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产品追溯制度

产品追溯制度

第一节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1 目的

以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确定产品的类别及检验状态,有需要时实现追溯。

2 范围

产品接收、生产、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若顾客另有规定时,按顾客的规定处理。

3 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产品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2综合管理部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

3.3仓管人员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3.4各生产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3.5出厂包装人员负责对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3.6销售人员负责对客户所有信息进行记录。

4 定义

4.1 标识:利用标签、颜色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清楚了解产品的规格以及检验状态。

4.2 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到交付客户使用的产品。

4.3 产品的状态标识: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为了区别不同状态的产品,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判定)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所作的标识。5工作程序

5。1产品追溯流程图(见后附)

5。2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

5。2。1内容:

产品属性:品名、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数量等;

检验和测试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检验测试人员、检验测试日期、批次等;

加工状态:原材料、外购品、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

5.2。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挂牌、贴签、分区域等方式,并配合表格记录。

5。2.3公司可追溯的标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原材料的标识统一称为“原材料批号”;过程加工的标识统一称为“生产批号”;成品标识统一称为“出厂批次号".

5。3采购品的标识

5.3.1 原材料、外协外购产品到公司后,采购人员或需采购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供方的送货单进行清点收货,进行初步验货;

5.3。2验货根据各部门对产品具体的标准要求和方法实施检验和试验;验货后检验合格的入库在指定区域存放,分区域存放无法达到识别要求是,配合进行产品标识,标识内容包括:批次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入库数量、入库日期、生产厂家等。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做好退货或者交换良品的工作准备,必要时进行“不合格"标识,分区域存放、处理;

5.3.3仓管人员根据检验结果对产品进行入库处理.

5。4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5。4。1 生产过程半成品标识:按《生产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检验指导书》要求进行生产人员代号标识及相关生产质量控制表格的填写;生产中相关配件上均表明生产人员编号(用黑色记号笔写在相应位置),严格遵守生产规程要求,如果下道工序人员发现产品没有编号及时返回。

5.4。2产品生产时填写的相关表格输入电脑,做成产品出厂原始记录,便于查询.

5.4.3各个工序的检验和测试状态及加工状态,可通过放置于不同区域反映出来,必要时配合进行产品标识.对于经检验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直接返回上道工序,或放入返工/返修区表明情况。对于经检验为不合格的废品,放置于不合格区.

5。4。4生产完工的产品送至测试区,测试后须返工的产品放入指定区域写明情况,返工之后的产品,重新检验。

5.4。5当计量检测设备失准导致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流出厂时,发现部门必须立即通知生产部相关人员,转回上道工序或按发货批次进行追回、检验和返工/返修。

5。4。6生产部门生产过程中,各种标识资料必须随产品一起交接,确保追溯时的准确性。

5.5成品标识

5。5。1成品的产品标识是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数量等。

5。5.2最终检验、测试不合格的成品,应放置于有不合格标识的区域;

5.5.3包装人员在装箱以后在箱外进行标识(含顾客名、品名、规格、数量等),顾客要求的特定产品要照定单要求执行。

5。5。4产品出厂时封装好相关资料,并将产品出厂时间填写到原始记录表中。

5.6标识的保护

5。6.1 产品标识应清晰牢固,不因产品流转中诸因素(如搬运、移置、管理不善或雨淋等)的影响而损坏或消失,保持其可追溯性.

5.6。2在产品实现和生产运作过程中,产品在未出厂前,各有关部门必须对所用的各种标识认真保护,严禁涂抹、撒毁,保证标识整洁、醒目、完好地保持原有状态,防止误用产品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

5。6。3各有关部门按规定做好标识,无状态标识的产品不得使用、转序或出厂;发现标识不清或无状态标识的产品立即向标识的责任部门报告,产品暂停流转,直到重新正确标识后方能流转

6产品的可追溯

6.1公司产品(服务)的追溯要求可以追溯到生产历史,根据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客户名称、生产日期以及各工序的相关作业人员和工序质量、检验记录、入库有关记录等。

6。2 当顾客要求或公司产品出现批量不合格时,销售部应当会同工程部、生产部部等有关人员查阅产品各种记录进行分析和处理.

6。3对让步接收、紧急放行、特别处理产品,流转部门进行书面记录、标识中注明如“让步接收”等字样,以便进行追溯性验证.

6.4用户使用产品时,根据用户安装位置,填写指导安装记录(本公司人员参与情况下),表格包括:安装产品编号,安装地点,使用环境(井下、室内、野外等),产品安装时间。

第二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

及时发现质量管理体系中的不合格,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使用和交付,提高体系运行的符合性、有效性.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外购产品、原材料的进货检验/验证及产品生产全过程和销售服务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未满足质量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让步是指对使用或放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的许可,通常仅限于在商定的时间或数量内,对含有不合格特性的产品的交付.

4。职责

4。1采购人员和需采购部门相关人员负责采购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及处置。

4。2生产部质检人员负责对生产过程中出现不合格品的鉴别、对标识和隔离进行监督、对过程中重复发生的批量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及时作处置决定;

4.3 销售人员负责已交付产品出现不合格的处理,特殊情况可申请其他部门协助.

5.工作程序

5。1不合格品的鉴别、标识和隔离

5。1.l 不合格品(包括原材料、成品)的标识方法为指定区域或配合产品标识。

5.1。2 原材料进本厂后,检验人员按照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发现不合格品,及时通知采购人员,进行退货或换货处理,供应商选择参见《供应商评审制度》.

