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理论】黑白摄影独特艺术语言和创作概念

【摄影理论】黑白摄影独特艺术语言和创作概念
【摄影理论】黑白摄影独特艺术语言和创作概念

【摄影理论】黑白摄影独特艺术语言和创作概念

翁庭华港边风情-2008-高雄渔人码头当前,或许有人会认为黑白摄影是过时的东西了,不错,五彩缤纷的色彩以诱人的风采再现自然现象时,让人目迷五色、眼花撩乱,之所以大家对彩色的喜爱是可以理解的,当五光十色的世界以动人的魅力使人沈迷其中时,由于过份重视色彩反而忽略了影像本质与价值,如果能冷静观察周遭,把视觉感受放弃一部份时,您能看到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黑白的影像。

翁庭华待客-2008-台北华纳威秀形象和色彩是摄影艺术两

个重要的元素,不过,形象要比色彩更有艺术感染力,人们通常先注意形象而后才是色彩,一张杰出的作品为什么会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因为它有鲜明的形象。色彩对原素材具有强烈烘托作用,然而人们对自然界色彩无所适从,无法控制,有时色彩过份强烈反而喧宾夺主,影响主体的精神内涵。黑白摄影则是具有强烈的艺术形象,他把色彩丰富的景物抽象成黑、白、灰影调,使画面更为简洁、集中、通过控制阶调、安排构图、达到对比、节奏、均衡等效果,摄影者要能够透过色彩缤纷的景物,提炼出作品中的黑、白、灰影调,所以,黑白摄影是检验摄影功力的试金石。

亚历山大·罗钦科母亲为体现高质量的价值,只有黑白影像能担当此任,起码在照片持久性方面,以确切无疑让人肯定。

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传统黑白卤化银照片可以做出有意义

的补充,但在相当长时间内取而代之还做不到,无可否认,目前数字输出黑白照片已可做到外行人看热闹的地步,但要达到内行人看门道的精深黑白程度,尚有一段距离。诚如美国「地理摄影精技」知名摄影器材专家和摄影家彼得K.布理恩(Peter K. Burian)说:如今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透过计算机修改数字影像的诞生,另一些传统人士不禁怀疑,传统摄影是否就此退出舞台。不过比较可能的情况是,传统摄影在未来数代仍将保有包括暗房在内的所有形式。数字摄影虽然日受欢迎,但还只是摄影这门艺术和工艺中的另一分枝。马丁·曼卡奇1931黑白摄影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手段,我们对黑白摄影可说是既熟悉、又陌生,尤其近年来数字影像的发展,黑白摄影仍然长盛不衰,在摄影领域里占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并受到广大摄影者的推崇和喜爱;究其根由,黑白摄影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具极强的表现力和高雅的艺术格调,是新时代影像媒介所不能替代的艺术形式。黑、白、灰是黑白摄影的基本影调,不同比例的黑白灰影调变化构成高色调、中间调、低色调等不同基调,因此正确掌握黑、白、灰是黑白摄影的关键,一张正确的黑白照片要兼顾三种影调层次的分布和变化(高、中、低调),才能更好地表现

影纹与细节,同时不同深浅的灰调对丰富影调层次至关重要。爱德华·维斯顿pepper #301930黑白摄影基本要素光影、造

型、线条、与质感的表现力和张力,使影像单纯化,在不同摄影条件下,如果仔细观察定会发现,在千变万化的大环境当中,利用彩色拍摄倒不如用黑白来的恰当,因彩色有太多色彩的干扰,无法达到简洁单纯化,黑白能在层次、阶调、平凡的素材中,更能突显其特色。在光照条件下:如阴天的扩散光、阴暗的雨天、明暗度差的雾景、阴霾空气感不佳的天气。单纯色彩的素材方面:如沙滩、雪地、盐滩、草原、丛林、古民居、古村落(木造屋)等…。彩色摄影讲究色温度,能见度佳、透明度够、阳光普照是主要条件,但一年365天当中要找这样的条件很有限,黑白摄影则能克服这方面的问题,只要学会对光线的判断,任何素材都难不到您。

安塞尔·亚当斯蜿蜒的提顿河六十多年前彩色影像的问世,让许多抱悲观态度的人认为黑白影像从此走入历史。十年前数字影像的开发,同样有人预言不出五年黑白将被数字取代。但事实证明黑白并没有因此而被两大洪流所淹没,反而传统彩色市场已被数字独占。如今,数字影像狂热风潮已尘埃落定,有识人士已发现,传统黑白有其无可取代的艺术优质,未来,传统黑白仍将以一枝独秀的态势屹立不坠于艺林,数字影像虽然有其实用性价值,但尚有许多未知与改进空间,如果数字影像与传统黑白各取所长,互补不足,包容与汇集,则可以引领影像艺术开创另一片天,黑白胶卷能肩负此一环节,只要利用黑白胶卷拍摄,通过显影作业把原稿做好,后

续制作是用传统银盐相纸或计算机输出,其画质、阶调效果将更为丰厚而稳定,而黑白胶卷的耐久性更是一大优点。奥古斯都·桑德日本杰出摄影家小泽俊树(Toshiki Ozawa)是全球最早利用计算机开创「计算机摄影术」的第一人,曾担任日本大学艺术学部写真学科讲师,在长达20年传授彩色摄影过程当中,培育了众多优秀学生。由于他对彩色摄影技术达30年的专长,获得柯尼卡公司的赞助与配合,提供了大型计算机设备,研发了全世界最早的计算机摄影术,于1988年首次发表后惊动全球,而应邀到全世界举办过80多场展览。他是笔者长年挚友,去年(2008)九月他领导的「日本国际写真集团」来台展出的机会,与他谈论摄影的脉动与走向,他认为未来摄影艺术仍以黑白为主,他最近已把数十年的「计算机摄影术」研究工作松懈下来,重新操起传统黑白,对笔者的看法持肯定的态度。

