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工笔重彩教学之意象色彩语言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7475486.html,

高校工笔重彩教学之意象色彩语言研究

作者:马丽华,黄秋实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17期

摘要:中国绘画历史悠长,工笔画又是其中之奇葩,色彩丰富、意味绵长,有着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继承其特殊的用笔用色技法是高校工笔画教学的重任。同时,随着时代、观念的进步,工笔画渐进吸纳、融合并释放,对于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会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

关键词:工笔画;意象;色彩原理;主观色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089-02

工笔这种绘画形式始终是深入人心,在中国画领域里占据着半壁江山,以其意象的线造型和清新,典雅厚重的色彩,引导着人们的视线,营造一种美好的视觉审美,在历史上画下了浓重的一笔。

众所周知,中国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绘画形式就是工笔画。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则是最早的雏形代表作品;及至唐宋,工笔画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无论是淡彩、重彩还是没骨画,对于画面技法语言和色彩的运用都达到了应有的高度和程式的完备。相对于卷轴工笔画中设色清丽,意蕴绵长,传统壁画如敦煌壁画等则色彩厚重,鲜艳,设色活泼自由,令人耳目一新,在工笔画的色彩美中更是一个有力的补充。这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在中国绘画史上创造辉煌。

一、工笔画的传统色彩

工笔画教学始终遵循临摹、写生、创作三位一体的模式,也只有在认识、理解传统的基础上,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有所创造。因此,对于传统颜色的属性和染色、用色技巧的掌握都是必须要攻克的难题。

中国传统绘画的色彩演变和发展,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传统绘画在色彩方面有淡色和重色之分,意即:淡色为水性植物色,性质为淡雅清俊;重色为矿物质色或称石色,其性质为鲜丽浓烈,厚重古朴。然而,无论是水色或石色在工笔画中广泛的应用都有其法度可循。

依据几千年来形成的审美观,中国绘画在对色彩的欣赏上要求色彩既鲜艳明朗又和谐淡雅,厚重而又不失典雅,同时色彩还要与墨色有机的结合起来,墨色交映成辉。这反映在着染技法上要求薄中见厚、不留不滞、干净利落、匀净无痕。卷轴画中唐代《簪花仕女图》、《捣练图》、《宫乐图》等,宋代院体花鸟画作为工笔画教学临摹的至高点,其严谨最具中国画意味的用笔用色用墨,能够更直观也更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和自身的技艺。

色彩语言

丝网版画是活跃在当代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要谈丝网版画,就不得不从丝网印刷术说起。丝网印刷术起源于古代东方的漏孔版印刷术,而后传入到欧洲,并随着科技文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衍生成为了一种成熟的印刷工艺。由于在设计和色彩印刷方面的出色表现,现代丝网印刷术普遍应用于工业领域、商业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并具有很强的商业属性。 丝网印刷术中照相制版的出现,开始吸引艺术家们应用这种手段进行艺术创作。于是,20世纪初期丝网版画发展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绘画门类,并在波普艺术时期得到了广泛推广,使丝网版画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并在现代艺术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波普艺术家们将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公众人物等图像表现到作品创作中,由此充分借用并发挥了照相制版印刷术,并大大促进了丝网版画的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丝网印刷技术在科技与工艺方面又得到长足发展,不断为丝网版画语言拓展着新的表现空间,让更多的艺术家投入到丝网版画创作当中,使丝网版画在艺术领域里散发出独特的魅力。 在版画的平、凹、凸、漏四大版种中,丝网版画是最年轻并最具现代感的表现形式,在语言方面有着很强的优势,是一种活跃的版画艺术形式。“除了空气以外,其他任何事物都可以通过丝网版画表现出来”,这句评价的确从一定程度上概括了丝网版画的无穷魅力。其中,丝网版画独特的色彩表现力就使它从其他版画形式中脱颖而出,具有很强的优势,独领着一片绚丽的艺术天地。 一、丝网版画的色彩表现力得益于其可以表现非常丰富的色彩关系 版画的色彩讲究以少胜多,非常强调概括性。因此不同版种在色彩表现上都有一定的语言特征,其必定是在版种语言特定的审美规范中显现独特的效果,显现不同的魅力和情趣。从另一种角度上说,也就是会受到印痕规定性的限制,艺术家要在创作中遵循版种的属性和特色,在不同版种色彩表现上形成特定的思维和审美方式。 丝网版画的色彩语言也强调概括性和设计性,要求画家具有相对严密的色彩设计意识,在套色分色和叠印的设计上做好明确理性的层次性和规划,力求用最少的套色数量达到理想的画面效果。但是,相对于其它版种,丝网版画在色彩关系的表现上具有以下优势:首先,丝网版画可以表现出更加丰富的色彩。丝网版画的印刷特点决定了它易于反复叠印,可轻松的刮印出多种颜色,表现复杂、丰富的色彩层次,在色彩关系的处理上更加自由。甚至可以说,丝网版画可以根据创作者的意图进行无限制的叠印,直至达到画面的理想效果。其次,丝网版画在色彩的明度、纯度上也易于控制,并擅长表现鲜艳、浓烈的色块,这种艺术魅力在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等人的作品中已得到充分的体现。此外,丝网版画可以在保证多个图像方位不相邻并不交错的前提下,一次性进行一版多色印刷,并且还可以灵活的表现独

