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特殊学生

如何教育特殊学生

如何教育“特殊学生”?

首先,教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要树立“人是可以教育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思想。其次,教师还要注重情感功能,热爱“特殊学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只有诚心诚意地热爱“特殊学生”,才能达到转化他们的目的。其实,渴望得到认可和鼓励是所有小孩子的天性,尤其是那些平时极少得到表扬的特殊学生,更需要老师的赞许和表扬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如果你不给他创造取胜的机会,他又如何去获取自信呢?最后,教师还要多为“特殊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引导他们全身心地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在“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上,我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自认为也帮助了不少学生。但这一工作任重道远,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 一、学生情况 性别:男 年龄:十一岁 年级: 三年级学生 二、问题及行为表现 1、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完成作业,但没有钻研精神。 2、情绪不稳定,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 3、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有依赖心理,聪明但不爱动脑。 4、性格孤僻。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无责任心。 三、有关资料的调查 李某同学今年十一岁了,本应该上四年级了,但由于频繁转学而降级两次。在家里是独生子。从小在爷爷奶奶及父母的共同关心和呵护下长大,由于是长李,更是得到奶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溺爱,谁也不能碰他一下,谁也不能骂一句,父母爱于面子也放松了对他的教育,再加上家庭优越的物质条件,使他养成了固执、偏激、倔强的性格,办事不爱动脑,我行我素,不计后果,出了问题又缺乏责任感,表现出逆反心理。学习缺乏自觉性,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了事,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使学习成绩处于下游。做了错事,不接受批评,不让人家说,

表现出较强的虚荣心和反抗心理。 四、个案分析 针对李某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他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两个方面: 1、鉴于他从小娇生惯养,被捧为掌上明珠,凡事随心所欲,被家庭主要成员所溺爱,过于放纵,使他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缺乏自理自立能力,养成了依赖别人和惰性心理。 2、在班级里,一则年龄大,二则学习成绩不好,又缺乏认真、刻苦的学习精神,对较难的问题不愿意动脑筋,又不肯问别人,不懂装懂,长期发展下去,知识掌握不牢。就产生了自卑心理。认为反正也就这样了,甘拜下风,自暴自弃,致使成绩下降,凡事总觉得自己对对自己认识不清,出现情绪不稳定现象。 五、采取的方法和实施过程 1. 根据李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 2. 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

对待特殊学生开展特殊教育

班主任与学生相处的艺术性探究 ——如何对待后进生、特殊生 晋江二中熊玮 所谓后进生、特殊生就是差生。他们要么品行不正、学习极差;要么智力超群,但学习态度极差、行为习惯也差,如此总总,总是让老师头疼不已。面对所教的班级,总是会碰到一大部分后进生、特殊生。正因为后进生、特殊生在班级中所占比例较大,导致班级中学生学习成绩出现严重性的两极分化。因而,后进生、特殊生是需要加以特殊教育和帮助关爱的对象,是一个班级中不可忽视的群体,直接影响着一个班级学风班风的建设。 在此以我这十几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就后进生、特殊生的转化谈谈几点看法。 一、为后进生、特殊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创造机会,树立信心。 班级是一个学生群体,我们应该注意发挥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感染作用。要师生协调起来,建立一种有利于后进生、特殊生转变的良好氛围,要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与班级的温暖。作为班主任还要善于在学生中间,架起沟通的桥梁,连起友谊的纽带。如①劝说先进的学生伸出热情的手,真诚地帮助和关心后进的学生。同时,引导后进的学生主动地向先进的学生学习。②班级中逐步形成一种良好的风气——同学之间相互尊重,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培养同学们的爱心,不歧视后进生、特殊生,对后进生、贫困生,性格古怪者,单亲家庭及特殊生有宽容之心。③建立“学习兴趣”小组,采用“手拉手”,“一帮一”的手段。各个小组内既有优秀的学生,又有后进生、特殊生,我们可以引导后进生、特殊生和优秀的学生自愿结对,每位后进生都找到了一位“好老师”,好伙伴,好朋友,好帮手。当后进生、特殊生遇到学习的困难时,他们可以向这些“老师”求教。同时,优秀的学生也经常督促和帮助后进生、特殊生学习,这种“手来手”,“一对一”的帮助更有针对性。因而,班级中逐步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学风——你追、我赶、他帮、共比。在这样一种氛围环境中,就能形成群体的合力,更好的发挥班级的整体功能。 在创造良好学习环境的同时,班主任应多给后进生、特殊生一些“机会”。尽管说机会是对每个人均等的,但事实上,差生几乎没有机会。如选班干部、入团、选小组长等各种机会他们很少入选。因此,班主任要多给差生“机会”。比如在文艺汇演,运动会,拔河比赛上。曾经我所教班上有位学生,是双差生,成绩、表现、及学习态度都有很大问题,但体育很出色,所以他最喜欢运动会,从同学们报名参赛开始,他就非常积极参与,并且还主动帮助班级同学练如何接接力棒。抓住这点我正好把体育委员职务“下放”,让他有机会展示他的特长,运动会上他果然不负众望,取得很好成绩。在为同学们服务的同时他改变了自己,这次运动会使他树立了信心,也促使进步,从而达到我们转化的目的。 二、理解尊重后进生、特殊生,善于鼓励,注意批评的方式。 后进生、特殊生因为在各个方面表现得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当在课堂上,看到别人高声地回答问题时,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秀的学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及同学们或多或少赞美的眼光。可是,他们不行。他们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了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欺负女生……,以