萨尔加多科威特1991 尤金·史密斯智子入浴尤金·史密斯走向光明

作者:翁庭华

网上农大摄影艺术赏析在线作业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最终成绩: 一 单项选择题 1. 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达盖尔(Daguerre )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达盖尔(Daguerre ) 知识点:??0 走近摄影艺术 2.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达盖尔(Daguerre )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 知识点:??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3.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法并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有“约塞密提大师”美誉的摄影家是( )。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知识点:??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4.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曼?雷(Man Ray )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知识点:??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5.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艾森斯塔特 埃里克?沙洛蒙 罗伯特?卡帕 本题分值:?? 用户得分:?? 用户解答:??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知识点:??8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上) 6. 显微拍摄 美国着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 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家是( )。 通常可用于对名画真伪进行辨别的科技摄影类型是( )。

黑白摄影草稿

黑白摄影的独特魅力 袁巍 (宝鸡文理学院中文系,陕西宝鸡 721007) [摘要]当精神快餐日益增多,人们对摄影作品的追求有些“忘本”,黑白摄影的独特魅力对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关键词]黑白摄影;创造;纯艺术;原创 “当摄影发明之初,由于技术的局限,人们对能够现实世界的影像记录下的惊喜,也许远远大于彩色画像的欲求”,这或许就是人们对于摄影原始的情感。众所周知,摄影具有记录客观世界和表现客观世界两大基本功能,然而具有艺术家身份的摄影师,更加应该赋予摄影以“创造”世界的功能。无疑,彩色摄影在记录和表现客观世界的功能上具有相当大的天赋,不过在“创造”功能上,黑背摄影蕴藏着更为巨大的潜力空间。安塞尔.亚当斯不追求真实感的表现,他认为从充满色彩,满载着信息的现实世界中,如何选择和选取来将之置换为黑白照片才是最重要的,这其中有着个人的偏执和理解。而如果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摄影本体的话,那么从黑白摄影入手就是对摄影的追本溯源。 一:去掉了色彩,使得观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到形体关系上,集中到了作者的意图、主题上。组成画面的元素无非造型、线条、色等,而失去了色彩使画面仅仅依赖光、影对比来表现线条、造型。简化过的画面能更为单纯的表现主题内容。色彩的存在会将人们的注意力分散到对色彩的观察上和对画面真实感的体会上,而且我们知道色彩本身是具有符号属性的,比如红色具有革命、生命、危险、警示等的心理暗示。色彩的出现有可能会在这些方面分散或者误导观者对画面的分析认识。 二:彩色照片较黑白照片更为真实,也就是说,黑白照片更为抽象。一些摄影家在谈及黑白摄影时曾这样说:“彩色较黑白更为真实,但也常常是过于真实,让你停留在此时此地,而不是给人以更深刻、更抽象的形象”。抽象意味着画面将更加具有符号性,增加了联想空间。不同的构图和造型同样是具有符号性的,比如平行线对应平稳、终结、黑色,而垂直线对应动感、进取、新生、白色。具有锐角的简单形体比较激进、有张力和方向性,而钝角的直线型则鲁钝、稳重且具有重力。黑白灰在画面中单纯的对比出轮廓线能够清晰且概括出面、体的轮廓形态和体面关系,更能突显构图、造型所带来的符号属性。而相反的,色彩则会多少影响到这些元素表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 三:绘画是加法艺术,而摄影是减法艺术,基由这一点,黑白照片由于简化了画面,与“减法”精神更易一致。所谓减法艺术,概括的指摄影总是要从丰富繁杂的空间中,选取作者感兴趣的主体作为主题。然后不停的去除与这一主题无关的一切内容,达到用最少的元素充分表现这一主题的目的。画面中元素越少,对比效果越单纯强烈,以更加准确体现作者的美术意识和思想内涵。而相比之下,绘画是从一张白色空间开始,不断地加入与主题相关的元素来充分表述这一主题的加法艺术。由于多少减少了画面的层次和色彩属性,可以通过对曝光

摄影创作的理念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吕小川讲述(录音转文档) 我采用的是一种白话叙述形式与大家交流,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文章修饰,就是营造一种好似我和你在一起聊天的感觉。 即有人情味道又通俗易懂。好比没化妆的见面,最直接了。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能受用! 我们前两次介绍了: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序.概论 《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师与非职业模特的沟通 今天讲第三部分《一种摄影创作理念》之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从有摄影到现在,特别是从数码摄影创作的时代开始,科技及信息传播的发达迅速,使我们有了更好的拍摄设备,以及更有好的宣传交流方式和渠道。 在网络上大家可以搜索到各式各样的摄影技法、拍摄经验等等,分享交流特别的多。 现在真是一个摄影文化百花齐放的年代,这是我们所有喜爱摄影的人非常幸运的一个年代。 既然网络上有这么多的摄影技巧和经验,那么小川在这里也就不再重复的去讲了。这什么意思呢?因为关于各种摄影技巧,大家完全可以到网上去搜索,很多!比如关于用光、怎样拍人像、怎样运用色彩、后期PS等。大家在网络上去浏览参考即可,而且有很多知识写的很好,值得大家去用。 所以今天就不重复以前或者是现在大家随手可以找得到的参考资料了。 一直以来和大家交流、我强调的都是创作的思路和心态。完全是一种创作理念。 这就是:理念为先,行动在后;构思在前,拍摄在后。 (摄影应思在前行在后,拒绝为了拍而拍)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创作?因喜爱而去创作。这是很显而易见且简单明了的答案。那么在这么长时间的交流当中,我和大家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拍而去拍,但是大家去想一想