5。1。3成品、半成品及工程现场出现的不合格品或不合格项由最终检验人员进行标识、隔离,并对不合格品(项)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处置.

成品、半成品出现的不合格品由生产相关人员判断是否可修复,能修复的以修复为主,不能修复的判断原材料是否可用,可用的重新启用,不可用的进行分区域摆放标识;工程现场出现的不合格品由我司最终检验人员判断是否可修复,能修复的以修复为主,不能修复的判断原材料是否可用,可用的重新启用,不可用的由最终检验人员进行处理;已交付产品出现的不合格品由销售人员判断是否可修复,能修复的以修复为主,不能修复的返厂送往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按上述标准处理。

成品、半成品及工程现场出现的不合格项(如违反操作规定、现场卫生脏乱差等)由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项当场处理(如规范操作、组织人员进行卫生清扫等)并进行记录。

5。2服务质量不合格的控制

5.2。1对因服务不规范所发生的顾客投诉或电话回访中反馈的顾客意见、信息,以一般问题或严重问题进行登记识别。

a。一般问题包括:不能文明用语、待客户不热情、简化服务程序等行为。

b。严重问题包括:因服务质量的投诉电话、与客户吵架、服务不规范等。

5。2.2对服务质量的不合格,由相关人员进行记录并报发生部门主管人员或总经理办公会议。

5。2。3一般问题由发生部门主管人员主持评审,严重问题由总经理办公会议主持评审,并将评审意见

进行记录。

a。属一般问题的,由部门主管人员或责任人向客户赔礼道歉,说明原因,取得客户谅解。

b.属严重问题的,由部门主管人员根据评审意见提出纠正措施报总经理办公会议批准后实施改进。

c.对严重问题的处理,必须在取得客户谅解的基础上,以最佳方式解决。

5.3 不合格品的处置

5.3.1根据对不合格品的检验、评审等决定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包括:

(1)拒收(退货或换货)、让步接收。

(2)返修、返工、废品处理。

(3)顾客让步接收:顾客的让步接收需得到顾客的书面认可。

(4)测量仪器精度引起的不合格,需对测量仪器进行校验或重新购买并经检定合格.

5。3。2不合格服务的处置:

不合格服务的处置方式:警告、处罚、待岗培训、换岗、劝退.

工作差错的处置方式:返工、报废、警告、处罚、换岗、劝退.

第三节纠正及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产生不合格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调查,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以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并对潜在不合格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不合格发生,并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范围

适用于公司在生产活动过程、检验测试过程、顾客反馈、投诉及管理评审和质量体系审核和数据分析中发生不合格时采取纠正措施和对潜在的不符合项采取预防措施的控制。

3。定义

纠正措施:指针对已发生的问题进行改善以防止再发生。

预防措施:指针对潜在的问题作预先的改善以防止发生.

4。职责

4。1销售部负责收集整理顾客反馈信息,及时向主管领导报告;综合管理部负责电话回访.

4.2各相关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采取纠正措施并予验证。

4。3各相关责任部门负责本部门潜在不合格的提出,并具体实施预防措施.

4。4 各相关部门的主管领导负责纠正措施的跟踪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和协调。

4。5各部门对本部门使用的测量仪器交由专人定期组织校验。

5。工作程序

5.1 纠正及预防措施的信息输入及实施

5。1.1当原材料、外购产品、服务过程等出现批量不合格品或不合格品影响严重时,采购人员与需采购部门相关人员给出不合格品处理意见,采购人员执行后,按《供应商评审制度》处理后续事项。

5.1。2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如遇影响比较大的不合格出现时(如,影响供货期、批量不合格等),需以报告的形式分析产生不合格的原因,并给出预防与纠正措施。

5。1.3销售部利用本公司的销售网络收集市场变化的动态和顾客需求的动向,将市场信息、顾客的反馈信息(包括顾客的投诉、抱怨信息)及时掌握:

(1)一般销售人员可自行解决的问题,由项目销售人员协调解决,做好售后服务;

(2)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由项目销售人员牵头,报销售部负责人协调组织相关部门协助解决;(例如:产品质量出现问题,首先须排除是否为人为因素造成产品损坏,与客户协调解决方案,如确实需要进行返厂处理,返厂后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3)重大问题由项目销售人员无法协调解决的,也报销售部负责人协助解决,也可申报总经理办公会议协助解决。

(4)每一次纠正措施由项目销售人员做好记录备查。

5。1.4各部门根据本公司的发展能力、生产设施与环境情况、人力资源情况等,对本部门潜在的可能造成不合格品的因素制订《预防措施》,报总经理办公会议。

5.2纠正及措施的验证

实施纠正措施的部门应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负责。综合管理部根据责任部门的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是企业生产和经营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进行详细分析说明。 一、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定义与意义 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根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定,对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在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够追溯到具体的责任人和环节,从而采取相应的纠正和改进措施。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对于企业来说具有以下几个重要意义: 1. 提高产品质量:通过追溯管理,企业能够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 保护消费者权益: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可以确保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护,一旦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通过追溯找到责任人,给予消费者合理的赔偿。 3. 增强企业竞争力:建立健全的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信誉度,树立企业在市场中的良好形象。 二、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 1. 产品标识与溯源信息:这是质量追溯的基础,企业需要对产品进行标识,标明生产日期、批次等信息,并记录下这些信息以备追溯之用。 2. 生产过程监控: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测和控制,确保产品质量稳定。

