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短期支教意义

关于对短期支教意义
关于对短期支教意义

关于对短期支教意义

关于对短期支教意义_社会实践报告

近几年来,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发展很快。这类项目自开展以来,“旁观者”的批评声和“行动者”的反省声都不绝于耳,但却始终顽强生存乃至蓬勃发展。 XX年8月,我跟随石油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洛香镇皮林小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由此对短期支教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恐怕只有认真参与过支教的人才会有那般欣喜的感受,总在不经意间,被感动;在不经意间,长大了。支教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人生有多少时候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体味哭、笑、苦、累、怒的人生百味,可以在如此小的空间里经历陌生、好奇、信任、心疼、感动、欣喜、无奈、怀念的泛滥的感情。对我来说,在漫漫的大学时光里,支教是一场当之无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憧憬着未知的旅程,惊叹于路上的风光到克服遇到的困难,和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再到感动于孩子们带给的惊喜,最后把这份回忆珍藏在脑海里,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可是,这场带给我无限思考的旅程的短期支教,却成为了一个引起热议的话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短期支教的弊端

首先是支教队员存在的弊端。麦子支教队了解到,就支教大学生团队而言,在支教前期,团队准备往往不足半月;团队的支教地点变更快;支教的具体内容是临时决定的,大部分团队采用的是边教边备课形式;支教大学生团队主要以在校的本科生为主体,90%的支教大学生团队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社会实践经验尚浅。有的支教队员难以适应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站在三尺讲台难以开口、不知道教什么、控制不了课堂纪律等。这些都是支教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其次,麦子支教队查到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线。相对于该校老师平时的上课,短期支教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新鲜又好玩”的。虽然学生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里,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兴趣,但由于短期支教很难注重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复和测验,使得这些效果很难维持。在正常开学后,这些类似有效的教学成果又可能会和本地老师习惯上的教学方法相抵触,产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巩固。在新浪上有一篇文章,说一名利用假期从上海到山区短期支教的大学生,发现山里娃的英语发音不准,调查一番后,“小老师”很快找到了原因——乡村教师的发音有问题。于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很认真地帮孩子们矫正发音。岂料,就在支教队回上海那

天,临别时中学校长私底下对支教队的另一名成员、同为“山里人”的董亚宁倒起了苦水:“教英语的老师现在麻烦大了,孩子们都不服他,都说他读音不准……可我们这里就这么一个英语教师呀!”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多学校的校长不是很欢迎这种短暂式的支教。

最后是短期支教团体在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一些麻烦:比如队员之间的矛盾、团队与校方的矛盾、课堂纪律问题、校园安全问题、支教交通、支教环境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时也会因为一些现实原因终止支教,可以想象,一两年后,这些支教效果就所剩无几了。

陌上花开缓缓归――短期支教的价值

一枚硬币也有正面和反面,对于短期支教虽然有弊端也有其自身的价值。

首先支教的意义在于让孩子们爱上学习。“教”的目的并不是要教会孩子很多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改善他们薄弱的环节,教会他们一些新的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学到的方法,可以在一段时间里给他们帮助; 养成的习惯,使他们长远地高效学习;训练的思维,让人长久地受益; 培养的兴趣,给人持久的动力;活动的开展,使他们对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再陌生; 学问的拓深,使他们对绚烂多姿的世界充满好奇; 感情的教育,使他们认识了自

己、感受到了爱; 视野的开阔,使他们梦想未来;思想的转变,人生价值的定位,最终会影响他们的一生,也进而影响着我们民族、社会的未来。

其次可以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他们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惑,包括不知道和同学怎么相处啊,和朋友闹别扭啦等等,支教队员可以给孩子们一些建议,也许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那是支教过程中最大的收获。

如果有一天,支教的孩子告诉你:“哥哥姐姐,以前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习,每天就是为了读书而读书,但是现在我知道了,我以后要成为和你们一样的人。”这便是支教最重要意义,孩子们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什么是未来,他们只知道读到什么时候就上到什么时候,读不好、考不上就不读了,但是因为支教,给了他们一个榜样的力量,也许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但是因为支教,给了他们一个正确的人生导向,大学就是他们的梦想,对他们而言大学不再遥远,梦想触手可及。

对于支教队员而言,支教历程是一场人生的旅行。收获人生的思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正如钱武肃王所说,陌上花开缓缓归,来形容支教这条路最合适不过了。每一个参与支教的人都会听到花开的声音,闻到花开的味道。

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让支教发挥作用

大学生是短期支教的主体,为了让短期支教发挥出最大的效果,解决短期支教的弊端,麦子支教队结合自身经历对支教队提出几点建议:

首先尽早确定支教的地点,联络好支教的学校。在这一点中,长期活动的基地、队长或队员的熟悉并保持良好关系的地方很有帮助。提前做好充分的沟通和了解,了解支教地的情况。注意特别的民俗,支教者、学生食宿的安排,交通、市场等大概环境,同时针对学生的数量、年级、受教育状况和支教团队的队员招募情况,确定教学时间、分班、授课科目、教学目标并与学校及时沟通,征求意见、寻求支自始至终要与当地政府部门、校方、老师等保持友好的关系,经常联络。总之,要为活动的开展创造最好的外部环境。

其次严格、认真的氛围是必须的。队长要一开始就致力于这种氛围的营造,以自身的高标准影响整个团队。刚开始就要制定一定的规章制度,如每天的个人总结、每天的例会、一定的作息制度。要逼着大家去思考、去感悟、去改进。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要想获得每节课最大的效益,就需要课程负责人做最充分的备课。制定一份教学大纲和一份课表,将师资、时间这两个最宝贵的做最合理分配。

