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故事1:绝处逢生

民间文学故事1:绝处逢生
民间文学故事1:绝处逢生

民间文学故事1:绝处逢生

民间文学故事1:绝处逢生松滋县大山里头有个奇童叫刘聿(yù),说出他的故事定叫你啧(zé)啧称奇!

这年春天,几个孩子在山上寻花摘草抓蝴蝶,玩得很开心。有个红衣小孩在捉蝴蝶时,不慎一个跟头摔倒在悬崖边,头上的一顶红帽子不偏不倚飞到了长在崖边的一棵小树上。

红衣小孩爬起来,伸手去取,却怎么也够不着,急得大哭起来。

这时,十二岁的刘聿安慰他说:“别哭了,我取了给你。”边说边弯下身子,小心翼翼地走到悬崖边,向小树靠拢过去。

孩子们看到他这大胆举动,齐声惊呼道:“刘聿,太危险了,别取了吧!”

刘聿小心踩在小树枝上,猫腰伸臂,终于拿到了红帽子。孩子们正准备伸手拉刘聿上来时,不想那小树枝受不住压力,咔嚓一声断了,连同小刘聿一起坠落下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坏了孩子们。他们低头往下一看,下面深不见底,连呼了几声“刘聿!刘聿!”也没听到回音。他们想刘聿准摔死了,个个哭丧着脸回去报信了。

说来无巧不成书,刘聿连同小树摔下三十余丈处,正好是一个鹰窝,他跌进两只小鹰中间了。因为鹰窝软绵绵的,他居然没受一点伤。

吓昏后醒来的刘聿望望上面,再看看下面,都是刀削一般的直壁。这鹰窝是在悬崖峭壁中一块突出的斜石上筑造的,往上爬,无绳可攀,无阶可登;想下去,离地少说还有五十余丈,又没踏脚之处。

刘聿身陷绝境,进退两难。

老鹰觅食归来,见窝里有个人,吓得在悬崖周围飞来飞去。它又舍不得两只嗷嗷待哺的小鹰,盘旋了几圈还是飞近鹰窝,把嘴里衔的兽肉对准鹰窝投掷,然后又飞走了。

刘聿接到兽肉,虽然是生的,但为了活命,只得一面强忍吞食,一面将兽肉扯碎喂养小鹰。

时间万般难熬地一天一天地过去,老鹰每天飞来投食,刘聿就每天以生肉充饥,日夜与小鹰为伴,过着野人一般的生活。小鹰在他的精心照料下,个子慢慢长高,翅膀渐渐长硬,天天能在空中绕几个转转再飞回窝里去。

刘聿望着小鹰在天空飞翔,羡慕极了,心想,我要有小鹰会飞的本领,那该多好啊!

有一天,刘聿喂完食,看见一只小鹰飞出窝时,爪子一收带出一把草来,心里顿悟道:有办法了!

他脱下短衫,撕成一条条带子打成布绳,待小鹰飞回窝时,他贴近一只较强壮的鹰,将布绳分别缚在它的双足上。

小鹰与刘聿混熟了,也不介意他在自己身上搞什么小动作。

之后,他又将布绳的另一头分别在自己的左右胳膊上系牢。做好了这一切,刘聿爬出鹰窝纵身一跳。

小鹰大吃一惊,忙展开翅膀腾空而起。小鹰毕竟力气有限,

身上又带着一个几十斤重的孩子,它越飞越低,越飞越慢,几个盘旋后,终于气喘吁吁地落在了平地上。

刘聿高兴极了,平平安安地向家里跑去。

家人寻找多日,不见刘聿下落,以为他葬身峡谷被野兽吃了,一个个哭得泪人儿一般,突然看到刘聿回家,手里还抱着一只救命的鹰,真是喜出望外。

邻居及小伙伴们听说刘聿平安回来了,个个跑来看望他,得知他是凭借小鹰死里逃生时,更是惊讶不已。

文中的刘聿为了帮助别人掉下了悬崖,这种助人为乐的牺牲精神是可嘉的。但更让人震撼的还是他的自助和智慧。

当他发现自己落在半山崖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时候他没有惊慌失措,而是相当镇静并很快适应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吃老鹰叼来的生肉,先活下来才会有摆脱险境的希望。所以在面临危险的时候,能保持冷静、理智的心态就是战胜困难的第一步。

“天助自助者”,“求人不如求己”,就像刚开始学步的小孩,如果每次跌倒了都等着妈妈来扶,就永远学不会自己行走。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孤立无援的情况,这时候就必须自己救自己,如果光是想着别人来解救你,可能会陷入更大的危险。故事中的小孩正是靠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救了自己一命。

无论何时我们都不要放弃希望!别在困难和危险真正到来之前自己就先绝望了,而应像主人公一样,不放过任何生存的希望。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孩最终借助鹰的力量脱离了险境,实在令人佩服!

民间文学故事2:黄鹤楼的民间传说唐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诗中的“昔人”指的大概是仙人王子安或费祎。不过,到了宋朝,黄鹤楼又与仙人吕洞宾联系到了一起。

传说,有一个姓辛的老板在蛇山上开了一家酒店。一位道士常常来喝酒,但从不给钱。辛老板也不以为意。一次,道士临走之前,用橘子皮在墙上画了一只黄鹤,如果客人对着黄鹤拍手,黄鹤就下来翩翩起舞。如此一来,酒店的客人越来越多,生意也非常兴隆。

十年后,道士再次来到酒店,从腰间取出笛子,吹出悦耳的音乐。黄鹤徐徐飞出墙壁,道士骑上黄鹤缓缓飞走。据说,这位仙人就是吕洞宾。

为了纪念仙人和黄鹤,辛老板出资在山上兴建了黄鹤楼。后人每每登高至此,总会想起这美妙的传说。

民间文学故事3:仁爱的炎帝补天以后又轮转了不计其数的春秋寒暑,在历史长河的一个普通黄昏,西边残阳如血,东边晶莹的圆月已悄悄攀上了柳梢,少典氏娶于有峤氏的新娘任姒仍在姜水岸边踯躅,古今中外,年轻漂亮、多情善感的女子都一样,她们的心思谁也猜不透。

