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升初三 物理衔接课 4

初二升初三 物理衔接课 4
初二升初三 物理衔接课 4

第4次课第二章摩擦起电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

1、电荷: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例题1-1:在干燥的冬季,物理教师“老毕”上完课后,身上深蓝色毛料西装上沾了不少粉笔灰,象面人似的,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毛料衣物易沾灰的原因.

解答:答:干燥的冬季,深蓝色毛料西装与空气、人体等摩擦,带上电荷,粉笔灰在西装电荷的静电引力作用下被吸在西服上.

例题:(2014?孟津县二模)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一铝箔条水平架

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

带电物体能轻小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

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例题:(2014?岳阳)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选填“正”或“负”)电,如图将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练习:(2012?赤峰)(1)如图1所示是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则游码的示数为g.

(2)如图2所示,A是检验物体是否的仪器叫验电器,他的工作原理是,验电器此状态表明B物体(选填“带电”或“不带电”).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背景: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大得多,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吸引下,绕核高速运动。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在各种带电微粒中,电子电荷量的大小是最小的,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通常用符号e表示。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6.25×1018个电子所带电荷等于1C。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原因:由于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的物体,要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的物体,要得到电子,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注意: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只能转移带负电荷的电子;

②摩擦起电的两个物体将带上等量异种电荷;

③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两物体摩擦不会起电;

④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但电荷总量守恒。

例题:(2014?合肥一模)A、B、C三个轻质小球靠近时的相互作用情况如图所示,则三个小球中一定带电的小球是,你判断的依据是.

练习:(2013?响水县模拟)PM2.5是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悬浮物,能被肺泡吸收并进入血液.常州大学的科研队伍成功研制出PM2.5净化器,其原理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1、S2后,风扇旋转吸入空气,气流外侧A处的颗粒物也被吸入净化器,这是因为气流处流速大导致压强的缘故.颗粒物接近带有负电荷的光洁金属网C 时受到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因为带电体能,但很快又受到光洁金属网C 对它的斥力,离开金属网C 后,颗粒物被带有正电荷的棉芯D 牢牢吸引,这是因为.

能量转化:机械能→电能

(2)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接触带电后的两个物体将带上同种电荷)

(3)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例题1-2:(2013?沈阳一模)如图所示,小丽用薄纸剪出一张8×30厘米大小的长方形纸片.从纸片的一边把纸剪成细条杜,但纸片的另一边要保持相连.用塑料梳子在头发上快速地梳几下.将梳子的齿端靠近纸,如图甲所示,细纸条会向梳子靠近,有些还会贴到梳子上.当用手摸一下纸条,纸条会迅速贴到手上,然后一点点的“没劲了”.最后铺落到当面上,如图乙和丙所示.这是什么原因呢?请通过所学过的知识解释以上两个现象.

分析:(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造成的,在摩擦的过程中束缚本领强的得电子带负电,束缚本领弱的失电子带正电;(2)人体是导体,容易导电,把电荷导走.

解答:答:(1)梳子在头发上摩擦时带上了电荷,由于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所以细纸条会向梳子靠近或接触.并使细纸条带电.(2)细纸条带电后会吸引靠近的手,同时由于人是导体,经过手掌接触后,细纸条上的电荷会经人体流到大地,最后细纸条由于受到重力而铺落到桌面上.

练习1-3.(2007?黄冈)一根绳子系着一个泡沫小球,悬挂在一个带电体A右边,小球静止时与带电体A等高且不接触.请画出小球受力示意图.

静电现象: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由红、、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上灰尘,是因为屏幕上带有.将磁体在普通电视机屏幕表面晃动时,屏幕上的图象(填“不会受影响”或“会发生畸变”).

4、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5、导体和绝缘体:

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金属、石墨、人体、大地、湿润的物体、含杂质的水、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油、陶瓷、纯水、空气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既可能是正电荷也可能是负电荷),它们可以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导体内部自由移动。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在绝缘体中电荷几乎都被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绝缘体中有电荷,只是电荷不能自由移动)

金属导体容易导电靠的是自由电子;酸碱盐的水溶液容易导电靠的是正负离子。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

绝缘体不能导电但能带电。

例题1-3.(2013?中山一模)物理与生活总是密切相关,很多有趣的物理实验也可以借助身边的用品进行探究.以下就是小明利用气球探究的一些小实验:

(1)将两只系着细线的气球在衣服上蹭来蹭去,当提起细线试图让两只气球靠近时,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排斥现象,这是因为摩擦使两气球起电而带上了使气球相互远离;这时向两气球之间吹气,气球又相互靠近

了,这是因为.(2)为了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用一个形状接近正方体的气球、几个相同的砝码、木板等进行实验.他们将一块与气球上、下表面大小相同的木板压在气球上,用改变砝码个数的方法改变木板对气球的压力大小.实验情况如图(a)、(b)和(c)所示.观察上述实验现象,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①由图(a)与(b)或(a)与(c)可知:力可以改变物体;

②由图(b)和(c)可知:,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3)抛出一个气球,可以看到它下落的速度很慢,这是因为它受到的缘故;最终气球都将落回地面,这是因为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的作用.

分析:(1)物体相互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流体流速越大,压强越小;(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越大,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物体的形变越大;(3)气球在空气阻力作用下,下落较慢,气球在重力作用下,落向地面.

