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校本教研之路建学习型名校

走校本教研之路建学习型名校
走校本教研之路建学习型名校

走校本教研之路建学习型名校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把加强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节点来抓,确立了校本教研指导思想,实施了多项管理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研究导航,制度保证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以人本、生本为基础,追求学校的发展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为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校首先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学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校本教研交流制度》、《课题管理细则》、《教师基本功方案》、《校本培训三年规划》,重新修订了《教师学习制度》,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计划》。这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一方面保障了校本教研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在内容上配合,在形式上

衔接,在目标上一致,在资源上共享。

(二)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

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构建形成了由教学校长牵头、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依托教研组、备课组的“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开展以校本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后续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并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制定教学研究计划。

1.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校坚持调查督导制和行政随机听课制,加强对校本教研目标和过程管理的监控和指导,不断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和管理的力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对教师的五项教学常规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反思等方面进行引导。

2.健全教导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教研活动情况组织评比。

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研究专题,开展听课、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教育学习。

4.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激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开展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分析研究等教

学活动,提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能力。

二、专家引领,更新观念

造就一支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校本教研成功的有力保证。我校为强化新课程的校本培训工作,制定了《教师培训规划》,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和“校本全程培训”的原则,坚持开展校内为主的日常培训,集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通识培训与学科培训相结合;专家讲授与教研员讲学相结合;自学与集中学习、研讨相结合;观看教学录像与交流研讨相结合;教学反思相结合。每次培训力争做到:时间充裕、内容丰富、方法新颖、管理严格、全员参与。

为提升全体教师的教学水平,我校从2000年起启动了教师“学习工程”,要求教师在原有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的基础上,加大个人自修的力度,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规定每位教师每学年根据自己教学需要可购买几本教育专著,并认真阅读,提炼出名著精髓,记两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并写出论文或心得体会;提倡记教学日记、学习追记或随笔,提倡班主任为学生建立心理研究个案。

为促进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实现“三个转变”,即由职业型向事业型转化,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化,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化。我校由教导处牵头,对教师进行了教科研培训、教学反思培训、微格教学培训、案例研究培训、基本功培训、新教师培训、年会交流培训、外出学习培训、自学进修培训等专项技能培训。每学期学校还要举行“读书沙龙”教师们互相交流信息和体会,资源共享。通过多年的积累,使广大教师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并将所学的新思想、新观点,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研究中。

(1)专家、校长引领式:学校坚持每周五政治、业务学习制度;

每周出一期《校园信息报》,刊登课改的资料,传达课改信息,交流课改经

验;指导教师学会理性的思考教学问题,学会运用课改理论解决教学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另外,我们先后邀请了北京教育专家、省教科所教授、市教研室等专家到校做专题报告,校长、主任也多次对教师进行培训。

(2)骨干教师引领:我校充分认识到专业引领的重要作用,不仅借助省、市、区教育专家、教研员来校听课或直接参与教研,而且充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作用,让骨干教师指导教研组、青年教师对学校教学、课改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实

践。

三、同伴互助,探索校本教研形式

我校实施校长一一教导处一一教研组的三级校本教研管理网络,制定了《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拟定了校本教研主题,形成了学校有主题,教研组有专题,教师人人实施的校本教研运作网络。为提高我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和水平,我

校积极开展“十个一”活动,即: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理论专著,每年完成一万字读书心得笔记,每课有一次教学反思,每两周写一份教学随笔,每周向教研组提供一个本人遇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每学期上一节研讨课,完成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每学期参加一次“教师沙龙”,每月参加一次网上讨论,每学期制作一个课件。另外,定期召开课题组会议、课题负责人会议,进行教科研的研究与讨论,积极探索

