液体状态,并发出多彩而美丽的珍珠光泽;温度升到178.5℃后,它似乎再次熔化,光泽消失,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当温度下降时,再次出现浑浊状态并变成紫色,最终又恢复成白色的固体。

莱尼茨尔反复确定他的发现后,将这种现象告诉给晶体学家诺发斯基(Van Zepharovich),诺发斯基没办法回答他的疑问,建议他向德国亚琛大学物理学教授奥托·雷曼(Otto Lehmann)请教。3月14日,莱尼茨尔写了一封16页的长信寄给雷曼。

雷曼了解这一情况后,制造了一座具有加热功能的显微镜,去观察这些脂类化合物结晶的过程,后来还加上了偏光镜。此后雷曼对这些物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发现了100多种类似性质的材料。他发现,这类白而浑浊的物质外观上虽然属于液体,但却显示出异性晶体特有的双折射性。开始时,雷曼将这些物质称为软晶体,然后改称晶态流体,并分为“晶状液体”(流体状液晶,德文:tropfbar flüssigen Kristalle)和“液态晶体”(粘稠状液晶,德文:schleimig flüssigen Kristalle)两大类。这就是液晶(Flussige kristalle)名字的来历。到1922年,研究者们已经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液晶材料,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弗里德(Georges Friedel)教授,根据晶体排序结构,进一步把液晶材料分为三类:向列相(nematic)、近晶相(smectic)、胆甾相(cholesteric)。

1913年至1922年间,雷曼多次被提名为诺贝尔物理学奖候选人,但是由于液晶研究当时

还不被学术界广泛认可,所以最终还是没能获奖。1922年6月17日,雷曼在德国卡尔斯鲁厄去世,他为后世留下了物理学的一个全新篇章。可惜的是,雷曼所发现的液晶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甚至几乎被遗忘了有将近六十年。但雷曼的先期研究,为1968年液晶产品的问世和迅速发展打下了基础。

美国纽约洛克菲勒中心,是纽约第五大道的标志性建筑,由19栋大楼组成。其中最大的主楼就是RCA公司的总部大楼,高259米,共70层,于1939年建成。这幢大楼是纽约第7高建筑,1988年之前称为RCA大厦,同时也是NBC(美国全国广播电视台,隶属于RCA)的总部。1919年,通用电气在购买了马可尼的无线广播技术后,建立了RCA公司经营广播业务。但是1933年通用在反托拉斯诉讼中败诉,被迫将RCA出售。1985年12月,通用宣布以63亿美元收购RCA和NBC。此后该大楼成为通用电气的纽约总部。1989年,日本三菱地产以13.73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的其他14幢大楼产权。成为日本崛起、美国衰弱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在1985年美国发动“广场协议”后,日本的泡沫经济逐渐破灭。1995年美国人仅用3亿美元现金和继承8亿美元债务,又从日本人手中买回了这些大楼。

□美国人的千亿美元败局

现代液晶显示技术研究起源于美国,二战后,美国政府开始大力扶植半导体的研发,用以改进雷达等武器的性能。德州仪器、IBM、仙童等公司在半导体领域不断取得突破,尤其是1947年至1959年出现的晶体管和集成电路技术,使得美国迅速成为世界电子产业的中心。

1962年春天,新泽西州普林斯顿,美国无线电公司(简称RCA,当时的世界电视霸主)戴维·萨诺夫(Davia Sarnoff)研究中心的威廉姆斯(Richard Williams),发现了对氧化偶氮苯甲醚(一种淡黄色液晶粉末)的一种光电效应。这种材料在1000V/cm的电场条件下,会在液晶层中形成可视区域(后来被称为威廉姆斯域)。同一实验室的Simon Larach,根据这一发现进行了演示。他将对氧化偶氮苯甲醚,夹在两片玻璃之间,用显微镜灯加热到120℃时粉末熔化;再用电池给玻璃片施加电场时,出现了戏剧般的变化——液晶从透明变成了乳白色。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动态散射现象。

但是这一研究并未深入下去,1962年中期,威廉姆斯被RCA派到瑞士苏黎世工作。不过他在11月9日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这是RCA的第一项LCD专利)。1963年他又在一篇论文中提到,在更高的电场条件(如2000-3000V/cm)下,可以观察到更强的光电效应,届时能看到液晶发生剧烈而快速的搅动。与此同时,在RCA实验室兼职的普林斯顿大学博士研究生乔治·海尔迈耶(George Heilmeier),也开始对液晶机理展开研究。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1964年秋天,他在高电场下的液晶动态散射特征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这一年他只有28岁。

基于海尔迈耶的研究成果,RCA实验室管理层在1965年初,决定正式启动一个绝密的液晶研究项目,寻找一种能够制造平板显示设备的室温液晶材料,最终研制出“挂壁电视”。研究组成员主要包括海尔迈耶、Louis noni和Lucian Barton。他们继续研究不同液晶材料及不同单元构造的光电特性。RCA实验室的其他小组开始制作不同的显示器,以证明LCD在时钟、手表以及类似应用当中的潜力。此外他们还开发了电子快门及消光镜。

1965年,两位化学家Joseph Castellano和Joel Goldmacher加入了这个项目。1966年,两人合成出能够在室温范围内工作的液晶材料,显示了液晶实用化的可能性。这种材料由多种液晶单体混合而成,被称为向列相液晶混合物,解决了研制LCD显示器的材料问题。

液晶技术出现后,最感兴趣的是美国军方,他们认为液晶平板显示器可以取代笨重的CRT显像管显示器,在飞机、潜艇和坦克上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此美国国防部开始对液晶技术提供资金支持。1966年,RCA实验室启动矩阵显示项目,为美国空军的战斗机,研制

一种1200个单元的电致发光矩阵寻址平板显示器,用于显示实时移动的灰度电视图像。研究人员设计了一套电子系统,以NTSC全制式电视频率(每秒30帧),用60微秒脉冲来驱动一个2×18像素的矩阵,显示运动的灰白图像,每个液晶像素边长约1.5毫米。不过由于室温液晶材料打开时间为3-4毫秒,关断时间为50毫秒,所以图像存在明显的拖尾现象。

1967年年中,RCA实验室决定制作两个1200(30×40)单元的LCD显示器,一个基于D2C 寻址方式,一个基于FETC寻址方式。液晶像素边长为0.38毫米,组成一个对角线长3/4英寸(1.9厘米)的显示器。D2C显示器采用在玻璃衬底上蒸发薄膜二极管来制作(未能成功),FETC显示器采用单晶硅晶圆制作。1968年5月28日,RCA实验室副主任James Hillier,在纽约RCA大厦召开了著名的LCD新闻发布会,介绍了LCD显示器的研究进展和其在电子产业中的重要性,并展示了2×18像素的矩阵显示器样品和其他部件。

经过5年的研究,RCA实验室虽然在液晶显示领域已经取得了关键性突破,但是这种采用动态散射模式(DSM)的液晶工艺,仍然存在材料稳定性差、对比度低、扫描线数量限制等问题,难以进行批量工业化应用。到1969年,RCA决定放弃研制LCD液晶电视显示器的全部计划。其原因是RCA这个当时的世界电视霸主,已经在彩色显像管电视上日渐成熟,并研制出了13英寸彩色显像管电视机。由于LCD技术在短期内无法与CRT显像管技术竞争,RCA 管理层决定放弃继续投资。同时,大公司的傲慢也使得RCA管理层看不上液晶研发小组研究过的计算器、钟表、各种仪表显示器等“小玩意”。他们在1972年停止了这些研发计划,转而将注意力集中在开发电子计算机上,企图挑战IBM在电脑市场的地位。

这些缺乏远见的商业决定,让美国人在30年后痛失千亿美元的LCD市场。RCA这个当年的电视霸主,也在自身战略失误和日本电视机厂商的冲击下迅速没落,最终在1985年被美国通用电气并购。由于液晶研发计划的嘎然而止,1970年初,海尔迈耶离开了RCA公司。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年11月,他却在日本获得了“液晶显示(LCD)京都创新奖”,这一奖项相当于日本的诺贝尔奖,奖金为42.5万美元。1975年至1977年,海尔迈耶在“美国国防部远景研究计划局”(DARPA)从事绝密研究工作,参与了F-117隐形轰机的研制工作,后加入德州仪器,成为公司首席技术官,帮助德州仪器击退了日本廉价芯片的市场攻势。

在RCA公司出走的人物中,还有一位德国人沃尔夫冈·海尔弗里奇(Wolfgang Helfrich)。他在1970年2月离开RCA后,加入了瑞士罗氏公司,与瑞士人马丁·夏德特(Martin Schadt),继续进行液晶研究工作。他们针对DSM(动态散射模式)液晶的缺陷,提出了TN(扭曲向列)模式,利用电场强度控制液晶的扭曲向列相,来显示屏幕画面。1970年12月4日,两人对TN-LCD申请了专利。这一技术使得液晶显示技术实现工业化,目前我们使用的计算器、电子表等产品上,仍然在使用这种黑白TN-LCD液晶屏。

在美国的液晶研发系统中还有另外一支,就是美国西屋电气公司(世界核电霸主,还有一个名字叫威斯汀豪斯)。上世纪50年代,西屋已经成为美国核电站的核岛主设备供应商,同时也制造电视机和半导体产品。它研究液晶的最初动机是开发热敏元件,用来检查因放射性而不便打开的核电管道里的水。由于液晶可以根据管道的温度而改变颜色,西屋实验室的詹姆斯·弗格森(James Fergusson)研究小组,于1963年首先用胆甾相液晶,制成了依据颜色变化来测定物体表面温度分布的温度计。这使液晶研究向着实际应用领域大大地前进了一步。随后弗格森又将研究重点转向了液晶显示领域。但是由于西屋公司完全退出了电视机制造行业,也不打算做电脑之类的终端业务,所以弗格森于1966年离开西屋,并于1970年创办了自己的公司,成为最早生产TN-LCD液晶屏的企业之一。