解答:

(1)摩擦使两气球起电而带上了同种电荷,同种电荷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作用,两气球在斥力作用下而分开;流体流速越大,流体压强越小,向两气球之间吹气,两气球间的空气流速大于两气球之外的气体压强,两气球间的气体压强小于两气球之外的气体压强,两气球在气球内外气体压力差作用下相互靠近;故答案为:同种电荷;气体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2)①由图(a)与(b)或(a)与(c)可知,气球在压力作用下,形状发生改变;

②由图(b)和(c)可知,图(c)中气球受到的压力大,形变量大,形变效果更明显,这表明,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故答案为:形状;压力越大.(3)抛出一个气球,可以看到它下落的速度很慢,这是因为它受到空气阻力的缘故;最终气球都将落回地面,这是因为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故答案为;空气阻力;重力.

练习1-4:2014?南京一模)如图所示的一些实验装置图,请在题中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1)(a)用干燥的手捋几下塑料细丝,细丝便“飞”了起来.此实验证明.(2)实验(b)中,用尺子快速度击打下面的棋子,下面的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稳稳地落在桌面上,请解释上面棋子没有随下面棋子飞出去的原因:.

1-5.(2011?南京)利用身边的器材可以做很多小实验来验证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小明利用气球做了以下几个小实验:

(1)图甲所示,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2)图乙中两只气球自由悬挂在空中,用粗吸管对准A点沿垂直于纸面方向用力吹气,可观察到两气球(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气体流速越大,压强越;(3)图乙中,若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从A点靠近气球,可观察到两气球(选填“分开”或“合拢”),这是因为带电体能够.

1-6.如图2所示,A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叫验电器,他的工作原理是,验电器此状态表明B物体(选填“带电”或“不带电”).

1-7.如图所示,已知验电器A带的是正电,验电器B带的电性未知.现拿

一根带有绝缘柄的金属棒去接触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如果验电器A,B的

金属箔张角不变,验电器B 带什么电?为什么?如果验电器A ,B 的金属箔张角都减小为零,验电器B 带什么电?为什么?

1-8.如图3所示,拿一根带电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可以看到金属箔片张

开,这是因为 。

-----------------------------------------------------------------------------------------------教学反馈

学生课堂表现:

下次课程规划: 按照前期反馈教学计划表行课! 本次作业: 上次作业

完成情况:

总评分:(课堂表现占80%,上次作业占20%,总分100)

家长签字: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1. 用细线悬挂的两个通草球相互排斥,则( )

A.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B.它们—定带同种电荷

C.它们之中只有一个带电

D.它们可能都不带电

2. 下列给出的各组电路器件,能够连接成完整电路的是 ( )

A.电铃、电视机、电脑、微波炉

B.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池组

C.开关、闸刀、电键、插头

D.电灯、开关、电池、导线

3. 关于电流形成和方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B.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是电流的方向

C.只有负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D.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4.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

A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弱 B橡胶奉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C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D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5. 下列材料中,属于绝缘体的是()

A. 钢管

B. 玻璃

C. 海水

D. 人体

6. 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A.带负电.

B.带正电

C.不带电.

D.带正、负电都可能

7. 摩擦起电是()

A.转移正电荷的过程.

B.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电子和质子同时转移的过程.

D.创造电荷的过程

8. 甲、乙两金属球,甲不带电,乙带正电荷,用导线将甲、乙连接起来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流方向从乙到甲,自由电子运动方向从乙到甲.

B.电流方向从乙到甲, 自由电子运动方向从甲到乙.

C.电流方向从甲到乙, 自由电子运动方向从甲到乙.

D.电流方向从甲到乙, 自由电子运动方向从乙到甲

二、填空题

9.如图12所示,图中______的两个通草球一定带电。

10. 玻璃跟绸子摩擦,玻璃的一些______转移到绸子上,玻璃因______而带

正电;绸子因______而带等量负电。

11.一个带正电的验电器,当一个物体和这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张开,则这个物体一定带______电。

12.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粘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__,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13.有A、B两个带电体,若A与B相互排斥,而A又与带正电的C相互吸引,那么A一定带_______电,B与C定能相互_______。

14.我们在考试时许多学科要用到2B铅笔填涂机读卡,电脑可以直接读取机读卡上的答案,是因为2B铅笔中的石墨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若使用了不合格的2B铅笔,由于铅笔芯的导电性变 (选填“强”或“弱”),这样可能使电脑无法识别。

15. 将一根塑料绳一端扎紧,从另一端把绳尽可能撕成更多的细丝(如图13所示),再用手向下捋几下后,观察到的现象是塑料细丝越来越(选填“蓬松”或“紧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图13

