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FusionInsight 2.5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Insight 2.5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Insight 2.5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华为FusionInsight 2.5 可靠性技术白皮书

文档版本01

发布日期2015-06-30

版权所有?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15。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

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

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

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612643202.html,/

目录

1 简介 (1)

1.1 FusionInsight概述 (1)

1.2 FusionInsight可靠性设计原则 (1)

2 系统可靠性 (3)

2.1 管理节点支持双机配置 (3)

2.2 系统的掉电可靠性保障 (3)

2.3 备份和恢复 (4)

2.4 地理容灾 (4)

3 节点可靠性 (6)

3.1 硬件健康状态监控 (6)

3.2 操作系统健康状态监控 (6)

3.3 进程健康状态监控 (7)

3.4 硬盘故障的自动处理 (7)

3.5 节点RAID组的配置 (7)

4 网络可靠性 (9)

4.1 网络隔离 (9)

4.2 组网可靠性 (10)

5 数据可靠性 (12)

5.1 数据持久度 (12)

1 简介

1.1 FusionInsight概述

华为FusionInsight是一种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效性、高容错性、易运维的大数据管

理和分析平台。作为一种新的数据平台,大数据系统存储了海量的业务数据,承载着企

业的价值业务,数据的丢失、业务的中断,都会给企业带来有形、无形的损失,因此系

统必须充分考虑业务连续性的要求,实现高可靠性。

本文将对华为FusionInsight的可靠性技术和基本设计原则进行分析和介绍。

1.2 FusionInsight可靠性设计原则

华为FusionInsight在可靠性方面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所有对象的故障都有自动恢复措施,包括集群管理节点,计算节点,进程,服务容

器,服务实例等。

●通过监控业务成功率等手段,避免单个节点/进程的亚健康、僵死导致业务全中断。

●提供服务质量保障能力,实现租户资源隔离和任务优先级调度,避免不合规的用户

业务导致系统业务全阻塞。

按照上述原则,FusionInsight对社区版本进行了大量的可靠性增强。例如:

●华为FusionInsight产品的OMS Server、数据库、HDFS NameNode、HBase HMaster、

Hive Server等管理节点,全部采用主备或负荷分担配置,避免单点故障。

●针对系统掉电后可能发生文件损坏的问题,FusionInsight对数据写入的全路径进行

了优化,确保系统异常掉电后,业务仍能可靠地启动。

●FusionInsight支持对节点亚健康状态的侦测,在紧急状况下,自动重启节点以恢复

业务。

●针对Hadoop大集群系统中硬盘数量众多,更换不便的问题,FusionInsight支持对

硬盘进行实时监控,单块硬盘的故障不影响任何业务。硬件维护人员可随时更换故

障硬盘,无需在OM界面上进行手工干预。

●支持管理平面与业务平面的网络隔离,防止业务平面的高负载对集群管理通道造成

冲击。

通过这些措施,系统的数据持久度、业务可用性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2 系统可靠性

2.1 管理节点支持双机配置

Hadoop社区版本的数据/计算节点是按照分布式系统进行设计的,单节点故障不影响系

统整体运行;而以集中模式运作的管理节点却可能出现单点故障,这就成为全系统可靠

性的短板。

例如,HDFS NameNode掌管着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元数据(包括目录层次结构、文件所

有者和权限信息、文件的数据块索引信息等),如果NameNode宕机,HDFS就无法对

外提供服务;如果NameNode硬盘损坏,即使全部DataNode都是正常的,HDFS存储

的文件也会全部丢失,因为从DataNode的数据块中是无法重建元数据信息的。

在Hadoop 1.0版本中,NameNode是单实例部署的,因此存在单点故障问题,严重降低

了数据的持久度。Hadoop 2.0版本开始引入NameNode双机机制,但在全系统中,仍有

一些部件是不支持双机倒换的,或者支持得不完善。

华为FusionInsight产品对所有业务组件的管理节点,都实现了双机机制,这包括OMS

Server、数据库、HDFS NameNode、HBase HMaster、Hive Server、YARN ResourceManager、

Hue、Oozie Server、Kerberos Server、Ldap Server等,它们全部采用主备或负荷分担配

置,有效避免了单点故障场景对系统可靠性的影响。

2.2 系统的掉电可靠性保障

当应用程序对HDFS文件系统发起一次写操作时,为了提高吞吐量,数据可能缓存在应

用程序的HDFS客户端缓存中,或者HDFS服务端的操作系统文件缓存中,或者RAID

卡的缓存中,或者硬盘的缓存中。这些缓存,有少数是掉电安全的,例如,RAID卡通

常会有电池或者超级电容的支撑,在掉电之后不会损失数据;但更常见的场景,是掉电

就会导致缓存数据的丢失。

Hadoop系统运行过程中,如果发生突然掉电,受上述因素的影响,轻则导致部分业务

数据的丢失(例如某些HDFS文件的尾部数据不正确),重则导致某些业务组件/业务组

件实例无法启动(例如HBase的RegionServer检测到文件损坏后会拒绝启动)。

FusionInsight对数据写入的全路径进行了优化,确保系统异常掉电后,业务仍能可靠地

启动。不论是单节点意外掉电,还是整个集群意外断电,恢复供电后,系统都能正常恢

复业务,关键数据不会丢失。

这里的关键数据至少包括:(1)操作系统启动和正常运行所需的文件;(2)为业务组件

提供的基本运行环境(如JDK);(3)启动和运行业务组件所需的文件,包括程序文件、

配置文件等;(4)以即时提交方式运作的业务数据文件,如HBase的事务日志,以及特

别关键的元数据信息,如HDFS NameNode的FSImage文件;(5)由用户输入的、长期

生效的配置信息,如用户账户信息/权限信息,上级网管的SNMP对接地址等。

2.3 备份和恢复

FusionInsight产品支持对OMS Server、Hive/Oozie/Hue/Loader元数据、Ldap Server数据、

HDFS文件、HBase表进行备份。

2.4 地理容灾

FusionInsight提供了实时的HBase地理数据容灾功能以及基础的运维工具(包含灾备关

系维护,重建,数据校验,数据同步进展查看等),避免因火灾、地震等灾难带来的数

据丢失,为企业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HBase灾备方案基于HLog实现。HLog是HBase中的事务日志,即所有要写入HBase

