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一、古代诗歌意境特点

二、古代诗歌中的意象集锦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详解

诗歌的意境和意象 一、诗歌的意境 意境,顾名思义,“意”就是情意,就是主观的思想感情;“境”就是境界,就是立体感的艺术图画。在文学作品中,“意”不能赤裸裸地说出,需借物来表现;“境”不能是纯客观的物象,需由意所触发。因此,所谓“意境”,可以说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是诗人强烈的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的交融。它既是作家苦心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评论作品的重要准绳。我国近代著名文学评论家王国维先生认为:情与景是意境的两个基本要素,情景交融是意境的基本特点;追求感情的真挚、形象的真实和语言的真切是意境的核心。诗人创造意境常常用“触景生情”和“缘情写景”(即“寓情于景”)。 二、诗歌的意象 意象,在这里是个特殊的概念。有人也称为“传统意象”、“固定意象”、“典故意象”等,名称不一,所指基本相同。 意象,是指诗词中有些艺术形象在被成功地使用过一次以后,后来的诗人反复运用,并逐渐约定俗成,使这些形象被固定在一个或几个特定意义上。比如“东篱”这一艺术形象,最初出自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诗中的“东篱”,纯系实写,别无他意,但后来诗人反复使用,并渐渐赋予其特定意义,以至于一提到“东篱”,便产生超尘脱俗之感。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词中的“东篱”已不再是实指,但却有了特定的意义。 诗词中的意象,不胜枚举,这里暂列几个常见的例子。“杨柳”,是一个关乎离别的意象。“菊花”是一个关乎“隐逸者”的意象。“明月”,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对月思人”之说。“白云”,是一个关乎“思友”的意象,古人有“望云思友”之说。“清秋”,是一个关乎“感伤”、“悲秋”的意象。“大雁”,也是一个关乎“思乡”、“思人”的意象,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杜鹃”,因其叫声凄厉,又其声如言“不如归去”,最终成为一个关乎“思归”的意象。意象,对于诗人抒发感情,有着独特的作用。懂得意象的知识,当然也有助于我们理解诗歌的内容及诗人的感情,因此,对一些常见意象,需要多做一些积累与识记的功夫。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身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只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石灰吟》取的是“物象”,托意于物,借物以达意。“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天净沙》取的是“景象”,寄情于景,借景以抒情。“以笑的样子哭着,以恨的样子爱着;以善良的样子残忍着,以疏远的样子亲近着;以跑动的样子站立着,以沉默的样子诉说着;以充实的样子空虚着,以糊涂的样子清醒着;以死亡的样子生存着,以真理的样子荒谬着。”(北岛《无题》)《无题》取的是“事象”,寄理于事,借事以明理。 诗歌取象,有的只取一个意象。例如舒兰的《乡色酒》:“三十年前,你从柳树梢头望我,我正少年,你圆,人也圆。三十年后,我从椰树梢头望你,你是一杯乡色酒,你满,乡愁也满。”这首诗只有一个意象——月亮。以月亮写乡愁,用“乡色酒”喻月光,飘逸莫名的乡愁就变得具体可感了。有的诗歌,取的是一组意象。例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首诗选择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四个意象来承载感情,层层叠加,层层递进,渲染了海外游子与故国家园根脉难断的凝重感情。

古代诗歌意象隐喻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隐喻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的意象隐喻和象征含义 丰富多样,给人们带来了诗意和美的享受。古代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特点更是让人陶醉其中。 意象隐喻的含义和作用 意象隐喻是指诗歌中通过形象和具体的事物来表达抽象的概念 和情感。通过意象隐喻,诗人能够以生动的方式将自己的思想和情 感传递给读者,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生动性。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隐喻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诗人通过借助自 然景物、人物形象等具体的事物,来描绘自己对世界和生活的感受。比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就通过明 月和地上霜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在深夜思念家乡的情感。 象征的含义和作用

象征是指用特定的形象代表某种抽象的概念、品质或意义。古代诗歌中的象征常常通过借助具体的事物或符号来表达更深层的意义。象征的使用使得诗歌更为抽象和富有想象力。 在古代诗歌中,常用的象征包括花、鸟、月、风等自然元素,以及闪电、钟声等具体的符号。每个象征都有其特定的含义,比如李商隐的《锦瑟》中的“从来幽怨应无数,从今以后笑骂谁”中的“锦瑟”就象征了美好而短暂的生命。 意境特点的表现形式 古代诗歌的意境是指诗歌所表达出的情绪、思想和情感所构建的艺术境界。古代诗歌的意境特点多样,常常通过诗歌的音韵、节奏、形象等方面来表现。 古代诗歌的意境常常以抒情为主。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出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另外,古代诗歌的意境也常常具有宛转婉转的特点,通过细腻的语言和流畅的节奏,使诗歌表达更具美感。