初二升初三物理试卷

八年级升九年级物理试卷 注意: 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姓名: 一、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填入题后方框中。(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实例中,为了增大压强的是( ) A .载重汽车安装了很多车轮 B .铁轨铺在枕木上 C .吸管的一端剪成斜口 D .建房子时将地基做得很宽大 2、一根纱线容易拉断,一根铜丝不易拉断,这个现象说明 ( ) A.纱线内分子间不存在引力,铜丝内分子间只有引力 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内分子间不存在斥力 C.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 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丝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小 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 ) A.春天沙尘暴,飞沙满天 B.擦黑板时,粉笔灰四处飞扬 C.槐树开花时,空气中弥漫着槐花的香味 D.甲型H1N1流感病毒通过飞沫传播 4、某天李军上学时,以1.2 m/s 的速度走完前一半的路程,为了不迟到,他改以 1.8 m/s 的速度走完后一半的路程,他上学时走路的平均速度是 (?? ) A .1.5 m/s B .1.44 m/s???? C .1.68 m/s????????? D .1.36m/s 5、一只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插在冰水混合物中,显示温度是2℃;插在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显示温度是96℃,那么当它插入水中显示温度为25℃时,水的实际温度是( ) A .25℃ B .27℃ C .24.5℃ D .无法判断 6、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的是 ( )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静止的物体无内能 B.0℃的物体无内能 C.机械能大物体内能一定大 D.任何状态下任何位置的物体都有内能 8. 分别在冷水和热水中同时注入一滴墨水,5 s 后 的现象如图1所示,该现象说明 ( ) A. 只有热水的分子在做热运动 B. 热水有内能,冷水没有内能 C.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D. 扩散只能在液体中发生,不能在气体、固体中发生 9.下列情况中,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变的是 ( ) 冷水 热水 图1

初二升初三物理衔接教案

初二升初三物理衔接教案 第一部分——温故知新 第七章 力 一、知识体系结构 ??????????????????????????????????????????????????????????????????????????????????????????????????????????????????????????????增大摩擦的方法摩擦的利弊因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静摩擦滚动摩擦滑动摩擦分类概念及产生条件摩擦力大小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点概念及符号表示,作用重力相互作用的力:特征概念及常见的弹力弹力力的分类步骤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测量力的工具力的测量点和方向表示出来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作用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表示出来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力的表示力的单位力的三要素力的描述两种力的作用效果力物体相互性、受力物体和施力的性质间有相互作用或两个以上物体,物体产生条件:必须有两个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概念)() (力

二、知识要点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N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G 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G=mg ,其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 ,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

小升初衔接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小升初衔接: 如何学好初中物理 随着素质教育的广泛推广,新课程、新教材的普及,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是越来越走进生活,教材要求的层次也变得越来越高,全书几乎没有什么例题和习题,而学生们又离不开解题和考试,这使很多老师和学生感到迷茫和困惑。到底如何学好物理呢?物理这门自然科学是比较难学的,靠死记硬背是学不会的,一字不差地背下来,出个题目还是照样不会作。要想学好物理,第一条就要好好学习,就是要敢于吃苦,就是要珍惜时间,就是要不屈不挠地去学习。树立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学好任何课程,坚信“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坚信有几份付出,就应当有几份收获。下面就针对物理的特点,针对就“如何学好物理”这一问题提出几点具体的学习方法。 一、抓住三个“基本”。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关于基本概念,例如速度,它是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里通过的路程:即v=s/t。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平均速度的计算公式也是v=s/t。它适用于任何情况,例如一个百米运动员他在通过一半路程时的速度是10m/s,到达终点时的速度是8m/s,跑完整个100m花的时间是12.5s,问该运动员在百米赛跑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按平均速度的规律平均速度等于:v=100m/12.5s=8m/s。再说一下基本方法,研究初中物理问题有时也要注意选取“对象”,例如:在用欧姆定律解题时,就要明确欧姆定律用到整个电路即整体上,还是用到某个电阻即离单独的某一个电阻上。 二、学会独立做题。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习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三、紧扣物理过程。要对物理过程一清二楚,物理过程弄不清必然存在解题的隐患。题目不论难易都要尽量画图,有的画草图就可以了,有的要画精确图,要动用圆规、三角板、量角器等,以显示几何关系。画图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更精确地掌握物理过程。有了图就能作状态分析和动态分析,状态分析是固定的、死的、间断的,而动态分析是活的、连续的,特别是在解关于电路方面的题目,不画电路图是较难弄清电阻是串联还是并联的。? 四、珍惜课堂每一分钟。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或尽量少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习。千万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习、巩固。要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五、要记好笔记,经常整理笔记。上课以听讲为主,还要有一个笔记本,有些东西要记下来。知识结构,好的解题方法,好的例题,听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记下来。课后还要整理笔记,一方面是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还要对笔记作好补充。笔记本不只是记上课老师讲的,还要作一些读书摘记,自己在作业中发现的好题、好的解法也要记在笔记本上,就是同学们常说的“好题本”。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笔记本要进行编号,以后要经常看,要能做到爱不释手,终生保存。

