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影响和发展趋势的研究

1.房宁《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进程》《中国社会科学》 2003年 02期

2.高勇、谢秋林《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及其实质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张彤玉、丁国杰《经济全球化的各种理论争论及其评价》《当代经济研究》200501期4.龚鉴瑛《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济师》2005年04期

5.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实质、规律、特征、误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0年02期6.唐任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对策》《世界经济》2000年10期

7. 喻志军《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利弊》《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第3期

8. 赵学清、高玉林《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矛盾》《中州学刊》2000年05期

9. 张鸿钧、姜照华《经济全球化的动因、实质及影响》《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

年04期

10.唐士其《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 02期

11. 叶江《论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的关系》《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12. 严书翰《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理论前沿》2000年18期

13.董洪霞《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挑战》《经济师》 2003年 07期

14.石琼《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响及其对策》《金融经济》 2006年 12期

《黑龙江金融》2007年03期

15.张淑欣《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对策》

16.雷新超《论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对经济主权问题的认识》《经济经纬》2003年03期

17.王思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决策选择》《理论界》2007年04期

18.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与挑战》《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03期

19.郑英隆《论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农村的乡土型企业发展》

《经济评论》2007年02期20.李建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提升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设想》《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18期

21. 徐辉、黎万和《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应对之策》《特区经济》2006年 05期

22.赵景峰《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理论视野》2005年 01期

23. 黄泰岩、张宏伟《经济全球化下的中国经济增长》《教学与研究》2004年07期24.于灵《经济全球化与21世纪中国的对策》《财经问题研究》2000年 04期

25.张春祥、王富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城市问题》2000年 04期

26.王雅梅、何文君《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西部大开发——机遇、挑战与对策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27. 陈浩《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经济论坛》2000年15期

28.李桂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济安全的维护》《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06期29.孙玉娟、郑祖婷、张宝忠《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刻影响》《集团经济研究》2006年 09期

30. 闫世辉《经济全球化与环境保护》《中国行政管理》2000年02期

31. 许明月、侯茜《经济全球化与反垄断立法》《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32. 罗豪才《经济全球化与法制建设》《求是》2000年23期

33. 雷达、于春海《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制度思考》《世界经济》2000年04期

34. 周振华《经济全球化对宪法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

35.赵汇、吴涛《透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发展趋势》《学术界》2005年06期

36.周振华《经济全球化对宪法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06期

37.宋群《我国工业化加快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战略关系与对策》《经济研究参考》2006年24期

38.毛蕴诗、戴勇《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的发展趋势与特征》《研究经济评论》2006年04期

39.梅冬芳《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40.李萍《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趋势》《经济师》 2003年03期

41.张英健《谈经济全球化趋势及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松辽学刊(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06期

42.汪永成《试论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中国行政发展的特殊要求》《理论与改革》2002年02期

43.季仲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44.黄晓凤《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对策》《湖南经济》2001年03期

45.谢康《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46.刘洪寅《全球社会主义:马克思视域中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7.周泽红《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改革与战略》2000年05期48.张琦《挑战前所未有——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趋势国际贸易》2000年04期

49.周军、周红霞《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06期

50.陈继勇、肖光恩《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0年 11期

51.刘克逸《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世界经济文汇》1999年05期

一、经济全球化实质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综合来说,目前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全球范围内市场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是市场经济的全面推进和空前大发展,因此,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世界经济的全球市场化;第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属性是生产的国际化,它使人类社会正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生产”时代,经济全球化就是生产的全球化;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具体的研究观点有这些:

房宁: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全球化, 是资本国际循环的建立。如此, 既可帮助我们看清全球化的缘起, 又有利于我们认识分析全球化可能产生的结果和未来的趋势。”“经济全球化, 从根本上来说, 是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联系在一起的。”他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资本运动的全球化。

——房宁《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进程》《中

国社会科学》 2003年 02期

高勇和谢秋林:“经济全球化实际上就是资本的大规模的跨国运动, 或者说资本的国际循环与周转。”“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角、以技术和制度创新优势为支撑、以资本为纽带、以生产和贸易为基础、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他们俩比较侧重与从资本流动的角度分析,认为全球化就是以资本流动带动生产和贸易的跨国运动。

——高勇、谢秋林《新形势下经济全球化

及其实质分析》《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05年 03期

龚鉴瑛:“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从主观层面上分析,由于受实力对比关系及西方国家出于自身政治利益的诉求等因素的影响,在一定程序上,经济全球化在现阶段的发展趋向又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她的研究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揭示的资本主义制度最基本的特征进行的。

——龚鉴瑛《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经

济师》 2005年 04期

陈德照:“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有着多方面和多层次内容的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的本质属性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客观要求,是商品和生产跨越国界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又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的经济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向全球扩展的产物。”他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角度展开对经济全球化本质的研究。

——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实质、规律、特

征、误区》《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0

年 02期

唐任伍:“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引导和推动者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全球化实际上是向全球强制推行西方大国制定的游戏规则”“全球化放大了资本主义本身固有的不公平原则”“全球化导致破坏性极大的国际投机猖獗”“全球化为西方资产阶级推行思想文化提供了便利条件”。

——唐任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与中国的

对策》《世界经济》2000年 10期

喻志军:“从社会生产力角度进行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市场经济化,也就是实现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达到‘以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在最有利的市场销售’这一世界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因此,生产力的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从社会生产关系角度进行分析,只要资本主义经济居于全球统治地位,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全球化”。他分别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喻志军《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利弊》

