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试讲稿《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逐字稿

初中美术试讲稿《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逐字稿

大家好,我们是:学姐考编,一直创作优质试讲逐字稿,助您面试逆袭,成功上岸,各平台都是同名哦,记得哦,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带来了一首古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什么?对,王冕的“墨梅图”,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之中,诗与画就像两颗明珠交相呼应,令无数墨客沉迷其中,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2中国画除了装裱形式的独特,还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不同呢?这位同学你来说说,我们的中国画要盖章题字,而西方绘画却没有。你的回答很精彩,诗书画印是完美结合,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而中国画中,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与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

请同学们欣赏这幅“潇湘竹石图”,你有怎样的感受?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这幅作品左下角题诗与画面融为一体,回答的很好,苏轼的作品因为强调“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被誉为“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诗与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结合一般来说,绘画借助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表现,因此具有静态直观具体的特点,而诗词是语言艺术,具有动态抽象的特点,更容易引导人的思维,超越具体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

下面请看这幅“二羊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来回答,这幅作品中除了有两只羊以外,还有画家的题字。观察的很仔细,据说这幅作品是开题款先河的作品,画家在画上幽默风趣的把为什么要画和要画给谁说的一清二楚。中国画的题款都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一组作品,同桌着两个人讨论一下。哪位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来说,这几幅作品分别是横题,直题,多题,回答的很好,请坐,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等。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印,印章本来和绘画没有关系,他只是一种信物,到了宋代有人才开始把印章盖在画上。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印章作品,你能发现什么?小组之间讨论一下。看到大家讨论的热火朝天,相信一定有答案了。一组这位同学,你来说说,你发现了这些印章的内容各不相同,有的是名字,有的是书房名,还有的是成语和格言。观察的很仔细,画家的印章,一般分为三种,一是姓名章,二是斋馆章,表示画家的住处或者画室,三是闲章,从字面上看就知道是内容随意的,闲章是最五花八门,最具有个性的,这三种印章一般是朱白相杂使用。

学了这么多,现在你会从诗书画印的角度来评价一幅作品了吗?请看这幅郑板桥的竹石图,你来试试,这幅作品的题诗表达了画家的思想情感,题写的位置令构图更饱满了,书法与绘画的互为借鉴,搭配和谐,多种印章的使用,既表达了画家的志趣爱好,又给画面带来生气。回答的很精彩,看来这节课的内容你掌握的很到位。

3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又快下课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这节课”,了解了中国画的相关知识,国画生根于璀璨的中国文化之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能够走进艺术,走向生活,继承中华民族这一优秀的文化传统。

美术复习资料

美术复习资料(八上) 第一单元 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 一、线条 1、《朝元仙仗图卷》(中国画)宋代武宗元作品用单线白描来刻画人物。线的疏密、虚实变化丰富而凝练,画面充满了节奏与韵律美。对人物体态结构的精确刻画,凸显了人物的活力和神采。 2、《西班牙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建筑)现代弗兰克?盖里反常的设计风格,区别于经典建筑美学原则,自由的线条勾勒出变幻奇异的造型。 3、《菩萨立像》(石雕)唐代立像残躯身材颀长,披肩斜下的线条、扎束裙带的横向线条,与长裙下垂的衣纹线条产生了对比,加强了躯体的美感。 4、《宴罢》(红绘式装饰画)约公元前490年古希腊作品绘于陶酒碗上,描绘了女子手托呕吐男子头部的情景。线条典雅精美,疏密有致,富有美感。 5、《缠枝牡丹纹梅瓶》(瓷器)宋代瓶体造型修长,器身布满缠枝牡丹纹饰。磁州窑黑白相间的纹饰,表现出宋代民窑瓷器的特点。 二、明暗 1、(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西方画家发现自然光线照射所引起的物体表面的明暗变化,可以用明暗色调进行模拟。自此,西方逐步发展了运用明暗色调再现光影效果,从而在画面背景上凸显物象的绘画形式。 2、《圣母玛利亚》(局部素描)意大利达?芬奇像烟雾一样的明暗变化,出色地表现出了画家所树立的明暗造型原理。 3、《塔吉克新娘》(油画)现代靳尚谊色调从明到暗逐渐过渡,微妙的明暗变化与美丽的五官结构自然地融为一体,不仅符合视觉真实,而且反映了人物微妙的表情。 三、空间 1、建筑、雕塑以实体空间关系体现不同的视觉效果,而绘画作品则是在二维的平面上虚拟性地表现出空间感。 2、《阿尔让特伊的大道》(油画)近代法国西斯莱画家运用焦点透视法则表现空间关系,在画面中营造了一种虚拟的“三位真实”。 3、《上海世博会沙特馆》(建筑)现代简洁、饱满的碗状造型设计,具有持续的空间延展性以及视觉上的扩张力。 4、《双环》(雕塑)现代亨利?摩尔作品运用虚实空间对比的手法,把形体大胆而自由地整合为有韵律、有节奏的空间形态。 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 1、《千里江山图》(局部中国画)北宋王希孟作品为大青绿设色绢本,间以赭石配色。画面色彩匀净明丽,富于装饰性。壮丽秀美的山水,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超乎物象之外的精神世界。 2、《出水芙蓉图》(中国画)南宋佚(yì)名作品为了表现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纯洁、娇艳的姿容与品格,分几十次层层渲染进行赋色,达到了柔和润泽而又美艳动人的艺术境界。 3、《干草垛》(油画)1891法国莫奈看似平凡的草垛光彩夺目,与天空和远处的树丛交相辉映,构成一曲光与色的交响。 4、《静物》(油画)现代法国马蒂(dì)斯野兽派画家马蒂斯追求一种简洁明快的色彩效果,这幅暖色调为主的作品,明确地表达出了一种温暖、柔和、安适的气氛与情调。

