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 探究电阻定律

实验1 探究电阻定律
实验1 探究电阻定律

实验1 探究电阻定律

实验目的

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比如,下列的因素是否对导体的电阻有影响?如果有,关系如何呢?

1.导体的材料;2导体的体积;3导体的长度;4导体的粗细;5导体的质量;6环境的温度等。

实验器材

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不同的合金线,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合金线,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合金线,米尺,天平,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电阻箱,螺旋测微器,导线若干,电位器,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直流电源。

实验设计与步骤

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在实验中可以排除环境的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

响,而对于导体的体积和质量这两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对其细分并归纳为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三个因素。

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测量长度比为2:1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测量横截面积比为2:1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不变,测量材料不同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1.按图4.1-1所示连接好电路,在电路的B、C之间接

入待研究的合金导线,通电前先使变阻器接入电路

的电阻最大。

2.将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之比为2:1的两根

合金导线C

B1

1、C

B2

2

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

节变阻器,将电流表、电压表的读数记录在表4.4-1中,测量三次,计算出导线电阻,取平均值作为导线电阻的测量值。

3.将材料和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之比为2:1的两根

合金导线C

B3

3、B

4C4

分别接入电路,操作同步骤2,

将结果填入表4.4-2中。

4.将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合金导

线C B5

5、C

B6

6

分别接入电路中,调节变阻器,使通

过导线的电流相同,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

入表4.4-3中。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长

度间的定量关系。

表4.4-1

实验分析: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导线,其电阻的大小与长度成正比关系。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横截面

积间的定量关系。

表4.4-2

实验分析: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其电阻的大小与横截面积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3.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不变,探究电阻与材料的关系。

表4.4-3

实验分析:导线电阻的大小与导线的材料有关。

问题与思考

1.由于金属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有关,故在实验中需控制温度这

个变量,通过金属导线的电流不宜过大,通电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因发热而引起温度升高。

2.本实验是探究电阻定律,可进一步在本实验的基础上,利用电

阻定律来测量金属的电阻率的大小。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浅谈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 [摘要] :把握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与技巧,首先要弄清实验的原理、实验中材料的使用、实验中的变量、现象及预测实验结果等。 [关键词]: 注重设计重视过程解题技巧 会考实验题的创新设计,正在由验证性实验向探究性实验的方向突破和发展,已然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实验命题的方向和热点。那么,如何才能答好生物实验设计题,取得优秀的分数呢?这就必须了解一份完整的实验方案的设计,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和技巧,在生物实验能力测试中就能够做到有据可依,有法可循,总体考虑,综合分析,达到事半功倍,获得高分的效果。本文结合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谈生物实验设计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与技巧。 1 什么是实验设计 所谓实验设计,就是要求学生设计实验原理,选择实验器材,安排实验步骤,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及分析实验的现象等。但在生物综合能力测试中由于受时间和卷面的限制,实验设计能力考查无法面面俱到,或者是考查实验步骤的设计、续写或修改,或者是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或者是实验数据的加工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或者是考查实验结果的预期与讨论,或者是实验装置的检验或改进等等。 2 实验设计的基本内容 设计一个较完整的实验方案一般应包括:①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 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2.1实验设计的基本解题思路 2.1.1明确实验目的,分清实验类型 明确实验目的就是要弄清“做什么”的问题,即探究或者是验证什么生物学现象或原理。明确实验目的才能明确运用哪一原理进行实验设计,才能明白实验设计中哪一因素是实验变量。例如“设计实验验证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此实验原理或实验思路与七年级上册教材“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原理相同,因此采用教材中相似的实验设计思想:先准备两个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然后将含有二氧化碳的气体投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或锥形瓶中。再如“口腔内的化学变化”,探讨的问题是温度与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实验设计中,“温度”这一因素应是实验变量。 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类型:验证性实验设计和探究性实验设计。验证性实验具有明确的结果,通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的现象和结果是未知的或不确定的,应针对多种可能分别加以考虑和分析,得到相关的结论。如二005年湖南怀化“探究光照对菜豆发芽的影响”;2007年浙江湖州“唾液淀粉酶催化效率与时间关系”就属于探究性实验设计。 2.1.2找出两类变量,确定对照类型 一找出两类变量