语言的色彩 教案

课题:浓妆淡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授课教师:杨俭虹时间:2008年4月11日第六节班级:0604班 一、导入(2分钟)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二、色识(5分钟) 颜色,本来理应属于美术领域,不过,在中国,它也属于文学。眼前无形无色的时候,单凭纸上几个字(板书“月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也可以想见“白”“青”之间的山川胜色。 茶叶末:茶叶末其实就是秋香色,也略等于英文里的鳄梨色(Avocado),但情味并不相似。鳄梨色是软绿中透着柔黄,如池柳初舒。茶叶末则显然忍受过搓揉和火炙,是生命在大挫伤中历炼之余的幽沉芬芳。但两者又分明属于一脉家谱,互有血缘。 雨过天青:有云淡天青的浅致。 桃花水:如果以桃花形容石头,原也不足为奇,但加一“水”字,则迷离滉漾,硬是把人推到“两岸桃花夹古津”的粉红世界里去了。类似的浅红石头也有叫“浪滚桃花”的,听来又凄婉又响亮,叫人不知如何是好。 三、色彩的意义(8分钟) 刚才所举的例子,都是表示颜色的词。而色彩词又有着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客观色彩,表示的只是色彩本身。 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想。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 例如: A、我父亲终于决定送我出去留学,附加条件是:不准娶个红毛绿眼睛的外国婆子回家,这一点,我倒是“遵命”了。(黄佐临《旧社会回忆点滴》)感情色彩 B、绿幽幽的竹园,绿生生的瓜,绿油油的菜畦,绿翠翠的豆荚……(张宣强《农家》)形象色彩 C、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鲁迅《祝福》)客观色彩 D、六十年代,美国产生了黑色幽默。引申义 E、青春应当是鲜红的,永远的鲜红——生命只属于这样的人。苍白的、黯淡的生命,只是宇宙间一闪而逝的轻尘。(杨沫《青春是鲜红的》)象征义 四、有“生命”的色彩(10分钟) 弄清楚色彩的多重意义是从更深层次理解诗文的钥匙,事实上,我们在此前多年的阅读经验中已不知不觉融会贯通。因此,不妨调动身上所有的感觉神经去体会一番吧!

(论文)浅谈传统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浅谈中国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发展与创新 摘要:色彩是中国工笔画缺一不可的重要组成成分,地位并不低于在工笔画中占主导地位的线描。在中国工笔画的创作过程中,色彩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色彩的运用使工笔画拥有独特的风格。传统工笔画遵循的“随类赋彩”,并不仅仅是指在画面中呈现出事物本来的面貌,而是要表现出事物所体现的精神价值所在。现代工笔画的用色在继承传统工笔画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绘画对色彩表达的精髓,使中国工笔画在色彩的表现方面取得创新。 关键词:工笔画;色彩;绘画形式;随类赋彩;设色技法; 色彩是中国传统工笔画中不可代替的表达画家情感与再现客观事物的方式。就个人而言我觉得色彩是最生动明了的表现形式。在绘画表现中,色彩本身就给人以直观的视觉感受冲击,当色彩被用于我们作画时的情感表现,那么就能对我们的眼睛造成强烈的震撼。色彩是我们在表达情感时最重要的方式,也是获得视觉冲击效果最有用的方式。各种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绘画,不管他们怎样变化、进步,从画的外在表现特征来分析,色彩在画面中一直是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与构成因素。在中国画中,画家对于色彩的运用当然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表现方法,在中国画中的工笔绘画更加注重运用色彩来表现画的主题思想与情感,以及再现绘画题材本来面貌。中国画从古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上千年的发展中,对于色彩的运用有进步也有停滞不前或者退步的迹象。中国的画家文人在继承创新中国画的时候并没有对广泛运用在工笔画中的色彩进行执着的追求,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墨分五色”当中,总而言之,中国工笔画对颜色的运用经历了由少到多然后再逐渐衰弱的过程。在唐宋之后,传统工笔画的色彩运用已经在文人画的影响下开始没落。我将结合我自己的工笔画创作,传统工笔画对颜色运用的发展和现代工笔画对传统色彩的继承,浅谈我所感受到的中国工笔画对色彩运用的精髓,以及如何吸收借鉴西方绘画对色彩的运用,对现代工笔画的色彩表现进行创新。中国工笔画对色彩的运用更有待我们去发展创新。 一、传统工笔画色彩运用的历程 最早的中国工笔画是远古时期就有的,在唐代的时候正式确立,经过宋代的进一步发展,一直延续到今天。下面我就简单介绍一下从新石器时代到两宋时期传统工笔画用色的发展。 1.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鹳鸟石斧》就可以找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样子。白鹳的身体不勾线,用白色涂画而成,鹳眼、鱼和长斧的轮廓则用黑线画出。勾线和平涂的技法可以看到中国工笔画最原始的雏形。据记载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了黑、红、白等颜色。 2.夏商周时期是绘画发展的初级阶段,楚国时期的两幅帛画《人物龙凤》以及《人物驭龙》都是用毛笔勾线画成,画法兼用平涂与渲染,可以看出中国工笔画色彩使用的原形在逐渐趋于成熟 3.秦汉时期从帛画的制作可以看出技巧得到提升,增加了橙色和紫色等不常见的矿物质颜料。西汉初期帛画《升天图》的技艺已经达到成熟,出现了银色和