诗书画印

诗书画印 一、诗书画印的结合是中国画的一个特点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表现才更为完整,更有特色。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又一个特点。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诗、书、画、印是中国文人画的典型风格。 二、诗书画印结合的形成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宋代以前,画上是很少题字的,只是在不显眼的角落里,写着作者小小的姓名;那时虽然也有题画诗,却不是写在画面上的。到了宋代,才有一些诗人兼书法家的画家,开始在自己作的画上书一段题记或一首诗。这样,诗、书、画开始结合起来,中国画历史发展中的文人画也开始了萌芽。文人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个专有名称,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士大夫的绘画,以区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师的绘画。到了元代,随着文人画的继续发展,印也加入了诗、书、画的行列,于是诗、书、画、印就像四个孪生姐妹一样,形影不离,这一艺术形式一出现,就被当时的画家们普遍采用。到了明情两代,文人画垄断了画坛,诗书画印结合的艺术形式也就日臻完善了。 三、书画的结合 在诗、书、画、印的结合过程中,书与画的结合恐怕要比其余两种与画的结合要早得多,这是由于中国的书画工具相同,有许多共同之处。据说东汉的蔡匡就已是一个书画兼能的文人了。 1.书画的结合包含有两层意思: (1)是画家本人就擅长书法,是个书法家,由于书画同源,作画时便自觉不自觉地以书入画了,这既能显示画家的细致,又能表现书法家的飘逸。 (2)是以书写款或题字在画面上,与画面形象协调搭配。这样书入了画。就成为了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构成中国画的另一种形式美。 2.题字 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落款”,一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就相当西洋画中的画者的签名,表明了这幅画的所有权。其他的题字,可以绘画写一个题目,一行自己想说的话,或一首诗,一段散文。其实题字是门很有学问的艺术,要有文学修养,题字不能随随便便,题字的内容要与画面有着内在的联系,让观画者通过题字见景生情、抒发胸怀。或者引导观画者以画为桥梁,生发开去,另拓天地,感念历史的浩荡或人生的哲理。同时,题字还要考虑到字体的形式、画的内容和风格等。如一幅工笔画就不能用狂草,一幅大写意也不宜用正楷。字体的位置要恰到好处,要让人感到上去一点或下来一点,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都会不妙,这就是恰到好处了。总之,要求字与画面统一、和谐,增加画面的形式美。 四、诗画的结合 诗与画的结合也是随着书与画的结合而出现的,那就是出现了喜欢作诗或作词的画家,而书法又写得不错,这样他就用不错的书法把他的诗书到他的画上了。绘画史一般把王维看成是诗画结合的创始者。说他是一个“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代表人物。苏轼也是一个诗画结合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后人又评价苏轼,说他“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这也是一个很高的评价。看来王维和苏轼便是诗画结合当之无愧的典范。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长处与短处,两者结合起来,便能取长补短。画表现的事物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略,但它要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只能选取某一瞬间的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