突然,一道红光自碧波深处激射而出,任姒猛抬头,见一条赤髯神龙升至半空,双目发出两道神光,与她的目光交接。

刹那间,任姒只觉心灵悸动,似有所感,她用手拭一拭眼睛,定一定神,再定睛望去,但见暮色渐合,天空河水,都黑幽幽的,哪有什么神龙呵!神龙见首不见尾,任姒却就此怀孕了,足月产下一子,牛首人身,即以姜水之姜为姓。此子乃南方火德之帝,故号

炎帝。

炎帝

炎帝是极仁慈、极具爱心的神。他见人口日趋繁多,自然资源渐乏,顿生忧患意识,禽兽、果实自然生长的脚步怎赶得上人类繁殖飞速的翅膀?一旦野生动植物食尽,天下黎民岂不要饥饿而死?

炎帝愁呵愁,想呵想,一直想了九九八十一个昼夜,终于豁然开朗:何不教民种植,用劳动的汗水来换取生存必需的资料呢?念才及此,天空中纷纷扬扬飘落下无数黍、稷、麻、麦、豆来。

炎帝把这些谷种收集聚拢,命名为五谷,吩咐百姓季春时节播种在开垦过的土里,待其出苗,移栽于潮湿之地,再施肥滋养,拔除芜草,依此而行,必能获致丰收;后见耕作栽插十分辛苦,就断木作耜,揉木作耒,创制农具,令民间依式造用;井委任仙人赤松子为雨师,观测气象,调节晴雨;于是年年五谷丰登。民众鼓腹而歌,感念炎帝的功德,尊称他为“神农”。

赤松子

炎帝不单单是农业神,同时也是医药神、商业神。他巡视四方,见百姓面多黄肿,有风湿之病,心中甚不安宁,当即踏遍三山五岳,采集天下异草,用赭鞭逐一抽打,药草经过鞭挞,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他就依据药草的不同赋性,给病人疗疾。

为了进一步辨识药物的性味和功能,便利于救死扶伤,炎帝又亲尝百草,以身试药。他先尝甘草,味甘性平能泻火解毒;次嚼乌梅,齿酸生津且涩肠敛肺;啮花椒而气开,啖辣芥则涕泪;诸如

此类,不胜枚举。平均一天之内,中毒十二次,幸亏他的身体玲珑透明,从外面即可看清五脏六腑,所以能够马上知晓中毒部位,找到解救的方法。炎帝试毕百草药性,将温、凉、寒、热的药物各置一处,按照君臣佐使之义,撰写成医书药方,以造福人类。医学一科,至此方始建立。

炎帝还辟市场,倡贸易,鼓励大家互通有无,调剂余缺,以提高生活质量,开了经商的先河。

炎帝的夫人系赤水氏之女听沃,她与炎帝所生的男孩名叫炎居。炎居生节并,节并生戏器,戏器生火神祝融。祝融被谪降到长江流域,生下了怒触不周山的水神共工。共工的儿子术器生有异相,他的头顶平整如削;另外一个儿子叫后土,乃土地之神。后上生下时间神噎鸣,噎鸣有十二个孩子,他们是困敦(子年)、赤奋若(丑年)、摄提格(寅年)等十二太岁神。后土还有位孙儿,即逐日的夸父。

看了民间文学故事的人

经典神话故事

经典神话故事——中国 [目录] 年的传说民间故事(中) 木兰从军民间故事(中) 牛郎织女神话故事(中) 田螺姑娘民间故事(中) 十二生肖的故事民间故事(中) 狼外婆民间故事(中) 嫦娥奔月神话故事(中) 三个和尚民间故事(中) 宝莲灯神话故事(中) 九色鹿神话故事(中) 哪吒神话故事(中) [正文] 年的传说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 在太古时期,有一只凶猛的野兽,它居住在深山密林之中,人们管它叫“年”。 “年”长得硕大无比,而且生性凶残。只要谁惹恼了它,它一定会张开那张血盆大口,一口把他给吃掉。同时,“年”也很懒,它喜欢睡大觉,一睡就是三百六十五天,当它从睡梦中醒来的时候,总是感觉肚子咕噜咕噜地叫个不停。这时候,它就下山来到村子里,见到什么就吃什么,就连那些住在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都不放过,等肚子填饱以后,它才会满意地一摇一摆地走回家去继续睡大觉,然后在下一个三百六十五天后醒来,继续下山找东西吃。

就这样,这只“年”兽,年复一年地来到村子里吃人,弄得大家人心惶惶。 阿宝住的村子年年都被“年”兽袭击,他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就在上一次“年”下山的时候全被吃掉了,所以阿宝特别痛恨这只凶残的野兽。 这年除夕,阿宝村里的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躲避“年”兽。这时,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他手拄拐杖,肩搭袋囊,银白色的胡须一直拖到了地上。这个时候,大家都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谁还有心思去关照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呢?人们只是匆忙地看那老人一眼,就赶紧离开了。 当老人走到阿宝家的时候,阿宝从屋子里走出来,给了这位可怜的乞讨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快跟随大家上山躲避“年”兽。没想到乞讨老人听后,捋着他的胡须,笑眯眯地说:“小兄弟,你能让我这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借宿一晚吗?” 阿宝吃惊地望着这位乞讨老人,说:“老人家,难道你不知道今天晚上可怕的‘年’兽要来吗?现在大家都携老带小,打点好行装到深山里避难去了,你也应该跟着他们一起去。” 那位乞讨的老人听后,只是微笑,什么也不说。 “好吧,既然如此,那你就进来吧。”阿宝对老人说道。 “谢谢你,好心的年轻人,有我在,今晚你什么都不用怕了。”说着,老人从肩上放下袋囊,又从里边抽出两张长长的红纸,“来,你把这两张红纸贴在门上。” 阿宝不知道这两张红纸有什么用,于是就问:“贴这两张红纸做什么