初二升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诚大教育暑期培训初二升初三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成绩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一个人在月球测出他的质量是45kg,则他在地球上的质量应是( ) A.小于45kg B.大于45kg C.等于45kg D.不能确定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体积大的质量大 B.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密度大的质量大 C.对于不同的物质来说,体积小的密度小 D.对于同一种物质来说,体积小的密度大 3.使用已经调节好的天平来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时,若指针偏右,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在盘中加砝码 B.在盘中减砝码 C.向右移动游码 D.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4.甲、乙两种体积相等的实心球,用不同的物质制成。当天平的右盘放上两个甲球,左盘放上三个乙球时,天平恰好处于平衡状态,那么甲、乙两球质量之比是( ) A.2:3 B.3:2 C.6:1 D.1:6 5.一根粗细均匀的铁棒,截去一段后,则( ) A.体积变小了,密度也变小了 B.质量变小了,密度也变小了 C.体积、质量和密度都变小了 D.体积、质量变小了,密度保持不变 6.一根冰棒在杯子里融化成水的过程中 () A.质量不变,密度变小 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体积缩小,密度不变 D.体积缩小,密度增大 7..有两根长度和质量都相同的实心铜丝和铁丝,它们的横截面积相比 () A.铜丝大 B.铁丝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8.关于密度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疏密程度 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与物质的体积有关 C.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它的大小与物质的体积、大小无关 D.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只要质量不变,它的密度也不变 9.有一同学在测物体质量时,错把物体放在右盘,在左盘放了50 g、20 g 砝码各一个,又把游码拨到4 g处使天平平衡,这个物体的质量应是 () A.78 g B.74 g C.70 g D.66 g 答案:D 10.有两个粗细不同的量筒,它们的最小刻度都是“1 mL ”,那么它们的准确度() A.粗量筒准确度高 B.细量筒准确度高 C.两个量筒准确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 1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A.地面B.自行车C.树木D.房屋 1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1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1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初中升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初高中物理衔接教案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初步认识物理与社会发展、个人发展关系; 了解高中物理及高考概貌,了解初高中学习脱节点,明确衔接与学法要领; 着眼高中三年乃至一生发展,激发科学情感意志,启迪理想信念。 授课内容: 一、物理学研究什么?有什么用? 1.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及运动规律的学科。物质运动形成由简单到复杂分别为机械运动、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原子和原子核内的运动。 2.物理包括力学、电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五大组成部分。高中力电两大块必考,后三块任选一。学好力学是关键。 3.物理与其他学科关联 4.物理与人类社会进步——物理化学支撑的信息时代和生物世纪; 5.物理与个人发展——新一轮高考改革超80%名牌大学要求选考物理;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干什么工作,物理知识及其思维方法将受益终身。 二、高中课程与高考

初高中物理课程中,数学知识脱节点: 矢量与标量;误差与有效数字;三角函数与解斜三角形;一次函数图象的斜率与截距; 二次函数(图象最值顶点,斜率变化等);解析几何曲线斜率与变化率,极限与微分思想。 三、高中物理难学吗? 具体到抽象——概念重深入理解,“记”不管用;简单到复杂——规律应用分析难。一看就懂,一做就错,一点就穿,不点也穿;定性到定量,标量到矢量,公式加图象,数学不习惯,而且跟不上;课堂容量加大,进度较快,需要自律自省自学。 四、高中物理怎么学? (一)良好的学习习惯(态度): 1.持之以恒的课前预习习惯; 2.咬文嚼字,注重理解的阅读习惯; 3.认真听讲,做笔记的习惯; 4. 独立作业,做题“三多”的习惯; 5.积极参与讨论的习惯; 6.勤观察,联系实际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优化学习方法 1.着力“三基”,弄清概念规律方法 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方法;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 概念——为何引入,如何定义,物理意义,本质内涵,适用外延,相关相近概念的联系和区别,物理量遵循的运算规则等;规律——适用条件和范围,解决什么问题,使用注意事项等。 2.强化训练,把课本渗透的科学思想方法转化为解题的技能技巧 整体法与隔离法,假设法与类比法,等效法与对称法,极限法与特值法,极值法与临界法,图解法与图像法,微元法与求积法等思维技巧。 小题大做,大题选做,真题多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错题重做,多题一做;每天多做一道题,三年累积见功底 3.提前补习数学,为跨越障碍提供支持 矢量与标量,误差与有效数字,三角函数,函数及其图象,截距和斜率,极限思想。 4.质疑意识,批判精神,探究学习,实践至上;科学精神的核心在创新

初一升初二必看——如何迎接新学科——物理

初一升初二必看——如何迎接新学科——物理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渐渐地,我们也将告别初一升到初二,面对初二的新朋友——物理,你肯定想问: 一.物理是什么呢? 物理是阿基米德洗澡时的灵感乍现;物理是苹果砸在牛顿头上的灵机一动;物理是爱因斯坦坐火车时的大胆设想…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在你正式接触物理之前,物理在你脑海里的形象可能千奇百怪。 不过同学们现在终于有机会走近物理,亲身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并且解答你对这个世界的种种疑问。 因为学而思的物理兴趣实验课马上就要开课啦! 在上课之前,你一定想问: 二、为什么要学物理呢? 常言道:“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级分化,初三天上地下”。这是对初中三年学习非常贴切而准确的描述。仔细分析造成同学们初中学习成绩两级分化的原因除了没有及时地转变思路,转换学习方法之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初中面临更多的学科去学习。而不同的学科,一方面它能开发同学们的思维,扩展思路,同时也要求同学们针对每一科不同的学习特点和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总结。而到了初二,物理这门新学科的加入无疑又给同学们的初中学习增加了新的挑战。如果你的目标是三甲高中,那么中考物理的70分,你不得有失。