表中的数据,都会被首先写入Hlog。

在激活容灾功能以后,HBase主集群实时读取HLog中的记录来解析变更的数据,然后

将该数据发送到容灾集群中。容灾集群在接收到HLog后对其进行解析,并调用HBase

客户端接口,写入到容灾集群中。这样,一旦主集群被破坏,容灾集群可以立即接管业

务。

HBase集群间所传输的数据均进行了压缩和加密,保证数据传输的安全和效率。

3 节点可靠性

3.1 硬件健康状态监控

FusionInsight运行在通用x86服务器上。商用x86服务器一般都会支持IPMI规范。IPMI

即智能平台管理接口(Intelligent Platform Management Interface),是管理基于Intel架构

的企业系统所采用的一种工业标准。

FusionInsight通过调用IPMI接口,监视服务器的物理健康特征,如温度、电压、风扇

工作状态、电源状态等。如果发现异常,FusionInsight会作为节点的亚健康状态上报,

维护人员可根据节点故障对系统的威胁程度和紧急程度,安排相关硬件的检修计划(例

如,在100个节点的集群中,损坏2个数据节点对业务是没有任何影响的,可以延迟修

理;但如果损坏了2个HDFS NameNode节点,系统就可能停止服务了,需要紧急处理)。

FusionInsight当前可监控的硬件状态包括:处理器状态、交流供电状态、直流电源模块

状态、内存状态、硬盘状态、电池状态等。但具体的支持项,还取决于x86服务器硬件

供应商。

3.2 操作系统健康状态监控

FusionInsight运行在Linux操作系统上(当前支持SUSE和Redhat的企业版Linux)。如

果操作系统不正常,可能导致该节点上的业务实例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集群的运

作。

FusionInsight对操作系统采取了多种监控措施:

1.支持对节点运行状态的监控。如果节点进入假死状态,严重影响业务的运作,就会

自动执行节点复位,迅速恢复业务。

2.支持对操作系统内核参数进行微调,在操作系统出现致命异常,如内存耗尽、非法

地址访问、内核死锁、调度器失效时,重启操作系统,恢复业务。

3.周期采集节点上各类硬件资源运行状况的数据,包括处理器状态、内存状态、硬盘

状态、网络状态等,如果发现异常,FusionInsight会作为节点的亚健康状态上报,

携带相关的异常指示信息,如“CPU过载”、“内存过载”、“发现慢盘”、“TCP

重传率越限”等,维护人员可据此对相关节点的操作系统状态进行检查,排除故障。

3.3 进程健康状态监控

FusionInsight在各节点上都部署了代理进程,负责监控业务实例的状态。如果业务实例

进程故障,代理进程会尝试自动重启对应的业务实例进程,如无法启动,会向OMS Server

发送告警。

代理进程会周期向OMS Server发送心跳。如果代理进程故障,OMS Server也会检测到

异常,发送节点故障告警,并尝试自动重启对应的代理进程。

代理进程还会周期收集业务实例进程的健康指标信息(如Hive Server主备服务状态、

Hive元数据库状态、Hive数据存储空间状态等),如果发现异常,会作为对应业务的亚

健康状态上报,维护人员可根据对应信息进行业务修复。

3.4 硬盘故障的自动处理

大型Hadoop集群中,硬盘数量可能高达成千上万。由于机械硬盘的故障率偏高,系统

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故障硬盘就会不断出现。例如,存储1PB数据,且保存三副本,大

约需要1200块硬盘。若硬盘年故障率3%,则每10天即可能有1块硬盘损坏。因此,

能否自动处理硬盘故障,是提升Hadoop系统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社区版本的HDFS能够应对DataNode的硬盘故障,当DataNode的单块硬盘故障(或者

DataNode节点整体故障)时,NameNode会迅速找到受影响的数据块,进行数据副本的

重建。

但是,社区版本也存在明显的不足,例如,当维护人员更换了故障硬盘之后,需要进行

大量的手工操作(如格式化文件系统、向操作系统挂载分区、重启DataNode等),才能

将新硬盘加入存储池中,单次操作需要20分钟以上的时间。对于NameNode这样的管

理节点,问题更严重,因为一个NameNode故障后,若不及时修复,另一个NameNode

就成了单点故障源。

FusionInsight对社区版本进行了增强,它会监控各节点上的硬盘状态,以及文件系统状

态,如果出现异常,立即将相关分区踢出存储池;如果硬盘恢复正常(通常是因为用户

更换了新硬盘),也会采取措施,将新硬盘重新加入业务运作。这样,极大简化了维护

人员的工作,更换故障硬盘可以在线完成;同时,用户可以设置热备盘,从而大大缩减

了故障硬盘的修复时间,有利于提高系统的可靠性。

当前,FusionInsight包含的所有业务组件,都已实现硬盘的热插拔支持。

3.5 节点RAID组的配置

FusionInsight建议按照实际业务需要,合理规划节点的硬盘资源,以提高系统对硬盘故

障的抵御能力。

(1)各节点的操作系统,建议安装在两块硬盘做成的RAID 1上,以保障系统盘的稳定,

避免一块盘损坏就导致操作系统崩溃,整个节点不可用。

(2)如果条件允许,管理节点关键进程使用的硬盘(如HDFS NameNode、数据库等)