总之,在涉足过液晶显示的美国大企业中——RCA、西屋电气、罗克韦尔、摩托罗拉、AT&T、通用电气、休斯飞机、雷神公司、IBM、施乐和惠普,都在上世纪70年代放弃了液晶平板显示技术开发,液晶显示技术最终也没能在美国实现产业化。此后直至2000年,美国政府和产业界,一直试图重振美国平板显示产业,对日本企业提出反倾销诉讼并提高关税,但

是在技术壁垒、资金壁垒、产业周期等因素的挚肘下,美国本土液晶产业几乎全部土崩瓦解,只剩下少量军工液晶生产线得以幸存。此外还有康宁、应用材料、3M等设备材料厂商,得以在亚洲液晶产业扩张中获利。

1973年上市的Sharp EL-805,是第一台使用TN-LCD液晶显示器的掌上计算器。

□日本人的喜剧和悲剧

就在美国人放弃对液晶技术的研发时,日本人却从中嗅到了商机。早在1968年美国RCA 实验室公布LCD成果时,正在美国IBM实验室工作的日本物理学家江崎玲於奈(197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就将这一技术介绍给了日本重点大学和大公司,引起日本产业界的关注。当时的日本正处于二战后经济崛起的黄金年代,对新技术有着异常的敏感性。小林骏介等日本学者获得信息后,在1969年就到美国学习,回到日本后开始液晶基础研究,由此被称为“日本液晶之父”。

1972年初,日本夏普(SHARP)公司买下美国RCA公司的LCD技术,并在次年推出了第一款采用TN-LCD为显示面板的计算器(Sharp EL-805)。日本精工(SEIKO)则从美国人弗格森手中买下了TN-LCD技术,并在1973年10月,推出了其第一款LCD数字显示电子表(06LC 型),引发了数字电子表热潮。市场的热烈反应,使得日本Casio、Toshiba等厂商迅速加入LCD产品的研发行列。这些被美国大公司看不起的“小玩意”,让日本人赚得盆满钵满。

商业上取得的巨大成功,进一步推动了日本企业在LCD研发领域的热情。卡西欧、西铁城、精工等手表厂商,将注意力集中到研制单色液晶腕表电视机上。卡西欧和西铁城选择比较容易的被动矩阵工艺,但是这种显示器存在图像对比度不高的问题。精工则选择难度更高的主动矩阵工艺,以硅片为基材,于1982年12月宣布生产出世界第一块单色屏(TN-LCD)的腕表电视。精工的工程师诸角信二,在研制过程中认识到,硅片永远不会成为大量生产液晶电视的主流工艺,必须突破薄膜晶体管技术。他为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最终取得成功。1983年5月,精工在东京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宣布研制成功1.2英寸的微型彩色液晶电视手表(Seiko TV Watch),引起业界轰动。

精工研制的这款DXA001型(出口型号为T001)彩色液晶电视手表,具有划时代意义。因为在此之前,液晶显示从未超出8位计算器和电子表这类既简单又转换缓慢的应用,显示屏主要是灰阶显示,没有彩色。这款手表电视采用的LCD液晶屏中,加入了蓝色二极性染料,使得屏幕可以出现蓝白10度灰阶显示。屏幕尺寸为1.2英寸(16.8×25.2mm),拥有31920个像素。手表只是显示终端,需要用一根电线穿过袖筒,连接到上衣口袋的谐调器(185克重)上才能接收电视信号,一组电池可供运行5个小时。这在当时是了不起的成就。

在看到精工研制液晶电视后,日本松下、日立、东芝等大企业纷纷行动起来。精工赶紧把LCD电视投入生产。由于是先行者,不得不从头创办工厂、安装设备、确立生产工艺。1984年,精工开始向美国和欧洲出口这种腕表液晶电视,售价约合495美元。

精工的营销部门并不指望能卖出去多少这种电视,而管理层也不认为会成为一个大项目。诸角信二认识到,如果把主动矩阵LCD变成消费品,那么为了降低价格就必须提高产量,开拓新的市场。于是,他采取的方法就是把LCD制成元件卖给其他制造商,装入他们的产品上。精工的LCD在录像投影显示器、录像带摄像机中的电子取景器和传真机中的读图感应器等领域获得了成功。80年代中期以后,精工遇到财务困难。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崩溃,由于在前些年有点扩张过度,不得不努力归还贷款。管理层以没有钱进行投资为由,否决了LCD 业务负责人关于对新的LCD生产设备进行投资的建议。于是,精工的液晶故事居然与RCA 和西屋电气的经历有了相似的结尾。

1983年精工研制的这款DXA001型(出口型号为T001)彩色液晶电视手表,具有划时代意义。

它首次展现出液晶显示技术的潜在价值。右侧为1987年夏普研制的3C-E1型3英寸TFT(薄膜晶体管)液晶电视,是为TFT液晶的鼻祖。

□夏普得道称王

最终把TFT-LCD做成的是日本夏普。夏普的前身是1912年,早川德治在东京创办的早川电气,以金属加工为主要业务。1915年,早川发明了带扣皮带,和一种金属活芯铅笔,叫做“Ever Sharp Pencil”,并且在美国获得了专利。这种自动铅笔,中国小学生应该都用过。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早川工厂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在地震中幸免遇难的早川德次,转赴大阪再次创业。1925年,早川德次创建工厂,生产当时非常时髦的矿石收音机和黑胶唱片机。日本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后,从1937年至1944年,早川工厂一直在为日军生产无线电通讯设备,1942年更名为早川电机,下设泉、大阪工厂和研究所,年产量高达1500万台,产值超过5亿美元,成为一家大型公司。二战结束后,早川工厂在京都重新复业,经营无线电产品,1949年在日本联交所上市。1952年,早川电气成为日本第一家获得美国RCA黑白电视专利授权的企业,到1955年,早川已经占据了日本四分之一的电视机市场。1960年,早川电气开始量产彩色电视机。

但是当时的早川仍然只是一家低端的代工组装工厂,没有财力在显像管等核心元件方面进行投资。直到1964年,被誉为“火箭博士”的佐佐木加入了早川电气。在他的建议下,早川决定生产计算器。1964年6月30日,早川公司推出了第一款桌上计算器夏普CompetCS-10A,重55磅,售价2500美元,当时只有高级科研机构和大公司才买得起它。三年后,早川公司采用从美国罗克韦尔公司购买的集成电路,制成新一代CS-16A集成电路计算器,重量减至8.8磅,售价也降至1770美元。

1970年9月15日,已经领导早川电气长达58年的早川德治升为总裁,由佐佐木任总经理,同时公司名字也正式改为“夏普”。在佐佐木的领导下,新的夏普公司孤注一掷,投资75亿元(合2100万美元,相当于当时夏普资产总值的四分之一)建起了自己的半导体工厂。这座饱受非议的工厂,在投产后的5年内,每年亏损100万至200万美元。正当董事会准备卖掉它的时候,半导体厂却赢利了。

上世纪70年代初,有60多家日本企业在计算器市场上厮杀,如何提高技术含量,降低生产成本,成为决定各家企业成败的关键。由于夏普在技术上不断突破,1964-1976年,夏普把生产计算器所需的3000个元件减少到3个:一只硅片、一个显示屏和一只太阳能电池。这种结构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为了研制计算器上的显示屏,1972年初,佐佐木花费300万美元,从美国RCA手中购买了TN-LCD技术。在1973年4月,夏普推出了第一款采用LCD显示屏的计算器(EL-805),采用一块能显示8位数字的黑白TN-LCD屏,比精工推出的第一块LCD 电子表早了六个月。这个厚2.1厘米,重200克的掌上计算器,让夏普第一次敲开了未来显示技术的大门。

此后佐佐木力排众议,决定投资2亿美元建设TN-LCD工厂,这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而美国RCA公司的LCD工厂,在几个月后被关掉了。LCD显示屏和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让夏普的计算器如虎添翼。1980年,夏普推出的EL-826计算器,重量只剩下1.5盎司,一台也只卖23美元。之后夏普生产的计算器更小更轻,成本更低,消费者只花4美元即可买到一只夏普太阳能计算器,几乎垄断该市场。

然而就在夏普春风得意时,精工在1983年推出的1.2英寸(伪)彩色液晶显示器,让夏普的研究人员大吃一惊,不得不努力追赶精工,研究如何用薄膜晶体管技术,制造液晶面板。直到1985年,夏普还不能让单个TFT液晶单元工作,而那时他们的竞争对手如松下和三洋,已经开始了投产小尺寸主动矩阵液晶显示器。东芝甚至在1985年推出了世界第一台笔记本电脑T1000,采用9寸单色液晶屏。直到1987年,夏普终于设法使3英寸(3C-E1型,92160像素)TFT液晶电视投入生产,但是产品上市后,由于售价昂贵,始终没能流行起来(此时全球液

晶市场的总规模也只有几亿美元)。当时夏普工程师最大的愿望就是不断增大液晶电视屏的尺寸,从3英寸到4英寸、再到5英寸。。。。。。但是夏普开发小组的负责人却另有想法,他于1988年初召集LCD研究人员的会议上,提出了一个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研制14英寸的液晶显示器!

