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鳟

虹鳟
虹鳟

虹鳟

(鱼类动物)

编辑锁定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鱼类。最大体长:120cm,栖息深度:0-5公尺,誉为“水中人参”。善于跳跃,上钩后激烈拼搏。已从北美西部引殖到很多国家。栖于湖泊和急流,体色鲜艳。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在北京顺义有养殖基地。

中文学名

虹鳟

拉丁学名

Oncorhynchus mykiss

别称

瀑布鱼、七色鱼。

动物界

脊索动物

亚门

脊椎动物

辐鳍鱼纲

亚纲

硬骨鱼

鲑形目

鲑科

鲑属

分布区域

北美,太平洋西岸

命名

Walbaum, 1792

目录

1. 1形态特征

2. 2生长环境

3. 3分布范围

4. 4繁殖方式

1. ?繁殖期

2. ?三倍体

3. 5养殖技术

4. ?种苗管理

5. ?养殖方法

1. 6食用价值

2. 7研究报告

形态特征编辑

虹鳟

虹鳟体重可达约2.8公斤(6磅),硬头鳟(大型湖泊中的类型)可从约4.5公斤到超过此重量的一倍以上。另一虹鳟类型爱达荷州坎卢普斯虹鳟(Kamloops),可重13.6公斤以上。

背鳍条Ⅳ~9~12。臀鳍条Ⅱ~8~12。胸鳍条Ⅰ,11~13。鳃耙20。侧线鳞118~13O。幽门盲囊59~64。脊椎骨61。

体长为体高的3.3~3.5倍,为头长的3.9~4.6倍,为尾柄长的7.7~9.2倍,为尾柄高的9~9.4倍。头长为吻长的3.7~4.4倍,为眼径的5.8~6.6倍,为眼间距的2.6~2.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2倍。[1]

体长,稍侧扁。吻圆钝。口大,向上微斜。颌齿发达。眼中大。体被国鳞。胃曲管状。

背鳍起点前于腹鳍,其后方具脂鳍。胸鳍小,不达腹鳍。尾鳍叉形。

体背部苍绿或黄绿色,腹鳍灰白色,两侧银色白。头、背、体侧及各鳍散布数量不等的小黑斑点。

性成熟的个体沿侧线有一条宽的虹彩带纹,生殖期尤为艳丽。成熟雄鱼的下颌增大。向上弯曲成钩状。[2]

生长环境编辑

虹鳟

原产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北美洲北美洲的山涧、河流中。喜栖息于清澈、水温较低、溶氧较多、流量充沛的水域,虹鳟生活极限温度0-30℃,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低于7℃或高于20℃时,食欲减退,生长减慢,超过24℃摄食停止,以后逐渐衰弱而死亡。它对水中溶氧要求高。溶氧低于3毫克/升为致死点,低于4.3毫克/升时出现“浮头”开始死亡。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要使虹鳟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快速成长。最适水质为:生化需氧量小于是10毫克/升。氨氮值低于0.5毫克/升,pH值6.5~8。虹鳟有陆封型(终生在湖泊、河川中生活)和降海型(指入海生长的硬头鳟)两种。两者的杂交子代可以入海。

虹鳟属于肉食性。幼体阶段以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昆虫为主;成鱼以鱼类、甲壳类、贝类及陆生和水生昆虫为食,也食水生植物叶子和种子。[1]

分布范围编辑

分于加拿大、美国、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部分水域以及哥伦比亚的河流。[1]

繁殖方式编辑

繁殖期

漂亮的虹鳟

雌鱼3龄开始性成熟,雄鱼为2龄。虹鳟鱼雌雄异体,体外受精。虹鳟生长迅速、适应性强。产卵场在有石砾的河川或支流中,雌鱼掘产卵坑,雄鱼保护,卵沉性。每个产卵坑

2、饵料可就地取材,利用小鱼、小虾、动物内脏、猪血、蚕蛹、蚯蚓等动物性原料与豆饼、麦粉、玉米、糠麸、蔬菜等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比例混合加工成颗粒饵料进行投喂。如苗种阶段动物饵料可占60%左右,成鱼50%左右,亲鱼40%左右。

3、饵料一定要新鲜。严禁使用霉变的饵料。

日常管理

1、投喂:成鱼每日投喂2次,上午9时和下午15时,苗种每天可增喂1-2次。日投饵量以鱼体重计,幼鱼约占3%-4%,成鱼1%-2%。

2、筛鱼:虹鳟经一段时间饲养,个体大小会出现差异,要定期筛选,保持每个鱼池中的鱼大小基本一致。

3、加强鱼病防治工作,发现病鱼要立即采取治疗措施,死鱼要及时剔出。

4、当出现缺氧时要采取增氧措施,以免鱼类窒息死亡。

养殖方法

虹鳟(Oncorhynchus mikiss)是一种冷水性鱼类,是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

饲养成鱼是我们的生产目的,一般饲养成鱼是用满1龄的鱼做为鱼种开始饲养,也有的是从当年鱼开始一直养到食用鱼出池,各地可根据条件来决定。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饲料中粗蛋白含量43%左右,粗脂肪13%左右,粗灰分6—12%,粗纤维2—5%,无氮浸出物20—25%,碳水化合物20—30%,磷0.8%以上,钙0.2—0.25%,镁0.1%,氯化钠1—2%,饲料中的代谢能应大于300千卡/100克。

饲料原料一定要保证质量,发霉、变质的饲料坚决不用。

3.管理

(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

(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

(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时筛选将够商品规格的鱼及时出售或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长。筛选成鱼可用与鱼池等宽的横拦筛选器筛选。

(4)投料,采用手撒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厂家,用自动投饵器。投饵次数一般为每天两次。投饵要定量,防止鱼吃得过饱,一般达到八成饱即可,观察鱼抢食减弱,部分鱼离群游走时,即可停止投饵,投饵数量参照表1,投饵要均匀,尽量使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浪费。

(5)鱼病防治,鱼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在鱼感染疾病前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可杜绝或减少鱼病发生,降低损失,当发现了鱼病后,就难免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对鱼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我国虹鳟常见鱼病的种类有:病毒性疾病、IPN、IHN、VHS。细菌性疾病有疖疮病、弧菌病、鳃病、肾脏病、肠道疾病等。霉菌引起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白点病、小瓜虫、三代虫、钩头虫、鱼虱症等。还有营养性的,肝脂肪变性病,维生素缺乏症。

治疗鱼病的方法采用内服药:即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料投喂和外用消毒药:即止水、半流水、或洗浴消毒等方法。

较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拌药饵或药浴。拌药饵,用按呋喃剂每公斤饲料中加0.1g,氯霉素按公斤鱼体重加25—50㎎。药浴消毒,孔雀石绿2ppm,止水消毒40分钟,硫酸铜1/2000浓度洗浴30秒。福尔马林1/4000洗溶60分钟,敌百虫50ppm40分钟。在制作药饵和进行消毒时,要特别仔细,药量不够不起作用,用药过量易会造成死鱼危险,所以在称量时一定要准确,并严格按说明添加,在用消毒剂时,水的体积一定要量准确,时间掌握好,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食用价值编辑

食用虹鳟鱼,已经成为北京郊区旅游区的一大靓点。虹鳟鱼的食用方法很多,尤以如下几点比较独特。

虹鳟鱼生鱼片

因其体内含有异尖线虫,绝对不能生吃。

烤虹鳟鱼

烤虹鳟鱼就有三种做法,分别是:整烤、段烤、锡纸烤。整烤形状好看,段烤味道最佳,锡纸烤最富想像力。

整烤是最原始的做法。在烤的时候放上孜然和辣椒面,味道有些像新疆的烧烤。这种烤法,鱼皮最好吃,味浓并且焦脆,而鱼肉过厚,味道稍显寡淡。

一条鱼至少有一斤半或者两斤,整烤实在有些暴殄天物,于是有了段烤。把虹鳟鱼切段,先在自制的酱料中腌制四五分钟,再上火烤,这样烤出的鱼外焦里嫩。段烤中增添了酱料的香味,味道更加丰富。