尽量做成RAID 1,以保证元数据的可靠性。读写模式差异很大的业务组件,应当避免

共用同一块硬盘。

(3)数据盘(HDFS DataNode)可以做成单盘RAID 0(即每个RAID 0组内只有1块硬盘),或者做成NonRaid。单盘RAID 0模式的优势是可以使用RAID卡上的写缓存,因此写操作的相对性能较高;NonRaid的优势是硬盘可以直接被OS识别和管理,有利于提升硬件兼容性。

无论是做RAID 0还是RAID 1,都可能用到RAID卡缓存。对于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为了避免掉电丢失数据,需要正确配置RAID卡的写缓存策略。

4 网络可靠性

4.1 网络隔离

Hadoop是全分布式计算系统,要求业务节点之间全互联。为应对由此带来的可靠性、

安全性风险,FusionInsight支持将网络划分为三级:集群业务平面、集群管理平面和集

群外维护网络,彼此之间实施物理隔离,保证业务网络、管理网络的独立运作。

实施网络隔离,可以防止业务平面的高负载对集群管理通道造成冲击,也可以阻止外部

攻击者通过管理通道入侵实际业务数据。

4.2 组网可靠性

在典型配置下,FusionInsight集群采用三层双平面组网。各服务器节点采用双网口

Bonding方式(每节点一个业务IP地址),分别接入到两个接入层交换机,提供可靠性

和负载均衡。业务平面的接入层和汇聚层分别用两套交换机通过堆叠线互联提供可靠性

保障。这样,无论是节点的单个网口故障,还是网口与交换机之间单条连线故障,或者

单个交换机故障,都不影响业务的运行。

进一步的细节,可以参见《硬件部署和组网方案指南》的说明。

5 数据可靠性

5.1 数据持久度

FusionInsight通过对节点硬件(特别是硬盘)、操作系统、进程的监控,及时发现相关部

件的异常状况,缩短了对应部件的故障检测时间和修复时间,从而提高了系统整体的数

据持久度。

假设集群中包含100个HDFS DataNode,每个节点使用12块4TB硬盘,其中写入了2.4TB

的数据,相当于60%的硬盘空间被占用(HDFS节点上一般会运行MapReduce任务,因

此还需要预留部分硬盘空间给MapReduce)。

此时集群中约有1PB的有效数据(HDFS缺省保存三副本,系统存储的实际数据是3PB)。

若硬盘年故障率3%,经计算,全系统数据持久度可达99.999%。双容灾集群的数据持

久度更高(>7个9)。

华为 S9712 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报告

S9712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报告(V1.0)

目录 1可靠性预计方法论 (4) 1.1单元可靠性预计方法 (4) 1.2器件级失效率预计 (4) 1.3单板级失效率预计 (4) 1.4系统级可靠性指标预计 (4) 1.5其他相关参数选取 (5) 2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及其可靠性模型 (6) 2.1S9712产品典型配置 (6) 2.2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可靠性模型 (6) 3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 (6) 3.1单元可靠性指标预计 (6) 3.2S9712产品系统可靠性指标 (8)

S9712产品可靠性指标预计报告 关键词:S9712产品,典型配置、可靠性预计 摘要:本报告建立了S9712产品典型配置的任务可靠性模型,主要使用商业产品通用的国际标准TELCORDIA SR-332《Reliability Prediction Proced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和公司企业标准《可靠性指标预计分配规范》,对系统任务可靠性指标进行计算。 缩略语: MTBF : 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s,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一般适用于可修系统; FITs : Failure in Time,失效率单位,1FITs=10-9/hr; MTTR : Mean Time To Repair,平均修复时间; Reference:

1 可靠性预计方法论 1.1 单元可靠性预计方法 本报告中单元可靠性采用“TELCORDIA SR-332, Reliability Prediction Procedure for Electronic Equipment ”中的Method I,计数法进行可靠性预计,该方法计算得到的是在工作温度40℃,50%的电应力下的失效率。 1.2 器件级失效率预计 元器件失效率计算公式为: Ti Si Qi Gi SSi πππλλ???= 其中: λGi ——第i 个器件的基本失效率; πQi ——第i 个器件的质量等级因子; πSi ——第i 个器件的电应力因子; πTi ——第i 个器件的温度应力因子; 对于情况1和情况2,由于在在40℃温度,50%的电应力下,πS =πT = 1.0。因此该公式可以简化为: Ssi = Gi Qi 1.3 单板级失效率预计 单板失效率是该单板上所有器件失效率的累加: ∑=?=n i SSi i E SS N 1 λπλ 其中: n ——不同器件类型的种类数目; Ni ——第i 种器件的个数; πE ——环境因子,对于地面固定的情况,πE =1.0。 1.4 系统级可靠性指标预计 冗余单元组成的系统,可采用Markov 状态图的方法进行可靠性指标建模。 串联单元组成的系统,直接将各单元的可用度相乘得到系统的可用度。 单元MTBF 是单元失效率的倒数: MTBF=1/λ。 A (Availability) = MTBF/(MTBF+MTTR) Downtime = 525600×(1-A) mins/yr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测试标准框架 (15) 1.1整体框架 (15) 1.2测试样品数 (15) 1.3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18) 2外观等级面划分 (18) 2.1外观等级面定义 (18) 3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19) 3.1距离 (19) 3.2时间 (19) 3.3位置 (19) 3.4照明 (19) 3.5环境 (19) 4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19) 4.1膜厚测试 (19) 4.1.1试验目的 (19) 4.1.2试验条件 (19) 4.1.3合格判据 (19) 4.2抗MEK(丁酮)测试 (19) 4.2.1试验目的 (19) 4.2.2试验条件 (20) 4.2.3程序 (20) 4.2.4合格判据 (20) 4.3附着力测试 (20) 4.3.1试验目的 (20) 4.3.2试验条件 (21) 4.3.3程序 (21) 4.3.4合格判据 (22) 4.3.5等级描述说明 (22) 4.3.6测试工具 (23) 4.4RCA纸带耐磨测试 (23)