这样一个面积的液晶屏,必须装有100多万只薄膜晶体管,远远超过当时的技术水平。但是恰恰是这种雄心激发了工程师们的斗志,并最终取得成功。1988年10月,夏普在日本电子展览会上展出了最新研制的14英寸液晶显示屏,只有2.7厘米厚,引起业界震惊。在此之前,夏普管理层一直对开发大尺寸液晶屏犹豫不决,因为在1987年,夏普已经开始批量生产笔记本电脑用的小尺寸STN-LCD,这在1988年WINDOWS操作系统和互联网出现之前,用于笔记本电脑是绰绰有余的。随着14寸TFT液晶屏研制成功,夏普管理层一下子看到了进入平板电视市场的希望。他们绝不会忘记当年,夏普曾经在显像管上依赖美国人的历史。尽管技术方面仍然存在问题,夏普的高层还是决定继续干下去。

此时,东芝和IBM日本子公司,为笔记本电脑合作开发的14英寸TFT液晶样机也诞生了。但是由于其成本大大高于当时笔记本电脑普遍采用的彩色STN-LCD,IBM高层对是否应该进入液晶面板制造领域,进行了将近一年的辩论。最终IBM与东芝在1989年8月宣布成立DTI 制造联盟,双方投资1亿多美元,在姬路(Himeji)建设TFT-LCD液晶生产线。美国康宁(CORNING,世界最大玻璃制造商)在看到TFT产业的趋势后,也在日本静冈县建立了熔融溢流法玻璃工厂,由此确立了行业垄断地位。

美国应用材料公司研制的AKT-55K PECVD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单台售价超过1亿元人民币。该系统是制造液晶显示屏中薄膜晶体管的核心设备。应材公司是世界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商,自1993年10月,应材公司推出AKT-1600型CVD设备以来,其迅速垄断了液晶CVD设备市场。

□液晶平板技术艰难蜕变

1989年,液晶平板产业到了起飞的边缘,日本的液晶面板制造商们处于生产投资决策的喜悦气氛中。1989年8月至1990年秋季,NEC、DTI和夏普,相继启动了各自的第一条大尺寸TFT-LCD量产线,拉开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产业的序幕。但是产业化并非轻而易举,这些电子巨头从宣布建设生产线到开始批量生产,用了差不多三年的时间。早期各家企业的玻璃基板尺寸没有统一标准。NEC选择在300×350mm的玻璃基板上生产两片9.4英寸的TFT液晶面板;DTI选择使用300×400mm的玻璃基板,能够切割成两片东芝选择的9.5英寸,或者IBM更喜欢的10.4英寸面板;而夏普建立的第一条320×400mm生产线,能切割成4片8.4英寸的面板。

因为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所以没人有大尺寸TFT-LCD方面生产的经验。量产时出现了一堆难以预计的问题。主要是设备方面的问题,致使量产初期的良率远低于10%。直到1992年3月底,DTI共出货3万片,平均每月仅为4200片。

造成液晶面板量产成品率极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厂房内存在过量的尘埃颗粒。由于东芝、夏普、IBM等公司此前都具有丰富的半导体制造经验,半导体生产线的无尘环境要求必须清除直径大于0.18微米的尘埃颗粒,所以这些厂商们错误估计,认为无尘环境只要能达到0.5微米就够了。正是这一标准带来了致命缺陷。实际上与半导体相比,液晶面板在生产过程中对尘埃颗粒的敏感度更强。在半导体生产中,如果硅片上有尘埃颗粒,会使得同一张晶圆上几百颗芯片中,存在多个缺陷,有缺陷的可以丢弃,其他的可以继续利用。而大面积的液晶面板为尘埃颗粒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只要100万个像素里面有5个缺陷,液晶面板就难以达到成品要求。

还有一个问题是,早期制造TFT液晶面板的设备,本来主要用于制造非晶硅太阳能电池,而太阳能面板对尘埃颗粒的影响并不敏感。所以不断改进生产线设备性能,成了提高产品良

率的最大挑战。1991年,还在为提高良率苦苦挣扎的东芝和夏普,找到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世界最大的半导体生产设备供应商),探讨如何把半导体设备改变成TFT-LCD的专用设备。

为了解决客户的问题,应材公司派出工程师进驻夏普和东芝的生产线。经过分析,应材决定从化学气相沉积(CVD)设备入手,因为这是生产线的关键部分。经过两年多时间的研制,1993年10月,应材公司推出AKT-1600型CVD设备,宣称它能够使面板产出良率从10%上升至90%。从1994年,日本厂商开始建设第二代TFT生产线时,都采用了这些新型设备,每条2代线使用4台CVD。AKT-1600使得应材公司获利大增,同时标志着TFT产业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时刻。解决了生产缺陷的平板技术,开始显现出挑战CRT显像管显示器的力量。

从1991年到1996年,全球至少兴建了25条TFT液晶面板生产线,其中有21条建在日本。伴随着液晶面板产业的崛起,日本形成了平板制造供应链中完整的上下游配套体系。在几乎所有关键设备和材料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至少有一家日本企业产业。比如:(1)日本旭硝子和电气硝子为液晶平板提供玻璃基板;(2)尼康和佳能提供扫描式和步进式曝光机;(3)NEC-安内华制造干法刻蚀设备(4)日本电工制造彩色滤光片和偏光片;(5)大日本印刷和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提供先进的平板印刷设备;(6)日本真空技术株式会社提供ITO 导电膜;(7)佳能提供镜像投影系统;(8)还有一些公司做背光源,即使在日本企业不是很强的地方,比如液晶化学品、化学气相沉积设备(CVD),液晶驱动芯片和高性能玻璃等方面,外国企业也都是把他们的业务总部设在日本,或者与日本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到1998年,夏普以2280亿日元(15.7亿美元)的营业额稳居行业第一,NEC以1300亿日元排名第二,东芝(DTI)以1000亿日元排名第三。这是日本液晶产业发展历史上的巅峰时期。

在东芝推出的笔记本电脑的第二年,1986年IBM推出的PC convertible5140(左图),是其第一款笔记本电脑,采用8080处理器,4.77MHz主频,256K内存,两个3.5寸软驱,内置电池,重达5.5公斤,运行DOS3.2操作系统。它采用一块640×200分辨率的TN-LCD液晶屏。1992年10月5日面市的ThinkPad700C(右图),是IBM第一台以ThinkPad命名的笔记本电脑,采用486SL处理器,25MHz主频,16MB内存、120MB硬盘,重量达3.5公斤,运行Windows 3.1操作系统。它采用一块10.4英寸TFT液晶屏,分辨率达到VGA(640x480)水平。

□笔记本电脑推动液晶工业崛起

在液晶面板发展早期,电子表、计算器、仪表面板是小型TN-LCD单色液晶显示屏的主要用户。其后日本电子厂商开发出了大批使用单色液晶显示屏的掌上游戏机风靡世界。但是这些早期电子产品,只能算是过渡市场;直到笔记本电脑的问世,才成为推动液晶产业崛起的决定性力量。早在1979年,美国GRID系统公司的英国人威廉·莫格里奇(William Moggridge),设计出了世界第一款笔记本电脑——Grid Compass1109。这台电脑专门为美国宇航局的航天飞机项目研制,采用金属镁压模外壳,采用一个能折叠的电致发光显示屏,有340K内存。1983年5月,美国Gavilan公司推出的Gavilan SC,是第一款能够运行DOS 操作系统的笔记本电脑,采用8088处理器、有64K内存,重量约4公斤,其正面有个触摸板形式的“鼠标”。其后笔记本电脑便开始了长达30年的演进过程。早期的笔记本电脑存在一堆毛病:特别笨重、售价高昂、运行迟钝。1992年9月,美国IBM公司完成了个人电脑事业部重组;两个月后推出了划时代的产品——IBM700C,这是Thinkpad系列的第一个型号。700C一经推出就立即受到关注,它是第一款使用彩色TFT-LCD显示屏的笔记本电脑,采用DTI的10.4英寸彩色液晶屏,售价4350美元。而竞争对手——东芝T4400SXC的显示屏为9.5英寸,售价却高达5499美元。

激烈的商业竞争,使得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急剧下跌,价格战和产量大战由此开始了。1992年,IBM公司收到了超过10万台笔记本电脑的订单,这使得TFT-LCD找到了市场,预计每年有70%的增长,而10.4英寸屏也成为主流规格。同年微软发布了Windows3.1操作系统,支

持256色显示,这加剧了对彩色显示器的需求。夏普、DTI、NEC、富士通等厂商纷纷调整投资计划,建设新的TFT生产线。到1994年,全球的笔记本电脑销量达到了7800万台,而其中大多数还没有采用彩色TFT液晶面板。面板极度短缺进一步刺激了厂商的投资计划。1994年6月,夏普发布了当时世界最大的21英寸液晶显示器。1994年7月,IBM和东芝宣布向DTI 投资4亿美元新建生产线,使DTI产能翻倍。夏普在同年5月和6月开建两条2代线,日立则在同年12月开建。同时夏普和DTI已经开始与应材公司讨论研制3代线的设备。3代线需要550×650mm的玻璃基板,能切割6片以上的12.1英寸液晶屏。日立的管理层甚至决定跳过3代线直接做4代,他们认为14英寸的液晶屏可能会成为笔记本电脑的主流规格。市场需求推动着液晶面板急速更新换代。

1938年3月,年仅28岁的李秉喆在大邱市创办韩国三星集团的前身——三星商会。50年代,他在汉城建立起南朝鲜第一家糖厂和第一家纺织公司,从而雄居南朝鲜财阀的首座。60年代创建亚洲最大规模的肥料公司——韩国肥料公司。时至今日,三星集团已成为一个横跨钢铁、造船、电子、金融等产业,年销售额超过1700亿美元的巨型财团。1987年李秉哲去世后,由三子李健熙继承大权。在其执掌下,不惜连续亏损7年,发展液晶业务。为了发展DRAM(内存芯片)业务,三星连续亏损了19年,直至挤垮对手,成为世界第一。

□韩国企业复制了成功

在1990年,日本TFT液晶面板占据了全球市场90%的份额,到1994年这一数字上升至94%,而美国只占了不到3%。美国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日本领先者的地位不可挑战,更不意味着后进者就不会成功。事实上,液晶面板从进入产业化竞争阶段开始,就显现出明显的起伏周期,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991年进入液晶面板产业的夏普、NEC、DTI是毫无争议的领先者。在1991-1992年内,他们为满足笔记本电脑的需求,建设了大批生产线,在满足需求高峰后,出现了产能过剩的危机。衰退释放出来的技术资源,为新的日本企业创造了进场机会。松下、日立和星电(Hosiden)就是在这个时期进入的。他们利用美国应材公司新研发的2代线CVD设备,迅速提高了良率,享受了1994-1995年产业上升期带来的利润。

