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供暖系统及分类

建筑供暖系统及分类
建筑供暖系统及分类

建筑设备课程

论文题目:建筑供暖系统的分类

院系建筑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 11 建工一班

学生姓名

学号 1 1 6 1 0 3 0 0 3 1

任课教师倪佳苗

2 0 1 2 年1 2 月 2 0 日

建筑供暖系统的分类

摘要:建筑设备是指为在建筑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们提供整套服务,并保障安全、卫生、舒适的各种设备和设施的总称。它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通风空调,建筑电气、电梯,智能化工程等。其中供暖系统就是专门给建筑提供适宜的温度的一个重要系统。地球上不同的温度带冷热不同,同样的地方春夏秋冬室内室外温度也大不一样,北国冬季,室内的高温会传向室外,导致热能散失。因此,为了保证室内的正常要求的温度,就必须要向室内供给热量,来满足人们感觉舒适的美好环境。但是在现实中,不同地区的建筑,不同功能的建筑,不同的房间它们的供暖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在不同的环境都过上舒适的生活,就不得不去了解供暖系统的分类。

关键词:建筑供暖系统、组成、分类、集中供暖、热水供暖、蒸汽供暖、

一、供暖系统的定义

“热能工程中,生产、输配和利用热媒(如热水、蒸汽或其他工作介质)供应热能的过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热能的供应应是通过供热系统完成的。①二、供暖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有热源(如锅炉)、供暖导管(如室内外供暖导管)和散热设备(各种散热器、辐射板、暖风机等)。除此之外,有时候人们为了保证供暖系统正常工作,在安装供暖系统时,也会安装一些辅助设备来辅助我们的供暖系统发挥它们更好的作用(如膨胀水箱、水泵、排气装置、除尘器等)。

三、供暖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②

(一)按照供暖系统的作用范围的大小分类

1、局部供暖系统指热源供暖管道和散热设备都在供暖房间内,如火炉、电暖气和燃气供暖等。这种供暖系统的作用范围很小,不适合城市供暖的要求,在农村比较适宜。

2、区域供暖系统它是对数群建筑(一般为一个小区)的集中供暖。这种供暖系统作用范围大,比较节能、对环境污染小,主要是建筑集中地区的供暖服务(一般为城镇地区)。是城镇供暖系统发展的方向。

3、集中供暖系统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供热管道向城市(或城镇)内或其中某一地区的多个用户供暖。

(二)按供暖系统使用热介质的种类分类

1、热水供暖系统供暖系统的热介质是低温水(水温小于或等于100摄氏度)或高温水(水温大于100摄氏度)。热水供热系统的供热对象多为供暖、通风和热水供应热用户。按用户的要求是否直接取热网循环水,又可以分为闭式系统和开式系统两类。

(1)闭式系统用户不从热网中取用热水,热网循环水仅作为热媒,起转移热能的作用,共给用户热量

(2)开式系统热用户全部或部分地取用热网循环水。热网循环水直接消耗在生产和热水供应用户上,只有部分热媒返回热源。

闭式系统从理论上说,流量不变,但实际上再循环过程中总会有少量水泄漏。在正常情况下,一般系统的泄水量不应超过总量的1%,泄漏的水应由热源处的补水装置补充。其中闭门双管热水供热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供热系统形式。而开式系统是耗用热网循环水,即使无泄漏,补给水量也很大。

2、蒸汽供暖系统

它的供暖热介质为水蒸气。可以分为单管上供下回式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双管上供下回式低压蒸汽供暖系统和多管蒸汽供暖系统。

四、室内供暖系统的系统形式

(一)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的系统形式③

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因其作用范围大,而成为应用最多的供暖系统。主要有垂直式和水平式。

1、垂直式系统

(1)上供下回式系统供回水干管分别敷设在系统的顶层(屋顶下或吊顶内)和底层(地下室、地沟内或地面上)。有双管式系统和单管顺流式系统。

(2)下供下回式系统系统的供回水管均敷设在顶层散热器的下面(屋顶下或吊顶内)和底层(地下室、地沟内或地面上)。

图一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系统

(3)中供式系统系统的总供水干管敷设在系统的中部。总供水干管以下为上供下回式,上部系统可采用下供下回式,也可以采用上供下回式。

图二机械循环中供式系统

(4)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系统系统的总供水干管敷设在系统的底部,回水干管敷设在系统的顶部,顶部还设有顺流式膨胀水箱,便于排气。立管布置主要采用垂直顺流式。

(5)混合式系统是由下供上回式(倒流式)系统与下供下回式系统两组系统串联组成的。这种系统一般只适宜用于连接高温水网络的卫生要求不太高的民用建筑或工业建筑。

(6)同程式系统和异程式系统

图三混合式系统与同程式系统

2、水平式系统

按水平管与散热器的连接方式不同,有串联式系统和跨越式系统两类。

3、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系统形式

当前我国高层建筑热水供暖系统的常用系统形式有以下几种。

(1)分层式系统该

系统在垂直方向分成两个或

两个以上的系统。其下层系

统可与外网直接连接,而上

层系统通过热交换器与外网

间接连接。

图四分层式系统

(2)水平双线式系统

系统能分层调节,因为

在每一环路上均设置节流孔板、调节阀门,从而能够保证系统各环路的计算流量。

(3)单双管混合式系统这种系统式将垂直方向的散热器按2~3层为一组,在每组内采用双管系统,而组与组之间采用单管连接。

图五水平双线式和单双管混合式系统

(二)蒸汽供暖系统的系统形式

蒸汽供暖系统是利用蒸汽凝结时放出的汽化替热来供暖的。按其压力分为低压和高压蒸汽供暖系统。

1、低压蒸汽供暖系统的系统形式

有双管上供下回式系统和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

图六双管下供下回式系统

2、高压蒸汽供暖系统的系

统形式

有上供上回式系统、上供

下回式系统和单管串联式

系统。

五、自己对供暖系统的想法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是越来越享受生活了,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大。建筑供暖系统是建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人们提供舒适的温度环境,带给人们温暖。但是,随着智能建筑的提出,建筑不仅要达到客户的要求,还需要节能环保。而传统的供暖对现在来说已经格格不入了,因为传统的供暖人们无法控制,不好选择什么时候该热,热的过程中需等待一段时间,还就是不同的人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所以我认为在未来的发展,更多的智能供暖系统将会出现,比如利用太阳能可以更环保等,这已不再是难题了。