另外,学习物理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过程,是一个培养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理性思维的过程,学好物理之后同学们就会发现,你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认识世界,并且会更加科学理性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之,学习物理的过程一定会让你收获许多,成长许多! 三、那怎么样才能学好物理呢? 爱因斯坦曾将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一门新学科都要从兴趣培养开始。浓厚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热情,热情的投入和付出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为此,学而思特地推出此次精心设计、趣味横生的物理兴趣实验课。在课堂上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走入五光十色、绚丽多姿的物理世界,了解到有关光的各种现象、认识电的本质、解释各种力学现象… 其次,要想学好物理,初二上学期的准备铺垫工作是一定要做好的。初中物理一共分为五大模块,它们是初二上学期的声学、光学、热学;初二下学期的力学;初三的电学。这五个模块里面声光热的知识相对容易理解和学习,所以放在了初二上学期。可以说初二上学期的物理就是入门阶段,这一阶段是开启同学们物理思维,培养物理学习习惯和解题习惯的铺垫时期。所以初二上学期对每一个学习物理的同学都很重要,而同学们在初二上学期学习物理的时候也会感觉相对轻松,甚至一些同学会产生物理很简单的错觉。这是很多同学在学习时容易进入的误区,一开始学习时一听就会,所以也懒得记概念、背公式,但物理的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越往后学难度越大,一开始的松懈怠慢很可能造成学着学着就进入“雾里”的状态。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初二上学期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对待物理,不要被它貌似简单的外表所蒙蔽而没打好基础,如果那样的话,到了初二下学期

初二升初三化学衔接班试题完整版

初二升初三化学衔接班 试题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初二升初三化学衔接班测试试卷 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50分,2分一道) 1,提出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理论的是() A 门捷列夫 B 道尔顿 C拉瓦锡 D阿伏伽德罗和道尔顿 2,化学的研究成果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的发明或发现不能归为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A 人类征服了火 B 中国发明了火药 C张衡发明了地动仪 D 远东制瓷技术 3,我们学化学、用化学、爱化学。下列有关化学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①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与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②绿色化学使更多的化学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③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之后,化学学习与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④化学不但研究原子、分子的性质,而且要深入研究电子、质子、中子的性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关于化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 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 5,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磨豆成浆 B剪纸成花 C 酿谷成酒 D雕石成像 6,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 B西瓜榨汁 C木炭燃烧 D糯米磨粉 7,观察酒精灯燃烧时,小明描述的下列实验现象中错误的是() A,火焰分三层,外层最亮 B 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出现水珠 C 将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用澄清石灰水润湿,石灰水变浑浊 D 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8进行科学探究,不能体现化学学科特点的是() A 关注物质的生成 B关注物质的用途 C关注物质的变化 D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现象 9,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 10.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 氢氧化钠稀盐酸 B碘酒红磷 C空气氧气 D海水石灰水 11,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食品防腐 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 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12,生产和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 A 氢气,氮气 B氮气,氧气 C二氧化碳,氧气 D氮气,氩气 13,汽车安全气囊内的物质瞬间分解,产生大量的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该气体是()A 氮气 B氧气 C氦气 D水蒸气 14,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氧气易溶于水 B氧气有可燃性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D空气中氧气含量最大

初二升初三物理试题A卷(人教版) 2

鼎通教育2013年暑期九年级入学考试 物理试卷(人教版A卷) (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命题老师:审题老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现有一根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和一根跟这根橡胶棒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绝缘金属棒,如果使两棒仅在某一带电部位相互接触,则()A.两棒所带电荷全部中和,它们都恢复不带电的状态 B.两棒所带电荷不发生中和现象,它们各自所带的电量保持不变 C.两棒所带的电荷部分中和,它们仍带等量异种电荷,但每棒电量减小D.金属棒恢复不带电的状态,而橡胶棒仍带少量的电荷 2. 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能有电阻 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3. 如图1所示电路中,当开关闭合时,发现小灯泡不亮, 电流表没有示数,用电压表测量,发现Uab=0,Ubc=0, Uad=6V,Udc=6V,其故障可能是() A.小灯泡灯丝断了 B.小灯泡没拧紧 C. 电流表有断路 D.开关处有断路 4. 空气开关跳闸后再复位,又立刻跳起,这不可能是() A.电路中出现了断路现象 B.电路中出现了短路现象 C.电路中总功率过大 D.空气开关的额定电流太小 5.对于图2中的各种数据,说法不正确的是() A.每消耗1kW·h的电能,电能表的转盘转3000转 B.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电流为10A C.长时间同时使用的用电器总功率不能超过2200W D.电能表读数的单位是kW·h 6. 关于电热的利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图2 A.电热对我们来说总是有利的 B.电视机、收音机上开小孔是为了散热 C.电饭锅是利用电流热效应来工作的 D.梅雨季节可用电热给电视机驱潮 7. 下列研究物理问题所用的方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A.电流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电灯发光来研究 B.无线电波、摸不着,可以通过水波来研究 C.空气、摸不着,可以风吹草动来研究 D.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用它对小磁针的作用来研究 8. 下列关于电磁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光波不是电磁波 B.医学检查的B超是电磁波 C.电视遥控器发出的红外光是电磁波 D.频率不同的电磁波波速不一样 9. 注意观察,善于发现。正是由于具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 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 A.电流具有热效应 B.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C.电磁感应现象 D.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10. 如图3所示,图中箭头表示接好电路时的 电流方向,A、B、C三处分别接有电源、电铃、 电灯,则根据电流方向可知() A.A处接电源 B.B处接电源 C.C处接电源 D.A、B、C三处都可以接电源 图1

