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名词解释:噪音检测限死体积分离度程序升温保留温度分流进样分流比线性分流相对重量校正因子麦氏常数

2.说出下列缩写的中文名称:TCD FID ECD TID FPD WCOT柱 PLOT 柱 SCOT柱 FSOT柱

3.简述范氏方程在气相色谱中的表达式以及在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应用。

4.某色谱柱理论塔板数很大,是否任何两种难分离的组分一定能在该柱上分离?为什么?

5.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6.在气相色谱中,如何选择固定液?

7.说明氢焰、热导以及电子捕获检测器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检测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8.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应如何选择载气流速与柱温?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各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10.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有什么特点?毛细管柱为什么比填充柱有更高的柱效?

11.当出现下列三种情况时,Van Deemter曲线是什么形状?(1)B/u=Cu=0;(2)A=Cu=0;(3)A=B/u=0

12.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某二元混合物时,当分别改变下列操作条件之一时,推测一下对t R、H、R的影响(忽略检测器、气化室、连接管道等柱外死体积)。(a)流速加倍,(b)柱长加倍,(c)固定液液膜厚度加倍,(d)色谱柱柱温增加。

13.当色谱峰的半峰宽为2mm,保留时间为4.5min,死时间为1min,色谱柱长为2m,记录仪纸速为2cm/min,计算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塔板高度以及有效理论塔板数,有效塔板高度。

(11200 ,0.18mm;6790,0.29mm)

14.在某色谱分析中得到如下数据:保留时间t R =5.0min ,死时间t 0=1.0min ,

固定液体积V s =2.0ml ,载气流速F =50ml/min 。计算:(1)容量因子;(2)分配

系数;(3)死体积;(4)保留体积。

(4.0,100,50ml ,250ml )

15.用一根2米长色谱柱将两种药物A 和B 分离,实验结果如下:空气保留

时间30秒,A 与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230秒和250秒,B 峰峰宽为25秒。求该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两峰的分离度。若将两峰完全分离,柱长至少为多少?

(1600,0.80,7m )

16.用一色谱柱分离A 、B 两组分,此柱的理论塔板数为4200,测得A 、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5.05min 及14.82min 。(1)求分离度;(2)若分离度为1.0时,理论塔板数为多少?

(0.25,67200)

17.一气相色谱柱在Van Deemter 方程中A 、B 、C 值各为0.15cm ,0.36cm 2?s -1,

4.3×10-2s 。试计算最小塔板高度及最佳流速。

(0.399cm ,2.85cm ?s -1)

18.在2米长的某色谱柱上,分析苯与甲苯的混合物,测得死时间为0.20min ,甲苯的保留时间为2.10min 及半峰宽为0.285cm ,记录纸速为2cm/min 。己知苯比甲苯先流出色谱柱,且苯与甲苯的分离度为 1.0。求(1)甲苯与苯的分配系数比;(2)苯的容量因子与保留时间;(3)达到分离度为6σ时,柱长至少为多长?

(α=1.15、苯k =8.3、苯R t =1.86min 、柱长至少为4.5m )

19.有一含有四种组分的样品,用气相色谱法FID 检测器归一化法测定含量,实验步骤如下:(1)测相对重量校正因子,准确配制苯(内标)与组分a 、b 、c 及d 的纯品混合溶液,它们的重量分别为0.435、0.653、0.864、0.864及1.760g 。吸取混合溶液0.2μl ,进样三次,测得平均峰面积分别为4.00、6.50、7.60、8.10及15.0。(2)取样0.5μl ,进样三次,测得平均峰面积分别为3.50、4.50、4.00及2.00。求各种组分的相对重量校正因子,以及各组分的重量百分数。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f a =0.924、f b =1.04、f c =0.981、f d =1.08。重量百分数:

a=23.1%、b=33.4%、c=28.0%、d=15.4%)

20.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丙醇中的微量水分,精密称取正丙醇50.00g 及无水甲醇(内标物)0.4000g ,混合均匀,进样5μl ,在401有机担体柱上进行测量,测得水:h =5.00cm ,W 1/2=0.15cm ,甲醇h =4.00cm ,W 1/2=0.10cm ,求正丙醇中

微量水的重量百分含量。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水f =0.55,甲醇f =0.58) (1.42%)

21.有下列两组样品,请分别选择气液色谱所需的固定液,并说明组分的流出顺序。

(1)三种胺类混合物:一甲胺、二甲胺和三甲胺。

(2)苯(bp80.1℃)与环己烷(bp80.7℃)的混合物。

22.用皂膜流量计测定分流管的流速为35.6ml/min ,毛细管柱尺寸为0.25mm ×12m ,t 0为1.01min ,计算分流比。 (1:61)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7气相色谱法习题答案

气相色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名词解释:噪音 检测限 死体积 分离度 程序升温 保留温度 分流进样 分流比 线性分流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麦氏常数 2.说出下列缩写的中文名称:TCD FID ECD TID FPD WCOT 柱 PLOT 柱 SCOT 柱 FSOT 柱 3.色谱图上的一个色谱图可用哪些参数描述?这些参数各有什么意义? 4.简述范氏方程在气相色谱中的表达式以及在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应用。 Cu u B A H ++ = A=2λd p B = 2γD ])1(32[])1(01.0[22222l f g p l g D d k k D d k k C C C ?+?+?+=+= 柱子的填充均匀度、载体的粒度、载气的种类及流速、固定液液膜厚度以及柱温等因素对柱效产生直接影响。有些因素影响方向相反,应全面综合考虑。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 2,Ar ),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 2,He ),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 (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 (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 (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 (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uL,气体试样0.1~10mL. (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6.某色谱柱理论塔板数很大,是否任何两种难分离的组分一定能在该柱上分离?为什么? 柱效不能表示被分离组分实际分离效果,当两组分的分配系数K 相同时,无论该色谱柱的塔板数多大,都无法分离。 7.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载气系统.进样系统、色谱柱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 载气系统的作用是获得纯净、流速稳定的载气。 进样系统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 色谱柱系统是色谱分析的心脏,组分分离的场所。 温控系统控制气化室、柱箱和检测器的温度 检测和记录系统将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转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并记录。 8.在气相色谱中,如何选择固定液、柱温和载气? 解:样品混合物能否在色谱上实现分离,主要取决于组分与两相亲和力的差别,及固定液的性质。组分与固定液性质越相近,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越强。根据此规律:

17 气相色谱法

第十七章气相色谱法 思考题和习题 1.名词解释:噪音检测限死体积分离度程序升温保留温度分流进样分流比线性分流相对重量校正因子麦氏常数 2.简述范氏方程在气相色谱中的表达式以及在分离条件选择中的应用。 3.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哪几部分?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4.说明氢焰、热导以及电子捕获检测器各属于哪种类型的检测器,它们的优缺点以及应用范围。 5.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应如何选择载气流速与柱温? 6.气相色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要引入定量校正因子?常用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各在何种情况下应用? 7.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有什么特点?毛细管柱为什么比填充柱有更高的柱效? 8.用气相色谱法分离某二元混合物时,当分别改变下列操作条件之一时,推测一下对t R、H、R的影响(忽略检测器、气化室、连接管道等柱外死体积)。(a)流速加倍,(b)柱长加倍,(c)固定液液膜厚度加倍,(d)色谱柱柱温增加。 9.在某色谱分析中得到如下数据:保留时间t R=5.0min,死时间t0=1.0min,固定液体积V s=2.0ml,载气流速F=50ml/min。计算:(1)容量因子;(2)分配系数;(3)死体积;(4)保留体积。 (4.0,100,50ml,250ml)10.用一色谱柱分离A、B两组分,此柱的理论塔板数为4200,测得A、B 的保留时间分别为15.05min及14.82min。(1)求分离度;(2)若分离度为1.0时,理论塔板数为多少? (0.25,67200)11.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正丙醇中的微量水分,精密称取正丙醇50.00g及无水甲醇(内标物)0.4000g,混合均匀,进样5μl,在401有机担体柱上进行测量,测得水:h=5.00cm,W1/2=0.15cm,甲醇h=4.00cm,W1/2=0.10cm,求正丙醇中微

仪器分析精选习题及答案

仪器分析精选习题集及答案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2-2 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施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答:气相色谱仪包括五个部分: (1)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体净化、气体流速控制和测量; 作用:向分析系统提供流动相(载气),并保证其纯度,控制载 气的流速与压力,以使其可正常工作。 (2)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试样注入进样器中,经气化室瞬间气化为气体,由不断通过的载气携带进入色谱柱。 (3)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在色谱柱中充满固定相,当载气携组分流经时,由于不同组分与固定相吸附作用大小不同,其保留值不同,从而可将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分离。温度控制装置用来控制色谱柱温度,以配合流速,组分性质等将组分更好分离。 (4)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检测器的电源及控温装置; 作用:调节温控装置控制温度,当各组分先后进入检测器时,检测器可将组分浓度或质量变化转化为电信号 (5)记录系统,包括放大器、记录仪,有的仪器还有数据处理装置; 作用:由于电信号会很小,所以经过放大器,将电信号放大并通过记录仪显示信号,记录数据。 2-20 在一根2m 的长的硅油柱上,分析一个混合物,得下列数据:苯、甲苯及 乙苯的保留值时间分别为1,20,,、2,2,,及3,1,,;半峰宽为0.211cm ,0.291cm 及 0.409cm,已知记录纸速为1200mm ·h -1,求色谱柱对各种组分的理论塔板数及塔板高度。 解:记录纸速:F=1200mm ·h -1= 30 1cm ·s -1 统一t R 与Y 1/2的单位:t R1=80s ×30 1cm ·s -1= 38cm t R2=122s ×301cm ·s -1=15 61cm t R3=181s ×301cm ·s -1=30 181cm 对组分苯:n 1=5.54()22 111????? ??Y t R =5.54×2211.038?????? ??≈885 H 1=1n L =885 2m =2.26mm

华中师范大学等六校合编《分析化学》(下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七章至第二十章【圣才

第十七章高效液相色谱法 17.1复习笔记 一、概述 1.分离原理 (1)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两相中吸附或分配系数有微小差异; (2)被测物质在两相之间进行反复多次的分配,差异放大,从而分离。 2.高效液相色谱法与经典液相色谱法相比 (1)分析速度快 (2)分离效率高 (3)灵敏度高 (4)操作自动化 3.高效液相色谱法与气相色谱法相比 (1)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分析,尤其是低挥发性、热稳定性差或相对质量大的物质; (2)分离效果与流动相的性质密切相关,流动相种类较多; (3)高效液相色谱法不破坏试样,可方便地制备纯样。 4.影响柱效的因素 液相色谱速率方程 H=H e+H d+H s+H m+H sm (1)涡流扩散项H e

采用小粒径填料、提高固定相的装填均匀性。 (2)纵向扩散项H d 当流动相的线速率大于1cm·s-1时,H d的影响可以忽略。(3)传质阻力项 ①固定相传质阻力项H s a.液-液分配色谱:使用薄的固定液层; b.吸附、排阻和离子交换色谱法:使用小粒径的填料;c.化学键合相色谱:此项可忽略。 ②流动相传质阻力项H m 采用小粒径填料,减小柱空间。 ③滞留流动相传质阻力项H sm 采用颗粒小、微孔浅、孔径大的载体可减小H sm的影响。(4)提高色谱分析效能的办法 ①缩短进样时间; ②使用细粒径填料; ③改善传质过程; ④减小检测器的死体积。 二、高效液相色谱仪