队员的选择,是件很重要的事情。抱着公益之心的,有各种特长的,有良好表达、沟通能力的,更能适合教学。

队员应具有团队意识,遵守团队规则。

然后是安全方面。安全永记心上。准备急救箱,最好有人专门作为临时卫生员。了解支教地及路途上可能遇到的状况,做好思想准备,有应急的方案。强调纪律,路上不能脱队,保管好财物,保持通讯畅通;人多的时候,分组管理。入乡随俗,向大家介绍一些当地的风俗、禁忌;尊重学校等提供食宿者的意见,保持良好的作息制度,不能给他们带去过多麻烦。表现地更专业一些,更能赢得尊重和支持。

最后一点是做好分工,让有特长的人做擅长的事。鼓励大家的创意,但要保证效果。多听课,有问题及时指出,学校老师有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有好的做法及时宣传、推广。积极应对出现的每一个问题,合理沟通,妥善解决。

总的来说,要让短期支教熠熠闪光,离不开支教队员,学生,老师,校长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把你我的心,串出孩子们的同一个心愿!

一辩稿—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现如今大学生短期支教成为广大学习社会实践的流行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短期支教是指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或周末,走进西部到贫困的地方从事支教活动,这类支教一般在支教地点不会超过一个月。而我方的标准是大学生短期支教产生的利弊影响何者更为长久。而我方认为大学生短期支教产生的弊的影响更长久,故弊大于利。 第一,从被支教的小朋友方面说,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能为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丰富了课堂内容,接触新的事物等的利处。但是,82%的支教老师为大一大二学生,由于大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示范性课程的学习,教学质量不高,短期支教时间短,更换频率快,课后没有进行辅导。实实在在是无管理经验、无教育经验、无系统培训的“三无”教师。更别提做到让教学从计划和内容上具有完整性和连贯性。支教大学生近90%只参与一次支教,并且支教后再不过问,而94%的受教孩子希望与支教老师保持长期联系,老师的离开极易给孩子带来负面情绪,其次孩子更喜欢大学生授课,对自己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形成心理落差。大学生短期支教后,孩子们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来调整,无疑会影响正常教学进程。 第二,从学校和老师方面说,短期支教虽然带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是大学生支教对象只局限于学生,西安交大实践报告表明:57%的支教大学生与当地老师交流少,缺乏与老师的沟通,自顾自地教授,待大学生走后,当地学校的教育就会出现断节,在有些知识掌握方面,大学生和当地老师之间可能会存在不统一的情况,如英语的发音问题。使学生的抵触心理打击了现任老师的教学信心,甚至出现一些孩子们不服当地老师的情况,引起教学秩序混乱。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受教学校需要花精力和时间为大学生提供条件,给本就贫困的学校增添负担。数据表明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不良影响。 短期支教没有统一标准,缺乏整体规划,标准不统一,教学方法不一,未能针对性地制定扶持方案,没有长期计划,缺少规模效应及资源的共享。

大学生短期支教

大学生短期支教 一件事情,有这么多人在做,就一定有其存在的意义,一定有被需要的理由。只不过是做的人大多没有明确自己“能做什么”、“要做什么”和“怎么去做”的问题,没有思考如何把“短期”转化成“长期”的支教行为,仅仅是凭着一腔热血去做,这种对公益的热爱和所做的事情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没有加上理性的思考并进行合理化的转化,出现一些问题是必然的。 今年是我们支教团支教的第八年,我们是属于典型的暑期短期支教类型,但是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在支教之前会进行充足的准备,支教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支教之后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反馈。 我将就我们团队支教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有所帮助,能给需要的人一些参考。 先说我们支教的一些基本原则: 【我们只致力于支教】很多公益组织不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今天觉得支教好,那就支教;明天觉得环保好,那就去做环保,后天又觉得敬老活动不错,又去做敬老活动去了。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反而因为枯竭式的使用团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使得团队无法继续进行良好的运行。我们只做支教,并在做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现一些问题而加以改善,以便最大程度的去发挥我们的力量。但同时也会保持和其它公益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在有我们用不上的资源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其他的公益组织。如,有人想要捐书,我们会把捐书助学网介绍给他;有人想要捐衣服,我们会把可以接受衣物捐赠的公益组织联系方式给他。我们不做其它类别的公益,但是我们与其他团队进行资源的共享。 【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持续的支教】这点很重要。虽然每次支教的时间短,但是所有的支教内容都是明确并有针对性的,所有的课程都是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进程进行授课。很多支教团去了很多地方支教,今年发现这个地方贫困,就去这个地方,明年发现一个更贫困的地方又去了那个地方,后年又发现还有一个地方更贫困、更需要帮助,于是又更换了支教的地点。这是很多支教团的通病,横向做到很多(涉及

义务支教活动心得

义务支教活动心得 ——生活因支教而精彩 生活因为有意义才会让人充满激情、充满斗志、充满欢乐。如果说,为了实现自己的一个商业理想而积极进取、不断奋斗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么,义务支教活动因其不仅能让我们在不断的努力中获得快乐,而且有助于我们培养起乐于助人、积极进取、勇于自我表现等优秀品质,而变得更加有意义。参加支教活动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外的知识和道理。 支教学校在临潼的村子里,学校教学条件差。孩子们上课的教室里摆放着陈旧的老式桌椅,黑漆漆过墙面以后形成的黑板显然已经年代久远,油漆脱落的地方很难辨清字迹。虽然学习条件很差,但是孩子们学习认真,他们把诗歌读的朗朗上口,把算术口决背的流利响亮。去支教之前,通过看书上网,我整理了一些与课堂相关的知识点,以及可以穿插在课堂上的小游戏、成语故事、儿歌等。在第一次支教的课堂上,一年级的小朋友们相当的活跃,他们可爱又顽皮淘气。课堂上,有的静静的趴在桌上听讲;有的时不时闹点儿小情绪;有的去教室的角落里丢垃圾······。他们很小,所以注意力很难被集中,只有当老师讲的内容很有趣时,他们才会安静的坐在那里听讲。 义务支教的意义在于它是一项奉献和传递爱心的活动,它让我们尝试感恩和回报社会,也让受到帮助的孩子们萌生和树立起