教科研的新方法、新思路。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主阵地,广泛开展教师间听课、评课活动,是实现校本培训的渠道之一。我校还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校本培训,特别加强了教师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指导,边培训,边实验,边研究,边开发。把探讨的“立足点”放在解决课堂实际问题上,把“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生长点”放在改革创新的精品意识上。开设有骨干教师的示范课、成长教师的研讨课、青年教师展示课,教学创新课、20分钟教学片段研讨课等,并把每年五月和十一月的第三周定为“自主听课周”,听课的教师要求:“找出一个亮点,指出一个缺点,提出一个建议。”不仅要求同科目之间互相听课要达到一定节次,还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听课,听课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这样,使做课老师在课堂设计、授课展示中得到锻炼,听课老师在课堂中得到感悟,全体老师在评课中共同提高。

教导处根据实际设计了多个不同层次的子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题目,课题组研究设计多项实践活动和不同形式的评优课。在实践中,理论得以推敲,学术与教学紧密相结合。课后,大家

一起分析研讨,共同提高,每位教师为完成自己所承担的研究子课题,需要不断获取资料、进行学习,教师有了强烈的主动学习意识,实现了以教师的个体发展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也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做到了“常规教研课题化,课题研究常规化”。

四、自我反思,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教研活动成果小结

校本教研活动成果小结 我校英语组以教师为主体,以学校为主阵地,通过有计划、系统的研究活动,解决课程中的多层次问题,促进教师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促进了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和成绩的提高。下面是我校英语组在英语校本研修中的一些做法及收获: 一:全员参加各种校本教研活动: 其中,英语校本研修内容有阅读教学,口语教学等。并且,每一份校本研修教案都是详案,都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全校的英语教师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本年级的教材,选用了部分他人的校本研修方案,并加以修改,使得各年级都有本可依。 二:开展小课题研究。 我校所有备课组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课题研究。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积极参与的校本研修活动。小课题研究针对各学科的不同特点来确定研修内容。 三:备课、上课、反思 要求所有老师提前背好课,写好教案。做到课前熟悉教案,课上灵活运用与调整,课后认真反思,让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每个年段如果有两位老师上课的话,请两位老师之间互相(或每个备课组)认真研究教本、学情等,合理安排课时。备课之前全面计划好每个学期所要讲授的教学内容。备课时把具体教学方法和手段写清楚。认真研究教材内容。上课时坚持常规部分不松懈,教材内容讲解清晰,示范准确到位。在课堂上我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使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觉得愉快。上课形式多样,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不要把自己限制在七尺讲台上,在课堂上不要把矛盾激化,碰到突发事件时,一定要理智,要化干戈为玉帛,要保护自己,也不要伤害学生。多一些关爱和鼓励,可能会改变他的一生,课后进行认真总结与反思,并在教案后做好小记。 四:注意总结出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尝试多种教学方法,针对不同的学生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把好的传统的教学方法继承下去,同时在教学中发现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具体实施情况以及教学效果等通过教学笔记的形式作以详细记录.在上公开课时,老师们能以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环节,多媒体教学集图像、声音、文字、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

