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可追溯制度(六篇)

食品可追溯制度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供应科:

4.2.1负责监督供方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2负责标识购进物品的产品属性。

4.3质检科:

4.3.1负责标识经检测后产品的合格状态。

4.3.2负责监督生产现场、仓库物品的标识情况。

4.3.3负责追溯产品的形成过程。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

5.3进厂原料的标识

5.3.1如供方所提交产品的标识已清楚的标明了产品的属性,且该原料容易区别、辨认,本厂可以不再对该物品进行标识。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

5.3.2原料的检测状态的标识。原料在未检验之前需放入规定的区域,标明“待检”。检验后合格品入库,按照5.1及5.2的要求进行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并做好退货准备或相关处理工作。

5.4在制品的标识

5.4.1如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属性及批号等无法识别又要转入下道工序时,应对产品进行标识。

5.4.2在制品检测状态的标识。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5成品的标识

5.5.1未进行检测的成品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待检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6标识的保持管理5.

6.1产品的标识不能因搬运、雨淋、管理不善而消失,以防止产品误用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以保持其可追溯性。

5.6.2发现标识不清或无标识的产品,应立即向标识的责任部门或质检科报告,产品暂停流转、使用,直到重新检测、确认、标识后方可流转和使用。

5.6.3质检科负责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状态的标识进行管理,各相关职能部门应按照有关程序的规定作好标识,无状态标识的产品不得使用、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

5.6.4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标识用标签、标识牌等应有专人保管,不得随意放置。

5.7可追溯性。本厂产品的追溯要求追溯产品所使用原料的名称、规格、型号、批号、相关作业人员及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工艺的控制情况。因此,所有工序的生产应在生产过程控制记录上详细注明相关信息。

食品可追溯制度(二)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质控小组,科室质量控质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质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分工和责任明确。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亲自抓,抓管理,勤检查,促落实。

2、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可追溯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每季度定期对上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

质量标准中不适宜的条款进行修订,以利持续改进,促进护理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把护理质量管理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重点抓环节与终末质量,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抓质量与完成各项任务相结合,质量与安全相结合,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效能。

4、各质控组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管理下,积极开展工作,对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将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到科室,督促科室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5、各科室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积极改进。

6、护理部质控组在各科整改后,及时进行质量复查评价,并将质量考核信息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主管领导针对护理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批示。

7、对个别科室反复存在的质量问题,经护理部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组多次督促无果,按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食品可追溯制度(三)

产品标识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____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等,加强食品企业内部的追溯监管,保证食品原材料来源安全,明确食品生产加工

过程中员工的责任,有效减少食品生产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销售、使用、服务质量的全过程记录追溯管理;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索证有效性及查验或验收记录追溯管理;以及生产场所卫生状况记录追溯管理。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3职责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职责如下:

3.1市场部负责原辅材料供方评价及购销计划中所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方面工作;

3.2质检部负责原辅材料查验和产品质量检验所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同时,会合其他部门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工作;

3.3生产部门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所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方面工作;

3.4生产、包装、保管人员各自负责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

3.5其它工作职责按相关制度中界定的职责履行。4标识定义

4.1标识

标识是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数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产品标识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它说明物等表示。

4.2标识划分

企业的产品标识,通常分为原材料标识、生产过程中的标识、成品标识、标识管理、标识追溯。

通常称销售包装标签的标注,其内容应符合gb7718和gb28050的规定。

4.3状态的标识

不同状态的产品应作不同的标识,以便于识别。

5标识标注程序5.1标识的内容

5.

2标识的方式

通常采用挂牌、贴签、分区域摆放等方式,并配以表格登记。

外购产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等到货后,按本公司验货制度相关规定进行,并按本制度的规定进行标识及登记记录;

外购产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经验货后需对其质量检验检测的,按本公司验货制度相关规定,并按执行标准要求和方法实施;验货后检验合格的入库存放在指定区域,并作标识,内容包括:批次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入库数量、入库日期、生产厂家等。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做好退货或者交换良品的工作准备,必要时进行“不合格”标识,分区域存放、处理;

外购产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应由负责查验人员按相关规定索取相应的票据和证照材料,并与其产品的一致性和票证的真实性进行核对;

仓库保管人员负责对查验、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及票证接管工作,产品分类入库存放,票证妥善保管,并建立标识登记、标志。

5.4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按《生产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检验规程》要求,对生产人员代号标识及相关生产质量控制表格的填写;生产中相关配件上均表明生产人员编号(用黑色记号笔写在相应位置),严格遵守生产规程要求,如果下道工序人员发现产品没有编号及时返回。

对于经检验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直接返回上道工序,或放入返工/返修区表明情况。对于经检验为不合格的废品,放置于不合格区。

5.5成品标识

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数量等;

顾客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订货合同或订单上的约定执行;

食品出厂标签标志应符合gb7718-___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___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相关标准要求。通常标注的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____、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5.6标识的保护

6产品的可追溯6.1可追溯的标识区分

可追溯的标识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6.2追溯性要求

产品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覆盖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即。查询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客户名称、生产日期以及各工序的相关作业人员和工序质量、检验记录、入库有关记录等信息。

6.3产品追溯程序启动、实施

食品可追溯制度(四)

对食品的生产、经营、流通和销售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监管,建立食品安全可追溯制度,哪种食品哪个环节出了问题,要做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当前,对饮料、乳制品、冷冻饮品、火腿肠、糖果、袋装豆制品的安全执法检查,严厉查处销售无“qs”标识的食品、假冒仿冒知名品牌食品、过期变质食品和“三无”食品等食品安全问题,追根溯源,一查到底。

除了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还要加强对企业负责人和员工的职业道德培训,以提高他们的职业操守。食品仓库管理制度

①食品仓库实行专用并设有防鼠、防蝇、防潮、防霉、通风的设施及措施,并运转正常;

②食品应分类,分架,隔墙隔地存放,各类食品有明显标志,有异味或易吸潮的食品应密封保存或分库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时冷藏、冷冻保存;

③建立仓库进出库专人验收登记制度,做到勤进勤出,先进先出,定期清仓检查,防止食品过期、变质、霉变、生虫,及时清理不符合卫生要求的食品;