至于锡纸烤则吸收了西式的做法,配料简单,只有洋葱、姜丝和盐,这样做更能体现虹鳟鱼本来的香味———鲜嫩清香。原味本是最美的味道,但是北方人大多喜欢浓重的口味,这种西式做法对于他们来说,就有些无味了。

其实锡纸烤在客家菜中也是道很经典的菜,比如锡纸包鲈鱼,那又是另外一番风味了。

垮炖虹鳟鱼

要说这道菜,就要先说说“垮炖”。中餐的烹饪技法多多,单是一个“炖”就大有学问。垮炖是北方做鱼的一种普遍方法,就是先上糊再油炸最后炖,如此做出来的鱼脆嫩可口。而在怀柔一带的垮炖虹鳟鱼又是“怀柔派”,那就是不用油炸,只焯一下水,再在锅里煸一下就可以炖了。

垮炖的虹鳟鱼最有农家的风采,看似每家都一样,可细细品起来,每一家做法都不相同。这种味道上的微小区别正是家常的农家菜最大的诱惑。家常的美味,其中总会带些回忆的滋味,令人想起小时候用冷馒头蘸剩鱼汤的味道。

红烧虹鳟

红烧乃是最平常的一种虹鳟鱼的做法,和其他的红烧鱼类似,可是虹鳟鱼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不易碎,肉质完整。这正是怀柔虹鳟鱼最大的特色,点一个虹鳟鱼,验证它是不是假冒产品,可以用这种方法。

炸鱼排

炸鱼排炸鱼排需要虹鳟鱼最好的部位,外面裹上淀粉,鸡蛋,面包屑,只须一分钟就可出锅,也是外焦里嫩,味道鲜美。不过油有点大,不喜油腻的人估计不会爱吃。

豆腐炖虹鳟

材料

虹鳟鱼、豆腐、西芹、洋葱、木耳、葱姜蒜、盐、糖、豆瓣酱、

西红柿酱

做法

1、虹鳟鱼清理干净,切成4段,抹少量盐腌10分钟,豆腐、洋葱切块,西芹切片,木耳改刀;

2、炒锅加油烧热,放豆瓣酱和西红柿酱爆香,加足量水,下豆腐木耳,加盐糖炖15分钟;

3、下西芹洋葱和鱼段浸入汤中,炖10分钟,出锅。[3]

研究报告编辑

PNAS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分析鱼类细胞磁性特征(虹鳟鱼)

作者:Michael Winklhofer 来源:PNAS 发布时间:2012-7-26 13:36:02

虹鳟鱼的磁场细胞中,磁性微粒紧邻细胞膜,而非细胞核。图片来源:H. Cadiou

在大海里畅游三年时间,离家300公里之遥,虹鳟鱼依然能径直地回到它最初的孵化地。通常,虹鳟鱼跟随着溪流游弋,并且鲜少出现方向错误。

之前的研究显示,很多种类的鱼和候鸟能够察觉磁场强度的不同。科学家认为这种能力的关键在于磁铁矿(为所有矿产中磁性最强的),他们发现磁铁嵌在一些鸟和鱼的组织中。但是科学家一直未能分离出单个含有磁性物质的细胞。

虹鳟鱼的磁场细胞中,磁性微粒紧邻细胞膜由于这些磁场细胞数量极少,并且彼此距离较远——如果它们聚集在一起,可能会彼此影响磁性,因此很难分离。研究人员表示,假如有一个组织中含有这种磁场细胞,那磁场细胞所占的比例很可能不到万分之一。

为将磁场细胞分离出来,Winklhofer和同事们在显微镜下放置了悬浮的虹鳟鱼细胞,显微镜上也装置了磁铁。研究人员认为,这样一来,所有含有磁性的细胞将会慢慢围绕磁铁旋转。用这种方法,研究人员从虹鳟鱼的鼻部分离出了磁场细胞。在每个虹鳟鱼的嗅觉组织中,他们发现有1到4个细胞围绕旋转磁场转动。并且,在每个细胞中,磁性微粒紧挨着细胞膜。

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研究报告称,每个细胞的磁力比研究人员预想的大上百倍。这暗示,鱼类不仅有能力觉察基本方向,而且其对磁场强度的感知能力能给它们提供更为精确的经纬度信息。(中国科学报唐凤)[4]

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鲑科鱼类,习惯上有的被称作鲑,有的称为鳟,统称为鲑鳟。鲑鳟鱼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无肌间刺的鱼类,因其品质好、营养价值高,有助于健脑,预防心脑血管等疾病,因而,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它近年受到市场热捧,走俏餐桌。鲑鳟鱼在我国的养殖前景看好,现将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介绍如下。 1选择与鲑鳟鱼类生物学特性相适应的水域进行养殖1.1水温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鲑鳟鱼养殖需要低温的水域环境。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mg/L,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因此在鲑鳟鱼养殖选择水源时要选择泉水和水质清新的河水,水温以10~18℃为宜。 1.2溶解氧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当水中溶氧低于3mg/L时,会出现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的致死点;低于5mg/L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要使鲑鳟鱼良好生长,水中溶氧最好在6mg/L以上;到9mg/L以上生长速度较快。掌握饲育用水溶解氧的变化规律并适时予以调节,避免各种因素的刺激,保持安全的溶解氧环境是保证养殖效果的关键。 1.3水质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NH3)浓度。鲑鳟鱼对pH的耐受范围是5.50~9.20,适宜范围是6.50~7.50,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会使鲑鳟鱼生长受到抑制。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2建设符合健康养殖需求的鱼池结构 鲑鳟鱼养殖池以长方形、四角圆钝的结构为佳,没有死角,走水合理,鱼可在垒池均匀分布,鱼池宽4m,长不超过l5m为好。鱼池排水口设置一层拦鱼栅,两层闸板,采用倒虹吸式排水,这样有利于底部污物排出。鱼池供水应采用并联供水方式,减少鱼体发病交叉感染机会。鱼池供水条件不好,采用串联鱼池供水的,应在排水口下方设沉淀池,减少残饵、鱼粪等代谢物对下方池鱼的危害。3确定合理的放养密度 鲑鳟鱼放养密度可以随水交换量、溶氧量增加而加大,但放养密度在l6kg/m3以上时,鱼体的代谢物增加,将使水化指标上升,鲑鳟鱼只能保证平时的摄食活动,生长缓慢,抵御疾病能力将会降低。因此,鲑鳟鱼的放养密度应保持在l0~l4kg/m3范围内,这样即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水体又可提高鱼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4精心饲养,严格管理 4.1饲料投喂鲑鳟鱼养殖所用饲料成本约占养殖成本的60%左右。确定科学的投喂方式是取得理想效益的基本保证。在鲑鳟鱼类饲养过程中必须保证饵料成份的营养平衡和品质质量,投饵量不足会造成饥饿,使鱼成长参差不齐,导致寄生性疾病发生;投喂饵太多易发生残饵污染,增加氧气的消耗量及各种传染病发生机会。必须根据水温、鱼体状况、溶氧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投喂。在适宜的条件下鱼种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9%左右,日投铒次数6~8次;成鱼日投饵量占鱼体重的2.50%左右,日投饵次数3~4次。并且要注意饵料粒径与鱼体规格相适应,一般饵料粒径为所喂鱼口裂2/3为佳。 4.2日常管理在养殖过程中,日常必须坚持勤观察、勤巡塘,观察水质变化、鱼类的活动、摄食情况、有无病害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做好各项工作记录。残饵及粪便里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容易引发与缺氧状态相同的厌食症状,因此应定期清洗池底(每周1次)。饵料投喂前要过筛,筛出碎料粉,减少饵料对水环境的污染和对鱼类鳃部附着的危害。水源不足、池水水温高时,可利用增氧设备和补充地下水增加水中溶氧,降低水温。要经常清除鱼池周围的垃圾、水面上的漂浮物等,改善和保持鱼池周边环境条件,减少周围环境对鲑鳟鱼生长的不良影响。 5做好鱼病防治 鲑鳟鱼常见的疾病有营养性疾病、体外寄生虫病、水霉病、细菌性烂鳍病、烂腮病、肠炎等,其中以营养性疾病最为常见,其次是小瓜虫病和三代虫病。 当鱼健康状况不佳时,鱼会离开群体,游到排水处或在池壁、池底缓慢游动。不健康的病鱼体色发暗或变黑,摄食迟钝,食量减少,游泳方式异常或者出现腹部膨胀、腮盖外张、鱼体表面局部浮肿,出现白点和白云状黏 水产养殖 44农业科技与信息 2009年第17期鲑鳟鱼养殖技术基本要点 周蓉 (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30)