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美

中国画特有的艺术形式美 中国画有着悠久得历史和优良得传统,在世界美术领域里独树一帜,自成体系.中国画是用中国传统得绘画工具,按照中国人得审美观点进行创作绘画而成得.传统得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明暗光线,不拘泥于物体外表得肖似,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得感受,多强调抒发作者得主观情趣. 中国画是运用绢和宣纸作画,专门是生宣纸得渗性,更加发挥了特有得笔趣和墨彩.在用墨方面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得画风,自由挥洒,酣畅淋漓;用笔方面,使用毛笔得尖锥,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无穷变化,奇异得效果,以表现物体得质感;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得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得粉末,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意境方面追求自然、含蓄、深沉,朴素淡雅得画面配以中国书法,题诗落款,再押署印章,彰显出中国画得特点,“诗、书、画、印”得结合完美构成. 诗书画印得结合,是中国画特有得表现形式,融多种艺术为一体,相互辉映.其相互结合是中国画进展到一定历史时期得产物,是文人画家登上画坛后才具有得现象.当绘画依然工匠们得专职时,诗书画印是独立得.东汉至北朝,虽有蔡邑、顾恺之如此得文人画家,但并无诗书画印结合得作品.唐朝、五代得文人画家虽多,也没有诗书画印结合得实例.北宋后期,许多文人画家活跃画坛,如苏轼、文同、王晋卿、米芾等,倡导诗书画印结合,同时躯体力行,为诗书画印得完美结合奠定了基础.到元代迅速进展,诗书画印结合得艺术形式为画家们普遍采纳,乃至明清两代,诗书画印结合得艺术形式日臻完美.以下笔者谈谈诗书画印如何在国画中得结合. 一、诗画结合 诗画结合包含着两层意义:一是画本身没有题款,但充满诗意,可谓诗画意境结合;二是画上题诗书款,诗画相配,相得益彰.诗画作为两门艺术,各有其长短.“画”表现事物比较直观、具体、真实,便于领会,但它受时刻和空间得限制,只能选取瞬间静止状态.而“诗”则不同,它能够写事物在不同时刻、不同地点得进展变化,容量比较大.二者得结合,使静止得画面动起来,空间拉长,容量连忙膨胀开来.绘画史称唐代王维是诗画结合得创始人,他讲自己是“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不能舍余习,偶被世人知.”苏轼讲:“味摩诘(王维字)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是“词客”和“画师”合为一体得人.在苏东坡得欣赏之下,王维被视作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得代表人物. 五代两宋画家多数不在画上题诗书款,偶或有之,亦在石隙树缝间,以防损伤画面,破坏画面构图.李公麟善诗书,但画面极少题诗书款.唯苏东坡适应用大行楷题款,或跋语三五行,书画一体.李唐、马远、李嵩、夏珪、梁楷诸名家在画上则无题诗,只有在边角不起眼处签署姓名年月而已.元代开始,每画必题诗书款,明清则更甚.故宋苏轼讲:“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元人对诗画关系认识更深入一步,杨维桢云:“东坡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盖诗者心声,画者心画,二者同体也.纳山川草木之秀,描写于有声者,非画乎?览山川草木之秀,叙述之无声者,非诗乎?故能诗者必知画,由其道无二致也.”(《东维子集》卷十一). 诗画得结合,相互生辉,如宋朝马远得《雪图》,画得是雪后大地批上了银装,明月寥廓,万籁寂静,一行征鸿,几声橹响,上下呼应,蕴含着无限得诗情,可谓画中有诗.如古人得咏雪诗:“轻轻压叠向风加,襟袖谁能认六葩.高岫人迷千尺布,平林天与一般花.横空络绎云遗屑,扑浪翩翻蝶寄槎.公子樽前流远思,不知何处客程赊.”这首诗把漫天大雪,雪后难行写得有声有色,用现实形象加以夸张地描写,诗歌能够得心应手,绘画却难以描绘. 画上题诗书款,还可起到画龙点睛得作用.一幅精美得山水画或花鸟画,让人较难猜透作者得心思或想表达得意境,但通过画上得题诗书款,人们就易领会作者得意图.宋徽宗赵佶得绘画尤其是花鸟画作品,经常有御制诗题、款识、签押、印章.诗词一般题在属于精工富丽一

初中美术试讲稿《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逐字稿

初中美术试讲稿《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逐字稿 大家好,我们是:学姐考编,一直创作优质试讲逐字稿,助您面试逆袭,成功上岸,各平台都是同名哦,记得哦,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带来了一首古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同学们你们能想到什么?对,王冕的“墨梅图”,中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之中,诗与画就像两颗明珠交相呼应,令无数墨客沉迷其中,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进“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2中国画除了装裱形式的独特,还有什么地方与西方绘画不同呢?这位同学你来说说,我们的中国画要盖章题字,而西方绘画却没有。你的回答很精彩,诗书画印是完美结合,是中国画与西方绘画的典型特征。而中国画中,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重要的风格流派,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与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 请同学们欣赏这幅“潇湘竹石图”,你有怎样的感受?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来说,这幅作品左下角题诗与画面融为一体,回答的很好,苏轼的作品因为强调“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而被誉为“以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诗与画是一种相辅相成的结合一般来说,绘画借助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表现,因此具有静态直观具体的特点,而诗词是语言艺术,具有动态抽象的特点,更容易引导人的思维,超越具体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 下面请看这幅“二羊图”,你发现了什么?你来回答,这幅作品中除了有两只羊以外,还有画家的题字。观察的很仔细,据说这幅作品是开题款先河的作品,画家在画上幽默风趣的把为什么要画和要画给谁说的一清二楚。中国画的题款都有哪些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这一组作品,同桌着两个人讨论一下。哪位同学来回答老师的问题,你来说,这几幅作品分别是横题,直题,多题,回答的很好,请坐,除此之外,常见的还有随形题,穿插题,满题等等。