自强不息回报社会的决心。在活动中,志愿者老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们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然而更好的开展活动,还需要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进来,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改进和提高。 当代大学生是充满朝气和希望的一代,是祖国的新生力量,关心和爱护社会弱势群体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有句话说,在苦不能苦了孩子,再穷不能穷了教育。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支教志愿者的帮助,或许对于这些学习条件艰苦的孩子们来说力量薄弱,但是我相信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只要我们不断努力的去付诸实践,那些渴望知识的眼神就会减少,而朗朗的读书声也会变得更加悠远而动听······。

爱心支教策划书

爱心支教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让你我的奉献,在这里延继 二、活动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为当今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海南虽然现在在开发阶段,但是很多农村地方的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的浓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其实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学习氛围,而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够好,也不是学生本身不够聪明。另外,虽然近几年从海南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暖乡志愿支教团队却不怎么多。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原因,既和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和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关。众所周知,教育是立国之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深深体味到这点,教育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农村的孩子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有限的。让当地学生通过我们这些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新鲜的事物,了解外面更多精彩的信息,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为了缩小和别人的差异,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提高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国民教育的重视,我们由海南走出去的学子(也有少数是内地有爱心的同学)组成了支教团队“暖乡支教行动”,“暖乡”让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了一起,“暖乡支教行动”在乐东县利国镇抱岁村小学第一次举办,希望在各位队友的努力下,把支教活动做好,做实,促进暖乡文化的推广,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及得到了当地民众和干部以及在校教师的肯定。为此,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定要将乐东暖乡支教团持续下去,发扬光大,让这种正能量被更多的人所感知,所认同暖乡文化不断开拓、深入、创新,随着团队的发展,开拓增添了新的支教点,为抱岁小学增添的支教点,为此,我们寻求各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肩并肩共同成长进步,尽我们所能,将暖乡文化的正能量持续下去。通过支教活动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三、活动目的: 1、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知识文化素养,让学生们度过一段快乐而又有意义的假期。 2、在活动过程中给以孩子们关爱。通过支教活动引导他们认识正确的人生观,端正他们对学习的态度。 3、让孩子们学会感恩,心怀他人。 4、促进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与发展人文关怀的精神,使我们大学生在通过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而得到锻炼并锤炼我们的意志,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社会适应、有效沟通以及解决问题等各项能力,培养并形成较强的团队精神,懂得运用团队的力量来

社会实践报告短期支教的意义

社会实践报告短期支教的意义 导语: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 近几年来,以在校大学生为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生为受助对象的短期互动型公益项目发展很快。这类项目自开展以来,“旁观者”的批评声和“行动者”的反省声都不绝于耳,但却始终顽强生存乃至蓬勃发展。 2014年8月,我跟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麦子支教队远赴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洛香镇皮林小学,开展了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由此对短期支教的意义有了更深的思考。 恐怕只有认真参与过支教的人才会有那般欣喜的感受,总在不经意间,被感动;在不经意间,长大了。支教过程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也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人生有多少时候可以在如此短的时间里体味哭、笑、苦、累、怒的人生百味,可以在如此小的空间里经历陌生、好奇、信任、心疼、感动、欣喜、无奈、怀念的泛滥的感情。对我来说,在漫漫的大学时光里,支教是一场当之无愧的说走就走的旅行,从憧憬着未知的旅程,惊叹于路上的风光到克服遇到的困难,和孩子们建立深厚的友谊再到感动于孩子们带给的惊喜,最后把这份回忆珍藏在脑海里,成为永不褪色的记忆。可是,这场带给我无限思考的旅程的短期支教,却成为了一个引起热议的话题。 雄关漫道真如铁――短期支教的弊端 首先是支教队员存在的弊端。麦子支教队了解到,就支教大学生团队而言,在支教前期,团队准备往往不足半月;团队的支教地点变更快;支教的具体内容是临时决定的,大部分团队采

用的是边教边备课形式;支教大学生团队主要以在校的本科生为 主体,90%的支教大学生团队以大一、大二的学生为主,社会实 践经验尚浅。有的支教队员难以适应一个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站在三尺讲台难以开口、不知道教什么、控制不了课堂纪律等。 这些都是支教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 其次,麦子支教队查到短期支教的教学方式往往以“提 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素质类课程”为主线。相对于该校老师平 时的上课,短期支教老师的课堂无疑是“新鲜又好玩”的。虽然 学生在一周到两周的时间里,开拓了眼界,增添了兴趣,但由于 短期支教很难注重到学生真实的掌握情况,没有时间进行教学反 复和测验,使得这些效果很难维持。在正常开学后,这些类似有 效的教学成果又可能会和本地老师习惯上的教学方法相抵触,产 生一些“副作用”,影响成绩和教学效果的巩固。在新浪网上有 一篇文章,说一名利用假期从上海到山区短期支教的大学生,发 现山里娃的英语发音不准,调查一番后,“小老师”很快找到了 原因——乡村教师的发音有问题。于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很认真地帮孩子们矫正发音。岂料,就在支教队回上海那天, 临别时中学校长私底下对支教队的另一名成员、同为“山里人” 的董亚宁倒起了苦水:“教英语的老师现在麻烦大了,孩子们都 不服他,都说他读音不准……可我们这里就这么一个英语教师 呀!” 正是这个问题的存在,很多学校的校长不是很欢迎这种短 暂式的支教。 最后是短期支教团体在组织能力、策划水平、后勤保障 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引起一些麻烦:比如队 员之间的矛盾、团队与校方的矛盾、课堂纪律问题、校园安全问题、支教交通、支教环境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时也会因为一 些现实原因终止支教,可以想象,一两年后,这些支教效果就所 剩无几了。