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文字版精选

中国经典神话故事文字版精选 天女散花】 盘古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开天辟地以后,叫他的大儿子管天上事,人称玉帝;叫他的二儿子管地上事,人称黄帝;叫他的女儿管百花,人称花神。 盘古开天辟地用力过猛,伤了五脏六腑,他快死时,把女儿叫到跟前,拿出一包种子说:“这是一包百花种子,交给你了。你要往西走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那里有一座净土山,你可取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把这百花种子种在净土里。然后你再往东走四万四千四百四十四里,在日头洗澡的地方,那里有一潭真水,不蒸不发,你可取真水一担,浇灌百花种子,百花种子就会生芽出土。你再往南走六万六千六百六十六里,那里有一潭善水,你可取善水一担,对花苗喷洒,花苗结出骨朵。然后,你再往北走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里,那里有一潭美水,你可取美水一担,滋润花骨朵,这样,就会开出百样的花朵。你用这些花给你大哥点缀天庭,给你二哥江山添美。” 盘古说完,就死了,尸体随后化为一座盘古山。 花神按父亲的嘱咐,往西走了二万二千二百二十二里,取了净土一担,摊在天石上,播上了百花种子。向东、向南、向北取来真、善、美三潭里的水,精心育花。 果然,百花怒放,好看极了。她高兴地报告玉帝。 玉帝便随着亲妹妹前来观赏百花,他高兴地说:“妹妹不辞劳

苦,育出百花,用百花美化天庭,天庭不就成花园了吗?” 花神说:“当初父王开天辟地,叫你管九霄,叫二哥管九州,叫我育出百花给你点缀天庭,为二哥江山添秀。如今,我已把百花育出,哥哥可不可以助我一臂之力,把这些百花撒向人间?” 玉帝答应了,立即唤来一百名仙女,对她们说:“我封你们为百花仙子,受花神管。你们可随意采花,采牡丹的是牡丹仙子,采荷花的是荷花仙子。把你们采来的花撒向人间。” 百花仙子听罢,手托花篮,在花园中穿梭往来,各自采下喜爱的鲜花。片刻工夫,花篮就装满了。 然后,她们一手托花篮,一手抓起花,纷纷撒向人间。 天女散花,飘落九州,落地生根。从此,人间有了百花。 【鲤鱼跳龙门】 庙峡,又名妙峡。两座巍峨雄奇的凤凰大山,拔水擎天,夹江而立,引人入胜的鲤鱼跳龙门,活灵活现,雄奇壮观。 进入峡谷,两山雄峙,悬崖叠垒,峭壁峥嵘,壁峰刺天;奇特的岩花,依壁竞开,把峡谷装缀成仙境一般。这个神奇美妙的峡谷,流传着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 在很早以前,龙溪河畔的乡民,男耕女织,过着安居乐业的美满生活。一年,不知从哪儿飞来一条大黄孽龙,作恶多端。它不是呼风唤雨破坏庄稼,就是吞云吐雾残害生灵,把整个峡谷搞得乌烟瘴气,不得安宁。 每年六月六日它的生日这天,更是强迫人们献上一对童男童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民间故事_经典东北民间故事 东北虽然是祖国边界,但是民间故事也很多!下面是本人 给大家整理的东北民间故事,希望能帮到大家! 东北民间故事: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 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 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 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 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 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大全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大全 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并且流传到现在的文学作品。你听过哪些民间故事呢?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民间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民间故事1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实并不是真心游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个游山玩水的名义,到江南来探听消息,察看虚实。那时,杭州南屏山净慈寺有个和尚,叫诋毁。这和尚不讲究诵经打坐,专喜欢议论天下大事。要讲便讲,要骂便骂,毫无顾忌。只因他讲得有理,骂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欢亲近他。乾隆皇帝到了杭州,听说有这么个和尚,他眉头就打起个疙瘩,心想:这老和尚取这么个怪名号,必定是个隐迹山林的明朝遗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听听他到底毁些什么。于是,他便换上一身蓝衫,拿把描金折扇,扮成秀才模样,一摇一摆地去游净慈寺,指名要会会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从寺里出来,乾隆皇帝见了他,便问道:“老师父就是诋毁和尚吗?”诋毁和尚回答说:“不错,我就是诋毁和尚,诋毁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问:“老师父是从小出家的呢,还是半路出家的呢?”诋毁和尚说:“我吗,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问我这些做啥?”乾隆皇帝没得话讲了,眼光一扫,看见和尚身上那件千补百衲的破袈裟,便说:“听说老师父是个有德行的高僧,为啥穿这丝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诋毁和尚笑道:“我年轻的时候,也穿过锦绣的衣衫哩!后来那锦绣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这破麻皮的袈裟来啦!不过我穿的虽然破烂,心术可是正的。不比那些着官服的老爷,看起来富丽堂皇,暗地里男盗女娼。”乾隆皇帝当头挨了一闷棍,又发作不出来,心里恨恨地想:这诋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总得找个岔子,好狠狠地办他的罪。他肚皮里打着恶算盘,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诋毁和尚领他进寺去耍子。他们进了净慈寺山门,见旁边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篮。乾隆皇帝眼珠一转,随手拾起一块劈开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问道:“老师父,这个你们叫什么呀?”诋毁和尚说:“这个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转个面,将白的一面朝着诋毁和尚,又问:“老师父,这个叫什么呢?”诋毁和尚道:“这个吗,我们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皱起眉头苦笑道:“好个新鲜的名称哪!”诋毁和尚打个哈哈说:“老客人呀,如今这世道变啦,名称也得跟着变哩!”乾隆皇帝吃瘪了,只好闷声不响。原来当时正在大兴文字狱,专门找岔子杀人。如果诋毁和尚照着老称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黄,就会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辫子,诬他要“灭清”、“灭皇”,杀他的头。乾隆皇帝拿毛竹片问诋毁和尚,就是想找他一个岔子的。乾隆皇帝进大雄宝殿去拜过如来,又到罗汉堂看了佛像。最后,他们来到香积厨。香积厨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东张西望,见灶下歇着一担豆芽菜。偏巧这时窜过来一条小狗,扯起后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里,就问:“老师父,这豆芽菜算不算干净的东西?”诋毁和尚说:“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长,当然是最干净的东西啦!”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声,说:“有狗尿浇在上面,怎么还说它是干净的呢?”诋毁和尚呵呵大笑:“俗话说,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真。你看见只当不看见,岂不就干净了吗?这点小事,何必如此认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骂,但他却装作没听见,还厚着脸皮自吹自擂,说自己是圣人哩!”乾隆皇帝听了这话语,气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发作。心想再找个岔子,一时却想不出题目。正在为难,猛听得厨房后门外有个小贩在高声叫卖:“茶叶蛋要喔?茶叶蛋罗!”他灵机一动,说肚子饿了,就借买茶叶蛋的机会,灰溜溜地从后门溜走了。民间故事2孟姜女千里寻夫,寻到万里长城,听说丈夫万喜良死在长城脚下,哭得天昏地黑,哭声震倒长城,露出一堆一堆白骨。原来造长城死去的成千上万劳工,统统葬在长城里。孟姜女一边哭,一边找寻丈夫的尸骨。白骨如山,那一根是喜良的骨头呢?她东挖西挖,手指都流出血来,血滴在白骨上,滑到泥土里,孟姜女忍着痛不停挖,挖着挖着,挖到一堆骨头时,血凝在骨头上象结了红梅花,孟姜女想:夫妻连心,一定是我丈夫。她把骨头一根根拣拢拼凑,正好是一副人骨路。孟姜女用包袱将骨头包好,抱在胸前说:“喜良!喜良!夫妻总算团圆,跟我回家去吧!”眼泪滴滴嗒嗒落在包袱上,包袱里骨头悉悉瑟瑟也象在哭泣。孟姜女抱着包袱一路走一路哭,只觉得包袱越来越重。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文学常识1 1、(仪式歌)是用于节日礼俗和祭祀等的歌谣。 2、(谜目)指的是谜语中要猜的范围和格式。 3、(二人转)是流传于东北地区的民间歌谣。 4、“民俗学”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的。 5、《阿诗玛》是(撒尼(彝族一个分支))人的作品。 6、陈琳以(《长城谣》)为基础写出了《饮马长城窟行》。 7、民间文学整理方法有两种,即(综合整理)与单项整理。 8、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是世界上最长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伊利亚特》。 9、芬兰学派以(库伦父子)为代表。 10、追悼会奏的哀乐,开运动会奏的《体育进行曲》,可被视为新的(仪式)歌谣。 11、东汉崔实编的(《农家谚》)是世界上最早的谚语集。 12、《伏波井》、《日月潭》属于(山川风物)传说。 1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模拟(竹枝词)创作而成的。 14、(谣)是不能唱的“徒歌”。 15、唐人传奇《李娃传》是根据民间故事(《一枝花》)写成的。 16、灯谜又叫(灯虎),突出它的疑难性。 17、阿凡提的故事是从(土耳其)传入的。 18、沙湾灯笼——何府(苦)是(歇后语)体裁。 19、说书艺人王少堂的《武松》用的是(评话)体裁。 20、《中国歌谣》是(朱自清)研究民间歌谣的专著。 21、《召树屯》是(傣)族的作品。 22、《柳毅传》是在传说(《龙女牧羊》)上加工创作的。 23、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规定部队要搜集民歌。 24、集体性标志着人民对民间作品的集体所有权,但同时也带来了(匿名性)的特征。 25、(诸葛亮)被称为西南文明的传播者,知识和技术的偶像,甚至说他与火把