3. 非正常事件记录与处理:企业应建立记录系统,对所有的非正常事件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文件管理与备案:企业需要建立文件管理制度,将所有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文 件进行记录和备案,以备解决争议和法律问题。 5. 接受认证与审核:企业可以通过申请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接受第三方的审核,以保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三、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应用案例 1. 食品安全追溯:食品安全问题是人们日常关注的热点,通过建立质量追溯系统,食品企业能够对原材料、生产过程、物流等环节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及时追溯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 2. 汽车零部件追溯:在汽车制造过程中,对于零部件的质量要求非常高,通过 建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能够对零部件的供应商、生产过程等进行追溯,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够追究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3. 医疗器械安全追溯:医疗器械涉及人们的生命安全,通过建立质量追溯管理 制度,能够对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追溯,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患者的安全。 四、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1. 初期投入较大:建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初期可能面临一定的困难。解决的方法是逐步推进,制定合理的计划和预算,分阶段实施。 2. 数据管理与分析困难:质量追溯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数据的管理和分析 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解决的方法是引入信息化技术,建立专门的数据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分析的效率。

产品追溯制度

产品追溯制度 篇1:产品追溯制度 产品追溯制度 1、目的 通过建立追溯制度,确定从源头莳植或养殖,到加工、到销售整个过程中产品的流向和信息,即生产的产品从上往下能够跟踪,从下往上能够追溯,有助于查找不符合的原因,提高召回本领和组织的生产效率。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 3、涉及的部门 采购部、品控部、生产部、仓储部 4、定义、实施 4.1、可追溯性:通过登记的识别码,对商品或行为的历史和使用或位置予以追踪的本领。 4.2、实施 4.2.1本公司通过对原辅料和产成品实施批号管理,建立进货验收记录、生产记录、入库记录、出库发货记录、销售记录,依据批号管理实现追溯。 4.2.2蔬菜类原材料,需由采购部要求供应商供应“品质保证书”(包含:品名、生产批号、重量、莳植地及莳植地的土壤情形、农药使用情况等);

4.2.3肉类原材料需由采购部要求供应商供应“品质保证书”(包含:品名、生产批号、重量、养殖地、饲料情况、兽药的使用情况等); 4.2.4原材料进厂,由仓储部通知品控部,对货物进行进厂检查。品控部接到通知后对原材料进行验收,并定时做好记录,需包含:品名、生产日期、供应商、规格、数量、感官或技术要求等,检验合格后通知 仓储部。 4.2.5入库:仓储部接到品控部通知后,将原材料入库,并做好原材料入库记录(包含:来货日期、品名、生产日期、数量、供应商、原 材料状态(合格/不合格)、库位),原材料入库上架后,库房应做好 标识管理(包含:品名、进货日期、数量、供应商、生产日期、保质期); 4.2.6车间领用,库房应做好原材料出库记录(包含:日期、品名、出库数量、剩余数量、去向、领用人等),车间应做好原材料领用记录(包含:日期、品名、数量、用途、领用人等); 4.2.7车间生产,应做好生产记录(包含:日期、成品名称及生产批次、成品数量、所用的全部原辅料的数量及批次、记录人、审核人等)。 4.2.8成品入库:由生产部和仓储部做好成品交付记录(日期、品名、数量、批次、生产人员、仓储部人员签字),仓储部做好成品入库 记录(包含:日期、品名、生产日期、数量、成品状态(合格/不合格/ 待检),成品进库上架,库房做好标识管理(包含:品名、数量、生产 日期、保质期、成品状态(合格/不合格/待检)等)。 4.2.9成品出库销售:有仓储部做好销售记录(包含:日期、品名、数量、产品状态、销售途径、销售方信息、库房经办人等)。 5、追溯 5.1对于已显现质量问题的成品都要进行质量追溯; 5.2质量追溯由采购部、品控部、生产部、仓储部联合完成;

产品追溯制度

产品追溯制度 随着全球化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关注商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可靠和生产过程的透明,许多国家和地区制定了产品追溯制度。本文将介绍产品追溯制度的定义、意义和实施方法等内容。 一、定义 产品追溯制度是指通过一系列的信息记录和跟踪系统,实现从生产产品到消费者手中整个过程的追踪和追溯。它包括了生产、加工、运输等各个环节,旨在确保产品 质量和生产过程的透明,帮助消费者保护自己的权益,并解决不良产品造成的问题。 二、意义 1. 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重视产品质量的企业会根据产品追溯制度的标准,对自己的生产流程进行监督控制,生产的产品更具可靠性和信任度,消费者购买后也会更加放心。 2. 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 产品追溯制度将生产、加工、运输等各环节的信息记录在案,消费者可以通过查询系统了解产品的来源、质量和安全情况,提高了生产流程的透明度和公开性。 3. 加强企业责任及品牌价值 产品追溯制度能够使企业对自己的生产流程和产品质量加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得到最终的保证。这将有助于企业构建其信誉,提高品牌价值,并赢得客户的信任和 忠诚。 4. 快速响应问题 借助产品追溯制度,生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不能达到标准的批次或者出现的问题,快速进行召回或者修复,缩短故障处理的时间,有效减少不良产品对企业、消费者及 社会带来的损害。 5. 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 当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或造成社会问题时,消费者能够以查询信息的方式追溯到问题源头,从而起诉生产企业并维护自己的利益,保护消费者权益。 三、实施方法