初中美术试讲稿《寄情山水试讲稿》逐字稿第一名

初中美术全册试讲稿《寄情山水试讲稿》逐字稿第一名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诗,猜猜看,描绘的是哪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对,是西湖,我国的美景可不止西湖,还有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黄山庐山的云雾飘渺,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同学们,你们想不想把我国的大好河山收入笔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寄情山水。 2.中国山水雄美壮阔,中国山水画则寄托着艺术家对天地大美的无限热爱,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组作品,第一幅,黄山摄影,它和画家绘画作品相比有什么不同?请你回答,照片更加写实,而绘画更有意境。回答的很好,意境是情与景的结合,它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交融,从而将人引入一个想象的空间。那不同的画家在画相同的景物表达的意境相同吗?请看这两幅,陆俨少和黄永玉的“黄山图”?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请你说,陆俨少的作品描绘了黄山松石的动感。而黄永玉的作品用独特的大块笔墨,表现出悠远神秘的意境。很好,请坐。 山水画的构图离不开“三远法”,那什么是三远法吗?请同学们来看这幅图,第一幅倪瓒的“渔庄秋霁图”,它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来说,像平视的感觉,非常好,这种以平视的角度构图,使画面表现出开阔感的方法叫做平远法。第二幅郭熙的“早春图”请你来说,俯视的角度,有纵深感。很好,这是深远法。第三幅“溪山行旅图”,后面的同学,你来说,从山下往山上看,有一种仰视的感觉,这就是高远法。 同学们注意,要想画一幅完整的山水画,首先要学习山石,树木,云水的画法。 3首先是石头的画法,石分三面,勾出外轮廓,接着在线的骨架上进行皴擦,再用淡墨渲染局部,最后点上青苔。 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树的画法,树分四枝,先勾勒枝干注意树枝之间的穿插,再画出树叶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3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感受诗画的完美结合,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了解印章在作画时的用法,及怎样与画结合,表达出怎样的意蕴。 教学重点: 1、诗书画印的结合。 2、领会蕴藏在诗书画印中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诗书画印的美。 教学进程: 一、教授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人文精神,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山水画的高峰时期——宋、元的山水画来说,大体经历了北宋、南宋和元代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山水画呈现出彼此不同的面貌和意境。 1、北宋特别是前期的山水画,虽然在所描绘的自然景物中包含着画家对这些景物的感受和理想,但更主要的还是以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板书:客观地描写自然物为主。)范宽《溪山行旅图》,是绢本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据画面约三分之二,耸立在中的主峰,右侧有深谷瀑布,另一边矮小的侧锋。中景与主山之间,被云气阻绝,烘托出主山高不可攀的气势。这幅画构图并不复杂,细部的描写却很仔细,显示出画家有高度观察能力和写实功夫。描写的手法也极其生动自然,而且合乎自然的规律。范宽运用深黑的墨色和扭曲颤动的笔触,画山石的轮廓和皴纹,分出岩石的块面,然后用浓淡层次的不同,雨点般的短线,顺着石块组织的方向,逆笔皴擦,产生明暗深浅的立体感,而且加强了由皴纹引导的山石的动势,赋予山石强韧的生命力。在这幅山水画中,山的地位远远超过人物,它显示了中国传统的宇宙观:大自然生生不息,恒古不灭,人类则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个短暂停留的过客。 郭熙《早春图》,描写北方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着重表现自然界不同季节的不同特征。王希梦《千里江山图》长卷,成功地运用中国山水画“咫尺千里”的表现手法,以浓重的色彩、宏大的气势,描绘了祖国山河的辽阔和壮美、抒发了画家对大好河山的热爱。 2、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有显著的不同,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板书:突出表现在追求诗的意境。) 马远《寒江独钓图》。设问:大家在这幅画上都看到了一些什么? 一条船、一个渔翁和水,还有大面积的白。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1 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由学习,着重把握以下三个要点。一是要在分析作品时,应有意识地强调画独特的透视。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己发掘作品共有的中国人文精神。 教师通过网上论坛的讨论和课堂上对知识的横向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学习。分析作品有详略区别,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课堂教学进行引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的: 1、通过作品欣赏,使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色,及其在历史长河中是如何发展和完善的。 2、通过网上的讨论和教师对作品的介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兴趣。 3、通过分析中国山水画不同作品之间的艺术特色,懂得如何感受艺术之美。 教学重点: 中国山水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特色。 领会蕴藏在画中深刻的中国传统人文思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自己去发掘中国古代山水画作品中所具有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及这种思想对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脑网络教学 教学过程: 教室里响着古琴曲 问:请大家静下心来听我们教室中回响的悠扬的古琴声,有人想起它的曲名了吗?

