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详解

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详解
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详解

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详解

平面镜成像

⑴成像特点:

①正立等大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概括:像与物关于平面镜成轴对称图形。

⑵成像原理:

光的反射定律。人眼根据光线直线传播经验判断物体位置,如图,人眼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看到发光点S在镜后的像点S′,而S′并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形成,而是由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相交而成,为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表现在光屏上。

⑶作用:成像,如梳妆镜、改变光路,如潜望镜。

⑷实像和虚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所成的像。

虚像: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所成的像。

1. 平面镜前钟面上时针、分针的位置如图所示,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钟面上时针、分针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虚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来作图.

【解析】

分别作出时针和分针的端点AOB在平面镜中的对称点A′O′、B′,

连接A′O′、O′B′点即为时针、分针经平面镜所成的像,注意辅助

线和像用虚线,如图所示:

2. 图1中确定平面镜的位置,图2中做出三角形ABC在平面镜中成

的像.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先作出

法线,再作出平面镜.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虚像、物像等大、物像等距、物像连线

与镜面垂直.

【解析】

(1)反射定律,法线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角平分线,作出法线,再通过反射点垂直法线作出平面镜,如图所示: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A、B、C三点的对称点,然后

用虚线连接三个点就得到物体的像,如下图所示:

3.如图所示,作出平面镜前物体AB在镜中所成的像A′B′.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

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个对称性作出

AB的像.

【解析】

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4. 如图所示,很多建筑采用玻璃实行外墙装璜,这在美化城市的同

时却造成了光污染,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光的()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折射

D.直线传播

【解析】

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表面光滑,这些作为反射面的时候,都属于镜面反射,太阳光射到上面,入射光线被反射,从同一方向射出,光线很强,照到物体上会给人们的生活工作等造成很大的不便,称为白亮污染.

故选A.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初二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1、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 光路可逆 2、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就是平时我们 用的镜子。 (2)、观察下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大小相同)、等距(离平面镜距离相等)、垂直(垂直于平面镜的底边)、正立(原来的样子)、虚像(不存在的像)。 注: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 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 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 虚像。观察右图: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3)、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 (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 (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 (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 (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4、球面镜 凹面镜:(1)作用:会聚光线(2)应用:太阳灶、汽车头灯 凸面镜:(1)作用:发散光线(2)应用:汽车后视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 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 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 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6、凸面镜和凹面镜 (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 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 (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凸面镜和凹面镜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凸面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范围。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平面镜成像(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平面镜成像(含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平面镜成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平面镜成的都是虚 像 B.有的像是正立的,有的像是倒立的 C.物体靠近平面镜,像变 大 D.岸边树木在河水中的〝倒影〞,不属于平面镜成像 2.关于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光年是一种时间单位 B.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 C.人离平面镜越远,所成的像就越小 D.可见光和紫外线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当人向平面镜走进时,人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 B.鸡蛋碰石头,鸡蛋很容易破,因为石头给鸡蛋的力大于鸡蛋给石头的力 C.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在空中静止时,运动员对杠铃做了功 D.用橡皮泥可以捏出漂亮的小动物,是力改变物体的形状 4.小王站在竖直放置的镜子前2m处,然后走近镜子1m,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B.像到镜面的距离变 小 C.他在镜中的像变大 D.他在镜中的像变小 5.以下现象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A.路灯下行走的人,出现人影相随 B.清澈的游泳池底,看起来变浅了

C.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可以看到湖上游船的〝倒影〞 D.饭店墙壁上装一面大镜子,使人有增大空间的感觉 6.照镜子时,总是要走进平面镜去看像,当人走近平面镜时〔〕 A.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人看到像也会变大 B.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也不变 C.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大小不变,人看到的像大小变大 D.人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大,人看到的像大小不变 7.小玗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里的像完全重合。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平面镜成像过程中,遵循光的反射定 律 B.为了使像更清晰,应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在B处换一光屏,能承接到蜡烛A的 像 D.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所成的像大小不变 8.以下各种光现象中,解释错误的选项是〔〕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B.我们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人眼 C.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的像会越来越小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 9.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 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幻灯机成倒立、放大的实