实施产品追溯制度的方法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步骤: 1. 建立信息记录系统 建立生产环节信息记录系统、包装装运信息记录系统,以及库存信息记录系统。每一步可以使用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技术方案进行追溯。 2. 建立追溯查询系统 企业应建立追溯查询系统,为消费者提供足够的信息,包括生产日期、生产地点、加工环节、产品检测、运输信息等。同时,企业应该确保系统保密性,避免信息外漏 和产生安全风险。 总之,建立产品追溯制度不仅有助于保障消费者权益和生产企业质量,而且可以推动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逐步实现产品追溯 制度,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可信的产品和服务。

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制制度

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制制度 一、背景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产品质量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是指能够追踪和确定产品的生产过程、原材料 来源、加工工艺等关键信息。建立一个有效的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 制制度,将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管理水平,增强消费者对产品的信 任度,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在于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性,保障产品符合相关 法规和标准要求。通过建立全面的追溯档案和有效的管理流程,既 满足了质量监管机构的要求,又能够提供给消费者、客户和其他利 益相关方所需的信息。 三、制度内容 1. 追溯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1.1 每一批次产品都应建立相应的追溯档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 原材料进货记录 - 加工工艺流程记录 - 审核验收记录 - 可追溯的生产设备使用记录 - 产品检验报告 - 客户投诉记录 1.2 追溯档案应当按照规定的归档周期进行保存,并确保其真实、完整和可查询。 1.3 追溯档案的管理应确保其保密性,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能访问和修改档案内容。 2. 追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2.1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包括数据收集、存储、 处理和分析功能,以实现对产品质量的全面追溯。 2.2 追溯系统应能够准确、及时地记录和追踪产品的生产过程、来源、流向和销售信息。 2.3 追溯系统应具备数据查询和统计分析功能,以便在需要时 能够快速定位问题和进行反馈。 3. 监督与改进 3.1 公司应定期对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制制度进行评估和审核,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2 公司应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可追溯性控制制度的 有效执行,包括但不限于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检查。 3.3 公司应根据评估结果和监督检查的反馈,及时进行改进和 优化,推动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一、目的 为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防止质量问题对企业产生不良影响,制定该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质量追溯体系,及时发现、跟踪、追溯和处理产品质量问题,确保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二、范围 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包括产品生产、加工、质检、销售、售后服务以及使用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处理。 三、制定程序 1.组织成立制定小组 2.明确制定目的、范围和内容 3.收集、整理相关法律法规和内部政策规定 4.制定制度内容和流程 5.内部讨论、修改、最终审批 6.公布施行 四、制度名称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五、内容 (一)产品质量追溯的定义 产品质量追溯是指从生产、加工、销售到售后服务的全过程中,通过对产品过程每个环节进行监控、检查和记录,以及

消费者反馈,形成可追溯的产品质量档案。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可以进行追溯,找到问题源头并及时处理。 (二)质量追溯的流程 1.对每个产品流程进行全面监控,明确数据记录的内容及 方式;2.设立数据存储的备份,便于追溯数据完整性;3.应用 追溯技术,通过追踪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流向实现质量追溯;4.履行产品质量责任,不断改进产品生产过程,提高产 品质量。 (三)质量追溯的责任主体 1.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实施质量追溯制度和体系,并编制 质量追溯有关文件。2.生产部门:负责检验原辅材料、控制生 产过程和录入相关数据。3.销售部门:负责销售产品并记录销 售信息。4.售后服务部门:负责服务售后客户并记录服务信 息。 (四)质量追溯的实施程序 1.在生产、销售及服务过程中,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方式记 录质量追溯信息;2.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核查和归档;3.当发现 产品质量问题时,第一时间通知相关部门,进行溯源调查;4. 通过调查找到问题源头,及时采取对应的措施,消除质量问题; 5.对质量问题进行评估,吸取教训,改进工艺和质量控制体 系。 (五)责任追究

食品可追溯制度(六篇)

食品可追溯制度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供应科: 4.2.1负责监督供方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2负责标识购进物品的产品属性。 4.3质检科: 4.3.1负责标识经检测后产品的合格状态。 4.3.2负责监督生产现场、仓库物品的标识情况。 4.3.3负责追溯产品的形成过程。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 5.3进厂原料的标识

5.3.1如供方所提交产品的标识已清楚的标明了产品的属性,且该原料容易区别、辨认,本厂可以不再对该物品进行标识。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 5.3.2原料的检测状态的标识。原料在未检验之前需放入规定的区域,标明“待检”。检验后合格品入库,按照5.1及5.2的要求进行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并做好退货准备或相关处理工作。 5.4在制品的标识 5.4.1如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属性及批号等无法识别又要转入下道工序时,应对产品进行标识。 5.4.2在制品检测状态的标识。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5成品的标识 5.5.1未进行检测的成品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待检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产品溯源管理制度