在1995-1996年液晶产业的第二次衰退周期里,日立、富士通、卡西欧、三菱等厂商纷纷进场。不过这些企业后来大多处于长期亏损,最后退出了液晶产业。韩国企业也在此时大规模进入TFT液晶面板行业,用不到10年时间,硬是把日本人挤下了世界第一的宝座。韩国LCD产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79年,Orion电器公司开始生产计算器与电子表用的TN-LCD。1984年,三星电子的子公司三星显示设备公司(SDD),设立了TFT-LCD研究小组,随后从美国OIS公司获得了技术许可。驱动三星投资TFT研发的动力,更多是出于企业战略考虑,而不是近期盈利。因为韩国人发现日本人正在开发液晶显示器,经过研究还发现TFT-LCD与半导体存储器的技术结构非常接近。1991年,三星电子在其半导体事业部内设立了一个特殊事业部,专攻TFT液晶技术。

三星管理层希望TFT业务能够为周期性很强的DRAM业务提供多样化发展的机会,同时确保集团内的各种电子产品,能获得最先进显示技术的稳定供货。毋庸讳言,与日本竞争的民族自豪感也起了作用。因为韩国人认为日本同行并不把三星当成一回事,这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斗志。而在三星集团内部,TFT事业部却是个丑小鸭,多年亏损,一直受到其他部门歧视。即使这样,三星集团仍然坚持投资。

LG电子则是从1987年开始了对液晶显示器的研发,到1989年才公开展示了成果。1990年,LG电子成立了专门的研发中心,有大约250名员工在试生产线上工作,每年生产12000片10.4寸和12英寸SVGA液晶面板。1988年,现代集团也开始了研发,设立了LCD事业部。1990年,现代电子从日本Oprex公司引进了TN-LCD技术,并从日本引起了一整条生产线。现代曾经向日美企业寻求TFT液晶技术帮助,但遭到拒绝。直到1992年,韩国现代在美国加

州与一家名叫Alphasil的TFT-LCD小公司形成合作关系,获得了部分技术。这是现代的1代线,主要生产航空和军用的宽温液晶显示器。此后,现代投资1600万美元,与该公司创始人霍尔姆贝格成立合资的ImageQuest公司,研发10.4英寸液晶屏。现代通过该项目学习到大量技术,但是意识到生产线上的美国设备,未必会适应量产环境。到1997年11月,这家合资公司在完成使命后关闭。

由于液晶面板需要冒着大规模投资(动辄数亿美元)的风险,所以进入这一行业不仅需要能够开发出样品,还要掌握量产的工艺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初,韩国企业就是通过试生产线中应用最先进的设备,来作为学习平台和培养量产能力。在自身技术能力不足的液晶灌注工艺等方面,就采用“偷师”的方式去学习日本。三星在日本设立了一个研发机构,利用产业衰退期,雇佣失业的日本工程师,积累研发能力。1991年,三星建成了一条300×300mm 的试生产线,第二年又研发了在300×400mm玻璃基板上,一次生产2片10.4英寸液晶显示器的技术。

韩国三星位于忠清南道牙山市汤井工业区的液晶面板生产基地,最右侧是模组工厂,中间是2006年投产的两条7代线厂房,其中一条与索尼合资,另一条由三星单独投资。右侧蓝色方框及其后地块,是三星及与索尼合资建设的三条8.5代线,其中一条由三星独资,于2007年8月投产,另外两条与索尼合资,2009年6月投产。基地旁边还有大量配套企业厂房。

□“反周期投资”成就韩企霸业

1993年,三星开建第一条2代线,采用370×470mm玻璃基板,1995年2月建成投产。1993年,韩国LG的第一条2代线在庆尚北道龟尾市(Kumi)动工,1995年8月建成投产(月产1万片,到1996年底增加到月产4万片)。1993年,现代也启动了第一条2代线项目,但是由于投资金刚山旅游项目,使得工程延误了一年多,直到1996年底才投产。这个延误是致命的,它使得现代集团的液晶业务从刚开始量产就遭遇了亚洲金融危机,以至于再也没能赶上三星和LG的步伐。

在竞争策略上,韩国企业采用的是加入主流进行赶超的方式,即通过参与技术合作、结成战略联盟,以及签订长期合同等形式与外国企业合作。1995年,三星和另外一个后进者,日本富士通签订了交叉许可协议,由富士通提供宽视角技术,交换三星的高孔径比率技术。虽然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外国设备供应商,但三星也能依靠自身能力来满足需求。1996年上半年,三星与美国康宁成立合资公司生产熔融玻璃基板。三星航空(后改名三星Techwin)投资光刻机设备,三星显示设备公司制造彩色滤光片,而三星电子提供驱动电路。

LG采取了比三星更加开放的战略联盟。1994年,LG投资3000万美元和日本AlpsElectric 合资开发超清洁制造工艺,并在3代线上应用了这一技术。LG还和美国测试设备厂商PhotonDynamics合作,该公司在测试单个TFT-LCD像素缺陷的检测设备方面居领先地位。这一合作项目,对于LG实现产品零缺陷的目标至关重要,它帮助LG获得了价值10亿美元的合同——为美国康柏电脑连续5年提供12.1英寸及更大尺寸的液晶屏,尽管此时LG还只有1年的量产经验。TFT液晶面板业务帮助LG摆脱了下游市场的位置,逐渐进入电子产业的高端市场。

自从韩国企业进入液晶面板产业后,“反周期投资”帮助他们获得了巨大成功。在1995-1996年的第二次衰退周期里,韩国企业大规模投资新生产线。1996年10月,三星建成第一条3代线,LG在1997年11月建成了3.5代线,并推出了全球第一片14.1英寸XGA等级的笔记本电脑面板。现代集团在1997年底建成了3代线,东芝与其签订了每月购买1万片12.1寸液晶屏的合同,还向现代转让了一些技术许可。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面板市场也陷入了不景气,日本厂商虽然占据绝对垄断地位,但大多面临亏损的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三星电子和LG却再一次采取了反周期的

投资战略,果断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积聚了惊人的爆发力。继LG之后,三星也在1998年底建成了3.5代线(600×720mm玻璃基板)。韩国企业至此领先于当时只有3代线的日本企业。

韩国企业从开始量产到盈利,经历过痛苦的产业能量积累阶段。三星的液晶业务从1990年到1997年连续亏损了7年,在1991-1994年间,平均每年亏损1亿美元。但是凭借韩元贬值和生产规模扩大,三星到1997年末实现了“咸鱼翻身”;1998年三星的液晶面板出货量,跃居世界第一。LG的液晶业务从1987年到1994年,年均亏损5300万美元,持续亏损了8年。

韩国LG是世界第二大面板企业,生产基地主要在庆尚北道龟尾市和京畿道坡州市,其中龟尾市集中了LG的2代线至6代线。1995年建成P1工厂(2代线),1997年建成P2工厂(世界第一条3.5代线),2000年建成P3工厂(4代线),2002年建成P4工厂(世界第一条5代线),2003年建成P5工厂(5代线),2004年建成P6工厂(6代线)。2006年,LG在坡州建成世界第一条7.5代线(P7工厂);2009年在坡州建成P8工厂(8.5代线)。如此高的投资强度,让日本企业望尘莫及。

□韩国超越日本的分水岭

1999年是韩国企业的转折点:5月,LG和荷兰飞利浦宣布,后者投资16亿美元,换取LG 液晶业务的50%股份,新组建的LG飞利浦公司于9月正式运营。这笔交易不仅为LG带来了投资,也使飞利浦成为LG的大客户。7月,苹果电脑向三星投资1亿美元,以加速其液晶生产线建设。10月,三星接到戴尔电脑价值85亿美元的订单。11月,现代集团与3家美国笔记本电脑制造商——IBM、康柏和Gateway,签订了5年80亿美元的供货合同。1999年,三星在全球液晶平板市场占据了18.8%的份额,名列第一;LG达到16.2%,名列第二;这两家韩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都超过了原来的行业霸主——日本夏普。

当2001年全球TFT企业都在亏损时,LG咬牙投资了世界第一条5代线(1000×1200mm 玻璃基板),当年8月装机,并于2002年5月建成投产。这条线使LG的市场份额在2002年10月首次超过了三星。三星在2001年底发现落后时,加快步伐,一口气建设了两条5代线,但直到2003年12月才再次小幅超过LG。当LG于2004年建成6代线后,气势更胜一筹的三星直接跳过了6代线,于2005年和2006年连续建成两条7代线,均为当时的世界第一。现代集团则彻底落伍了,它受到财务危机的影响,已经没有能力再建设5代线,最后不得不决定出售液晶业务。

韩国企业的凶猛扩张一举改变了TFT-LCD产业的游戏规则。日本人曾经质疑这种疯狂投资的行为,但事后看,率先建设5代线正是韩国超过日本的分水岭。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推动TFT液晶面板最终进入电视应用阶段的主角,已经换成了韩国人,而不是作为产业先行者的日本。2002年起在桌面电脑上替代CRT,并批量应用于电视的液晶面板,都是由5代线首先生产的。那时,日本企业不仅不相信韩国企业能够为5代线找到足够大的市场,而且业内认为5代线已经达到液晶工业的物理极限。只是当韩国企业凭借5代线获得巨大的竞争优势后,日本夏普才改变了保守态度,跳过5代线去直接建6代线。当三星在2005年建成7代线后,夏普于2007年率先建成了8代线。此后夏普又在2009年10月建成了世界第一条10代线,进一步巩固了优势地位。

同样的变化也发生在需求领域。液晶面板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其在电子产品领域的广泛应用,如电脑、电视、手机、数码相机、摄像机、移动多媒体、广告显示屏等。在这个信息时代,液晶面板无处不在,已经成为电子产业的核心力量。