虹鳟鱼的做法

一、生鱼片(一) 作法是:将鱼去皮去内脏洗净,切成0.5厘米厚的鱼片,每片20克左右,每份8片,约150克,在碟上排列整齐(碟底可垫刨冰并用薄膜覆盖后在整齐有序的摆上每片),放进冰箱速冻室速冻2分钟后,粘以酱油和芥末膏食用。虹鳟鱼的鱼片有脆嫩的感觉,并且富含油脂,吃起来爽滑。 并不是所有的鱼都能生吃的,其他的鱼切成薄片就碎了,而虹鳟鱼不碎,这是因为其生长环境---水是山泉水。虹鳟鱼是白色的,切成近似透明的薄片,肉质有些脆。虹鳟鱼的鱼片有脆嫩的感觉,并且富含油脂,吃起来爽滑。

二、生鱼片(二) 材料:芥茉沙拉酱30克,生菜适量,虹鳟鱼生鱼片200克,酱油少量,白葡萄酒少许,芝麻油少许。制作方法:首先将虹鳟鱼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将沙拉酱中兑入白葡萄酒、酱油、芝麻油。在食用前,将盘中摆放好生菜做底后,将虹鳟鱼摆上,再倒上配好的调料。也可将虹鳟鱼在调料中沾过后食用。这种作法可以直接品尝到虹鳟鱼的鲜美,感受到鱼片入口后的柔和。 三、白玉蒸虹鳟

用料:虹鳟300g,切成2分厚鱼片。 配料:豆腐1块切成2分厚薄片,薄火腿片12片,菜心12棵。 调味料:上汤80g,盐1茶匙,绍酒2茶匙,干淀粉40g,姜葱汁少许,胡椒粉少许,糖、麻油少许。 用模具将鱼片及豆腐片刻成心形,用盐、糖、绍酒、胡椒粉、姜葱汁腌制。在豆腐片上撒少许盐及干淀粉,拌匀备用。抹油在盘内,逐个将豆腐片、薄火腿片及鱼肉片先后放入,每放一片要先撒上干淀粉,再将材料上蒸笼以猛火蒸热取出。菜心沥干水,捞起下油锅,加上汤、糖、盐煮一下,沥去水分排在鱼肉周围。烧锅加上汤、盐、糖、胡椒粉、麻油,用干淀粉勾芡淋在鱼及菜上即可。 四、泡菜氽虹鳟 用料:虹鳟400g,切蝴蝶片。 配料:四川泡菜丝40g,葱丝少许。 调味料:姜汁酒1茶匙,盐半茶匙、糖少许,胡椒粉少许,醋少许,湿淀粉1茶匙。 用姜汁酒、盐腌虹鳟肉10分钟后,氽沸水,鱼肉刚熟捞起盛碟,撒上胡椒粉及葱丝。起油锅,将热油淋载鱼肉上,原锅下泡菜丝略炒。加入上汤及调味料,用湿淀粉勾芡,淋在鱼面上即成。 五、柿汁鱼 主料:虹鳟鱼500克。 调配料:番茄酱,葱段,姜块,白糖,醋,盐,味精,香树叶,豆油,鸡汤。 制作法: 1、将鱼刮鳞去内脏洗净,切成大厚片。 2、将鱼片用沸水焯透,刮去鳞皮洗净。 3、另取勺加底油,放葱姜番茄酱煽炒片刻,加糖,醋,盐,味精,香树叶,鸡汤配好口味,将紧透的鱼片下勺,沸开后改慢火烧,待汤汁浓缩出勺改刀码盘即成。 特点:口味酸甜,色泽鲜艳。

《虹鳟鱼养殖技术》(怎样养殖虹鳟鱼)

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技术 虹鳟鱼是冷水性鱼类,要求生长在水质澄清,具砂砾底质、氧气充足的流水中,其生活水温为5~24℃,适宜水温为7~18℃,最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3~18℃。在适宜水温条件范围内,虹鳟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生活环境水温低于7℃或高于20℃时,虹鳟鱼摄食停止,机体衰竭以至死亡。在天然水域中,如水量充沛,溶氧量充足,尚可忍受24℃以上的水温,而在养殖场条件下,水温22℃左右即有致死的危险。 虹鳟鱼是性喜逆流和喜氧的鱼类,水流的刺激不仅可加速体内物质代谢,而且能把排泄物带走,应不断供给清新而富含氧的水流,以满足其对氧的需求。虹鳟生活的适宜流速为2~3厘米/秒。虹鳟鱼对水中的溶氧量一般要求在5毫克/升以上。要使虹鳟鱼生长良好,水中溶氧最好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以上食欲旺盛,生长快速。当水中溶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呼吸即感困难;低于4.3毫克/升时,鱼密集于注水部,持续很长时间,鱼头顶部呈现黄色,鳃盖外张,此即虹鳟鱼“浮头”,与此同时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出现窒息而大批死亡,该值为夏季虹鳟鱼的致死点。 虹鳟鱼喜清净而透明的水,水中悬浮物落于鳃上能导致呼吸困难,严重时以致窒息,在混水中摄食停止,生长受阻,以致死亡。幼鱼对混浊尤为敏感,暴雨和洪水期的浊水能引起稚鱼和幼鱼死亡增多。 除温度和氧气外,虹鳟对水质指标有一定要求。虹鳟鱼虽然生存于酸碱