产品溯源管理制度 一、引言 在如今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关注的背景下,建立完善的产品溯源管理制度对保障消费者权益、提升企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产品溯源管理制度的定义、意义及其应用案例,并提出相应建议。 二、产品溯源管理制度定义 产品溯源管理制度是指通过技术手段与管理方法,追溯和记录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过程信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安全、来源可追溯,同时能够监管和管理生产链条中的各个环节。 三、产品溯源管理制度的意义 1. 保障消费者权益:通过产品溯源管理制度,消费者能够准确了解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情况,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2. 提升企业形象:建立健全的溯源管理制度能够展示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责任意识,树立企业良好的品牌形象,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该企业的产品。 3. 加强市场监管:产品溯源管理制度可以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监管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置存在风险的产品,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4. 优化供应链管理:溯源管理制度能够追踪产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帮助企业寻找生产运营过程中的问题,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效率和利润。 四、产品溯源管理制度的应用案例 1. 食品行业:许多国家对食品行业都有严格的溯源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对原材料来源、加工流程、生产日期等信息进行记录和追溯,以确保食品质量和安全。 2. 医药行业:药品溯源管理制度可以通过追踪药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帮助监管机构迅速发现和召回有问题的药品,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3. 汽车行业:汽车制造商通过产品溯源管理制度,记录和追踪汽车零部件的来源、生产过程和安装情况,以提高汽车质量和安全性。 4. 电子产品行业:建立产品溯源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市场,并跟踪处理有质量问题的产品,保障消费者权益。 五、建议 1. 制定法律和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产品溯源管理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并给予政策支持和激励,推动企业建立健全溯源管理制度。 2. 引入前沿技术:应用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提升产品溯源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加强监管和反应能力。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一、概述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及对问题产品进行追溯和处理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追溯管理,找出产品质量问题的根源,对问题产品进行召回或修复,从而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二、制度要点 1.追溯范围和对象:明确制度适用的产品范围和追溯的对象,包括原材料、加工工艺、生产设备、供应商等。 2.追溯方法和流程:明确追溯的具体方法和流程,包括追溯数据的采集、保存、分析和报告,以及在追溯过程中的协作和沟通方式等。 4.问题定位和处理:明确问题产品的定位和处理方法,包括对问题产品的召回、送修或重新制造等措施,确保问题产品不会流入市场或给客户带来安全隐患。 5.整改措施和效果评估:明确问题产品整改的措施和时间,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6.员工培训和责任分配:培训员工对于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操作要求,并明确相关岗位的责任分工。 三、实施步骤 1.制定制度: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与企业的质量方针和目标一致。

2.培训员工:向员工进行制度培训,使其了解制度内容、要求和操作 流程。 3.落实制度:各部门根据制度的要求和流程,落实产品质量追溯工作,并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及时性。 4.监控与改进:建立追溯管理制度的监控机制,定期对制度的实施效 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不断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以适应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 四、案例分析 以化妆品企业为例,该企业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建立了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在生产过程中,对每一批次产品进行标识,并保 存相关信息。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批次号和相关信息进行追溯,找出问题的原因,进行召回或修复。通过这一制度的实施,企业有效 地控制了产品质量风险,提高了消费者的满意度。 结语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是企业保证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建 立和落实制度,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保 护企业的品牌声誉。因此,企业在制定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时应注重实 际操作、不断改进,并加强员工培训和沟通协作,以确保制度的顺利实施 和有效性。

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一、制度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产品质量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质量不合格的产品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声誉,还可能导致严重的质量事故。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是企业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 二、制度目的 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生产、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产品的企业。 四、质量追溯的原则

1.责任追溯原则:产品质量的责任追溯由上至下, 确保责任明确,追责到位。 2.全程追溯原则:对产品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质量 追溯,确保产品质量的全程可控。 3.信息追溯原则:通过信息化手段记录产品的生产、质检、运输等环节的信息,实现可追溯。 4.事实追溯原则:通过事实数据真实可信的追溯历程,实现质量追踪。 五、制度要求 1.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责任人和质量 控制点。 2.制定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落实到位。 3.完善质量信息化系统,实现质量数据的记录和追溯。 4.加强质量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5.建立健全质量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预防质量事故的发生。 6.定期开展质量追溯工作,及时发现并整改质量问题。 七、质量追溯流程 1.原材料采购:对采购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建立原材料台账,记录供应商信息和质量检验结果。 2.生产加工: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进行操作,对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和检验。 3.质检监控:在生产完成后对产品进行质量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4.包装装箱:对产品进行包装和装箱时,记录产品的批次和相关信息。 5.运输配送:对产品的运输过程进行监控,并记录产品的到达时间和条件。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一、目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企业产品追溯管理的责任、流程、技术要求和实施细节,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满足相关法规和客户要求。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产品的追溯管理,包括原材料、零部件、成品等。 三、职责 1、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执行原材料、零部件的追溯计划,确保追溯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 2、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产品生产、检验、运输等过程中的追溯信息进行审核和监督,确保追溯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生产部门:负责在生产过程中收集和记录追溯信息,配合供应链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追溯工作。 4、信息技术部门: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和维护产品追溯信息系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和数据安全。

四、追溯流程 1、制定追溯计划:供应链管理部门应根据产品种类、生产流程等因素,制定相应的追溯计划,明确追溯范围、追溯信息采集点、采集方式、数据存储等要求。 2、采集追溯信息:生产部门应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追溯计划采集原材料、零部件的相关信息,如供应商、批次号、到货时间等。质量管理部门应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进行监督和记录。 3、记录追溯信息:生产部门应在产品入库、出库等环节记录相应的追溯信息,确保产品流向的可追溯性。质量管理部门应对产品检验、包装等关键环节进行监督和记录。 4、存储追溯信息:供应链管理部门应建立追溯信息数据库,将采集和记录的追溯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信息技术部门应确保数据安全和系统正常运行。 5、查询追溯信息:企业应建立产品追溯信息系统,方便客户、供应商等相关方查询产品的生产过程、检验结果等信息。 6、分析追溯信息:企业应定期对追溯信息进行分析,发现潜在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追溯管理制度