海信TLM2077液晶彩电说明书

UOC3+GM5221液晶电视原理及维修简要说明—— LCD2003EU/TLM1588/TLM2077 一、方案概述 本机采用LG-PHILIPS公司的20.1英寸高亮度、高对比度、宽视角电视专用液晶屏。图像处理部分由GENESIS公司的嵌入式芯片GM5221(其中包括CPU、A/D转换、SCALER、DEINTERLACE部分),PHILIPS的模拟解码,图文,丽音处理芯片UOC3,成都旭光的频率合成式高频头TDQ-6FT/W124H等组成。 二、原理说明(参照电路图) (一)、电源部分 本机工作时有12V、5V、3.3V、1.8V、33V等多组电压。 (1) 12 V部分 由内置电源直接供给直流12V,由于内置电源是作为一个部件采购,这里就不在详细描述其工作原理。本机需要12V供电的部分有:伴音功放N601 (解码板TDA1517P)、耳机功放N600(解码板TDA2822M)、逆变器(INVERTER)、 升压模块N401(解码板BA6161N)。 ⑵5V部分 本机由集成电路U9(主板LM2576-5.0)及其外围电路构成了一个降压型开关电源。通过这个开关电源,将12V直流电压变为5V直流电压为整机供电。在这个电路中,U9相当于一个起开关作用的功率晶体管,L10(100yH)为储能电感,D3 11N5822)为续流二极管,由于工作于开关方式,使其输出负载电流大(3.0A),电源转换效率高(77%)发热量小,可以采用铜箔散热的方式。同时,本电路还具有输出限流,及在故障状况下提供完全保护的热关断功能。 (3)3.3V 部分 本机3.3V是通过两个低压差线性电压稳压器U11(主板LM1117-3.3)、N400 (解码板LM1117-3.3)、对5V直流电压进行稳压来得到。此外该芯片还具有内部限流和热关断的功能,LM1117-3.3的最大输出电流为800毫安。 ⑷1.8V部分 本机1.8V是通过两个低压差线性电压稳压器U13(主板LM1117-1.8) 对5V直流电压进行稳压来得到。此外该芯片还具有内部限流和热关断的功倉泛。 (5)33V部分

京东方

回顾中国FPD产业艰难历程(1) 发布时间:2011-8-9 11:47:02 编辑:lwz 来源:中华液晶网 提要:当北京京东方和深圳华星光电的8.5代线近来传出相继投产的消息时,回顾中国FPD 产业的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情况历历在目;当京东方合肥6代线点亮中国首批电视屏,中国彩电工业的5 年“缺屏之痛”终于曙光初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核心元器件领域的未来之梦第一次梦想成真。 当北京京东方和深圳华星光电的8.5代线近来传出相继投产的消息时,回顾中国FPD产业的创业艰难百战多的情况历历在目;当京东方合肥6代线点亮中国首批电视屏,中国彩电工业的5 年“缺屏之痛”终于曙光初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核心元器件领域的未来之梦第一次梦想成真。 尽管中国液晶平板显示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发展机遇,尽管中国在这一产业已经出现领跑的竞争性企业,但是,国内的质疑声仍然一浪高过一浪:作为液晶平板显示产业中的后进者,中国能够发展起来液晶平板显示产业吗? 这种质疑来自“史无前例”。自从全球半导体革命发生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电子信息产业从未在半导体核心元器件领域出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也从未在这一领域有过如此大规模集中投资。从未干成功过,从未花过这么多钱,从未见识过,怎么不让国人揪着心,捏把汗?!更何况,京东方已经干了8 年,盈盈亏亏如同月亮阴晴圆缺,始终让人看不到一个清晰的未来! 那么,中国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究竟会成为一轮东升的太阳,还是沦为一轮水中的月亮? 不过,令人不解的是,除了质疑、嘲笑、轻蔑之外,我们为何不去探究这一技术半个世纪的生成脉络,去研究这一产业30 的生长规律,去观察那些为之奋斗12 年的中国产业人的艰苦卓绝! 12年未卜的产业之梦 中国人的“液晶梦”缘起于1998 年,试图梦想成真努力了12 年。 中国发展液晶平板显示产业的第一次努力是吉林彩晶项目。该项目由吉林电子集团、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与物理研究所和其他几家公司联合投资举办。1998 年9 月,这个项目从日本DTI 引进了一条第1 代TFT-LCD 生产线,并于1999 年10 月在长春建成试产。但项目建成后,一直没能克服良品率不高的瓶颈,导致这个项目没有真正量产。 2002 年4 月,上海广电集团与日本NEC 签订液晶项目合作意向书,投资近100 亿元从NEC 引进一条5 代线。其中,上广电占75%的股份,NEC 占25%,由合资公司向NEC 购买相关的生产专利和技术,并支付技术使用费。2004 年10 月8 日,中国第一条 5 代TFT-LCD 生产线在上广电投产。 2003 年1 月,北京市的电子企业京东方以3.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韩国现代电子的液晶业务,包括2.5 代、3 代和3.5 代三条生产线。2003 年9 月又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建

2019年液晶面板行业京东方分析报告

2019年液晶面板行业京东方分析报告 2019年5月

目录 一、液晶面板行业标杆 (5) 1、公司简介 (5) 2、公司经营状况 (8) (1)业绩有望向上,AMOLED成动力 (8) (2)研发持续投入,出货量保持全球第一 (10) (3)公司折旧状况 (12) 二、LCD多年耕耘,持续发挥规模效应 (14) 1、面板行业发展历程 (14) 2、LCD行业大陆转移确定 (15) 3、LCD市场持续增长,京东方将受益 (17) (1)电视面板大尺寸化、高清化趋势驱动面板增长 (17) (2)大陆引领高世代线发展,未来切割效率更经济 (24) 三、大力布局OLED,业绩增长新动力 (27) 1、OLED应用领域多样,市场前景广阔 (27) 2、手机AMOLED将快速增长 (31) 3、OLED面板成本下降 (33) 4、全球OLED市场加速扩张,中国OLED产能逐渐增加 (34) 5、京东方OLED生产情况 (38) (1)柔性AMOLED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38) (2)京东方OLED产能及盈利能力测算 (38) 四、盈利预测 (39) 1、关键假设 (39)

2、业绩拆分与投资评级 (40)

京东方为国内面板龙头,随着两条LCD10.5代线扩产以及四条AMOLED扩产,我们预计未来三年公司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达36.52%。 液晶面板行业标杆,OLED迎头赶上。公司目前拥有14条生产线,包括10条已实现量产的生产线以及4条正在建设中的生产线。公司积极布局高世代LCD、AMOLED柔性屏生产线,显示与传感器件事业群新产线建设与良率爬坡进度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其中,随着福州8.5代线、合肥和武汉的10.5代线逐步量产,未来在大尺寸LCD产能处于优先位臵;京东方成都OLED已经投产,绵阳和重庆逐步投产,以及宣布福州投资计划,OLED有望迎头赶上韩国三星,随着新线产品良率稳步提升,公司的规模优势将更加明显。 LCD产能大陆转移,竞争趋缓,供需有望平衡。随着我国大陆高世代线的相继投产,面板产能、技术水平稳步提升,全球LCD行业产能明显过剩,导致面板价格大幅下跌,再加上OLED的兴起,三星和LGD等韩企纷纷关闭LCD生产线或转产OLED,这将缓解LCD供过于求的局面,并为京东方抢占市场份额创造时机。另外,电视面板尺寸远大于其他产品,面积需求占总需求七成以上,未来电视面板每提高一寸,增加需求相当于半条月产能为120K 的10.5代线,考虑到未来电视面板大尺寸化高清化,预计2019-2021年电视面板出货面积同比增长3.9%、9.7%、9.4%。而随着京东方两条10.5代线投产,切割效率将达到90%以上,高世代在未来竞争中更具有优势。 OLED快速布局,将成为业绩增长动力。OLED具有轻薄的特性,主要运用于智能手机,同时OLED技术也能够支持一些新技术,比如

HB140WX1-300京东方笔记本电脑液晶屏参数

HB140WX1-300京东方笔记本电脑液晶屏详细参数基本信息 面板品牌:京东方 (Laptop) 面板型号: HB140WX1-300 面板类型:液晶屏a-SiTFT-LCD 工作温度:0~50°C 存储温度: -20~60° 结构特性 面板尺寸: 14.0寸 分辨率:1366(RGB)×768 像素密度: 112PPI 像素排列: RGB垂直条状

宽高比: 16:9(宽:高) 物理形状:平面矩形显示 像素间距:0.2265×0.2265mm(横*竖) 面板重量: 350g(Max.) 表面硬度: Hardcoating(3H) 显示区域:309.399×173.952mm(横*竖) 外观厚度: 3.6(Max.)mm 外观尺寸:320.4×187.1mm(横*竖) 孔位支架: Facemountingholes(8pcs)onup,downslugs 风景肖像:风景模式 触摸屏:无光学特性 显示模式: TN,常白显示,透射式 白场变动: 1.25/1.54(Max.)(5/13points) 面板亮度:200cd/m2(Typ.) 透射对比度: 600:1(Typ.) 显示颜色: 262K响应时间: 8(Typ.)(Tr+Td) 可视角度:45/45/20/40(Typ.)(CR≥10) 最佳视角: 6o'clock 白色色度: Wx:0.313;Wy:0.329电子特性 扫描频率: 60Hz 反转扫描: 60Hz 功率总耗: 3.2W(Max.)