很多的时候我们真的却是为了拍而去拍。拍的都麻木了,拍的自己都郁闷了……原因就是在不断的去重复,毫无快乐却有负累之感。但是问你为什么去重复?你在重复什么?结果就没有一个清晰地答案。(在这里要也别说明一下:这里讲的重复不是指针有对性的练习拍摄,而是指创作。) 在交流中,我一直在强调的是:多练、多拍、多实践。但是前面有一句话,叫做理论联系实际! 很多的时候我们手里拿着相机,真是着急啊...着急拍出一些作品来。(大家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受。) 但是为什么要去拍这套作品,自己很少去过脑或者是很迷茫。迷茫的时候建议大家就静下来歇一歇,不要被自己所要拍摄的创作所累。 摄影最初仅仅是一种兴趣、一种喜爱、一种娱乐。相机只不过是人们为了娱乐创造出来的一种机器,一个机械产品。相机本身是没有灵魂的,就是一块铁疙瘩。我们人是有血、有肉、有灵魂、有思想、有灵性的。我们拿着相机去用它拍摄,把眼前的景象或者你想拍的东西给拍下来,这就是我们赋予了相机神圣的使命,赋予相机的灵魂。仿佛此刻相机有了生命,其实生命是你——拍摄者! 我们拿着相机去创作,要拍摄眼里所看到的东西,这时候我们一定要去想自己要拍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去拍? 照相机的第一功能就是留下影像,简单的定格画面而已。 那么留下什么影像呢?我们大家通常的就是合影或者是到一个地方留下你的影像。比如在天安门前留一个影像,表示来过天安门,来过首都北京。包括我们去旅游,在当地一些景点或是很有民族特色建筑旁合影,为了纪念。照相最起码是这个作用。也就是它的留影功能,留下影像的意思。 第二,在留影的功能之上赋予它思想。例如:从留影转化为记录某种事件,也就是新闻或纪实摄影。我们可以记录一个犯罪现场、记录一个火灾事故等,或者作为影像资料记录某地的风土人情,它有这个记录历史时刻的意义,它此时的价值就提升到了社会价值。如果说留影仅仅是体现个人的价值,体现了你个人一生当中你去过某种地方、与某些人留影纪念,那么新闻或纪实摄影往往体现的是一种社会价值,一种记录历史时刻的意义。 我说的比较浅显,因我不是人文学家,不是社会学家等,我是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所以就以自己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大家进行思想上的一种交流。 从新闻摄影包括我刚才说的一些重大事件,包括一个国家的元首上台,或者是国家总

摄影艺术赏析作业答案全套满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A 一单项选择题 1. 1839年发明了“摄影术”的法国人是()。 (5.0 分)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b 达盖尔(Daguerre) c 大卫?穆恩奇(Davi d Muench) d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2. 促使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公园法并开辟约塞密提为国家公园,有“约塞密提大师”美誉的摄影家是()。 (5.0 分) a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b 达盖尔(Daguerre) c 大卫?穆恩奇(Davi d Muench) d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3.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5.0 分) a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b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c 阿诺德?纽曼(Arnol d Newman)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4. 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5.0 分) a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b 曼?雷(Man Ray) c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d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5. 提出“决定性瞬间”理论的摄影家是()。

a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b 艾森斯塔特 c 埃里克?沙洛蒙 d 罗伯特?卡帕 6. 通常可用于对名画真伪进行辨别的科技摄影类型是()。 (5.0 分) a 显微拍摄 b 红外摄影 c X光摄影 7. 创立了“集锦摄影”,并以作品《春树奇峰》入选英国摄影沙龙的中华摄影家是()。 (5.0 分) a 奚志农 b 陈复礼 c 罗红 d 郎静山 8. 《雕塑家贾柯米蒂》的作者是()。 (5.0 分) a 优素福?卡什 b 理查德?阿维顿和欧文 c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 d 爱德华?斯泰肯 9. 《老黑奴》的作者是()。 (5.0 分) a D?柯克兰德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 c 卡什 d 阿维顿 10. 《满天星》的作者是()。

影视摄影艺术欣赏

摄影艺术欣赏 第十一章摄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对构成摄影画面形象的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等视觉元素的分析,了解摄影艺术的特点,并结合对摄影艺术作品的赏析,了解摄影艺术的本质特征,学会运用摄影的眼光来欣赏摄影艺术作品。 (一)摄影艺术的语言(摄影的特性) 1、摄影是通过光学、化学等科学技术手段——用光学镜头、感光材料的洗印过程来记录存在于镜头之前的真实形象,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它的形象通常是瞬间完成的,具有由于摄影者独到的发现,瞬间的抓取以及后期制作的高超技术技巧所形成的艺术特质,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2、摄影是二维平面艺术,其形象是由线条、形状、影调、色彩组成,再现现实生活中的逼真形象。 3、现实中的形象经过选择、取舍、提炼和构图处理,在框架中组成为一个有秩序的严谨的视觉形式,传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 (二)摄影艺术作品欣赏 1、《白求恩大夫》(吴印咸)主体的处理及环境的选择。 2、《让我们的血流在一起》(王立平)背景的简洁是摄影作品成功的关键。 3、《黎明的钟声》(江波)空白疏通气韵。 4、《童工》(路易斯·海因美国)正面角度的感染力。 5、《到森林里去》(尤金·史密斯美国)背面角度的含蓄。 6、《浩气长存》(张成军)仰角度的表现力。 7、《长江截流》(孙树清)远景的优势。 8、《插秧女》(滨谷浩日本)特写的魅力。 9、《鹅场》(张阴增)逆光的美感。 10、《倒闭的滋味》(郑鸣)新闻摄影的特色。 11、《喜盈门》(丁爱民)生活摄影。 12、《城市之光》(杨晓利)黑白摄影的韵味。 (三)摄影作品的欣赏方法 1、欣赏摄影艺术真实、自然、质朴的美,欣赏摄影艺术家在平凡生活中发现美的艺术眼光。 2、欣赏摄影画面的构图美,摄影家能从纷纭杂呈的生活中,截取出具有涵义和表现力的形象,并在框架平面中建立起线、形、色的秩序,形成完整的构图形式。 3、欣赏摄影的技术技巧:精湛的摄影技术是摄影作品成功的保证。科学地选择感光材料,运用光学镜头及附件,精细周密的后期制作,给画面带来完美的形式。 第十二章电影艺术欣赏 【教学要求】通过电影艺术特性和基本创作规律的介绍,结合电影作品的分析,加深对电影声画语言、结构蒙太奇等艺术手段的理解,初步学会从多重角度去赏析具体的电影作品。 电影是以银幕上的画面与声音为媒介,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里创造形象叙事、达意、娱情的一门艺术。直接诉诸观众感观的视听综合影象,是电影区别于文学(文字间接形象)、造型艺术(纯视觉形象)、音乐(纯听觉形象)的主要审美特征;银幕视听语言的运动性和时空转换自由,又使它突破了同为“综合艺术”的戏剧和舞蹈的舞台局限。

