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者如何选择期刊杂志

论文投稿者如何选择期刊杂志

做研究、发论文,是吴铭(化名)每天都在做的事。
拥有生物学博士学位的他,在国外从事过两年研究,如今已是副高职称。
中文和英文期刊吴铭都投过,他总体感觉中文期刊的要求会低一些。一般只有在急于发表的情况下,他才会考虑投中文期刊。
无奈的量化指标
中文、英文,国内、国外。研究人员的目光似乎都集中于英文 SCI 期刊上,这一情况在生物学研究领域更是明显。
本人系天天论文网就职11年的资深论文编辑;工作中与各大医学期刊杂志社进行学术交流过程中建立了稳定的编辑朋友圈,系多家医学杂志社的特约编辑,常年为医学期刊杂志供稿,负责天天论文网医学论文·分检·编校·推送·指导等工作!工作QQ1:258347976 行内人称:杜老师论文
“那没办法呀。你说你是为了科研献身,但是到评职称的时候总是评不上,心里当然会不舒服。”吴铭他们那边规定了论文要发表在科学引文索引检索系统(SCI)收录的期刊上,而且对 SCI 的影响因子也有要求——10 分以上的要几篇,5 分以上的要几篇,这是一个“卡”。

要想评上职称,就必须过这个“卡”。

对于生物学领域来说,国内的 SCI 期刊很少有影响因子在 5 分甚至 10 分以上的。

“这个‘卡’有时候是根据领导的喜好来决定的。有些领导喜欢 SCI 的,觉得这是国际化的评价标准,就把发表在SCI论文工作QQ2:2035204840 期刊的论文奖励设得很高;有些领导喜欢中文期刊,就把中文期刊的分值调得高一些。”吴铭很无奈,科研评价标准的不一致,逐渐催生了不同科研机构的不同作风。

有的人做了一篇论文,也能发英文 SCI 期刊,但是影响因子不高,所以他就会把英文文章拆成几篇,投到中文期刊上,这几篇中文期刊的分值加起来,可能就比一篇英文期刊的分值高。

但是,对于这样的评价机制和论文发表方式,吴铭表示无奈。

“能发在影响因子高的期刊当然能说明质量好。但是,量化之后掩盖了很多问题。”吴铭说。

事实上,在一个差一点的平台上做了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和在一个好一点的平台上做一个低于这个平台平均质量的论文相比,杜老师论文QQ:2035204840肯定者更优秀、能力更强,但是评价体系里并不这样评,况且就国内来看,好平台上能拿到的机会更多。

审稿决定投稿

“影响因子不错,就是审稿速度太慢。”刘金亮(化名)在 MedSci 网站上分享《食品化学》(Food Chemistry)的投稿经验时说。

除了 SCI 影响因子外,审稿周期的长短,以及交流渠道畅通与否,是投稿者投稿时一定会考虑的因素。

一位被《食品化学

》拒稿的投稿者气愤地说:“刚投了一篇抗癌的论文,被拒了,说是找不到审稿人,要拒不早拒,3 个月才告诉我找不到审稿人。”

“审稿的快慢要看期刊的活跃度,像《自然》杂志,如果要拒稿,大概也就一个星期。有的期刊属于快速消费型,往往是报道一个小的研究成果,审稿人大概看看,也就刊发了。如果研究领域比较小,审稿人也相对少,这样就会导致审稿时间比较长。”同为生物学博士的高强(化名)介绍说,自己的一位朋友曾向《自然》杂志投稿,从投稿到最后刊发,大约经历了 3 年的时间。

但是,尽管审稿周期跟期刊的好坏没有必然的联系,还是直接影响到了投稿人的切身利益。

“有时候,论文确实会因为审稿周期太长被拖‘黄’。”高强说,“有些人投出去一篇文章,审稿人反馈要求补数据或实验,但是在补的过程中,相似的研究就在另一个期刊上发表了。”

补数据、补实验,是大多数投稿人都有过的经历。而在这一过程中与审稿人的沟通,则是较有经验的投稿者都十分重视的环节。

高肖和(化名)是中科院青岛海洋所的一名研究人员,他曾向德国的《树木 - 结构与功能》杂志投过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刊发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

“当时,审稿人的意见比较多,第一遍修改完发回去之后还有新的修改要求,前后改了 3 遍。有的时候反馈比较慢,我就会写信催编辑。如果你对审稿人的意见不满意,还可以跟他争辩。”高肖和说,“审稿人的认真会赢得投稿人的尊重。”

随着数字化期刊体系的完善,投稿系统也成为投稿者和编辑交流的平台。

“国外的投稿系统中,投稿者可以推荐审稿人,天天论文网专业论文编撰杜老师论文!由于工作的需要我们和多家杂志社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你们提供论文方面的服务!另外我们和出版社也有合作,需要出书的,可以联系我,单书单号 国家级出版社,价格优惠!代办专利申请科研基金挂名论文投稿论文咨询QQ:258347976 也可以建议谁不能审你的稿子,有些系统还会要求写明推荐理由。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找不到审稿人,或审稿人对论文本身的观点带有偏见的情况。”高强说,“从总体来看,中文系统比英文期刊的投稿系统要差一点,只能实现上传稿件、查看审稿状态等最基本的功能。”

灰霾的国内期刊

到 2012 年,有 80 多份中国期刊被 SCI 收录。在审稿周期上,中国期刊也在尝试着缩得更短。

“现在我们正在尽力缩短从录用到刊发的时间。”《化学进展》是被收入 SCI 数据库的中文期刊之一,该杂志的编辑翁彦琴说,“我们有 2000 多名外审专家,而

且还提高了稿件的录用标准,减少稿件数量,缓解‘排队’时间太长的问题。”

但是,对于投国内期刊,高肖和仍然没有多大兴趣,自他进入植物学研究领域以来,从未投过国内期刊。

“跟我专业相匹配的国内期刊,要不就是太好的,像《细胞研究》之类的,我一般上不到那个档次,所以一般不会投;要不就是层次比较低的,这种就是没必要去投了,认可度也不高。”高肖和说。

《细胞研究》(Cell Research)和《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是影响因子很高的国内期刊,在国际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却并未因此扫去国内期刊的灰霾。

高不成低不就,是我国科研人员拒绝向国内期刊投稿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避嫌”也成为一些研究人员避开国内期刊的理由。

“但是我一般不会投我们所自己办的刊,防止别人觉得我走了关系。”高肖和说,国内期刊存在不少“关系户”,会因为跟期刊编辑部、审稿人比较熟,或是导师影响力比较大,就可以较容易地发表论文,而不论稿件质量。

“国内的这种事情太多了,一般只有国内二流学校的学生才会倾向于投国内期刊。”高肖和说,“这种情况在国外也有,但是比国内稍微好点。不过主要还是得看期刊的口碑,像《细胞研究》肯定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