参考文献

①《供热工程》,王宇清,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②《建筑设备》,汤万龙,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1月北京第1版第2次印刷。

③《建筑设备工程》,万建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图六,来自《建筑设备》,汤万龙,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年1月北京第1版第2次印刷。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

目录 编制依据------------------------------------------------------------------2 第一部分:工程概况---------------------------------------------------2 第二部分:施工部署---------------------------------------------------6 第三部分:施工方法和工艺标准-------------------------------------9 第四部分:各项保证措施--------------------------------------------25 一、质量保证措施-------------------------------------------25 二、技术保证措施--------------------------------------------26 三、安全保证措施--------------------------------------------27 四、工期保证措施--------------------------------------------29 五、文明施工保证措施--------------------------------------30 六、雨季施工措施---------------------------------------------30第五部分:竣工交接及其他--------------------------------------------31

采暖系统主要分类有哪些

采暖系统主要分类有哪些 提到采暖系统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具体要说他是什么?很多人都回答不上来了,其实在国外和我国的北方地区,采暖系统已经被广泛的使用了。采暖系统其实就是由壁挂锅炉(落地锅炉)、室内管网和散热器等设备组成的系统。他具有强大的家庭供暖功能,通过地暖系统能够满足多居室的采暖要求,每个房间都可以依据需求,随意的设定温度,并且能够供应大流量恒温的生活热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采暖系统主要分为暖气片和地暖两大类。 暖气片分为水暖和气暖两种方式,启木地暖介绍到通常我们所说的暖气片主要是指水暖,就是利用壁挂炉或者锅炉加热循环水,通过管材链接到暖气片,最终通过暖气片将适宜的温度输出,形成室内温差,最后进行热循环使整个室内温度均匀上升。而气暖则是在制热设备(锅炉)中加热经过水处理设备处理过的水,使其蒸发,采用蒸发的水蒸气来通过暖气片给房间供热。水蒸气在暖气片中以对流的形式将热量传给暖气片,暖气片通过自身的导热,将热量从内壁传到外壁,外壁以对流的方式加热空间的空气,同时以辐射的形式加热空间中包含的壁(墙体,家具,人体等),使房间的温度升高到一定的温度。 地暖主要分为水地暖和电地暖 水地暖:全称低温热水地面辐射采暖。它主要是以不高于60℃的热水作热媒,热水在埋置于地面填充层中的加热管内循环流动,进而加热地面,通过地面主要以辐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它的系统构成主要包括:地面层、绝热保温层、结构层、地热管材、热源或热水输送管道、分集水器、调控阀门、温控器及电热执行器等。 电地暖:直接利用电能,通过发热电缆或电热膜产生热能,从而加热地面,通过地面主要以辐射传热方式向室内供热。它的系统构成:地面层、绝热保温层、结构层、发热电缆或电热膜、供电源、温控器、中央控制器等。

浅谈采暖系统的分类及各种形式的选用

采暖系统就是设在建筑物内部向建筑物输入一定的热量以保持建筑物内部要求的温度,满足生活和各种工作环境对温度的要求的系统。笔者认为在采暖设计中首先需对各种采暖系统的特点比较熟悉,然后在实际工程中才能设计出合理的系统,达到建筑物对室内温度的要求。采暖系统总的来说可分为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蒸汽散热器采暖系统,辐射采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在这几个大的分类系统中,每个系统又可分为几种形式,每种形式又有各自不同的适应场所。现就对这几种系统形式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按系统的循环动力分类,可分为重力(自然)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按供水温度分类,可分为高温水采暖系统和低温水采暖系统。高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高于100℃,低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低于100℃。按供回水的方式分类,可分为上供下回式,上供上回式,下供下回式,下供上回式,上供中回式等。按散热器的连接方式,可分为垂直式与水平式系统。按连接散热器的管道数量分类可分为单管系统与双管系统。按并联环路水的流程分类,可分为同程式系统与异程式系统。蒸汽采暖系统按照供汽压力可分为高压蒸汽采暖系统、低压蒸汽采暖系统和真空蒸汽采暖系统。根据立管的数量可分为单管蒸汽采暖系统和双管蒸汽采暖系统。根据蒸汽干管的位置可分为上供式、中供式和下供式。根据凝结水回收动力可分为重力回水和机械回水。辐射采暖系统按热媒种类可分为低温热水辐射采暖,中温热水辐射采暖,高温热水辐射采暖,电热式和燃气式。热风采暖可分为集中送风,管道送风,悬挂式和落地式暖风机等形式。 热水散热器采暖系统一般用于民用建筑中。下面就其各种形式特点及适用场所加以一一说明。重力循环系统不需要外来动力,它是靠供回水的密度差产生的压力差作为循环动力,因而作用压头小,所需管径大,但运行时无噪声,管理简单。只适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机械循环的循环动力来自水泵,它适用于大中型集中供热的建筑。高温水采暖系统的散热器表面温度高,易烫伤皮肤,烤焦有机灰尘,卫生条件及舒适度较差,热水容易发生气化,但可节省散热器用量,供回水温差较大,可减少管道系统管径,降低输送热媒所消耗的电能,主要用于对卫生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及其辅助建筑中。低温热水系统优缺点正好与高温水系统相反,主要用于民用建筑。上供下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分别设置于系统最上面和最下面,布置管道方便,排气顺畅,是用的最多的系统形式。上供上回式系统的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上面,采暖干管不与地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地矛盾,主要用于设备和工艺管道较多、沿地面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车间。下供下回式系统供回水干管均位于系统最下面。这种系统可减轻系统的竖向失调,有利于水力平衡,低层需要设管沟或有地下室以便于布置两根干管,顶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以分层施工,分期投入使用。住宅建筑分户采暖系统的干管布置及顶棚下不宜或不能布置干管的建筑一般采用这种形式。下供上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在系统最下面,回水干管在系统的最上面,与上供下回式相比,底层散热器平均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当热媒为高温水时,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然而水静压力也大,有利于防止水的汽化。上供中回式系统的供水干管布置在系统最上面,回水干管布置在底层散热器的上面,一般用在底层地面上不易布置管道的建筑,此种系统不用再设置地沟。垂直式系统是指不同楼层的各散热器用垂直立管连接的系统;水平式系统是指同一楼层的散热器用水平管线连接的系统。水平式系统一般用于公用建筑的大空间中不易布置采暖立管的场所。在住宅分户采暖系统中各个用户的户内系统一般采用水平式系统。单管系统又分为顺流式和单管跨越式。单管跨越式可调节单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常用)