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学习资料

浅谈特殊儿童的教育 【摘要】特殊教育面对的这个特殊群体,要从生理、思想、心理、学习等方面分析原因,并实施相应的关爱教育:教师要能够善于走进学生的生活、勇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操练、乐于和学生一起学习。 【关键词】亲情式关爱教育,心理操练,各种形式的活动,挫折教育 特殊儿童大多有被嫌弃的痛苦经历,这给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了很大的创伤。因此,这些儿童普遍存在严重的人格问题,如胆怯、自卑、不善言谈、不善交际、封闭、攻击性行为等。我们学校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 1、亲情式的抚育方式; 关爱是特殊教育的前提,是特殊教育的基础。对于生长在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这些儿童来说,关爱是他们生存的希望,是他们理想的火花,是他们成才的阶梯。特殊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相对来说他们更缺失亲情的耐心呵护,致使他们大多数有人格障碍。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使生活在虎山学校的孩子健康发展,我们学校实行定向“妈妈”服务,让孩子能感觉拥有自己的亲人,所以我们老师实行分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责任到人,开展帮教服务。每组的负责人对自己负责的对象总是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同时也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辅导孩子的学习,教育孩子的品行,细致入微地照顾孩子的生活

起居。在宁乡虎山学校,要求我们每一个工作人员像家长一样关心孩子的生活,24小时全方位的对孩子进行照顾和帮助,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馨,使这些儿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享受到家庭的温馨,从而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总之,对于特殊教育来说,关爱学生是学校教育的生命,也是挽救学生生命之花的重要手段。 2、让孩子在艺术中逐渐完善人格,有意识地对特殊学生进行“心理操练”。 就当今社会来看,只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满足孩子的精神需求,要让他们有一个健康的人格。健康的心理是人格完善的必要条件。而特殊学校的这些孩子心理多多少少存在些问题。孤僻和自卑就是他们心理的典型特征。所以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操练来促进其健康。老师要勇于做学生行为和思想上的引导者,这些儿童,由于残疾或智障等原因,思想迷茫而消沉,找不到目标与方向,经常有人独自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发呆,踌躇不前,这时教师要及时深入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解开他们思想上的疙瘩。捕捉学生生活中某一方面的特长,及时进行鼓励。因而我们每一位特殊教育工作者,要敢于善于做学生思想上的引导者。为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我们编排一系列的“心理操练”活动。比如,在学校运动会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在丰富多彩的兴趣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进行“生活自立能力比赛”等;生活适用课上,老师带领学生一起烙鸡蛋面饼、做蛋糕、烤冷面等;手工课、绘画课中,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孩子们也从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和生活的快乐。这些活

最新特殊学生教育工作计划

龚家铺小学特殊学生教育帮扶工作计划近年来,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品德缺陷、学习困难、或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已构成了一个不能忽视的特殊群体。教育好他们,既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稳定学校秩序、打造我校教育品牌的关键。为此,学校经过排查后,对全校特殊学生进行了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方案,具体如下: 一、学生教育帮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陈飞鹏 副组长:刘涛王善祥孙立群 组员:各年级主任及科任教师 二、帮扶对象: 留守儿童、潜能生、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单亲或失亲特殊家庭子女。 三、职责分工: 1、政教处负责全校学生教育帮扶工作档案的制定、收集;学校教育帮扶活动的开展,并与总务处建设相应的功能室(家长学校、亲情家园、连心桥、知心屋、绿色网吧)及有不良行为倾向学生方面的教育工作。 2、教务处负责潜能生方面的教育及法律进课堂工作。 3、办公室负责班子成员“一对一”结对帮扶人员的分配及档案收集。 4、各年级主任负责本年级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单亲、失亲) 学生的全部工作。

四、主要措施 1、班主任每期开学要认真调查,同时注意调查方法,摸清本年级特殊学生的人数,协同政教处建立专门档案。 2、建立三类帮扶组织:学校针对特殊学生的不同特点,将采取“一对一”的结对帮扶、帮教形式,成立领导班子(党员)——学生、班主任(科任老师)——学生、学生——学生帮扶、帮教组织,做到目标到人、责任到人。在留守学生中落实“代管家长”制、在潜能生、特殊家庭学生(单亲、失亲)、有不良行为倾向的学生中采取帮扶、帮教制。中层干部与班主任负责本班学生之间“一对一”帮扶,注意必须是本班优秀学生来帮扶特殊学生,不安排学生帮扶单亲、失亲学生。老师和优秀学生在帮扶学生时一定注意方法,保护好特殊学生的隐私、自尊心,在帮扶、帮教过程中最好采取“单独”帮扶,保护好学生的“面子”心理,保守好学生的秘密,切实让学生感到亲情。 3、开展多样活动,增强特殊学生的自信。每月给留守学生集体过一次生日;每月留守儿童集体活动一次;根据特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每期组织一次个人作品展;每期对帮扶对象分类进行一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辅导。 五、帮扶具体要求: 留守儿童、特殊家庭子女方面: 教师必须尽到“代管家长”的义务,要了解这方面学生的基本 情况、监护人(或托管人)情况、父母外出务工情况,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实施相适应的帮扶、帮教计划及措施。要求每月与学生谈心、谈话不少于2次;每期与监护人、委托人交流沟通(电话和家访)各不少于2次;每月

