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

1-5的减法一、看算式,先用小棒摆一摆,再填得数。

二、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三、看图写得数。

四、找朋友。

五、看一看,算一算。

六、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七、你能根据图意列出4道吗?

八、填上格尺上的数。

九、看图列算式。

十、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十一、看图列式计算。

十二、智慧大本营。

参考答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减法》教案 教学目标 - 掌握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 能够用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 - 培养学生对减法运算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引入 - 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基本含义。 - 通过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预备知识。 第二部分: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 讲解减法的运算符号和运算方法。 - 通过示例问题,让学生掌握减法的步骤和策略。 第三部分:减法的实际应用 -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设计减法运算练题,让学生将减法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解题过程,培养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巩固练 - 提供一些巩固练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练和小组合作研究,巩固减法运算。 第五部分:总结回顾 - 对学生进行简单的总结回顾,强化学生对减法的理解。 - 学生提问环节,解答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教学方法 - 教师讲解法: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传授减法的知识和技巧。 - 互动游戏法: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 讨论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研究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评价 - 教师观察记录学生在研究中的表现和互动情况。

-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评价,包括课堂练、小组合作和个人发言等。 - 对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评价,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 课件:包括引入部分的图片和实物展示,以及减法运算示例和练题。 - 实物和图片:用于引入部分的实物和图片展示。 - 小组合作练题:用于巩固练和讨论。 - 评价表:用于记录学生的表现和评价。 教案编写人:[Your Name]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5以内减法教案

5以内减法 算法有其多样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方法,尊重学生在计算方法上的差异性。学生从不同的思考角度和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有不同的的方法,这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执教了5 以内减法”的教学,有了一些体会和感受,现介绍如下: 一、背景 5以内减法是学生学习减法意义的开始,也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加减法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省编义务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这样的: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 -2后,老师问:5-2=?怎样算?然后师生根据前面所学的数的组成的知识,5可以分成2和3,得出5-2=3。相对来说,由于省却了课堂讨论和多次指名的时间,所以课堂练习的时间多了,再经过不同层次的口算练习,达到正确口算的教学目的。但学生在计算时是按老师的方法完成运算,老师向学生提供只有一种可能或一种答案,一题一解,拉着学生按单一的思路进行算法的探索,长期这样训练则容易导致思维僵化,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教材关于5以内减法的教学是另一种形式,当学生列出算式5-2后,老师引导学生得出倒数法,5的组成知识和数数法,虽比省编的教学思路有所发散,但我觉得还是没有完全放开。 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的新编数学教材,教材重视问题的探索性,题材的丰富性和信息呈现形式的多样性,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和答案的不唯一性,这些都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二、案例 “5以内减法”是第一册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5以内的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初步理解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5以内减法计算。从整体上说,课文没有给出具体详细的算法,教师可以引入自己喜爱的方法,学生也可以发展他们自己的方法,教材这样编排的意图是为了提倡算法的多样化,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所以我是这样进行例题教学的: 当学生看图列出算式5-2后,我问5-2等于几? 学生齐说:5-2等于3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游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交流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出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打开教科书25页,认真观察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动手操作,体验减法含义。 (1)做一做的左图 ①教师示范,边操作边说明含义。 ②学生操作,表述含义。 ③说明图中表示去掉的方法。(虚线、划线) (2)做一做的右图(2、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说课稿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减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单元中的“减法”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1~5各数,掌握了5以内数的顺序及各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要引导学生初步知道减法含义并探究5以内减法的计算过程,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减法。 二、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加法的计算,因此他们对计算题并不是很陌生,大都具有一定的计算能力。学生缺少的是对于减法含义的理解,说不清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面对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学习基础,课程的设计就更应该充满趣味、问题设计有梯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的认知提高一个水平。 三、教材分析 《减法》一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二次接触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数的分解与组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减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在这个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初步的数学意识。 四、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减法的概念.通过动手实践操作来突出重点。 难点:会用数的组成,正确计算5以内的减法.通过算法多样化的择优来突破难点。 六、教学方法: 情境演示、启发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激发兴趣,做好知识准备; 在课程复习环节我出了3道题,分别是数数题(从1~5,从5~1)和按顺序填数以及5以内的分与合,通过口答,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习5以内的减法作好准备。第二环节创设情境,探索新知。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索中掌握新知,训练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初步探究的能力。

2023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第5单元《解决问题(减法)》(教案)

