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昆曲打击乐

浅谈昆曲打击乐

昆曲是我国的古典戏曲剧种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极受欢迎的艺术形式之一。昆曲的弹奏技巧和唱腔特点独具一格,在演出中配合打击乐能够更好的表现其独特特色。因此,在昆曲演出中,打击乐的作用十分重要。

昆曲的特点在于唱腔、表演和乐曲的高度融合。而在昆曲中,打击乐是其重要的乐器之一,其起着桥梁的作用。打击乐在昆曲演出中不仅可以调节节奏和音量,还可以增添音乐的节奏感和气氛感。同时,昆曲演员在表演中也需要根据打击乐的节奏完成相应的舞蹈动作。这两者之间的协调需要演员有极高的音乐修养和表演功力。

在具体的演出节目中,打击乐可以分为两种类型:民间打击乐和古典打击乐。前者主要是由乐器组成,包括铜盆、木鱼、钹、大鼓等,以强劲有力的鼓点为主要表现手法。古典打击乐则是更加复杂的乐器体系,其中包括八音和六弦,以及各式各样的打击乐。这些乐器在演出中能够以华丽的音乐伴随着演员的表演,与彼此融为一体。

总体上,相比于其他曲种,昆曲的演出需要聚焦于唱腔和表演技巧。而打击乐在其中则扮演着整个节目的支撑和配合作用。昆曲的演出需要同时具备厚重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表演技艺。而打击乐作为昆曲的一部分,是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在昆曲演出中,打击乐与其他器乐和演员的协调配合,将会在不断的演出中不断提升昆曲的艺术水平,最终构建出高水准的演出作品。

昆曲

牡丹亭上我眷恋日日年年未停歇 ——关于昆曲 朱瑾 人们都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然而相较于至于两百多年历史的京剧,已经存在六百多年的昆曲,却由于自身的艺术特色逐渐被人们遗忘。在这次的暑期实践中,调查苏州地方方言的时候,我再次对这个美丽的剧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去追溯了昆曲的前世今生,内容虽不甚深刻,但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她,保护她,也能带动对于吴方言的重视和保护。 昆曲简介: 昆曲是发源于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而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大多人普遍意义上所认识的昆曲其实是昆曲中的南曲,即以苏州白话为主的南昆。 历史沿革: 昆曲有着悠长的历史渊源,而我们今天所欣赏的曼妙的昆曲,也是经过许多改革才逐渐形成的。昆曲最早并没有形成一种完整的体系,元末的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这才有了昆曲的雏形。到了明朝嘉靖年间,昆曲大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既吸取了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清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之后,昆山人梁辰鱼,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由他创作的《浣纱纪》的上演,扩大了昆腔的影响,自此之后,文人们纷纷争相创作传奇,习唱昆曲的人也日益增多,尤以歌妓为主。到这时,昆腔遂与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并称为明代四大声腔。而自万历末年之后,由于昆曲班的广泛活动,昆曲开始向全国各地流传,“四方歌曲必宗吴门”,到了明末清初,昆曲已成为全国性剧种,并在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昆曲的演唱本来是以苏州的吴语语音为载体的,但在传入各地之后,便与各地的方言和民间音乐相结合,衍变出众多的流派,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昆曲腔系,成为了具有全民族代表性的戏曲。 据学者研究称,“昆曲所代表的美学趣味虽然明显是南方的,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但是其文化身份却并不属于一时一地,它凝聚了中国广大地区文人的美学追求以及艺术创造。正是由于它是文人雅趣的典范,才具有极强的覆盖能力,有得到广泛传播的可能,并且在传播过程中,基本保持着它在美学上的内在的一致性。”、 历史地位: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

昆曲乐《思凡》创作浅谈

xxxx《xx》创作浅谈 江苏省昆剧院乐团团长、创作研究室副主任迟凌云 笙、古筝二重奏《思凡》是根据昆剧《孽海记?思凡》唱腔改编创作的。乐曲描述了一个佛门少女的美好暇思: 薄薄的晨雾笼罩着深山幽谷中仙桃庵,悠悠的钟声萦绕在佛殿的大梁之上。青春少女木然地敲击木鱼,诵唸佛经,她的青春年华伴随着木鱼佛罄之声悄然流逝。 少女情窦初开,始悔空门,愁思转辗,丝丝涌动的春情渐渐化为美好的暇想,奔放的思绪也在憧憬着未来……佛殿的钟声惊醒了少女的梦幻,她无奈地敲打着木鱼,但森严的佛门清规已锁不住少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乐曲《思凡》引子以清冷的罄声、孤寂的木鱼声开场,古筝摹仿佛钟用低沉的压揉音把音乐引入特定的场景,笙用低音区吹奏出诵经的佛调。在罄声中笙用平缓的气吸、单调的音色吹奏出乐曲的主题音乐,表现了佛殿少女诵经的场面,古筝泛音的运用及罄与木鱼声的隐约衬垫更显少女的虔诚与空灵。古筝孤寂地复奏主题乐,指法简练古朴,音色幽静悲凉。心思平静之中,第二段笙乐奏出一丝不安与涌动,情思之念忽荡于心,古筝渐加琶音翻滚,更加细致地表现少女内心渐动之情。第三段少女的思绪在飘逸的笙色和碰铃的引领下,进入了遐思向往,古筝左右手分解和弦的弹奏,更好地描写了少女一颗渐渐跳动的心,较强的刮奏表现了终于按耐不住的神情,笙则用连续琶音附和,恍若一对少男少女,如胶似漆。第四段古筝用大幅度的琶音与双声六连音的分解和弦,笙用强烈的高音激情旋律与古筝时合时分,加之色彩音7音的出现把乐曲推入了激动地畅想,犹如两人翩翩起舞,彩袖飞扬,畅遨天穹。古筝灵秀的独奏旋律,牵引出彩虹飞天,十指悠然拨动,直摇得瑞云飘荡。第五段欢乐的小快板,描写少女已忘却人间烦恼与世俗桎梏,两人心心相映、共庆欢乐,小堂鼓、吹打钹、小月锣运用传统戏曲表现欢乐喜庆的锣鼓点法热烈加入,更是把交灼的场景推向了欢乐的顶峰,进入了欢乐祥和天地合一的忘我化境,共享着人生的美好时刻……“当——咯——当——”!佛殿的罄声打断了少女美丽的幻想,无情的木鱼声击碎了美好的梦境。罄声中飘出笙管忧郁的鸣奏,旋律回到了乐曲的首段,只是更增加了些许无奈与寂寞,速度更缓,音色更暗,古筝压揉的

