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复习课程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复习课程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复习课程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手足搐搦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四个月至三岁小儿。本病主要症状有:①惊厥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发作次数不定,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分钟;发作期过后正常,当受到感染时会发热。

②肘腕半屈、手指伸直、大拇指贴向掌心、呈鸡爪状,脚及趾伸直向后像芭蕾舞足。

③二岁以下小儿多发喉痉挛,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

④用中指尖垂直叩口角与颚弓之间,眼脸及口角抽动。

⑤且叩诊槌叩打腓骨小头外侧、同侧足向外翻。

治疗:经过口服维生素D、针刺人口、十宣、涌泉、合谷等穴位家庭临时对症处理后,应迅速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如果发作频繁,应有专人陪护,发作之后,应注意休息。

②应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③多带小孩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主要症状有:①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②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治疗:①及时给腹泻婴儿用口服补液盐。

②不要要求医生开很多控制腹泻的药物。因为腹泻原因复杂,用药不当有害无益。

③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不一定要禁食,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护理:①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断奶。

②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③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④将病人隔离。

⑤勤换尿布,观察病情,做好呕吐及腹泻的处理。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偏食、消化不良、喂养不当引起,三岁以内婴幼儿多见。主要症状有:①消瘦,皮下脂肪变薄,重症者皮包骨。皮下脂肪

消失的顺序为腹、胸背、腰臂、四肢,最后是面部,但水肿会掩盖消瘦,按压下肢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

②肌肉不同程度松驰,重症者萎缩,毛发干枯或黄色。

③轻症者的精神状态开始并无变化,后出现烦躁或哭闹,重症者呆滞。三岁以下小儿易出现便秘,食欲减退。

④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童,可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及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治疗:①婴幼儿营养不良,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②年长儿禁止吃零食,特别是糖。可用鸡蛋和面作面片或面条,并加瘦肉、鱼、肝等,营养多样化,营养成分应为蛋白质占18.8%,脂肪占4.4%,碳水化合物占71.8%,每克产热42卡。

③病情为中、重度者,应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婴儿要尽量以母乳喂养,根据病情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食量逐渐增加,适当添加米面、菜汤、果汁等辅食。

②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豆浆、鸡蛋、瘦肉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由缺氧及产伤引起。出血部位多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主要症状有:①出生后嗜睡、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

②随病情出现烦躁、尖声哭叫的现象。

③严重者出现惊厥、脖子硬、呼吸不规律、前胸饱满或凸起、瞳孔改变等。

治疗:新生儿凡怀疑为颅内出血者,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护理:①保持室内安静,抬高患儿的头部,并尽量减少搬动,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②呕吐时,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细菌进入血液后引起的全身感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后二周内。主要症状有:拒食、反应差、面色苍白、精神萎靡、口周发绀、不哭或哭声微弱、呕吐、腹胀、腹泻、惊厥、呼吸不规律、发热或体温不高、肝脾肿大、有黄疸及出血倾向,一般由脐炎、脓疱疮、肺炎等引起。

诊断:本病应及时去医院治疗。主要有注射抗生素、涂消炎药膏及中药治疗等。

护理:①体温低应注意保暖。

②呕吐时使患儿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以免吸入气管引起窒息。

百日咳百日咳的突出症状是Hcd1a02;阵咳H,小儿颜面和颈部出现血点,甚至白眼珠上有出血现象。这些都是阵咳引起浅表毛细血管破裂的结果。

治疗: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在室内吸烟;分散病人注意力,消除病儿怕咳嗽、怕呕吐的恐惧心理。

预防:①家长要及早发现,早带孩子到医院治疗。

②在流行期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游玩。根据天气的冷暖,给孩子增减衣服。

③6个月以上的小儿要去打预防针。

孕妇在怀孕的最初三个月内受病毒感染、放射性辐射和某些药物的影响,缺乏营养以及某些遗传因素,使胎儿的心脏发育异常,从而引发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大血管错位、主动脉缩窄和三尖瓣闭锁等。较重的先天性心脏病,在婴幼儿期就会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如明显Hcd1a07;青紫H、眼结膜充血、走路不远就气促、手指(或足趾)成鼓槌状、喜欢蹲踞片刻再起立行走等。

治疗:除到医院进行合理、适时的手术治疗外,药物治疗也是不可缺少的。父母应根据医生要求,让病儿坚持药物治疗。

护理:要搞好饮食调养。手术后的饮食,要少食多餐,多吃些清淡、易于消化的乳类、鱼、虾、瘦肉等,也可吃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等,但油腻食物不可吃;注意病儿休养,半年内不让其参加剧烈的运动,半年后可依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婴儿湿疹婴儿湿疹是一种婴儿常见皮肤病,多发于出生后一个月至一岁左右的婴儿。既有遗传性因素也有非遗传性因素,有变应性原因,也有非变应性原因。此病多在头面部出现皮疹,重症者可扩大波及其他部位,容易反复发作。有部分孩子有吐奶和消化不良症状,大部分患儿常在一岁左右断乳后逐渐自愈。

预防:采用食物排除法寻找确定过敏的食物,哺乳的母亲饮食也要清淡一些,因为有些饮食中过敏物质可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不要用热水、香皂、肥皂、药皂清洗婴儿皮肤。婴儿衣着应宽大松轻,吸湿性好,舒适,棉织品最合适,合成纤维、毛织品或深色衣着对皮肤有时有刺激,容易引起过敏反应。婴儿内衣要勤换,婴儿所处生活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通风。婴儿的生活要有规律,有充足睡眠,切忌搔抓、磨擦皮肤,以免造成皮肤损伤,增加感染和过敏的机会。

婴儿的臂部出现一块红红的斑块,这就是婴儿尿布疹。它是婴儿大便中的氨产生的细菌引起的。

治疗:对于轻微的尿布疹,不必到医院诊治,只需在换尿布时用热毛巾擦拭,再涂上含抗生素的软膏即可。至于较重的或时间较长的尿布疹,应及时到医院皮肤科诊治,以防恶化感染,也可在医生指导下在家里治疗。

护理:主要是保持尿布垫的干燥,尿布和尿布垫经常进行消毒以及经常拿到日光下翻晒,采用一次性尿布,预防效果较好。每天用热毛巾擦拭婴儿臀部2~3次。

春末夏初时节,有部分小孩感到厌食、食欲差,饮食一进胃就感饱胀。但对冷饮,凉开水却特别喜爱,直到深秋才会逐渐好转,这种病就称为“疳热”。其症状特点为:①喜冷饮、瓜果,厌米饭面食。

②每日午后低热,一般在37℃~38℃左右。

③睡醒后自汗淋漓,上身特多。

④玩耍后跟平常一样,但可见逐渐消瘦。

本病发生的原因有:①饮食失常,消化吸收不良,积滞生热,热灼津液,津耗必频饮,饮多饱满,水泄以渴,喜饮厌食,如此反复,就会出现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日趋消瘦。