追溯管理制度 1. 引言 追溯管理制度是指通过记录、控制和追溯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一种管理制度。追溯管理制度对于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可以确保产品的可追溯性,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2. 追溯管理制度的目的 追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几个方面的目标: •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通过记录和追踪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提高产品追溯能力:追溯管理制度可以使企业对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提高产品追溯的能力。 •保障消费者权益:追溯管理制度可以提供真实可信的产品信息,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3. 追溯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 追溯管理制度应当遵循基本原则: •完整性原则:记录和追踪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重要环节,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及时性原则:及时记录和处理产品生命周期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减少损失并提高产品质量。 •透明性原则:公开产品追溯信息,使消费者能够了解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品质。 •合作性原则:各个环节的企业和相关机构应当进行合作,共享追溯信息,实现追溯管理的全程监控。 •法制性原则:追溯管理应当依法进行,遵守国家和地区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利用追溯管理制度牟取私利。 4. 追溯管理制度的要求 为了实施追溯管理制度,需要满足要求: 4.1 记录和标识 企业应当对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进行全面的记录和标识。记录包括 内容:产品的原料来源、生产过程、运输环节、销售渠道等。标识可以采用条形码、二维码等形式,方便对产品进行追溯。 4.2 数据管理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系统,确保记录的数据准确、可靠。数据管理 系统应当具备功能: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和数据分析等。 4.3 追溯能力 企业应当具备良好的产品追溯能力,能够根据需求,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和 流通路径。追溯能力包括方面:数据记录和管理、追溯技术支持、追溯人员培训等。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本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追溯能力,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升产品质量,保障客户权益。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和标准执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涉及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的部门和人员,包 括但不限于产品研发、生产、品质、供应链、销售等相关职能部门和人员。 第二章产品质量追溯管理要求 第三条商品编码管理 1.所有产品必须进行二维码或条形码编码,并在制造过程中自动记录与 产品相关的生产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采购信息、生产批次信息、质量检验信息等。 2.所有产品的二维码或条形码必须在产品包装上清晰可见,并通过扫码 方式提供给客户获取产品信息的途径。 第四条质量记录管理 1.所有生产环节必须建立完整的质量记录,并按相关规定妥善保存,包 括原材料的质检记录、产品生产环节的检验记录、设备维护记录等。 2.质量记录必须包含以下内容:时间、地点、操作人员、被检测产品信 息、检测结果等,并按照公司规定的期限和要求进行保存。 第五条异常情况处理 1.对于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质量问题、设备故障、 生产线停产等,相关部门和人员应迅速报告质量部门,并立即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2.质量部门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追溯产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 找出问题原因,并制定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第六条召回管理 1.在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或潜在安全隐患时,公司应立即启动召回程序, 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迅速通知相关销售渠道和客户,对受影响产品进行回收和处理。 2.质量部门应对召回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召回范围 确认、召回方案制定、召回执行跟踪等。 第三章考核标准 第七条质量追溯能力考核 1.每季度对产品质量追溯能力进行考核,主要评估以下指标:商品编码 符合性、质量记录完整性、异常情况处理及时性、召回管理执行情况等。 2.考核采用定期抽查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专门的质量部门 负责组织实施。 3.根据考核结果,对涉及部门和人员进行奖惩,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改进工作流程和管理方式。 第八条安全生产考核 1.质量追溯是保证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每年对产品质量追溯和召回工 作进行全面考核。 2.考核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质量追溯能力、召回制度完善性、召回计划执 行情况等。 3.根据考核结果,对涉及部门和人员进行奖惩,激励安全生产意识和责 任感。 第四章附则 第九条职责 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本制度,并协调各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追溯工 作。 2.各部门和人员根据本制度的规定,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义务。 第十条修订和解释 1.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权归本公司所有。 2.对本制度的修订和解释,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涉及的相关制度应与本制度保持一致。如有违反本制度或相关制度的行为,将按照公司规定进行纪律处分,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实施的一种以追溯为主要手段的管理制度。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记录和追踪产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和销售过程中的各种环节和信息,以便能够有效地追溯和掌握产品的来源和去向,对于质量问题的调查和处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追溯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产品追溯管理体系,明确追溯的目标和责任,制定相应的追溯流程和方法,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进行培训和宣传,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配合和执行。 2. 信息记录和存档: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产品信息记录和存档体系,包括原材料采购记录、生产过程记录、产品检验记录、运输记录、销售记录等。这些信息应准确、完整地记录在相关的文件或系统中,并保存一定的时间,以备追溯使用。 3. 标识和标签管理:企业应对产品进行合理的标识和标签管理,包括产品批次、日期、生产地等信息。这些标识和标签应精确地贴在产品上,并在产品进入市场后进行有效监管,以确保产品的追溯可靠性。 4. 数据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统一的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对产品的各种信息进行录入、整理和存储,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这样可以方便追溯核查,及时提供相关数据和报表,为解决质量问题提供支持。