赴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的心得体会

赴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学校领导给了我这次外出参观学习的计划,通过短短的一天的参观和学习,我已经彻底的被这所学校吸引了。现具体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一、张家口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吸引了我。那里的教师不但是教学的能手,也可称为“技工”,比如:理发、按摩、美容、刺绣等等。通过自己的喜好来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为学生以后的人生路指明了方向。 二、该校的管理制度吸引了我。张家口特殊教育中心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上午是文化课,下午是实践课。对听视障的学生进行按摩、理发等的培训。对智障儿童进行家政和面点的培训。这样让学生找到了自信,家长也见到了希望。 三、该校的文化建设吸引了我。当我走进校园给我三种感觉:静、阔、靓。校园非常的干净,操场也非常的宽阔,每处布局都十分合理非常的靓丽处处充满艺术的氛围。尤其是楼道和班级的布置上,通过标语、图画等散布着教师对学生浓浓的爱意和殷殷的期盼。 四、该校的教学模式吸引了我。通过三节课的听课让我感触最多的就是学生的基础知识都非常的

扎实。教师注重个别化教育,其中郑老师的智障五年级数学课用生活的问题来学习数学,用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充分做到数学生活化,并且通过身边事情教授学生日常的技能比如:公车让座、学会感恩、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上午听完课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他们这的孩子的基础会这么好?唐氏的学生我们学校也很多为什么我们学校的学生简单的词语都说不出来而这里的居然长长的句子都能说出来?通过下午的参观让我慢慢的知道了除了智力程度的不同还有充分的利用了专业教室,对言语程度不好的学生进行言语训练实行个别化教育。对脑瘫的学生进行感通康复,还对智障儿童创立了情景教学的模式,充分利用专业教室让学生在语言、行为、社交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五、该校的班队会形式吸引了我。通过下午的听课让我知道原来特教的孩子是这么的多才多艺。这次的班队会几乎是学生为主角老师只做总结。充分的培养了学生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培养他们的自信。 通过这次的参观我发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首先在智障教学上个别化教育和语训能力还有待加强,其次要加强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第二专业的学习,最

关于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措施

关于对特殊学生的教育措施 特殊学生的形成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主要是受社会、网络等不良陋习的影响,特别是受家庭的影响较大。针对此,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尝试采取以下措施。 一、打架斗殴类。 1、加强对这类学生的关心和爱护,经常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用爱去感化他们。 2、充分利用好班会、班报、校园广播等,加强对学生的法制观、人生观的教育。 3、经常性的开展对校园管制刀具进行清查、收缴的行动。 4、建好这类学生的跟踪档案,加大跟踪力度。及时了解学生动向,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矛盾,及时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矛盾。 5、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现在的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的特殊性,学校应通过开展郊游、艺术节、技能节、主题班会、演讲、朗诵比赛等各种文明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体精神、竞争意识、交际技巧和责任感,还可以使他们体验到自身能力及价值,从而满足精神需要,丰富课余生活,消除空虚感。 6、倡导文明而积极地使用网络。对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宜疏不宜堵”,通过多种形式使学生认识到网络暴力游戏的危害性,帮助学生制定使用电脑计划,与家长共同监督孩子按计划行事,探讨学习与电脑游戏两不误的方式 二、外出上网类。 1、加强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外出上网,特别是不健康上网,既耽误了自己的学习,有不利于自己身体的成长。 2、利用个别谈话,家访等形式,摸清这些学生的真实想法,及时和家长取得联系,商讨教育方法。 3、加强对这类学生的跟踪管理,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4、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网吧的监督力度。对网吧容留未成年学生的违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和举报,配合有关单位查处和清理黑网吧,不断