②泄泻日久,津伤过多,时间一长,形成疳热。

③肠道寄生虫导致消化紊乱、营养不良,虽经常服用补药,却不肯饮食,造成虫积的疳热。

④各种高热疾病之后,精神损耗未予弥补,气血久衰,脾肺虚弱,则出现自汗,食少饮多,造成病后不能复原的疳热。

治疗:本病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治疗,针对不同病根治疗本病。

护理:①饮食要多样化、防止单调,并且饮食要定时定量。

②强壮身体要靠体育锻炼。

③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④在医生指导下,可服用一些助消化药。

新生儿喂养须知一、保暖:刚出生的新生儿对寒冷刺激很敏感,所以必须积极注意保暖。在换尿布、沐浴时动作都应轻柔、迅速。用于保暖的被要适量,不要将新生儿包得太紧、太多,尤其是夏天,易发生脱水热。

二、喂养:(1)一般出生后6小时就可喂糖水或温开水10~20毫升。

(2)12小时开始喂稀释的奶水,24小时开始母乳喂养,每隔2~3小时哺乳1次,每次15~20分钟。吸吮能力弱者,可适当延长哺乳时间。

(3)若无母乳可用稀释一倍的牛乳加少许糖。若用全脂奶粉则应按1∶8的重量比例配制,即50克奶粉加入400毫升水,喂时再往此奶中加入一半水。

(4)每次哺乳前,母亲均应洗手,用湿毛巾擦净乳头。

(5)人工喂养的奶瓶、奶头均应煮沸消毒。喂奶时婴儿头稍抬高,喂奶后将新生儿抱起,轻拍其背部,使吸奶时咽下的空气排出。

(6)喂奶后不要立即更换尿布,以免引起呕吐。

三、注意大便的性状:(1)换尿布时要注意大便的性状,消化不良时大便呈黄色或绿色稀便,并且大便次数增多。

(2)奶中糖多时大便泡沫多,有酸味。

(3)奶中水少时大便呈块状,粪臭味较浓。

(4)奶量不足时大便呈绿色,每次大便量少次数多。

(5)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水样或带粘液,腥臭大便次数增多。

四、注意口腔卫生:喂养时奶瓶、奶头要干净,以防口腔感染。若发现舌或两颊粘膜有奶样白膜,不要擦去,应涂0.5%甲紫或撒入冰硼散。

五、新生儿沐浴(1)正常新生儿8~12小时即可沐浴。沐浴时室温要在28℃左右,水温要在37℃。先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腹部及下肢,用左手拇指和中指压住双耳,以免水流入耳内,发生感染。右手将干净的毛巾湿透,轻轻擦脸,然后用香皂洗头、颈部及上肢,用水冲洗后擦干,再用大毛巾或大尿布包好上肢及胸部,清洗下肢。

(2)清洗时要注意腹股沟及臀部,适当多用些香皂,冲洗后擦干,之后可给新生儿撒痱子粉并盖好被。撒时用左手盖住新生儿脸部,以免把粉撒入小

儿眼、鼻、口内,右手将粉撒于颈下、颈后、腋下、腹股沟、背、臀部,皱褶处应多撒些痱子粉,以防皮肤糜烂,然后包好,如眼睛发红可涂金霉素眼膏,臀部发红可涂紫草油。

1;0;0;tName$,1,Line,L93;0;0;要使小儿麻痹症患儿康复得更好,必须在患儿得病时避免刺激。避免乱打针、乱用药。要尽量使患儿安静舒适,如不要搬动肢体、推拿和针灸等。要保持适当的温度,被装应轻软清洁。避免强光和躁音。必要时,给予解痉镇痛药,适当补液和用维生素、激素,以减少脊髓水肿,加速毒素从体内排泄。如果发现肌力不平衡有出现畸形倾向时,应尽早将肢体保持在功能体位,以防畸形的产生和发展。

在恢复期,可用推拿、理疗、体疗、水疗等治疗,以防止肌肉萎缩。应用加兰他命、维生素B$_{1}27;$、维生素B$_{12}27;$、辅酶A、三磷酸腺苷等促进脊髓神经细胞恢复。还可用针灸、电兴奋、穴位刺激、羊肠线埋藏、当归液穴位注射和服活血化淤中药等,以促进瘫痪肌肉恢复。在这段时间内,仍需用塑料板或辅助器保持肢体的功能体位,并在有保护措施下进行锻炼,防止骨与关节变形。活动量应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鼓励患儿主动地进行功能锻炼总之,避免刺激,适当治疗,积极活动,就会使您的孩子康复得更好。

(1)避免一切能诱发咳嗽的刺激:应避免受凉、烟熏、灰尘、恐惧等不良刺激。

(2)让病孩有良好的“治疗”环境:居室应注意通风换气,要有充足的阳光;注意气候变化,可让小儿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以减轻痉孪性咳嗽之发作,但要注意隔离。

(3)要给予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食物,提倡少食多餐,不要过饱,也不要强迫进食以免情绪波动。当病儿因咳致呕吐,应在呕吐过后再喂食。

(4)对于病情严重或发热不退者,要找医生诊治,或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此外,为了预防,应给健康幼儿打预防针。

暑热症又称为“小儿夏季热”,中医称为“疰夏”。主要表现有发热并伴有多渴、多饮、多尿和少汗的“三多一少”症状。而到秋凉后则可退热而自愈。遇有这种情况,首无要去就诊,让医生检查和做一些必要的化验,排除了其他感染性疾病时,就可以按如下的方法进行护理。

第一是降温:首先是改变气温环境,可暂时易地居住或将小儿置入有空调的房间,使病儿置身于适宜的气温下,有的即可退热。暑热症之护理可采用温水浴,方法是以34℃~35℃左右的温水沐浴,每日2~3次,每次20~30分钟,分别在上、下午及晚上临睡前进行,直至体温下降和恢复正常后逐渐减少和停止。进行时应注意避免受凉。患儿发热较高时,用冷毛巾湿敷孩子的头部,也可用40%的酒精或烧酒浸湿药棉后作全身揩擦(酒精擦浴法)。若出现高热抽搐时就要找医生进行处理。

第二是要注意营养:由于小儿长期发热,身体消耗较大,因此要给予易消化,富有热量、蛋白质及维生素B、C的流食或半流食,并可让小儿喝些西瓜水及清凉饮料。

第三要适当防治:对于暑热症,西医以对症治疗为主,若伴有感染可以用抗生素治疗,但一般不宜长期、盲目使用。对本病的预防,主要是增强小儿体质,住室要通风透凉。可在病情好转时于当年秋季用太子参煎汤给孩子喝,并于下年盛夏前多喝些清凉饮料,如绿豆汤、乌梅水、银花露等,往往可以防止次年发病或减轻病情。

Lin*0;0;首先,要让发热病儿安置在幽静通风的居室,衣着适度,保证病儿有充足的睡眠。

其次,要补充病儿的营养。在发热期间,可每隔2~3小时给病儿喂适当的流食或半流食饮食,如牛奶、豆浆、稀饭、汤面等。当体温下降后,应增加富有营养易于消化的饮食。

第三,要注意眼、口、鼻等处粘膜的清洁卫生:高热病儿有时会出现口唇疮疹,可涂上2%的龙胆紫(紫药水),有些病儿由于引起发热的疾病会出现眼、鼻有分泌物,就要及时清除。让病孩多进饮料,也可用盐水或2%的硼酸溶液清洗口腔(较大的儿童可让其漱口)。