历史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整合(六)含答案

历史人教版选修六讲义:第6章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昆曲单元 整合(六)含答案 一、昆曲的兴盛与衰落 1.兴盛:从明朝万历年间到清朝乾隆末年。 (1)新剧作不断涌现,精品层出不穷。如汤显祖的《牡丹亭》、洪升的《长生殿》等。 (2)角色分工越来越细,表演艺术精益求精,服装道具更加讲究,角色的分工,有利于演员的表演技艺的提高。 (3)折子戏出现,折子戏生动、活泼,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髓,获得观众的欢迎。这种折子戏的演出一直流传到今天。 2.衰落 (1)昆曲一登上戏剧舞台就成为封建统治者和文人士大夫的掌中玩物,造成脱离人民群众,这是它走向衰落的根源。 (2)三次“花雅之争”,其中以京腔、秦腔和以四大徽班为主的京戏成为北京剧坛的新盟主。 (3)花部戏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唱腔清新活泼,唱诗通俗易懂,这是“花雅之争”中花部取胜的根本原因。 (4)清朝的文字狱对昆曲的创作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昆曲独特的艺术特色及价值 1.昆曲的曲文和曲牌:文人戏曲与舞台扮演紧密结合,昆曲的诗词吸收了唐诗、

宋词、元曲等中国古典文学的精髓。 2.昆曲的音乐和唱腔:昆曲熔诗、乐、歌、舞、戏于一炉,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弦乐和打击乐,而这也为后来其他戏曲继承。 3.昆曲的舞台表演 (1)脚色:中国戏曲艺术的人物分类,即戏曲中的生、旦、净、末、丑。 (2)严格的程式化:昆曲的各个行当都在表演上形成自己的一套程式和技巧;稳定的“合—离—合,双线平行”的戏剧结构。 (3)昆曲的脸谱和戏装也都有严格的规定。 三、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1.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对后世中国戏曲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戏曲史上,昆曲是中国戏曲的“活化石”。 2.昆曲是中国舞台艺术中集中国文艺之大成的代表品种,它的脚色制、戏剧结构、 演员组合体制流传至今。 题型6 原因类试题 【解题技巧】 原因类试题解答技巧 回答原因类问题时,可以根据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引起历史事物变化的重大方面去理解分析,如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阶级本质等。另外,还应注意结合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典例】 (2017·2月浙江台州教学评估)2016年是中国戏曲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牡丹亭》成国内南北舞台上的大热门,几乎家喻户晓。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为:①展示其作为