谈谈特殊学生的教育

谈谈特殊学生的教育 摘要:新华网河南频道1月7日讯.中原网-郑州日报报道:春节临近,在外忙碌的打工者将陆续返回家乡,对不少打工者和他们的孩子来说,这是一年中唯一的一次相聚。随着劳动力资源的流动,大批孩子留在原籍,被托付给亲戚或祖辈照料,成为“留守少年”。 “我上小学二年级时,父母外出打工,一年跟父母见一两面。后来,我染上网瘾,曾经把姥姥家的一块进口手表偷偷拿走,卖了80元钱用来上网。2006年的一天,我见邻居家开着门,家里没人,就溜进去拨打他们家电话充了20块钱的QQ币值,准备上网用。这时,他们家60多岁的李奶奶突然回来,我一急拿起一块砖头朝李奶奶头上砸去,见她倒在地上不动了,我就去学校上晚自习。正在上课,警察把我带走了。” 蒙蒙是个14岁的女孩,爸爸因车祸身亡,她却异常地平静:“他不在,我们照样能过。”因为父亲常年外出,蒙蒙对父亲几乎没有感情。蒙蒙学习很好,可她说,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他们(爷爷奶奶)一家都过不好”。因为爷爷奶奶重男轻女,不喜欢蒙蒙,她的内心充满冷漠。心理专家认为,这样的孩子很容易走向极端。 关键词:特殊学生日常生活日常学习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流动越来越频繁,许许多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而孩子则留在当地接受教育,这就出现了“留守少年儿童”现象。这些留守少年儿童往往隔代抚养现象严重,不能及时受到父母的关爱,身心健康往往得不到正常发展,久而久之会容易形成任性、冷漠、内向、孤独、自卑的性格,他们的学习更是受到严重影响。农村,这种现象优为严重.在福建福清的郊区、农村更为突出,这里是侨乡又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迅速,出国家庭和流动人口特别多,这自然就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少年儿童”,这些少年儿童主要都分布在农村,这就对农村的各中小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通学生学校.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到家庭的影响。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就可能“一笔勾销”。学校要排除外界干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别无他路,只有加强家校联系,积极争取家长们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家校形成一股合力,共同致力于培养祖国下一代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事业。可见家校联系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可是,对于这些特殊人群来说,有时家校联系显得十分的苍白无力.我校坐落于福清市郊农村,是一所通学生学校.作为班主任的我深有感触.特殊人群要有特殊的教育方式.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在日常生活方面,根据特殊儿童少年思想教育现状,应着重加强六个方面的教育: 1.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各学校要找准留守儿童少年行为习惯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大力抓好《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要根据留守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实际,加强青春期教育特别是生理卫生教育,促使留守儿童少年对生理发育有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文明礼仪行为规范。 2.亲情感恩教育。各学校要特别注重留守儿童少年对父母亲情的培养,针对留守儿童少年特点开展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教育。积极引导孩子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父母汇报在家在校情况,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交流,理解、感恩父母。要充分利用外出务工人员集中返乡之机,通过开展亲子活动、“我为爸妈露一手”、“今天我当家”等活动拉近孩子与父母的情感,浓厚因时空距离而冲淡的两代亲情。鼓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与留守儿童少年建立帮扶制度,提倡在学校组建由参与帮扶的老师、学生与留守儿童少年组成的“爱心家庭”,开展经常性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家庭”活动,弥补亲情缺失对他们造成的影响。 3.生活自理自立教育。各学校要针对留守儿童少年的特殊需求,通过开设选修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组织相关学生社团活动等方式提高留守儿童少年生活常识、厨艺、电器知识等实用的生存技能水平,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激励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不断自强自立。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doc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_特殊教育案例 学校思想道德教育中,对特殊学生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工作一直都是教育中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特殊学生教育案例,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特殊学生教育案例篇1: 顾某,男,7岁,小学一年级学生,上课时,别的孩子能按教师的要求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而顾某稍不注意就钻到桌下,在教室内到处爬,在桌面上、墙上乱画,到同学的座位旁拿别人的东西,拿剪子剪同学的头发和衣服,上课从不听讲,作业从来不写,一分钟都没办法安静。课间操时,要么在队伍中穿梭,要么躺在地上。课间活动时经常伤害他人,拿着铅笔和尺子打闹,入学一周不到就将班上的同学都打了个遍,其中一个孩子被其推到黑板角上,撞破了耳朵,发生了流血事件。因此班上的孩子时时告他的状,也不太喜欢和他玩。老师找他谈心时,他根本不能倾听,无法集中注意力,往往是"顾左右而言他",无法与其交流,如果训斥,则咬牙切齿,眼睛翻白,不予理睬,让人束手无策。 2、家庭生活背景 父母都是靖江人,属于外来务工家庭。父亲在饭店做厨师,母亲推销白酒,平时很少和孩子交流。小的时候和乡下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由于农村老人对男孩子的溺爱,可以说是无任何约束和管制,什么都玩,什么都敢干,三岁时就曾经从一米多高的草堆上跳下,不知道害怕,也不注意自身安全,肆意妄为也让他自己伤痕累累。家长对其思想品质、行为习