同时,古代诗歌的意境还常常展现出深邃和含蓄的特点。诗人通过意象隐喻和象征的运用,使诗歌具有多重解读的可能性,给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像空间。 古代诗歌的意象隐喻、象征含义和意境特点使得诗歌具有了丰富多样的魅力,让人们在享受诗歌带来的美的同时,也可以领略到深刻的思考和情感的表达。

鉴赏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古诗鉴赏 ――意象意境通常的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知识准备――意象意象“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感兴。“象”――物象、形象。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1.意象内涵的固定性(某些有特定的含义)松-坚贞伟岸、坚韧不拔或常青不朽。杨柳-惜别怀远,送别,离愁别绪。竹-有节或虚心。梅-忠贞爱情或高洁坚贞品行。菊花-坚贞、高洁的品格花-暗喻女子、大好年华、美好时光等。鸿雁、鱼、青鸟-信使,表达思念、思归。鹃啼、猿啼、鹧鸪叫-悲苦,营造凄凉悲苦氛围,表达难言之悲切。浮云-比喻在外漂泊的游子。 2.内涵的丰富性⑴同一意象,不同内涵如:柳①杨柳岸晓风残月(离愁别恨)②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倔强的弱者形象)③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④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⑵同一内涵,不同意象如:愁――水、月、芭蕉、梧桐等一些常见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杨柳长亭孤帆驿路浮云大风长云寒霜飞雪苦雨梅花翠竹松柏幽兰菊花美人神女灵修杜鹃磁针羌笛竹笛羌管寒蛩蟋蟀青鸟鸿雁雁足尺素白雪玉壶冰心意境由意象构成的,在整体上耐人寻味的诗歌艺术境界。举例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意境与意象的关系常见描写意境特点用词【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答题步骤】具体答题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考生应该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描述的画面描摹出来。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主要的景物,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应在描摹出图景后,用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 古代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不仅在表达方式上别具一格,更在意象与意境的描绘上有着独特的魅力。它们通过细腻生动的意象,构建出丰富多彩的意境,使人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诗人的真情实感。 本文将探讨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意象的描绘 古代诗词以意象的描绘为基础,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描写,将抽象 的感受与情绪具象化。这些意象多以自然景物为主,如花草树木、山 川江河等,通过对它们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的细致刻画,使诗 人的情感更为传神。例如,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描绘大自然的美景,表达出诗人激 发的壮丽情感。 此外,意象在古代诗词中还可以是人物形象、动物形象等。这些形 象可以是现实中的具体人物,也可以是虚构的传说中的人物。通过对 人物形象的塑造,诗词中的意象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与感受。例如, 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中,他以自己被贬到远方的形象,表达 了思乡之情,使读者感同身受。 二、意境的构建 意象的描绘不仅使古代诗词更具体、更真实,更重要的是意象的组 合与排列使诗词具有独特的意境。意境是指诗词作品给人带来的情感

与思维的感染力和艺术享受。它通过丰富多样的意象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创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绪,使读者产生共鸣。 在古代诗词中,通过对时间、空间、情感的协调与组合,意境得以形成。时间的选择可以使读者感受到时光的流转与岁月的变迁。古代诗词中常常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达人们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回忆。空间的选择则能够营造出特定的环境与景观,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情感的表达是意境塑造的核心,通过对情感的烘托与渲染,使诗词作品更具感染力与魅力。 古代诗词中的意境不仅仅是在语言上的艺术构建,更是在诗歌结构上的独特呈现。绝句、律诗等古代诗体的运用,使意境得以在有限的篇幅内得到深入展示,增加了诗词的独特魅力。 三、意象与意境的作用 古代诗词中的意象与意境不仅仅是一种美感的呈现,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表达。它们通过精妙的表达方式,将诗人内心的感受与读者情感的共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古代诗词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运用,传达诗人对自然、人生、情感的独特理解和思考,使读者在艺术享受的同时,也能在其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 意象与意境在古代诗词中的作用不仅仅是让诗人与读者之间建立情感的纽带,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思想传达。古代诗词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在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同时,也蕴藏着中国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意象与意境的描绘,使诗词具有了独有的文化色彩与情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