图17-1高效液相色谱仪器结构示意图 1.高压输液系统 (1)高压输液系统的作用 提供足够恒定的高压,迫使流动相以稳定的流量快速渗透通过固定相。 (2)高压输液系统发的组成 流动相储液器、高压泵、脱气器和梯度洗脱。 (3)梯度洗脱装置的作用 按一定的程序连续改变流动相中多种不同性质溶剂的配比,以改变流动相的极性、离子强度或酸度等。 2.进样系统 一般采用旋转式高压六通阀进样。 图17-2六通进样阀工作示意图 3.分离系统

气相色谱仪原理

气相色谱仪原理(图文详解) 什么是气相色谱 本章介绍气相色谱的功能和用途,以及色谱仪的基本结构。 气相色谱(GC)是一种把混合物分离成单个组分的实验技术。它被用来对样品组分进行鉴定和定量测定》 : 基子时间的差别进行分离 和物理分离(比如蒸馏和类似的技术)不同,气相色谱(GC)是基于时间差别的分离技术。 将气化的混合物或气体通过含有某种物质的管,基于管中物质对不同化合物的保留性能不同而得到分离。这样,就是基于时间的差别对化合物进行分离。样品经过检测器以后,被记录的就是色谱图(图1),每一个峰代表最初混合样品中不同的组分。 峰出现的时间称为保留时间,可以用来对每个组分进行定性,而峰的大小(峰高或峰面积)则是组分含量大小的度量。 图1典型色谱图 系统 一个气相色谱系统包括 可控而纯净的载气源.它能将样品带入GC系统进样口,它同时还作为液体样品的气化室色谱柱,实现随时间的分离 检测器,当组分通过时,检测器电信号的输出值改变,从而对组分做出响

应 某种数据处理装置图2是对此作出的一个总结。 样品 载气源一^ 进样口一^ 色谱柱一^ 检测器一_ 数据处理」 图2色谱系统 气源 载气必须是纯净的。污染物可能与样品或色谱柱反应,产生假峰进入检测器使基线噪音增大等。推荐使用配备有水分、烃类化合物和氧气捕集阱的高纯载气。见图 钢瓶阀 若使用气体发生器而不是气体钢瓶时,应对每一台GC都装配净化器,并且使气源尽可能靠近仪器的背面。

进样口 进样口就是将挥发后的样品引入载气流。最常用的进样装置是注射进样口和进样阀。注射进样口 用于气体和液体样品进样。常用来加热使液体样品蒸发。用气体或液体注射器穿透隔垫将样品注入载气流。其原理(非实际设计尺寸)如图4所示。 样品从机械控制的定量管被扫入载气流。因为进样量通常差别很大,所以对气体和液体样品采用不同的进样阀。其原理(非实际设计尺寸)如图5所示。

第3章 气相色谱法习题答案

第3章气相色谱法 一、学习导航 1.掌握气相色谱法(GC)的特点、分离原理、流程及气相色谱仪的结构。 2.掌握气相色谱固定相的选择、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以及常用检测器的检 测原理和适用范围。 3.熟练掌握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本章重点:GC的特点、分离原理、流程及气相色谱仪的五大系统;GC固定相 的选择、检测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热导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结构及影响其 灵敏度的因素;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难点:气相色谱固定液的选择、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二、内容提要 GC是以惰性气体为流动相的柱色谱法,包括气一固色谱(GSC)和气一液色谱(GLC)。GSC依据多孔性固体对组分吸附力的差异进行分离,主要测定对象是一 些永久性的气体和低沸点化合物;GLC是将高沸点的有机化合物涂渍在惰性担体 上,利用各组分在固定相中溶解度的不同实现分离,其选择性好,应用很广泛。 气相色谱仪分离系统和检测系统是仪器的核心,色谱柱中的固定相决定了组 分能否分开,而分离后组分能否鉴定出来则在于检测器。色谱柱有恒温和程序升 温两种控温方式,程序升温具有改进分离、峰形变窄、检测限低及省时等优点,因此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常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分析。 色谱柱主要有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类。填充柱制备简单,柱容量大,分离效率高,应用普遍。毛细管柱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但柱容量小,对检测器的灵敏度要求高,制备较困难。 合成固定相适用于分析有机化合物中的痕量水、多元醇、脂肪酸、腈类和胺类。液体固定相是GC应用最广泛的固定相,其担体为固定液提供的较大的惰性表面,使 其展成薄而均匀的液膜。GC中常用的硅藻土担体分为红色和白色两种。红色担体 表面孔穴密集、孔径较小、比表面积较大,但表面存在活性吸附中心,对强极性化合物有较强的吸附性和催化性,适于涂渍非极性固定液,分析非极性和弱极性物质;白色担体结构疏松、比表面积较小,吸附性和催化性弱,机械强度不如红色担体,因其表面活性中心显著减少,适于涂渍极性固定液,分析极性或碱性物质。硅藻土担体表面不是完全惰性的,用前要对其表面进行化学处理,如酸洗、碱洗、硅烷化、釉化及添加减尾剂,改进孔隙结构,屏蔽活性中心,以免使色谱峰产生拖尾现象。 固定液一般为高沸点有机化合物,有较好的选择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 对试样各组分有适当的溶解能力,黏度低、凝固点低。固定液可按其极性(可用相 对极性乡和麦氏常量来表示)和化学类型分类,按“相似相溶”原则选择。若待测 组分和固定相分子的性质(极性、官能团等)相似,由于分子间的作用力强,选择性高,可得到好的分离效果。 热导检测器( TCD)和电子捕获检测器(ECD)是浓度型检测器,氢火焰离子化 检测器( 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是质量型检测器。一个性能优良的检测器 应该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死体积小、响应迅速、线性范围宽和稳定性好。 TCD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对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都有响应,线性范围宽 且不破坏样品,是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气相色谱检测器。但其灵敏度较低,一般适 于常量及相对含量在10_6数量级以上的组分分析。影响TCD灵敏度的因素有桥 电流、载气种类、池体温度和热导池的特性等。 FID以氢气和空气燃烧的火焰作为能源,利用含碳有机化合物在火焰中燃烧

色谱分析基本原理..