④食品成品、半成品及食品原料应分开存放,食品不得与药品、杂品等物品混放;

⑤食品仓库应经常开窗通风,定期清扫,保持干燥和整洁;

⑥工作人员应穿戴整洁的工作衣帽,保持个人卫生。食品销售制度

①销售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进货时向供方索取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单,严禁购销产品标志不全或现售现贴商标的食品;

②销售食品必须无毒无害,禁止出售变质、生虫、掺假、掺杂、超过保存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规定的食品;

③出售直接入口的散装食品应有防蝇、防尘设施,并正当使用。使用工具售货及无毒、清洁的的运装材料,禁止使用废旧报纸运装食品。货款、工具分开存放,所用工具班前应彻底清洗消毒;

④从业人员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做到。不留长指甲、长头发、长胡须,不戴戒指,不涂指甲油,操作时不吸烟;

⑤吧台内严禁落地存放食品,严禁乱堆、乱放食品及其他杂物。

食品采购、验收管理制度

①从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采购的食品,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供货者的相关许可证和产品合格证明。

②从固定供货商或供货基地采购的,应当查验、索取并留

食品可追溯制度等保证食品安全制度存供货商或供货基地的资质证明、每笔供货清单。

③从超市、农贸市场、个体经营商户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采购清单。

④采购定型包装食品,商标上应有品名、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存期(保质期)等内容;

⑤运输车辆和容器应专用,严禁与其他非食品混装、混运。⑥食品采购入库前应由库管人员进行验收,合格者入库储存,不合格者退回。

⑦餐饮用食品采购必须索证,建立食品索证登记档案,索证要有专人管理。

食品可追溯制度(五)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供应科:

4.3质检科: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

5.3进厂原料的标识

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

5.4在制品的标识

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5成品的标识

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7可追溯性。

食品可追溯制度(六)

产品标识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1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等,加强食品企业内部的追溯监管,保证食品原材料来源安全,明确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员工的责任,有效减少食品生产事故,特制定本管理制度。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食品生产、销售、使用、服务质量的全过程记录追溯管理;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索证有效性及查验或验收记录追溯管理;以及生产场所卫生状况记录追溯管理。相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按其规定执行。3职责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工作职责如下:

3.1市场部负责原辅材料供方评价及购销计划中所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方面工作;

3.2质检部负责原辅材料查验和产品质量检验所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同时,会合其他部门做好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工作;

3.3生产部门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所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方面工作;

3.4生产、包装、保管人员各自负责生产过程中涉及的产品标识与追溯管理方面的具体工作;

3.5其它工作职责按相关制度中界定的职责履行。4标识定义

4.1标识

标识是用于识别产品及其质量、数量、特征、特性和使用方法所做的各种表示的统称。产品标识可以用文字、符号、数字、图案以及其它说明物等表示。

4.2标识划分

企业的产品标识,通常分为原材料标识、生产过程中的标识、成品标识、标识管理、标识追溯。

4.2.1原材料包括生产食品所使用的主料、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及其包装材料的标识。

4.2.2生产过程中的标识包括加工状态、检测(测量)状态的标识。

4.2.3成品标识。通常称销售包装标签的标注,其内容应符合

gb7718和gb28050的规定。

4.3状态的标识

不同状态的产品应作不同的标识,以便于识别。

4.3.1测量状态的产品标识分为:待检验、已检验(包含:合格、不合格、待判定);

4.3.2不合格产品的判定,按产品标准中相关规定执行;

5标识标注程序5.1标识的内容

5.1.1产品属性:品名(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规格型号、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出库保管员等;

5.1.2检验和测试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检验测试人员、检验测试日期、批次等;

5.

2标识的方式

通常采用挂牌、贴签、分区域摆放等方式,并配以表格登记。

5.3采购品的标识5.3.1查验

外购产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等到货后,按本公司验货制度相关规定进行,并按本制度的规定进行标识及登记记录;

5.3.2验货检验和试验

外购产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经验货后需对其质量检验检测的,按本公司验货制度相关规定,并按执行标准要求和方法实施;验货后检验合格的入库存放在指定区域,并作标识,内容包括:批次号、物料编号、物料名称、入库数量、入库日期、生产厂家等。

不合格品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做好退货或者交换良品的工作准备,必要时进行“不合格”标识,分区域存放、处理;

5.3.3索票索证

外购产品(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应由负责查验人员按相关规定索取相应的票据和证照材料,并与其产品的一致性和票证的真实性进行核对;

5.3.4保管要求

仓库保管人员负责对查验、检验检测合格的产品及票证接管工作,产品分类入库存放,票证妥善保管,并建立标识登记、标志。

5.4生产过程中的标识

5.4.1生产过程半成品标识。按《生产作业指导书》和《产品检验规程》要求,对生产人员代号标识及相关生产质量控制表格的填写;生产中相关配件上均表明生产人员编号(用黑色记号笔写在相应位置),严格遵守生产规程要求,如果下道工序人员发现产品没有编号及时返回。

5.4.2产品生产时填写的相关表格必要时输入电脑,做成产品出厂原始记录,便于查询。

5.4.3各个工序的检验和测试状态及加工状态,可通过放置于不同区域反映出来,必要时配合进行产品标识。对于经检验为返工/返修的产品,直接返回上道工序,或放入返工/返修区表明情况。对于经检验为不合格的废品,放置于不合格区。

5.4.4生产完工的产品送至测试区,测试后须返工的产品放入指定区域写明情况,返工之后的产品,重新检验。

5.4.5当计量检测设备失准导致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或流出厂时,发现部门必须立即通知生产部相关人员,转回上道工序或按发货批次进行追回、检验和返工/返修。

5.4.6生产部门生产过程中,各种标识资料必须随产品一起交接,确保追溯时的准确性。

5.5成品标识

5.5.1成品的标识。规格型号、编号、加工日期、数量等;

5.5.2最终检验、测试不合格的成品,应放置于有不合格标识的区域;