《成人高教学刊》2003年第3期

赵学清、高玉林:“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增殖关系的全球化,而不是市场经济或资本主义的全球化等表现”。他们俩认为,经济全球化表现为社会分工和生产的全球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全球化、自由贸易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经济组织的全球化、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以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

——赵学清、高玉林《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及其矛盾》《中州学刊》2000年05期

二、的研究观点摘录

1.经济全球化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唐士其:“经济全球化产生的政治影响之一是,左右一个国家国内政治生活的因素可能远远超越了该国的国境,而一个国家所奉行的政策也可能对相距遥远的其他国家的政治生活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意味着地域国家对其边界范围内社会经济过程的管制能力的削弱,同时也意味着政府职能及其结构的变化。”“总而言之,经济全球化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影响已经触及到其权力结构与权力过程本身。”一国的政治活动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该国的国境,而其他国家的政治活动也会影响到该国的政治,经济全球化带动了政治的全球化。

——唐士其《经济全球化的政治影响》《当

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 02期

叶江:“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影响表现在它使民族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的地位、性质、作用和能力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全球化不但导致国家主权的实际削弱及国家的地位和能力不可逆转地下降,而且致使国家必须改变在国际事务中追求国家利益的方式和方法”。

——叶江《论经济全球化与国家的关系》

《世界经济研究》1998年01期

严书翰:“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机遇方面:“第一, 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机遇;第二, 为我国参与、影响和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提供了机遇;第三,为我们在世界社会主义低潮的情况下有所作为并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提供了机遇”。挑战方面:“第一,给我国金融业带来的风险;第二, 给我国国家安全特别是经济安全带来了威胁;第三,给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带来的压力”。

——严书翰《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理

论前沿》2000年18期

2.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给发达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而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更多的是挑战,董洪霞分析道:“对于那些不很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全球化带给它们的不仅仅是机遇,更有挑战。”“第一,发展中国家要为遵守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国际经济规则付出代价。第二,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危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在理论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所有参与国都要一定程度地让渡和共享经济主权。第三,金融风暴对发展中国家形成重大的冲击。经济全球化就意味着要逐步实现金融自由化。第四,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第五,全球化有可能引致稀缺要素的外流,如人才外流和资本外流等。第六,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教育的新挑战。”

——董洪霞《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

的挑战》《经济师》 2003年 07期石琼从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挑战和对策方面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对发展中

国家的影响表现在:“第一,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条件和机遇;第二,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外投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和条件, 使其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增长迅速;第三,经济全球化带动了世界范围经济与技术开发区以及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等多种形式自由经济区发展;第四,经济全球化使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深化步伐加大;第五,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发展, 使其在世界市场竞争力逐渐增强;第六,经济全球化拉动了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对发展中国的挑战表现在:“第一,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第二,经济全球化下的金融全球化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同时, 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金融风险和经济冲击;第三、解决全球性问题时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尴尬局面;第四,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第五,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最大威胁是它们的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受到挑战。”

发展中国家应采取以下对策:“第一,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积极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第二,维护国家经济主权, 保证经济安全;第三,大力推进国内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第四,经济区域化和集团化是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有效途径。”

——石琼《论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影

响及其对策》《金融经济》 2006年 12期

雷新超:“对于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主权带来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认识经历了由盲目到觉醒的过程,主要表现是: 实现了“让渡”经济主权无限性到有限性的转变;实现了不愿让渡到主动让渡部分经济主权的转变;实现了由不干预、放任到自觉强化主权、加强适度干预的转变。”

——雷新超《论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

对经济主权问题的认识》《经济经纬》2003

年03期

3.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

从中国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是机遇和挑战的结合,陈德照分析认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主要是这么三方面:“(一) 社会主义市场机制建立和完善方面的机遇和挑战。(二) 扩大与占领市场方面的机遇与挑战。(三) 为我国分三步走,到21 世纪中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现代化战略提供了机遇和挑战。”中国应该及时抓住机遇,勇于面对挑战,借此机会加快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国际接轨。

——陈德照《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与

挑战》《国际问题研究》1999年03期

张春祥、王富华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正面影响在于:“1.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国际生产力的发展;2.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科技创新;3.经济全球化有利于用最有利的条件生产和市场销售, 这是全球经济发展的最优状态。”同时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负面影响也存在于金融市场、我国经济主权、产业结构、市场占有、可持续发展以及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

——张春祥、王富华《经济全球化对我国

的影响》《城市问题》2000年 04期

黄泰岩、张宏伟:“经济全球化突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的自由流动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将使中国的经济增长不再仅仅依赖于本国已有的资源,从而可以通过利用世界资源突破中国作为人均资源贫国的资源瓶颈制约,缓解经

济快速增长国内资源有限供给的尖锐矛盾,实现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黄泰岩、张宏伟《经济全球化下的中

国经济增长》《教学与研究》2004年07期

针对全球化过程中我国的主权安全问题,李桂芹认为:“首先,政府应当始终掌握保证国家经济安全的主动权,对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一个明确而切合实际的长远目标,而并非一味‘先试’;其次,解决好国内经济问题;第三,增强综合国力;第四,拓展空间,加强国际合作。”

——李桂芹《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经

济安全的维护》《工业技术经济》2001年 06

4.经济全球化对法制建设的影响

罗豪才:“不论是从国际视角来观察,还是基于国内市场来考虑,经济全球化对法制建设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加强对竞争法、投资法、信息法等立法以及相关政策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把法律作为社会工程,厉行法治以促进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早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对法律全球化理论保持警惕并不意味着无视经济全球化对法律的巨大影响。”