4.4.2试验条件 (23) 4.4.3程序 (24) 4.4.4合格判据 (24) 4.5酒精摩擦测试 (24) 4.5.1试验目的 (24) 4.5.2试验条件 (24) 4.5.3程序 (24) 4.5.4合格判据 (25) 4.6橡皮摩擦测试 (25) 4.6.1试验目的 (25) 4.6.2试验条件 (25) 4.6.3程序 (25) 4.6.4合格判据 (25) 4.7振动摩擦测试 (26) 4.7.1试验目的 (26) 4.7.2试验条件 (26) 4.7.3程序 (26) 4.7.4合格判据 (27) 4.7.5说明 (28) 4.8铅笔硬度测试 (28) 4.8.1试验目的 (28) 4.8.2试验条件 (28) 4.8.3程序 (28) 4.8.4合格判据 (30) 4.8.5测试工具 (30) 4.9抗脏污测试 (30) 4.9.1试验目的 (30) 4.9.2试验条件 (30) 4.9.3程序 (31) 4.9.4合格判据 (31) 4.10牛顿笔测试 (31) 4.10.1试验目的 (31) 4.10.2试验条件 (31)

华为终端耳机单体涂层可靠性测试技术规范

BOLUO COUNTY QUANCHENG ELECTRONIC CO.,LTD 华为终端耳机单体涂层可靠性测试技术规范 核准审核制作发行 李志雄工程

版本A/0 发行日期 2013-7-25页码 2 OF 14 WI-EN-002文件编号修订记录 版本2013-7-25 无 A/0 修订日期修订内容

文件编号WI-EN-002版本A/0 发行日期2013-7-25页码 3 OF 14 规范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的产品之质量满足客户要求,特设立检验制度并制订本规范,明确测试目的、测试参 数、测试过程、合格判据等。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华为终端公司所研发及生产阶段的需要进行耳机涂层可靠性测试的所有产品。

BOLUO COUNTY QUANCHENG ELECTRONIC CO.,LTD 6.2 试验条件 6.3 试验程序 6.4 合格判据 5.5 特别说明 6 UV测试 ---------------------------------------------------10 6.1 试验目的 5.1 试验目的 5.2 试验条件 5.3 试验程序 5.4 合格判据 4.4 合格判据 5 耐溶剂测试 ------------------------------------------------9 4.1 试验目的 4.2 试验条件 4.3 试验程序 3.1 试验目的 3.2 试验条件检验类别 华为终端耳机单体涂层 发行日期 2013-7-25WI-EN-002版本A/0 文件编号 2.3 试验程序 2.4 合格判据 3 橡皮摩擦测试 ----------------------------------------------8 3.3 试验程序 3. 4 合格判据 4 RCA纸带耐磨测试 -------------------------------------------9 2.2 试验条件 2.1 试验目的1 附着力测试 ------------------------------------------------6 1.1 试验目的2 酒精耐磨测试 ----------------------------------------------8 1.2 试验条件 1.3 试验程序目录 1.4 合格判据 页码 4 OF 14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 测试标准框架 1.1 整体框架 1.2 测试样品数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3.1 距离 3.2 时间 3.3 位置 3.4 照明 3.5 环境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4.1 膜厚测试 4.1.1 试验目的 4.1.2 试验条件 4.1.3 合格判据 4.2 抗MEK(丁酮)测试 4.2.1 试验目的 4.2.2 试验条件 4.2.3 程序 4.2.4 合格判据 4.3 附着力测试 4.3.1 试验目的 4.3.2 试验条件 4.3.3 程序 4.3.4 合格判据 4.3.5 等级描述说明 4.3.6 测试工具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4.4.1 试验目的 4.4.2 试验条件 4.4.3 程序 4.4.4 合格判据 4.5 酒精摩擦测试 4.5.1 试验目的 4.5.2 试验条件 4.5.3 程序 4.5.4 合格判据 4.6 橡皮摩擦测试 4.6.1 试验目的 4.6.2 试验条件 4.6.3 程序 4.6.4 合格判据 4.7 振动摩擦测试 4.7.1 试验目的 4.7.2 试验条件 4.7.3 程序 4.7.4 合格判据 4.7.5 说明 4.8 铅笔硬度测试

4.8.1 试验目的4.8.2 试验条件4.8.3 程序 4.8.4 合格判据4.8.5 测试工具4.9 抗脏污测试 4.9.1 试验目的4.9.2 试验条件4.9.3 程序 4.9.4 合格判据4.10 牛顿笔测试 4.10.1 试验目的4.10.2 试验条件4.10.3 程序 4.10.4 合格判据4.10.5 说明 4.11 显微维氏硬度测试4.11.1 试验目的4.11.2 试验条件4.11.3 程序 4.11.4 合格判据4.12 耐化妆品测试 4.12.1 试验目的4.12.2 试验条件4.12.3 程序 4.12.4 合格判据4.13 耐手汗测试 4.13.1 试验目的4.13.2 试验条件4.13.3 程序 4.13.4 合格判据4.13.5 说明 4.14 低温存储 4.14.1 试验目的4.14.2 试验条件4.14.3 程序 4.14.4 合格判据4.15 高温存储 4.1 5.1 试验目的4.15.2 试验条件4.15.3 程序 4.1 5.4 合格判据4.16 交变湿热 4.16.1 试验目的4.16.2 试验条件4.16.3 程序 4.16.4 合格判据4.17 温度冲击 4.17.1 试验目的4.17.2 试验条件4.17.3 程序