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探究电阻定律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探究电阻定律 二、实验目的:探究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之间的关系。 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那么,导体电阻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比如,下列的因素是否对导体的电阻有影响?如果有,关系如何呢? 1.导体的材料;2导体的体积;3导体的长度; 4导体的粗细;5导体的质量;6环境的温度等。 三、实验器材: 电阻定律演示板(材料、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的不同的铜线;材料、横截面积相同长度不同的铜线;横截面积、长度相同材料不同的铜线和铝线)、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电流表,电压表,直流电源。 四、实验原理:(欧姆定律) 影响导线电阻的因素不是单一的,因此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来研究: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测量长度比为1:2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测量横截面积比为1:2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3、保持导线的长度和横截面积的不变,测量材料不同的两个导线的电阻大小。 五、画出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 六、实验设计与步骤:

1、按实验原理图连接好电路,在电路的A、B之间接入待研究的铜导线,通电前先使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最大。 2、将材料和横截面积都相同、长度之比为1:2的两根铜导线①、②,分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将电流表示数都调节为1A、电压表的读数记录在表1中,利用欧姆定律公式计算出导线电阻。 3、将材料和长度都相同、横截面积之比为1:2的两根导线②、③,分别接入电路,操作同步骤2,将结果填入表2中。 4、将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两根导线③、④分别接入电路中,调节变阻器,使通过导线的电流相同,读出并记录电压表的读数,填入表3中。 5、断开开关,整理好器材。 6、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保持导线的材料和横截面积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长度间的定量关系。 表1 接入的导线长度电压U/V 电流I/A 计算 电阻R/Ω ①L01A ②2L 1A 实验结论: 同种材料,S一定,电阻R与L成正比即R ∝L 2、保持导线的材料和长度不变,探究电阻与导线横截面积间的定量关系。

换热器综合台试验台使用说明

换热器综合台试验台使用说明 换热器性能测试试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为测试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的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是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通换热器、补贴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1.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熟悉实验装置及使用仪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2)更换并安装好需要测试的换热器; 3)按顺流(或逆流)方式调整冷流换向阀门组各阀门的开或闭。 4)冷、热水箱充水。 2.进行试验 1)接通电源,启动冷水泵和热水泵(为提高热水温升速度,可先不启动冷水泵),并调节好合适的流量。 2)调整控温仪,使其能使加热水温控制在80摄氏度以下的某一指定温度。 3)将热水箱的手动和自动加热器均送电投入使用。 4)待自动电加热器第一次动作之后,切断手动电加热器开关。此后,加热系统进入自动控温状态。 5)利用温度测点选择琴健开关和温度数显示仪,观测和检查换热器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 6)待冷热流体的温度基本稳定后,即可测出这些测温点的温度数值,同时在流量计上测读冷、热流体的流量读数,并将上述测试数据录入实验记录表中。 7)如需改变流动方向(顺逆流)的试验,或需绘制换热器传热性能曲线而要求改变工况(如改变冷热水流速或流量)进行试验,或需要重复进行试验时,都要重新安排试验方法与上述基本相同。记录下这些试验的测试数据。 8)实验结束后,首先关闭电加热器,5分钟后切断全部电源。 注意事项: 1.热流体在热水箱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2.实验台使用前应加接地线,以保安全。

2020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专题强化练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 专题强化练 1.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和两次处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一次观察用低倍镜观察,后两次用高倍镜观察 B.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清水,第二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 C.若将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换成内表皮,则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 答案 D 解析“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一般需要用显微镜进行三次观察,第一次是正常细胞的观察,第二次是质壁分离细胞的观察,第三次是质壁分离复原细胞的观察,三次观察均用低倍镜观察,A错误;第一次处理滴加的液体为0.3 g/mL的蔗糖溶液,观察质壁分离现象,第二次滴加的液体为清水,观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内表皮细胞几乎不含色素,虽然也能发生质壁分离,但实验现象不明显,C错误;原生质层是指细胞膜、液泡膜及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不属于原生质层的有细胞壁、细胞核和细胞器,D正确。 2.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的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 答案 A 解析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常用的材料是口腔上皮细胞,装片制作过程为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A正确;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应选择叶绿体大、数目少的材料,如菠菜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B 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应剪取生长旺盛、带有分生区的根尖2~3 mm,C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应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稀释后的培养液滴在盖玻片边缘,让酵母菌培养液自行渗入,D错误。 3.(2018·厦门二模)为了研究两个小麦新品种P1、P2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品种与原种(对照)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暑假一日一练)2020(通用版)中考化学重难点易错点复习讲练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含解析)