《解决问题(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7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6、7加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明确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2.使学生经历完整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丰富学生数学学习经验。 3.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应用的灵活性和广泛性,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较熟练的运用6、7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找数学信息 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了看图解决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看,荷叶上有一群小青蛙,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了有7只小青蛙,有2只要跳到水里去,荷叶上还有5只小青蛙。 师:你观察真仔细,找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根据例题青蛙图来找数学信息,引出新课。】 二、学习新知,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大括号和小问号,它们也来到了今天的课堂,你还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我们来听听同学们是怎么说的吧? 生: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你是怎么知道问题是求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的? 生:因为问号在荷叶的上面,所以要解决的问题是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 师:你们也完整的说一说这幅图的信息和问题吧。 生:荷叶上一共有7只青蛙,跳走了2只,荷叶上还剩几只青蛙? 2.解决问题 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请你自己列式解答吧。你是怎么列式的? 生:7-2=5(只)。 师:为什么用减法计算呢? 生:要求荷叶上还有几只青蛙,就从7只这个整体里去掉跳走的2只这部分,所以用减法计算。 师:你们真了不起,不仅能列出减法算式,还知道这样计算的道理,从整体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就要用减法计算。那你能结合图说一说这个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思吗? 生:7表示原来有7只青蛙,2表示跳走的2只青蛙,5表示荷叶上还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减法教学设计 当阳市河溶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6页、27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8页练习五第3、4、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de)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对比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de)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de)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减法(de)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老师这买来了3个乒乓球放在盒子里,老师从盒子里拿出来了一个,你们猜一猜盒子里还有几个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3-1 1、(教师出示3个乒乓,再慢慢拿走1个).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老师引导学生得出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3-1=2.(学生体验减法(de)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de)事例.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de)事例. (二)、4-1

1、教师出示4只气球,慢慢放走1只气球,还剩下几只气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说出4-1=3(de)含义,齐读算式. (三)、教师引导学生看图思考,体验减法含义. 第26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看图表述含义. (四)、5-2 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树上有5只小松鼠在玩耍,跑走了2只.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树上还有几只松鼠”(de)问题.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接着问:该怎样列式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5-2=教师提问:5减2得几你是 怎样算(de)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让不同想法(de)学生说一说自己算(de)过程. (3)、汇报、展示、交流.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de)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接着提问: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引导学生用数(de)组成来计算: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 -2=3.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第27页做一做让学生说出减法算式(de)含义 2.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草地上原来有4只羊,一会儿跑走2只,草地上还剩下几只羊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3.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1、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 2、消防池 里有5把铁楸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de)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de)减法算式吗摆摆试试,看谁摆(de)多. 5.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de)事例,并用减法算式表示.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反思第【1】篇〗 《减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反思 加减法对现在的一年级学生来说也许已经不是初步的认识,因为大多数学生都上过学前班或幼园大班,特别是有的幼儿园为了讨家长的欢心都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他们已经把计算训练得很快了。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其中有些是机械化的,学生不太理解到底什么是加法,什么又是减法。如有些学生会说“多了就用加,少了就用减”。 作为一个一年级的数学老师,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的。良好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愿学,爱学,乐学。这节课是教学减法的初步认识,既是学生学习减法运算的开始,也是减法应用题的启蒙课。而兴趣是学生的最好老师,故一开始我就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有趣的且切合他们的年龄与生活实际的情境中学习。 课一开始我便出示情境图,用带着激情讲述,通过画面与言语的结合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了减法的意义,也不会给学生一种旧知识重新学习的枯燥感,且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生活化,不仅仅要求教师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还要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过。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具有终身发展能力的人,才是适应新社会的新人类。在教学中我

是比较注重这方面的,在这节课中就有体现。当学生对减法的意义有了初步的理解之后,我便接着问“像这种3-1=2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吗?”这样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让学生在说中进一步领悟减法的意义。我觉得这样的课堂轻松,学生无学习的负担,只有学习的乐趣。 这样的一节课上下来,我自我感觉上认为学生的作业正确率应高的,不会出现给学生一幅图,写在剩下的减去掉的情况,但从作业反馈情况看班里还有2、3个学生没能很好理解。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重视数量关系的渗透,让学生理解的更深。情境也好,生活实例也好,是在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铺垫而理解的,我们在上课的时候应该在学生举的例子中接着问每个数在你的这个例子中指什么,我想这一环节的增加定会极大地降低这方面的错误率。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减法反思第【2】篇〗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是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6单元,本单元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100以内的数的读法、写法和数的组成以及整十数加减一位数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完成《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任务后,整体感觉是:本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教案 教科书第25页例题及做一做,第27页练习三第6题。 教学目标: ★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通过比照练习,使学生初步感知差和减数之间的关系,同时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育学生动手操作力量、语言表达力量;培育学生初步的数学沟通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具预备: 课件、实物投影、磁力板、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数的组成,拍手嬉戏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看,感知减法的含义 (1)过电脑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到:3名同学在一起,桌子上有3