华为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v2.1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 1924-2008.5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2008年05月15日发布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密级:秘密 DKBA 1924-2008.5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无线终端测试与质量管理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 手机导电漆及导电胶测试规范 手机镜片测试规范 手机键盘测试规范 手机塑料件及喷漆件测试规范 手机塑料水电镀件测试规范 手机天线结构测试规范 手机外表面印刷测试规范 手机五金件测试规范 相关国际规范或文件一致性: 替代或作废的其它规范或文件: 相关规范或文件的相互关系: 本规范历次修订情况: 规范号 主要起草部门专家 主要评审部门专家 Doc No. DKBA 可靠性测试组: 可靠性测试组:刘春林 刘吉平 郑冬 1924-2008.5 刘春林、郑冬、刘吉 测试与质量管理部:刘洋、李良才 平(V2.1版) 工业设计部:戴小军 莫允 宋旭春 张斌 TQC: 黄进元
修订情况 试行稿正式发 布
2008-11-24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Huawei Confidential 第2页,共24页Page 2 , Total24

手机PVD工艺可靠性测试规范
密级:秘密 DKBA 1924-2008.5
目 录Table of Contents
1 1.1 1.2 1.3 1.4 1.5 2 2.1 2.1.1 2.1.2 2.1.3 2.2 2.2.1 2.2.2 2.2.3 2.2.4 2.3 2.3.1 2.3.2 2.3.3 2.3.4 2.3.5 2.4 2.4.1 2.4.2 2.4.3 2.4.4 2.5 2.5.1 2.5.2 2.5.3 2.5.4 2.6 2.6.1 2.6.2 2.6.3 2.6.4 2.6.5 2.7 2.7.1 2.7.2 2.7.3 2.7.4 2.8 2.8.1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规则..................................................................................................... 3 距离 ................................................................................................................................. 3 时间 ................................................................................................................................. 3 位置 ................................................................................................................................. 3 照明 ................................................................................................................................. 3 实验室测试环境要求 ........................................................................................................ 3 测试项目 .......................................................................................................................... 3 膜厚测试 ..........................................................................................................................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合格判据 ...................................................................................................................... 3 抗化学试剂测试(建议安装在整机上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附着力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说明 ............................................................................................................................. 3 耐磨性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耐醇性测试.......................................................................................................................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结果判定 ...................................................................................................................... 3 铅笔硬度测试 ...................................................................................................................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说明 ............................................................................................................................. 3 低温存储 .......................................................................................................................... 3 试验目的 ...................................................................................................................... 3 试验条件 ...................................................................................................................... 3 程序 ............................................................................................................................. 3 合格判据 ...................................................................................................................... 3 高温存储 .......................................................................................................................... 3 试验目的 ...................................................................................................................... 3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Huawei Confidential 第3页,共24页Page 3 , Total24
2008-11-24

华为试题库资料

华为考试题库 一、填空题 1、无线环境中的衰耗主要包括快衰落、慢衰落、路径损耗。 2、在上行容量分析中,噪声上升与负载因子的关系式为Noise rise=1/(1-x)或 10lg1/(1-x) (负载因子用x表示);根据此关系式,我们可以得出,75%的负载对应 6 dB 的噪声上升。 Noise rise=10log1/(1-X)负载越大,提升的底噪越高。75%对应6DB,50%对应3DB 这部分属于容量、链路规划的内容是CDMA 链路预算部分。 可以搜索华为资料:《RG003601 CDMA 1X覆盖规划ISSUE2.1》 3、城区和农村一般采用不同的天线分集接收方式,城区一般采用极化分集天线,农村一般采用空间分集天线来抗信道快衰落。 4、网规基站站址确认过程主要包括站点选择和现场勘测两大部分。 5、清频测试系统使用的天线增益是2dBi、馈线损耗是1dB,此时测得的干扰电平是-90dBm。那么NodeB机顶接收到的干扰强度应该是(假设基站天线增益是16dB,馈线损 6、工程安装一般情况下,室外馈线长度大于50米采用5/4 英寸馈线;馈线长度小于50米时采用7/8 英寸馈线。 7、两个强度为3dBm的功率合成在一起之后的总功率是6dBm 。 8、软切换增加激活集是由1A 事件触发;触发同频硬切换的是1D 事件;触发监视集中信号替换激活集信号的是1C 事件。 9、切换的目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基于覆盖,基于负载,基于业务。定义:当移动台在通话期间从一个小区进入另一个小区时,将呼叫在其进程中从一个无线信道转换到另一个信道的过程。切换过程由MS、BTS、BSC、MSC共同完成。触发切换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基于功率预算的切换 –基于接收电平的切换(救援性电平切换) –基于接收质量的切换(救援性质量切换) –基于距离的切换 –基于话务量的切换 切换方式 (1)软切换(Soft Hand-off)是指在导频信道的载波频率相同时小区之间的信道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移动用户与原基站和新基站都保持通信链路,只有当移动台在目标基站的小区建立稳定通信后,才断开与原基站的联系。属于cdma通信息系统独有的切换功能,可有效提高切换可靠性

华为手机整机检验标准汇总

华为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文件类型:检验标准文件页码:第1页,共15页文件标题:成品手机整机检验标准1目的 此标准规定了手机成品品质接收标准,保证手机外观、标识、包装及一般性能符 合设计要求, 确保产品品质。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手机产品在代工厂或自行生产的制程质量评估与出货抽样检验。 3参考文件 3.1各款手机的ID图及相关文件; 3.2各款手机的MD产品装配图及类似相关文件。 3.3GB/T2828.1-2003逐批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4定义 4.1Cri,Critical Defect,致命缺陷:对产品使用者人身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缺陷;