专题突破实验基本操作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 药品的取用 (1)药品取用原则 ①三不原则;②节约原则;③处理原则。 (2)药品取用方法 药品种类仪器方法 固体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竖” 粉末状药匙(或纸槽)“一斜二送三直立” 液体定量量筒按规定量用量筒取 不定量无较多量:直接倾倒 较少量:用胶头滴管吸取 粉末状固体的取用液体的倾倒用滴管滴加液体 两种情况给液体加热给固体加热 图示 注意问题 (1)试管外壁应该干燥。(防止试管炸裂) (2)给试管加热应先预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集中加热。(防止受热不均而使 试管破裂) (3)给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到试管底部,使 试管炸裂)。 (4)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向上倾斜,跟桌面大约成45°角,且试管内液 体不能超过容积的 3 1 ,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5)加热后的试管不要立即用冷水冲洗。 (6)加热时不要使试管接触灯芯,要用外焰加热。 3. 玻璃仪器的洗涤 (1)洗涤的顺序:倒弃废物→水洗→刷洗→水洗 (2)洗净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4. 仪器的连接:

方法: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再旋转着与其它仪器连接。 5.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方法:连接好仪器,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手握住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二、实验探究举例 探究步骤现象和结论 点燃前 白色圆柱状固体、较软(用小刀可切)、不溶于水(将蜡放入水中),密度比水 小(浮在水面上)。 燃着时 (1)点燃时产生淡黄色火焰,并伴随黑烟产生; (2)火焰分焰心(温度最低)、内焰、外焰(温度最高); (3)罩在火焰上方的干燥烧杯内壁有水雾生成,说明有水生成; 罩在火焰上方的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的烧杯内壁有白色浑浊现象,说明有二 氧化碳生成。 熄灭后 熄灭的瞬间有一缕白烟从烛芯飘出,用火柴点燃白烟,火焰顺着白烟将蜡烛重 新点燃(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 操作步骤现象结论 (1)将燃着的小木条分 别插入空气和呼出气体 中 燃着的木条在呼出的气体中立即熄灭;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 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 含量比空气中的低 (2)向一瓶空气和一瓶 呼出气体中,各滴入几滴 澄清石灰水,振荡 盛空气的集气瓶内石灰水不变浑浊; 盛呼出气体的集气瓶内的石灰水变浑 浊。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 碳的含量比空气中的 高 (3)取一块干燥的玻璃 片对着呼气,并与放在空 气中的另一块干燥的玻 璃片对比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上出现水雾; 空气中的玻璃片上没有水雾。 呼出的气体中的水蒸 气含量比空气中的高例题1(安徽模拟)下列装置不作改变就无法检查气密性的是()