____包装人员在装箱以后在箱外进行标识(含顾客名、品名、规格、数量等)。顾客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订货合同或订单上的约定执行;

5.5.4产品出厂时封装好相关资料,并将产品出厂时间填写到原始记录表中;

5.5.5产品出厂标识

食品出厂标签标志应符合gb7718-___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gb28050-____《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及其相关标准要求。通常标注的内容:食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和规格、生产者和经销者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贮存条件、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产品标准代号及其他需要标示的内容。

5.6标识的保护

5.6.1产品标识应清晰牢固,应保证具有可追溯性;

5.6.2产品未出厂前,必须做好标识保护工作,保证标识整洁、醒目、完好,防止误用产品或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严禁涂抹、撒毁;

5.6.3无状态标识的产品不得使用、转序或出厂;发现标识不清或无状态标识的产品,应及时报告标识责任部门,产品暂停流转,直到重新正确标识后方能流转。6产品的可追溯6.1可追溯的标识区分可追溯的标识通常分为三种类型:

6.1.1原材料的标识统一称为“原材料批号”;

6.1.2过程加工的标识统一称为“生产批号”;

6.1.3成品标识统一称为“出厂批次号”。

6.2追溯性要求

产品应具有可追溯性,应覆盖到生产加工的全过程。即。查询到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客户名称、生产日期以及各工序的相关作业人员和工序质量、检验记录、入库有关记录等信息。

6.3产品追溯程序启动、实施

6.3.1当顾客要求或本公司出现产品质量问题需要追溯时,自追溯通知下达后,由技术、生产、销售部门负责人共同负责,各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追溯查阅产品标识的各种登记记录工作,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

6.3.2当监管需要或用户反映产品有重大质量嫌疑时,由负责技术工作经理适时组织相关人员实施追溯,各相关部门予以配合,严密组织查阅产品标识登记,按要求适时书面上报或通报产品追溯进度或结果;

6.3.3产品追溯程序启动、实施记录。凡启动产品追溯程序的,各部门应做好登记记录并按相关管理制度中的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由负责技术工作经理组织有关部门人员查找、分析问题产生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并通报各相关部门,杜绝问题再发生。

6.4处理产品的追溯

6.4.1食品的处理产品严格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的规定处理,并按相关制度规定做好登记记录,必要制作视频资料留存备查。

6.4.2产品召回,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并按本公司的相关管理制度规定的具体操作方实施。

食品可追溯制度(六篇)

食品可追溯制度 1目的 为了防止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混淆及误用产品,更好的分析不合格产品并采取纠正措施,以实现必要的产品可追溯性,确保产品能追溯至其原始状态。2范围 适用于本厂采购、生产、交付的产品。3定义 可追溯性是指通过记录来追溯产品的生产历史。4职责 4.1供方。负责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供应科: 4.2.1负责监督供方对提交给本厂的产品进行标识。 4.2.2负责标识购进物品的产品属性。 4.3质检科: 4.3.1负责标识经检测后产品的合格状态。 4.3.2负责监督生产现场、仓库物品的标识情况。 4.3.3负责追溯产品的形成过程。 4.4生产车间。负责标识使用中的原料及生产过程中的产品。5管理方法 5.1产品标识的内容。产品的名称、批号、数量、状态、检验人员、检验时间等。 5.2标识的方式。可采用分区域挂牌、贴标签等方式。 5.3进厂原料的标识

5.3.1如供方所提交产品的标识已清楚的标明了产品的属性,且该原料容易区别、辨认,本厂可以不再对该物品进行标识。否则仓库需采用分区域、张贴标签等方式对不同品种、规格、型号的材料进行标识。 5.3.2原料的检测状态的标识。原料在未检验之前需放入规定的区域,标明“待检”。检验后合格品入库,按照5.1及5.2的要求进行标识。不合格品放置在特定区域内并做好退货准备或相关处理工作。 5.4在制品的标识 5.4.1如在生产过程中产品本身的属性及批号等无法识别又要转入下道工序时,应对产品进行标识。 5.4.2在制品检测状态的标识。在未进行规定的检测之前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在标识牌上标明产品的状态并签名,不合格品放入规定的区域存放、标识,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5.5成品的标识 5.5.1未进行检测的成品须标明“待检”标识,并存放于规定的待检区域。检测之后由质检人员发放产品合格证,在合格证上需标明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执行标准、检测人、生产单位等。经检测后不合格品放入“不合格品”区域存放,由质检科进行后序的跟踪处理。

追溯管理制度4篇

追溯管理制度4篇 【第1篇】追溯项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第一条监督人员首先要学习各种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制度,用理论来武装自己,充分认识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第二条监督人员要维护质量管控中心的形象,按时按质完成各项 监督工作。 第三条种植期间要不定期到田间实地调查施药、肥料等使用情况,加工期间要到加工厂调查卫生情况,了解追溯产品流程,并检查产品 检验报告,最后将调查结果分析后报告管控中心。 第四条定期开展质量安全培训工作,让农户、加工厂、数据采集人员以及各部门管理人员提高质量安全防范意识,规范质量安全措施。第五条对违规者采取劝说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监督。监督人员态度要温和,杜绝粗暴。 第六条发现质量安全问题后立即报告质量管控中心,征求意见后,按照管控中心的指示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写成报告,提交管控中心。 【第2篇】某医院护理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 医院护理质量可追溯管理制度 1、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及各质控小组,科室质量控制人员必须高度重视护理质量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分工和责任明确。主管院长、