摄影创作的构图理念

一.摄影构图的概念和目的 摄影者在学习摄影构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摄影构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在拍摄过程中使用摄影构图的目的和作用。 简单地说,摄影构图就是把画面中各部分元素组成、结合、配置并加以整理,从而得到一幅艺术性较高的作品。摄影构图跟绘画大致相同,都是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并在一定的空间内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每个题材,不论它宏伟还是平淡,重大还是普通,都包含着视觉美感。在观察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比如人物、动物、花朵、树木等,此时,摄影者就不能把眼光局限在事物的属性或者本身的特征上,而应该去发现除事物本身以外,其他具有美感的东西,比如形态、线条、质地、明暗、颜色等。通过运用各种造型手段,在画面上生动、鲜明地表现出被摄体的形状、色彩、质感、立体感、动感和空间关系,使之符合人们的视觉规律,并给人一种真实的美感。也就是说,构图要具有审美性。其实“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作为摄影者,要善于用眼睛去发现各种不同事物的美丽,并用自己手中的相机去对这种美加以表现。 二.摄影构图元素的表达 要想对画面进行美妙的构图,则摄影画面中必须具备一定的元素,并且摄影者还要对这些画面元素进行正确的区分、主次定位和表达,这样画面的整体构图才会更有力度。 1.重点突出主体 一幅摄影作品的画面大体可以分为4个部分:主体、陪体、环境和留白。主体是摄影者用以表达主题思想的主要部分,是画面结构的中心,也是画面的趣味点所在,应占据显著位置。它可以是一个对象,也可以是一组对象。可以说,没有主体的画面是不能被称为一幅完整的摄影作品的。 一般来说,突出主体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突出主体,让被摄主体充满画面,使其处于突出的置上,再配合适当的光线和拍摄手法,使之更为引人注目;另一种是间接表现主体,就是通过对环境的渲染,烘托主体,这时的主体不一定要占据画面的大部分面积,但会占据比较显要的位置。 重点突出主体的方法具体有以下8种:①以特写的方式来表现、突出主体;②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不仅能够突出主体,还能为画面摄取更多的元素;③利用在影调或者色调上,与主体有鲜明对比的背景来衬托主体;④利用明亮的光线来强调主体;⑤虚化背景,进一步突出主体;⑥利用汇聚线等具有指向性意义的客体来向主体汇聚,起到一定的视觉指向性;⑦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者稍稍偏左或偏右的位置;⑧利用一定的拍摄角度来突出表现主体。 2.陪体:与主体一起构造画面情节 陪体是指在画面上与主体构成一定的情节,帮助表达主体的特征和内涵的对象。通俗地讲,陪体的主要作用就是给主体作陪衬,如果说主体是一朵红花,那么绿叶就可能是陪体了。由于有陪体的衬托,整幅画面的视觉语言会更加生动、活泼。摄影者再利用陪体来对主体进行修饰的过程中,要注意:①陪体主要是用来深化主体内涵的,在表现的过程中,千万不要

智慧树手机人像摄影答案

智慧树手机人像摄影答案 【篇一:2016智慧树期末测试答案】 ) 创意就是一个idea,商业机会才可能使你创建企业并创业成功 a.正确 b.不正确 2 【单选题】(2分) 饿了么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餐饮o2o平台。创始人康嘉说:“我和mark喜欢打实况,废寝忘食,叫外卖结果发现体验太糟糕了……电话叫餐经常占线、餐厅选择少、对比少、服务难以评价……. ”于是决定自己创业。这个例子说明,创业者可以从()中发现商业机会。 a.市场上出现的新需求 b.市场上存在的供给缺陷 c.技术的突破 d.行业的发展 3 【判断题】(2分) 固定资产的贷款可用短期贷款。 a.对 b.错 4 【单选题】(2分) 下列选项中,属于企业流动资金的一组是() a.原材料、员工工资、房租 b.办公家具、促销预算、电费

c.生产机器 d.员工工资、办公用品、企业用地 5 【单选题】(2分) 根据盈亏平衡分析,固定成本67600元,产品单 价5.3元,变动成本2.7元,保本销量() a.26000 b.26837 c.18000 d.27000 6 【单选题】(2分) 在创业的过程中,从开始选择项目、选择组建团队、制定规划和目标、融资和取得经营执照,到正式开业,这期间 无时无刻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只有你事前预料到了风险,制定了 应对策略,才可能使创业路上少走弯路。 a.不正确 b.正确 7 【单选题】(2分) 商业模式设计九步法就是(1)、谁是你的付费用户?(2)、你给 客户带来什么好处? (3)、如何让客户知道你?(4)、如何将产品送达客户?(5)、你的核心任务是什么?(6)、你还缺少什么?(7)、谁能帮助你?(8)、你有多少赚钱的产品?(9)、你需要投入多少成本? a.正确 b.不正确 8