一、色谱分析法基本原理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根据其分离原理,有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方法。吸附色谱是利用吸附剂对被分离物质的吸附能力不同,用溶剂或气体洗脱,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吸附剂有氧化铝、硅胶、聚酰胺等有吸附活性的物质。分配色谱是利用溶液中被分离物质在两相中分配系数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其中一相为液体,涂布或使之键合在固体载体上,称固定相;另一相为液体或气体,称流动相。常用的载体有硅胶、硅藻土、硅镁型吸附剂与纤维素粉等。离子交换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在离子交换树脂上的离子交换势不同而使组分分离。常用的有不同强度的阳、阴离子交换树脂,流动相一般为水或含有有机溶剂的缓冲液。排阻色谱又称凝胶色谱或凝胶渗透色谱,是利用被分离物质分子量大小的不同和在填料上渗透程度的不同,以使组分分离。常用的填料有分子筛、葡聚糖凝胶、微孔聚合物、微孔硅胶或玻璃珠等,可根据载体和试样的性质,选用水或有机溶剂为流动相。色谱法的分离方法,有柱色谱法、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色谱所用溶剂应与试样不起化学反应,并应用纯度较高的溶剂。色谱时的温度,除气相色谱法或另有规定外,系指在室温下操作。分离后各成分的检出,应采用各单体中规定的方法。通常用柱色谱、纸色谱或薄层色谱分离有色物质时,可根据其色带进行区分,对有些无色物质,可在245-365nm的紫外灯下检视。纸色谱或薄层色谱也可喷显色剂使之显色。薄层色谱还可用加有荧光物质的薄层硅胶,采用荧光熄灭法检视。用纸色谱进行定量测定时,可将色谱斑点部分剪下或挖取,用溶剂溶出该成分,再用分光光度法或比色法测定,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在纸或薄层板上测出,也可用色谱扫描仪直接以纸或薄层板上测出。柱色谱、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可用接于色谱柱出口处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doc

气相色谱习题 一 . 选择题 ( ) 1.色谱图上一个色谱峰的正确描述是( ) A. 仅代表一种组分 ; B. 代表所有未分离组分 ; C. 可能代表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D. 仅代表检测信号变化( )2.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 A. 死时间 ; B. 保留时间 ;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 )3.气-液色谱系统中,待分离组分的k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 越大; B. 越小; C.不受影响; D.与载气流量成反比 ( )4.关于范第姆特方程式,正确的说法是: A. 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大; B. 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小; C. 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小; D.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大 ( )5.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H=A+B/u+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B. 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越高; C. 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 D. 载气线速越低,柱效越高 ( )6.在范第姆特方程式中,涡流扩散项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A.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 ; B.载气的流速大小; C.载气的摩尔质量; D.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 )7.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试样组分时,要求分离达98%,分离度至少为: ( )8.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未能完全分离时,我们说: A. 柱效太低; B. 柱的选择性差; C.柱的分离度低; D. 柱的容量因子大 ( )9.分离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是利用极性固定液的: A. 氢键作用; B. 诱导效应; C.色散作用; D.共轭效应 ( )10.苯和环已烷的沸点分别是80.10 °C 和 80.81 ° C,都是非极性分子。气相色谱分析中,若采用极性固定 液,则保留时间关系是: A. 苯比环已烷长; B. 环已烷比苯长; C. 二者相同; D. 无法确定 ( )11. 已知苯的沸点为80.10 ° C,环已烷的沸点为80.81 °C。当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固定液分析这二种组 分时,环已烷比苯先出峰,其原因是固定液与被测组分间的: A. 静电力; B. 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力 ( )1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一般选用H 2或He作载气,这是因为它们: A. 扩散系数大; B. 热导系数大; C.电阻小; D. 流量大 ( )1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于热导检测器的主要原因是: A. 装置简单; B. 更灵敏; C.可以检出许多有机化合物; D.较短的柱能够完成同样的分离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安徽建筑大学 现代水分析技术论文 专业:xx级市政工程 学生姓名:xxx 学号:xxx 课题: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指导教师:xxx xx年xx月xx日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xx (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合肥,230601) 摘要:气相色谱法是分离混合物中各组分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其中气相色谱仪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多数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诞生的。本文针对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工作原理与特点、在环境水污染物分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详细的概述,并列举了饮用水中挥发性有机物的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同时提出了该方法新的发展前景。它的发展已在环境监测、水污染控制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发展历程;工作原理;水污染物分析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气相色谱法的起源 色谱的发现首先认识到这种分离现象和分离方法大有可为的是俄国的植物学家Tswett。Tswett于1903年在波兰华沙大学研究植物叶子的组成时,将叶绿素的石油醚抽提液倒入装有碳酸钙吸附剂的玻璃管上端,然后用石油醚进行淋洗,结果不同色素按吸附顺序在管内形成一条不同颜色的环带,就像光谱一样。1906年,Tswett在德国植物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把这些彩色环带命名为“色谱图”,玻璃管称为“色谱柱”,碳酸钙称为“固定相”,石油醚称为“流动相”。Tswett开创的方法叫做“液-固色谱法”[1-2],这就是色谱法的起源。 1941年,英国科学家Martin和Synge在研究液-液分配色谱时,预言可以使用气体作流动相,即气-夜色谱法。他们在1941年发表的论文中写到“流动相不一定是液体,也可以是蒸气,如以永久性气体带动挥发性混合物,在色谱柱中通过装有浸透不挥发性溶剂的固体时,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3]。1950年,Martin和James使用硅藻土助滤剂做载体,硅油为固定相,用气体流动相对脂肪酸进行精细分离,这就是气^液分配色谱的起源。后来,他们在1952年的Biochemical Journal上又连续发表了3篇论文[4-6],叙述了用气相色谱分离低碳数脂肪酸、挥发性胺和吡啶类同系物的方法,这标志着气相色谱法正式进入历史舞台。当时在石油化工的分析中,正当传统的分析方法无能为力时,气相色谱法就像及时雨一样,成为化学分析的得力助手。从此,科学家对气相色谱法的研究逐步展开。 (2)气相色谱法的发展 在历史上,气相色谱法的发展总是和气相色谱仪器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一种气相色谱新技术的出现,往往都伴随着气相色谱仪器的改进。因此,了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历史可以从气相色谱仪的发展入手。历史上最早的气相色谱仪1947年由捷克色谱学家Jaroslav Janak发明的。该仪器以C为流动相、杜马测氮管为检测器测定分离开的气体体积。在样品和CA 进入测氮管之前,通过KOH溶液吸收掉CA,按时间记录气体体积的增量。这台仪器虽然简陋,但对当时的气相色谱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Jaroslav Janak发明的气相色谱仪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它只能测室温下为气体的样品, 样品中的CA不能被测定,而且没有实现自动化。20世纪50年代末,它逐渐被更先进的气相色谱仪所取代。W55年,第一台商品化气相色谱仪诞生,标志着气相色谱仪的发展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现代气相色谱仪主要由5个系统组成,即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气路系统与温控系统自气相色谱诞生以来很少有突破性的进展。气路系统主要朝自动化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采用电子压力传感器和电子流量控制器,通过计算机实现压力和流量自动控制的电子程序压力流量控制系统,这是气路系统的一大进步[7]。温控系统则基本朝着精细、快速、自动化方向发展。相比之下,进样系统、分离系统与检测记录系统是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系统,它们的每一次变革和进步都推动着气相色谱的