二胡与昆曲伴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9134518.html, 二胡与昆曲伴奏 作者:唐邵华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11期 二胡,是中国民乐大家族中最普遍的弓弦乐器,它音域宽广,音色圆润秀美,音质刚柔多变,富有歌唱性,有很强的表现力及浓烈的感染力,被广泛地应用于我国戏曲伴奏,如昆曲、京剧、越剧、湖南花鼓戏、黄梅戏等。在此浅谈二胡在昆曲伴奏中感悟。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昆曲,它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的伴奏乐器,以笛、笙、琵琶、二胡 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谈谈昆曲伴奏二胡运弓的使用 昆曲演唱技巧上,昆剧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快慢以及咬字发音,并有“豁”、“叠”、“擞”、“嚯”等腔法的区分以及各类角色的性格唱法。音乐的板式节拍,除了南曲“赠板”将四拍子的慢曲放慢一倍外,无论南北曲,都包括通常使用的三眼板、一眼板、流水板和散板。它们在实际演唱时自有许多变化,一切服从于戏情和角色应有的情绪。在弓分配上要也要根据昆曲“十八个腔格”来分配,分别要使用连弓、分弓、短弓等。在伴奏中,连弓奏法的要求弓速要平稳,弓段合理分配,使连线内的音与音之间连贯而不间断,左手运指时要有点的感觉。在连弓演奏过程当中,所有的音符是不大可能全部在一根弦上,这就牵涉到连弓换弦,而在演奏中,只要解决连弓换弦的痕迹,那么连贯的奏法就解决了,为使换弓无痕迹,手和手部的联合所做的小范围动作,这种动作的程度因各种情形而有所不同,如在奏快的和短的弓法时,握弓手指和手部作佷小范围的动作就可以了,而在奏慢的和长的弓法时,其动作范围就要比较大一些了,又比如奏洪亮宽阔的音时,其动作范围就奏柔细的音时要大,音的时快到换弓之前,手臂基本上是放慢而少走,而完全靠手和手指带着弓子走完剩余时值,所以,此时臂和腕部所走的行程略短于手指和弓所走的行程,此方法在“豁”腔中使用的非常多。 二、昆曲伴奏二胡揉弦的变换,揉弦是二胡左手的主要技巧之一 它能使乐曲表现的更生动、优美、更富感染力。二胡揉弦一般分压揉、滚揉、滚压结合。由于昆曲依字行腔,注重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所以在演奏中根据不同情绪,使用多种不同揉法。而在揉弦频率的快慢,一般没有硬性规定,一般根据演奏者对乐意的理解,再加上个人的喜好习惯综合来定。注意,在奏长时值音符的揉弦时,一定要注意律动的进行,如巜游园》的散板长时值音符(1-)的揉弦频率要与音乐律动相一致,通俗的说,此时揉弦频率一定要呈双数,不能是単数。这在其他乐曲中也有很多,如巜惊梦》中间一个曲牌[山桃红]中的长音(3)揉弦也是如此。如果揉弦频率若釆用单数,就如同戏曲中好紧打慢

戏曲乐队小知识

戏曲乐队小知识 1、文武场 戏曲乐队中管弦乐部分称为“文场”,由各种胡琴、月琴、琵琶、阮等组成。打击乐部分称为“武场”,由不同类型的鼓、板、锣、铙钹等组成。合称为“文武场”,或叫“场面”。“文场”的作用主要是为演唱进行伴奏,并演奏为配合表演而用的场景音乐。“武场”的主要任务是配合演员的身段动作、念白、演唱、舞蹈、开打,使其起止明确、节奏鲜明。此外,场次的转换、舞台情绪渲染等也都由“武场”承担。 2、文场乐器 曲笛:竹制乐器,有八孔,吹孔一个,指孔六个,膜孔一个,其音醇厚,常用于京剧和昆曲的伴奏。 唢呐:簧管乐器,由芯子、管子和碗子组成。京剧乐队中又分大唢呐和海笛两种类型,大唢呐声音宏亮,常用于伴奏发兵、庆典等宏大场面;海笛声音尖而响亮,常在武戏中伴奏昆曲。 板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形状似二胡,只是琴筒呈半球形。弓子夹于两弦之间,靠摩擦发音。其音高亢,是各种类梆子剧种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胡:拉弦乐器,胡琴的一种,形状似二胡,只是较其略小,弓子夹在两弦之间,以弓弦间的磨擦发音,其音刚劲嘹亮,是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京二胡:拉弦乐器,比京胡略大,马尾弓夹于两弦间,其音低沉柔和,京剧旦角唱腔多由它作为京胡的辅奏乐器。 琵琶:弹拔乐器,音箱半梨形,以桐木蒙面,琴颈向后弯曲,设有琴品。演奏时双手竖抱,左手按品,右手弹奏,技法多样。现为重要民乐乐器和戏曲乐器。 月琴:弹拔乐器,类似琵琶,但琴体呈圆形似月,有三根弦,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拔片弹奏,音质清脆明亮,是京剧乐队的主要辅奏乐器。 阮:弹拔乐器,分低、大、中、小四种,戏曲乐队中多用大、中两种。有四根弦,左手按琴颈音品,右手以拔片拔奏,音质浑厚,是戏曲乐队的重要辅奏乐器,也是重要的民乐乐器。 弦子:又称“小三弦”,琴颈很长,琴体较小,两面蒙蟒皮。有弦三根,左手按音,右手以拔子或手指拔奏。其音质清脆,穿透力强,是京剧的主要辅奏乐器。 3、武场乐器 锣:打击乐器,扁圆形、铜制,有大、小锣之分,在演奏方式上亦有区别。前者音色高亢,多用于表现战争场面、紧急事件发生或武将上场;后者音色清亮,多用于生角、旦角或丑角人物的上下场。大小锣均为京剧的主要打击乐器。 钹:打击乐器,俗名“铙钹”或“水镲”。两片为一幅,铜制,互相撞击发生,多与小锣配合,是京剧乐队中的主要伴奏乐器。 鼓板:打击乐器,由一个“单皮鼓”和一副檀板组成,由乐队中的鼓师掌管。单皮鼓为扁圆形,单面蒙牛皮或猪皮,演奏时置于一鼓架上,用一副鼓楗子击打鼓心发声,音质清脆,主要击打音乐中的次重或弱拍,即“眼”。“板”,由一副两块檀板组成,用绳串在一起,相互击打发声,音质浑厚,主要击打音乐中的重拍,即“板”。 鼓:打击乐器。远古时以陶为框,后世以木为框,蒙以兽皮或蟒皮。也有以铜铸者。形制大小不一。有一面蒙皮者,如板鼓;也有两面蒙皮者,如堂鼓。