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知识点总结诗歌是一种以语言艺术形式创造的文学体裁,通过精确的语言运用 和感知力强的艺术手法,将作者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相结合,创造出 独特的意象和意境,使读者在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中产生共鸣。本文将 总结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表达的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 诗歌作品。 一、意象的定义与特点 意象是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用以再现作者的感受和思维。它可以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来创造,并借助具 体的形象和符号来表达作者的情感与意义。意象在诗歌中起到引人入胜、增强感染力和唤起读者共鸣的作用。 二、意象的分类 1. 自然意象:以自然界的景象、物体和现象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山、水、花、草、云等。自然意象能够使诗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美感,唤起读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 社会意象:以社会生活、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为创作 对象的意象,如战争、爱情、友谊、贫困、城市等。社会意象可以反 映现实生活的喜怒哀乐,传递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情感与思考。 3. 神话意象:以神话、传说、寓言和神秘的符号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神、神仙、妖精等。神话意象能够赋予诗歌神秘、超验的色彩,使 其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4. 心理意象:以内心情感、思维活动以及心灵之境为创作对象的意象,如爱、恨、幸福、孤独、欲望等。心理意象能够使诗歌更加深入人心,揭示人类内心世界的奥秘。 三、意境的定义与特点 意境是指通过诗歌语言表达出来的感性和联想性的精神境界。它通过诗歌的形式和内容来创造,通过抒情手法、表达技巧和形象意象的组织,使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视觉、听觉以及情感上的愉悦和共鸣。 四、意境的构建手法 1. 感官描写:通过对感官的描写,创造出生动而具体的画面,使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感受到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 2. 比喻与隐喻:通过比喻和隐喻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意义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符号,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3. 象征与意象:通过符号和象征的方式,创造出丰富多样的意境,使读者能够在诗歌的象征意义中产生共鸣与追思。 4. 谐音与节奏:通过对语音与词汇的巧妙运用,创造出优美的语言声韵和音乐感,并以此来营造出情感的氛围和心境。 五、意象与意境的表达技巧 1. 夸张与留白:通过夸张和留白的手法,使意象和意境更加鲜明、深入和震撼,达到提升表现力和个性化的效果。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

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风格 古代诗歌常用意象集锦: 1.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2.黄昏、夕照(斜阳、夕阳、落日)——多传达凄凉失落、苍茫沉郁之情。含有感伤的心情意绪、人生迟暮的生命悲叹、伤古吊昔的悲凉意蕴。 3.流水、落花——古人云“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把水与时间的流逝结合起来,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人生失意,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 4.长亭——陆上送别之所,蕴含依依惜别之情。 5.羌笛——象征凄切悲凉之意境。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它所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唐代边塞诗中经常提到。“胡笳”的作用与此相同。 6.冰雪——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草木——表现生命力的顽强,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如“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8.菊花——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水、餐菊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9.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岁寒三友之一。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百花烂漫的春天,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10.柳——以折柳表惜别。“柳”与“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11.莲——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诗人常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又由于“莲”与“怜”(爱)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12.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13.蝉——高洁。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故常以此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14.鸿雁——“鸿雁传书”,“鸿雁”常借指书信,表示惦念外出之人,传达思念之情,也表达游子漂泊思乡之情;因大雁总是结队迁徙,途中常有掉队的孤雁,诗人多用“孤雁”“孤鸿”“断鸿”来喻人,表达或孤独,或孤高,或受尽迫害的情感。 15.鹧鸪——鹧鸪鸣声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声音凄切,因此多用以表达离别的伤感惆怅或是对故乡的思念。 16.杜鹃——又名杜宇、望帝、子规、布谷。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魂为杜鹃,暮春苦啼,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悲怆,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因叫声似“不如归去”,常借以表现怀念故乡情感、抒写离愁别恨;借用杜鹃啼血的意象,表达忧国志士的忠诚、爱国之意。 17.东篱——表现悠然自得、超凡脱俗的生活志趣,高雅、疏淡、飘逸的志趣和洁身自好的品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诗歌的意象与意境 1诗人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作者情感的载体,包括景、物、事、人) 2 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3 其一,由一个意象构成一个意境。(如王冕《墨梅》)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中只有一个意象——墨梅。但这梅已非自然界之梅,而是作者心中之梅,一树带着墨色的有个性的梅。营造出一种狂放不羁,特立独行,安然自适的艺术境界。 其二,意象组合形成意境,即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生活图景,形成一个整体意境。(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洲。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4 诗歌的形象有时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特点等各方面发生联系,被赋予某种特殊意义。 例如:折柳: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长亭:在中国古典诗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芳草:离恨(芳草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恰似离别的愁绪。)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梧桐不耐寒冷,秋至而叶黄,秋深而叶落,且叶大如掌,易形成强烈的观感,令人易生悲秋之意。再者,雨滴梧桐(与雨打芭蕉类似),如泪滴纷坠,令人肠断。 菊:喻隐逸,高洁,脱俗。菊花笑傲风霜,且不愿其它花种同开,所以,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封建文人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 梅:坚强,不屈不挠,在逆境中抗争。不改变自己的气节。 松柏:诗歌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莲”还用来表示人品的高洁(出淤泥而不染)。