药物分析题第十七到二十一章

第十七章合成抗菌药物的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能作为测定左氧氟沙星中光学异构体的HPLC流动相添加剂使用的金属离子是()A. Cu2+ B. Fe3+ C. Co2+ D. Na+ E. Au3+ 2.《中国药典》(2010年版)鉴别诺氟沙星采用的方法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B.气相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 D.化学反应鉴别法E.红外分光光度法 3.具有丙二酸呈色反应的药物是() A.诺氟沙垦B.磺胺嘧啶C.磺胺甲嗯唑D.司可巴比妥E.盐酸氯丙嗪 4.《中国药典》(2010年版)氧氟沙星中“有关物质”检查采用的方法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B.薄层色谱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气相色谱法E.毛细管电泳法5.《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于盐酸洛美沙星片的含量测定采用的方法是() A.紫外分光光度法B.非水溶液滴定法C.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 D.气相色谱法E.荧光分光光度法 6.左氧氟沙星原料药的含量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采用的是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其中所用的离子对试剂是() A.高氯酸钠B.乙二胺C.磷酸二氢钠D.庚烷磺酸钠盐E.氢氧化四丁基铵 7.复方磺胺甲嗯唑中所包含的有效成分是() A.磺胺甲嗯唑和磺胺嘧啶B.磺胺嘧啶和对氨基苯磺酸C.磺胺异嗯唑和磺胺甲嗯唑D.磺胺甲嗯唑和甲氧苄啶E.磺胺和对氨基苯磺酸 8.下列含量测定方法中,磺胺类药物未采用的方法是() A.沉淀滴定法B.溴酸钾法C.紫外分光光度法D.非水溶液滴定洼E.亚硝酸钠滴定法9.用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磺胺甲噁唑含量时,ChP2010选用的指示剂或指示终点的方法是() A.永停法B.外指示剂法C.内指示剂法D.淀粉E.碘化钾-淀粉 10.复方磺胺甲嚼唑注射液中磺胺、对氨基苯磺酸以及甲氧苄啶降解产物的检查.ChP2010采用的方法是() A.薄层色谱法B.紫外分光光度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比色法E.高效毛细管电泳法(二)配伍选择题 [11—12] A.吸光度B.甲醇与乙醇C.光学异构体D.乙醚、乙醇与丙酮E.防腐剂 11.除去吸光度外,诺氟沙星滴眼液应检查的是() 12.左氧氟沙星应检查的是() [13—15] A.重氮化反应B.与生物碱沉淀剂反应C.铜盐反应 D.A与B两项均有E.以上各项均没有 13.利用磺胺类药物结构中的磺酰胺基进行鉴别的反应有() 14.利用磺胺类药物结构中N1上具有嘧啶类取代基的分解产物,而进行鉴剔的反应有() 15.利用磺胺类药物结构中N1上的含氮杂环取代基进行鉴别的反应有() [16—19] A.紫外分光光度法B.双波长分光光度法C.非水酸量法 D.两步滴定法E.高效液相色谱法 16. ChP2010复方磺胺嘧啶片中的甲氧苄啶含量测定采用() 17. ChP2005复方磺胺甲嚼唑片中的甲氧苄啶含量测定采用()

气相色谱复习题及答案

气相色谱分析复习题及参考答案(46题) 一、填空题 1、气相色谱柱的老化温度要高于分析时最高柱温℃,并低于的最高使用温度,老化时,色谱柱要与断开。 答:5—10 固定液检测器 2、气相色谱法分析非极性组分时应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顺序出峰,如为烃和非烃混合物,同沸点的组分中大的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答:非极性沸点极性 3、气相色谱分析中等极性组分首先选用固定液,组分基本按顺序流出色谱柱。 答:中极性沸点 4、一般说,沸点差别越小、极性越相近的组分其保留值的差别就,而保留值差别最小的一对组分就是物质对。 答:越小难分离 5、气相色谱法所测组分和固定液分子间的氢键力实际上也是一种力,氢键力在气液色谱中占有地位。 答:定向重要 6、分配系数也叫,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气液两相间达到时,组分分配在气相中的与其分配在液相中的的比值。 答:平衡常数平衡平均浓度平均浓度 7、分配系数只随、变化,与柱中两相无关。 答:柱温柱压体积 8、分配比是指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间达到平衡时,分配在液相中的与分配在气相中的之比值。 答:气液重量重量 9、气相色谱分析中,把纯载气通过检测器时,给出信号的不稳定程度称为。 答:噪音 10、顶空气体分析法依据原理,通过分析气体样来测定中组分的方法。答:相平衡平衡液相 11、气相色谱分析用归一化法定量的条件是都要流出色谱柱,且在所用检测器上都能。 答:样品中所有组分产生信号 12、气相色谱分析内标法定量要选择一个适宜的,并要与其它组分。答:内标物完全分离 13、气相色谱分析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峰与要靠近,内标物的量也要接近 的含量。