初二升初三物理试卷及答案

物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选项的标号填入题首的括号中。( 12 × 2 分 =24 分 ) 1.()下列所给的物理量单位中,电功率的单位是 A . J ( 焦) B . W (瓦) C . A ( 安) D . V (伏) 2.()辨别零线和火线的工具是 A .电流表 B .电压表 C .电能表 D . 试 电 笔 3.()小明去商场购物,自动扶梯把他从一楼匀速送到二楼的过程中,他的A .动能减小 B .势能不变 C .机械能增大 D .机械能不变 .. 4.()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A .电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B .电熨斗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C .奥斯特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有磁场D .发电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5.()在图 1 中,涂有深颜色的一端表示小磁针的 N 极,将它们放在磁体周围,小磁针静止不动时, 小磁针 N 极指向正确的是 N 6.(N )如图 2S 所示的四个电路都接在相同的电源两端, R 1、R 2 为两个定值电阻,电路消耗总功率最大 的是 S N S N S A R 1 R 2 B R 1 R 2 C D 图 1 R 1 7.()电阻 R 1、R 2 串联,已知 R 1∶ R 2=3∶ 2,则电阻 R 1、R 2 的电功率之比为 A . 3∶ 2B .A 2∶ 3 C . 9∶ 4D . 4∶ 9 B 图 2 C D 8.()在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镍铬合金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长导线的电阻大 B .横截面积大的导线电阻大 C .长度相等时,粗导线的电阻大 D .横截面积相等时,长导线的电阻大 9.()在一次体育课上甲、乙两位同学进行抓杆比赛.甲同学从某一位置匀速抓到杆顶用时 9s ,乙同 学从同一位置匀速抓到杆顶用时 10s ,若甲、乙两同学的体重之比 5:6,则他们的功率之比是 A .4: 3B . 3: 4C . 27: 25D . 25: 27 10.()如图 3 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不变,闭合开关 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向右滑动时,关于安 培表的示数,伏特表的示数,小灯泡的亮度(设灯泡电阻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安培表的示数变大,伏特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B .安培表的示数变小,伏特表的示数变小,小灯泡的亮度变暗 C .安培表的示数变小,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的亮度变亮 D .安培表的示数变大,伏特表的示数变大,小灯泡的亮度变亮 11.()如图 4S 所示电路,闭合开关,两只灯泡都不亮,且电 S 流表和电压表指针都不动。现将两灯泡 L 1 和 L A 2 L 2 2 的位A 置对调,再次闭合开关时,发现两只灯泡仍不亮,电流表指针仍不动,但电压表的指针却 V a V 2 b L 1 图 3 图 4 R 2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的学习方法

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的学习方法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高中物理衔接的学习方法》的内容,具体内容:新课程的初中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而现行的高中教学难于适应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学生的教学,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学生们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 新课程的初中教学改革已开展多年,而现行的高中教学难于适应在新课程影响下的学生的教学,初中生升入高中以后,"物理难学"似乎成了学生们的普遍呼声,高中物理较之初中物理,在学习内容、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跨度",甚至出现"断层"。如何消除学生在初高中物理学习中的"跨度感",顺利完成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针对这个问题,我为大家准备了。仅供大家参考学习! 1. 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愿意学习。愿意学习,才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有了乐趣,长期坚持,就产生了较稳定的学习兴趣—志趣。把学习变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是成长生涯中必不可缺少的一件事。经日积月累,终会有所成效。 2. 掌握学习策略,善于整体把握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任何一段材料学习支前,先从整体、宏观去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方法、结构和思路、内在的逻辑关系等,再从局部、细节入手,掌握各自知识点,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强

调应用,在应用中内化、感悟,通过同化和顺应两种方式,丰富学生们的知识结构,建立多节点相连的知识网络。最后在从整体的角度审视学习过程,对陈述性、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能充分的理解和应用。如"绪言"教学设计中我们是先粗读课本,从封面、插图、目录到各章内容、安排题例等,整体上了解高一物理是干什么的,有哪些内容,是如何安排的。然后再说"绪言"的内容,我们仍然是先找出"绪言" 分几部分,每部分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该核心问题举了哪些例子等,最后希望同学们通过绪言的学习达到如下公识:高中物理的有用性、有趣性;有信心学好高中物理;学好物理有法可依。 3. 掌握学习方法,用功到具体方可见成效 物理学习同其他知识学习一样,大的方面,应把握好预习、听课、复习、作业、反馈、再复习巩固、再练习深化提高等环节。小的方面,要重视听好每一节课和做好每一道题。对教材内容,第一遍读时要细、慢、思、记。认真研读,明确思路,积极思考、辩析概念,掌握规律,学会应用。做练习,要遵循"读、审、建、构、解、思"六步骤。即拿到一道题后,要读明题意,审清条件,建立联系,构造模型,正确解答,分类反思。对待复习,要做到及时复习,抢在遗忘之前进行。要有效复习,左钩右连、纵横联系,注意知识结构的充实,注意技能技术巧的掌握。在学习过程,注意合作学习,强调与教师、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不怕出丑,敢于发表自己见解,勇于质疑,和教师、同学分郭理解、共同进步。对待现实事物和现象,要有问题意识,有意识地从物理学的眼光去审视,在情景之中培养探究精神。重视过程