换热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第一章实验装置说明 第一节系统概述 一、装置概述 目前我国传热元件的结构形式繁多,其换热性能差异较大,在合理选用和设计换热器的过程中,传热系数是度量其性能好坏的重要指标。本装置通过以应用较为广泛的间壁式换热器(共有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四种)为实验对象,对其传热性能进行测试。。 二、系统特点 1.采用四种不同结构的换热器(分别为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和钎焊板式换热器)作为实验对象,对其进行性能测量。 2.实验装置可测定换热器总的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能根据不同的换热器对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分析。 3.实验装置采用工业现场的真实换热器部件,与实际应用接轨。 三、技术性能 1.输入电源:三相五线制 AC380V±10% 50Hz 2.工作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85%(25℃);海拔<4000m 3.装置容量:<4kVA 4.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14m2 5.螺旋板式换换热器:换热面积1m2 6.列管式换热器:换热面积0.5m2 7.钎焊板式换热器:0.144m2 8.电加热器总功率:<3.5kW 9.安全保护:设有电流型漏电保护、接地保护,安全符合国家标准。 四、系统配置 1.被控对象系统:主要由不锈钢钢架、热水箱、热水泵、冷水箱、冷水泵、涡轮流量计、PT100温度传感器、板式换热器、列管式换热器、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冷凝器、电加热棒、电磁阀、电动球阀、黄铜闸阀以及管道管件等。 2.控制系统:主要由电源控制箱、漏电保护器、温度控制仪、流量显示仪、调压模块、开关电源以及开关指示灯等。 第二节换热器的认识 一、换热器的形式 能使热流体向冷流体传递热量,满足工艺要求的装置称为换热器。换热器的形式有很多,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6.4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选修3-1 2.6 实验:测定金属丝的电阻率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练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及伏安法测电阻. 2.测定金属的电阻率. 二、实验原理 电阻率的测量原理 或 1.把金属丝接入电路中,用伏安法测金属丝的电阻R (R =U I ).电路原理图如图所示. 2.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长度l ,用螺旋测微器量得金属丝的直径d ,算出横截面积S (4 2 d S π=). 3.将测量的数据代入公式 ρ=RS l 求金属丝的电阻率. 三、实验器材 螺旋测微器、毫米刻度尺、电压表、电流表 、滑动变阻器、电池组、电键及导线、被测金属导线. 四、实验过程 (一)、实验步骤 1.直径测定:用螺旋测微器在被测金属导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各测一次直径,并记录数据,求出其平均值d ,计算出导线的横截面积S =πd 2 4. 2.电路连接:连接好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 3.长度测量: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接入电路中的被测金属导线的有效长度,反复测量3次,求其 平均值l . 4.U 、I 测量:把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调节到使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最大的位置,电路经检查确认无误后,闭合开关S ,改变滑动变阻器滑动片的位置,读出几组相应的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 和U 的值,填入记录表格内,断开开关S ,求出金属导线电阻R 的平均值. 5.拆除电路,整理好实验器材. (二)、数据处理 1.金属导线直径的读数 (1)特别小心半刻度是否露出.(2)因螺旋测微器的精确度为0.01 mm ,可动刻度上对齐的格数需要估读,所以,若以毫米为单位的话,最后一位应出现在小数点后的第三位上.(3)把三个不同位置的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直径d . 2.金属丝长度的测量 (1)应测量接入电路中的有效长度; (2)因为用的是毫米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毫米的下一位(别忘记估读); (3)把3次测量值求平均值作为长度l . 3.电阻R 的测量值确定 方法一、平均值法:可以将每次测量的U 、I 分别用R =U I 计算出电阻,再求出电阻的平均值,作为 测量结果. 方法二、图象法:可建立U -I 坐标系,将测量的对应U 、I 值描点作出图象,利用图象斜率来求出电阻值R . 4.计算电阻率:将记录的数据R 、l 、d 的值代入电阻率计算式ρ=R S l ,计算出金属导线的电阻率. 五、误差分析 1.误差及来源 ①金属丝长度测量、直径测量造成的偶然误差. ②电压表、电流表读数造成的偶然误差. ③采用伏安法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时,由于采用的是电流表外接法,测量值小于真实值, 由ρ=R S l 可得ρ使电阻率的测量值偏小,即ρ测<ρ真(系统误差)。 ④通电时间过长,电流过大,都会导致电阻率发生变化(系统误差)。 2.减小误差的方法 ①为了方便,应在金属丝连入电路前测其直径,为了准确,应测量拉直悬空的连入电路的金属丝的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化学高考实验探究题汇编 (北京高考-27.)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 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 中加热装置已略,气 密性已检验)。 (1)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C 中白色沉淀是 ,该沉淀的生成表明SO 2具有 性。 (3)C 中液面上方生成浅棕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是 。 (4)分析B 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 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 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 ; 乙在A 、B ② 进行实验,B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实验现象异同的原因:

。 (5)合并(4)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实验。B 中无沉淀生成,而C 中产生白色沉淀,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Cu + 2 H 2SO 4?→? ?CuSO 4 + SO 2↑+ 2 H 2O (2)BaSO 4 还原 (3)2 NO + O 2 == 2 NO 2 (4)① 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中的空气 应用NaHSO 3溶液 ②甲:Ba +2+ SO -24== BaSO 4↓, 乙:2 Ba +2+ 2 SO 2 + O 2 + 2 H 2O == 2 BaSO 4↓+ 4 H + 白雾的量远多于装置中O 2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1. (2012北京高考-27)有文献记载:在强碱条件下,加热银氨溶液可能析出 银镜。某同学进行如下验证和对比实验。 该同学欲分析实验Ⅰ和实验Ⅱ的差异,查阅资料: a .Ag(NH 3)+2 + 2 H 2O Ag + + 2 NH 3·H 2O b .AgOH 不稳定,极易分解为黑色Ag 2O (1)配制银氨溶液所需的药品是 。 (2)经检验,实验Ⅰ的气体中有NH 3,黑色物质中有Ag 2O 。 ①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 3 ,产生的现象是 。 ② 产生Ag 2O 的原因是 。 (3)该同学对产生银镜的原因提出假设:可能是NaOH 还原Ag 2O 。实验及现象:向AgNO 3溶液中加入 ,出现黑色沉淀;水浴加热,未出现银镜。 (4)重新假设:在NaOH 存在下,可 能是NH 3还原Ag 2O 。用右图所示装置 进行实验。现象:出现银镜。在虚线 框内画出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制取NH 3 的装置简图(夹持仪器略)。