第四,要保持大小便通畅:较小的病儿要细心观察,如下腹部(小肚子)有膨胀,可轻轻按压,以助排尿;如有腹部胀气严重者,可用松节油热敷。对有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泻药或到医院门诊灌肠排便。

第五,采用“家庭”物理降温措施;比如用50%的酒精或冰水擦浴。

第六,正确使用退热药物,一般发热患儿,若温度不很高则不用退热药,但持续高热者则可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有些发热病儿的诊断还不明确时,一定要照医生的意见用药,避免用药后影响疾病的过程而造成诊断上的困难。高热抽搐时,应即刻到医院或诊所去找医生处理,感染性疾病造成发热的病儿,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3)照看护理麻疹病儿,首先要采取隔离措施,直至出疹后第六天。家庭护理要做好如下几点:(1)住房要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新鲜;但要避免直接吹风。室内光线不要太强,保持环境安静,让病儿充分休息和睡眠。

(2)经常注意病儿口、眼、鼻和皮肤的清洁。眼分泌物(眼屎)过多时,可用温水湿润毛巾后清洗局部,也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口、唇和鼻孔,发干时可涂些植物油。

(3)应给病儿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发热或出疹期间,饮食宜清淡;但热退后即应注意充足的营养,切不可“忌嘴”而影响病儿的营养。

(4)出疹期间要防止受凉,但也不要衣被过多过厚而造成出汗过多甚至虚脱。最好既能保持小儿手脚温暖,又不出汗为宜。

(5)病儿出疹时出现面色发青、手脚发凉、疹子颜色变为淡红色隐在皮肤里透不出来,或病儿出现呼吸急促、咳嗽加重、体温升高时,就提示有并发症

的可能,应赶快去找医生诊治。麻疹的并发症,常见的有肺炎、急性喉炎和中耳炎等,家庭护理病儿时应经常注意观察。

除了上述几点以外,还要注意:在麻疹流行的地区,尽量不要带孩子到公共场所去,如果要去最好让孩子戴上口罩。若孩子和麻疹病儿接触过而又没有打过麻疹预防针者,可给肌肉注射胎盘球蛋白,可以预防麻疹的发生或减轻其症状。

首先,要给病儿吃容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如牛奶、豆浆、细面条、蒸鸡蛋等都可以。同时要给病儿多喂开水。

其次,是对呼吸比较急促的病儿,最好采取半卧位,使病儿呼吸畅顺。病孩咳痰不易咳出者,除在医生指导下服化痰药外,可轻轻拍拍背部,使痰液容易咳出。还在吃奶的婴幼儿,喂奶时,注意不要呛奶,必要时将奶挤入小匙内慢慢地喂给病儿。

第三,要使房间经常通风换气,使室内空气新鲜。但在开窗通风时,勿让冷风直接吹到病孩身上。室内不要太热和过于干燥。

第四,室内要保持安静,以利病儿的睡眠和休息。

第五,病儿的衣被要穿盖适宜,不要过多、过厚、过紧,以免妨碍呼吸。

此外,病孩发高热时,可用冷毛巾湿敷小儿额部,以利退热,也可遵照医生的指示服用退热药。

(1)母亲在产期要注意补充营养:当怀孕6~7个月后孕妇可吃些鱼肝油、维生素D、钙片或骨粉。对哺乳期的孩子,尽量提倡用母乳喂养。出生后1~2个月可加服鱼肝油滴剂;婴儿半岁之后可加用蛋黄、黄豆粉、胡萝卜泥等含有丰富维生素D及钙质的食物。

(2)经常晒太阳,加强对小儿的身体锻炼:由于太阳光里的紫外线照晒人的皮肤上之后,可使皮肤产生维生素D。所以在晒太阳时要尽量使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

(3)加强对小儿常见病的防治:婴幼儿易发生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消化不良及肠道寄生虫病,这些疾病要加强防治。严重的佝偻病则需要住院治疗。

狌0;0;第一,水痘病儿应予隔离,隔离至患儿皮疹全部干燥、结痂为止。

第二,应注意管理好患儿的营养和休息。使患儿得到休息,并给予易消化富于营养的食物。饮食以清淡的流食为主,如粥、米粉、挂面、藕粉、蒸蛋等,并可让病儿多吃些水果。

第三,防止疱疹感染。避免让病儿搔抓。对病儿的手要经常洗净,指甲要剪短,不要让他抓破水泡疹。皮疹痒得厉害时,可用炉甘石洗剂涂搽止痒,对已抓破的皮疹、皮肤则可用1%~20%龙胆紫药水涂擦。

第四,病儿用过的衣物、用品要在阳光下晒或放在锅内煮沸消毒。患儿的衣服、床单要勤换、勤洗,保持清洁。

第一,尽量避免病儿哭闹:实在哄不住时,可在医生指导下用些止痛或镇静的药物。

第二,小儿疝气术后一周内,应尽量让病儿平卧,三月内都应避免剧烈的活动。

第三,注意冷暖,适当增减衣服,若有了咳嗽症状也要及时治疗。

第四,术后要增加营养,可吃瘦肉、蛋类等食物。

首先,注射疫苗后的三天内要避免洗浴、受凉,防止继发感染,宜吃易消化食物。如体温有所升高,当服用退热药,切莫随意使用抗生素。

其次,小儿麻痹症糖丸疫苗应用凉开水溶解后服下或直接含服,服药前后1小时内切勿进热饮热食,以免降低或破坏免疫效果。

另外,接种卡介苗后的2~3周,局部形成脓疱,切忌切开排脓,否则不易愈合。

小儿的膳食一至三岁的小儿,仍处于生长发育较快的阶段,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此时小儿的消化能力和抵抗力仍较差,所以这阶段小儿的膳食,首先要满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切营养物质,以保证和满足小儿机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食物中要求有各种足量的营养素。这时,

乳类可以逐渐减少,要特别注意蛋白质食物的补充供应以及注意食物的质与烹调方法,同时应注意食物的色、香味,要创造各种条件以兴奋小儿的食物中枢、增进食欲,保证小儿的健康发育。

一至三岁小儿的食物,已由乳类变为粮食、蔬菜、鱼、肉、蛋等混合食物,要让孩子吃饱,充分供给身体需要的热能。小儿不能完全吃细粮,还需要适当搭配一些粗粮,有些粗粮不仅供热量比较高,而营养素也比较全面。在选择小儿食物时,要让孩子多吃一些鱼、肉、蛋等含动物蛋白质较多的食物,再加用些豆制品,以增加蛋白质的供应。要让小儿多吃些蔬菜,以供应维生素和无机盐,如深颜色莴笋叶、萝卜等蔬菜中维生素及无机盐的含量都比较丰富,应尽量选用。