度值5.5~9.2的水中,最适酸碱度值范围为6.5~6.9。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随个体的增长而增强,稚鱼能在0.5%~0.8%盐度的水中生长,当年鱼能在1.2%~1.4%盐度的水中生长,通常在35克以上个体经半咸水过渡,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虹鳟鱼喜欢集群,游泳速度较快,摄食凶猛,常常群跃水面争掠食物。虹鳟鱼养殖技术光盘和书籍: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虹鳟鱼养殖技术》虹鳟鱼,俗称鳟鱼,属鲱形目鲑科,原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其成体沿侧线具有一棕红色纵纹,如同彩虹一样而得名。虹鳟是世界性重要养殖鱼类之一,也是珍贵冷水性鱼类,具有肉味鲜美,刺少肉多,营养丰富,生长快,饲料利用率高,人工繁殖简便等特点,目前已成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向世界推广的优良四大淡水养殖品种之一,被列为高档鱼。更具特色的是适合高密度,集约化养殖,经济效益极为显著。本片介绍了虹鳟鱼的生活习性及养殖场地的选择,还介绍了虹鳟鱼和繁殖、不同时期的饲养及疾病的相关防治方法。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鳟鱼养殖技术》本片详细讲了虹鳟鱼和金鳟鱼的饲养、繁殖技术,还讲了虹鳟鱼工厂育苗方法。《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虹鳟鱼的养殖》在我国有着丰富的冷水资源,十分适合鲑鳟一类的珍稀名贵冷水鱼的生长。本片向您介绍珍稀名贵冷水鱼养殖技术:鲑鳟鱼类的生活习性、鲑鳟鱼类的采卵和孵化、孵出仔鱼的管理、渔场的选点和鱼池的分类、鱼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虹鳟鱼养殖技术要点 一、养殖虹鳟所需要的基础条件 1、养鳟用水的条件 虹鳟鱼是冷水鱼类,自然条件下,栖息于水质清新、无污染沙砾底质的河川、溪流中。湖沼型虹鳟多生活在比较深的冷水或沿岸地带的水域中;降海形虹鳟通常分为冬季入海和夏季入海两个群体,虹鳟对水温、溶解氧、水流、ph值、硬度、盐度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1)水温:虹鳟鱼生存的水温可以在1—25℃范围,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水温在7—22℃之间,孵化适宜水温在8—11℃、苗种培育适宜水温9—15℃、成鱼饲养适宜水温14—18℃。在适宜水温下,摄食旺盛,生长迅速,机体能够保持良好的新陈代谢状态,当水温低于或高于适宜水温时,食欲减少,生长受阻。当水温达到24℃时停止摄食,达到25℃时,活动异常,甚至死亡,一般将此时称为临界值。 在饲养条件相当的情况下,当水温在12—14℃时,当年鱼可长到100—250克,满两年可长到500—1000克,三年鱼可长到1000—2000克,当水温在8—10℃时,当年鱼长到30—50克,两年鱼长到300—600克,三年鱼长到800—1000克。当水温14—18℃时,放养50—100克鱼种,经6个月的饲养鱼既能达到600—900克。 (2)溶解氧:虹鳟鱼喜欢逆流而上,群栖在溶氧充足的地方,虹鳟的耗氧量较高,所以充足的溶氧对虹鳟来讲较其他淡水鱼类更为重要.养鳟水中的溶氧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溶氧在9毫克/升以上是

生长最快,低于5毫克/升时鱼的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当溶氧在4毫克/升时,鱼便在注水口处集聚,长时间持续,鱼的头顶部呈现黄色,腮盖外张。这些既可认定浮头现象,与此同时,鱼会出现死亡。当溶解氧为3毫克/升时,鱼会大批死亡。所以该点作为虹鳟鱼生长期的致死点。虹鳟鱼卵的胚胎发育也和水中溶氧密切相关,溶氧量高,其胚胎发育和卵黄素吸收速度加快,而在低氧环境下发育速度减缓,且孵出的仔鱼畸形率增高。 (3)水流:虹鳟的人工养殖方式有别于其他的淡水养殖鱼类,除大水面和网箱养殖外,均采用流水的养殖方式。养鳟池水的适宜流速为12—18米/分,放养鱼的大小有区别。由于水流的刺激,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从而加速鱼体内的物质代谢,增进食欲。水流还可延长饵料在水中的漂浮时间,有利于鳟鱼捕食。同时水流还可将水中的废物冲走。而更重要的作用是通过水的流动,交换,不断输送清新的富含氧的水,以满足鱼对氧的需求。水流对于亲鱼有刺激性腺发育的作用。 (4)ph值:虹鳟可以在ph5.5—9.2的水域中生存。在人工养殖环境下,比较适宜的范围是6.5—6.8期间的中性或略偏酸性的水域。 (5)盐度:虹鳟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即能在淡水中生存又能在海水中生活,我们目前饲养的虹鳟为陆封型,终生生存在淡水中,如要进行海水养殖需要有个从淡水到海水的过渡(驯化)期。由低浓度逐渐向高浓度过渡,如25克以上的鱼种,经过20天左右的

虹鳟鱼养殖资料

虹鳟鱼属鲱形目、鲑科。由于虹鳟鱼具有骨刺少,肉味鲜美,易捕捞,不需越冬保种,饵料利用率高,生长快,养殖产量高流水高密度养殖产量可达1万公斤/亩等特点,因而深受人们的青睐。历经多年的养殖研究,现已掌握了虹鳟鱼的人工繁殖、鱼种培育和亲鱼饲养等技术。目前国内已有黑龙江、辽宁、北京、山东、山西、甘肃等20多个省市开展了虹鳟养殖。 一、虹鳟鱼的生物学特性 (一)生活习惯 虹鳟喜栖息在水质清新,有水流,水量充足,具有沙砾底质的冷水溪流中。适宜生活水温为12-20℃,最适生长水温为16-18℃。低于8℃或高于20 ℃,食欲减退,生长减缓。水温超过22℃,停止摄食。长时间持续高温(≥22 ℃),机体衰弱而死亡。水温27℃以上,短时间内死亡。虹鳟为喜逆流和喜高氧鱼类。养殖虹鳟的适应流速为2-30cm/秒,水流的刺激能够引起虹鳟的正常运动,增进食欲和加速生长。养殖虹鳟的水质要求:透明度大,溶氧高,当水中溶氧量低于5mg/L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水中溶氧量低于4.3mg/L时,鱼浮头,并出现死亡;水中溶氧量低于3mg/L时,大批死亡,此值为夏季虹鳟的致死点。水中溶氧量7mg/L,虹鳟生长正常;水中溶氧量为9mg/L时,虹鳟生长最快。虹鳟可生存于pH值为5.5-9.2的水环境中,最适pH值为7-7.5。虹鳟鱼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而且随着个体的成长而增强,稚鱼能适应的盐度为5‰-8‰;当年鱼为12‰-14‰;1龄鱼为20‰-25‰;成鱼为35‰;成鱼经半咸水过渡,甚至可适应海水中生活。 (二)繁殖习性 虹鳟性成熟年龄和产卵季节因其生活的地理水域而有较大差异。在适宜虹鳟生长和繁殖的水温范围内,水温越高,成熟越早,产卵季节也早。在我国的北京、山西等地,虹鳟性成熟年龄为2-3龄,产卵期为12月份至翌年1 月份。在黑龙江,虹鳟的性成熟年龄为3-4龄。产卵季节为每年的1-3月份。产卵时亲鱼选择有砂砾底质、水质澄清、水流较急的河床浅水处作产卵场,雌鱼用尾鳍挖掘产卵坑,当雌雄鱼互相追逐,雌鱼产卵,雄鱼射精于坑内,之后雌鱼用尾鳍扇动砂砾覆盖受精卵。自然繁殖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都很低。虹鳟鱼卵为端黄卵、沉性,多呈白橙红或黄赤色。怀卵量与亲鱼个体大小有关,亲鱼的怀卵量一般为1000-10000粒。 二、虹鳟鱼的人工繁殖 (一)亲鱼培育 虹鳟鱼人工繁殖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亲鱼培育,其培育好坏直接关系到雌鱼的怀卵量、成熟率以及卵子和精子的质量。因此,在亲鱼培育中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建好亲鱼培育池为了培育好亲鱼,产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含氧量充足。在实际生产中亲鱼池通常建成长方形,面积400-500m2,水深1-1.5m,注水流量50-100 L/秒,砂石池底;常年水温16-18℃,水中溶氧达6mg/L以上。水量充足。亲鱼池的进、出水口可与池宽度相等,以保持水流畅通,加大流量;水量较小的地方,亲鱼池的进水口可为池宽的1/5,出水口宽度可为池宽的1/2。为了防止逃鱼和其它野杂鱼混入,在进、出水口处要设置拦鱼栅,并经常检查,清洗维修。 2、选好亲鱼选作产卵繁殖的亲鱼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3龄以上,体重达1000 克以上。雌、雄鱼配比在4∶1。雄鱼头部大,口裂宽,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繁殖季节色素显著增加,体色变黑,腹部硬,无弹性,轻压腹部即可见白色精液流出,泄殖孔不突出。雌鱼头较小,口裂也小,背部不隆起,产卵季节体色稍暗,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轻压腹部即有卵粒流出,泄殖孔明显突出,呈红色。 3、强化亲鱼培育 (1)亲鱼放养:亲鱼的放养密度控制5-10公斤/m2,为了刺激亲鱼的性腺发育,在亲鱼培育过程中可采用雌、雄鱼混养,仅在产卵前一个月进行分养。 (2)饲料投喂:虹鳟鱼受精卵是在体外发育,并且孵化时间长达30多天,这就要求亲鱼在性腺发育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营养物质以供给日后胚胎发育的需要。为此,投喂亲鱼的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粗脂肪应低于6%,碳水化合物低于12%,饲料中10种必需氨基酸应保持平衡。同时还应注意:饲料配方中必须添加一定数量的多种维生素。投喂的饲料也可选用新鲜小杂鱼、鱼粉、蚕蛹等动物性饲料和豆饼、麦皮、米糠、菜类等植物性饲料。添加酵母粉和虾蟹粉等有促于提高卵子的质量。亲鱼的投饲量不同于商品鱼,很有讲究。投喂量少,不能满足亲鱼摄食的需要,影响营养物质的储存;投喂过量,不仅浪费饲料,影响水质,而且饱食有碍于亲鱼的成熟和卵质的提高。故对亲鱼的给食应根据不同时期予以适当控制。在