一日一练探究实验题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针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9分) 请分析回答: 实验一:(提示:①实验假设1号瓶能够产生氧气;②实验开始时,两瓶塞玻璃弯管中水面高度相同。) (1)设置2号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 (2)用灯光日夜不停地照射瓶子,你可以观察到1号瓶将会出现哪些变化?(2分)(至少答出2个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天后,1号瓶产生气体汇集在瓶的上部,这时应小心地拿掉瓶塞,并迅速将一根带有余烬卫生香放到瓶口处,若观察到卫生香,说明产生了氧气,假设成立。否则假设不成立。 实验二: (4)1号瓶用一玻璃片将瓶口盖严,2天后,将燃烧的蜡烛放入瓶内,蜡烛立即熄灭,这一实验证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了瓶内的___________ 。 (5)2天后,用手挤压2号瓶的塑料袋,让袋内的气体进入试管,将出现的结果是石灰水变___________ ,该实验说明了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___ 。 ⑹实验一与实验二相比,需要的外界条件不同,完成实验一必需的外界条件是 ___________ ;完成实验二必需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 。

阅读材料,分析回答: 西安八中陈重光同学家因为饲喂观赏小鸟而养着黄粉虫。黄粉虫原是粮仓中的害虫,发育过程类似于菜粉蝶。黄粉虫幼虫营养价值极高。 陈重光是一个善观察、爱动脑、勤动手的同学。她在饲养中发现,铺在养虫盒子里的泡沫塑料上有细小的噬咬痕迹。是黄粉虫在吃塑料吗?于是,她把黄粉虫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只喂麦麸和菜叶,试验组加喂塑料餐盒片。结果虫子确实在吃塑料盒。 她又对试验组黄粉虫的粪便做了静电、燃烧、浸水等实验,发现其粪便不产生静电吸附、不可燃烧、不漂浮,并产生腐败臭味。经过一年多时间的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她的这一发现在2004年全国第18届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⑴你认为黄粉虫的发育过程属于。 ⑵在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的成分中,黄粉虫应属于。 请写出陈重光“人造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⑶“陈重光实验”的“假设”和“控制变量”分别是什么? 。 ⑷根据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请你写出相关的结论: 。 ⑸陈重光的试验结果,能为我们解决哪些现实社会中的问题提供启示? 。

高中物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检测题

高中物理测定金属的电阻率实验检测题 1.(2019·天津高考)现测定长金属丝的电阻率。 (1)某次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的结果如图所示,其读数是________mm 。 (2)利用下列器材设计一个电路,尽量准确地测量一段金属丝的电阻。这段金属丝的电阻R x 约为100 Ω,在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并标明器材代号。 电源E (电动势10 V ,内阻约为10 Ω) 电流表A 1(量程0~250 mA ,内阻R 1=5 Ω) 电流表A 2(量程0~300 mA ,内阻约为5 Ω) 滑动变阻器R (最大阻值10 Ω,额定电流2 A) 开关S 及导线若干 (3)11A 2的读数为I 2,则这段金属丝电阻的计算式R x =________。从设计原理看,其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相等”)。 解析:(1)d =20.0×0.01 mm =0.200 mm 。 (2)本题中测量金属丝的电阻,无电压表,故用已知内阻的电流表A 1充当电压表;由于A 1的内阻已知,因此A 2应采用外接法;由于电流表A 1的额定电压U A1=I m R 1=1.25 V ,比电源电动势小得多(或滑动变阻器的总电阻比待测电阻的阻值小得多),故电路采用分压式接法,电路图如图所示。 (3)当电流表A 1、A 2读数分别为I 1、I 2时,通过R x 的电流为I =I 2-I 1,R x 两端电压U =I 1R 1,故R x =U I = I 1R 1 I 2-I 1 ,不考虑读数误差,从设计原理看测量值等于真实值。 答案:(1)0.200(0.196~0.204均可) (2)见解析图 (3) I 1R 1 I 2-I 1 相等 2.(2019·江苏高考)某同学测量一段长度已知的电阻丝的电阻率。实验操作如下: (1)螺旋测微器如图所示。在测量电阻丝直径时,先将电阻丝轻轻地夹在测砧与测微螺杆之间,再旋动________(选填“A ”“B ”或“C ”),直到听见“喀喀”的声音,以保证压力适当,同时防止螺旋测微器的损坏。

换热器综合实验(实验)