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亲自抓,抓管理、勤检查、促落实。 2、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可追溯机制,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每季度定期对上一季度护理质量检查中反复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对质量标准中不适宜的条款进行修订,以利持续改进,促进护理质量的 进一步捉高。 3、把护理质量管理贯穿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重点抓环节与终末质量、专项护理质量管理。做到抓质量与完成各项任务相结合,质量与安全相结合,以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效能。 4、各质控组织在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的组织管理下,积极开展工作,对每次检查结果及时汇总、分析,将存在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到科室,督促科室护理工作的不断改进。 5、各科室针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组织讨论分析,找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积极改进。 6、护理部质控组在各科整改后,及时进行质量复查评价,并将质量考核信息及时上报主管院领导。主管领导针对护理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给予批示。 7、对个别科室反复存在的质量问题,经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质控组多次督促无果,按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8、护理质量可追溯程序:护理部质量控制组在质量检查结束后的24小时内,及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科室,科室应立即组织本科质控人员及全体护理人员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措施,积极改进,并进行效果评价,在1周内向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申请复查,护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规章制度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规章制度 1食品可追溯管理规章制度 为加强食品质量的可追溯管理,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护客户和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制定本制度。 一、供应部做好送羊户调查管理工作,对养殖户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养殖户的饲养规模,饲养条件、出栏情况制定收购计划。 二、供应部负贵安排专人做好送羊户的登记编号管理工作,检疫员按编号顺序进行案前检验,并填写宰前检驗记录。 三、生产部屠宰车间根据养送羊户编号对准宰的活羊进行编号,便于屠宰时实施同步检验,屠宰完毕,质检员根据活羊编号填写宰后检验记录。 四、生产部负贵对生产加工的产品编写批次号,质检部按批次号顺序进行检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五、成品库负贵对销售的产品按生产批次号填写成品出货记录,销售部负贵填写销售记录,注明:客户名称、地址、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往的国家或地区、联系方式等。 六、质检部根据宰前检验记录、宰后检验记录、成品出货记录、销售记录填写产品销售追踪记录表,便于进行产品质量追溯。 七、本制度由质检部负贵实施,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2食品生产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第一条、为加强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规定,按照我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关于

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在南充市境内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的食品生产企业。第三条、食品生产企业应当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生产管理的全过程记录,使之可追潮。 第四条、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是指企业在食品原辅材料进货查验、食品添加剂使用、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如:投料记录、温湿度记录、消毒杀菌记录等)、出厂检验、销售等关键环节,设立若干个质量安全监控点,以文件记录,结合条码、二维码和电子标签等新技术手段,以产品批号为切入点,实现对食品生产质量安全的全程可记录、可监控、可查询和可追溯。 第五条,食品生产企业是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责任主体,企业应根据规模大小确定其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负责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建立和组织实施,自查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运行情况,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六条、食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内容主要包括:食品、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原辅材料、包装材料采购进货查验管理,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生产过程关键控制点等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出厂检验记录管理、不合格品记录管理、产品流向管理、原料和产品储存运输管理以及不合格食品召回管理等制度。 第七条、企业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应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过程记录三个层面建立起从原料采购到出厂销售的全过程体系架构,环环

食品可追溯制度

食品可追溯制度 ,是指通过建立食品生产、流通、销售等全程信息追踪的制度和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和消费者权益的保障。在全球范围内,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和管理。食品可追溯制度成为各国重要的食品安全措施之一,并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中。 一、食品可追溯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食品可追溯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全程信息系统,对每个食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记录和监控,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可追溯。其核心是确定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销售渠道等关键信息,实现全程信息追踪,以应对食品安全问题和应急事件。 食品可追溯制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可追溯制度可以追踪食品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全过程,提高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加强对食品的监控和管理,有效减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 2. 强化食品监管:通过食品可追溯制度,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食品的生产、流通等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加强对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监管的效能。 3. 提升消费者信任:食品可追溯制度可以提供详细的食品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追溯系统查询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等信息,增加消费者对食品的信任度和满意度。

4. 有利于食品质量提升:通过建立可追溯的食品生产和流通信息系统,可以推动食品生产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落实生产环节的标准化、规范化要求,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基本要素 食品可追溯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 1. 食品追溯体系:建立完整的食品追溯体系,包括产品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分析和展示等环节。通过食品追溯体系,可以实现食品全程信息的追踪和查询。 2. 食品追溯标识:为每个食品产品分配唯一的追溯标识码,用于标记食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的信息。追溯标识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形式。 3. 数据采集和传输:通过企业自愿申报、监管部门采集、第三方检测等方式,获取食品的相关信息,包括生产企业、生产地点、生产时间、产品批号、销售渠道等。 4. 信息共享和查询:建立食品追溯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食品信息的共享和查询,供监管部门和消费者查询食品信息,保障信息的透明和共享。 5. 监管和管理机制:建立监管和管理机制,明确各方权责,加强对食品生产和流通环节的监督和管理,提高食品追溯的有效性和可信度。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 为加强食品的可追溯性,保证食品质量安全,保障师生人身健康,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保证食品可追溯。采用信息化手段采集、留存生产经营信息,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 二、指定经培训合格的专职人员负责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采购索证索票、进货查验和采购记录。专职人员应当掌握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基本知识以及食品感官鉴别常识。 三、采购食品、食品添加剂及食品相关产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许可证和食品出厂检验合格证或者其他合格证明。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保质期、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应当到证照齐全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或批发市场采购,并应当索取、留存有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购物凭证包括供货方名称、产品名称、产品数量、送货或购买日期等内容。长期定点采购的,与供应商签订包括保证食品安全内容的采购供应合同。 四、从生产加工单位或生产基地直接采购时,应当查验、索取并留存加盖有供货方公章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和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五、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批量或长期采购时,应当查验并留存加盖有公章的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等复印件;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六、从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少量或临时采购时,应当确认其是否有营业执照和食品流通许可证,留存盖有供货方公章(或签字)的每笔购物凭证或每笔送货单。 七、从农贸市场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市场管学校食堂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理部门或经营户出具的加盖公章(或签字)的购物凭证;从个体工商户采购的,应当查验并留存供应者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或复印件、购物凭证和每笔供应清单。 八、从食品流通经营单位(商场、超市、批发零售市场等)和农贸市场采购畜禽肉类的,应当查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屠宰企业直接采购的,应当索取并留存供货方盖章(或签字)的许可证、营业执照复印件和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原件。 九、按产品类别或供应商、进货时间,顺序整理、妥善保管索取的相关证照、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和进货记录,不得涂改、伪造,不得采购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的管理制度全