《语言学教程》中文笔记(完整)

语言学教程笔记 第一章语言学导论 语言的定义特征:从本质上将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区分开的人类语言的区别性特点。 1. 任意性:任意性是指语言符号的形式与所表示的意义没有天然的联系,任意性是语言的核 心特征。例如,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一本书读作 a /buk/,一支钢笔读作a /pe n/。 任意性具有不同层次:(1)语素音义关系的任意性。(2)句法层面上的任意性。 (3) 任意性和规约性。 2. 二层性:二层性是指拥有两层结构的这种特性,上层结构的单位由底层结构的元素构成, 每层都有自身的组合规则。话语的组成元素是本身不传达意义的语音,语音的唯一作用就是 相互组合构成有意义的单位,比如词。因为底层单位是无意的,而上层单位有明确的意义,所以我们把语音叫做底层单位,与词等上层单位相对。二层性使语言拥有了一种强大的能产 性。 3. 创造性:创造性指语言的能产性,指语言有制造无穷长句的潜力,这来源于语言的二层性 和递归性。利用二重性说话者可以通过组合基本语言单位,无止境地生成句子,大多数都是以前没有过的或没有听过的。 4. 移位性:是指人类语言可以让使用者在交际时用语言符号代表时间上和空间上并不可及的 物体、时间或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提及孔子或北极,虽然前者已经去世两千五百五十多年而 后者位置距我们非常之远。语言使我们能够谈及已不存在或还未出现的事物。移位性赋予人 们的概括与抽象能力使人类受益无穷。词在指称具体物体时,并不总是出现在即时、形象化 的语境中。他们通常为了体现指称含义而被使用。 5. 文化传递性:语言不是靠遗传,而是通过文化传递的。 6. 互换性:指人可以是信息的发出者,也可以是信息的接受者,即人作为说话者和听话者的 角色是可以随意更换的。 元语言功能:我们的语言可以用来讨论语言本身。比如说,我可以用“书”指代一本书,也可以用“书这个词”来指代“书”这个词本身。这使语言具有无限的自我反身性:人类可以谈论“说话”,也可以思考“思考"。所以只有人类才能提问:元语言功能对交际、思考及人类的意义是什么?

电影《英雄》的艺术美及色彩语言应用研究

电影《英雄》的艺术美及色彩语言应用研究 随着时间的发展,张艺谋创作的电影《英雄》上映已经有九年之久了,从当时的喧嚣到如今恢复的平静,我们重温当年的电影作品,依然有着诸多感动。战国时期的七国并行,秦王连年宣战,将其他敌人消灭,在两千年后的今天,这部电影用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为我们演绎了这支悲壮的英雄赞歌,解读了过去那段岁月中英雄的真正含义。《英雄》中的艺术魅力与色彩语言是这部作品中引人注目的元素,可以说是视觉上的饕餮盛宴。所以我们对于这部电影中的艺术美与色彩语言运用的研究,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有助于理解张艺谋电影作品的深刻主题内涵。 一、电影《英雄》中的艺术美 不同的电影具有不同的审美艺术,具有各自的特征,从这样的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电影《英雄》中不同以往的审美追求,张艺谋为我们用特殊的电影艺术语言制造出一个美的世界。 (一)唯美的画面 不管是空旷的西部景色,抑或是淡雅的南方秀丽的山水以及威严的秦朝皇宫。这些景物画面都为我们传送了一个信息《英雄》为我们刻意营造出一个非同寻常的唯美意境。电影告诉我们如果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那么这个世界到处都是美丽,蔚蓝的天空中不断变化的云朵是美丽,广阔的黄土地是美丽,不断穿梭的利箭也是美丽。人们的力量是美丽,速度是美丽,甚至连死亡都是壮丽的。张艺谋用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力激发出观众们的审美愉悦感受。 (二)温婉壮美的音乐旋律 电影《英雄》的创作背景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荆轲刺秦的典故。我们说荆轲是一位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曾经古诗中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营造出悲伤的氛围,让我们感受到十分苍凉与悲壮。而《英雄》的剧本就保存了这个主题,温婉哀伤的小提琴音乐旋律像在给人诉说往事,构建出一种荡气回肠的氛围。假如小提琴突出了电影的悲凉主题,那么沉稳厚重的大提琴音乐则突出了电影主题的悲壮。我们从声音角度看到音乐可以营造出电影的特定情境,电影中还有其他地方用特殊的声音来表现出作品主题的。例如交战情节中的兵刃相见,这些金属碰撞的尖锐声响仿佛带观众们回到了几千年前的秦朝;清婉悠扬的琴声 《红楼梦》中当妙玉听到黛玉弹琴断裂的时候,与琴弦断裂的声响为后面紧张的剧情做好铺垫, 暗叫不好,这里也有着闻琴知意的含义;当飞雪仰天哭泣与如月痛哭时的魂不守舍,哭声划破天际,深入人心,这时候的哭声可以说达到整部电影的高潮,进而强化了悲凉的主题。电影中所有的角色都在为家、为国与天下担当着责任,他们有着隐忍的性格,这里的哭泣给人们一种痛快的宣泄,进而带动了观众们的情绪。 (三)人物对白的含蓄简练之美 一部电影中的经典台词往往是电影的核心精髓所在,虽然《英雄》中部分人物对白欠缺创意,但是依然有精彩之处值得我们回味。简练内涵的语言为塑造人物形象起到重要作用,并且可以给观众们留下巨大的思考空间。例如残剑的一句还有你,表现出他对于爱人的一往情深;我只要你拔剑,飞雪一句话表现出她爱恨分明的侠女性格。张艺谋与其团队在创作中大量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简练的语言直戳传统民族艺术的核心之处,人物台词含蓄内敛并值得我们去感悟。一句武功琴韵虽不相同,但是原理相通,为我们阐明了武功、琴艺虽然分属于两种技艺,但是却有着圆融贯通之处的道理。 二、电影《英雄》中色彩语言的运用 我们说色彩语言在张艺谋的电影作品中的功能与意义是多方面的,而他对色彩语言的运用也是多元化、多层次的,在电影中凸显出自身的多重功能。 (一)电影中色彩语言的叙事作用 在张艺谋创作的电影中,色彩不只是一个道具,而是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具有生命力。在《英雄》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突出的语言表达能力,从电影的整体色彩结构来看,张艺谋