人教版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平面镜成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2)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2)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过程 难点:平面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实验 三、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练习法、演示实验法等。 四、教学用具: 玻璃板、两个等大的物体、两根等大的蜡烛、直尺,白纸、笔、支架两个、镜子等。 五、课时安排:1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欣赏水中倒影的图片,以及列举日常生活中我们照镜子打扮自己和猴子捞月亮的故事引入课题——平面镜成像。 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学习目标展示。

进行新课: (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学生活动:学生照镜子,观察平面镜里的像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并回答下列问题: (1)、平面镜里成的像跟你的脸一样大吗? (2)、当你的脸远离平面镜时,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否变化?是远离还是靠近? (3)、眨一眨你的左眼睛,观察你的像眨的是哪只眼睛? (为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提供形象、直观的感性认识。)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 我们主要考虑像与物之间的关系。 2、猜想与假设: 教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试着猜想一下平面镜成像可能有什么特 点?(不做任何暗示,让学生充分想象)本环节学生可能提出很多猜想(允 许有不正确猜想),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本节重点用实验验证学生提出的 以下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2、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3、你认为平面镜后面真有物体的像吗? 4、你发现平面镜成像还有什么规律? 自学指导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让学生阅读教材内容,说说应该选用什么实验器材?怎样确定像的位 置?

初二物理光学知识点梳理

初中光学 1.通过对学生观察\注意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2.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 3.通过动力观察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光学的方法及技巧

iii.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三线共面); iv.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两线分居); v.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3)光路可逆 i.当光线的传播方向反向时,它的传播路径不变,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ii.入射角增大,反射角随之增大;入射角减小,反射角随之减小 (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i.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ii.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平面上,反射光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叫漫反射 iii.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 i.室内采光:假如在一个很大的大厅内,不想采用人工光源,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让大厅内获得 明亮而柔和的自然光。 ii.光导纤维:1870年,英国物理学奖丁达尔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光线能沿着弯曲的水流传播。 iii.角反射器:自行车尾部的黄色会反光的塑料灯,本身不能发光,但当晚上有灯照到上面的时候,它就能发出光,原因是那个塑料灯就是角反射器,将光沿原方向反射回去了,从而保证夜晚不 会被后面的车因看不到而撞到。 3. 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i.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ii.像与物体的大小关系?像与物体的连线与平面镜是否垂直? iii.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还是实像? (2)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i.平面镜能够成像; ii.平面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iii.利用平面镜成像增大空间 (3)凸面镜与凹面镜 i.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弯道观察镜;汽车观后镜 ii.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手电筒,汽车灯,探照灯的反光装置 4.光的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 (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入射到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 ;(三线共面)规律;(两线分居)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它介质中时,折射角入射角。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的。 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池水变浅、钢笔错位、海市蜃楼等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平面镜成像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学员编号:Jxt001 年级:初二课时数:3课时学员姓名:辅导科目:物理学科教师: 授课主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的1、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熟练作图。 2、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将生活中的光现象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平面镜成像实验 教学难点:作图题 授课日期及时段2019年月日上课进度第次课 教学内容 一、入门测(包含作业处理) 1、在探究反射规律时,老师把一块平面镜CD竖立在讲台上,坐在B点的甲同学 通过平面镜看到了坐在A点的乙同学。在这一现象中,光线的反射角是() A.∠1 B.∠2 C.∠3 D.∠4 2、教室的墙壁对光产生的现象是() A.镜面反射 B.漫反射 C.不发生反射 D.两种反射同时产生 3、晚上,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小块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 如图所示,则从侧面看去()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4、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某同学将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纸板ENF放置在平面镜上,如图甲所示。 (1)使一束光贴着纸板EON沿某一角度入射到O点,纸板FON上没有观察到反射光,原因可能 是。 (2)正确操作实验,并在纸板上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如图乙所示。取下纸板,接下来进行的操作 是,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比较。 (3)纸板ENF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而成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二、新课讲解 (一)课程导入