我对昆曲的了解和感触

我对xx的了解和感触 昆曲是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的代表作之一。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剧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我对昆曲比较了解的要说到王实甫的《西厢记》了,我们高中语文课本上就学习过《长亭送别》那一段。“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长亭送别”并没有曲折复杂的戏剧情节,其艺术魅力主要来自对人物心灵的深刻探索和真实描摹。“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 此恨谁知?”是老师带领我们段落赏析的重点。从这一段中我们深刻体会到莺莺的不舍,这种心理的描摹方式更贴近我们的日常使用,更显通俗易懂。 除了唱词的不同以外,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 中国戏曲自形成以来一直在舞台上流传,随着时代的变化,从剧本到声腔、表演不断变革,昆曲则变化较少,对戏曲传统特点保留较多,剧目又极为丰富,被称为“活化石”。但是与其他戏曲相似,昆曲也面临曲高和寡的艰难处境。昆曲严格的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了恶性循

浅谈昆曲打击乐

浅谈昆曲打击乐 昆曲是中国戏曲传统中的珍品,它融合了音乐、舞蹈、唱腔和表演艺术。在这些元素中,打击乐是昆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打击乐在昆曲表演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增加节奏感和音乐效果,还能够激发舞台表演的情感和气氛。本文将就昆曲打击 乐的历史、演奏特点以及在昆曲表演中的作用进行简要介绍。 一、历史 昆曲打击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在元代大量从蒙古、西亚及其他地方传入的乐器,如刹海琴(似议宝玲琴)、揩吶、锣、鼓等。而在清代,昆曲打击乐更是被发扬光大,越 发成为昆曲表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昆曲中,打击乐器有着丰富的种类,包括了锣、鼓、钹、排鼓、铙钹、阵钹等,其 中锣鼓为昆曲打击乐的主要乐器。昆剧中的打击乐乐器,在戏曲体系中,它们在操作手法、音色效果、使用场合上都具有着独特的特色。昆曲打击乐的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已经形成 了独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 二、演奏特点 昆曲打击乐的演奏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声音多样 昆曲打击乐器的声音非常多样,不仅有低沉的鼓声和清脆的铙钹声,还有悠扬的排鼓 声和嘹亮的锣声。这些声音可以根据舞台表演的需要进行组合和调配,产生出丰富多彩的 音乐效果。 2. 节奏明快 昆曲打击乐器通常用于强调节奏,增加音乐的动感。在昆曲表演中,打击乐器往往会 与唱腔、器乐等其他乐器相配合,产生出明快而富有层次感的音乐效果。 3. 情感表达 昆曲打击乐在表演中也能够起到情感表达的作用。通过打击乐器的演奏,可以让观众 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舞台上的情绪和气氛,从而增强了观赏者的审美体验。 三、在昆曲表演中的作用 昆曲打击乐在昆曲表演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舞台表演的视听效果, 提升观众的听觉体验。在昆曲表演中,打击乐器既可以作为舞台音乐的伴奏,也可以作为 观众情绪的导向,它能够准确地表达出人物内心的感情变化,形成昆曲独有的音乐韵味。

浅谈借鉴京昆锣鼓技法,重构闽西汉剧《扈家庄》“起霸”打击乐

浅谈借鉴京昆锣鼓技法,重构闽西汉剧《扈家庄》“起霸”打击乐 摘要: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戏曲表演是我们最为重要和宝贵的文化 遗产之一。在戏曲的伴奏中,司鼓是非常重要的角色。各种锣鼓,曲牌的开、转、收,人物的唱、念、做、打都是由它来提示塑造而成。每套程式化的传统锣鼓点 都是历代艺术家们经过长期的积累,逐渐创作而形成的一套完整的程式化锣鼓, 非常值得我们后辈仔细推敲,认真揣摩体会学习。本文通过对武戏《扈家庄》的 演出排练实践,将京昆剧目《扈家庄》起霸排练实践与闽西汉剧的移植剧目《扈 家庄》起霸的排练实践,进行阐述对比、探讨。 关键词:闽西汉剧;起霸;锣鼓经;京昆 在戏曲的演出中,司鼓不仅担任着演奏指挥、领奏乐队的作用,它更是武场 的灵魂,有着掌控全局、帮助演员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的关键环节。一位好的司鼓,在剧目中不仅要熟练把握好音乐节奏,锣鼓尺寸,更要和演员一样,吃透每 个人物的心里状态,掌握好人物心里节奏,用鼓楗打出人物的“七情六欲、爱恨 情仇”。因此,掌握好尺寸尽头儿,是我们作为一名司鼓的必需技能。 一、“起霸”的来源、作用及锣鼓打法上的讲究。 “起霸”名称出自昆曲《千金记,起霸》一折,楚霸王表现将士准备出征打 仗前整理盔甲着装,准备上阵厮杀的一套程式性的动作。“起霸”的表现形式多 种多样,可分为“男霸”、“女霸”。“男霸”顾名思义是男性人物“起霸”,“女霸”则是旦角“起霸”。在锣鼓的表现上,因人物性别不同,在锣鼓的打法 上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旦角“起霸”,在鼓点的打法上更快,更碎,以突出其 俏皮的特点。例如:扈三娘一整两整软四击亮相后开“圆场”锣鼓,而这里的 “圆场”锣鼓可以再开鼓点前加花,与“男霸”的正常“圆场”起法上明显区别开。在“四击头”的使用上,多用“软四击头”,以表现女性的轻巧。而男性武