立足实际追求实效走特色校本教研之路

立足实际追求实效 走特色校本教研之路 我校系原四川省首批办好的重点中学、重庆市直辖后首批市级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坚持全面深化教学改革和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为人生打基础,与学生共发展”的办学理念,以创办“国家级示范高中”为办学目标,以“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为培养目标,做到“读书与做人协调发展,智能与体能协调发展,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在“办科研先导型学校,做专家学者型教师”的立校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宽松有序,自强自律;轻松有度,自主自立”的办学特色,围绕“在库区有优势,在重庆有特色,在全国有影响”的办学目标,以“读书与做人协调发展,智能与体能协调发展,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个性与共性协调发展”为培养目标,使学生成为有高品位的道德修养,有高程度的社会责任感,有深厚扎实的文化基础,有良好的身心素质,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能主动适应未来社会的有健全人格的现代青年。形成了“常规是基础,科研是效益;教师是关键,质量是生命”的办学治校新观念和“敬业爱生、求是创新”的教风、“修德尚美、励志勤学”的学风,以及“求真求实、求新求精”的校风,形成了“宽松有序,自强自律;轻松有度,自主自立”的办学特色,受到社会广为赞誉。 一、健全组织,加强校本教研管理 一是学校对校本教研一是实施网络化管理。 二是实行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有《校本教研活动个人与教研组职责》和《校本教研活动考评细则》等相关制度,对教师个人和教研组参加校本教研活动的情况做到“三有”:有职责任务,学期初就明确具体任务指标;有考评办法,活动过程有检查记载,期末有评比方案;有激励措施,教师个人活动情况与每月绩效工资挂钩,教研组在期末评比中获得先进的有物质奖励。 二、立足实际,丰富校本教研活动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准确选择校本教研的突破口,将常规教研活动与特色教研活动融合,通过集体备课、每周一课、课题研究、教学反思等形式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以常规教研活动为基础落实校本教研。 常规教研活动我们主要做到“三抓”:第一,抓好集体备课。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实行“五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定程序。集体备课不仅有利于教师之间集思广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更有利于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熟。第二抓好每周一课,每周一课是我校常抓不懈的一项校级教研活动,每周学校提供一节研讨课,通过授课教师说课,同学科教师议课,分管领导评课的形式进行。每期每学科每周一课都确定有不同的研讨主题和形式,比如本期语文学科确定的主题就是口语交际,采取的形式是同课异构,这样的校本教研活动能很好地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第三、抓好教学反思。学校实行教学反思月月赛,反思既可以是对自己教学的反思,也可以是对他人授课的评议,既可以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反思,也可以是对学生学情的分析,既可以是对某节课的评析,也可以是对某阶段的教学的回顾。学校对教师教学反思作品评定等级,择优推荐评奖和发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工作积极性。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的形式 校本教研必须从学校、教师的实际出发,因此,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确定之前必须对教师队伍、学生队伍状况作调查分析,对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在充分了解师生的需求与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制定研究课题,并采取多种形式,提高校本教研成效。 1、专题讲座促观念更新 校本教研在带给学校机遇的同时,还带给学校及教师一个个挑战。新理念的接受与实施会遇到很多阻力,因为它使许多教师必须否定自我,突破自我,这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所以,为帮助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必须适时适机地举办各种专题报告,如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了解现代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更好地开展教改科研。 2、案例分析促教学反思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把课堂作为案例,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让教师上完课后,回过头来看看,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哪些是成功的等问题,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观念,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案例分析也有助于教师了解自身的缺失,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3、专家指导促骨干成长 校本教研面向全体教师,但同时要创造条件让肯钻研勇于创新的有潜力的教师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可以聘专家或教研员对这些教师跟踪指导、重点培养,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对外交流的机会,为他们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让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独特的教学风格,成为学科带头人。 4、学术沙龙促交流沟通 定期组织轻松愉快的学术沙龙活动,让教师针对教育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手段等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这种学术思想的交流、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了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互相取长补短,也有利于增强教师队伍的凝聚力。新时期的教育要求教师走上研究之路,校本教研创设了和谐浓厚的科研氛围,其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实现了科研与培训并举,主研与群研结合,行为与理念互动,研究与使用统一,唤醒了教师的科研主体意识,

小学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主题;骨干教师专业引领(教养小学生的综合素养) 活动时间: 地点:办公室 活动方式:自主实践、协助研究 活动流程:活动背景介绍→做课人说课→授课、观课→ 议课→生成课、提出要求 活动准备:由张胜先老师上一节示范引领课。 向全体语文教师征集课堂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确定观察点。 活动过程: 一、由主持人说明本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背景 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培养合格的人才迫在眉睫。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具有综合素养的学生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那么在短短的40分钟时间内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心学校的杨老师为我们做一节示范引领课,希望大家从中得到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加以运用,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二、由徐老师说课 三、主持人分配观课中观察点 四、由张老师做课,全体教师进行观课 五、议课记录: 张维旭:在字词的解决上,本节课给我们做了一个榜样。主要以学生的自学完成为主,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加以巩固,学生认读的正确率高。在认的基础上重视了写的训练,由易到难,效果好。朗读指导到位。 李水亭:本堂课中中教师在读的方面指导到位,以分段教学学生易于把握。 王军宣:本节课中教师始终以读为主线,读得形式多、数量多,达到了6次。从抓往字词的理解读到意境中去读,每次都有不同的目标,真正达到了阅读教学以读促讲、以读代讲的效果。 邹文昌:评价是课堂教学的催化剂,本节课中教师评价的方式灵活多