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

2016学年暑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 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小组方案 调查报告题目——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分析—基 于“光明行”江苏支教团暑期 支教的调查 摘要

一、调查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 支教本身是对社会和支教者都有益的一项活动,它让青年学生在支援了当地教育的同时,对中国国情,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然而,我国目前的支教事业还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大学生短期支教行为的质量参差不齐,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目前对这一活动的调研也比较少。社会上也存在对其支教动机、支教意义、支教效果、后续影响等的质疑声。同时,大学生支教团体本身也可能存在组织成熟度、成员素质等问题。只有对这些客观存在问题进行深入的调查,认清目前大学生短期支教现状,才能推动我国支教事业的蓬勃发展。 “光明行”江苏支教团是由南京多所高校学生志愿者组成的一支暑期支教队

伍,于今年在江苏省展开了支教活动。该团队的志愿者均是来自南京各高校的优秀大学生,团队的组织和运行由学生完全独立承担,是一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大学生短期支教团队。我实践小组成员作为其中一名志愿者,跟随支教团来到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大兴中心小学,进行了为期20天的支教活动,我们小组部分成员也跟随支教团进行了一天的支教体验活动,并在当地开展了我们的实践活动。 二、调查意义 我实践小组开展本次活动,通过亲身经历支教过程,深入接触大学生支教团队,全面了解支教方与被支教方,以及社会大众的看法,希望能加深对目前我国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的了解。我们会总结出目前存在问题,给出相关的意见和建议,以期给大学生支教团队一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开展支教活动。同时,我们也希望,我们的调查能给大学生朋友,乃至整个社会一些思考,思考一下什么样的支教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怎样才能不断提高支教水平等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对这些问题进行不断地探索,我国支教事业才能不断发展。 三、调查计划(详见小组实践方案)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的调查对象分为南京高校大学生支教团队、支教地学校、学生及家长、社会大众三个方向,对每个方向都会有对应的问卷与 访谈。 调查方式:本次调查以抽样调查和个案调查相结合,具体方式包括实地体验、问卷调查以及实地访谈三种,其中,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要方式。人员分工: 四、调查过程与结果 (一)相关资料 (二)支教体验 (三)问卷调查 为了确保本次实践调查活动中所收集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得出更为真实的结论,我们小组从支教团队、被支教方(包括当地学校的学生与家长)、社会大众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得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对于支教团队的问卷,我们主要通过网络发放的形式开展(事先已获得联系方式),共发放问卷份,收回,回收率100%。对于被支教方的问卷则主要是在“光明行”支教地完成,共发放问卷份,收回份,回收率。对于社会大众的问卷则是以上两种形式皆有,并将范围扩大至调查小组成员家乡,共发放问卷份,收回,回收率。下面是问卷(详见附录)调查的结果整理和分析。 1、支教团体问卷 2、被支教方问卷 3、社会大众问卷 (四)实地采访 与问卷调查相配合,我们小组还分别对本次调查中的三个对象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其中,为了更好地采访大学生支教团体,我们小组特地参加了今年6

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意义

大学生支教的起源、发展以及重要意义一、大学生支教的起源 1993年底,共青团中央决定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12月19日,2万余名铁路青年率先打出了“青年志愿者”的旗帜,在京广铁路沿线开展了为旅客送温暖志愿服务,标志着我国大规模志愿者服务的开始。 为进一步推动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的发展,共青团中央于1994年12月5日成立了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随后,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也逐步建立起来。 1998年8月,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正式成立,其主要职责是规划、协调、指导全团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承担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秘书处的职能。 到2000年,我国已初步形成了由全国性协会、36个省级协会、和2/3以上的地(市)级协会及部分县级协会组成的志愿者服务组织管理网络。在我国青年志愿者服务事业大规模发展一年之后,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开始受到青年志愿者服务的关注。 1994年,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联合实施开展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支教”活动,每年组织动员近百万名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深入基层基层和受灾地区,发挥自身的知识智力优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扫盲、文化、科技和卫生服务。其中,大中专生志愿者暑假“支教"的文化下乡和基层扫盲活动,可以看作是我国大规模大学生志愿者支教的开始。

二、大学生支教的快速发展 我国大学生支教从1994年正式开始到现在,大致经过了两个快速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1994——1999年) 1996——1999年,是我国大学生支教快速发展的第一个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政府和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布了一系列的支教政策,并开展了一系列支教活动,使我国大学生支教出现了第一次高潮。 1996年,共青团中央联合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卫生部、科技部、农业部、人事部、国务院西部开发办等部门,开始试点“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采取公开招募、定期轮换、长期坚持的接力机制,组织动员青年志愿者为贫困地区提供每期半年至2年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服务。 1998年,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共中央组织部、国家教育委员会、人事部(关于从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选派人员支援基层教育工作的请示)的通知》(中办发[1996-]23号)的精神,使支教扶贫接力计划扎实有效地实施,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中央文明办、共青团中央从1998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广“青年志愿者支教扶贫接力计划”。这项计划以公 开招募、定期轮换的方式组织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青年志愿者到贫困地区从事1—2年中、小学教育和科技、文化、医疗等方面的志愿服务。截止2007年12月底,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区和中央直属机关组织实施了这项计划,共有近30万名城市青年自愿报名参加,