——罗豪才《经济全球化与法制建设》《求

是》2000年23期

许明月、侯茜:“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这种基于国内因素的考虑而制定的反垄断法不可避免的会遇到的各种问题。”“‘经济全球化’对反垄断法提出了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适用传统反垄断法解决国际性垄断问题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针对这种状况,不少国家开始对传统反垄断法进行调整,以避免反垄断法的实施对于本国经济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使本国的反垄断法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发挥有效的作用。”

——许明月、侯茜《经济全球化与反垄断

立法》《现代法学》2004年05期

周振华: “经济全球化对宪法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主权:1、主权转移;

2、主权销蚀;

3、主权限制。(二)人权:1、人权内容2、人权保障。(三)国体与政体:西方国家利用经济全球化削弱一些非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国家的主权,推销、移植西方的价值观和政治制度,直至它们的国体、政体改变,沦为西方资本主义体系的附庸。(四)政府职能和国家治理结构。(五)国内、国际法律关系。”

——周振华《经济全球化对宪法的影响及

其发展趋势》《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2005年第6期

三、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潮,是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研究这个发展趋势,大部分人都是分领域来进行的。谢康具体分析后认为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这么三个方面:“(一) 贸易自由化:第一, 进出口关税大幅度削减;第二, 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出口补贴和倾

销等非关税壁垒和不公平贸易手段都受到一定限制和削减;第三, 无歧视待遇原则得到贯彻;第四, 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利益得到一定保护和照顾;第五, 贸易自由化的适用范围不断扩大。”“(二) 生产国际化:第一,充分利用全球生产要素,达到资源最佳配置;第二,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及其第二产业的转移。”“(三) 金融国际化:第一,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国内金融市场向世界开放, 外国金融机构在开放中受到更多的优惠;第二, 金融交易的国际化;第三, 金融机构的国际化;第四,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谢康《经济全球化及其发展趋势》《毛

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01期

另一个从领域分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是陈继勇、肖光恩,他们得出结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国际贸易领域:(1)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国际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2)发达国家贸易额占全球贸易的70—80%,成为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主导力量;(3)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向高级化发展,高新技术等知识密集型产品已成为国际贸易重要的交易对象;(4)网络贸易将成为新兴的国际贸易方式。2.在国际金融领域:经济全球化中出现了国际经济金融化的趋势,具体表现为:(1)金融虚拟经济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日益突出;(2)国际金融关系在国际经济联系中日益突出;(3)货币一体化已经成为未来货币体系发展的新模式之一。3.在国际投资领域: (1)跨国公司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主体;(2)跨国公司兼并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3)高科技产业特别是信息产业和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国际投资的重点,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产业结构得以调整;(4)对发展中国家企业的兼并和收购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5)跨国公司的科技开发趋于国际化。4.在国际经济协调方面:(1)涉及知识经济的产业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领域;(2)国际金融关系的协调日益成为国际经济协调的重要方面,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国经济安全关注的重心;(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等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协调作用不断提高,协调范围日益扩大。”

——陈继勇、肖光恩《经济全球化发展的

新趋势与我国对策》《对外经贸实务》2000

年 11期

季仲明归纳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为:“(一)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明显特征是产业结构的整合;(二) 跨国公司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三) 金融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季仲明《当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福州党校学报》2002年02期

四、对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分析评论

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说是资本流动的全球化,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的特征的论述,即资本的本质就是要增值,增值的要求促使资本向世界各国利润高的国家和地区流动,资本的流动带动了生产和贸易的流动,织就了一张覆盖全世界的经济网络。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意味着机遇和挑战的双重影响,但是对发达国家来说,它更体现为机遇,而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它更体现为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让富裕的更加富裕,贫穷的更加贫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国际关系领域,

经济的全球化逐渐带来的是政治的全球化,最终的趋势是全世界各个领域都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个世界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经济研究所陈晓玉整理)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 经济全球化就是商品、资本、人才、信息等原材料在全球市场上的自由流动发展,各个国家发展都基于世界这个平台之上的,使得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了,各国之间的分工越来越细化、越来越明确。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关于经济全球化本质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近年来,从围绕经济全球化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分析,如何把握其本质成为科学认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及特征、进程、影响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所在,若不能就此达成基本的共识,也就谈不上以客观科学的态度来分析经济全球化浪潮兴起的后果和影响,更谈不上能够制定出得当的应对政策与策略。尽管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各个国家、各位学者都有对经济全球化的不同看法,对它的本质如何看待存在反对和支持,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目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指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以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世界范围的最优配置,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经济市场化。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市场经济原则(WTO)在全球范围内得普遍认同和确立,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