总之,断乳以后小儿的膳食,在适应小儿消化能力的前提下,注意吃足、吃杂、吃全,这样才能保证孩子的营养需要,使他们能健康地生长。

(1)要培养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食物,不挑食。

(2)按时进食,不吃零食,不要用食物来哄孩子,也不要拿食物来诱使小儿按家长的意图办事,或用食物来缓解、转移孩子的某种要求,要让小儿按时吃饱,每天按一定的次数和间隔时间吃饭,时间一久,小儿就会形成正常的饮食习惯。

(3)不暴饮暴食,进食除定时外,定量也同样重要,对小儿爱吃的东西要加以节制,避免造成可口的多吃,不可口的少吃甚至不吃,以致形成饥饱不均。

(4)吃饭时精神要集中,不要边吃边玩,要为孩子创造安静、愉快、有秩序的环境,在吃饭时,家长不要说与吃饭无关的话,饭前小儿不能玩得太兴奋,不能边看电视边进食。也不能让孩子满地跑着吃,不要勉强小儿进食,不要在吃饭时责备孩子,发生事情要在吃饭后处理,以免影响小儿正常的消化功能。

(5)对孩子进行自食的训练。

小儿偏食众所周知,小儿偏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开始多发生在幼儿时期。长久偏食以后会给孩子的健康发育成长带来危害。矫治偏食并不难,既然偏食是受环境心理因素的影响,是由后天观察、学习中得来的,那末仍可通过重新学习、积极进行心理治疗来矫正偏食行为。心理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1。说教法:父母或老师向儿童说明偏食的害处,告诉孩子各种食物中含有人体最需要的营养成分,如缺少就会影响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说教要实事求是,要有科学性,举例要生动,这样对学龄儿童或学龄前儿童才会取得较满意的矫正效果。

2。奖励法:凡对孩子不吃的食物,经过劝导能少量进食时,应予奖励。这首先必须对孩子的需求心理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针对性的奖励,如有个孩子不吃鸡蛋,经过劝说并说明如果改正就带他到动物园看珍奇动物。孩子为了满足这种要求,吃了鸡蛋以后感到很高兴,味道也很好,以后逐渐就消除了偏食的坏习惯。

3。脱敏法:即事前不让小儿知道,在他最喜欢吃的食物中掺入不吃的食物成分。如有的孩子不吃牛肉、羊肉、虾、姜、芹菜等,可切成碎末,拌在菜里或拌在饺子馅中,开始少量,以后再逐渐增加,当增加一定程度后,就自然而然地养成习惯了,此法对较顽固的偏食孩子,常收到良好的改正效果。但施行时需要耐心,不可急躁,一旦获得改正,尚需不断强化巩固效果,否则,如果放弃约束,其偏食行为往往容易反复。

4。惩罚法:父母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心理,对他不吃某种食物时,可以取消他认为最有兴趣的活动,时间一长,就会达到克服偏食的习惯。

总之,偏食的心理矫正和治疗,应采取综合方法,才能取得理想的矫正效果。

课间加餐中小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时期,由于不少家长轻视孩子的早餐,常常几块饼干或一碗稀饭作为早点,这样时间一长就会影响孩子们的健康。

目前,课间加餐已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中小学试行,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的营养水平和健康水平均有所提高。天津市曾在两所小学任选一年级学生80人,做了为期96天的加餐对照试验,加餐前测定,早餐的热量只占标准供给量的63.5%,蛋白质摄入量只占标准供给量的63%,经96天加餐后,热量达到100.8%,蛋白质达到90%,达到或接近了供给量的标准。加餐组的饥饿感、胃痛、食欲减退和头晕现象明显减少,身高、坐高、体重和胸围等指标,试验后

儿科学重点总结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的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 月龄×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后半年每月增长。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的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的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的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

中医儿科学复习要点

中医儿科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年龄分期 (1)胎儿期——受孕~分娩,共40周;(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产期。)(2)新生儿期——出生~28天; (3)婴儿期——出生后28天~满1周岁; (4)幼儿期——1~3周岁; (5)幼童期——3~7周岁,即学龄前期; (6)儿童期——7~12周岁,即学龄期。 (7) 青春期 体重:清晨空腹排尿后初生:3公斤 1~6个月:体重=3+0.6*月龄 7~12个月:体重=6.6+0.5*(月龄-6)=3.6+0.5*月龄 2~12岁:体重=(年龄-2)*2+12=8+2*年龄 身长:初生:50厘米,第一年增长25厘米。2岁后:75+5*年龄 头围:初生:33-34厘米。 胸围:初生32厘米。1岁时,胸围接近头围,约44厘米;2岁以后,胸围超过头围。 佝偻病及营养不良者胸围较小。 囟门:后囟关闭:出生后2~4个月内(部分出生时); 前囟关闭:出生后12~18个月。 后囟关闭比前囟关闭早。 牙齿:出生后4~10 个月开始出牙。2~2.5 岁出齐。2岁以内:牙齿数=月龄-4(或6)。 呼吸:年龄愈小,呼吸愈快。 脉搏:年龄愈小,脉搏越快。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 收缩压=10.7+0.27*年龄; 舒张压=收缩压*(1/2~2/3)。 动作发育:由上而下,由不协调到协调,由粗到细。 1岁时能独立站立,扶1只手可行走;1岁半左右会走路。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 儿科学是儿科主治非常重要的学科,在儿科主治考试中占着比较大的比分,很多考生感觉儿科学的考题很容易出错,为了帮助考生解决这个问题,小编整理了儿科学的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儿科学考试需要知道的知识点: 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婴儿期:出生至1岁。幼儿期:1岁至满3岁。学龄前期:3岁至6~7岁。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青春期:10~20岁。 2.儿科学知识点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月龄×0.7,身高=50+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月龄×0.25,身高=65+(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8,身高=年龄×7+75。 4.儿科学知识点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1. 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 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 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 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 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 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 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 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 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 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 C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 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 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 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 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 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 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 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 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 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 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 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 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18.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于寒冷、感染、缺氧、摄入不足等原因,引起新生儿皮肤即皮下脂肪变硬伴水肿,严重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20.低出生体重儿:指初生1小时体重不足2500克,不论是否足月或过期,其多为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 21.适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90百分位之间的婴儿。 22.小于胎龄儿: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儿平均体重的第10百分位以下的婴儿。 2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俗称“感冒”,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它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 24.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也受累,且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的肺炎。 25.差异性青紫:早期发生动力性肺动脉高压,晚期可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此时,右心室增大,而且出现持续性青紫,由于导管处发生右向左分流,下肢青紫比上肢严重,即称之差异性青紫。 26.艾森曼格综合征:右心室压力高过左心室,导致双向分流,乃至右向左分流,出现持续性青紫即艾森曼格综合征。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常考点(分章节) 一,绪论: 1、围生期:指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一周的小儿。 2、小儿‘四病“指肺炎、肠炎(腹泻)、贫血、佝偻病。 二,生长发育:人的生长发育指从受精卵到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身体各组织、器官的长大;发育指细胞、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1、生长发育的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体重:生后3—12月(Kg)=(月龄+10)/2;生后1—12岁体重(Kg)=年龄*2+8. 正常婴儿生后第一个月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约为出生时的两倍。12月时为出生时3倍 3、身高(长):1岁时75cm。二岁87cm,,以后每年增加6—7,2岁以后若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cm,为生长速度下降。 3头围:出生:33;三个月:40;12个月:46;2岁:48;5岁:50;15岁:53—54 4、骨骼:①头颅骨:出生时后卥已闭合,最迟6—8周;前卥出生时1—2cm,以后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开始减小,最迟1.5岁闭合。(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减小、前卥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卥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卥饱满;脱水时前卥凹陷②脊柱:3个月出现抬头动作使颈椎前凸;6个月能坐出现胸椎后凸;1岁时会走出现腰椎前凸。③长骨: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出现顺序:头状骨、钩骨、下桡骨骺、三角骨、月骨、大小多角骨、舟骨、下尺骨骺、豆状骨,10岁时长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骨龄延迟: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症、肾小管酸中毒;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④乳牙约2.5岁长齐。 5新生儿在腰椎穿刺时在4—5椎间隙。 6,大运动:二抬,四翻,六坐,八爬,十站,周岁走,二岁跑,三岁独足跳。大运动发育迟缓:4月不能抬头,8月不能翻身和独坐;13月不能独爬;15月不能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例题分析