昆曲艺术论文

昆曲艺术论文 昆曲艺术论文 昆曲艺术论文【1】 摘要昆曲作为一种中国的传统戏剧艺术,2001年昆曲入选“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至此,昆曲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今这门美轮美奂的戏曲艺术已成为人类共同的瑰宝,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传承,本论题正是出于对这种传统文化的珍爱,将对昆曲的传播,产生,及历史沿革予以探讨,希其能让读者更深刻了解昆曲这一艺术界的国宝,让美传承下去,以致千秋万代。 关键词昆曲传播昆曲产生历史变迁艺术性 一、昆曲传播 1956年,浙江昆剧团改编的大型昆曲《十五贯》进京演出,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此,《人民ri报》专门发表了一篇关于《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说起》的社论,充分肯定昆曲的艺术价值,周恩来,毛泽东等也特别关注。 此后,全国许多地方相继恢复了昆曲剧团,一大批表演艺术家重又回到昆曲表演舞台,昆曲重新得到人们的认识。 2000年,在文化部直接领导下,江苏省昆山市等单位成功举办了“中国昆剧艺术节”。 期间,各地昆剧院,团纷纷组织艺人“回娘家”交流演出。 百位老艺术家和昆曲爱好者共度百年盛事,昆曲艺术进一步得到重视。 5月18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2001年,在古镇周庄兴建昆曲博物馆和古戏台,用来展现昆曲漫长六百年历史,如今的周庄每天安排为过往游人免费表演昆曲,使其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002年10月,昆山举行纪念昆曲入选文化遗产周年活动,爱川纪子发言说;“昆山创建了昆曲博物馆,并在古镇周庄每天为成千游人安排昆曲演出,对昆曲保护和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随后,由江苏省苏州市政府投资,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与江苏电视总台专题部联合制作,历时近两年,成功摄制讲述中国昆曲历史与艺术成就的大型电视纪录片《昆曲六百年》(共八集)在央视播出,对昆曲艺术走进寻常百姓家起到很好推动作用。 2004年11月,北京保利剧院全本《长生殿》公演,经过大胆改革后的戏装一时成为人们的焦点。 2004年4月,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携手两岸三地艺术家打造的“青春版”《牡丹亭》开始在世界巡演。 2006年进演美国加州,连演十二场,场场爆满,昆曲艺术开始走向世界。 白先生曾说:“昆曲就像一个精美飞瓷器,放在角落,时间长了,落满了灰尘,没有人知道它的美。把它擦拭干净,放在灯光下,它的透明的光泽会让你惊叹。”这个瓷器正在历史的尘埃中脱颖而出,绽放耀眼光彩。 2006年3月,南京紫金剧场上演全本《1699桃花扇》十分成功。 此后,白先勇携《牡丹亭》走进了北大、北师大、北京传媒大学,武汉大学等几十所有名大学,所到之处掀起了昆曲热。 2007年国庆期间,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文化访谈录”节目中,人们看到连续七天播出的《于丹游园惊梦》。 很快,根据于丹昆曲系列讲座为基础修改润色而成的新书《于丹游园惊梦――昆曲艺术审美之旅》出版,昆曲义工白先勇先生欣然为此书做序。 白先生自己也撰书,演讲,参与排练昆曲等等,为昆曲的传播积极奔走。 走进学术界,关于昆曲的著作也已是数量颇丰,朱栋霖,吴新雷《中国昆曲艺术》、纽骠《中国昆曲艺术》、周秦《苏州昆曲》、张允和《昆曲日记》、余秋雨《笛声何处》、白先勇《姹紫嫣红牡丹亭》《我的昆曲之旅》《白先勇说昆曲》《牡丹还魂》、刘静《幽兰飘香――昆曲之美》等等,给昆曲的研究和传播注入强大的力量。 社会的大环境对昆曲的重视,作为一名爱好者,有必要对其一些知识进行探讨和梳理,希其能对目前关于它的研究有少许的添补。 二、昆曲的产生及历史变迁 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提出一个观点:有一种“精神的” 气候,就是风俗习惯和时代精神,而“作品的产生,取决于时代精神和周围的习俗”。

