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附件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主要监测指标

、指标说明

(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

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

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

(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x 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x 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六)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各省(区、市)选择10种常见多发疾病,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七)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 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

x 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八)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二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x 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九)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

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十)住院的人次人头比=期内住院人次/ 期内住院人头数,用于反映在使用均次指标评

价情况下,医院分解住院情况。

(十^一)手术类型构成比=N类手术台数/手术总台数(N=i, n ,川,w),用于评价医院住

院患者的手术疑难程度,便于对不同医院人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日等指标的差异化考核。

(十二)门诊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门诊收入/医疗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

疗情况。

(十三)住院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重=医院住院收入/医疗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医院合理诊

疗情况。

(十四)药占比(不含中药饮片)=医院药品收入/医疗收入x 100%不含中药饮片, 用于反映

医院药品费用水平和收入结构。

(十五)检查和化验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检查收入+化验收入)/医疗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六)卫生材料收入占医疗收入比重二医院卫生材料收入/医疗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医

院收入结构。

十七)挂号、诊察、床位、治疗、手术和护理收入总和占医疗收入比重=(医院挂

号收入+诊察收入+床位收入+治疗收入+手术收入+护理收入)/医疗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医院收入结构。

(十八)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收入)x 100,用于反映医院卫生材料消耗程度和管理水平。

(十九)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对住院患者的服务效率。

(二十)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业务支出X 100%用于反映医院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控制情况。

(二^一)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X 100%用于反映医院的资产中借债筹资的比重和债务风险。

医院医疗质量及安全控制指标

附件一: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 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 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 (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 (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 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医院开展6个单病种质量管理;

眼科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眼科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一、概述 (一)指标内容界定与分类: 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是以定量的方式,反映医院管理现象总体发展水平概念与范畴,说明总体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具体数值。本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根据指标的性质与特性进行了适当分类,指标共分为医院基本信息、运行指标、质量管理指标以及病种管理四大类,适用于眼科专科医院。 为了使统计指标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次修订基本沿用了眼科医院评审标准(2011 版)第七章统计评价指标。部分术语和指标名称方面作了一定更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与贴切。 (二)统计指标来源: 本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是按照眼科医院功能任务,选用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评价,统计指标来源如下: 1.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统表1-1, 医院基本运行情况表 2.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统表4-1,住院病历首页 3.眼科医院评审标准,卫医管发〔2011〕79 号 4.麻醉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6. 急诊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7. 临 床检验专业质量指标(2015 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8. 病理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9. 医 院 感染管理质量指标(2015 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三)数据采集与应用: 本章涉及医疗、病种统计指标采集目前均是通过《住院病案首页》采集或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鉴于目前国内医院管理数据无统一要求,故部分指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获取,医院还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研究获得指标数据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根据数据信息产生过程与流向合理建立相应分类数据库才能获得。 鉴于部分指标的性质和能充分利用指标的应用价值,指标监测单位分为医院部门和科室两个层面,在表格中均有提示。医院各部门与科室应按照相关条款要求,再结合表格中指定的指标监测单位与具体指标类别进行指标监测和分析, 并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中。 各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按每季、每年进行统计分析。 二、医院基本信息

医院关于医疗费用合理控制实施方案

医院关于医疗费用合理控制实施方案 为了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根据鄂卫发【2012】10号文件和(内卫管字【2012】31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设定控费目标,落实控费责任 将平均住院医药费、平均住院药费、平均门诊医药费、平均门诊药费额和22个病种进行单病种限价,将这些指标设定为控费目标。 将平均住院医药费限制在人均不超过2600元,将平均住院药费限制在人均不超过1200元;平均门诊医药费限制在人均不超过88元,人均门诊药费限制在人均不超过50元。将22种单病种进行单独限价。 采取措施: 1.财务部门,将各科室历年人均费用分别进行测算。根据测算结果加上本地区经济增长要素,对各科室分别制定具体人均指标。并和各科室主任、护士长分别签订责任状。责任状和一年一度的科主任任免直接挂钩。责任状签订期限为一年。 2.对22种单病种限价的每一病种审价科进行价格测算。然后根据测算的价格,就病种的各个环节邀请各相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进行讨论并广泛征集意见。最后就这22种病的就医的各环节进行限价并严格执行。审价科要派专人对这