儿科补液 知识点总结 一、体重: 出生体重未知算3kg 1-6 月体重(kg) =出生体重+(月龄×0.7); 7-12月体重(kg)=6kg+(月龄×0.25); 2-12岁体重(kg)=年龄×2+8 或(年龄-2)×2+12。 二、脱水程度: 1.根据腹泻的严重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三型。 ①轻型:无脱水及中毒症状,孩子精神好,食欲影响不明显。 ②中型:出现轻度至中度脱水症状或有轻度中毒症状。 ③重型;出现重度脱水或已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等明显中毒症状。 2.脱水主要从孩子的前囟门、眼窝、皮肤弹性、眼泪、尿量、口渴程度等方面来判断。 ①轻度脱水:小儿前囟门稍塌,啼哭泪少,皮肤不像平时那样嫩滑,尿量比平时略少。 ②中度脱水:可表现精神不好,爱哭闹但眼泪很少,眼窝和前囟门凹陷明显,皮肤和口唇干燥,尿量明显减少。 ③重度脱水:小儿由于水分的大量丢失,上述症状更明显,精神萎靡,由于口渴,表现为拼命吸吮奶汁或水分,口唇及舌面干焦起刺,6个小时以上未排尿,腹部或大腿内侧的皮肤明显松懈。 三、脱水性质: 等渗性脱水(Na+ 130~150 mmol/L), 低渗性脱水(Na+ <130 mmol/L), 高渗性脱水(Na+>150 mmol/L)。 四、治疗原则 ①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②腹泻病补液治疗原则: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纠酸补钙。 五、静脉补液: 重度脱水患儿或中度脱水,但患儿不能口服ORS液者。 1.第一天的补液: ①确定输液总量:包括1累积损失量2继续丢失量3生理需要量。补

液量:中度脱水120-150ml/kg/d,重度脱水150-180ml/kg/d。 ②确定输液张力:一般等渗性脱水用1/2张含钠液,急性腹泻多为等渗;低渗性用2/3张,高渗性用1/3张。临床判断脱水性质有困难时,先按照等渗处理。 ③确定输液速度:(1)重度脱水患儿前1小时应用20ml/kg等渗含钠液快速扩容; (2)补完累计损失量:1/2-2/3张液80ml/kg,5~6小时输完; (3)脱水纠正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将剩余液体在18h 内输完;若吐泻缓解,可酌情减少补液量或改为口服补液; (4)纠正酸中毒:因输入的混合溶液中已含有一部分碱性溶液,输液后酸中毒即可纠正,也可根据临床症状结合血气测定,另加碱液纠正。 (5)确定钾、钙、镁的补充: ①见尿后补钾:100-300mg/kg,静滴速度不宜过快,钾浓度: 0.15-0.3%; ②出现低血钙症状时可用10%葡萄糖酸钙(每次1~2ml/kg,最大量小于10ml) 加葡萄糖稀释后静注; ③低血镁用25%硫酸镁按每次0.1mg/kg深部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每日3~4次,症状缓解后停用。 2.第二天的补液: 主要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继续补钾,供给热量。一般可改为口服补液。 若腹泻仍频繁或口服量不足者,仍需静脉补液。 补液量需根据吐泻和进食情况估算,并供给足够的生理需要量,用1/5张含钠液补充。 继续损失量依据“丢失多少补充多少,随时丢随时补”,用1/2~1/3张含钠液补充。 将两部分加起来于12~24小时内均匀静滴。 儿科补液病案例题 病案1 患儿,女,六个月,腹泻3天,大便每天10余次,水样便。12小时无尿,呼吸深大,前囟、眼窝深凹明显,皮肤弹性很差,四肢冰凉入

中医儿科学 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小儿年龄分期(7个)(熟悉) 1.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共40周 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7足天,为围生期。 保健重点:护胎、养胎、胎教。 2.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到生后满28天 保健重点:保暖、喂养、消毒隔离、清洁卫生等。 出生后4~6h 可喂奶 3.婴儿期——从生后28天到满1周岁。这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一次高峰)。 易患脾胃疾病、感染性疾病。 保健重点: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营养,及时添加辅食,预防疳证、佝偻病的发生;按时接受计划免疫接种注意护理和教养。 4.幼儿期——1周岁后到3周岁 保健重点: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营养不良、消化紊乱及传染病。 5.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7周岁。 性格特点形成的关键时期。 保健重点:易发生各种意外,如溺水、烫伤、错服药物。 6.学龄期——从7岁后到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体格生长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以外的其他器官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 保健重点:注意因势利导,保护视力,预防龋齿,充足的营养。 7.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称为青春期。 女孩:11~12岁到17~18岁; 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生长发育速度明显加快(第二次高峰),性别差异常显著。 生理特点:肾气盛,天癸至,阴阳和。 保健重点:足够的营养、体格锻炼、注意休息、心理教育及指导。 体格发育各项衡量指标及其计算 1.体重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常考数据总结 儿科学有很多数据分析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数据又是儿科学考题中很重要的一节,需要考生们灵活掌握,为了帮助考生们能够学会儿科学数据这一块,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供大家参考。 1. 儿科学重点:体格生长: (1)体重:出生时体重约为3Kg,1岁时达到10Kg,1-12岁体重计算公式为:年龄(岁)×2+8; (2)身高:出生时为 50cm,1岁时达到75 cm,2岁时约为87 cm,2-12岁身高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岁)×7+75; (3)头围:出生时平均为32-34 cm,1岁时约为46 cm,2岁时约为48 cm; (4)胸围;出生时胸围32 cm,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年龄-1 cm);(5)牙齿:人一生乳牙共20个,恒牙28-32个,出生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后未萌出者为乳牙萌出延迟,一般到2.5岁出齐; (6)小儿运动及语言发育特点: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2.儿科学重点:儿童保健: (1)卡介苗:出生时注射; (2)嵴髓灰质炎叁价混合疫苗:2个月,3个月,4个月;4岁复种第二次; (3)百白破混合制剂:3个月,4个月,5个月;1.5-2岁复种第一次,6岁复种第二次;(4)麻疹减毒疫苗:8个月;6 岁复种; (5)乙肝疫苗:刚出生,1个月,6个月。 3.小儿腹泻病: (1)脱水程度(失水量/体重):轻度<5%,中度5%-10%,重度 10%-12%; (2)补液量(ml/kg):轻度脱水90-120,中度脱水120-150,重度脱水150-180; (3)一些溶液:1:2含钠液张力为1/3,1:4含钠液张力为1/5,2:1含钠液张力为等张,2:3:1含钠液张力为1/2张,4:3:2含钠液张力为2/3张,2:6:1含钠液张力为1/3张。 4.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接种时间:出生即刻、1个月、6个月;