昆剧打击乐的作用

昆剧打击乐的作用 作者:陈林峰 来源:《艺海》2010年第05期 打击乐俗称武场,它不仅伴奏剧目中人物的举手、投足、出场、下场,而且直接操纵剧目快、慢、缓、急的程式。武场靠节奏、声响与文场(管弦乐器)紧密配合,其中,司鼓指挥引导器乐与演员的统一。司鼓是连结伴奏和演员的纽带,这就要求司鼓人员熟记剧目场口,并根据剧情需要设计唱腔曲牌及锣鼓经。 一、打击乐的伴奏功能 1、点缀角色上下场及各种表演动作。上下场可根据不同的人物及地点环境,选择打击乐的声响。可用小锣打上小锣打下,也可用大锣“四击头”来作上场亮相,以大锣“冲头”打下;可以用“乱锤”打出人物败阵而归的狼狈形象;也可以用“抽头”描绘人物思前想后犹豫不定的心情。 2、指示唱腔的节奏及曲牌的运用。昆曲的开唱,大多是用板鼓或锣引出唱腔的节奏速度和基本情绪。散板起唱前,用单楗击二下,可以用“多多”较弱处理,也可以用“大大”强处理。快击就起唱快,慢击就起唱慢。板上起唱的“多落”或眼上起唱,销板起唱的“扎”都可以用不同方式处理。此外,用锣鼓经引出开唱的点子也很多。 3、伴奏念白和唱腔。剧中人物所念的上场诗,有时用“二三锣”伴奏,可增加诗的韵味。用“抽头”伴奏人物心情激动时所念的【扑灯蛾】,明显可使念白情绪高涨。此外,用小锣或大锣夹打在唱腔旋律中(俗称混牌子),使文武场浑然一体,也是为唱腔伴奏的一种别开生面的方式。这种夹打方式主要运用在【出队子】、【醉太平】、【普天乐】、【朝天子】、【风入松】、【江儿水】、【泣颜回】、【粉孩儿】、【园林好】、【六么令】、【朝元令】等曲牌中。特别是《断桥》、《见娘》、《书馆》等戏中,唱段用小锣伴奏,唱腔和锣鼓此起彼伏,节奏和力度顿时加强,这确是昆曲器乐伴奏的特色之一。 4、伴奏各类身段、舞蹈、开打场面。伴奏人物各类亮相、动作的点子,也可作为伴奏人物短暂动作过程的锣鼓经。铿锵的点子可用于激烈搏斗的厮杀场面;武戏开打主要靠打击乐齐奏来宣染紧张气氛。 二、配合演员的表演

音乐欣赏-昆曲

1.三大戏曲艺术:古希腊时期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中国的戏曲艺术; 2.戏曲是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形式,包括音乐、戏剧、舞蹈、舞美、杂技; 3.王国维《戏曲考源》——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4.先秦乐舞、秦汉散乐、隋唐歌舞戏都是形成后世戏曲的重要因素; 5.宋金时代始有完整的戏曲艺术,杂剧与南戏成为当时最重要的戏曲形式; 6.因为元初没有实行科举制,所以许多文人将一生所学都投入到了戏剧中,元代的杂剧作家有一百多人,作品有五百多部,造就了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7.到了明代的前期,南戏的影响逐渐扩大,取代了杂剧的地位; 8.明代四大声腔:海盐腔、余姚腔、弋(yi)阳腔、昆山腔; 9.昆山腔演变成昆腔,成为后世雅部的重要代表;弋阳腔变成高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花部的重要代表;埋下了后世花雅之争的伏笔; 10.明嘉靖年间,魏良辅改革昆山腔,称水磨调。强调演唱的咬文吐字,音乐是百转千回的,讲究音乐行为的雅,形成了丝竹并举的伴奏乐队; 11.文人梁辰鱼按照昆山新腔写作传奇《浣溪沙》; 12.昆剧是指用昆腔来演唱的戏曲形式,距今大约有六百年的历史; 13.汤显祖:1550-1616,字义仍,号若士,自署清远道人,江西临川

人。21岁中举,34岁考中进士; 14.从嘉靖时期至明末是中国戏曲发展的高潮期,其中尤以万历年间最盛;这一时期的西方意大利,出现了几种大型的声乐戏剧形式——歌剧、清唱剧、康塔塔;都是声乐戏剧形式,都是音乐和戏剧相结合的形式。西方每一出戏上的音乐都是新写的,而构成中国戏曲艺术两个主要方面是板腔体和曲牌体; 15.汤显祖——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也叫《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又称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是汤显祖的书房名称); 16. 《牡丹亭》的主要人物:杜丽娘——太守之女、柳梦梅——贫弱书生、春香——丫鬟、杜宝——太守、杜母——丽娘之母、陈最良——丽娘之师、石道姑——守墓之人; 17.戏曲有音乐和戏剧两部分组成;戏曲音乐主要有唱腔和器乐构成;唱腔是戏曲中的歌唱部分,占主要地位; 18.器乐分两种形式:文场和武场。文场是管弦乐合奏形式,武场全是打击乐; 19.昆曲唱腔包括南曲和北曲。南曲在吴语方言基础上产生,具有南方音乐柔美秀丽等特点;北曲则是在北方方言基础上产生,具有北方音乐洒脱、豪放等特点; 20.北曲常用七声音阶,刚劲豪放,南曲常用五声音阶,细腻委婉; 21. 《皂罗袍》——出自《游园》一折: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壁残垣。良辰美酒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

昆曲调研报告(多篇) 一、苏州评弹和昆曲的重要地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人类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突出代表性的民间文化遗产,它曾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也是我们人类历史遗存中的瑰宝。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于研究历史,发掘深厚的文化底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重要的是体现遗产的价值,使之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建筑效益,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曾经辉煌,再现璀璨”。 二、评弹和昆曲的现状 1.现状 苏州弹词的书目十分丰富,有目可稽的传统长篇有65部,新编历史题材172部,还有一些现代题材的新长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 立以后,记录了大量的演出本,并作录音、录像, 整理出版了周玉泉的《玉蜻蜓》和《中篇弹词选》。 有关历史艺术资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也次 第展开,出版了《苏州弹词旧闻钞》、《评弹艺人 谈艺录》。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 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 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图一林冲雪夜上梁山的《宝剑记·夜奔》 (苏州昆曲 博物馆) 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昆曲的辉煌与落败都与其特性有关。如今,昆曲确实面临着困境:人才的流失,