样,重要有:(1)手势语评价,用鼓掌的方式进行表扬评价。(2)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评价。(3)学生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4)发奖励卡有形式进行评价。 六、本次教研活动生成性的成果: 1、朗读指导的方法:(1)教师在一堂课中应该抓住一段话中的关键词、重点词进行指导。如本堂课中的“漂亮、生气”两词。(2)分段抓主要内容、重点语句进行朗读指导。(3)出示读的要求进行朗读指导。 2、中高年级字词解决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解决,可以按“读——勾画——自学——理解——写——应用”的六步法进行教学。 3、评价是课堂的催化剂,课堂上教师应积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如鼓掌、师评、互评、画画评、手势评价、奖励卡评价等。 4、概括能力的培养以考导式(即填空)形式进行,使学生在思维上有一个框架。 5、写的训练在课堂上必不可少,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进行训练,如师生共同板书课题,学生抄写词语等方式。 七、本次活动中的不足 1、教师的互动性不够积极,对某个问题的探讨应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 2、教师形成的观点应具有条理性、科学性、实用性。 八、今后改进意见: 教师的互动参与率要高。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 时间 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 主题: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 形式:座谈会 教研记录: 邹主任:教学效率的提高,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是综合各种因素发挥整体效能的过程。研究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就要在树立现代教学效率

走校本教研之路 促教师专业化成长

搞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成长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引领下,我校教师以饱满的热情,全新的理念投入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去,在观念更新、校本教研、教师成长等各个方面作出了探索。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取得一定的成绩。特别是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成效显着,现将我校这两方面的工作介绍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保证校本教研开展。 1、为了把校本教研工作开展好,切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实施,我校及时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柳新民校长任组长、副校长李庆江教导主任鲁月姣任副组长、各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为成员的组织系统。 2、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是新课程实践的需要,也是新课程顺利开展的制度保障,更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在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我校深刻体会到教研工作的重要性,于是我校建立有助于校本教研实施的规章制度,如《大名镇明德小学校本教研实施方案》、《大名镇明德小学校本教研制度》、《明德小学校本教研计划》等,这些都为校本教研的开展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崭新的教学观念中引发出来的,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来自旧的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学观念不转变,教学改革无从谈起,教学观念一转变,许多困难都迎刃而解。由此可见,加强教师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至关重要。学校规定每个任课教师必须做到先培训后上岗,让先进的课程理念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教师的共识,学校制定了培训计划。

1.校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 教育局和大名镇中心校组织的校本培训,我校领导带头全体参加,每人都要有笔记和自己的学习体会,把学到的新知识、新理念、新思路充分运用到教学中去。我校还经常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到外地学习考察,学习费用由学校承担,充分激发了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2.校本培训与校内培训相结合。 课改实验开始后,我校教导处和教研组长对实验老师进行随堂听课,发现问题课下及时讨论、比较、纠正,对不适应新课标的老师要耐心帮助,打破教学观念的束缚,避免“涛声依旧”现象,使其逐步提高。 学校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的作用:(1)让他们上观摩课,在课堂落实新理念,体现新思想,运用新教法,使大家逐步把新的理念内化成为各自的教学行为。(2)将新教师安排到那些经验丰富并善于指导的班级,让他们一起工作、学习、研究,获得一定的教育理论和技能。 3.校本培训与自我反思相结合。 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成长=经验+反思。没有反思的经验,只能是肤浅的知识。只有经验与自我反思有效结合,经过审视和分析,思考、质疑或评价总结成功的经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使自己的教学行为合乎理性,就要做到:经常写反思日记,经常观摩与分析,老师之间相互交流,经常进行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 三.加强课堂研究,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学校要求每个年轻老师每月写一篇课堂教学设计,一篇教学案例,一篇教学反思,一篇读书心得,上一节研讨课,其它老师每学期上一节公开课,写一篇有价值的论文或经验总结。教师要集体备课写出通案,校领导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学习心得体会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曾仕林 校本教研是推动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又是促进教师提升自身素质,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参加《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培训学习。以下是自己学习体会。 一、校本教研的内涵 校本教研是一个新事物,其内在规律与发展特点还有待探讨,但有一点是不容置疑的,即校本教研是为了满足学校和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以学校为基本单位,着眼于学校的整体规划和发展,以学校实 情为出发点,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在上级教研部门的直接指导下,由 校长、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旨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科研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而开展的教学研究。校本教研的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应该突出“以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和“以解决具体问题为本”的原则。 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专业水平提高的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取得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而进行努力的过程。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专业化程度,是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之一,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