从计划经济或混合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这使得世界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活的人口由65%一下子骤增到95%以上,世界市场得到了统一。由于世界市场同质性程度的提高,资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寻找和定位利润最大点,全球企业的概念开始诞生。这种观念只从纯粹的经济和技术现象方面来理解,同实践中的全球化根本不是一回事,特别是劳动这种生产要素或劳动资源却不能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受到了很大的障碍。 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是私有化、自由化、放松调控。这就意味着减少政府审批,放松政府管制,但有些方面还是必须需要政府管制,如食品安全、城市交通等。还体现在政府应向社会提供服务,而不是管理。意味着公民自由选择权大大扩大了,我国的企业私有化的表现在:民营企业、股份制企业。 第三种观点是美国提出的人权国际化,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海牙国际法庭已经提出,基本观点是人权高于主权,全球有很多国家已赞同这个观点,但还有一些邪恶国家、流氓国家持反对意见。中国是选择性的接受,而不是全面的,不管怎么说已经承认了人权这个概念。 二、经济全球化从本质上讲,既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客观层面上观察,它是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范围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运用先进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高传统产业技术含量,才能不断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中国技术发展的跨越。 (4)只有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才能不断从生产关系方面为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20世纪80,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成为支配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全球化带来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巨大变化。从实质上说经济全球化是市场体制的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必然给中国的政治经济带来影响。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缺陷问题,单一的讲,就是自身的水源不足问题;所具有的优势就是制造也的发达。首先,水源问题;这是我国自身发展所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就是北方水源日益捉襟见肘,而单靠我国自身解决此事,是有点困难。内蒙,东北,华北,京津地,均可以感觉到严重缺水的窘态。由此带来的就是沙尘暴的日益强大,对整个世界环境也是大为不利的。其解决之道:从我国自身方面来看。一是海水淡化;一是南水北调。在我看来,海水淡化成本太高,而现实的可操作行又太差。这条路在现有的条件下是行不通的。南水北调,南水源于长江之系,南水本身并不充裕。且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来看,也并不可取。那解决的方案呢?就是引俄罗斯贝加尔湖水注入我国北方,这样我国整个北方就会有充足的水源,并且有利于全球的环境问题。《世界地理》显示“每年有60亿吨的高清澈高含痒的贝加尔湖天然矿泉水白白流入北冰洋化为海水。”在北极溶入亿万年的冰块,宝贵富足的水资源就这样为人类源源不断的制造着北极的极度寒冷,且贝加尔湖南引对西伯利亚不利于人类生存的极度寒冷状态也是大有好处的。对全球化的今天,是资源不浪费,是对环境问题也有利的。其次,中国自身的优势是制造业。1978年底,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我国与全球化的第一次接触。2001年,中国加入WTO,这是我国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精编版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是:商品和服务贸易扩展到全球,实现更大范围的国际分工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在上述定义下,经济全球化意味着主权国家开放国内市场,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作为“市场化”的延伸,经济全球化可以从交易范围和制度建设两个方面理解,一是贸易和投资范围扩大到全球,在更广阔的空间配置资源;二是市场制度在全球范围的推广和采用,这两个方面是经济全球化同一过程中并行的两种趋势。然而,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必然给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带来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的挑战。 我方持有的观点是,经济全球化是一种挑战。因为它使得中国面临世界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强烈冲击。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挑战 1、经济全球化使我国的民族工业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冲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工业一直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冲击。在我国加入WTO后,这种冲击对一些产业来讲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据有关方面分析,加入WTO后,汽车、制药、农业、电信、航空、计算机、金融等七个方面受冲击较大。其中,汽车工业是受冲击最大的产业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面临缺乏规模经济的冲击。汽车工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只有规模上去了,价格才能降下来。而我国1998年全国汽车产量是163万辆,轿车是50.71万辆,只相当于外国一家汽车制造厂的产量,甚至只相当于外国汽车制造厂一条流水线的产量。第二,面临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的冲击。目前全球汽车生产能力过剩2000万辆,通用、福特、大众、丰田等几大生产巨头纷纷加大开拓海外市场的力度,中国目前200人拥有一辆汽车,显然是一个潜在的汽车大市场,必然会受到外商的青睐并尽最大可能挤入中国市场,这无疑会对我国汽车工业产生严重的冲击和威胁。第三,面临关税逐步下降的冲击。目前我国汽车平均关税为80%~100%,尽管正式文件尚未面世,但关税降低20%是起码的,这意味着关税降低后的进口汽车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此外,汽车工业自主开发能力弱、劳动生产率低下、缺乏竞争优势等都使其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面临巨大的压力。虽然中国的轿车工业可以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但保护的时间也只有五年左右,充其量十年。那些规模小、成本高、技术水平落后的企业将难以生存,汽车工业进入大规模资产重组将是大势所趋。 2、经济全球化可能使我国产业结构低级化、边缘化。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有利因素 1、可以充分地利用外资 2、资本的进入带来了实用技术、管理经验和企业创新精神 资本的进入有利于我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外资进入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剩 余劳动力就业问题5、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的完善,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化和金融深化6、资本的进入有利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转型 (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弊端 1、大量外资的进入容易造成债务负担,可能引发国际债务危机。女0 1995年墨西哥爆发了重大的国际债务危机。 2、外资进入对民族资本和民族工业冲击较大 3、经济全球化使发 展中国家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4、跨国资本的进入增大了金融市场的投 机性和风险度,容易给短期投机资本冲击较虚弱的发展中国家国内市场造成可乘之机5、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充满了动荡和起伏6、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发展中 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7、经济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 经济主权 利;1.使商品、服务资本等各种要素流动的技术性和政策性障碍大幅减少,加快了世界贸易自由化趋势。 2.促使各国参与国际分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转移和资源的配置。 3.推动了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4.推动了全球竞争,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等调整 弊:1.各国经济依赖性大幅度提高,经济危机一旦发生,其传导必定很快。 2.各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日益严峻。 3.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集团集中祝您学习愉快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 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 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 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 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 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精选】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们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市场竞争中,资本和生产要素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无疑会拉大区域之间的差距,如任其发展,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也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不利影响。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本文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进行探讨。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加入WTO后,中国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不可忽缺的力量,世界经济对中国发展越来越重要,中国的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在不断加深。经济的全球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正确认识和判断经济全球化的本质,特征和利益关系,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理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战略选择。另一方面要面向国际市场,趋利避害,不断调整体制机制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形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广阔市场空间和一定竞争力的商品、贸易、服务、金融和科技等体系,从经济全球化角度,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和资源,维护国家经济利益,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协调快速发展. 区域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度的不断提高,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不仅是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下面本文就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作以探讨. 一.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时期,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在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被外国投资者所认识,外来投资逐年增加。到2007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总额达到7907.4亿美元,是2001 年的2倍。2007年中国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835亿美元,是83年的90.8倍,外商投资企业工业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9%.我国已成为利用外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外资的涌入有效缓解了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金瓶颈,助推了我国经济快速增长。 