民间文学复习 民间文学特征、神话、传说、民间故事

民间文学的特征 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含义及表现: 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 (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 (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 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在中国有很多经典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都是那么勤劳的劳动人民创作出来的,因为他们的思想和想象力都十分超群,让这些故事活灵活现,并且让这些故事流传下来。今天的就给大家带来几篇优秀的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更多容请访问(.) 中国经典民间故事 梁山伯与祝英台 从前有个姓祝的地主,人称祝员外,他的女儿祝英台不仅美丽大方,而且非常的聪明好学。但由于古时候女子不能进学堂读书,祝英台只好日日倚在窗栏上,望着大街上身背着书箱来来往往的读书人,心里羡慕极了!难道女子只能在家里绣花吗?为什么我不能去上学?她突然反问自己:对啊!我为什么就不能上学呢? 想到这儿,祝英台赶紧回到房间,鼓起勇气向父母要求:“爹,娘,我要到去读书。我可以穿男人的衣服,扮成男人的样子,一定不让别人认出来,你们就答应我吧!”祝员外夫妇开始不同意,但经不住英台撒娇哀求,只好答应了。 第二天一清早,天刚蒙蒙亮,祝英台就和丫鬟扮成男装,辞别父母,带着书箱,兴高采烈地出发去了。

到了学堂的第一天,祝英台遇见了一个叫梁山伯的男同学,学问出众,人品也十分优秀。她想:这么好的人,要是能天天在一起,一定会学到很多东西,也一定会很开心的。而梁山伯也觉得与她很投缘,有一种一见如故的感觉。于是,他们常常一起诗呀文呀谈得情投意合,冷呀热呀相互关心体贴,促膝并肩,两小无猜。后来,两人结拜为兄弟,更是时时刻刻,形影不离。 春去秋来,一晃三年过去了,学年期满,该是打点行装、拜别老师、返回家乡的时候了。同窗共烛整三载,祝英台已经深深爱上了她的梁兄,而梁山伯虽不知祝英台是女生,但也对她十分倾慕。他俩恋恋不舍地分了手,回到家后,都日夜思念着对方。几个月后,梁山伯前往祝家拜访,结果令他又惊又喜。原来这时,他见到的祝英台,已不再是那个清秀的小书生,而是一位年轻美貌的大姑娘。再见的那一刻,他们都明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早已是心心相印。 此后,梁山伯请人到祝家去求亲。可祝员外哪会看得上这穷书生呢,他早已把女儿许配给了有钱人家的少爷马公子。梁山伯顿觉万念俱灰,一病不起,没多久就死去了。 听到梁山伯去世的消息,一直在与父母抗争以反对包办婚姻的祝英台反而突然变得异常镇静。她套上红衣红裙,走进了迎亲的花轿。迎亲的队伍一路敲锣打鼓,好不热闹!路过梁山伯的坟前时,忽然间飞沙走石,花轿不得不停了下来。