语言的色彩2

语言的色彩 设计理念: 著名的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指出:“有我之境,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以我观物”,对于第三学段的孩子,可以这么理解:带着自己的感官知觉,带着自己的生活背景,带着自己的喜好憎恶,带着自己的一切来观察对象(世间万物)。相对于当前作文普遍存在的“格式化、脸谱化、沙漠化”现象,“以我观物”将着力点放在孩子的感受力之上,致力于开启孩子的思维。只有心灵思想的自由,才有言说与表达的自由。只有从自我出发,养成纯正的作文趣味,再辅以些作文技巧之说,才能产生积极而持久的作文热情,才能让作文真正陪伴孩子成长。安排此次习作,意在为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一——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埋下伏笔。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有趣的图片、经典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捕捉独特的感受,丰富内心的力量,学习从自我出发,观察事物; 2、通过习作片段赏评,渗透写法指导,学会创造性的表达,提高习作能力,增强写作的自信心指数,并能感受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描绘事物,表达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句话聊心情,寻觅语言的色彩 1、今天,我们的教室里来了许多听课的老师,你的心情如何?(紧张)请你把“我很紧张”这句话写在黑板上。(孩子上台板书) 2、说句实话,走进课堂之前,老师也有点紧张,不过,我刚才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那是上课前一个同学递给我的,瞧——(师出示一块巧克力)她凑到我耳边轻轻对我说:“老师,加油!” 3.知道此时的我什么心情吗?(感动)我也想把这句真情表白写上黑板。(师板书:我的心里好甜) 师:看了黑板上这两句话,我想未见你者不能明白此刻你的心情,未见我者不能真切感受我的澎湃,如何通过文字准确地表达你的心情呢?此刻我想到了一句老话:文章不是无情物,字字句句总关情。为了巧妙传达出人物不同的感情,我们有时候要借助一些有色彩的语言。(板书:语言的色彩) 二、品读文字悟心情,感受语言的色彩 1.你们看,这是什么?(神秘地从袋子里掏出) 2.这是个什么样的西红柿? 3.听得出你们挺喜欢它,想不想看看赵老师很欣赏的大作家毕淑敏,她笔下的西红柿有什么不一样的色彩?请看屏幕,男生读第一句,女生读第二句。 出示:(1)摘下的西红柿红得灿烂辉煌,宛如玛瑙雕成,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2)西红柿宛如一个雾中太阳般浑圆黯淡的红球体,默默与他对视。 4.你们感觉这两句话中出现的西红柿是同一个吗?

英语语言学讲解

《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语言学概论》课程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的一门必修课。 《语言学概论》研究始于20世纪初,其目的是揭示人类深层结构,对语言和语言交际作出客观、科学描述。现已形成了语音学、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一系分支学科。语言学研究社会 学等人文学科的结合逐步形成了社会语言学这样的交叉学科。 对于主修语言学的学生来说,了解语言学的知识和语言理论是完 全必要和有益的。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在本科阶段第6学期和第7学期开设。其中第一、二、三、四、五、七、八、十一章为必修,其 余章节为选修。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的具体要求是: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语言学概论》这 一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最主要、最有影响的语言理论和原则, 从而加深对人类语言这一人类社会普遍现象的理性认识,并具备一定的运用语言学理论解释语言现象、解决具体语言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知识性比较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重点讲授 主要理论、原则、和研究方法,使学生着重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在理解消化的基础上记忆。 本课程的对象是英语专业学生,在讲解过程中原则上采用英语范 例,但不排除一些有助于学习者理解的、针对性强的汉语例子。应鼓