5. 追溯流程和方法:企业应建立追溯流程和方法,包括追溯的标准和判断依据、追溯的范围和时间、信息的获取和整理、调查和分析等。追溯流程应规范、清晰,并与各个环节和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衔接,确保追溯工作的顺利进行。 6. 追溯能力和应急预案:企业应不断提升追溯能力,包括技术手段、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等。同时,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对于紧急情况的追溯工作进行预先规划和准备,确保在发生问题时能够及时、迅速地进行追溯和处理。 7. 审核和改进:企业应定期进行追溯管理的审核和改进,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整改,提高追溯管理的效能和水平。同时,要关注追溯的最新技术和经验,及时进行更新和改善,以适应市场和法律法规的变化。 总之,产品追溯管理制度是企业保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有效地提高追溯能力,为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可靠的产品质量保障。同时,要与市场需求和法律法规保持一致,不断进行改进和调整,以适应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监管要求。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保证产品质量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以及快速应对质量问题的能力,建立一套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将探讨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应用场景、实施步骤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 一、重要性 1. 保证用户权益:产品质量问题可能对用户带来严重影响,损害企业声誉以及用户信任。通过追溯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查明问题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用户权益。 2. 强化供应链管理:产品质量问题往往涉及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的采购到生产制造再到最终销售。追溯管理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建立起更为完善的供应链管理机制,提高整体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水平。 3. 合规要求:许多行业对产品质量追溯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要求。建立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能够使企业更好地满足相关合规要求,避免因违规而引发的法律风险。 二、应用场景 1. 食品行业:如食品安全问题引发的食品召回,通过产品质量追溯可以快速查找受影响的产品批次、生产流程等信息,便于精确回收和消除安全隐患。

2. 制药行业:药品质量问题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风险,产品质量追 溯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定位问题源头,快速采取措施,保障患者用药的 安全性和有效性。 3. 汽车制造行业:在汽车产品中,质量问题可能出现在零部件的生产、组装、运输等环节。通过追溯管理制度,可以准确追踪问题所在,并做出相应处理,保证汽车质量和用户安全。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质量追溯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和合规要求,制定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标准。 2. 配备信息系统:建立用于质量追溯的信息系统,集中存储和管理 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核查供应链: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进行核查,确保供应商的合规 性和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4. 质量溯源: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每一道工序进行记录和管理, 包括原材料供应商、生产设备、生产人员等关键信息。 5. 异常处理:当发现产品质量问题时,迅速进行溯源,找出问题所在,并采取相应措施,包括产品召回、改进生产工艺等。 四、面临的挑战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制度 一、总则 为了有效管理产品质量追溯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提高产品管理水平,制定本制度。 二、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的质量追溯管理工作。 三、追溯目的 1. 为了控制产品质量和确保产品安全,必须能够追溯产品的生产过程和原材料来源,发现 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 2.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3. 为了提高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四、追溯计划 1. 建立并完善产品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的追溯档案和记录,包括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加工、包装、贮存等全过程。 2. 制定产品质量追溯计划,包括追溯目标、追溯范围、时间节点、责任人等内容,确保产 品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的全面追溯。 3.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追溯方案和追溯标准,包括追溯的方法、手段 和技术。 4. 开展追溯实施和监督,定期检查追溯档案和追溯记录,确保追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五、追溯责任 1. 生产部门负责制定追溯计划和实施方案,确保产品生产过程和原材料的追溯工作。 2. 质检部门负责监督追溯工作的实施,定期检查追溯档案和追溯记录,发现质量问题及时 处理。 3. 销售部门负责收集和整理产品质量投诉和召回问题,协助质检部门进行追溯调查和处理。 4. 追溯工作质量不合格的责任人,依据公司相关制度和政策予以追责。 六、追溯技术和手段 1. 根据产品的特点和追溯需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确定追溯的方法和技术。

2. 采用条码、RFID等技术,对产品进行标识和追踪,实现产品生产、流通和消费全过程的追溯管理。 3. 制定产品追溯信息系统,实现产品信息的查询和追溯,确保产品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可靠。 4. 建立追溯数据中心,集中管理产品追溯信息,为产品追溯调查和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七、追溯过程 1. 根据追溯计划和追溯标准,对产品生产过程和原材料来源进行追溯调查和核实。 2. 根据追溯结果,发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原因和责任人,进行追责和整改。 3. 根据追溯结果,对产品生产过程和原材料来源进行评估,优化和改进产品生产工艺及质量管理体系。 4. 根据追溯结果,对产品的质量安全状况进行评价,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八、追溯记录和报告 1. 对产品追溯调查和处理过程进行记录和报告,包括追溯的时间、地点、内容、结果、责任人等。 2. 对产品追溯调查和整改情况定期进行汇总和分析,形成追溯报告,向公司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 3. 严格保密追溯档案和追溯记录,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真实性。 九、追溯效果评价 1. 对产品追溯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追溯的深度、广度、详尽程度和及时性等。 2. 根据追溯效果评价,对产品追溯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和完善。 3. 对产品追溯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考核,对追溯工作的业绩进行评定和奖惩。 十、追溯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 1. 对产品追溯管理制度进行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政策、法规、标准、技术、方法、手段等内容。 2. 对产品追溯管理制度进行宣传和培训,包括相关员工和合作伙伴,提升工作人员的认识和技能。

产品追溯制度

产品追溯制度 1目的 以适宜的方法标识产品,确定产品的类别及检验状态,有需要时实现追溯。 2范围 产品接收、生产、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若顾客另有规定时,按顾客的规定处理。3职责 3.1生产部门负责产品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2综合管理部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 3.3仓管人员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3.4各生产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3.5出厂包装人员负责对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3.6销售人员负责对客户所有信息进行记录。 4定义 4.1标识:利用标签、颜色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清楚了解产品的规格以及检验状态。 4.2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到交付客户使用的产品。