民间文学小常识

民间文学小常识 导读:1、民间文学的概念 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种由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在民间广泛流传,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和思想情趣的口头语言艺术。它的主要体裁包括散文体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民间寓言和笑话,韵文体的民间歌谣、叙事诗、史诗和谚语,韵散体结合的民间说唱、民间戏曲等。民间文学一般是以劳动人民的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熟悉事物为题材,以表现劳动人民的思想认识、道德观念、生活态度、审美情趣,以及对于各种客观事物的评价为主题,以劳动人民的自身形象为主要描写对象,具有反映社会生活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2、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面有他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通常便称作民间文学的特征,而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和传承性,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最基本的特征。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不同,是一种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特殊的文学,它反映了人民的生活愿望,集中了群众的智慧,融会了人民的艺术才能,并为人民集体所承认和保存,这就构成了它的集体性特征;民间文学同时是以口头语言为工具进行创作和传播的,它是存在人民口耳之间的活动着的文学,又被称作“人民口头创作”或“口传文学”,因而口头性也是它的基本特征之一;民间文学作品由于采用集体的、口头的创作和传播方式,便直接决定了它本身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之中,这种自然而然变动的特点是和作家书面文学的稳定性相区别

的重要标志,这就是它的变异性特征;民间文学作品固然有不断变化的特征,但同时又存在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如故事的主干、创作的手法和格式等,世时代代传承下来,使民间文学延绵不断,这就是它的传承性特征。 民间文学诸特征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集体性和口头性特征,对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变异性和传承性特征是从集体性、口头性作用于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们反过来又印证了集体性、口头性的重要意义。这四个特征联系起来就成为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创作、传播方面的区别,同时也成为辨别民间文学的重要标志。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有共同的规律,即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形象化反映的产物,同时又能动地反作用于生活,发挥社会作用。但是民间文学又有它自己的特殊规律,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整个人民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没有打夯,就不会有打夯歌;没有礼俗,就不会有礼俗歌;没有农耕生产,就不会有农谚;没有农民革命,也不会有农民起义的歌谣、传说、故事。民间文学所表现的生活面极为广阔,它的内容是劳动人民最熟知和最关切的事物,与劳动人民的思想、观点、道德、习俗、宗教信仰和生产劳动等息息相关、血肉相连。民间文学始终陪伴着人民的全部生活,拉法格说,它“是人民灵魂的忠实、率真和自发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的知己朋友,人民向他倾吐悲欢苦乐的情怀;也是人民的科学、宗教和天文知识的备忘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雨。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 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 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 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 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 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 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 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 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 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 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 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 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 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 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 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 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 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民间文学名词解释

民间寓言 答案: 民间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明显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悍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47.第20题 民间文学 答案: 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感情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民间文学的体裁主要有神话、民间史诗、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长诗、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 48.第27题 生活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的故事,现实性较强,幻想性较少,或看似没有幻想,而实则仍带有一定的想象与虚构的故事。 49.第36题 时政歌 答案: 劳动人民有感于切身政治状况而创作的歌谣,它鲜明地反映出各个时代社会政治的面貌,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在旧时代,人们常借歌谣来表示对黑暗政治的不满。 50.第37题 民间叙事长诗 答案: 民间叙事长诗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以第三人称进行叙事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并注重人物刻画的长篇韵文或韵散相间的诗歌作品,也称“故事歌”或“故事诗”。 51.第40题 “母题” 答案: 作品中大量重复出现的叙事要素,称其为母题(motif)。母题可以是一个物件(如魔棍),一个奇异动物(如会说话的马),一种观念(如禁忌),一种行为(如考验、欺骗),一个角色(如造物主、巨人),一个人物类型(如傻瓜、预言者),或一种结构特点(如常用数字或多次重复)等。

机智人物故事 答案: 生活故事中以某个机智人物为中心而编织的系列故事。在我国,这类故事大约涉及300多个具体的、有名有姓的民间机智人物,其中较著名的有谎张三、韩老大、徐文长、阿凡提、把拉根仓、阿克顿巴等。 51. 第14题 答案: “语境”有两种含义,其一,指话语、语句或于此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其二,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说明言语和文字符号所表现的说话人与周围世界相互联系的方式,可扩展为事物的前后关系、境况,或者扩展到一个特定“文本”、一种理论范式以及一定的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诸多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 47.第3题 口头性 答案: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的方式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48.第22题 传说 答案: 民间传说是围绕客观实在物,运用文学表现手法和历史表达方式构建出来的,具有审美意味的散文体口头叙事文学。 49.第23题 民间笑话 答案: 民间笑话是一种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它通过辛辣的讽刺和机趣的调侃,一针见血地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画龙点睛地突现出民众的智慧和才干,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50.第32题 史诗 答案: 史诗是一种古老的文学样式,一种专门描写民族起源、民族迁徙、民族战争、民族英雄的不朽业绩等传说或重大历史事件的规模宏大的长篇民间叙事诗。 52.第34题