虹鳟鱼

虹鳟鱼计划书目录 一、发展前景及市场预测 二、水产行业综述 三、市场需求 四、虹鳟鱼的渔业价值 (一)形态特征 (二)生活习性 (三)食性 (四)繁殖习性 五、虹鳟鱼养殖技术 六、虹鳟鱼的营养价值 七、虹鳟鱼的食用 八、虹鳟鱼的选址 九、建设方案 十、经济效益初步分析 十一、风险分析

一、发展前景及市场预测 虹鳟鱼是一种名贵的冷水性经济鱼类,因其具备肉质鲜嫩、味美、无腥、无小刺、蛋白质含量高、胆固醇含量低等特点,而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特别是虹鳟鱼所含丰富的20碳5烯酸(EPA),对加速病人的伤口愈合有很大的帮助,还有高品位、高质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因其实信息传递的载体,对人的大脑有很大的滋补作用,食用后可提高智力,强身健体,延缓衰老。所以,虹鳟鱼产业化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市人民的饮食结构,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及身体素质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1988年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援助下,我省开始进行虹鳟鱼的开发试验,在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成功地完成了采卵、孵化、鱼种全雌性培育,成鱼饲养等课题性研究,水库网箱养殖虹鳟鱼和冷流水养殖虹鳟鱼均获得成功,每平米网箱产量达到110公斤以上。1991年,在龙羊峡水库进行网箱养殖成鱼实验,创造单产75吨的全国最高纪录。 二、水产行业综述 在近20年间,全世界的水产总产量一直保持低速持续增长,由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9000万吨左右增长到2005年的1.3亿吨;同时,中国的水产品产量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势头,以2001年为例,中国水产品产量在2005年已经达到约490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产量的35%,位居世界第一位,尤其是养殖产量已占到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以上,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国家;2005年,全世界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20公斤;而中国2005年的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达33.8公斤,超过了世界人均占有量。 目前,中国亿元以上72个水产批发市场,全年成交金额为447亿元,比2004同期增长11.93%。是肉、禽、蛋成交额119亿元的4.1倍。水产品是继蔬菜之后,中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中,成交量最大的商品。 三、市场需求

三文鱼(虹鳟鱼,金鳟鱼)

鲑鱼 [salmon],音译为三文鱼。 属于鲑科(Salmonidae)的若干种鱼的共同名称。在鲑科中,称为salmon的种类集中在两个属,即大马哈鱼属和鲑属,分别由八个种组成, 其中最有名的是太平洋大麻哈属中的六种:王大麻哈(王鲑)、红大麻哈(红鲑)、银大麻哈(银鲑)、驼背大麻哈(细鳞鲑)、马苏大麻哈和秋大麻哈(秋鲑)和鲑属中的一种:大西洋大麻哈(大西洋鲑)。 鲑鱼原指大西洋鲑,学名为Salmo salar,但后来泛指一切鲑科鱼类,尤指构成大麻哈鱼属的太平洋鲑。 此外,由过去的鲑属划入现在大麻哈鱼属的虹鳟,是一种世界性的养殖鱼类。 金鳟原为虹鳟鱼的变种,因全身金黄,所以称为金鳟,同虹鳟一样为冷水养殖的鱼类。 科——鲑科(即鲑鱼,三文鱼,大致有太平洋鲑和大西洋鲑两类) 属——1:大麻哈鱼属(即太平洋鲑)2:鲑属 种——大麻哈鱼属有6个种(分别是:红大麻哈鱼,银大麻哈鱼,大麻哈鱼(即狗鲑),大鳞大麻哈鱼(即春鲑、奇努克鲑、王鲑),细鳞大麻哈鱼(即驼背鲑,粉红鲑),樱桃鲑) 在不同国家的消费市场三文鱼涵盖不同的种类: 挪威三文鱼主要为大西洋鲑, 芬兰三文鱼主要是养殖的大规格红肉虹鳟, 美国的三文鱼主要是阿拉斯加鲑鱼。 营养价值: 个体较大,喜栖冷水中,肉质鲜美,商品价值高,含有丰富的ω3脂肪酸(20碳5烯酸EPA、22碳6烯酸DHA和22碳5烯酸DPA)是脑黄金和深海鱼油的主要成分。因而是当今世界范围的高档水产消费品。 上述作为商品统称的三文鱼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水产品中贸易量最大的一个群体。野生捕捞的的鲑鱼资源有限,远不能满足世界市场需求,由此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鲑鱼的养殖热潮,最早大量人工养殖的是虹鳟和大西洋鲑以及银鲑,国外三文鱼的虹鳟养殖多用全雌养成大型鱼,是便于制成鱼片、鱼排和鱼段供应超市,少量小规格为150--250克。中国大陆消费市场最受欢迎的规格是750克左右,适于普通家庭和宴席一次性消费。我国早期进口的三文鱼多来自北欧,主要是挪威。年进口冰鲜大西洋鲑(不是活大西洋鲑)总量在2万吨上下,因此有人习惯称挪威三文鱼。近年中国大陆正在进行银鲑、王鲑和大西洋鲑以及虹鳟海水养殖的规模化生产。预计,我国自行生产的鲜度高,价廉物美的三文鱼不久将会占领中国大陆的主要消费市场。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