摄影之光影运用浅析

摄影之光影运用浅析 [摘要]在摄影中,光与影的地位几乎是灵魂与支柱。本文主要是对光和影在摄影艺术中的应用进行详细解读,帮助大家对摄影中的光和影深入的了解,并且学会运用它,进而让摄影这门定格画面的艺术发扬光大。 [关键字]光与影摄影艺术运用 摄影这门学科其实就是一门与光和影打交道的学科,通过光和影来寻找最合适的造型,然后留下那最精彩的瞬间。正确得去运用和发挥摄影过程中的光和影,就可以记录和传递我们的思维和情感。一个合格的摄影家本身就是一个光影学家,正是由于光与影的不同程度的组合,才创造出一幅幅优秀的摄影作品。 一、摄影中对于光影的应用 所谓的摄影中的光线处理,其实就是依照摄影作品或者摄影作者的所期待表达的主题思想来借助光和影对景物或者人物进行塑造,从而让作品可以完美表达出所期待表达的主题思想或者相应的艺术效果。在摄影艺术中,光和影主要影响摄影的三个方面,分别是照明方面、造型方面、以及含义表达的方面。对于照明方面,其实就是光源照射物体后形成的亮与暗的区域;对于造型方面,则是经过光源的照射后,亮与暗共同在物体的周围形成的物体的外部轮廓;对于含义表达的作用,则是通过对光和影形成的亮和暗的区域的不同所表达出的不同的含义。这三个作用其实分别呈顺序关系,只有被光源照射了才会形成轮廓,进而通过对不同角度的选取才能表达出期待的结果。一个优秀的摄影作品,要做到的不仅仅是让观众看得到想要拍下的物体的样子,还需要感受到物体的存在,并且要能体会到被拍摄的物体所传达出来的各种信息情感。光和影是相辅相成的,否则,只有光或者只有影,那么摄影作者完全无法寻找到可以体验摄影意境的地方。 首先,摄影器材之所以可以留住那些最美的瞬间,主要是因为其内部的感光的元件,不同的亮和暗在感光元件上的投影,就成为了照片。光的存在是照亮物体,影的存在是隐藏物体,两者的共同作用就可以当做一个媒介来向人眼和摄影器材传递被摄影物体的相关信息。通过光影的合作,可以清楚地将物体的大小、材质、颜色、数量、质感等数据都清楚的表现出来。所以,在进行摄影创作的时

观念摄影的基本介绍

观念摄影的基本介绍 观念摄影在中国艺术界有很多的提法:如先锋摄影、新摄影、前卫摄影、实验摄影、概念摄影等。单从概念上说观念摄影应该是一种以摄影为媒介的观念艺术创作,其实质是观念艺术在媒介上的一种延伸与演变,是从艺术中抽离出来的一种相对独立的创作手段与形式。 观念摄影的主旨在于通过摄影所传递的某种观念,摆脱浅层次无意味纠缠的探索过程,试图通过摄影的媒介,展现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剖析,并且提出一些有意味的话题,引发更多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因此,观念摄影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答案,而是有多种可能性的指向,让观众自己去悟会。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这也符合审美的需求。 观念摄影的出现颠覆了传统艺术摄影标准不可动摇的地位,提供了摄影揭示当代生活的新的诸多可能性。观念摄影以其对传统艺术摄影的偏离,发展了摄影艺术的新空间。许多艺术家在摄影方式本身的开拓方面不断努力,把不同的视觉经验融合在观念摄影中。正因为观念摄影的新,使得观念摄影不能像传统艺术摄影那样建立起刻板的判断标准,也使得观念摄影更具有实验性。实验性艺术潜在的决定因素是崭新的生活体验和生命体验,好的艺术永远不会是技术的附庸,而应该是思想与生活的创造者。21世纪的今天,观念摄影正在成为这样的创造者。 西方观念摄影的源起 在摄影诞生之初,就开始具有“观念”的意识,只是业界尚没有把这一提法给予明确的界定。摄影史上有很多无可争议的例证:20世纪中后期,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的《人生两途》、亨利·佩奇·鲁滨逊的《秋》、《弥留》应该算是观念摄影的最早起源。在这些作品中说明观念摄影自摄影之初就已经开始运用并发扬光大了。而观念摄影是一个时代的产物,那个时代的作品具有观念的特性并不能算作观念摄影。观念摄影是源于西方后现代社会并波及全球的一种艺术形式。 我国观念摄影概念的提出 与西方的观念摄影起源相比较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1976出现的诸如蒙敏生、王秋生等人用摄影作品对“文革”进行反思,带有反讽意味的作品也可以“划归”到观念摄影之中去。其后1979年的北京的“四月影会”和随后出现的“裂变群体”,北京现代摄影沙龙,上海的“北河盟”、厦门的“五个一”、哈尔滨的“方尖碑”广州的“人人影会”,他们在摄影中有了一种观念的显现。但是这些并不是中国观念摄影的起源,他们仍是用纪实的方式对现实进行反思,并没有进入当代艺术的思考、评介与叙事语境中,于是与当代艺术的距离与差距越来越大。 在中国,当代摄影领域最早明确出现“观念艺术”(也叫观念主义)是1988年4月28日总第44期的《摄影报》上一篇《我们的作品等待社会的检验》。署名是当时中央美院的学生王虎、王友身、陈淑霞、刘庆和。由于当时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出现这种类型的摄影,因此并没有形成广泛的认同。中国摄影出版社1991年翻译出版的《美国ICP摄影百科全书》第一次相对完全地介绍了“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的概念。 观念摄影这个名词最早在国内出现是在1997年岛子策划的“新影像:观念摄影艺术展”上,接着在1998年朱其策划了“影像志异:中国新观念摄影艺术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世界最著名的32张摄影作品 1、《受伤的女子》——这幅照片是摄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受伤而只绑绷带裸睡的女子,是那幺安详而不带一丝猬亵。显示了布拉弗观察事物的智能:摄影是人们经历多年的努力结果,并且会继续开拓下去--摄影必须朝改善人的形象和生于斯的环境而努力。人和环境是多样性,且经常会改变的,我们要把观点放在上面,才有可能使影像表现永保丰富。 2 、《枪》——在纽约105街区,一个小流氓将枪直指摄影家的镜头。"他只有11岁,却学会了一切狰狞。"克莱因回忆说:"当然,他手里是一把假枪,他正玩的也不过是美国