暑假爱心支教活动策划书

暑假爱心支教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让你我的奉献,在这里延继 二、活动背景: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做为当今大学生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回报社会,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海南虽然现在在开发阶段,但是很多农村地方的教育没有引起重视,学生的学习氛围不是特别的浓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是很高,其实他们缺少的是一个学习氛围,而不是我们的老师不够好,也不是学生本身不够聪明。另外,虽然近几年从海南走出来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暖乡志愿支教团队却不怎么多。当然,这里也有很多原因,既和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关,也和我们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重视程度有关。众所周知,教育是立国之本,知识可以改变命运,从农村走出来的我们深深体味到这点,教育对于我们是多么的重要。农村的孩子对于外面的世界接触较少,他们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也是非常有限的。让当地学生通过我们这些大学生了解到更多新鲜的事物,了解外面更多精彩的信息,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户。为了缩小和别人的差异,也为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提高孩子们的文化知识素养以及提高当地政府和村民对国民教育的重视,我们由海南走出去的学子(也有少数是内地有爱心的同学)组成了支教团队“暖乡支教行动”,“暖乡”让一群志同道合的青年聚集在了一起,“暖乡支教行动”在乐东县利国镇抱岁村小学第一次举办,希望在各位队友的努力下,把支教活动做好,做实,促进暖乡文化的推广,受到当地学生的热烈欢迎以及得到了当地民众和干部以及在校教师的肯定。为此,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一定要将乐东暖乡支教团持续下去,发扬光大,让这种正能量被更多的人所感知,所认同暖乡文化不断开拓、深入、创新,随着团队的发展,开拓增添了新的支教点,为抱岁小学增添的支教点,为此,我们寻求各位志同道合的大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一起肩并肩共同成长进步,尽我们所能,将暖乡文化的正能量持续下去。通过支教活动强化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吸引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实践中。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大学生短期支教弊大于利 一辩稿: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让这个社会因为有我们的存在发生一点点微小的变化预测:谢谢主席,刚才对方辩友林林总总讲了很多,归结起来有三点,其一,对大学生而言,通过短期支教磨练意志,提高综合素质;了解国情,增强了其社会责任感;其二,对被支教地区,增长当地学生的见识,带给孩子们希望,给教育欠发达地区注入新的活力;其三,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有助于解决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基本国情。同时,对方辩友指出,“大学生支教”是必要的,而其存在的问题是可以在不改变其“短期”及“支教”的性质下,通过制度规范解决的,因而大学生短期支教是利大于弊的。然而,以上对方辩友所说的总总利处是否确切,又能否确实证明他方观点呢?我方将给出如下回答: 首先,我们应当明确,“短期支教”是指社会机构、学校机构、学生社团所组织在一段较短时间内有规律地进行支教活动;在一次具体施行中,此类活动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其时间、次数、地点一般是固定的。它的实质是公益活动的一种。我们应当明确,短期支教的意义和影响是值得肯定的,然而,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更不容忽视;(然而,对于这些问题,是否确实按照对方辩友所说的通过制度得以解决?我们先来接受对方辩友的观点好不好?) 第一,对大学生而言,通过短期支教磨练意志,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对被支教地区,增长当地学生的见识,确实属实;但是这些所谓的利处的背后究竟是什么?根据西安大学一项社会调查——《支教的反思》,我们可以发现,支教潜在或已经凸显的六大问题:支教者动机问题、支教时间问题、支教活动延续性问题、支教者的素质及技能问题、支教资源分配问题、支教必要性问题;以上种种,非但不能简单地通过制度来得以完善,更不是一件可以在短期内通过某些方式可以得到解决的。 第二,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短期支教在一定范围内,确实有助于解决国家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基本国情。然而由于支教条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同时,却带来了不必要却又确实存在的麻烦。我们说教育的发展需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短期支教过程中,大学生带去了各种较为先进的装备,例如计算机、投影仪、乐器等等,在给当地学生注入新生活力的同时,

大学生公益支教_策划书

大学生“感恩母校爱心之旅”公益支教 活 动 策 划 书 大学生支教联盟 二零一三年一月一日

感恩母校爱心之旅 一、活动背景: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济的时代,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要我们用知识以提升个人素质,需要挣钱以养家。我们要发展好教育以强国,搞好经济以富民。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这个时代最贵的是人才,说人才就要说教育。再富不能富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大学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一大群体,也应成为支持教育、关心社会的重要力量。在校大学生在漫长的的寒暑假期不应该在家蹉跎岁月,更应该充分利用假期时间。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奉献爱心,尽其所能,支援农村教育大有意义。 在偏远农村,寒暑假期除了让孩子们参加劳动、走亲访友玩耍外,也许我们还应该帮助孩子们多学知识,帮助他们把弱项课程补上去,教导他们更好地成长。 二、活动主题: 感恩母校爱心之旅 三、活动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首先,帮助学生对自己学习充满信心的目的。活动主要以一对一指导方式,以辅导同学的假期作业为主,帮助学生强化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其次,教导学生健康生活为目的。活动主要以采取课内外结合辅导模式,通过给学生讲述身边的感人故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讲述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培养学生作人做事的准