答:被测峰被测组分 14、气相色谱法分析误差产生原因主要有 等方面。 答:取样进样技术、样品吸附分解、检测器性能、仪器的稳定性、数据处理与记录。15、666、DDT气相色谱分析通常用净化萃取液,测定时一般用检测器。答:硫酸电子捕获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的填入) 16、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样品组分时,分离度至少为: (1)0.50 (2)0.75 (3)1.0 (4)1.5 (5)>1.5 答:(3) 17、表示色谱柱的柱效率,可以用:(1)分配比(2)分配系数 (3)保留值(4)有效塔板高度(5)载气流速 答:(4) 18、在色谱分析中,有下列五种检测器,测定以下样品,你要选用哪一种检测器(写出检测器与被测样品序号即可)。 (1)热导检测器(2)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3)电子捕获检测器 (4)碱火焰离子化检测器(5)火焰光度检测器 编号被测定样品 (1)从野鸡肉的萃取液中分析痕量含氯农药 (2)在有机溶剂中测量微量水 (3)测定工业气体中的苯蒸气 (4)对含卤素、氮等杂质原子的有机物 (5)对含硫、磷的物质 答:(1)(3)、(2)(1)、(3)(2)、(4)(4)、(5)(5) 19、使用气相色谱仪热导池检测器时,有几个步骤,下面哪个次序是正确的。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1、名词解释 相对极性:Px色谱中的相对极性与化学上的极性不同,它指固定液与被测组分之间相互作用力的强弱。因此,固定液相对极性不仅与固定液本身有关,而且与被测组分有关。 麦氏常数:某组分在被测固定液和角鲨烷柱上的保留指数之差,用于表示固定液与某类化合物相互作用力的大小。色谱手册上列出的麦氏常数有5个数据,分别表示与苯、正丁醇、戊彤-2、硝基苯烷、吡啶的作用力大小。各麦氏常数的总和可作为固定液的相对极性,小于300的为非极性固定液。 检测限:某组分的峰高恰为噪声2倍时,单位时间内由载气引入检测器中该组分的质量或单位体积载气中所含该组分的量。 浓度型检测器:响应值与载气中组分的浓度成正比。 质量型检测器:响应值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成正比。 灵敏度(S):浓度型检测器时Sc为1ml载气携带一毫克的某组分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电压。质量型检测器时Sm为每秒钟有1g的某组分被载气携带通过检测器时产生的电压。 分流比:进入毛细管柱的物质量与被分流的物质量之比,通常为进入色谱柱的流量与分流流量之比。 漂移:基线在单位时间内单方向缓慢变化的幅值。 噪声:由于仪器本身和工作条件等的偶然因素引起的基线起伏。 相对校正因子:被测物质与标准物质的绝对校正因子之比。 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中,按照既定程序改变色谱柱温度,以使沸点差距较大的各组分均得到良好分离。 涂壁毛细管柱:这种毛细管柱把固定液涂在毛细管内壁上。 2、TCD热导检测器 FID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ECD电子捕获检测器 NPD氮磷检测器 TID热离子化检测器 FPD火焰光度检测器 WCOT柱涂壁毛细管柱 PLOT柱多孔层毛细管柱 SCOT柱载体涂层毛细管柱 FSOT柱融融石英毛细管柱 3、见16章第2题 4、简述范式方程中各项的含义,他们的改变将如何影响柱效? 5、范式方程对选择色谱分离条件有何指导意义? H = A + B/u + Cu dp和填充物的填充不规则因子有关。 填充柱色谱中,A=2λdp 所以,采用均匀、较细粒径的载体,并且填充均匀可减小涡流扩散项,提高柱效。 空心毛细管柱只有一个流路,无涡流扩散,A=0。 B成正比,与载气的平均线速度u成反比。分子扩散系数B与组分在载气中的扩散系数Dg和弯曲因子γ成正比。B=2γDg 填充柱色谱中,由于填料的存在是扩散有障碍,γ<1,空心毛细管柱因扩散无障碍,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 - 章节小结