《水产动物病害学》各章节复习题目 第一章绪论 1.水产动物病害学的任务是什么? 2.水产动物病害学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历史发展时期,各个时期的主要成就如何? 3.水产动物疾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原)有哪些? 4.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与病原、宿主和环境三者之间的互相关系怎样? 5.如何控制水产动物疾病的发生? 6.水产动物疾病的综合预防措施有哪些? 7.水产动物的健康养殖包括哪些内容? 8.我国目前渔业水质的状况如何? 第二章水产动物病原学 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2.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其结构特征怎样? 3.病毒的基本结构有哪些? 4.病毒的分类原则和病毒命名规则最主要包括哪些? 5.病毒复制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 6.病毒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其传播方式有哪些? 7.病毒对细胞的致病作用有哪些? 8.病毒有哪几种感染类型? 9.绘出细菌细胞构造的模式图,注明其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并说明各构造的生理功能。10.什么叫细菌的生长曲线?典型生长曲线可分几期?各期的有哪些主要特征? 11.细菌的生长繁殖条件如何? 12.细菌的致病机理怎样? 13.细菌的感染途径如何?细菌感染后出现哪几种感染类型? 14.真菌有哪些基本特点? 15.多细胞真菌的基本形态构造怎样? 16.真菌的繁殖方式怎样? 17.寄生虫有哪几种寄生方式? 18.寄主可分为几种类型?其特征如何? 19.寄生虫主要通过什么方式感染? 20.寄生虫、寄主和外界环境三者的相互关系如何? 第三章免疫学基础 1.鱼类有哪些主要免疫器官?其功能如何? 2.抗原的定义是什么?抗原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3.免疫佐剂的生物学作用和作用机理怎样? 4.抗体的定义是什么?抗体的机构和功能怎样? 5.抗体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6.抗体的血清型怎样? 7.何谓多克隆抗体?何谓单克隆抗体? 8.鱼类的非特异性免疫系统有哪些特点? 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基本特点如何? 10.疫苗的种类及其应用怎样? 第四章药物学基础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丽娜, 赵瑞利, 雷连成, 王教玉, 韩文瑜 作者单位:江丽娜,赵瑞利,雷连成,韩文瑜(吉林大学畜牧兽医学院), 王教玉(吉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刊名: 中国水产 英文刊名:CHINA FISHERIES 年,卷(期):2008(5) 本文读者也读过(8条) 1.张书剑.Zhang Shujian几种鱼类抗菌肽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饲料研究2007(12) 2.李华.杨桂文.温武军鱼类抗菌肽研究概况[期刊论文]-科技信息2010(2) 3.黄平.章怀云.HUANG Ping.ZHANG Huai-yun鱼类抗菌肽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2) 4.杨学明.江林源.蒋和生.YANG Xue-ming.JIANG Lin-yuan.JIANG He-sheng水生动物抗菌肽及其基因工程研究[期刊论文]-生物技术通讯2006,17(1) 5.王克坚.林志勇.杨明.任洪林.黄文树.周红玲.邓尚龙.陈君慧.蔡灵.蔡晶晶海水养殖鱼类抗菌肽hepcidin基因的研究进展[会议论文]-2005 6.王小玲.尹建文.Wang Xiaolin.Yin Jianwen鱼类的先天性抗菌和抗病毒机制[期刊论文]-现代渔业信息2006,21(7) 7.叶星.白俊杰抗菌肽的研究及其在水产上的应用前景[期刊论文]-大连水产学院学报2000,15(4) 8.单晓枫.郭伟生.张洪波.钱爱东鱼类体液中的几种抗菌因子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农业科学2010(5)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743538.html,/Periodical_zhongguosc200805040.aspx

虹鳟

虹鳟 (鱼类动物) 编辑锁定 虹鳟(学名:Oncorhynchus mykiss)属鲑形目、鲑科,鱼类。最大体长:120cm,栖息深度:0-5公尺,誉为“水中人参”。善于跳跃,上钩后激烈拼搏。已从北美西部引殖到很多国家。栖于湖泊和急流,体色鲜艳。体上布有小黑斑,体侧有一红色带,如同彩虹,因此得名“虹鳟”。在北京顺义有养殖基地。 中文学名 虹鳟 拉丁学名 Oncorhynchus mykiss 别称 瀑布鱼、七色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 亚门 脊椎动物 纲 辐鳍鱼纲 亚纲 硬骨鱼 目 鲑形目 科 鲑科 属 鲑属 分布区域 北美,太平洋西岸 命名 Walbaum, 1792 目录 1. 1形态特征 2. 2生长环境 3. 3分布范围 4. 4繁殖方式

1. ?繁殖期 2. ?三倍体 3. 5养殖技术 4. ?种苗管理 5. ?养殖方法 1. 6食用价值 2. 7研究报告 形态特征编辑 虹鳟 虹鳟体重可达约2.8公斤(6磅),硬头鳟(大型湖泊中的类型)可从约4.5公斤到超过此重量的一倍以上。另一虹鳟类型爱达荷州坎卢普斯虹鳟(Kamloops),可重13.6公斤以上。 背鳍条Ⅳ~9~12。臀鳍条Ⅱ~8~12。胸鳍条Ⅰ,11~13。鳃耙20。侧线鳞118~13O。幽门盲囊59~64。脊椎骨61。 体长为体高的3.3~3.5倍,为头长的3.9~4.6倍,为尾柄长的7.7~9.2倍,为尾柄高的9~9.4倍。头长为吻长的3.7~4.4倍,为眼径的5.8~6.6倍,为眼间距的2.6~2.8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1.2倍。[1] 体长,稍侧扁。吻圆钝。口大,向上微斜。颌齿发达。眼中大。体被国鳞。胃曲管状。 背鳍起点前于腹鳍,其后方具脂鳍。胸鳍小,不达腹鳍。尾鳍叉形。 体背部苍绿或黄绿色,腹鳍灰白色,两侧银色白。头、背、体侧及各鳍散布数量不等的小黑斑点。 性成熟的个体沿侧线有一条宽的虹彩带纹,生殖期尤为艳丽。成熟雄鱼的下颌增大。向上弯曲成钩状。[2] 生长环境编辑