发光特性 灯管位置:侧入式光源(底部) 光源类型: WLED 灯管数量: 9S4P 灯管形状: 4串 光源寿命: 15K(Min.)(小时) 内置灯管驱动器:含LED驱动器 驱动器输入电压: 6.0/12.0/21.0V(Min./Typ./Max.) 背光模组总功耗: 2.2/2.3W(Typ./Max.)背 光接口类型:包含在屏信号接口中

32寸液晶电视说明书

高清液晶监视器 说明书 (32″)V2.0版 使用操作本产品前,请仔细阅读完本说明书,并保留好以备将来参考

用户服务指南 尊敬的用户: 感谢您选用液晶监视器,为了维护您的利益,及时为您排忧解难,敬请您注意以下事项下事项: 1、我公司产品附有一份《保修卡》,请您在购买产品之后将购机凭证(有效发票)与《保修 卡》妥善保管好,作为今后的保修依据。 2、我公司竭诚为您提供“整机免费保修一年,中心城市24小时内上门服务,边远地区预约 服务”。 3、本机所享受的保修服务只适用于中国大陆使用的用户,不适用其它国家或地区。 装箱清单 液晶监视器…………………………………………1台 说明书………………………………………………1本 合格证………………………………………………1个 保修卡………………………………………………1个 遥控器………………………………………………1个 电源线………………………………………………1条

目录 一、注意事项 (4) 二、警告注意 (5) 三、产品功能特点 (6) 四、基本技术参数 (7) 五、接口说明 (11) 六、遥控器说明 (12) 七、屏幕显示菜单(OSD) (13) 八、简单故障排除 (16)

一、注意事项 使用本产品前,请详细阅读下列注意事项,并请妥善保管以备日后查询。 产品使用本产品时请依照下列规范要求 ◆请不要掩盖或阻塞机体背后散热孔,以免妨碍机体散热。 ◆请不要用锐利物、金属或液体触碰信号接头或进入散热孔内,以免电路短路及产品损坏。 ◆请不要尝试自行分解、拆卸本产品任何部分,这样的行为可能会损坏产品及对人体造成伤害, 并使您所享有的产品保修失效。 ◆请不要用手指直接接触屏幕表面,这样可能会损伤屏幕表面,且皮肤上的油脂若留在屏幕上将很 难清除。 ◆请不要对LCD屏幕施加压力,LCD屏幕是非常精致且脆弱的。 搬运 ◆搬运监视器之前,请断开所有连接的线缆 ◆搬运大型监视器时,需要两人以上。 ◆搬运监视器时,禁止对液晶面板施加压力。 ◆搬运监视器以进行维护或移动时,请使用原有的纸箱和包装材料进行包装。 ◆抬起或移动监视器时,请牢牢扶住后侧和底部。(见下图) 安装 ◆仅可由有资格的服务人员进行监视器安装。 ◆设计安装监视器方案须参照产品外形结构尺寸图(请向经销商索取)。 ◆强烈建议您使用创捷原厂提供的配件(挂架、底座)以保证安装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监视器安装时,须预留合理的维护操作空间和散热空间 插头在下列情况下,请拔下本产品的电源线 ◆如果您很长一段时间不使用本产品。 ◆如果电源线或电源插座/插头有损坏。 ◆请您依照本使用手册说明进行产品组装货调整,请不要自行以非本手册说明范围内的方式或程序 调整或操作本产品,如果您以非本说明手册的方式或程序调整或操作本产品发生不可预期的状况,请您将电源线拔下并通知本公司相关客服/技术人员为您处理。 ◆如果产品受撞击或摔落,以致外壳破损时。 电源线及信号连接线 ◆请不要让任何物体压迫电源线或信号连接线。 ◆请不要让本产品之电源线或信号连接线经过走道,或人们可能常走动的地方,以避免线体被踩到。 ◆请不要让电源插座或电源线超负荷使用。 ◆请不要让本产品之电源线或信号连接线置于潮湿的地方。

(整理)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3年4月,总部设在北京,是一家在中国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京东方A:0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0725;京东方B:200725)的高科技公司。京东方已发展成为中国大陆显示领域综合实力较强的高科技企业。2006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达87.8亿元。截至2010年6月30日,公司注册资本82.8亿元,净资产174亿元,总资产386亿元,员工人数12906人。在北京、四川成都、安徽合肥、河北固安、江苏苏州、福建厦门拥有6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欧、美、亚等全球主要地区。 简介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研究开发和技术积累,京东方已完整掌握了TFT -LCD的核心技术,2007年专利申请已经达到296项,其中发明专利达到了256项。目前,京东方拥有一条月产能为8.5万片玻璃基板的第5代TFT-LCD生产线、一条月产能为3万片玻璃基板的第4.5代TFT-LCD生产线、一条月产能9万片基板的第6代线、一条月产能9万片的8.5代线,已成为中国大陆显示领域综合实力最佳的高科技企业之一。通过实施国际化、培育核心竞争力等策略,京东方正逐步成长为显示领域的全球领先企业,目前拥有5个研发中心、5个制造基地,营销和服务体系覆盖全球各主要地区,员工超过11,000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联合发布的2006年度中国企业499强排名中名列第二百三十六,2007年度中国企业500强排名中名列第五十六。 主要业务 王东升董事长(5张) 一、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业务。京东方是中国内地最大,全球排名

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参数及价格

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参数及价格近年来,随着家电行业液晶电视的一路走高以及液晶屏优异的性能表现,使得京东方液晶拼接屏在大屏幕监控领域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渐渐成为市场主流。而在这其中,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无疑是应用为广泛的。接下来鑫之诚电子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下关于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尺寸,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价格以及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参数的那些事。 点击咨询 一:关于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尺寸

46寸液晶拼接屏尺寸大概为:1025.653 (W)×579.844 (H)×100 (D)mm。但是不同的产品类别,同样是46寸液晶拼接屏的尺寸也是不一样的,一般的尺寸来说: 点击咨询 1、46寸安防版内置拼接液晶拼接屏尺寸:1046.0(H)×595.60(V)×114.60(D)mm 2、46寸双重超窄边液晶拼接屏尺寸:1025.7(W)×579.9 (H)×100.5 (D)mm

3、46寸窄边开窗漫游液晶拼接屏尺寸:1047 (W)×596.1(H)×114.6(D)mm 因此,可见不同的产品类别下,关于46寸液晶拼接屏的尺寸是有一定差别的,不过在于性能表现方面来说,都一样比较优异。关于其中的细微差别。 二:关于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价格 刚才上面分析过,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因为产品类别不一样,因此,尺寸也不一样,同理,相关价格也是不一样的。另外,还涉及到液晶拼接屏品牌厂家的不一,因此,关于46寸液晶拼接屏价格并没有统一的报价,相关价格需咨询46寸液晶拼接屏厂家,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购。 三:关于京东方46寸液晶拼接屏参数 型号:不同型号种类 尺寸:根据46寸液晶拼接屏产品类别会有微小差别 分辨率:1366×768/1920×1080 显示面积:根据46寸液晶拼接屏产品类别会有微小差别 色饱和度:97% 亮度:700 cd/㎡、

京东方液晶检测标准规定IIS

PROPRIETARY NOTE - 15" XGA, P-Grade THIS SPECIFICATION IS THE PROPERTY OF BOEOT AND SHALL NOT BE REPRODUCED OR COPIED WITHOUT THE WRITTEN PERMISSION OF BOEOT AND MUST BE RETURNED TO BOEOT UPON ITS REQUEST. TITLE VISUAL INSPECTION CRITERIA FOR ALL CUSTOMERS : BEIJING BOE OPTOELECTRONICS THCHNOLOGY

PROUCT GROUP REV. ISSUE DATE TFT PRODUCTS O Contents Revision History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3 1.0Introduction 1.1.Scope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41. 2. Incoming Inspection Right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41. 3.Handling Precautions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4 2.1.Sampling Method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52.2.Inspection Method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52. 3.Definitions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53.0Inspection Criteria 3.1. Visual Inspection Criteria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73.2.Apperarence Inspection Criteria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8 4.0RMAs 4.1. Verification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94.2.Supplier Induced Defects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94.3.Customer Induced Defects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94.4. RMA Shipment LCMs shipment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9 5.0 Warranty 5.1.Warranty Period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105.2.Repair Warranty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105.3.Warranty avoidance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10 6.0 Others 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é 10 SPEC. NUMBER SPEC. TITLE PAGE 2006-8-03 2.0Generals

京东方BOE显示屏生产线概况

京东方(BOE)显示屏生产线概况介绍 2014年 12 月 18日 京东方(BOE)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位列全球显示行业前五强。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数字信息显示等各类显示领域。目前,拥有北京第5代和第代TFT-LCD生产线、成都第代TFT-LCD生产线、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和第代TFT-LCD生产线以及鄂尔多斯第代AMOLED生产线等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同时还有一条建设中的重庆第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第5代TFT-LCD生产线于2003年9月在北京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10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1100mm×1300mm。。京东方(BOE)自主建设的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于2005年5月实现量产,创造了业内5代线建设的最快速度,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京东方(BOE)成都第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成都第代TFT-LCD生产线于2008年3月在成都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730mm×920mm。该产线于2009年10月正式量产,强化了京东方(BOE)在移动和应用显示产品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了京东方(BOE)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产品竞争力。 自建设伊始,京东方成都代线就吸引了中光电玻璃基板、法国液空特殊气体项目、成都工投液晶屏减薄项目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就近配套,带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规模,促进就业5000人,对西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京东方(BOE)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第6代TFT-LCD生产线作为国内自主建设的首条高世代TFT-LCD生产线,于2009年4月在合肥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该产线于2010年10月实现量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液晶电视屏时代”,成为“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局面”的战略转折点,解决了我国彩电产业的缺“屏”之痛。 自京东方合肥6代线建设以来,就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在内的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合肥,目前已形成了一个拉动投资额近400亿元、就业人数近万人、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型显示集群。