食品安全追溯制度等管理制度 一、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负责人,应当根据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原则组织开展食品经营活动。 二、经营食品应当符合环境卫生规定,具有食品销售、储存、运送和装卸的卫生条件。 三、从事食品经营的人员应当遵守卫生规定,不符合法律规定健康规定的人员,不得参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四、应当对采购的食品包装标记进行查验核对,严禁经营不符合卫生原则、超过保质期、无标签等不符合食品安全原则的食品。 五、应当按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食品经营场合卫生状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善并做好记录。 六、采购食品应当查验供货者的主体资格、食品生产许可证和食品质量合格的证明文献,建立并执行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记录档案保存期限不得少于二年。 七、完整建立食品进销台帐,适时对照自查,发现不合格食品,立即报告辖区工商部门,迅速将问题食品下架、撤回、及时告知供货商并在经营场合明显位置醒目告示,召回售出的问题食品,退货或销毁。 食品进货查验制度 一、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加强对食品经营食品质量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经营者必须遵守本制度。 三、列入进货查验的食品,涉及肉、禽、畜,粮食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奶制品,豆制品,饮料和酒类等食品。 四、经营者购进食品时,应查验证明供货方主体资格合法的有效证件,并向供货方索取证明食品质量符合原则或规定以及证明食品来源的票证,并保存原件或者复印件。 五、经营包装食品的,要对食品包装标记进行查验核对,内容涉及: (一)中文标明的商品名称,生产厂名和厂址; (二)商标、性能、用途、生产批号、产品原则号、定量包装。 (三)根据商品的特点和使用规定。需要标明的规格、级别、所含重要成分和含量; (四)限期使用商品的生产日期、安全有效期(保质期、保存期)和失效日期; (五)对使用不当、容易导致商品损坏也许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食品的警示标志或中文警示语。 六、食品经营者经营的农产品及其她散装食品,法律法规规定必须检查或者检疫的,经营者必须查验其有效检查检疫证明,未经检查检疫的,不得上市销售。法律法规没有明确规定的,应经有关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才干上市销售。 七、经营者应常常检查食品的外观质量,对包装不严实或不符合卫生规定的,应及时予以解决,对过期、腐烂变质的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并进行无害化解决。 八、经营者按照食品广告指引购进食品时,要注意查验与否有虚假和误导宣传的内容。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一、概述 食品安全是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就是指通过对食品生产、流通、加工和销售等全过程信息的记录和追溯来保证食品质量安全的一种管理手段。追溯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共享、责任追究等机制,形成以食品质量安全为导向的监管模式,为增强行政监管和市场自律提供了支持。 二、追溯范围 食品追溯的范围包括食品生产、加工、流通、配送、销售等环节。食品追溯管理制度主要是以食品企业为主体,建立食品生产、流通信息系统,涉及企业应包括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和配送企业。对于餐饮服务、市场摊贩等小微经营者,可由大型企业、行业协会、政府机关等协助建立信息传递或信息沟通系统。 三、信息共享 追溯管理制度的实施关键是信息监管,要求各级食品监管主管部门和企业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把有关方面的信息集中在可追溯的信息系统中,做到全程监管。这个平台上要包括生产批次、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包装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基本信息,以及重要信息如原材料的供应商、采购时间等,这些数据可以形成信息链。 四、责任追究 通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可以形成食品安全责任制追究

体系,层层递进监管。追溯管理制度通过“最终责任人制度”、“食品追溯体系”和“联合惩戒机制”等多种途径,做到违法必究,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对于有违规行为的企业,行政机关可以采取吊销许可证、处罚罚款、关闭店铺、吊销企业资格等措施,严肃查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 五、技术支持 追溯管理制度的实施需要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食品生 产企业、销售企业、配送企业等全部纳入追溯管理制度,借助信息化技术来实现对食品生产、流通信息的及时收集、处理和管理。同时,通过采用条码、RFID等技术,实现企业与监管 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数据交换,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 六、技术难点 食品追溯管理涉及多个环节,导致技术难度高。其中, 统筹规划、设备配置、系统建设和数据处理等方面需要技术人员加以考虑,尤其是对于小微企业、餐饮服务商、市场摊贩等经营者的监管还存在一定难度,还需进一步研究信息传递的方案,开发可行的信息系统程序,实现信息的实时监管和追溯。 七、发展趋势 追溯管理制度是食品行业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随 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要求食品追溯管理体系不断完善,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和保障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主管部门的监管能力,普及和推广信息化技术,做到人与技术相结合,不断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从而保障公众健康和利益。 八、结论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

食品安全法的食品追溯制度范文(通用7篇)

食品安全法的食品追溯制度范文(通用7篇) 食品安全法的食品追溯制度篇1 一、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或不定期对本场内(店内)的食品及出租柜台进行日常检查。 二、食品安全员定期要对店内环境和条件、库存食品、散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标签规范、从业人员健康证情况等进行检查,及时清理过期变质食品和临近保质期食品,发现有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应当立即下架,督促有关部门和人员予以改正,并做好登记。 三、食品安全员定期对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经营环境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存在食品安全潜在风险的,应当立即停止经 营行为,并向有关监管部门报告。 四、检查的内容 (一)经营环境,检查是否具有与其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和贮存场所,是否保持场所环境整洁,并与有毒、有害场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适当的距离; (二)经营条件,检查是否具有与其销售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销售设备或者设施,销售冷藏、冷冻食品的,是否配备与销售品种相适应的冷藏、冷冻设施,并符合保证食品质量安全所需要的温度、湿度和环境等特殊要求;

(三)经营行为,检查是否销售禁止销售的食品,采购食品是否按照规定查验相关证明材料,是否建立食品进货查验记录制度,如实记录食品名称、数量、进货日期以及供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并保存相关凭证,保存的凭证记录和凭证保存期不少于产品保质期满后六个月;没有明确保质期的,保存期限不少于二年; (四)标签标识,检查场内销售的散装食品和食用农产品标签标识是否符合要求: 1、销售未包装食用农产品的,是否在摊位(柜台)明显位置如实公布食用农产品名称、产地、生产者或者销售者名称或者姓名等信息; 2、销售获得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认证的食用农产品以及省级以上农业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需要包装销售的食用农产品的,是否包装销售,并标注相应标志和发证机构,鲜活畜、禽、水产品等除外; 3. 销售进口食用农产品的,包装或者标签是否载明原产地,境内代理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 进口鲜冻肉类产品的包装是否标明产品名称、原产国(地区)、生产企业名称、地址以及企业注册号、生产批号,外包装上是否以中文标明规格、产地、目的地、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温度等内容;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一、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供应链的日益复杂化,食品安全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食品供应链的透明度,追踪食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三、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我国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的企事业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 四、基本原则