1. 基本概念 固定液相对极性,麦氏常数,程序升温,噪声,漂移,分流比,检测器灵敏度,检测限等。 2.基本理论 (1)差速迁移:在色谱分析中,分配系数不同是组分分离的前提条件。气相色谱法中,载气种类少,可选余地小,要改变组分之间分配系数的或大小或比例,主要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2)GC中的速率理论:速率理论是从色谱动力学的角度阐述影响柱效的因素,以Van Deemter方程式表示,在填充柱中,速率方程为: H=A+B/u+Cu =2λdp+ 2gDg/u+ 在开管柱中,A=0,此时速率方程为: H=B/u+Cgu+Clu =u + 最小板高对应的载气线速度称为最佳线速度,为了减少分析时间,常用的最佳实用线速度大于最佳线速度。在学习速率理论时,应熟悉速率方程式中各项和各符号的含义,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柱效的,从而理解分离条件的选择。 (3)色谱柱分填充柱及毛细管柱两类,填充柱又分气-固色谱柱及气-液色谱柱。固定液按极性分类可分成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以及氢键型固定液。固定液的选择按相似性原则。常用硅藻土载体分为红色载体和白色载体,红色载体常用于涂渍非极性固定液,白色载体常用于涂渍极性固定液。硅藻土载体常需进行钝化,其目的是为了减小载体表面的活性。载体钝化的方法有酸洗(AW)、碱洗(BW)和硅烷化,这些钝化方法分别除去碱性氧化物(主要是氧化铁)、酸性氧化物(氧化铝)和覆盖硅羟基。 毛细管柱可分为涂壁毛细管柱(WCOT)、载体涂层毛细管柱(SCOT)、多孔层毛细管柱(PLOT)和填充毛细管柱。 检测器分浓度型及质量型两类。氢焰检测器是质量型检测器,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小,死体积小等优点。热导检测器是浓度型检测器,组分与载气的热导率有差别即能检测。电子捕获检测器也是一种浓度型检测器,检测含有强电负性基团的物质,具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 为保护检测器和色谱柱,开气相色谱仪时,必须先开载气,后开电源,加热。关机时,先关电源,最后关载气。 (4)柱温的选择原则为:在使最难分离的组分有尽可能好的分离度的前提下,要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柱温,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及不拖尾为度。对宽沸程样品,采用程序升温方式。 (5)定性与定量:定性方法有已知物对照法,相对保留值,保留指数,利用化学方法配合,两谱联用定性。定量方法常用归一化法和内标法,在没有校正因子情况下,使用内标对比法较好。 3.基本计算 固定液的相对极性 分离方程式 R= 相对重量校正因子=

仪器分析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

气相色谱习题 一.选择题 ( ) 1.色谱图上一个色谱峰的正确描述是( ) A.仅代表一种组分; B.代表所有未分离组分; C.可能代表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分; D.仅代表检测信号变化( )2.下列保留参数中完全体现色谱柱固定相对组分滞留作用的是( ) A.死时间; B.保留时间 ; C.调整保留时间; D.相对保留时间 ( )3.气-液色谱系统中,待分离组分的 k 值越大,则其保留值: A.越大; B.越小; C.不受影响; D.与载气流量成反比 ( )4.关于范第姆特方程式,正确的说法是: A.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大; B.最佳线速这一点,塔板高度最小; C.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小; D.塔板高度最小时,线速最大 ( )5.根据范第姆特方程式 H=A+B/u+Cu,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 越大,则柱效越高,色谱峰越窄,对分离有利; B.固定相颗粒填充越均匀,则柱效越高; C.载气线速越高,柱效越高; D.载气线速越低,柱效越高 ( )6.在范第姆特方程式中,涡流扩散项主要受下列哪个因素影响 A. 载体填充的均匀程度; B. 载气的流速大小; C. 载气的摩尔质量; D. 固定液的液膜厚度

( )7.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试样组分时,要求分离达 98%,分离度至少为: ( )8.在气相色谱中,当两组分未能完全分离时,我们说: A.柱效太低; B.柱的选择性差; C.柱的分离度低; D.柱的容量因子大 ( )9.分离非极性组分和极性组分混合物时,一般选用极性固定液,这是利用极性固定液的: A.氢键作用; B.诱导效应; C.色散作用; D.共轭效应 ( )10.苯和环已烷的沸点分别是 80.10°C 和 80.81°C,都是非极性分子。气相色谱分析中,若采用极性固定 液,则保留时间关系是: A.苯比环已烷长; B.环已烷比苯长; C.二者相同; D.无法确定 ( )11.已知苯的沸点为 80.10°C,环已烷的沸点为 80.81°C。当用邻苯二甲酸二壬酯作固定液分析这二种组 分时,环已烷比苯先出峰,其原因是固定液与被测组分间的: A.静电力; B.诱导力; C.色散力; D.氢键力 ( )12.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一般选用 H 2 或 He 作载气,这是因为它们: A.扩散系数大; B.热导系数大; C.电阻小; D.流量大 ( )1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优于热导检测器的主要原因是: A.装置简单; B.更灵敏; C.可以检出许多有机化合物; D.较短的柱能够完成同样的分离

气相色谱法习题(配简明答案)

气相色谱分析法习题简明答案 一、 3. (1)否;(2)是;(3)否;(4)否 4. (1)否;(2)是;(3)否;(4)是 7. (1)会变宽;(2)不一定;(3)是;(4)是 二、 1-5 ADDAC 6-10 ADADA 11-15 CAACB 四、 1-5 NYNYN 6-10 YNNYN 11-15 NYNNY 16-20 YNNYY 21-25 YYNNN 25-30 NNNYY 31-35 YNYYY Ps: Y for yes;N for no.

一、简答题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 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 (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 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三项的物理意义. H-u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主要受那些因素的影响? 7.当下述参数改变时:(1)增大分配比,(2) 流动相速度增加,(3)减小相比,(4) 提高柱温,是否会使色谱峰变窄?为什么? 8.为什么可用分离度R作为色谱柱的总分离效能指标? 9.能否根据理论塔板数来判断分离的可能性?为什么? 10.试述色谱分离基本方程式的含义,它对色谱分离有什么指导意义? 11.对担体和固定液的要求分别是什么? 12.试述“相似相溶”原理应用于固定液选择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问题。 13.试述热导池检测器的工作原理。有哪些因素影响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 14.试述氢焰电离检测器的工作原理。如何考虑其操作条件? 15.色谱定性的依据是什么?主要有那些定性方法? 16.何谓保留指数?应用保留指数作定性指标有什么优点? 17.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二、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第十七章 习题答案