二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加入WTO以后,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融入全球化步伐,对外贸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2007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为21740.7亿美元,12181.2亿美元和9559.5亿美元,分别是1978年的105.3倍,124.9倍和87.8倍。对外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三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增加就业。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相对充裕,随着外资涌入和对外贸易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经济全球化有效缓解了就业压力。 四是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2007年我国签订对外技术引进合同上上万份,合同金额254.2亿美元.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理念逐渐带入国内,在以市场换技术的同时,不仅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一些先进的理念也为我所用。随着信息化步伐,我国科技水平不断提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利弊分析 背景: 中国是世界只带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人类发源地之一。很久以前就有了劳动剩余,从而产生了商品交易,而中国也是世界商品交易发展最早的地区之前。在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世界很长一段时期,特别是在唐朝时期达到了繁荣的最顶峰,成为世界经济中心。随着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开始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西方各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促使西方经济的飞跃。而当时中国正处于清朝执政时期,当时的清政府以“天朝上国”自居,实习闭关锁国政策,致使中国的经济开始落后于世界的发达水平。从此开始中国很长的一段时间处于抵抗外来侵略的抗战时期,而经济也发展缓慢。直到建国初期,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行计划经济,计划经济在对于恢复歹势中国的经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在中国的经济水平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发展却又缓慢起来。直到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改革开放,对内改革,转变成市场经济,对外开放,也多国建立毛衣关系;真是这一历史性的政策,促使了中国经济的从此的飞跃。而正在中国经济飞跃时,世界经济逐渐联系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经济全球化在90年代以后快速发展。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 正面效益: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更有方式的重新配置。发达国家因为或得更多的资源和市场而受益,弱势国家则很有可能会丧失原有的资源和市场而被边缘化。而美国作为经济势力最强、技术进步领先的国家是最大受益者,而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的受益国。融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国既可以发挥廉价劳动力和市场潜力等方面的比较优势,也可以弥补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和就业压力大等方面的劣势。中国作为人口第一大国有着极其明显的优势。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诸多利益,一、人口众多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最大障碍,从而引发的就业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来国内建厂,大大增加的就业岗位,为中国的就业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二、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这类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对于改进国类的生产技术带来了很大帮助,在经济全球化的席卷中,也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管理技术与优秀的人才资源。三、世界经济联系为一个整体,扩大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系列的对外贸易也开展了起来,特别是对沿海城市的飞跃创造了契机。四、经济全球化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品,世界各国生产的物美价廉的商品也出现在中国的市场上供中国消费者选择,享受到更优质的服务。 负面效益: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四种观点 目前,国际上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四种基本观点是: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扩张的必然结果,所以,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就是资本主义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是美国模式资本主义在全球取得最后胜利的标志,这是所谓“自由派”观点; 第二种观点也认为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化、美国化,因此本质上就是经济殖民主义,是帝国主义发展的新阶段,必须坚决批判与反对,这是所谓“新马克思主义”观点或“左”派观点; 第三种是怀疑派观点,历史并没有显现所谓全球化的事实,充其量不过是出现了高水平的国际化,也就是国家之间经济互动而已,经济全球化是某些理论家的神话; 第四种观点认为全球化是二十一世纪推动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革的中心力量,这些变革正在重新塑造着现在世界,但未来如何尚看进一步变革,即著名的“变革论”。 某些发达国家高唱经济全球化,想的尽是对他们通向更加富裕的机遇,而没有看到对他们的日益严峻的挑战。这些挑战有些是近在眼前的,有些是严峻地潜在着的。就说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南北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对发达国家意味着什么?首先,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将无力购买发达国家的产品,使全瀃市场萎缩,“贸易自由化”还有什么实质意义?贫穷的国家总是带来严重的社会矛盾与动荡,从而投资环境恶化,“金融自由化”又有什么实质意义?占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皀发展中国家无法参与,还有什么经济全球化?这样,反过来必将制约发达国家自己的竏济发展,引发起全球性经济危机。在全球性经济危机中,发达国家不仅无法幸免,而且即使不首当其冲也必然损失巨大。 其次,“南北差跜”越捥越大,意味着历史上殖民地与殖民主义的对立将以新的形式再现。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一个贫穷国家的动乱将引起周边地区乃至全球性动乱。更严重的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这是历史铁的规律,贫穷的发展中国家反对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浪潮必将一浪高一浪,阶级斗争也将从国内走向全球化,和平与发展时代将结束,代之以新一轮的全球范围的革命与战争。即使在血与火中诞生一个新世界,也将是人类一次空前的灾难。从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全球化也是向人类的挑战,全人类应该在这一挑战面前深思。 随着全球贸易和全球生产体系的迅速发展,以及跨国公司及其资本的不断扩张,我国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一方面,发达国家不仅是经济全球化的主导者和推动者,掌握着主动权,而且现存的国际经济规则大部分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制定的,有些规则则是在我国缺席的情况下制定的,如某些产业规则、信息技术产品协议和劳工标准等,这就决定了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始终处于与发达国家无法相比的不利地位。另一方面,由于我国经济基础不稳固,市场发育不完备,经济结构相对脆弱,资金匮乏,技术比较落后,人才流失严重等,很容易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冲击而产生国内经济波动。 在解决全球性问题时,我国也面临着尴尬的局面。一方面我们要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却被发达国家指责为破坏环境的对象。实际上,发达国家已经超越了工业化发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经济全球化下的问题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主义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包括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我们要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应该积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经济全球化科学方法论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能清醒地应对不同时代的挑战,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那么我们应当如何在这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来理解和分析现实中的问题呢?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从而对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准确把握和全面分析。从当前经济全球化研究的各种视角和方法来看,西方主流经济学倡导全球资本主义,为经济全球化大唱赞歌,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表现。归纳西方研究成果,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全球化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商品、劳动力、科技等经济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个民族的经济由于相互渗透、相互依存、相互合作与竞争,从而形成一个整体。然而,这种定义只是从描述的角度或表象上对经济全球化内涵的界定,并没有抓住它的本质。另一种观点是从网络化的角度对经济全球化作出解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一种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网络化的增长。 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要从根本上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基本特征、影响和作用,就要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生产方式与社会关系、理论与观念的相互联系上确立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且把这种对全球国际经济关系的研究置于“世界生产力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国际经济基础)—国际上层建筑”为主要序列的社会结构当中,形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社会和世界经济发展中现实与历史相统一的整体观念。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许江雁41007020114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摘要: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二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不断趋于一致;三是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强化,即各种多边或区域组织对世界经济的协调和约束作用越来越强。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当代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它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军事、社会、文化等所有方面,甚至包括思维方式等,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任何国家也无法回避,唯一的办法是去适应它,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在历史大潮中接受它的检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机遇,也让我们面临无数挑战。作为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又该如何应对它所带来的影响?由此,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本文通过剖析经济全球化的方方面面,探讨它的实质,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并就此对中国所产生的影响作出相关论述,最后总结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字:经济全球化、资本主义、跨国公司、中国、发展