则。第三,培养学生兴趣特长为目的。活动主要以教学生学习书法、舞蹈、武术、篮球等文体知识,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二)、意义:通过辅导活动激励更多母校同学能认真学习。怀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师长,关爱自己的同学和朋友。为母校的发展贡献一份微薄之力。帮助家乡同学摆脱因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缺乏而造成的求学困境。 四、团队建设: (一)、团队名称:大学生公益支教联盟 (二)、队员组成:本村考上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支持本活动的其他朋友 (三)、辅导理念:用心辅导真诚服务 (四)、辅导教师登记表:见附表一 五、报名工作: (一)、报名要求:以面对面方式与学生家长协商。并征得学生本人同意后可报名。 (二)、报名条件:家住兴城村的三年级以上学生均可报名(最多可报五十名) (三)、报名方式:当场报名或拨打电话*****预报名均可(四)、学生报名登记:见附表二 六、辅导安排: (一)、辅导工作分两个阶段进行: 1、第一阶段2013年元月26日(腊月十五)至2013年元月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 果分析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大学生短期支教时间与效果分析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暑期支教活动蓬勃发展。于此同时质疑声也频频出现。本文通过实地采访,发放问卷等调研方式,针对当下人们的疑问,批评和支教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调研,解决了大学生暑期支教意义何在,是否具有必要性,如何改善暑期支教等此类方面的关键问题。报告就当今情况,暑期支教发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办法,人们的质疑以及调查后的回答,暑期支教意义分析,新旧形式对比等几个方面做主要阐述。在文尾,附上支教队伍实践后的宝贵经验供大学生参考。较其他相关方面调查报告,此调研的对象丰富,方向独特,调研结果实用,进一步揭示了暑期支教的真实情况,希望对今后大学生暑期支教的开展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暑期支教时间效果实践经验 一、调研背景 目前,我国仍然存在明显的教育不公现象,由于地域、经济条件、民俗观念等限制,许多身处教育落后地区的孩子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而这一现状正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较为活跃的一个群体,就是当代大学生。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团体正投入到支教这一公益事业之中去。由于时间和精力的限制,短期支教成为大学生支教的主要形式之一,即主要利用寒暑假等相对集中的一两个月开展支教活动。支教期间,大学生本身的素质,大学生支教的目的动机,支教的时间和效果等等都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讨论。 近两年对暑期支教的调查逐渐出现,但除清华大学对暑期支教整体情况的调研外,其他调研情况,分别存在着未能真正到达山区体会艰辛,调查地区少,采访对象单一,案例不典型等问题。此次调研,通过走访海南海口,文昌,琼海等地,我们小队以第三方的角度实地采访了支教者,孩子,小学领导,村中居民,城市居民,当地团委,慈善爱心人士。 支教队伍调查地点及时间:

支教的意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实践报告 姓名: 学号: 031520629 任课老师:赵媛媛

支教带给你我什么 实践时间:2016年7月 实践地点:山西省忻州市卢家窑小学 实践内容:为期两周的短期支教 实践人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生17人 一、导言 现在很多人觉认为大学生暑期支教是并不能交给那些孩子们一些知识,只是为了自己出国,保研,就业增加筹码的,是单纯的利己工具。我觉得虽说短期支教无法带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但是我们希望的是给那些处于闭塞环境下的小孩子一点点“走出去,看世界”的希望和动力。而且现在国家大力发展西部,我们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加入志愿西部计划,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实践背景 我们去的地方是山西省忻州市卢家窑村的一所小学,小学二层楼房一排,从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基础设施有些落后,篮球场是土地,有一个篮筐。乒乓球台由石头堆砌而成,有一口废井,通有自来水。这里小学和幼儿园在一起,教室是一个年级一个教室。虽说学校很破,但村民家里基本都铺有地板砖,经济条件还行。这里气候比较干燥,很少下雨,也不热;比较缺水,方圆几里没有一个池塘。 三、实践日志 我们一行人来到了山西忻州卢家窰小学,开启了我们的支教行程。 刚开始一路上既有期待,又有点担心,期待的是要和一群天真烂漫的小朋友们度过半个月,担心的是能不能适应那里的生活。不过这种担心到了那里后全都消散不见了,我很快适应了那里的生活,我们自己买菜,自己做饭,一切都是新鲜的事情,我不知道这个新鲜感能给持续多久,但我知道我们现在是很愉快的。 来到这里的第一天,我们收拾东西,铺床,准备厨具,一切都做好后,大家该准备课程了,上课前一天大家开个会,讨论了一下以后的课表怎么安排,大伙各抒己见,最终把课表安排了下来。 我的课表是周一下午第一节魔术课,开始上课那会,心里还是有点紧张的,倒不是因为要上课而紧张,只是担心自己的魔术到时候会出现问题,这不是,刚担心中途就就出了问题,第一个魔术就失败了。不过我即时调整状态,立马表演个我的拿手魔术,算是有惊无险。 在这里最开心的无疑是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我们一起打篮球,跳绳,打乒乓球,玩游戏。我有点找到童年的回忆了。不过好像不是那么的令人有所感触,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

大学生支教活动策划 一、前言: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原名贵州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2007年在蔡家关正式注册成立。2012年土建学院搬到花溪,从此在花溪开展活动。2013年随着学院的更名正式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贵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在院党委领导、院团委指导下的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在院青年学生组成的全院性、非盈利性的学生正式团体。本协会宗旨:通过组织和指导全校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增强广大青年的公民意识、道德意识、倡导文明、互助的社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学校建设和贵州经济的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本协会奉行“自愿、奉献、务实、持久”的准则。以“用奉献点亮青春”为核心精神,将“学习、服务、奉献、沟通”作为自身定位。探求适合当代青年志愿者的发展道路,将知识赋予到活动、工作中去,提升组织存在的价值。 二、活动介绍 ◆活动主题: 情系教育奉献青春 ◆活动背景: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