1.为什么三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2.你为什么在有光时看到物体,没光时,就看不到。 (二)大数据分析( 14 - 18 年,共 5 年) (三)本节考点讲解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 一)例题解析 例1:(17,四中第二次月考,8分★★★★)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和B ,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 ,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小红应该选择厚度较薄的玻璃板,这是因为 。 (2)所有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3)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填“虚”或“实”),判断的依据是 。 (5)小红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观察像时,会发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这是 造成的。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 ,晓兰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 都无法与蜡烛A 的像完全重合,请你推断其原因是 。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和物的大小相同。 (3)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4)玻璃板的作用: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要求:足够薄 (5)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光沿直线 传播例子 红外线 光的反射 和漫反射 平面镜 成像 凸透镜成像 近视眼和远视眼的防治 光的折射 分值 2014 8 16 7 6 2015 6 18 6 2016 14 18 14 16 8 2017 8 3 14 8 7 2018 13 15 1 8 5 次数 3 1 4 1 4 2 2 32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word版包含答案)

2019年中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平面镜成像专题 1. (2019随州,5)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如图所示)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 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的头部通过左、右两面镜子()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2. (2019绍兴,7)科学研究中,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个因素,而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以下实验中没有用到此方法的是() 3. (2019 攀枝花,4)攀枝花市二滩水库是著名的风景区,湖光山色相映成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船在水面上的黑影是光的反射 B.青山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色散 C.水看起来比实际要浅是光的折射 D .小鸟掠过水面,它在水中的虚像越来越大 A. 甲:探究蒸发快慢的影响因 素 C. 丙: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B. 乙: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 素 D. 丁: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4. (2019山西,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成语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列成语所描述的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A.一叶障目B.立竿见影C.镜花水月 D .形影不离 5. (2019鸡西,20)小丽站在舞蹈室内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她在平面镜中的像距她m ,当她向平面镜靠近的过程中,她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填“变 大” 、 “变小”或“不变“)。 6. (2019扬州,18)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找来两枚完全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_________ 关系;为了确定像的位置,应该选择______ 来代替平面镜; 为了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还应准备的器材是__________ 。 (2019淮安,12)一些大厦的外部安装了平板玻璃幕墙,人们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清晰的(选填“虚” 或“实”)像。人靠近幕墙时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我国已经对玻璃幕墙的安装制定了限制性法规,因为玻璃幕墙会发生(选填“镜面”或“漫” )反射,造成光污染。 7. (2019年郴州,19)小明身高 1.65m,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 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m,镜中像的高度为m。 8. (2019襄阳,2)在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A. 阳光照射下高楼大厦产生影子 B. 襄阳护城河河面上倒映着古城墙的影像 C. 池里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202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4.3平面镜成像知识点与考点解析人教版.docx

4.3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 1. 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成像规律是:(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与物左右位置颠倒;(5)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虚像)。具体总结就是十个字:等大、等距、垂直、反向、虚像。如图所示。 2.虚像是指射入眼睛的光线,其反向延长线的集合点形成的像,如上图所示;虚像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但不能用光屏接收;实像既可以用光屏承接,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看。 二、球面镜 1.利用光的反射现象,反射面为平面的叫平面镜,反射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叫球面镜。 2.利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凸面镜;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常用作汽车观后镜来扩大视野。 3.利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做凹面镜;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常用作太阳灶、探照灯等。 1.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是光现象重要知识点,在光现象中占据重要位置。平面镜成像与光的反射密