孩子街头巷尾惯玩的游戏。但在我看,这一瞬间早已不再是儿童的游戏。" 3、《最著名的吻》——这是有关接吻的著名照片中最早的一张。面对这张在公共场合抢拍的照片,今天的人们可能会想到肖像权,隐私权这样的字眼,实际上它的确引发了一场肖像权的官司。但这并没能阻挡它在全世界流传。

4、《她叫玛格丽特马瑟》——这幅坐姿人体使韦斯顿的人体摄影达到巅峰状态,也是人体摄影最伟大的经典之一,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抽象的人体艺术.

5 、《奥马伊拉的痛苦》——1985年11月13日,哥伦比亚鲁伊斯火山突然爆发,山上的积雪融化后夹杂着泥石流顺坡而下,几乎吞没了附近的阿麦罗镇,造成了毁灭性的灾难。火山爆发后的第三天,美联社的法籍摄影记者富兰克福尼尔赶到现场采访。在现场发现一个叫奥马伊拉的12岁小姑娘被两座房脊卡在中间不能自拔,她的脊椎已被砸伤,尽管福尼尔曾经当过外科医生,但此时也无能为力。只有在他拍下小姑娘那美丽而

坚强的面孔的同时,不时同她交谈。希望增强她生存的力量和信心。待救护人员赶到时,她已在泥浆里浸泡了60个小时了。虽然小姑娘接受了治疗,但还是死了。福尼尔从始至终守候在奥马伊拉身边,一直拍到小姑娘下葬的最后一个镜头。翌年这组照片获第29届WPP突发新闻系列一等奖,其中充分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这张被评为1985 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 6 、《裸跑者》——在1975年英联邦橄榄球决赛上,包括伊利莎白女王在内的英国政要聚集在主席台上。这个体型优美的裸跑者-澳大利亚会计师米歇尔.奥.布瑞恩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

交卷时间:2018-03-10 10:43:15 一、单选题 1. 拍摄表现二战胜利的经典之作《胜利之吻》的摄影家是( ) A. 艾森斯塔特 B. 威廉克?莱因 C?路易斯?海因 答案A 2. 《玉兰花》的作者是( )。 A. 伊莫金.坎宁安 B. 爱德华?韦斯顿 C. 哈罗德?费因斯坦 D. 八木祥光 答案A 3. 第一位获得古根海姆奖,同时也是美国著名的F?64小组创始人之一的摄影家是( ) A.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B.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C. 爱德华?韦斯顿(Edward Weston) D. 哈罗德?费因斯坦(Harold Fe in stein ) 答案C 4. 摄影作品《月光曲》的作者是( )。 A. 陈复礼 B.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

C. 大卫?穆恩奇 D. 弗朗科?方塔纳 答案A 5. 被称为“美国人像摄影的怪杰”的摄影家是( ) A.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B.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C.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D.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答案B 6. 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来自“()”光学现象 A. 针孔成像 B. 遥感成像 C. 凸透镜成像 D. 小孔成像 答案D 7. 《滇金丝猴》的作者是( )。 A. 戴维?杜比莱 B. 保罗?斯梯瑞 C. 岩合光昭 D. 奚志农 答案D 8. 荣获了美国普利策新闻照片奖,显示了摄影纪实警示社会的强大力量,这组照片是( ) A. 《乌干达旱灾》