心课题。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关系着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加快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是教育界面临的一大课题。 三、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系。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教师的成长离不开教育教学实践,教师的发展只能在学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对自己实践的不断反思中才能完成。学校既是教师专业生活的场所,又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地方,加强校本教研正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1、加强校本问题的研究,促进教师理论素养的专业化 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指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 反思,这个公式揭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在校本研究中,关注更多的是实践价值,即着重解决教师教育教学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教师在反思过程中,对教学会有更多的理性认识。要具有这种反思能力,必须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如教育教学的一般原理、课程与教学的知识、课程评价的知识、教材的呈现顺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等知识,这就必然促进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扩展 理论视野,形成正确的教学态度和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使教师的理论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 2、开发校本课程,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化 校本课程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开发的价值在于促进教 师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性的发展,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教师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必然会促进教师学科知识的专业化发展。同时,开发校本课程还能增进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提高教师的工作满足感和

一种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

一种校本教研的有效模式 ——荣根学校雁领式“小连环”教学研究介绍 深圳市荣根学校杨水旺 一、雁领式小连环教学研究的诞生与成长 (一)诞生于需求 1、学校的发展催生教师走校本教研之路,1997年荣根学校五校合并,五套班子,五套人马,五种思路,需要统一思想,统一思路。 2、教师成长需要合作与交流,需要互相取长补短,同伴共进。 3、学校上等级,上档次,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成长于实践 1、示范课、观摩课、公开课、研讨课、验收课、推门课,各有利弊。 2、“十倡十戒”、“五要五不要”、“五多五少”尽管很有用,但是不足以改变教育行为,教学行为。 十倡十戒 (1)倡“深”戒“浮”。深化各个教学环节,力戒做表面文章。 (2)倡“实”戒“虚”。落实各个教学环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尚空谈,反对投机取巧,反对弄虚作假。 (3)倡“真”戒“演”。返璞归真,还学生主体地位,迅速走出重教师自我表演的课堂教学误区。 (4)倡“细”戒“粗”。提倡严、谨、精、细,反对粗心大意,反对粗枝大叶。 (5)倡“勤”戒“懒”。勤学习,勤思考,勤工作,力戒思维和行为惰性。 (6)倡“谦”戒“夸”。谦虚谨慎,力戒自夸自满,务求不断进取。 (7)倡“省”戒“怨”。在教学工作中,遇事须多自我反省,多自我检查,多自我解剖,力戒千方百计找理由,不作自省怨他人。(省:xǐng) (8)倡“活”戒“死”。在教学中须激活课堂,做到思路活,方法活,应变活,力戒死板,倡导灵活。 (9)倡“序”戒“乱”。在教学中,倡导有序性,力戒杂乱无序、杂乱无章、杂乱无主,要把“厚书读薄”。

(10)倡“新”戒“旧”。在教学中须勇于创新,不断创新,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更新思想方法和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行为,力戒“穿新鞋走老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五多五少 (1)多批评少逢迎。 (2)多争论少附和。 (3)多交流少自闭。 (4)多思考少盲从。 (5)多学习少闭塞。 五要五不要 (1)要探索不要畏葸不前。 (2)要真诚不要虚与委蛇。 (3)要实际不要本末倒置。 (4)要本质不要夸张表演。 (5)要效益不要华而不实。 (三)成熟于探索 1、把“引探教学法”、“成功教学法”、“学本课堂”运用于小连环研究,使小连环教学研究模式更具现实性和有效性。 2、模式成为路道,内容不断更新。 3、与时代发展同步,开展网络教研。 二、内涵与本质 (一)冰山理论启示 (二)雁领理论训练