使得胜任昆曲创作的人员寥寥无几;而要革新昆曲,又面临两难的境地――不对昆曲作较大的改变,就无法缩小昆曲与时代的距离;倘若作大的改变,昆曲就失去特性而不成其为昆曲了。 图二苏州评弹博物馆 2.评弹和昆曲衰弱的主要原因 (1)苏州评话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方言徒口讲说表演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包括上海大部的吴语地区。听众主要是流行地区上年纪的人,难以被广大青少年接受,特别是20岁以下的青少年,加之方言的流失,使得苏州评话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的 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 机。 (2)在今天,昆曲严格的 程式化表演、缓慢的板腔体节 奏、过于文雅的唱词、陈旧的 故事情节,丧失了时尚性和大 部分娱乐功能,离当代人的审 美需求相距甚远,因而难以争 得观众,演出越来越少,以至 在演出市场上难觅其踪,形成 了恶性循环。 图三忠王府古戏台(苏州博物馆) 五、政府出台的政策的影响 (1)从20XX年起,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国家昆曲艺术抢救、保护和扶持工程”,昆曲抢救、保护、扶持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昆曲优秀剧目不断增加,并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人才.(2)20XX年年6月7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江苏共有七种34项入选,而众所周知的昆曲、秦淮灯会、苏州评弹等也赫然在列。此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戏曲打击乐艺术的传承与普及教学

中国戏曲打击乐艺术的传承与普及教学 作者:焦山林 来源:《乐器》 2019年第1期 中国戏曲主要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传奇和明清传奇,也包括近代的京戏和其他地方 戏的传统剧目在内,它是中国民族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打击乐作为中国传统打击乐的一部分,通过日常教学的延伸和规范,使戏曲打击乐成 为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曲打击乐主奏乐器基本是以金、木、水、火、土等五行相生相克而成,目前多数剧种的 打击乐器多以金、木为主体,依照五行分类故将打击乐称之为“武乐”。“金”是指铜制的锣、钹类,“木”是指鼓师手中的指挥乐器檀板和鼓楗子。 戏曲的重要打击乐器——单皮,亦称板鼓,是以木做胎,外包猪革加白铜钉制成,当属木 金合成。通常以板鼓为中心,指挥其他锣鼓贯穿整个剧情,虽然中国各类剧种丰富,但在使用 打击乐乐器和传统鼓乐方面相互影响和借鉴。我们选择范围可以从戏曲锣鼓套路丰富、人们喜 闻乐见,对中国戏曲鼓乐影响大的几个戏曲剧种来制定阶段性学习计划。 一、京剧 清代的北京,有一特殊剧种是专门以锣鼓打击乐伴奏的,它是不用丝竹管弦为演员伴奏。 后来这个剧种与昆曲合流,也被乱弹班吸收部分艺术形式,这就是“高腔”。当时又将此剧种 称为“弋腔”或“京高腔”,俗称为“京腔”。所谓“京腔大戏”,并非是指“京剧”,其指 的就是这个剧种。旧时,北京的戏班演出开始必有“打通儿”的程式,就是以打击乐作开场锣 鼓演奏。这种形式共分为三通儿锣鼓。 第一为“高通儿”,就是京高腔锣鼓。 第二为“苏通儿”,是从苏州传来的昆曲锣鼓,梨园行习称为打“苏家伙”;也就是后世 的京剧锣鼓。 第三为“吹通儿”,是以昆曲吹奏的曲牌夹杂打击乐等混牌子。 这些演奏形式,能够渲染现场气氛、调动观众和演员们的热情。 旧时称京剧为乱弹、皮黄,京剧的打击乐极为复杂,首先就是它的来源众多。掌握打击乐 的锣鼓技能一般不能看谱演奏,一定要将各种锣鼓点子以口头形式背诵,如诵经文一般,所以 旧时戏班称打击乐的锣鼓点子为“锣鼓经”。 北京旧时梨园行中素有“锣鼓经要是不会背,这辈子永远打不对。仔细学会锣鼓经,巧练 准能打得通!”的口头禅。其实即便能背会锣鼓经也未必能打好锣鼓,还要应该在打击乐的基 本功上下功夫。 用锣鼓打击组合表现江、河、湖、海的水流湍急,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通过打击乐 亦能表现,这种手段是传统戏剧中的经典鼓乐表演艺术。 不同剧种的打击乐有不同主奏锣鼓,昆曲一般由板鼓、大锣、小锣、铙钹以及堂鼓组成。 京剧是继承昆曲打击乐程式的,另有河北梆子、评剧、河南豫剧等剧种亦略相同。京剧锣鼓点