22种病进行跟踪审核。并签字认可后住院处方可为病人办理出院结算。 3.严格执行政府限定的项目价格标准,不分解收费、不另立项目收费。 二、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1.开展教育和培训,让医务人员对医院出台的各种控费文件精神都能认真落实。并作为一种诊疗行为规范认真执行。 2.对五个病种按卫生部的临床路径实施治疗。同时定期由医务科派专人对执行情况检查,并对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决。创造条件实施更多临床路径。 3.创新服务方式,通过优化服务流程缩短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防止过度医疗。 4.从2012年1月1日起实施新会计制度,加强成本核算,强化成本管理。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三、控制医疗服务要素成本 采购成本上涨是引起医疗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医院要严格控制。 1.全院80%以上的药品执行招标采购。同时配合用药合理性点评,查处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降低药品价格。 2.医疗设备、医疗耗材的采购按照政府集中招标采购要求货比三家,和周边同行医院购进价格进行比较,然后拿出

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监控指标及评价标准 项目分值基本要求缺陷内容扣分标准得分 一、质量管理 (20)4 1、科主任负责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工作,落 实“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内容要求, 建立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体现全面质量管 理与持续改进,应有适宜的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进行检验数据管理,存在问题有分析、处理程序 及改进措施,有记录文件 (1)科主任不了解全面质量管理内容或不清楚科室质量管理重 点,对质量存在问题的改进缺乏计划性 1 (2)缺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及制度0.5 (3)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未按PDCA循环开展有效质量管理活动 0.5 (4)科室存在问题改进力度不够,相同质量问题重复出现无改 进 1 (5)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系统1 4 2、每月召开1次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内容 要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有记录 (1)未按规定召开科室质量与安全工作会议2 (2)缺改进工作措施及督办记录1 (3)未体现全面、全过程质量管理1 2 3、制定全员培训计划,全员参与质量管理与持续 改进的全过程,员工知晓指控要求、程序与方法 (1)缺全员培训计划1 (2)员工对质量管理要求不熟悉1 10 4、制定专业人员继续教育计划,做到知识不断更 新,对特殊检测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实施准入 管理、有制度、有相关培训内容、讨论记录和操 作规程,有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有 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有与院外先进水平比较 的检查项目 (1)无专业人员的知识更新继续教育内容 1.5 (2)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和新技术、新业务准入管理制度1 (3)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审批报告1 (4)无开展特殊检验项目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作规程2 (5)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文件1 (6)无开展新技术、新业务的批准的工作培训、讨论记录和操 作规程 1.5 (7)缺乏代表科室特色及水平的技术项目1 (8)缺本科工作统计数据资料0.5 (9)无与外院先进水平比较的诊治项目0.5 二、工作规范 (50)12 1、开展临床检验项目必须是经批准的准入项目, 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应有验收、准入程序,工 作人员有上岗资格证明文件、应建立实验项目临 床应用指南或手册,定期更新,对本院尚未开展 或条件不具备的部分检验项目应有规范的外送运 行机制,并签订有保障合同或协议及委托合同或 (1)缺检查服务项目清单1 (2)不能提供24h急诊服务2 (3)不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2 (4)开展的检验项目未经批准、准入程序2 (5)开展特殊检查的实验室未经验收、准入程序2 (6)缺实验项目应用指南或手册1

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方案汇编

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方案 根据《......卫生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费用的通知》文件精神,为进一步加强我院医药费用的控制,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结合我院实际,制定该控费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解决减轻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负担问题为出发点,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主线,以群众是否得实惠、医务人员是否受鼓舞为衡量标准,把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作为推进我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 二、组织保障 成立由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各科室主任为成员的医疗费用控制领导小组,将医药费用控制工作纳入了医院运营管理、日常监测指标,控费领导小组将定期不定期对各科室控费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并将检查督导结果进行通报。 三、控费目标 通过采取综合措施,我院门诊病人及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控制在15%以内。 四、控费措施 (一)加强医疗机构药事管理