励学生结合自己的语言实践提供更多的例子来解释相关理论,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语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语音学、词汇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这些语言学的核心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音韵学理论、句法结构和各个语言学流派的理论观点及其局限性。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是一门主干性课程。与其相关的课程,如语法学、词汇学和语体学等都是语言学的分支,属于选修课程。 五、学时与学分: 学时:72学时 学分:4学分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教学内容: 1.语言学习的意义。 2.语言的定义。 3.语言的定义特征。 4.语言的起源。 5.语言的功能。 6.语言学的定义。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浅析中国工笔画之技法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民族绘画的统称,也称国画或水墨画。它以墨为主要颜料,以水为调和剂,以毛笔为主要工具,以宣纸和绢帛为载体的具有民族特色的特有画种。它历经萌芽、发展、成熟、创新、再发展的诸多不同阶段,形成了融汇民族文化素养、思维方式、审美意识和哲学观念的完整的艺术体系。 中国画的种类很多,从画的内容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从画的形式或颜色上可分为:水墨、青绿、金碧等;从画的技巧上可分为工笔、写意等。其中,工笔画法是国画艺术中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 何为工笔画?简单的说,工笔就是细致写实。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属于工整细致一类密体的画法。工笔画既然属于国画范畴,那么线条的重要性是勿庸置疑的用细致的笔法制作,一丝不苟,这是工笔画的特色。 中国的工笔画历史悠久,从战国到两宋,工笔画的创作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与水墨写意画不同,工笔画更多地关注“细节”,注重写实,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张萱的《捣练图》、《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的都是现实生活,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描写性,而且富有诗意。明末以后,随着西洋绘画技法传入中国,中西绘画开始相互借鉴,从而使工笔画的创作在造型上更加准确的同时,保持了线条的自然流动和内容的诗情画意。在工笔画中,无论是人物画还是花鸟画,都是力求于形似,“形”在工笔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任何绘画,除内容外,首先要解决的是造型,第一,先要抓住形。线描是构成工笔画最基本的手段,形因线而立,神因形而传。从结构出发,观察、认识对象,用富于变化的线塑造形体,表现对象,在线的基础上赋予色彩的这一画法,已成为工笔画技法的主要特点。我们学习工笔画,就应首先认识到线的作用与功能。线的变化使不同的物体,其本身的质地特点,给人不同的感觉和印象。线不仅有造型、体积、结构、质感等功能,还进一步用来表达物质的性格和精神特征。在形成线描的多种变化中,执笔与用笔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工笔画的执笔方法和写毛笔字的方法相同;用笔主要分为:中锋、偏锋、逆锋。在用笔时以指、腕、臂、肩为力,但腕力是基础。第二,一幅好的工笔画不仅要画得“像”,而且还要有它内在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使画面作到传神的最佳效果。我们可以通过向传统画论,优秀作品和生活实践来学习其中的神韵。第三,墨是工笔画中最重要的元素,古人有“墨分五彩”之说。“五彩”指的是焦、浓、重、淡、清不同程度的变化。色彩在运用时的手法通常是色彩的调和、对比、统一、色相的改变,主次与取舍,清淡与浓艳,厚重与单调。第四,中国画有自己独特的构图手法:以大观小、以少见多、计白当黑、疏密变化、大胆破格等。 工笔画的一般步骤包括观察、作稿、勾线、渲染、着色、收拾、装裱。 观察:对对象有一个深入的观察过程。

关于色彩论文开题报告

关于色彩论文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色彩论文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一、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生活的世界犹如一个五颜六色的万花筒,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色彩属性,我们经常会使用各种颜色词来形象地描绘我们所观察到的一切,甚至运用颜色来表达我们的喜怒哀乐,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对颜色的理解也会不同,颜色词汇隐含着许多深层意思,暗示着不同种族对颜色的感受。如果我们不深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我们很难了解每种颜色在不同国家的含义。因此,通过对英汉颜色词汇文化差异的学习,了解英语国家和我们汉语国家对不同颜色的理解和应用,进一步深化对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使我们能够改善我们的语言能力,避免与西方文化相冲突,从而让跨文化传播收获更大的成功。 二、文献综述 1.国外颜色词的研究 各个民族的语言虽然是不同的,但是我们生活中出现的很多现象却是相似的,比如说我们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各种色彩的世界,因此各个民族的学者们都会对这些现象加以关注并进行研究。国外对颜色词的研究起步较早,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颜色词进行了探讨,其中

有两种观点对中国颜色词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为中国的颜色词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种是柏林和凯恩的观点,1969年美国民族学家柏林(BrentBerlin)和语言学家凯恩(PualKay),考察了世界上98种语言中的颜色词,发表了《基本色彩词语:普遍性与进化论研究》一书,经研究表明,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有11个基本颜色:白、黑、红、绿、黄、蓝、棕、紫、粉红、橙、灰。这本论著在颜色词研究领域有很大影响力,之后的很多学者在对颜色词进行研究时都以此作为基础理论。比如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就对这一论点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他认为应该把基本颜色范畴看做一种弱普遍现象而不是强普遍现象。凯恩在之后的研究中也不断补充和更新这一论点,在1978年,凯恩和迈克丹尼尔两位学者合作发表文章,对基本颜色词的普遍发生顺序作出了调整,他们认为语言中有六种主要的颜色,分别是红、黄、绿、蓝、黑和白,其他颜色都是在这六种主要颜色的基础上复合、派生出来的。 还有一种观点是以“语言相对主义”(又称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作为理论基础对颜色词进行研究。“语言相对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语言形式决定着语言使用者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因为世界上的语言是不同的,所以各个民族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截然不同的。涉及到颜色词而言,赞同“语言相对主义”的人们认为光谱上的颜色并没有自然的分类,颜色词的语义编码在不同的语言中是任意的,所以在各种语言的颜色词系统中并不存在共同的基本颜色范畴,如康克林、格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解题、表达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练习中比较体会和掌握增强语言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的色彩。 [学习难点] 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导入——感知 1.讨论颜色(各种颜色的象征意义) 2.引诗词:------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数万树梨花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导入----语言的色彩) ?课堂活动:辨认———通过表示色彩的词来看语言表达色彩 1.给下面的句子按不同的色彩义分类(多媒体展示) 补充“色彩词”与“色彩义”: 色彩词,即表示颜色的词。 色彩义,指色彩的客观性、表情性和象征性赋予了色彩词“客观色彩、形象色彩、感情色彩、象征义、引申义”等不同方面的色彩意义。 客观色彩,表示的只是色彩本身。 形象色彩,指由词内部的组成成分所引起的对事物视觉形象或听觉形象的联 想。 感情色彩,主要是褒义色彩和贬义色彩。 象征义,指利用象征手法而形成的词义。 引申义,指在词的本义基础上经过推演而形成的新义 三、深化拓展———怎样辨别语言的色彩 (总结:语言的色彩是指语言所带有的感性上的表达色彩,它是指词语所反映出来的感情上,形象上或语体风格上的一些特点。这些不同的感性特点给人以不同的感觉,有不同的修辞作用。) 多媒体:语言表达上的各种差异,包括情感差异、语体差异和形象差异,都属于语言的“色彩”差异 (一)活动——感情色彩