4.3产品的状况标识: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当中,为了区别不同状况的产品,对产品的测量状况(待检、及格、不及格、待判定)及加工状况(已加工、待加工)所作的标识。5事情程序 5.1产品追溯流程图(见后附) 5.2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 5.2.1内容: 产品属性:品名、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数量等; 检验和测试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检验测试人员、检验测试日期、批次等; 加工状态:原材料、外购品、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等。 5.2.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挂牌、贴签、分区域等方式,并配合表格记录。 5.2.3公司可追溯的标识分为三个环节进行,原材料的标识统一称为“原材料批号”;过程加工的标识统一称为“生产批号”;成品标识统一称为“出厂批次号”。 5.3采购品的标识 5.3.1原材料、外协外购产品到公司后,采购人员或需采购部门相关人员根据供方的送货单进行清点收货,进行初步验货;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的管理制度全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管理制度 一、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原则组织开展食品经营活动。 二、经营食品应当符合环境卫生规定,具有食品销售、储存、运送和装卸的卫生条件。 三、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应当遵守卫生规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健康规定的人员,不得参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应当对采购的食品包装标记进行查验核对,严禁经营不符合卫生原则、超过保质期、无标签等不符合食品安全原则的食品。 五、应当按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经营场合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善并做好记录。 六、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主体资格、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献,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七、完整建立食品进销台帐,适时对照自查,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部门,迅速将问题食品下架、撤回、及时告知供货商并在经营场合明显位置醒目告示,召回售出的问题食品,退货或销毁。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涉及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原则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记进行查验核对,内容涉及: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原则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规定。需要标明的规格、级别、所含重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有效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商品损坏也许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她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查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查检疫证明,未经检查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干上市销售。 七、经营者应常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规定的,应及时予以解决,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解决。 八、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与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

引言: 产品追溯管理制度是指企业在产品生命周期中,通过监控和记录产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环节,并追踪相关信息,以实现对产品的溯源和追溯。本文是产品追溯管理制度的第二部分,旨在深入探讨产品追溯管理制度的实施和运作,并分别从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风险管理、法规合规和信息技术支持等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 正文: 一、质量管理 1.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产品质量标准、工艺流程和操作规程等。 2.实施过程控制,使用先进的质量检测设备和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过程中的质量问题。 3.建立质量档案,记录产品的生产过程数据和质量检测结果,以便追溯和分析。 4.定期进行质量审查和评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和改进措施。 5.加强质量信息共享,与供应商和客户建立互信关系,共同维护产品质量。

二、供应链管理 1.与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选择有资质和信誉的供应商。 2.建立供应商准入和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评估和监控,确保其符合相关质量和法规要求。 3.建立供应链追溯体系,记录并追踪供应商的产品和原材料信息,确保供应链的可追溯性。 4.与供应商分享产品追溯数据,共同推进供应链的透明与可靠性。 5.加强供应链协同,通过信息共享和沟通,实现供应链上下游的协同运作和风险管理。 三、风险管理 1.确定产品生命周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 2.加强原材料和生产过程的风险管控,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 3.建立预警机制,对潜在风险进行监控和预测,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或减轻不良影响。

4.制定灾备方案,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保障产品生产和供应的连续性。 5.进行风险回顾和总结,吸取教训,不断改进风险管理措施,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 四、法规合规 1.了解和遵守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法规,确保产品的合规性。 2.加强对法规的研究和学习,及时更新和调整追溯管理制度与法规要求的一致性。 3.建立合规性审核机制,对产品的合规性进行审核和评估。 4.与相关部门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法规变化和最新政策,确保产品追溯管理的合规性。 5.确保产品追溯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信息被恶意利用和泄露。 五、信息技术支持 1.建立信息系统,对产品追溯过程进行信息化管理。 2.采集和存储产品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时间、地点、环境条件、人员等信息。 3.建立数据分析和处理机制,利用数据挖掘和统计分析等方法,提取有用的信息和洞察,并做出决策。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20篇)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20篇)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精选20篇)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1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2 一、食品贮存方法: 1、低温贮存 1)冷藏贮存:0℃至-10℃条件下贮存

2)冷冻贮存:0℃至-29℃条件下贮存 2、常温贮存 贮存基本要求: (1)清洁卫生 (2)通风干燥 (3)无鼠害 二、食品贮存库的卫生要求: 1、库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2、要安装纱门、纱窗,挡鼠板,保证无蝇、无鼠、无昆虫。 3、高温冷库温度控制在4℃-0℃。低温冷库温度控制在-18℃以下。 三、食品贮存的卫生管理 1、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存放,先进先出。 2、各类食品要分开存放、按品种种类,进库整齐存放日期分类。 3、存放的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离地20CM-30CM,离墙30CM,货架之间有间距,中间留有通道。 4、建立库存食品定期检查制度掌握食品的保质期,防止发生霉烂,软化发臭,鼠咬。 5、仓库要定期打扫。

6、食品贮存库内不得存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7、冷库内不得存放腐败变质和有异味的食品。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3 1、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参加工作。 3、应当建立建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4、从业人员的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便检查。 5、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4 1、市场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菜市场管理制度,负责本菜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2、市场应当与经营者签订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协议),订立食品安全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退市、追溯、召回、退货等条款,明确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