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西部地区有很多贫困山区,在那里交通及其不方便,经济萧条,教育设施落后,教育体制不够健全,师资力量尤其缺乏,教育发展不平衡。当地居民家庭成员很多,负担很重,导致山区留守儿童很多。由于家长的教育程度有限,使他们不能充分认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受教学环境的影响,孩子们的思想跟不上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缺乏对外界的了解。受到家庭和教学环境的双重影响,很多孩子早早辍学,不用说大学,连读完九年义务教育对他们来说都是奢侈的。志愿服务是一项高尚的事业,志愿者所体现和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是中华名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和雷锋精神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进入了大学,我们有了更充足的时间去做些比书本学习更有意义,更能锻炼和证明自己实际能力的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贵州大学土木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前先后有过几次支教的光荣行动,为了将这一光荣使命传承下去,完成爱心接力,今年也将又一次进行支教活动,给山区的孩子带去希望。 活动目的和意义: 1.在当代社会,志愿服务是一种高尚的行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有义务,也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特别是幼小的祖国的花朵,我们要给他们带去新的东西,带去希望,也要将我们的所学,所想分享给孩子们,拓展他们的视野,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社会温暖,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人都在关注,关心他们,让他们意识到“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给他们带去外面世界的美好,给他们带去学习的动力、走出大山的动力。 2.希望通过支教生活的体验,让志愿者们实现自我价值,社会价值,培养志愿者们乐于奉献的精神,让志愿者们学会面对各种困难,磨练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自我,净化心灵,提升人格。 3.利用志愿者的社会宣传作用,呼吁社会,并且将贫困地区学生学习生活情况反映给社会。让更多的人了解他们,争取让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到支教队伍中。也为了更好的宣传我们青年志愿者的宗旨: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

浅谈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弊端

浅谈大学生短期支教的弊端 短期支教是民间或学生团体在社交平台上自发的活动,跟官方发起的长期支教有所区别。短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村镇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问题,但另一方面由于服务时间短、部分志愿者支教动机不纯、教学缺乏系统性、缺乏传递机制、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和缺乏与政府的合作等等,致使当地学生的知识构建体系受到影响并引发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自2003 年以来,由共青团中央、财政部、教育部等多部门共同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始启动,向全国高校公开招募应届毕业生,派遣到西部贫困乡镇从事为期1~2 年的教育志愿工作。在充满工作机会的东中部,两年时间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特别是对于希望寻找有前景和晋升机会的工作的大学生来说,两年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沟堑。参照西方国家“short-term volunteering”(短期志愿服务)的模式,中国式的短期支教应运而生,一方面大学生的满腔热情得到释放;另一个更重要的方面是,部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极度紧缺,短期支教的模式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西部村镇小学师资严重不足的状况。支教的志愿者大部分都是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利用寒暑假和实习假期自发地或有组织地到贫困地区的镇小 或者村小进行短期教学服务。这样的短期支教固然 有其积极的一面,但也客观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 方,诸如服务时间短、缺乏系统性教学、缺乏传递机 制、志愿者责任心不足、志愿者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本文拟对短期支教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学生学习 效果的影响做一些探讨。 一、志愿者支教动机不一,部分动机不纯 根据Winniford 等人1997 年的论文观点,动 机可以分为社会交换(social exchange)、社会义务(social obligation) 和特殊情况(situational factors) [1] 。 就短期支教而言,“社会交换”可以体现为志愿者 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山区支教,而换回一些荣誉,这可以成为他们投身支教的其中一种动力;“社会义务”更容易理解些,例如,志愿者接受到了国家优秀的教育资源,感到有回馈国家和社会的义务;最后是“特殊情况”,表示志愿者有各自的特殊性,不能将所有人的动机一概而论。在中国的支教环境下,一些学者认为学生志愿者的动机除了考虑到回馈 国家社会以外,还有获取个人经验/经历的因素 [2-4] 。 如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扩展眼界和见识,更有体验异乡旅行和团队生活的快乐等。在今天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蓬勃发展的网络世界,分享和展现个

支教必要性

支教必要性 关于支教,不论是在平时的生活中还是网络上,各种各样评论都有,各种各样的态度都有,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有的支持,但是不论什么样的评论问你作为支教人员都能理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环境和背景不一样,看待事物和理解方式完全不一样的。但是我们在支教过程中遇见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得到更多爱心人士的支持和鼓励。 谈支教必要性是,其实杨德强我们两个,还有很多我们当地学生喜欢谈自己,因为我们都是农村教育深有体会,因为我们一路走过来,都知道其中的过程,所以总是喜欢自己举自己的例子说明,我想这样会更有说服力, 德强我们两都是农村孩子,对于农村上学这事我们生有感触,因为经历很多过程,当然我们所经历的山区很多孩子都经历过,对他们而言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对于我们不一样,但是我了解能上大学的还是很少,虽然自己上的学校一般,自己还是非常满足的。 在上小学时,每天需要五点钟起床,一二年级时都是父母很早起来帮忙做好早饭,而且还要做好中午在学校吃的饭,我们带的午餐,都是土豆,早上或者头一天晚上父母帮忙烤好或者煮好,带到学校去,中午在学校吃,虽然很土豆很凉,但是我们吃的非常开心,因为那时候只有土豆吃,家里没有钱,哪怕一天一毛钱都都给不起,有钱也买不到零食吃,说道这里,想起最开心事是每次母亲赶集买来一毛钱四颗糖,那是我们几姊妹最开心的事,家里那时候没有电,也没有手电筒,得等到天亮了才出发,那时候去学校上课得走一个多小时,毕竟人小,速度慢,现在我走也得四十分钟。由于在山区,每年的雨水特别多,加上自己走路不怎么会走,每一天到家全身是泥,小学四年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上小学的时候,我们一天除了上语文课和数学课,其他的就不知道有什么课了,老师也不会教,给我上课的要么是六年级毕业的代课教师,最好的就初中都还没有毕业,我打心底非常尊敬他们的,我只是为了说明我们山区那时的教育情况,从来没有听说过美术、手工、思品,音乐之类的课程,处理语文还是数学。 到小学五年级时,是到我们中心小学去读,得走两个多小时,得翻山越岭的去,开始都是早去晚回,读了一个月都没有到,我和一个同学就不想读了,真的很难走,尤其是下雨天,那路全是泥啊,后来都在路上偷黑桃吃,几个星期后就辍学了,回到家后们,被父揍了一顿,那是我们记得事来父亲第一次打我,也是他第一次这样打孩子,也是他唯一一次打我,所以永远都记在我大脑里,上高中才明白父亲的苦心。所以必须牢记。后来休息一父亲把我换到另一个小学,但是那路更不好走,而且还是一个人,爬上一座很陡山,还要下去,为了自己节省时间,每次都走不同路,寻找最短的那一条,其实从家里到学校本没有路,都是自己走出来。在学校我们是住校,因为太远,但我们没有宿舍,我们睡觉的地方是楼梯间,都是天点灯,风扫地,到了冬天,我们哪里还是非常冷的。晚上还是零下时候很多,加上自己的被子很破很旧很少,所以晚上我们偷偷的搬到教室去,后来老师发现也让我们住,可不幸的事,有三个同学经常尿床,他们的被子一个冬天没有干的地方,在教室他就躺在教室桌子上睡了,到了晚上教室突然听见下雨声,起来一看,尿从桌子流到地板上的响声,但是他还呼呼大睡,两天以后教室全是尿味,所以学校有要求我们住到楼梯间去,这样就度过了五六年级, 上完初中,那得走六个多小时去,幸好每个星期回家一次,那时候一元钱可以坐坐我们走四个小时路程的车,但是我们都舍不得,我们是在外面租房子住的,学校没有宿舍,一学期才一百元钱,上初中时,我们那些开始流行打工了,很多青年都出去打工,我上完初一也跟着去了,是到昆明的的一家餐馆当洗碗工,一个月才三百,包吃住,当时感觉很不错的,每天吃的特别好,在家里都从来没有吃过,在里面那些人也非常好,但是看见在餐馆吃饭的全是好车,穿着打扮非常流行的,一看就是钱和有身份的人,自己心里还是有些触动,加上老板和那些同事都问,小唐,你什么时候回去书,他们以为我是暑假打工的,我那时候特别