浅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30卷第2期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V ol.30, No.2 2010年2月 Journal of HuBei TV University February. 2010, 128~129 浅谈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 廷 (陇东学院 英语系,甘肃 庆阳 745000) [内容提要]语言学是英语专业的一门基础学科,但是由于其理论性较强,语言学的教学存在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问题,本文分析当前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教学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7427(2010)02-0128-02 1.引言 英语语言学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其主要目标是研究语言现象和语言现象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帮助学生了解语言的本质,结构和规律,从而运用语言学知识解释各种语言活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外语人才的要求标准不再是专业化,而是实用性,由于语言学过于理论化,语言学课程面临着教师望而却步,学生束手无策的考验。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英语语言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笔者几年来的教学情况,总结和分析了英语专业语言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教学改进的方法与对策。 2.国内语言学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英语语言学的教学存在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学生的评价只注重单一的考试形式,学生的语言学学习方式比较单一,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关注较少等等。 国内编著的英语语言学教材较少,并且有的教材内容相对陈旧,没有涉及到很多最新的研究成果;有的教材虽然内容较全,被各大学英语系广泛使用,例如,胡壮麟教授主编的《语言学教程》一书,此书虽然好,但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反映教材较难,生词和术语较多,许多概念很难理解;很多老师也感到不好教,感到用英语理解、讲解和表达有一定的难度、对老师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要求比较高,因此语言学教学的经验和相关教学信息也较少。 以上现象导致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不满意教学效果,尽管费了很大的力,他们对语言学理论的解释达不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要求;二是学生对学习目的很茫然,大部分学生忙于记忆生单词、背诵术语和定义,时间和精力用了很多,但是最终没有明白语言学学习目的的所在。 下面作者从教师必备的知识体系入手,试着找出导致以上问题的原因: 2.1 教师所具备的理论知识较片面,不能有效指导教学实践根据Cochran-Smith和Lytle(1999)的观点,理论知识(knowledge for practice)是研究人员和学者研究的成果和理论,包括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关于人类发展的只是、指导课堂组织的理论知识、教学法知识、评价理论知识、社会文化知识等;理论知识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指导。 然而,教师往往只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对教育理论知识、心理学知识等却有所忽视,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传递语言学知识,却没有注意学生的接受情况,没有与学生进行双向互动交流。换言之,整个授课过程以课程知识为中心,而没有以学生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2 教师对实践知识的积累缺乏敏感性 Cochran-Smith和Lytle(1999)把实践知识(knowledge in practice)定义为教师个人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而得出的知识,如教师通过行动研究得出的体会等。由于对这方面的积累缺乏敏感性,教师在实践过程中没有及时反思教学得失,因此,其实践知识的积累也受到了影响。 2.3 教师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实践知识没有提升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组成学习团体,对理论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讨,提升为新的知识体系,并以此来支持大纲的修订、课程的设置等。平时教学中教师之间缺乏交流与合作,因此缺少对个人经验的提升,影响了教师知识体系的更新,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4 教学没有注意联系实际,与《大纲》所规定的“培养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能力”相违背 从学科特点看,语言学是一门学术性、理论性较强的专业知识课,其内容的开放性决定了它是一门信息含量很大的课程。但由于授课时数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时只能抽象简略地对一些基本理论进行概述,而没有训练学生分析语言现象的基本能力。 3.教学方法与对策 现有语言学教学方法主要采取满堂灌的方式,因此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教师的角色任务是根据某一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目的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去培养人才(周国韬等,1998)。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学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积极探讨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其智力因素的发展,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语言学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在教师方面,应当尽量做到: (1)转变教学理念,从以内容、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模式。 (2)经常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反思:希望自己的学生 [收稿日期]2009-11-18