1. 法律依据原则:本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必须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 2. 全程追溯原则:要求从食品的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流通销售等全过程进行追溯,确保食品的可追溯性。 3.责任追究原则: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追究,依法对违法人员进行处罚和行政问责。 4. 倒查溯源原则: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要迅速进行倒查追溯,找出问题源头,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整改和防范。 5. 信息共享原则:各个环节的信息要及时共享和交流,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提供给相关职能部门和公众查询使用。 五、主要内容 1.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对食品生产企业,要求建立完善的原料采购记录、生产加工记录,确保食品的追溯性。

2. 食品流通环节:对食品流通企业,要求建立进货出货记录、仓储温度湿度监控等制度,确保食品在流通过程中的安全。 3. 食品销售环节:对食品销售企业,要求建立销售记录、退换货记录等制度,保证食品追溯的有效性。 4. 监管部门职责: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 公众参与:鼓励公众参与食品安全追溯,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六、制度评估和改进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的评估机制,定期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和改进,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食品可追溯制度模板范本

食品可追溯制度模板范本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保障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提升食品行业的信誉和竞争力,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的各类经营者。 第三条食品可追溯制度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记录和追踪系统,实现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信息采集、溯源和追溯,以确保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追责问责。 第四条食品可追溯制度应遵循科学、公正、便捷、高效的原则,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五条食品可追溯制度应与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相配套,确保食品安全监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第六条本制度的实施机构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具体责任由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 第二章溯源体系建设 第七条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的经营者应建立自己的食品溯源系统,确保能够完整地记录和追溯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情况。 第八条食品溯源系统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生产环节的信息记录和追踪:生产企业应记录生产过程中的原料来源、使用的设备、生产日期、生产工艺等重要信息,并能够通过原料批号或其他标识追踪到具体的原料供应商和采购信息。

(二)加工环节的信息记录和追踪:加工企业应记录加工过程中的原料使用情况、生产设备运行情况、质检记录等重要信息,并能够通过加工批次或其他标识追踪到具体的原料供应商和加工工艺信息。 (三)流通环节的信息记录和追踪:销售企业应记录食品的销售渠道、销售日期、销售数量等重要信息,并能够通过食品批号或其他标识追踪到具体的销售渠道和销售记录。 第九条食品溯源系统应采用合适的技术手段,包括电子数据记录、条码标识、RFID等,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第十条食品溯源系统的建设应以企业为主体,兼顾政府监管,实现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 第三章信息共享和公示 第十一条生产、加工、销售食品的经营者应当将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信息及时录入食品溯源系统,并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第十二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通过建立信息平台,定期公布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信息,包括企业信息、产品信息和追溯结果等。 第十三条消费者可以通过企业官方网站、手机APP等途径查询食品的生产和流通信息,对于食品质量问题可以向监管部门进行举报和投诉。 第四章质量控制和追责问责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优秀6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优秀6篇) 在现在的社会生活中,制度使用的情况越来越多,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那么制度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书包范文为大家分享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优秀6篇),希望能够对您的写作有一点帮助。 篇一: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篇一 一、供应部做好送羊户调查管理工作,对养殖户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养殖户的饲养规模、饲养条件、出栏情况制定收购计划。 二、供应部负责安排专人做好送羊户的登记编号管理工作,检疫员按编号顺序进行宰前检验,并填写宰前检验记录。 三、生产部屠宰车间根据养送羊户编号对准宰的活羊进行编号,便于屠宰时实施同步检验,屠宰完毕,质检员根据活羊编号填写宰后检验记录。 四、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加工的产品编写批次号,质检部按批次号顺序进行检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五、成品库负责对销售的产品按生产批次号填写成品出货记录,销售部负责填写销售记录,注明:客户名称、地址、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往的国家或地区、联系方式等。 六、质检部根据宰前检验记录、宰后检验记录、成品出货记录、销售记录填写产品销售追踪记录表,便于进行产品质量追溯。

篇二: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篇二 一、依照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事食品销售活动,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证食品安全,按照许可范围依法经营,并在经营场所醒目位臵悬挂或者摆放食品经营许可证,接受社会监督,承担主体责任。二、建立本单位食品安全管理组织机构,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经过培训合格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对食品销售全过程实施内部自我检查管理并记录,落实责任到人,严格落实监管部门的监管意见和整改要求。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员须认真按照职责要求,组织落实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员工健康管理、进货查验、工具清洗消毒、综合检查管理等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四、制订定期或不定期食品安全检查计划,采取全面检查、抽查与自查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层层监管,主要检查各项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 五、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每天至少进行一次食品安全检查,检查各岗位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告知改进,并做好食品安全检查记录备查。 六、各岗位负责人、主管人员要服从食品安全管理人员检查指导,每天开展岗位或部门自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从业人员违反制度要求操作的行为。 七、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定期对单位食品安全状况进行检查评价,经营条件发生变化,不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应当立即采取整改措施;

食品可追溯制度模版

食品可追溯制度模版 第一章:引言 1.1 背景和目的 本章介绍食品可追溯制度的背景和目的,包括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以及政府监管的需求等。 1.2 内容概述 本章概述食品可追溯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受控产品范围、信息记录要求、追溯流程和相关术语定义等。 第二章: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基本原则 2.1 安全优先原则 食品可追溯制度必须以保障食品安全为核心原则,确保食品供应链的可追溯性和食品质量安全。 2.2 全程可追溯原则 食品可追溯制度要求从食品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都能够进行追溯,包括原材料来源、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和消费等环节。 2.3 主体责任原则 食品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当承担食品可追溯的主体责任,确保其所生产和销售的食品能够进行追溯。 2.4 信息公开原则 食品可追溯制度要求相关信息必须进行公开,包括产品标签、企业信息、生产过程等信息,方便消费者了解食品的来源和质量。