简短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简短中国神话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简短中国神话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治洪英雄禹】 新生的禹挺立在天地之间,他的光芒照亮了三界,他身上散发出一种奇异的力量,比元气更充沛,比罡气更猛烈,比剑气更锐利,比正气更刚硬。那高高端坐在天国御座上的天帝,也被禹的力量所震撼,主动任命他为治理洪水的总指挥。 禹效仿曾祖父黄帝,在会稽山会合天下神祗。巨人防风氏迟到,禹责怪他不遵守号令,立斩不赦。防风氏身材巨大,受戮后一节骨头就装满了整辆车子,禹的威权和神力可想而知。 禹率领众神向人面、蛇身、赤发的共工二世开战。共工二世从西方掀腾起洪峰,淹没了整个中原大地。禹运大神通,飞掷开山神斧,劈开群山,使滔滔洪水从山谷间奔涌直下。共工二世力怯失势,逃回北方封国。禹一路追踪,在昆仑之北与共工二世的部将相繇狭路相逢。 相繇是一条九头巨蛇,人首而蟒身。它贪暴无餍,常常同时张开九张大嘴,吞尽九座大山的动物,啃光九座大山的植被,使林茂草丰的山岭化作寸草不生的荒丘,造成水上流失;无论何地,被它伸头一抵、张口一吐,即成一片泽溪,泽溪里的水又苦又辣,人饮用了会丧命,禽兽蛇虫也不敢靠近。 禹运斧如风,顷刻斩落相繇的九颗头颅,从相繇的断颈内,九股

污血喷诵而出,漫延成血的沼泽,腥臭冲天,五谷不生。禹用泥土来填塞这片血沼,谁知填塞三次,塌陷三次。禹索性把这地方挖掘成一个大池塘,用挖起的泥垒成土墩,替五方之帝修筑了五座祭台。防风氏 赶跑了共工二世,诛杀了九头蛇相繇,降伏了人脸虎躯、八首八尾八脚的水怪天昊及各路河妖洪魔以后,禹按照山川形势,运用堵塞与疏导相结合的方法,领导人民抵御洪水,重建家园。为了彻底解除洪涝威胁,禹亲自端土筐,挥撅头,开掘了三百条大河,三千条支流,不计其数的小沟渠,以沟通四夷九州、五湖四海。 洪水平息,大功告成,禹想测量一下大地的面积。他命令手下神将太章、竖亥一个从东极一步一步量到西极,一个从南极一步一步量到北极,量得的长度都是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 禹平治洪水,使天下人民安居乐业,黎民百姓感谢他,各国首脑敬佩他,这时侯,尧早已逝世,舜也已老迈,大家都拥戴禹继承帝位。舜对禹说:“完成治水大业是你的大功,谦虚、勤奋、节俭是你的大德。我褒扬你的大德,赞美你的大功,帝位相继相承的次序应在你身上,你终当晋升为帝。”舜向各国首脑和人民宣告,由禹摄行天子之政。相繇 舜不顾年老体弱,坚持赴各地巡视,不幸中途病逝于南方的苍梧之野。噩耗传来,百姓如丧父母,他的夫人娥皇、女英更是肝肠寸断。她们急忙坐车乘船。赴南方奔丧,一路上珠泪滚滚,抛洒在竹林间,竹子上沾满了斑斑泪痕,认此,南方就有了斑竹,也叫湘妃竹。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民间文学:集体创作的、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的范围:歌谣、神话、谜语、戏曲(对联) 民间文学的起源:劳动与生活、休闲、神话 民间文艺学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文学,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英国是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安徳烈*兰等。 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1989年联合国第二十五届大会向会员国提交的 《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芬兰学派编纂的《民间故事类型》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徳国,《国际民俗学科目》 日本,《日本昔话集成》和《日本昔话通观》 1935年,钟敬文在《民间文艺学的建设》一文中,首次运用“民间文艺学” 一词来作为民间文学研究的学科名词。 1983年,钟敬文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二届年会上,发表了《建设新民间文艺学的一些设想》的讲话,提出我们要建立一门以“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从实际出发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的民间文艺学”,并对这门学科的宏观框架进行构想与阐明。 学习中国民间文学的目的与要求:1、丰富我们的文学知识2、增进我们对中华文化(尤貝是下层文化)和中国历史的全而了解3、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振奋民族精神4、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自己的民间文艺学知识 中国民间文艺学: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民间文艺传承学、民间文学分类学、民间文学体裁学、民间文艺美学、民间文艺研究的信息学。 将西方现代社会科学理论引入中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一些在国外学习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的留学生,如吴文藻、林惠祥、杨成志、费孝通等。 PS西部和北方少数民族以《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为代表的英雄史诗群(中国著名三大史诗),四南以《人类迁徙史》、《阿细的先基》、《苗族古歌》为代表的创世神话系列。少数民族的传说与长诗,如《嘎达梅林》、《阿诗玛》、《孔雀公主》。 第二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集体性是指民间文学由某个民族、地域或历史时期的广大民众共同创作、共同传承而显现出来的特性。(表现:1、集体情境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人创作出作品的雏形后,再由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渐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口头性:广大民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在口头传统中将这些作品延续下来,由此形成民间文学口语化的表达方式和口耳相传的传播手段。 变异性: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存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泄稿,处在不断变化中。(表现:1、作品的语言变化2、作品的内容、情廿、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传承性:在发展过程中,民间文学一方而在不断变化,另一方而又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泄的因素,这些相对稳左的因素经过千百万民众世代传袭下来,逐渐形成了约定俗成的传统。(表现:作品的内容上2、作品的形式上3、具体作品的传承上) 传承人:群体传承人和个体传承人(民间文学的传承活动中的佼佼者;个人身世不凡,社会阅历丰富,有牢固的群众基础;有固立的传承渊源(亲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形成了独特的传承风格)第三章神话 左义:是人类各共同体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史前时期最主要的文学体裁之一,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凝聚着他们的基本世界观和价值观。)

民间文学概论(复习资料)

民间文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口头创作、口头流行的,反映劳动人民生活和表现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具有独特风格的文学作品。 2.神话:人类各共同体(氏族、部落、民族或国家)集体创造、代代相承的一种以超自然形象为主人公,以特定宗教信仰为内核并为其服务的神圣叙事。它既是一种经典性的文学载体,也是远古人类的知识体系和信仰体系。 3.传说:是劳动人民创作的与一定的历史人物、历史条件、社会习俗、自然产物等相关的具有较强历史性的故事。 4.民间故事:为民众口头创作并流传的所有散文体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等。 5. 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样式。是关于宏达的叙事。原本有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忧于其他故事。是一个民族、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文明的丰碑。 6. 笑话:将嘲讽与训诫蕴涵与谈笑娱乐之中的短小故事。一针见血的揭示生活中存在的各种矛盾现象。具有强烈的喜剧、幽默意味。 7.歌谣:篇幅短小,以抒情为主的民间诗歌的总和。 8. 叙事诗:指叙述英雄传说和重大历史事件的叙事长诗。 9.幻想故事:又称童话、神奇故事、魔法故事等,是以丰富的想象及虚构为手段,来表现人类的生活和理想愿望的故事。