第十七章习题答案 17.1 改变流动相或固定相的种类. 17.2 需采用液相色谱法(指定离子色谱或反相色谱) 17.3 减小填料粒度 17.4 反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大于固定相的极性 正相色谱——流动相的极性小于固定相的极性 17.5 梯度淋洗适用于分离一些组分复杂及分配比变化范围宽的复杂试样。 17.6 分子扩散项。 17.7 示差折光检测器——长链饱和烷烃 荧光检测器——水源中的多环芳烃化合物 17.8 空间排阻色谱 17.9 叙述从略。 17.10 梯度洗脱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极性但可互溶的溶剂,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连续改变色谱柱中冲洗液的极性,离子酸度或PH等,从而改变被测组份的相对保留值,提高分离效率,加快分离速度的一种洗脱方式。 液相中梯度洗脱和气相色谱中程序升温作用相同。不同的是在气相色谱中通过改变温度条件,达到高效快速分离目的;而液相色谱是通过改变流动相组成来达到目的。 17.11 下列色谱法中最适宜分离物质: (a)气液色谱——适宜分离气体或易挥发性液体和固体。(或可转化为易挥发性液体和固体。) (b)正相色谱——适宜分离极性化合物。 (c)反相色谱——适宜分离多环芳烃等低极性化合物。 (d)离子交换色谱——适宜分离离子型和可离解化合物。 (e)凝胶色谱——适宜分离大分子化合物,(分子量>2000) 例蛋白质、氨基酸、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f)气固色谱——适宜分离永久性气体及烃类化合物。 (g)液固色谱——适宜分离不同极性的化合物,或不同类型的化合物,特别适合分离异构体。 17.12 分离下列物质宜用(几种液相色谱方法) (a)宜用液固色谱或液液分配色谱 (b)宜用反相色谱 (c)宜用离子交换色谱 (d)宜用正相色谱或反相离子对色谱(需控制pH) (e)宜用凝胶色谱 17.13 解:在硅胶柱上,用甲苯为流动相,推断此为正相色谱,故分离物为极性物质,若 改用极性物三氯甲烷(极性大于甲苯流动相),势必减小该溶质的保留时间。 17.14 指出在正相色谱中以下物质顺序:(先→后) (a)正己烷、苯、正己醇。 (b)乙醚、硝基丁烷、乙酸乙酯 在反相色谱中以下物质说明顺序(先→后) (a)正己醇、苯、正己烷

气相色谱法习题解答

第十七章 气相色谱法习题解答(P382~P384) 6.答:不一定,因为组分能否分离除与理论塔板数有关外,主要还与分配系数比α有关,即主要与固定液的选择有关。 15.答: 注:根据H-u 曲线及色谱分离方程式来判断。 16.解:2 2 /154.5??? ? ??=W t n R n L H = 642)13140(54.554.5222/1=?=??? ? ??=W t n R A ,cm H A 16.0642100== 594)17176(54.554.5222/1=?=??? ? ??=W t n R B ,cm H B 17.0594100== 516)20193(54.554.5222 /1=?=??? ? ??=W t n R C ,cm H C 19.0516100== 17.解:①'0 5.0 1.0 4.01.0 R t k t -=== ②0 1.0504.0 4.01002.0 2.0 s m m s V V V k K K k V V ?=?==?=?= ③00 1.0 5.050c V t F mL =?=?= ④ 5.0 5.0250R R c V t F mL =?=?=

18.解:由 5.12/)(1 22112≥-=+-=W t t W W t t R R R R R 则 s t t W R R 205.1320 3505.112=-=-= 由 n L H = ,2)(16W t n R = 则 mm H W t H n L R 53911.0)20 350(16)( 1622=?==?==0.54 m 另解: 由 22 114k k n R +? -?= αα , 则有 2 2 114/k k H L R +? -?=αα H k k R L ?+?-=2 2 222)1()1( 16αα 而 10.125 32025 350''1212=--=== R R t t k k α,132525350'022=-= =t t k R m mm H k k R L 56.055611.013 131110.110.15.116 )1()1( 16 2 222 2 222==?+?-??=?+?-=∴)()(αα 故 色谱柱至少0.54米。 19.解:① 由 2 16( )R t n W =,得: 22 2 1615.05160.9289min 4200RA A A t W W n ?==?= 22 2 1614.82160.9147min 4200RB B B t W W n ?==?= 211215.0514.82 0.25()/2(0.92890.9147)/2 R R t t R W W --= ==++ ②H 不变 2211222 0.254200( )()1.0R n R n n =?= 267200n ∴=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课后习题参考答案(P 60页) 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分离原理。 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 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分离系统完成对混合样品的分离过程;温控系统是精确控制进样口、汽化室和检测器的温度;检测和记录系统是对分离得到的各个组分进行精确测量并记录。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 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 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 βK m m k M S == ;而S M V V =β,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 5、试以塔板高度H 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 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范弟姆特Van Deemter )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 13-24)。(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2)当流速较小时,可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载气(如N 2,Ar),而当流速较大时,应该选择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载气(如H 2,He )同时还应该考虑载气对不同检测器的适应性。(3)柱温不能高于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以免引起固定液的挥发流失。在使最难分离组分能尽可能好的分离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较低的温度,但以保留时间适宜,峰形不拖尾为度。(4)固定液用量:担体表面积越大,固定液用量可以越高,允许的进样量也越多,但为了改善液相传质,应使固定液膜薄一些。(5)对担体的要求:担体表面积要大,表面和孔径均匀。粒度要求均匀、细小(但不宜过小以免使传质阻力过大)。(6)进样速度要快,进样量要少,一般液体试样0.1~5 μL ,气体试样0.1~10 mL 。(7)气化温度:气化温度要高于柱温30~70 ℃。 6、试述速率方程中A ,B ,C 三项的物理意义。H –u 曲线有何用途?曲线的形状受哪些主要因素的影响? 参见教材(P 14-16)。A 称为涡流扩散项,B 为分子扩散系数,C 为传质阻力系数。 下面分别讨论各项的意义: (1)涡流扩散项A 。气体碰到填充物颗粒时,不断地改变流动方向,使试样组分在气相中形成类似“涡流”的流动,因而引起色谱峰的扩张。由于A = 2 λ·d p ,表明A 与填充物的平均颗粒直径d p 的大小和填充的不均匀性λ有关,而与载气性质、线速度和组分无关,因此使用适当细粒度和颗粒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