初二升初三化学衔接

第一章如何学习化学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只要做好以下几点,那么初中化学的学习大家就能够游刃有余。 一、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今中外无数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有丰富的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以及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人们的衣、食、注行都离不开化学。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自学能力会得到提高。 预习的方法是: (1)通读课文。通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以提醒自己,上课就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这样就容易弄懂不懂的地方,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

初二升初三物理预习教案--第9讲光的折射规律

全方位教学辅导教案 学科:物理任课教师:授课时间:2020年月日(星期) 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图3-4-1 一光的折射 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____________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二光的折射规律 1.如图3-4-2所示,用PQ表示空气和水的分界面,O点是光线的入射点,AO是入射光线,NN′是过O点的法线,∠AON是入射角,OB是进入水中的________光线,∠BON′是________角。 图3-4-2 姓名性别年级第次课 课题光的折射规律课程性质预习复习冲刺同步其他学生 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签字教研组长:家长:

2.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实验器材:玻璃水槽、激光笔、硬纸板、量角器和一块玻璃砖。 实验步骤: (1)让光线斜射入空气和水的分界面,比较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 (2)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将________;当入射角减小时,折射角将________;若让光垂直射向水面,则进入水中的光线方向________; (3)把水槽换成玻璃砖,重复上述实验。 实验结论: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________两侧。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________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________;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________。 实验评估:(1)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可显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如果硬纸板可转折,同样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实验用水和玻璃砖进行多次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三 生活中和自然中的折射现象 1.从空气中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其实都不是物体本身,而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比实际位置都________的虚像。 2.光在同一种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方向不断改变,也是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星星眨眼等现象都是由于折射使光的传播路径发生弯曲形成的。 类型一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例1 2017·苏州如图3-4-3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图3-4-3

初二升初三物理暑假衔接名补教案——焦耳定律(学生版)

初三上册物理名补教案 目标提高班名师培优精讲 【教学标题】焦耳定律 【教学目标】 1、知道电流的热效应; 2、理解焦耳定律,知道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点】 1、纯电阻与非纯电阻的区分; 2、电热与电功的区别。 【教学难点】 1、非纯电阻的能量转化过程掌握。 【进门得分】 1. 接在电路中的两个用电器,电功率大的() A.消耗的电能一定多B.通过的电流一定大 C.电流做功一定快D.两端的电压一定大 2.(多选)小华等几个同学在实验室中看到有两只外形相同的灯泡,铭牌标注如图所示。下面列出了他们在讨论中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两灯都正常发光时,通过它们的电流相等 B.两灯串联在电压合适的电源上时,只有一盏灯能正常发光 C.两灯并联在6V的电源上时,“6V6W”灯消耗的功率比较大 D.两灯串联在9V的电源上时,“12V12W”灯消耗的功率比较大 3.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R为定值电阻,当开关闭合时,标有“8V8W”的

小灯泡L恰好正常发光;若保持定值电阻R不变,将L换成另一只标有“8V4W”的小灯泡,闭合开关后,小灯泡工作时消耗的实际功率() A.大于4W B.等于4W C.小于4W D.无法确定 4. 额定电压相同的甲、乙两只白炽灯,串联后接入某电路,甲灯比乙灯亮。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都比乙灯大B.甲灯的额定功率大,实际功率小 C.甲灯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都比乙灯小D.甲灯的额定功率小,实际功率大 【教学内容】 要点一、电流的热效应 1.定义: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内能,这个现象叫做电流的热效应。 2.影响电流的热效应大小的因素:导体通电时,产生热的多少与电流的大小、导体电阻的大小和通电时间有关。通电时间越长,电流越大,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要点诠释:电流通过导体时,电流的热效应总是存在的。这是因为导体都有电阻。导体通电时,由于要克服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要消耗电能,这时电能转化成内能。如果导体的电阻为零,电流通过导体时,不需要把电能转化成内能,这时电能在导体中传输时也不会因发热而损失。 3. 探究影响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的因素 (1)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如图18.4-2所示,两个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量的空气,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反映密闭空气温度的变化。两个密闭容器中都有一段电阻丝,右边容器中的电阻比较大。 两容器中的电阻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通过两段电阻丝的电流相同。通电一定时间后,比较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表明:在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电阻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2)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如图18.4-3所示,两个密闭容器中的电阻一样大,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内的电阻并联,因此通过两容器中电阻的电流不同。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表明:在电阻相同、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越大,这个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

初二升初三学生化学学案 衔接练习

初二升初三衔接班化学教学安排 同学们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九年级化学是初中阶段的关键时刻,九年级化学同时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九年级化学也由原来的一本书增加为两本书,内容多,时间紧。由于教学时间紧,任务重,中考压力大,还得留几个月时间复习。为了使同学们在明年考上理想的学校,就非常有必要进行衔接班的学习。 具体安排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