正文: 一、经济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简单的说也就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它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客观必然性,这是因为:第一,新科技革命和生产的高度社会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物质条件;第二,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现实基础;第三,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推动力;第四,国际间相互投资的发展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不平衡的、螺旋式上升的,它作为世界性的大趋势将长期存在。 二、经济全球化实质及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发展到更高水平、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程度大为增强、阻碍生产要素在全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高一政治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面对经济全球化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实质?载体?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国际范围内的分工与协作)、贸易全球化(国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和资本全球化(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 (3)实质: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4)载体: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跨国公司是指在本国拥有一个总部,并在其他国家或地区拥有子公司的国际性企业;其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最大的利益;其作用是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有利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经济全球化带的挑战(不利影响):①实质上由发达资国主义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

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态度: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迎接挑战。 二、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世界贸易组织的地位?基本原则?作用? (1)地位: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称为世界三大经济组织。 (2)基本原则: ①非歧视原则(最重要的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②市场准入原则; ③互惠原则; ④公平竞争与贸易原则; ⑤贸易政策法规透明原则。 (3)作用: ①积极组织多边谈判; ②为国际贸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协定; ③为成员提供解决贸易摩擦和冲突的场所。 2简述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积极影响? ①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赢得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②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经济全球化

贺梅 一、说课程标准: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识记经济全球化及其主要的表现形式;理解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利弊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初步分析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整合知识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中体现全球化的事例和经验出发,通过直观有趣的情境设置,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并使之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以问题(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并在探究过程中,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潜能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彰显。同时培养合作的精神,感受合作的快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分析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激发学生树立起努力学习、为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志向。并增强忧患意识;增强使命感。同时,通过回顾我国二十多年的对外开放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说教材分析: 1.所说内容在课标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此框题是本单元的切入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模块中处于重要地位。 2.说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准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全面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及我们的应对策略。 难点:比较优势原理。 三、说学情: 由于学生每天都会感知全球化的气息,已具备了基本的认知和经验也对这一问题比较感兴趣。但寓于缺乏辩证的看问题的思维方法,有可能不能辨证地分析全球化的利与弊,这就形成一定的学习障碍。另外,比较优势原理理论层面比较高,对于学生会有一定难度。但我会因势利导,发挥长处,克服劣势,使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四、说方法和手段: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会变成资本主义世界的附庸么?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由发达国家主导的,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全球产业结构大调整。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贸易自由化、金融自由化和生产一体化。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的不断增殖推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进行新的、急剧的扩张,使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力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扩展到全球范围,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这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新现象,是资本国际化进程的新的高级阶段。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进程,是任何国家都无法回避的现实。经济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只有积极审慎,趋利避害,以积极的态度迎接全球化,才能在这一历史潮流中为自己找到适当的位置,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赢得更多的发展机遇。中国在制定经济全球化战略时,必须考虑以下问题: (1)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必须以发展本国的经济为基础。作为发展中国家和世界贸易大国,中国理应积极参与国际多边经济组织的活动和国际多边经济规则的制定,加强多双边经贸合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积极、稳定和建设性的作用。 (2)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倡和遵循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承认不同国家间的差异,注意处理好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的利益关系。 (3)科技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和条件。中国将坚持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科技兴贸,不断提高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能力,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只有加速科技创