3.3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3.3.3 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外墙有管道穿过的,应采取防水措施。对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必须采用柔性防水套管; 3.3。11 采暖,给水及热水供应系统的金属管道立管管卡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楼层高度小于或等于5m,每层必须安装1个。 2楼层高度大于5m,每层不得少于2个。 3 管卡安装高度,距地面应为1.5~1.8m,2个以上管卡应匀称安装,同一房间管卡 应安装在同一高度上。 3.3.13管道穿过墙壁和楼板,应设置金属或塑料套管。安装在楼板内的套管,其顶部高出装饰地面20mm;安装在卫生间及厨房内的套管,其顶部应高出装饰地面50mm,底部应与楼板底面相平;安装在墙壁内的套管其两端与饰面相平.穿过楼板的套管与管道之间缝隙宜用阻燃密实材料填实,且端面应光滑。管道的接口不得设在套管内。 3.3.14 弯制钢管,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热弯: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3。5倍. 2 冷弯: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4倍。 3 焊接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的1。5倍。 4 冲压弯头:应不小于管道外径。 3.3.16 各种承压管道系统和设备应做水压试验,非承压管

道系统和设备应做灌水试验. 4 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4。2 给水管道及配件安装 4.2.1室内给水管道的水压试验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未注明时,各种材质的给水管道系统试验压力均为工作压力的1.5倍,但不得小于0.6MPa. 检验方法: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在试验压力下观测10min,压力降不应大于0.02MPa,然后降到工作压力进行检查,应不渗不漏;塑料管给水系统应在试验压力下稳压1h,压力降不得超过0.05MPa,然后在工作压力的1。15倍状态下稳压2h,压力降不直超过0.03MPa,同时检查各连接处不得渗漏. 说明: 4。2.1 强调室内给水管道试压必须按设计要求且符合规范规定,列为主控项目。检验方法分两档:金属及复合管给水管道系统试压则参照CECS18:90及各塑料给水管生产厂家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以统一检验方法。 一般项目4.2.5 给水引入管与设时,两管间的最小水平净距不得小于0.5m;交叉铺设时,垂直净距不得小于0。15m。给水管应铺在排水管上面,若给水管必须铺在排水管下面时,给水管应加套管,其长度不得小于排水管管道径的3倍。 检验方法:尺量检查.

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供热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供热、供燃气空调与通风工程刘艳涛305 一、供热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由热源、热媒输送管道和散热设备组成。 热源:制取具有压力、温度等参数的蒸汽或热水的设备。 热媒输送管道:把热量从热源输送到热用户的管道系统。 散热设备:把热量传送给室内空气的设备。 二、供热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供暖系统有很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照热媒的不同可以分为:热水供暖系统、蒸汽供暖系统、热风采暖系统;按照热源的不同又分为热电厂供暖、区域锅炉房供暖、集中供暖三大类等。 热水供暖系统 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的优点:其室温比较稳定,卫生条件好;可集中调节水温,便于根据室外温度变化情况调节散热量;系统使用的寿命长,一般可使用25年。 热水为热媒的供暖系统的缺点:采用低温热水作为热媒时,管材与散热器的耗散较多,初期投资较大;当建筑物较高时,系统的静水压力大,散热器容易产生超压现象;水的热惰性大,房间升温、降温速度较慢;热水排放不彻底时,容易发生冻裂事故。 热水供暖系统按其作用压力的不同,可分为重力循环热水供暖系统和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两种,机械循环热水供暖系统是用管道将锅炉、水泵和用户的散热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供暖系统。 在供暖系统中,各个散热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称为散热系统的形式。热水供暖系统中散热系统的形式可分为垂直式和水平式两大类。 (1)垂直式 指将垂直位置相同的各个散热器用立管进行连接的方式。它按散热器与立管的连接方式又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两种;按供、回水干管的布置位置和供水方向的不同也可分为上供下回、下供下回和下供上回等几种方式。 (2)水平式 指将同一水平位置(同一楼层)的各个散热器用一根水平管道进行连接的方式。它可分为顺序式和跨越式两种方式。顺序式的优点是结构较简单,造价低,但各散热器不能单独调节;跨越式中各散热器可独立调节,但造价较高,且传热系数较低。 水平式系统与垂直式系统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①构造简单,经济性好。 ②管路简单,无穿过各楼层的立管,施工方便。 ③水平管可以敷设在顶棚或地沟内,便于隐蔽。 ④便于进行分层管理和调节。 但水平式系统的排气方式要比垂直式系统复杂些,它需要在散热器上设置冷风阀分散排气,或在同层散热器上串接一根空气管集中排气。

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管道的分类与分级

管道是用管子、管子联接件和阀门等联接成的用于输送气体、液体或带固体颗粒的流体的装置。 管道工程是一项应用非常广泛的施工技术,在建设项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管道的种类很多,主要以输送流体介质为主要目的。例如我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给排水、采暖用的热水或蒸汽、燃气等。 管道一般的分类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常用的分类方式有按工作压力,操作温度、输送的介质等进行分类,常用的分类方法如下: (一)、管道的分类与分级 1、管道分类 表1-1-1 按照介质的压力进行分类: 管道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必须满足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密封性能。管网所使用的管道和管道附件以及连接的方式都必须在介质压力的作用下安全可靠且严密不漏。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合理施工,不能随意改变施工图纸对管道材质的设计要求,同时也不能修改施工图纸规定的连接方法和密封材料。 表1-1-2 按照介质的温度进行分类:

管道在介质温度的作用下应该具有稳定可靠的耐热性,对于同时承受介质温度和压力的管道应该在耐热和耐压两个方面满足管网运行的要求。 管道在介质温度和环境温度的相互作用下,将产生热变形,使管道承受热应力的作用。所以输送热介质的管道应设有温度补偿器,以便减少管道的应力。在安装工程中常用的采暖管道属于此类。 为了减少介质在输送过程中的温度损失,输送冷介质(如空调系统的冷媒管道)和热介质的管道,应按施工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绝热保温施工。 2、管道的分级 管道的分级是依据管网输送介质的最高操作压力和最高操作温度两个参数来决定管道的级别。 (二)、管道工程常用的材质、管件及连接方式 1、管道的材质 一般输送管网是由管道、管件、阀门、设备等组成。施工过程中管道的材质是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选用,常用的管道材质有金属管道、非金属管道和复合管道等。 常用的金属金属管道管道有钢管、有色金属管(比如空调系统的冷媒管一般采用紫铜管)、(球墨)铸铁管、不锈钢管等。 a)钢管具有强度高,承受压力大,抗振性能好,质量轻,内外表面光滑,容易加工和安装等优点,但其耐腐蚀性差,对水质有影响,价格较高。钢管分焊接钢管和无缝钢管。焊接钢管用于输送低压水、煤气、空气、油和蒸汽等。按其表面是否镀锌可分为镀锌钢管和非镀锌钢管。无缝钢管具有承受高温和高压的能力,用于输送高压蒸汽、高温热水、易燃易爆及高压流体等介质。 b)铜管质量轻,经久耐用,具有良好的杀菌功能,可以对水体进行净化。主要用于输送饮用水、热水、民用天然气等。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方案-某小区高层

住宅小区工程 给、排水及采暖施工方案 编制: 审核: 2010.3.19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工程概况 3 三、施工部署及任务安排 4 四、施工准备 6 五、主要项目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10 六、质量保证措施 21 七、冬、雨季施工管理措施 23 八、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24 九、成品保护 25 十、环保要求 26 十一、技术节约措施 27

一、编制依据 1.峰峰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丰泰丰逸住宅小区9#楼给排水及采暖施工图。 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3.《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规程》(DB13(J)35-2002)。 4.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籍05S1-05S9。 5.05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籍05N1-05N6。 6、本楼号的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及工程洽商。 7. 最新出版的多本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类书籍。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峰峰矿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项目,丰泰丰逸住宅小区),位 于前进大街以西,联防路以北,北环路以南,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 基础,地下二层,地上二十八层,地下一、二层均为住宅储藏间,地上为住 宅。建筑总高度为81.110m,总建筑面积约为18935.46m2。 给排水工程: 1、水源:本工程采用市政给水为水源。分别从联纺路和前进大街的市 政给水官道上介入两条DN250给水管,供本工程室内外消防用水及生活用水。 2、给水系统:本工程采用分区给水的供水方式,给水分为三个分区。 一至四层为低区,五至十八层为中区,十九至二十八层为高区;低区由市政 管网直接供水,中、高区由设置在本小区加压泵房内的各分区无负压供水装 置供水。 3、排水系统:本工程建筑内污水、废水合排,屋面雨水单独排放。室

第3章公共建筑供暖设计

第3章 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 3.1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的基本内容 公共建筑供暖系统的设计与住宅室内供暖系统基本相同,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以及供暖系统形式有所不同。设计思路包括收集气象资料、土建资料、热源资料,并根据当地热源情况(集中供热或其他热源)选定适宜的供暖方式和供暖系统。然后根据建筑物的围护结构情况进行供暖热负荷计算、选取散热器、进行散热器及管道的平面布置、绘制管道系统图并进行水力计算(管径选择及阻力计算)、选择附属部件、绘制相应的安装大样,完成采暖工程设计的施工图,撰写课程设计文件。 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与住宅的相同点,散热器的计算方法相同。不同点主要一是供暖设计热负荷稍有不同,公共建筑不计户间传热耗热量;二是供暖系统的形式不同,住宅建筑的供暖系统多为双管系统,公共建筑多为单管顺流式系统;三是水力计算方法基本相同,由于供暖系统的形式有别,所以水力计算特点稍有不同。 本章主要介绍公共建筑供暖工程设计与住宅的不同点,主要论述热负荷计算,供暖系统的形式及供暖系统的水力计算。 相关补充资料主要有: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中有关暖通空调部分; 3.2 公共建筑供暖设计负荷的计算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主要包括: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冷风渗透耗热量、冷风侵入耗热量。 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由下式计算: ''()n w q KF t t α=- W (3-1) 式中符号同前。修正耗热量的计算同前。 2.围护结构附加(修正)耗热量 围护结构的修正耗热量通常按基本耗热量的百分率进行修正,主要包括朝向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免费完整版)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我部建标[1996]4 号文件精神,由辽宁省建设厅为主编部门,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为主编单位,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J242-82 和《建筑采暖卫生及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2-88 修订而成的。在修订过程中,规范编制组开展了专题研究,进行了比较广泛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多年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设计、材料、施工的经验,按照"验评分离、强化验收、完善手段、过程控制"的方针,进行全面修改,增加了建筑中水系统及游泳池水系统安装、换热站安装、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安装以及新材料(如: 复合管、塑料管、铜管、新型散热器、快装管件等)的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并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的意见,对主要问题进行了反复修改,于2001 年8月经审查定稿。 本规范主要规定了工程质量验收的划分,程序和组织应按照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的规定执行;提出了使用功能的检验和检测内容;列出了各分项工程中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检验方法。 本规范将来可能需要进行局部修订,有关局部修订的信息和条文内容将刊登在《工程建设标准化》杂志上。