惯等方面也很少关心,是那种典型的"自由生长"。 3、学校教育背景 (1)老师看顾某 初进校园,就发现他很好动,眼神不定。进入课堂后感觉他更特殊:上课一分钟也定不住神,总爱满教室爬,喜欢到别的同学座位下去捣乱,拿同学抽屉、书包里的东西,拽你的胳膊,拖他的腿,严重干扰课堂,有时甚至让课堂教学无法进行,对老师的批评根本不予理睬,更不能接受,无法与其交流。 (2)同学看顾某 上课影响他人学习,很讨厌;欺负同学,故意破坏别人的东西;不讲卫生,习惯很不好,不愿意和他玩。 二、问题分析 (一)基本需要满足的缺失 1、亲情的需要:父母让顾某在"小餐桌"生活,晚上九点左右才会接他回家,根本没有感情的交流,更没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因为顾某上课不听讲,经常调皮捣蛋,作业无法完成,又不听母亲的话,因此对其不是打就是骂,渐渐地对其失去信心,索性放任自流,任其发展。顾某因此也对父母存在敌对情绪。 2、归属的需要:由于顾某学习习惯不好,成绩差,同学们不愿与其交朋友。再加上经常被老师批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其他同学,同学们对他的疏远,造成了顾某归属需要的缺乏。 3、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表现自我的需要越来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2001年《小学数学学科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随着课改的持续深入,人们却发现在实际教学中,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同时进步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每个老师都想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可是在任何一个班级上都存在着优秀生、中等生、特殊生。因此对于一个新手教师而言,如何对待这些特殊的学生,往往成为一个落实“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的棘手问题。 当特殊的孩子就在我们周遭,到底我们要怎样面对他,我们又该给孩子何种待遇,哪些是特殊孩子所需要而老师又能给的呢?如何能使对这些特殊学生的培养,能与班级其他学生同步成长?这些经常是一个新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下面笔者就如何对待特殊学生,结合自身的一些经历,谈谈自己的想法。 首先,何谓“特殊学生”?笔者在此认为,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各方面来看,在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着些许障碍的学生,即可算是特殊学生。根据对特殊学生成因的不同,笔者认为可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由于自身原因,而造成学习与生活上存在着障碍的特殊学生。 一些“特殊学生”是由于反应较为迟钝,导致其对于一些知识的掌握存在着困难。由于生理发展迟于常人,导致这些特殊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较为缓慢,久而久之,不懂的知识越积越多,使他们逐渐跟不上班级的教学进度,成绩普遍都不是很好。在笔者班上,就有这样一名“特殊学生”张某。张某平素反应较为迟钝,一句话平常人只要听上一次就可能明白,可是对于她来说,要说上几遍甚至十几遍才能明白。平时,张某虽然看上去听课做题都非常认真,可是做出来的练习,仍然是错误连连,由此可见她对所学的知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于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就特别关注她。随着对张某的了解越来越深,笔者发现由于其自身的原因,张某对知识点的掌握存在着很大的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懂的知识点是越积越多,使其对目前的学习越来越困难;而且由于其成绩较差,导致张某的性格也较为内向,小脸上很少露出开心的笑容,上课基本都不举手。于是,笔者就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其降低了教学要求,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讲起,使她掌握最基本的计算,并尽量保证计算的准确率;此外,还增加对张某的辅导时间,让张某一有不懂的问题就来进行询问,并且耐心地就她提出的问题进行讲解,让她不仅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掌握,也使其有被重视的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张某的计算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对知识的理解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一次单元考中,她的计算全部都没有错,而且还考了一个中等的分数,于是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张某。当我说完她的成绩后,我看到了张某的脸上露出了一个灿烂的笑容,而且在日后的学习中也更加认真仔细了,举手提问也更加积极了。

特殊学生教案

新建路二校体育课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一、研讨背景 二、“特殊”学生的定位 三、课堂上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研讨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面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一线教师存在一些偏颇做法。从目前现状来看,中小学体育教师对待特殊学生的方法有待商讨: 这些方法大致有三种: 一、是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生不用参加教学活动; 二、是干脆不让学生到操场上课; 三、是对学生进行嘲讽或者冷落。 久而久之,会使这部分学生 一、疏远体育活动,对体育课没有兴趣,变成体育课上的旁观者。 二、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自尊、自信,以及学生的人格和身心健康。 如何关注这些学生成长,寻找更好的方法与策略,促进这些学生容入到体育课堂学习中来,是我们每位一线体育教师所面对的问题。 研讨话题一:您认为哪些学生是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特殊”学生 -特殊学生不好归类定位, 特殊体质的学生则能明确定位,这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对于体育学科

而言,“特殊”学生大多数为体质特殊的学生; 而另外一种特殊学生可能指“问题学生”,这是教师主观评判的,也是动态的,如,平时教师眼中的好学生也有特殊的一面,比如娇生惯养的学生,有时候缺少必要的好的习惯养成,可能对教师或其他学生呈现出特殊的表现。也就是说他和平时表现出来得不一样。 生理和心理有缺陷的学生。如:身体残疾、有遗传病史,性格孤僻、单亲家庭的孩子等。 上课异类的学生。如:娇气、调皮、凡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等。智力比同龄学生低的学生。如:学什么动作都比别的孩子慢的练习N 遍也无法掌握的学生。 知道了“特殊”的界定,我们就能有的放矢的来因材施教了。 体育课上如何对待身体方面特殊的学生,和对运动不感兴趣的学生,还有就是缺乏体育意志力的学生!要让这些学生真正的动起来!才是我们体育老师教学重心。对于调皮学生,有可能在体育方面发展的更好,关键是靠老师的引导!!这也正是教师可以抓住利用的最佳切入点!“特殊学生”有时是极其敏感的,他们的变化有时也是很微小的,如果我们教师工作马马虎虎,不够仔细,没有号准学生的脉,就错过了引导这些“特殊学生”最佳时间。 研讨话题二:课堂上如何对待“特殊”学生 面对形形色色的特殊学生,我们曾火冒三丈、曾摇头叹息、曾拳脚相加、曾咬牙切齿……原因是我们都急于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急于使用这种“师道尊严”的架子让我们的学生无条件地服从我们的安排,