1、继续实施药品、耗材集中采购,加强药品、耗材控制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卫生部、国务院纠风办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卫规财发〔2009〕59号)和《四川省卫计委关于发布2014年四川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卫办发〔2014〕384号),县及县以上人民政府所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原则,实行省级集中上网、医院带量采购、政府服务监管的药品采购模式,全部参加省级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合理控制药品耗材费用,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 2、完善毒性药品、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放射性药品、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终止妊娠药品等特殊药品管理制度,加强特殊药品临床应用合理性监管。同时,加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加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点评力度,将使用频次不规范、超剂量使用纳入医疗质控管理。 (二)加强设备、器械的准入及管理 充分发挥医学装备管理委员会作用,科学规划、评估、论证,严把设备、器械的准入关。加强设备采购管理制度建设,修订健全了制度和职责。按着政府采购目录规定对新购5千元以上的设备必须填写医疗装备购置申请论证表,并归入档案材料,设备档案由设备科专人建立,专人管理,并对其使用情况进行跟踪。 (三)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做到“四合理”

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附件2:天等县人民医院 2017年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一、总体目标 (一)以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为基本标准,确定我院质量总体目标。 (二)第一章至第六章质量目标达标率: 基本标准为C级≥90%、B级≥60%、A级≥20%; 核心标准为C级100%、B≥70%、A≥20%。 (三)第七章日常统计学评价: 各项指标中各个项目质量目标达标率符合相关规定。 二、医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 根据《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2012年版)实施细则》中评价指标和监测指标,将各章节质量与安全管理相关指标进行了收集、整理和汇总,设立我院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体系,指标分为以下九类: 1. 医院运行评价指标 2.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3. 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1)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 1 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 (2)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3)麻醉质量监测指标

(4)手术后并发症与患者安全指标 4. 单病种质量指标 5. 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 6. 急诊质量监测指标 7.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质量监测指标 8.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 9.血液透析室质量监测指标 (一)医院运行评价指标(质量与安全目标) 效率指标 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10天。 内科一病区≤10天,内科二病区≤10天,内科三病区≤10天,儿科≤6.3天,新生儿科≤6.5天,ICU≤6.5天,中医康复科≤14天,外科一病区≤8.5天,外科二病区≤10天,外科三病区≤11天,妇科≤6.2天,产科≤4.3,眼科≤6.4天,耳鼻咽喉科≤7.3天,口腔科≤8天 2.择期手术术前平均住院日(天)≤3天 3.病床使用率≤90%(85—90%) 4.病床周转次数≥2.5次/月 费用指标 5.门诊人均费用合理 6.住院医疗人均费用合理 医疗质量指标 7.医疗核心制度落实率100% 8.入院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5% 9.治愈好转率≥90%

降低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的控制措施

降低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用的 控制措施 一、规范临床路径和治疗项目 临床路径管理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控制不合理治疗费用的有效手段和方法,是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临床路径规定了特定病种或手术的住院天数、用药剂量和检验检查项目,能有效合理地配置与使用医院的资源,降低了治疗行为的随意性,缩小了处方的差异性,有效促进了合理诊疗,并降低医疗费用。医院应积极学习适宜诊疗技术,逐步加强临床路径管理,为患者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医疗服务,切实减轻患者负担。 二、加强卫生材料管理 (一)实行阳光采购。医用耗材阳光采购通过合理的竞价议价谈判,可看到同类产品的不同采购价格数据,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医院的采购价,这些可以做为医院与供应商的谈判筹码,从而能进一步压低谈判价,有效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避免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吃回扣等贪污腐败现象,推进廉洁采购,从而降低病人费用。医院卫生材料采购中,高值耗材单价高,是医院管理的重中之重。高值耗材应严格执行集中采购工作,不允许标外采购。对暂未列入集中采购范围的高值医用耗材和国家未要求进行集中采购的其他医用耗材(含检验试剂)产品,应根据“质量优先、