答:高山流水。 对,高山流水,这也是我国古代画家的主要绘画题材。大家坐在这样一个现代化的教室里,一定觉得古代山水画离我们好遥远,但现在我们就要借助这些现代化的设备来和我们的传统艺术作一次亲密接触。 在亲近传统艺术之前,我想先了解一下在座各位同学的兴趣。艺术论坛上有一个问题等待着大家“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请发表自己的见解。 投票: 现在还有人喜欢传统绘画吗? 从同学们的投票中可见,大部分同学说喜欢,也有不少同学说不喜欢,更有同学说不了解。那原因何在?现在我们就通过了解山水画来了解自己为什么喜欢或不喜欢古代绘画。 看我们周围的环境。大家一定注意到了身边的两幅长卷。事实上,这是一幅长卷画,很长的一幅画。很想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吧。这是中国绘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长卷,被称为画中“兰亭序”的《富春山居图》。要了解它,同学们可以看课件的相应部分。看完后,请参与论坛的讨论。看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结合了解此画的作者。 讨论题:《富春山居图》为什么能够画那么长? 视线的移动。中国绘画独特的散点透视法。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山水画起因的一个思想——卧游。(提示学生去了解画家宗炳)当然在这儿还要特别提到黄公望是我们常熟人,这是我们的一个骄傲。 以后同学们看画时,一定要放松心情,体会古人卧游的感觉。 当了解了中国山水画产生的原因后,我们就要来了解山水画的发展了,看看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那些名家名作。同学可以进入“中国古代山水画”这课的学习,先阅读一下——山水画简史,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学习时注意先看每张页面上的学习目标,学习中有任何问题,可进入讨论区讨论。

初中语文《古文五篇》《山水》试讲稿逐字稿

初中语文《古文五篇》《山水》试讲稿逐 字稿 I. 介绍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语文老师。今天我们将一起研究中国古代 文学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山水》。这是《古文五篇》中的一篇,由杨万里所作。在本课中,我们将一起欣赏并探讨这篇文章的内涵 和价值。 II. 文章背景 《山水》是杨万里在明代创作的一篇散文,用精练的文字和深 入的思考表达了自然山水的美和对人生的启示。 III. 课文内容 文中通过对山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对生 命的感悟。他以独特的视角,描述了大自然中的山水风景,同时将 其与人生哲理相结合。 IV. 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山水》,我们的目标是:

- 理解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感受大自然的美。 - 分析作者透过山水描写所传达的哲理,提升对人生的思考和领悟。 - 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V. 教学方法 1. 教师讲解: - 分析课文结构和语言特点。 - 注重对词语的解释和理解。 2. 学生讨论: - 小组内讨论研究体会和感受。 - 分享个人对文章的理解。 3. 全班讨论: - 整合各组讨论结果,就课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展开全班讨论。 VI.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自然山水的美景,引起学生兴趣和好奇心。 2. 课文研究: - 第一遍阅读:让学生静读课文,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 第二遍阅读:带着问题阅读,理解文章细节和思想。 - 第三遍阅读:注重语言感知和情感共鸣。 3. 分组讨论: - 组织学生小组内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4. 全班讨论: - 将各组讨论结果整合,进行全班讨论,共同探讨文章的主题和思想。 5. 总结和反思: - 教师总结文章要点和思想,澄清学生的疑问。 -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提出问题和感悟。 VII. 作业 1. 阅读《山水》课文,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2. 组织小组讨论,归纳出文章传递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本堂课的研究,我相信同学们会对《山水》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从中感悟到人生的智慧和美好。让我们一起享受这段文学之旅吧!