儿科学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1、儿科学的范围特点 儿科学: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卫生保健、疾病防治为主要任务的医学科学。年龄:卫生部规定从出生到14周岁 内容:分为基础儿科和临床儿科 2、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1)胎儿期(受孕——分娩,约40周) ①生长发育迅速,营养完全依赖母体。 ②孕前3个月为各器官分化成形时期,如母体受不利因素影响,可引起胎儿畸形,死胎、流产、早产等,所以应重视孕期保健。 (2)新生儿期(出生时脐带节扎——足28天) ①脱离母体,对外界适应能力差,尤其是围产期(胎龄满28周——产后7天)此期是从胎儿晚期到新生儿早期,是生命遭到最大危险的时期,死亡率高。注意做好围产期保健。 ②大脑皮质兴奋性低下,终日处于睡眠状态。 ③易患新生儿疾病:生产性损伤、出血、溶血、先天畸形、各种感染。 ④注意事项:加强护理、合理喂养、注意保暖、预防感染。 (3)婴儿期(28天——满1周岁) ①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对营养物质需求大,而消化功能未健全,易引起腹泻、营养缺乏。 ②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 ③该时期运动功能发育快,条件反射逐渐形成,所以要注意培养。 ④4、5、6个月后婴儿对传染病的免疫力下降,易患传染病,所以应按时进行预防接种。 (4)幼儿期(1周岁——3周岁) ①生长发育相对减慢。 ②乳牙先后出齐。 ③饮食:改母乳为软食并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若喂养不当易发生消化、营养性疾病。 ④智能发育增快,语言、思维能力加强,但对危险识别能力差,易引起创伤或中毒。 ⑤该期免疫力仍低下,传染病发病率仍很高。 ⑥该期的教养对小儿以后的发展甚为重要,所以要进行良好的教养,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5)学龄前期(3周——6、7岁) ①体格发育减慢,而智力发育增快,求知欲强,对各种事物易形成牢固的概念,所以应注意培养。加强教育,如简单的文化知识、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习惯。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全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1.坐高:由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长度称坐高,代表头长加脊柱长。上部量:指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代表脊柱发育的指标。 2.生长发育:坐长一般是指小而整体和各器官的长大,可测出其测量的增加;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3.计划免疫:15岁以下儿童按年龄进行全程足量基础免疫,并适时加强免疫措施。 4.一级预防:是指小儿的营养指导、体格锻炼、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及预防接种等。 5.被动免疫:对易感儿或接触过患儿的体弱儿,进行抗毒素或丙种球蛋白注射,使之立即获得免疫力。 6.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余水的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mmol/L,以细胞外液减少为主。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浓度为130—150mmol/L,表现为一般脱水体征。 8.口服补液盐(ORS):组成成分为氧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氧化钾1.5g,无水葡萄糖20.0g,加水至1000ml,用于轻、中度腹泻病患儿,简便易行,疗效较好。 9.基础代谢:为在清醒、安静、空腹状况下,处于18-25℃环境中人体维持基本生理活动所需的最低能量。 10.人工喂养:母亲因各种原因不能喂哺婴儿时,可选用牛、羊乳,或其他兽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11.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钙磷代谢失常,导致以骨骼系统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病。 12.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本病是因维生素D缺乏导致血清钙离子浓度降低,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引起,表现为全身惊厥、手足肌肉抽搐或喉痉挛等。 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5.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19.身材矮小:身高落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第三百分位数以下。 20.生长缓慢:生长速率<5cm/年。 13.早期新生儿:是指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属围产儿。因刚从宫内生活转变为脱离母体独立生存各内脏组织发育尚不够成熟,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特别需要细心护理监护和治 21.正常足月儿:指出生时胎龄满37周不足42周,体重大于等于2500g、无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22.早产儿: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 14.高危儿:指出生后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危重疾病而需要特殊监护的新生儿。 15.巨大儿:出生体重大于4000克的新生儿。 6.新生儿呼吸暂停:指呼吸停止时间超过20秒,伴心率小于100次/分及发绀。 7.新生儿黄疸:因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的皮肤或其他器官黄染。 16.新生儿溶血症:是指母婴血型(ABO系统或Rh系统)不合,母亲对胎儿红细胞发生同种免疫反应所引起的溶血病。 17.新生儿败血症: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新生儿血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使患儿出现严重感染中毒症状的全身感染性疾病。

《中医儿科学》常考知识点总结(精)

1、胎怯补肾调元肾精薄弱__补肾地黄丸脾肾两虚__保元汤 2、硬肿归身阳气虚衰__参附汤寒凝血涩__当归四逆散 3、胎黄茵陈血湿热熏蒸:清热利湿-茵陈蒿汤寒湿阻滞:温中化湿-茵陈理中汤瘀积发黄:化瘀消积-血府逐瘀汤 4、感冒主证时邪银普散,夹痰夹滞夹痰回 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辛凉解表-银翘散暑邪感冒:清暑解表-新加香薷饮时玡感冒:银翘散合普济消毒饮兼证挟痰:宣肺化痰-二陈汤,桑菊饮挟滞:消食导滞、通腑泄热-保和丸挟惊:清热解表、安神镇惊-小儿回春丹或琥珀抱龙丸5、咳嗽金山请陈六外感风寒咳嗽:散寒宣肺-金沸草散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桑菊饮内伤痰热咳嗽:清肺化痰-清金化痰汤阴虚燥咳:滋阴润燥-沙参麦冬气虚咳嗽:六君子痰湿咳嗽:三拗合二陈6、肺炎喘嗽寒华热银毒黄解,痰热虎婷肺热参,肺脾参五心参附,邪陷羚钩牛黄解风寒闭肺:华盖散风热闭肺:银翘散合麻杏石甘汤热毒闭肺:黄连解毒汤合三拗汤痰热闭肺:清热宣肺、涤痰定喘-五虎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阴虚肺热:养阴清肺-沙参麦冬汤肺脾气虚:益气健脾-人参五味子汤心阳虚衰:温补心阳、救逆固脱-参附龙牡救逆汤邪陷厥阴:羚角钩藤汤合牛黄清心丸 7、哮喘小石龙苏都五斤麦热性哮喘:清肺化痰定喘-麻杏石甘汤、苏葶丸寒性哮喘:温肺化痰定喘-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外寒内热:大青龙汤肺实肾虚:上_苏子降气汤,下_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肺脾气虚:人参五味子合玉屏风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肺肾阴虚:麦味地黄丸8、鹅口疮谢伯心脾积热:清泻心脾积热-清热泻脾散虚火上浮:滋阴潜阳、引火归原-知柏地黄丸9、口疮银泻六味肉风热乘脾:银翘散心火上炎:清心泄热-泻心导赤汤虚火上浮:滋阴降火-六味地黄汤加肉桂10、泄泻小儿食保热葛,风寒藿香脾虚生,阳虚附理伤阴连,伤阳龙牡救逆汤湿热泻:葛根芩连汤风寒泻:合香正气散伤食泻:保和丸脾虚泻:参苓白术散脾肾阳虚: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气阴两伤:人参乌梅汤阴竭阳脱: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11、厌食换功增脾运失健:和脾助运-不换金正气