浅谈班级特殊学生教育

浅谈班级特殊学生教育学生特殊群体就是“有特殊困难,需要他人帮助的学生”。大致包括八种:经济特别困难型,心理特别困难,心理特别脆弱,学习特别落后,反应特别迟钝,经历特别坎坷,家庭特别糟糕,智力落后型。 根据四年级的学生情况分析,本班特殊学生群体主要集中在学习落后型(雷国伟)和反应迟钝型(吴志泽)现在我一一介绍分析各类型学生的具体情况: 类型一:学习落后型 雷国伟妈妈跑了,爸爸经常在外务工,就将他寄托在邻居家里,父亲很少过问。在这样的放任自由的环境下成长该生上课十分不认真,作业不完成,字迹潦草,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散,对任何事情感觉都无所谓。基于这样的背景,在英语学科学习上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育: 1、从基本开始,每天在规定的时间内临摹26个字母2遍,逐步改正他的书写态度,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能慢慢的培养学生的自制能力。 2、从生活入手,尽量关心他,定时找他聊天,多鼓励他,每个星期给他设定一个目标,达到的就有奖励。 3、从家长入手,如果该生一周在学校的表现好,我就会大电话给家长,让其在家中对孩子进行表扬,有时候给予必要的物质奖励。 类型二:反应迟钝型 吴志泽一个动作缓慢,反应迟钝而且还特别容易走神,该生还有恋母情节,自从母亲出国后经常习惯性的哭泣。父亲对孩子宠溺有余,导致孩子对压力的承受能力很差,依赖性特别强,觉得自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极度缺

少自信,由于成为作业欠交专业户后,同学间的关系也不是很融洽,同学经常会嘲笑他,有时候不大愿意和他一起玩。 措施: 1、威逼利诱,在用积极语言鼓励他的同时严厉的指出他的不足,在其哭的时候想象着母亲对孩子说话的感觉安慰他。 2、安排专门的小老师,由于他的动作极慢,接受跟不上课堂节拍,我安排了成绩较好,责任心强的学生作为他的专属小老师,取得进步两人都有奖励。 降低要求,每天布置符合他能力水平的作业,比如每天只记4个字母,1个四会单词,让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培养的目标: 1、会管理自己生活; 2、与其他同学正常交往; 3、养成自觉学习习惯; 4、积极参与学校班级各项活动; 5、讲诚信、会感恩; 6、培养自我约束能力; 7、珍惜时间,建立目标与理想。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就英语这一学科来说这几位学生都有少许的进步,但是问题的存在是由来已久的,这部分学生他们在行为上还是缺乏自律和纪律性,作业依旧不交,行为上依旧很散漫……这些都需要不断的坚持和努力。

关注特殊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寿塔小学关注特殊学生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形势下出现了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特殊学生群体,如:家庭贫困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单亲及父母双亡家庭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随班就读残疾儿童、家庭条件特别优越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学生等,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关注。为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成长,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根据市教育局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加强上述八类需特别关注的学生的教育工作方案如下: 一、摸清底数,建立完善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档案 学校要通过家访、调查等多种渠道,全面掌握学校各年级、班级学生中八类特殊学生群体的状况,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重点关注。作好“需特别关注学生成长记录表”和“八类需特别关注群体学生统计表”。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建立完善特别关注学生成长档案,并建立严格的档案管理制度,设定档案借阅权限,注意保护学生个人隐私。 二、实行学生成长导师制,为需特别关注学生配备成长导师 学校要针对不同学生群体的情况,安排品德高尚、责任心强、学生信任的教师做特别关注学生的成长导师,通过开展“师生共成长”等活动,鼓励导师结合自己的优势,帮助被辅导的学生健康成长。各学生成长导师要认真分析研究被指导学生的状况,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报学校批准后组织实施。学生成长导师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变化,及时记录学生的成长足迹,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鼓励各学校和学生成长导师结合工作实践,探索

创新特别关注学生成长问题解决方案,对成功帮助学生解决成长问题的创新案例进行表彰和推广。 三、加强领导,建立关注特殊群体学生工作长效机制 学校要切实加强对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将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作为“一把手”工程,安排专人负责,并成立相应组织,对本学校特别关注学生的教育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学校要定期研究分析各年级、各班级特别关注学生成长状况,及时调度工作开展情况。要将学生成长导师的工作情况单独计算工作量,纳入对教师的年度考核。对指导学生成长成绩突出的指导教师,在评先树优、职称聘任等方面要优先予以倾斜,建立起关注特殊群体学生成长的长效机制。 学校要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新通知精神和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在开展对特别关注群体学生教育工作中涌现出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要及时报镇中心校。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浅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浅谈对特殊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特殊的学生,有时由于教育不得法,常常使他们失去自信和尊严,对班集体的进步构成阻碍,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正确认识这些特殊学生,并积极进行教育转化,是我们高中教育一项重要的工作,也是一名教师应尽的义务和职责。我们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才能在教育管理中收到成效。下面就我在日常工作中对特殊学生的教育转化,谈谈自己五个方面不成熟的做法: 一、查找原因,了解情况,构建家校沟通平台。 要教出一个各方面健全的学生,就要善于处理高中阶段特殊学生的转化,只有了解原因,才能从实际出发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我平时采取观察法、谈话法、书面材料分析法、电话访问调查法、侧面了解法等各个方面的信息加之综合分析和研究,再做出正确的判断。主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怀和爱护。做到主动和他们亲近、和他们做朋友,“亲其师,信其道”。比如在高二才接到班主任时,通过和以前的班主任沟通了解到,在高一被处分过现分到我们班的学生就有12人,其中有与门卫发生矛盾打架的、有校外打架被处分、还有经常旷课的、甚至离家出走的等等,用句形象点的话说“群英荟萃”。为了推进班级管理,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我要求自己在第一个月每天每个时段连续跟踪了解学生,用行动感染学生,并经常找他们谈话,帮助他认清其危害,鼓励上进,让学生体验集体的温暖,动员大家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接受教育,感受团队的快乐。还要求自己与每一个家长通一次电话,与家长交换看法,努力改变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态度,让家长在孩子身上看到希望,真正构建“家校一体”,共同鼓励学生认真学习。 二、尊重学生,给特殊学生倾注更多的关注。 特殊学生总是不讨人喜欢的,家长要斥责或是体罚他们,老师常常批评他们,还要受到同学的冷嘲热讽。比如我班夏彬同学,有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从小看着父母之间拳脚相加长大的孩子,在初三时他不忍心父亲对母亲的家暴,要求母亲向父亲提出离婚,他跟随父亲生活;其父为了生技,把他寄养在亲戚家外出务工,每逢佳节团圆之际,他却是寄人篱下。在这种环境中,他形成了有事放心里,遇事用暴力。因此,他们与周围人的感情是对立的,对老师的教育存戒备心理。消除这种心理的途径,只有对他倾注更多的关注,把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用真情和爱护去教育感化他,与他真心交流,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现实中接受和尊重他。只有构建起彼此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才能化解他内心的怨恨,才有可能让他试着用和谐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