初中美术试讲稿《方寸钤记-藏书印》

初中美术全册试讲稿《方寸钤记-藏书印》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清朝的乾隆皇帝有一个爱好就是收集文人字画,大家请看“快雪时晴帖”,这副作品就曾被乾隆皇帝收藏过,你们知道老师是如何辨别出来的吗?没错,画上有他的的印章。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印章呢?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学习“方寸钤记-藏书印” 2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中国的篆刻文字,始于殷的甲骨文、其字体多为篆书,故称篆刻。而藏书始于唐代,后经历代的发展,传承至今。 那什么是藏书印吗?这位同学,说说你的想法,没错!藏书印是文人墨客借以表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个人性情志趣的一种印记,它是书法,章法,刀法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可谓是“方寸之间,气象万千”。 同学们,请欣赏“毛氏藏书”和“伯年过眼”这两枚印章,它们分别有怎样的特点?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哪位同学可以回答老师的问题,举手最快的同学,你来说,你发现了这两个印章的字一个是红色,一个是白色,对,我们就把这种白底红字成为朱文,而印出来是白色的字就称为白文。这两个印章的字都属于篆体,同学们注意,印章文字的布局往往采用增减,屈伸,挪让,呼应等方法,另外还可以利用笔画的粗细肥瘦,边框安排等方法丰富变化效果,这便是印章的章法。 要想制作一枚藏书印,就必须要学习刀法,刀法可以分为冲刀法和切刀法,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看这两种刀法分别是怎样的?视频播放完毕,谁来给大家总结一下?靠窗的这位同学,你来说说,没错!总结的很到位,冲刀法就是将刀内角入石,刀柄内倾,外角仰起,向前冲进,谓之冲刀,其刻出来的线条流畅劲挺。 而切刀法是将刀的外角刀锋入石,慢慢由外向内切下,直至内角处入石,成为切刀。 毛氏藏书这枚印章用的就是双刀法。

【试讲稿】陶渊明《桃花源记》无生试讲逐字稿

【试讲稿】陶渊明《桃花源记》无生试讲逐字稿 桃花源记 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师编制面试 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初中语文的6号考生,今天我试讲的题目是《桃花源记》,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一、导入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师:同学们,我们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境界称作什么呀? 师:没错,世外桃源。 师:那你们知道这个成语出自哪篇文章吗? 师:你最先举手,请你来说。

师:看来你课前进行了充分的预习。 师:正是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师:描述的是一个与世隔绝、不遭战祸、安乐美好的地方。 师:现在让我们跟着渔人一起到这个世外桃源去看看。 二、初读 师:课前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关于作者你们了解多少呢? 师:你的眼神充满了自信,请你说一下。 师:陶渊明,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你还为我们讲述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师:旁边的同学,也请你来说说。 师:你分享的是文章写作背景。本文大约写于南朝,诗人目睹了当时黑暗的社会,但他又无法改变这种现状,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写情怀。 师:能够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课文,很棒。 师:现在老师来为大家读读本文,请同学边听边划分朗读节奏,稍后请大家来展示展示。 师:朗读结束了,谁来自告奋勇地读读文章? 师:旁边的同学,你来试试。 师:读文言文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节奏,语速要适中。 师:来,再试试。

师:这次停顿很到位,并且读出了韵味,请坐吧。 三、析读 师:通过刚才的阅读,我们了解到桃花源是个宁静安乐的世外桃源。接下来请小组合作讨论,聚焦本文的一二自然段。找出描写桃花源美景的句子。开始讨论吧! 师:大家讨论的声音渐渐小了,第一组的代表先来说说。 师:你们找到的是这一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师:我们一起来理解一下这个句子吧。 师:“鲜美”是什么意思呢? 师:鲜艳美丽。 师:那老师有疑问了,现代汉语中“鲜美”是什么意思呢? 师:是啊,指食物味道可口。 师:为什么意思不一样? 师:没错,像这种在现代汉语仍然使用,但意思已经发生变化的词语叫作古今异义词。 师:那你们再找一找,文中还有古今异义词吗? 师:还有“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今义是对已婚男子配偶的称呼。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什么叫古今异义词了。 师:理解了难懂词语的意思,那快来说说这句话怎么理解。

(教案)初中美术《汉字的艺术魅力》试讲稿

(教案)初中美术《汉字的艺术魅力》试讲稿 《汉字的艺术魅力》 一、激趣导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大家观看一组图片,哪位同学能以最快的速度说出它们的名称呢? 师:你的手举得最快,反映真迅速,请你来说。 师:你说多媒体上的左边一栏是书法作品,从上到下分别是《多宝塔碑》、《兰亭集序》、《祭侄文稿》;右边这一栏是篆刻作品,依次是《贞观》、《大观》和《吟风弄月》。 师:你的回答很准确,看得出你对书法和篆刻作品了解得很多,请坐。 师:中国书法、篆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国最有特色的艺术。汉字通过毛笔的书写、小刀的雕刻,便产生了书法、篆刻艺术,表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师:今天老师将带领大家走进汉字的世界,体会书法和篆刻作品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新课《汉字的艺术魅力》。 二、讲授新知 (一)初步感知 师:多媒体上展示的是一段介绍汉字演变的小视频,请同学们仔细观看,并说一说,我国书法汉字是如何演变出来的?根据字体变化的前后,又分为哪几类呢? 师:视频播放完毕,哪位同学心中有了答案?