第三章:食品可追溯制度的主要内容 3.1 受控产品范围 本章规定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受控产品范围,包括常见的食品类别和特定食品,如有机食品、进口食品等。 3.2 信息记录要求 本章规定了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需要记录的信息,包括原材料采购信息、生产加工信息、供应链信息和销售信息等。 3.3 追溯流程 本章详细描述了食品可追溯制度的追溯流程,包括信息记录、信息传递、信息查询和信息验证等环节,确保食品可追溯的全程性。 3.4 相关术语定义 本章定义了与食品可追溯制度相关的术语,如追溯码、追溯平台、追溯系统等,便于各方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第四章:食品可追溯制度的实施和管理 4.1 责任部门和监管机构 本章明确了食品可追溯制度的责任部门和监管机构,包括相关部委、食品药品监管局等,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可追溯制度的组织和管理。 4.2 实施要求和时限

食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制度-无删减范文

食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制度 食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制度 一、背景介绍 食品质量追溯是指根据食品的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等环节的要求,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追踪和记录食品生产流程、质量安全信息的一种管理方法。食品质量追溯是保障食品安全和加强质量管理的重要体系,也是食品企业合规运营的基础。 食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制度,是指为实施和管理食品质量追溯工作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旨在确保食品生产全过程的可追溯性和质量安全。 二、制度目的 食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制度的目的是确保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环节的质量安全,提高食品产业的管理水平和竞争力,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三、制度范围 食品质量追溯管理体系制度适用于具有食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经营活动的企业及相关监管部门。 四、制度内容

1. 食品生产环节追溯管理: - 建立食品生产环节的档案管理系统,包括生产工艺和原料采购记录等; - 对生产环节进行质量控制和质量管理,确保生产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的要求; - 保留食品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信息,方便追溯和查证。 2. 食品加工环节追溯管理: - 建立食品加工环节的追溯系统,包括加工工艺参数和加工时间等信息; - 对进货原料进行质量检验,保证原料的安全性和质量稳定; - 对加工过程进行记录和质量控制,确保食品加工过程符合标准要求; - 销售产品需贴上追溯码,方便消费者查证产品信息。 3. 食品流通环节追溯管理: - 建立食品流通环节的追溯系统,包括产品流向和销售记录;

- 对进货渠道进行核实和审核,确保供应商的合规性和产 品的安全性; - 对产品进行库存管理和质量跟踪,确保产品的有效期和 质量安全; - 保留销售记录和供应链信息,确保产品流向可追溯。 4. 食品消费环节追溯管理: - 强化食品安全知识和食品消费常识的宣传,提高消费者 的食品安全意识; - 推广食品追溯码的使用,让消费者能够通过扫码查询产 品信息; - 设立消费者投诉和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处理食品安全问题; - 加强对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督和检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五、制度执行 1. 食品企业应根据本制度,建立相关的追溯管理制度、记录制 度和档案管理制度,并确保执行落实; 2. 食品企业应配备追溯管理人员,负责食品追溯工作的组织、 协调和执行;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3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3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1 一、供应部做好送羊户调查管理工作,对养殖户进行登记编号,并根据养殖户的饲养规模、饲养条件、出栏情况制定收购计划。 二、供应部负责安排专人做好送羊户的登记编号管理工作,检疫员按编号顺序进行宰前检验,并填写宰前检验记录。 三、生产部屠宰车间根据养送羊户编号对准宰的活羊进行编号,便于屠宰时实施同步检验,屠宰完毕,质检员根据活羊编号填写宰后检验记录。 四、生产部负责对生产加工的产品编写批次号,质检部按批次号顺序进行检验,并填写成品检验记录。 五、成品库负责对销售的产品按生产批次号填写成品出货记录,销售部负责填写销售记录,注明:客户名称、地址、产品名称、数量、生产日期、销往的国家或地区、联系方式等。 六、质检部根据宰前检验记录、宰后检验记录、成品出货记录、销售记录填写产品销售追踪记录表,便于进行产品质量追溯。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2 一、实行餐饮服务许可制度,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后,方可从事餐饮服务活动,按照许可证范围依法经营,并在就餐场

所显着位置悬挂或者摆放《餐饮服务许可证》; 二、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食品安全负全面责任。单位要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 三、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建立从业人员健康档案,取得健康合格证后方可参加工作; 四、从业人员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食品安全知识,明确食品安全责任,并建立培训档案; 五、食品加工经营场所应当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老鼠、蟑螂、苍蝇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孽生条件; 六、食品操作人员在制作加工过程中应当检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 七、需要熟制加工的食品应当烧熟煮透,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需要冷藏的熟制品,应当在冷却后及时冷藏,冷藏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0℃-10℃之间,冷冻温度的范围应控制在-20℃__1℃之间。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八、制作凉菜应达到专人负责,专室制作,工具专用、消毒专用和凉菜专用的要求; 九、按照要求清洗消毒餐饮具,并贮存在专用保洁柜内备用,

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范文9篇

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范文9篇 食堂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制度1 学校食堂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制度 1、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经常参加食品安全知识及有关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与食品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常识,并能对本单位的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要定期组织本单位的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做到人人掌握应知应会的食品安全知识,按要求操作,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3、每年组织一次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每年培训不少于40学时,并进行食品安全知识考试,对食品安全知识考试不合格者要重新进行培训。 学校食堂食品留样制度 1、食堂为师生提供的每餐、每样食品都必须由专人负责留样。 2、食堂每餐、每样食品必须按要求留足100克,分别盛放在食品袋内。 3、留样食品冷却后,必须用保鲜合密封好(或盖上),并在外面标明留样时期、品名、餐次、留样人。必须立即存入专用留样冰箱内。