黑白摄影

二、黑白摄影的特征 1.从色彩学来讲,白与黑称为极色,是所有颜色的两端。白色好比光色红、绿、青的混合(相减),黑色好比颜色红、黄、蓝的混合(相加),所以也称作“无彩的色”。黑白摄影正是利用不同的黑、白、灰多层次的单一色,经过摄影者的选择和取舍,将现实的极其复杂的多色世界转化为单色世界,更为集中引导人们领会作者的画面意图。英国摄影家邓肯对黑白摄影作过简洁的说明:“彩色在你心中,而不在你的眼里。”黑白摄影最有利于作者集中精力去刻画出那些最能感染人的关键细节,并把其他简化到最必须的限度,景象的色彩完全可以留给欣赏者自己去“再创造”。这就是“黑白”艺术的魅力,也是黑白摄影的独到之处。运用这一特征有利于摆脱“逼真”、“自然”的盲目追求,而迫使我们更加认真考虑所要拍摄的照片有无价值,是否可引起观赏者的反响,启发人们对形象的某种意识或感觉。 2.黑白摄影所享有的,也正是彩色摄影所缺乏的,那就是影调的控制因素。邓肯说过:“我能用控制黑白摄影的影调办法去支配你。我可以把调子压低,使你意识不到照片不是彩色的。”这种得天独厚的办法,就是通过对黑白摄影一系列的技术控制能力。首先在黑白拍照之前,经测光表测出被摄体的主要部位的明暗之后,就可预见到它在照片上应当是一个什么调子,还会知道它与其余部位的影调关系。所以,黑白摄影的“正确曝光”应以摄影者本身要想表现的某种情感、气氛、意境为转移。其次是相纸型号,显影液和显影方式的选择,能够恰当地增加或压缩照片的层次,改变照片的反差,也可强调某一部位,让它亮些或暗些。利用这些手段达到抓住观众、引导观众的作用。除了曝光、用纸、显影等控制方法外,还可以通过暗房特殊技巧的处理,达到各种特殊效果和美化画面的作用,甚至可以弥补拍摄中所造成的缺陷和不足,使黑白照片格外生辉。 可以说,黑白摄影的控制能力,为摄影者体现个人的创作风格和加强画面渲染力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创造机会。在这方面它比起彩色摄影毫不逊色。3.黑白摄影和彩色摄影在性能上和技术上差别也很大。黑白胶卷一般可保存三四年,即使超过有效期,只要增加曝光量仍可使用。放在照相机内的黑白胶卷,半个月之后拍完冲卷,影象效果毫无影响。而彩色胶卷因含颜色耦合剂和空气接触,很容易氧化,破坏色彩均衡效果,因此有效期过后基本不能使用,特别是在潮湿的季节,如果彩色卷在相机内超过十天,色彩均衡就会起变化。 三、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 马克思曾说过:“色彩的感觉在一般美感中是最大众化的形式。”人们对色彩的直觉反应比较快,在生活中色彩与人们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彩色摄影能受到大众的欢迎并得到迅速普及就不奇怪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在进行摄影艺术创作时,就应该根据不同题材内容,认真考虑究竟采取什么样的表现形式更为有利,以便达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否则不会得到创作的预想效果。比如在绘画中运用素描去画石膏体完全可以了,再加上颜色就未免有些多余了。如果被摄物的颜色最为突出,比如花、鸟、商品广告、自然标本等,或者要求得到高度的逼真、自然效果(科技摄影),用彩色摄影来表现就是最好的手段。 由此可见,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之间不存在着行与不行的问题,只是在某种情况下,对于某种题材,采用某种方式能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或达到某种特殊要求,而被认为是可取的或可行的。“万能药”是不存在的,何况当代的人们对艺术的欣赏要求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要求形式多样化。当然彩色摄影的普及与提高将对黑白摄影质的要求不是低了,而是更高了,更难了,越是难越去研究它,才是难能可贵。 艺术创作不可因循守旧,而要提倡喜新厌旧。黑白摄影最先诞生是否就是“旧”,彩色摄影后来出现是否就是“新”,依笔者看来,艺术上的新与旧,不能单纯从时间上的前后来理解。人的生命在于运动,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个“新”如何去创,首先是要继承,没有继承等于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素描是一切绘画的基础,学绘画应先从素描开始,黑白摄影是一切摄影的基础,彩色摄影应从黑白摄影的拍摄、冲洗、放大等方面技术开始,并掌握过硬的基本功,否则只是力图依靠色彩的“优势”去支撑自己的作品,其结果是无味的。年轻的摄影工作者只有明确了黑白摄影与彩色摄影的“血缘”关系,对二者彼此要取长补短,发扬各自长处,才能创造出新的表现形式,同时也要善于借鉴其他艺术,特别是绘画艺术的色彩表现技巧,以充实自己。在彩色摄影普及、提高的形势下,我们期待着黑白摄影能不断创新,在我国摄影艺术中出现新的飞跃、新的繁荣。 黑白摄影的魅力 自1839年8月19日,由路易-雅克-芒代-达盖尔(Louis Jacques Mande Daguerre,1787-1 851)在法国科学院将其银版摄影法(Daguerreotype,又称达盖尔式摄影法)公诸于世之日? , 摄影已走过了一百六十一年的历史。当今,世界正步入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不容置疑彩色图像更能适合时代的要求,更能准确、真切地传达情报和信息,更为大众所喜闻乐见。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充斥着彩色的世界里,黑白摄影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和持久的生命力,深深吸引着无数摄影爱好者。特别是近年,以美国为中心的欧美诸国的美术馆、专业摄影画廊等, 大量展示和收藏摄影作品,这其中绝大多数也是以黑白摄影作品为主要对象的。当然,这也有黑白摄影作品在保存特性上比较优异的要因,但从体现摄影家的思想内涵和创作意念来看,相对于彩色摄影,黑白摄影更具有象征性,更显得单纯化,更富有想象空间,也许这正是黑白摄影的最大魅力之所在。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摄影艺术赏析_在线作业_2(100分) 交卷时间:2016-06-08 18:45:42 一、单选题 1. (5分) 三度获颁古根海姆奖金,并获得过美国公民最高褒奖——总统自由勋章的摄影家是()。 ? A. 弗朗科?方塔纳(Franco Fontana) ? B. 大卫?穆恩奇(David Muench) ? C. 达盖尔(Daguerre) ? D. 安塞尔?伊士顿?亚当斯(Ansel Adams)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2. (5分) 表现小姑娘横遭灭顶之灾时仍能保持神情镇定自若的被评为1985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的摄影作品是()。 ? A. 《多马里灾民救援中心》 ? B. 《奥马伊拉的痛苦》 ? C. 《等领救济粮》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10 凝固的现实——纪实与新闻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3. (5分) ? A. 《变形》 ? B. 《圆环》(又名《蒂娜的裸体》) ? C. 《扮成溺水自尽者的巴耶尔》(又名《一个被淹死的男人》) ? D. 《安格尔的小提琴》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6 最美的美——人体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4. (5分) ? A. 人物 ? B. 风景 ? C. 动物 ? D. 静物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上)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5. (5分) 最早的人体照片是( )。 日本顶级摄影大师——竹内敏信的作品主要集中于以下哪一类?( )