不可分,两节内容在本章地位相同。本节主要知识点有:平面镜成像规律、面镜的应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很高,因为在考查此问题时,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成像知识和作图问题都会涉及到,具有代表性。故此类问题应作为重点加以重视。 中考中,有关本节知识点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平面镜成像规律和平面镜应用上,并经常看到平面镜成像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等问题。从常考题型方面来看,对平面镜成像考查的概率很高,并经常以填空题出现;对平面镜应用也属于常考内容,并以选择题出现较多。至于对面镜的考查虽然出现概率不高,但也曾出现过此类考题。纵观历年考试,本节考点出现的考题所占分值一般在1—3分之间。 2.中考题型分析 中考中,出现本节知识点考题的概率较高,大部分都是平面镜成像特点及其应用,并以选择题、填空题出现。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 ★考点一:平面镜成像特点 ◆典例一:(中考?广东)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多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B.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物体在平面镜中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D.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小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1、检查视力时人与视力表间的距离应为5米。由于屋子太小而使用平面镜来帮助测量,视力表到镜子的距离为3米(如图1),那么人到镜子的距离应为米。 2、王璐瑶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的示数的像如图所示,则此时的时刻是______;何洪宇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像如图3所示,这时的时间是_________。 3、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结构原理如下图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束细光;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光电转换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上的光点从S1点移向S 2点,则表明被监视的液面是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当液面升降高度一定时,接收平面上的光点S1和S 2之间的距离与接收平面到液面的距离有没 有关系?答____。(选填“有”或“没有”)。 4、平面镜前有4个发光点,如上图所示。则图中的眼睛不能看到其虚像的发光点是() A、a B、b C、c D、d 5、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与镜面的夹角是30°,那么反射角是,要想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成40°角,入射角应为,当光垂直镜面入射时,反射角是______. 6、晚上,在桌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 的光竖直向下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人从侧面看去() A.镜子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7、如图2所示,一只大熊猫正抱着一根竹子在镜前欣赏自己的像。此时,它从镜中看到的自身像应该是图3中的()图

最新八级上册物理《光现象》平面镜成像_知识点总结教学提纲

1、光的反射类型: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就是平时我们用的镜子。 (2)、观察下图,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等大(大小相同)、等距(离平面镜距离相等)、垂直(垂直于平面镜的底边)、正立(原来的样子)、虚像(不存在的像)。 注: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观察右图: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3)、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画图中的实线和虚线: (1)实际光线用实线画,加箭头表示光线的行进方向; (2)反向延长线不是实际光线,所以用虚线画,不加箭头; (3)实像用实线画,虚像用虚线画,都要加箭头表示像的正倒; (4)法线等辅助线要用虚线画。 4、球面镜 凹面镜:(1)作用:会聚光线(2)应用:太阳灶、汽车头灯 凸面镜:(1)作用:发散光线(2)应用:汽车后视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6、凸面镜和凹面镜 (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凸面镜,用球面的内表面作为反射面的叫做凹面镜。(2)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凹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 (3)凸面镜和凹面镜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凸面镜成缩小的像,能扩大视野范围。 汽车中的光学知识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平面镜成像专题训练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训练(1) 1.(2016?盘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照图那样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______.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瞧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______.由此可知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的______相等. (2)某同学共进行了三次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数据记录如下: 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cm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cm 1 10 10 2 15 15 3 20 20 分析上表数据可以得出:平面镜成像时______. (3)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连起来,发现像与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 (4)如果实验时将玻璃板竖直向上提起1cm,则蜡烛的像竖直向上移动______. A、2cm B、1cm C、0、5cm D、0cm. 2.(2016?呼与浩特)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使实验的效果更好,实验室内光线应______一些(选填“强”或“弱”);实验中某同学将玻璃板及点燃的蜡烛放置好后,在玻璃板另一侧移动未点燃的蜡烛,观察到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蜡烛的像重合时,记录下了物、像、镜的位置,接下来的操作应就是______(选填“整理实验器材”或“改变蜡烛位置多次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像与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______. 3.(2016?新疆)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 与B,点燃玻璃板前有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就是便于确定像的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就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关系. (2)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就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______就是否相等. (3)在寻找蜡烛A的像时,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者“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就是______像.(选填“实验”或“虚”) 4.(2016?益阳)如图所示,就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选择______(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或“薄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取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A、B,就是为了______;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就是______像;