4.2Maj,Major Defect,主要缺陷:制品单位的性能不能满足该产品预定的功能或严重影响 该产品正常使用性能或可导致客户退机的外观等缺陷; 4.3Min,Minor Defect,次要缺陷:对产品外观产生轻微影响的缺陷; 4.4Acc,Acceptable Defect,可接受缺陷:可以接受的缺陷,在产品制程质量评估时使 用,在产品出货抽样检验中仅供参考; 4.5封样,Golden Sample,也称为样板:由设计部门或品管部门或销售部签名认可的、用 于确认和鉴别各种订制结构件来料批量供货质量的样品;一般可分为标准样板和/或上限 样板、下限样板(上/下限样板一般需征求销售部意见)、结构样板等。 5抽样计划与接受标准及产品外观检查方式和条件: 5.1抽样计划:按照国标GB/T2828.1-2003(或等同标准),正常抽检水平,一次抽样,II 类; 华为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文件类型:检验标准文件页码:第2页,共15页文件标题:成品手机整机检验标准 5.2接受标准:AQL(Cri:0,Maj:0.65,Min:1.5)

华为客户可靠性测试标准

1 测试标准框架 (15) 1.1 整体框架 (15) 1.2 测试样品数 (15) 1.3 不同工艺测试项选择 (17) 2 外观等级面划分 (17) 2.1 外观等级面定义 (17) 3 测量条件及环境的要求 (18) 3.1 距离 (18) 3.2 时间 (18) 3.3 位置 (18) 3.4 照明 (19) 3.5 环境 (19) 4 表面处理可靠性测试方法 (19) 4.1 膜厚测试 (19) 4.1.1 试验目的 (19) 4.1.2 试验条件 (19) 4.1.3 合格判据 (19) 4.2 抗MEK(丁酮)测试 (19) 4.2.1 试验目的 (19) 4.2.2 试验条件 (19) 4.2.3 程序 (19) 4.2.4 合格判据 (20) 4.3 附着力测试 (20) 4.3.1 试验目的 (20) 4.3.2 试验条件 (20) 4.3.3 程序 (21) 4.3.4 合格判据 (22) 4.3.5 等级描述说明 (22) 4.3.6 测试工具 (22) 4.4 RCA纸带耐磨测试 (23) 4.4.1 试验目的 (23)

4.4.3 程序 (23) 4.4.4 合格判据 (24) 4.5 酒精摩擦测试 (24) 4.5.1 试验目的 (24) 4.5.2 试验条件 (24) 4.5.3 程序 (24) 4.5.4 合格判据 (24) 4.6 橡皮摩擦测试 (24) 4.6.1 试验目的 (24) 4.6.2 试验条件 (25) 4.6.3 程序 (25) 4.6.4 合格判据 (25) 4.7 振动摩擦测试 (25) 4.7.1 试验目的 (25) 4.7.2 试验条件 (25) 4.7.3 程序 (26) 4.7.4 合格判据 (26) 4.7.5 说明 (27) 4.8 铅笔硬度测试 (27) 4.8.1 试验目的 (27) 4.8.2 试验条件 (27) 4.8.3 程序 (27) 4.8.4 合格判据 (29) 4.8.5 测试工具 (30) 4.9 抗脏污测试 (30) 4.9.1 试验目的 (30) 4.9.2 试验条件 (30) 4.9.3 程序 (30) 4.9.4 合格判据 (30) 4.10 牛顿笔测试 (30) 4.10.1 试验目的 (30) 4.10.2 试验条件 (31) 4.10.3 程序 (31)

华为手机包装件外观(UV工艺彩盒)可靠性测试规范

DKBA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内部技术规范 DKBAxxxx-2006.xx 手机包装件外观(UV工艺彩盒)可靠性测试规范 年月发布年月日实施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All rights reserved

修订声明Revision declaration 本规范拟制与解释部门:无线终端测试与质量部 本规范的相关系列规范或文件: a)手机导电漆及导电胶测试规范 b)手机溅镀件及蒸镀件测试规范 c)手机键盘测试规范 d)手机镜片测试规范 e)手机塑料件及喷漆件测试规范 f)手机塑料水电镀件测试规范 g)手机天线结构测试规范 h)手机外表面印刷测试规范 i)手机五金件测试规范 参照并替代的其它规范或文件: 本规范版本升级更改主要内容:第二版,外观检验和测试规范分离,统一整机和部件测试标准本规范主要起草部门:终端工业设计部系统组、无线终端测试部 批准人:钟纲、王樾

目录Table of Contents 1前言4 2范围 4 3规范性引用文件4 4术语和定义4 4.1彩盒测量面定义4 5测试条件及环境4 6不良缺陷定义 5 7包装可靠性测试5 7.1粘贴式包装彩盒附着力测试5 7.2折叠式包装彩盒附着力测试6 7.3粘贴式彩盒脆性测试6 7.4折叠式彩盒脆性测试6 7.5耐磨测试6