只纸鹤,1名同学把1只纸鹤拿走了,桌子上剩下2只纸鹤放在一块儿。 (2)学生之间沟通感受与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同桌相互沟通,然后全班沟通。 (3)教师说明:3名同学中走掉1名同学,3只纸鹤拿走1只纸鹤就是从3里面去掉1,求还剩几的意思。(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去掉) 2.学习减法算式 (1)由人或纸鹤的数量抽象出数字3和1。 (2)教师说明:从3里面去掉一个,用减法计算就要从3里面减去l 个,在数学上我们用符号“-”来表示,教师板书“-”。 (3)引导学生数一数去掉1是多少?用数字几表示?在学生答复的根底上教师板书“=”,并在等号后面写上2。 (4)教师进一步说明:从3里面减去l个,用减法计算。(板书:减法) (5)读减法算式。 教师范读,同桌互读,学生自己读。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使学生说诞生活中其它能用3-1=2来表示的减法事例。 4.看图,体验减法含义。 翻开教科书25页,仔细观看气球图,启发学生说明图意,并用减法算式表示,请学生表述减法含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减法》课时训练(含答案)

【同步专练A 】3.6 减法(基础应用篇)一、选择题(共10题) 1.如果△﹣O=□,那么〇=( ) A .△+□ B .△﹣□ C .□﹣△2.今年妹妹2岁,姐姐5岁,5年后,姐姐比妹妹大( )岁. A .3 B .7 C .5 3.下图表示( ). A .2+2=4 B .4-2=2 C .2-2=0 4.5+0和下面哪个算式的数相等.( ) A .2+1 B .2+2 C .5-0 5.下列算式( )能正确表达图意. A .4 -1 B .4+1 C .5-1 6.算式5-3=________. A .1 B .2 C .3 7.3( )5-5 A .< B .> C .= 8.( )是得数为3的减法算式。 A .9-4 B .8-5 C .8-4 9.下图表示( ).

A .1+3=4 B .3+1=4 C .3-1=2 D .4-3=1 10.树上有3只鸟的是( )。 A . B . C . 二、填空题(共10题) 11.看图列算式。 5-(______)=(______) 12.数一数,填一填。 13.在里填上“>”“<”或“=”. 4 3 5 2 0 1 3+1 4 5 5 3 1 2 4 5-1 3 14.填一填。

①________比________少,少________ ②________比________多,多________ 15.先画线,再填得数. 5-3=________. 16.猜猜我是谁。 (1)3+=3 =________ (2)5-=0 =________ 17.数一数。 (1)有(______)只,有(______)只,有(______)只。 (2)比多(______)只,比少(______)只。18.看图列式。 4-(______)﹦(______)

一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6 减法人教新课标版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教学设计 第6课时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第26、27页内容及第28、29页练习五的第3~9小题。 内容简析 本课通过气球、小松鼠创设丰富有趣的情景,让学生理解减法的含义,掌握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通过动手操作,来加深对减法的理解,使学生掌握“-”的读法和写法。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景中理解减法的含义。 2.认识“-”号,正确读出减法算式。 3.能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减法的含义。正确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并能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学时,教师要在加法含义的教学基础上进行探究,利用素材的连续性起到铺 陈出新的作用。教师通过课件演示什么是“减”的全过程,利用对比让学生明白: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用减法计算。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看一看、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加深对减法含义的理 解,结合做一做,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承前启后链