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经济全球化带答案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的外交政策601 1.经济生活是复杂的,同一现象或措施,有时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表述中,正确体现了经济生活中“双刃剑”现象的是 ①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生产力的发展,也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②人民币升值有利于我国吸引外资,也导致出口贸易不利 ③纸币发行过量过多易引起通货膨胀,纸币发行不足会导致通货紧缩 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也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2.2012年12月7日,中国海洋石油公司出资151亿加元(1加元约等于人民币6.3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这一举措有利于 ①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②顺应经济全球化要求,优化资源配置 ③增强经济实力,控制国际稀缺资源 ④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国际化经营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下图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1990年)读图回答问题。 3.下列关于上图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 最大 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 现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 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 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4.上图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5. 2012年7月12,13日,第七届泛北部湾经济合作论坛在广西南宁举行。400多名中外嘉宾对如何促进“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共同繁荣”提出了很多有见地的观点,签署了一批诸如推进泛北区域城市发展合作等双边、多边合作协议。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 A.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B.表明了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 C.改变了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 D.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跨国垄断经营的竞争力【答案】B 6.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表示,如果欧元区和美国决策者无法通过解决各自的财政困难来重塑市场信心,那么全球经济将面临新一轮衰退的风险。希望各国政府立即采取行动应对目前的风险。这表明 A.国际经济旧秩序是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B.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C.经济全球化导致风险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 D.经济全球化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弊大于利 【答案】C 7.《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指出,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年均进口近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每年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对此认识正确的有 ①中国积极发展对外经济关系②中国优化产品结构,坚持以质取胜 ③中国积极寻求竞争与发展机会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C 8.受美国和东欧地区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2012年6至7月,国际市场中玉米和小麦价格上涨25%,大豆价格上涨17%,世界银行称其为“历史性”的增长;我国国内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也上涨。这 ①表明需求影响价格②表明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③可能会导致消费者对粮食的需求量急剧减少④会促使粮食生产者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D 9.作为最大的美债持有国,美元的跌跌不休之下,我国进一步加快了外汇储备分散化的步伐。但截至5月底,我国仍持有美国国债8677亿美元。中国也一直在呼吁,希望美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切实采取措施,维护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投资者信心。这表明:() ①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②购买国债是一种高收益和高风险同在的投资行为 ③诚信是国际经济交往活动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④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答案】C 10.2010年3月28目,浙江吉利汽车与福特汽车签署最终协议,以l8亿美元的价格成功收购福特旗下沃尔沃轿车100%的股份。这体现了 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技术全球化【答案】C 11.进入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愈加活跃。中国贸促会18日在北京主办的“第六届中国企业跨国投资研讨会”上称,今年1至2月份,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97个国

经济全球化的根源和本质

全球化的根源和实质 【内容提要】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即以发达国家为首的资本主义借助科技进步,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资本形态,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媒介,逐步发展和形成世界市场的过程。它的发展经历了商业资本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和产业资本全球化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世界商品市场、世界金融市场和世界生产体系。 【关键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经济全球化/根源/实质 对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就是要区分作为客观发展趋势的全球化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战略,这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矛盾的统一体。西方资本主义的全球战略带有很强的主观性,它企图通过本国经济矛盾的扩大化来转移矛盾,其结果只是在更深更广的程度上加剧矛盾。而作为客观过程的全球化,是不以人们(包括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势力)的主观意识、价值取向等等主观关系为转移的。 作为客观过程的经济全球化,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集中表现,即以发达国家为首的资本主义借助科技进步,以国际金融资本为主导资本形态,以跨国公司为主要媒介,逐步发展和形成世界市场的过程。它包括商业资本全球化、金融资本全球化和产业资本全球化三个阶段,分别形成了世界商品市场、世界金融市场和世界生产体系。如今资本要素的全球流动仍然受到各个民族国家、不同社会制度的抵制,世界市场仅仅处于初步形成阶段。 一、商业资本全球化 商业资本全球化就是商业资本通过世界贸易的拓展实现全球商品交换,形成世界商品市场。其实质就是商业资本通过不断扩大交易空间,把交易矛盾普遍化,缓解矛盾以实现资本不断增值。商业资本全球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发展的结果,其产生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马克思指出:“对外贸易的扩大,虽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幼年时期是这种生产方式的基础,但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由于这种生产方式的内在必然性,由于这种生产方式要求不断扩大市场,它成为这种生产方式本身的产物。”[1](P264)在资本主义再生产中,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一方面生产具有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萎缩。当这两种趋势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2](P278)。因此,资产阶级要打破一切地域和国家的界限去开拓、争夺国外市场,把矛盾转移到更广泛的世界市场上去,通过把矛盾“普遍化”来解决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主要通过以下规律来推动商业资本全球化的进程。 商业资本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乃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客观要求。不过,商业资本全球化只是资本循环过程从国内向世界的延伸、与他国资本交织在一起的共同运动,即商业资本要借助世界商品市场来完成其形态转换和实现剩余价值的职能。这是一种间接增值方式,它要受到他国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多重限制,而且不能改变各国利润率差距,因此,它虽然为资本占有更多的剩余劳动开辟了新的领域,却不能满足资本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贪欲。只要还存在更大的增值机会,资本运动就必然突破商业资本全球化的局限,创造出新的资本全球化方式。金融资本通过向全球输出资本的方式直接占有高利润率国家的剩余价值,标志着资本全球化由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分析