走校本教研之路建学习型名校

走校本教研之路建学习型名校 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是促进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推进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新生长点,是创建学校特色和品牌的有效策略。为此,我们把加强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节点来抓,确立了校本教研指导思想,实施了多项管理措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快了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研究导航,制度保证 (一)完善教学管理制度 校本教研以人本、生本为基础,追求学校的发展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为提高校本教研的质量,我校首先规范校本教研管理体系,促使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学校先后制定了《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校本培训制度》、《教师理论学习制度》、《校本教研交流制度》、《课题管理细则》、《教师基本功方案》、《校本培训三年规划》,重新修订了《教师学习制度》,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了“成长记录袋”、教师个人《三年成长计划》。这一系列的制度建设,一方面保障了校本教研工作长期有效地开展,另一方面使我校的校本教研在内容上配合,在形式上

衔接,在目标上一致,在资源上共享。 (二)建立健全校本教研网络 由校长担任第一责任人,构建形成了由教学校长牵头、教导处等职能部门实施具体管理,依托教研组、备课组的“三级”校本教研网络,开展以校本行动研究、校本课程开发、校本后续培训为核心内容的校本教研,并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学校资源优势,制定教学研究计划。 1.建立领导听课和深入教研活动制度。在校本教研的实践中,我校坚持调查督导制和行政随机听课制,加强对校本教研目标和过程管理的监控和指导,不断加强对教学各环节的检查和管理的力度。校领导经常深入班级听课,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对教师的五项教学常规和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反思等方面进行引导。 2.健全教导处校本教研制度,规范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不但要有教研活动计划,而且要认真记录每一次活动情况;对教研活动情况组织评比。 3.建立教研组校本教研制度。各教研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专题研究,围绕重点研究专题,开展听课、观摩活动;认真总结本学科行之有效的经验,进行交流、宣传、推广,组织本学科教师参加有关的教育学习。 4.建立教师参加校本教研制度。激励全体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开展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案例分析研究等教 学活动,提升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能力。 二、专家引领,更新观念

走“全员研教”之路 培育校本研修新文化

走“全员研教”之路培育校本研修新文化-校长管理论文 走“全员研教”之路培育校本研修新文化 鲍瑞燕 只有向教育科研要效益,靠教育科研上水平,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这是学校内涵发展实质性的问题,也是强校兴校问题。近几年来,象山丹城第二小学围绕课堂教学主阵地,致力于“有效教学”的实践与研究,将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研究融为一体,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形成一种共识——走“全员研教”之路 我校教师普遍比较敬业,但部分教师在课间不常在办公室里议论课堂教学的成败,不主动报名参加业务竞赛,一周一次的学科教研活动和集体评课时,主动发言的次数较少,也很少去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上公开研讨课的教师绝大多数以青年教师为主,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认为已经攀顶成功而失去了研教的动力。这样,部分教师逐渐被边缘化,成了研教的看客。“课程即教师”,课程改革的成败取决于教师。不搞教研的教师就一定不能上好课,即使能上课,也一定不精彩。教师在平时教育教学中要学会“教研”,一要会“思”,即事事反思。二要会“研”,即处处研究。我们必须让每位教师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形成“全员研教”的共识,在“教”字上下工夫,在“研”字上求发展。但转变教师固有的思想观念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思想引领。 基于以上认识,我校主动思考教师的专业心理需求,关照那些“拒专业”教师的心理矫正及健康成长,对缺乏持续的专业发展的动力的教师、对在旧习惯中对“新专业要求”忽视的教师、对把教学看成是机械重复的简单劳动的教师和家