第1讲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以及其的科学。 2.道尔顿创立了,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3.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元素。门捷列夫发现了和,使化学学 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它研究物质的( ) ①组成②结构③性质④变化规律 A.①③B.①②C.①②③④D.③④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化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人类不断探索自然界的结果 B.造纸、纺织、印染等工业是轻纺工业,与化学没有密切关系 C.自然资源的综合应用和环境保护与化学有密切关系 D.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C.人类生产、生活中所用物质都来自于自然 D.利用化学可以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 7.填写下表:(教师指导学生写、记、1—20号元素) 8.化学的作用: . 第2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2. 叫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基本特征是有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等,这些现象(能、不能)作为判断一个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 4.物质的性质包括性质与性质两方面,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

初二升初三 物理衔接课 4

第4次课第二章摩擦起电 第一节电荷摩擦起电 1、电荷: 带电体: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是物体带了电(荷)。这样的物体叫做带电体。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是正电荷(+);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上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既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又能吸引带异种电荷的带电体。 电荷: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简称电荷,符号是Q。电荷的单位是库仑(C)。 例题1-1:在干燥的冬季,物理教师“老毕”上完课后,身上深蓝色毛料西装上沾了不少粉笔灰,象面人似的,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请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释毛料衣物易沾灰的原因. 解答:答:干燥的冬季,深蓝色毛料西装与空气、人体等摩擦,带上电荷,粉笔灰在西装电荷的静电引力作用下被吸在西服上. 例题:(2014?孟津县二模)如图所示,将一根针插在绝缘底座上,把一铝箔条水平架 在针的顶端.当带电的塑料棒靠近静止的铝箔条一端时,铝箔条会旋转起来,这表明: 带电物体能轻小物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2、检验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使用验电器。 验电器的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从验电器张角的大小,可以判断所带电荷的多少。但验电器不能检验带电体 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②利用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③利用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例题:(2014?岳阳)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选填“正”或“负”)电,如图将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是因为(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练习:(2012?赤峰)(1)如图1所示是天平平衡时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则游码的示数为g. (2)如图2所示,A是检验物体是否的仪器叫验电器,他的工作原理是,验电器此状态表明B物体(选填“带电”或“不带电”). 3、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1)摩擦起电: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结果,使两个物体带上了等量的电荷。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初二升初三物理衔接课

第2次课第一章比热容和内能 知识点: 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扩散) 分子的热运动(热运动) 内能的概念(内能)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 热量的概念(热量) 燃料的热值(热值) 比热容的概念(比热容) 第三节比热容 1、比热容: 定义: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比热容用符号c表示,它的单位是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是J/(kg·℃) 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 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103J/(kg·℃),物理意义为:1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103J。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比热容的大小与物体的种类、状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无关。 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比较比热容的方法: 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大。 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慢,比热容大。 例题1: (2013?武汉)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的比热容越大 D.物体的比热容与温度、质量都没有关系 分析: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反映了物体的吸热或放热能力,大小只与物质有关,与其它因素没有关系. 解答:解:比热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其大小是由物质决定的,与是否吸热、放热、温度、质量等因素无关.故选D. 例题2. (2013?永州)汽车里面包含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汽油机做功冲程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B.正确使用安全带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剂,其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水的比热容较小 D.零陵大道限制最高车速80km/h,合8m/s 分析:(1)内燃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其中压缩冲程机械能转化成内能,做功冲程内能转化成机械能;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司机和乘客与汽车一起运动,当汽车突然停止,司机和乘客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容易冲出车外发生事故; (3)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或降低的少,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

初二到初三物理公式

物理量计算公式备注 速度υ= S / t 1m / s = 3.6 Km / h 声速υ= 340m / s 光速C = 3×108 m /s 密度ρ= m / V 1 g / c m3 = 103 Kg / m3 合力 F = F1 - F2 F = F1 + F2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反 F1、F2在同一直线线上且方向相同 压强p = F / S p =ρg h p = F / S适用于固、液、气 p =ρg h适用于竖直固体柱 p =ρg h可直接计算液体压强 1标准大气压= 76 cmHg柱= 1.01×105 Pa = 10.3 m水柱 浮力①F浮= G – F ②漂浮、悬浮:F浮= G ③F浮= G排=ρ液g V排 ④据浮沉条件判浮力大小(1)判断物体是否受浮力 (2)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判断物体处 于什么状态 (3)找出合适的公式计算浮力 物体浮沉条件(前提: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①F浮>G(ρ液>ρ物)上浮至漂浮②F浮=G(ρ液=ρ物)悬浮 ③F浮<G(ρ液<ρ物)下沉 杠杆平衡条件F1 L1 = F2 L 2 杠杆平衡条件也叫杠杆原理 滑轮组 F = G / n F =(G动+ G物)/ n SF = n SG 理想滑轮组 忽略轮轴间的摩擦 n:作用在动滑轮上绳子股数 功W = F S = P t 1J = 1N?m = 1W?s 功率P = W / t = Fυ 1KW = 103 W,1MW = 103KW 有用功W有用= G h(竖直提升)= F S(水平移动)= W总– W额=ηW 总 额外功W额= W总– W有= G动h(忽略轮轴间摩擦)= f L(斜面)总功W总= W有用+ W额= F S = W有用/ η 机械效率η= W有用/ W总 η=G /(n F) = G物/(G物+ G动)定义式 适用于动滑轮、滑轮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