京东方(BOE)显示屏生产线概况

京东方(BOE)显示屏生产线概况 京东方(BOE)是全球领先的半导体显示技术、产品与服务提供商,位列全球显示行业前五强。产品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车载、数字信息显示等各类显示领域。 目前,拥有北京第5代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成都第4.5代TFT-LCD 生产线、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和第8.5代TFT-LCD生产线以及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等6条半导体显示生产线,同时还有一条建设中的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第5代TFT-LCD生产线于2003年9月在北京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10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1100mm×1300mm。。京东方(BOE)自主建设的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于2005年5月实现量产,创造了业内5代线建设的最快速度,结束了中国大陆“无自主液晶显示屏时代”,翻开了中国自主制造液晶显示屏的新篇章。 京东方(BOE)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于2008年3月在成都开工建设,设计产能4.5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730mm×920mm。该产线于2009年10月正式量产,强化了京东方(BOE)在移动和应用显示产品领域的核心技术,提升了京东方(BOE)在中小尺寸显示领域的产品竞争力。

自建设伊始,京东方成都4.5代线就吸引了中光电玻璃基板、法国液空特殊气体项目、成都工投液晶屏减薄项目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就近配套,带来超过200亿元的产业规模,促进就业5000人,对西南地区电子信息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京东方(BOE)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第6代TFT-LCD生产线作为国内自主建设的首条高世代TFT-LCD生产线,于2009年4月在合肥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1500mm×1850mm。该产线于2010年10月实现量产,结束了中国大陆的“无液晶电视屏时代”,成为“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局面”的战略转折点,解决了我国彩电产业的缺“屏”之痛。 自京东方合肥6代线建设以来,就吸引了包括世界500强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在内的30余家上下游配套企业纷纷落户合肥,目前已形成了一个拉动投资额近400亿元、就业人数近万人、产值达千亿元的新型显示集群。 京东方(BOE)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 京东方(BOE)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项目作为北京市电子工业史上单个投资额最大的工业项目,于2009年10月开工建设,设计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月,玻璃基板尺寸为2200mm×2500mm。该产线于2011年9月量产,彻底改写了我国大尺寸显示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2013年底,京东方北京8.5代线扩产至每月12万片玻璃基板,通过该产线的建设,京东方构建起1.5英寸~110英寸全系列液晶面板生产体系,完成了我国对大尺寸面板的布局,增

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上)

液晶战争——京东方8.5代线液晶生产线(上) 京东方8.5代TFT(薄膜晶体管)液晶面板生产线,位于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总投资超过280亿元。 自从1925年10月2日,英国人贝尔德(J.L.Baird)在穷困潦倒中,发明世界第一台机械扫描式黑白电视机以来,电视已经从实验室走入了千家万户,并从最原始的机械扫描式电视机,发展出黑白球面显像管电视机(1929年)、彩色球面显像管电视机(1954年)、彩色纯平显像管电视机(1998年),直至现在流行的液晶/等离子电视机;屏幕尺寸也从最初的几英寸发展至205英寸。技术进步给消费者带来了视觉享受,也为显示器产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伴随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掀起了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杀,小小的显示屏见证了无数企业的兴衰荣辱。 我国做为世界最大的CRT、液晶电视制造国,在显示器产业发展历史上有着惨痛的教训。了解中国电子产业的朋友都知道一个词——“缺芯少屏”,芯就是芯片,屏就是显示屏。早在1978年,我国开始发展电视工业时,由于缺乏彩色显像管核心技术,在政府主导下启动了“彩电国产化”工程,由银行出资近200亿美元,从日本成套引进17-21英寸彩电生产线,在全国建成了八大彩色显像管厂(7家合资)和八大玻壳厂,同时引进113条彩电装配生产线,遍布于全国各地,由此诞生了长虹、TCL、康佳、海信等彩电巨头。到1987年,中国彩电年产量达到1934万台,首次超过日本,跃居全球第一。此后依靠成本规模优势,迅速挤垮了国外同类产业。 大规模的重复引进,在让中国电视工业崛起的同时,也使得行业进入产能过剩、低价竞争的局面。各大彩电集团在惨烈的价格战中,利润严重下滑甚至亏损,失去了进一步推动核心技术升级的能量。到2004年,当世界电视产业从传统CRT(显像管)显示器,向液晶、等离子等新型平板显示器转换时,中国彩电工业再一次惨遭淘汰。至2009年的短短五年时间里,中国花费20多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彩色显像管工业,被技术换代风暴彻底摧毁。八大彩管厂中的7家合资企业全部倒闭,只剩下没有合资的咸阳彩虹劫后余生。世界最大的彩电玻壳制造商河南安彩,因错误判断产业形势,继续扩大玻壳产能而最终倒闭。(至此除了电信工业外,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起采用“以市场换技术”政策发展的轿车、彩电、集成电路产业,几乎全数失败,没有一个能摆脱对引进技术的依赖,形成自主技术能力。重引进轻吸收,成为产业发展之耻。) 由于液晶面板占液晶电视整机成本的2/3,国内彩电厂商被迫花费巨资,从韩国、台湾、日本厂商手里采购液晶面板等关键零部件。以2010年为例,当年中国液晶面板进口额超过400亿美元,仅次于集成电路(1569亿美元)、石油(1351亿美元)和铁矿石(794亿美元)。 随着我国液晶电视产能的持续增长,这种产业核心部件受制于人的尴尬局面,已经严重威胁中国电视产业安全。在1998年至2008年,日韩平板电视厂商(甚至台湾企业)“拥屏自重”,肆意侵蚀中国彩电市场份额,并且对中国企业进行严格的液晶技术封锁。这一局面直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液晶面板价格崩盘才告一段落。为了突破产业困局,从2009年起,国内液晶面板企业逆势扩张,打响了产业反击战。 2009年8月25日,我国液晶面板龙头企业——北京京东方,宣布投资280.3亿元人民币,建设我国第一条8.5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此举如同一声霹雳,瞬间击溃了外国厂商的技术封锁联盟。在此后不到10天时间里,日本夏普、韩国三星、LG,台湾奇美、广达等厂商,纷纷

京东方(BOE)发展历程

京东方(BOE)发展历程 2014年 ?11月,京东方(BOE)升级品牌标识,加速国际化战略布局。 ?7月,京东方(BOE)鄂尔多斯第5.5代AMOLED生产线量产,标志着我国自主创新、自主技术的全球最先进新型半导体显示生产线进入生产运营阶段。 ?2月,京东方(BOE)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

?7月,京东方(BOE)重庆第8.5代TFT-LCD生产线在两江新区开工建设。2012年 ?5月,京东方(BOE)合肥第8.5代TFT-LCD生产线开工建设,该产线是京东方(BOE)在氧化物技术方向的前瞻布局,对进一步丰富产品线,提升企业竞争力具 有重要意义,是京东方在未来显示方面迈出的关键一步。 2011年 ?9月,京东方(BOE)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这是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彻底结束了我国大尺寸液晶屏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 ?8月,京东方(BOE)第5.5代AMOLED生产线开工建设,这是中国首条、全球第二条第5.5代AMOLED生产线,填补了我国AMOLED产业空白。

?10月,京东方(BOE)第6代TFT-LCD生产线量产,打破了中国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 ?8月,并购美齐科技电脑显示器及电视机业务及相关资产,公司开始向整机代工业务延伸。 ?7月,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正式投入使用。 2009年 ?10月,京东方(BOE)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量产。该产线提升了京东方(BOE)在移动和应用显示产品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8月,中国大陆首条8.5代线——京东方(BOE)北京第8.5代TFT-LCD生产线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工建设。

液晶屏知识培训

屏命名 TMS: 中航光电 EFL: 上广电 IVO: 元盛 CLAA: 中华屏 M: 奇美 LM: 三星 LC: LG LP: LG MT: 群创 M: 奇美或AU屏 LTM: 三星 LTN: 三星 HT: 京东方 CLAA: 中华 SV A: 上广电 N: 奇美 LQ: 夏普 AU: AU HSD: 翰STAR 屏异常问题: 1 亮点: 在底色画面或红/绿/蓝画面,屏幕上一直发光的一个红/绿/蓝发光的像素格,计为一颗单亮点 2 暗点: 在全白画面或红/绿/蓝画面,屏幕上一直不发光的一个红/绿/蓝发光的像素格,计为一颗单暗点 3 连点: 相邻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亮点或暗点组成一组点.如两个相邻的亮(暗)点,称为一组2连亮点或2连暗点;三个相邻的亮(暗)点,称为一组3连亮点或3连暗点。 4 微亮点: 当某个单色发光点的面积小于1/2个像素格时,称微亮点. 5 微暗点: 当某上单色不发点的面积小于1/2个像素格时,称微暗点

6 斜纹: 水波纹状的倾斜条纹,分布呈带状或满屏,称斜纹. 7 污点: 液晶片生产用料不纯而带来的杂质,呈点状、线状或不规则形状,且颜色深浅不一. 8 划伤: 异物接触液晶屏的偏光片,使其受损而形成的点状或线状的缺陷. 9 暗团:液晶屏局部显示亮度较其周围偏暗而出现视觉上的暗印,称暗团. 10 亮斑: 液晶屏局部显示亮度较其周围偏亮而出现视觉上的亮团,称亮斑. 11异物: 灰尘或其它小杂质落入偏光片和玻璃之间,在底色画面形成发光和白色画面不发光的点状或不规则线状的缺陷. 12 Mura: 液晶屏局部显示在视觉上灰色或白色的色差,呈点状、线状或带状分布. 13 白点(团): 液晶屏在单色画面或Windows桌面下局部显示呈白色的点(团)状缺陷,与周围显示区域的颜色差异变化明显. 14 内划伤: 液晶屏生产时,偏光片内侧或玻璃表面由于刮伤而形成的线状缺陷,在底色画面下呈发光的短线状. 15 雾点: 液晶屏在底色画面下显示时,局部呈云雾状的轻微发光缺陷. 16 漏光: 在屏幕外壳与液晶面板贴合处,漏光就是在不紧密而造成的背光灯的光线泄露,局部显示亮度大于周围显示区域,呈带状或半圆形的缺陷.