浅谈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及设色

浅谈工笔花鸟画中线条的运用及设色 [摘要]工笔花鸟画是中国也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线”是工笔花鸟画的造型要素,作为以线“勾勒”的形式语言,从古至今已成为画家用于观察和描写自然界的第一方法。也简单介绍了设色的基本方法,包括积水积色法、晕染法等制作肌理的方法。 [关键词]线条特点;融合;情感体现;色彩;分染;肌理 一、概述 千百年来工笔画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技法手段,这是应当尊重和努力继承的。但我们学古人之法,又不能为古人之法所限,要学,又要变化,才能进步,才能发展。中国画家的思维模式使得水墨线条的创造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它主要集中表现在对线条形、质、韵、构、势、意诸方面的追求。线条的创造这一基本语言符号的变化,直接影响了画面本身的视觉效果,而中国画线条的个性因人而异,如狂放、飘逸、沉稳、洒脱、刚健等等,它涉及到画家对笔墨技巧的思考。而色彩则是工笔花鸟画的主要形式要素之一,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语言。工笔花鸟画的色彩艺术经历了隋唐的富丽堂皇,宋代的宁静雅致,到元人的“水墨为上”,在色彩演变过程中体现了不同的时代审美诉求。近现代以来,在多元文化的碰撞下,工笔花鸟画的设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西方和日本绘画的色彩元素,在材料和技法方面不断拓展,表现出越来越丰富的个性特征,这对于当前工笔花鸟画的艺术创作具有直接的现实意义。二、工笔花鸟画线条的研究 工笔画的线条艺术性主要表现在质感、阴阳、空间、韵律四个方面。 1.工笔线条的质感美。工笔画造型主要体现在“应物用线”,不 同的表现对象,采取不同的用笔理念和技巧。如轻盈的花瓣宜用游丝描、凝重的叶子宜用铁线描、木本枝干宜用逆锋涩笔、草本茎藤宜用中锋润笔等等。观赏元永乐宫壁画,就会发现画中用线对质感的把握是非常精准的。如衣纹的轻盈、虬髯的飞扬、尺牍的平实、手足的柔软、枪戟的锋锐,无不表现得惟妙惟肖。古人就绘画中线条的形状甚至详细分类出“十八描”之说,如“兰叶描、钉头鼠尾描、铁线描、游丝描”等。现代工笔画的发展在线条上更是讲究用线的“虚入虚出、实入虚出、逆锋入纸、顺锋切入、收笔回锋”等多种变化,充分体现线条在工笔画中的形式美感和技巧。 2.工笔线条的阴阳美。我们细观前人今贤的工笔花鸟作品,就会发现一个通用的用线特点,就是花叶的根部用线较粗浓,而花叶的瓣尖部位则用线较细淡,圆柱状的物体暗面的用线也比亮面要略粗一点,如宋人作品《海棠蛱蝶图》便是例证。这些都充分说明了用线当随物体的阴阳变化而变化。有些花卉,如荷花等虽然是花瓣尖部的用线较实,但是这些花卉恰恰都是瓣尖颜色较深。深色,在绘画色彩上来说自然也就属于“阴”的部分。当代工笔画家何家英的人物画十分讲究线条的阴阳相背,受光面线条淡细,背光面线条浓粗,使线条显示了充分的光感和立

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第二版整理

实用标准文案 Chapter 1: Introduction 1.Linguistics: 语言学It is generally defined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language. ( Linguistics studies not any particular language ,but it studies language in general) 2.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 The study of language as a whole is called general linguistics. (language is a complicated entity with multiple layers and facets )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7475486.html,nguage: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arbitrary vocal symbols used for human communication. 4.descriptive (描述性):A linguistic study aims to describe and analyze the language people actually use. 5.prescriptive(规定性): It aims to lay down rules for “correct and standard” behaviors. i.e. what they should say and what they should not to say. 6.synchronic(共时语言学): 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at some point of time in hiatory 7.diachronic (历时语言学):the description of language as it changes through time 3) speech(口语)Writing(书面语) These the two media of communication. Modern linguistics regards the spoken language as primary, not the written. (speech is prior to writing)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7475486.html,ngue(语言): refers to abstract linguistic system shared by all the members of the speech community. It is the set of conventions and rules which language users all have to abide by. Such as: In English sentence must have subject and predicate. 9.parole(言语):refers to the realization of langue in actual use. It is concrete use of the convention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rules. (Saussure ) https://www.360docs.net/doc/b517475486.html,petence(语言能力): the ideal user's knowledge of the rules of his language 精彩文档. 实用标准文案 11.performance(语言应用):the actual realization of this knowledge in linguistic communication. (Chomsky) traditional grammar and modern linguistics 1.linguistics is descriptive,while traditional grammar is