10.生活故事:又称“世俗故事”、“写实故事”。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题材,以现实中的人物为主角而开展的叙事。 11. 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12.寓言:是由民众集体创作并流传的带有教训寓意、富有哲理、短小精干的口头故事,是社会智慧、经验和知识的结晶。 二、解答题 1.民间文学的民族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各民族的民间文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和表现形式(包括各式); ②各民族的民间文学反映了各民族具有特点的社会历史和社会生活; ③地理环境,自然风光在民间文学上的反映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色; ④各民族的民间文学表现了不同民族的感情和性格; ⑤根据本民族需要和习惯,加以改造使之成为本民族的东西。 2.民间文学有什么价值? ①艺术价值: a.开启了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的先河(幻想、现实)。神话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创造的浪漫主义最早在神话出现; b.为作家文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造源泉; c.为人类文学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d.为人类文学语言宝库增添了异彩。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经典故事5篇

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精编经典故事5篇 “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在位于崆峒岛和芝罘岛之间的扁担岛上,春节人们很喜欢张贴这样的对联。据说,这背后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年七夕之夜,牛郎都用一条扁担,挑着一双儿女,来到天河畔与织女相会,这种真挚的爱情,感动了无数痴情男女,在七月初七之夜,仰望星空,为他俩祝福。太白金星知道后,驾云前去考察,在乡间草房,见老实巴交的牛郎,拉扯着两个孩子生活,十分不易,很是同情,便让牛郎到天宫学府读书深造,待取得文凭,安排工作,将他和孩子,调到天宫和织女团圆。 牛郎到学堂后,看见学友你邀我请,花天酒地,吃喝玩乐,初时很不习惯。久之,心生羡慕,渐渐起了花心,对那条随身携带的扁担也越看越不顺眼:“比比人家,看看自己,咱以前过的那叫什么日子!不是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吗?等我金榜题名,戴上乌纱帽后,金钱有了,地位有了,天上仙女可着我娶,织女也该休了,这扁担还有啥用……”他随手把那条扁担扔出窗外。于是,伴他十余年的扁担,忽悠悠直落在崆峒岛和芝罘岛中间,派上新用场,担起了这两座岛屿。牛郎丢了扁担后,这年的七月初七,他自然没有挑着一双儿女,到鹊桥上与织女相会。 牛郎毕竟年岁大了,读书实在不行。但是,一辈子做个牛倌,他又于心不甘。为过一把官瘾,他把书撕了,折叠成一个精致纸制的乌纱帽。又找来剪子,用硬纸板剪成两根长长的乌纱帽翎子,插在帽子两侧,

戴在头上,对着镜子,自我欣赏。 太白金星得知牛郎当年七月初七之夜未按期赴约,织女悲痛欲绝的信息,便来找牛郎责问。正巧,看见牛郎头戴纸制乌纱帽子,踱着方步,口中还念念有词:“当官好,当官好,天上仙女任我挑……”他怒不可遏,上前狠狠地扇了牛郎一巴掌,打落了乌纱帽左边那根翎子。只见那官翎飘飘悠悠地往下掉,落进大海,刚好与牛郎的扁担叠在一起,成了一座扁担状的岛屿。 后来,扁担岛上人家春节张贴对联,多用“耕读世家,勤俭立业”,就是告诫子孙读书识字,考取了功名,也不要忘了耕种人家的本分。中国民间传说故事篇2 杜康,有人说他原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 黄帝建立部落联盟后,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开始耕地种粮食。黄帝命杜康管理生产粮食,杜康很负责任。由于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那时候由于没有仓库,更没有科学保管方法,杜康把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因山洞里潮湿,粮食全霉坏了。黄帝知道这件事,非常生气,下令把杜康撤职,只让他当粮食保管,并且说,以后如果粮食还有霉坏,就要处死杜康。 杜康由一个负责管粮食生产的大臣,一下子降为粮食保管,心里十分难过。但他又想到嫘祖、风后、仓颉等臣,都有所发明创造,立下大功,唯独自己没有什么功劳,还犯了罪。想到这里,他的怒气全消了,并且暗自下决心:非把粮食保管这件事做好不可。有一天,杜康在森林里发现了一片开阔地,周围有几棵大树枯死了,只剩下粗大树干。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中国民间故事大全集 篇一:中国民间故事 中国民间故事: 风筝的传说 童年的夏夜,爱跟着奶奶,到老家胡同口的那棵槐树下乘凉。在奶奶编的大蒲团上,半躺 半坐地依偎着奶奶,奶奶缓缓地挥动着手中的芭蕉扇,眼望着夜幕中闪烁的星星,轻声细语地 讲述着那些我喜爱的故事。 这个风筝的传说,就是在那时候听奶奶讲的。 很久以前,白浪河边,居住着一个勤劳的少年。少年叫牟天,在河边垦荒成田,种植着 大豆高粱,还有一些果树。春天到来,田野返青,花开春暖,白浪河两岸处处是迷人的春光。 每到夜晚,少年的梦里,总会有一个美丽的少女,乘着彩云,翩翩而来。 这日,牟天在田间劳作累了,来到河边,洗了把脸,坐在岸旁的一个树桩上歇息。这时, 从蔚蓝的天上飞来一只鸟儿,落在他身旁的灌木丛上,亮开歌喉鸣叫起来。这是一只娇小又俊 俏的鸟儿,全身的羽毛五彩斑斓,两只眼睛湖水一样蔚蓝,鸟儿的鸣叫,更是清脆婉转。自幼 就住在白浪河边的牟天,从未见过长相如此俊俏,叫声如此美妙的鸟儿。 正当牟天,如醉如痴的欣赏着鸟儿的时候,一只藏匿在树丛后面的狐狸,悄悄的来到了 小鸟身边,猛地一个雀跃,用又尖又长的嘴巴,叼住了这只小鸟,那甜甜的鸟鸣辄然而之,顷 刻间响起了鸟儿凄惨的呼叫。 狡猾又凶残的狐狸, 叼着拼命挣扎的鸟儿, 急急向树林深处跑去, 牟天见状, 奋力追赶。 一边狂奔,一边不住的捡起地上的石块,向狐狸奋力猛砸。狐狸见到少年穷追不舍,只好丢下 鸟儿仓皇逃去。 牟天赶忙把受伤的小鸟捧在手心里,跑回自己的茅屋中,将开水化上盐巴,细细的为鸟 儿擦净血污, 清洗了伤处, 日日夜夜精心的照料着。 鸟儿恢复得很快, 几日后又能自如的飞翔, 放声的歌唱了。这只鸟儿非常感激牟天的救命之恩,从此追随着少年,与其形影不离。白天, 牟天在田间劳作,鸟儿便落在他身旁的树枝上,甜甜的歌唱。晚上,牟天躺在铺上休息时,鸟 儿就栖落在铺的一角,静静的守候着他。少年喜欢这只俊美的小鸟,小鸟依恋着善良勇敢的英 俊少年。 傍晚,一场春雨过后,无垠的田野,碧绿一片,两岸的挑花,艳艳的开着,清凉的风中 弥漫着花的芳香。夕阳西下,一条彩虹架在苍翠的远山之上,几片晚霞在彩虹边慢慢的飘移。 小伙子站在茅草屋前,凝望着天上的彩虹,放声高歌。白浪河畔好春光, 绿柳花红百鸟唱。 我问天上的七彩虹, 梦中的姑娘在何方? 小鸟儿静静的站在枝头,侧耳倾听着牟天动情的歌唱。 1 / 11