本规范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为了提高规范质量,请各单位在执行本规范的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随时将有关的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管理组(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115 号建筑大厦8F,邮政编码:110002,EMAIL:Songbo75sohu.),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 沈阳山盟建设(集团)公司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沈阳北方建设(集团)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统一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 1.0.3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中采用的工程技术文件、承包合同文件对施工质量验收的要求不得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1.0.4 本规范应与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配套使用。 1.0.5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除应执行本规范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的区别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与采暖设计热负 荷指标的区别 建筑物耗热量指标 按照冬季室内热环境设计标准和设定的计算条件,计算出的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要由采暖设备提供的热量。建筑物耗热量指标是指在采暖期间平均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消耗的、需由室内采暖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g) 在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条件下,为保持室内计算温度,单位建筑面积在单位时间内需由锅炉房或其他供热设施供给的热量 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q计算公式如下: q=Q/Ao (1) 式中Q,Ao分别为冬季采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W)和建筑面积(m2),且Q值应根据建筑物下列散失的获得的热量确定:

1) 围护结构的耗热量,包括基本耗热量和附加耗热量,且基本耗热量计算公式为Q1=Afk(tn-twn) (2) 式中Q1、F、K、a、tn、twn分别表示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W)、面积(m2)、传热系数[W/(m2?K)]、温差修正系数及冬季室内计算温度(℃)、采暖室外(℃)。 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包括朝向附加、风力附加、外门附加和高度附加,各项附加应按其占基本耗热量的百分比确定。2)加热由门窗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旧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acpρwnLlm(tn-twn) (3)式中Q2表示由门窗缝隙渗入室内的冷空气的耗热量(W)、a表示单位换算系数、cp表示空气的定压比热容[kJ/(kg?K)]、L表示在基准高度(10m) 风压的单独作用一,通过每米门缝进入室内的空气量 [m3/(m?h)]、l表示门窗缝隙的计算长度(m)、tn和twn 与上同、ρwn表示采暖室外计算温度下的空气温度(kg/m3)、m表示综合修正系数。 新设计规范中的计算公式为:Q2=0.28c pρwnL(tn-twn) (4)式中tn和twn、ρwn与上同,L表示渗透空气量( m3/h)、其计算公式如下: L=L0lmb

建筑供暖系统及分类

建筑设备课程 论文题目:建筑供暖系统的分类 院系建筑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 11 建工一班 学生姓名 学号 1 1 6 1 0 3 0 0 3 1 任课教师倪佳苗 2 0 1 2 年1 2 月 2 0 日

建筑供暖系统的分类 摘要:建筑设备是指为在建筑内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们提供整套服务,并保障安全、卫生、舒适的各种设备和设施的总称。它包括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通风空调,建筑电气、电梯,智能化工程等。其中供暖系统就是专门给建筑提供适宜的温度的一个重要系统。地球上不同的温度带冷热不同,同样的地方春夏秋冬室内室外温度也大不一样,北国冬季,室内的高温会传向室外,导致热能散失。因此,为了保证室内的正常要求的温度,就必须要向室内供给热量,来满足人们感觉舒适的美好环境。但是在现实中,不同地区的建筑,不同功能的建筑,不同的房间它们的供暖要求是不一样的,所以人们在不同的环境都过上舒适的生活,就不得不去了解供暖系统的分类。 关键词:建筑供暖系统、组成、分类、集中供暖、热水供暖、蒸汽供暖、 一、供暖系统的定义 “热能工程中,生产、输配和利用热媒(如热水、蒸汽或其他工作介质)供应热能的过程技术称为供热工程。”热能的供应应是通过供热系统完成的。①二、供暖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主要有三部分组成,有热源(如锅炉)、供暖导管(如室内外供暖导管)和散热设备(各种散热器、辐射板、暖风机等)。除此之外,有时候人们为了保证供暖系统正常工作,在安装供暖系统时,也会安装一些辅助设备来辅助我们的供暖系统发挥它们更好的作用(如膨胀水箱、水泵、排气装置、除尘器等)。 三、供暖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② (一)按照供暖系统的作用范围的大小分类 1、局部供暖系统指热源供暖管道和散热设备都在供暖房间内,如火炉、电暖气和燃气供暖等。这种供暖系统的作用范围很小,不适合城市供暖的要求,在农村比较适宜。 2、区域供暖系统它是对数群建筑(一般为一个小区)的集中供暖。这种供暖系统作用范围大,比较节能、对环境污染小,主要是建筑集中地区的供暖服务(一般为城镇地区)。是城镇供暖系统发展的方向。 3、集中供暖系统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供热管道向城市(或城镇)内或其中某一地区的多个用户供暖。 (二)按供暖系统使用热介质的种类分类