7寸触摸液晶显示器使用说明书

彩色液晶显示器 使用说明书 尊敬的用户: 欢迎使用本公司生产的微型彩色触摸(可选)液晶显示器,本显示器采用先进的集成电路与质量上等的TFT LCD显示屏,具有功耗低、性能稳定、无辐射等优点。本显示器外观小巧、操作方便、安全,具有VGA、AV输入,不仅可做为闭路监视系统、车用影视、PC操作系统、车船导航系统的配套显示,亦可应用配套于仪表仪器,工控自动化的显示系统。

为了可靠的、长期的正常使用,达到最佳视听效果,请认真阅读本使用说明书 注意事项 1. 请采用随机配置的电源适配器,如果因为需要,请注意提供合格的电源。. 2. 不要将机子放于日光下爆晒,也不要在过冷过热或潮湿的地方存放、使用. 3. 使用时显示屏幕应避开强光照射,以保证图像效果及机子的长期使用. 4. 机子内部虽有防震保护措施,但还应避免剧烈碰撞。 5.配有触摸功能的显示器,操作时应避免用力过度,以免损伤触摸屏表面。6. 不要用化学试剂或溶剂擦洗机子.请用软布擦除机子上的尘污,以保证本机的亮丽. 7. 机内无用户可调组件,非专业人员,请勿自行打开本机或自行尝试修理本产品!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坏. 目录 一.产品特征 ------------------- 3 ●.本机键说明 ------------------ 4 ●.遥控器说明 ------------------ 4 ●.配套电缆线 ------------------ 4 ●.电源、信号线与本机的连接 ---- 5 二.操作说明 ------------------- 6 ●.菜单操作说明 ---------------- 6 ●.菜单说明 -------------------- 7 1.PC状态下的菜单 ------------ 7 2.AV状态下的菜单------------ 9 三.技术参数 ------------------- 11 四.随机附件 ------------------- 11 五.常见问题排除---------------- 12 一.产品特征: ●本机键说明

液晶公司大全

液晶公司大全8.1、中国大陆厂商投资企业及中外合资企业 8.1.1、深圳安的利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8.1.2、鞍山亚世光电显示有限公司 8.1.3、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1.3.1、BOE-Hydis技术株式会社 8.1.3.2、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8.1.3.3、韩国现代液晶显示株式会社 8.1.3.4、京东方现代(北京)显示技术有限公司8.1.4、北京清华液晶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8.1.5、长春联信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8.1.6、常州东南液晶显示有限公司 8.1.7、潮州蓓蕾电子有限公司 8.1.8、大连东福彩色液晶显示有限公司 8.1.9、大连东显电子有限公司 8.1.10、东莞创显科技有限公司 8.1.11、风华集团肇庆同为科技有限公司 8.1.12、光宝康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8.1.13、广州铜华电子有限公司 8.1.14、海南清华显示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8.1.15、河北冀雅电子有限公司 8.1.16、吉林北方彩晶集团有限公司

8.1.16.1、吉林北方彩晶数码电子有限公司8.1.16.2、吉林北方紫晶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司8.1.17、精锐通实业(深圳)有限公司司 8.1.18、南京国显电子公司 8.1.19、南京华日液晶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8.1.20、青岛锦泰微电子有限公司 8.1.21、汕头超声显示器有限公司 8.1.22、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 8.1.22.1、上海海晶电子有限公司 8.1.22.2、上海广电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 8.1.22.3、上海广电NEC液晶显示器有限公司8.1.23、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液晶显示器部8.1.24、深圳东显微电子有限公司 8.1.25、深圳航通科技有限公司 8.1.26、深圳晶华显示器材有限公司 8.1.27、深圳晶讯电子有限公司 8.1.28、深圳深辉技术有限公司 8.1.29、深圳市晶浩达电子有限公司 8.1.30、深圳市视佳实业有限公司 8.1.31、深圳松山电子有限公司 8.1.32、深圳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8.1.33、深圳威跃电子有限公司

LCD1602 LM016l程序和使用说明

LM016l 与LCD1602: LM016l 与LCD1602原理是一样的,只不过PROTEUS中016没显示调亮度的那两个端口,但并不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对液晶显示器并不陌生。液晶显示模块已作为很多电子产品的通过器件,如在计算器、万用表、电子表及很多家用电子产品中都可以看到,显示的主要是数字、专用符号和图形。在单片机的人机交流界面中,一般的输出方式有以下几种:发光管、LED数码管、液晶显示器。发光管和LED数码管比较常用,软硬件都比较简单,在前面章节已经介绍过,在此不作介绍,本章重点介绍字符型液晶显示器的应用。 在单片机系统中应用晶液显示器作为输出器件有以下几个优点: 显示质量高 由于液晶显示器每一个点在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恒定发光,而不像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新亮点。因此,液晶显示器画质高且不会闪烁。 数字式接口 液晶显示器都是数字式的,和单片机系统的接口更加简单可靠,操作更加方便。 体积小、重量轻 液晶显示器通过显示屏上的电极控制液晶分子状态来达到显示的目的,在重量上比相同显示面积的传统显示器要轻得多。 功耗低 相对而言,液晶显示器的功耗主要消耗在其内部的电极和驱动IC上,因而耗电量比其它显示器要少得多。 10.8.1 液晶显示简介 ①液晶显示原理 液晶显示的原理是利用液晶的物理特性,通过电压对其显示区域进行控制,有电就有显示,这样即可以显示出图形。液晶显示器具有厚度薄、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直接驱动、易于实现全彩色显示的特点,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在便携式电脑、数字摄像机、PDA移动通信工具等众多领域。 ②液晶显示器的分类 液晶显示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通常可按其显示方式分为段式、字符式、点阵式等。除了黑白显示外,液晶显示器还有多灰度有彩色显示等。如果根据驱动方式来分,可以分为静态驱动(Static)、单纯矩阵驱动(Simple Matrix)和主动矩阵驱动(Active Matrix)三种。 ③液晶显示器各种图形的显示原理: 线段的显示 点阵图形式液晶由M×N个显示单元组成,假设LCD显示屏有64行,每行有128列,每8列对应1字节的8位,即每行由16字节,共16×8=128个点组成,屏上64×16个显示单元与显示RAM区1024字节相对应,每一字节的内容和显示屏上相应位置的亮暗对应。例如屏的第一行的亮暗由RAM区的000H——00FH的16字节的内容决定,当(000H)=FFH 时,则屏幕的左上角显示一条短亮线,长度为8个点;当(3FFH)=FFH时,则屏幕的右下角显示一条短亮线;当(000H)=FFH,(001H)=00H,(002H)=00H,……(00EH)=00H,(00FH)=00H时,则在屏幕的顶部显示一条由8段亮线和8条暗线组成的虚线。这就是LCD显示的基本原理。 字符的显示 用LCD显示一个字符时比较复杂,因为一个字符由6×8或8×8点阵组成,既要找到和显示屏幕上某几个位置对应的显示RAM区的8字节,还要使每字节的不同位为“1”,其它的为“0”,为“1”的点亮,为“0”的不亮。这样一来就组成某个字符。但由于内带字符发生器的控

液晶电视检验规范

液晶电视机整机验收标准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规定了我公司3D液晶电视机生产、检验的依据,主要包括QC检验、日抽样检验、样本抽取、出厂验收等。 2、一般要求 3.2、使用条件 使用条件由产品标准规定。 3.3、正常测试条件 在下列范围内的湿度、温度和气压的任意组合条件下进行测量。 环境温度:15℃~35℃; 相对湿度:45%~7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在上述测试条件下,被测设备应满足其性能规范,但在比上述测试条件更宽的范围内,设备仍能工作,但可不满足其所有的性能规范,并允许被测设备在更为极端的条件下储存。 3.4、互连配接要求 TFT LCD-TV液晶平面显示器/电视接收机应有复合视频输入接口,还可带有分量信号输入接口,如果与计算机连接,还应有VGA接口,对于TFT LCD-TV液晶平面电视接收机,应具备电视射频输入信号接入端子,至少支持PAL I/DK信号的解调及解码显示,并应符合GB 12281和GB/T 15859中的有关规定。 3、QC检验要求和内容 4.1、检验方式 QC检验方式采取在线检验方式。在整机生产的重要环节和最后环节设置QC,对整机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全数检验。 4.2、检验项目 A、外观、结构、内部工艺质量检验 B、图象、伴音质量检验 C、功能质量检验 D、安全、电磁兼容质量检验 4.3、检验方法和要求 按工序操作工艺文件的内容和要求进行检查。

4.4、质量记录和处理 凡在在线检验过程中出现的有缺陷的半成品机器,均要求在流程卡上注明故障现象或故障部位,并将坏机打入前道工序维修,不得流入下道工序。经前道工序修复后方可重新提交检验。检验人员每天作好检验记录,汇总后提交上级质量主管人员,对批量性和其它质量异常必须在第一时间反馈上级质量主管人员或经理。 4、日抽样检验 5.1、检验项目 A、开箱检验 B、工艺装配检验 C、常温主要电性能检验 D、常温负荷试验 6、开箱检验要求和内容 6.1、检验方式 开箱检验采取包装后开箱抽检方式进行。 6.2、检验内容 a、外观、结构质量检验 b、图象、伴音质量检验 c、功能质量检验 d、安全、电磁兼容质量检验 e、包装质量检验 6.3、检验要求和方法 6.3.1、外观、结构检验要求和方法 6.3.1.1、外观、结构质量检验要求 Ⅰ、产品外观必须具有如下标志,且标志正确、清晰可辨 a、产品机壳或后盖贴纸上必须有产品商标、型号、名称、生产企业名称; b、产品后盖必须具有警告用户安全使用的“警告标记”; c、产品后盖上应有电源性质、额定电压、最大电流、电源频率、功耗等; d、产品后盖贴纸上必须有3C认证标志; e、产品后盖上必须加贴产品序号条码,且与纸箱、保修卡号码一致; f、产品面壳上必须有正确的指示灯标志; Ⅱ、产品外观、结构质量检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