经济全球化下的马克思分析 经济全球化不是近年来才有的现象,但也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在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浪潮中涌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经济全球化现象有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马克思主义思想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体系,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地破解各种课题,不断实现新的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下面我们就从这三方面对经济全球化进行分析: 一、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角度 对经济全球化的内涵、本质、过程及趋势予以明确界定,有助于认识经济全球化运行的本质、规律及发展趋向,事实上,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起源正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逻辑结果。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在生产活动中,人类一方面与自然界发生关系,另一方面在人与人之间进行劳动交换。劳动过程的这两个方面就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派生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逻辑主线,而在这条逻辑主线上,生产力是首要的因素。 二、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角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是一个系统,不能作简单化理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而“经济全球化研究中的非社会性、非制度性和非历史性的倾向,是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和创新的主要根源之一”。③因此,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对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认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方法论启迪。 (1).对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必须从总体上而不是从某一方面进行理解。从历史发展中揭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本质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前景,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总体方法论视域下的世界历史、世界市场理论等丰富思想的当代价值及给予我们的重要的方法论启迪。 (2).经济全球化具有二重属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世界历史理论不仅揭示了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方面所体现的自然属性,而且揭示了其资本扩张的社会阶级内涵或它的社会属性。 (3).经济全球化不是一种目标,甚至也不是一种稳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客观趋势和一个主观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社会主义是全球化的产物,社会主义具有世界选择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不仅在于它明确地把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建立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之上,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指明它是一切社会中最根本和最本质的关系,更重要的是第一次明确指出

经济全球化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从经济现象层面上看,经济全球化呈现如下特征: 1,经济全球化不是各国经济同质化,而是世界市场的自由化:包括商品、服务、技术、信息、劳动力、货币资本的交易全球化,市场竞争的全球化。 2,由市场的自由化又伴生国际规则的全球化。国际规则从两方面产生,一是公开制定的国际公约,这样的规则,虽然仍是发达国家的影响占上风,但毕竟发展中国家做了抵消其支配性的努力;二是从发达国家做起的国际惯例,发展中国家国家只有接受的份,没有改进的份。 3,在国际经济中,还有附属于经济全球化的所谓的文化全球化,实际上就是消费的全球化(包括精神消费),它是以商业的全球发展为背景的。这种全球化基本与发达国家率先开发的新型商品与消费倾向吻合。 4,金融全球化的速度超过了生产和交换全球化的速度,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更容易传导;现代金融体系的缺陷无法有效防止金融投机对实力不强的国家金融安全的威胁;各国金融屏障的撤消,便利了资金泡沫的发生与作用,破坏着经济和社会生活的稳定。国际范围内的贫富差距和收入的不平等将不断加剧。 经济一体化体现的生产力发展的阶段特征在于,它与国际水平型产业分工的推进相伴随,使国际分工由各工业部门之间的专业化转向部门内部专业化。原有的部门内国际生产专业化主要形式是:同类产品的品种系列的专业化,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工艺流程的专业化。接着,专业化扩展到产品经营的全过程,从设计、研制、零部件生产加工、组装或总装,到销售等。这些经营环节都可在国际范围内安排定位。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这种全球配置成为可能。这样一来,水平型的国际分工除了在发达国家之间,还可在发展中国家进行,一些成熟技术甚至创新技术的产品或其中某些工序、工段就可以安排在发展中国家生产。在此当中,发达国家往往掌握核心技术,而将各个经营环节依据不同的比较成本扩散到全球。看起来,发展中国家会有机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得到技术外溢的好处,实际上发展中国家是在参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开发与技术研究,在自己有所进步的同时给了人家更大的发展。 很显然,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更具有挑战性。上述背景昭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加深,而发展中国家国家在一个不对称的相互依赖关系中属于更为脆弱的依赖方,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交流的扩大频繁,可能产生种种不安全因素。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带来的严峻挑战,主要发生在国际竞争加剧以及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难度加大。 1,在竞争格局上,发达国家之间国际经济合作深化,水平分工与水平型竞争更广泛地展开,更能相互促进发达国家经济技术水平提高;而与发达国家处于垂直分工与垂直型竞争的发展中国家,在有得有失的交流与合作中更难“得”而更容易“失”. 2,在竞争性质上,全球经济竞争即商业竞争(广义)本质上是发展机会与生存空间的争夺,发达国家都力争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抢占制高点。在领先地位上,市场与发展机会都是广阔的;而在附属地位上,很少有发展机会,得以生存的市场也将时而扩大、时而缩小,生存权取决于人家发展的需要。全球化趋势加快了将国际市场变为各国产业提高竞争力的发展空间和载体,但对不同的国家,结局会不一样,有的空间和载体变大,有的变小。这种竞争的无情与严峻必须充分估计。 由此看来,经济全球化给发展程度低的国家,带来的压力与风险更大。 二,发展的利益始终有民族性 经济全球化,使跨国经营规模空前,跨国公司所到之处,开拓市场,利用资源,网罗人才,运用科技,大有以全球为故土之势。然而,民族国家并未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失去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