建筑设备教案 第5章 建 筑 采 暖

教学课题:建筑电工与设备 教学时间:2017.10.13 教学班级:工程技术151,152,153 教学地点:32#202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供暖系统的辐射形式,熟悉散热器的种类及适用场合。教学重点与难点:供暖系统的辐射形式(重点、难点) 教学方式与手段:课题讲授:以讲授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将课堂知识与工程实例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 参考资料:(1)《建筑设备》;胡红英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年07月;(2)《建筑设备安装与识图》;庞宗琨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3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点。 二、讲授新课 5.1采暖系统的形式与特点 (1)根据其作用范围划分 1)局部采暖系统。 2)集中采暖系统。 (2)根据其使用热介质的种类划分 1)热水采暖系统。 2)蒸汽采暖系统。 3)热风采暖系统。 5.1.1 热水采暖系统 1.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 1)按热媒参数区分可分为低温热水采暖系统和高温热水采暖系统。 2)按热水系统的循环动力分可分为自然循环系统(重力循环系统)和机械循环系统。 3)按系统的每组立管根数分可分为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 4)按系统的管道敷设方式分可分为垂直式系统和水平式系统。 2.热水采暖系统的图式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组成。 2)自然循环热水采暖系统的工作原理。 (2)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在密闭的采暖系统中靠水泵作为循环动力的称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1)上供下回式热水采暖系统。 ①双管式系统。除主要依靠水泵所产生的压头外,同时也存在自然压头,它使上层散热器的流量大于下层散热器的流量,从而造成上层散热器房间温度偏高,下层房间温度偏低,称为系统的垂直失调,而且楼层越高,这种现象越严重。因此,双管系统一般用于不超过四层的建筑物。 ②单管式系统。因为与散热器相连的立管只有一根,比双管式系统少用立管,立支管间交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一、主要控制点 1、质量合格证,进场验收,监理确认。 2、阀门安装前应做实验。 3、给水排水及采暖施工时应和土建搞好配合做好洞口和预埋管件预留工作,并形成记录。 4、隐蔽工程。 5、管道需穿过地下室或地下构筑外墙时应采取防水措施。 二、管道穿变形缝保护措施 1、在墙体两侧采取柔性连接。 2、不小于150mm的净空。 3、在穿墙处做成方型补偿器,水平安装。 三、套管设置 1、套管管径比管道管径大2号。 2、钢套管。 3、高出地面50mm,其他20mm。 4、防腐处理,断口要平整。 四、管道成排安装 直线部分应相互平行,间距均匀,曲线部分曲率半径相等。 五、管道支、吊、托架安装 1、位置正确,埋设平整牢固。 2、与管道接触应紧密,固定应牢靠。 3、滑动支架应灵活,滑托与滑槽两侧间应留有3~5mm的间隙,并留有一定的偏移量。 4、无热伸缩的管道吊架,吊杆应垂直安装,吊架的朝向应一致。 5、有伸缩的管道吊架、吊杆应向膨胀的反方向偏移。 6、固定在建筑结构上的管道支、吊架不得影响结构安全。 7、钢管水平安装的支架间距按下表: 公称直径(mm)15 20 25 32 40 50 70 80 100 125 150 200 250 300 支架的最大间距(m)保温管 2 2.5 2.5 2.5 3 3 4 4 4.5 6 7 7 8 8.5 不保温管 2 .5 3 3.5 4 4.5 5 6 6 6.5 7 85 9 11 12 8、塑料管及复合管道支架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表: 管径(mm)12 14 16 18 20 25 32 40 50 63 75 90 110 最大间距(m)立管0.5 0.6 0.7 0.8 0.9 1.0 1.1 1.3 1.6 1.8 2.0 2.2 2.4 水平管冷水管0.4 0.4 0.5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5 1.55 热水管0.2 0.2 0.25 0.3 0.3 0.35 0.4 0.5 0.6 0.7 0.8

建筑供暖分类

建筑供暖分类

建筑设备课程 论文题目:建筑供暖分类 院系建筑与材料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班级 2班 学生姓名秦三丰 学号 1161020017 任课教师倪佳苗 2012 年 12 月 16 日

建筑供暖分类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秦三丰学号1101020017 摘要:在冬季,北方的的室外温度大大低于室内温度,因此房间的热量不断的传向室外,为了保持人们日常生活工作所需要的温度环境,就必须设置建筑采暖向室内供给相应的热量。建筑供暖是由室外的热源将生产的热媒通过采暖管道送至建筑物内设置的散热器,简单的来说就是为了保持室内的设定温度,必须向室内供应相应的热量,我们把这种向室内供应热量的系统。不同地区的建筑,不同功能的建筑,不同的房间它们的供暖要求是不一样的,为了适应人们对环境温度的需要。就需要建筑设计师了解建筑供暖系统地分类,这样才能更好设计出适人们生活的楼宇。 关键词:供暖系统,设备,分类,集中供暖,热水供暖,蒸汽供暖 一、供暖系统起源 供暖系统起源于19世纪,它是于1877年首先出现区域(集中)供暖系统二、供暖系统的定义 供暖系统就是由热源通过热网(管道)向用户供应热能的系统。 三、供暖系统的组成 供暖系统主要由热源(如锅炉)、供暖导管(室内外供暖导管)和散热设备(各种散热器、辐射板、暖风机等)三部分组成。此外,还有为保证供暖系统正常工作,在安装供暖系统时,也会安装一些辅助设备来辅助我们的供暖系 统发挥它们更好的作用(如膨胀水箱、水泵、排气装置、除尘器等)。①四、供暖系统的分类 (一)供暖系统的作用范围的大小分类 1、局部供暖系统 指热源供暖管道和散热设备都在供暖房间内,如火炉、电暖气、地板采暖和燃气供暖等。这种供暖系统的作用范围很小。 2、集中供暖系统 它是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供热管道向城市(或城镇)内或其中某一地区的多个用户供暖。 3、区域采暖系统

采暖系统专项施工方案

8. 文明施工现场措施 附表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横道图 附表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临时用地表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临汾职业技术学院2016 年学院暖气及暖气管网维修项目。

2、编制依据 2.1 、施工图 2.2 、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和手册 2.2.1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 2.2.2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2.2.3 、《房屋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05 ; 2.2.4 、《供热计量技术规范》JGJ173-2009 ; 2.2.5、《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 3、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 3.1.1 、明确责任工程师职责,明确个人职责所在。 3.1.2 、认真熟悉图纸,做好图纸会审工作和技术交底工作。 3.2 、设备的验收及搬运 3.4 、材料准备 施工前按施工图,提取详细材料计划报材料组准备材料。 3.4.1、管材、管件检验:对材料组所供材料对照图纸对材质进行严格的检查核对。 3.4.2 、管道附件检验 a、螺栓及螺母的螺纹应光整、无伤痕、毛刺等缺陷。螺栓与螺

母应配合良好,无松动或卡涩现象。 b、管道支架按规范安装,其间距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4、采暖系统安装 4.1、管道及配件安装 a、管子、管件、散热器及阀门等已经检验合格,且具备有关的 技术要求。 b、管子、管件、散热器及阀门等已按设计要求校对无误,内部 已清理干净,不存杂物。 4.1.2 、管道及配件的安装 4.1.2.1、管道安装坡度,当设计未注明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气、水同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同向流动的蒸汽管 道及凝结水管道,坡度应为3%0,不得小于2%0; b、气、水逆向流动的热水采暖管道和汽、水逆向流动的蒸汽管 道,坡度不应小于5%。; C、散热器支管的坡度应为1%坡向应利于排气和泄水; 4.1.2.2、补偿器的型号、安装位置及预拉伸和固定支架的构造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 4.1.2.3、平衡阀及调节阀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后根据系统平衡要求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4.1.2.4、蒸汽减压阀和管道及设备上安全阀的型号、规格、公称压力及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完毕后根据系统工作压力进行调试,并做出标志。 4.1.2.5、方形补偿器制作时,应根据无缝钢管煨制,如需要接 口,其接口应设在垂直臂的中间位置,且接口必须焊接。 4.126、方形补偿器应水平安装,并与管道的坡度一致;如其