儿科学重点总结(精华版)

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 (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就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得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得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 2、易发生消化不良与营养缺乏。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 婴儿期就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二节体格生长(重点) (一)体格生长得指标 1、体重: 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 <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 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 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 2、身高: 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 身长(cm)=年龄×7 + 70 3、头围 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4、胸围 出生时比头围小1~2cm,约32cm;1岁时与头围相等约46cm。 (二)骨骼得发育 1、囟门 前囟:出生时1、5~2cm,12~18个月闭合。 后囟:6~8周闭合;颅骨骨缝3~4个月闭合。 2、脊柱得发育: 3个月抬头颈椎前凸;6个月会坐胸椎后凸;1岁会走腰椎前凸。 4、长骨骨化中心得发育 摄左手X线片。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出现;10岁出齐,共10个;2~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约为小儿岁数1 。 (三)牙齿得发育 乳牙多于生后6~8个月萌出,最早4个月,12个月未出牙可视为异常。乳牙20个,2~2、5岁出齐。2岁内乳牙数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

中医儿科学重点复习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着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着——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着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着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试述“纯阴”与“稚阴稚阳 一. 纯阳与稚阴稚阳学说是古代医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 1. 稚阴稚阳: 指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分析其含义: 脏腑- 指五脏六腑; 娇 - 指娇气,不耐外邪侵袭; 嫩 - 即嫩弱,幼稚之意; 形 - 形体结构,即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

-中医儿科学 重点 复习整理

中医儿科学重点 总论 ●起源: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已有小儿医。 ●第一部儿科著作:唐代《颅囟经》。提出“纯阳”理论。 纯阳:指小儿在生长的过程中,表现为生机旺盛,蓬勃发展,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说小儿有阳无阴或阳亢阴亏之体。 ●专科:宋代。 ●钱乙——儿科之圣《小儿药证直诀》 1.概括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2.首创儿科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辨证纲领. ●儿科四大证:痧、痘、惊、疳。 ●论述小麻、痘、斑、疹的第一部专著——北宋董汲《小儿斑疹备急方论》。 ●南宋名医- 陈文中著 <小儿痘疹方论> <小儿病源方论> ● <幼幼集成> 陈复正-清代: 指纹诊法 ●万全: 著作: <片玉心书> <幼科发挥> <育婴家秘> 提出“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小儿药证直诀提出- 五部配五脏: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为肾 ●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万全的“两有余,三不足”的观点: “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 1. 肝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小儿时期肝主疏泄,具有疏泄升发全身气机的功能,且其升发疏泄的功能与日俱增,并非肝阳亢盛. 其二,是由于小儿脏腑经络柔弱,气血未充,故感邪之后易化热引动肝风而致惊搐等. 2. 脾常不足: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生长发育迅速,对精微需求较多,但小儿又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则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谓“脾常不足”. 3. 心常有余:有两个含义: 其一是指小儿发育迅速,心气旺盛有余,呈生机蓬勃之象, “心属火,旺于夏,所谓壮火之气也”.并非指心火亢盛. 其二是指小儿脏腑柔弱,感邪后易化火扰乱心神,出现心火上炎之证. 4. 肺常不足: 肺与脾胃子母关系,肺之气有赖于脾化精微以滋养,脾胃旺则肺胃自固, “脾常不足”,故气亦弱,故称“肺常不足”. 5. 肾常虚: 肾为先天之本,肾中之元阴元阳为生命之根,其余四脏之阴阳均有赖于肾阴之滋润及肾阳之温阳,但小儿肾气未盛,气血未充,肾气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充盛,这就是“肾常虚”之意.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 儿童时期就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得阶段,因此表现出得基本特点有: 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 ②对疾病造成损伤得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得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得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与性格行为得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与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 医学方面特点: 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与四肢得比例发生改变,内脏得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得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得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此外,某年龄阶段得机能不成熟常就是疾病发生得内在因素,如婴幼儿得代谢旺盛,营养得需求量相对较高,但就是此时期胃肠得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得病理反应与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得差异,即或就是不同年龄得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得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与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得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得能力比成人与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与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就是心理、行为形成得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 (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胎儿得周龄即为胎龄。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得时期。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就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得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与消化紊乱。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与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此时体格生长发育处于稳步增长状态,智能发育更加迅速。 (六)学龄期:自人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为学龄期。此期儿童得体格生长速度相对缓慢,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已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可以接受系统得科学文化教育。(七)青春期:青春期年龄范围一般从10岁~20岁,女孩得青春期开始年龄与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此期儿童得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同时生殖系统得发育也加速并渐趋成熟。 生长发育规律 1.生长发育就是连续得、有阶段性得过程生长发育在整个儿童时期不断进行,但各年龄阶段生长发育有一定得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生长速度不同。例如,体重与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得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神经系统发育较早;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于青春期前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3.生长发育得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得规律。 4.生长发育得个体差异:儿童生长发育虽按一定总规律发展,但在一定范围内受遗传、环境得影响,存在着相当大得个体差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指标正常值瞧书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doc