最新特殊学生教育记录

特殊学生教育记录

具体步骤: 二、班主任辅导: (一)、与任课老师联系,依靠集体的力量。 (二)、班主任辅导: 1.对全班同学进行辅导,依靠集体的力量,让他体会集体的温暖,人间的关爱。 2. 激励教育,唤起信心。 为了消除他的自卑心理,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课间让他帮老师拿作业,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他,并告诉他可以帮助同学们擦黑板等,在有意无意中,都能感受到他是我们整体中的一员。渐渐的,他变得有点活泼和自信,逐渐融入到同学们去。3.树立信心,激起动力。 我的责任我担当评比,他因擦黑板认真被选上了,我知道这是同学们给他的机会,我就发动他的周围的同学为他祝贺,让他体验到被认可的幸福。他第一次在同学们面前有了开心的笑容。从此他变了好多。 4. 沟通交流,转变观念。 他心理上的自卑,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的面容。因此,我把他的家长请来,详细地分析小强在校的表现及原因,与他们交流,反馈情况,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他们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孩子的进步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为自卑的他提供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适当地让孩子做家务,提高孩子的自理能力,从家务劳动中锻炼与家人交往的能力。我多次电话与他的母亲交流,劝她乐观些、开朗些,多与儿子交流,多给儿子关爱,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儿子,让他感受到应有的温暖和快乐。 5.让他进行自我进步评价,促进自信。 用激励的方式使其扬长避短,让他自主设立了自己的成长档案,每周评一次,让他通过自评、小组评,把自己所取得的进步记录下来,在评价中,他从他人的肯定中得到了满足,获得了自信;在自我批评中,学会反省,逐步完善自己。为了调动他的自我教育意识,每个月都给他以正确的评价,把他突出的进步在班集体中、家长会上集体表扬。这样充分调动了他的积极性,使他在评价中自我激励,迸发个人力量,逐渐克服了自卑,不断自律、自信、自强。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特殊学生的特殊教育策略 一、教育训练干预 1.教育评估。依据《特殊学生系统康复训练课程》中的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社会适应六大领域的内容对特殊学生现有水平进行评量,找出特殊学生发展的长期目标和最近发展区。 2.拟订个别训练计划。个别教育计划的执行能促进教师有效地、有组织地进行训练活动,同时让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又监督学校工作,有利于真正地体现差异教育。 3.实施训练。此步骤主要是落实个别训练计划中的长、 短期目标,使特殊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技能,达到最高的目标。教师需制定训练时间表、安排个训时间、设计教学活动、做好训练记录。 4.评价。评价共分四部分,包括特殊学生训练后的反应,家长对训练计划的评价,对训练工作的评价,总体意见和建议。 二、融入集体生活特殊学生入学后面对陌生的环境和人群,缺乏大量的经验准备,很难适应学校生活。如何帮助孩子自理、自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呢? 1.了解学生现状,建立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依据《新生入学 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对每个孩子的语言能力、生活自理、粗大动作、精细动作、情感和学习意识等领域进行筛查测试,并分析记录。请家长填写《学生个人成长档案》,了解孩子的年龄、

兴趣爱好、致病原因和家庭生活环境等信息,与《新生入学社会适应能力检测表》一并填入,建档备案,便于纵向观察,更便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2.更正家长观念,进入学生角色。多数特殊学生由于智力水平低下,学龄前,家长们有的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求医或做各种各样的康复,希望孩子能变得“聪明”一点,忽略了孩子的自理能力;有的则是觉得亏欠孩子太多,有一种偿还的心理,对孩子比较溺爱,导致孩子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更正家长观念,请家长正视孩子已经是一名小学生的事实,明白孩子只有先学会自理,初步体验成功的快乐,才能更有信心地适应集体生活。 三、采取积极的心理疏导 1.加强对特殊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教师做到从细微处着眼。特殊学生课堂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不敢大声说话,不愿动脑筋,害怕教师提问等等。教师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合理疏导和排除他们的这种心理障碍。 2.对特殊学生作业中的心理疏导。针对特殊学生的自身情况,从深度上要与普通学生区分开,有不同的作业要求和不同的作业量,使这些学生能吃得了,使他们在心理上能承受。在评判作业时,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对学生期望过高,尽可能多地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 四、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特殊学生的智力水平明显低于正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