价格合理、临床需要”的原则和相关规定,采用公开招标、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询价等采购方式,确定采购渠道和采购单价。 (二)优先使用国产医用耗材。国家卫计委2015年出台的医疗费用控费意见里提到要优先采购国产高值耗材。但目前很多医用耗材,特别是高值耗材的使用仍以进口产品为主,大份额市场被外资企业垄断,导致医疗费用居高不下。这一局面正在逐渐被打破。因为随着国家实力的增长,以及医疗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国产医用耗材的产品档次与质量逐渐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在国家降低医疗成本和本土耗材质量快速提升的背景下,国产医用耗材产使用率将逐步上升。医院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应优先使用国产医用耗材,降低卫生材料费用。 (三)加强卫生材料库存管理。医院日常管理中,卫生材料通常可以划分为高值耗材与低值耗材。高值耗材使用量大的医院,可以通过零库存管理,降低采购成本,根据使用量与供应商结算。低值耗材因数量多、单价较低,医院很难通过零库存管理,造成成本增加。再加上目前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水平普遍不高,二级仓库耗材管理难度很大,大多数医院耗材的信息化管理只实施到一级仓库,导致二级库材料的管理情况无法及时掌握,存在过度堆积、过期、破损、被更新换代的耗材被忽略等问题。医院应通过精细化管理,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倡节支增效,科学计划采购量,并不定期进行二级库盘查,控制二级库库存,降低医院成本,从而降低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Word版

附录X 安徽省儿童医院医院日常统计学评价 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 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 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 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 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 表6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产运营) 表7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科研成果) 表8 2013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9 2014年上半年15种住院重点疾病质量检测统计表表10 2013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11 2014年上半年住院重点手术质量检测统计表 表12 2013年麻醉总例数 表13 2014年上半年麻醉总例数 表14 2013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表15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实施镇痛治疗例数 表16 2013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 表17 2014年上半年麻醉科医师实施心肺复苏治疗例数表18 2013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 表19 2014上半年年麻醉复苏管理例数 表20 2013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 表21 2014年上半年麻醉非预期相关事件例数

表22 2012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3 2013年麻醉分级(ASA病情分级)管理例数表24 择期手术后并发症统计一览表 表25 重症医学(ICU)质量检测指标 表26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表27 医院感染控制质量检测指标

表1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资源配置) 表2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负荷)

表3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治疗质量)

表4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工作效率) 表5 医院运行基本检测指标(患者负担)

医院质量安全监测指标上报表_二甲

医疗质量和安全监测指标 医院名称:填报日期: 表8-表19是在本次医院评审中,卫生行政部门要求二级甲等医院进行监测的医疗质量和安全指标,所收集的数据仅作监测之用,不计分、不排名,且不公布医院名称。本次数据采集的时间段为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单病种质量监测指标的采集时间段为4月1日-6月30日)。 一、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表8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二周与一月内再住院例数

* 这18种重点疾病的具体ICD-10编码请参照所下发的评审标准中相关章节。 ** 两周和一月内再住院例数指那些出院后两周和一个月以内因相同诊断再次住院的病例。(二)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表9 住院重点手术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的重返手术室再手术例数

(三)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指标 表10 手术并发症与病人安全监测指标 相关说明。

二、单病种质量指标 (一)急性心肌梗死(ICD-10 I21.0-I21.3,I21.4,I21.9)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1 急性心肌梗死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行PCI或在90分钟内未行PCI但行溶栓治疗者,视为符合该条要求;如未满足上述条件但注明了禁忌症者,也视为符合;其他为不符合。这里的“符合例数”加上“不符合例数”

应等于“有ST段抬高或左束支阻滞者”数,而不是等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总数。 (二)心力衰竭(ICD-10 I50) 期内总例数:平均住院天数:均次住院费用:元表12 心力衰竭的单病种质量指标统计表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指标及说明

附件 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主要监测 指标及说明 一、主要监测指标

二、指标说明 (一)区域医疗费用增长即区域医疗机构医疗总收入增幅=[(区域内医疗机构本年度住院收入+本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区域内医疗机构上年度住院收入+上年度门诊收入)×100%,用于反映区域医疗费用年度总体增长情况。 (二)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门诊收入/总诊疗人次数,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三)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住院收入/出院人数,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水平。 (四)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上年度门诊