虹鳟鱼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虹鳟鱼养殖现状与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16-11-30T15:42:04.9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9期作者:熊学全[导读] 摘要:我国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以及适合物种生活的生态环境。 玉溪市抚仙湖生态环境保护工程管理中心摘要:我国有丰富的物种资源,以及适合物种生活的生态环境。虹鳟鱼的养殖逐渐成为拉动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动力,因地制宜,加之科学的方法,就可以获得较为可观的效益。虹鳟鱼一般生长在冷泉资源丰富的地方,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地方都充分的发挥地方优势,纷纷养殖虹鳟鱼。经过总结多年的养殖经验,和不断地学习外地先进的养殖技术,各个养殖区都获得了很大的综合效益。本文主要讨论了虹 鳟鱼目前在我国养殖的现状,以及未来养殖的发展对策,使之成为养殖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虹鳟;养殖现状;问题与对策。 1自然概况 虹鳟鱼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源,并且对于水质和水温都有特殊的要求。在我国冷泉水资源丰富的地区,都已经开展了虹鳟鱼的养殖。这些地方常年的降水丰沛,水温较为稳定,适宜虹鳟鱼的生长。有的一些山谷地带,因为地形特殊,会形成一些低温小水库,水体表面和水源底部的温度相差较大,是虹鳟鱼生长的绝佳地域。在这些拥有优质的自然环境和适宜条件的地方,虹鳟鱼的生长和繁衍都很快,进行养殖业可以很快就有经济效益。 2 养鳟现状 2.1 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和养鳟规模 云南省有六大河流,大小湖泊集水面积达9000k,占全省总面积的2.3%;总蓄水量约290亿m3,但现阶段我省平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5%,其中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仅为0.2%。六大水库中,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是南盘江,达17.5%,其余依次为金沙江13.4%、红河4.6%、澜沧江4.4%伊洛瓦底江3.9%和怒江3%,开发潜力巨大。 水产养殖长期低质温水鱼为主,而广大山区特别是滇东北、滇西北地区虽然水资源丰富,但水温条件难以满足传统的养殖品种。这些地区的水域特点及周围环境所形成的相对封闭、无污染的环境,恰恰是一种环境资源优势。因此,这些地区的经济应走一条适合本身特点、对环境无破坏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养殖虹鳟鱼不仅适合这些地区的水域特点,而且是一种对环境无污染的绿色产业,具有高投人、高产出的特点,是一种具有“两高、一优“的养殖品种。云南水资源十分丰富,如能充分开发利用沿金沙江流域的湖泊、水库、山间溪流、涌泉水,虹鳟鱼的生产能力可达1O万t以上,产值30多亿元。这种水温适宜、水质洁净、能大规模成片开发的冷水资源,不仅在我国绝无仅有,世界也罕见,因此云南省发展彩虹鳟鱼养殖业的前景广阔。 2.2 生产量及经济效益 虹鳟鱼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不可小觑,十五期间,云南省虹鳟鱼年产量将达到2万t以上,年产值可超过5亿元,利税15亿元,成为云南省水产业中叉一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仅是拉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且为广大的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刺激了经济的消费。在“精准扶贫”的逐渐落实到基层时,养殖虹鳟鱼的深入发展,为人们勤劳致富提供了一条宝贵的道路,为山区脱贫致富找到了新途径。 3 虹鳟养殖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生产量和效益出现反差 有数据表明,近几年来,虹鳟鱼的产量在不断地提高,虽然产供销体系在进一步完善,但是却明显的感觉到虹鳟鱼的消费市场进入疲软的状态,很多销售渠道对于虹鳟鱼的消费量在减少,甚至有一段时间出现了虹鳟鱼的滞销。这对于水产品这样的鲜活产品来说,是一种致命的打击。所以很多的养殖户不得不为了给予出售手中囤积的虹鳟鱼而大打价格战,最终使得养殖户的收益明显下降,这样会直接影响养殖户的生产积极性。 3.2 水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由于水产的养殖对于水质的要求较高,加上近些年很多地方盲目的扩养虹鳟鱼,超出水域的正常承载量,但是有些地方却出现冷水资源利用率过低的情况,这些都没有充分有效地利用水资源。 3.3 水域管理界限不明确产生纠纷 在虹鳟鱼养殖的地区,有许多的冷泉水的出口和水流分属于两个养殖户,至于到底开发权属于谁,一直都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使得水资源白白的浪费掉,导致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 3.4 忽视虹鳟鱼的深加工 当前市场上销售的虹鳟鱼都是以鲜活的鱼直接出售的,没有进行水产品加工。这样不仅仅会因为产业链短而利润率低,而且还会有很多虹鳟鱼在滞销时造成损失。如果不能够积极创新,那么养殖虹鳟鱼会一直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开拓市场也会是一句空话。 3.5 品种老化 由于虹鳟鱼在不断地繁殖过程中,品种的优良性状已经不明显,会出现很多生长缓慢、抵抗病体的能力弱化等等现象。 3.6 管理粗放、池水交换不合理、饲料质量差、营养配比不科学、给饵不足等,导致鱼的肥满度差、肉质松懈、口感欠佳、品质下降,这也是这些年来造成虹鳟鱼销路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4 发展与对策 4.1 确定总体思路 确定养殖规模和养殖计划,推进产品解雇的进步一优化,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附加值。由盲目追求数量向追求质量、效益和生态的和谐统一转变,树立高品质、高效益、高产出的发展战略,特色化、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思路。 4.2 注重市场经济 时刻关注市场的动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向作用,要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进行生产,不可盲目的扩大生产。对于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统筹规划,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兼顾生态效益。适度开发,养殖水产品要符合水资源的承载量,逐步可持续发展。 4.3强化服务体系

我国水生动物疾病的现状

我国水生动物疾病的现状,发展前景与动态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产品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惟一养殖量超过捕捞量的国家。我国有着广袤的湖泊,交叉纵横的河流,淡水资源较多。因此淡水鱼类产品在水产品中占据了很大份额。对于一些常见的淡水鱼病害识别与防治就显得尤其重要。我们对于淡水鱼病害的研究与防治早在20世纪60—70年代就以开展并在相关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只有认知了解这些常见的淡水鱼病害并掌握相关防治方法,把握防治最新动向和技术成果,才能促进淡水鱼养殖持续发展。 关键词:淡水鱼水体治理消毒检疫 前言:随着我国淡水养殖业不断地向基地化、工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等方面的发展,开发养殖的水域越来越广,单产水平越来越高,养殖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但是我国淡水养殖业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科学技术、从业者素质、产业设施及管理机制等方面有较大进步,但是由于环境自我的污染加剧和周围自然环境污染的不断恶化,导致病原微生物种类增多,传播速度加快,病害逐年加重,给我国的淡水养殖造成严重损失。如何减少病害的发生,杜绝或减轻病害的流行,是当前我国淡水养殖的一项重要任务之一。 我国主要水产养殖动物疾病现状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渔业生产逐渐从捕捞转向了养殖。从20世纪80年代开端,我国养殖水产品产量敏捷进步,水产养殖工业构造和品种结构等发生了宏大的变更,多动症。养殖生产方法已由传统的池塘养殖向工厂化、粗放化、多元化及破体化等养殖方式发展,养殖品种也由传统的鲤科鱼类扩展到海淡水鱼类、甲壳类、贝类、两栖类、爬行类等近百个品种。 然而,近20年来,在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鱼虾疾病已成为制约21世纪水产养殖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据初步统计,目前迫害我国水产养殖生物的疾病已达400~500种,全国每年水产养殖发病率达50%以上,丧失率为20%左右。到目前为止,在现有水产养殖的品种中,简直不不受疾病严峻要挟的养殖品种。 在鱼类方面,我国主要养殖品种有草鱼、青鱼、鲢、鲤、鳙、鲫、鳜、鳊、黄鳝、白鲳、乌鳢、叉尾鮰、罗非鱼、鳗、鲈、鲷、鲆、鲽、鲟等近50个品种,各类疾病达200余种。大多数鱼类疾病的病原是病毒、细菌、寄生虫和真菌等。其

《虹鳟鱼养殖5则范文》

《虹鳟鱼养殖5则范文》 第一篇:虹鳟鱼养殖虹鳟鱼养殖 虹鳟是属于鲑科的一种冷水性鱼类,是目前最广泛的世界性养殖鱼类之一。由于虹鳟最适合进行人工集约化养殖,具有高产、高效、市场广阔等特点,所以虹鳟鱼养殖发展迅速,养殖面积范围及产量在逐年增长。 1、放养密度,要想获得高产,必须放足量的鱼种,通常在一年 的生长期中,年生产量约为放养量的3.5—5倍,在允许的条件下,放养量和生产量成正比,所以,要实现预定年产量,放养量必须达到生产目标的20—30%。 2、饲料、饲养成鱼的饲料主要有,进口鱼粉、国产鱼粉、肉骨粉、肉粉、血粉、酵母粉、啤酒酵母、豆饼、大豆、豆粕、麦麸皮、玉米面、面粉下脚、另外添加维生素和矿物质、鱼油、豆油等。 3、管理(1)水的管理与控制,养鳟用水要求清洁无污染,注水率在10—15之间,养成鱼最佳生长温度是12—18℃,常年水温最好不低于10℃,最高不超过22℃,水中溶解氧要在9㎎/l以上为好,池水最低溶氧不应低于5㎎/l。(2)增氧,在有限水量下要获得尽可能大的产量,就需进行增氧,增氧措施有二种,一种是注入水的自然落差,跌水增氧。另一种方法是用增氧机来增氧,目前使用的增氧机有浆叶式、yl叶轮式、涡轮式、喷水式、水车式等。(3)筛选,同一池鱼,在成长中出现明显差异,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如能通过及时筛选将够商品规格的鱼及时出售或单独放养,这样有利于小规格鱼的生