1 前言 本标准用于规范华为终端公司手机包装外观可靠性验收测试标准。 TQC/CEG在选择供应商时需要考虑本规范要求的测试条件和测试设备,优先选择具备相应测试能力的供应商。 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手机包装彩盒上所采用的喷涂,印刷等(UV工艺)性能测试方法和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华为研发测试部、华为IQC、油漆供应商、喷涂厂供应商在研发、试生产、量产阶段的测试。 任何新的项目,供应商都需要完整的按照本标准进行验证测试,并提供报告。 已经通过华为验收测试正式签样的项目,如果出现任何工程变更,包含但不限于材料变化、工艺变化、生产制成变化等,必须同步通知华为,并按照本标准进行全面测试,提供测试报告给华为。 批量生产阶段,也必须满足本标准规定的性能,可以进行抽检,抽检项目及周期由华为MQE另行规定。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 4 术语和定义 4.1 彩盒测量面定义 Ⅰ测量面:彩盒正面; Ⅱ测量面:彩盒侧面; Ⅲ测量面:彩盒背面; 5 测试条件及环境 检验条件及环境的规则如下: 距离:人眼与被测物表面的距离为300mm~350mm; 时间:参见表1; 位置:检查角度与制品水平面成45-90°;

华为手机整机检验标准

1 目的 此标准规定了手机成品品质接收标准,保证手机外观、标识、包装及一般性能符合设计要求,确保产品品质。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手机产品在代工厂或自行生产的制程质量评估与出货抽样检验。 3 参考文件 3.1 各款手机的ID图及相关文件; 3.2 各款手机的MD产品装配图及类似相关文件。 3.3 GB/T2828.1-2003 逐批检查技术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4 定义 4.1 Cri,Critical Defect,致命缺陷:对产品使用者人身与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的缺陷; 4.2 Maj,Major Defect,主要缺陷:制品单位的性能不能满足该产品预定的 功能或严重影响该产品正常使用性能或可导致客户退机的外观等缺陷; 4.3 Min,Minor Defect,次要缺陷:对产品外观产生轻微影响的缺陷; 4.4 Acc,Acceptable Defect,可接受缺陷:可以接受的缺陷,在产品制程 质量评估时使用,在产品出货抽样检验中仅供参考; 4.5 封样,Golden Sample,也称为样板:由设计部门或品管部门或销售部 签名认可的、用于确认和鉴别各种订制结构件来料批量供货质量的样 品;一般可分为标准样板和/或上限样板、下限样板(上/下限样板一般需 征求销售部意见)、结构样板等。 5 抽样计划与接受标准及产品外观检查方式和条件: 5.1 抽样计划:按照国标GB/T2828.1-2003 (或等同标准),正常抽检水平, 一次抽样,II类;

5.2 接受标准:AQL(Cri:0,Maj:0.65,Min:1.5) 5.3 产品外观检查方式和条件: 5.3.1 环境亮度:在距离检测部分50cm处用一个照明亮度值为800LUX 以上的照明系通模拟日光。 5.3.2 检查方式和角度:目视,视线与被检查物表面角度在15-90度范围内 旋转。 5.3.3 检查距离和时间: 检查被检物最多15秒内,人眼距离被检物约 30cm。 5.3.4 外观检查需使用污点标准(菲林片)。 5.4 判定原则:港利通科技认可的工程样机所具有的特性、特点全部作为接 受,对于不符合样机的,或以工程设计图纸的偏差要求作为接受表准, 或以以下具体的描述进行判定。 6 关于一些名词的定义符号定义: 6.1 刮手:是指用手指或皮肤接触物件表面或边缘有刺痛感,它与装配错位 不同的是即使在同一平面,也会有刺痛感。 6.2 装配不良:是指因设计公差或装配因素导致两个接合件的接合面不在同 一平面的现象,也可称之为错位或起级,它与刮手不同的是无刺痛感。 6.3 间隙:是指因设计公差或装配因素导致两个接合件的接合面之间有间 隙。 6.4 镜高:是指装配后的Lens表面与其装配体同一面的表面之间的高度 差。 6.5 装配主体:是指被装配物体的最主要的装配体,如主机的面与底,翻盖 的面与底,各类镶嵌件,按键等。 6.6 组件或配件:指组装在主体上的组件,在这份文件上指Lens、电池、 SIM卡、电池门,其配合应良好,取卸灵活。各部件配合良好,满足推力 计最小2Kgf的抗冲击性能。

华为物料品质试验中心KPI指标体系(终审稿)

华为物料品质试验中心K P I指标体系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物料品质试验中心KPI指标体系 前言 KPI是实现公司目标量化管理的必要步骤和工具,是管理圈PDCA循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通过对关键业绩指标进行量化、测评,为绩效评价和流程改进提供依据,以实现PDCA的闭合循环。 目的 为了对物料品质试验中心的工作绩效进行测评,从而达到绩效改进,并最终走向目标量化管理之路,根据公司“技术创新”的要素目标和中试部的基本业务流程和业务重点,建立起围绕“高品质、高可靠性与低成本”这个目标的绩效指标体系,以此来驱动我部工作的不断完善,达到部门和公司目标的实现。 物料品质试验中心现由专用器件部、通用器件部、控制器件部、射频器件部和计算机认证部五个部门组成。各部门业务类型大同小异,工作流程较为一致,但工作相关性较小。KPI指标分析以部门要达到的目标为依据进行。 要素目标(略) 业务流程体系描述 物料品质试验中心现有流程为: 物料技术规范书的制定和管理规程4/DC-PED1501V2.0 物料技术认证规程4/DC-PED1502V1.1 物料失效分析规程4/DC-PED1503V2.0 中试元器件品质试验流程4/DC-PED1504V1.0 技术支援(生产问题处理)流程(待定)

物料品质试验中心项目管理流程(待定)基于部门目标的FAST分析(见下页) 基于业务流程的PAST分析 物料技术规范书的制定和管理规程 物料技术认证规程 物料失效分析规程 中试元器件品质试验流程 FAST分析图