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门诊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五)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增幅=(本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上年度住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100%,用于反映医院住院病人费用负担增长水平。 (六)10种典型单病种例均费用,各省(区、市)选择10种常见多发疾病,并对各医院各病种收治病例的平均医药费用进行统计,用于反映各医院相同或类似病种平均诊治费用的差异。 (七)参保患者个人支出比例=参保患者个人支付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水平。 (八)医保目录外费用比例=参保患者就医医保报销目录外医疗费用/参保患者就医医疗费用×100%,用于反映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及医院诊疗和用药合理性。 (九)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占比=城市三级综合医院普通门诊就诊人次/本医院诊疗人次,普通门诊是指副高职称以下医师提供的门诊服务,反映病人就医流向。

最新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资料

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一、所有科室:安全指标 (一)医嘱合格率≥95%;处方合格率99%; (二)危急值报告、登记、处置率:100%; (三)每年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隐患)报告例数:每百张开放床位年报告≥15件;辅助科室≥2件。 (四)不良事件上报率:100%。 (五)传染病漏报率0。 (六)患者满意度≥95%。 二、缺陷登记处理规范,每季度投诉发生次数不得超过3次,投诉及纠纷处理及时率100%。 三、临床科室 (一)门诊病历合格率≥95% (二)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 (三)平均住院日 1.医院: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8.50日; 2.各临床科室: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控制指标(见附表一); (四)住院时间超30日患者例数; (五)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六)治愈好转率≥95%; (七)床位使用率≤93%; (八)在岗人员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 (九)手术知情同意书签署规范,内容完整,合格率100%。 (十)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十一)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 (十二)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各临床科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三)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指标(另行下发) (十四)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50%;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送检率≥80%。 (十五)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十六)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2%; (十七)病案首页主要诊断正确率达100%; (十八)出院病历3天回归率≥90%; (十九)“住院病历首页”各项信息的正确率≥95%; (二十)抢救成功率≥80%; (二十一)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署率100%。 (二十二)输血合格率≥95%; 四、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 (一)医院开展7个病种临床路径管理; (二)临床路径病例入组率≧50%;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

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标准指标一、解读 通过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监测与了解医院日常运行的基本情况。 二、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1.实际开放床位、重症医学科实际开放床位、急诊留观实际开放床位。 2.全院员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医师数、护理人员数、医技人数)。 3.医院医用建筑面积。 (二)工作负荷 1.年门诊人次、健康体检人次、年急诊人次、留观人次。 2.年住院患者入院、出院例数,出院患者实际占用总床日。 3.职业健康体检人次。 4.职业病诊断人次。 (三)诊疗质量 1.住院患者死亡与自动出院例数。

2.住院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3.急诊室危重抢救例数、死亡例数。 4.诊断质量指标。 5.治疗质量指标。 (四)工作效率(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 2.平均每张床位工作日。 3.床位使用率(%)。 4.床位周转次数。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每门诊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2.每住院人次费用(元),其中药费(元)。(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1.流动比率、速动比率。 2.医疗收入/百元固定资产。 3.业务支出/百元业务收入。

4.资产负债率。 5.固定资产总值。 6.医疗收入中药品收入、医用材料收入比率。 (七)科研成果(评审前三年) 1.国内论文数ISSN、国内论文数及被引用数次(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发布信息为准)、SCI收录论文数/每百张开放床位。2.承担与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数/每百张开放床位。 3.获得国家、省级科研基金额度/每百张开放床位。

第二节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解读 为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的总体情况,是以重返率、死亡率、安全指标三类结果质量为重点 (一)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患者安全类指标。 在本标准中引用的疾病名称与ICD10编码采用《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第二版(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编译)。 以下每一项目与数据指标可通过住院病历首页采集,现分别作简要说明。 二、监测指标 住院重点疾病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内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解读】 按每季、每年,统计每种病种期内总例数、死亡例数、15日内再住院率、31日内再住院率等监测指标,了解住院患者医疗质量的总体情况。 分母:年龄≥18岁的全部因某疾病出院总例数。 分子(符合分母的标准,且符合以下一项者):①某病种的“死亡”出院患者;②属于同一疾病出院后2周与1月内再住院患者。 有以下八种重点疾病及ICD10编码:

医院质量监控指标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质量监控指标管理制 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质量监控指标管理制度 1. 目的: 1.1. 室内质控的目的是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常规测定工作的批间、批内标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1.2. 室间质量控制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确定实验室的能力,评价各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正确性,是否保持在临床所能接受的误差范围内,即借助外部力量进行回顾性检查。 2. 范围:各实验室 3. 定义: 3.1. 质量控制(质控):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3.1.1. 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质量环中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 3.1.2.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联系的(GB/T 6583 1994)。 3.2. 室内质控:实验室内为达到质量要求的操作技术和活动。 3.2.1. 在医学实验室,室内质控的目的在于监测过程,以评价检验结果是否可靠,以及排除质量环节中所有阶段中

导致不满意的的原因。 3.2.2. 广义上室内质控适用于得出检验结果所有步骤的活动,从临床需要考虑,从收集标本,检测直至报告测定结果。 3.3. 室间质量评价:由第三方机构采用一系列的办法连续地、客观地评价各实验室的试验结果,并发现实验室本身不易发现的不准确性,了解各实验室之间结果的差异,帮助其校正,使其结果在具有可比性。这种评价是一种回顾性评价,旨在建立实验室间结果的可比性。 4. 内容: 4.1. 室内质控管理制度 4.1.1. 质量负责人负责管理检验过程全面质量控制程序;各组组长负责本组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各岗位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相关质量控制程序工作。 4.1.2. 检验工作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检验程序不得任意更改;检验人员能力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4.1.3. 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对质控的要求,准备质控品,与常规标本相同条件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批次的结果。应纠正确认在控后重新检测。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修订)

关于印发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 年修订) 得通知 各科室: 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 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 年版)>得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 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 年版)》及《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麻醉等6 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 年版)>得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得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得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与完善。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 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 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得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得记录)。医院将不定期得对科室执行情 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 年修订)附件 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二、工作负荷

三、治疗质量 四、工作效率

五、患者负担(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六、资产运营(项目及数据引自医院财务报表) 一、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 周与1 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口腔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口腔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一)指标内容界定与分类: 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是以定量的方式,反映医院管理现象总体发展水平概念与范畴,说明总体现象综合数量特征的具体数值。本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根据指标的性质与特性进行了适当分类,指标共分为医院基本信息、运行指标、质量管理指标以及病种管理四大类,适用于口腔专科医院. 为了使统计指标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本次修订基本沿用了口腔医院评审标准(2011 版)第七章统计评价指标。部分术语和指标名称方面作了一定更改,使其更加科学合理与贴切。 (二)统计指标来源: 本章医院管理统计指标是按照口腔专科医院功能任务,选用我国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公布的相关统计指标进行评价,统计指标来源如下: 1.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统表1-1, 医院基本运行情况表 2.国家卫生计生委,卫统表4-1,住院病历首页 3.囗腔医院评审标准,卫医管发〔2012〕16 号 4.麻醉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5. 重 症医学专 业质 量 指标(2015 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6. 急诊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7. 临 床检验专业质量指标(2015 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8. 病理专业质量指标(2015 年版)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9. 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指标(201 5 国卫办医函〔2015〕252 号 (三)数据采集与应用: 本章涉及医疗、病种统计指标采集目前均是通过《住院病案首页》采集或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鉴于目前国内医院管理数据无统一要求,故部分指标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无法获取,医院还需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研究获得指标数据的最佳方法与途径,并根据数据信息产生过程与流向合理建立相应分类数据库才能获得。 鉴于部分指标的性质和能充分利用指标的应用价值,指标监测单位分为医院部门和科室两个层面,在表格中均有提示。医院各部门与科室应按照相关条款要求,再结合表格中指定的指标监测单位与具体指标类别进行指标监测和分析, 并用于医院管理工作中。