师:你胸有成竹的样子吸引了老师,请你来说说你的答案。 师:你说汉字是从甲骨文开始,后来发展出了金文,甲骨文和金文统称为大篆,再到小篆、隶书、楷书和行书,最后草书出现,它们可以分为五类,分别是: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师:你归纳得非常完整,内容也很正确,看来你观察得非常认真,请坐。 师:接下来,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琅琊台刻石》和《张迁碑》的作品图片,请同学们对比分析,这两幅作品分别在用笔、结构、章法、风格方面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师:老师发现你看得最认真,相信你的答案也会很棒,你快来说说看。 师:你说《琅琊台刻石》是李斯的小篆作品,作品中的字在转折处大多圆转用笔,笔画粗细均匀,字的结构匀称、整齐。而《张迁碑》是东汉时期的隶书作品,隶字多用方笔起笔,笔画端正、古朴,但又不失灵动,使字的结构严密饱满,走势平直。 师:你从用笔和结构方面分析了它们的不同,说得很流畅,请坐。(板书:书法:用笔、结构) 师:哦,同桌还有不同的想法,请你再来说。 师:你说《琅琊台刻石》整体章法平稳、端严,疏密有致,给人一种雄浑肃穆、庄严谨慎的感觉;右边的《张迁碑》则大不相同,它的章法独具特色,字形大小参差不齐,疏松随意,既有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3.1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 第一课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中国画依托中国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和传统文化背景,构成高雅而丰富的品味,在世界艺术中独领风骚、自成一体。她在表现形式上,将绘画、书法、诗词、篆刻有机结合,形成了对意与境、形与神、感性与理性的完美美学理论。成为极具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学习国画必须从了解绘画、诗词、书法、落款、印章等知识开始。本课仅通过白石先生小品为范展示中国画形式美的丰富内容,结合他的创作轶事、趣事,帮助学生获得审美体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国画通过笔墨、章法表达思想与情感。 2 对章法形式美进行分析,加深对国画的审美感知能力。3、培养学生用形象而专业的语言表达生命感受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本课采用“情境导入---发现探讨---深入研究---归纳提高〞的教学策略,与学生充分讨论、探究、教师阐释等交流方式,体验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的形式美。 情感和价值观 1 感悟国画的丰富文化内涵并内化为热爱祖国情怀。

2 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 课型及课时欣赏评述拟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用20xx年香港佳士得书画拍卖公司书画创历史新高拍卖新闻导入本课。 设问 1 这个了不起的画家是谁?他的作品为何价值那么大? 二、1 简单介绍国画。作画工具、用纸、用笔墨,艺术形象、落款、印章、书法形式完美统一。2 简介齐白石。 3欣赏一组花鸟画作品《仙桃》、《虾》、《鹰》、《牡丹》、《荷花》、《蛙》、《南瓜》、《鱼乐》、《家园》让学生分析笔墨,教师小结白石艺术风格。 4 欣赏他的一组山水画与人物画,导出白石先生的创作原则。设问:怎样理解他的“是与不是之间〞“学我者生,似我则死!〞“不叫一日闲过〞〔马克思说,艺术来源生活而高于生活。〕 三与学生分享小故事,1 与板恒一郎交往。〔不畏强暴,用

初中美术_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 导入:进行比较,学生思考中西方绘画在表现形式上有何不同? 对于一幅传统的中国画来说,把诗、书、画、印结合起来表现才更为完整,更有特色。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意境,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这在西洋绘画中是没有的,这是中国画的一个重要特点。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本节课的知识,进一步了解中国画。 新授: 同学们,刚刚我们提到中国画是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那你们能不能从这里面挑出最重要的一个内容来?也就是说中国画最不能缺少的是那一部分呀? 那今天我们就让画来做主角,其他的做配角,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他们之间的关系? 一、诗与画的关系(相辅相成) 1、小游戏 ⑴听诗作画: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⑵看画作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2、通过刚才的小游戏你们有没有什么感悟?诗和画有什么样的关系? 3、诗和画这两种艺术形式的特点是什么?可以相互转化吗?如果只有诗你的脑海中能不能出现相应的画面?如果你看到的一幅没有任何落款的画能不能准确的推断出创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如果不能我们需要谁的帮助?(举例:《不倒翁》齐白石) 小结:绘画借助具体的艺术形象来进行表现,是静态的、直观的、具体的,诗是语言艺术是动态、抽象的,它容易引导人的思维超越具体形象进行自由的联想。诗是画的补充,是画家为了让人明白画的意图而作的文字解释。诗因有画意而引人入胜,画因有诗情而更具艺术魅力。所以在中国画的领域我们可以说诗为有声画,画为无声诗,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4、知识拓展:介绍王维和苏轼对中国古代山水画发展的影响。 二、书与画的关系(补充画面) 1、书指的是什么?书与画的结合恐怕要比其余两种与画的结合都要早得多,这是为什么?那么书法在画中的表现,我们称为题字。中国画中的以书写款又叫做落款。 2、这三幅作品你更喜欢哪一幅作品的落款?为什么?书法的字体、数量、大小、位置都要与画面构图和风格保持和谐统一。 3、这样的《富春山居图》你们喜欢吗?为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谁题的字吗?(引出乾隆爱收藏每看一次都会落款、盖章的故事)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无生试讲稿(逐字稿)