手足搐搦手足搐搦主要由于维生素缺乏引起血清钙降低引起的,又称低钙性抽搐,多发生在四个月至三岁小儿。本病主要症状有:①惊厥突然发作意识丧失,发作次数不定,一日多次或数日一次,持续数秒或数十分钟;发作期过后正常,当受到感染时会发热。 ②肘腕半屈、手指伸直、大拇指贴向掌心、呈鸡爪状,脚及趾伸直向后像芭蕾舞足。 ③二岁以下小儿多发喉痉挛,有吸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喉鸣音。 ④用中指尖垂直叩口角与颚弓之间,眼脸及口角抽动。 ⑤且叩诊槌叩打腓骨小头外侧、同侧足向外翻。 治疗:经过口服维生素D、针刺人口、十宣、涌泉、合谷等穴位家庭临时对症处理后,应迅速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如果发作频繁,应有专人陪护,发作之后,应注意休息。 ②应吃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 ③多带小孩在室外活动,多晒太阳。 婴儿腹泻婴儿腹泻是多由饮食不当或肠道内、外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消化道功能紊乱综合症,多发生在2岁以下婴儿。主要症状有:①轻症:每日大便次数在10次以下,粪便呈黄绿色,带粘液且呈蛋花汤样,并伴有轻微腹胀,肠鸣音亢进。 ②重症:腹泻频繁,每日排便数十次,呈水样、量多,有酸臭味,伴有溢乳或呕吐。重者吐咖啡色物,伴有发热、烦躁、嗜睡、萎靡,甚至昏迷、惊厥等。 ③部分患者可出现明显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如低钾或低镁等。 治疗:①及时给腹泻婴儿用口服补液盐。 ②不要要求医生开很多控制腹泻的药物。因为腹泻原因复杂,用药不当有害无益。 ③注意腹泻患儿的饮食,不一定要禁食,选喂容易消化的食物。 ④腹泻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护理:①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断奶。 ②合理安排饮食,讲究卫生、消毒食具。 ③添加辅食时,每次只限一种且渐渐加量。 ④将病人隔离。 ⑤勤换尿布,观察病情,做好呕吐及腹泻的处理。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偏食、消化不良、喂养不当引起,三岁以内婴幼儿多见。主要症状有:①消瘦,皮下脂肪变薄,重症者皮包骨。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为腹、胸背、腰臂、四肢,最后是面部,但水肿会掩盖消瘦,按压下肢皮肤可有凹陷性水肿。 ②肌肉不同程度松驰,重症者萎缩,毛发干枯或黄色。 ③轻症者的精神状态开始并无变化,后出现烦躁或哭闹,重症者呆滞。三岁以下小儿易出现便秘,食欲减退。 ④身高、体重低于正常儿童,可出现贫血、维生素缺乏及患呼吸道、消化道感染。 治疗:①婴幼儿营养不良,以调整饮食为主,给予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 ②年长儿禁止吃零食,特别是糖。可用鸡蛋和面作面片或面条,并加瘦肉、鱼、肝等,营养多样化,营养成分应为蛋白质占18.8%,脂肪占4.4%,碳水化合物占71.8%,每克产热42卡。 ③病情为中、重度者,应去医院治疗。 护理:①婴儿要尽量以母乳喂养,根据病情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食量逐渐增加,适当添加米面、菜汤、果汁等辅食。 ②食物多样化,多吃新鲜蔬菜、豆浆、鸡蛋、瘦肉等。 新生儿颅内出血新生儿颅内出血由缺氧及产伤引起。出血部位多在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脑室和脑组织的任何部位。主要症状有:①出生后嗜睡、面色苍白或青紫、不吃奶、吐奶。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中医儿科学复习重点 1临床如何区别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风热咳嗽?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与咳嗽风热犯肺证临床都可见发热,咳嗽,苔黄,脉数,除此以外,肺炎喘嗽风热闭肺证还伴见气急,鼻煽,涕泪俱无,喉间痰鸣等肺闭证候;而咳嗽风热犯肺证则见肺气失于清肃,卫表不和的症状,如咳嗽不爽,鼻流浊涕,头痛恶风等症状,一般不会出现气喘、鼻煽症状. 2如何鉴别生理性胎黄和病理性胎黄?生理性胎黄:大部分新生儿在出生后第2—3天出现黄疸,于4—6天最重,足月儿在生后10—14天消退,早产儿可延长至第3周才消退,在此期间,小儿一般情况良好,不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大多在出生后24小时内,发展快、程度重、消退迟大多超过2—3周或黄疸退而复现. 3厌食、积滞、疳证病证都有厌食症状,临床怎样鉴别?厌食是以厌食为主要症状,时间较长,一般在2个月以上,其他症状不明显.厌食是由脾胃不知,运化受纳失健所致,无食积征象.积滞是乳食停聚中脘,积而不消,气滞不行所致,有脘腹胀满疼痛,嗳气酸馊,大便腐臭,烦躁多啼等证.所见厌食症状,是由乳食停积不行产生,故有明显的食积征象.疳证患儿在饮食方面的表现除有食欲不振,还有食欲亢进或嗜食异物者,形体明显消瘦,可涉及五脏,出现烦躁不宁或萎靡不振,以及舌疳、眼疳、疳肿胀等兼证. 4小儿水肿观察尿量有何重要意义水肿的临床主证是肌肤浮肿、小便短少.尿量是反映肾气蒸化功能是否正常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西医观察肾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尿量的多少与病情关系密切,少尿时往往浮肿加重,高血压、心力衰竭、氮质血症也容易发生,当尿量恢复时,其并发症可相应缓解或消失.小儿水肿的尿量多少,是观察水肿进退的指征之一.一般来说,尿量愈少,浮肿愈甚,变证易出现,病情愈重;尿量增多,浮肿即逐渐消退,而病情开始缓解.尿量的多少关系到浮肿的轻重,尿量的多少又关系到变证的有无及轻重,尿量的多少与病情、预后密切相关,故小儿水肿观察尿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5如何从小儿大便的性状初步辨别常证的各型泄泻?凡大便稀溏夹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者,多为伤乳伤食所致,是为伤食泻.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黄,臭气不甚,多由感受风寒所致,是为风寒泻.大便水样或呈蛋花汤样,泻下急迫,量多次频,气味秽臭,或见少许粘液,腹痛时作,多为感受湿热所致,是为湿热泻.大便稀溏或烂糊,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是为脾虚所致,属脾虚泻.大便清稀,完谷不化,色淡不臭,多为脾肾阳虚所致,是为脾肾阳虚泻. 6麻疹、风疹、猩红热、水痘等病的病邪所犯脏腑经络各有不同,试述其机理. 麻疹的主要发病原因为感受麻毒时邪.麻毒时邪从口鼻吸人,侵犯肺脾.肺主皮毛,属表,开窍于鼻,司呼吸.毒邪犯肺,早期邪郁肺卫,宣发失司,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喷嚏、流涕等.脾主肌肉和四末,麻毒入于气分,正气与毒邪抗争,驱邪外泄,皮疹透发于全身. 风疹病因为感受风热时邪,从口鼻而入,郁于肺卫,与气血搏,邪毒外泄,发于肌肤,故见恶风,发热,咳嗽,皮肤发出浅红色皮疹.发病重者,热毒内传,其病机重点在肺胃气分,涉及营血,则可见高热烦渴,疹点红艳紫赤、密集等.邪毒与气血相搏,阻滞于少阳经络则发为耳后及枕部淋巴结肿大. 猩红色的发病原因,为感受痧毒疫疠之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蕴于肺胃二经.肺胃之邪热蒸腾,上熏咽喉,而见咽喉糜烂、红肿疼痛.肺胃之邪毒循经外泄肌表,则肌肤透发痧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