4、每餐必须作好留样记录:留样时期、食品名称,便于检查。 5、留样食品必须保留48小时,时间到满后方可倒掉。 学校食堂食品添加剂使用管理制度 1、食品添加剂要做到“五专”管理,即专店采购、专柜存放、专人负责、专用称量工具、专用采购使用台帐; 2、食堂不得采购、贮存亚硝酸盐,烹饪食品时不得使用亚硝酸盐; 3、采购食品添加剂要到正规的食品添加剂商店购买,并索取产品检验合格证和使用说明书,对产品标签没有可证编号,没有厂名、厂址,没有使用范围、使用量等说明内容的添加剂不能购买; 4、加工烹调食品必须使用添加剂时,要在使用前看清其产品标签和说明书,标签模糊不清的或来源不明的添加剂不得使用;使用食品添加剂必须按规定称量,做好使用记录。 学校食堂库房管理制度 1、食堂库房必须专人负责,为保证食品安全,库房现时上锁,除管理员外任何人都不得擅自入库; 2、库房内设置食品架,原料分类摆设,食品原料等应离地20cm,离墙20cm,离棚65cm放置; 3、严格执行出入库制度,做好出入库记录;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精选8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精选8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第1篇 1、目的 为了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相关食品法规等,以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性确定食品的类别及安全状态制定必要的食品安全追溯管理制度。 2、范围 生产食品所需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的索证质量合格证明文件的有效性及查验或验收记录情况;生产全程记录及卫生切情况、销售、使用、服务质量的全过程,若顾客另有规定时,按顾客的规定处理。 3、职责 3.1供销科门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供方评价及购销计划; 3.2质检科负责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的查验,负责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等,同时配合销售科产品质量安全召回工作,标识与追溯的归口管理; 3.3生产科负责对物资进货与贮存的标识; 3.4各生产环节人员负责实施生产过程辖区内产品的标识与追溯; 3.5出厂包装人员负责对成品的标识与追溯;

3.6供销科销售人员负责对客户所有信息进行记录,做好不合格产品召回工作。 4、定义 4.1标识:利用标签、颜色等方式让操作人员清楚了解产品的规格以及检验状态。 4.2产品标识:是识别产品特定特性或状态的标志或标记,包括生产产品和运作过程中的采购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到交付客户使用的产品。 4.3产品的状态标识:在产品实现以及生产和服务运作过程中,为了区别不同状态的产品,对产品的测量状态(待检、合格、不合格、待判定)及加工状态(已加工、待加工)所作的标识。 4.4不合格产品,只要产品质量不符合安全、卫生标准,存在着不合理的危险性,或者产品不具备基本使用性能。 4.5召回,对不合格产品,按照召回的相关法律程序进行召回、处理,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 5、工作程序 5.1产品标识及产品的状态标识。 5.1.1内容:产品属性(原辅材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食品):品名、规格型号、编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出库保管员等;检验和测试状态:待验、合格、不合格等,检验测试人员、检验测试日期、批次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8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规章制度(精选8篇) 食品安全追溯管理规章制度1 为保证食品安全,履行“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义务”,特制定以下制度和措施: 一、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能确保食品安全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写清楚经营范围、经营方式以及配备的经营设备或设施。 确保配备的经营设备或设施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与经营的食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鼠、防虫、洗涤及处理废水、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备或设施。 2、设备空间布局和操作流程合理,符合食品安全要求。 3、运输、装卸、陈列和贮存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安全、无害,并保持清洁,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食品应与有害物品分开运输、存放。 4、销售散装食品应当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同时设置标牌,标明食品的名称、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等;销售人员应当穿着隔离衣,并使用无毒、清洁的售货工具。 二、配备与经营相适应,并符合下列要求的经营场所和仓储场所。

经营场所所在位置适合从事食品经营,与有毒、有害场所(物品)及其他污染源保持安全距离; 经营场所与生活场所分开或隔断,并保持卫生整洁; 三、明确食品安全管理操作流程 我单位从事xx经营,整个经营过程分?个环节。分别是:(例子)食品采购、食品储存、食品运输、食品销售、不合格食品退市。 (一)食品采购(责任人:) 1、制定食品采购计划。确定采购食品的品种、品牌、数量等相关计划安排。 2、选择供货商。要认真查验供货商的主体资格证明,保证食品的来源合法。 3、签订供货合同。与供货商签订供货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特别是出现食品质量问题时的双方的责任和义务。 4、索取食品的相关资料。向供货商索取食品的生产许可证、QS认证证书、商标证明、进货发票等证明材料,采用扫描、拍照、数据交换、电子表格等科技手段建立供货商档案备查,按照政府食品监管要求,将相应资料录入“食品进销货台帐”系统并将资料上传政府食品安全电子监管系统。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20篇)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20篇)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精选20篇)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1 一、制定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2 一、食品贮存方法: 1、低温贮存 1)冷藏贮存:0℃至-10℃条件下贮存

2)冷冻贮存:0℃至-29℃条件下贮存 2、常温贮存 贮存基本要求: (1)清洁卫生 (2)通风干燥 (3)无鼠害 二、食品贮存库的卫生要求: 1、库内保持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 2、要安装纱门、纱窗,挡鼠板,保证无蝇、无鼠、无昆虫。 3、高温冷库温度控制在4℃-0℃。低温冷库温度控制在-18℃以下。 三、食品贮存的卫生管理 1、按入库时间先后分类存放,先进先出。 2、各类食品要分开存放、按品种种类,进库整齐存放日期分类。 3、存放的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离地20CM-30CM,离墙30CM,货架之间有间距,中间留有通道。 4、建立库存食品定期检查制度掌握食品的保质期,防止发生霉烂,软化发臭,鼠咬。 5、仓库要定期打扫。

6、食品贮存库内不得存放农药等有毒有害物品。 7、冷库内不得存放腐败变质和有异味的食品。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3 1、食品经营者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患有痢疾、伤寒、病毒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的人员,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人员,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食品经营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参加工作。 3、应当建立建全本单位的食品安全制度,加强对职工食品安全知识的培训。 4、从业人员的体检合格证明应随身携带,以便检查。 5、从业人员健康合格证明不得涂改、过期、笔迹不清无效。 保障食品安全的追溯制度篇4 1、市场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菜市场管理制度,负责本菜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加强对经营者的教育、培训和管理。 2、市场应当与经营者签订食品质量安全保证书(协议),订立食品安全保证及对不合格食品的退市、追溯、召回、退货等条款,明确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