第19课《父爱之舟》无生试讲稿(逐字稿) 温馨提示: 一、本试讲稿适用于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招聘考试 面试(招教面试)、特岗教师面试、教师晋级面试。 二、本试讲稿采用新课改理念,由资深教研员及多年 面试经验的评委老师共同修改、编写。 三、试讲稿教学思路如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4、师生联动、合作提升 5、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6、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如需更多试讲稿,可进入店铺主页搜索)

第19课《父爱之舟》无生试讲稿(逐字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下午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一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父爱之舟》。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三幅江南水乡图,请同学们欣赏下。这三幅图美不美呀?美!同学们知道这些图是谁画的吗?对,就是吴冠中,吴冠中是一名画家,喜欢画江南水乡,但是他却偏爱江南水乡的小船,还把它写在了文章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其中浓浓的父爱。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板书课题) 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边读边思考问题: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老师都陶醉了!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玩儿一个“字词开火车”的游戏,检验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看看哪一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你们这一竖排最先举手,请你们来读,读词正确响亮!你们也想试一试,请你们来读,发音清晰标准,真棒!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像二齿钉耙锄地——有两下子!老师为你们点赞! 掌握了生字词为我们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请同学们回到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你的小手举得最高,请你来说!你说课文主要讲了父亲给我买枇

部编人教版《白鹭》无生试讲稿(逐字稿)教师资格证面试、招教特岗面试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 第一课《白鹭》无生试讲稿(逐字稿) 温馨提示: 一、本试讲稿适用于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招聘考试 面试(招教面试)、特岗教师面试、教师晋级面试。 二、本试讲稿采用新课改理念,由资深教研员及多年 面试经验的评委老师共同修改、编写。 三、试讲稿教学思路如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4、师生联动、合作提升 5、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6、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如需更多试讲稿,可进入店铺主页搜索)

第1课《白鹭》无生试讲稿(逐字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下午好,我是小学语文组一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白鹭。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个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嘴长颈长脚也长,爱穿一身白衣裳,常在水边结伙伴,田野沟渠寻食粮。”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是白鹭。对,就是白鹭,同学们的知识储备可真丰富啊!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欣赏我国杰出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的《白鹭》,看看他笔下的白鹭有着怎样的独特韵味。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课题:白鹭) 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边读边思考问题:从课文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时间一分,贵如千金,同学们快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老师都陶醉了呢!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玩儿一个“字词开火车”的游戏,检验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看看哪一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你们这一竖排最先举手,请你们来读!读词正确响亮。你们也想试一试,请你们来读,发音清晰标准,真棒!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像二齿钉耙锄地——有两下子!老师为你们点赞! 掌握了生字词为我们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请同学们回到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说说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这位男生,你的小手举的最高,请你来说。嗯,你说你从白鹭的外形,觅食,栖息和飞行时的美,感受到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你可真是个善于总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无生试讲稿(逐字稿)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无生试讲稿(逐字稿) 温馨提示: 一、本试讲稿适用于教师资格证面试、教师招聘考试 面试(招教面试)、特岗教师面试、教师晋级面试。 二、本试讲稿采用新课改理念,由资深教研员及多年 面试经验的评委老师共同修改、编写。 三、试讲稿教学思路如下: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3、精读课文、自主探究 4、师生联动、合作提升 5、总结引导、知识生成 6、科学训练、提高能力 (如需更多试讲稿,可进入店铺主页搜索)

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无生试讲稿(逐字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上/下午好!(鞠躬)我是小学语文组一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他。”圆明园为何有如此高的赞誉?他又经历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去一探究竟。现在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书写题目。(板书课题) 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感情,边读边思考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时间一分,贵如千金,同学们快开始吧! 同学们朗朗的读书声让老师都陶醉了!接下来老师想和同学们玩儿一个“字词开火车”的游戏,检验一下同学们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的生字词,看看哪一列小火车开得又快又稳。你们这一竖排最先举手,请你们来读,读词正确响亮!你们也想试一试,请你们来读,发音清晰标准,真棒!看来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像二齿钉耙锄地——有两下子,老师为你们点赞! 掌握了生字词为我们学习课文打下基础,请同学们回到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的小手举的最高,请你来说。你说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