古诗词典型意象及其表现特点

古诗词典型意象及其表现特点 中国古代的诗歌,真可谓是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其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阅读鉴赏诗歌时,必须以解读诗歌的意象为突破口,以熟知的诗歌意象为突破点,去领悟诗中意象的意蕴,进入诗歌的意境,深入品味诗中蕴涵的情感。在这方面,我们应当引导学生有所积累。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作者心境的不同,同一个物象在不同诗词中表现出的意蕴往往不尽相同,因而体现出意象的丰富性,我们在阅读鉴赏古诗词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否则,就容易犯囫囵吞枣、生搬硬套的错误。 一、爱情诗及其意象 例:《一剪梅红藕香残》(李清照)《锦瑟》(李商隐) 特征(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 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 二、田园山水诗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等。 三、咏物诗及其常见意象 特征(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四、送别诗及其意象 例:《送元二使安西》(王维)《别董大》(高适)《赠汪伦》(李白) 特征(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 五、边塞诗及其意象 例:《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凉州词》(王之涣)《出塞》(王昌龄)等 特征(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 六、行旅诗及其意象 特征(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 七、古诗词中的燕子意象 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意象之盛,寓情之丰富,非其它物类所能及: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如:“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欧阳修《采桑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宴殊《破阵子》)、“冥冥花正开,飏飏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古代诗歌意象比喻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比喻含义和意境特点 一、意象比喻的定义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使用具体的形象 来传达抽象的意义。它强调通过色彩、形状、动作和其他感官元素 的描绘来呈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二、意象比喻的含义 意象比喻在古代诗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让读者通过 感知和联想理解诗歌的深层含义。具体的意象通过比喻的方式传递 抽象概念,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具体。 三、意境特点 意象比喻给古代诗歌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特点。这些特点包括: 1. 富有想象力: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比喻,诗人能够创造出独 特而富有想象力的意境,用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富有想象力:

通过精心选择的意象比喻,诗人能够创造出独特而富有想象力的意境,用以表达他们的情感和思想。 2. 直接感受:意象比喻可以让读者通过感知意象的形象和细节,直接体验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情感表达。直接感受:意象比喻可以 让读者通过感知意象的形象和细节,直接体验到诗人的创作意图和 情感表达。 3. 多样性:意象比喻的种类繁多,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手法,如拟人、夸张、象征等,让诗歌更具丰富性和变化性。多样性:意象比喻的种类繁多,可以使用各种各样的比喻手法,如拟人、夸张、象征等,让诗歌更具丰富性和变化性。 4. 传递深层意义:意象比喻不仅仅是为了描绘形象,更重要的 是通过形象传达深层的思想和意义,使读者对诗歌产生更深入的体 验和理解。传递深层意义:意象比喻不仅仅是为了描绘形象,更重 要的是通过形象传达深层的思想和意义,使读者对诗歌产生更深入 的体验和理解。

综上所述,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比喻是一种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修辞手法,通过描绘具体的形象来传达抽象的意义。它给诗歌创造了独特的意境特点,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歌作品。