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策划书

大学生爱心支教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葛村小学是一所远离城市的乡村小学,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农村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以及师资力量上,这些偏居乡村的小学仍不占有优势,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和青年志愿者,我们举办了这次支教活动,希望用我们的爱心和知识,让这些孩子扩大视野,得到关心。 二、活动主题: “爱心成就梦想,我们与你同行”爱心支教活动 三、活动目的: 1、帮助同学们发觉自己的兴趣,树立远大的理想。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引导他们更加热爱学习。也让他们了解更多社会科学知识。让兴华小学学生感到来自师哥师姐的关心和帮助,也让我们支教学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树起爱心支教的旗帜,带动更多的同学投入到今后的爱心活动中,同时也提高我们支教同学的综合素质,给我们一个展示爱的机会,也是对我们意志的一个挑战,我们不仅仅是教学生们,也在不断的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知识,才能教育好学生。 3、我们大学生也可以通过这次支教活动,提高自己奉献爱心的意识,锻炼自己的能力

4、增进小学生之间的友谊,使他们更加团结互助,让他们有展现自己的机会。 四、活动参与者: 爱心社社员:黄光标,罗鑫,林欢,许冲, 志愿者:王博,薛梅 五、活动时间: 全文结束》》年4月10日~6月1日之间的星期五 六、活动流程安排: 1活动前期准备工作: 活动负责人:罗鑫(联系方式:、、、、、) 活动准备:小礼物(糖果,果冻之类的),准备40个好玩又有意义的问答题及答案,数码相机一台。 2活动环节: 以学为主。第三节课为思想品德课,总课时40分钟,由林欢负责。第四节课为音乐课,开展知识,将支教的同学也分为四个组,每组2人,由1人负责主持。总共有2个环节,第1个是必答部分,第二个为抢答部分,两部分各有20道题,内容包括脑筋急转弯和各类简单的常识和课外知识、回答正确题目最多的组为获胜组,可以获得我们准备的礼物一份,回答错误最多的组要上台表演节目给大家,负责各组小朋友的人员可以给予小朋友及时的提示。 3活动结尾:

大学生支教实践新闻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法工程师学院“青则行实践队”赴四川 凉山支教实践活动圆满完成 近年来大学生短期支教在各高校引起一股热潮,同时也引发了社会上对它的种种争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成立了青则行社会实践队,决定亲赴山区,体验支教,并通过支教平台的关系网络,对于全国支教点的现状进行调查,了解社会各界对短期支教的看法并分析得出较为客观的大学生暑期支教评价体系。 6月初,实践团队中两名队员于繁忙的课业中抽出身来,奔赴我们的支教地点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太平中学进行调研。在学校调研期间,两名队员先后和凉山州麦田志愿者组织,太平中学的领导班子,任教老师和学生,以及会理南阁中学的叶校长进行了交流。在整个调研中,实践队的两名队员积极和当地交流,了解了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和太平中学乃至会理县的教育现状,听取并记录当地志愿者和校方的具体要求,拍摄了大量调研照片并进行了总结,撰写了调研报告。 图 1 四川凉山州会理县太平中学 7月23日至8月7日,青则行社会实践队亲赴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太平中学进行为期半月的支教夏令营活动。重重的高山挡住了他们望向未来的视野,也为他们阻挡了外面浑浊的空气,为他们守住了如山间溪水般清澈透亮的心灵。在我们的眼里,那个高海拔的山区是梦寐的天堂,山里的一切都是那么晶莹剔透。每天和他们同吃同睡,同样在蓝天白云下放肆狂奔的我们收获的快乐远远超过生活的艰辛。最后一天,益微青年的负责人之一张广义,游历至我们的支教点考察我们的支教情况,意外之喜下我们没有忘记对他进行采访。在夏令营活动结束后,太平中学和当地志愿者组织麦田计划为了表示对我实践队教学效果的肯定,为我们每位队员颁发了证书并为我们写了一段寄语,以鼓励我们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