浅谈公立医院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浅谈公立医院如何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上涨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覆盖程度增加,目前已基本形成人人享有医疗保险的格局,充分体现了我国医疗卫生保障体系的优越。但近年来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保险基金支付方式局限性以及客观存在的过度医疗等问题,医疗费用呈现快速上涨态势,从而导致医疗保险机构负担加剧,医疗保险基金入不敷出,进一步加剧患者看病难、看病贵现象,已成为目前社会热点问题。本文探讨从医疗机构角度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旨在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医疗费用。 1 医疗费用快速上涨原因分析: (1)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疗技术发展也是突飞猛进,诊断、治疗手段日益提高,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涨.例如医疗保险制度实施初期,CT、MRI检查还不是十分普遍,只有少数大型医院才拥有这种高精尖的设备,进口药物也是十分少见;目前医院拥有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而且成为吸引患者的噱头,CT、MRI都已普及,药物应用也十分广泛,各种层次、价格的药物种类繁多。这些医学技术的发展确实为医疗机构提供更加精准的诊疗手段,但不可避免的会带来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

(2)人口进入老龄化状态,医疗需求加大,进一步导 致医疗费用快速上涨。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据了解鞍山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比例23%,已达到严重老 龄化状态。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疾病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透析等慢性疾病患者逐渐增加,肿瘤等恶性疾病也呈高发状态,这种疾病谱的变化结果导致医疗需求增加,包括门诊治疗需求、住院治疗需求、药费需求等医疗费用快速上涨,据统计一个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相当于同期3个非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所以社会老龄化也是需方医疗费用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不合理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导致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目前采取的总额控制下的按项目付费的结算方式必将导致医疗机构提供更多的医疗服务项目以获取更大的利益,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医疗服务不是十分必要的,甚至是过度医疗。 (4)逐利使然,目前医疗机构运行模式基本上是自负 盈亏企业化管理模式,政府财政支持少之又少。大多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经济收入与创造的经济效益挂钩,甚至是经济收入的直接来源,加之患者有需求,过度医疗现象难免不会发生,进一步促使医疗费用不断上涨,医疗保险机构难以承受。 (5)随着人们对健康水平要求、期望值越来越高,对 医疗需求不断增长,加之受到经济社会影响,缺乏科学就医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措施

医院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的措施 为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患者负担,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就我院控制医疗机构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提出如下措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增强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的责任感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保持医疗服务价格稳定,为人民群众提供费用较低、质量较高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目标,也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有医疗资源总体不足、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医疗保障机制不健全、群众就医需求提高以及政府对卫生事业投入不足等多方面的原因,这里既有社会因素,也有卫生部门自身的原因,需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是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是今年医院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落到实处并见成效的标志之一。各科室、广大医务工作者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这项工作的必要性和责任感,必须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自觉落实公立医院的社会责任和公益性,认真抓好此项工作。 二、规范医疗行为,保障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目标的实现

1、坚持因病施治、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合理收费的原则,控制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涨,要求全院人均次住院费用控制在2200元,人均次补偿率>60%,自费比例≤15%。为了保证农合各项指标达要求,在确保医疗质量的前提下,要求各科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合理控制医疗总费用,不得推诿患者,不得将结算标准平均分配到每一患者,导致医疗资源浪费或医疗服务质量下降。 2、认真执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常见疾病诊疗技术规范,严格掌握入院、检查、治疗、手术、出院、转诊指征和标准,不得接收不符合住院标准的参合病人,也不得拒收符合住院标准的参合病人;不得擅自延长住院日或推诿病人让病人提前出院。 3、合理用药:①严格执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品目录》和《抗生素使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实行梯度用药、合理药物配伍,不得滥用药物、不得开人情方、开大处方、开“搭车”药;②因病情需要超出基本药品目录的自费药物,应告知病人或其家属,并经签字同意,使用目录外药品不得超过药品总额的规定标准;③同种药品只能使用一种;④抗生素使用率≤60%;⑤严禁使用与住院病种治疗无关的药品;⑥每个科室药品比例不得超过医院规定的标准(含所有药品),全院药品比例不得超过医疗费用总额的45%;⑦出院带药一般疾病不得超过2日用量(静脉输液),慢性疾病不得超过7天用量(口服治疗药品)。 4、合理应用医疗器材:对参合农民应用有关医疗器材应本着质量可靠、实惠原则,坚决杜绝不合理应用,所用材料必须是国产器械,