? A. 优素福?卡什(Yousuf Karsh ) ? B. 阿诺德?纽曼(Arnold Newman ) ? C. 菲利普?哈尔斯曼(Phillipe Halsman ) ? D. 理查德?阿维顿(Richard Avedon )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2 与风景对话——风光摄影(下)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6. (5分) ? A. 吉安?帕洛?巴尔贝里(Gian Paolo Barbieri ) ? B. 爱德华?斯泰肯(Edward Steichen ) ? C. 曼?雷(Man Ray ) ? D. 伊莫金·坎宁安(Imogen Cunningham)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5 平凡中的不平凡——静物摄影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7. (5分) ? A. 乔尔?萨尔托雷 ? B. 弗朗斯?兰廷 以下哪位摄影家善于抓拍作品?( ) 美国著名的F ?64小组创始人之一,创造了许多花卉摄影经典之作的女性摄影家是( )。 拍摄《马达加斯加-------一个超越时空的地方》的作者是( )。

黑白摄影教学大纲

《黑白摄影》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4516 适用专业:摄影 总学时数:32学时理论学时:16学时实验学时:16学时 总学分:1.5 选用教材: 参考教材: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性质 本门课程是高等院校非师范艺术类摄影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摄影技术与艺术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艺术修养的提高并且通过学生的实践与实验,培养学生一定技能,从而促进学生能全面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黑白影像,有些充满超现实的意味,因为它褪去了色彩,只剩下黑白的抽象构成,在黑白之间加入多层次和细节的影调,给人强烈的美感和不真实感;有些则蕴含强大的纪实力量,因为它是一种高度凝练的摄影语言。首先,表现为由白(高亮度)过渡到黑(低亮度)的层次等级。在黑白摄影中,影调不但能体现物象,还能抽象地再现于对应原景物的固有色彩。其次,不同的影调能产生不同的视觉感受。丰富的影调有助于产生恬静、温和、舒畅之感;粗犷的影调有助于给人们以刚强、力量、激烈、兴奋之感。 (二)课程的目的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亚当斯分区曝光的技术技巧,黑白影像的画面品质与构成分析以及欣赏、评价。学生能独立创作出一定艺术要求的黑白作品(包括拍摄、制作、处理等技术环节)。培养学生通过预先想象摄影画面、拓宽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顺利拍摄各种场景的黑白影像,为丰富、提高学生的视觉艺术修养奠定基础且能从事各种图像视觉造型艺术工作。 二、学时分配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章黑白影像的元素 教学目的:了解黑白胶卷的种类及构造,学会选择所需的感光材料及正确使用。掌握亚当斯分区曝光的技术技巧,并能灵活运用于各种场景。理解各种摄影创作规律

人像摄影中的几种常见布光方法

[分享] 人像摄影中的几种常见的布光方法 是否合理利用人像摄影的用光知识,直接影响到被摄者的形象塑造及个性表达。但对于商业人像创作来说,光线处理的首要任务主要在于着力刻画与表现被摄者的外貌,同时要尽量避免显露其不足之处。一般来说,灯光照明下拍摄人像比日光照明要难。一方面根据拍摄者的外貌(主要指面部特征)采取最有利的布光方案,另一方面又体现着摄影师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创作意图,不应有一套固定的方案。经过我们的分析研究、讨论,归纳出以下几种常见的灯光人像拍摄的布光方法: A.前侧光照明效果 A-1.用一盏灯(无论加不加柔光箱,柔光伞以及其它附件)做主要的塑型光线——称作“主光”——从照相机一侧与拍摄方向大约成300—600的位置照明被摄者,形成“前侧光照明效果”,它的特点是被摄者(尤其是面部)大部分面积直接受光形成明亮的影调,小部分面积不直接受光产生阴影,因此,既能表现出被摄者的立体感,总的影调又显得明快,所以这是一种相对比较成功的布光方法。假若仅仅使用一盏灯照明,被摄者阴影面的调子会显得太深、太重,不仅推动必要的细节,而且阴影的色彩也不好,所以还需要第二盏灯或反光板进行辅助照明,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与亮面保持适当的亮度比(俗称“光比”),这种光线称作“辅助光”。 A-2.辅助光的强弱决定着光比的大小,且与光比成反比,辅助光越弱,

光比越大。至于是否需要加个背景灯照明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当主光与辅助光布置妥后,如果背景的明暗调子已经符合要求,则不必加背景灯,若背景的明暗调子还需调整,则加背景灯再进行调整,直到理想的状态。 A-3.采用前侧光照明,主光灯通常需要略高于被摄者头部,但不宜太高,免得被摄者眼窝、鼻影、下巴投影太重。但当被摄者戴有帽子或其它头部饰品拍摄时,主光灯则应基本与被摄者的脸型移动它的位置来调整被摄者亮面和阴影面的比例,使被摄者面部亮面和阴影面之间的“明暗交界线处在适当的位置。这一点切记,非常重要的! A-4.如果使用反光板进行辅助照明,可以放置于被摄者阴影一侧。但是,如果用灯光作辅助照明,应把它放置在尽量靠近相机的地方。也有人喜欢将辅助灯光放置在被摄者阴影一侧,但没有从照相机方向进行辅助照明效果好,因为后者更易于消除未被照明的“死角”,也便于使它在拍摄者黑眼球上反射出的光点落在合适的位置。辅助光也不能太高,当被摄者黑眼球上形成的光点能落在瞳孔上沿时,其高度为最理想高度。 A-5.当被摄者面部转为稍侧时,从拍摄方向望去,鼻子两侧的脸部必有较窄及较宽的一面。如果主光从较窄的一面投射过来叫“窄光照明”,假若主光从较宽的一面投射,称为“宽光照明”。宽光照明极易显露被摄者鼻型,可强调鼻型的优美,但鼻骨太高或太低者,不宜采用宽光照明。面颊太胖与颌骨(位于耳朵以下面部侧方)凸出者,也不适于宽光照明。

对一幅摄影作品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虽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