一台锣鼓半台戏

一台锣鼓半台戏 一、板鼓篇 板鼓为板和鼓两个乐器的合称,在昆曲音乐中的定位是指挥。但在昆剧中板鼓不仅是指挥,它完全可以胜任导演的功能。板鼓、剧中人物、剧情紧密相连,板鼓不仅要指挥整出戏的音乐,还要配合、引导剧中人物完成整出戏的剧情,帮助演员、剧中人物与观众完成互动。板鼓在昆剧中有三大作用,一是指挥乐队;二是掌控舞台;三是活态传承。 (一)指挥乐队。昆曲乐队分为文场和武场,板鼓需要分别指挥文场和武场。武场的指挥以传统的鼓经领奏三块铜,以不同的锣鼓经来配合演员的出场、身段、念白、唱词等完成整出戏的武场演奏。例如传统武戏《林冲夜奔》《扈家庄》《三岔口》等,都是以武场演奏为主,配合演员“唱念做打”,充分体现了剧中人物武艺高强、爱恨分明等英雄的气概。文场的指挥以板鼓掌控昆曲的节奏变化,昆曲是曲牌体,由不同的曲牌构成,以节奏来划分,包括散板、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和紧打慢唱等形式。板和鼓既是昆曲音樂中的板眼。板鼓以板配合鼓点子(鼓敲击的不同节奏变化)的节奏变化,指挥文场演奏轻重缓急和阴阳顿挫,以完成昆曲音乐部分。例如《牡丹亭》游园一板三眼的皂罗袍曲牌中,节奏型为4/4节奏,昆曲鼓点子记谱为“扎哆哆打”板为“扎”,鼓为“哆”“打”。细听能感觉到板鼓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整个昆曲文场的演奏不仅通过板鼓的“扎哆哆打”节奏的变化而变化,还能通过鼓板的“扎哆哆打”“哆哆”“扎哆”、“扎”或“哆啰”等鼓点子的变化而知道是散板或是一板三眼的节奏形式。随着戏曲的发展,戏曲音乐中加入配音、配器等。板鼓需要熟悉这些配音的感情、用途,指挥乐队演奏以配合演员完成表演。更要熟悉音乐中的配器,以更好地完成对昆曲音乐的指挥。 (二)掌控舞台。板鼓演奏者更重要的作用就是掌控舞台。昆曲

昆曲论文范文

昆曲论文范文 昆曲魅力之兴落 摘要:昆曲,又称盛世元音。昆山腔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戏曲话剧,于元 末明初时形成,有600多年的历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古典表演艺术。 关键词:昆曲历史舞台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昆 曲(原应为“昆”),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原名“昆山腔”或 简称“昆腔”,清朝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剧”。 昆曲作为一个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有着巨大影响的剧种~在历尽了艰辛 困苦之后,能奇迹般地再次复活,这和它本身超绝的艺术魅力有紧密关系。其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它的音乐上。昆曲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 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 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而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 昆曲是我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 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明朝中叶至 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剧的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 昆曲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l、剧本:昆曲 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 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 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

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 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 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 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全套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 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昆曲唱腔没有过门。一支曲子一直唱 到底,而且音域非常宽,如女声要真假声结合,难度非常大,京剧则每句 都有过门,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而京剧主要是京胡。3、表演: 昆曲由于它的剧本和音乐的特点,使之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非常高,昆 曲最大特点是载歌载舞,由于昆曲文词非常典雅,所以在每句唱段中经常 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或者用动作来辅助对文词的解释,昆 曲的舞蹈动作经过意象、变形和装饰性的各种手法使动作非常优美。连绵 不断,但难度也非常大,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一边演唱、一边舞蹈。 昆剧表演的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 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 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 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 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曲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后开始衰落,衰落的原因是有各方面造成的,主要有三个,花雅之争、演创之争和时代变迁。 2001年昆曲之入选“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于它是我国 古典表演艺术的经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昆曲要在新社会持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

浅谈昆曲的发展及特点 发源于江苏太仓南码头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昆曲南曲被称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许多地方剧种,像晋剧、蒲剧、上党戏、湘剧、川剧、赣剧、桂剧、邕剧、越剧和广东粤剧、闽剧、婺剧、滇剧等等,都受到过昆曲艺术多方面的哺育和滋养; 昆曲,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清代以来被称为“昆曲”,现又被称为“昆曲”;昆曲是中国汉族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艺术,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 昆曲早在元末明初之际14世纪中叶即产生于江苏昆山属太仓州一带,它与起源于浙江的海盐腔、余姚腔和起源于江西的弋阳腔,被称为明代四大声腔,同属南戏系统; 明朝中叶至清代中叶戏曲中影响最大的声腔剧种,很多剧种都是在昆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有“中国戏曲之母”的雅称;即时,无锡昆曲社对昆曲起到了繁荣推广的作用;昆曲是中国戏曲史上具有最完整表演体系的剧种,它的基础深厚,遗产丰富,是中国汉族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成果,在中国文学史、戏曲史、音乐史、舞蹈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昆曲的伴奏乐器,以曲笛为主,辅以笙、箫、唢呐、三弦、琵琶等打击乐俱备;昆曲的表演,也有它独特的体系、风格,它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在语言上,该剧种原先分南曲和北曲;南昆以苏州白话为主,北昆以大都韵白和京白为主;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 昆山人梁辰鱼,继承魏良辅的成就,对昆腔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改革,让昆曲以清唱的形式出现,终于使昆腔在无大锣大鼓烘托的气氛下能够清丽悠远,旋律更加优美;对伴奏乐器改革原来南曲伴奏以箫、管为主要乐器,为了使昆腔的演唱更富有感染力,他将笛、管、笙、琴、琵琶、弦子等乐器集合于一堂,用来伴奏昆腔的演唱,获得成功;隆庆末年,他编写了第一部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