颜色词相关研究综述

第一章颜色词相关研究综述 有关色彩感知及颜色范畴的探索历史悠久,与之相关的哲学思辨解释可追溯至古希腊时代。斯多葛哲学家曾指出,“色彩是物质最初的现象形式”(转引自叶军)。柏拉图认为人类色彩感知过程需具备三项基本条件光源反光物体具有接受反光功能的眼目。他进一步指出:“白的东西导致眼的开放,黑的东西导致眼的收缩。”亚里士多德则注重色彩成分的类型学研究。在他看来,色彩类属可划分为两类:简单色彩和复合色彩。简单色彩通过“黑白”两种颜色搭配调和而成。复合色彩是简单色彩通过进一步复合、衍生而来的产物。这些有关色彩感知的哲学意义的见解,为后来学界的研究及新兴理论学派的创立奠定了哲学基础。德国文学家歌德继承亚里士多德传统,在其《色彩原理》一书中,从色彩美学角度入手,研究不同色调与情感变化之间的关系。他将全部色彩概括为三类:一是“属于眼睛”的色,称为生理学色;二是“属于各种物质”的色,命名为化学色;三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通过镜片、棱镜等媒介手段所看到的色”,是为物理学色。17世纪英国科学家牛顿(1666)开始了真正具有科学意义的色彩研究。他借助三棱镜对色彩属性进行了物理光学实验,分离出光谱七色:红、橙、黄、绿、青、蓝、紫,并揭开了物质的颜色之谜,即物质的色彩是不同颜色的光在物体上有不同的反射率和折射率造成的。自此,牛顿的色彩光学理论替代了传统的哲学思辨式推论,丰富了色彩认识论,使色彩研究走上了科学发展之路。 此后,色彩感知与色彩表达之间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焦点,有关色彩概念的语言表达—颜色词的研究从人类学、民族学、认知心理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相继展开,研究内容涉及颜色词的习得顺序、特性、指称内容、语义结构、联想意义等,相关论著频出。据Maclaury (1997)统计,自,158年以来,关于颜色词的研究论著超过3000部,仅1970年至1990年20年间关于颜色范畴化的研究著述超过200余种。这些研究加深了人们对颜色词汇系统的理解,也为颜色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前提和基础。本章着重对国内外颜色词研究的历史作一简要回顾,梳理并评述颜色词的主要研究成果。 1.1 国外颜色词研究 国外颜色词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原始人及土著居民辨色能力的研究;颜色词的语言相对论研究颜色词的语言进化论研究颜色词的认知研究:先导理论颜色词的演进过程研究及颜色词的语用研究等。 1.1.1 原始人及土著居民辨色能力的研究 最先关注并讨论颜色词进化问题的是英国学者W.Gladstone。通过比较《伊里亚特》和《奥德赛》里多个描写颜色的段落,Gladstone指出,荷马作品中缺少真正抽象的颜色词。他还指出,颜色词应用的不确定性和不一致性使他否认了荷马时代的古希腊有任何清晰的颜色观念。在他看来,古希腊人的色觉器官及其感知有缺陷,他们的辨色能力不如现代人发达。 而最先提出颜色词普遍习得顺序的是德国语言学家Geiger。他认为,人感知颜色的顺序与颜色在自然光谱上的排列顺序一致,一种语言的颜色词发展至少经历以下六个阶段:第一阶段:人们只识别一个颜色词,表示黑和红的混合概念; 第二阶段:人们识别黑与红两种概念。因此出现了黑色名称和红色名称; 第三阶段:人们感知到黄色 第四阶段:人们感知到白色; 第五阶段:人们感知到绿色; 第六阶段:蓝色名称出现。 Gladstone和Geiger的观点收到了Allen(1879)的尖锐批评。他认为,原始语言中颜色词的缺乏决不能表明色觉能力的缺乏。古代文学作品及原始人缺少真正抽象颜色词的原因在于,他们感兴趣的物体的色彩如此多样以至一个抽象的颜色名称本身就很模糊。实际上,原始人的辨色能力非常敏锐,因为他们第一眼就能辨认模糊的色彩。虽然原始人缺少广义的、

语言的色彩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教案[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学习重点] 1.引导学生在比较中体会和掌握增强形象色彩的方法途径。 2.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推敲词句求色彩,巧用修辞添神韵”。 [学习难点] 在说、读、写活动中,学会正确运用语言的形象色彩来表情达意。 [教法学法]点拨引导、讲练结合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一 [习作升格] (课本P114一)雨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古往今来有很多描写雨的诗句、谚语等。杜甫《春夜喜雨》用褒义的色彩来写春雨,写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把春雨写得灵动可爱。而欧阳修的词《蝶恋花》提到春雨,则用贬义的色彩,写它“雨横风狂三月暮”,一个“横”字把春雨写得蛮横可恶。试着分别用褒义和贬义的色彩写一段描写春雨的文字。(课前作业)挑选同学习作中有毛病或不够形象的三个典型语段,指导学生修改,使之变为更形象。 (设计意图: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发现普遍存在的毛病:一是用平淡的叙述代替描写,二是不注意根据情感需要来选词。从学生习作中挑出较具代表性的三个语段,点拨学生从形、声、色等方面来修改原文,再比较修改前后的效果,初步体会增加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一:词句推敲求色彩。) 活动二 [品析美文]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朱自清《春》)思考:这段文字在语言上有什么突出的特征? (设计意图:品析名家名作,与自己的习作进行对照,引导学生注意名作在选词上注意绘声绘色绘形及巧用修辞的突出特征,进而过渡到增强语言形象色彩的途径之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二、修辞巧用添神韵 活动三 [比较品味] 品味、比较下列三组句子,说说它们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差异? (1)头脑里很乱。 ——头脑里,情思弥漫纷乱像个北风飘雪片的天空。 (2)他那天晚上睡得不好。 ——他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3)孙太太都快哭了。 ——孙太太眼睛红肿,眼眶似乎饱含着眼泪,像夏天早晨花瓣上的露水,手指那么轻轻一碰就会掉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