平面镜成像___知识点、经典例题、习题

课题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了解并能描述平面镜成像特点;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点、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 教学内容 一、知识点梳理复习 1、光的反射类型: 镜面反射(光滑表面、反光、刺眼) 、漫反射(粗糙表面、各个方向) 注: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均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如下图。 2、平面镜成像特点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目的:探究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物、像的大小关系 实验器材:两支大小形状相同的的蜡烛、一块玻璃板、玻璃板支架、一个光屏、一把直尺、一张纸和火柴. 实验步骤:参照如图2-3-1所示的步骤完成实验: (1)将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前面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后面的蜡烛的像; (2)将另一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后,前后左右移动,直到看上去这支蜡烛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此时后面的蜡烛就代替等同于前面蜡烛的像,此时对比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3)用直尺量出此时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

(4)改变燃着的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连做两次,分别观察蜡烛与像的大小关系,量出蜡烛与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分别记录下来; (5)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6)将玻璃板稍微倾斜一下,不再与桌面垂直,看一看像的变化,还能重合吗? (7)整理实验器材,结束实验. 实验结果: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到平面镑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的是虚像,一句话概括: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距离相等、大小相等),成虚像. 实验存在的问题分析: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玻璃既能反光又能透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准确的找到像的位置,便于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及测定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 (2)实验时选用的玻璃板要薄些,如果用厚玻璃做这个实验,玻璃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反射,会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不利于实验. (3)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让没有点燃的蜡烛与像重合,这只蜡烛的位置也就是像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 (4)无论怎样移动物像都无法重合 实验中使玻璃板与白纸垂直,否则,会出现玻璃板后的蜡烛无论怎样移动.都不能与前面蜡烛的像重合的现象(玻璃板倾斜时,像成在玻璃板的斜上方). 平面镜成像特点: (1)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等大。 (2)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 (4)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虚像。 (5)、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潜望镜) 5、虚像和实像 虚像:非实际光线而是光线的反向沿长线会聚而成的像。 实像: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叫实像。 在光学中涉及到的像可分成实像和虚像。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能被人眼观察到,即都有光线射入人眼。它们的不同点是:实像可以成在光屏上,如小孔成像,照像机成像、幻灯机成像均是实像;而平面镜成像,放大镜成像均是虚像。实像是光线的实际会聚而成, 而虚像则是由发散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形成虚像。 3、用垂直等距和光路图找物体的像。光路图的画法。

中考物理(真题版)专题练习题:平面镜成像实验

平面镜成像实验 1.(2019重庆B卷,16)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______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A.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侧蜡烛A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B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 ;移去蜡烛B.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__(选填"虚“或“实”)像。 2.(2019 青岛,14)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如图所示,把一只点燃的蜡烛 a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 ,以确定像的位置。 ②将蜡烛向镜面靠近,所成像的大小。 3.(2019长春,20)如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2)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直至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记录蜡烛A、蜡烛B的位置.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上述实验,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蜡烛A位于2位置时的像在点;蜡烛A由2位置移到3位置,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人看到蜡烛像是由于反射光进入人眼,请在图丙中画出与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2019呼和浩特,11)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进一步实验与分断,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______;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1m处移动至3m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______________m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5.(2019江西,27)公共场所中经常看到有人饶有兴趣地低头玩手机游戏,殊不知手机中还有很多其它功能。爱好物理的“620“创新小组的同学们,发现手机有一种“镜子“功能。于是,激起了他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兴趣。【设计实验】 由于用手机中的“镜子”作平面镜进行实验,无法找到像的位置.于是他们选用了玻璃板、规格相同的两个棋子、白纸等,组装成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小华同学将棋子A移到玻璃板前某位置不动,小普同学在板一领帮忙移动棋子B,无能小普在水平桌面上怎样移动棋子B,小华都看不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重合。善于观察的小林同学发现这是因为玻璃板与桌面_________,调整后,小华便能看到棋子B与棋子A的像完全重合。 (2)把棋子A在玻璃板前移动多次,同时调整玻璃板后棋子B的位置,每次都使得棋子B与棋子A的像的位置重合,这不仅可以找到像的位置,还可以比较出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3)实验中还需要________,用来测量像与物到玻璃板的________。