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供暖)

供暖 5.1 一般规定 5.1.1 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物规模,所在地区气象条件、能源状况、能源政策、环保等要求,通 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条文说明】5.1.1 选择供暖方式的原则。 目前各城市供热、供气、供电以及所处地区气象条件以及生活习惯各不相同,供暖方式也是各种各样;各地的能源结构、价格以及经济实力也存在较大差异,并且还要受到环保、卫生、安 全等多方面的制约。因此,如何选择合理、节能的供暖方式,是应通过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的。 5.1.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 天的地区,宜设置集中供暖。 【条文说明】5.1.2 宜采用集中供暖的地区。 根据几十年的实践经验,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大于或等于90 天的地区, 在同样保障室内设计环境的情况下,采用集中供暖系统更为经济、合理。这类地区是北京、天津、 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西藏、青海、宁夏、新疆等13 个省、直辖市、 自治区的全部,河南(许昌以北)、陕西(西安以北)、甘肃(天水以北)等省的大部分,以及 江苏(淮阴以北)、安徽(宿县以北)、四川(西川)等省的一小部分,此外还有某些省份的高 寒山区,如贵州的威宁、云南的中甸等。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 小于90 天地区的建筑也开始逐渐设置集中供暖设施,具体方式可根据当地条件确定。 5.1.3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地区,宜设置供暖设施;其幼儿园、养老院、中小学校、医疗机构等 建筑宜采用集中供暖: 1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89 天; 2 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 天,但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 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 天。 【条文说明】5.1.3 宜采用集中供暖的建筑。 为了保障人民生活最基本要求、维护公众利益设置了本条文。具体采用什么供暖方式,应根据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5.1.4 供暖热负荷计算时,室内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第3 章确定;室外计算参数应按本规范第4 章确定。 5.1.5 严寒或寒冷地区设置供暖的公共建筑,在非使用的时间内,室内温度必须保持在0℃

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特点 一、重力循环与机械循环1.重力循环膨胀水箱作用1)吸纳系统水温升高时热胀而多出的水量;2)补充系统水温降低和泄漏时短缺的水量;3)排除水在加热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空气;4)稳定系统的压力。2.重力循环:水平供水干管标高应沿水流方向下降,气水逆向流动。3.优缺点:不需要外来动力,运行时无噪声,调节方便,管理简单;由于作用压头小,所需管径大,只宜用于没有集中供热热源、对供热质量有特殊要求的小型建筑物中。4.机械循环:膨胀水箱不能排气,供水干管末端集气罐,干管向集气罐抬起。二、按供水温度分类1.高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高于100℃的系统;2.低温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低于100℃的系统;高温水采暖系统优缺点:散热器表面温度高,易烫伤皮肤,烤焦有机灰尘,卫生条件及舒适度较差,但可节省散热器用量,供回水温差较大,可减小管道系统管径,降低输送热媒所消耗的电能,节省运行费用。3.用于对卫生要求不高的工业建筑及其辅助建筑中。4.低温水采暖系统是民用及公用建筑的主要采暖系统型式。三、按供回水的方式分类1.上供下回式:布置管道方便,排气顺畅, 用得最多。 2.上供上回:采暖干管不与

地面设备及其它管道发生占地矛盾,但立管消耗管材量增加,立管下面均要设放水阀,主要用于设备和工艺管道较多的、沿地面布置干管发生困难的工厂车间。 3.下供上回:称为倒流式系统,无效热损失小,底层散热器平均温度升高,从而减少底层散热器面积,有利于解决一层散热器面积过大,难于布置的问题。立管中水流方向与空气浮升方向一致,有利于排气,当热媒为高温水时,底层散热器供水温度高,然而水静压力也大,有利于防止水的汽化。 4.下供下回:供水干管无效热损失小、可减轻竖向失调,有利于水力平衡。天棚下无干管比较美观,可以分层施工,分

建筑供暖系统-地源热泵供暖系统

第7章建筑供暖系统 工程概述: 供暖就是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创作适宜的生活条件或工作条件的技术。常见供暖系统主要以热水和蒸汽为热媒的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本章主要介绍的内容有采暖系统分类;热水采暖系统自然循环的原理、组成、形式,热水采暖系统机械循环的原理、组成、形式,高低压蒸汽采暖系统,散热器与附件;管网布置与安装;辐射采暖;热计量;热风采暖与热风幕;采暖热负荷计算概述;室外供热与热源。 学习目标: 掌握建筑室内热水采暖系统的分类与组成,了解散热器及管网附件、材料与设备的性质特点,了解蒸汽采暖的原理和回水特点;了解辐射采暖的分类,掌握低温热水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组成、形式及典型的加热管布置方式;了解热风采暖与热风幕,理解住宅集中热水采暖系统与热计量;了解传热学知识与采暖热负荷计算知识;了解室外供暖管道敷设与锅炉及锅炉房工艺基本知识。 学习要求 知识要点能力要点 室内供暖系统熟悉常见供热系统的分类、工作原理、形式、组成构造、 适用条件和优缺点。 供暖热负荷掌握供暖的基本概念及其要素;熟悉计算过程和步骤; 供暖系统管材、管件、阀门及散热设备掌握供暖系统管材、管件、阀门及散热设备的构造、用途、 安装方法及技术要求 供暖系统的管路布置、加工与连接能进行常见供暖管路的合理布置,能进行各种采暖管路的 加工连接。 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与安装掌握供暖系统的主要设备的作用及类型,能进行规范安装 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的特点了解高层建筑供暖系统的组成、系统形式和;了解高层建 筑供暖系统降低耗热量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管道防腐与保温掌握供暖管路的防腐保温方法,熟悉采暖工程防腐保温工 作的规范要求。 7.1 室内供暖系统 冬季室外气温较低,室内的热量会通过围护结构和冷风渗透不断地传到室外。为了保 持室内所要求的供暖温度就需要用人工方法向室内供给热量,保持一定的室内温度,以保 1