动力工程学院研究生实验报告题目:换热器综合实验 学号:20121002012 姓名:毛娜 教师:王宏 动力工程学院中心实验室 2013年7月

报告内容 一实验背景 换热器在工业生产中是经常使用的设备。热流体借助于传热壁面,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以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本实验主要对应用较广的间壁式换热器中的三种换热: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和螺旋板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而列管式换热器只能作一种流动方式的性能测试。通过实验,主要达到以下目的: 1、熟悉换热器性能的测试方法; 2、了解套管式换热器,螺旋板式换热器和列管式换热器的结构特点及其性能的差别; 3、加深对顺流和逆流两种流动方式换热器换热能力差别的认识。 二实验方案 (一)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实验装置简图 1. 热水流量调节阀 2. 热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启闭阀门组 3. 冷水流量计 4. 换热器进口压力表 5. 数显温度计 6. 琴键转换开关 7. 电压表 8. 电流表 9. 开关组 10. 冷水出口压力计11. 冷水螺旋板、套管、列管启闭阀门组 12. 逆顺流转换阀门组13. 冷水流量调节阀

换热器性能试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误差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本实验装置采用冷水可用阀门换向进行顺逆流实验;如工作原理图2所示。换热形式为热水—冷水换热式。热水加热采用电加热方式,冷—热流体的进出口温度采用数显温度计,可以通过琴键开关来切换测点。 注意事项: ①热流体在热水箱中加热温度不得超过80℃; ②实验台使用前应加接地线,以保安全。 图2 换热器综合实验台原理图 1. 冷水泵 2. 冷水箱 3. 冷水浮子流量计 4. 冷水顺逆流换向阀门组 5. 列管式换热器 6. 电加热水箱 7. 热水浮子流量计8. 回水箱9. 热水泵10. 螺旋板式换热器11. 套管式换热器 (二)实验台参数 1、换热器换热面积{F}: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螺旋板式换热器:0.65 m2 (3)列管式换热器:1.05 m2 2、电加热器总功率:9.0KW 3、冷、热水泵: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高考生物实验设计题及答案 1.(16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同学拟对“低温是否会使物质的跨膜运输速率降低”这一问题进行探究,他们选择下列材料用具设计了相关实验。假如你是该研究小组的成员,请作出你的假设、完善实验方案并回答问题:(1)你的假设是:。 (2)实验方案: 材料用具:大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玻璃纸、清水、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冰块 实验步骤: ①取两个相同的带刻度的长颈漏斗,在漏斗口外密封上一层玻璃纸,将漏斗分别倒扣在两个相同的大烧杯中,并分别 编号为A、B。 ② 。 ③对A、B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A组放在室温条件下(25℃),B组 。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 。 (3)根据你的假设和设计的实验方案,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 2.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 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 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3.(17分)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写”,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________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写”属于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写”?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 4.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甲图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任氏液(青蛙专用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装置编号1、2,并分别将装置中青蛙的“神经一腓肠肌”标本放入盛有等量任氏液的两个培养皿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然后恢复。 第三步: 第四步: 实验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 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实验探究题专练 含答案 1.在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时,甲、乙、丙三组同学分别从A 、B 两套装置中选一套来完成实验: A B C (1)甲组同学发现所测水的沸点高于100℃,他们选择的是________(选填“A ”或“B ”)装置. (2)乙、丙两组同学虽然选用的实验装置相同,但水开始沸腾的时刻不同,他们绘制的沸腾图像如图C 所示,乙组a 、丙组b 两种图像不同的原因是乙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比丙组的________。 (3)某品牌家用电饭锅的设计是:当锅内的温度达到103℃时,就会自动“跳闸”。通常我们用这样的电饭锅烧水(未干前),它 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自动“跳闸”。 2.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常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如图所示,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另选一支完全相同未点燃的蜡烛B 放在玻璃板后进行观察.在此探究活动中: (1)用玻璃板来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_______的位置; (2)选择A 、B 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_______大小关系; (3)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并在其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将__________(选填“有”“没有”)蜡烛的像,因为平面镜成的是______ (选填“实”“虚”)像。 3.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小明用了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 ”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的板上代替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光源、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光源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其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再把光屏放在另一侧,改变凸透镜与光屏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________(选填“亮点”或“亮环”)为止,测得它与凸透镜中心的距离为10cm ,确定出焦距f= ________cm (选填“5”或“10”)。 (3)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零刻度线上,小明将光源移至光具座30cm 处后,再移动光屏,至到如图甲所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此时像应是图乙中的________(选填序号);如果她将光源再远离凸透镜一些,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以获得清晰的实像。 甲 乙 4.在“测量小石块的密度”的探究课上,某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活动。 t 1 t 2 t/mi T/℃ a b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中考化学实验探究题归类及解法 实验探究活动是新课标理念中的一种全新的学习方法,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但不少同学对于实验探究类试题,往往不知如何入手去解答。实验探究题中的许多内容都是平时学习(实验)或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只是命题形式新颖,选择素材陌生度高,但基础知识或原型实验来源于教材的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很多同学做题时联想不到,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要多想多问几个为什么?要注意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思考学习和生产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化学知识和经验对问题做出有意义的猜想和假设,并设法用实验去检验验证它。在解答实验探究类试题时要①通读全题划出关键的语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②回归教材确定知识点;③细心分析明确设计意图,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探究题中的问题(关键是分析题中的设计方案和实验装置图)。现从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选取数题,进行简要的归类与评析。 根据探究题的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气体成分的探究 如人吸入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酒精和蜡烛等可燃物燃烧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两种物质反应后产生气体成分探究、鱼瞟内气体成分探究等。涉及的知识点有空气、O2、N2、H2、CO、CO2等这些物质的制法及检验,以及它们与氧气、水、碱溶液等反应产生的特有现象。