民间文学—睡前故事收集

睡前故事收集 14211420133 孙辉14中本2 朱洪武放牛 朱洪武就是朱元璋。朱洪武的祖宗八辈儿都是要饭的。他们那个庄上有个员外,这员外是个能人,能掐会算。这员外有三个儿子三个儿媳妇。有一天,这员外掐指头一算,跟他三个儿子说,咱屋后头的鱼塘里有条大鲤鱼,你们给抓上来咱中午吃。儿子说行。三个儿子就去抓鱼去了。抓上来,三个儿媳妇把个鱼杀杀,烧烧,中午饭吃。 过去人家吃饭,老人一个桌,男人一个桌先吃。吃完了才轮到女的。这三个儿子那桌上放着鱼,三个人跍叱跍叱把个鱼都吃完了,轮到三个儿媳妇吃饭时候就剩个鱼头。三个儿媳妇可生气,这鱼头也不吃了,就端到那灶房里头。正赶上朱洪武他娘,那时候还木生朱洪武,要饭到他门口。三个儿媳妇说,我们灶房里头还有个鱼头,你要吃你就端走吃吧。朱洪武他娘就把个鱼头端走吃了。 后来那老员外就问他儿子儿媳妇,说,那鱼你们吃了没有。 儿子说,把个肉都吃完了。儿媳说,就剩个鱼头没啥吃头了,俺就让那要饭的朱老婆儿给吃了。 老员外心里咯噔一下子。坏了坏了!因为啥,他不是会算么。他早都算出来,谁吃了这个鱼头谁就能生个真龙天子。这下全完了。可他又不能说,这是天机呀。只好把这苦水儿往肚儿里咽咽算了。 不过这老员外他还有办法,这一天他快死了。他把他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说,你们要是孝顺,我死了以后,你们给我守孝一百天。这一百天不能洗脸不能洗头不能洗身子不能刮胡子。只要守够了一百天,你们就是真孝顺。 儿子媳妇都答应了。等老头儿死了,真听他话,在他爹的灵前守孝。不洗脸不洗头不洗身子不刮胡子。头些天还行,这日子越长身上痒的越难受。到第99天。他一个儿媳妇说,咱爹让咱守孝100天,不让洗脸不让洗头不让洗身子不让刮胡子。现在已经第99天了,要说孝顺,咱都够孝顺了。行了!洗吧!这都痒得受不了了。 其他儿子媳妇也早都痒得很了,一听都说对,洗吧。就都烧点儿水洗了澡刮了胡子。嘿?他们刚洗完,就看老头的棺材咯楞咯楞的晃开了,嘎巴一下棺材裂开了,从里头飞出一条龙,嗷嗷的就飞上天去了,可是这龙啊,就缺一个指甲,只差这一个指甲这龙就全乎了。 原来这龙就是老员外变的,只要他儿子媳妇守孝守满一百天,他家后代子孙就能出皇帝。差一天,完啦,龙飞走啦。从此以后,这老员外家就败了。 这边说,朱洪武他娘吃了鱼头以后,后来怀孕,生了朱元璋。朱元璋小时候也就是穷人家的孩子,都要早当家。半大点儿小孩就要去给地主家放牛。他们一群放牛娃在一块玩,扮大臣拜皇帝。他们用石头垒了个宝座,谁能坐上去这石头不倒,谁就演皇帝,其他人演大臣就拜他。那其他的孩子,一坐上去那石头就倒,一坐上石头就倒。木有一个人能坐上。轮到朱元璋,他往上一坐,诶?稳稳当儿当儿地木倒。那其他的孩子倒头就拜,说,皇上万岁!参见皇上! 这帮放牛的孩子都可穷,一天到晚吃不饱饭。饿,咋办?朱元璋说,没事儿,地主这么多牛,咱把他牛宰一头吃吃。这些孩子说,那不行,咱把牛吃了,地主找咱咋办呢。朱洪武说没有事儿,听我的,咱吃吧。 这些孩子就把牛宰了,把皮剥剥,肉烤烤吃的可美。吃是吃美了,那跟地主咋交代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