务劳作与业务学习产生矛盾冲突的教师,剖析他们“反专业”的典型心态,实施心理疏导,并针对不同层次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的需求实行因材施修,引导、鼓励全体教师自觉、主动地参与校本教研,追求教师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关注教师校本教研过程中的心理成因与规律,关注教师在校本教研过程中的“自律性”和“自主性”,引导我校全体教师关注课堂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激励教师不断探索教学艺术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关注有效教学、进行课堂观察、开展主题教研,树立教师巧教典型、研究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研活动效益。 另外,学校还充分重视专业人员引领的作用,通过专家带动教师,共同探讨教学中遇到的困惑,经常邀请浙江省小语会副会长、宁波市小语会会长特级教师纪育华及教研员胡华杰老师、朱林贤老师等专业研究人员来我校进行教学指导,开展教学专题讲座。 二、完善一项制度——落实“集体备课”教研 完善的教研制度不仅可以使“教”有章可循,而且使“研”有路可走,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全体教师参与“教”和“研”的积极性。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师个人的经验积累和提高,更离不开其所在的教研组成员的智慧,尤其是教研组协同合作、教师间的互助,这是校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 我校十分重视教研组协同合作的教研环境建设,坚持以教研组为核心,采用“互补式网络集体备课”,各教研组制定“网络集体备课”计划,根据教材编排,以“单元”为单位,分别由组内各成员承担教案起草任务,明确每单元主备课人。第一次网络集体备课按照“网络集体备课计划”安排,由各主备课人提前一单元教学时间,将起草的教案发表在校园智慧网“论坛”栏目上,供组内成员开展网络集体备课活动。针对一个单元教学草案,组内成员可采用“在原草稿上用红字