长。筛选成鱼可用与鱼池等宽的横拦筛选器筛选。(4)晨辉饲料投料,采用手撒的方法,大规模生产厂家,用自动投饵器。投饵次数一般为每天两次。投饵要定量,防止鱼吃得过饱,一般达到八成饱即可,观察鱼抢食减弱,部分鱼离群游走时,即可停止投饵,投饵数量参照表1,投饵要均匀,尽量使鱼都能吃到足够的饲料,要注意减少饲料的浪费。(5)鱼病防治,鱼病应以预防为主,如果在鱼感染疾病前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即可杜绝或减少鱼病发生,降低损失,当发现了鱼病后,就难免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对鱼病应及早发现,及时治疗。我国目前虹鳟常见鱼病的种类有:病毒性疾病、ipn、ihn、vhs。细菌性疾病有疖疮病、弧菌病、鳃病、肾脏病、肠道疾病等。霉菌引起的鱼病主要是水霉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有:白点病、小瓜虫、三代虫、钩头虫、鱼虱症等。治疗鱼病的方法采用内服药:即将药物拌入饲料中,制成药料投喂和外用消毒药:即止水、半流水、或洗浴消毒等方法。较普遍使用的药物有: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拌药饵或药浴。 晨辉饲料 第二篇:虹鳟鱼养殖简介简介 本书简要介绍了虹鳟鱼养殖生物学特点,较系统地综述了虹鳟鱼养殖技术。主要内容包括建场选址和养鳟设施、人工繁殖和苗种育成、成鱼养殖和鱼病防治以及营养和饲料等适用技术。其中有国内成功的技术经验,也有值得借鉴的国外养鳟技术。书中介绍的单盐等渗液洗卵受精、四细胞受精率检测等技术、方法以及许多技术参数均为国内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养殖虹鳟鱼的方法 虹鳟鱼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冷水性塘养鱼类。虹鳟是世界上广泛养殖的重要冷水性鱼。因成熟个体沿侧线有一棕红色纵纹,似彩虹,故名。下面,为大家分享虹鳟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养殖场的选择 养殖池溏的水温要求冬季在4℃以上,夏季不超过20℃,虹鳟周年可摄食生长。池溏应为流水池溏,水质清新,透明度大,含氧量充足,水中不含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养殖场的建设 山涧溪流、泉水、地下水、深水水库的底排水或水温偏低、透明度大的河水等,均可作为虹鳟养殖场的供水水源。在上方水源修建拦坝,提高水位,形成水流的落差,保持池塘供水有足够的流速。 池塘的注水,尤其在集约化养殖场应该是独立的。池塘圆形、椭圆形、长方形、水沟形均可,但以延长的长方形为好,宽长比例1∶4~1∶5,防止池中有水流停滞的死角。池子宽度不宜过大,稚鱼池宽多为1.5~2米,成鱼池宽多为4~5米。池底要求有一定的坡度、坡降,稚鱼池以0.2%为宜,成鱼池以0.8%为宜,便于排水、排污和捕鱼。 池塘可为土池或水泥池,池岸边要高出水面20~30厘米。稚鱼池一般为30~90平方米,成鱼池在100~200平方米。 三倍体

三倍体虹鳟鱼是四倍体虹鳟鱼和普通二倍体虹鳟鱼杂交产生的 全雌性虹鳟鱼。具有生长周期短,成本低,肉质好的特点。虹鳟鱼养殖采用的是一种高密度流水养鱼方式,科技含量高,从目前虹鳟鱼养殖技术水平上看,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个商品鱼生产周期,生产周期较长,投入较高,要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改良品种,提高虹鳟鱼生长速度,缩短生产周期,尽而降低成本。 根据国内外养殖虹鳟鱼最新动态,如果采用全雌三倍体技术则 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采用该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优点:其一,采用全雌三倍体虹鳟鱼进行养殖,可提高虹鳟鱼成活率10%,可提高生长速度10~20%。其二,采用该技术可避开因性腺发育而对饲料的过多消耗,降低养殖成本5%以上,可提高经济效益15%~20%。 稚鱼及当年鱼的饲养 刚浮起的稚鱼索饵能力差,不集群。开始投喂时需注意使饵料 遍撒水面,待喂养两周后,则可以把饲料撒到鱼较多的地方。比较常用的稚鱼开口饵料有鸡蛋黄、牲畜的肝脏、鲜杂鱼肉、水蚤干或啤酒酵母等,当前多用人工饲料。 投喂动物饲料须先将饲料弄细或剁成糊状撒在池水上游水面上,使鱼摄取,也可将制成糊状的饲料抹在细铁丝网上,分挂池中,供鱼摄食。后期稚鱼渐大,投喂时可将几种 饲料混合调成糊状煮熟后,制成小颗粒状,撒到水中。投喂配 合饲料,前期粒径为0.3~0.5毫米,后期粒径为1毫米以上。饲料 中动物性蛋白量高于植物性蛋白量。随着稚鱼的成长,可适当增加植

虹鳟鱼养殖疾病防治

虹鳟鱼养殖疾病防治 一﹑指环虫病 1、病原体:指环虫,属指环虫科。 2、流行情况: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主要靠虫卵及幼虫传播, 多数种类的适宜温度为20-25度,流行于春末夏初。 3、症状及病理变化: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 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粘液,病鱼呼吸 困难,游动缓慢而死。鱼苗或小鱼种患病严重时,犹以鳃丝肿 胀,可引起鳃盖张开。 4、诊断:用显微镜检查鳃的临时压片,当发现有大量指环虫寄生 (如每片鳃上有50只以上,或在低倍显微镜下,每个视野有 5-10只)时,可确定为患指环虫病。 5、防治方法:1.鱼池遍洒福尔马林,用量为50克/m3水,药浴30 分钟左右,然后加满池水并进行换水。 2.用2%的盐水浸泡10分钟左右,然后加满池水,并进行换水。 二、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 1、病原体:传染性造血组织坏死病病毒(IHNV ),属弹状病毒属。 2、流行情况:主要危害虹鳟、大鳞大麻哈鱼为、红大麻哈鱼、马苏大麻哈鱼、河鳟等鲑科鱼类的鱼苗及当年鱼种,尤其是刚孵出的鱼苗到摄食4周龄的鱼种(体重0.2-0.6克)为甚,死亡率高;1龄鱼种也有患病的,但是死亡率不高,2龄以上鱼不发病。潜伏期的长短随水温而不同,10度时一般4-6天开始死亡,8-14天死亡率最高,可持

续死数星期;10度以下症状发展缓慢,15度时自然发病现象消失。在苗种期换过IHN残存下来的带病毒鱼是主要传染源,病毒可随粪、尿、性腺产物而排入水中;病毒放到水中及拌在饲料中投喂均可引起发病,所以可能是通过鳃和消化道而侵入鱼体。是鱼类口岸第一类检疫对象。 3、症状:特征之一为鱼种突然死亡。病鱼首先游动缓慢,顺流飘起,摇晃摆动,时而出现痉挛,继而浮起横转,往往在剧烈游动后不久即死。此时出现的狂游为IHN特征之一。病鱼体色发黑,眼球突出,腹部因腹腔积水而膨大,鳍条基部充血,肛门处常拖着1条长而较粗的白色粘液便;贫血,鳃及内脏颜色变淡;口腔、骨骼肌、脂肪组织、腹膜、脑膜、鳔和心包膜常有出血斑点,肠出血,鱼苗的卵黄囊也会出血、因充满浆液而肿大。病后残存的鱼脊椎弯曲。 4、防治方法:(1)加强综合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发眼卵用伏碘水溶液消毒,浓度为有效碘50mg/L(即10L水中加入50mlPVP-I夜)药浴15分钟。 (3)三黄粉中草药拌饲投喂,有防治作用,用量为每公斤饲料拌三黄粉10克。 三、鱼类弧菌病 1.病原体:多数学者鉴定为鳗弧菌,属弧菌科,弧菌属。属革兰氏阴性短杆菌。 2、流行情况:可通过受损伤的皮肤及口而感染。饲养过密、水质不良水被污染等所引起的刺激反应,是发病诱因。该病流行于欧洲、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