对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关爱帮扶的具体措施(一) 健全机制,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 制订具体工作计划,实施“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等特殊群体教育工作方案,加强领导,总结经验,树立典型,推动“留守儿童”“进城务工子女”教育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学生学知识、学文化、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的主阵地、主渠道。 1、成立领导机构,明确职责分工。成立关爱留守儿童领导小组,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统一领导和管理,保证各项工作要求全面认真落实到位。学校教务处、总务处、等部门要结合各自工作职能,加强上下联系和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和协作,切实做好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组长:lyq 副组长:gwm cgh 成员:wdy wjw lht sjh mjy dyx hhz www 2、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其基本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家长姓名、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学校安排负责学籍档案管理的人员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3、真情关爱,“三个优先”。 (1)学习上优先辅导。 学校要从学习方面对留守儿童逐一进行分类、分组,落实到每一位任课教师。由任课教师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业情况,制定学习帮扶计划,明确帮扶时间、内容和阶段性效果。每个留守儿童由老师牵头确立一名学习帮手,教师要对结对帮扶效果进行定期检查,建立进步档案。 (2)生活上优先照顾。 学校对留守儿童要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食堂要注意营养搭配均衡,有益身体发育。留守儿童患病时,要及时诊治,悉心照料。要指导寄宿学生学会生活自理,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3)活动上优先安排。 学校要高度重视并认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集体活动,或根据特点单独开展一些活动,既使其愉悦身心,又培养独立生活能力。 4、实施教职工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 在留守学生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并配备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配对帮扶教师和其他教职工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建立教职工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成为“代理家长”。凡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不时与留守儿童互相交流、沟通,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生活情况;非寄宿的儿童,教师要定期走访与临时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儿童的情况,帮助做好儿童的思想工作。让留守儿童在

浅谈如何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特殊学生的教育工作 班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集体,班集体中每个人的言行都影响和牵动着这个集体的整体风气。尤其是一些因社会、家庭或自身原因造成的个性比较突出、表现比较极端的特殊学生:如留守孩子、单亲儿童、有残障学生、学困生等等此类学生的影响,更是不容忽视。在近十年的班主任工作中,笔者深刻地认识到:要建设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就必须努力做好这些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这是一门艺术,需要认真,更需要智慧。为此笔者做了以下探索: 一、认真对待,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坏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时半刻所致。因此我在平时十分留心观察、注意学生的思想动向,从小处着眼,注重看到、听到、做到的小事,以小窥大。及时发现问题、查出问题、解决问题,坚持树正气、压邪气,把不良风气消灭在萌芽阶段。正像人们所说的“学校无小事,事事皆教育”,班主任要做一个德育的有心人,时时观察学生的表现、处处留意引导学生进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心理学家指出:“犯错误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学习过程”,它是难免的。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这点,又要让学生明白:只要你努力改正缺点,老师会“宽容你的错误,给你一个认识错误的时间,但决不姑息。” 如我班本来成绩较好的小邓同学,在一次单元考试中却只得了60多分,上课也老是打瞌睡、无精打采,批评教育后有改正但很快又故态重萌。我通过打电话、走访、询问同学等渠道弄清了真相:不

听从祖母的管教,夜夜看电视到11点多、有时甚至会去上网到很晚才回家,睡眠严重不足。我赶紧找其谈心,从父母的早出晚归到老祖母的含辛茹苦,从身体成长的需要到心理健康的需求,从上网的利弊到理想的实现,在情感上感动他,在道理上说服他,让他主动认识到自身错误,并保证今后努力学习。果然,在中段考试中小邓考出了三科总分269分的好成绩。小邓笑了,老祖母也欣慰地笑了。 二、更多地关注单亲学生、留守孩子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机会越来越多,过去那种稳定不变的家庭结构已经打破,经常性缺位的家庭结构已经形成,家庭教育的缺失正在扩大,单亲和留守孩子正在增多。他们的学习生活、健康安全和心理状况都令人担忧。有调查资料显示:在学留守儿童中40%成绩较差,30%成绩中等偏下,仅仅有10%成绩比较优秀。他们在遵规守纪、人际交往等方面与父母在家的孩子也存在明显差别。 如我班的小章同学,从小就跟着大伯一家生活。父母难得回来,他特别渴望父母回家。春节时终于盼到了父母,他们却又在闹离婚,这事对小章打击很大。他开始变得恍惚、敏感、自卑、多疑甚至自虐,在校表现与上学期判若两人,成绩直线下降。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深思熟虑之后我决定多管齐下。一方面加强与他父母沟通、反映情况,建议他们定期与孩子联系,别让他有被遗弃感;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多提问他,及时肯定他的良好表现,让他感受到老师的特别关注,给他信心;课后安排同学多与他玩,与同学相融合,让他感受集体的温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