例1.(07长春)请你阅读下列短文后,回答有关问题。 “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但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超过正常含量时,会对人体产生有害影响,所以在人群密集的地方,应该注意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 (1)根据上述短文,提出一个你想探究的问题:。 (2)对你的问题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猜想:。 (3)请自选用品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并填写下表。

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四换热器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原理 换热器为冷热流体进行热量交换的设备。本次实验所用的均是间壁式换热器,热量通过 固体壁面由热流体传递给冷流体,包括: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针对上述三种换热器进行其性能的测试。其中,对套管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和管壳式换热器可以进行顺流和逆流两种方式的性能测试。换热器性能实验的内容主要为测定换热器的总传热系数,对数传热温差和热平衡温度等,并就不同换热器,不同两种流动方式,不同工况的传热情况和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 传热过程中传递的热量正比于冷、热流体间的温差及传热面积,即Q = KAΔT (1) 式中:A—传热面积,m2 (1)套管式换热器:0.45m2 (2)板式换热器:0.65m2 (3)管壳式换热器:1.05m2 电加热器:6kV ΔT—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 K—换热器的传热系数,W/(m·℃) Q—冷热流体间单位时间交换的热量,W.冷热流体间的平均温差ΔT 常采用对数平均温差。对于工业上常用的顺流和逆流换热器,对数平均温差由下式计算 除了顺流和逆流按公式(2)计算平均温差以外,其他流动形式的对数平均温差,都可 以由假想的逆流工况对数平均温差乘上一个修正系数得到。修正系数的值可以由各种传热学书上或换热器手册上查得。 换热器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测定传热系数K。实验时,由恒温热水箱中出来的热水经水泵

和转子流量计后进入实验换热器内管。在热水进出换热器处分别用热电阻测量水温。从换热 器内管出来的已被冷却的热水仍然回到热水箱中,经再加热供循环使用。冷却水由冷水箱经 水泵、转子流量计后进入换热器套管,在套管中被加热后的冷却水排向外界,一般不再循环 使用。套管外包有保温层,以尽量减少向外界的散热损失。冷却水进出口温度用热电阻测量。 通常希望冷热侧热平衡误差小于3%。 实验中待各项温度达到稳定工况时,测出冷、热流体进出口的温度和冷、热流体的流量, 就可以由下式计算通过换热面的总传热量 根据计算得到的传热量、对数平均温差及已知的换热面积,便可由公式(1)计算出传热系数K 。 换热器类型 方式 热进温度 热出温度 冷进温度 冷出温度 热流体流量 冷流体流量 板式 顺流 57.1 43.5 22.8 31.8 78 72 逆流 56.5 35.9 23.1 33.1 76 72 套管式 顺流 57.6 40.7 22.5 31.6 72 78 逆流 56.8 35.2 22.1 33 72 64 管壳式 顺流 57.1 40.5 22.5 31.3 76 72 逆流 57.2 41.1 22.6 32 74 65 计算传热系数K 和换热器效率 TA Q K ?=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突破专题答案