诗歌中常见意象及意义

只留 清气 孤直耐寒 意境与意象都是情与物的结合体。但它们乂有区别:从形式上看,意象与词句相 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意象就是象(诗歌中人、景、物)与意(作家情思)的组合。意境是诗人的主观 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耐人寻味、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是诗中 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描绘的艺术图景。如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 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由"竹林”、“孤琴”、"长啸”、“明 月”等意象构成了清幽绝俗的意境。 渊明《归园田居》描绘出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淡泊F 静的心情就蕴含其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惜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古 典诗词中的意象,一般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梅”是“孤傲”、“寂寞”、“孤 芳自赏”、“高洁”的代名词;“蝉”是“惜时光”、“痛别离”、“苦远游”、 “感身世”的同义语。熟悉这些经典意象对于我们理解鉴赏诗歌意义重大。 月亮:思乡怀人 烘托情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小楼昨夜乂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煜《虞美人》) 菊花:傲霜坚强 隐逸高洁 清高脱俗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 行高尚、纯洁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表达了诗人 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渊明《饮酒》)借菊寄寓诗人精神人格品质 梅花:不畏严寒 冰清玉洁 孤傲清高 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亮《梅花》严寒中最先开放的特点,敢为天下先 的品质)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纯净洁白, 因风布远,香色俱佳) 不要人夸颜色好, 零落成泥碾作尘, 的高尚情操 松柏:傲霜斗雪 后来富贵已凋落,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白《赠书侍御黃裳》韦黃裳一向谄媚权贵,白写诗规 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桢《赠从弟》勉励堂弟要像送松柏那样坚贞,在 任何情况下保持高洁的品质。) 荷莲:“不染”的高洁 谐音双关"怜”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曲》: “莲子”即“怜子”,“青”即“清”。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 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晋《子 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 爱恋着自己。) 梧桐:凄凉悲伤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王昌 龄《长信秋词》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唐人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清照《声声慢》)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双调水仙子 •夜雨〉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

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 第一篇:诗歌意象与意境 诗歌意象与意境 一、意象与意境 1.意象: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 2.意境: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的境界和情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的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二、诗歌意象的特点 ⒈ 含蓄性。意象往往言在此意在彼。有的以物喻人,有的以物寄情思。⒉ 特定性。在不同的诗人笔端,特定的意象可能表达相同的情感和内容。⒊ 丰富性。由于受特定环境的影响,不同的诗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样的意象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抒写心灵时力求“意”与“象”,“物”与“我”的完美结合。同样是美酒,李白“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杜甫“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三、诗歌主题与意向①送别诗 意象:文题(送、赠、别等),柳,酒,歌,船,长亭短亭,灞陵亭(灞桥),南浦等。 表现要点:离情别恨,深情厚谊,激励劝勉②爱情诗 意象:青鸟、鸿雁、燕子、鸳鸯、桃花、红豆等。表现要点:绵绵思念,款款深情,离情别恨③哲理诗 特征:从现象到本质,反映一定的人生哲理。④边塞诗 意象: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⑤田园山水诗 意象:高山、流水、明月、清风、农家风光、山间胜景等 表现要点:宁静、闲适、恬淡、农家乐(丰收喜悦)、隐逸情怀

等⑥行旅诗 意象:驿道、征铎、马、船(舟)、杜鹃、鸿雁、客、浮萍、飞蓬等 表现要点:旅途艰辛、漂泊无依、浪迹天涯、归期遥遥、孤独彷徨、思乡思亲⑦咏史诗(怀古诗)特征:古迹、古人 表现要点:借古讽(谕、伤)今,盛衰无常,物是人非,壮志未酬等⑧咏物诗 意象:松、竹、梅、菊、蝉、蜂等 表现要点:托物言志,以中心物象的本质特征,寄寓诗人的情怀。 ⑨其它题材——闺怨诗、题画诗、爱国诗等 —— 四、“柳”的特定意象 ⒈ 抒写离愁别恨。“柳.留.惜别.依依不舍”。 ⒉ 倔强的弱者形象。白居易《有木诗八首》“枝弱不胜雪。势高常惧风。雪压低还举,风吹西复东。”杨柳的样子弱不禁风,可风雪袭来时,却顽强地与之抗争,仿佛一个性格倔强的弱者。⒊ 朴实无华的君子形象。刘禹锡《杨柳枝词》“城中桃李须臾近,争似垂杨无限时”,以“桃李”讽刺那些争名夺利、风云一时的势利小人,以“垂柳”赞美那些不求闻达,朴实无华,又长期造福于人的人。 ⒋ 一时得意的势利小人。曾巩《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用拟人手法,以讽刺口吻诅咒“倚得东风势便狂”的杨柳最终必将受“清霜”的惩罚。 —— 五、有关音乐曲调的意象 ⒈ 杨柳曲。“杨柳枝”,也作“折杨柳”,主要写军旅生活,多为伤别之词,以怀念征人为多。李白《塞下曲六首》“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⒉ 关山月。多写征戍离别之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⒊ 阳关曲。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