2019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2019中考物理《平面镜成像》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2.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4 .像和物体对应点的连线被镜面垂直且平分 例1: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D.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选D. 【解答】 A、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准确. 例2:人站在竖直放置的穿衣镜前3m处,若人向镜移动1m,则此过程中像的大小变化及移动后人离像的距离为()

A.变大 4m B.变大 5m C.不变 4m D.变大 6m 答案:C 例3:画出AB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物大小相等、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利用这个对称 性作出AB的像. 【解答】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例4: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S在平面镜MN中的像,若S发出的一 条光线SO经平面镜反射后过P点,请在图中找出发光点S的位置,并 完成光路.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首先作 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射点,再画出入射光线SO. 【解答】解:作出像点S′的物点S,连接PS′,与镜面的交点为入 射点O,再连接SO,画上箭头,如下图所示: 例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较厚和较薄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的玻璃板做实验; (2)同时选用两支相同的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的关系. (3)如果将蜡烛靠近平板玻璃,像的大小将(变大/变小/不变)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专项练习

平面镜成像作图题 1.在图18中做出人看到球的光路图。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丙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3.(1)作出图(a)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 4.在图9中,A是平面镜,B是镜前人眼位置,C是人眼睛在平面镜前看到的烛焰像上的一点。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像点C对应的物点D。 (2)完成眼睛看到C的光路图(画一条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即可)。

5.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答案: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6.S为平面镜MN前的一个发光点,A为平面镜前某一点,请在图上画出所有通过A点的光线。 7.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9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8.请在图中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A′B′. 9.如图8所示,B为隧道中的一堵墙,墙的左侧有一激光器S,发出一束徽光经平面镜MN反射后恰好经过A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符合要求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10.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11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答案:对称1分;正立1分;虚像1分。 11.如图11所示,平面镜前一个发光点S和它的两条光线,请在图中作出S在平面镜中的像,并作出这两条光线的反射光线。 12. (1)如图甲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S'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 是S发出的一束光。请在图甲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初中物理】平面镜成像教案1 人教版