高考化学探究性实验题专题答案 1、(1)CO 和CO 2 (2)利用焰色反应 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到紫色火焰 用蒸馏水洗涤固体至洗涤液无色。于试管中,滴加过量HCl 后,静置,液,滴加适量H 2O 2,充分振荡后滴加 2、(1)ade (2)Fe 3+ +Ag= Fe 2+ +Ag + (3)①将银镜在硝酸铜溶液中 (4)同意 4Fe 3+ +6H 2O+9Ag+3NO 3-=4Fe (OH )3+9Ag + +3NO 3、(1)除去铁表面的氧化膜 NO (2)4Fe+10H ++NO 3-=Fe 2++NH 4+ +3H 2O 硝酸根离子在酸性环境下氧化氮氧化物 (3) 溶液的温度 使用催化剂 (4)将两份相同的KNO 3溶液的pH 分别调至2.5和3.5,, 分别加入等量且足量Fe 粉,等反应完 成后,用离子色谱仪分别测定溶液中NO 3-浓度,如果前者NO 3-浓度低,说明酸性越强脱氮速率越快。 4、(1)2Na 2SO 3+O 2=2Na 2SO 4 (2) 假设2:Na 2SO 3完全变质; 假设3:Na 2SO 3部分变质 (3)

注:其它合理答案与步骤均给分 (3)制备并收集SO 2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右图) (4)品红褪色;SO 2+Br 2+2H 2O=4H ++2Br -+SO 42- (5)不是用浓硫酸;用洁净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样涂白纸不变黑,说明不是浓硫酸。 5、(1)由于Ba(OH)2·8H 2O 与收空气中的CO 2反,所取试剂大部分已变质为BaCO 3,未变质的Ba(OH)2·8H 2O 在配制溶液时能全部溶解。 (2) (3)①搅拌溶解 250ml 容量瓶中 ②0.1980 (4)不能。 6、(1)2H 2SO 4(浓)+ 4+2H 2O +2SO 2↑; (2)BaSO 4 还原 (3)2NO+O 2=2NO 2; (4)①通N 2一段时间,排除装置的空气 饱和的NaHSO 3溶液 ②甲:SO 42- +Ba 2+ =BaSO 4↓;乙:2Ba 2+ +2SO 2+O 2+2H 2O=2BaSO 4+4H + ;白雾的量要远多于装置中氧气的量 (5)SO 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不能反应生成BaSO 3沉淀 7、Ⅰ.(1)容量瓶 (2)2 5 6 2 8 5O 2 (3)酸式 滴入一滴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呈浅红色,且30秒内不褪色 (4) (5)偏高 Ⅱ. 浓硫酸 Na 2SO 3 氢氧化钠

电阻定律

《电阻定律》教学设计 刘云学 教材版本:新人教版3-1 【教材分析】 《电阻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新课程.选修3-1)第二章第六节的内容。电阻跟导体的材料、横截面积、长度间的关系,初中已定性地讲过,这节课,我们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得出电阻定律。为了便于学生操作,将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让学生分为三个大组十二个小组,分别探究不同的方面,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得出结论,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导体电阻与决定因素的关系得出电阻定律,并总结表达式。 2、能叙述电阻率的意义,了解电阻率和温度的变化关系。 3、能利用电阻定律进行相关问题的分析与计算。 二、能力目标: 1、会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并熟练使用滑动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等常用电学实验器材,培养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观 1、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培养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积极情感。 2、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实验,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3、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1、电阻定律的探究及得出电阻率 2、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难点】电阻率的理解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分析法、分组讨论法、归纳总结法 【教学器材】电阻丝数根(电阻丝上标明不同的材料的名称)、电流表一个、电压表一个、电键、导线、电源、毫米刻度尺、电阻丝固定装置、螺旋测微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通过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怎样描述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电阻) 3、导体的电阻由哪些因素决定?其定性关系是什么?(由材料、 长度、横截面积决定,同种材料制成的导体,长度越长,横截 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同学们在初中已经知道了导体的电阻与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的定性关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用实验定量地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实验探究:、 1、探究目的:探究导体电阻与其决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2、探究内容:电阻与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的定量关系。 3、探究方法: [提问]:我们要想研究电阻与几个因素的定量关系,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是什么? (控制变量法)

传热综合实验(参考提供)

实验五 传热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空气—水蒸气简单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掌握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方法,加深对其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并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2.通过对管程内部插有螺旋线圈的空气—水蒸气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实验研究,测定其准数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和强化比Nu/Nu 0,了解强化传热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式。 二、实验内容 1. 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普通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ARe m Pr 0.4中常数A 、m 的值。 2.测定5~6个不同流速下强化套管换热器的对流传热系数i α,对i α的实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求关联式Nu=BRe m 中常数B 、m 的值。 3.同一流量下,按实验1所得准数关联式求得Nu 0,计算传热强化比Nu/Nu 0。 三、实验原理 (一) 普通套管换热器传热系数及其准数关联式的测定 1.对流传热系数i α的测定 对流传热系数i α可以根据牛顿冷却定律,用实验来测定。因为i 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