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各科室: 按照原卫生部《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及实施细则(2011年版)》、《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号)、国家卫计委《三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标准(2015年版)》及《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麻醉等6个专业质控指标(2015年版)>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5〕252号)的要求,现结合医院实际,对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进行了修订和完善。现印发给各科室,请各科室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该指标有九部分,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第三部分单病种质量指标;第四部分重症医学(ICU)质量监测指标;第五部分急诊科监测指标;第六部分临床检验监测指标;第七部分病理科监测指标;第八部分合理用药监测指标;第九节医院感染控制质量监测指标。以上指标由信息科牵头负责进行数据的收集,分析由相关科室负责。各科室必须按照监测指标开展定期评价活动,解读评价结果,持续改进医疗管理工作(有显示持续改进效果的记录)。医院将不定期的对科室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综合目标考核。

附件: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2016年修订) 附件 第一部分医院运行基本监测指标 一、资源配置

二、工作负荷 三、治疗质量

四、工作效率

七、科研成果 第二部分住院患者医疗质量与安全监测指标 一、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2周与1月再住院例数、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

二、住院重点手术(监测指标包含总例数、死亡例数、术后非预期再手术例数、平均住院日与平均住院费用)

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成都市青白江区妇幼保健院 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核心。为全面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保证医疗安全。根据国家卫计委《医疗质量管理办法(卫计委令第10号)》及《成都市医疗核心质量检查标准》等要求,结合中心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管理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疗事故的发生,促进我院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指导思想 推进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中心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得到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 三、组织管理 我院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两级责任制。院长是我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临床科室及药学、医技、护理等部门负责人是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我院建立“决策层-控制层-执行层”的我院质量层级管理体系,负责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层层负责、

层层落实、充分发挥管理体系作用。 (一)决策层 由我院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各质量管理专业委员会(医疗保健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护理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学术委员会等)组成,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主任由院长担任,委员由医疗管理、质量控制,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信息、后勤等职能科室负责人及相关临床、药学、医技等科室负责人组成,质量控制部(简称质控部)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控制层 由医务部,质控部、护理部、妇计办.药学部、院感部,信息科、门诊部,医保科、财务枓,人力资源部、总务部、医学装备管理科、宣传科、行政办公室、党群办公室等各职能部门组成。 (三)执行层 由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等3-5人组成,科主任为科室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组长,质控医生.质控护士负贪日常具体工作。 四、医疗质量管理内容 (一)结构医疗质量管理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科室医疗质量评价指标和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处方合格率达95%; 2、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3、传染病报告率100%; 4、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5、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6、跌倒发生率; 7、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8、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1、月门诊人次; 2、出院人次; 3、平均住院床日; 4、药品比例; 5、床位使用率; 6、处方合格率达95%; 7、住院病人三日确诊率90%; 8、出入院诊断符合率95% 9、完成成分输血指标达85%,全血和成分输血适应证90%,血袋回收率100%; 10、传染病报告率100%; 11、甲级病历率90%; 12、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 13、医院感染漏报率≤10%,医院感染率≤10%。 科室重点监测指标: 1、压疮发生率; 2、跌倒发生率; 3、管路脱落发生率(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尿管、胃管、引流管、深静脉插管等); 4、意外伤害发生率(烫伤,坠床、自杀、走失等); 5、24/48小时重返ICU率; 6、手术患者手术后肺栓塞、手术患者手术后深静脉血栓、手术患者手术后败血症发生率、 择期手术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 7、手术患者非计划重返手术室(再次手术)例数/术后住院期间死亡例数; 8、医院感染重点监测指标(呼吸机相关肺炎、静脉导管致血行感染、留置导管致感染等); 9、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 10、药物不良反应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