求真务实,走校本化的教科研之路

求真务实,走校本化的教科研之路 常州市清潭实验小学校长室 在市、区教研室的关怀与支持下,我们这所常州市首批优秀教科研基地学校滚动进入2006—2009年教科研基地学校。而这3年也是清潭实验小学形成规模办学的重大发展时期,也为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带来了新的问题。我校上下齐心牢牢扎根这个主阵地,根据校情求实创新,以市教科研基地为点,全方位辐射,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作用。在这三年的积淀与发展中,我们更深地感悟到教科研基地工作是促使教师在研究中成事、成人的一项重大工程!下面谈谈我们在教科研基地建设工作中的一些做法。 一、细化管理制度夯实研究基础。 1、班子重点学习各项要求,做科研领路人。 记得“常州市教科研基地”的牌子再次领回时,我们是激动而自豪的,但同时我们更感到一种责任与使命。我们从行政班子到全体教师再次学习了市教育局关于教科研基地工作的文件和相关的工作章程,更明确了以开展教育科研,搞好课题研究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新要求、新思路,我们行政班子人员均担任课题领衔人或课题管理与具体操作任务。 2、基于校情修订符合实际的各项制度。 规模化办学、分散型校区的学校新格局给教科研的管理业带来了新的问题和困难,在具体实施中逐步调整和解决了尝试过程中不断出现的生成性矛盾。我们构建了从校长负责,教科室具体操作,教导处协作配合,课题组为核心,教研组、年级组、共营组为载体的组织网络,根据学校三年规划制订了教科研工作三年规划,再次修定了教科研工作各项制度,有教科研管理制度及各项细则和课题研究制度含课题申报自愿制、教科研积极分子奖励制度、课题共营组责任制度等。针对一校三址的具体情况,我们实施“三研结合”的新举措,即调研,教研,科研相融、相合,在教科研一体化中实施教学基础研究与专项问题研究相结合,研究的时间上有分有合,教师的参与上分层要求,研究活动分层展开,研究成果由课题组向教研组推广,研究成效的评价以创学科优秀教研组与创优秀子课题研究组同步分类进行,使三个校区科研,教研工作均衡发展,形成清潭实验小学教科研基地浓郁的研究氛围。在平时的过程化管理中,我们将校区半日教学常规调研制度和日巡制、月查制“三制”结合起来,建立网状管理模式。三研结合有效地提高了学校教育科研自我管理力度,在校区管理中存在的盲点或者空洞,可以在校区半日调研中得到补充和加强。也有利于形成校区之间的良性竞争。 3、细化管理“量身打造”各类研究。 (1)充分调研形成研究需要和研究团队。 老子曾说,为是为了无为。我们的管理是为了达到最后不需要管理的境界,那么一切的教科研管理就应建立在教师自我的需求中,例如此次在规划“十一·五”新课题前,我们对全校一百多位教师进行的课题需要评估,老师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如: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人格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 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以校本教研活动为抓手走教师专业发展之路 ——赵各庄第四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汇报材料 赵各庄第四小学原是一所矿建学校,始建于1919年。现有学生935人,22个教学班,平均班容量42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73名,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始终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致力教师能力的提升,现有省级骨干教师1人,市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骨干教师1人,区级名师1人。 学校牢固树立“依法治校、质量立校,教研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坚持“全面发展打基础不拘一格育人才”的办学思想,以德育工作为重点,以教学工作为根本,以教师发展为抓手,完善评价机制,优化教师队伍,提升整体教学水平,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全力打造书香校园、生态校园,创建和谐平安校园,形成办学特色。在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学校被命名为唐山市教师继续教育先进单位。下面就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工作的做法作如下汇报: 一、机制先行促动教师专业发展 (一) 领导规划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理念 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长期规划,树立教师专业成长理念。一把手负总责,主抓教学校长具体负责,形成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学科教师的网络,层层负责。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和业务指导组。校长任组长,负总责,亲自抓;实行教学主任分学科承包制,在工作中,形成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学科组层级网络,明确责任,实行捆绑式评价。要求主管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各组活动,悉心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师成长计划,对症下药,实现专业引领。 (二) 保障运行奠定教师专业发展基础 1、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建有108平方米的图书馆,馆藏丰富,结构合理。现有藏书28000余册,教师人文读本能满足教师需要,教育理论专著和专业理论书籍不断充实,学科报刊杂志达30余种,教育教学文献资料能够有效地服务于一线教师。 建有可容纳200人的阶梯教室,可以满足学校各种教学研讨活动的需要,主要用于学校各种公开课的教学、各种学术、教研活动等,使用率高,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总结范文5篇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总结范文5篇 校本教研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 以校为本,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的教育理念。校本教研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促进教育教学提高的有效形式。此次赤岩片举行的教研活动,为我今后教学指明了方向。下面将参加此次校本教研研讨活动的体会汇报如下: 一、注重集体教研的作用。 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作用,特别注重了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分享经验。 在此次活动中,就突出显示了集体教研的作用。第一天,教师先讲课,下午开展集体教研活动,对本节课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分析,提出改进意见;第二天,再由授课教师上改进课,避免了一些在第一天授课时出现的问题,效果比较明显。从中不难看出,集体教研发挥了巨大作用。 二、多媒体教学深入课堂,优化教学环境。 三节课中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尤其是宽城二小黄艳云老师制作的《解决问题》一课的课件,更具有代表性。每一次演示都能为学生理解、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帮助和指导。每一步设计的都是那么入情入理,可见,教

师在课前真的下了很大的功夫来设计和制作这个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给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教学手段更新颖,课堂气氛更活跃。多媒体教学开展的直接效果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主动获取知识的意识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也大大提高。更形象、直观的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展示在学生面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重视课后教学反思。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人们越来越重视教师的自我反思与行动研究的重要性。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身教学工作的检查与评定,是教师整理教学效果与反馈信息,适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出教学中的成败与不足的重要过程。 此次活动中,就注重了授课教师的课后反思,县教研室陈顺理老师对今后教师的课后教学反思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要从课堂教学的具体问题出发,既要谈自己在教学中的优点,又要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并对具体问题阐述解决的办法。 我校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中,虽然也都让教师进行反思,但对于反思的内容并没有详细的要求,今后我们在进行校本教研活动时,也要对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提升教师自身水平、优化课堂教学。 四、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语文,语文源于生活。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更应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并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这三节课,都能做到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