2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舞台上小丑正在玩耍手里的4个气球,只见小丑把它们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舞动起来,动作滑稽可笑,这时小丑手里的1个气球飞走了,他只好呆呆地看着飞走的气球。教师导语:小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由此导入本课课题。(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品析:利用课件展示小丑在舞台上的表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挂图导入法:出示课本情景挂图,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相应的数学信息。 师: 一群小松鼠正在树枝上玩耍呢,我们一起看看吧,原来有几只小松鼠在玩耍?走了几只?还剩几只?由此导入本课课题。 【品析:结合情景图,从学生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给他们启发、让他们自己去探究,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创设颁奖情景,导入课题:教师手拿4个气球走进课堂。 师: 同学们,看看我手里拿了多少个气球?好看不好看?今天我要把其中的1个气球奖给昨天作业做得最好的洋洋同学。洋洋上台领奖,教师导语:我手里原来有4个气球,奖励给洋洋1个气球,我手里还剩几个气球?由此引入课题。 【品析:通过颁奖现场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减法的含义。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26页的情景图,提取图中信息,并找出待解决问题。 (1) 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习:掌握5以内数的 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做 形如: 4-1=3,5-3=2等 算式题。 复习:掌握5以内数的认识、分与合以及加法计算方法。 延学: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做形如:2+4=6 ,7-2=5,8+2=10,10-4=6等算式题。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认识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 认识教案和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减法的认识教案和教学反思 6、减法的认识 教学要求: 1、通过操作、演示;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知道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师:课件、实物投影仪。 生:5个圆片、5根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按顺序填数 () 3 () 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2+3 1+3 1+4 2+2 4+1 3+1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 (把两部分合起来)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减法的含义 通过电反复演示,让学生认真观察 同桌之间互相说交流说图意,然后全班交流。 (桌子上放着3只纸鹤,有一个小朋友拿走了一只) 师:像这样,从3只里面去掉一只也就是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或减掉一部分,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 2、学习减法算式 问:3只纸鹤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3 拿走了一只,是从几只里面拿走的? 拿走一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1 像这样拿走了、去掉了、或者是吃了、坏了、死了等都要用减法计算。 板书:3-1= 问:3-1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请你说一说。

(然后全班齐读算式) 3、发散联想 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其他能用3-1表示的事物来。 三、巩固发展,学会学习。 1、电脑演示第26页的第1幅图和第27页上面的一幅图,分别让学生认真观察 (1)请多个同学说图意(2)根据图意列算式 2、先画一画,再说算式(第25页最下面的做一做) A:教师先分步骤讲解第1幅图 (1)先画三朵花,问学生:这是几朵花,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板书:3 (2)再用虚线圈2朵花,问:谁知道是什么意思?请你猜一猜。 (3)用虚线圈表示去掉的意思。那么,去掉了要用什么方法计算? (4)去掉的2朵是从几朵里面去掉的?去掉的2朵可以用数字几表示?板书:2 (5)谁能够根据图意列出算式。 板书:3-2=1[B:你们能够根据刚才所讲的,把后面的2幅图的图意说一说,并列出算式吗?试一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减法教案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以内减法教案 【单元教学内容】: 1―5的认识和加减法〔第.14页―第31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两局部组成,一局部是5以内各数的认识,另一局部是5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的安排是:先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再教学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局部教材,是数概念中最根底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场。在这一阶段通过让学生初步经历选择恰当的方法5以内数的口算,为学生理解数学的用途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根底。本单元的重点是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单元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并注意书写工整。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绘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提倡算法多样化。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初步建立数感,运用数学来表示生活中的事物并进展交流。 【单元重、难点】 1、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 2、解决好多种算法与数的组成计算的关系 3、注重集合、对应、统计思想的浸透,不给学生讲这些名称。 4、数的认识,比拟大小,加减法的认识过程中,要以分类为根底。也就是在分类的根底上提炼出数而进展大小的比拟和加减法。 【单元课时安排】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4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的加减法……………2课时 第一课时:1――5的认识及书写 【教学内容】1――5的认识及书写〔第14页――第16页〕 完成第21页的第1题――第4题 【教学目的】 1、会读、会认、会写1―5以内的各数,并注意书写的工整, 2、能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展交流。 3、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学重、难点】 会写1―5各数,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准备】 老师:各种动物的卡片5张以内,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实物投影仪 学生:1―5的数字卡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1、导入: 出示主题画: 问:你认为这幅图是什么意思?画的是什么?你从这幅图中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主动探究:认识1―――5各数 〔一〕认真观察,主动学习 1、认识1 〔1〕问:你看到图中有哪些物体是用1表示的?〔学生随意答复〕 师:但凡象这样:1个人、1个太阳等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