华为喷漆件可靠性测试标准2006HUAWEI_Painting_Reliability_Test_SPEC

1测试要求及方法 1.1膜厚测试 按照GB/T 13452.2规定的方法测量每层油漆的厚度是否符合规格要求。 如果膜厚超过规格要求,停止测试。 1.2附着力测试 参照国标GB/T 9286-1998 ?色漆和清漆漆膜的划格试验。? 如果油漆膜厚为0~60um,用锋利刀片(刀锋角度为20°~30°)在测试样本表面划10×10个1mm×1 mm小网格, 如果膜厚为61um~120um,在测试样本表面划6×6个2mm×2mm小网格,每一条划线应深及油漆的底层;用毛刷将测试区域的碎片刷干净;用粘附力(10±1)N/25mm 的胶带(3M 610号胶纸或NICHIBAN CT405AP- 24胶纸)牢牢粘住被测试小网格,并用橡皮擦用力擦拭胶带,以加大胶带与被测区域的接触面积及力度; 用手抓住胶带一端,在60°方向,0.5s~1s内扯下胶纸,试验一次,试验后再用5倍放大镜检查油漆的脱落情况。 结果判定: 要求附着力=4B时为合格。 未划百格区域不能出现脱落; 注:用指甲用力刮外壳的边缘或棱角处,要求油漆不易成片脱落。 Classificatio n Description Appearance of surface of cross-cut area 5B 划线边缘光滑,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均无油漆脱 落 - 4B 在划线的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总面积 小于5% 3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小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 总面积在5%~15%之间 2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 总面积在15%~35%之间 1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 总面积在35%~65%之间 0B 在划线的边缘及交叉点处有成片的油漆脱落,且脱落 总面积大于65% 1.3耐磨性测试 用专用的NORMAN RCA耐磨测试仪(型号:7-IBB-647)及专用的纸带(11/16 inch wide ×6 或 8 inch diameter ),施加175g的载荷,带动纸带在样本的表面连续磨擦200个循环。 本试验必须在30%~60%湿度的室温房间内进行。纸带保存在40%±5%湿度,24℃±2℃的环境中。 结果判定:试验完成后用60倍放大镜观察,以油漆不透底(露出底材)时为合格。 注:手感漆50圈为合格 测试仪器必须为NORMAN TOOL公司生产 7-IBB-647 注:提供给华为的测试报告必须是NORMAN 7-IBB-647测试的结果。

华为可靠性测试标准

华为可靠性测试标准 测试项目 华为可靠性测试标准1. 高度: 15cm 2. 钢球重量130g,直径32mm 3. 测试位置为手机屏幕视窗表面上的9个位置放在刚性测试平台上(刚性台面厚度大于30mm),用钢球从标准要求的高度落下冲击各指定位置1次。试验后允许触摸屏上出现有凹坑,白点,但不允许触摸屏上有裂纹出现,功能测试OK。1. 对涂层表面目检,保证无刮花、划痕、脱落等异常。 2. 将铅笔削至露出圆柱形铅芯3mm长度左右(注意不能损坏笔芯),握住铅笔使其与400号水砂纸成90度角,在砂纸上面持续划圈以摩擦笔芯端面,直至获得端面平整边缘锐利的铅芯时为止。3. 用规定硬度6H的三菱试验铅笔芯,施加在笔尖上的载荷为1kgf,铅笔芯前端接触待测表面,铅笔芯与待测表面的夹角为45°,推动铅笔向前滑动约5mm 长,共划5条(不同位置),每划一笔重新研磨铅笔端面。4. 测试完成后,轻轻擦掉表面上的黑色铅笔划痕并与未测试样品进行对比。盐雾浓度为5%的NaCl溶液,在35±2℃条件连续喷雾8小时,然后移出进行16 小时晾干。样品无被氧化将样品组成整机4.0寸以下产品,跌落次数2轮*(6面),0.3m + 1.2m; 4.0寸(含)-4.7寸产品,跌落次数2轮*(6面),0.3m + 1m; 4.7寸(含)-5.0,跌落次数2轮*(6面),0.3m + 0.8m; 5.0寸以上的,跌落次数2轮*(6面),0.3m + 0.7m; 跌落后屏无破裂,功能正常。10cm高度、A/B(整机华为可靠性测试标准_文档下载https://www.360docs.net/doc/b612643202.html,/beb2f4ce6c31e368094dadc63.html )面各4000次;跌落后屏无破裂,功能正常-10度,0.8m,1轮*6面(三防手机1.5m) 产品放入-10度的温箱中存储2小时每次跌落只检查产品的机械性能,测试结束后2小时检查产品机械、电气性能(1)10pcs样本:0.5m/100次+1m/100次,每50次检查一次(2)10pcs样本1m/100次,每50次检查一次(3)(1)和(2)的OK的样本继续进行1m测试直至全部失效,上限1000次(供开发参考发现薄弱点,提升可靠性设计) (转速设定参考值:1m(10-12次/分)、0.5m(16-18次/分)) 全面检查:0、50、100、150、200、300、400、600、800、1000检查点,确保正常的电气和机械性能,测试完成后,需要对OK样本进行拆机检查。1)试验前,在常温下检查机械性能、电气性能(3.8V)等各项性能检测,并记录测试数据。(初始检测) 2)调节温箱的温度从常温以1℃/min的速率上升至70度,将样品存储240小时3)测试完成后,将样品恢复至常温进行外观、机械性能、电气性能等的检测1)试验前,在常温下检查机械性能、电气性能(3.8V)等各项性能检测,并记录测试数据。(初始检测)) 2)调节温箱的温度从常温以1℃/min的速率下降至-40度,将样品存储240小时3)测试完成后,将样机恢复至常温进行外观、机械性能、 电气性能等的检测 钢珠跌落 铅笔硬度测试 盐雾测试 自由跌落 微跌落测试 低温受控跌落 滚筒跌落测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