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系统设计问题及策略探讨

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系统设计问题及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16-06-27T14:42:52.0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5期作者:徐晓燕 [导读] 本文主要针对几种采暖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有效提出民用建筑在采暖供热系统设计上的节能措施。 浙江绿城利普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对自身居住条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针对几种采暖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探讨,有效提出民用建筑在采暖供热系统设计上的节能措施。合理规划与设计民用建筑的供暖系统,不但可以满足系统控制与计量功能的要求,还能够降低能源不必要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供热的实际社会效益和自身经济效益,适时为民用建筑的采暖提供强有力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系统;设计;存在问题;策略 一、传统采暖系统的主要形式与其优缺点 现代,我国民用建筑采暖系统在设计中采用的最为单一和双垂直这个双管(垂直单一管居多,设计合理的教学和办公空间)系统。该设计方法具有系统简单、采暖性能良好、造价成本低和施工便利等多方面优点,但同样也存在着一定弊端,主要是不利于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实行局部调节工作,致使得能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1]。而物业管理提出的要求以及能源结构发生的改变,该弊端也日渐突显出来,导致此种供暖系统逐渐被取代。在过去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大多是依照建筑面积来结算收费,这种方式不但欠缺科学性与合理性,还无法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需求相适应,应采取按热量计量收费的革新措施。长期以来都是热用户主动向供热企业缴纳相应热费,所以用户尤其是自购住宅的用户开始高度重视供热系统的节能问题,使得传统住宅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缺点日益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没有个体调节能力 单管垂直供热系统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不利于地方法规的实施工作,没有办法实现与改善热用户对热舒适性的具体要求。而且因为该系统的运行是先把热水供应到建筑物的顶层,接着按照次序向下划分给每个用户,从客观的角度上看该系统的运行由于设计人员设计的误差、供水温度的高低、水泵的性能等原因造成每个楼层热用户在热分配上的不均等,以至于出现顶层温度高,底层温度低,冷热分布不均现象。顶层用户在温度过热时,仅能把门窗打开来驱散热量,使室内温度得到降低,这样就导致能源出现不必要的浪费[2]。若通过热水流量的调节来达到降温效果,就会促使以下各层出现过冷现象。此外,该系统也不能单独调节每个房间的室内温度,进一步浪费了大量能源。 1.2维修过程能源的浪费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属于一个整体性的热水循环系统,一旦设施发生堵塞与漏水情况,就会给自顶层到底层的一串房间或整个系统带来流水不通,多户全冷或多户维修的影响。情况严重时极有可能使整个建筑物产生停供现象。而设施在维修过程中会直接浪费掉大量热水,若在寒冷地区极有可能发生供水管冻裂等多方面问题,引起各项事故的产生,致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影响。 1.3住宅闲置浪费能源 在民用建筑中采用单管串联式的采暖系统,这就要求每个住宅用户都一定要用热,否则该系统就不能进行正常运转。若部分用户不想用热或是长时间闲置住宅的状况时,“强迫”供热就会造成能源的浪费。现阶段,在部分非采暖而又在发展建筑物采暖的地区,这种状况非常突出。 1.4加大供热部门在管理上的难度 单管垂直采暖系统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供热部门在管理方面的困难。对于用户的拖欠热费情况无法进行处理,无有效方法使该用户的供暖系统中断,否则会对多户住宅或整个建筑物的供暖造成影响,而该情况长期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供热企业出现收入不抵支出现象,最终导致连年亏损。 二、民用建筑采暖供热系统设计的改善 鉴于上述的能源浪费问题,可以正确选择使用现代家庭计量供热系统,该系统可用于单独控制供暖用户,也就是各热用户单独使用一个供回水体系,实行一户一表制,能够单独对用户实施计量、调节和关断等工作,并且不会对其他用户造成影响。分户计量采暖系统可划分为单管制采暖系统和双管制采暖系统[3]。 2.1单管制采暖系统 单管制采暖系统包括单管水平串联系统与单管水平跨越系统。 (1)单管水平串联系统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采暖系统,通常会在各住宅单元装置上总体的供回水系统,而各层用户就是一个单独的小系统。该系统能够竖向无穿各楼层立管,不会对墙面装修造成影响,缺点是无法满足分室控制温度的要求,且所有散热器都需要设置放气阀。 (2)与单管水平串联系统一致,单管水平跨越系统同样要装置一个总体的供回水系统,并且可在管道井装置上该系统的供水立管和回水立管。该系统的应用可满足分室控制温度的要求,且竖向无立管,对墙面装修无任何影响,同时还要将放气阀设置在所有散热器上。 2.2双管制采暖系统 双管制采暖系统包括双立管并联式系统和水平双管系统。 (1)应用双立管并联式系统时,热用户仅需在散热器支管上装置调节阀就能够实现介质流量的调节,以满足各用户对热舒适性的需求,达到节能的目的。但使用过程中,应注意三个问题:①楼层过多易产生垂直失调,具体垂直高度应不大于三层,限制了该系统的实用性;②增加了穿越各楼层间的立管数;③系统设置有热量分配表才可使用。 (2)应用水平双管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垂直失调问题的产生,且能够满足各热用户独立系统的要求,有利于实施热量表的装置工作,促使散热器的个体调节能够得以实现[4]。水平双管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供热系统常发生的垂直失调问题,实现分室控制实际温度。 水平双管目前住宅使用的比较普遍,水平管多采用埋地敷设,据有关部门测算,双管制供热管道,一般情况下可以降低工程造价的25%(采用玻璃钢做保护层)和10%(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做保护层)左右;另外双管系统作为变流量系统较之单管系统散热器热量更易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