《平面镜成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教材特点 《平面镜成像》是人教版物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的教学内容。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的重要应用,是光现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在生活中经常见到,学生对此并不陌生,也很感兴趣,但对成像规律和特点往往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缺乏较理性的认识和科学的探究。教材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究。基于初二学生探究基础和知识储备实际情况,教材直接给出了定位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要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平面镜成像的位置和大小特点。 并且通过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了探究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特点的任务,把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注重联系实际,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教材从生活中常见的照镜子引入课题,以生活中常用的蜡烛、玻璃板等物体作为探究成像特点的器材,讨论平面镜在检查视力时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贴近生活。教材还专门设置一块“STS”(科学、技术、社会)的内容,通过观察汽车观后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手电筒反光装置、太阳灶等日常生活和社会中常见东西来认识凸面镜和凹面镜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3)适当关注了物理基础与现代化的联系。实际的教学过程表明,学生对教材结尾处的反射式天文镜的介绍非常感兴趣,渴望了解更多的与此相关的知识,也让他们感觉学好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消除对高科技的不必要的神秘感和遥远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且能根据成像特点作图。 ②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③初步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2)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 ②通过定位平面镜的虚象的方法,了解替代法的含义和应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中领略物理现象的美妙与和谐,获得“发现”成功的喜悦。 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③通过对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成像的应用的了解,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探究的方法和合作学习。 难点:平面镜成像原理、虚像怎样形成的。 教学准备: 分组:同样大的5号电池两节、金属块两个、或者蜡烛两根、白纸、刻度尺、笔、平面镜、玻璃板等。 演示:“魔箱”道具、笔记本电脑、实物投影仪、凸面镜、凹面镜、平面镜、玻璃板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肯定都观察或者留心过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有一定认识,但基本停留在学习的感知和表象阶段,还没有进行过科学的探究,尚缺乏理性的思考,他们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但怎么探究,探究哪些方面,还迫切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启发。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平面镜成像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例题1】请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作出AB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AB 的像,如图所示。 【例题2】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 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答案:C 解析: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实验中玻璃板如果不垂直于桌面,后面的蜡烛无法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②眼睛在A的一侧观察。 ③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④平面镜成像特点之一:物像等大。 A.实验时玻璃板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就无法验证像的位置和大小,所以玻璃板应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故A正确; B.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在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B正确; C.寻找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蜡烛A一侧观察,在蜡烛B的一侧不能看到蜡烛A 的像;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物像等大,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故D正确。 【例题3】小明身高1.6m,站在距平面镜3m处,能够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他的像高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为m。 答案:1.6;3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 ③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来解答此题。(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身高1.6m的小明同学她在镜中的像高仍然为1.6m; (2)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当人到镜面的距离3m时,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3m。 【例题4】如图,A、B两地相距4km,MN是与AB连线平行的一条小河的河岸,AB到河岸的垂直距离为3km,小军要从A处走到河岸取水然后送到B处,他先沿着垂直于河岸的方向到D点取水,再沿直线DB到B处。若小军的速度大小恒为5km/h,不考虑取水停留的时间。 (1)求小军完成这次取水和送水任务所需的时间。 (2)为了找到一条最短的路线(即从A到河岸和从河岸到B的总路程最短),可以将MN看成一个平面镜,从A点作出一条光线经MN反射后恰能通过B点,请你证明入射点O即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答案:(1)总路程 s=AD+DB=(3+5)km=8km 总时间 t=s/t=8/5h=1.6h (2)如图,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A点关于MN所成的虚像A′连接A′D和A′O,AO=A′O,且A′、O、B在一条直线上,故取水点为O时的路线长度s=AO+OB=A′O+OB= A′B,在O点以外的河岸上任取一点P,路线的长度s′=AP+PB= A′P+PB 由三角形知识得A′B<A′P+PB,即s<s′ 故入射点O为最短路线的取水点。

初二物理上册平面镜成像(基础)知识讲解

平面镜成像(基础) 【学习目标】 1.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理解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3.掌握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会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 4.理解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及平面镜成像的应用; 5.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要点梳理】 要点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哪些特点? 2、猜想或假设:像可能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关于镜面对称等。 3、实验器材:白纸、玻璃板、蜡烛、刻度尺 4、实验步骤: (1)将纸对折,在对折处画一条直线段,把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对折线上; (2)在白纸的一方任意位置放点燃的蜡烛,用笔记下蜡烛的位置,观察玻璃后面的像; (3)用手在玻璃后面摸一摸是否有蜡烛存在,再拿一张白纸在像的位置附近移动,观察白纸上是否有蜡烛的像; (4)拿另一支蜡烛(未点燃)放在玻璃后像的位置处,移动这支蜡烛,再左右移动头部,从不同位置看上去蜡烛和像完全重合; (5)改变蜡烛的位置,重复再做一遍。 5、结论: (1)像、物大小相等; (2)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3)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4)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要点诠释: 1、实验中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平面镜要和桌面垂直,否则怎么移动蜡烛都不能和像完全重合; 3、实验中如果用的玻璃板太厚就会看到两个像,这是由于玻璃板的两个面上都发生反射形成的; 4、实验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5、用一张白纸(光屏)放到玻璃板后面,白纸(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证明成的像是虚像。 要点二、平面镜 1、平面镜:反射面是光滑平面的镜子。如: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 2、平面镜的符号: 3、平面镜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